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一元二次方程(精选12篇)

一元二次方程(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一元二次方程(精选12篇)

一元二次方程 篇1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板书的定义)

  3.强化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

  (1)3x十2=5x―3:  (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概念的延伸

  提问: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的定义,分析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 :略

一元二次方程 篇2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板书的定义)

  3.强化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

  (1)3x十2=5x―3:  (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概念的延伸

  提问: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的定义,分析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 :略

一元二次方程 篇3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第 1 2 页  

一元二次方程 篇4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板书的定义)

  3.强化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

  (1)3x十2=5x―3:  (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概念的延伸

  提问: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的定义,分析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 :略

一元二次方程 篇5

  [课    题]  §12.1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目的]  使学生了解整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使学生知道并能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并能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教学难点 ]  使学生掌握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和系数、一次项和系数以及常数项,[教学关键]  使学生掌握在指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时,一定要包括它们的符号。[教学用具]  [教学形式]  讲练结合法。[教学用时]  45′×1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例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是什么?[讲解新课]引例可由教师提出并分析其中的数量关系,设出未知数,列出代数式,并根据等量关系列出方程:(80-2x)(60-2x)=1500。(这其中应重点复习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步骤,或讲解或提问应视具体情况而定)。提问:如何将上述方程整理?整理后,得:x2-70x+825=0。这里不必多讲,只指出:这个方程(什么方程?这里不谈)与我们已经学过的一元一次方程不同,我们学了这一章,就可以解这个方程,从而解决上述问题。接着书写教科书第4页的问题: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引导学生分析题意,设未知数,列出代数式,找出相等关系,列出方程:x(x+5)=150。去括号,得:  x2+5 x=150。现在来观察这个方程:它的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指出“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因而,一元一次方程也是整式方程,但一元一次方程未知数的次数是1,而上列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所以,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这样与一元一次方程对比着讲,既使整式方程的内含扩大,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可使学生深刻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意义。)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1、3x+2=5x-3;(2x=5)2、x2=4;3、(x-1)(x-2)=x2+8;(3x=-6)4、(x+3)(3x-4)=(x+2)2;(2x2+x-16=0)(上述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其中1、3是一元一次方程,2、4是一元二次方程。)上列方程中的4,两边展开,得3x2+5x-12=x2+4x+4移项,得    2x2+x-16=0事实上,方程x2+5 x=150移项,得    x2+5 x-150=0这就是说,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可以化成下面的形式:            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这里应强调指出,方程            ax2+bx+c=0只有当a≠0时,才叫一元二次方程。如果a=0,b≠0,就是一元一次方程了。所以在一般形式中,必须包含a≠0这个条件。随后指出,在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并举例说明。(ax2叫做二次项,a叫做二次项系数;bx叫做一次项,b叫做一次项系数;c叫做常数项。)1  把方程3x(x-1)=2(x+2)+8化成一般形式,并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解:去括号,得               3x2-3 x=2x+4+8移项,合并同类项,得               x2-5 x-12=0二次项系数是3;一次项系数是-5;常数项是-12。[课堂练习]教科书第5页练习第1,2题。[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是整式方程,什么叫做一元二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在这里我们要特别注意a≠0这个条件。同时我们还学习了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后,什么是二次项系数,什么是一次项系数,什么是常数项,在指出这三项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它们的符号。[课外作业 ]复习教科书第4,5页的内容,预习教科第6页上的内容。 [板书设计 ]课题:      例题:辅助板书: [课后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掌握了什么是整式方程,什么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对今后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元二次方程 篇6

  教学目标 :(1)理解的概念

  (2)掌握的一般形式,会判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重点:的概念、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的概念。

  (二)新授

  1: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篇7

  教学目标

  1. 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 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 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的概念和它的一般形式。

  难点:对的一般形式的正确理解及其各项系数的确定。

  教学建议:

  1.  教材分析:

  1)知识结构:本小节首先通过实例引出的概念,介绍了的一般形式以及中各项的名称。

  2)重点、难点分析

  理解的定义:

  是 的重要组成部分。方程 ,只有当 时,才叫做。如果 且 ,它就是了。解题时遇到字母系数的方程可能出现以下情况:

  (1)的条件是确定的,如方程 ( ),把它化成一般形式为 ,由于 ,所以 ,符合的定义。

  (2)条件是用“关于 的”这样的语句表述的,那么它就隐含了二次项系数不为零的条件。如“关于 的 ”,这时题中隐含了 的条件,这在解题中是不能忽略的。

  (3)方程中含有字母系数的 项,且出现“关于 的方程”这样的语句,就要对方程中的字母系数进行讨论。如:“关于 的方程 ”,这就有两种可能,当 时,它是一元一次方程 ;当 时,它是,解题时就会有不同的结果。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的概念;

  2.知道的一般形式,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的有关概念

  2.会把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板书的定义)

  3.强化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

  (1)3x十2=5x―3:  (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概念的延伸

  提问: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吗?

  引导学生回顾的定义,分析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 :略

一元二次方程 篇8

  22.1  一元二次方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一般式及有关概念.

  教学目标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ax2+bx+c=0(a≠0)及其派生的概念;应用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决一些简单题目.

  1.通过设置问题,建立数学模型,模仿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给一元二次方程下定义.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及其有关概念.

  3.解决一些概念性的题目.

  4.态度、情感、价值观

  4.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重难点关键

  1.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并用这些概念解决问题.

  2.难点关键: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学生活动:列方程.

  问题(1)《九章算术》“勾股”章有一题:“今有户高多于广六尺八寸,两隅相去适一丈,问户高、广各几何?”

  大意是说:已知长方形门的高比宽多6尺8寸,门的对角线长1丈,那么门的高和宽各是多少?

  如果假设门的高为x尺,那么,这个门的宽为_______尺,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化简,得:__________.

  问题(2)如图,如果 ,那么点c叫做线段ab的黄金分割点.

  如果假设ab=1,ac=x,那么bc=___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_.

  问题(3)有一面积为54m2的长方形,将它的一边剪短5m,另一边剪短2m,恰好变成一个正方形,那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如果假设剪后的正方形边长为x,那么原来长方形长是________,宽是_____,根据题意,得:_______.

  整理,得:________.

  老师点评并分析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整理.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请口答下面问题.

  (1)上面三个方程整理后含有几个未知数?

  (2)按照整式中的多项式的规定,它们最高次数是几次?

  (3)有等号吗?或与以前多项式一样只有式子?

  老师点评:(1)都只含一个未知数x;(2)它们的最高次数都是2次的;(3)都有等号,是方程.

  因此,像这样的方程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

  一般地,任何一个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都能化成如下形式ax2+bx+c=0(a≠0).这种形式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经过整理化成ax2+bx+c=0(a≠0)后,其中ax2是二次项,a是二次项系数;bx是一次项,b是一次项系数;c是常数项.

  例1.将方程(8-2x)(5-2x)=18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及常数项.

  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是ax2+bx+c=0(a≠0).因此,方程(8-2x)(5-2x)=18必须运用整式运算进行整理,包括去括号、移项等.

  解:去括号,得:

  40-16x-10x+4x2=18

  移项,得:4x2-26x+22=0

  其中二次项系数为4,一次项系数为-26,常数项为22.

  例2.(学生活动:请二至三位同学上台演练)  将方程(x+1)2+(x-2)(x+2)=1化成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并写出其中的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分析:通过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把(x+1)2+(x-2)(x+2)=1化成ax2+bx+c=0(a≠0)的形式.

  解:去括号,得:

  x2+2x+1+x2-4=1

  移项,合并得:2x2+2x-4=0

  其中:二次项2x2,二次项系数2;一次项2x,一次项系数2;常数项-4.

  三、巩固练习

  教材p32  练习1、2

  四、应用拓展

  例3.求证:关于x的方程(m2-8m+17)x2+2mx+1=0,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分析:要证明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只要证明m2-8m+17≠0即可.

  证明:m2-8m+17=(m-4)2+1

  ∵(m-4)2≥0

  ∴(m-4)2+1>0,即(m-4)2+1≠0

  ∴不论m取何值,该方程都是一元二次方程.

  五、归纳小结(学生总结,老师点评)

  本节课要掌握: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bx+c=0(a≠0)和二次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一次项系数,常数项的概念及其它们的运用.

