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练习课(通用13篇)

练习课(通用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练习课(通用13篇)

练习课 篇1

  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的系统练习

  教学目标:巩固本单元所学知识,并在练习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综合运用。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看图写出物品或人的重量。

  二、把你认为合适的答案圈出来。

  1、一个二年级学生的体重大约是

  30千克 300千克 30克 300克

  2、一本数学书大约重

  20克 120克 20千克 120千克

  3、一头猪大约重

  3克 120克 3千克 120千克

  4、一只鸡蛋大约重

  6克 60克 6千克 60千克

  三、填空

  1、填空

  4千克=( )克 8000克=( )千克

  5000克<( )千克 3900克>( )千克

  2、比大小

  109克○100克 5千克○500克

  1200克○2千克 6000克+200克○7千克

  9千克―1千克○8000克 7500克―500克○6000克+500克

  3、在里填上“千克”或“克”

练习课 篇2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 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练习指导

  1、p45.8

  出示题目,学生独立审题。

  口述题目意思,口答问题的含义。

  指名回答本题的数量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

  小结。

  2、p45.9

  学生独立审题,理解题目含义。

  学生独立完成。

  班级评讲:本题的数量关系是什么?怎么列式?

  小结。

  3、p45思考题

  指导学生先画出线段图表示题重的数量关系。

  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说出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学生独立解答。

  二、课堂练习

  1、 停车场有小轿车28辆,大客车的辆数是小轿车的3倍。一共有多少辆车?(还可以怎样提问?)

  2、 小红摘了25千克黄瓜,小明摘的西红柿的重量比黄瓜的3倍少10千克。小明摘了多少千克西红柿?

  3、 小方家养了4只母鸡,每只母鸡孵出21只小鸡。现在一共有多少只鸡?

  三、全课总结

  四、作业:p45.8、9

练习课 篇3

  练习课

  教学内容: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目标:

  1、 进一步学会看线段图,并能利用画线段图帮助理解题意。

  2、 能根据题意用两种方法解决简单的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看线段图解题

  1、口述线段图意义。

  2、要求列出算式。

  3、小结(两种解题思路)。

  二、应用题练习

  1、一袋面粉重15kg,一袋大米的重量事面粉的4倍。大米和面粉一共重多少千克?大米比面粉重多少千克?

  要求: 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2、小白兔拔了28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6个。它们一共拔了多少个萝卜?小灰兔比小白兔少拔多少个萝卜?

  要求:1、先画出线段图。

  2、列出算式并解答。

  3、思考:你能用几种方法解答?

  三、课堂练习

  1、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是红花的5倍。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2、红花有32朵,绿花的朵数比红花朵5朵。 ?(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四、全课总结。

  五、作业:p44―45.5、6、7

练习课 篇4

  教学目标:

  1.了解“冰”字的字理和它的汉字演变过程。

  2.正确、通顺朗读课文并提高读题质疑和合理想象的能力。

  3.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教学重点、难点:激发阅读兴趣,形成阅读期待。

  教具准备:生字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课前导入

  同学们,您们喜欢猜谜语吗?老师出两则谜语看看谁猜得又对又快。

  (粉红小嘴巴,桃树是它家。夏天来到了,抱个胖娃娃。)——桃花

  (一个小姑娘,她家在荷塘。身穿粉红袄,坐在绿船上。)——荷花

  (不怕霜寒最勇敢,最爱秋天里开放。形态不同气味香,五颜六色真好看。)

  ——菊花

  二 新课揭题

  (一)猜谜激趣、揭题。

  1.过渡:刚才小朋友们猜了春天的桃花、夏天的荷花、秋天的菊花,冬爷爷也来凑热闹了,他想让小朋友们再猜一则谜语,它就躲在你们的校本作业第10课课前预习第一项中,赶紧打开读一读,猜一猜吧。

  2. 教师引导学生自己读校本作业本课课前预习第一项。

  谁来当当小老师把谜语读出来给大家猜。

  3. 指名猜答案,随机出示课题,指名读准课题(强调“冰”的后鼻音)。

  (二)“冰”字演变

  1.出示“冰”的实物图片和古汉字。

  2.从你们好奇的眼神当中,老师看出来你们很想知道古汉字“冰”是怎样演变成现在的“冰”呢?小朋友们可以自己在校本作业本课课前预习第二项中找到答案。

  3.学生通过校本作业了解汉字“冰”的演变。

  4.小雪人要带小朋友们进一步了解汉字“冰”演变的神奇过程。

  (播放课件,演示汉字演变。)小朋友们,你们觉得汉字演变怎么样呢?

