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化学教案设计 > 铁和铁的化合物(精选3篇)

铁和铁的化合物(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铁和铁的化合物(精选3篇)

铁和铁的化合物 篇1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2、增加“铁丝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等仪器;铁丝、铁粉、稀硝酸、蒸馏水等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flash4.0电脑软件支持。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

  【电脑展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XX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铁和铁的化合物。

  二、实验探究。

  【板书】第三章  铁

  第一节  铁和铁的化合物(一)

  一、铁的物理性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引入】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电脑展示、讲解】对照元素周期表,指出铁位于第四 周期第 族,这一区域还有哪些元素呢?这里还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 ;最硬的金属“铬” ;最难熔的金属“钨” ;“太空金属”“钛” ;象水一样的“汞” ;以及电器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铜”卧“铁”之“宝地”。(引出过渡元素的概念)

  象上述的金、银、铜、铁等从b到b共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68种元素,叫做过渡元素。(注:新元素周期表已列出了112号元素)。

  【板书】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分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板书】fe-2e-=fe2+   ; fe-3e-=fe3+

  【讲解】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

  【板书】三、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它列在氢的前面。

  【电脑展示】fe+s ===(△) fes ;2fe+3cl2 ===(△) 2fecl3

  3fe + 2o2 ====(点燃) fe3o4

  【阅读】在高温下,铁还能与碳、硅、磷等化合,例如铁跟碳化合而生成一种灰色的十分脆硬而有难熔的碳化铁。

  【板书】2、与化合物的反应:

  fe+cuso4=feso4 +cu ;

  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 +h2↑

  【启发】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铁,那么,铁和稀硝酸的反应呢?

  【探索实验】把稀hno­3溶液吸入装有细铁丝的长胶头滴管里,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观察每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观察后分析】

  (1)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2)为什么到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为什么溶液变成棕黄色?

  (4)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

  (5)我们知道,稀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铁具有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与稀hno­3的反应:

  稀hno­3过量时:

  fe +4hno­3 (稀) =fe(no3)3 +no↑+2h2o

  【设疑】铁与稀硝酸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生成的是fe3+吗?铁粉过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析】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还有中间价态fe2+,所以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铁粉过量时,2 fe(no3)3 +fe = 3 fe(no3)2

  总结:3fe +8hno­3 (稀) =3fe(no3)3 +2no↑+4h2o

  【设疑】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能发生反应,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也能和铁反应吗?

  【讲解】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在加热的情况下仍能发生反应。

  【小结】由实验可知,铁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3价的铁,说明铁有还原性。因反应生成no、no2污染物,所以应设计该实验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三、实验创新。

  【板书】(2)与水蒸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增加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做爆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有h2生成。

  【板书】3fe+4h2o(气) =(高温) fe3o4+4h2

  【课外思考】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能否作更一步的改进?

  【讲解】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四、练习反馈。

  【投影练习】

  1、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 溶液

  c、稀hno3                d、fe(no3)3溶液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3、根据下列反应:(1)fe+cucl2 = cu + fecl2 ;

  (2)2fecl3 + cu = 2fecl2 + cucl2 判断cu2+、fe2+、fe3+、氧化性的顺序是:

  a、fe3+> fe2+ > cu2+        b、fe2+> cu2+> fe3+  

  c、cu2+> fe2+ > fe3+        d、fe3+> cu2+> fe2+  

  五、讨论深化。

  【讨论、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过渡元素常有变价。

  弱氧化剂〔i2、h+、cu2+等〕

  强氧化剂〔cl2、br2、hno3等〕

  fe

  fe()

  fe()

  o2、h2o

  【板书】小结:〔1〕铁具有较强还原性。

  〔2〕

  〔3〕过渡元素次外层上有价电子,常有变价。

  【作业】:p47、1、4  

  注:1、本教案参考了方向东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XX年第8期“《铁和铁的化合物》--”一文。在此致谢。

  2、本人用此教案和相应课件作课在“河南油田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11)

  3、根据学生的情况,关于“fe与fe3+的反应”的内容作课时可以不讲。

铁和铁的化合物 篇2

  1、使学生掌握铁的性质。(学会)

  2、通过学习和实验,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及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会学),同时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德育渗透)

  3、培养学生由表象分析事物的本质、变化,综合已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会学)

