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精选2篇)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1
教学内容:p16―17 例1、做一做及练习四的习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两位数加两位数的进位加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新授
1、出示主题图:你认识这些动物吗?这些珍贵的动物正濒临灭绝的危险,让我们来看一份统计表。
(出示第15页统计表。)
2、学生解决小精灵的问题。
3、学生展示算法。
估算:98+25≈130(种)
口算:98+25=123(种) 想:98+20=118 118+5=123
笔算: 9 8 从哪位算起?
+ 2 5 十位上得几? 为什么不是1?
1 2 3 百位上的1是怎样得来的?
4、揭示课题。
5、完成“做一做”的练习,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6、学生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注意点。
二、反馈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问题。(第3题)
学生解决书上的问题。
提出数学问题并解决。
(1)公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77+85=165
(2)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85=144
(3)公鸡、母鸡和小鸡一共有多少只? 59+77+85=224
(4)公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5)母鸡比小鸡少多少只?
(6)公鸡比母鸡多多少只?
三、全课小结
归纳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同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教学后记:
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内容:p18-19 例2、做一做、练习五的第1-4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掌握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并且能进行正确计算。
2、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3、培养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教学重点: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
教学难点:连续进位加。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2、笔算:60+45 36+67 89+52
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计算过程。
二、新授
(一)、教学例2
昨天我们了解了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的种类,今天我们来了解中国已知动物的种类。(出示统计图)
你能算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吗?
1、学生列式计算。
2、学生汇报。
估算:376+284≈700(种)
笔算: 376+284=660(种)
3 7 6 从哪位算起?
+ 2 8 4 十位上得几? 为什么不是5?
6 6 0 为什么要向百位进1?
3、与98+25对比计算上的相同点,引出课题。
4、针对已知种类提出数学问题。
5、“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
订正时先估算再讲评。
6、小结三位数加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二)巩固新知
1、学生笔算练习五的第1、2题后,集体订正。
2、解决第3、题的问题。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在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教学后记:
加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练习五第4―10题。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加三位数。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算练习。
32+39= 37+54= 15+65= 54+28= 34+56= 27+18= 18+34=
23+69= 47+33= 49+27=
练习五第4题。将问题改为“你知道中央电视塔大约有多高吗?”让学生估算,并说出估算过程。然后再让学生计算中央电视塔的实际高度。
二、 练习五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三、 练习五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同桌互改,对正确率高的同学给予表扬。
四、 练习五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比一比,谁是最优秀的“森林医生”,能又快又准地捉住“害虫”。
五、 练习五第8题。同桌合作完成。请几个同学说一说解题策略。
六、 练习五第9题。走哪条路最近?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
七、 练习五第10题。学生独立思考。请几个同学说解题策略。
八、 思考题。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一次失败,再试一次。最后集体讲评。
九、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一)
教学内容:p22-23 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同时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2、联系实际,初步渗透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3、让学生在活动中愉快地学习数学。
教学重点、难点:三位数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老师想请同学们一起到云南去旅游。(出示例图)
昆明的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的旅游景点是三塔、丽江的旅游景点是玉龙雪山。
1、 你还观察到什么?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2、 师:大理到丽江有多远,我们可以通过画线段图来理解。
3、 3、学生估算大理到丽江,汇报估算的方法。
4、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在小组中讨论。
5 1 7 十位退1后能减4吗?怎么办?
― 3 4 8 百位退1给十位,这时十位上是几?
1 6 9 十位上的6是怎样算出来的?
5、“做一做”
6、 学生讨论计算的方法和注意点,教师小结后揭示课题。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六的第1题,把小蜜蜂和相应的花连起来。
2、用数学:第2题。
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订正时说计算过程。
3、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两个问题,集体订正。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三位数减三位数连续退位减
教学内容:p24 例2、例3 p25-26 练习六第4-6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结合情景图,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连续退位减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算法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今天早上,我拿着一张100元的钱去买早点。一块蛋糕加一袋牛奶共花了6元。可是服务员没有足够的零钱,怎么办呢?同学们有什么好办法吗?(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最后师生得出:先去附近把100元换成整十元的,然后付给服务员10元,服务员找回4元,我还剩90+4 =94元。将100-6列成竖式再回顾一下思维过程。
二、新授:
1、教学例2:507-348=
(1)学生尝试计算。
(2)分析: 要从十位上退1,可十位上是0,怎么办? 十位退1后剩几?百位上为什么只剩1?
