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1
一,本单元知识框架
二,本单元学习内容的前后联系
三,学生情况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在三,四年级时已初步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等平面图形的基本特征,也许平面图形较为直观,在日常生活中较为常见的原因,学生对图形方面的知识比较感兴趣,也学得比较扎实.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比较差,对图形的平移,旋转方面的知识也掌握得不好,所以在本单元中要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与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力图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为以后进一步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四,单元知识背景分析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施加或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开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五,单元编写意图:
本单元主要通过三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数学欣赏.(一),教材安排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第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同时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二),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六,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2,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3,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七,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数学欣赏.
八,教学难点:把一个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变换过程.
九,各小节教学目标及课时安排
本单元计划课时数:6节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计划课时
授课日期
图形的变换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1课时
图案的设计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1课时
数学欣赏
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尝试绘声绘制美丽的图案,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1课时
机动
1课时
单元测试及分析
检测本单元的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进行查漏补缺
2课时
合 计
6课时
十,各课时教学设计
图形的变换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
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
(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 (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 (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 (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图案设计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50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2,结合图案设计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设计图案中的作用,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发展空间观念.
3,结合和设计美丽的图案,感受图形世界的神奇.
【教学重,难点】
经历运用平移,旋转或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的过程,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过了图形的变换,下面请同学们一边观察书上右面的花瓣图形案,一边想一想是如何通过a得到的 在四人小组里交流你的想法.
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当学生展示出书上所展示的例子后,老师再进一步的提问.
师:除了上面所展示的两种方法外,还有其它方法吗
学生同桌之间交流汇报后老师再作简单的总结.
师:同学们可真爱动脑筋,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第(2)题,笑笑能将下面的图1变成图2,你知识她是怎样做的吗
四人小组互相交流后作汇报.
二,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练一练中的第1题,边观察边思考,图a如何变换得到b的 图e,f如何变换得图d的 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汇报时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鼓励学生独立在方格纸上自己制作变换后的图形,教师巡视作个别指导.
汇报时,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思考过程表达出来.
做练一练中的第3题,鼓励学生运用平移,旋转工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进行图案设计,进一步体会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工轴对称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提高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 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数学欣赏
图案设计
图形的变换
图形的变换
已学的相关内容
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
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2
教案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34页“图形的变换”。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说出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准备】
三角尺、直尺、彩笔、圆规、每人准备一张方格纸,4张大小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硬纸)、一副七巧板 【个性化修改】
难点:
1、在于学生对轴对称的理解。轴对称是图形变换的一种方法。
2、学生对于旋转的度数的把握。
【教学设计】
教 学 过 程
一、创设情境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学生在自己的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
师:同学们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同学们的交流很好,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用两个三角形自己设计一个图形,然后进行变换,并说一说它的变换过程。(学生进行自己的设计与操作,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做得很好。下面请几个同学上来演示他们设计的图形,并说一说它是怎样变换图形的。如果是经过旋转组成的图案,每旋转一次,都应说一说是什么图形绕者哪一点旋转的?
二、 尝试练习: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让同学们说出各自不同的方法。只要方法正确,老师应给予肯定。
三、拓展练习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了哪些知识?(图形的变换)。刚才你们都用了哪些学具来摆图形呢?(三角形)。刚才同学们只用了2个或4个三角形来摆图形,变换出来的图形不多而且较简单。你们想不想变换出更多更美的图形呢?(想)。下面,先请你们观察老师变换的这个图形。(师出示图)
师:请同学们动手摆一摆,再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 得到右图的。
学生操作并回答变换过程。
师:下面请拿出你们喜欢的七巧板, 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摆一摆,变一变,看哪个小组的同学变换的图形最多最美。记住,哪个同学变换好一个图形,就与组里的同学说一说,你是怎样变换图形的。
学生分4人小组合作,在方格纸上用七巧板变换图形,教师巡视指导。
师:同学们,下课的时间到了,有许多同学没来得及把自己想好的图形变换出来,没关系,回去后,我们还可以继续摆,继续变,继续与同学们一起交流。
四、课堂小结:
1、 同学们,这节课你们互相学习、互相合作,又学到了不少的知识,给大家说一说这节课你又学到了哪些知识?有什么感想?
2、 教师激励学生,提出希望。
对于图形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要求学生说一说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可以进一步巩固平移或旋转的概念,也便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思考方法。
(本活动的开展主要是让学生进行操作,通过他们的操作来体验图形变换的过程。在图形的变化中,同样得到图形的变换,但不同的思考角度,常常会引出不同的操作过程。因此,无论是变换到(1)、(2),还是变换到(3)、(4),都有各种不同的操作方法。所以,组织学生开展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试一试,然后再进行交流。
图形的变换是对平移和旋转知识的综合运用练习,也是今后学生开展图形设计的重要基础,通过学生大量的操作活动,对提高学生空间的想象能力有较大的帮助。
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在开展这一活动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七巧板中的部分图形进行变换。在学生比较熟练的情况下,再操作一些比较复杂图形的变换。)
总结出旋转的要求:
方向
绕某一点旋转旋转的度数
五、板书设计:
图形A――――――――――――图形B
(平移、旋转、轴对称)
平移:方向,移动数量
旋转:绕某向什么方向旋转多少度
轴对称:
教学反思一
1、数学源自生活,应用于生活,数学无处不在,它与生活密不可分、相辅相成,图形的平移、轴对称、旋转是现实生活中广泛存在的现象。在本课教学中,我运用俄罗斯方块的游戏导入,基于学生的现实生活,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又为后面引出平移、旋转、轴对称作铺垫。
2、在本课中我注意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手指间。在新授环节,至始至终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提供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动一动、做一做、讲一讲等活动,自主观察,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使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得栩栩如生。让学生充分透彻、理解图形的变换过程,不仅会在实践中应用,而且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并巧妙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获取知识。每一次活动结束,都能对学生的活动进行小节、概括。
不足之处:本节课是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对图形变换的三种基本形式的综合应用,这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和灵活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展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变换方法,但也因为为了让学生充分展示这些方法,造成了无法按时完成教学任务。
教学反思二
平移、旋转和轴对称是最基本的三种变换,一个图形不改变它的形状和大小,从一个位置变换到另一个位置,不外乎经过这三种变换。这三种变换只要教会学生每一种变换的要素即可。
平移的要素要有三个:1.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平移?2.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平移;3.距离:平移了多远?