  5.小朋友们,汉字“冰”宝宝想和你们成为更好的朋友,它要大家仔细的认识一下它呢。你们看,它的右边是我们学过的“水”,而它左边的两点水表示什么意思呢?

  6.大家通过课件上的图看出来,两点水表示温度很低,那“冰”这个字表示什么意思呢?

  7.指名回答,引导学生了解“冰”的字理。(“冰”是冻起来的水。)

  (三)读题质疑

  1.当你知道冰是冻起来的水后,你再看看课题,你的小脑袋里多了哪些问号?(冰怎么会开花呢?冰花是怎么来的呢?等)

  2.播放课件,学生欣赏冰花的图片,教师有感情地描绘:“有些冰花像宽大的树叶,有些像柔嫩的小草,有些像丰满的牡丹,你看,这像美丽的喷泉,这像不畏严寒的菊花。”

  3.你觉得冰花还像什么?(学生自由想象)

  三 初读课文

  过渡:同学们,你们亲眼见过冰花吗?刘老师也没有见过,不过有个叫小童的男孩就有幸看过,这个故事就在我们语文书的第115页,赶紧打开课文吧。

  1.学生打开课文,教师有感情地配乐诵读课文。

  2.小朋友们,你们也来把课文读一读吧,记住要达到小雪人对你提出的要求:

  (1)读准字音。

  (2)读通句子,长句子多读几遍。

  (3)标出小节号。

  3.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4.教师检查反馈学生自读课文的情况。

  教学反思:

  一、猜谜导入、学生寓学于乐。

  本课课题是“冰花”,教师就收集或自编了几首春、夏、秋季特有花的谜语让学生猜,并让学生说出自己是怎样猜到的。学生猜得快,答得准,参与率达到了百分百。老师及时奖励了回答正确的学生以大红花,孩子的脸上立刻绽放出成功与喜悦的笑容。这时,教师顺势小结并引导学生自己读校本作业课前预习的第一项:“我来猜猜看”。学生兴趣十足地自读自猜。当学生猜出答案后,教师板书课题,导入环节自然流畅,学生寓学于乐。

  二、知识整合、学生温故知新。

  新课标教材具有很强的开放性,注意构建课内外联系。教材每一个部分都不是封闭的,而是用各种形式互相关联,直接通向丰富多彩的社会、自然、生活和文化的方方面面。教师教学本课时、先引导学生复习《江南》的荷花,《看菊花》的菊花,让学生对花有一个完整的认识,然后再让学生猜出冬天的冰花。学生在寻找事物的共同点之后,又引起认识上的冲突,温故而后知新,学习期待之情不禁而生。

  三、汉字演变,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

  识字教学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它为学生今后的阅读与作文教学打下基础。课标特别强调的就是学生要有主动识字的意识和独立识字的能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有了兴趣,再困难的学习学生也会乐此不疲;少了兴趣,再重要的学习也会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所以,激发学生识字兴趣是引领学生主动识字的重要前提条件。

  本节课教师通过课件和校本作业让孩子感知汉字“冰”是如何由实物转化成古汉字,又如何由古汉字渐渐演变成现在的“冰”。从学生好奇的表情和专注的眼神当中,老师看出汉字的神奇魅力已经开始感染着这群充满求知欲的学生,老师也相信汉字所传承的文化内涵必将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直至开花、结果。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之处有:

  第一、学生猜出“冰花”这个谜底,教师板书课题,这时教师应该直接引导学生质疑。因为桃树开花,莲藕开花,菊花开花,这是孩子生活中熟知的东西,而冰开花,学生存在认知上的空白,这时学生就自然想探究“为什么冰能开花呢?冰开花是怎么回事?等问题。

  第二、教师引导学生想象冰花还像什么时,没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思考,当学生猜想得不合理时,教师不要急于说出自己的答案,应该努力把学生的想象力打开,帮助学生寻找到事物之间的相似点,这样,学生的思维就会更加活跃。最后老师再说出自己的看法,执行的效果就会更好。