  六、布置作业

  1.教材p34 习题22.1  1、2.

  2.选用作业设计.

一元二次方程 篇9

  教学目的

    1.了解整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3.通过本节课引入的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来源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和难点:

   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的有关概念

  2.会把一元二次方程化成一般形式

  难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含义.

  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新课

  引例: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该怎样剪?

  分析:1.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出铁片的长和宽。

  2.这个问题用什么数学方法解决?(间接计算即列方程解应用题。

  3.让学生自己列出方程   (     x(x十5)=150    )

  深入引导:方程x(x十5)=150有人会解吗?你能叫出这个方程的名字吗?

  二、新课

  1.从上面的引例我们有这样一个感觉:在解决日常生活的计算问题中确需列方程解应用题,但有些方程我们解不了,但必须想办法解出来。事实上初中代数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方程。这部分内容从初一一直贯穿到初三。到目前为止我们对方程研究的还很不够,从今天起我们就开始研究这样一类方程--------一元一二次方程(板书课题)

  2.什么是―元二次方程呢?现在我们来观察上面这个方程:它的左右两边都是关于未知数的整式,这样的方程叫做整式方程,就这一点来说它与一元一次方程没有什么区别、也就是说一元二次方程首先必须是一个整式方程,但是一个整式方程未必就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这还取决于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几。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板书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3.强化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1)3x十2=5x―3:  (2)x2=4

  (2)(x十3)(3x・4)=(x十2)2;  (4)(x―1)(x―2)=x2十8

  从以上4例让学生明白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不能只看表面、而是能化简必须先化简、然后再查看这个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否是2。

  4.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延伸

  提问:一元二次方程很多吗?你有办法一下写出所有的一元二次方程吗?

  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一元二次方程项的情况,启发学生运用字母,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ax2+bx+c=0   (a≠0)

  1).提问a=0时方程还是一无二次方程吗?为什么?(如果a=0、b≠就成了一元一次方程了)。

  2).讲解方程中ax2、bx、c各项的名称及a、b的系数名称.

  3).强调: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一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而且左边通常按x的降幂排列: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强化概念(课本p6)

  1.说出下列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x2十3x十2=o  (2)x2―3x十4=0;  (3)3x2-5=0

  (4)4x2十3x―2=0;  (5)3x2―5=0;       (6)6x2―x=0。

  2.把下列方程先化成二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再写出它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

  (1)6x2=3-7x;  (3)3x(x-1)=2(x十2)―4;(5)(3x十2)2=4(x-3)2

  课堂小节

  (1)本节课主要介绍了一类很重要的方程―一一元二次方程(如果方程未知数的最高次数为2,这样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一二次方程);

  (2)要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ax2十bx十c=0(a≠0)并且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中“=”的左边最多三项、其中二次项、常数项可以不出现、但二次项必须存在。特别注意的是“=”的右边必须整理成0;

  (3)要很熟练地说出随便一个一元二次方程中一二次项、一次项、常数项: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

  课外作业:略

一元二次方程 篇10

  教学目标

  1. 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与平方根运算的联系,学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特殊的一元二次方程;培养基本的运算能力;

  2.知道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等能力,会应用学过的知识去解决新的问题;

  3. 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体会解方程过程中所蕴涵的化归思想、整体思想和降次策略.

  教学重点及难点

  1、 用直接开平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2、理解直接开平方法中的整体思想,懂得(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教学过程设计

  一、情景引入,理解方法

  看一看: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会标

  想一想:

  在XX年的特殊奥林匹克运动会的筹备过程中制玩具节举办的更加隆重,xx学校将在运动场搭建一个舞台,其中一个方案是:在运动场正中间搭建一个面积为144平方米的正方形舞台,那么请问这个舞台的各边边长将会是多少米呢?

  解:由题意得: x2=144

  根据平方根的意义得:x=± 12

  ∴原方程的解是:x1=12 , x2=-12

  ∵边长不能为负数

  ∴x=12

  了解方法:

  上述解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通过直接将某一个数开平方,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直接开平方法.

