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厘米》(通用16篇)
《认识厘米》 篇1
和用厘米量
教学目标 :
1、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刻度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对几厘米的长度有感性认识。学会用厘米作单位估测或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掌握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的能力。
3、 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学习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掌握用厘米做单位的测量方法。
教具准备:小棒、直尺、布尺、多媒体课件、学具袋
教学过程 :
一、用童话故事开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出问题
1、 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师:在桌上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把它举起来,用桌上的工具在四人小组里量一量扶手有多长?
2、 学生汇报。
3、 师:那奇怪了,同样长的扶手为什么会量出的结果不一样呢?为什么?
那如果我们要得出一个具体统一的答案,可以用什么来测量?大声告诉老师。
4、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直尺。在你们抽屉里都有一把直尺,拿出来看一看,你们在直尺上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
5、 根据学生的发现出示课件。自由的读一读数字。在尺子上最左端的数字是几?0我们以前学过,那你们现在知道尺子上的0表示什么吗?总结:在尺子上0对准的这条刻度线叫做起点。板书,在尺子上你还发现了什么?CM表示什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你还发现了什么?出示课件。刚才有同学发现尺子上有厘米的标志CM,那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板书(数字、CM、长短不同的线)
二、小组合作在动手操作中主动探究
1、出示课件,蚂蚁们为了使小桥变得更漂亮,他们给小桥涂上了五彩的颜色,大家猜猜看,绿色这一段可能是多长?到底是多长呢?咱们听听小精灵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这段有多长?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一厘米吗?行不行?同桌之间可以互相交流交流。那同学们在仔细看看,在尺子上还有哪段是一厘米长的呢?出示课件让学生指出。
指着课件提问: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啊?原来啊,尺子上的每一个大格啊就是一厘米。每一个小格也可以用一种更小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咱们以后来认识。
2、 找一找
(1) 刚才我们认识了一厘米有多长,那在我们身边或者在我们身上有哪些物体是大约一厘米长呢?找找看。也可以比一比,都行。那大家比一比,你哪根指拇的宽度最接近一厘米呢?那你们是这样比的吗?出示课件。那大家再观察一下,还有哪些物体长度大约是一厘米长的?那同学们能不能比画一下,一厘米大约是多长啊?比画一下。大家互相看一下。大家记住了吗?
(2)下面同学们闭上眼睛想一想,一厘米有多长啊?
(3)好了,同学们,刚才咱们认识了一厘米,那2厘米、3厘米、几厘米又有多长呢?
(4)出示课件,提问:这一段长几厘米?2厘米里面有几个1厘米呢?(出示4厘米的长度),那你们能从自己的尺子上找出6厘米的长度吗?找同学说说你是怎么找的?那同学们你们能不能比画一下,6厘米是多长呢?
(5)举起桌子上的兰色纸条,请同学们估计一下,这根蓝纸条大约有几厘米那么长呢?注意,先估计一下,现在不动尺子。究竟是几厘米那么长呢?大家用尺子验证一下。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么量的?请一名量得最快的学生介绍经验。大家说他量的好不好?那好在哪儿呢?大家既然都认可他量的好,那我们是不是应该用掌声鼓励鼓励他?
(6)那课本上是怎么说的呢?请翻开课本,看完之后,把小纸条的长度填在括号里
,你们都会量了吗?那咱们赶快帮小蚂蚁量出扶手的长度怎么样?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好呢,同学们大声告诉小蚂蚁,扶手到底有几厘米?
