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物理教案设计 > 二力平衡(通用16篇)

二力平衡(通用16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二力平衡(通用16篇)

二力平衡 篇1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2

  二力平衡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 

  习题5、6、7.

二力平衡 篇3

  详细介绍:二力平衡

  濮阳市第五中学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

  习题5、6、7.

  二力平衡(人教版)

二力平衡 篇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用二力平衡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二力平衡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二力平衡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二力平衡条件的过程;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二力平衡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二力平衡。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二力平衡,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二力平衡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5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6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7

  二力平衡

  濮阳市第五中学 卜德民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七、作业 

  习题5、6、7.

二力平衡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和的条件。

  2.会应用用条件去分析解决、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认真观察什么是力的平衡及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的平衡;观察物体受两力平衡时力的特点。

  2.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物体平衡所需满足的条件。

  3.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运用条件解释物理现象时,往往同时要用到相互作用力的知识,在表达过程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条件是从实验中总结出来的,在教学过程 中应注意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从生活中的静止和匀速运动现象提出了牛顿第一定律所没有解决的问题: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从而建立了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随后通过实验分析总结出的条件.得出条件以后,利用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得出物体受到的这两个力的合力为零.使学生的认识从理论上提高一步,同时初步建立平衡力的合力为零的印象.再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条件进行分析,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后教材通过“想想议议”使学生进一步完善“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知识体系.

  的条件是初中物理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平衡的规律,规律教学应首先通过观察提出问题,然后通过实验研究问题,再对实验结果概括、总结得出规律.因此做好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

  教法建议

  1.本节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深化理解,充分展示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作用.所以要从牛顿第一定律中“不受外力”的特殊现象出发,针对已经建立的规律提出质疑,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规律的兴趣,培养学生勤思勤问的良好品质.

  2.平衡条件的得出是本节的重点知识,不能只强调结论,而要加强过程教学.做好条件的实验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关键.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二力共线的结论,可采用如图9-3-1所示的实验装置.取一块薄木板在边缘开几个小孔,用细线系住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悬挂钩码.

  3.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4.最后的小结应由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进一步加以补充,使其更完整.

  教学设计示例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结构中建立条件的过程;应用条件解释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条件的应用

  教具:滑轮、钩码、细绳、木板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方法1 :复习提问引入

  牛顿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是不是只有不受力的物体才能保持静止、才能做匀速直线运动?请同学们举例说明。

  引导:物体受外力作用时,也可能会保持静止状态或做匀速直线运动。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方法2 : 现象引入

  课堂演示:静止在桌面上的物体、匀速行驶的电动汽车

  或录像片段: 在平直轨道上匀速行驶的火车、匀速步行的学生、静止在地面上的汽车

  提出问题:上述物体保持静止状态和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否受到外力?请你再举出几个静止和做匀速直线的物体,分析它们受到的力。

  引出平衡态的概念,进行新课教学。

  二、新课教学

  1. 平衡状态

  由上面学生举出的例子定义平衡状态。指出这时作用该物体上的几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或者说几个力互相平衡。物体受力平衡时最简单的情况是受两个力作用。

  过渡:物体受力作用时满足什么条件才能保持平衡?

  2. 条件

  方法1:通过演示实验得出的条件。

  介绍实验装置如图9-3-1所示,用细线系住木板上的任意两个孔,细线的两端跨过桌边的滑轮各悬挂一个相同质量的钩码。

  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下面问题。

  木板是否静止?木板静止时受到的两个拉力的大小有什么关系?方向有什么关系?

  把木板扭转一下,使两个力的作用线不在同一直线上,木板还能静止吗?重新平衡后,两个力的方向有什么特点?

  在细线的两端悬挂质量不相同的钩码,木板还能静止吗?

  任选其它两个孔重复上述实验。

  引导学生根据观察结果自己得出结论。可在教师引导下由多名同学互相补充使其完善。

  方法2:学生探究性学习(学生分组实验,研究的条件)。

  教师介绍实验装置同上。

  教师明确实验目的:观察分析总结满足什么条件木板静止?

