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风》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画风》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懂得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同时提高学生积累运用语言的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激趣
1、猜谜: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个谜语-----看不见它影子,摸不着它身子,有时会抖动树枝,有时会推倒房子。
2、是啊,风看不见摸不着,有三个小朋友却能画风,是谁呢?(课件出示)请同学们赶快把他们的名字拼一拼吧。
请同学们来跟他们打个招呼吧,教师先示范。
拼音去掉,你们还能叫出他们的名字吗?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也出现了。
你们有什么好办法能记住“显”字呢?(加一加、减一减等)
二、读文
1、他们这三位小朋友是怎么来风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请教你们身边的小老师。
2、学生自由读文。
3、他们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笔画出来吧。
4、交流。
5、课件出示三幅画,现在同学们看这三幅画,你们知道这都是谁的画呢?请你找出课文里的句子把它配在每一幅画上吧。
指导朗读
6、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
7、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四、拓展
1、现在你们能画风吗?你想怎么画呢?
2、过渡:三个爱动脑筋的小朋友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变成了画。我们敬爱的叶圣陶爷爷却把风变成了诗。教师配乐读《我们知道》
《我们知道》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叶在枝头颤动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树木微微点头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正走过。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
不用说我和你了。
但是河水泛起波纹的时候,
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你还知道哪些有关风的诗句呢?说了这么多风的诗句,不如我们也来当当小诗人吧。
3、风不但能在诗里,还能在歌声里,谁能唱一唱风的歌。
五、作业
1、学了这篇课文,你想给布置什么作业呢?
2、老师这儿也有很多建议呢,同学们可以选自己刚才布置,也可从老师这儿选一题来做。
个性作业自主选择
给大家设计了这样几项作业,请你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项去完成吧!
喜爱画画的你:用你的画笔,画出不同的风。
喜爱朗读的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喜爱表演的你:和好朋友一起表演课本剧。
喜爱阅读的你:找一些写风的文章,读一读。
喜爱游戏的你:做架纸飞机或风车,到草地上放飞你的快乐。
喜爱散步的你:到操场上、山上,沐浴在春风里,感受大自然的抚爱。
喜爱观察的你:观察周围的事物,看看春风给大地带来什么变化。
喜爱日记的你:把你想到画风的办法写下来。
《画风》教学设计 篇2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⑴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⑵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⑶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⑷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画风》教学设计 篇3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3、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具准备:白纸、画笔、油画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那么风长什么样呢?学生畅所欲言。
3、可是这种没有样子的风,有几个小朋友却画出来了,是谁呢?
4、课件出示生字:请同学们认一认我们学过的生字,读一读,能从这些生字中找出那三个小
朋友的名字吗?(板书:画)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这三个小朋友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三个小朋友画风的句子。
3、学生汇报交流。
三、品读课文,感悟文本
1、课件出示图1:这是谁画的风?从这幅图上你知道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板书:红旗飘
2、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指导感情朗读,注意多音字:杆。哪个词语让你感
受到了风?
1、课件出示图2:这是谁的画?你觉得陈丹的画怎么样?她的画中有风吗?板书:小树弯
2、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哪个词让你感受到了风?
1、课件出示图3:这又是谁的画?他又是怎样画出风的?板书:雨丝斜
2、谁能给这幅图配上书上的文字读一读?问:这幅画有风而树怎么不弯呢?学生畅所欲言。
那么这种较小的风叫微风,你还知道哪些风?(狂风、龙卷风、台风、小风、春风、秋风、冬
风、东风、西风、南风、北风、海风、山风……
3、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全班起立表演朗读这一段。
1、课件出示图4:老师这儿还有一幅画,看看图上添了什么?感觉到风了吗?
2、要是配上文字可以是书上的哪一段?
3、放课件教师读课文最后一段。
4、根据板书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的,都是因为有风的缘
故,风当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四、细心思考,角色朗读
1、你们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那他们为什么能想出这么多画风的方法呢?
2、想不想再读读课文?换一个方式读书,怎么读?
3、分角色朗读,小组练习,一组展示。
五、拓展延伸,写写画画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爱动脑筋,那么我们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画风呢?
2、同桌互说。
3、全班交流,能不能把你们说的试着写下来?写完后再在旁边画一画。
4、美文欣赏:教师配乐朗诵。
板书设计:
15 画 风
红 小 雨 风
旗 树 丝 车
飘 弯 斜 转
《画风》教学设计 篇4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活动:背诵有关“风“的诗句或文章。
一、情趣导入
1、 猜谜语,引出课题,板书课题。
(1)引:我知道大家特别喜欢猜谜语,我这儿正好有一条,不知道你们能不能猜出来。
(看不见,
摸不着。
花儿见它点头,
小草见它弯腰。
云儿见它忙让路,
柳树见它把手招)
谜底:风
(2)谁来把谜底写到黑板上?
(3)谁能给“风”组个词?
(微风、台风、春风、龙卷风、寒风……)
引:你们知道的可真多!你们看,风,可以猜出来,可以写出来,可以说出来,那么,能不能画出来呢?那么,咱们就赶紧请出这几位小画家吧!(出幻灯片)
2、板书:画风,
3、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吗?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住这些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4、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5、其他字怎么记?
6、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7、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8、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1)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
(2)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3、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4、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三个小朋友怎样画风)
5、刚才有的同学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解决这个问题。
(1)请小朋友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2)指名说,顺序可乱。
6、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1)指名读
(2)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3)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7、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8、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1、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除了课文中三个小朋友的方法,你还能怎么把风画出来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吧。
2、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教学设计 篇5
[情景说明]
《画风》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以一个有趣的题目,引起了课文中小朋友的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老师想考一考大家,看哪个小朋友最聪明。注意,听好了,谜面是:“看不见它的影子,摸不着它的身子,小草见它点头,花儿见它弯腰。”(打一自然现象)
生:我认为谜底是风。
生:我也认为是风。
师:你们可真聪明,一下子就猜出来了,对,就是风。
师:听听,这是什么声音?
生:风声。
师:我们知道,风听得见也可以感受得到,可以看一看,写一写,那它能画出来吗?
生:能!
师:那该怎样画呢?今天我们学习了《画风》这一课就明白了。
(板题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66页,自由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字用笔圈出来。
师:请同学们在小组内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生字。
(生在小组内学习生字)
师:同学们学得真认真,课文中的三位新朋友你们认识了吗?
(出示课件)指名读。
师:(出示课件)大屏幕上有什么变化?
生:拼音没有了。
师:你们还认识吗?
(男女生赛读,表扬自己)
师:老师这儿有一些词语,谁愿意当小老师来教教大家。(出示词语)
(指名教,其他同学跟读并正音)
师:这些生字宝宝离开了他们的好朋友,你们还认识吗?(出示课件)
(分小组读生字)
师:你认为哪些字要提醒大家的?
生:我认为“乌云”中的“乌”要提醒大家,不要把里面多写了一点,那就成了一个“鸟”了。
师:你观察得真仔细!
生:我认为“呼呼地转”中的“转”要提醒大家,这是一个多音字,在课文中读四声。
师:你知道的真多!
生:我认为“眨眼睛”这个词特别要注意,“眨”是三声,“眼睛”这个词读轻声。
生:你说得真棒!老师也同意你的意见。
……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那么能不能又快又准地读出来呢?老师要来检查了,小火车……(“开火车”检查字音)
师:这列火车又快又稳地到达了目的地,奖他们小组一面红旗,还有哪个小组愿意接受挑战?(生纷纷举手,认读生字,师生帮助正音。)
师:同学们把生字宝宝们认会了,现在老师想把它们送回课文中,你们有信心读准字音吗?
生:有!
师:真是一群自信的孩子!好,那你们读吧,边读边想一想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学习课文
师:谁能告诉大家,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写了三个孩子画风的事。
师: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按照老师的自学提示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
(2)把写赵小艺、陈丹、宋涛画风的句子分别画上波浪线、方框、横线。
(3)在小组内说说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指名说,课件出示相关的句子、记号。)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那你们想看他们的画吗?
