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2.2数轴(精选14篇)

2.2数轴(精选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2.2数轴(精选14篇)

2.2数轴 篇1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   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 ,-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

  (2)是直线(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 √ × √      2.略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

  1.(1)依次是

  (2)依次是

  2.依次是

  (二)选做题:

  3.略  B组1.(1)-6,(2)-1,(3)3;(4)0

  (三)思考题:①  ②左,6,右,6

  探究活动

  (1)在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

  分析:画时,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1)在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

  解:(1)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

  由图看出:

  -4.5<-3<3<4.5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

  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

  点评:利用,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2.2数轴 篇2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 ,-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

  (2)是直线(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 √ × √      2.略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

  1.(1)依次是

  (2)依次是

  2.依次是

  (二)选做题:

  3.略  B组1.(1)-6,(2)-1,(3)3;(4)0

  (三)思考题:①  ②左,6,右,6

  探究活动

  (1)在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

  分析:画时,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1)在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

  解:(1)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

  由图看出:

  -4.5<-3<3<4.5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

  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

  点评:利用,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2.2数轴 篇3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   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 ,-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

  (2)是直线(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 √ × √      2.略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

  1.(1)依次是

  (2)依次是

  2.依次是

  (二)选做题:

  3.略  B组1.(1)-6,(2)-1,(3)3;(4)0

  (三)思考题:①  ②左,6,右,6

  探究活动

  (1)在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

  分析:画时,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1)在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

  解:(1)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

  由图看出:

  -4.5<-3<3<4.5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

  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

  点评:利用,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2.2数轴 篇4

  数轴

  年  级:七年级

  科  目:  学(七年级上册)

  课  题:  轴

  课  时:1

  

  

  

  

  知识与能力

  通过与温度计的对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概念,知道互为相反数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过程与方法

  合理利用新旧知识的迁移,借助形(数轴)来理解数,经历从实际(温度计)中抽出数学模型(数轴),从数形结合两个侧面理解问题,并有选择处理数学信息,作出大胆猜测。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体现数学充满着探索性,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兴趣;能够在师评、生评、自评的影响下,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

  和难点

  重点

  会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难点

  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课前

  准备

  小黑板准备有关题目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 师 活 动

  学 生 活 动

  说     明

  一、引入新课

  1、师:大家学过数轴吗?

  若有学生产生疑问,则出示小黑板题目: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0、2、 、1.5

  (在数轴上标出0、1、2、3)

  2、师:学上节课的时候,“数不够用了”,就出现了谁?

  若生只答负数,后面教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时则通过有理数的“正数、0、负数”分类来帮助学生理解。

  若生答有理数,则引导回忆有理数的“整数、分数”分类,再举相应的数例,后面将这些数在数轴上表示,以帮助学生理解。

  评价学生表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转入下一环节。

  二、新授:

  1、学画数轴。

  让学生举生活中负数的例子。

  出示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小黑板),让生读出其读数。

  (温度计的读数绝对值不宜过大,便于作图时确定单位长度,本课中的数轴尽量使单位长度确定为1。)

  师:想不想将它们也在数轴上表示呢?

  师示范画数轴。

  板书时,隐含强调数轴的三要素,在标注负数时,方法有二:一是与温度计比较;二是观察距离原点正(反)方向几个单位长度。

  强调:负数从0向左写起。

  2、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师:请将小黑板上的温度计读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教师口述例1。

  师:将有理数分类时的例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师:是不是每一个有理数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板书“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出示例2,指名板演。

  3、相反数。

  师:观察2和2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考虑:①数的表现形式;②数轴上的位置。

  师小结,给出“相反数”的概念,强调“互为相反数”。

  师:再举几组例子。

  师生找朋友:师口述一数,生答其相反数。

  师:相反数还有什么特点?再议一议。

  师:有人不愿意了,“你们都有朋友,我好孤单!”是谁孤单?(师可提示谁不说正负)

  特别地:0的相反数就为0吧。

  4、通过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由生活中温度由5℃、

  2℃、0℃、2℃的变化,结合小黑板温度计图,引导学生。

  师:数轴上越往哪边数值越大?(侧放小黑板,温度计真像数轴)越往哪边数值越小?

  师:试从数轴上指出两个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思考:正数与0、负数与0、正数与负数的大小关系。

  出示例3,指名板演,讲评。

  补充:5<( ) 

  5 >( )

  3<( )< 3

  三、练习:

  教科书第39页“随堂练习”内容。引导,讲评。、

  四、课堂总结,评价。

  师生总结本课内容。

  师:你感到自己今天的表现怎样?