(3)想一想:计算上与517-348有什么不同?
(4)笔算702-564,让学生说说计算的过程。
2、教学例3
(1) 出示例3:500-185=
一、 你会计算吗?你有几种算法?学生自主探索求差的方法,小组交流。
(2)学生展示算法。
500-185=315
① 5 0 0 ②185+15=200 ③185=100+85
― 1 8 5 500-200=300 500-100=400
3 1 5 300+15=315 400-85=315
(3)试一试:800-695=
3、比较两题计算上的相同点,小结并揭示课题。
三、反馈练习
练习六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扬正确率高的同学 。
四、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19―21页。
教学目标:
3、 使学生能熟练地、正确地计算三位数减三位数。
4、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15-8= 74-16= 33-25= 48-29= 34-18= 32-14= 61-39= 72-58=
67-15= 44-19= 56-37= 35-26=
二、 练习六第1题。蜜蜂采花。学生独立完成。
三、 练习六第2题。读题,理解题意,找出关键词。学生独立完成。鼓励学生一题多解。完成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四、 练习六第3题。先让学生独立估算,说估算过程,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五、 练习六第5题。找朋友。同桌合作完成。
六、 练习六第6题。先让学生读题,理解题意。独立画图表示小明、小红两家和学校的位置关系。形成基本思路后,再组织学生小组交流,鼓励学生在小组里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集体讲评。
七、 思考题。先分析题意,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己尝试。一次失败,再试一次。最后集体讲评。
八、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教学后记:
加减法的验算
教学内容:p27-28 例1、例2及“做一做” p29 练习七的第1-3题教学目的:
1、从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 提高计算准确率。
2、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教学重点:验算方法的多样性。
教学难点:理解验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学习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主题图)妈妈到商场给小明买了一套衣服和一双鞋子,妈妈付给售货员阿姨200元,阿姨找给妈妈17元,找的钱对吗?
(1)师: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要先求什么?(先求出买这些东西共付出多少钱)学生列式计算。
(2)师质疑:这个结果对吗?有什么方法可以证明?
学生思考验算的方法,小组合作探索。
(3)学生汇报验算方法,比较验算的方法。
方法一:183-135=48
方法二:48+135=183
方法三:183-48=135
(4)完成“做一做”,让学生说说验算的方法。
2、教学例2
(1)师:找的钱对吗?算一算。学生计算。
(2)小组合作探索验证的方法。
(3)学生汇报验算的方法。
①200-17=183 ②17+183=200
3、揭示课题,小结验算的方法。
二、巩固新知
完成“做一做”的练习。
三、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加、减法的验算练习课
教学内容:教科书29―31页。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验算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 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3、 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听算练习。(教师读题,学生写得数。)
25-9= 47-16= 30-25= 42-29= 45-19= 36-14= 41-38= 22-15=
61-14= 34-15= 70-37= 65-56=
二、 练习七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时请几个学生说一说出错的原因。
三、 练习七第3题。首先复习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然后学生独立完成。最后让学生通过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
四、 练习七第4题。先让学生尝试着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讲评。
五、 练习七第5题。引导学生审题,弄清表格的含义。然后让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让学生运用估算大致检验一下答案的正确性。表演正确率高的同学 。
六、 练习七第6题。先让学生独立看图,理解图的含义。然后进行估算,请几个同学说估算策略,最后列式计算。
七、 练习七第7题。同桌两人小组进行估算游戏,然后独立计算。
八、 练习七第8题。每个小组提出3个问题,先估算,再计算。鼓励学生灵活地解决问题。
九、 思考题。鼓励学生自己不断尝试,直到得出正确答案。最后集体讲评。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多种答案。
十、 全课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体会?
教学后记:
整理和复习
教学内容:p32-33 例1、例2及练习八
教学目的:
1、通过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
2.复习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32页例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集体订正。
师:笔算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小结笔算万以内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二、巩固练习
1、练习八的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选择几题进行验算。小结验算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教学第32页例2
1、出示例题,引导学生观察后提出数学问题。
上层和下层共有几本? 上层比下层多几本?
上层和中层共有几本? 上层比中层少几本?
上、中、下共有几本? 下层比中层少几本?
