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乘小数》案例(通用14篇)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1
教学片段:
已知3628=1008
36280= 362.8= 360.28=
3.62.8=
师:观察,口答。说体会。
生1: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扩大10倍,积也扩大了10倍。
生2:362.8 28缩小10倍,是2.8。
生3:积是1位小数.
师:那么积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4:点在0和8之间。
师:怎么想的?
生5:一个因数缩小10倍,另一个因数不变,积也缩小10倍,所以点在0和8之间。
生6;因数中是一位小数,所以积也是一位小数。
师:那么3.62.8呢?积大概是多少?
生7:大于6,小于12.
师:猜一猜,积是多少,小数点又应该点在哪里呢?
生:10.08。
师:用计数器验证一下.
学生用计数器验证。
师:能用竖式计算么?
让学生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让学生尝试自主计算。
分析与反思:
这节课是在教学整数乘小数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唯一不同的是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教材以计算长方形面积的公式为介入,引出需要学习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题,先估算再计算。重点对笔算进行探索。这样做虽然符合从生活中发现数学、让学生知道了数学源于生活,但是这个情境本身对于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推导过程,没有起到实际的作用。
学生在学小数乘小数之前,刚学过小数乘整数,计算的方法相类似,而今天学习的小数乘小数,与前小数乘整数比较,一个是看乘的小数有几位,在积点几位。一个是把小数位数相加的和在积点几位。计算方法和积的小数位数都有相通和借鉴之处。
所以,把这节课开始内容调整了一下,把面积的计算换成根据已经积推导的计算,以小数乘整数的计算作为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推导基础,以此知识作为新知识生长点。这样更能让学生体会到知识之间的联系,能更好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这样定位我觉的教师就可以完全跟着学生的学程走,是以学生的学来定教师的教。如果以书本的计算长方形的例题,也许学生就沉迷于各个房间的面积大小了。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就难以把握了。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2
一、说教材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以及前一节课《小数乘小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意义和计算方法,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得出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的方法。并能正确进行笔算和口算。
2、让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归纳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
积里小数点的位置。让学生掌握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位数不够用"0"补足。
教具准备:
小黑板、实物投影
二、教法、学法指导
本节课是计算教学,传统的计算教学往往只注重单一的算理算法及技能训练,学生深感计算枯燥、错误百出。计算本身有很强的抽象性,但其反映的内容常常是现实的、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有这紧密的联系。所以在教法、学法指导上应着重突出以下几点、
1、情境教学促感悟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要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卧室内几种物品占地面积的现实情境,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大量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合作学习促发展
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在让同桌合作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班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方法,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
三、说教学程序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出示例2的平面图)
昨天我们参观了小明的新卧室,并且运用集体的智慧帮他算出了卧室和阳台的面积,小明非常佩服大家。今天,他又邀请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他房间的新摆设,并且想再次考考大家:在他的新卧室里,你们还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哪些是你们已经会解答的,哪些是还需要大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的?你们有信心吗?
1、说说:图上又告诉了我们哪些新信息?
(学生发现的信息应该是:房间里多了床、床头柜、写字台、书橱、阳台上多了花架,以及每样物品后都有一道乘法算式,也可能有学生知道乘法算式的意思。如果没有可选择一道乘法算式让学生说说是什么意思。或者发现表面是长方形的家具有哪几样,它们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表面是正方形的物品它们的边长各是多少。)
这里可根据学生回答,教师并排板演在黑板上。
(设计意图:现代心理学表明,精彩的开头不仅能使学生很快由抑制到兴奋,还能使学生把知识的学习当成"自我需要",使教学任务顺利完成。这个环节以帮助小明计算家具占地面积以及寻找新知来导入,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复习了旧知,为新知识的学习架起桥梁,可谓一举多得。)
(二)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1、尝试计算,发现问题
问:这些数学问题你们都会解答吗?
它们和昨天学习的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小数乘小数)
师:在小数乘小数这一课时,我们学习了那些知识?
(方法: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计算要求:每人选做一题,如果在做题时有新发现或有疑惑的,可同桌交流。)老师巡视
指名展示作业,说说自己的新发现或疑惑,并且说说自己的处理方案。以及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选做1.95x1.1的同学应该毫不费力就能完成,并且发现自己所做学题就是昨天学习的类型,而选做别的习题的同学可能就会说出自己在点小数点时的困惑并能根据小数点移动规律来确定解决方案。)
2、利用检验,解决问题
问:用这样的方法计算正不正确呢?
现在我们就以计算花架占地面积的算式0.28x0.28为例,谁能有一个快速的检验方法?同桌可讨论一下。
(学生可能用估算的方法,也可能用计算器进行检验)
根据学生的回答,肯定学生的计算方法。并要求学生用完整的语言向同桌、向全班同学叙述自己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说明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的"小数乘小数"里的新内容积小于1的情况,计算时要注意: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来补足。)
根据你们刚才总结的计算方法,你能快速、准确地计算出小明卧室内另几件家具的占地面积吗?
要求:同桌两人每人选做两题,做完后互相检查。
小组派代表汇报计算情况,并说说遇到在积里点小数点时,位数不够的时候怎么处理的。
(设计意图:周玉仁教授倡导:凡是学生能自己探索得出的,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独立思考的,决不暗示。本环节在推进过程中我都力求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验证、解决,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
3、针对练习、强化认识:
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0.71、050.18
x0.9x0.06x0.3
6363054
提出:要注意什么问题?
三、在练习中拓展问题。
1、说说积是几位小数
0.67x0.13=
1.02x0.76=
0.045x14=
2、解决实际问题。
(1)一块长方形铝板,长0.85米,宽0.6米;一块正方形铝板,边长0.72米。哪一块铝板的面积大一些?大多少平方米?
(2)一台拖拉机每小时耕地0.5公顷,1.2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0.75小时可耕地多少公顷?