(7)蚂蚁们知道了扶手的长度,一定能很快的做出一个新扶手来,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呀?咱们出发吧。出示课件
三、巩固
1、出示课件,学生判断,对的举对牌,错的举错牌。(看仔细了,请评委亮牌。,请人说为什么正确)
2、刚才蚂蚁王国的测量比赛结束了,那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也举行一个测量比赛呀?请同学们拿出学具袋。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还学会了用厘米量。(板书)同学们的表现啊都非常出色,那老师还想请你们帮一个忙,行不行啊?钱几天老师做衣服的时候啊,想知道手腕有多长。那我这样量可以吗?这样量呢?那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啊?刚才同学们都大胆的展开了想象,正是有了这种想象啊,人们不仅发明了直尺,还发明了各种卷尺,那我们平时在生活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尺子来进行测量。那今天下去后,请同学们量出自己的一柞和一步有多长,下节课我们再来交流。
板书:
、用厘米量
0刻度线:起点
厘米:CM
《认识厘米》 篇2
首页设 计
课题
认识厘米
课型
新授课
上课时间
10月
教
学
目
标
知
识
与
能
力
使学生懂得测量物体的长度要用尺子,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学会用厘米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
过
程
与
方
法
结合生活实际,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
与价
值观
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及与同伴合作的良好态度,并在实际观察和操作中,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具
多媒体、三角形纸、图钉、长方形纸、长纸条、直尺、橡皮、铅笔。
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法
操作、发现、主动探究。
板
书
设
计
认 识 厘 米(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1、对准“0”刻度线。
2、把尺放平。
3、被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学
法
指
导
看一看
说一说
量一量、
画一画
估一估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出示课件
二、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
(1)小朋友,拿出你们手中的尺子,看一看在尺子上你都发现了什么?
(2)生回答,师出示放大的直尺图进行讲解:
a.一条一条的线,对,这些线在尺上叫刻度线。刻度线有的短,有的长,两条长刻度线之间就是一大格,(师比划)还有没有一大格了?观察一下这些大格一样长吗?
b.有数字,有哪些数字呢?读读看。
尺上第一个数字是几?对,尺上的数字是从0开始的。
这些数都是用来表示几刻度的。0对着的这条长线段叫零刻度线,对着1的这条线段叫什么?这条呢?(指5)在你的尺上找找5刻度线、13刻度线,同桌互相看一看。
c.尺上除了刻度线和数字,再仔细找找还有什么?
这两个字母是这样写的,(师板书)它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新朋友“厘米”。(读一读)
厘米是用来表示长度的,它是一个长度单位。
2.感知1厘米
(1)那你知道1厘米有多长吗?请小朋友用这两个手指头试着在尺上去比划一下,不会的看看前后左右的小朋友。
(2)指名回答: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生回答:0到1
是看下面的数字吗?应该看什么?
应该是从0刻度线到1刻度线,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还可以从哪儿到哪儿?
你发现1厘米其实就是什么?(一大格)
(3)请小朋友再用手在尺上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举出来看一看,1厘米长吗?
(4)找一找生活当中哪些东西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生举例。
观察并比划图钉的长、食指的宽、田字格的一条边。
3、感知几厘米
(1)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是1大格,那2厘米就是(2大格),2厘米有多长,你能在尺上比划一下吗?
2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师比划),2厘米长吗?
(2)2厘米有这么长,不用直尺,你能来估计一下3厘米有多长吗?指名估计比划,小朋友自己估计一下呢?
那3厘米到底有多长呢?还是请我们的好朋友――尺子来帮忙,请小朋友在尺上比划一下,同桌互相说一说:3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
指名回答:3厘米从哪儿到哪儿,有不同的吗?
不管从哪儿到哪儿,3厘米就是几大格?
(3)你还想知道几厘米的长度,指名说一说。
把你想知道的自己先估计一下,再拿着尺比划给同桌看一看。
三、用厘米量
1.刚才我们认识了长度单位厘米,也认识了刻度尺。那怎样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呢?想不想学?
2.指导量的方法:
我们先来量一量这支铅笔有多长?请小朋友看清楚测量的方法。
演示同时讲解:先把直尺靠上去(斜),这样量行吗?为什么?然后把铅笔的左边一端对着哪里?(先演示)最后看铅笔的右边一端对着几?是几厘米?如果对着8呢?
