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复习教案3
2.思想认识:
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五代以来,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都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新气象
1.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①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民大量流落江南,增加了劳动力。③水利事业的修建(吴越海塘)
结果: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宋朝时,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水稻种植的大力推广。
北宋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便利了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宋政府推行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促进了这种交流的发展。
水稻种植的大力推广,是南北农作物交流中最重要的事件。
到南宋时,水稻产量已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稻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让学生看P96宋人《农耕图》
3.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和普遍种植。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起来,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
讲棉花传入中国的情况,木棉、草棉之分。
宋朝茶树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二、蓬勃兴旺的纺织业
1.丝织业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两浙和四川是两个丝织中心)
2.棉织业
南宋时,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南方人民发明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用棉花纺纱织布。
看P87宋人《纺车图》,南宋《织布图》
指出:棉纺织业刚刚兴起,南宋时棉布在我国居民的衣着中还不占主要地位。
三、大放光彩的制瓷业
1.两宋瓷窑遍布各地,重要的有30多处。
看P38《两宋名窑分布》图,指出景德镇、定窑、钧窑的位置。
2.看彩图18《宋代小孩荷叶瓷枕》
P98“宋代瓷器”插图,增强直观。
四、居世界先进地位的采矿业和造船业
1.采矿业
①北宋金、银、铜、铁等矿藏的开采量很大,居当时世界第一位。
②煤的大量开采。
河北、山西是那时煤的重要产地,山西很多农民以采煤为生,东京的许多居民用煤作燃料。
2.造船业
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作业:P100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5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两宋时期,城镇的大量出现,东京和临安商业繁华的景象。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两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
2.思想认识:
①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②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东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力培养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繁华的城镇
由于商业的发展,许多贸易集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逐渐发展成为城镇。看《宋、辽、金城镇的分布》
1.东京
①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
②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改变了前代都城的城市布局。
③北宋东京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打破了前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④北宋都城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⑤北宋东京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其中尤以汴河水路了为重要。
看P102《北宋的东京城布局》P102《清明上河图》,增强直观。
2.临安
①临安的许多特点与北宋都城东京相同。
②南宋临安在商业发展上,具有比北宋都城更有利的地理条件。临安襟江带湖,同有运河通航,外接海洋商舶,交通极为便利。又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农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因此使它的商业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③南宋都城临安的市民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二、最早的纸币??交子
看“北宋纸币”“南宋纸币”
为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海外贸易的兴盛
宋、辽、金时期,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都有中国海船的踪迹。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朝重要的对外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作业:P107一、二题。
课后记:
第16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2.思想认识: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文天祥坚持抗元,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
③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认识对元朝统一的意义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从事游牧和狩猎。
2.12世纪各部与邻近各民族,逐渐加强经济联系,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各部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战争。
P109资料
2.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三、元朝统一全国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西夏、金、降服畏兀儿和吐蕃,攻占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指图讲解,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忽必烈继位后,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让学生找到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让学生区别清这三个时间)
3.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让学生看P111文天祥像,要求识记。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老师讲解,学生记住。
思考: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同时增补:张弘范的故事,加以对比。
四、行省制度的民族融合
1.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2.澎湖巡检司的设立(补充讲台湾问题)
3.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讲对今天的意义)
4.民族融合情况
①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④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元朝对历史的贡献。
五、民族分化政策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旨在制造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分化瓦解人民的力量。
四个等级是依归附元朝的时间先后划分的,先归附的其政治地位较高,后归附的其政治、法律地位较低。
让学生看P113“元朝划分的四等人”表/记住: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这种民族分化政策并不能掩盖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阶级压迫的本质。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14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7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制瓷业的新成就??青花瓷。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与漕运的发展,空前规模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交往。
2.思想认识:
①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②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的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上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漕运和海运。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
1.耶律楚材劝说蒙古统治者让汉人从事农业,向他们征收赋税,以稳定统治。
2.元世祖为恢复发展农业采取的措施(让学生看元世祖的诏令,其采取的措施)
①禁止圈占农田用牧场。
②设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官政绩的标准。
③修治黄河。
这些措施起到了促进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纺织业和制瓷业的新发展
1.纺织业
元时,植棉技术传到北方。元政府重视棉花生产。到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元朝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的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课堂练习:
2.制瓷业
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色彩明快,釉质光泽。(让学生看P117“元代青花瓷壶”)
三、闻名于世的元大都
让学生看P117“元大都平面图”,强调大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漕运和海运
看P119“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1.元世祖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让学生从图上看这两段运河位置)
这样,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元朝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船由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从图上看元海运路线)
五、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
1.泉州是元朝的最大港口。(让学生看P120“泉州的清净寺”“泉州的六胜塔”)
2.元朝同亚、非、欧各国的交往频繁。来中国的外国人里,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小结:领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P122一、二题
课后记:
第18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十二气历”及著《梦溪笔谈》。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及主持通惠河的开凿。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
2.思想认识:
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传播。
教学难点: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十二气历”和《授时历》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回顾隋唐文化,看课前提示:
一、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北宋时候,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看毕?像。讲活字印刷术的原理。
2.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地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指南仪器。(看“司南模型”)
②制成指南针。
③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罗盘针。(看罗盘针示意图)
④南宋时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
①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火箭、突火枪、火炮。
(看P125“突火枪”“元代铜火铳”)
②13、14世纪,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二、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看P126沈括肖像和说明)
北宋科学家,成就:①“十二气历”②《梦溪笔谈》
2.郭守敬(看郭守敬肖像)
元代天文学家(《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和水利专家(主持开凿通惠河)。
三、成熟的古代建筑
李诫《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看P128-131众多插图,进行简明介绍)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32一、二题。
课后记:
第19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欧阳修推进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诗人陆游。元曲。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2.思想认识:
①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史学和文学就是其中取得突出进步的两个方面。
②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司马光的严谨治学态度,陆游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关汉卿、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头绪多,要求条理清楚,繁简适度。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 编年体通史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对比《史记》的体裁,让学生区分两种体裁的特点)
让学生阅读P133资料,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散文和话本
1.欧阳修继续推进古文运动。代表作《醉翁亭记》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让学生讲P134欧阳修幼年“以荻划字”的故事,接受思想教育。
三、优秀的宋词和诗人陆游
宋朝的主要成就是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演唱。有各种词牌,往里面填写内容,所以称为填词。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代词的大家。
相见欢
林花落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姗,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苏轼是北宋大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谊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是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的一位豪放派词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陆游: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介绍《示儿》一诗,让学生诵读,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讲陆游的故事。(《钗头凤》的故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眩然。
四、元曲和关汉卿
元曲:元杂剧、散曲。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让学生阅读P138-139内容了解元杂剧。
作业:P140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20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三)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苏、黄、米、蔡“宋四家”。宋元歌舞和体育的发展情况。五代宋元时期各种宗教的发展和流行概况:宋朝、辽朝印刷佛经,宋徽宗崇信道教,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喇嘛教的盛行。
2.思想认识:通过对五代宋元绘画、书法、歌舞、体育的了解,提高民族自尊心,并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重点:五代宋元时期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绘画;富有新意的宋元书法艺术。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多种宗教的流行表现在哪些方面,各种宗教有什么新发展。
教学方法:艺术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有关它的故事。
2.赵孟?