  4、通过新旧知识联系,培养学生知识迁移、扩展能力(会学),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乐学)

  5、通过介绍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德育渗透)

  教学重、难点

  Fe的还原性、Fe与稀HNO3、水蒸气的反应。

  实验设计

  1、增加“铁丝与稀硝酸反应”的学生实验。(创新能力)

  2、增加“铁丝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

  教学用具

  试管、胶头滴管、酒精灯等仪器;铁丝、铁粉、稀硝酸、蒸馏水等药品;多媒体教学设备、Flash4.0电脑软件支持。

  教学模式:实验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引言】人类使用铁已有好几千年的历史了,目前已发现的金属虽然已有90种,但其中应用最广泛、用量最多的仍然是铁。小到铁钉,大到桥梁、铁道、舰船、车辆和各种机械等,都需要大量的钢铁来制造。就连动植物体内也含有铁,人体内缺铁会导致缺铁性贫血,钢铁的生产和使用是人类进步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那么,是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首先使用铁呢?

  【电脑展示】我国的劳动人民在春秋时期就会冶铁,比欧洲早近2000年,并且我国铁矿石的储量居世界第一,从1996年开始我国年钢产量连续超1亿吨,居世界首位。我们为我国悠久的炼铁史和发达的钢铁工业而感到自豪和骄傲!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

  二、实验探究。

  【板书】第三章  铁

  第一节  (一)

  一、铁的物理性质:

  【学法指导】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观看实物、联系生活实际(如铁锅导热),回忆总结出铁的物理性质。(指明讨论一种物质物理性质的方法)

  【引入】铁的原子结构有哪些特点?

  【电脑展示、讲解】对照元素周期表,指出铁位于第四 周期第Ⅷ 族,这一区域还有哪些元素呢?这里还有代表财富的“金”和“银” ;最硬的金属“铬” ;最难熔的金属“钨” ;“太空金属”“钛” ;象水一样的“汞” ;以及电器工业的主角“铜”。它们的单质、合金及重要化合物在祖国经济建设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可见在元素周期表的中间区域,是含“金”纳“银”、藏“铜”卧“铁”之“宝地”。(引出过渡元素的概念)

  象上述的金、银、铜、铁等从ⅢB到ⅡB共10个纵行(包括镧系和锕系)共68种元素,叫做过渡元素。(注:新元素周期表已列出了112号元素)。

  【板书】二、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引导分析】从原子结构示意图上看,Fe的次外层电子未达到饱和,和主族元素不同,不仅最外层上2个电子是价电子,而且次外层也有价电子,当铁与弱氧化剂反应时,只能失去最外层上2个电子形成Fe2+,当跟强氧化剂反应时,还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上的一个电子而形成Fe3+。

  【板书】Fe-2e-=Fe2+   ; Fe-3e-=Fe3+

  【讲解】所以,铁在其化合物中通常呈+2价或+3价,在实际反应中是否遵循这一规律呢?

  【板书】三、铁的化学性质:

  1、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铁是比较活泼的金属,在金属活动顺序表里,它列在氢的前面。

  【电脑展示】Fe+S ===(△) FeS ;2Fe+3Cl2 ===(△) 2FeCl3

  3Fe + 2O2 ====(点燃) Fe3O4

  【阅读】在高温下,铁还能与碳、硅、磷等化合,例如铁跟碳化合而生成一种灰色的十分脆硬而有难熔的碳化铁。

  【板书】2、与化合物的反应:

  Fe+CuSO4=FeSO4 +Cu ;

  Fe+2HCl=FeCl2 +H2↑ ;Fe+H2SO4=FeSO4 +H2↑

  【启发】铁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均生成+2价铁,那么,铁和稀硝酸的反应呢?

  【探索实验】把稀HNO­3溶液吸入装有细铁丝的长胶头滴管里,并迅速放入试管内并塞紧,观察每一过程的实验现象,并做好记录。

  【观察后分析】

  (1)液面为什么会下降?

  (2)为什么到液面全部下降后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3)为什么溶液变成棕黄色?

  (4)为什么一定要把塞子塞紧?