3. 课件演示:判断:(巩固测量方法)
老师要测量一个长方形纸的长边,出现了3种不同的量法,请你们判断一下哪种方法是正确的,并说说理由。
① 没对着零刻度,对着尺的最左边。 ②从零刻度开始正确测量。③放斜了。
课件出示测量时应注意的三点:
4、生操作:测量手中的三角形和长方形纸片:
小组合作,(1)用手中刻度尺量一量长方形纸的长边,看看是几厘米。
(2)那么三角形的最长边是几厘米?
(看看哪个小组量的又快又准。)
5、估算:大约几厘米
老师这里也量了有两张纸条,小朋友帮老师看一看是多少呢?
课件演示:
a.这张纸条的长边正好是9厘米吗?而是怎么样?和9厘米非常得(接近),和9厘米非常接近,那可以怎么说?
b.(出示另一张纸条)这张纸条的长是多少呢?你会说吗?
小结:这两张纸条都和9厘米非常得接近,所以都可以说成是大约9厘米。至于比9厘米长多少、短多少,我们以后再学习。
它和那个数字比较接近,就大约是几厘米?
用尺子量一量你的手掌大约是几厘米,一 呢?
四、画一画:
1、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指导方法)
2、画一条比4厘米长3厘米的线段。
五、估一估:
请小朋友不用尺子估一估你手中的小正方体有多高?
完成想想做做第5题。
a.量之前,请小朋友做一件事,做什么事呢?(出示“估计”)
b .估计你的中指的长、数学书封面短边的长,填写在书上。
c.你们估计的对不对呢,下面我们就要来量一量。同桌一起量一量并填写。
d.量好的小朋友把你量的结果跟你估计的结果比较一下。
六、全课总结
说说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课后请小朋友找一找教室里、学校里、家里面你比较感兴趣的、或者比较喜欢的东西,用尺去量一量他们的长度,我们下节课来交流好吗?
《认识厘米》 篇3
《 厘 米 的 认 识 》
学科:数学
使用教材:北京景山学校实验课本
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
设计者:陈健丽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发展性目标:通过实践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产生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需要,并把"厘米"带入生活中。 重难点分析 1) 测量工具的产生需要;2)"1厘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1)学带:直尺 绳子 文具用品2)师备:图片 橡皮擦 积木 火 柴盒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 故事引入。
1)故事梗概:王奶奶的儿子想给王奶奶买新床,他带了足够的钱,在商场看中了一张价钱合理,质量也好的床,最后却没买成。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引入没量原来床的长度,所以买不成。(板书:量长度)
二 实践活动,统一测量工具。
1)学生活动:想办法,量一量课桌面有多长?(4人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量,量的结果怎样。
3)引导思考: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一样?
4)就地概括:如果用同样的工具来量,结果才会一样。
三 观察活动,认识测量工具--直尺。
1)引导观察:观察你手中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四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师指出从0到1这一段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
2)找一找:你还能从尺中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
3)找一找 比一比,什么东西的长度是1厘米?
4)量一量:你的文具用品的长度。
五 新知巩固练习。
1)看图说物品的长度(出示铅笔 曲别针 钉子图)
2)先估计以下物品的长度,再量一量。(出示橡皮擦 积木 火柴盒)
3)剪绳子活动(1)剪出1厘米长的绳子;
(2)剪出4厘米长的绳子;
(3)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
六 发散练习。
下面的两条线段,先用眼睛看一看哪条长?再用尺子量一量,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观察得对不对?
七 课外活动找一找长度为10厘米以内的物品,并比一比它们谁的长度长。
《认识厘米》 篇4
教学设计
扬中市实验小学 冷月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表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电脑显示一年级新课桌,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同学们下学期开始时,学校也要为我们买和一年级小朋友相同的新课桌,高兴吗?要买相同的课桌,就要知道课桌有多长,你能解决这个问题,量一量课桌有多长吗?(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1.直接用尺子量出长度)你们可真聪明,知道用尺子就能量出课桌有多长。但是你们知道吗?可不要小看这一把小小的尺子,它上面可有很多的小秘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
2.出现多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如用几柞长,大约几个文具盒长,大约几支铅笔长等)
3.这时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结果会不一样呢?