旋转的要素要有四个:1. 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发生了旋转?2.旋转中心――是绕哪个点旋转的;3.方向:向什么方向发生了旋转,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4.角度:旋转了多大的角度?(一般旋转90度和180度)如下图中的图形是绕点O,顺时针依次旋转了90度。
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 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无论平移还是旋转运动,我们关注的是其运动过程,也就是说要看这个图形是经过一个什么样的过程变换到另一个位置的。
因此,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体会到变换中的要素,一是要借助于操作将思考与操作结合起来,如:多让学生思考,操作并记录学习过程,然后汇报交流总结经验。在操作时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按照“想一想、做一做、折一折、画一画、剪一剪,在想一想”的过程进行研究,在进行小组交流活动,教师进行随堂观察指导有困难的学生,最后听学生自己小结的时候,注意学生用语言来表达时的完整性,及时纠正错误的说法。从而使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二要借助于方格纸进行操作和学习。方格纸呈现了平行和垂直的网络线,即可以看出变换的方向,又可以看出变换的角度和距离,直观方便,便于学生理解图中的各种关系。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3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图形的旋转”。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生活情境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让学生整体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所以本节课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
【学生分析】
四年级学生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他们在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因此,本节课探究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很新奇、兴趣浓厚的,他们会应用所学知识来自主探究新知,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能力目标:通过在方格纸上的操作活动,说出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目标: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件演示风车。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转动属于什么运动?(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许色后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我用课件展示“风车”,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要素:中心点、方向
1、让学生用手势比划风车的旋转。(板书:中心点、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板书:顺时针旋转、逆时针旋转。)
3、拓展视野,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按着一定的方向旋转的。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课件出示美丽图案,让学生欣赏图案,并认真观察,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每个图案中都有相同的部分,每个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只是什么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其实,可以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课件演示分解过程,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并用笔描画出旋转后的图形。(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认识
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四)教师小结“旋转的特征”:在旋转时,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板书:角度90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考考你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2、看一看,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写第2题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4、试一试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5、按要求画一画。(试一试第2题)
(1)让学生看题,独立完成。(可以让困难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按要求进行操作,在画一画。)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平移、旋转过程。
6、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让学生大胆地实践,经历动手操作的过程,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过程,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1、教学设计中更多的是教师的提问,没有对学生针对这些问题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合理的预设,教师对课堂有充分的预设会更有利于教师把握课堂。除此之外,学生活动是怎样安排的?教学设计中也没有明确的体现。
2、从一个读者的角度来说,更想了解教师设计的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出于什么样的想法,要达到何种教学效果,因此我觉得还应适当写出教学设计的意图。
3、最近几年很少看到用复习做新课导入的教学设计了,我一直以为对此不能千篇一律,更不能一棒子打死,看来我们的想法有相通之处,新课前是不是需要安排复习,怎样复习很值得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我觉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看安排复习能起到什么作用?而这个作用是不是如我们所期待的那样必要。如果不复习可不可以?就这节课来说直接让学生观察欣赏图案是否可行?等等。
一稿试讲后反思
教学设计第一稿完成后,我自己也没有准确的把握,经过思考,我认为还是要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检验出教学设计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是否能达成教学目标等等。于是,我试讲了本课,上完这节课,我觉得过程和环节都比较流畅,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很高, 我想,这是我这堂课成功的地方。具体体现在:
1、能根据新课程标准要求,引导学生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与学生平等地交流和给以恰到好处的点拨。
2、在教学中,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大量的情景设置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积极的探究活动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兴趣。
3、整个数学课堂留给学生较多的空间,让学生有更多的独立思考、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机会,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当然,反思这节课,也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1、在拓展练习中,设计了让学生按要求画出图形旋转后的位置和样子这一活动,在这个操作活动时,由于时间关系,操作得不够充分,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
2、评价方式有些单一,评价语言单调,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也忽视了引导每个学生用数学语言准确表达。
3、调控课堂的能力不强,后面操作环节时间显得很紧张,设计的重点环节要是能落实得更充分些,学生掌握得会更好。
一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从开帖到现在,大家对我的关注和支持,令我感到很欣慰。各位专家、老师、朋友们针对我的教学设计提出了宝贵意见,同时,我也拜读了其他参赛选手的教学设计,斟酌我的教学设计,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对教材的理解不够透彻;
2、对学生的研究不够充分;
3、教学目标形式化,缺少非预定的目标;
4、对师生的课堂行为缺少充分的预设;
5、教学语言不够准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会认真思考进行第二稿教学设计,希望各位朋友能继续关注和支持我,多提宝贵的意见,谢谢!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4
学习图形变换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从运动变化的角度去探索和认识空间与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三年级时,学生已经结合实例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现象,认识了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四年级时,结合实例观察,学生了解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本单元学习的图形变换内容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是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使学生知道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平移或轴对称,能形成一个较复杂的图形,并能运用图形的变换在方格上设计图案。本单元主要通过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图形的变换、图案设计。
本单元教材编写力图体现以下特点。
1.结合观察、操作、想象,体会图形变换的过程
教材呈现了多个由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旋转或轴对称形成复杂图形的情境,鼓励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分析图形变换的过程,并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同时,每一个情境中,图形变换的方式和步骤是多样的,通过交流,学生将加深对平移、旋转、轴对称现象的理解,体验变换过程的多样性。在教材呈现上,鼓励学生将观察、操作与想象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教材进一步鼓励学生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已学过的相关内容三年级下册
●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四年级上册
●图形的变换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
●图形的变换
●图案设计
●数学欣赏
2.结合欣赏和设计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的美和图形世界的神奇
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选择一部分有趣的图案供学生欣赏,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认识数学的美是很有帮助的。教材中专门安排了图案设计与数学欣赏的活动,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欣赏图案,并引导学生尝试绘制美丽的图案。教材安排了“任意一个简单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行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的活动,引导学生绘制美丽的图案,体会图形世界的神奇。
课时安排建议:本单元建议教学课时数4课时。
评价建议
本单元知识技能的评价主要围绕以下两点:
一是要能有条理地表达一个简单图形经平移、旋转或作轴对称图形的过程;
二是能灵活运用平移、旋转和轴对称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评价时,应注意选择的基本图形不要太复杂,变换过程应在方格纸上进行。
另外,变换的过程往往不唯一,学生的答案合理都应肯定。除了书面评价外,也应设计一些学生动手操作的内容,如事先请学生准备一个简单的图形,然后用自己准备的图形进行变换,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变换的过程。教学案例研讨教学内容图形的变换(教科书第34页)
(一)教学过程片段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初步认识了平移和旋转,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说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
学生用三角形在方格纸上操作交流,然后请几位学生展示。师: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内容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揭示课题:图形的变换)教师呈现图(见教材第34页,图略)。
师:请观察这两幅图,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是如何变换的?请先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摆一摆。
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师:现在请已经想好的同学,同桌之间互相说一说,可以边摆边说。学生同桌间交流,教师巡视参与交流,再组织全班反馈。
生1:我可以通过平移得到第二幅图。
生2:我有补充,应该说是将第一幅图中的a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三角形向下平移2格,c三角形向上平移2格,d三角形向左平移2格。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是平移或旋转的变化,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请同学们也像他这样说说图形变换的过程。
师:从第一幅图到第二幅图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师:你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吗?
生:(上台演示)先把图a绕点m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右平移2格;把图b绕点n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上平移2格;把图c绕点m逆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下平移2格;把图d绕点n顺时针方向旋转90°,再向左平移2格。
师: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请每位同学也用这样旋转与平移相结合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一说变换的过程。
(二)案例点评
本案例有以下两个突出特点。
1.在操作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变换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要求比较高,“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说一说”无疑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途径。从案例中可以看到,教师非常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结合操作思考问题,并把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教师先是请学生观察图形变换的过程,再通过操作进一步体验图形的变换过程,在集体交流后,再让每一位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图形变换的过程,通过操作帮助学生思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关注学生用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
数学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在本案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表达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学时,对于图形的每一步变换,教师都注意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有条理地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这样有利于学生巩固对平移或旋转的认识,也有利于学生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理解。教师能通过各种方式,尽可能使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用语言描述图形变换的过程。教师也能作为参与者,主动地加入到学生的讨论中,促进学生对图形变换的认识。
(三)思考与讨论
1.如何实现操作、思考和语言表达相结合,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上面的活动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要求比较高,部分学生会有困难,你有什么办法突破难点?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5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五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曾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过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出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和发现美,较清晰地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为接下来的 “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一一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且表述不完整或不到位。
学习兴趣:虽然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美丽图案感兴趣,对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感兴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较完整地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主题图中的基本图形,小三角形,“试一试”的三种图形等。
学生准备:方格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持风车,边转动边哼唱《大风车》歌曲疾步走上讲台。
师:(与学生共同唱完第一小节后)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师:那么,谁来说说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风车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摩天飞轮也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那请同学们再来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请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请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出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所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重点突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其实,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体悟旋转的特征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图案。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后,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
师:比如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那么相同的有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请你们观察每一部分中的小图形,它的形状改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变了呢?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整个图案中的一小部分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同学们,请你思考一下: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预设:旋转。
师:你能试一试吗?请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图形,先放到方格纸上,你试着旋转,看能旋转到图形b的位置上吗?
【请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师: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注意呢?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你再试着将图形旋转到图形c、d的位置上。
师:请看大屏幕,看看它的操作跟你的旋转过程、方法一样吗?