画称“神品”,书法??劲秀雄健。P142《秋郊饮马图》
3.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让学生欣赏P143几位书法家的作品。讲米芾的故事。
六、多种宗教的流行
1.宋朝统治者提倡佛教,宋太祖下令雕版印刷《大藏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2.道教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势力大大膨胀。
3.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元朝流行。其中,最盛行的是佛教。喇嘛教势力相当大。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49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21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置。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2.思想认识:
①在元末农民战争中,以刘福通和徐寿辉的两支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的统治提供了条件。
②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表现。
3. 能力培养
由教师指导: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权力?”的问题,以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朝勃兴与废除丞相加强君权。
教学难点:对“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表现”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红巾军起义和明朝勃兴
让学生阅读P150民谣和资料,了解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刘福通、徐寿辉
2.朱元璋建立明朝(看P151“明太祖”肖像)
①重视人才(李善长、刘基、朱升)② 正确的策略 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③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同年北伐,推翻元朝。
④ 明朝又用20年时间完成统一。
让学生看明朝疆域图,明朝是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2.在中央,撤销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4.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5.八股取士。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的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使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让学生读P154打油诗,认识八股文的危害。)
6.“靖难之役”
明初太祖分封??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削藩??朱棣起兵“靖难”,夺得帝位??明成祖继续削藩,1421年,迁都北京。
讨论小结:归纳一下,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作业:P155一、二题。
课后记:
第22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思想认识
①明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一些地方,开始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教学重点: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休养生息政策。提出:一个新王朝为了恢复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必须采取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让百姓能够生存下去。明初的统治者也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政策。
一、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
为安定社会和增加财政收入,明太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尤其重视农业发展。(让学生看P156明太祖的话)
具体措施:政府奖励垦荒,实行屯田兴修水利。
效果:到明太祖后期,田地大量开垦,军队粮食基本自给,政府税收大大增加。
(让学生看明太祖注重节俭的故事)
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明朝时候,人口增加,粮食日益紧张。注重种植高产作物。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地区还出现了三季稻。
16世纪,福建、广东等地从国外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很快推广开来。
(让学生看P157小字和“明朝时候引进我国和农作物的推广”示意图)
明朝人的衣料,逐渐以棉布为主。
明政府对棉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实行鼓励的政策。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各地。
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原产美洲的烟草,在16世纪晚期传入我国福建、广东,吸烟的人从南到北逐渐增多。
三、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
①松江仍是棉纺织业的中心。(让学生看P158“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②山西的潞绸、四川的蜀锦,名闻天下。
③制瓷业在明朝继续发展,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景德镇居全国制瓷业首位。(让学生看P159“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子”)
④采矿业发达,采掘矿石用火药爆破;冶炼金属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炉温。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广东佛山等。
四、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
学生阅读P160-162内容。指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
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讲《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故事。)
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带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作业:同步训练
课后记:
第23课 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思想认识
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戚继光和他训练的军队,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对传教士来华作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5年)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时间:1405-1433年,先后7次。
过程: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让学生看P165“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丰富感性认识。)
意义: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永乐时期,西洋和南洋的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的来到中国。
二、华侨和南洋的开发
早在唐朝时候,我国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去谋生。郑和下西洋
以后,我国人民去南洋的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明朝后期,南洋的华侨,以在吕宋、爪哇聚居的较多。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让学生看P167“明代南洋华侨的分布”示意图和资料。
三、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
民称他们为“倭寇”。到明朝中期,海防松驰,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家军” 让学生看P168 戚继光肖像和戚继光抗倭形势图
1651年,台州大捷。 后又到福建、广东一带和俞大猷共同抗倭。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戚继光 1528-1587年)
四、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2.欧洲的传教士也随殖民者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还把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来,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去,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利玛窦(意大利)
作业:同步训练1、2、4题。
课后记:
第24课 蒙古雄踞漠北和满洲的兴起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土木之变,于谦和北京保卫战。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2.思想认识
①于谦组织北京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明朝转危为安,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②俺答汗与明朝和好,为恢复和发展蒙汉边界的和平互市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③女真(满族)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
教学重点: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
教学难点:教材涉及许多民族战争,头绪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又要讲清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元朝是哪一年被推翻的?1368年。元顺帝逃后,蒙古贵族仍保持了很大的势力,继续统治长城以北地区。
一、瓦剌和土木之变