  五、作业。

  生思考,作答。

  指名完成题目。

  生思维活跃:数轴原来已学过,忆旧知,完成题目。

  生:负数。

  生:还学习了有理数。

  生接受评价,增强学习的主动性。

  生:……、温度计、……

  生读出读数。

  生:想。

  生积极动手,认真作图,同步完成。

  指名板演。

  侧放小黑板,师生订正。

  生口答。

  指名板演。

  生试举例,并表示。

  若学生举的数的绝对值偏大,可让学生口述在原点的哪边多少个单位长度处描点。

  生板演。同桌互查互评、自评。

  查评:1、画图部分。2、数的表示部分。

  同桌小议,交换看法。

  生:①书写只是符号不同;②位于原点两侧;③距原点的距离相等。

  生踊跃回答。

  成对出现,一正一负。

  生思考后答:0

  生结合生活经验,思考后得出温度逐渐上升。得出结论温度计上的温度值越往上,表示温度越高

  生很容易作答。

  思考后作答,举例,并说出自己是怎么想的。

  生板演,完成例3。

  同桌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师生共同分析其数据分布。

  生思考,作答。

  师生对话,总结,评价。

  抛出“数轴”,给出悬念,随之用小学六年级学过的“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释疑,一紧一松,即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也激起了学生学习兴趣,建立数轴的初步印象。

  复习上节有理数分类,为有理数在数轴上用点表示做准备。

  考虑到了学生的回答及后续教学有关内容的处理,即怎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根据的是有理数的分类:

  1、有理数{正数、0、负数}

  2、有理数{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课堂阶段性评价,既是对前一环节学生表现的总结,也为下一环节学生的积极参与教学做了铺垫。

  温度计在本课中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具。请出学生学习的帮手。实际的温度计有大格小格,采用局部放大,提供给学生的是每个小格,刚好是1℃。而将小黑板倾斜,更像数轴,还可略去实物温度计上下有限可能对学生的误导。

  由温度计的温度值引入,而不是直接问“负数在数轴上怎么表示”,是便于后面教学在数轴上表示负数和有理数的大小比较时,更便于学生理解(温度计平放即可判定相应的点是否画正确。)

  手把手传授画法,没有将作图步骤中的直线与三要素并列,便于突出三要素,但也要注意“直线”也是学生作图时容易出错之处(按线段对待,平均分成若干份)。

  教学时先原点,再单位长度(本节每个单位长度表示1,暂不写,因为还没有正方向),指出正方向,最后根据单位长度及正方向标注有关点。

  所涉及的数据难度不大,学生兴致高涨。

  生举例的数值或教师提供数值如

  ,注意是平均分3份后,从0向左取2份处描点。

  通过“有理数的所有子类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来证明。

  第二次课堂阶段性评价:互查互评、自评。

  ①从书写出的“形”或读法入手。②③从数轴上观察。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交流中获取知识。创造条件使喜“静”的学生也“动”起来。

  也可通过数轴上观察,原点左有一个有理数,必然在原点右侧有它的一个相反数,而0充当了服务角色,突出0的特殊。

  师举此例,也隐含着这几个数的大小关系。特别是5 <2。学生比较有理数的大小,也可从此方面考虑。

  多次与温度计做比较,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多次让学生板演,给学生提供上讲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渗透了集合概念,更明确了数轴上数的大小关系与左右方向的联系。

  通过对话评价,找出学生理解掌握本课还有什么问题,促进教师改进,同时,使学生一定程度地了解自己课堂学习的不足,明确改进方向,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板书设计:                  数     轴

  2      2 

  数轴(直线)     小 ←――→ 大              相反数  互为相反数  

  (有理数   1、原点     (此处是教师示范的数轴)        0的相反数是0

  的分类)   2、单位长度                                  正数>0

  3、正方向     任何一个……来表示。           负数<0

  正数>负数

  (例2学生板演区)             5<( )  5>( )

  3<( )< 3

  (例3学生板演区)                   

  教学反思:

  1、有关有理数的分类,“分数”已不同于小学阶段“分数”的内涵,而是将部分小数已纳入其中,在此(或第一课时)学生有疑问,教师只略讲,而是到学习无理数时再详解。

  2、要求学生画数轴,怎样确定原点的位置?怎样确定单位长度?在数轴上画出几个单位长度?这些都与有理数的绝对值有关,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学生在本节掌握时还存在疑问。

  3、关于数轴上有理数之间的位置关系,练习不够,可设计游戏:指定若干名学生站成一排,间距相同,每位学生表示数轴上的若干个点,教师任意指定某学生为原点,其余学生说出自己所表示的有理数;较高一个层次,指定某学生为非原点的一个有理数。培养学生对数轴的正方向感。

  4、对利用数轴将几个有理数排序练习不够

2.2数轴 篇5

  【教学要求】

  1.会正确画出数轴.

  2.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能说出数轴上(表示有理数)的点所表示的数.

  3.会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4.初步感受“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一课时)】

  1.情境创设

  观察温度计或刻度尺上刻度的排列顺序,直观地将小学里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推广到用来表示有理数,正确建立数轴的概念.除温度计和刻度尺外,杆秤、天平等都是较好的数学模型.

  2.探索活动

  (1)观察温度计或刻度尺上的刻度,根据课本上两个卡通人的提示,引导学生讨论:直线上的点能表示负数(如一10,一15)吗?通过在温度计上找一10 ℃、一15℃的位置的活动,感受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负数.

  (2)依据画数轴的步骤,正确画出数轴.可以在安排2~3名学生“板演”的同时巡视全班,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操作指导.   

  数轴的位置通常是水平的,但也可以是任意位置的,要发现并及时展示那些画法正确但放置方向不同、单位长度不同的数轴.要特别注意指导学生正确标注负数.

  可以让学生对照“做一做”的几个步骤共同评价  “板演”作业,形成对数轴的正确认识.