生:(齐呼)想!
师:你想看谁的画?他是怎样画风的?
生:我想看赵小艺的画,他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飘动的红旗)
(出示文字,指名读)
师:“赵小艺眨眨眼睛”说明他在 (想办法)他第一个想出画风的方法,如果你是他,你会怎样说,谁来大胆地读一读。
(指名读,自评,互读,再指名读,齐读。)
师:他还画了什么?
生:他还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转动的风车)
师: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出示文字指名读,小组赛读,读得好的小组奖一面红旗。)
师:你还想看谁的画?他又是怎样画风的?
生:我想看陈丹的画,他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出示课件)
板书:图片(弯弯的小树)
师:课文上哪个自然段是写这幅画的,你能找出来读读吗?
(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师:还剩谁的画没有看啊?(宋涛的)想看吗?(想)那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师:他画了些什么?
板书:图片(斜斜的雨丝)
师:谁愿意说一说,读一读。
(指名读,喜欢这一自然段的同学一起读)
师:小结:(出示课件)红旗在飘动,小树在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的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师:爱动脑筋的三个孩子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那么他们在画风之前画了些什么呢? (指名说)
师:后来他们画了风,你们觉得画了风后的画怎样?
生:我觉得画了风后的画显得更美了。
师:课文中是怎样写的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
师:你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生:我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我觉得他们很聪明。
生:我也很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因为他们的想象很丰富。
……
师:看来同学们都很喜欢课文中的三个孩子,既然你们那么喜欢他们,你们可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演一演啊,好不好?
生:(齐声)好!
(生在小组内朗读课文或表演)
师:哪个小组愿意上台来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演一演?
(小组上台分角色朗读课文,生评,师评。)
四、拓展延伸
师:课文中的三个孩子都很聪明,想出了画风的办法,老师相信你们比他们还要聪明,如果是你,你打算怎样画风呢?(师打开窗户,一阵风吹来)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的头发被吹起来了。
生:我会画书在自己翻。
生:我会画一个孩子在放风筝。
……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啊,都是爱动脑筋的好孩子。只要你们在生活中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做生活的小主人,你们会有更多新奇的发现!
《画风》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读懂课文,学会分角色朗读课文并能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教学重点: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人物头像,字卡,挂图,风车,小旗.
学具准备:绘画纸,水彩笔
教学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模仿)听,这是什么声音 (风声)(板书:风)风大家都见过也感受过,老师和你们来做个和风有关的游戏,好吗假如你是大树,小草,花儿或者落叶等等,大自然中的万物你想扮演什么就做什么样的姿势.听好,风来了,老师看看你们都变成什么样了 (生说感受)也有一些非常优美的诗来赞美风,你会说吗 (抽生)谁还能唱唱和风有关的歌 (抽生)对了,孩子们,风可以听到,感受到,可以唱出来,可以说出来,可是,风能画出来吗 今天,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继续学习――《画风》.
二,自主探究
1,在上节课中,我们认识了三个活泼可爱的小朋友,今天呀,他们也来到了我们的课堂,想认识一下他们吗 (出示头像图)和他们打个招呼吧!(宋涛,陈丹,赵小艺)(注意相机引导孩子打招呼的语气和礼貌)
2,复习认读生字,新词.(游戏:开火车卡片认读)
3,现在,聪明的孩子们,请你们动脑筋回忆一下,这三位小朋友到底是怎么画风的呢 请你从课课文中找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用波浪线把它画出来.(小组讨论交流)请你读一读你找到的句子好吗 (小组代表)
课件随机出示:
宋涛――"宋涛想了想,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
师相机指导:同学们,从他的话中,我们听出有风了吗 你觉得怎么才可以让我们感觉到风呢 这样吧,老师就当宋涛,现在准备画风的呢请你们大家一起用朗读告诉我,我应该怎么画风吧!
(师出示一幅只画了太阳,大树和房子的画,然后按照学生的朗读擦去太阳,画上乌云,但是只画了直直的落下的雨丝)
我画的怎么样 (生评:不对,应该是斜斜的)对呀,差不多,也可以呀(生指出是风把雨丝吹斜了,所以要画斜的)老师明白了,你们真了不起,现在请你们再用朗读告诉我应该怎么画吧(学生再次读,老师改正)
想不想看看真正的宋涛画的风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放课件)风到底藏在画的哪里呀
小诗人,你们能用"风来了,风把 吹 了,风藏在 里"这样的句式说一说吗 (生补充,风来了,风把把雨丝吹斜了,风藏在斜斜的雨丝里.)看看你们多了不起,这么快就作了一首诗,你能让老师朗读一下你的大作吗 (师有感情朗读,指导)
陈丹――"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师相机指导:你能让我们听到风的声音吗 为什么要重读"弯弯"呢那好,我们都是小树,如果你觉得自己读出风的感受了,请你把腰弯一弯.(出示陈丹的画)那我们也来看一看,风藏在哪里可以用我们刚才那样的句式来说一说吗 引导学生用"风来了,风把小树吹弯了,风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并能有感情的朗读,注意用词优美.
赵小艺――"她在房子前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指导方法同上,用实物旗子和小风车让孩子感受到风,引导孩子说出"风来了,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风藏在飘扬的旗子里.风来了,风把风车吹转了,风藏在呼呼直转的风车里")
4,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现来读读吗 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5,指导分角色朗读课文.(生小组内进行,师指导)
三,拓展体会
1,过渡:宋涛,陈丹,赵小艺会画风,你能画风吗 你想怎么画 (口答)
2,拿起你们五颜六色的画笔,画画风吧.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的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生自由画,老师巡视)
3,(抽生上台展示)别忙,请你拿好你们的画,找一位朋友来说说你的风藏在哪里,下面的同学也要看仔细了,并用"起风了……"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抽生说)
师总结:你们想得多妙呀,看得多仔细呀,说得多美呀,真像一首好听的小诗!
四,总结延伸
师:爱动脑筋的孩子们,你们真了不起,你们用自己不同的方法画出了风,还用那么美妙的语句表述出来.可见,任何事情,只要你愿意动脑筋,想办法,善于观察和思考,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都是可以解决的.我愿我们班的小朋友都做一个善观察,勤思考的孩子!
板书设计:
宋 涛 斜斜的雨丝
15 画风 陈 丹 弯弯的小树
赵小艺 飘动的旗子
转动的风车
《画风》教学设计 篇7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一、绘画设境,谈话导入
老师知道你们个个都是小画家,老师想请小画家到前面画一幅画,需要画房子、太阳和大树,谁愿意来画?
老师还想画风,怎么画呢,谁愿意告诉老师?学生自由发言。同学们说的方法真好,我们到课文中找一找答案吧。(板书:画风)
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清生字障碍。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采用哪些方法读?(自由读、默读、同桌互读)
读中遇到不认识的字你有什么办法认识它?学生说方法(问同学、问老师、查字典、查生字表)。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尤其是那些你刚认识的字。
3.准确朗读课文,看看你读懂了什么。
三、自主实践,互动感知
1.你读课文时认识了哪些字?用什么办法认识的?还有许多同学的方法很好,为了让大家互相学习,请同学们小组内互相介绍识字方法。出示生字和图片并且板书,小组合作认识七个生字,指导书写两个学生挑出来的字(从结构上讲可以是生字“艺、涛”,也可以是其它的字)。
巩固生字:
(1)出图片猜人名:赵本山、宋丹丹。
(2)背诵姓氏歌,巩固生字“陈”。
(3)读词闯关:艺术人生、文艺节目、综艺大观。
(4)读句子说句子:
海水(显得)更蓝了。
涛声(显得)更近了。
显得。
2.课文中三个朋友说了哪些画风的方法,请你读一读画一画。
3.找出自己认为最好的画风的方法读一读。
4.听一听风声(课件放一段风的声音),指导朗读几种画风的方法,请读得好的学生示范读,也可以给教师一个机会读。你从这句话中哪个词读出有风?