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等部。后来,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打败
了鞑靼。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与明朝在土木堡大战,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北京保卫战??于谦组织北京军民抵抗,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让学生读于谦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二、俺答汗和明朝和好
自明朝建立以来,长城内外连争年,给蒙汉人民带来无穷灾难。蒙汉人民
向往和平生活。瓦剌衰弱后,鞑靼强盛起来,形势有所改变。
俺答汗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互市要求,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进行互市。俺答汗和三娘子修建的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为蒙古地区和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
三、后金的兴起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蒙古各部。
八旗制度:把壮丁编入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促使女真强大起来。??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四、萨尔浒之战??从此后金取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1619年,明 杨镐???努尔哈赤 后金大败明军,这是中国古代史上
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1636年,称皇帝,建国号清。
小结: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金的兴起,成为明朝的一大敌人。萨尔浒之战,成为明对后金之战的一个衰弱点。之后,明一再的自毁长城(错杀熊廷弼、袁崇焕),后金入关已成历史的必然。
作业:同步训练一、二题。
课后记:
第25课 明 末 农 民 战争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宦官专权和东林党;明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陕北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2.思想认识
① 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②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教学难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和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古代史上农民战争次数很多,课本上已经讲过的有哪几次?它们各发生在哪个朝代?(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翟让、李密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等)到了明朝末年,又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
一、宦官专权和东林党
明中期以后,形成宦官专权。明神宗时候,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形成“东林党”。 魏忠贤???东林党 实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预示着明王朝的衰败
让学生看P179顾宪成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赋税苛重;天灾。(让学生读P179描述山东饥荒的史料)李自成(1606-1645年)
2.1628年,在陕北爆发。高迎祥??李自成、张自忠
3.李自成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让学生看P180民谣
4.1643年,占西安。1644年初,建立大顺政权。进军北京,三月,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在万岁山吊死。明王朝被推翻。 让学生看P181“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三、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讲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迅速腐化,这是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清军入关??吴三桂降清(阶级利益)??山海关大战 农民军失利??李自成回师北京??撤往陕西。
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牺牲。
李自成进北京后,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入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牺牲。
满汉地主的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南明和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军占北京后,明朝官僚在南京拥立福王组成小朝廷。史称“南明”。但南明为奸臣所把持,政治更加腐败,很快灭亡。
讲史可法的抗清斗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史可法
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江阴的斗争。
明朝人的服装和发式 清朝人的服装和发式
小结:利用课文前面的内容提示小结本课知识点。组织学生: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同步训练1-4题。
课后记:
第26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一)
??进步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2.思想认识:
①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古代建筑的杰作,值得我们引为骄傲。
②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也是科学家、思想家本人刻苦钻研、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四位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介绍。
一、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
①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1407-1421历时14年)
②特点: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③城中心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让学生看P186明朝的北京城示意图。
让学生看挂图《北京城》。增强对北京城的感性认识。
2.明长城
明长城是在古长城的基础之上修建起来的。
先引导学生回忆秦长城,指出古长城最早是由春秋战国的秦、赵、燕三国修筑的,秦始皇时进行大规模的修筑,第一次把这三国的长城连接进来,并向东、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此后,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金朝都曾进行过修筑。明朝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气魄更加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
让学生看挂图《明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巨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现已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让学生看李时珍的肖像,要求记住。
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医学的内容:
①商朝的文字里面记载了16种疾病。
②周朝已经有了医学分科。
③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四诊法。
④《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⑤《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⑥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治疗学的基础,人称“医圣”。
⑦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发明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⑧王叔和是西晋名医,著有《脉经》。
⑨东晋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南朝陶弘景对它作了增补。
2.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写了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这部书在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联系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国外称它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三、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
明朝后期到清朝初年,腐朽的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
1.李贽
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认为孔子的言论,不能作为今天的是非标准。他批判了划分“高下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2.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所以,他要求改革政治改革,反对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中外,都占有重要地位。
3.进步思想家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他还批驳轻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他的思想对后世很有影响。
4.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也反对君主专制。他担倡踏实钻研、学以致用的学风。这对清代学者的影响很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思考题:“为什么说李贽和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进步的?”
作业:P194一、二题。
课后记:
第27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牡丹亭》。“吴门三家”。“吴派”和徐渭的绘画。
2.思想认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牡丹亭》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外占有重要地位,足以引为骄傲。
3.能力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和到我国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是古典小说和戏剧
教学难点:书法是书法和绘画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灿如群星的古典小说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进来,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
最著名的有,人称明代三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三国演义》
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2.《水浒传》
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
3.《西游记》
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繁荣的戏剧
明朝时期,戏剧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不少剧作家创作出许多著名作品。最负盛名的是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鞑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三、书法和绘画的成就
明朝的书法,以草书见长。
中期以后,江南经济发展,文人荟萃,书法上出现了“吴门三家”。
后期的书法代表人物是董其昌,他的字兼有“颜骨赵姿”。
明朝初期,画坛很不景气。中期以后,文人聚集的江南苏州一带,出现了“吴派”,画坛才逐渐活跃起来,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朝后期,创泼墨花卉的徐渭,是花鸟画坛的主将;致力于山水画的董其昌,影响比较大;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社会风俗画,在明代薄弱。明末的陈洪绶,是著名的人物画家。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202一、二题。
课后记:
2.思想认识:
①北宋结束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局面,有利于南北农作物品种的交流。五代以来,南方社会秩序相对安定,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②宋朝时,我国的制瓷业、采矿业、造船业等手工业都居于世界的领先地位,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一、农业的新气象
1.五代十国时,南方经济的发展
①南方战祸较少,相对安定。②北方人民大量流落江南,增加了劳动力。③水利事业的修建(吴越海塘)
结果: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水平逐渐超过北方。
2.宋朝时,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和水稻种植的大力推广。
北宋结束了分裂割据的局面,便利了南北方农作物品种的交流。宋政府推行了一些发展生产的政策,促进了这种交流的发展。
水稻种植的大力推广,是南北农作物交流中最重要的事件。
到南宋时,水稻产量已跃居粮食产量的首位,太湖流域成为稻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南宋谚语
让学生看P96宋人《农耕图》
3.棉花、茶树等经济作物和普遍种植。
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起来,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经济作物。
讲棉花传入中国的情况,木棉、草棉之分。
宋朝茶树种植很广,许多农民以种茶为生。
二、蓬勃兴旺的纺织业
1.丝织业
五代辽宋夏金时期,南方丝织业水平超过北方,棉纺织业于南宋后期在南方兴起。(两浙和四川是两个丝织中心)
2.棉织业
南宋时,随着棉花种植的扩大,南方人民发明了一套擀、弹、纺、织的棉纺织工具,用棉花纺纱织布。
看P87宋人《纺车图》,南宋《织布图》
指出:棉纺织业刚刚兴起,南宋时棉布在我国居民的衣着中还不占主要地位。
三、大放光彩的制瓷业
1.两宋瓷窑遍布各地,重要的有30多处。
看P38《两宋名窑分布》图,指出景德镇、定窑、钧窑的位置。
2.看彩图18《宋代小孩荷叶瓷枕》
P98“宋代瓷器”插图,增强直观。
四、居世界先进地位的采矿业和造船业
1.采矿业
①北宋金、银、铜、铁等矿藏的开采量很大,居当时世界第一位。
②煤的大量开采。
河北、山西是那时煤的重要产地,山西很多农民以采煤为生,东京的许多居民用煤作燃料。
2.造船业
宋朝时,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作业:P100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5课 五代、辽、宋、夏、金的社会经济(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两宋时期,城镇的大量出现,东京和临安商业繁华的景象。北宋前期,交子在四川地区的出现。两宋时期,泉州、广州、明州三大外贸港口,政府在外贸港口设立的市舶司。
2.思想认识:
①两宋时期,农业、手工业以及交通业的发展,促进了商业和城市的繁荣。
②两宋时期,我国商业居于当时世界上的繁荣之列。东京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城市。北宋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宋朝是当时世界上重要的海上贸易国家。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能力培养
比较北宋都城东京和唐都长安在城市布局和商业活动上的不同特点,得出宋代都城商业繁荣程度超过前代的结论,培养学生运用对比方法观察历史事物的能力。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繁华的城镇
由于商业的发展,许多贸易集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定居者,逐渐发展成为城镇。看《宋、辽、金城镇的分布》
1.东京
①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
②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改变了前代都城的城市布局。
③北宋东京出现了夜市和早市,打破了前代都城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④北宋都城出现了娱乐场所“瓦肆”。
⑤北宋东京拥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其中尤以汴河水路了为重要。
看P102《北宋的东京城布局》P102《清明上河图》,增强直观。
2.临安
①临安的许多特点与北宋都城东京相同。
②南宋临安在商业发展上,具有比北宋都城更有利的地理条件。临安襟江带湖,同有运河通航,外接海洋商舶,交通极为便利。又接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农业和手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因此使它的商业具备了雄厚的物质基础。
③南宋都城临安的市民生活气息更为浓厚。
二、最早的纸币??交子
看“北宋纸币”“南宋纸币”
为携带方便,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纸币的产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
三、海外贸易的兴盛
宋、辽、金时期,东到朝鲜、日本,南到南海各国,西到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都有中国海船的踪迹。
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采取鼓励政策,大大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宋朝重要的对外港口有泉州、广州、明州等,两宋政府在这些港口设有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海外贸易收入,在两宋财政上占有重要地位。
宋朝海外贸易中,中国以输出瓷器和丝织品为主,进口货物多为香料、象牙等。
作业:P107一、二题。
课后记:
第16课 元朝的统治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蒙古族的兴起;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民族分化政策。
2.思想认识:
①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政权,对蒙古社会的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②文天祥坚持抗元,坚贞不屈,表现了崇高的气节和反抗民族压迫的斗争精神。
③元朝的统一和行省制度的施行,促进了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民族的融合。
三、能力培养
在教师的帮助下,正确认识对元朝统一的意义与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学会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教学重点: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元朝的统一,行省制度和民族融合。
教学难点:对元朝统一意义的认识与对文天祥抗元斗争的评价
教学方法:讲述法,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蒙古的兴起
1.蒙古族是我国一个古老的民族,长期生活在蒙古高原上,从事游牧和狩猎。
2.12世纪各部与邻近各民族,逐渐加强经济联系,开始使用铁制工具和武器。
二、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蒙古各部之间进行了残酷的战争。
P109资料
2.1206年,蒙古贵族召开大会,推举铁木真为大汗,尊称“成吉思汗”,蒙古政权建立。
三、元朝统一全国
1.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队相继灭西夏、金、降服畏兀儿和吐蕃,攻占大理,对南宋形成包围之势。(指图讲解,使学生形成感性认识)
2.忽必烈继位后,1271年正式定国号为元,次年定都大都。(让学生找到大都)1276年,元灭南宋,1279年,元统一全国。(让学生区别清这三个时间)
3.文天祥的抗元斗争
让学生看P111文天祥像,要求识记。
读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诗,老师讲解,学生记住。
思考:文天祥为什么值得敬佩?(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同时增补:张弘范的故事,加以对比。
四、行省制度的民族融合
1.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
①中央设中书省,作为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②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
2.澎湖巡检司的设立(补充讲台湾问题)
3.元朝在西藏委派官吏,驻扎军队,清查户口,征收赋税。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讲对今天的意义)