  3.例题教学

  例2是让学生学会在数轴上表示有理数,教师还可以再增加一些练习,然后引导学生评价卡通人的结论.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提及“数轴上任何一点是否都表示一个有理数”之类的话题,因为虽然任何一个有理数在数轴上都有惟一的点与它对应,但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并不一一对应,而这是学生当前无法认识和回答的.

  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在数轴上表示分数的练习.

  【教学过程设计建议(第二课时)】

  1.探索活动

  借助生活经验(温度的高低),引导学生探索:

  数轴上的点的位置与它所表示的数的大小有什么关系,得出“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所表示的数大于左

  边的点所表示的数”.

  “议一议”中的第2个问题,应组织学生认真操作,为得出上述结论增加感性认识.

  对于两个负数比较大小,学生比较陌生,教学中还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在数轴上,表示一3的点a在原点左边3个单位长度,表示一2的点b在原点左边2个单位长度,不难看出点a在点b的左边,即得一3<一2.

  数轴上的点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它所表示的数从小到大的顺序.这种规定与日常生活结论是一致的.

  2.例题教学

  例3较简单,直接应用结论的第二部分进行判断;例4给出了利用数轴比较两个负数大小的规范表述.

  3.小结

  “数形结合”是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的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华罗庚先生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小结时,除要讲清数轴本身的意义外,还应通过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这一方法带来的便利.

  上一篇:2.2 数轴 学案

  下一篇:华师大版七上2.2 数轴(含答案)

2.2数轴 篇6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第 1 2 3 4 页  

2.2数轴 篇7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变式练习

  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   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 ,-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

  (2)是直线(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 √ × √      2.略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

  1.(1)依次是

  (2)依次是

  2.依次是

  (二)选做题:

  3.略  B组1.(1)-6,(2)-1,(3)3;(4)0

  (三)思考题:①  ②左,6,右,6

  探究活动

  (1)在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

  分析:画时,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1)在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

  解:(1)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

  由图看出:

  -4.5<-3<3<4.5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

  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

  点评:利用,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2.2数轴 篇8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表达方位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情感价值观: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知道所有有理数可以在数轴上表示,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过程与方法:分层次教学,讲授、练习相结合。

  三、说教学重、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

  四、说学情: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说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

2.2数轴 篇9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与温度计的类比,认识数轴,会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借助数轴理解相反数的概念,知道互为相反的一对数在数轴上的位置关系;会求一个有理数的相反数;能利用数轴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经历从现实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从数形两个侧面理解与解决问题,使学生认识用形来解决数的问题的优越性,培养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学习数学的理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学习数轴,体会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通过分组动手操作实践,体会数学充满探索性,并在学习活动中学会合作、学会发现知识,找到获取知识的方法,使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二、教学重点:

  数轴和相反数的概念及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三、教学难点:

  数轴的概念和相反数反映在数轴上的性质

  四、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教师出示一只温度计,首先让学生说说温度计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然出提问:

  (1)温度计上的刻度是怎样表示温度的?

  (2)把温度计横放(零上温度向右),你觉得它像什么?

  (3)你能把温度计的刻度画在纸上吗?引出新课:“数轴”。

  (借助于温度计,用类比的数学思想方法,使学生易于接受数轴。感受到数学是真实的、亲切的。这些问题的创设有利于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学生很自然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二)合作讨论,探究新知

  1、动手操作:师生一起画一条数轴。

  [讲清数轴的画法:一画(直线);二定(定原定);三选(选正方向);四统一(单位长度要统一)。]

  2、观察数轴有什么特征?(让学生讨论)

  (如: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类比温度计三者缺一不可,正数都在原点的右边,负数都在原点的左边等等。)

  3、考考你:下面图形是数轴的是( )

  (A) (B)

  (C) (D)

  (通过判断,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掌握正确的.画法。)

  4、问题:类似温度计的刻度,任何有理数都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吗?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得出:正数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数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通过设置问题串,使学生了解知识的产生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实现从实践到理论的提高。)

  (三)解释应用,体验成功

  1、例题教学

  例1 指出数轴上A、B、C、D各点表示什么数?

  (合作交流,获取正确答案)

  (指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是由“形”到“数”的过程。)

  例2画出数轴,并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下列各数:

  4,,-5,0,5,-4,-

  (动手操作,体验数学活动充满探索。)

  (把给定的数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是“数”到“形”的思维过程。)

  归纳:例1、例2,从两个侧面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意思,是教学中要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2.观察例2中画好的数轴,4与-4有什么相同与不同之处,与-,-5与5呢?像这样关系的两个数你还能找出多少对?

  合作讨论:相同点是:它们在数轴上的位置到原点的距离都是两个长度单位;不同点是:它们位居原点的两边。这样的数对可找出无数对,如:与-,5与-5等。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特别地,0的相反数是0。通常在一个数的前面添上“-”号,或改变符号,用这个新数表示原数的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3、考考你:

  (1)下面两个数是互为相反数的是( )

  A、-与0.2 B、与-0.333

  C、-2.25与2 D、π与3.14

  (2)写出三对非零相反数

  (四)拓展创新,巩固概念

  (1)问题:数轴上的两个点,右边的点表示的数与左边的点表示的数有怎样的大小关系?你能举例说明吗?