2、对提出的数学问题先估算,再笔算。讲评订正。
四、练习八的第2题。
1、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2、讲评:你是怎样想的?
3、师:还剩下这些鸡蛋对吗?怎样验证?学生进行验算。
4、订正: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五、全课小结。
教学后记:
第二单元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篇2
单元教材解读
一、教学内容[p.16-33]
本单元是在二年级下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基础上教学的,学生在二年级下册已经学习了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本单元主要学习以下内容:
1、加法
(1)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p.16-17,例1、练习四)
(2)三位数加三位数。(p.18-21,例2、练习五)
2、减法
(1)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p.22,例1)
(2)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2)
(3)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3)
3、加减法的验算
(1)加法的验算。(p.27,例1)
(2)减法的验算。(p.28,例2)
4、整理与复习(p.32-33)
二、编写特点[具体见《教师教学用书》p.32]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计算。
本单元三个部分的教学改变了过去单纯出计算题教学的形式,都是通过具体的生活问题或生活情境引出计算问题,并注意在练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应用问题以加强计算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联系,使学生感受计算与生活的联系,体现算用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
(1)加法是通过计算中国部分野生动物的种数来引入的。
(2)减法通过在云南旅游,计算两地之间距离的实际问题来引入。
(3)加减法验算是结合购物的实际情境进行编排的。
2.加强估算。
本单元的加法和减法计算,都是先进行估算再精确计算,这样,就可以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估算能力。
3.体现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1)计算500-185时出现了不同的计算方法,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思想。
(2)进行加减法验算时,也体现了验算的策略多样性。
(3)加减法的法则归纳不再给出现成的结论,而是让学生讨论得出。
4.注意让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能力进行计算。
(1)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不进位加、不退位减不单独出现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2)三位数加三位数,和是四位数的情况也不单独出例题,只在练习中出现。
(3)三位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中间有0的计算过程,让学生利用前面的计算方法进行类推。
5、练习形式多样,适度开放。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正确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2.使学生能结合情境进行估算,提高估算意识和能力。
3.理解验算的意义,会进行加减法的验算,初步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4、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四、重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五、课时划分[共9课时]
1、加法(3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过100。(p.16-17,例1、练习四)三位数加三位数。(p.18-21,例2、练习五1-4)练习课(p.19练习五5-10)2、减法(3课时)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p.22,例1)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例2)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p.24-26,例3、练习六)3、加减法的验算(2课时)4、整理和复习(1课时)加减法的验算。(p.27,例1、p.28,例2、练习七1-4)综合练习(练习七5-9)整理与复习(p.32-33)
课时教材解读
第1课时 两位数加两位数(连续进位)
一、教学内容:
p.16-17,例1、练习四
二、教材分析:
两位数的加法和减法
一下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二上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下
《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1、整十数加、减整十数
10+20=30
30-10=20
1、两位数加两位数
36+30=66
(不进位)
36+35=71
(进位)
1、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口算)
23+31=54
32+39=61
68-54=14
32-14=18
2、两位数加一位数和整十数
35+3=38
35+30=68
2、两位数减两位数
56-22=34
(不退位)
56-18=38
(退位)
2、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笔算)
180+340=
340-180=
3、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
35-2=33
35-20=15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28+34+23=85
85-40-26=19
67-25+28=70
3、加、减法估算
从上表可知,学生在一、二年级已经学过的加法内容,不同的是过去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和限于100以内,且是一次进位,而例1有两次进位,且和超过100。
三、重难点:
连续进位的方法(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
四、教学目标:
掌握“十位满十,向百位进1”的加法连续进位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和超100)的进位加法。
五、教学建议:
1、教师可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保护野生动物的资料,在上课时进行汇报交流,进行保护野生动物的教育。接着在汇报交流的基础上,出示教材上的动物图片,简单说明它们属于什么动物种类。再出示“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简单说明已知种数即中国已经发现的动物种数;中国特有种数即只在中国才有的动物种数;濒危和受威胁种数指即将灭绝和数量正不断减少的种数。最后引导学生看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