  总之、这节短短的课前导入课让本人更清楚地认识到:低年级语文课的导入方法要切合儿童心理特征和教学实际,既要紧扣教学目标,还要坚持有利于诱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发挥他们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以促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效果。

练习课 篇5

  教学内容:

  课本第35页练习四第1--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三位数不进位加竖式计算的方法,比较熟练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提高分析、推理能力,能正确地解决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二、口算。并用“比......多(少)”说说每个算式的意思。

  23+1564+35100-7076-26

  56-996-5362+2650+30

  1、完成练习四第2、3题。

  (1)请学生完整叙述题目。

  (2)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用加法(或减法)解答。

  2、完成练习四第4题。

  (1)学生理解题意。

  提问:“贵22元”是什么意思?“至少要带几十元”又是什么意思?

  (2)学生估计,如果有学生通过口算说出要带68元,要引导他进行估计。

  3、完成练习四第5题。

  (1)学生讨论,提醒注意“最多”、“最少”。

  (2)说说自己的.想法。

  四、解决问题练习

  1.补充:

  (1)少先队员种了36棵杨树,种的梧桐树比杨树多20棵,种了多少棵梧桐树?

  (2)少先队员种了56棵梧桐树。种的杨树比梧桐树少36棵,种了多少棵杨树?

  ①学生读题,独立完成。

  ②请说说每题的解题思路。

  2.出示:

  (1)动物园有孔雀16只,黄莺比孔雀多3只?

  (2)学校书法小组有38人,美术组比书法组少6人,________?

  ①请学生提出合适的问题,说说为什么提这个问题。

  ②学生解答。

  五、全课

  在解答这类比一个数多(或少)几的数是多少的问题时,一定要先弄清谁多谁少,理解清楚之后,再选择正确的方法来解答。

  六、作业练习四第1题。

  教学后记:

练习课 篇6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小朋友们,今天动物王国的小猴子邀请我们大家去家里做客,我们不能空着手去呀,看,老师带了什么礼物?(课件出示:苹果图)。

  生:苹果。

  师:数一数,几个苹果呢?

  生数:10个(课件出示:10)

  师:小猴子要想吃到这10个苹果可不容易,我们得出道题考考它才行。出道什么题呢?有了,让小猴子分苹果。(课件出示课题),请他把这些苹果分成两堆,并且每分一次,都写出把10分成了几和几。猜猜看,小猴子能会分吗?

  二、探究新知,体验发现

  (一)探究10的组成

  1、导学

  (课件出示“小猴子”的分法),师:说说小猴子把10个苹果分成了几和几?

  生:小猴子把10个苹果分成了1和9。(课件出示)

  2、激学

  师:小猴子只会这一种分法,小朋友们,你们能帮它想出更多的分发吗?

  生:能。

  师:那就让我们帮帮它吧。

  3、操作体验10的组成

  (1)、师提出操作要求:同桌两人合作,一人用10个小圆片分一分,另一人记录分成了几和几。看谁的分发多而且分得有顺序。

  (2)、生合作活动,师巡视指导。

  (3)、生汇报,师课件出示10的组成。

  4、学儿歌(课件出示)。

  5、小练习:

  给数字卡片找朋友

  填一填10的组成。

  (二)整理10的加减法算式

  1、课件出示狮子带来的问题:

  □+□=10

  2、生独立思考,回答,师按一定顺序板书。

  3、找一找算式中的朋友。

  4、卡片口算

  5、同样方法学习

  10-□=□

  师:小朋友们真聪明,连动物大王都难不倒你们,下面跟老师做个“伸手对口令”的游戏,轻松一下,好吗?

  三、应用拓展,寓学于嬉

  1、游戏:伸手对口令

  师:我出3

  生:我出7 3+7=10

  ……

  生生合作

  2、看图列算式。

  3、爬台阶

  课件出示图,生提出图中数学问题,解决问题。

  4、小猫钓鱼

  出示,给图起名字――数数几条小鱼――提出图中有关10的加减法问题并解决。

  5、找一找

  找老师要送给大家的礼物:学生做题卡的题,把得数按顺序连起来后发现是一个电话号码。(老师的电话号码)

  四、全课总结

  小朋友们,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

  说说你学习了什么?