重点读好词语:飘、弯弯的、斜斜的、呼呼地转。
5.学生自由组合分角色读一读,读中感悟画风的几种方法。
6.同学们最想听哪一个小组分角色读?推荐一组分角色读。
四、拓展课文,积累语言
1.同学们,三个小同学说出了几种画风的方法,你还有更多更好的方法画风吗?可以到黑板来画也可以直接说。
2.再读课文,看看书中怎么说的画风的方法,假如你是书中人,你会怎么说?试一试,看你会不会这样说:
课件出示:刘聪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
3.把你说的写在书上,也许将来的课文中就用你说的方法呢。
五、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同学们,你们说的方法又多又好。可见,生活中看似很难办的事情,只要认真观察,不断实践,一定会有所发现。那么,风这种自然现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谁能说一说?你们说的都非常好,老师相信你们这些小信息员一定会在课下找到更准确的答案
《画风》教学设计 篇8
教学目标: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重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1、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3、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具准备:白纸、彩色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猜谜——花儿见我把头摇,小树见我弯弯腰,白云见我快快跑,湖水见我眯眯笑。(谜底:风)板书:风。
2、谁能说说这个学期我们学过有关风的句子?那你还能唱唱跟风有关的歌曲吗?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感悟风的声音,说出写风唱风的歌谣,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感性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探究画风的积极性。】
二、识字
1.今天老师还请来了3位新朋友,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和他们做好朋友?你能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吗?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和他们打声招呼吧。如:陈丹,你好!
3.老师把他们的名字拆开来了,你还认识吗?(开火车读)
4、再来叫叫他们的名字吧。
【设计意图:根据课文特点,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巧妙识字,提高了识字质量】
三、学习新课
(一)、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和这三个孩子有关,愿意读读课文吗?现在用你喜欢的方式读,给课文标上自然段,划出你不认识的字。
2、师:谁还有不认识的字?(有不认识的字就提出来),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字词想请教同学们。(出示多媒体课件)
xiǎn zhuàn gān
显 得更美了 风车呼呼地 转 旗 杆
3、观察“显”字的结构,写一写。
(二)、再读课文,读中理解课文。
1、把这些生字宝宝送进课文, 我们一定能把课文读得更好,现在同桌互相帮助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共同探讨,议中理解课文。
1、这三个小朋友在画风,可是风看不见,摸不着,他们到底是怎样画风的呢?请同学们拿起笔,认真地找一找,用你喜欢的标记划出你的答案。
2、汇报。读了课文哪位同学能告诉大家,他们是怎么画风的?他们画了什么?(板书)
3想看看赵小艺他们的画吗?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课件出示)猜猜这是谁画的?你上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你是从哪儿看出有风的?
4、出示相应的句子,指导朗读。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四)、分角色朗读,深入理解。
(过渡: 咱们读了课文,欣赏了赵小艺他们的画,还给他们的画配上了课文里面的句子,想不想换个方式来读读课文?)
1、出示单独的对话进行朗读。
2、请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那个小朋友的角色,分角色练习朗读。(小组合作)
3、选一个小组上台分角色表演朗读。
【设计意图:三幅头像有助于学生分清人物的态度、观点和做法;分角色朗读易于体会三个小朋友互相启发,互相协作和敢想敢做的精神。】
四、拓展延伸,展开想象。
1、喜欢课文里的三个孩子吗?为什么?
(过渡: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你们会画风吗?想怎样画呢?)
2、展开想象,说说我会怎样画风。
3、是啊,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都能感受到风的存在,请看(出示课件“生活中的风”)
五、课后作业。
课后我们可以拿起我们五颜六色的画笔,来画一画风,我们来比一比,看看哪些小朋友想得和别人不一样,最有创意。然后我们再来办个画展。
【设计意图:“语文课程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此环节以文本为凭借,挖掘学习资源,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板书设计
15、画 风
赵小艺 红旗飘
风车转
陈 丹 小树弯
宋 涛 雨丝斜
[教学点评]:
《画风》这篇课文主要讲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筋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这节课在吴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得很好:
1、加强读书实践“以读为本”,抓住重点词语和句子教学。《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三者对话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体验、感悟、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教学中吴老师注重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例如在理解课文内容时,提出不同要求,让学生多层次朗读课文。在这一环节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体现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抓住重点句教学,并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提高孩子们的阅读的积极性,使学生拥有更多的学习空间。
2、学科整合、读写结合。在导入新课时,巧妙地把风引入语文教学之中,以此激情、领悟。并在学完全文之后用绘画延伸、拓展,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把文章的理解想象与绘画融为一体,培养了学生对事物的独立见解,从而达到学用结合的、课内课外结合。
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当的是学生的组织者、合作者、指导者。本课的教学方式主要以学生的合作学习为主,这种融洽的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多项合作交流,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培养了学生与人合作,乐于交流的好习惯。
《画风》教学设计 篇9
教学目标
1、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重点难点
1、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2、难点:朗读感悟。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识字、小组合作检查、分角色朗读感悟
教学准备
投影仪,生字卡片,课件,媒体资源:视频《画风》。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猜谜激趣:
看不到,摸不着;花儿见它点头;小草见它弯腰。(板书:风)
2、你知道哪些风?
学生畅所欲言。
3、今天我们就来画画风。(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识字。
1、老师带来了3位小朋友。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请小老师领读他们的名字。
2、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
3、卡片认读“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4、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5、想知道这三位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吗?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有不认识的字互相请教。然后利用视频《画风》,让学生听课文范读,以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正音。
2、出示生字“显”,多音字“旗杆”、“呼呼地转”。
3、出示课文的新词,认读词语。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在文中把词语涂好。
4、指名分段读课文,正音。
5、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自读自悟。
1、他们是怎样画风的?默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画出答案。
2、全班交流。
①随学生回答出示有关句子:
⑴她在房子前面画了一根旗杆,旗子在空中飘着。
⑵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⑶他把画上的太阳擦去,画了几片乌云,又画了几条斜斜的雨丝,说:“下雨了,风把雨丝吹斜了。”
⑷她画了个拿风车的小男孩,风车在呼呼地转。
②句子中的“她”“他”分别指什么,代进去读一读。
③请学生上黑板画画文中的景色。
④请学生给学生所画的景物配上文中的话,同时指导朗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小组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②、指名一小组展示朗读成果。
③、选择自己喜欢的角色朗读课文。
四、指导写字
1、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2、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
3、结构。“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4、生练写生字。
此教学过程利用动画课件《画风:生字学习》辅助完成。
第二课时
一、游戏引路,复习巩固生字。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你喜欢文中的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三、实践活动。
1、你有更好的画法吗?
学生畅所欲言
2、小组合作,擅长画的同学画,擅长写的同学写文。
3、全班展示作品。
四、写字指导。
“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字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写字教学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此教学过程利用动画课件《画风:生字学习》辅助完成。
《画风》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
2、朗读课文,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3、理解课文,激发对自然的观察兴趣。
4、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学习课文,理解李卫、小艺、丹丹画风的方法,引导学生新旧知识结合,感受大自然中风动的景物,从而养成仔细观察,学会积累的习惯。
【教学对象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逻辑思维较差,对课文的感知主要是通过朗读理解,但学生对自然的感受已经有了许多积累,教学中主要引导学生朗读,加上孩子天生爱画、爱说,本课设计让学生通过读一读、画一画、议一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1、学科间融合的大语文观为基本理念;
2、以自主学习;
3、探究学习;
4、协作学习为主要学习方法;
5、以读为本;
6、感悟朗读;
7、体现语文课上的“书声朗朗”;
8、作业设计体现活动性、开放性、体验性、创造性。
【教学媒体设计】
1、多媒体课件。
2、画纸、颜色笔。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
1、(板书:风)这是什么字?你会背写风的诗吗?会唱写风的歌吗?
2、(开风扇)你们感受到风吗?从那感受到?
3、封能唱,能吟,也能感受到,那它能画吗?(板:画)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画风。
二、研读课文
1、下面老师想请你用你喜欢的学习方法来自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直线画出三个小朋友是怎样画风的?
3、汇报。
4、老师这里有他们三个小朋友画的画,谁能把他们的画配上课文的句子呢?