3、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
x=0.024
(设计的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
四、趣味探索。
用计算器计算前三道题,再直接填出后两道题的得数。
0.3x0.3=
0.33x0.33=
0.333x0.333=
0.3333x0.3333=
0.33333x0.33333=
学生自主探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课堂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计算时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板书设计:小数乘小数
0.28x0.28=0.0784(平方米)
0.28
x0.28
224
56
0.0784
答:花架的占地面积是0.0784平方米。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3
《小数乘小数》的教学基础是四年级因数的变化引起积变化的规律和五年级小数乘整数的知识,赵老师以这两点为突破口,可以看出她是对教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的。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讨论交流,在不断产生疑问中,自然而又流畅的进行新知识的学习。
1、创设一定的生活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生活即教育”,数学的知识只有来源于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那么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积极的主动的。通过校园生活换玻璃,从小数乘整数引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学生认识到这样的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从学生个体的内心产生急于需要弄明白怎样计算的冲动,而自然过度到小数乘小数的教学中。。
2、尝试计算、自主探索,主动获得小数乘小数的算理。这一环节是让学生联系原有的学习经验独立尝试小数乘小数的计算,重点放在对小数乘小数的算理的理解上,做到了不仅让学生学会怎么计算,更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这么计算。在这一环节中,有个人独立自学尝试,有同桌交流相互探讨,有大组合作动手实践。学生的思维在这段教学中得到了锻炼与发展。
3、教师的语言。
教师的语言体现教师的情绪,而教师的情绪更是学生情绪的晴雨表,对带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效率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很容易看到,老师的课学生的情绪是饱满的,上课是积极的,学生的回答发言既探究活动是活跃的,这和老师的语言调动是分不开的。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4
《小数乘小数1》当堂检测题
班级: 姓名:
教师寄语: 相信自己,你是最棒的!
一、先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应该是几位小数,再点小数点。
2 . 7 3 . 6 4 . 6 6 . 3
× 0 . 3 × 0 . 9 × 0 . 3 5 × 0 . 0 6
8 1 3 2 4 2 3 0 3 7 8
二、错题门诊。
0 . 2 5 1 . 0 6 4 . 6
× 4 × 2 . 5 × 2 . 7
1 . 0 0 5 3 0 3 2 2
三、不计算,说出下表中各栏的积有几位小数。
因数
0.4
12.13
28
1.2
1.26
因数
6
0.5
0.26
3.3
0.08
四、根据24×15=360填空。
(1)2.4×15=( ) (2)2.4×1.5=( )
(3)0.24×1.5=( ) (4)0.24×0.15=( )
五、计算下面各题。
(1)8.02×2.8 (2)2.8×0.65 (3)0.25×0.08
(4)1.36×3.7 (5)1.8×3.4 (6)3.6×0.74
一、下面各题对吗?把不对的改正过来。
2.7×1.8=0.6 25×0.6=26
二、在○里填上“>”“<”或“=”。
123×0.8○123 1×0.86○1
3.18×1.2○3.18 26.3×2.1○26.3
三、河马的最长寿命是52岁,蓝鲸的最长寿命是河马的1.7倍。你能算出蓝鲸的最长寿命是多少吗?
四、张老师到商店给7名同学买奖品,一副羽毛球拍15.6元,如果每人一副,张老师买奖品共花多少元?
五、先计算,再填空。
2= 0.4=
3.2× 5= 1.7× 0.15=
1.7= 0.36=
一、用竖式计算
8 0. 8 2 3 2.3
× 3 × 3 × 4 × 4
二、列竖式计算
3.5×7 8.1×6 0.85×4
三、我会算
1.2 3 2 3. 6 1 . 7
× 6 × 5 × 2 3
四、把不对的算式改正过来
7.3×5=365 8.4×5=42.0 1.27×3=3.81
7 . 3 8 . 4 1 . 2 7
× 5 × 5 × 3
3 6 5 4 2. 0 3 8. 1
你有什么收获? 。
自我评价:一般 较好 优秀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5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苏教版义务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86到87页"小数乘法"的第一课时,我从三方面说课:
一、说教材:
1、小数乘小数是在整数乘法,小数乘整数及积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学习基础,因此,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2、小数乘小数第一课时是直接在积上点小数点,而无需在位数不够时用0来补足。我想学生要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法并不难,关键是在理解算理的前提下去归纳算法,这才是完整的计算教学。
3、根据以上的分析及新课程标准的要求,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制定如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及算法;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迁移类推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体会数学知识间内在的联系,感受探究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4、本着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重点:自主探究小数乘小数的算理和算法;教学难点:初步掌握积的小数点的定位方法。
5、教学安排:结合本节课的特点,以学生自主探索,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为主,加以多层次,多形式的新颖练习为辅,突出计算教学的本质。
6、教学准备:课件的演示
二、说教法学法
本课是计算教学,计算本具有较强的抽象性,但它在现实中却与人们的生活有紧密的联系,为了使学生顺利的达到本节课设定的教学目标,体现《新课程标准》在计算教学方面的要求,本人在教法学法上突出体现以下五点:
1、以情境教学促学习动机
《新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因此,本课创设了计算小明房间面积的现实情境图,让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感悟生活中蕴涵着的数学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生来说,学习动机是实现自己理想目标,而力求学好的内部动因,它总是和需要直接关联的。小学生入学前已有一些生活经验,包括一些模糊的数学活动经验,他们对数学知识有一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因此,数学教学的关键在于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供诱因,把学生那些肤浅的潜在的需要变成正在"活动"的、实实在在的需求,并不断唤起求知欲,引导学生积极而主动地获取知识。
2、以估算促笔算,突出算法多样化
在学生列出2.8x3.6后,安排了学生先估算,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同时为学生探索笔算提供了一种支持过程,通过笔算与估算的比较,进一步验证笔算的合理性
3、重视过程,突出算理
算理是小数乘小数理论依据,要让学生知道怎么算,又要知道为什么要这样算,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这是计算教学之根本。传统教学中就一直重视让学生明确算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计算教学中,我们强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算理算法,只有明确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才能进行准确、灵活的计算;才能突破难点,实现算法的多样化和最优化。
小数乘小数的难点是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我认为只有当学生深刻明白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才能真正的突破难点,因此在寻找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关系时,我让学生仔细观察,自己去发现把因数看成整数计算的积和真正的积有什么关系,弄清楚为什么还要缩小积的倍数,应缩小多少倍,从右往左数几位,点上小数点。只有重视弄清算理的全过程,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突破教学难点。
4、多种形式应用,促进内化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大家都觉得比较枯燥乏味,这就要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适度的改编,丰富例题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在期待中开始并进行计算的教学。我在练习环节中,变换了练习的呈现方式,设计了有坡度的多形式的习题,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课堂巩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提高计算技能。
5、注重合作探究,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发展
本节课中,我创设了两次学生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加强小组合作,同桌交流,通过个体思考,小组交流和班级研讨,理解算理,归纳算法,从而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说教学程序
数学课堂注重的是学生思维的持续发展,为此,结合新课程标准对计算教学的要求,我安排了以下四个环节:
1、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2、在探讨中解决问题;
3、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4、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一、在情境中引发问题
让学生参观小明的房间,说说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口答出哪个事物的面积,学生只能说出床的面积:2x1.2=2.4,而对于房间,阳台的面积只能列式,以此来复习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及积的变化规律,然后找出3.6x2.8,2.8x1.15与2x1.2式子的不同,引入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板书课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的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
二、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1、估算引路,大胆猜测
先让学生估计3.6x2.8的积大约是多少?在估算的时候教师可作适当的引导,最大值和最小值,找出3.6x2.8的积应在9和12之间。
估算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换个角度去思考,为笔算提供一定的支持过程
2、细化过程,掌握算理
这个环节,是本课中突破难点的核心环节,本着"授人以渔"的思想,引导学生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探索计算的方法,提出问题:回想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计算小数乘整数的.?此问题的设置让学生建立了新旧知识间的联系。这样学生能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凭直觉判断小数乘小数也能转化成整数乘法进行。
然后学生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再抛出问题: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后该如何回归到小数乘法的积呢?这个才是学生思维的困惑处,此时安排一个小组合作探究的活动,围绕这个问题展开讨论。在全班交流汇报时,教师再借助于课件具体,形象的进行演示,让学生弄清3.6x2.8的积为什么要点出两位小数,然后引导学生再一次借助于课件的演示完整的叙述推导过程。然后,再结合前面的估算结果,与笔算进行比较,进一步确认按上面的计算方法算出的积是合理的。建立了估算与笔算的联系。
在教学试一试时,我直接放手,让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完全放手,大胆尝试,在完成后再同桌的互相交流,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第二次的同桌交流是在例题积的推导过程的基础上,让学生再一次的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
在掌握算理的这个环节,通过扶与放的结合,循序渐进的推理活动,让学生在探索中感悟知识的内在联系,计算思维的内在魅力,及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迁移类推的思想。
3、加强口算,提升算法
出示课件(已知:482x73=35186,求:482x7.3=,48.2x7.3=,4.82x7.3=),让学生快速找出积的小数点应点在哪里?