2、从主题图中提出问题“中国特有的鸟类和爬行类一共有多少种?”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列式计算。
3、对于笔算加法的注意事项与进位的思想和技巧,学生已经掌握,这儿主要是让学生利用迁移类推来学习连续进位加的方法,并为后面的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加奠定基础。因此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独立尝试进行计算。
4、练习四第3题通过提出问题进行综合训练,学生除了提出加法计算的问题外,还可以提出用减法计算的问题。
第2课时 三位数加三位数(连续进位)
一、教学内容:
p.18-21,例2、练习五1-4
二、教材分析:
教材仍然由“中国部分动物种数统计表”出发,提出“爬行类和两栖类一共有多少种?”引出例2:376+284,即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
教材先出现估算,以师生对话的方式提示了估算的要求和方法。随后用竖式计算,这是本节的重点。与例1教学相同,仍然是解决十位满十要向百位进1的问题,只是例2要先加百位上的数,再加上十位进上的1。教材以小精灵的话提示了教学的重点:“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
三、重难点:
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四、教学目标:
会正确笔算三位数加三位数的连续进位加法,学会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
五、教学建议:
1、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可以先组织小组讨论“怎样进行估计”,再看教材中是怎样进行估算的,使学生进一步领会估算的方法。可简单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进行三位数的加法估算一般是把加数看作与它们比较接近的整百或几百几十的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和的范围。教师也可以进一步说明估算的作用,在不需要精确计算结果的时候,可以使用估算确定结果的范围;也可以通过估算检验计算的结果是否合理,让学生在日常的学习中培养估算的能力和判断结果合理性的习惯和能力。
2、重视学生迁移类推能力的培养。
笔算教学仍可采用先尝试再交流讨论的方法,引导学生把例1的连续进位加的原理类推到三位数加三位数,加以一般化,也就是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并说说计算连续进位加法应注意什么。
3、p18“做一做”最后一题是三次连续进位加,和超过1000,要求学生运用迁移类推进行计算。
4、练习五1-4是巩固例2的练习训练,重在帮助学生掌握加法笔算的方法。
第3课时 练习课
一、教学内容:
p.19练习五5-10
二、教材分析:
练习五4-10是加法的综合训练,有各种形式的计算,从加数的位数来说,有三位数加两位数的,也有三位数加三位数的,从进位的次数来说,有不进位的,有一次进位的,两次、三次连续进位的。从形式来讲,有单纯计算的,也有结合实际问题计算的,还有改错题。通过练习提高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三、重难点:
正确计算。
四、教学目标:
会正确和比较熟练地计算。
五、教学建议:
第9题,涉及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策略、估算等多方面的知识,体现了很大的开放性。如果不考虑路程只考虑路线,可以采用多种走法,然后再根据路程选择最近的路线。要选择最短的路线,可以让学生根据实际需要采取估算的策略,如要比较75+329和440的大小,可以用80+330估算,要比较410+125与510的大小,只要想410+100=510即可。
第4课时 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一、教学内容:
p.22,例1
二、教材分析:
例1的教学内容是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同加法一样,教材仍然采取情境引入、估算、笔算三个层次安排教学。
从学习题材上以“美丽的云南”为题材,标出云南三个旅游城市的位置,在各个城市旁附有著名风景点的照片。一方面,为学生自然地从实际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提供了很好的素材,另一方面,也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学习地理知识的机会。如,使学生知道昆明的标志性旅游景点是石林、大理是三塔、丽江是玉龙雪山。同时,三个插图体现了不同的层次。第一个图是一个简单的路线图,给出三个城市的相对位置及昆明到大理、昆明到丽江的路程,第二个图给出故事的具体情境,这是一个不涉及到时间、速度的最简单的行程问题,给出了起点、终点、此刻位置、两地距离等若干要素,很自然地提出问题。第三个图是一个线段图,是把实际问题数学化的一种方式。从这个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各种信息(如行走的方向、昆明到大理和丽江的路程、要求的是什么,等等。)
从计算方法上先估算,再笔算。
三、重难点:
连续退位的方法(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
四、教学目标:
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减法连续退位方法,并能正确地笔算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
五、教学建议:
1、联系实验更换学习题材,激发学习兴趣。
可将例1的题材更换成“美丽的浙江(杭州、台州、温州)”。
2、重视学生获取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教师可先让学生观察图片,进行讨论:这幅图反映了什么事情?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学生解答有困难,可以用线段图帮助分析。
3、重视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
对于348,可能有学生提出看做300,也可能会提出看做350,可以结合估算的结果进一步讨论看作哪个数估算的结果与计算的结果更接近?通过这样的讨论,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估算的基本方法。教材上只是给出一种估算的策略,实际教学中学生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估算策略,如520-350。在练习中,教师也要注意提出估算要求,使学生逐步能够灵活地运用这些方法。
4、在合作学习中理解和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
在学生独立尝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交流,得出结论,理解和掌握“哪一位上的数不够,都要向前一位退1”的计算法则。教材上也没有借助直观的操作和分步的退位过程来帮助理解算理。而是让学生运用以前学过的退位减法知识,通过小组讨论来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5.p23“做一做”是一道开放题,可放手让学生自由地提出各种问题,加法和减法都可以。
第5课时 笔算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p.24,例2
二、教材分析:
教材是在例1的基础上,把被减数517改为507,提出思考的问题:计算上有什么不同?引出本例需要探究的问题“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怎么办?”