5、边汇报边出示有关的句子,从哪些词感受到风吗?指导读“旗子在空中飘着”“几棵弯弯的小树”“斜斜的雨丝”“呼呼的转”评读。
6、同学们都读得很有感情,还想换一种方式来读吗?请四人小组分角色读课文。
7、下面,我请几位小朋友上台来分角色读这几句话。这次老师有个要求,在读的时候不仅要有感情,还要加上表情和动作,谁来?
8、(指名)好,老师就请你们四个分别来读李卫、小艺、丹丹和作者的话,其他的小朋友来做评委,认真看,仔细听,读得好呢,咱们就来点掌声。(生上台读)
9、还有哪些小朋友想来试试?哦,真多!好,接下来咱们分组来读,老师来读作者的话,1、2、3组的同学分别读李卫、小艺、丹丹的话,咱们一起合作来把这组对话有感情地朗读一遍,像刚才这几位小朋友一样,也带上表情和动作。(生读)
三、拓展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
2、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
3、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
4、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5、同学们都能画风,能把你画得写来吗?(生写)
出示:张洁问:”你想怎样画风?”
我说:“……”
6、在生活中我们随时都能感受到风,请看:(课件演示生活中的风)
师:(小结)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
【版书设计】
画风
小艺宋涛丹丹
旗子在飘斜斜的雨丝弯弯的小树
风车呼呼的转
【课后反思和自我评价】
1、课伊始引导学生观察自然界中风动的现象,引起学生对周围景物留心观察的兴趣。课中画风一环节,唤起已有经验,学生对生活的再现比较丰富,使教学有了很高的升华。
2、充分读课文,特别是整篇读课文。如:自由读课文,默读课文,分角色读课文。低年级一定要让学生充分读课文,特别是整篇的课文。
3、重视借助图画阅读,也就是出示三个孩子所画的画,让孩子看图来读相关的句子,这样既训练了朗读有理解了课文。这也是新课程对低年级阅读教学提出的要求,这样利用图文联系的特点,取得图文互补的效果。
4、注意适当的拓展,即分小组合作画风,这是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有意实践。
《画风》教学设计 篇11
【学习目标】
1、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能认识生字“宋、涛、陈、丹、赵、艺、显”,会正确书写“艺、涛”。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在读、议、画中理解课文,在阅读中积累语言。
4、了解风是一种自然现象,学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观察和发现。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词卡片、图画、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趣
1、板书:风,这是什么?齐读“风”。
哪些小朋友知道有关风是诗句?指名说。
2、关于风,你还知道哪些知识? 指名说
3、我们知道风听得见,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写一写,那么风能画吗?
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就是:画风。
齐读课题。
二、质疑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怎么画风的?)
三、识字
1、在学习新课之前,我们还请了3位新朋友,想认识一下没?是谁呢?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的生字:
⑴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⑵怎么住这生字的?
让陈的学生说怎样记“陈”,想让其他小朋友牢住你的姓吗?这也是我们要会写的字。请一个姓陈的学生说:要写好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还有哪些字和“陈”字一样是左右结构,书写后两排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4、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拼读三遍,怎么记?
5、再读一遍他们的名字。
四、学习课文
1、三个孩子怎么画风的,课文给我们做了生动的描写:
愿意把课文读好吗?你准备怎么读好课文,给自己提要求。现在就按照自己要求自读课文。
2、谁愿意把课文读给大家听?你想读哪几个自然段?
指名分段接读课文。评议。
3、课文讲了3位小朋友干嘛?(画风)刚才提出他们是怎么画风的,现在我们就一起老解决这个问题。请小朋友默读课文,勾出他们画风的方法。
指名说,顺序可乱。
4、老师还把他们的画带来了,想看看吗?出示图:猜猜这是谁画的?你是从哪个自然段知道的?
⑴指名读。
⑵你读的时候心情怎么样?(为什么高兴?或你从他的朗读中听出他是怎样的心情?)
⑶现在大家都来扮演,把你们的高兴、自豪,通过你们的朗读读给在座的所有老师听,读的时候还可以加上自己的动作和表情。
5、喜欢3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小结:是呀,三位小朋友爱动脑筋,善于观察,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都画出来了,真能干。
五、拓展
我们班的小朋友也很聪明,现在就把你们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给大家介绍一下你是怎么画风的?
《画风》教学设计 篇12
教学目标
1.认读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培养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感悟课文中小朋友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行为和思维品质。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导入
咱们今天举行一场画画比赛怎么样?想参加吗?请你拿出纸笔,听我的描述,边听边想象作画。
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远处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鲜花,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一阵微风吹过,哇,好香呀!这真是“香风”呀!同学们你们画出这阵香风了吗?这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呀?
有三个聪明的小朋友想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画风,你们欢迎吗?现在就请出这三位小朋友。今天我们就和这三位小朋友一起来《画风》。板书课题。想知道他们叫什么吗?读读课文你就能找到。请快速读文,圈出他们的名字。
二、学习生字
1、自己借助拼音读准他们的名字。自读,当小老师领读。
2、出示没有拼音的名字:没有拼音的帮助,还能叫准他们的名字吗?男女赛读。
3、他们是宋涛、陈丹、赵小艺。咱们和他们打个招呼吧,作简要的自我介绍。
4、出示单独的生字:这就是我们这一课所要学的生字。
(1)读给你的同桌听,有困难的相互请教。
(2)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想一想,找一找,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请赵春扉同学说一说如何记住“赵”字,想让其他小朋友记住你的姓吗?
咱们班还有谁的名字里有今天要学习的生字呀?那就请姜清涛同学教给我们一个记住“涛”字的好方法。这个字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写的字,请大家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涛”字,要写好这个字都要注意些什么?
书写生字,同桌相互欣赏。
其他字怎么记?