  【说明】用开平方法解形如ax2+c=0(a≠0)的方程有三种可能性,学生归纳是难点,教师要在学生具体感知的基础上进行具体概括.通过两个阶段联系后的探究意在培养学生探究一般规律的能力..

  第三阶段:怎样解方程(1+x)2=144?

  请四人学习小组共同研究,并给出一个解题过程.可以参考课本或其他资料.小组长负责清楚的记录解题过程.

  第四阶段:众人齐心当考官!

  请各四人小组试着编一个类似于(x+1)2=144 这样能用直接开平方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

  1、分析学生所编的方程.

  2、从学生的编题中挑出一个方程给学生练习.

  3、出示:思考:下列方程又该如何应用直接开平方法求解呢?

  4(x+1)2-144=0

  归纳:形如(px+q)2=m(p≠0,m≥0)的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用直接开平方法解.

  【说明】在第三、四阶段的讲解和练习中教师需让学生体会到其中蕴涵了整体思想.

  三、巩固方法,提高能力

  请大家帮帮忙,挑一挑,拣一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中,哪些更适宜用直接开平方法来解呢?

  ⑴  x2=3              ⑵  3t2-t=0

  ⑶  3y2=27            ⑷  (y-1)2-4=0

  ⑸  (2x+3)2=6         ⑹  x2=36x

  四、自主小结

  今天我们学会了什么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适合用开平方法解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什么特点?

一元二次方程 篇11

  [教材分析]

  中学阶段我们研究的多项式函数中有二次函数,研究的几何图形中有二次曲线。因此一元二次方程便成为了方程中研究的重要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有根与系数关系,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密切关系,而根与系数还有更进一步的发现,这一发现在数学学科中具有极强的实用价值,本节内容既是代数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求根公式等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又蕴含有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也为学生们将来的学习打下了必要的基础。

  [学生分析]

  进入了初二下半学期,随着年龄的增长以及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的逐步推进,学生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已有了较大提高。因此在学过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后,自主探究其根与系数的关系是完全可能的。再加上我所执教的学生,他们有着较强的认知力与求知欲,

  基于以上思考,我在设计中扩大了学生的智力参与度,也相对放大了知识探索的空间。

  [教学目标]

  在学生探求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的活动中,经历观察、分析、概括的过程以及“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得出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能利用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已知一根求另一根及系数。

  理解数学思想,体会代数论证的方法,感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

  [教学重难点]

  发现并掌握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包括知识从特殊到一般的发生发展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请学生求解表格内的方程,完成解法的交流以及求根公式的复习,求根公式向我们揭示了两根与系数间的关系,那么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间是否还有更深一层的联系呢?由此疑问,导入新课。

  (二)探求新知

  数学学科中由数到式的结构编排,让我们想到了从两根运算上的最简组合:和差积商展开进一步研究。初探新知中,我将学生们分成两组,分别对二次项系数为 1 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进行和差积商的运算,之后将结果汇总展示,共同观察与系数的联系。我在这些方程中安排了两个无理根方程。当学生们发现这两个无理根在求和,求积后,竟变成了有理数,而且每一组两根和(积)都与系数有着密切的联系,此时的他们不难对两根和与两根积产生关注,经历了对二次项系数为1的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差积商的研究后,确定了课题并获得猜想:“两根和等于一次项系数的相反数, 两根积等于常数项。”对于这一猜想,会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他们提出研究二次项系数非 1 的一元二次方程。学生的质疑启动再探新知。直接研究一元二次方程两根和、两根积与系数的关系。这一环节中我不再给出具体的方程要求研究,故除了部分同学自定义方程求根求和求积后产生猜想,还有部分同学对仍保留在板书部分的求根公式着手进行两根和,积的运算。这两种方案齐头并进,当前者通过不断验证来说明他们猜想的可靠度时,后者通过论证,在严格意义下,说明了此结论的正确性。对于论证中学生出现的问题,我们在第一时间内揪错指正,