师:好。我们再来细心观察每一次的旋转过程。
2、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请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请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请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图形a怎样旋转得到图形b。
(5)课件演示图形b和图形c的旋转过程,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要求叙述中关注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请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3、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而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后,都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图案。而且,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然后还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通过上面老师和大家的学习,接下来老师想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请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4)讨论:旋转中心的不同。
(5)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2、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请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请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一填
(1)请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3)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4)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能准确填空,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1)请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请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请学生上台演示以不同中心点旋转的过程)。
(3)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
(4)请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道题。
(5)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6)讨论:后两道题的方向。
(7)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设计意图:请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时请学生体会“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中心点来旋转”,“ 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5、画一画
(1)请学生在作业纸上,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画出来。
(2)同桌互相检查。
(3)集体订正,交流。
(4)师小结:在画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时,要从中心点出发开始画,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还要看与中心点相连接的两条线段的夹角是否是90度,两条线段在原图中占几格,旋转后的图形也要占几格。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你最感兴趣的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吗?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并探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高老师你好!用了两个多小时看了你的教学设计的整个网络研讨过程(有的地方看的很粗略),很感动。你五易其稿,不断接受意见,认真调整、大胆实践,真正经历了一次互动交流、实践探索、反思提高的过程,也是我们举办这样活动的目的所在。你用心,你投入,你的背后有一个鼎力支持你的好校长和优秀的教研团队,你虽然辛苦,但也是最幸福的,祝你取得好成绩!
我来的比较晚,你已经到第五稿了,教学设计已经非常成熟了,但来了,好的方面比比皆是,我不再赘述,只把不同声音留下,可能有些苛刻,请你谅解!
1.关于重点和难点的问题。
我还是同意小李老师的意见,这节课的学习重点仍然是“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这是教学要使学生最后达成的数学技能,在三维目标里,应放在第一条中。相对于这个重点,学生学习中感到困难的应是对三要素的确定,三要素的分析想象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能突破这个困难,即知道了中心点、向那个方向旋转、旋转的度数,就基本保证学生能在方格本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后的图形了。所以我认为,重点和难点要调换一下。另外,难点都是相对于重点来说的,你确定的“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较完整地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这不是对于重点的难点,这只是作为一种了解的内容而已。
2.关于教材分析和学情分析
已经分析得很到位了,特别是学生的解读。首先我认为行文风格要一致,学情分析不要分成5个方面,显得琐碎,要么一气呵成,用标点来体现层次性;用么用两个标题就可以了,如“学生的年龄特点特征”(思维特征,兴趣特点等),二是“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知识储备、生活经验、学习困难等)就可以了。
教材分析一般要阐述本节教材内容的地位、知识的本质,教材编写的特点等。你的教材分析得比较全面了,但还是感觉有的地方阐述得不到位,不够突出重点。如教材的地位中关于空间观念的培养问题阐述得不够,这是培养学生空间方位想象能力非常好的一个内容,传统教材中没有这个内容,现在编写进来,主要意图是什么,需要进一步结合课程标准进行阐述。
3.关于引课和三要素的教学
个人认为关于三要素的感受,要在学生观察分析中、画图操作中逐步感受,最后渐渐清晰清晰三要素,是归纳的学习方法。我没有教过这节课,但我觉得,中心点的确定是不成问题的;方向就是以时针和分针的为标准,一致就是顺时针,忘了就想想钟表的指针,规定的,记忆的,放前放后效果都一样。其实,对于设计来说是不影响效果的;旋转90°,需要多积累,不是告诉一次就解决了。你这样教学是非常扎实,鲜明,但你也在前几稿反思中提到,教学时间紧张,想把“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这个教学重点移到第二节课,后来又勉强拿了回来,但不是在最佳的教学时间学习的,当然,这与你前面教学目标与重难点的确定有关。
所以我认为引课现欣赏几组漂亮的图案,生活中,纯唯美的,让学生惊讶,感到数学的美与神奇。素材到网上找,或到书中找,有一套美国教材《happy数学》里面有好多这样的变换图案,我曾经看完后被感染了,找了几个典型的,放大后转载相框里,放在我们学校的计算机房的墙上了,意思是这个图案是数学与计算机的整合。我想你的学生看到后也会惊讶产生探索的欲望。
然后选取三个典型的,制成卡片,让学生在小组里或独立分析观察,提出问题:“你认为这些图案可能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分析几个,活动几个,可能有几种方法,可能有错误的想法,不要紧,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适时引导,是学生看到基本图形,看到旋转,知道绕着中心点就可以了。
这样10分钟左右,就可以进入到重点内容的学习环节了。师:同学们想设计这么漂亮的图案吗,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在方格本上探索“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的画法
4.关于教学方式
看完你第五稿的教学设计和课堂实录,有一点遗憾,很多问题都是都被嚼碎了,给学生探索的空间小了,学生的自主性就不强了,个性的体验和方法就少了。你可以设计一个或两个比较开放一点的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
5.关于观察、操作、想象的教学顺序问题
有几处的设计都是先操作,后说一说,再画一画。我认为,空间观念的培养有很多时候(难度不是特别大),应该是先想象,后操作,再说一说。操作一是为了验证刚才的想象,也是积累表象。如果操作后得到了答案,那么空间观念的培养就要打折。交流要尽量往后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先独立思考很重要。
不对的地方,多多谅解!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6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新课程标准增加的内容,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对平移进行了系统地学习,并对旋转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旋转的概念让学生用语言表达是比较困难的事情,但是让学生构建准确的概念又是必要的。旋转是学生在日
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从数学的意义上讲,旋转是一种基本的图形变换。“图形的旋转”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很大作用。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和发现美,进一步体会数学中蕴含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与创新的兴趣与欲望,为接下来的“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一一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年龄特点特征: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虽然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美丽图案感兴趣,对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感兴趣,对操作活动感兴趣。。
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在生活中,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且表述不完整或不到位。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观察、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确定旋转的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准确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能叙述旋转过程。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确定旋转的角度,能在方格纸上准确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并能叙述旋转过程”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主题图中的基本图形,小三角形,“试一试”的三种图形等。
学生准备:方格纸,三角尺等。
【教学过程】
一、创境激趣
教师手持风车,边转动边哼唱《大风车》歌曲疾步走上讲台。
师:(与学生共同唱完第一小节后)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师:那么,谁来说说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呢?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呢?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风车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摩天飞轮也是要围绕中心点旋转;那请同学们再来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请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请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出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所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请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重点突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其实,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并且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体悟旋转的特征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同学们,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出来的?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个美丽的图案。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后,你发现了哪些特别的地方?
师:比如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那么相同的有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请你们观察每一部分中的小图形,它的形状改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那么究竟是什么变了呢?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全都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整个图案中的一小部分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请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猜想图案的制作过程
师:你想一想,这个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呢?
预设:是旋转的。
预设:是由一个基本图形旋转的。
应对:是由哪个基本图形旋转的?
2、独立尝试制作图案
师:你能试一试吗?
师:请拿起你手中的基本图形,先放到方格纸上,看怎样由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
【请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操作,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师:你是怎样操作的?谁来说一说?
生:我让图形a旋转形成图形b,再旋转形成图形c,再旋转形成图形d。
应对:在旋转过程中,你有什么地方需要提醒同学注意呢?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3、验证自己的猜想
师:请看大屏幕,看看它的操作跟你的方法一样吗?
师:好。我们再来细心观察每一次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猜想――验证”的过程也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知识探索的过程。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大胆提出猜测,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又使学生明确了探究的目标与方向,同时明白猜想是否正确还需用科学方法进行验证。这样不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让学生真正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发展了学生的空间观念。
4、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请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请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请与同桌互相说一说图形a怎样旋转得到图形b。
(5)课件演示图形b和图形c的旋转过程,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用语,要求叙述中关注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请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5、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出来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而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请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实际生活中,类似于这样的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后,都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发现: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了一个美丽的图案。而且,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然后还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通过上面老师和大家的学习,接下来老师想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请学生打开书55页,读一读题目,填写下面的三道小题。
(2)做完的同学,拿出学具--小三角形,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看看是否填正确。
(3)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4)集体交流、订正。
(5)讨论:旋转中心的不同。
(6)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2、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请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请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一填
(1)请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做完之后,可以用小三角形去转一转,看看填得是否正确。
(3) 集体交流、订正。
(4)讨论:从图形1到图形2,从图形2到图形4等旋转的角度。
(5)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能准确填空,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1)请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请学生先想一想: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3)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请学生上台演示以不同中心点旋转的过程)。
(3)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
(4)请学生独立完成后两道题。
(5)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6)讨论:后两道题的方向。
(7)师小结: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设计意图:请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时请学生体会“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中心点来旋转”,“ 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中心点、角度相同,但旋转的方向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也不同”。
5、画一画
(1)请学生在作业纸上,将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画出来。
(2)同桌互相检查。
(3)集体订正,交流。
(4)师小结:在画图形a绕o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后的图形b时,要从中心点出发开始画,要按照顺时针方向,还要看与中心点相连接的两条线段的夹角是否是90度,两条线段在原图中占几格,旋转后的图形也要占几格。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哪些你最感兴趣的知识?你有什么新的收获和感悟吗?
