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精选2篇)
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
2.使学生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
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初步学会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建立除法的概念,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6个桃、3个盘子的图片,每个同学还要准备8个小正方体,12根小棒和15个小三角形.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师生合作进行实物演示,揭示“同样多”的含义.教师和3名同学做分铅笔的游戏.教师先说明游戏的要求:要把这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同样多.
2.让学生观察教师是怎么分的,手中的笔分完没有.使学生知道:老师一个一个地分,每人又分给1支.手中的笔分完了.
3.教师引导全班学生观察:6支铅笔分给3个同学,每人分得几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怎样?引导学生明确:每人分得2支,每人分得的铅笔数同样多.板书:“同样多”.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1,使学生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1)教师请同学们拿出8个小正方体放在自己的课桌上.
(2)教师要求学生按照刚才分铅笔的方法把8个小正方体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学生自己边说边摆,实际动手分一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操作过程.
(3)教师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4)教师请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每份分得的正方体同样多吗?每份是几个?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教师板书:“平均分”.
(5)教师出示“8个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个?”
教师让学生理解一下“平均分成4份”是什么意思?“每份是几个?”同学之间可以互相议一议.使学生明确:(1)平均分成4份就是指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要分得“同样多”.(2)把8个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2个.(板书:2).
2.教学例2,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
(1)教师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出示题目:6个桃平均分在3盘里,每盘几个?(板书)
(2)教师提问:“平均分在3个盘里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知道;把6个桃放在3个盘里,每盘要放得同样多.
(3)师生合作分桃子.
①教师让学生回想分正方体的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应先怎么分,再怎么分.在独立思考后同桌讨论.
②学生用学具自己试着分一分.
③学生汇报分的过程和结果,教师同时继续演示课件“除法的初步认识(一)”.学生的汇报可归纳为:先把桃每盘放1个,没分完,再把剩下的桃,每盘放一个就分完了.分得的结果是每盘放2个.
④师生小结:6个桃,分在3个盘里,每盘分得同样多就是把6个桃平均分成了3份,每份是2个.(板书:2)
(4)归纳概括除法含义:
教师讲述:像上面把8个小正方体,平均分成4份;把6个桃平均分在3个盘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的问题都是平均分,在数学里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表示.(板书:除法)
3.结合例2,学习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以前我们学过加法、减法、乘法的符号,除法的符号是“÷”.(板书:写除号时,光画一横线,上下各一点,横线要平直,两点要对齐.)
(2)教师问学生“把6个桃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个?”这道除法算式怎么列呢?
①要分的桃是几个?(6个).把“6”写在除号前面.(教师板书:6÷).
②把6平均分成几份?(3份)把“3”写在除号的后面.(板书:3)
③每份是几?(是2),教师把“2”写在等号后面(板书:2)
教师让学生对照算式6÷3=2说一下,这道除法算式是怎么列的?可以让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
(3)教师指着“6÷3=2”向学生说明:这个算式叫除法算式,它表示把6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2,这个算式读作:6除以3等于2(板书).
(4)同学之间互相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并读出算式.
4.教师出示“8÷4=2”,让学生读算式,说算式表示的意思,使学生知道:这个算式读作“8除以4等于2”,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引导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教师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5.学生自己读书,并完成分桃图.
(1)学生自读教材第40页内容,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学生讨论,师生答疑.
(2)引导学生看第40页上小朋友分桃图,可以先说说图意.左图表示一个学生要把6个桃平均放在3个盘里;右图表示分的过程,虚线表示已经分了的,实线表示没分的.再指导学生用连线的方法,把右图剩下的桃分完.
三、全课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把一些物品平均分成几份,求一份是多少用除法计算的方法,还学习了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希望同学们课下认真复习,理解掌握本节所学知识.为进一步学习新的知识打基础.
随堂练习
1.摆一摆,再写出算式.
(1)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每份几根? 12÷□=□
(2)把12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每份几根? ___________
第1题.要让学生看清题目的要求,实际动手分一分.提示:第(1)题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动手摆小棒,并让学生把除法算式写全,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分法是否正确.指名说说除法算式中的每个数表示什么.第(2)题可以让学生独立做,然后集体订正.
2.(1)8÷4=2 10÷2=5
把8平均分成□份, 把□平均分成□份,
每份是□. 每份是□.
(2)读下面的算式,用▲摆一摆,再填得数.
8÷2=□10÷5=□15÷3=□
第(1)题.教师让学生竖着看,根据题意独立填空.填完后集体订正,并让学生读一下.最后,教师让学生把文字叙述部分盖住,只看8÷4=2,10÷2=5,就能说出算式表示的意思.
第(2)题.教师先引导学生完成8÷2=□.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个算式表示的意思,再想应该拿出几个△,然后动手分一分,在除法算式上填出得数.10÷5=□,15÷3=△这两题让学生独立做,都做完后要让学生再说说每个算式表示的意思.
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除法含义这一数学难点,教学时在知识点上,通过抓住“同样多”→“平均分”→除法含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认识逐步加深。在教学中,通过学生亲身操作与教师示范演示相结合,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平均分的过程,形象直观地理解除法含义。这样有利于学生由动作思维――建立表象――抽象思维,使学生在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中,能力得到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发挥。
探究活动
分花
活动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两种分法的操作过程.
2.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12朵纸花
活动过程
1.教师贴出12朵花.