(因为我们量课桌用的东西不一样)
有什么办法可以使我们量课桌的结果一样呢?
(用同样的工具去量)
4.你们的办法可真妙!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通常我们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七、八岁的儿童好奇,有较强的求知欲,这样设计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悬念,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新课教学,我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感知1厘米。分3部教学。
(1)认识尺子。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尺子,有什么发现。不同的数,长短不同的竖线,以及厘米(cm)。(在学生回答有数字时,让学生从左往右按顺序读一读,告之学生:这些数字在尺子上叫刻度数,最小的是几?(0)我们又可以叫刻度0。刻度0表示起点。在学生回答尺子上有一条一条的线时,指出:这些线在尺子上叫做刻度线,刻度线有的长,有的短。你们看一看刻度线之间的每一大格的长度是不是一样的?量比较短的物体,常用厘米作单位,国际上也用cm表示厘米。)这样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刻度0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并用手指比划1厘米的实际长度,闭眼感受一下,再到尺子上比划一下,加强1厘米的感觉。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引导学生总结出其实一大格就是1厘米。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教师先举出示几样长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这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体,进一步丰富对1厘米长度的感知,加深了印象。
(4)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自己在直尺上探索2厘米、5厘米有多长,汇报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同时重点要让学生认识到2厘米里有2个1厘米,5厘米里有5个1厘米。
第二阶段:学习测量方法。分4部教学。
(1)量小棒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通过小组合作测量,再互相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
(2)量数学课本的宽度。
在学习了测量方法的基础上不急于让学生测量,先让学生估计课本宽多少厘米,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量一量进行验证。在学生尝试的基础上,用电脑显示测量方法。(即要把刻度0和物体或线段的一端对齐,使直尺和物体保持一致的摆放位置,在看物体或线段的另一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几,从而得到结果。)
[这一过程我采用“估测――测量――抽象概括”的方法,正是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不单纯依赖教师的讲解示范,而更多的是由学生的实际活动开获得,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矫正测量方法。
先让学生测量课前发给大家的长方形纸边的长,然后课件显示两种量法,让学生判断并说出错误的理由,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4)画线段。
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先让学生独立画,再全班交流,明确方法。提醒学生及时标出线段的端点。
三、巩固应用,理解掌握。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分三个层次来练习。
第一层次:操作性练习。
完成练习1,2,6。
[通过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二层次:开放性练习。
完成练习3,4,5
第4题要指导学生,在量手掌宽时,要把五指并拢,找到最宽处再量,而量食指的长时,先要把食指伸直,明确测量的起始位置再量。第5题,量完后说说自己估计得怎样。
(通过练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比几厘米多一些或者比几厘米少一些我们都可以用大约几厘米来表示。)
第三层次:发展性练习。
电脑出示断尺量小刀。量课桌的长,教室的长。
[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进一步明确量一些比较小的、短的物体的长用厘米做单位,而以后还会学习到更大的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篇5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3.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
重点与难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小明从家里走到学校要走一百步,小明的爸爸却只要六十步,这可能吗?为什么呢?<指名回答>
2.请小朋友们用你的铅笔、文具盒,或者手来量一量自己的课桌,量好之后把你的结果告诉我。
3.大家说的都对,但是为什么我们得到的数不一样呢,难道我们的桌子不是一样大?有没有什么办法让我们量的结果一样呢?