第一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旨在减少学生的繁琐计算,直接运用学过的积的变化规律,体验和发现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的简便方法,为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打好基础。
4、回顾比较,归纳方法
对比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我直接提出问题:比较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从特殊到一般,总结出: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进一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一算,二数,三点点"简洁的话,概括了小数乘法的算法,便于学生的记忆。
这个环节的设计,以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为线索,层层推进,逐步抽象概括,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总结出计算方法,让学生在掌握算法的同时,深刻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
三、在应用中深化认识
不巩固的教学,就把水泼到一个筛子里一样。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准确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单纯的计算训练,往往单调枯燥,索然无味。为了突破教学难点,所以教师应善于剖析学生的错误思维,组织有层次,多形式的练习,让学生亲身体验在轻松愉悦中,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有效的形成计算技能。我安排了5个环节的练习:
1、帮帮小马虎(出示课件)
把学生曾在作业中出现的错误呈现出来,让错误成为自己的教学资源,从而避免学生在作业中再出现类似的错误。
2、给积点小数点。
运用所学的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巩固新知
3、等式变形
第二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的位置,不过这次是根据积的位置,确定因数的小数位数,在开放练习中,更加凸显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位数关系。
4、我做小判官
形式新颖的游戏环节,让学生能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使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高涨,巩固知识,培养学生思维的全面性,让学生明确点小数点后,积末尾的0应划去。
5、课堂作业
通过适量的课堂作业,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教学目标所完成的情况
四、在余味中延展问题
数学学习总是环环紧扣的,一节课结束了,应留有余味,为下节课埋下思维生长的起点,于是我出示了:16x24=384,求:0.16x0.24=?
第三次出现根据整数乘法的积,来确定小数乘法的积的小数点,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为下节课的教学,积的位数不够时应用0来补足,埋下思维的生长点
总之,本节课,我紧紧以整数乘法和积的变化规律为基础,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原则,引导学生理解小数乘法的算理,算法,摈弃了大题量计算的教学方式,努力使自己的设计能从更高层次上发展学生的思维,关注思维的有效生长,为学生的长远发展打好基础。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6
课前,对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担心几点:
1、学生能不能理解例题中1008除以100的原因?
2、学生能不能发现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之和?
3、下午上新课,效果会不会不如早晨?学生会不会有意见?
例题出示,提出问题,列式、估算,都没问题。提出用竖式计算后,学生埋头计算,自己巡视了一圈,个别学生不知道如何计算,便轻声提醒把算式看作整数进行计算;个别学生面对1008,虽然把小数点点在了两个0之间,却不知道为什么点在这。告诉我看估算结果的;多数学生知道,因为两个因数都乘10,积就乘 100,要使原来的积不变,需要将现在的积除以100。几个学生一说整个计算过程,其他学生恍然“哦!原来使这样啊!”于是一通都通。“试一试”自然没问题。计算法则耶使学生自己总结的。因为在小数乘整数的教学中很注意让学生总结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所以在这里只要在“看因数中有几位小数”中添上“一共”就行了。最后黑板上只有五个字“算、看、数、点、化”。提醒学生可以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
今天的例2依旧利用下午第二节课上的,例题出示,说说有关数学信息,提出第一个问题后学生自己列竖式计算,根本不需要我去讲解就说出了在“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来补足”的注意点。后面的“试一试”自然一帆风顺。
从两天的作业看,学生出错不是方法上,都是算错,不进位、看错数,7×7=46等。所以对这部分自己的评判是“过!”下周一上例3。
课后没事,写“教学反思”,感受是:“这部分知识是在学生已掌握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和移动小数点位数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基础上教学的。虽然最初担心学生不理解积的小数位数就是因数的小数位数的和。但是,由于自己在教学小数乘整数时非常注意让学生通过计算整理计算法则,发现注意点(能化简的要化简,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用估算的方法检查验算。所以在本部分的教学中自己才轻轻松松地完成教学任务。
通过这两个例题的顺利教学,提醒自己在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对于每单元的知识教学,一定要踏踏实实的讲解到位,注意学生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双基的训练,每个知识点都要让学生过。不要炒夹生饭,这样才能让自己后期的教学顺利进行。
2、学生的学情不一样,接受能力各不相同,基础也不同,要尽量抓住课堂上的四十分钟,多关注后进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多给他们说话、板演的机会。
3、课前注意钻研教材,注意要教学的内容与前期教学内容及后期教学内容的联系,对学生学习情况要清楚地了解,对学生可能出现疑问的地方进行预设,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要随机应变。”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的设计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 生提问题。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教师板书:
4.8
3.6
1、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2、提问: 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3、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4、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1.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2.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3.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4、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
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
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8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2、过程与方法: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积极参加数学活动,培养迁移类推能力,获得借助计算器和运用自己的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难点:
因数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同学们,如今我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住房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很多同学都住进了新房,聪聪家最近也换了套新房,现在老师就带你们去看看。瞧!这就是聪聪家的客厅。(课件出示)
通过观察平面图,你想知道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课件展示聪聪家的客厅平面图,容易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进而诱发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内驱力。)
2、生提问题。
3、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果要求的聪聪家客厅的面积有多大,该怎样列式呢?(板书:4.8×3.6)观察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
4、师:同学们观察的很仔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设计意图:从计算房间的面积这一实际问题引入,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数乘小数的重点是小数点的书写位置,让学生观察题中因数的特点,主要目的是为了确定积中小数的位数打基础。)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笔算方法
①、提出估算要求,
师:计算之前我们先估算一下,聪聪家的客厅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把3.6看作4,把4.5看作5因此:3.6×4.8≈20 也就是说聪聪家客厅的面积不到20平方米。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估算的意识,使学生养成“先估算,在计算”的习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未确定竖式计算结果做铺垫。)
②、提出竖式计算的要求,讨论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办?