(请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并探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同第五稿,大家可在第五稿中查看)
再设计后的思考
思考一:导课时,直接欣赏图案是否可行?
在网络研讨的过程中,有些教师建议我直接欣赏图案,然后探究图案的制作过程,但是,我当时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不是自己的学生,于是我没有采用那样的方式,但通过多次的实践之后,发现教学时间有些紧,如果这样教学,或许可以挤出几分钟的时间,让每一个活动进行得更充分一些。但现在没有试讲的机会了,我也没有十分的把握。
思考二:对学生的引导过细,导致学生的探究空间小了。
有个别教师认为,我在实录过程中,对学生的引导过细,把好多问题嚼得太碎,这样,就势必造成给予学生的探究空间小了。我认为,对于学生的引导,也要根据学生的差异来定,不能只照顾优等生,也要考虑中下等学生的学习情况,所以,我认为适当的、细致的引导还是有必要的。
思考三;旋转的本质特征是否要重点探究。
在课堂中,我着重突出旋转的三要素,对于旋转的本质特征只是点到而已,那么,是否应对旋转的本质特征进行重点的探究呢?我认为在探究主题图的制作过程之前,通过共同研究、讨论、交流,让学生初步感受了旋转的本质特征,然后又在后面的探究、练习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了,这样已足够了。
思考四:关于本节课的练习量。
前四次的试讲,都存在没有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很多教师也提出争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过多,学生是否真正掌握。经过自己的再三斟酌,决定不改初衷,因为,我认为教学时间紧,不是内容多少的问题,可能还在于教学设计的过程是否合理,教师的引导是否合理等问题。再看五稿之后的实录,学生的课堂表现和反馈情况,也没有出现掌握不好的现象。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7
一、教学内容概述
本课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单元的一节练习课。是在学生已有的关于对称和旋转的知识基础上,通过观察、想象、分析和推理等过程,深化对轴对称以及旋转变换特征和性质的理解,并引出了两个图形成轴对称的概念。可以通过有意义的活动,为学生创造进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机会观察和实践,为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高创造条件。
二、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丰富的现实情景中,经历观察生活中的轴对称现象、探索轴对称现象的共同特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2。通过丰富的生活实例认识轴对称,能够画出较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认真观察,学会用自己的语言概括出轴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2.鼓励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出发举出符合对称特征的图形。3.培养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的体验和理解。
情感与态度目标:1.欣赏现实生活中的轴对称图形,体会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和它的丰富的文化价值。2.欣赏生活中的对称美,增强美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已经认识了日常生活中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现象。学生能够结合典型实例进行辨别,有一些对轴对称图形和旋转变换的初步感知。但对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没有细致而深刻的认识,对旋转变换更是停留在感知的层面。学生在本单元前面的新课中已经对这两种变换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能够正确进行对称与旋转变换。但在变换的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依赖直观感受,凭感觉画图的现象还很普遍,缺少有效的画图方法,对“点可以确定线,线可以围成图”的关系及策略还不甚了解。此外,由于对称、旋转都是分别出现在学生面前的,还没有机会将它们放在一起对比和运用,对平移的感受更是停留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上。学生对这些图形变换方式的了解还仅限于变换本身,对图形变换的价值则感受甚少。这些也都成为了本节课力图实现的目标。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先让学生观察轴对称图形的特征,然后,让学生动手画出一个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加深学生对轴对称图形特征的认识,从而让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探索新的知识。使他们逐渐明确轴对称的要素要有二个:1. 基本图形——是以什么图形为基本图形进行变换?2.对称轴——以哪条线为对称轴作变换?
五、教学资源与工具设计
1 百度图片:
百度文库:
六、教学过程
(一)、欣赏轴对称。
1、老师搜集了一些图片,展示:
2、仔细观察,跟同桌说说这些图形具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
3、学生说图形特性。数学语言不必很规范,不必下定义
(二)、激发探究欲望。
1、出示残缺的脸谱,问学生你能补上残缺的部分吗?学生讨论,汇报。肯定有人说利用格子图来画另一部分,这时问:为什么可以用格子图 ?
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轴对称的有关知识。
(三)、操作发现,轴对称性质。
1、画一画,探究特性。例一
请小组长把①纸一人分一张。先讨论怎么画,再每人完成作品。说说你有什么发现?再把作品展示在小黑板上,你可以上来看看别人的作品,给予评价。
2、学生活动时,进行分层教学,关注思维层次较低的学生,使他们提高认识,逐步感悟轴对称现象的特征。
3、汇报交流,你有什么发现?
利用这个特性我们不但能画出对称轴,还能做出轴对称现象。
(四)、运用特性,实践验证:
1、如下左图中阴影图形与_______图形成轴对称(填序号),整个图形有_______条对称轴。
2、在上图中标出点a、b和c关于直线l的对称点。
3、画轴对称图形。
听说明年我们集团又要举行广播操比赛,陈老师将我班的队型设计成轴对称。你看,这个图案只完成了一半,你能把另一半画出来吗?请画在②纸上 。
展示交流:你是怎么画的?谁还有不同的方法?
同学们看这个图案是什么?知道老师设计这个图案的意图吗?学生交流。
4、分层练习:
选择一种方案解决问题(三星级和五星级)后,找同伴交流,应用交互性强的教学课件。给予个别化指导。。
(1)折一折,找规律
(2)作出直线左边的图形关于直线ab的对称图形,并标出点m、n和点s关于直线ab的对称点。
(四)、与学生共同总结
这节课,你有收获吗?能给大家说说吗?(生交流)
七、学生自我评价表 评价内容 评价等级 优 良 中 听课热情 与人合作 发表见解 八、总结和反思
1、注重学生已有的知识,探索多个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2、注重学生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对称,增强空间观念。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8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四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3、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0后的图形”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设计意图:让学生观察风车、摩天飞轮以及钟表上指针的旋转,使学生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二)欣赏图案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师:大小变了吗?
师:什么变了?
预设: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的特征“图形的形状、大小没有变,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预设: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应对: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师:你还发现了什么?
预设:都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确定好中心点,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集体交流,
(1)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2)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加深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让学生看一看,说一说旋转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 旋转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实在是技术不行,“基本图形”与“旋转”之间有个箭头,“旋转”后面有个大括号,“方向”后面有个大括号,两种方向后还有箭头表示,可是打不上去,抱歉了!