  (分组讨论、合作交流、获得数学的猜想。)

  (猜想温度计上显示的温度,上边的温度总比下边的温度高,如:-5℃比-7℃温度高,所以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总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即:-5>-7。)

  (2)在数轴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什么数?它们有什么关系?距原点5个单位呢?a个单位呢?(a>0)

  (学生回答,并相互补充,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能力;知道若a为有理数,则它的相反数为-a。)

  (3)书上12页练习1与练习2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数轴和相反数的概念,把有理数表示在数轴上,

  (六)课外延伸(有兴趣的同学完成)

  1、填一填:

  右面是一个正方体纸盒的展开图,请把-10、7、10、-2、-7、2分别填入六个正方形,使得按虚线折成正方体后,相对面上的两上数互为相反数。

  (课外同学之间讨论,尝试不同的填法,并用模型检验结果的正确性,本题要求学生有一定的空间想象力,将“数”和“形”有关内容有机地结合起来。)

  2、想一想:某人在A地向东走10米,然后折回向西走3米,又折回向东走6米,问此人在A地哪个方向?距离为多少?答:此人在A地正东方向,距离A地13米。

  (可借助于数轴求解,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以A为原点,向东为正建立模型,实际行走的路线为A→B→C→D。)

  向东走10米

  -2 -1 0 1 2

  1 2 3

  -2 -1 0 1 2

  -3-2 -1 0 1 2 3

  -2 -1 0 1 2

  A D C B

  ・ ・ ・ ・

  -2 0 2 4 6 8 10 12

  A C B D

  ? ? ? ?

2.2数轴 篇10

  教学分析:

  例3教学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初步渗透数轴的概念,初步体会数轴上正负数的排列规律,从而形成数的比较完整的认知结构。例4教学借助数轴比较数的大小。

  学情分析: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教材通过描述位置的问题引出如何在直线上表示正数、0和负数。由于有了前面学习正负数的经验,在学习例3时学生很容易想到“以大树为起点,向东为正,向西为负”,这样把学生运动后的位置和正负数对应起来,和前面学习的在直线上表示正数和0一样,最后补充完直线上其他的点。由于有例3的基础,学生比较容易在数轴上表示出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教材在呈现出数轴上表示的结果后让学生比较这些数的大小,顺利通过例4的学习。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7页例3、例4,及“做一做”的第1——3题。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学会用负数表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比较正数、0和负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在直线上表示数的方法(这里不仅有整数,还应包括分数和小数)

  (二)认识数轴

  1、出示例3的情境,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学生画图操作。

  教师巡视,适当加以引导。(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后交流画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在黑板上画数轴。

  2、教师提问:怎样用数来简明的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呢?

  引导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教师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3、教师:你能在数轴上表示出1.5和-1.5吗?如果从起点到-1.5处,应如何运动?

  让学生独立思考:如果从起点分别到1.5和-1.5处,应如何运动?

  4、练习。

  “做一做”第1题,让学生同位互相说一说各点表示的数。

  “做一做”第2题,在数轴上表示各数,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结合数轴比较负数的大小

  1、例4。

  教师:最近气温变化无常,老师通过上网查询知道了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出示第6页例4主题图)

  请同学们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它们的大小。

  学生可能在比较-8和-6,-4和2的时候产生争议。

  这时,出示小精灵的话: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让学生再次将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进行比较。

  通过再次比较得出: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设计意图:通过借助数轴,学生能较顺利的比较正负数和0的大小。】

  3、练习。

  “做一做”第3题。在数轴上表示正负数和借助数轴上的点来比较数的大小。

  (四)全课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2数轴 篇11

  教学目标

  1.了解的概念和的画法,掌握的三要素;

  2.会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3.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相互联系的观点。

  教学建议

  一、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二、知识结构

  有了,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表:

  定义

  三要素

  应用

  数形结合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帮助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每个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并非都是有理数

  比较有理数大小,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要大

  在理解并掌握概念的基础之上,要会画出,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要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会利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三、教法建议

  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是一条具有三个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这三个要素是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根本依据。与它所在的位置无关,但为了教学上需要,一般水平放置的,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要注意原点位置选择的任意性。

  关于有理数与上的点的对应关系,应该明确的是有理数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与有理数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根据几个有理数在上所对应的点的相互位置关系,应该能够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通过点与有理数的对应关系及其应用,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

  四、的相关知识点

  1.的概念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这里包含两个内容:一是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

  (2)能形象地表示数,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表示,但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

  以是理解有理数概念与运算的重要工具.有了,数和形得到初步结合,数与表示数的图形(如)相结合的思想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另外,能直观地解释相反数,帮助理解绝对值的意义,还可以比较有理数的大小.因此,应重视对的学习.

  2.的画法

  (1)画直线(一般画成水平的)、定原点,标出原点“O”.

  (2)取原点向右方向为正方向,并标出箭头.

  (3)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并标出…,-3,-2,-1,1,2,3…各点。具体如下图。

  (4)标注数字时,负数的次序不能写错,如下图。

  3.用比较有理数的大小

  (1)在上表示的两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

  (2)由正、负数在上的位置可知:正数都有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比较大小时,用不等号顺次连接三个数要防止出现“ ”的写法,正确应写成“ ”。

  五、定义的理解

  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如图1所示.

  2.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表示.例如: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如图2).

  A点表示-4; B点表示-1.5;

  O点表示0; C点表示3.5;

  D点表示6.