4.民族融合情况
①汉族人民到边疆,为那里的开发做出贡献。
②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批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
③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的共同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
④唐朝以来,就有不少信仰伊斯兰教的波斯人、阿拉伯人,在我国一些地区定居。元朝时候,又有大批迁入中国,他们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元朝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这是元朝对历史的贡献。
五、民族分化政策
为了巩固蒙古贵族的统治地位,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分化政策,旨在制造民族隔阂和民族矛盾,分化瓦解人民的力量。
四个等级是依归附元朝的时间先后划分的,先归附的其政治地位较高,后归附的其政治、法律地位较低。
让学生看P113“元朝划分的四等人”表/记住:
蒙古人、色目人、汉人、南人。
这种民族分化政策并不能掩盖元朝统治者对各族人民实行阶级压迫的本质。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14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17课 元朝的社会经济和中外交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元世祖恢复和发展农业的主要措施。棉纺织业的发展和黄道婆的贡献。制瓷业的新成就??青花瓷。大都的繁荣兴盛景象。运河的开凿与漕运的发展,空前规模的海运。发达的海外贸易与频繁的中外交往。
2.思想认识:
①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而棉纺织业的发展则是元朝经济最突出的成就。
②元朝手工业、交通运输和海外贸易的成就以及中外交往都是和全国实现大统一的局面分不开的。元朝的海运是我国交通运输史上的空前壮举。
教学重点:元代的棉纺织业,元大都,漕运和海运。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元世祖重视农业
1.耶律楚材劝说蒙古统治者让汉人从事农业,向他们征收赋税,以稳定统治。
2.元世祖为恢复发展农业采取的措施(让学生看元世祖的诏令,其采取的措施)
①禁止圈占农田用牧场。
②设专管农业的机构,派人到地方检查农业生产和水利建设情况,把户口增加和田地开垦的多少,作为考核地官政绩的标准。
③修治黄河。
这些措施起到了促进北方农业恢复和发展的积极作用。
二、纺织业和制瓷业的新发展
1.纺织业
元时,植棉技术传到北方。元政府重视棉花生产。到元朝中后期,棉花已在全国广泛种植。元朝棉纺织业发达,棉布成为江南人们的主要衣料。松江是元朝的棉纺织业中心,黄道婆推广了黎族人民的先进的棉纺织技术。
课堂练习:
2.制瓷业
景德镇出产的青花瓷,色彩明快,釉质光泽。(让学生看P117“元代青花瓷壶”)
三、闻名于世的元大都
让学生看P117“元大都平面图”,强调大都是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四、漕运和海运
看P119“元朝的运河和海运航线”
1.元世祖开凿会通河和通惠河。(让学生从图上看这两段运河位置)
这样,原有的运河连接了起来,漕运粮船可以从杭州直通大都。
2.元朝创办了规模空前的海运。粮船由刘家港出发,经黄海、渤海到达直沽,再转往大都。(从图上看元海运路线)
五、泉州港的兴盛和中外交往的频繁
1.泉州是元朝的最大港口。(让学生看P120“泉州的清净寺”“泉州的六胜塔”)
2.元朝同亚、非、欧各国的交往频繁。来中国的外国人里,最著名的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马可?波罗行记》
小结:领学生总结本课内容。
作业:P122一、二题
课后记:
第18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一)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印刷术、指南针的发明与传播和火药在军事上的广泛应用。北宋科学家沈括创“十二气历”及著《梦溪笔谈》。元朝天文学家郭守敬编制《授时历》及主持通惠河的开凿。北宋建筑师李诫著《营造法式》。
2.思想认识:
①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化的发展有重大贡献,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以此增强民族自豪感。
②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高峰时期。沈括、郭守敬在天文历法方面的成就,李诫在建筑学上的成就,反映了那个时期我国科学技术在世界上的先进地位。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及传播。
教学难点:中国的四大发明对世界历史的影响。“十二气历”和《授时历》的内容。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回顾隋唐文化,看课前提示:
一、活字印刷术和指南针、火药的应用
1.北宋时候,平民毕?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看毕?像。讲活字印刷术的原理。
2.指南针
①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发现了磁石指地的特性,制成“司南”。这是最早的指南仪器。(看“司南模型”)
②制成指南针。
③北宋时指南针用于航海??罗盘针。(看罗盘针示意图)
④南宋时罗盘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为新航路的开辟提供了重要条件。
3.火药
①宋元时期,火药在军事上广泛应用。火箭、突火枪、火炮。
(看P125“突火枪”“元代铜火铳”)
②13、14世纪,火药经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
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和造纸术,是我国古代人民的四大发明,也是我国成为世界文明古国的重要标志。
二、科学家沈括和郭守敬
1.沈括(看P126沈括肖像和说明)
北宋科学家,成就:①“十二气历”②《梦溪笔谈》
2.郭守敬(看郭守敬肖像)
元代天文学家(《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和水利专家(主持开凿通惠河)。
三、成熟的古代建筑
李诫《营造法式》,是世界上最早最完备的建筑学著作。
(看P128-131众多插图,进行简明介绍)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32一、二题。
课后记:
第19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欧阳修推进古文运动;“唐宋八大家”。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和诗人陆游。元曲。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
2.思想认识:
①宋元时期是我国古代文化高度繁荣的时期,史学和文学就是其中取得突出进步的两个方面。
②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司马光的严谨治学态度,陆游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教学重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李清照、辛弃疾、陆游、关汉卿、宋词、元曲。
教学难点:头绪多,要求条理清楚,繁简适度。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北宋史学家 编年体通史 叙述从战国到五代1300多年的历史,将近300卷。(对比《史记》的体裁,让学生区分两种体裁的特点)
让学生阅读P133资料,学习司马光严谨的治学态度。
二、散文和话本
1.欧阳修继续推进古文运动。代表作《醉翁亭记》
2.“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王安石。
让学生讲P134欧阳修幼年“以荻划字”的故事,接受思想教育。
三、优秀的宋词和诗人陆游
宋朝的主要成就是词。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唐朝时已出现,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演唱。有各种词牌,往里面填写内容,所以称为填词。
南唐后主李煜是一代词的大家。
相见欢
林花落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常恨水常东。
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浪淘沙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姗,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苏轼是北宋大词人,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谊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清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转朱阁,低倚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是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禅娟?
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交,是宋代词坛上婉约派的代表。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未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绝句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辛弃疾是南宋词坛上的一位豪放派词人。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
风格:豪放,慷慨激昂,气势雄壮。
陆游:他的诗留存至今的有9000多首,是我国古代作品最多的诗人。
介绍《示儿》一诗,让学生诵读,陆游渴望祖国统一的情怀。
讲陆游的故事。(《钗头凤》的故事)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沈园二首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眩然。
四、元曲和关汉卿
元曲:元杂剧、散曲。
关汉卿 代表作《窦娥冤》 让学生阅读P138-139内容了解元杂剧。
作业:P140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20课 高度繁荣的宋元文化(三)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五代宋元时期绘画和书法的艺术成就和特色,著名的画家和书法家,风俗画的出现和发展,其代表作《清明上河图》,苏、黄、米、蔡“宋四家”。宋元歌舞和体育的发展情况。五代宋元时期各种宗教的发展和流行概况:宋朝、辽朝印刷佛经,宋徽宗崇信道教,元朝的宗教政策和喇嘛教的盛行。
2.思想认识:通过对五代宋元绘画、书法、歌舞、体育的了解,提高民族自尊心,并增强对艺术的感受力和理解力。
教学重点:五代宋元时期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绘画;富有新意的宋元书法艺术。
教学难点:宋元时期多种宗教的流行表现在哪些方面,各种宗教有什么新发展。
教学方法:艺术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
1.张择端《清明上河图》
让学生欣赏《清明上河图》,有关它的故事。
2.赵孟?