5、出示图片和词语:你们到底记住没有,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
自读,齐读。
课文里还藏着一个生字“显”字,请拼读三遍,怎么记?课文是如何给“显”字组词的?请你在课文中找出带有“显得”那个词语的那一句话,并大声的读出来。请你照样子用“显得”说一句话。
6、再读生字。
三、书写生字
下面请你拿好笔认真的看大屏幕,我们一起来学写其他几个生字。
1、不能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点就成“鸟”了。“丝”字上面的两个绞丝没有点。
2、不能长笔画:“忽”字下面有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
3、美观书写:“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涛、杆、眨”字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4、范写“艺”字:草字头的横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四、再读课文
1、请你再读一次课文,把生字读准确,流利。
2、三个小朋友画出风了吗?他们是怎样画的呢?请你在课下动脑筋想一想,如何画风。下节课我们一起分析课文。
教学反思:
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整节课我从交流入手,努力营造和谐平等的对话环境。首先我创设了自然生动的教学情境,以“介绍新朋友”为切入点,打破常规写课题,激发学生读文的探究欲望。识字中以游戏和活动为主,注意联系学生以往的识字经验和生活经验,通过开展“当小老师领读、交朋友”等活动,充分激发孩子主动参与识字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另外在朗读环节我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他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感悟。
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的最大特点是识字量大,认写分开。本节课我用大量时间进行了写字训练。写字上重点引导学生观察体会,掌握字的构字规律和间架结构,并根据学情相机指导,最后通过自评、互评和师评展示学生作业,激发学生写字的兴趣。
本节课的另一个亮点体现在生字的巩固上。在巩固生字环节我采用了灵活多样的形式,不同字不同方法。如“丹”字就是利用括词和对比两种形式进行的,而讲“赵”字和“宋”字时却配以赵本山和宋丹丹的人物相片帮助记忆……在这样一个形式多样的巩固环节,学生识字不再是枯燥无味的,他们体会更多就是乐趣。
本节课也存在许多不足之处。识字写字既然放在了一课时,就应将二者的关系处理好。比如在教学“丹”字时,这是一个双目标的字,既要求学生会认,也要求学生会写,我在教学中忽略了这一点,导致这个字重复讲解了两遍,即识字时讲解了一次,写字时又讲解了一次。教学时如能把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效果可能就会更好,省去了不少时间,学生记忆时也更有条理。
《画风》评课
李宏宇
赵娜老师上的是语文第四册《画风》第一课时。《画风》一课主要讲了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儿时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即“谁能画风”。是小艺首先动脑筋想出了办法,最后还是三人合作,用不同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了风的样子。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要勤于观察生活,遇到问题要动脑筋,善于合作,敢于创新。听了赵老师上的《画风》一课,让我们学到了不少,就谈谈自己听课后的一点感受。
一、老师能注重激励性语言评价。
激励性的恰当的评价,会使学生产生前进的动力,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为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赵老师的这堂课上,激励性的语言会恰到好处地送给学生。比如请学生读生字,她会说: “谁能很厉害,一个人来念?”当一个学生读得挺不错时,她马上说:“同学们不给他来点掌声吗?”学生马上把鼓掌送给读字的学生,不仅让读的学生心里甜甜的,其他学生的积极性也马上调动了起来,小手一个个举了起来,课堂气氛也活跃了。
二、老师能注重课文的朗读,通过朗读达到“其义自见”。
新理念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宗旨,赵老师在教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做了调整。打破了以往教学“以教材为中心”,体现新时代的教师“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教学理念,把教材教活。针对这篇课文人物较多的特点,提出:“你们想读好这篇课文吗?那么,该怎么读比较好呢?”问题设计得很巧妙。把学生当成了真正的主人,学生说了:要大声地读;要读准字音等等,使朗读感悟水到渠成。而且,在本节课上赵老师安排了大量的时间进行朗读,朗读的形式也灵活多样,有自由读,指名读,分男女生读,小组读,分角色朗读,还有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读,赵老师不仅充分尊重学生,而且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过程中感悟文本。
赵老师的课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学生学得比较轻松,而且扎实。美中不足的是赵老师课前精心画了三幅画没有更好地利用。我觉得如果赵老师把课文的导入做适当地调整,先拿出三幅画,让学生说话训练,然后自然地引出课题《画风》:知道吗?这三幅画是有三个小朋友在画风呢?你能找出他们画的风在哪儿吗?过渡到课文的学习,也许效果会更好。
《画风》教学设计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会读多音字“杆、转”。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受文本中三个小朋友的聪明,懂得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明白遇事要多动脑筋想办法。
课前准备
田字格、课件、人物头像、三幅风画
教学预设
一、课前交流
1、谈话:哇,一个个都这么有精神,又和你们一起学习了,真高兴!上课之前,老师想先了解一下,《画风》这篇课文你读了几次呢?(指名说。)3―5个。
(预设评价: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 ②这个习惯真好。)
2、配乐朗诵:想知道俞老师读了几次吗?我读了整整20次,反反复复,一次又一次地读,一边读一边想,读着读着,我们心中就产生了一种情感,后来我就写了一首诗,想看吗?(点击cai)念给你们听听,好吗?
(配乐朗诵:风来了。)
3、营造氛围:喜欢吗?(喜欢)其实写诗并不难,俞老师写下这首诗,就是因为多读课文,且一边读一边想,大家多读课文,也一定能写诗,还能比俞老师写得精彩呢!因为有人说,你们是天生的诗人。这节课有你们这群小诗人,咱们一定会学得很快乐,是吗?
二、导入新课,趣味识字
1、大家都在上课前预习了课文,读了课文,你认识了哪三位新朋友?
(1)指名说。宋涛、陈丹、赵小艺(课件出示)
(2)指名读。谁愿意来和他们打声招呼?
预设评价:
a、翘舌音都读准了,赵小艺听了真开心。
b、“陈丹”有一点不满意,“陈”字得注音翘舌、前鼻呢,再来一次。
c、你瞧,老师一提醒,“宋”字的平舌音就读出来了。)
(3)齐读:来,我们大家一起来和他们打个招呼吧!
预设评价:
(a、听到你们亲切的叫声,他们听了真开心!b、真有礼貌,他们听了都笑眯眯了。)
(4)生活中识字:你在哪些地方看到过这些字?
(预设评价:①电视里,也能学知识。
②名字中,有些人的名字中也藏着这些字)
(5)书写生字:对,在这些地方我们都可以认字,学知识呢!他们的名字我们都会读了,藏在他们名字中的这几个字你能把它们写下来吗?(点击cai)
a、齐读:先来大声地读读吧!你觉得哪个字需要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把它写好呢?
b、师范写:写字最重要的是有观察的本领,才能把字写得漂漂亮亮的,这节课我们就先一起写好“涛”,其它的字小朋友自己去发现、去观察,自己努力把它们写漂亮,好吗?
观察一下“涛”,有什么特点,左小右大,“横画”很多,写的时候“三”,横往左斜,看老师写。
c、生临写:拿起你的笔,身子坐正,脚放平,照着老师的样子在书本68页写一个。写好的,请自己观察其它几个字,并也认真的写一写。
三、初读文本,体会“画风”难
把笔轻轻放下,现在他们是我们的好朋友了,再来叫叫他们吧!(板贴)赵小艺 陈丹 宋涛
你瞧,他们在一起画看不见摸不着的风呢!
1、设疑:小朋友们,学习从“提问”开始,看着赵小艺、陈丹、宋涛在一起画看不见摸不着的风,你有什么问题想问问他们吗?(板书:?)
2、体会“画风”难:对呀,陈丹和宋涛也觉得没办法画呢!谁来读读他们说的话:(cai出示)。
(1)指名读。
(预设评价:哟,这小宋涛真觉得风难画呢!谁也能读?你瞧,他把没办法画还用皱着眉的表情表现出来了。再来读一次,我介意小朋友们看着他读,不仅听他的声音,也看看他的表情,好吗?)
(2)男女分角色读:我们男同学当宋涛、女同学当陈丹也来读读他们没办法画风说的话吧!
四、读读悟悟,感悟“画风”趣
那他们有没有把风画下来呢?别急着告诉我,现在老师和你们一起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流利,边读边思考,他们有没有把风画下来,你从哪些地方看出来了?
(一)生自由读文,反馈:他们有没有把风画下来?(有)
你从哪儿看出来了?(点击cai,出示文本4―8段。)
(二)默读课文,体会“画风”:刚才小朋友通过读课文,知道三个小朋友把风画下来了,那他们又是怎样画风的呢?这一次请小朋友默读课文4―8段,想一想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并用“――”划一划他们把风画下来的句子,听明白了,是他们画风的句子。
(三)反馈、交流:谁愿意来说说它们是怎样画风的?
贴画a、 噢,你觉得这是赵小艺画的风(板贴),咦,他画的风藏在哪儿呢?(板书:旗子。)
b、 噢,陈丹也会画风了,她画的风藏在哪儿呢?(板书:小树)
c、 这是宋涛画的风呀!她画的风藏在哪儿呢?(板书:雨丝)
d、 唉,赵小艺画风的办法真多,她还把风藏在哪儿了(板书:风车)
1、感悟“飘”
①指名说:咦,这旗子里真的有风吗?(没有)(出示实物)。
小朋友刚才不是说风藏在旗子里吗?
预设:图画中的旗子是飘着的,而老师手中的旗子是垂着的。
②指名读:对呀,旗子里不一定有风,只有飘着的旗子才有风藏着,你能把风读出来吗?(点击cai)
(预设评价:这是微风,旗子都迎风飘扬了呢!)
③师范读:老师也想来试一试,可以吗?边听边想,你眼前出现了什么?
④齐读:噢,风藏在飘着的旗子里,我们一起把赵小艺画的风读出来吧!(点击cai)(配乐读)
2、感悟“宋涛、陈丹、赵小艺”画的风
①赵小艺画的风藏在飘动的旗子里,那么宋涛他们画的风你又从哪些词中特别能感受到有风在呢?
a、自由读文:自己去找一找,圈一圈,并且去读一读他们画的风好吗?
b、反馈:谁愿意来说说?