  (5)我们知道,稀HNO­3具有较强的氧化性,而铁具有还原性,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1)与稀HNO­3的反应:

  稀HNO­3过量时:

  Fe +4HNO­3 (稀) =Fe(NO3)3 +NO↑+2H2O

  【设疑】铁与稀硝酸反应在任何情况下都生成的是Fe3+吗?铁粉过量会出现什么情况?

  【分析】Fe3+具有氧化性,Fe具有还原性,还有中间价态Fe2+,所以要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板书】铁粉过量时,2 Fe(NO3)3 +Fe =3 Fe(NO3)2

  总结:3Fe +8HNO­3 (稀) =3Fe(NO3)3 +2NO↑+4H2O

  【设疑】在常温下,铁与稀硝酸能发生反应,浓硝酸的氧化性比稀硝酸强,也能和铁反应吗?

  【讲解】常温下,铁遇冷的浓硝酸和浓硫酸发生钝化,但在加热的情况下仍能发生反应。

  【小结】由实验可知,铁遇强氧化剂可失去电子被氧化成+3价的铁,说明铁有还原性。因反应生成NO、NO2污染物,所以应设计该实验放在密闭容器里进行。

  三、实验创新。

  【板书】(2)与水蒸气的反应:

  【演示实验】增加铁粉与水蒸气反应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收集气体,做爆鸣实验。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总结得出结论有H2生成。

  【板书】3Fe+4H2O(气) =(高温) Fe3O4+4H2

  【课外思考】该反应的实验装置能否作更一步的改进?

  【讲解】在常温下,铁和水不反应。但在水和空气里的氧气、二氧化碳的共同作用下,铁很容易生锈而被腐蚀。这一部分内容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中学习。

  四、练习反馈。

  【投影练习】

  1、铁片投入下列溶液后,金属片质量减少,但无气体放出的是:

  A、冷、浓HNO3            B、Cu(NO3)2 溶液

  C、稀HNO3                D、Fe(NO3)3溶液

  2、下列各物质中,不能由组成它的两种元素的单质直接化合而得到的是:

  A、FeS    B、Fe3O4      C、FeCl3     D、FeCl2

  3、根据下列反应:(1)Fe+CuCl2 =Cu + FeCl2 ;

  (2)2FeCl3 + Cu =2FeCl2 + CuCl2 判断Cu2+、Fe2+、Fe3+、氧化性的顺序是:

  A、Fe3+> Fe2+ > Cu2+        B、Fe2+> Cu2+> Fe3+  

  C、Cu2+> Fe2+ > Fe3+        D、Fe3+> Cu2+> Fe2+  

  五、讨论深化。

  【讨论、小结】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出铁具有较强还原性,过渡元素常有变价。

  弱氧化剂〔I2、H+、Cu2+等〕

  强氧化剂〔Cl2、Br2、HNO3等〕

  Fe

  Fe(Ⅱ)

  Fe(Ⅲ)

  O2、H2O

  【板书】小结:〔1〕铁具有较强还原性。

  〔2〕

  〔3〕过渡元素次外层上有价电子,常有变价。

  【作业 】:P47、1、4  

  注:1、本教案参考了方向东老师发表在《化学教学》2000年第8期“教案设计”一文。在此致谢。

  2、本人用此教案和相应课件作课在“河南油田第六届优质课大赛中”夺得一等奖。(2000.11)

  3、根据学生的情况,关于“Fe与Fe3+的反应”的内容作课时可以不讲。

铁和铁的化合物 篇3

  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职责不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其积极地、主动地、广泛地获取知识与信息,完成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的转变,从而培养出全面和谐健康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我在多年的课堂教学中既重视教的过程,更重视学的过程;既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对学生学科素质的开发,大面积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以《铁和铁的化合物》一节为例,谈几点教学中的体会,以期与同行磋商。

   一、结构决定性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铁是过渡元素的代表,本节以铁的性质为重点,引出铁的化合物和铁离子的检验。因此铁的性质,尤其铁的化学性质是本节的核心。

  研究物质的一般规律是:结构―性质―应用,这也是化学学科学习的方法之一。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根据铁的原子序数及其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通过分析,画出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教师再着重讲解铁的原子结构特点:次外层不是2个或8个电子而是14个电子。铁的价电子不只有最外层2个还有次外层部分电子,所以在化学反应中,铁原子能失去最外层2个电子而呈+2价;也能进一步失去次外层1个电子而显+3价,铁通常有+2价和+3价两种价态,即铁是变价元素。