画称“神品”,书法??劲秀雄健。P142《秋郊饮马图》
3.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让学生欣赏P143几位书法家的作品。讲米芾的故事。
六、多种宗教的流行
1.宋朝统治者提倡佛教,宋太祖下令雕版印刷《大藏经》,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印刷佛经。
2.道教在宋徽宗统治期间,势力大大膨胀。
3.元朝统治者对各种宗教采取兼容并包的政策,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都在元朝流行。其中,最盛行的是佛教。喇嘛教势力相当大。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149一、二、三题。
课后记:
第21课 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元末红巾军起义;明朝的建立。明太祖废除中书省和丞相。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置。八股取士。“靖难之役”,迁都北京。
2.思想认识:
①在元末农民战争中,以刘福通和徐寿辉的两支红巾军对元朝的打击最大,为朱元璋建立明朝,结束元朝的统治提供了条件。
②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表现。
3. 能力培养
由教师指导:回答“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权力?”的问题,以培养综合归纳的能力。
教学重点:明朝勃兴与废除丞相加强君权。
教学难点:对“明代君权的加强,是中国封建社会逐渐走向衰落的表现”这一问题的理解。
教学方法:历史结构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利用课前提示导入新课。
一、红巾军起义和明朝勃兴
让学生阅读P150民谣和资料,了解元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1.1351年,红巾军起义爆发。刘福通、徐寿辉
2.朱元璋建立明朝(看P151“明太祖”肖像)
①重视人才(李善长、刘基、朱升)② 正确的策略 朱升“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建议
③ 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明朝。同年北伐,推翻元朝。
④ 明朝又用20年时间完成统一。
让学生看明朝疆域图,明朝是一个疆域广大的统一的封建王朝。
二、君主专制的加强
1.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都直属中央。
2.在中央,撤销中书省,不再设丞相,由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3.设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逐步形成内阁制度。
4.锦衣卫和东西厂的设立。是明朝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的一种表现。
5.八股取士。
明政府规定,科举考试只许在四书五经范围内命题,应考的人不能有个人的见解。文体要死板地分成八个部分,叫作“八股文”。使读书人埋头攻读经书,钻研八股文,不讲求实际学问,考中做官的,很多成为皇帝的忠实奴仆。(让学生读P154打油诗,认识八股文的危害。)
6.“靖难之役”
明初太祖分封??建文帝为巩固中央集权削藩??朱棣起兵“靖难”,夺得帝位??明成祖继续削藩,1421年,迁都北京。
讨论小结:归纳一下,明朝前期从哪几个方面加强君主的权力?
作业:P155一、二题。
课后记:
第22课 稀疏的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棉花种植的发展。纺织、制瓷和采矿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思想认识
①明初统治者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明朝中后期在我国江南一些地方,开始稀疏地出现资本主义的萌芽。它的出现,表明中国封建社会内部开始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
教学重点: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和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难点:资本主义萌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西汉初年经济凋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休养生息政策。提出:一个新王朝为了恢复正常的封建统治秩序,必须采取恢复和发展生产的措施,让百姓能够生存下去。明初的统治者也不得不采取这样的政策。
一、明初的休养生息的政策
为安定社会和增加财政收入,明太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尤其重视农业发展。(让学生看P156明太祖的话)
具体措施:政府奖励垦荒,实行屯田兴修水利。
效果:到明太祖后期,田地大量开垦,军队粮食基本自给,政府税收大大增加。
(让学生看明太祖注重节俭的故事)
二、农作物引进新品种
明朝时候,人口增加,粮食日益紧张。注重种植高产作物。南方大力发展双季稻,海南地区还出现了三季稻。
16世纪,福建、广东等地从国外引进了原产美洲的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很快推广开来。
(让学生看P157小字和“明朝时候引进我国和农作物的推广”示意图)
明朝人的衣料,逐渐以棉布为主。
明政府对棉麻等经济作物的种植实行鼓励的政策。棉花的种植遍布南北各地。
河北、河南、山东成为新的植棉中心。
原产美洲的烟草,在16世纪晚期传入我国福建、广东,吸烟的人从南到北逐渐增多。
三、技艺先进的纺织、制瓷和采矿业
①松江仍是棉纺织业的中心。(让学生看P158“明朝松江府的印花布”)
②山西的潞绸、四川的蜀锦,名闻天下。
③制瓷业在明朝继续发展,进入以青花瓷为主的时期。景德镇居全国制瓷业首位。(让学生看P159“青花海水行龙纹扁瓶子”)
④采矿业发达,采掘矿石用火药爆破;冶炼金属用焦炭作燃料,提高了炉温。冶铁中心有河北遵化、广东佛山等。
四、空前活跃的商品经济
学生阅读P160-162内容。指出:这是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条件。
五、“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明朝中后期,苏州,松江等地有许多以纺织为业的“机户”。机户拥有大量资金和几台至几十台织机,开设“机房”,雇佣几个至几十个工人,进行生产。
这种“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机房”,就是手工工场。机户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是早期的雇佣工人。他们之间是雇佣与被雇佣的关系,也就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
(讲《醒世恒言》中施复夫妇的故事。)
明朝中后期的这种资本主义萌芽,只是在商品经济繁荣的江南一带稀疏出现。在全国范围内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
作业:同步训练
课后记:
第23课 对外交往的活跃时期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郑和下西洋。华侨对开发南洋的贡献。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殖民者攫取在我国澳门的居住权。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
2.思想认识
①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郑和是我国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航海家。郑和远航,增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谊。通过讲这一史实,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②戚继光和他训练的军队,在其他抗倭军队的配合下,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寇。戚继光是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他的光辉业绩永载史册。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对传教士来华作用的评价。