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中,在探究主题图的设计过程时,让学生先观察课件中的旋转过程,讨论是怎样旋转的,然后再独立尝试旋转,我觉得是否应让学生先独立尝试旋转,并说说旋转时要注意什么,再看课件的旋转过程,加深印象。
以下引用高老师的板书:
板书设计:
图形的旋转
中心点
顺时针方向
基本图形 旋转 方向
逆时针方向
角度
在听了高老师课后,我觉得,高老师在每一次的设计和实际授课相碰撞有摩擦时,都能“痛定思痛”积极进行调整和改进,点滴都在向学生的实际学情和学习需求在靠拢,非常的努力,更体现出她对教学理念中“以人为本”的深刻领悟。
这里有几个小建议:
(1)、能否将旋转的三要素在板书时,用彩色粉笔突出出来;
(2)、并且,在指导学生步步探究这三要素时,多给学生自主一些质疑问难的过程和机会;
(3)、老师在步步跟进每一个要素教学时时,能否让同桌之间就每一步的操作选择性的点几组边演示边叙述,是否更能对学生的叙述与实际认知的效果进行一个检验和评比,这样也便于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还可以培养和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精神。
请高老师参考。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设计,比第三稿设计在活动处理过程中更细化了,更丰富了,给予学生的探究活动形式多、时间多,能体现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从高老师的初稿到第四稿,感觉每一次改动都是你进步的表现,希望你能继续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我认为四稿有以下亮点:
1、本节课的教学设计能够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始终以浓厚的兴趣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2、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观察风车、摩天飞轮、钟表上的指针、美丽的图案等感悟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既获得了数学知识,又提高了数学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
3、练习设计由浅入深,有梯度。从实物图形到抽象的数学图形,使学生的认识得到了升华,在练习中,也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3)让学生填写图形a的旋转过程。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4)与同桌说一说图形a的旋转过程。
相比第三稿设计,四稿中的这一环节设计较好,让学生试着填一填图形a的旋转过程,再让同桌互相说一说,为学生叙述旋转过程奠定了厚实的基础,学生出错的就会很少。
看过高老师的第四稿,感觉本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诚心诚意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着力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地发展。
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本节课运用学生熟悉的风车、摩天飞轮、钟表、美丽的图案,让学生感到新颖有趣,从而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
2、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实践、探究与合作学习的空间,最大限度地保障学生主动参与。
本节课按照“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亲自体验旋转的三要素―辨析旋转的三要素”的思路展开教学,运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探究空间,引导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悟学法,实现教与学的和谐发展。
3、重视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搭建欣赏数学美的平台。
教学中,教师抓住美丽图案的特点,精心设计“想一想、看一看、说一说、转一转、画一画”等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情感。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9
《图形的变换》教学设计第三稿
【教材分析】
“图形的旋转”是继对称、平移之后的又一种图形的基本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图形变换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图形的旋转”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灵活丰富,符合四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本课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本节课是在上述基础上的进一步发展,通过具体实例的展示,呈现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美丽图案,使学生运用变换的知识分析、欣赏、发现美,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成复杂图形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生创造欲望,为后面设计简单图案做好铺垫,也为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奠定基础。
在生活中,有各种美丽的图案,其中有很多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得到的。本节课所展示的正是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从“欣赏图案”入手,让学生观察这些图案的特点,然后将图案进行分解,逐步展示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后形成复杂图案的过程。教材编排注重以下两点:1、在操作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3、鼓励学生设计制作美丽的图案。
在教学时,我把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作为重点来突破,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旋转的过程,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教学中注重让学生“先想一想,再做一做,再想一想”,试图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学生分析】
学生特点:求知欲高、模仿能力强,思维多依赖于具体直观形象。
知识基础:1、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2、在本册教材第二单元第四课“旋转与角”中已感知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旋转要围绕一个点旋转,体会了旋转过程中角的变化。
生活经验:通过“转纸风车”、“看风扇转动”、“螺旋桨转动”等已初步感受到变换现象的特征。
学习困难:学生在表述基本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会表述,容易出错,表述不完整。
学习兴趣:内容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但学生对操作活动很感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的观察,了解一个简单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
2、通过动手操作活动,使学生会表述图形旋转的变化过程,并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运用观察、操作、归纳等思维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4,通过欣赏与操作由旋转得来的图形,培养学生的观察审美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感受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理论依据:《数学课程标准》中,在第二学段“空间与图形”的具体目标中明确指出,“通过观察实例,认识图形的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教学重点】
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
依据:本节课的教学重在让学生了解生活中很多美丽的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并明确旋转的特征及旋转的三要素,这将为学生设计美丽图案及后续学习图形的变换做好铺垫。
【教学难点】 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度。
依据:在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时,必须进行动手操作的内容。根据学生的特点以及本节课内容的抽象性,学生在实际练习时,一定会出现学习困难,所以我将“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0”作为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课件,风车,方格纸,小三角形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板书:旋转)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探索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上课开始,由学生熟悉的“风车”把他们带到课堂学习中,使学生充满好奇,带着思考进入学习中。】
二、探究新知
(一)认识旋转的三要素:中心点、方向、角度
1、玩风车,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谁能让这个风车转起来?
师:其他同学认真观察,风车是怎样旋转的?
预设:围绕一个点来旋转的。
应对:是的,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旋转现象】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着中心点来旋转。
2、观察两个风车的旋转,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让另一个学生旋转风车(朝相反方向)
师:还可以怎样旋转风车?谁来试一试?
师:观察两个人的风车,有什么不同?
预设:方向不同。
应对:你们都发现了,一个风车朝右方旋转,另一个风车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顺时针方向”,与它相反的方向叫“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预设:90度
应对:你怎样判断?
预设: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
应对:对,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6
师:与上一次旋转一样吗?
预设:不一样。
应对:有什么不同?
预设:旋转的角度不同。
应对: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要求学生说出中心点、方向、角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另一种变换形式―旋转。(板书:图形的变换)
设计意图:让学生玩风车,再用钟表帮助学生理解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进而由指针的旋转揭示旋转的角度,使学生对 “中心点、方向和角度”在旋转中的作用有明确的认识。
(二)欣赏图案,认识“基本图形”
1、让学生欣赏图案,想一想: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
2、出示主题图,集体交流:观察这个图案,你从中发现了什么?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的形状一样吗?大小一样吗?只是什么变了?
预设:位置、方向发生变化。(揭示图形旋转的本质和特征)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把这个图案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其中一份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设计意图:让学生欣赏图案,并对图案进行分解,使学生初步理解美丽图案是由基本图形旋转得到。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那么基本图形a,怎样变化就得到了图形b呢?又怎样得到图形c?怎样得到图形d呢?
预设:旋转。
应对:你能用手中的学具来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定一个中心点,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2、同桌互相交流
让同桌之间互相说说是怎么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认识旋转的第三个要素:角度
(1)请学生来上台演示自己的旋转过程。(教师提供学具。)
(2)课件演示图形a的旋转过程,让学生看一看。
(3)让学生思考:图形 a 发生了什么变化?旋转了多少度?你是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呢?
(教师帮助学生理解如何判断旋转的角度:课件演示或手势演示。)
(4)让学生完整地叙述图形a的旋转过程。
(板书图形a的旋转过程)
(5)鼓励学生说一说: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图形c又是怎样旋转得到图形d呢?
(教师指导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要求叙述旋转的三要素。)
(6)师小结: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基本图形试着旋转,并经过交流共享彼此的资源,理解图形旋转的过程,并学会用规范的语言叙述旋转的过程。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也是一个由基本图形-菱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的美丽图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另一个图形旋转过程的展示,让学生加深对旋转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四)教师小结: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板书:美丽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
【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感悟一个图案是由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得到的。学生充分操作学具,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功能,把多媒体课件和学具有机结合,从而突破教学的重、难点,完成教学任务,让学会感受图形旋转的三要素。】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1)让学生打开书55页,拿出学具--小三角形,按老师的要求来转一转,并说一说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2)同桌之间互相交流每次旋转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3)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能否找准中心点,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得到的图形就不同”。
2、说一说
(1)课件出示题目,先让学生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三角形1怎样旋转到三角形2的位置上?”