回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
提问:两个因数都是一位小数怎么计算?可以转换成整数乘法来计算吗?
让学生说出算理,独立试一试,指名汇报答案。学生上台板演。
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问题讨论”是学生把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知识的过程,是理解算理的过程,是发展学生教学思维的过程。)
③、分析算理。
我们一起在原式上做一做。(边说边板书)。
思考
乘数中的两个因数是如何转化成整数计算的?
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8×36的积以后怎么办?
要得到原来的积,应该怎么办?
小数点应该点到哪里呢?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728除以100,从积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4.8的积是两位小数。
④(教师出示课件),显示算理的全过程。指名学生结合竖式,再次说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用竖式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掌握计算方法。)
2、沙发的占地面积,
①提出问题:刚才我们求出了聪聪家客厅的面积,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沙发,(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②师:求沙发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可能说出不同的算式,教师肯定并板书。
0.85×1.8 师:同学们看一看这个算式的两个因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这个算式中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生:两个因数一个是一位小数,一个是两位小数。
(设计意图:了解题中的数据信息和问题,列出算式,了解因数的特点,为竖式计算做准备)
③师:这样的两个小数相乘,用竖式计算怎样算呢?(教师强调小数乘法列竖式是不要把小数点对齐,要把因数的末尾数对齐。)
教师板书竖式
生:学生试算,指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并让板演的同学说一说自己计算的方法。
学生完成板书
师:用整数乘法的方法计算出积以后怎么办?
生:回答,师在竖式中点上小数点。
师:告诉学生在横式中写得数时,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小数末尾的0可以不写。
完成横式
0.85×1.8=1.53(平方米)
④师:(出示课件)再次显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与过程。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既检验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的程度,用便于解决计算中数学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⑤师:用竖式算的对不对呢?请同学们用计算器检验一下。
学生计算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自己检验计算结果,确信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三、归纳总结
让学生观察两个竖式,说一说因数和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使学生了解: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师生共同总结归纳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出示问题:观察比较,总结算法。
1、例题中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2、通过比较,你发现上面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3、你知道计算小数乘小数时,要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吗?小数点的位置是如何确定的?
师总结算法:小数与小数相乘,先按照整数乘法的算法求出积,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课件播放)
(设计意图:在观察、讨论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经历有个性的经验提升为数学方法的过程。)
师:观察的很认真。知道了两个因数和积中小数位数的这种关系,在计算小数乘法时,根据这种关系,我们不计算,就能判断积的小数位数。
四、尝试应用
1、聪聪家的客厅里还有一个漂亮的茶几,(出示课件)生观察图,说出了解到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师:求茶几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该怎样列式呢?
学生说,教师板书:0.45×0.9= 师:估计一下,0.45×0.9的积有几位小数?为什么?
生:三位。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它们的积也一定是三位小数。
师: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
学生自主笔算,教师巡视,个别指导。请一名好学生板演。请板演的同学说一说确定小数点时是怎样想的。
生:先用整数相乘的方法算出45×9等于405。因为两个因数一共有三位小数,所以,也要从405的右边开始数出三位,405正好是三位,就在4的前面点上小数点,整数部分写0。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尝试解决问题,先估计积有几位小数,为自主计算打基础。让好学生板演,减少教师板书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
2、师:说的很好,下面我来考考你们。
出示“试一试”,先让学生说一说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再自己试写。交流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看“试一试”,根据126×12=1512,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你知道怎样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吗?
生:看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练习中熟练应用并巩固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五、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9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冀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时《小数乘小数》。
一、说教材
1、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整数乘法、小数点的位置变化及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又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小数分数混合运算的基础。
2、教材分析
冀教版教材以计算客厅面积、沙发占地面积的活动引入小数乘小数的学习,人教版教材是以计算宣传栏玻璃的面积问题引人小数乘法的学生。两种版本的教材都是以生活中的问题情境引人,让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许多问题的解决离不开小数乘法。
冀教版教材安排了以下几个层次的活动:①先估算一下,再用竖式计算。②动态显示“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先将两个因数4.8和3.6,都扩大到各自的10倍,变成48和36,然后求出积,使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因数同时扩大到10倍,它们的积就扩大到100倍;最后再看积,由于积已扩大到原来的100倍,要使积不变,必须将扩大后的积1728缩小到它的1/100,得17.28。用计算器验算。
本节课的关键是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冀教版教材呈现三个层次:客厅的面积计算,呈现计算过程,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沙发的面积,呈现计算过程,未给出小数点的位置,提出问题“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儿呢”,引发学生思考。茶几的面积,学生自主尝试。人教版教材在给出例3的问题情境后,呈现了计算过程,并提出问题“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并通过例4的问题讨论,明确给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比,得出冀教版教材的编排具有引导性和自主探究性,人教版教材更具有指导性和直接性。究其原因,我认为是冀教版教材比人教版教材多安排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学习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点位置变化的规律和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根据学生已有知识,我将目标制定如下:
1、结合具体事物,经历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会笔算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乘法。
3、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感受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出示客厅图片,客厅里都有些什么?
出示客厅相关数据:长4.8米,宽3.6米。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客厅的周长,客厅的面积)
聪聪家客厅面积有多大呢?怎样列式。
学生列式:4.83.6=
a、估算一下客厅的面积有多大。
b、怎样用竖式计算呢?
(二)、自主探究
1、打开课本自学4.83.6的竖式计算过程,小组交流: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2、反馈:为什么积的小数点点在7的后面。
3、出示问题:客厅沙发的宽是0.85米,长1.8米,沙发占地多少平方米?