二、合作探究
1.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今天我们学习用我们的学生尺来量长度,平常大家都会用到尺子,但是你认真观察过它吗?现在请你仔细观察你的尺子,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都发现了些什么。<学生先自己观察,然后跟同桌讨论,再集体交流>
2.我们来认识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国际上统一的长度单位“厘米”,也可以写作cm。
3.在你的尺子上0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拿出你的两个手指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然后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其他的1厘米吗?<指名学生说一说其他的1厘米,再找给同桌看看>
4.找一找,在你的周围,有没有1厘米长的物体?<集体讨论交流>
5.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2厘米?<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同桌用手指互相比划一下2厘米大约是多长>
6.活动: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刻度几到刻度几是3厘米长?5厘米长?还能找到其他的长度吗?<四人一小组,轮流找一找,再集体交流>
7.通过在尺子上找这些不同的长度,你有什么发现?
8.小结:从0刻度到刻度几之间的长度就是几厘米,用后面大的刻度减去前面小的刻度,得到几就是几厘米。
三、巩固练习
1.书上想想做做第一题<先独立完成,再集体交流>
2.想想做做第二题,学生独立完成。
3.第三题,男生测蓝线,女生测红线,再交流,小结:测量结果不一定都是整厘米数,接近整厘米的长度可以用“大约几厘米”表示。
4.第四题,今天认识了我们的学生尺,那么你能照着书上的样子量量自己的手掌有多长吗?量完之后我们一起来比一比我们班那个小朋友的手掌最长。
四、总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个新朋友,长度单位厘米,回家后,请你以厘米为单位,量一量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认识厘米》 篇6
《 厘 米 的 认 识 》
学科:数学
使用教材:北京景山学校实验课本
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
设计者:陈健丽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发展性目标:通过实践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产生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需要,并把"厘米"带入生活中。 重难点分析 1) 测量工具的产生需要;2)"1厘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1)学带:直尺 绳子 文具用品2)师备:图片 橡皮擦 积木 火 柴盒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 故事引入。
1)故事梗概:王奶奶的儿子想给王奶奶买新床,他带了足够的钱,在商场看中了一张价钱合理,质量也好的床,最后却没买成。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引入没量原来床的长度,所以买不成。(板书:量长度)
二 实践活动,统一测量工具。
1)学生活动:想办法,量一量课桌面有多长?(4人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量,量的结果怎样。
3)引导思考: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一样?
4)就地概括:如果用同样的工具来量,结果才会一样。
三 观察活动,认识测量工具--直尺。
1)引导观察:观察你手中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四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师指出从0到1这一段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
2)找一找:你还能从尺中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
3)找一找 比一比,什么东西的长度是1厘米?
4)量一量:你的文具用品的长度。
五 新知巩固练习。
1)看图说物品的长度(出示铅笔 曲别针 钉子图)
2)先估计以下物品的长度,再量一量。(出示橡皮擦 积木 火柴盒)
3)剪绳子活动(1)剪出1厘米长的绳子;
(2)剪出4厘米长的绳子;
(3)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
六 发散练习。
下面的两条线段,先用眼睛看一看哪条长?再用尺子量一量,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观察得对不对?