  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在上表示的两个数,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又从正数和负数在上的位置,可以知道:

  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因为正数都大于0,反过来,大于0的数都是正数,所以,我们可以用 ,表示 是正数;反之,知道 是正数也可以表示为 。

  同理, ,表示 是负数;反之 是负数也可以表示为 。

  3.正常见几种错误

  1)没有方向

  2)没有原点

  3)单位长度不统一

  教学设计示例

  (一)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理解的意义,掌握的三要素;

  2.使学生学会由上的已知点说出它所表示的数,能将有理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3.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难点:正确理解有理数与上点的对应关系.

  课堂教学过程 设计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小学里曾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你能在射线上表示出1和2吗?

  2.用“射线”能不能表示有理数?为什么?

  3.你认为把“射线”做怎样的改动,才能用来表示有理数呢?

  待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这就是我们本节课所要学习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让学生观察挂图――放大的温度计,同时教师给予语言指导:利用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在温度计上有刻度,刻度上标有读数,根据温度计的液面的不同位置就可以读出不同的数,从而得到所测的温度.在0上10个刻度,表示10℃;在0下5个刻度,表示-5℃.

  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提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

  在此基础上,给出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进而提问学生:在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三、运用举例  变式练习

  例1  画一个,并在上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例2  指出上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课堂练习

  示出来.

  2.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最后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正有理数可用原点右边的点表示,负有理数可用原点左边的点表示,零用原点表示.

  四、小结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后指出: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了数和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为我们研究问题提供了新的方法.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

  五、作业

  1.在下面上:

  (1)分别指出表示-2,3,-4,0,1各数的点.

  (2)A,H,D,E,O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2.在下面上,A,B,C,D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3.下列各小题先分别画出,然后在上画出表示大括号内的一组数的点:

  (1){-5,2,-1,-3,0}; (2){-4,2.5,-1.5,3.5};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的概念.教学中,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数   轴(二)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掌握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

  2.能将已知数在上表示出来,能说出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能力训练点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美育渗透点

  通过画,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动脑概括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掌握画法和用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师生同步画,学生概括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

  七、教学步骤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大家知识温度计的用途是什么?

  生:温度计可以测量温度

  (出示投影1)

  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0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我们能否用类似温度计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板书课题).

  【教法说明】从温度计用标有读数的刻度来表示温度的高低这个事实出发,引出本节课所要学的内容―.再从温度计这个实物形象抽象出来研究.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培养了用数学的意识.

  (二)探索新知,讲授新课

  1.的画法

  与温度计类似,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做法如下:

  第一步:画直线定原点 原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第二步:规定从原点向右的为正方向 那么相反的方向(从原点向左)则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第三步:选择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相当于温度计上每1℃占1小格的长度).

  【教法说明】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学生跟着一起画图.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实际操作能力,同时,把类比作为一种重要方法贯穿于概念形成过程的始终,让学生在认知过程中领悟这种思想方法.

  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1)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 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的定义.

  学生活动:同学们思考,并要求同桌相互叙述,互相纠正补充,语句通顺后举手回答.大家思考准备更正或补充.

  【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给予肯定或否定,纠正后板书.

  2.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

  向学生提出问题:上为什么要规定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呢?它们各起什么作用?引导学生结合温度订正确回答这个问题,从而知道三要素的重要性,了解三者缺一不可,认识和掌握判断一条直线是不是的依据.

  学生活动: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讨论.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3.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2)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不准讨论,想好后举手回答.

  让其他学生对其回答进行评判,对确有疑问的题目,教师给予讲解.

  【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的概念.

  答案:(2)①缺原点,②缺正方向,③不是射线而是直线,④缺单位长度,⑥提醒学生注意在同一数轮上必须用同一单位长度进行度量.⑤⑦是,同时⑦为学习平面直角坐标系打基础.

  4.有理数与上点的关系

  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例1  画一条,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1,5,0,-2.5, .

  学生练习:同学们在练习本上画一条,然后在上标出各点,一名学生板演.教师巡回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教法说明】让学生动手自己画,有助于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例1是把给定的有理数用上的点来表示,完成由“数”到“形”的思维过程,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出示投影4)

  例2 指出上 A、B、C、D、E各点分别表示什么数?

  先让学生思考一会,然后学生举手回答

  解:A表示-3;B表示 ; C表示3;D表示 ;E表 .

  【教法说明】例2是让学生说出上的点表示的有理数,完成了由“形”到“数”的思维过程.例1、例2从各自不同的两个侧面,体现出数形结合,渗透了数形之间相互转化的数学思想.

  5.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5)

  ①说出下面上A、B、C、D、O、M各点表示什么数?

  ②将-3, ,1.5,-6, ,2.25,,-5,1

  各数用上的点表示出来.

  【教法说明】①题由点读数练习,②题由数找点练习,进一步巩固加深本节所学的内容.

  (三)归纳小结

  师:①是非常重要的数学工具,它使数和直线上的点建立了对应关系,它揭示数与形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章有理数的有关性质和运算都是结合进行的.

  ②掌握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上的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上的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以后再研究.