学生列式计算。
问题提示:小数点应该点在哪?小组交流。
4、反馈:小数点应该点在哪?总结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5、出示问题:茶几的宽是0.45米,长是0.9米,茶几的面大约是多少平方米?
a、判断积有几位小数
b、自主完成并展示。
6、知识巩固
先判断积有几位小数,再用竖式计算。
2.720.8 0.150.08 3.78.2
(三)课堂小结
小数乘小数怎样计算?
先按整数乘法进行计算,再给积点上小数点(看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10
一、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86~87页例1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第1~3题。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提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
2.让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探索数学知识和规律的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 兴趣,提高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探索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计算。
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四、教学过程
(一)回忆迁移
1.提问回忆
看图根据提供的信息,你能求出什么问题?
学生答:房间、阳台的周长和面积各多少?房间的长比阳台的长多多少?
那求房间的周长怎么列式?生答:(3.6+2.8)2
=6.42
=12.8(米)
和学生一道计算出结果,结合计算过程让学生回忆小数加减、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
2.列式揭题
求房间的面积怎么列式?(3.6 2.8)阳台?(2.81.15)
观察2道算式,想想今天我们会研究什么内容?揭题“小数乘小数”
【评:把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紧密联系是新课标的一个特点,因此在教学中注意让学生根据呈现的数据提出想解决的问题,并自己列式解决,这样不仅引出新知,同时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通过求周长的计算让学生回忆小数加减、小数乘整数计算方法便于后面学习、沟通、比较、转化。】
3.类推算式
是的,看这道3.6 2.8小数乘小数的算式,你还能想到与它有关的其它乘法算式吗?
生答:3628 、3.628、362.8、0.360.28等。
【评:培养学生类推、联想能力为下面学习、探究,后继学习做好孕伏。】
(二)探索归纳
同学们算小数乘整数时是先转化成整数乘法去算的,看来整数乘法比较重要,是基础。下面我们一道来笔算3628=
1.回忆积的变化规律
根据3628=1008这个算式,谁来说说362.8的积是多少?为什么?3.6 28呢?为什么积都是100.8呢?
2.猜积估算
那3.6 2.8的积是多少?(10.08)看来大家是胸有成竹了, 其实换个角度思考更容易发现问题的本质,想想积可能是10.08吗?1.008 吗?为什么?
( 因为3.6≈3 2.8≈2 32=6; 3.6≈4 2.8≈3 43=12;所以3.6 2.8的积在6与12之间。因而不可能是100.8和1.008。)
【评: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确定积的范围,为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3.自主探索
说得有道理,但数学不只是猜测,还要有严密的推理和论证,那准确得数是多少?你有什么办法知道? 生答:进行单位换算后用竖式计算或直接用竖式计算。那你们就试试看吧。
学生汇报,让学生分析说明进行单位换算后用竖式计算局限性,重点分析直接用竖式计算的做法。算时什么地方让你为难?3.6 2.8的积为什么是两位小数?(根据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估算、单位换算。)还有别的方法吗?(利用积的变化规律来说明。)让学生竖式说说怎样算的?
强调:其实把2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两个因数分别乘10,得到的积是1008,1008就是原来的积乘了100,要求原来的积就得用1008÷100,只要从1008的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这就是用了积的变化规律和小数点移动规律去思考,确实验证了积是两位小数,前面的猜测也是对的。写单位和答句。
【评:学生自己根据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想办法利用笔算、利用单位换算等算出准确结果,培养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通过学生的辨析让学生知道笔算具有普遍性,从而算法得以优化,很好的帮助学生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4.自主尝试
根据刚才学例1的方法和经验你能算出阳台的面积吗?打开书87页完成试一试并请一位同学上黑板板演,写得快的同学可相互说说是怎样得到它的积的?
追问:得到3220后为什么除以1000呢?把2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两个因数分别乘10、100, 3220就是原来的积乘了1000,求原来的积就得用3220÷1000,要从3220的右边起数出三位点上小数点。
核对书上的填空后,问得数可以化简吗?化简后的结果是多少? 为了研究方便,我们不急于化简。
【评:让学生依据笔算例1得到的经验与方法迁移至试一试的探索,使经验方法通过笔算更明朗化,为下面概括、总结提供支撑。】
5.比较概括
观察例1与试一试两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发现什么?(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里面就有几位小数。)
通过这两题的探索,想必大家对小数乘小数的方法都有了各自的理解,你觉得小数乘小数该怎样计算?小组讨论交流,个别汇报(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是多少,再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其实小数乘小数可分为三步即:一算、二看、三点。一算:怎么算?二看:看什么?点:怎么点?
【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学习的兴趣,提高学数学的自信心。】
(三)巩固质疑
1.在计算时第一步应该没问题关键是后两步,看错点错积就错,下面就进行针对性的练习。
⑴完成书87页练一练第1题
⑵.说说下面每题的积是几位小数,再算算看。
3.461.2 1.84.5 10.42.5
2. 总结: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收获?打开书第86~87页,仔细的看,看有什么不懂等会提出来。
【评:培养学生看书质疑的能力,努力体现真实的学习、追求真实的课堂。】
(四)提高拓展
1.比一比谁的眼力强、谁的思维好。
⑴已知12334=4182给因数点小数点使等式成立
12334=41.82
⑵想一想1.253.2=4这题有没有做错?
⑶8.051.2=4这题正确吗?
⑷选择 2.41.86=( )
① 10.074 ② 4.464 ③4.98
【评:及时的练习巩固了新知,培养学生的直感】
2.完成89页的2、3两题
3.0.360.28积是几位小数?又该怎样计算呢?
【评:前后呼应,提出了后继学习的知识点,培养了学生探究的能力】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11
教学目标:
1.通过旧知迁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逐步理解小数乘小数的算理,掌握基本算法。
2.使学生掌握在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时,小数位数不够的,要在前面用0补足;引导学生发现一个因数比1大(或小)时,积和另一个因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运用迁移的数学思想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小数乘法中积的小数位数和小数点位置的确定。
教学过程:
一、类比迁移,情境展开
教学例3。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最近我们要给学校宣传栏刷油漆,你能帮忙算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吗?
(2)师:在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之前,需要先算出什么呢?
(3)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2.4×0.8=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师:同学们,请观察这个小数乘法算式,它与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2)师:我们上节课学习的小数乘整数是怎样计算的?那两个因数都是小数又怎么计算呢?
(3)师:小数乘整数是把小数转化成整数进行计算的,现在能否还用这个方法来计算2.4×0.8呢?如果能,应该怎样做?