七 课外活动找一找长度为10厘米以内的物品,并比一比它们谁的长度长。
《认识厘米》 篇7
科目:数学第 课执教时间:XX年月 日课 题认识厘米编写者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2、会用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3、通过观察、测量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4、注重分层教学,发挥分层教学的重要作用。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教学重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观念教学准备:课件、各种尺(皮尺、卷尺、直尺等)、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工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长度单位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咱们先来听一个童话故事。(出示课件)画外音:在蚂蚁王国里有一座小桥,有一天,一阵狂风把小桥的一个扶手给刮断了,这可怎么办呢?小蚂蚁们准备再用木头做一根扶手,同学们,你们知道扶手有多长吗?师:扶手到底有多长呢?在你们桌上每人都有一根和扶手一样长的小棒,请四人小组合作,选用盘子里的工具,量一量扶手有多长。同样长的扶手,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二、认识厘米1.认识厘米尺。请大家使出真尺摸一摸,看一看,你们发现了什么?数:(课件在尺子上出示0、1、2、3……数)0对着的这根长刻度线就表示起点,咱们给它取个名字,叫0刻度,(课件闪烁0刻度并板书。)刻度线长短不同。。“cm”就表示厘米,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今天咱们就一块儿来认识厘米。(板书课题)2.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出示课件)你们看,蚂蚁们为了使小桥更漂亮,还给它涂上了五彩的颜色,你们想想看,绿色这一段是多长?同学们,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之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你们找出自己尺子上的1厘米,同桌可以相互验证。(关注个别学生,如没有从0刻度开始找1厘米的)你们再看看,尺子上还有哪段也是1厘米长的呢?(注意个别指导)从这里,你发现了什么?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是1厘米,举例说明。3.认识几厘米。刚才我们认识了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又是多长呢?(教师利用尺子画出2厘米长的线段)2个1厘米是几厘米?6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师生游戏:问答,即5个1厘米是多少?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三、 用厘米量1.估几厘米。请你们把蓝纸条举起来,咱们先估计一下,它大约是几厘米长?2.量几厘米。纸条是几厘米长呢?咱们用尺子来验证一下。(学生试着用尺子进行测量,量好了的同学可互相说说自己是怎么量的,指名学生上台边演示边介绍量法,其他学生评价他量得怎么样。)四、 巩固练习1、 判断。新课标第一网(出示课件)画外音: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比以前更漂亮了,从那以后,蚂蚁们深深体会到了尺子的作用,更是蚂蚁王国举行了一个“测量大赛”。同学们,你们来当评委,如果你们认为选手量对了就举“对”牌,不对就举“错”牌。好,比赛开始了。请1号选手,请评委亮牌。请2号选手,请评委亮牌。出示瓶子,现在瓶子的高度是不是正好6厘米?那瓶口对着的刻度是更接近6厘米,还是更接近7厘米?(大约6厘米)最后咱们有请3号选手,请评委亮牌。2、测量。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厘米,学会了用厘米量,同学们的表现都非常出色。老师想请你们帮个忙。前几天我做衣服的时候,需要知道手腕一圈的长度,可用真心怎么量都不方便,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吗?汇报自己的测量结果3.思考性练习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量五、布置课外练习师:同学们都特别能干,最后我还想给大家介绍个小知识:在很久很久以前,没有尺子的时候,人们是用什么测量的呢?他们有时是用手和脚来量。(课件展示:一 、一步图样)今天的课外练习,请大家量出自己一 和一步分别有多长。六、总结全课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
修改意见:
备注
《认识厘米》 篇8
教学内容:
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点: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线段,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2.知道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巩固用米尺量较长物体的长度,会估测物体的长度。
能力点:
培养学生整理知识的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德育点:
认真细心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学会量整厘米上的线段,学会画整厘米长的线段。
教学难点:
估测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
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
实物、尺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这单元我们学了什么?小组合作整理一下。
二、自主探究
学生汇报整理的结果。
谁能比划一下1厘米有多长,1米呢?我们身边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什么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米? 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什么是线段?估测线段的长度。
三、拓展运用
1.拿一张纸条,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
2.小组合作量铅笔、本子、墨水瓶、成员的身高、课桌。
3.练习一第6题。先估测一下所量物体有几个小方块长,再用小方块实际测量一下,然后将估测与实测的结果对比,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4.练习一的8题。先估计每条边的长,再实际测量,交流测量的方法。
5.第9题,学生动手试一试,再计算,说明计算的方法。
6.第10题,先估计,再量一量。
开放题:
1.数线段。
2.小红离学校有三条路可走,走哪条路最近?
《认识厘米》 篇9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 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 :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案点评:
导入 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认识厘米》 篇10
教学目标
(一)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二)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三)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和学具
教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5厘米长的纸条,投影片若干张.