  从分析铁的原子结构入手引出铁的性质,遵循物质研究的一般规律,让学生体会化学学科中的结构决定性质这句话的涵义,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

  至于铁的具体性质,我引导学生根据铁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位置及铁原子结构特点自己推测,再看书总结,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参与结论形成的过程,活化其思维,发挥学习中学生的主体作用。经学生整理,铁的化学性质逐条定格完成,但较分散,规律性不强,教师适时点拨。铁的这些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发生吗?铁的作用是什么?本节课“画龙点睛”的一笔就描绘出来了,铁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当遇到弱氧化剂时就生成亚铁化合物;遇到强氧化剂时就生成铁化合物。师生共同将常见的强氧化剂和弱氧化剂归类总结,解开了学生心中的疑团,也培养学生归纳思维能力,提高分析能力。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各种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

  教师最后小结:铁的反应生成物中,铁的价态一般与反应物性质有关,也受反应物的量影响;也有不一般的,如铁在浓硝酸或浓硫酸中钝化;红热的铁与水蒸气及铁在氧气里灼烧,铁的生成物是四氧化三铁,这样总结完善,培养学生正向迁移能力。经过总结,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思维的严密性,学会同中求异、异中求同的思维能力。本节课通过师生分析,学生总结,突出了教学重点,难点也在分析中逐步分散――铁的变价。教学中由结构到性质的分析,既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教会学生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养成动脑思维的习惯,而形成良好的学科素质。

  二、实验证实性质,锻炼学生实验能力

  铁的化合物常有不同颜色,教学中注意引导学生观察,通过实验直接感受化学中颜色美,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用颜色证实物质的存在及检验物质的性质,也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特色。

  首先展示纯净的铁片,铁的三种氧化物样品。经过观察推陈除新,原来纯铁不是黑色;同为氧化物,差别真不小!通过实物观察,加强形象直观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种元素存在形态不同,颜色竟有如此大的差异。

  再让学生观察实验台上氯化亚铁溶液、硫酸亚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硫酸铁溶液的颜色,从而得出Fe2+水溶液为浅绿色,Fe3+水溶液为棕黄色。化学中实物的静态美给人以美感,而动态美则给人以灵感。

  铁的氢氧化物教学,则用开放实验的方法,使学生在思考的基础上独立操作,成功地获取知识,完成教学任务。教学中让学生独立思考本身就是他们的创新,要使学生经常意识到,独立的有自己特色的思考本身就是非常有价值,它不是表现在结果的新异上,而是表现在形成思想的基础以及思考过程的个性。创新的思维,总是在经历挫折后才形成的。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形成和表达自己的想法,保护他们积极求索的感情而培养他们思维的创新性。动手实验时,让学生先制红褐色氢氧化铁沉淀,再制氢氧化亚铁白色沉淀。受定势思维的影响,用常规操作滴加氢氧化钠溶液,实验则以失败告终。教师导疑Fe2+有什么性质?学生顿悟,重新操作,但生成白色沉淀很快就变色。教师再问,成功制取氢氧化亚铁的关键是什么?还有什么好办法吗?个别学生想到用煤油隔离空气,再将滴管伸入液面下操作,实验效果非常好。这节课的难点是在失败的实验中找到灵感而取得成功。学生参与实验全过程,体验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是成功的保障。用自己的智慧,实现化学实验中的反应美。通过实验,发现问题,完善实验,解决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动脑思考和解决一些相关实验中动手与动脑相结合的问题,还要提高实验能力、实验成功率,使知识不易遗忘,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铁的化合物教学中,用有趣的颜色及实验将知识串联,通过动手实验提高学生实验能力。教学中启迪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锻炼动手能力,形成良好的学科学习方法,提高化学学科素质。

  高中教育要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能力,能力的提高会使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加快捷灵巧;方法的掌握也有利于能力的提高,能力和方法都要有知识作为基础,它们反过来会促进知识的学习。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好基础知识同时要进行能力训练,掌握学科学习方法,在能力培养中学好知识,形成学科素质。把知识、能力、方法融合起来,学生的积极性就会提高,学习质量也会稳步地上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铁和铁的化合物(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