  学生探究性实验

  学生讨论、进行归纳总结。

  教师引导:根据力的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3. 条件的应用

  方法1:通过练习使学生掌握条件的应用

  请学生画出图9-3-2中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分析物体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

  1) 静止悬挂的电灯。

  2) 静止在桌面上的茶杯。

  3) 匀速运动的拖车。

  方法2: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由学生自己举例自己分析受力情况。

  应用的条件解决问题,首先要判断被研究的物体是不是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只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才可以应用这个条件。对于能够应用条件的物体,要分析它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方向如何。如水平面上拖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竖直方向的,水平方向的二力也平衡。在学生分析中要注意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简单化和片面性。

  一、  巩固练习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重物,比较在重物静止时,重物匀速上升时,重物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大小,则(     )

  A.  重物匀速上升时,拉力最大

  B.  重物静止时,拉力最大

  C.  重物匀速下降时,拉力最大

  D.  上述三种情况,拉力一样大

  二、   总结、扩展

  让学生讨论课本“想想议议”中的问题,总结力和运动的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

  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在总结运动和力的关系之后,可让学生分析一对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三、  布置作业 

  阅读课文,完成书后练习。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实验分析的条件

  【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小组

  【活动流程】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

  【参考方案】教师提供实验工具,实验分析的条件,并思考其应用。

  【备注】

  1、写出探究过程报告。

  2、发现新问题。

二力平衡 篇11

  第六节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 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 通过实例了解认识二力的平衡

  (2)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解释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 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

  (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考: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原因。

  (二)新课教学

  一、 探究:力的平衡

  1、 实验: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考: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讨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公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向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样的条件呢?

  (1) 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有关)

  (2) 让学生根据给出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

  (3) 提示:研究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控制其他条件不便,既“控制变量法”。

  (4) 选择合理方案,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察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察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力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一直线上。

  根据实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5) 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a、 确定研究对象:木块

  b、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 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

  d、 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e、 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 g=6n  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

  (1) 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2) 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3) 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判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两种情况: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也可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一课三练:基础练习。

  七、板书设计: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单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八、反思:

二力平衡 篇12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2.新课教学

  [板书1]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45厘米×60厘米,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向右运动.

  (2)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1、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看来两个力只是大小相等,方向不相反,是不能互相平衡的.如果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也相反,是否就可以平衡呢?

  [实验3]装置与图3相同,将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挂钩3、4上,另一端各穿过羊眼圈1、2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发生转动.

  小结:作用在木块上的两个力要想互相平衡必须满足三个条件:(1)大小相等,(2)方向相反,(3)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自己做一个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4]每个同学桌上有2个弹簧秤,一块塑料板,板上有几个洞.用两个弹簧秤拉这块塑料板,想一想怎样拉才能使塑料板保持静止不动?

  学生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用投影仪打出实验的投影片.

  请一位同学归纳、总结一下要使塑料板保持静止(处于平衡状态),作用在塑料板上的两个力必须满足的条件是什么?

  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板书3]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大量实验表明物体在二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也是这两个力必须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

  请同学们用力的示意图把塑料板上受到的两个力画出来.

  教师打出相应的投影片.(可用复合片)

  问:根据同一直线上二力合成的知识,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是多少?

  答: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板书4]彼此平衡的两个力的合力为零.

  力的平衡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实际应用,应会根据平衡状态,找出平衡力;根据物体受力情况,判断它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板书5]3.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例1.(1)吊在空中重5牛的电灯(如图4),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定)研究对象:电灯.

  (析)受力分析:重力、拉力.

  (判)运动状态:静止.

  (找)两个力的关系:互相平衡.(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

  结论:拉力是5牛,方向竖直向上.

  请同学们分析下面的事例.

  (2)放在桌上的书.(重力、支持力)

  (3)匀速下落的跳伞运动员.(重力、阻力)

  (4)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牵引力、阻力)

  例2.汽车行驶时受到的牵引力为f,受到的阻力为f.

  (1)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2)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3)当f<f时,汽车做什么样的运动?

  研究对象:汽车.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牵引力f,阻力f.

  两个力的关系:f>f,两个力不互相平衡,f合=f-f.

  运动状态:不能处于平衡状态.

  结论:汽车在f合作用下将做加速运动.

  当f=f,f<f时汽车将做什么样的运动,请同学们分析.

  例3.如图5所示,物重6牛,弹簧秤向上拉示数为牛,水平地面给物体的支持力是多大?

  答:支持力是2牛.