“弯弯”:对呀,直直的小树笔直的站在那里,多神气呀,有风来了,小树被吹得弯弯的,这风可真有趣,它还藏在弯弯的小树里呢!(点击cai)
c、拓展说话:如果你也来画风,你觉得怎样的小树也可以藏着风?
d、齐读:来,让我们把陈丹画的风读出来吧!
②感悟“斜斜”、“呼呼转”
还有哪些词可以感受到?
(预设评价:a、噢,有风的雨丝才会变得斜斜的;b、风车转得真快呀!)
a、指名读。(1―2个)
b、男女同学读。
③分大组读“画风”,你最喜欢谁画的风?
五、画画写写,拓展“画风”
(师指板书)对呀,红旗飘动,小树弯腰,雨丝斜斜,风车转动,都是因为有风,不能把看不见、摸不着的风直接画下来,我们可以通过与风有关系的景物把风表现出来,让我们加入他们的行列,也来想想办法画风吧!你想怎样画?
1、指名读。
2、课外拓展:其实风无处不在,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请你在下课后也来想想办法把你发现的风画下来,并在旁边写一写,你画的风藏在哪儿,好吗?
《画风》教学设计 篇14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通过什么事物来表达风的。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二、教学重、难点: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知道文中的小朋友是通过什么来画风的。
三、教学时数:2
学案设计:
一、认真朗读课文3次,(请家长在书上签名)并圈出生字,写好卡片。
二、再读课文,回答问题:
1、这篇课文写了 、和 在一起。他们先画 、 、和,最后画 的事。
2、宋涛、陈丹、赵小艺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宋涛画
陈丹画
赵小艺画
三、拓展:
1、你还有别的办法画风吗?请你画一画,然后也像他们这样写一写。
我画的是,因为有风在吹,所以( )。
4、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画下来。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份礼物送给你们,请睁大你的眼睛,伸出你的小手,接受礼物(老师吹一口气),风来了,你们看到了吗?捉到了吗?
2、风是看不见,也摸不着的,那么风能不能画出来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学习画风。(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
4、质疑:读了课题后,你想知道什么?
可能会提:都有谁画风?他们是怎样画风的?怎么知道画的是风?什么是风?谁最聪明?
5、小结过渡 :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二、 初读课文, 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指名汇报。
3、小结归纳。出示填空:
这遍课文主要讲宋涛、陈丹和赵小艺在一起画画,他们先画了房子、太阳、大树、小鸟,最后他们画了风的事。
三、自读课文,自主识字。
过渡语:下面我们就来认真地,仔细地读一遍课文,这一回老师要提醒大家读准字音。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划生字词,读后标出自然段。
2、检查汇报。
(1)读字卡,同桌互读互听,互相纠正。
(2)课件出示生字词:
宋代 浪涛 姓陈 姓赵 丹心 艺术 显得
a、带拼音读。
b、去拼音读。
(1)说说记字方法。
3、指导写字。
(1)出示要写的字:丹、乌、艺、显、忽、丝、杆、眨、涛、陈、转、斜
(2)口头组词。
乌云 雨丝 旗杆 忽然 斜斜的 转动 眨眼
(3)说说你有什么发现?
(4)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重点指导眨、斜
(5)老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评议。
四、朗读全文。
1、男女声赛读,每组一个自然段。
2、师生合作读。学生读叙述,老师读孩子们的话。
五、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的大意,解决了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还学会了生字,能把课文读准确、读通顺。下节课我们再一起解决第二个问题:他们是怎样动脑筋画出风来的?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了解他们是怎样画风的。
2、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画风。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唱(说)有“风”的歌曲、(诗句)、以及听风声。
(1)、同学们会读黑板上的字吗?(风)会唱带有风字的歌吗?(指名唱)有风吗?(有)我们还读过不少有风字的诗句,谁来几句?(指名背)现在我们听听是什么声音?(放风的声音)你听到了这是怎样的风?平时,我们还感受过怎样的风?
(2)、风,我们听得见,还能感受得到,可以唱一唱,还可以写一写,那么,它能画下来吗?(板题)真的能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学习《画风》,齐读课题。
过渡:通过昨天的学习,谁来告诉大家,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三个小朋友画风的事)哪三个小朋友?(板头像)那他们事怎样是画风的呢?
二、朗读感悟
1、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描写他们画风的句子。
2、他们是怎样画风的呢?指名读出所画的句子。(2人)
3、听了他们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1)我知道赵小艺她会画风,画的是一面飘动的旗子。
(2)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指读,课件出示。
(3)从这句话中你还明白什么?(抓住“眨眨”、“想了想”)想什么?
(4)宋涛为什么会提这样的问题?怎样读这句话?
(5)陈丹听了怎样回答?
指名读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我知道陈丹也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而且没人能画得出来)
(6)你从哪个词看出没人可以画出来?(谁也)该用怎样的语气读?请你读一读。
(7)赵小艺又怎样回答?(再读句子)
为什么小艺在说之前要眨眨眼睛,想了想才说,而不象陈丹那样马上就说?
她在想什么?有没有想到画风的办法?从哪里可以看出?(我能!)“我能”后面是一个什么标点?为什么是叹号?(说明她很有把握、自信)谁来读?(随着朗读贴板书:旗子)
过渡:旗子刚刚画好,宋涛有什么反应?
1、出示宋涛说的话,朗读。
2、从这句话中你明白了什么?(风是可以画出来的)宋涛原以为风是画不出来,现在一看小艺的画,突然明白风也能画出来,心里怎样?该用什么语气读?
3、小艺会画风了,还有谁也会画风了?(陈丹)他画了什么?你从哪里知道?指名读出示再读。
4、从这段中,你知道了什么?(随着回答贴板书:小树)
5、陈丹刚才还说风是画不出来的,现在怎么能画出来了?假如陈丹就在你面前,你想对她说什么?
过渡:是呀,陈丹,你真不简单,这么快就学会画风了。宋涛有没有学会呢?从哪看出?指名读句字。(出示)
1、听了他的朗读,你知道了什么?(随着回答贴板书:雨丝)
2、宋涛想了想,他想什么?为什么想了想?你觉得宋涛是个怎样的孩子?
把你的感受读进去。
3、出示第八段,谁来读?你明白了什么?小艺为什么笑着说?她笑什么?为什么笑?
过渡:这三个小朋友都会画风了,他们越画越高兴。他们正笑着,说着,画着,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是不是真的动了呢?为什么?(自由说)
4、你喜欢这三个小朋友吗?为什么?
5、好,现在我就来扮演他们,你喜欢谁就扮演谁,先自己读好句子。
自由读指名扮演评议小组扮演。
三、拓展
1、三个小朋友都会画风了,谁能用这样的句式说一说:(板书出示)
画的是( ),因为有风在吹,所以( )。
2、他们都会画风了,你会不会画?你想画什么?请用上这样的句式说一说:
我会画,因为有风在吹,所以( )。我还想画,因为有风在吹,所以( )。
3、小组合作画风展示作品,评议
4、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三个小朋友从不会画风到学会画风,透过这件事,你明白了什么?遇到问题要动脑筋思考,平时要留心观察身边的事物,更重要的是勇于实践,才能获得成功。在今后的生活中,你们能做到吗?