  八、随堂练习

  1.判断题

  (1)直线就是( )

  (2)是直线( )

  (3)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上的点来表示

  (4)上到原点距离等于3的点所表示的数是+3( )

  (5)上原点左边表示的数是负数,右边表示的数是正数,原点表示的数是0.( )

  2.画一条数轮,并画出表示下列各数的点

  ,-5,0,+3.2,-1.4

  九、布置作业

  (-)必做题:课本第56页1、2.

  (二)选做题:课本第56页及第57页B组l.

  (三)思考题:

  ①在数轮上距原点3个单位长度的点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_

  ②在数轮上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表示+6的点在原点的__________侧,距离原点____________个单位长度.

  【教法说明】由于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方面发展不尽相同,所以分层次地布置作业 ,兼顾学习有困难和学有余力的学生,使他们都能达到大纲中规定的基本要求,并使部分学生能发展他们的数学才能.

  十、板书设计

  随堂练习答案

  1.× √ √ × √      2.略

  作业 答案

  (一)必做题

  1.(1)依次是

  (2)依次是

  2.依次是

  (二)选做题:

  3.略  B组1.(1)-6,(2)-1,(3)3;(4)0

  (三)思考题:①  ②左,6,右,6

  探究活动

  (1)在上表示出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并用“<”号将这些点所表示的数排列起来;

  (2)写出比-4大但不大于2的所有整数.

  分析:画时,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

  (1)在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长度和4.5个单位长度的点各有两个,它们分别在原点两旁且关于原点对称.画出这些点,这些点所表示的数的大小就排列出来了;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这个范围内整数点所表示的整数就是所求.“不大于2”的意思是小于或等于2.

  解:(1)上,距离原点3个单位的点是+3和-3,距离原点4.5个单位的点是+4.5和-4.5.

  由图看出:

  -4.5<-3<3<4.5

  (2)在上画出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数的范围.

  由图知,大于-4但不大于2的整数是:-3,-2,-1,0,1,2.

  点评:利用,数形结合,是解这一类问题的好方法.

2.2数轴 篇12

  一、教学内容分析1.2有理数1.2.2数轴。这一节是初中数学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从知识上讲,数轴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工具,它主要应用于绝对值概念的理解,有理数运算法则的推导,及不等式的求解。同时,也是学习直角坐标系的基础,从思想方法上讲,数轴是数形结合的起点,而数形结合是学生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日常生活中带见的用温度计度量温度,已为学习数轴概念打下了一定的基础。通过问题情境类比得到数轴的概念,是这节课的主要学习方法。同时,数轴又能将数的分类直观的表现出来,是学生领悟分类思想的基础。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1)知识掌握上,七年级的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2)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3)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的好动性,注意力容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三、设计思想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研究新问题,是我们组织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小学里曾学过利用射线上的点来表示数,为此我们可引导学生思考:把射线怎样做些改进就可以用来表示有理数?伴以温度计为模型,引出数轴的概念。教学中,数轴的三要素中的每一要素都要认真分析它的作用,使学生从直观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直线、数轴都是非常抽象的数学概念,当然对初学者不宜讲的过多,但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抽象的思维活动还是可行的。例如,向学生提问:在数轴上对应一亿万分之一的点,你能画出来吗?它是不是存在等。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数轴的三要素,能正确画出数轴。

  2、能将已知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数。

  (二)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逐步形成应用数学的意       识。

  2、对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初步了解数学来源于实践,反过来又服务于实践 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

  2、通过画数轴,给学生以图形美的教育,同时由于数形的结合,学生会得到和谐美的享受。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1、重点: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2、难点:有理数和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

  六、教学建议

  1、重点、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点是初步理解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正确掌握数轴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并会比较有理数的大小.难点是正确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点的对应关系。数轴的概念包含两个内容,一是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缺一不可,二是这三个要素都是规定的。另外应该明确的是,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但数轴上的点所表示的数并不都是有理数。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用数轴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今后充分利用“数轴”这个工具打下基础。

  2、知识结构  

  有了数轴,数和形得到了初步结合,这有利于对数学问题的研究,数形结合是理解数学、学好数学的重要思想方法,本课知识要点如下:

  定  义   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数轴

  三要素   原 点  正方向  单位长度

  应  用   数形结合七、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根据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始终贯穿“激发情趣―手脑并用―启发诱导―反馈矫正”的教学方法。

  2、学生学法:动手画数轴,动脑概括数轴的三要素,动手、动脑做练习。八、课时安排

  1课时

  九、教具学具准备

  电脑、投影仪、三角板

  十、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讲授新课(出示投影1)问题1:三个温度计.其中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上2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下5个刻度,一个温度计的液面在0刻度.

  师:三个温度计所表示的温度是多少?

  生:2℃,-5℃,0℃.

  问题2:在一条东西向的马路上,有一个汽车站,汽车站东3m和7.5m处分别有一棵柳树和一棵杨树,汽车站西3m和4.8m处分别有一棵槐树和一根电线杆,试画图表示这一情境.(小组讨论,交流合作,动手操作)师:我们能否用类似的图形表示有理数呢?

  师:这种表示数的图形就是今天我们要学的内容―数轴(板书课题).