三、重难点:
被减数中间0的退位。
四、教学目标:
理解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建议:
1、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教师要抓住“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是0,怎么办?”这个关键问题组织教学。
2、运用多种形式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和掌握方法。
(1)独立尝试;
(2)小组讨论交流;
(3)媒体演示;
(4)归纳小结。
第6课时 笔算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一、教学内容:
p.24-26,例3、练习六
二、教材分析:
例3是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是的连续退位减法。因为被减数只有三位数,所以笔算计算原理与例2相同。教材在这里安排用多种方法计算,运用竖式计算方法和过去学习的口算的方法,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中提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
三、重难点:
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
四、教学目标:
理解被减数中间和末尾都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的算理和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多种方法正确地进行计算。
五、教学建议:
1、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由于学生已经具备了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的技巧,本节课教学重在体现算法多样化的思想,教材上提供了三种不同的算法,教学时应该鼓励学生想出更多的算法。
2、运用多种形式的练习,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
第7课时 加减法的验算
一、教学内容:
p.27,例1、p.28,例2、练习七1-4
二、教材分析:
本节教学内容是学习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教材编排有这样几个特点:
(1)用买东西(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的生活实例引出验算问题。
(2)以往加、减法的验算是放在加法和减法的计算中分别学习的,现在采用加、减法验算集中编排,加法和减法的几种验算方法集中出现,以利于学生通过加、减法的互逆关系理解和掌握加、减法的验算方法,体现方法多样化。
(3)体现合作学习的要求,加减法的验算方法都是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得出。
例1(加法的验算)重点突出验算方法的多样性。教材上提供了三种验算的方法:交换加数位置,和减去一个加数等于另一个加数。隐含的数学知识:加法交换律、加减法各部分间关系。
例2(减法的验算)编排方式与例1相同,突出验算方法多样性。教材上提供了两种验算的方法:被减数减去差等于减数,差加减数等于被减数。
三、重难点:
验算的作用和多种验算方法。
四、教学目标:
理解验算的意义,培养检验的意识和习惯,会用多种方法对加减法进行验算。
五、教学建议:
1、用好主题图,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作用。
原省编义教四册p.105《加法的验算》,只重视了验算方法,不利于学生理解验算的意义和体会验算的作用。
准备题
32+7 40+15 26+13
7+32 15+40 13+26
例2 7432与1564相加的和是多少?