  3.布置作业

  (1)思考题:课本第108页“想想议议”.

  (2)书面作业:课本第108页练习1-4.

  (3)做做看:课本第112页巧找重心.

  (四)教法说明

  1.讲述物理规律的课,一般分四步进行:(1)观察现象提出问题;(2)通过实验研究问题;(3)分析、概括得出规律;(4)运用规律分析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体现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使学生懂得按照研究、解决科学问题的过程,来认识、处理问题会更有效.

  2.教法上采用边提问,边实验,边讨论,边总结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教学中结合一个个新问题的提出和解决,使学生领会提出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有序地进行观察、分析的训练,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对传统的二力平衡实验装置进行改进,使演示的现象更直观、鲜明,便于从实验现象导出结论.为使更多的学生能看清现象,可在实验装置后放一面与水平面成45度角的平面镜.

二力平衡 篇13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作业 

  习题5、6、7.

  (四)说明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力平衡 篇14

  [教学设计说明]

  二力平衡是力一章中的重点之一,也是今后力学的重要基础。在教学中,为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重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策略,将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实验,将课堂练习与现代科技紧密联系起来,从而也使学生感悟物理知识的价值所在。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使学生知道二力平衡、平衡力的概念及物体的平衡状态;使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领会二力平衡时的合力为零。

  •过程与能力。通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总结归纳的能力;通过二力平衡概念及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通过实验、讨论,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通过师生活动,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认识物理学是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门科学。感悟物理知识在科学技术发展中的价值。产生学好物理,为将来发展我国科技事业打好基础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随着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儿童玩具也越来越高档。这里有   一部遥控ae86小汽车,请一位同学操从汽车在教室里转一圈,其他同学观察小汽车的运动状态。

  学生活动:一同学操从汽车,其他同学观察。

  师:请同学们分析小汽车的运动状态有哪些?

  学生:交流。

  师:我们把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称为平衡状态,其他运动状态称为非平衡状态。

  学生活动:分析物体处于两种平衡状态时的受力情况。

  师:如果物体受几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如果物体受两个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我们就说这两个离平衡,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学

  屏幕展示:

  *二力平衡。当物体受到二力作用而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运动状态,就称这二力是平衡的。(这二力叫平衡力)

  *分析。平衡力不是一个力,一般是两个力(一对)。

  师:根据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要判断物体受到的二力是否平衡,只要看在这二力作用下物体是否处于平衡状态。

  思考。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在受平衡力的作用?请指出哪几个力平衡?

  学生举例:拖在手中的一本书、停在空中的直升飞机、匀速行驶在水平公路上的汽车等。

  师:物体受两个离的情况很多,但物体受二力作用时,有时处于平衡状态,有时又不是。如,托在手上的书加速向上运动、直升飞机减速下降等。说到这里,我们同学是否产生了一些疑问?想提出一些问题?

  学生提问:(省略)

  师:这些问题归纳起来,就是二力平衡时应该满足怎样的条件?下面我们就来探究这个问题。

  猜想:二力平衡时,二个力可能有什么关系?

  学生猜想: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可能要相等,方向可能要相反……

  师:下面我们就用桌子上的小汽车来探究它在水平方向受到的两个拉力平衡时,大小是否要相等……

  屏幕展示:二力平衡时,二力大小是否要相等?

  二力方向是否要相反?

  二力作用点是否要相同?……

  学生探究实验: (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交流探究结果: (省略)

  多媒体回顾探究实验:  (省略)

  师:根据上面的探究结果,请归纳二力平衡时应满足怎样的条件?

  学生: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屏幕展示: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强调:二力平衡的四个条件必须同时满足,缺一不可,否则二力就不平衡。反之  

  如果二力平衡,这四个条件一定都满足。

  思考:二力平衡时,二力的合力等于多少?为什么?