6、作业:课后练习:读读写写画画。
板书设计:
旗子飘
画风风车 转
小树弯
雨丝斜
《画风》教学设计 篇15
【教材简说】
“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本中的小朋友思考,也引起了我们的思考。风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呢?课文中的三个小朋友一起画画,本来陈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看了赵小艺的画后,陈丹却说:“我也会画风了。”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我们喜欢宋涛,因为他敢想。善于提出问题;我们也喜欢陈丹,她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认识,善于向别人学习;我们更喜欢赵小艺,你瞧她,“眨眨眼睛,想了想”,她敢于迎接挑战,善于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让我们的学生在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中,去体会课文中三个孩子的思想;去学习他们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想出别的、更多的画风的办法。
【学习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教学建议】
一、识字写字
本课要求认识的生字量少、任务轻。要求认识七个字,其中六个出现在课文人物姓名中,这些字很有可能在同学的姓名中也有。识字教学可作如下安排。
1、粘贴三个小朋友的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学生读课文找答案,教师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号召学生和他们三个做朋友,与他们三个打招呼,作简要的自我介绍。例如,宋涛、陈丹、赵小艺,你们好!我叫,很想和你们做朋友。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打招呼、交朋友”的过程中就会认识“宋、涛、陈、丹、赵、艺”六个生字了。
2、想一想、找一找:“宋、涛、陈、丹、赵、艺”这几个字在我们身边哪些人的名字中出现了。
3、用减一减的办法识字:湿―显
4、写字指导:
⑴ 正确书写:
不要多笔画:“丹”字只有一点。“乌”字中间没有点,加 就成了“鸟”字。“丝”字上边的两绞丝没有点。
不要少笔画:“忽”字下面的三点,不能少。“眨”左边是目字旁,不能少一横。“涛”字左边三点,右下还有一点。
⑵ 美观书写:
观察结构特点:如,“显”字上小下大、上短下长;“忽、丝”二字上长下短。“杆、眨、涛”左窄右宽;“杆”左高右低,“眨、涛”左短右长。
比较借鉴:乌―鸟 丹―舟 涛―寿 陈―冻
示范:“艺”字草字头的横宜略长,下面的“乙”字“折笔”应尽量向左边斜,“弯”应写平,“钩”直上。
二、朗读感悟
这篇课文以人物对话的开式,讲了三个小学生一起动脑想办法,把无形的风生动地展现在画纸上的故事。三个小朋友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地交流,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鼓励。人物多,对话多,又是三个人的相互交流,这样的课文还是第一次遇到,学生不易理清课文中人物的态度、观点、做法,在朗读感悟过程中首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弄清哪个小朋友是怎么画风的,在此基础上再练习朗读。建议这样安排教学环节。
1、贴出三个小朋友的头像,结合预习说说谁叫什么名字?(如果预习不充分,学生不能确定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可让学生马上读书找依据。)在头像旁写上他们的名字。引导认读姓名,认识其中的六个生字。
2、出示三幅画(一幅画有飘舞的旗子,一幅画有弯弯的小树,一幅画着斜斜的雨丝),看看每幅画分别是谁画的?默读课文找答案。
3、在头像下一一对应贴图。
4、练读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自由组合练读、分角色练读,竞赛读,争当“宋涛、陈丹、赵小艺”,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要读出问句的语气来。“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要用非常肯定的语气读。“我能!”“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着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三、积累运用
1、你还有什么方法画风?在小组内说一说,再写下来。完成课后习题“读读写写”。
2、欣赏句子,仿说句子:
读句子:“忽然吹来一阵风,画中的景物好像都在动。一张张画显得更美了。”
仿说句子:一场大雨过后,树叶显得____。
______,__显得____。
3、抄写词语,再依照样子写几个:
洁白的纸 弯弯的小树 斜斜的雨丝
洁白的( ) 弯弯的( ) 斜斜的( )
四、实践活动
小画展:动手画一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
【教学设计举例】
一、情景引入,巧设悬念
1、情景激趣:
今天咱们一块儿去“旅行”。去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你们要根据老师的描述,把你们看到和听到的用笔画出来。
2、学生拿出纸笔作画。请几位学生上黑板作画。
3、教师描述:
今天天气真好,蓝蓝的天上飘着朵朵白云。你们朝远处看,那儿有一座青山,山脚下住着一户人家,房前屋后种着果树,一条小溪从门前流过。赶快把这优美的景色用画笔画下来。
4、学生边听边根据自己的想象作画。
5、教师继续描述:你们闻到了吗?没有?赶快深呼吸,闻到了吗?这是什么香味?你们听到了吗?远处传来了什么声音?多好听啊!赶快把这些让人陶醉的香味和美妙的声音画下来。
6、学生质疑:
声音、气味看不见,摸不着,怎么画?
7、小结:
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容易画,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能不能画呢?
二、质疑解难,探究学习
1、自由朗读课文。
2、检查读书情况。你读后知道了什么?想说些什么?
3、学生自由说,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播放电脑课件。
(我知道红旗在飘说明有风……教师播放红旗飘动、风车转动、雨丝斜斜等电脑动画课件。)
4、小结:
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5、你喜欢课文中的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是因为他们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三、朗读感悟,深入理解
1、自由组合,分角色练习朗读。
2、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小组推荐代表朗读。
4、评读:
用什么语气?什么语调?
(提示:宋涛应该用疑问的语气说“谁能画风”这句话,而且说的时候心里应该很得意,因为他认为风是画不出来的,他其实想为难一下陈丹和赵小艺。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这句话时,应该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这句话时,应该是非常自信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宋涛说“是风,风把旗子吹得飘起来了”这句话时,应该用惊喜的语气,大声地说,因为他是受到小艺的启发突然明白原来风是可以这样画的,所以他非常高兴。)
5、表演示范朗读。
四、驰骋想象,描绘美景
1、展示刮风图,感受风的魅力。
2、动手画风,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启发想象:
声音、气味与风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它们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如果由你来画声音、气味,你会画什么?请你们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五彩画笔描绘出来。
《画风》教学设计 篇16
一,教材简析
这是人教版新课标实验教材语文第四册第四组的课文.本组教材的四个小故事,都是围绕动手动脑来选编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爱动脑,勤动手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画风"这个题目引起了课文中的小朋友思考.风看不见也摸不着,怎么画 陈丹,赵小艺,宋涛三个好朋友互相启发,互相激励,结果他们用不同的办法画出了风.
二,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3,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三,教学理念
1,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走进学生的认识世界和情感世界,也让语文教学植根于学生的生活世界而显得丰富多彩,富于生趣.
2, 倡导自主参与,合作交流的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朗读为重要手段,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自由读,分组读,分角色朗读,表演示范读等)语言实践中,培养语言的感悟能力,尤其引导学生抓住人物个性化的句子,读懂课文,把握人物情感,切身体会到遇事善于质疑,思考,解疑带来的无穷乐趣,并树立起自信,同时培养交流合作的意识.
四,学情分析
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吹着海风长大的,对风特别熟悉,理解文中人物对话较容易,但语言的感受, 感悟性还不够敏捷,因而在体会人物情感与心情方面会比较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以指导朗读为主,来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体验提问题,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的情感与乐趣.
五,教学设计
(一)课前活动,激发兴趣
1,谜语激趣:禾苗见它弯腰,小树见它招手,花儿见它点头,浪花见它欢笑.请学生自己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
2,引导探究:看看哪位最爱动脑筋的同学有办法把它带到教室里来.
-1-
[我认为学生对周围的事物充满极大的好奇心和兴趣,让课堂回归儿童的生活世界,既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又激发他们走进生活,观察生活的愿望,并养成习惯.再者,找到谜底容易,而把它带到教室中来就得动脑筋,这有助于培养学生遇事爱动脑筋勤思考的习惯.]
(二)揭示谜底,引入新课
1,揭谜底,并让大家说说你是怎样把它带到教室中来的.
2,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几位小朋友,看看他们又是怎么办的
[我是这样想的:活动会使学生的思维很活跃,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自然而然走入新课.他们会用各式各样的方法来展示.及时肯定他们富有创意的理解,给予鼓励和赞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质疑解难,自主探究
1,自由诵读课文.
2,同桌读,前后桌读.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读音.
3,检查读书情况.提问:你读了课文知道了什么 想说些什么
4,鼓励学生自由发言.
学生自由发言,师生共同评价.
关注个性差异,不同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的学生,感受与理解也不同,尊重个体的体验.
5,小结.红旗在飘动,小树弯弯腰,风车在转动,雨丝斜斜飘都是因为有风的缘故.风虽然不能直接画出来,但可以通过画与风有关的事物表现出来.
6,你有什么话想对几位小朋友说 你喜欢哪一位小朋友,为什么
我们喜欢这些小朋友,因为他们敢想敢做,爱动脑筋,遇到困难不退缩,积极思考.
[如此设计,是因为语文学习重在感性层面,重视培养语感,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反复朗读,学生有了自己所感悟的感情世界和体验,并自由表达出来,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个体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独创性的理解,关注个性健康自然的发展.]