  在知识初探与再探后,学生获得了新知,得到了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三、训练感悟

  我将之前从学生那里收集来的错解对照表中方程,询问检验其正误的方法。学生根据已有经验,将其代入方程,进行检验。为寻求更为简便的方法,引出作用一,利用根与系数的关系,不解方程检验两数是否为原方程的根。我再给出两例,便于巩固练习,更明确了只有当两数和(积)同时满足方程两根和(积)的时侯,才是正确的根。当学生们正为找到了一种行之有效的检验方法,高兴不已的时候。突然间,表格中的数据丢失了,我分别隐去了方程的一根及b,c,a三个系数。为了将材料修复,学生小组展开热烈的讨论。有了上一题的经验,学生们会利用根与系数关系,不解方程,求出另一根及系数。也会使用代入求解的方法解题,通过新旧方法的比较,在训练中获得感悟:方法的选择在于简便,学生们在选择了恰当的方法后,修复了材料也巩固了新知。

  四、总结提升

  由学生回顾知识的发生发展及应用过程,以“我的收获” 与“我的疑惑”交流心得。我再帮助学生整理所学知识,引导领会数学的思想。我还会自豪的告诉他们,数学家们还发现了存在于一元n次方程中的根与系数的普遍关系,这一内容将在高数中有所涉及,激励奋进

  五、分层作业

  现在的设计较之以往,有所继承,有所变革。

  1、研究启动入口不同

  过去我总是先给出若干具体方程要求学生求根,并计算两根和(积),作出猜想。这样的数学后曾有学生问我:“老师为什么会想到两根和(积)与系数的关系,而不是其它?”这种疑问的产生一定与过去设计指定了学生的活动过程有关,为了给学生的活动指向更为宽泛,让两根和积与系数的研究更显合理, 现在的设计中主要体现了由数到式的研究,从两根和差积商的重组合再有所观察,有所挑选,方才定位于两根和(积)作进一步的探究。这种设计正是从数学内部下了功夫,由知识线索的连贯性,师生共同理顺了实验对象的来龙去脉,从数学本身上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的综合能力。

  2、探究部分两步走

  我将二次项系数为1,非 1的一元二次方程分两次出现,分别放置与知识初探和再探两个环节,这样设计的原因有二:学生的认知能力总是有所差异的,如果将这些方程合二为一加以研究的话,一部分同学对别人获得的正确猜想是瞬间接受,却缺乏思维的参与。事实上,研究事物往往从简单到复杂,在这里,当a=1 时,易找规律,当 a ≠1后造成的认知冲突,更是激发了这一猜想的完善。其实这一串, 由实验――猜想――再实验――再猜想的思维过程,既符合认知规律,也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示范,一种创造性能力的培养。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亲身参与其中,真正感受由“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 这一客观世界认知论的基本规律。便是我如此设计的原因之一。原因二:研究入口处,利用两根和差积商的结果,优选出对和积的研究。初探中二次项系数为 1 的方程两根计算足以起到这一筛选作用。因此在下一环节的再探新知中,便自然关闭了对两根差与商相对较为繁琐的计算,直接由两根和积入手研究与系数的关系,提高了研究的效率。

  3、再探新知放手走

  我没有再给出任何具体的方程以供研究,这里的放手,引出了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一部分学生把注意力转放在求根公式上展开直接论证,就连另一部分学生自定义方程数据研究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他们有的翻开笔记本查阅之前解方程的资料;有的反凑特殊值方程;更有的会从中提炼出代数论证的方法;当然也有借助于计算器完成了繁琐的计算。

  放手的探究,为了给学生更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有更多方法的选择,从而展开自主的学习。

  [尾声]

  但原学生们带着对数学的兴趣与喜爱,在学的海洋里,奋勇搏击。而作为一名青年教师的我,亦将在教学的舞台上,不断求索。多由学生所想来引导;多设角度空间去探究;多从细节处渗透数学思想,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来达成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的协调统一。

一元二次方程 篇12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会判断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和常数项。

  (2)会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重点: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教学难点 :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教学过程 :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实际例子引入:列出的方程分别为X-7x+8=0,(X-7)(X+1)=89,X+8X-9=0

  由学生说出这几个方程的共同特征,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二)新授

  1: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个未知数、最高次2次、等式两边都是整式)

  练习

  2: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形如aX+bX+c=0)

  任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都可以转化成一般形式,注意二次项系数不为零

  3:讲解例子

  4:利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5:讲解例子

  6:一般步骤

  练习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一元二次方程(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