教学过程:
一、郑和下西洋 (郑和1371-1435年)
明朝前期,我国是世界上富强的国家。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明成祖派遣郑和出使西洋。
时间:1405-1433年,先后7次。
过程:经历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让学生看P165“郑和下西洋的盛况”表和“郑和下西洋路线”图,丰富感性认识。)
意义:郑和远航,促进了我国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永乐时期,西洋和南洋的许多国王、使臣和商队,络绎不绝的来到中国。
二、华侨和南洋的开发
早在唐朝时候,我国就有人远涉重洋,到南洋一带去谋生。郑和下西洋
以后,我国人民去南洋的更多了。他们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积极投入南洋的开发和建设。明朝后期,南洋的华侨,以在吕宋、爪哇聚居的较多。华侨的辛勤劳动,促进了南洋经济和文化的发展。
让学生看P167“明代南洋华侨的分布”示意图和资料。
三、戚继光抗倭
元末明初,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经常骚扰中国沿海地区。沿海居
民称他们为“倭寇”。到明朝中期,海防松驰,东南沿海的奸商,勾引倭寇上岸抢劫,共同分赃。我国沿海人民深受其害。明政府派年轻的将领戚继光到浙东抗倭。“戚家军” 让学生看P168 戚继光肖像和戚继光抗倭形势图
1651年,台州大捷。 后又到福建、广东一带和俞大猷共同抗倭。
戚继光是民族英雄。
(戚继光 1528-1587年)
四、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1.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攫取了在我国广东澳门的居住权。
2.欧洲的传教士也随殖民者来到中国,他们在传教的同时,还把西方的科学技术介绍到中国来,又把中国的文化介绍到西方去,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 利玛窦(意大利)
作业:同步训练1、2、4题。
课后记:
第24课 蒙古雄踞漠北和满洲的兴起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土木之变,于谦和北京保卫战。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尔哈赤统一女真、创建八旗制度、建立后金政权。萨尔浒之战。皇太极改国号为清。
2.思想认识
①于谦组织北京军民,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使明朝转危为安,赢得了后人的尊敬。
②俺答汗与明朝和好,为恢复和发展蒙汉边界的和平互市关系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③女真(满族)是我国东北境内一个古老的少数民族,努尔哈赤是女真的杰出领袖。
教学重点:俺答汗和明朝和好、努尔哈赤与萨尔浒之战。
教学难点:教材涉及许多民族战争,头绪多,在讲解中既要抓住线索、突出重点,又要讲清战争的性质。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问:元朝是哪一年被推翻的?1368年。元顺帝逃后,蒙古贵族仍保持了很大的势力,继续统治长城以北地区。
一、瓦剌和土木之变
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等部。后来,瓦剌逐渐强大起来,打败
了鞑靼。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大军南下,与明朝在土木堡大战,明英宗被俘,史称“土木之变”。??明朝由盛转衰的标志。
北京保卫战??于谦组织北京军民抵抗,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让学生读于谦的诗: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惜,要留清白在人间。-《石灰吟》
二、俺答汗和明朝和好
自明朝建立以来,长城内外连争年,给蒙汉人民带来无穷灾难。蒙汉人民
向往和平生活。瓦剌衰弱后,鞑靼强盛起来,形势有所改变。
俺答汗多次主动向明朝提出互市要求,明朝封俺答汗为顺义王,进行互市。俺答汗和三娘子修建的呼和浩特城,很快发展成为蒙古地区和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
三、后金的兴起
建州女真首领努尔哈赤统一蒙古各部。
八旗制度:把壮丁编入八旗。“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平时耕猎,战时出征。??促使女真强大起来。??1616年,努尔哈赤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
四、萨尔浒之战??从此后金取得了对明作战的主动权。
1619年,明 杨镐???努尔哈赤 后金大败明军,这是中国古代史上
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清朝的建立
努尔哈赤死后,皇太极继位。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州。1636年,称皇帝,建国号清。
小结:明朝中后期,朝政腐败,宦官专权,土木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后金的兴起,成为明朝的一大敌人。萨尔浒之战,成为明对后金之战的一个衰弱点。之后,明一再的自毁长城(错杀熊廷弼、袁崇焕),后金入关已成历史的必然。
作业:同步训练一、二题。
课后记:
第25课 明 末 农 民 战争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
宦官专权和东林党;明后期土地的高度集中与田赋剥削的苛重;陕北起义;李自成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口号与建立大顺政权;攻占北京,推翻明朝。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2.思想认识
① 农民起义军攻占北京,推翻明朝的腐朽统治,推动了历史的前进。
②满洲贵族和汉族官僚地主的联合进攻,是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重点: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教学难点:用阶级分析的方法理解满汉地主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重要原因。
教学方法:讲解和阅读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中国古代史上农民战争次数很多,课本上已经讲过的有哪几次?它们各发生在哪个朝代?(秦末的陈胜吴广起义;西汉末年的绿林、赤眉起义;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隋末翟让、李密起义;唐末黄巢起义;元末红巾军起义等)到了明朝末年,又爆发了一次规模空前的农民战争。
一、宦官专权和东林党
明中期以后,形成宦官专权。明神宗时候,一些正直的士大夫反对奸臣和宦官把持朝政,形成“东林党”。 魏忠贤???东林党 实质:统治阶级内部斗争。
预示着明王朝的衰败
让学生看P179顾宪成的对联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
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二、闯王进京埋葬明王朝
1.明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土地集中达到惊人的程度;政府赋税苛重;天灾。(让学生读P179描述山东饥荒的史料)李自成(1606-1645年)
2.1628年,在陕北爆发。高迎祥??李自成、张自忠
3.李自成进入河南后,提出“均田免粮”的口号。 让学生看P180民谣
4.1643年,占西安。1644年初,建立大顺政权。进军北京,三月,攻入北京,明崇祯帝在万岁山吊死。明王朝被推翻。 让学生看P181“明末农民战争形势”图。
三、清军入关和农民军的失败
讲李自成农民军进北京后迅速腐化,这是他失败的一个主要原因。(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
清军入关??吴三桂降清(阶级利益)??山海关大战 农民军失利??李自成回师北京??撤往陕西。
清军入关,顺治帝迁都北京。清军追击李自成农民军,李自成在湖北九宫山,遭地主武装袭击牺牲。
李自成进北京后,张献忠率领农民军攻入成都,建立大西政权。后清军攻入四川,张献忠牺牲。