(四),朗读感悟,体验情感
1,出示三个头像,说说他们的名字.
学生自由诵读课文找答案,以第一人称作自我介绍.如"我叫赵小艺,我在……(干什么)."
2,鼓励学生与"它"交朋友,同时引导读姓名,认识其中六个生字,可联系身边同学的名字来认识.
-2-
[这样的设计,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小学生都乐于与人交朋友,在"交朋友"中学习体验文中小朋友的创意,培养与人文明友好交往的意识和能力,以及口语表达能力.]
3,练习对话,开展争做文中小朋友的活动.
①自由诵读;让学生读他(她)喜欢的段落.
②自由组合练对读.
③小组推荐代表,分角色朗读,竞赛读.在读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示范,指导.
"谁能画风 "要读出宋涛疑问的语气,且心里有一丝得意的情绪;陈丹说"谁也画不出来"时,应带有为难的语气,赵小艺说"我能"时,应该是非常自信,高兴的语气,语调比较高,声音较大;"我也会画风了""我还能画"等句子要带惊喜,兴奋的心情,用自信,肯定的语气读.
5,表演,示范朗读.
[这一环节的设计,我充分尊重语文教学的选择性和多样性,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求选择朗读,创设宽松,民主,和谐的学习气氛,激发学习的兴趣,体验人物的情感,并受到启发,学会留心身边的事物,勤于动手,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敢想敢做,相互协作的精神和合作意识.]
(五)留意生活,描绘美景
1,回忆刮风的景象.
2,动手画风,比比谁想得妙,画得好.展示学生画风的作品.
3,课外拓展.
还有哪些事物都是看不见,摸不清的,如果由你来画,你会画什么 请你把自己的奇思异想,用彩笔描绘出来.
[我的设计意图是:语文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实践活动,给学生一个广阔的空间,真真正正地去思考,去动手,敢想敢做,相互协作,养成良好的习惯.]
六,教学反思
对于本课时的教学设计, 我认为课前准备活动非常贴切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浓厚,教师只要作好指导以及上课时的恰当引导,导入新课将是很成功的.在朗读感悟时,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巡视作好个别指导,这也是一个成功的环节.但由于乡村学生表达交流的信心和能力尚存在不足,在新课开始的"自我介绍"可能存在不足,所以需要教师的鼓励和帮助,并在实践活动中给予大力的指导.
-3-
点 评:
"架设教学与生活的桥梁"是本课教学设计最为成功之笔.吴老师结合她班学生来自海边农村,是吹着海风长大,对风特别熟悉这一实际,她在课前就以谜语激趣,要求学生到田野里,大海边,校园中寻找谜底,并想办法把它带到教室来.这一别出心裁的教学设计,确实令人耳目一新.教学目标如何落实,有吴老师这一设计,还有谁担心本课不能完成教学任务呢 这一教学设计也体现了吴老师高度重视开发和利用学生的生活资源,利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一新课程理念.
本教学设计另一可取之处是吴老师熟练地采用调动学生自主参与,合作交流这一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例如,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吴老师的设计是采用自由诵读,生生对读,分角式读,竞赛读,表演读……读后畅谈质疑,互相评价补充,学生特别投入;对于课文给人的启发,吴老师是在学生多读熟读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课内课外都来动手画一画,让学生在读与画中自己去思考,去感悟,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之目的.
《画风》教学设计 篇17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有主动识字的愿望,会认7个字,会写12个字。
2、能力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会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2)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的习惯。
3、情感目标:在教学中生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朗读感悟文中小朋友的创意。
三、教学难点:
培养孩子遇事要善于动脑筋想办法。
四、课前准备:
1、cai课件。
2、彩色笔,白纸。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在上课之前,请你们听段录音,听完后告诉老师,你们听到的是 什 么声音?(放录音)很多小朋友已经听出来了,一起来说,是――(风声)。
师:对!(板书:“风”)风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生自由回答。
师:说得真好!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它有关,题目就叫《画风》 ( 板书:20、画风)大家把课题念一遍。
师:当你看到这个课题后,你会提出些什么问题呢?(生回答)
师: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的孩子,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节课呀,我们就来了解其中的两个问题:(课件出示)1.谁在画风?2.他们是怎样动脑筋把风画出来的?谁来把这两个问题读一读?(生读)
师:读得好!我们要想弄明白这两个问题呀,就必须认真读课文。首先,请同学们自由地把课文读一遍,把字音读准了。(生读)
二、初读课文,感知全文
1、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通课文,初知大意。
2、检查生字词。
师:下面呀,老师来检查一下,看谁刚才读得认真?
(课件显示:李卫 丹丹 小艺 旗杆 擦去 斜斜的男孩 显得)(生读)
三、小组合作,汇报交流
1、多媒体出示问题:
(1)小朋友们是怎样画风的呢?
(2)你喜欢三位小朋友中的哪一位?为什么?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小组代表汇报。
(1)师:他们是怎么画的呢?请小朋友找一找,划一划,读一读。互相说说。(相机演示课件,相机板书)
(2)瞧瞧他们多了不起,那么你到底喜欢谁的画呢?从哪儿可以看出有风?请说出你的理由好吗?
(3)这三个聪明的孩子动脑筋,想办法,都用自己的方法画出了风,可真了不起,你愿意再来读读吗?看看风是不是也藏在你的朗读里。(生再读体会)
(4)刚才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黑板上画的和写的来告诉大家,他们是怎样把风画出来的?
(他们是通过画红旗飘、风车转小树弯、雨丝斜把风画出来的。)
小结:也就是说他们是通过画风中不同景物(指板书)的变化来表现风的。
四、指导朗读,加深体验。
1、出示句子:她在大树旁边画了几棵弯弯的小树。
怎样读才能体现出有风呢?(重读“弯弯的”)
仿照刚才的读法,读下面这几句话。
出示句子:(1).李卫说:“谁能画风?”
(2).丹丹说:“风,看不见,摸不着。谁也画不出来。”
(3).小艺眨眨眼睛,想了想,说:“我能!”
(指名读,齐读。)
2、师:刚才,同学们读了课文中的句子,下面我们来把整篇课文读一遍。这一回,你们自己找伙伴,想找谁就找谁,看哪四个小朋友合作得最好?注意,先分好角色再读。好,开始。(生自由找伙伴分角色读课文)
五、联系生活,拓展练习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书上的三个小朋友是这样(指板书)来画风的,但老师相信,如果是我们班的小朋友来画的话,你们的点子一定会更多。现在,请小朋友们一闭上眼睛。听!风儿向你们吹来了。(放录音)在风中呀,许多事物发生了变化,高高的天空中,清澈的小河边,碧绿的山坡上,人们身上穿的,桌上摆的,阳台上挂的,等等等等。如果让你们也来画风,还可以画些什么呢?一起来说说看。(学生发挥想象并回答)
2、同学们想象真丰富!真聪明!那你们能不能把你刚才说的画下来呢?(能!)
师:好。请同学们拿出彩笔和纸,把你们想的像老师这样用简单的两笔画下来,看谁画得又快又好?可以自己画自己的,也可以两三个小朋友一起合作画。瞧,老师这儿有一幅简单的画,谁愿意上来添画?(生画,师放录音)
3、画好了就举起你们的小手,没画好的也把笔停下来,咱们下课再继续画。刚才,老师发现有几个小朋友画得不错。老师把他们的画都收了上来,咱们一起来看看这是谁的画?来,把你画的跟大家说说。(生说)
4、我们再来看看上面几个小朋友画的画。
5、(展示画)谁画的呀,你们都说说你们画了些什么来表现风的?(生说)
6、小结:
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得真不错,这说明只要我们开动脑筋,敢于想象,就一定能把想做的事做好!接下来,老师布置课后作业。(出示:风给人类带来哪些好处?又给人类带来哪些坏处?怎样让风更好地为人类造福?)回家可以翻翻书,也可以问问爸爸妈妈啊,咱们以后再一起来讨论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