2.把全班学生分成3大组,要求第一组选派学生分花(无论用哪一种分法),第二组选派学生根据分的结果列出算式,第三组选派学生口答算式表示的意义.
3.更换出题、列式和说意义的学生,参赛的学生不能重复出现.
4.每做对一次得10分,做错一次扣10分.比一比,哪个小组得分最多.
数学教案-除法的初步认识 篇2
教学内容: 书第74页的例l,完成“试一试”的习题和练习
教学目的: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圆和12根小棒;学生每桌准备8个圆片、12根小棒和12个三角形.
一、复习引入
1.激趣.
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个故事好吧?老师讲故事了哦,有一天呀,一只小白兔和一只小灰兔到森林里去采蘑菇,它们呀采到了8只大蘑菇,后来小白兔和小灰兔要回家了。它们决定把这8只大蘑菇分成两份,每人带一份回家。可是它们不会分,怎么办呢?小朋友们,我们给小白兔和小灰兔帮帮忙,帮助它们分一分好吗?(好)请小朋友们用圆代替大蘑菇,帮它们分一分。 (学生操作)
你是怎么帮它们分的?学生汇报,师板书。
提问:这几种分法你最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2动手实践,分圆.
①提出要求:把12个圆分成4份,每份要分的同样多。会分吗?分分看。
②学生动手摆一摆,教师巡视,观察学生摆的情况.
③请学生在黑板上演示分的过程,并说一说是怎样摆的。(只要是每分分得同样多,允许有多种分法。). 分成了4份,每份同样多吗?
像这样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种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
巩固平均分。看黑板判断哪些是平均分的。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2.
(1)出示8个梨和4只盘子,示题: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 )个。
(2)提问:一共要分多少个梨?(8个)平均分在几只盘子里?(4只)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就是每盘要分得同样多,该怎样分呢?
(3) 让学生用圆片代替梨,动手分分看。 分后4人小组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4)请学生口述分的过程,师演示平均分的过程:
要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老师先拿4个梨,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还剩下4个梨,再每盘放1个。
问:分完了吗?
问:每盘是几个?(填空)
问:是不是每盘分得同样多?
每盘分得同样多,这样分东西的方法叫怎样分?(平均分)
2.揭示课题.
归纳: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都是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像这些问题,在数学里我们要用到一种新的方法――除法来计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除法的初步认识》
出示课题:除法的初步认识
3.教学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
(1)认识除号.
加法里的运算符号叫加号,减法的运算符号叫减号,乘法的运算符号叫乘号。除法的运算符号就叫做除号(板书:÷)“÷”这个就叫除号,写的时候,先画一横线,要画得平直,上下各写一个小圆点,两点要对齐.一条横线划得平,两个圆点平均分。除号就表示平均分的意思。
(2)除法算式的读写法.
①把8个梨平均分在4只盘子里,每盘是( )个。这除法算式怎么列呢?(边谈话边写)要分的总数是几个?把“8”写在除号前面(板书:8÷);把8平均分成几份?(4份)平均分分的份数写在除号后面;每份是几?(2),分得的结果写在等号后面.
②教师指着“8÷4=2”说明:这就是除法算式,读做8除以4等于2,(生跟读)
(3)8表示--,4表示--,2表示--,
整个算式表示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学生互相说说6÷3=2这个算式的意义.
三、尝试练习
看黑板上的图列算式,说意义。最后一题独立列出算式。
四、巩固练习
1、卡片出示除法算式6÷3=2 18÷6=3 10÷2=5 12÷3=4读算式,说意义。
同桌或4人小组互说。
2、P76第三题 看图写出算式,做在书本上。
3、 根据题意,判断小猴和小猪谁做得对,谁做错了,为什么?
(1)把12个圆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4。小猴 12÷3=4
(2)把12个圆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小猴 12÷3=4
五、 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除法的初步认识。我们知道了平均分的方法,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知道了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除法算式的读法、写法和除法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六、机动题
老师这里还有两道题目,要请小朋友们回家去动动小脑筋,好好想一想。
(1)妈妈买来6个苹果。 平均分给爷爷和奶奶,每人分到几个?
(2)把12朵花平均分成几份,有几种不同的分法?
教学设计说明: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小学数学教材第三册第四单元的教学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本节课是除法概念的第一课时,学生在原有知识结构中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因此,这节课的教学目标 是:
1.让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分实物,明确“平均分”的含义,并且从平均分的过程中清楚、直观地了解除法的含义.
2.使学生认识除号,会读、会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含义.
3.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初步的语言表达能力.
4.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学顺序是:分实物-->同样多-->平均分-->认识除法-->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及表示的含义.教学时首先让学生把8个圆分成2份,从学生分的结果中找出“同样多”的一种,再把8个圆分成同样多的4份,从而引入“平均分”的概念.这样及时引出新课,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对将要学的内容产生印象,进人角色.
新课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让学生摆学具、互相交流分的方法,看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使学生在头脑中产生“平均分”的印象,这样学生才会对平均分有较深的感知,然后抓住最佳教学时机,从生活中分实物的问题中及时抽象出除法,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第二层次是结合例2教学除法算式的读写法和除法算式的含义.
第三层次指导学生看教科书,一方面可以巩固所学的内容,另一方面也对下面的操作练习做了示范.
组织练习时,采用操作和说理相结合的形式,使学生在课内逐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减轻学生课外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