  师:与温度计类似,我们也可以在一条直线上画出刻度,标上读 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零.具体方法如下(边说边画):

  1.画一条水平的直线,在这条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通常取适中的位置,如果所需的都是正数,也可偏向左边)用这点表示0(相当于温度计上的0℃);

  2.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箭头所指的方向),那么从原点向左为负方向(相当于温度计上0℃以上为正,0℃以下为负);

  3.选取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在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从原点向左,每隔一个长度单位取一点,依次表示为-1,-2,-3,…

  师问:我们能不能用这条直线表示任何有理数?(可列举几个数)让学生观察画好的直线,思考以下问题:

  (出示投影2)

  (1)原点表示什么数?

  (2)原点右方表示什么数?原点左方表示什么数?

  (3)表示+2的点在什么位置?表示-1的点在什么位置?

  (4)原点向右0.5个单位长度的a点表示什么数?原点向左1.5个单位长度的b点表示什么数?

  根据老师画图的步骤,学生思考在一条水平的直线上都画出什么?然后归纳出数轴的定义.

  师:在此基础上,给出数轴的定义,即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进而提问学生:在数轴上,已知一点p表示数-5,如果数轴上的原点不选在原来位置,而改选在另一位置,那么p对应的数是否还是-5?如果单位长度改变呢?如果直线的正方向改变呢?

  通过上述提问,向学生指出:数轴的三要素――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缺一不可.【教法说明】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概括―表达”展现知识的形成是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领会数学思想和思维方法,并有意识地训练学生归纳概括和口头表达能力.

  师生同步画数轴,学生概括数轴三要素,师出示投影,生动手动脑练习尝试反馈,巩固练习

  (出示投影3).画出数轴并表示下列有理数:1、1.5,-2.2,-2.5, , ,0.2.写出数轴上点a,b,c,d,e所表示的数:请大家回答下列问题:

  (出示投影4)

  (1)有人说一条直线是一条数轴,对不对?为什么?

  (2)下列所画数轴对不对?如果不对,指出错在哪里?【教法说明】此组练习的目的是巩固数轴的概念.

  十一、小结

  本节课要求同学们能掌握数轴的三要素,正确地画出数轴,在此还要提醒同学们,所有的有理数都可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但是反过来不成立,即数轴上的点并不是都表示有理数,至于数轴上的哪些点不能表示有理数,这个问题以后再研究.十二、课后练习    习题1.2第2题十三、教学反思1、数轴是数形转化、结合的重要媒介,情境设计的原型来源于生活实际,学生易于体验和接受,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自己动手操作、经历和体验数轴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数轴概念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抽象和概括能力,也体出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到抽象概括的认识规律。2、教学过程突出了情竟到抽象到概括的主线,教学方法体了特殊到一般,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3、注意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并引导学生在课堂上感悟知识的生成,发展与变化,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法。

2.2数轴 篇13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数轴的概念,能用数轴上的点准确地表示有理数。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与实际操作,理解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体会数形结合的思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数与形结合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

  【教学难点】

  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提出问题:通过实例温度计上数字的意义,引出数学中也有像温度计一样可以用来表示数的轴,它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数轴。

  (二)探索新知

  学生活动:小组讨论,用画图的形式表示东西向马路上杨树,柳树,汽车站牌三者之间的关系:

  提问1:上面的问题中,“东”与“西”、“左”与“右”都具有相反意义。我们知道,正数和负数可以表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那么,如何用数表示这些树、电线杆与汽车站牌的相对位置呢?

  学生活动:画图表示后提问。

  提问2:“0”代表什么?数的符号的实际意义是什么?对照体温计进行解答。

  教师给出定义:在数学中,可以用一条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它满足:任取一个点表示数0,代表原点;通常规定直线上向右(或上)为正方向,从原点向左(或下)为负方向;选取合适的长度为单位长度。

  提问3:你是如何理解数轴三要素的?

  师生共同总结:“原点”是数轴的“基准”,表示0,是表示正数和负数的分界点,正方向是人为规定的,要依据实际问题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

  (三)课堂练习

  如图,写出数轴上点A,B,C,D,E表示的数。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

  引导学生回顾:数轴的三要素,用数轴表示数。

  课后作业:

  课后练习题第二题;思考:到原点距离相等的两个点有什么特点?

2.2数轴 篇14

  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教科书第一册第二章第二节"数轴"的第一课时内容。我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进行说明。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是在学生学习了有理数概念的基础上,从标有刻度的温度计表示温度高低这一事例出发,引出数轴的画法和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初步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以使学生借助直观的图形来理解有理数的有关问题。数轴不仅是学生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有理数知识的重要工具,还是以后学好不等式的解法、函数图象及其性质等内容的必要基础知识。

  二: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及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我特制定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使学生理解数轴的三要素,会画数轴。

  2.能将已知的有理数在数轴上表示出来,能说出数轴上的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理解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点表示

  3.向学生渗透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让学生知道数学来源于实践,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确定:

  正确理解数轴的概念和有理数在数轴上的表示方法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建立有理数与数轴上的点的对应关系(数与形的结合)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四:学情分析:

  ⑴知识掌握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所以应全面系统的去讲述。

  ⑵学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障碍。学生对数轴概念和数轴的三要素,学生

  不易理解,容易造成画图中掉三落四的现象,所以教学中教师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⑶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和生理特征,学生好动性,注意力易分散,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等特点,所以在教学中应抓住学生这一生理心理特点,一方面要运用直观生动的形象,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要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⑷心理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老师应抓住这有利因素,引导学生认识到数学课的科学性,学好数学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学科知识的渗透性。