1564+7432=□ 1564+7432=□
新教材设计了两幅有联系的买东西的情境图:①妈妈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付出200元。②售货员找给妈妈17元。这个买东西的过程包含了一个加法问题(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一共要多少元?)和一个减法问题(应该找给妈妈多少钱?)。由孩子提出的“找的钱对不对呢?”提出检验计算结果的问题,引入验算的教学。因此,教学时教师要指导学生看图获取信息,提出问题,理解验算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2、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验算方法。
(1)独立尝试验算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验算方法,体会多种验算方法。
(3)归纳总结验算方法。
3、注意练习形式的多样,提高学生练习的兴趣。
练习七第l题是巩固三位数的加减计算,安排了4道三位数加法题和4道三位数减法题,结合第三节的教学,可以要求学生先计算,再验算。
第2题是找错题,要求学生用验算的方法找出错题,再改正。既巩固了验算,又巩固了计算。
第3―4题都是应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进行计算和填空。可以先让学生独立解答,再交流,说说是怎样填出来的。
第8课时 综合练习
一、教学内容:
练习七5-9
二、教材分析:
第6题是一道情景题,教材呈现一艘客轮到码头后旅客上下船的情景,是一道两步计算的加、减应用题。
第8题是一道开放题,给出一组商品的价格,要求提出问题并计算。因为商品的品种较多,所以能提出多个不同的问题,计算的结果也不同。接着由小精灵提出“用500元可以买哪些商品,还剩多少元?”解答这个问题,需要先估算,再进行计算。
第9题是选作题,使这四个数建立起一个等式,实际只要考虑每个数的个位数。答案是107+108-106=109。
三、重难点:
解决问题。
四、教学目标:
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建议:
第8题也是一个开放题,鼓励学生提问题,如学生可以提出某两种商品总价是多少,某种商品比另一种商品贵多少钱。在解决问题时,注意体现开放性,如解决小精灵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时可以用估算的方法加以解决,然后再用精确计算解决第二个问题。
第9课时 整理与复习
一、教学内容:
p.32-33练习八
二、教材分析:
学习完本单元,整数加、减法的教学也就基本结束了。在“整理和复习”中,主要对整数加、减法笔算的相关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培养学生总结和归纳的能力。并安排了应用问题,通过解答应用问题巩固计算,使学生进一步体会计算与实际的联系,增强应用意识。
三、重难点:
三位数加减三位数中连续进位加和连续退位减。
四、教学目标:
会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计算三位数加减三位数。
五、教学建议:
1.万以内笔算加减法的法则的复习。
教材上没有给出现成的法则,教师要注意让学生自己通过讨论加以解决,体现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
2.运用计算解决问题的复习。
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再加以解决,体现开放性。
3、保证一定的训练时间和数量。
教案或案例
参考教案一:
《三位数加三位数》(《教师教学用书》p.48)
参考教案二:
《加、减法的验算》(《教师教学用书》p.49)
参考教案三:
笔算连续退位的三位数减三位数
案例
《被减数中间有0的连续退位减法》
第二单元是计算教学,就知识技能来说关键就是学生理解算理,熟练计算。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难度最大的是《连续退位减法》(被减数中间有0)的。p.24例2是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例3是整百数减三位数(被减数个位、十位都是0的减法),其中例3的教学是算法多样化的教学。分析教材,尽管学生在前一节课已学过连续退位减法,但例2的教学还是非常困难的,是一个教学难点;例3,出现了算法多样化,出示了两种口算的方法,而且这两种口算的方法都是有一定难度的。这节课到底如何处理,把教学的笔墨更多的放在哪里?
看到过顾汝佐老师关于“抓痒”的说法:“我听了好多课,发现一个有趣的问题,学生痒的地方没抓到,不痒的地方倒是抓到了,结果还是痒”。他的话引起我们思考: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何尝不时这样,由于对知识的“本质”把握上存在疏忽,往往在不“痒”处费时费力“抓痒”,结果事倍功半。
这节课的“痒点”在哪里呢?我们认为,这个阶段的学习都是让学生列竖式计算加减法,例3这样的编排不太符合教学的实际,在这些阶段让学生用口算的方法来计算500-185,不简单,有的方法学生也较难理解。因此在教学时,我们的教学定位还是让学生用列竖式来计算。把教学重、难点定为:理解被减数中间、末尾有零的退位减法的算理。(被减数中有0的退位减法,明确要从十位上退1,十位上是0,就要从百位上退1作10,再从这个退下的10中退1到个位作10,这时十位上是9。)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出示:741-369
二、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
(慷慨的穷光蛋)
1、改编复习题,出示:701-369
(理解:个位1减9不够,从十位退1,十位不够退,从百位退1,退1当10,10退1到个位当10,11减9等于2,十位上10退1成9,9减6等于3,百位退1成6,6减3等于3。)
2、练习:503-246= 903-817=
三、被减数个位、十位是0
700-369(被减数末尾有0的算法,尝试让学生从被减数末尾有0的算法自主迁移到被减数中间有0的算法。)
教学反思:
被减数中间有0的退位减法学生是比较难理解的。很多课上教师采用的是讲解法,把整个过程详细地讲解一遍,结果学生还是听得糊里糊涂。这节课中根据学生心理特征,采用了非常有趣的“慷慨的穷光蛋”的故事,帮助学生理解算理。只要学生记住了穷光蛋的作用,这节课的目的就达到了。这节课中,最大的一个亮点就是把复杂的事情变简单了,把学生困难的东西通过简单的载体让学生易懂这是教师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