  在儿歌中结束课程。“分苹果(10的加减法)”

练习课 篇7

  【 教学目标 】

  1、知识目标:让学生在已有的笔算乘法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建构,使学生进一步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能力目标:让每一个学生在合作学习、汇报展示、课堂互动交流中经历巩固笔算乘法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性,进一步巩固算理和计算的方法。

  3、情感目标: 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功带来的快乐,激发探索计算方法、解决问题的兴趣。

  【 教学重点】熟练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 教学难点】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 教学过程 】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创设情境:同学们,老师给你们讲一个“狼与小羊”的故事。一天,一只狼看见小羊在喝水。狼想吃小羊,就故意找碴说:“你是个坏家伙!我听说,去年你背地里说我的坏话!”可怜的小羊喊道:“亲爱的狼先生,那是不可能的,去年我还没有生下来哪!”狼不想再争辩,龇着牙,逼近小羊,大声嚷道:“你这个小坏蛋!说我坏话的不是你,就是你爸爸,反正都一样。”说着就往小羊身上扑去。

  这时候,突然传来一声大吼:“慢!”原来是山大王老虎来了,老虎不准狼吃小羊,狡猾的狼便说小羊很笨,留在世上纯属多余。愚蠢的山大王相信了狼的话,但为了显示自己的“公正”,决定亲自考小羊,而且规定如果小羊做错一题,狼就能向前一步去吃小羊;如果小羊做对一题,狼就得向后退一步远离小羊。

  2、提出学习目标:

  同学们,本节练习课,你们就代表小羊接受山大王的考验,行不行?如果每道练习题,全班有超过5人做错,那就表示小羊做错,狼就要向前一步;如果全班有5人以下(包括5人)做错,就算小羊做对,狼就要后退一步了。你们能不能营救小羊啊?

  【设计意图:练习课是对刚刚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及时巩固和深化,学生没有了获取新知识的新鲜感,学习热情就会相对降低。针对这一情况,在练习课中,我设计用童话激趣的方法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得练习有意义、有趣味。规则讲清后,挂好有狼和小羊画面的活动教具,一场以“营救小羊”为主题的练习课开始了。】

  二、展示学习成果

  1、小组内个人展示

  第一环节――列竖式计算

  124×73=      28×153=

  (1)指两名学生到黑板上做题。

  (2)同桌互对答案并改正,并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3)观察两位同学在黑板上所做的题,判断对不对?如不对,可主动到黑板前用红粉笔改正。

  (4)寻找学生的错例并投影出来,让学生观察这些题有没有错?错在哪里?谁来帮帮他?

  (5)28×153这个横式怎样列竖式计算比较简便?

  【设计意图:算式28×153的第一个因数是两位数,第二个因数是三位数,这给学生列竖式计算插入了一个小小的障碍。学生在这个环节可以知道列竖式计算时,上面一行写三位数,下面一行写两位数,这样计算比较简便。】

  (6)小结:列竖式计算时要注意些什么?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希望大家都能养成细心做题的好习惯。你们都做对了吗?做对的话,狼就要后退一步了,做错的话,小羊就惨了。下面做错的同学请举手。

  【设计意图:通过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做题的准确率,并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师:恭喜你们,小羊做对了,狼就要后退一步了。(师移动狼教具后退一步。相信孩子们看到狼后退一步,肯定很高兴,做练习时会更加有信心。)

  第二环节――引诱上当

  134 152 246

  × 16 × 23 × 34

  804 156 964

  134 104 638

  938 1196 7344

  【设计意图:在进行改错题训练时,老师进一步发挥故事,设计狼为了引诱小羊将题做错,故意将错误的计算方法告诉小羊。学生肯定很紧张,肯定叫小羊别听狼的话,那些题是错的,而且纷纷会帮助小羊纠正错误。这样,学生的学习热情空前高涨,所学知识也得到了很好的巩固。】

  (1)让学生仔细观察,说一说这些题有没有错?错在哪里?然后改正在课本51页第7题空白处。

  (2)发生这些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避免发生这样的错误?