  学生回答:  (省略)

  讲述:物体受平衡力时,合力为零。因此物体受平衡力的作用与物体不受外力作用

  效果相同。在现实生活中,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都是受

  平衡力作用的结果。

  多媒体展示:运输神州六号返回舱的情景。

  师:去年十月,神州六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胜利返回,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这几天,神州六号返回舱正在上海科技馆展出。这幅照片就是在科技馆参观时拍摄的,照片上是运输返回舱的情景。请大家回答下面的问题。

  吊车吊着重为3乘10个4次方牛的神州六号返回舱,当返回舱静止时,钢丝绳对返回舱的拉力 ------ 3乘10个4次方牛;当返回舱匀速上升时,钢丝绳对返回舱的拉力 ------ 3乘10个4次方牛;当返回舱匀速下降时,钢丝绳对返回舱的拉力 ------ 3乘10个4次方牛。(填大于或小于或等于)

  学生活动:分析返回舱静止、匀速上升、匀速下降时拉力与重力的关系,从而得出结果。

  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返回舱下落的情景。

  师:这是神州六号返回舱下落时,打开了降落伞的情景。

  讨论:这时的返回舱和降落伞受到的是平衡力吗?为什么?

  此时重力和空气阻力大小是什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省略)

  师:这时空气阻力大于重力,即重力非常大,所以降落伞要非常大。神州六号降

  落伞面积要有1200平方米,比俄罗斯的联盟号降落伞还要大200平方米。这是

  我们中国人自己研制的,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多媒体展示:神州六号飞船发射离开地面的情景。

  讨论:飞船升空时受到的是平衡力吗?为什么?此时火箭的推力和重力大小是什

  么关系?

  学生讨论交流:  (省略)

  三、课堂小结

  我们通过这节课的研究,知道了二力平衡及平衡力的概念,明确了二力平衡的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我们学习的目的重在应用,希望同学们能用这节课所学的知识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进行更广泛的应用。

二力平衡 篇15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一切物体都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是普遍存在的.那么这二者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

  (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学生回答)

  我们使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重复刚才的实验.

  (演示)

  我们发现木块处于静止状态,此时,这两个力是平衡的.

  (演示)

  可见,两个力的平衡必须满足以下四个条件:两个力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同一条直线上力的合成的法则可知,当两个力彼此平衡时,物体受到的合力是0.

  五、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可以从两方面去掌握.

  1.根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可以分析出作用在物体上的力的大小和方向.

  例题:质量是50千克的人站在水平地面上,画出人受力的图示.

  人受重力G和地面的支持力N.人处于静止状态,所以重力G和支持力N是平衡的.那么这两个力一定满足二力平衡的条件,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在一条直线上.

  根据人的质量,计算出人的重力G.G=mg=50千克×10牛/千克=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下.支持力N=500牛顿,方向竖直向上.(图示略)

  2.根据物体的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物体不受力,应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保持静止状态.物体受一个力,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物体受平衡力时,应保持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静止;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时,仍然保持匀速直线运动.

  例如,火车在平直的轨道上行驶.在竖直方向上重力和支持力平衡,如果牵引力大于阻力,火车将加速;如果牵引力小于阻力,火车将减速;牵引力和阻力相等时,水平方向二力平衡,火车匀速直线前进.

  六、总结

  力和运动的关系可以粗略地概括如下.

  维持运动不需要力的作用,因为物体有惯性,只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时才需要力.但是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不会改变.

  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什么呢?从理论上说,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时就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而实际上物体是没有不受力的,所以物体受平衡力时就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八、作业 

  习题5、6、7.

  (四)说明

  本节课有三个重要环节.由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给出什么是平衡力;二力平衡的条件;研究平衡力和二力平衡条件的重要意义有两方面,根据运动状态分析力的情况和根据受力情况判断运动状态.

  建议老师们突出这三个环节,使学生有非常清晰的思路,以免学生把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条件混为一谈.

  注:教材选用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物理第一册.