(4)指名学生口答,教师适时板书(或PPT课件演示)学生的讨论结果。
3.理解算理。
引导学生得出:先把第一个因数2.4乘10变成24,积就乘了10;再把第二个因数0.8乘10变成8,积就又乘了10,这时的积就乘了1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应把乘得的积192除以100,得1.92。
4.进一步明确算理(两个因数的小数位数不同)。
(1)计算出了宣传栏的面积后,怎样计算需要多少千克油漆呢?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1.92×0.9=________
(3)师:这道题也可以先按整数乘法计算吗?积里的小数点应该点在哪里呢?
【设计意图:在给宣传栏刷油漆的问题背景下,迁移已有的小数乘整数的经验,为学生进一步探究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深化探究,总结算法
(一)探究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
1.学生独立完成第5页的“做一做”。
2.师:观察例3及“做一做”各题中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你能发现什么?
(二)小结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1.组织学生回顾、讨论小数乘法是怎样计算的。
2.组织学生汇报、交流自己的计算方法。
(1)师:你是怎样计算的?(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点小数点。)
(2)师:怎样确定积的小数点的位置?(点小数点时,先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最右边起数出几位,再点上小数点。)
3.根据学生的讨论和交流,逐步归纳概括出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让学生将教材第6页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补充完整。
【设计意图:教材上安排了计算方法的小结,通过本环节的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概括能力。】
三、引发冲突,突破难点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题。
(1)师:同学们,我们刚刚总结了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你能运用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来计算下面这道题吗?
(2)板书(或用PPT课件演示):0.56×0.04=________
2.尝试计算。
(1)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的计算情况和遇到的问题。
(2)师:在计算时,遇到了什么新问题?
(3)师:乘得的积的小数位数不够时,怎样点小数点呢?
(二)及时巩固
1.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的第1题。
(其中既有一般的小数乘法,也有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的类型,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
2.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的计算。
(三)探究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
1.集体订正“做一做”第2题时,引导学生分别将每组题中计算的结果和第一个因数比较大小,发现其中的规律。
2.组织学生交流、总结自己发现的规律。
(1)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2)一个数(0除外)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来的数怎么样?
3.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积与因数的大小关系,并结合具体例子明确应用这个关系可以判断乘法计算中的一些错误。
【设计意图:“乘得的积的小数数位不够,怎么点小数点?”是小数乘法中的难点,让学生用刚刚总结的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来进行例4的计算,意图就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促成学生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化解冲突,解决遇到的新问题,从而突破学习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积和因数之间的大小关系,不仅为确定小数点的位置提供了操作依据,避免在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时发生错误,而且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分析归纳能力。】
四、实践应用,内化提升
(一)基本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基本计算)。
(1)学生独立练习。
(2)组织学生交流和订正。(其中有第一个因数的位数比第二个因数的位数少、积的小数末尾有0和积的小数位数不够等多种类型同时出现的小数乘法计算,让学生充分地交流和发表意见,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2. 练习二第2题(基本应用)。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指导学生看懂每种商品各有多少千克。
(2)引导学生回顾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
(3)学生独立完成。
(二)拓展练习
补充题:在下面算式的括号里填上合适的数。(你能想出不同的填法吗?)
0.48=×=×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次的练习,旨在让学生通过基本计算全面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通过基本应用感受小数乘法在现实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通过拓展练习进一步体会因数与积小数位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小数乘法计算方法的能力。】
五、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
练习二第3、4、5题。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12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
2.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的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末尾的0的处理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小明家最近搬进了风景优美的月馨小区。(课件出示) 瞧!这是小明房间的平面图,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2、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
3、 师: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先来解决“房间的面积有多大?”你会列式吗?(生答)
4、 师:(板书:3.62.8)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习的小数乘法有什么不同?(前面学习的是小数乘整数,而这道算式的两个因数都是小数)
5、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小数乘小数
二、合作交流
(一) 例题引导,探究算法
1、师:你估计小明房间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米吗?
怎样估的?(房间的面积在什么范围内?)
2、师:小明的房间究竟有多大呢?拿出导学案,小组内交流一下,你是如何运用前面的知识、方法求得3.62.8的积的。
a、谁来说说你的做法?
(尽可能让学生多说一些方法)
b、老师发现已有不少同学采用了竖式计算,谁上黑板来写一写。(学生书写竖式)(如果有小数点点错的,也板书上去)
师:你能告诉大家你是把小数乘小数的问题变成什么来计算的呢?你是受什么启发想到这样做的呢?
(生:由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想到的)
师:真会思考。(表扬)
师:那他计算的结果对不呢吗?(我们刚才估的是 ),刚才还有同学告诉我说自己是用计算器算的,那他的结果与你用计算器算的一样吗?
3、师:刚才我们从小数乘整数的算法联想到小数乘小数。结果为什么是10.08而不是100.8或1.008呢?
思考并交流:导学案合作交流问题3。
全班交流问题3(呈现幻灯片:把3.62.8都看成整数,这两个因数发生了什么变化?3628的结果和3.62.8的结果之间到底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重点交流:积发生了什么变化?要由3628的结果得到3.62.8的结果,应该怎么办?一个数除以100,只要 )
指向:积由原来的整数变成了两位小数。所以是10.08。
(教师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数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从右边起数出两位点上小数点。所以3.62.8的积是两位小数。)
通过推理,我们再次证实了3.62.8=10.08,(一起答)
4、补充答语。
(二)、教学“试一试”,强化算理的理解。
1、提出问题:小明还有一个明亮的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谁说说列式?
(2.81.15),
2、师:考虑一下,你会怎样写这个竖式?为什么?
(1.15写在上面,2.8写在下面)
生:因为我们是把1.15和2.8都看成整数来计算的,所以三位数写在上面,两位数写在下面更简便。
3、师:对了,我们要学会选择合理的算法。知道怎么做吗?好,打开课本,把你的思考过程在书上填一填。
a. 交流:谁来说说是怎样得到1.15乘2.8的积的?
b. 追问:115乘28得到3220后怎么得到1.15乘2.8的积呢?(除以1000)为什么?(学生把理说得很清晰就不追问)
引导学生表达: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
c. 到此结束了吗?还需( )。根据是什么?
d. 在这里是先点上小数点还是先简化?为什么?
4、你能跟你的同桌说说下面两题该怎么计算吗?(同桌交流:不计算,只说想法)(汇报想法。)
4.272.6 = 6.34.2=
(三)寻找规律,概括算法
1、师:我们刚才都是把小数看成整数来计算,然后再根据积的变化规律把整数的积还原成小数的积。如果每题都这样去想是不是很麻烦?这当中有没有什么规律可寻呢?