(2)集体交流、订正,规范学生的数学语言。
(要求叙述三要素,并理解旋转180度。)
设计意图:拓展思维,让学生观察旋转过程,并理解旋转180度。
3、填一填
(1)让学生打开书,看一看第2题,独立填写3道小题。
(2) 集体交流、订正。
设计意图:本题着重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的理解,能准确填空,并通过讨论体会到“同一个基本图,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图形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1)让学生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试一试第1题的第一幅图,让学生拿出学具,同桌两人合作,转一转,并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2)集体交流,课件演示旋转过程(让学生上台演示以不同中心点旋转的过程)。
(3)让学生独立完成后三道题。
(4)集体交流、订正。(课件演示每一道题的旋转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转一转,再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考察学生对旋转角度和方向的理解,同时让学生体会“同一个基本图中的任何一个点都可以作为中心点来旋转”。
5、数学万花筒
课件出示数学万花筒内容,激发学生的创作意识。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设计意图:在学生初步感受图形旋转的一些方法与规律后,设计“找中心点、确定旋转角度和方向”等类型题,让学生大胆地实践,想一想,转一转,说一说,应用图形变换的知识解决问题,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让学生说一说本节课学习了什么,说说自己的收获,说说是怎样获得这些知识的。)
师总结: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设计意图:通过对知识、操作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让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知识脉络更清晰、更有条理,便于学生理解掌握。】
第三稿教学目标改变的原因
三稿教学设计中,我将“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这一目标的完成安排在第二课时,改动目标的原因如下:
在第一次试讲时,“试一试”的第二题就没有完成,“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这一目标就没有达成;在第二次试讲中,我没有安排“试一试”第二题,而是在主题图探究时,我让学生独立拿着学具在方格纸上进行旋转,并描下每一次旋转的痕迹,想突现这一目标,可当时学生出现了困难,时间也不允许,再说,我让学生描出每一次旋转后的图形确实有点过早,也过难,所以,我决定将这一目标的达成安排在第二课时。
学生用准确的语言(包含图形旋转的三要素)描述图形变化的过程有很大的困难,所以开课时的铺垫要做实。
我个人认为:可在第一次观察风车的转动时,先说清风车的旋转是围绕一个中心点,再次观察风车的转动,要说清风车的转动围绕中心点、什么方向旋转,再通过动手操作,完整的表述图形的旋转过程,这样分层训练,学生可能更容易接受。
杨主任的建议很好,在我的教学设计第三稿中,也是这样落实的,先观察一个风车发现它们都是围绕一个中心点旋转,然后观察两个风车,认识旋转方向不同,接着结合钟面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再通过钟面上指针的转动认识旋转的角度,进而让学生完整地表述指针的旋转过程,为探究图形的旋转过程做铺垫。
看了高艳玲老师的备课全过程,经历着高老师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深知在这个过程中,你付出了很多辛苦,你是一位善于反思、善于研究的老师,很高兴能与你交流!
第一楼的引导帖很细心、周到,让来访者很容易就了解了备课过程。浏览着你的备课过程,看到你对教材的分析也是一次比一次深入、准确;对学生的分析更是简洁明了(第三稿);教学难点把握比较准确;教学设计流程中,特别是对学生的预设部分堪称一大亮点;通过你的实践与反思也给我很大的启示。
有几个小问题与你商榷,不当之处再议:
1.教学重点的把握略有偏颇。通读教材、教参,与你的教材分析,很明确的重点是“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 ”这应该是一个数学化的过程性目标地体现。从整个教学设计中可见,学生只完成了“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设计中,把重点放在了“1.了解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会表述图形旋转的过程。 2.确定旋转时的中心点、方向和角度。”难道教师是想把“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旋转90°”放在第二课时吗?教材“试一试”中(第56页)“第2题”在练习中也没有出现。
2.“顺时针方向”有必要再这样说明吗?如果没记错的话,在一年级开始认识整时的时候,就曾经告诉过学生,钟表指针的运动方向就是顺时针方向。个人认为,“应对:你们都发现了,一个风车朝右方旋转,另一个风车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在这里顺势自然说明即可。
3.数学万花筒。如果做成动态变化的课件,会更好。而且放在课前,创设情境,让学生带着一种“向往”―这么漂亮的图案,我能不能做出来呢?――开始今天的学习,是不是会更好。个人认为放在目前的位置,效度不是很大,而且教学时间如此有限。可以考虑优化。
以上是吹毛求疵,还请指正。
看过高老师的第三易稿,比先前的设计在操作的过程中把难度稍微降低,就是把画出简单图形旋转90度后的图形放在下一课时来完成。但我看过高老师的教学设计,在点明“中心点、方向、角度”等旋转要素的过程中,可否搭建观察、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充分观察、操作的情境中感悟这三要素,而绝非让学生看一下风车的转动就能明白风车是怎样旋转的,只有在学生通过大量的观察、操作后,他们才有感而发。所以我建议高老师在学生认识旋转三要素之前,多设计几个旋转的动画图片以及让学生用学具操作感受旋转,这样学生学起来可能会轻松一些。
三稿试讲后反思
今天,我又试讲了一次,仍然是借班上课,但今天的教学效果挺好,学生跟我的配合很好,课堂上表现很积极,认真思考、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在本堂课中,我认为有以下几个亮点:
1、整节课为学生提供了多种素材。引导学生经历看一看,想一想,说一说,做一做等活动,学生在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自己去体验图形的特点,形成图形的表象,从而掌握图形变换的特征,达到了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效果。
2、对于旋转三要素的理解,引导很到位。通过风车引出“中心点和方向”,又通过指针转动认识角度,然后又通过旋转基本图形a形成美丽图案,加深学生对旋转三要素的认识。
3、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对旋转本质特征的理解更清晰。通过闪现主题图的四部分,让他们发现每一部分图案的大小一样、形状一样,只是位置发生了变化。又出示了两个美丽图案的分解过程,让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次感受旋转的特征。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1、板书设计复杂,有些凌乱。
2、教师准备不充分。首先,在开课玩风车时,学生有些拘谨,风车转不起来,因为风车制作得有问题,很难转起来。其次,让学生方格纸的方格纸太小,旋转操作时位置不够。
3、学生在叙述图形的旋转过程时不是很完整,有的学生只说了旋转,有的只说了度数,或只说了方向,为让学生充分感受旋转的三要素,点、方向和度数,占用了一些时间,这时,应让同桌再多说一说。
4、学生对于旋转180度的判断容易出错,要加强训练。
5、教师的教学语言要好好斟酌。
在第四稿设计中,我会认真思考同伴们的建议,根据试讲中出现的问题,认真分析问题,吸取经验教训,努力修改教学设计,争取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稿设计的问题总结
细看我的教学设计第三稿,再结合朋友们的研讨建议,我认为还存在以下问题:
1、教学重点的把握有所偏颇。
2、改动教学目标不合理。
3、内容含量大,学生能否真正掌握。
4、情感目标没能充分体现。
5、“数学万花筒”这一环节的处理欠佳。
教学就是在不断的反思改进中进步的。达尔文说过一切改正都是进步。所以你每次的改动都是你每次的进步!
说点我的思考:
1、判定旋转的角度是用什么方法?
平移时,我们让学生选择一点,就能看出平移的距离。旋转是不是选择一条与中心点连接的线段,看旋转前后这点线段之间的夹角呢?这样是不是更好些。(因为一直没有看到你让学生判断旋转角的方法,所以这几天想了想,不知可否)
2、你说在第三稿,学生叙述时说不完整,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是:
1、没有认真听
2、为什么三个要素缺一不可,学生真正理解了吗?
少说一个会有什么影响吗?难道出现的结果就不同吗?
我觉得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些疑问来做练习,效果会更好。
因为学生觉得少说一个要素,都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只有深入理解了,融会贯通了,学生在学习才会从教师外在的影响内化为自己的知识)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经历一个简单图形经过平移或旋转制作复杂图形的过程,体验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2、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3、利用七巧板在方格纸上变换各种图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难点:借助方格纸上的操作和分析,有条理地表达图形的平移或旋转的变换过程。
教具学具:投影仪、四张相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方格纸、七巧板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老师有两个问题:风车被风吹动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它们分别是什么现象?
生1:风车被风吹动了是旋转。
生2: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匀速行驶是平移。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用一个三角形在方格纸上边摆边说,什么是平移、什么是旋转?(先学生操作后,再全班展示交流。)
师:看来大家对学过的知识掌握得较好,今天我们一起利用所学的知识进一步探索图形的变换。(出示课题:图形的变换。)
二、自主探究、动手实践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观察下图(出示书中的图),边观察边思考,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方格纸和三角形,分别给四个三角形标上a、b、c、d,自己摆一摆,移一移,转一转,进行图形的变换,然后按照下面老师提出的四个问题,再与同桌同学进行交流,最后全班反馈。
(1)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
(2)“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
(3)长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正方形?
(4)正方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回到最初的图形?
学生自己操作,再与同桌交流图形变换的方法,教师巡视指导。
师:刚才同学们做得很认真,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想法。
生:我将第一幅图中的a号三角形向右平移2格,b号三角形向下平移两格,d号三角形向左平移两格,c号三角形向上平移两格,就可以得到风车图形了。
师:这个同学说得真好,我们在分析图形的变换时,不仅要说出它的平移或旋转情况,还要说清楚是怎样平移或旋转的,这样就能清楚地知道它的变换过程。
师:将四个三角形a、b、c、d如何变换得到“风车”图形,你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
生:可以先旋转再平移。
师:那你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的吗?