  师:做对的同学请举手,我再来看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恭喜你们,你们又做对了,小羊肯定很感激你们,狼又要后退一步了。

  【设计意图:这题是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变式练习,通过改错的形式,让学生找出错误的原因,把学生计算过程中易产生的错误加以纠正,并说说如何避免发生错误,希望同学们养成细心做题、耐心查题的好习惯,并吸取教训,不要让错误重犯,从而提高乘法计算的正确率。】

  第三环节――解决问题

  1、观赏蔬菜

  导语:同学们,张叔叔种植了品种繁多的观赏蔬菜,他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去欣赏一下他心爱的宝贝。请看课本第51页第8题。好漂亮啊,同学们,欣赏完这些观赏蔬菜,张叔叔决定要考考你们。

  (1)让学生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数学信息?

  (2)这道题给出什么条件,求什么?

  (3)让学生说说数量关系式 ( 单价×数量 = 总价 ) ,并尝试做题。

  (4)学生独立解题后,让学生汇报解题过程。

  (5)四人小组里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然后指名学生回答。(要求学生提出问题并列式。)

  【设计意图:这题是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练习,练习时,首先要让学生读懂题意,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必须通过什么计算来解答,本题的第三小题让学生说说“你还发现了什么数学问题”具有开放性,发散学生的思维。学生通过解决这些具体问题,加深对乘法的理解,形成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技能,感受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应用意识,为下面的检测环节作铺垫。】

  2、图书馆购书

  导语:同学们,为了丰富大家的课外阅读,学校将为图书馆增添两种新书,请看课本第52页第9题。

  (1)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谁还想说说?这道题要我们求什么?会不会求?

  (2)学生尝试做题后,请学生来说说他的方法?

  预设方法一: 125×3=375(元)

  75×3 =125(元)

  375 + 125 = 600(元)

  预设方法二: 125 + 75=200(元)

  200×3 = 600(元)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每一步求出的是什么?

  (3)师:同学们真棒,寻找出不同的方法解题,对比这两种方法,你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师:说的真好,老师想知道做对的同学在哪里,请举手。做错的同学请举手。你们又过了一关,狼又要后退一步了。

  【设计意图:本练习题是课本52页第9题稍微修改“每套18元”为“每套75元”而来,目的是应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引出一题多解,让学生选择最优方法解题,每种方法的每一步都让学生说说求出的是什么,让学生对自己所做的题更加清晰、明了,使学生举一反三,从而提高练习的效率。多找不同的学生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目的是扩大参与面,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上面的练习,对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你想说些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三、检测成效,拓展延伸

  1、列竖式计算

  2 2 4× 3 6 4 7 × 1 8 2

  2、发练习本

  学校准备发练习本,发给15个班,每班144本,还需要留40本作为备用。学校应买多少本练习本?

  3、完成52页第10题和第11题。

  【设计意图:学生进行了上面的导练,这时有必要检测一下练习效果,此节课的检测题是选用课本上的习题,这些习题符合学生心理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如购买练习本、图书、电话和坐火车等,无不洋溢着现代生活的气息。题目的设计具有层次性,从易到难,层层递进。在检测过程中留足时间,创造相对独立安静的做题氛围,让学生独立练习。在检测过程中,老师在班上巡视发现问题,分析错例,在反馈中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

练习课 篇8

  教学内容:

  17页练习四

  教学目标:

  1、经过多练多想,让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熟练掌握除法口算的基本法。

  2、熟练掌握除法口算后,能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点、难点:

  注意发现学生错多,难以明白的一些典型例题给学生讲解。

  教学过程:

  一、听算

  6÷260÷2600÷26000÷2

  8÷480÷4800÷48000÷4

  10÷22×560÷320×3

  24÷3240÷32400÷3120÷3

  70÷710×754÷648÷8

  二、估算比赛: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估一估:

  125÷2378÷5435÷7

  297÷4469÷8194÷6

  三、笔算比赛:

  8÷280÷2800÷28000÷2

  18÷3180÷31800÷390÷3

  54÷96×981÷97×9

  8×97×927÷36×7

  5×840÷545÷521÷3

  用一定时间算出以上题目,师生评价,表扬发奖。

  四、说一说:

  自己在除法口算中自己有些社么体会,你有什么发现想和大家一起分享。

  五、总结:

  大家想想自己在除法口算中总结了那些经验?