2、提出问题a、观察上述各题的两个因数分别是几位小数,积是几位小数?
b 、通过比较,你发现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幻灯片呈现:两个因数一共有几位小数,积就有几位小数。)
师:小数乘整数符合这个规律吗?
3、师:发现了这个规律,你是否感觉到小数乘小数变得太简单了?
4、小数乘小数应该如何计算呢?(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生说)(幻灯片呈现)
交流:先干什么?(按整数乘法算出积)再干什么?(给积点上小数点)如何确定小数点的位置?(看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积的末尾有0怎么办?(先点小数点,在把0去掉)
(简单点说就是:一算 二数 三点点 四化简)
三.巩固提升:
1、你能给下面两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
①指名口答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下面我们再来看看这两位同学点的小数点。先看对不对?然后改正,并思考其错误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3、师:同学们的思考非常积极,计算题我们不光要知道怎么做,还要把它做对。
(在导学案上完成用竖式计算) (看谁做得又快又对)(讲评:突出横式写答案)
4、师:今天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棒。小数乘小数在生活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呈现幻灯片)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看题目。
②谁来说说你怎么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导学案上列式解答。
④指名一人口答。58.55.2=304.2(元)(呈现)
四、思维拓展:
过渡:接下来,老师还想看看谁的反应快。快速抢答,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准备)(第一题)
1、根据14823=3404,直接说出下面各题的积。
14.82.3= 1.482.3= 14.80.23=
过渡:同学们今天注意力比较集中,所以思维都很敏捷。做事就应该这样。老师这里还有一题。
2、根据15627=4212,你能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使等式成立吗?
( )( )=4.212
(看谁想到的答案多)
五、回顾反思:这节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六、当堂检测:
1、在算式6.293.2中,如果两个因数同时扩大10倍,积就扩大( )倍;如果一个因数扩大10倍,另一个因数缩小10倍,积( )。
2、在计算2.171.2时,可以先看作( )( ),它的积是( )。因为两个因数共有( )位小数,所以2.171.2的积也是( )位小数,也就是( )。
3、计算。 9.80.3= 41.42.5= 0.0367.5=
小数乘小数,它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整个过程中,我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2.8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我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我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我首先让学生估算2.8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最小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来判断自己的计算是否正确。我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的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最后通过比较小数乘法,学生明白了: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积,再看两个因数中一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通过试一试让学生明白先点小数点再化简。我本人认为很简单,但学生在做题中出现的错误较多: 1)由于马虎出现计算性错误。 2)两个因数中,第二个是中间有零的,学生计算时特别容易把数位对错。 3)在计算结果中把积的小数位数数错,导致小数点的位置点错。我让同学自己找找原因,先想想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然后再跟错题比较一下,这时候有的同学能自己找出错题的原因,这样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以至下次做题时不会再犯相同的错误。我想在课上这样强调,会大大减少学生的出错。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1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主要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例1呈现的是“小明”房间连同阳台的平面图。教材在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后,要求先估计,再计算。在让学生初步估计乘积以后,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方法。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的两个因数分别乘10,得到的积也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再乘10,既乘100。由此,要得到原来的乘积,应该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随后的“试一试”让学生继续利用例题的情境,求平面图中的阳台面积。教材通过直观的图示呈现了计算的思考过程,但把其中的关键步骤留给学生填空,并在填空的基础上完成计算,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发现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初步抽象出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练习,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计算技能,并让学生应用学过的计算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使学生体会到小数乘法的实际应用价值。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教学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其生长点是整数乘法。教学小数乘小数3.62.8时,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积累了以下两点认识:可以像整数乘法那样乘;因数里有几位小数,积也有几位小数。这些认识是学生学习小数乘小数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
3. 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主动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
五、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 谈话:今天,小明搬了新家,你们想去参观吗?
出示小明房间的平面图。(课件出示)
提问:这是小明房间和阳台的平面图,根据图中的数据,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
2、谈话:同学们提出了很多有价值的问题,下面我们先解决其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房间的面积有多大?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3.62.8。
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探讨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究
1、谈话:我们先来估计一下,“3.62.8”的积大约是多少?
方法一:33=9(平方米)
方法二:43=12(平方米)
方法三:32=6(平方米)
2、谈话:通过刚才的估计,我们知道的积应该在6到12之间,或者说是在9左右。
那么准确的得数究竟是多少?你能尝试用竖式来算一算吗?
3、学生独立尝试计算。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交流。
小结:两个因数都乘10后,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要求原来的积,就要反过来把1008除以100。
提问:这里的计算结果与我们开始的估计是否一致?
(三)、教学试一试,进一步理解计算方法
1.刚才我们计算出了小明房间的面积,小明还有一个漂亮的小阳台,它的面积又是多少平方米呢?老师相信你们肯定能算出来。打开书完成填空。写好的同学小组里交流,你是怎样做的。
(1)学生汇报。
(2)小结:老师明白了,他是把两个因数都看成整数,等于把一个因数乘100,另一个因数乘10,所以得到的积就等于原来的积乘1000。要得到原来的积,就要用3220除以1000。
提问:这道题的得数是否可以化简?化简后的结果是多少?
(四)、概括计算方法
1、引导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计算过程。
谈话:老师有困惑了,小数乘小数,积的小数位数是怎样确定的呢?想不想帮老师解决这个难题?下面我们一起来讨论。
出示讨论题。
比较“例题”和“试一试”,观察积的小数位数与因数的小数位数有什么关系?
2、小组讨论,汇报交流。
3、提问:我们能不能总结一下,这类小数乘小数的题应该怎样计算?
(五)、巩固练习.
1.你能给下面各题的积点上小数点吗?打开书,完成练一练第1题。
①指名口答 。
②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里?
2.做练一练第2题。
让学生独立计算。
3.过渡:看来同学们已经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了,下面请大家来当一回小老师,批改一下这位同学的作业。先看对不对?错在哪里呢?
4.刚才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了小数乘小数,大家都能熟练地进行口算与判断,其实生活中有很多情况下也要运用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下面请同学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种西服面料,每米的售价58.5米,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计得数,再计算)
①指名读题目。
②首先请同学们估一估,大约要付多少元?你是怎样估的?