生:(投影仪下,边操作边说)先把图形a绕最下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右平移两格;把图形b绕最下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上平移两格;把图形c绕上面的顶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下平移两格;把图形d绕最上面的顶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再向左平移两格。
师:听明白他说的变换过程了吗?这位同学在描述旋转过程时,说明了绕哪个点、顺时针方向还是逆时针方向、旋转了多少度。请同学们也用这样的方法试一试,并与同桌说说变换的过程。
师:下面请同学们继续汇报,谁能说一说,“风车”图形中的四个三角形如何变换得到长方形的?
生1:我是将a三角形先向右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2格,将b三角形先向左平移2格,再向下平移2格就得到第三幅图。
生2:我的操作方法不是这样的,……
生3:我还有别的变换方法,……
师:这几个同学交流的很好,你还有其他的变换方式吗?你们能上来边操作边说明怎样变换吗?(学生边操作边说)
师:下面请同桌的两个同学互相合作从第三幅图到第四幅图,你是如何变换得到的?第四幅图到第一幅图呢?(学生进行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你变换的过程?
学生操作活动同上(学生边操作边说)
(学生汇报完,图形在黑板上展示。)
师小结:
三、巩固拓展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35页观察(见试一试图),请同学们拿出七巧板先动手摆一摆,再在小组内说一说左图的七巧板是如何平移或旋转得到右图的。
生1:(投影仪下,边操作边说)老师我来说,首先图形3先向上平移6格,再向右平移2格;图形5向上平移6格,再绕着左上角顶点,按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最后图形7绕着左边顶点,按顺时针方向旋转45度,向上平移9格,再向右平移2格。这样就得到了右图。
(学生汇报完,图形在黑板上展示。)
生2:……
……
师:七巧板的变换是多样的,图中所展示的仅是其中的一种。请同学们用七巧板通过平移或旋转再摆出一个图形。试一试吧。(在学生比较熟练掌握简单图形变换的情况下,再摆出一个图形。)
学生边展示边汇报用七巧板摆出的图形。
(学生汇报完,图形在黑板上展示。)
四、课堂小结
师:同学们,在这节课都表现的特别棒,对于图形的每一步的变换,都应说清楚是如何平移或旋转的。平移应说是向哪个方向平移多少个格子,旋转应说清绕着哪点,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多少度。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一定学到了不少知识,给大家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生1:这节课我会把简单的图形变换成复杂的图形。
生2:这节课我可以熟练的使用七巧板设计漂亮的图形了。
……
板书设计:
图形的变换
(展示学生变换好的图形)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教师手拿风车走上讲台。)
师:同学们,你玩过风车吗?
生:玩过。
师:风车的风叶是怎样运动的?
生:旋转。
生:风车的风叶在旋转。
(板书:旋转)
二、探究新知
(一)初步感知旋转的三要素
1、认识“旋转的中心点”
师:认真观察,风叶又是怎样旋转的?
生:绕着一个点来旋转的。
生:围绕着一个点旋转的。
师:生活中很多物体的旋转,都要围绕一个点来旋转,这个点叫“中心点”。
(板书:中心点)
2、认识“旋转的两种方向”
(1)课件出示风车和摩天飞轮
师:大家请观察它们的旋转有什么不同?
生:一个向左边旋转,一个向右边旋转。
生:方向不同。
师:方向不同。
师:风车朝右方旋转,摩天飞轮朝左方旋转。这两种方向在数学上有它的专用名称。
(板书:方向)
(2)课件出示钟表,让学生在钟面上认识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和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同的叫?
生:顺时针方向
师:与钟表上指针旋转方向相反的方向叫?
生:逆时针方向。
(教师板书两种方向,并与学生一起边说边用手势表示两种方向。)
3、结合钟表指针的旋转,认识“旋转的角度”
(1)观察指针由12旋转到3
师:指针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指针旋转了由12转到3。
师:指针旋转了多少度?
生:90度
师:你怎样判断指针旋转了90度呢?
生:因为12到1是30度,12到2是60度,12到3就是90度。
生:因为12到1是30度,到了2是60度,到了3是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指针刚开始指向12,然后又指向3,刚好形成直角,就是90度。我们应该看指针旋转前后形成的夹角来判断旋转的角度。
(板书:角度)
(2)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师:谁能完整地说出指针的旋转过程?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旋转了90度。
师:什么方向呢?
生:顺时针方向。
师:谁再来完整地说一次?
生:指针围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
生:指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了90度。
师: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实,在我们身边有很多美丽的图案也是通过一个简单图形旋转得到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图形的旋转”。(板书:图形的旋转)
(二)欣赏图案,感悟旋转的三要素
1、欣赏图案
【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并动态演示数学万花筒的美丽图案】
师:这些图案漂亮吗?
生:漂亮。
师:想不想知道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
生:想。
师:我们一起来研究美丽图案的设计过程。
2、观察主题图
师:观察这个图案,有什么特点?
生:有四块半圆组成的。
生:都有一个半圆形。
生:都是有一个图形旋转而来的。
师:图案中有没有相同的部分?
生:有。
师:有相同的几部分?
生:四部分。
师:其实这个图案可以进行分解,分为四部分,观察每一部分的小图形,形状变了吗?
生:没有变。
师:大小变了吗?
生:没有变。
师:什么变了?
生:方向变了。
生:图形的方向变了。
生:图形的角度变了。
师:也就是位置变了。
师:同样,这两个图案也可以分解为四部分,每一个小图形的形状、大小一样,只是位置变了。【课件出示美丽图案分解过程】
师:我们把其中的一份图形就叫做基本图形。(板书:基本图形)
(三)探究图案的设计过程
1、观察图形旋转过程
师:怎样才能使图形a到图形b的位置上,再到图形c、d的位置上呢?
生:旋转。
生: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观察每次的旋转过程,还要注意什么?
生:都要绕着中心点旋转。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上台指一下中心点。)
师: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
2、独立尝试旋转图形
师:你能用手中的学具试着旋转到图形b、c、d的位置上吗?
【让学生拿出学具--桌上的基本图形,在方格纸上试着旋转,看如何得到图形b、c、d。】
(教师巡视,看学生如何操作。)
3、集体交流
师: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每一次的旋转过程,观察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着中心点顺时针旋转。
师:旋转了多少度?
生:旋转了90度。
师:你怎样判断旋转了90度?
生;看小半圆的一条直边,旋转了90度
生:我也看里面的小半圆,刚好旋转了90度。
师:请看大屏幕,我们看里面这个小半圆的一条边旋转前在这里(鼠标点击边),旋转后在这里,刚好形成直角,是90度。
【课件出示:图形a绕 点 方向旋转 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试着填一下图形a的旋转过程呢?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生:中心点就是哪个点?
生:点o。
师:谁再来说一遍?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次?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再看图形b怎样旋转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听懂了吗?谁再来说?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很好,谁再来说一说呢?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真棒,说得很不错嘛。
师:由一个基本图形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最后形成了一个美丽的图案。
4、拓展视野:让学生观察另一个图案的旋转过程,并请学生说一说旋转的过程。
师:其实,在生活中有很多图案都是用这样的方法设计的,请看大屏幕,这个图案中的基本图形是什么图形?
生:菱形。
师:注意观察它的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说图形a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听明白了?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还想说?
生:图形a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b。
师:谁来说说图形b发生了什么变化?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生:图形b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得到图形c。
师:再看图形c又发生了什么变化?
师: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谁再来说一说?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生:图形c绕点o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得到图形d。
师:其实,在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图形,经过不同角度的旋转,可以得到各种美丽的图案。
师:大家请看(板书),一个基本图形经过旋转得到了美丽的图案,在旋转时,首先要确定好中心点,围绕中心点旋转,并且要确定好旋转的方向和角度,才能形成一个美丽的图案。
三、实践体验
1、找一找
师:下面来考考你,看你会不会找中心点?