练习课 篇9

  教学内容:完成第2~3页练习一第4~8题。

  教学目标:

  1、帮助学生在不同的问题情境中巩固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问题的思考方法。

  2、进一步明晰“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与“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这两类问题的联系与区别,加深对解决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思考。

  教学重难点:掌握“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或少)百分之几”的应用题的分析方法,能够分析不同的情况,并能够正确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ppt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如何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百分之几”的实际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还有别的方法吗?

  一、练习:

  (一)分析下面的数量关系。

  1.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百分之几     2.实际超产百分之几

  3.一种服装售价降低百分之几         4.用水量九月份比八月份节约百分之几

  (二)口答

  1.100千克比80千克多百分之几?      2.35人比40人少百分之几?

  (三)完成练习一的第4题。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决,交流,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解答第(2)题时还有别的方法吗?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

  (四)完成练习一的第5题。

  先让学生独立解答,然后组织交流和比较。

  (五)只列式,不计算。

  1、学校开展节电活动,十月份用电由计划的200度降低到120度,降低了百分之几?

  2、同学们参加达标活动,达到优的原有50人,现在增加了15人,增加了百分之几?

  3、十月份计划生产1000台机器,实际超额200台,超产了百分之几?

  可以适当加以分析。

  (六)对比练习。

  a组

  1、超市十月份营业额是25万元,比九月份增加5万元,增加了百分之几?

  2、菜地因干旱,今年产量是1200千克,比去年减产200千克,减产了百分之几?

  b组

  1、八月份用水5吨,九月份用水6吨,比八月份多百分之几?

  2、八月份用水5吨,九月份用水6吨,九月份是八月份的百分之几?

  3、八月份用水5吨,九月份比八月份多用水1吨,九月份比八月份多百分之几?

  4、九月份用水6吨,比八月份多用水1吨,九月份比八月份多百分之几?

  (七)完成练习一第6题。

  然后学生独立解答。交流检查正确率,帮助有困难的学生理解。

  (八)完成第7题。学生读题,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解答后交流思考过程。

  (九)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可以用计算器计算。完成后交流。

  (十)根据所给信息,选取条件和问题,编写题目并解答。

  今年造林40公顷;去年造林32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8公顷;去年比今年少造林8公顷

  今年比去年多造林百分之几?;去年比今年少造林百分之几?

  三、读读“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阅读。

  交流:读完后你有什么想法?

  思考:为什么不可以说2006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幅度比2005年提高了0.3%?突出单位1不同的两个百分数不能直接相减。

  你还能举些有关百分点和负增长的例子吗?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后记:

练习课 篇10

  综合练习

  教学内容

  课本第13页的第3、第4题。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合作的良好学习习惯。

  4、培养学生在实际情境中的估算意识。

  教学重难点 

  用5的乘法口诀计算表内乘法

  教学方法

  整理练习

  教具准备

  口算卡片、实物展示台。

  教学过程

  一、复习用乘法口诀求积

  1、开火车。

  2、师:火车、火车哪儿开?(火车、火车、这儿开)

  师:比一比,哪一列火车开得最快、最顺利?

  (教师利用手中的乘法口算卡片,采取开火车的形式,帮助学生巩固、提高表内乘法的计算。)

  二、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第3题。

  (1)指导学生看图,弄懂题意,并提出数学问题。

  师:从图中,你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我从图中知道了,一张成人票5元,一张学生票3元。

  生2:我还从图中知道了小女孩要买5张学生票;叔叔要买2张成人票。

  生3:我看到了一个小男孩和他的爸爸、妈妈一起去买票。

  师引导:这位小男孩一家三口要买几张票呢?

  生:买3张票,其中2张成人票,一张学生票。

  师:同学们真聪明,能从图中很快地找了数学信息。从大家获得的数学信息中,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生:小女孩买5张票要多少钱?

  是:提的数学问题完整吗?哪个小朋友有补充?

  生:一张学生票3元,小女孩买5张要多少钱?

  师:很完整,有已知条件和问句,才是一个完整的数学问题,还能提出其他的数学问题吗?

  生1:一张成人票5元,叔叔买2张需要多少钱?

