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通用2篇)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篇1
第十九课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俺答汗与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思想认识目标:俺答汗和三娘子与明朝和好,为蒙汉民族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女真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授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戚继光和戚家军,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通过讲授戚继光抗倭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明朝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教学,培养和提高综合、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是教材涉及头绪较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
(二) 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面对经济调敝、社会动荡的局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明成祖时,明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明朝中后期,国势日益衰落,世界局势变动,明朝对外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明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
2、讲授新课:
一、 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元朝被推翻后,蒙古贵族被迫北逃,继续统治长城以北的一些地区。到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互不统属的鞑靼、瓦剌等部。
16世纪中期,鞑靼强胜起来,出现了一位杰出首领俺答汗。从16世纪40年代起到70年代,俺答汗多次主动地提出恢复蒙汉双方经济联系的马市贸易。在他遭到拒绝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强迫明朝政府改变态度。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 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女真族,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过着渔猎生活。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步融合于汉族之中,还有一部分女真人继续留居东北。15世纪中期,留居东北的女真人中的一支建州女真,辗转迁移到辽东长城外边。建州女真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农耕已在女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明朝的民族压迫。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被明政府授以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之职。1583年,他用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抗明,很快占领了抚顺等地。明廷闻讯,急忙增饷调兵,集中了10万兵力,向后金反攻。1619年二月,由杨镐统帅分路讨伐。这次战役对明朝来说是非正义的,对后金来讲则是正义的,因为它是后金反抗明朝民族压迫的战争。针对明军四路出击、兵力分散的情况,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明军约五万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 后金终于赢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三、 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着船工、翻译、采办、医生、水手等27800多人,乘坐60多艘大海船,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口刘家港出海,穿过波涛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进入浩瀚的南海,首先到达占城国。离开占城以后,船队又到达爪哇、旧港、苏门答腊、满刺加(今马来亚)、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的船队同西洋各国进行了平等的贸易。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用金银宝货,丝绸和青瓷碗盘等货物,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以及珍奇异物。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时,邀请各国来华访问。永乐时期,渤泥、满剌加、苏禄等国的国王、王后、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的南京、北京,有时随行人员达500多人。
郑和下西洋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向南洋流动。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
四、 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倭”是对日本的简称。元末明初时,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和海盗,为了掠夺财富,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人民称这些强盗为倭寇。元朝后期,倭寇的骚扰掠夺日趋严重。明初,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血战一个月,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和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共同抗倭,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了。
戚继光是一位反抗外侮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人抗击外侮的斗争。
五、 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20年代初,环球航路开辟,进一步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到东方掠夺财物,强占殖民地的野心。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当地清朝官员,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西方传教士来华
传教土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进行宗教活动的。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以传教作掩护,在中国搜集情报,直接为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服务。但大部分传教士,为了能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争取中国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和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这些传教士的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对引进西方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后来逝世于北京,人们为他立碑,以示纪念。
3、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一、 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二、 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三、 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四、 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五、 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2、西方传教士来华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 篇2
第十九课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教学设计示例一
(一) 教学目标 :
1、基础知识目标:俺答汗与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立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郑和下西洋;华侨开发南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思想认识目标:俺答汗和三娘子与明朝和好,为蒙汉民族的友好往来做出了积极贡献;女真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的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授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戚继光和戚家军,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通过讲授戚继光抗倭事迹,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