③结果是不是300元左右呢?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④集体订正
5.根据1548=720,请你说出各题的积。
让学生举手抢答。
(六)、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教学媒体设计与意图:
本节课的设计注重了计算教学和解决问题的紧密联系。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恰当地运用了教学媒体,加强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教学媒体也便于让学生比较出整数乘法和小数乘法的联系与区别,让学生根据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主动探索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也使学生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养成了独立思考、主动与人合作的习惯,从而获得了成功的体验,产生了对数学的积极情感。整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方法,能正确计算相应的式题,并且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及抽象、概括能力。
七、教学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首先从估算引入,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不同方式,更为接下来探索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算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紧接着我让学生根据以往小数乘整数的经验,自主探索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探索之后是发现与提升。通过比较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让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自然发现积里点小数点的操作方法。随后让学生自主总结概括出了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体会到了知识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到了数学知识和方法的应用价值,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最后,通过给积加小数点,计算,改错等练习形式巩固算法,帮助学生形成了相应的计算技能。并注重了学生思考过程的交流,有利于进一步深化对小数乘小数计算方法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小数乘小数》案例 篇14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小数乘小数》。它是苏教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主要是教学小数的计算,教材一共安排了两道例题和一个练习。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所处的地位
小数乘以小数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及整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既是小数除法学习的基础,也是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学习的基础。
(二) 教学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要求:
1、从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学生的积极思考、主动探索、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和教师引导,使学生理解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进行估算、口算、笔算。
2、在探索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与概括的能力和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述交流的能力,渗透转化思想。
3、使学生体验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遇到问题、不断探究、解决问题方法的过程,感受探索成功的愉悦,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学生自己探索获得“小数乘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即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通过转化探索活动,使学生发现因数中小数位数与积中小数位数的对应关系,悟出“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就是积中的小数的位数”。
二、说教法、学法
紧紧依托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顺应探索过程中学生的思维取向,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探索、积极思考和讨论交流,在不断地“产生疑问、进行探索、释疑、运用”这一循环过程中,自然地发现“积中小数位数与因数小数位数”的关系。
1、以学生为主体,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思维能力。
数学课堂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思维、提高学生能力,着眼于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为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条件,积极营造学生自由学习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索、交流学习中来感悟、探究、发现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让学生经历对知识的再发现、再创造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造能力。如课堂中首先呈现房间平面图,启发学生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列出算式说明及依据。教学计算要善于捕捉差距,关注生成。如:通过以上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与经验,紧接着出示阳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自主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探索两位小数与两位小数相乘中两个因数与积的小数位数的关系。并在小组里讨论过程中学生自主生成,小数乘小数的计算法则,从而真正体现是学生迈过学习,自主获得知识的生成过程和计算方法。
2、正确把握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
本课力求在每一个环节的推进过程中都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探究,再让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教师只起穿针引线的作用,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与信任,提供其广阔的思考空间与交流机会,使其通过个体思考,小组或组际交流逐步得出自身认可的计算法则或规律,充分体现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比如:教材重点组织学生探索笔算的方法,先告诉学生可以把竖式中的两个小数都看成整数来计算,再结合直观图示讨论,按整数相乘后怎样才能得到原有的数?启发学生理解,把两个因数看成整数,等于把原来两个因数分别乘以10得到整数,因数扩大100倍,积也就积也就相应扩大100倍。因此要得到原来算式的积,应用整数相乘的积反过来除以100。除此以外,学生可以通过单位换算把米化成分米得到的积后再换算成平方米。学生可以通过对笔算结果与估计结果的比较,判断笔算结果是否合理,从而确认相应计算方法的正确性。在引入“3.6x2.8”时要求学生先用两种方法估算,并说明正确答案的范围,根据以上推断,让学生独立计算,为接下来笔算方法提供一种支持。
四、说教学程序
为充分体现以上的一些设想,本课的具体过程如下:
1、创设情境,引出可探索的“数学问题”。
数学来源于生活,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住房面积计算,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的引出了本课要探索的新知,同时,赋予了计算一定的生活意义与实际意义,使学生感悟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到计算确实是一种需要,产生急于要弄明白的求知心理,激起了探索的欲望与兴趣,为下一步的自主探究创造了良好的心理条件。如在创设情景引入的过程中,教师问:“你获取了哪些信息?”可以体现教师创造性使用教材,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列式,自己解答,使枯燥知识变成善于学习的知识。
2、对算理和算法的自主探索。
在整个过程中,教师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已有知识自己去探索,凭学生自己的理解来寻找解决新问题的方法。再通过相互的交流,不断产生认知冲突,思维产生碰撞的火花,营造出继续探索规律,解释新问题的氛围。
(1)独立尝试。学生在独立计算4.23.6时,势必会根据对前面小数乘以整数,整数乘以小数的算法和算理的理解来进行计算,这一尝试可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让教师充分了解学生计算小数乘以小数时在认知上的难点,为教师接下来有针对性、有重点的教学找准了最佳的切入口。
(2)交流各自的算法与想法。在交流中,教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畅谈自己的算法与想法,及时掌握学生不同的思维生长点和认知区别。比如在计算小数乘小数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估算2.8x3.6的结果最大是多少,然后让学生再进行计算。教师充分尊重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创造性地参与到计算的探索过程中来,对学生算法、算理和结果上的对与错不作判断,而是把各种不同的算法与想法展示给全班学生,让其产生思维的碰撞与冲突,为其留下思维的空间。
3、运用规律来解决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感悟算理,获得方法。
运用学生自己发现的规律来指导计算,一方面可加深对算理的理解,提高对算法的感性认识,为归纳出小数乘以小数的法则打好基础,另一方面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规律。如在课堂练习环节中,设计了练一练的习题,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学生交流讨论,再指名在全体学生面前谈自己的想法与算法,通过计算与交流,学生对小数乘以小数的算法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同时对因数中有几位小数,积中就有几位小数这一规律有了初步的感悟。
4、运用法则,进行专项训练与开放训练,以拓宽思维,促进发展。
小数乘法的计算法则,具有较强的操作性,是对小数乘法算理在操作层面上最简单的概括,对学生在计算时有很强的指导作用,是思维的简约化,是解题策略的优化。为此,设计了一些专项性习题,根据算式特点在积或因数中点上小数点的正确位置,以更一步强化积中的小数位数由因数中小数的位数来决定这一规律。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和想象空间,安排了一组开放性练习,使学生的基础知识得到落实,也使学生的学习潜能得到开发,探索能力得到训练。最后还安排了一个实践题:一种西装面料,每米售价58.5元。买这样的面料5.2米,应付多少元?(先估算的数,在计算)并应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计算出物品的总价。让学生在颇有兴趣的计算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目的,就是将探索获得的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工作中去,应用数学知识分析解决一些生活问题。
总之,本课力求改变以往计算教学中学生主动参与少,以计算技能的培养为主,以正确计算为最终目标的教学方法,而是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创设各种条件让学生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形成、发展、运用过程中,通过自主学习、同桌讨论、合作交流,去发现和创造小数乘以小数的算理和算法,从而使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使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思维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得到培养和发展,使数学思想方法得到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