满汉地主的联合镇压是农民军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南明和人民的抗清斗争
清军占北京后,明朝官僚在南京拥立福王组成小朝廷。史称“南明”。但南明为奸臣所把持,政治更加腐败,很快灭亡。
讲史可法的抗清斗争,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城存与存,城亡与亡。
我头可断,而志不可屈! ??史可法
清王朝的民族压迫政策(剃发易服),激起了江南人民的强烈反抗。江阴的斗争。
明朝人的服装和发式 清朝人的服装和发式
小结:利用课文前面的内容提示小结本课知识点。组织学生:明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作业:同步训练1-4题。
课后记:
第26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一)
??进步的科技和文化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北京城和明长城。李时珍和《本草纲目》、徐光启和《农政全书》、宋应星和《天工开物》、徐霞客《徐霞客游记》。思想家李贽、王夫之、黄宗羲和顾炎武。
2.思想认识:
①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是我国也是世界古代建筑的杰作,值得我们引为骄傲。
②明朝科学家和思想家的成就,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和明代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特点,也是科学家、思想家本人刻苦钻研、辛勤劳动的结果。
教学重点: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科学巨匠和巨著。
教学难点:四位思想家的进步思想介绍。
一、雄伟的北京城和明长城
1.北京城
①明成祖时候,在元大都的基础上营建了北京城。(1407-1421历时14年)
②特点:布局严整,城墙高大雄伟,街道宽广笔直,是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③城中心是紫禁城,也就是现在的故宫。
让学生看P186明朝的北京城示意图。
让学生看挂图《北京城》。增强对北京城的感性认识。
2.明长城
明长城是在古长城的基础之上修建起来的。
先引导学生回忆秦长城,指出古长城最早是由春秋战国的秦、赵、燕三国修筑的,秦始皇时进行大规模的修筑,第一次把这三国的长城连接进来,并向东、向西延伸,筑成一道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城防。此后,两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唐、金朝都曾进行过修筑。明朝又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筑,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蜿蜒6000多公里,气魄更加雄伟,成为世界上的一大奇迹。
让学生看挂图《明长城》。
二、科学巨匠和巨著
1.李时珍和《本草纲目》
明朝的李时珍写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本草纲目》。这部书内容丰富,考订详细,现已陆续译成多种文字,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让学生看李时珍的肖像,要求记住。
联系前面所学的有关医学的内容:
①商朝的文字里面记载了16种疾病。
②周朝已经有了医学分科。
③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四诊法。
④《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著作。
⑤《神农本草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药物学专著。
⑥东汉末年的张仲景著有《伤寒杂病论》,奠定中治疗学的基础,人称“医圣”。
⑦华佗是东汉末年的名医??发明麻沸散,创制五禽戏。
⑧王叔和是西晋名医,著有《脉经》。
⑨东晋葛洪著有《肘后备急方》,南朝陶弘景对它作了增补。
2.徐光启和《农政全书》
明朝,杰出的科学家徐光启写了一部农业百科全书《农政全书》。书中记载了我国古代有关农业的理论和科学方法,还介绍了西方科学知识。这部书在农学史上,有重要地位。
联系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3.宋应星和《天工开物》
明朝末年,科学家宋应星编著的《天工开物》,是一部总结明代农业、手工业生产技术的著作。这部书被译成几国文字,国外称它为“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徐霞客和《徐霞客游记》
徐霞客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最早揭示了我国西南地区石灰岩的各种特征,在世界上,他是科学考察石灰岩地貌的先驱。
三、具有民主色彩的思想家
明朝后期到清朝初年,腐朽的封建社会内部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反映在思想领域,产生了一些具有民主色彩的进步思想家。
1.李贽
明朝后期的进步思想家,认为孔子的言论,不能作为今天的是非标准。他批判了划分“高下贵贱”的封建等级制度,反对封建礼教,提倡男女平等,
2.唯物主义思想家王夫之
他认为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自然和社会都在不断的变化着。所以,他要求改革政治改革,反对几千年的君主专制。王夫之的思想在中国和世界思想中外,都占有重要地位。
3.进步思想家黄宗羲
抨击君主专制统治,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他还批驳轻视工商业的传统观念,他的思想对后世很有影响。
4.著名思想家顾炎武
也反对君主专制。他担倡踏实钻研、学以致用的学风。这对清代学者的影响很大。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思考题:“为什么说李贽和明末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是进步的?”
作业:P194一、二题。
课后记:
第27课 具有鲜明时代特点的明朝文化(二)
教学目的:
1.基础知识:《三国演义》、《水浒传》和《西游记》。《牡丹亭》。“吴门三家”。“吴派”和徐渭的绘画。
2.思想认识:
《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牡丹亭》抨击了封建礼教和封建统治,歌颂了人民的反抗斗争,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中外占有重要地位,足以引为骄傲。
3.能力培养
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和到我国古代艺术的鉴赏能力。
教学重点:是古典小说和戏剧
教学难点:书法是书法和绘画
教学方法:文学欣赏法
教学过程:
一、灿如群星的古典小说
明朝时期,古典小说蓬勃发展进来,逐渐成为文学的主流。众多的小说家用高超的艺术手法和丰富的语言,叙述了一个个生动复杂的故事。
最著名的有,人称明代三大奇书的《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
1.《三国演义》
成书于元末明初,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作者罗贯中。
2.《水浒传》
和《三国演义》同时成书的《水浒传》, 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作者。作者施耐庵在书中描写和歌颂了北宋晚期宋江的山东梁山泊农民起义。
3.《西游记》
成书于明朝中期,是一部浪漫主义的长篇神话小说。作者吴承恩在书中成功的塑造了孙悟空这个神通广大、敢于造反的英雄形象,反映了人民蔑视封建统治,勇于斗争的精神。
二、繁荣的戏剧
明朝时期,戏剧演出成为城乡人民重要的文化生活。不少剧作家创作出许多著名作品。最负盛名的是戏剧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牡丹亭》通过神奇的爱情故事,鞭鞑了吃人的封建礼教。
三、书法和绘画的成就
明朝的书法,以草书见长。
中期以后,江南经济发展,文人荟萃,书法上出现了“吴门三家”。
后期的书法代表人物是董其昌,他的字兼有“颜骨赵姿”。
明朝初期,画坛很不景气。中期以后,文人聚集的江南苏州一带,出现了“吴派”,画坛才逐渐活跃起来,以山水、花鸟画居统治地位。明朝后期,创泼墨花卉的徐渭,是花鸟画坛的主将;致力于山水画的董其昌,影响比较大;反映现实生活的人物画、社会风俗画,在明代薄弱。明末的陈洪绶,是著名的人物画家。
小结本课内容。
作业:P202一、二题。
课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