3、能力培养目标:通过对明朝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教学,培养和提高综合、归纳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难点是教材涉及头绪较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
(二) 教学过程
1、导入 新课:朱元璋建立明朝以后,面对经济调敝、社会动荡的局面,实行休养生息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的措施,使社会经济得到迅速的恢复和发展。到明成祖时,明朝已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之一,与许多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明朝中后期,国势日益衰落,世界局势变动,明朝对外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同时明朝和边疆各民族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
2、讲授新课:
一、 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元朝被推翻后,蒙古贵族被迫北逃,继续统治长城以北的一些地区。到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互不统属的鞑靼、瓦剌等部。
16世纪中期,鞑靼强胜起来,出现了一位杰出首领俺答汗。从16世纪40年代起到70年代,俺答汗多次主动地提出恢复蒙汉双方经济联系的马市贸易。在他遭到拒绝后,甚至不惜动用武力强迫明朝政府改变态度。
在他的努力下,明朝同意开放大同、宣府等处互市,并封他为顺义王。那时蒙汉互市的市场热闹繁荣,蒙汉边界出现了少有的和平局面。俺答汗和夫人三娘子修了呼和浩特城。俺答汗去世后,三娘子主持政事,维持边界的和平局面达几十年。
二、 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女真族,原居住在松花江、黑龙江下游,过着渔猎生活。12世纪初阿骨打建立金政权以后,部分女真人迁入中原,逐步融合于汉族之中,还有一部分女真人继续留居东北。15世纪中期,留居东北的女真人中的一支建州女真,辗转迁移到辽东长城外边。建州女真过着农耕、畜牧和渔猎生活,农耕已在女真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受到明朝的民族压迫。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明朝后期,建州女真部出了个杰出人物叫努尔哈赤,他勇武健壮,智慧过人,喜读汉书,精通韬略,被明政府授以建州左卫都指挥使之职。1583年,他用父亲留下的13副铠甲起兵,用了30余年时间,完成了统一女真各部的事业。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的过程中,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女真人的壮丁以300人为一牛录,五牛录为一甲喇,五甲喇为一固山。每一固山分别有黄、红、蓝,白、镶黄、镶红、镶蓝、镶白旗帜为标志。因此,固山又称“旗”,固山的头领又称旗主,女真以及以后满洲的士兵又称八旗兵,八旗兵的家属及以后的满洲人又称旗人或在旗。八旗制是军事组织,也是民政组织,旗人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战时出征,平日耕种。这种军政合一的制度,对女真族的社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建立了政权,国号为“金”,史称后金。1618年,努尔哈赤起兵抗明,很快占领了抚顺等地。明廷闻讯,急忙增饷调兵,集中了10万兵力,向后金反攻。1619年二月,由杨镐统帅分路讨伐。这次战役对明朝来说是非正义的,对后金来讲则是正义的,因为它是后金反抗明朝民族压迫的战争。针对明军四路出击、兵力分散的情况,努尔哈赤采用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战术,歼灭明军约五万人,取得了以少胜多的战果, 后金终于赢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三、 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西洋是我国古代的地理概念,它指现在文莱以西的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一带。明朝前期,社会经济繁荣,国家强盛。我国的造船技术进步,指南针的发明及其应用于航海事业等,这些都为郑和下西洋提供了物质、技术条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1405年,郑和第一次出使西洋,他率领着船工、翻译、采办、医生、水手等27800多人,乘坐60多艘大海船,浩浩荡荡地从长江口刘家港出海,穿过波涛汹涌的中国台湾海峡,进入浩瀚的南海,首先到达占城国。离开占城以后,船队又到达爪哇、旧港、苏门答腊、满刺加(今马来亚)、古里(今印度科泽科德)、锡兰(今斯里兰卡)等国。郑和每到一处,都向当地宣扬明朝的政策,赠送礼物,同该国建立友好关系;并和当地商人、居民进行互惠互利的贸易活动。从1405年到1433年近30年里,郑和率船队先后航海7次,到过中南半岛、南洋群岛、孟加拉、印度、伊朗和阿拉伯等地区,共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郑和的船队同西洋各国进行了平等的贸易。船队所到之处,大都受到热烈欢迎。船队用金银宝货,丝绸和青瓷碗盘等货物,从各国换回珠宝、香料和药材以及珍奇异物。郑和的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也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和经济交流。郑和下西洋时,邀请各国来华访问。永乐时期,渤泥、满剌加、苏禄等国的国王、王后、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的南京、北京,有时随行人员达500多人。
郑和下西洋还进一步推动了中国人向南洋流动。南洋指的是东南亚一带。我国商人到南洋去总是利用季风,冬去夏回,进行一次贸易就需一年的时间。如果耽误行期就得再等一年。如此年复一年,有些人就在南洋长期居住,还有些福建广东一带失去土地的农民和贫苦的手工业者,也搭商船去南洋谋生。这些劳动者的人数日益增多,构成华侨的大多数。郑和下西洋时,那些地方已有了许多华侨。郑和下西洋后我国去南洋的人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技术和文化知识,同当地人民一起和睦相处,共同开发了南洋地区。
四、 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倭”是对日本的简称。元末明初时,日本的武士、浪人、奸商和海盗,为了掠夺财富,经常骚扰我国沿海地区,沿海人民称这些强盗为倭寇。元朝后期,倭寇的骚扰掠夺日趋严重。明初,整饬军队,加强海防,对来犯倭寇予以沉重打击,使倭寇不敢再做大规模的骚扰。到明中期,政治腐败,海防松弛,再加上沿海一些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倭寇重又猖厥。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1555年,年仅27岁的戚继光被派到浙东防倭,他看到官军非常腐败,不可用,认为第一可用的是乡野老实之人。因此到义乌去招募士兵,选拔了农民和矿工3000人,按小队编制起来,教以阵法。戚继光根据江南多沼泽和倭寇武器的特点,创造了一种特别阵法,叫鸳鸯阵,以训练新军,并严明军纪。这支部队作战勇敢,纪律严明,到处都受到人民的拥护,在人民群众支持下,连续取得辉煌胜利,被人民称为戚家军。1561年,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在台州抗倭,血战一个月,九战九捷,迅速荡平了浙江的倭寇。接着,戚继光又率军开赴福建、广东,和另一位抗倭将领俞大猷共同抗倭,1565年,东南沿海的倭寇基本肃清了。
戚继光是一位反抗外侮的民族英雄,他的业绩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鼓舞着后人抗击外侮的斗争。
五、 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16世纪20年代初,环球航路开辟,进一步刺激了欧洲殖民者到东方掠夺财物,强占殖民地的野心。最早对亚洲进行殖民侵略活动的是葡萄牙。1517年曾侵入我国的珠江,后被中国军民击退。殖民主义者并不死心,1553年,他们又来到珠江口西侧的澳门,谎言商船遭到风暴,请求借澳门晾晒货物,并贿赂当地清朝官员,准许他们在澳门居住。于是他们逐步建筑房屋,势力扩大到万人。1557年,竟私自筑城,设官,对澳门实行殖民统治。
2、西方传教士来华
传教土是跟随殖民者之后来到中国进行宗教活动的。他们当中,还有一些人以传教作掩护,在中国搜集情报,直接为欧洲殖民者的侵略活动服务。但大部分传教士,为了能在中国进行宗教活动,争取中国官员和士大夫的信任和支持,向中国介绍了一些西方的天文、数学、地理等科学知识。这些传教士的活动,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利玛窦对引进西方文化,促进中国文化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后来逝世于北京,人们为他立碑,以示纪念。
3、板书设计
第十九课 边疆民族的发展和对外关系
一、 俺答汗与明朝和好
二、 后金的兴起
1、建州女真的生活
2、后金的兴起和萨尔浒之战
三、 郑和下西洋
1、郑和下西洋的情况
2、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四、 戚继光抗倭
1、倭寇对东南沿海地区的骚扰
2、戚继光带领戚家军抗倭
五、 西方殖民者和传教士的东来
1、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
2、西方传教士来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