  生2:一张成人票5元,一张学生票3元,买2张成人票和1张学生票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小朋友们根据图中的信息,提出了不同的数学问题,大家会解答这些问题吗?请每个同学都拿出本子试试,看看自己能解决几个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解答,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2)交流反馈。

  师:你能解答出哪几个问题呢?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1:小女孩需要15元钱,3×5=15(元)

  生2:叔叔要10元,5×2=10(元)

  生3:小男孩一家要13元,我是先把5×2=10(元),再把10+3=13(元)。

  师:5×2=10(元)表示什么呢?

  生:是爸爸和妈妈一共需要的钱。

  师:也就是买2张成人票的钱。最后还要加上一张学生票的3元钱。大家解答的时候,要注意找到他们各自买的票的单价和数量。

  2、练一练第4题。

  (1)引导学生看图,读题。

  师:认真观察图,了解图中告诉我们的信息,找出需要解答的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

  师:每个小朋友都动脑筋想一想,想好后,再和同组小伙伴交流。

  (学生合作学习)

  (3)反馈。

  师:说说你这个小组的意见。

  生1:我们这个小组认为5个帐篷能住得下。因为一个帐篷最多住4人,5个帐篷最多能住20人,比19人还多1人。

  师:其他小组有补充吗?

  生2:我们小组意见和小组一样,只是补充一个算工:5×4=20(人)

  师:小组认为要以用乘法来解答,补充得很好。如果有21人,5个帐篷够吗?

  生:不够,多出了1人,因为最多只能住20人。

  师:第2小题呢?哪个小组来汇报?

  生1:我们觉得每人不能分到8快。

  师:为什么呢?

  生1:因为一共有5个小朋友分,如果每人分8块,一共要40块,可是只有38块饼干。所以每人不能分到8块。

  生2:我们小组是这样想的:38块饼干,如果每人要分得一样多的话,每人最多只能分到7块,还剩下3块,不够每人一块,所以每人分到8块是不可能的。

  师:真棒,你们两个小组的意见都非常有价值。同样一个问题,每人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师:每人要分到8块饼干,至少要多少块饼干?

  生:5×8=40(块),至少要40块饼干。

  师:今天我们利用乘法口诀,解决了关于乘法的实际问题,在现实生活中,还有许许多多的数学问题需要用到乘法及口诀。

  三、总结

  1、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还有哪些疑难的知识,需要大家帮助?

  四、作业

  选用课时作业设计

练习课 篇11

  教学内容:

  巩固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教科书第10页练习二的第2~4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乘加、乘减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学会列式解答乘加、乘减应用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1.根据问题选择算式并连线。

  妈妈买了29个果冻,第一天吃了7个,第二天吃了15个。

  (1)两天吃了多少个果冻?           (1)29―7―15

  (2)还剩多少个果冻?               (2)15―7

  (3)第一天比第二天少吃多少个?     (3)7+15

  2.根据算式补问题。

  学校买来38个排球,分给二年级5个班,每班分7个。

  7x5=35(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35=3(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练习

  1.教科书第10页的第2题。

  想一想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要求还剩多少个萝卜,我们必须知道什么条件?(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和送了多少个给兔奶奶)那我们第一步先求什么?(一共种了多少个萝卜?)接着再求什么?(还剩多少个萝卜)

  列式:9x5-15

  提问:9x5表示什么?再减15又表示什么?

  2.教科书第1l页的第3题。

  分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然后由小组长汇报本小组讨论的结果。

  [主要的要点:爸爸和妈妈是成人要买成人票,每张8元,共花8x2=16(元),小明是儿童,每张票5元,这样三人去动物园要花16+5=21(元)。21元大于20元,所以用20元买票不够。]

  3.教科书第11页的第4题。

  教师:球队的得分分主场分和客场分两种。本题可让学生分小组合作讨论,然后再汇报讨论结果。

  中国队的主场得分是卡塔尔队主场得分的4倍,卡塔尔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中国队主场得分是3x4=12。中国队的客场得分是7分。中国队的总分是19分。

  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客场得分是8分。阿联酋队的总分是11分。

  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阿联酋队主场得分的3倍,阿联酋队的主场得分是3分,所以乌兹别克斯坦队的主场得分是3x3=9,客场得分是1分。乌兹别克斯坦队的总分是10分。

  卡塔尔队主场得分是3分,是本队客场得分的2倍,客场得分是3x2=6。卡塔尔队的总分是9分。

  阿曼队主场得分是5分,客场得分与乌兹别克斯坦队的客场得分相同。阿曼队的总分是6分。

  3.妈妈买来26个桔子,吃了几个,剩下的每5个放一盘,放了4盘。问吃了几个桔子?