二力平衡 篇16

  二.二力平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设计思路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教学的重点,本节的重点是研究总结物体二力平衡时的规律,首先通过观察与思考,提出问题,建立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并进一步指出最简单的受外力平衡的情况是二力平衡,然后通过科学探究研究所提出的问题,再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因此设计教学过程要把做好探究实验作为本节课的重点和关键.在规律的基础上联系具体事例,让学生应用二力平衡条件进行分析,平衡条件的应用是对教学的检验,要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资源二力平衡条件探究性活动的设计“意想不到的平衡”活动设计二力平衡与物体的浮与沉“潜水艇的浮与沉”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的区别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点评情景设计,引入教学活动10.3:观察与思考在我们的生活中,物体受到各种各样力的作用而处于某种运动状态,请同学们想一想,书本中展现的几幅图景中,物体分别处于什么运动状态?它们又分别受到什么力的作用? 认真地观察教材图10―8、图10―9、图10―10和图10―11,通过比较四幅图中航天测量船、潜水艇、天花板上悬挂的电灯以及降落的“神州”返回舱的运动状态的异同,体会各图中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并分别对它们进行受力分析.结合自己生活中遇到或看到的类似的运动事例,讨论各种情况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交流与讨论:每小组选出代表,汇报本组讨论的结果总结与归纳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在物理上把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几个力称做平衡力。 老师:日常生活中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很多,如静止在讲台上的书本、匀速行驶的电动自行车、匀速下降的降落伞等,引导学生在对日常生活中现象观察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找到他们共同的性质,建立二力平衡的概念。归纳: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就称做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是平衡现象中最简单的现象。提问:在你平时的学习与生活中,你还观察到或知道哪些二力平衡的现象?不妨给大家介绍介绍。活动10.4: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提出问题: 二力平衡的现象这么多,那么二力平衡时应该满足什么条件呢?猜想与假设: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可能相等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方向可能相反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二力平衡时两个力……..可能……..设计计划制定方案:围绕学生提出的猜想进行设计,摒弃不合理的猜想,选取合理的猜想进行设计同学们提出的猜想很好,那么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你们的猜想呢?实验提示:为了实验方便,本活动主要探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所满足的条件。由于本活动应注意在每个实验步骤中,要控制哪些物理量不变?要改变哪个物理量?要能通过实验的探究,分析得出某一物理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实验探究与验证:按照教材图10―9所示,进行器材安装,注意控制硬纸板两个对角上细线拉力的大小,选择适当数量的钩码,来改变细线对硬纸板两个对角拉力的大小.    实验一:两个力方向相反,作用在同―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大小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二: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的大小相等,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研究两个力的方向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实验三: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研究作用在硬纸板对角上的两个力不在同一条直线上时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收集证据:    根据实验条件的改变,及时记录下探究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分析归纳:对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验证同学们提出的猜想。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满足的条件是:物体同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处于二力平衡的物体一般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保持静止状态、判定一个物体是否处于二力平衡的依据有两个:    一是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判定.当物体只受两个力作用时,如果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这两个力就一定是平衡力,处于二力平衡.二是根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判定.首先,看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再分析两个力是否符合“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若这些条件都满足,则物体就处于二力平衡.其中有任一个条件不满足,物体就不能处于二力平衡.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主要有两点:一是根据已知力的大小和方向,来求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二是利用二力平衡条件判定物体的运动状态.当物体只受到两个力的作用,且满足二力平衡时,则可以判定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例题解析例题一:汽车在水平路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的受力情况例题二:悬挂在天花板上静止不动的电灯的受力情况例题三:阅读书本“读一读”中“潜水艇的浮与沉”,体会二力平衡在物体浮沉条件中的应用例题四:漂浮的特点与应用:活动的设计:如何用一根细木棒与细铁丝区别盐水与水?例题五:画二力平衡的示意图知识总结与巩固练习题目参考学习评价手册中的过程(略)        分小组讨论、大组汇报        学生回忆与交流          学生发言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探究方案,交流与取舍。                                               学生学习、交流与讨论          活动中安排的四个场景都是学生常见的,在教学中若处理不当,则会走过场。                 让学生认识二力平衡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引导学生从力的三要素等方面进行合理的猜想,这一部分是学生思维的火花迸发与撞击的升华,应该大胆让学生去猜测。           实验器材的选择也可以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代替钩码。也可以用小车代替硬纸片等。   可根据条件,既可以做教师演示实验,也可以学生分组进行探究活动。实验探究时,要分步控制和改变实验的条件,探究过程中应注意观察在两个力的作用下,硬纸板的运动状态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          学会判断二力平衡的方法。                学生分析实际事例,巩固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不要求画二力平衡的图示。课外学习活动:书本www中的实践活动建议:本节的教学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在得到二力平衡条件后应和前面已讲过的物体的漂浮条件和悬浮条件相呼应,以便形成知识的系统性;同时提出问题:“若物体受到两个力不平衡时运动状态会如何变化?这样可和前节物体上浮、下沉相呼应,又为下节力和运动关系的学习埋下伏笔。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二力平衡(通用16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