师:请打开书55页,读一读第1题。
师:拿出小三角形,让你的小三角形和图1中的蓝色三角形重合,你转一转,看看以谁为中心点旋转就会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再转一转图2、图3,并且说一说每次旋转都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并且填写下面的三道小题。
(学生独立做,教师巡视指导。)
师:做完的同学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每个三角形在旋转时是以谁为中心点旋转的?
师:大家请看大屏幕,看看我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读第一道题?
生:以点a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
(2)。师:你们跟他想得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读第二道题?
生:以点b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1)。
师:有不同意见吗?
生:没有。
师:谁来读第三道?
生:以点c为中心点旋转的图形是(3)。
师:全部填对的同学请举手。
师:好,继续努力,想一想,为什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之后的图形样子不一样呢?
生:旋转了。
生:中心点变了。
师:同一个基本图形,选择的中心点不同,旋转后的图形会发生变化。
2、说一说
师:请看大屏幕,先看一看旋转过程,并思考“蓝色三角形怎样旋转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来说一说蓝色三角形的旋转过程?
生:逆时针。
生:逆时针方向旋转。
师:谁能完整地叙述呢?要说清楚中心点、方向、角度。
生:蓝色三角形围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丝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谁听清楚了?谁再来说一次?
生:蓝色三角形绕b点逆时针方向旋转180度到粉色三角形的位置上。
师:和你的同桌互相说一说。
3、填一填
师:请看书中的第2题,先读一读题,再按照题目要求去转一转,再填写三道题,可以用小三角形转一转。
师:填完的同桌互相交流,看看你们填得一样吗?
师:谁来回答第1题?
生:图形1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2)所在的位置。
师:你们和他填得一样吗?
师:好,谁来回答第2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90度到图形(3)所在的位置。
师:和他想法一样的请举手。
师:不错,谁来回答第3道题?
生:图形2绕点o顺时针旋转(180度)到图形4所在的位置。
师:同意吗?
生:同意。
师:这里应该填什么呢?
生:角度,180度。
师:对,这里应该填角度,是180度。从2到4的位置,形成什么角?
生:平角。
师:大家再看,同一个三角形,旋转后什么发生了变化?
生:位置变了。
师:旋转的角度相同吗?
生:角度不同。
师:同一个三角形,旋转的角度不同,旋转后的位置就不同。
4、转一转
师:请看下一道题,先读一读题。
师:请你拿出第一个图形,照着图形a的样子放在方格纸上,同桌合作,按住中心点,旋转成图形b的样子,并且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请看大屏幕,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一点顺时针旋转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和他想的一样吗?
生:一样。
师:谁来指一下中心点?
(请一名学生指一指。)
师:谁找的跟他的不一样?
(请学生指一指。)
师:这个图形中的每一个点都可以当作中心点来旋转。我们一起来看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请拿出第二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师:同桌互相说说旋转过程。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不同意,应该是顺时针方向旋转。
师:谁来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我们来看看对不对呢?(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和你们的旋转过程一样吗?
生:一样。
师:拿出第三个图形,同桌合作,看如何形成图形b?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图形a如何形成图形b?
生:图形a绕中心点顺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吗?
生:同意。
师:请看旋转过程。(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师:好,下面看第四道题,看看如何形成图形b。
(同桌合作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来说一说?
生:图形a绕中心点逆时针方向旋转90度形成图形b。
师: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生:同意。
师:我们一起来看看大屏幕。(课件播放旋转过程。)
四、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生:我们学习了图形的旋转。
生:我知道了旋转的方向有逆时针方向和顺时针方向。
生:图形的旋转都围绕一个中心点。
生:我知道了一个基本图形通过旋转可以形成美丽的图案。
师:今天,我们研究了图形的旋转,知道了一个简单的图形,经过旋转可以制作出美丽的图案,在旋转的过程中,一定要确定好中心点、旋转方向和角度,希望大家能自己选一个基本图形去旋转制作美丽的图案,相信你会成为设计师的,加油!
四稿试讲后反思
今天,我进行了第四次试讲,仍然是借班上课,可是效果与前一次相比,还是有着不同之处,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以下亮点:
1、设置问题,引导思维。
一个好的数学问题,既能揭示课堂的教学内容,又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节课设置了一个个的问题,把知识点串联起来,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了图形的旋转的特征及其应用,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知识目标。
2、自主探究,训练思维。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不能把知识的结果强加给学生,不能单纯地只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果,而应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因此,在本节课中,我着重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究的特点,尤其在难点的突破过程中,更是充分展示了学生个性化的思维过程,这种自主探究的方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训练了学生思维的多样性。
3、动态演示,激活思维。
课件制作较好,形象、生动,能为教学重难点的突破起到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使学生的思维空间得到更大程度的拓展。
反思这节课,仍然存在不可避免的问题:
1、试一试的二题,仍然没有在课堂上画一画。看来,在时间的分配要做思考了。
2、课堂中还是让学生说得少了,应该让学生同桌之间互相再说一说,训练学生用数学语言叙述图形旋转过程的能力,从而达到发展抽象思维能力的目的。
在第五稿设计中,我更要慎重,将存在的问题一一解决,我相信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听过高老师的课,我觉得高老师还要注意一些细节问题:
1、教师在演示时,一定注意让全部学生都看清楚老师的手势。
2、当学生叙述旋转过程,教师手中的指挥棒应随着学生的叙述在课件上活动。
看完实录我觉得老师在指导学生的说上还要下功夫,问学生的小问题有点多。如:让学生完整地叙述指针的旋转过程。 这一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是说出来,但是费时,第一个学生回答时老师就应该指导他说完整。为解决其它问题节约时间。
四稿设计后的思考
四稿设计上传以后,老师们讨论的焦点问题是“学生为什么会在叙述图形旋转过程时,出现叙述不完整的现象呢?”我也在深思,感觉老师们分析的原因正是课堂中存在问题的根源,要想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教师要注重让学生明确旋转三要素的重要性。在朋友们的指点后,我认为除了在主题图的旋转过程中去感受以外,还可以结合练习题,第一道题“找一找”讨论中心点的问题,第三道题“填一填”讨论旋转角度的问题,第四道题“转一转”讨论旋转方向的问题,在练习之后的讨论中,让学生再次感受旋转三要素缺一不可。我想,这样就会让学生的学习困难相对更少一些,让学生更深刻、更彻底地理解图形的旋转。
北师版六年级数学第三单元:《图形的变换》单元教学设计 篇12
图形的变换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标准中,“空间与图形”领域的一个主要内容,努力体现运动变换的理念与思想,这也是与传统教材有较大差别的地方. 本章教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1.本章教材注意突出学生的自主探索.通过一些日常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图形与现象,引出图形的基本变换――平移与旋转的基本概念,并在学生的参与探索活动中,得到平移与旋转的基本特征. 2.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以及利用轴对称、平移与旋转进行图案设计的能力.教材利用试一试、想一想、做一做等栏目,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动手操作,丰富学生的思考与探索的时间与空间. 3删除传统知识中的繁难内容,降低逻辑推理的难度,尽可能地加以合理安排,在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的基础上,努力让学生学会合情推理与数学说理.
8:课时安排:3个课时
二:课堂教学资源
1:教学建议
1.平移是继轴对称以后的又一个图形的基本变换。本节在第四章对平移概念的认识基础上,对平移的概念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的一些现象,如滑雪运动员在平整的雪地上的滑翔,
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的飞驰等等,都给我们平移的大致形象.
本章主要讨论平面图形的平移变换。不少平面图案(图11.1.2)都可以看作是由其中的某一部分,沿着上下或左右的方向,平移若干次而成的. 教学中,应努力通过现实生活中各种丰富的实例,让学生体会图形的平移现象. 平移既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的过程,也可表示物体(图形)运动后最终的位置与原先位置的关系. 在教学中不必严格区分,过于深究.
2.要引导学生,探索发现原图形经过平移后的对应点、对应线段之间的位置关系与数量关系. 主要要让学生通过各种图形的平移,体验感受图形平移的主要因素是移动的方向和移动的距离,从而体会到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按同样的方向移动了相同的距离
3.要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探索确认图形在平移过程中,平移后的图形与原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且相等这些基本性质,从而能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按要求平移到适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