  五:教学策略:

  由于七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维特征,他们往往需要依赖直观具体形象的图形的.年龄特点,以及七年级学生刚刚学习有理数中的正负数,对正负数的概念理解不一定很深刻,许多学生容易造成知识遗忘,也为使课堂生动、有趣、高效,特将整节课以观察、思考、讨论贯穿于整个教学环节之中,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和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并教给学生"多观察、动脑想、大胆猜、勤钻研"的研讨式学习方法。教学中积极利用板书和练习中的图形,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和空间,使学生在动脑、动手、动口的过程中获得充足的体验和发展,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的思想。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辅助作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

  (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

  (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

  (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

  (七)、布置作业,引导预习

  六:教学程序设计:

  (一)、温故知新,激发情趣:首先复习提问:有理数包括那些数?学生回答后让大家讨论:你能找出用刻度表示这些数的实例吗?学生会举出很多例子,但是由于温度计与数轴最为接近,它又是学生熟悉的带刻度的度量工具,所以在教学中我将用它来抽象概括为数轴这一数学模型,于是让学生观察一组温度计,并提问:

  (1)零上5°C用5表示。

  (2)零下15°C用-15表示。

  (3)0°C用0表示。然后让大家想一想:能否与温度计类似,在一条直线上画上刻度,标出读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正数、负数和0呢?答案是肯定的,从而引出课题:数轴。结合实例使学生以轻松愉快的心情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也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同时对新知识的学习有了期待,为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二)、得出定义,揭示内涵:教师设问:到底什么是数轴?如何画数轴呢?

  (1)画直线,取原点(这里说明在直线上任取一点作为原点,这点表示0,数轴画成水平位置是为了读、画方便,同时也为了有美的感觉。)

  (2)标正方向(这里说明我们在水平位置的数轴上规定从原点向右为正方向是习惯与方便所作,由于我们只能画出直线的一部分,因此标上箭头指明正方向,并表示无限延伸。)

  (3)选取单位长度,标数(这里说明任选适当的长度作为单位长度,标数时从原点向右每隔一个单位长度取一点,依次表示

  2、3…负数反之。单位长度的长短,可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但同一单位长度所表示的量要相同。)

  由于画数轴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教师板书这三个步骤,给学生以示范。画完数轴后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怎样用数学语言来描述数轴?"(通过教师的亲切的语言启发学生,以培养师生间的默契)通过讨论由师生共同得到数轴的定义: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至此,我们将一个具体的事物"温度计"经过抽象而概括为一个数学概念"数轴",使学生初步体验到一个从实践到理论的认识过程。(三)、手脑并用,深入理解:

  1、让学生讨论:下列图形哪些是数轴,哪些不是,为什么?A、 B、 C、 D、 E、 F、 A、B、C三个图形从数轴的三要素出发,D和F是学生可能出现的错误,给学生足够的观察、思考的时间然后展开充分的讨论,教师参与到学生的讨论之中去接触学生,认识学生,关注学生。

  2、为进一步强化概念,在对数轴有了正确认识的基础上,请大家在练习本上画一个数轴,(请同学画在黑板上)学生在画数轴时教师巡视并予以个别指导,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画完后教师给出评价,如"很好很规范老师相信你,你一定行"等语言来激励学生,以促进学生的发展;并强调: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是数轴的三要素,画数轴时这三要素缺一不可。我设计以上两个练习,一个是动脑想,通过分析、判断正误来加深对正确概念的理解;一个是通过动手操作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四)、启发诱导,初步运用:有了数轴以后,所有的有理数都可以表示在数轴上,那么反过来,数轴上的点是否只表示有理数呢?作为一个问题我让学生去思考,为后面实数的学习埋下伏笔,这里不再展开。安排课本23页的例

  1,利用黑板上的例题图形让学生来操作,教师提出要求:

  1、要把点标在线上

  2、要把数标在点的上方通过学生实际操作,可以加深对数轴的理解,进一步掌握用数轴上的点表示数的方法,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当然,此题还可以再说出几个有理数让学生去标点,好让更多的学生去展示自己,并进一步让学生从中感受已知有理数能用数轴上的点表示,从而加深对数形结合思想的理解。(五)、反馈矫正,注重参与:为巩固本节的教学重点让学生独立完成:

  1、课本23页练习

  2、课本23页3题的(给全体学生以示范性让一个同学板书)为向学生进一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让学生讨论:

  3、数轴上的点P与表示有理数3的点A距离是

  (1)试确定点P表示的有理数;

  (2)将A向右移动2个单位到B点,点B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

  (3)再由B点向左移动9个单位到C点,C点表示的有理数是多少?则先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得出结果,通过以上练习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达到灵活运用,形成一定的能力。(六)、归纳小结,强化思想:根据学生的特点,师生共同小结:

  1、为了巩固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提问:你知道什么是数轴吗?你会画数轴吗?这节课你学会了用什么来表示有理数?

  2、数轴上,会不会有两个点表示同一个有理数?会不会有一个点表示两个不同的有理数?让学生牢固掌握一个有理数只对应数轴上的一个点,并能说出数轴上已知点所表示的有理数。

  七:板书设计:(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2.2数轴(精选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