  4.游乐场有7辆小赛车,每车能坐4人,还有21人在排队等候,现在一共有多少人?

  5.快餐店运来56个汉堡包,卖出37个,又运进21个,现在快餐店有汉堡包多少个?

  6.4个工人叔叔每人要做7个卡通玩具,已经做了19个,还要做多少个?

  7.商店里有30个书包,上午卖出13个,下午又卖8个,还剩下多少个?

练习课 篇12

  时、分、秒的练习课 人教版新课标教案

  教学内容:

  课本64至6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时间单位的进率,会正确地换算。

  2、能正确地求出经过的时间。

  3、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

  重点难点:

  会灵活地计算经过的时间和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1分=(   )秒  2时=(   )分

  2、上午第一节课( )时( )分开始,一节课是(  )分。

  3、张小琴跑60米的成绩是9(  )。

  4、完成练习十四第6题。

  5、完成练习十四第7题。

  二、巩固提高:

  1、完成练习十四第8题。

  学生先进行小组讨论,再进行全班交流。

  (1)上午第一节课用了40分。

  (2)下午2:10同学们在上第一节课。

  (3)我最晚7:00起床,学校要求7:40到校,我最晚7:30从家出发,那么7:00起床到7:30这段时间我可以锻炼一下身体,大约用15分钟,再洗漱和吃早饭大约用15分钟。

  (4)不能提出许多问题,如:

  a、 中午11:30同学们正在做什么?

  b、 下午第二节课结束到放学大约间隔多少时间?

  c、 中间休息多少时间?

  三、课堂作业:

  1、4时=(    )分    3分=(     )秒

  5时=(    )分    8分=(    )秒

  2、在(  )里填上“>、<或=”。

  48秒(  )1分  1秒(  )60分  1时(  )60秒

  1时(  )55分  3分(  )3秒   2分(  )120秒

  3、吃一顿饭大约要用15(  )。

  四、思维训练:

  1、时针与分针重合在一起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组成一条线时是(  )时整,时针与分针成直角时是(   )时整。

  2、小强开始做作业,从镜子里看到钟面(该钟面只有刻度没有数字)是6:15,做完作业后,再看桌上的钟正好也是6:15,这是怎么回事?他做作业花了多少时间?

  五、课堂小结:

  我们今天练习了简单的时间换算和简单的计算经过时间。时间不等人,只要你抓紧每一分每一秒,生活就会有意义。

练习课 篇13

  昨晚看到了天空有风老师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练习课的课件,正好和我的进度吻合,今天上课借鉴了一把,感觉真好。

  练习题的设计非常实用,如计算面积的第2小题,已知一个底是8分米,另一个底是6分米,这个底上的高是4分米,解这道题学生要选择对应的底和高,6分米和4分米,8分米这个条件在计算面积时没有用到,要让学生明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要用对应的底和高相乘。接下来,让学生算出8分米的底所对应的高,用刚刚计算过的面积÷底=高。解决问题的第2题:有甲、乙两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乙平行四边形的底是10分米,高是底的一半。甲的高是2分米,它的底是多少分米?这种变式练习,很有必要,学生先求出乙的高,然后底×高=面积,再用面积÷底(8分米)=高。解决问题的第3题:一块底边长24米,高10米的平行四边形地面要贴瓷砖,每平方米需要贴6块瓷砖,这块地面一共需要多少块瓷砖?和第4题:一个平行四边形停车场,底是63米,高是25米,平均每辆车占地15平方米,这个停车场可停多少辆车?这学生通过对比,知道求了面积之后,什么情况用乘法?什么情况用除法计算。最后的考一考和比一比,通过观察对比、分析得出:周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长方形的面积大;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平行四边形的周长的。

  学生纪律较好,几个较慢的同学当时也做对了,我真高兴。在此,特别感谢天空有风老师,谢谢你,辛苦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练习课(通用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