学具:学生用的刻度尺一把,图钉,一条绳子,没削过的新铅笔一支,装墨水瓶的空盒一个,三张纸条(分别长3厘米、4厘米、6厘米),2分硬币一个.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提问:谁能说一说你的课桌面有多长?
同学们可能不知所措,无从回答,教师提示,可以用你有的东西比一比,学生可能用铅笔、小棒、手指,也有的同学用尺子去比,交流比的结果时,有的同学可能说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有的同学用尺子量,也不知怎样说明其长度.
叙述:有的同学说课桌有3支铅笔那么长,8根小棒那么长,4 那么长,你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数都不一样啊?(使学生体会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这样说起来就很不方便.因此,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表示它有多长.今天我们就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厘米”做单位.(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二)学习新课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叙述: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是1厘米,请同学们用尺子和图钉的长比一比,图钉的长大约是1厘米.
教师将1厘米的长度画在黑板上.
请学生用尺子比一比自己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闭上眼睛想一想1厘米有多长.
看看你的尺子,说一说:
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到哪儿是3厘米长?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量一量下面纸条的长度.
叙述:量纸条时,把尺子“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就长几厘米.正好对着“5”,说明纸条长5厘米.
学生动手操作
1.请同学们将你事先准备好的三张纸条拿出来,量一量,它们分别长多少厘米?每量完一条,把量得的结果写在上面.
2.看一看这支铅笔长________厘米.
从图中看出铅笔长8厘米,如果让我们去量削尖的铅笔的长度,笔尖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取整厘米数)
由学生拿出自己削尖的铅笔,实际量一量,从而得出可以借助三角板来量.
3.量一量
一 就是拇指和中指之间的距离.因为每个同学手掌宽度和一 长度不尽相同,只取整厘米即可.
(三)巩固反馈
1.基本练习
(1)每人拿出一根绳子,量出3厘米,5厘米,10厘米,给相邻的同学看,把每次量出的绳子互相比一下,如3厘米的绳子一样长.
(2)量一量
①量一根没削过的铅笔,长( )厘米.
②量数学课本,长( )厘米,宽( )厘米.
③量装墨水瓶的空盒,它的高是( )厘米.
2.发展性练习
量一量下面两个图形每边的长度.
3.思考性练习
如果有些东西的两头都不能靠近尺子的刻度,怎样量出它的长度呢?如量花生的长度,2分币的最宽的地方长多少?由学生量一量2分币,可以互相商量想办法.全班交流.最后得出可以用两块三角板辅助(如图8).或将物品直接放在尺子的刻度上来量.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厘米”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课桌的长,由于用不同的测量工具,得出的数量就不同.非常不方便,实际需要用统一单位的尺子来量物体的长度.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是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在课堂设计中,通过从尺子上找一找1厘米是从哪儿到哪儿,教师在尺子上画出1厘米的长度,图钉的长,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并让学生闭眼想一想1厘米的长度,目的都是为了建立1厘米的空间观念.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了解2厘米、3厘米等具体长度.
在指导学生量物体的长度时,除了老师示范外,充分让每个学生操作,由易到难,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板书设计 (略)
《认识厘米》 篇11
学科:数学
使用教材:北京景山学校实验课本
年级:一年级
教学内容:《厘米的认识》
设计者:陈健丽
教学目标
基础性目标: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发展性目标:通过实践活动,用不同的方法测量物体的长度,产生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的需要,并把"厘米"带入生活中。 重难点分析 1) 测量工具的产生需要;2)"1厘米"长度观念的建立。
教学准备 1)学带:直尺 绳子 文具用品2)师备:图片 橡皮擦 积木 火 柴盒 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
一 故事引入。
1)故事梗概:王奶奶的儿子想给王奶奶买新床,他带了足够的钱,在商场看中了一张价钱合理,质量也好的床,最后却没买成。 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2)引入没量原来床的长度,所以买不成。(板书:量长度)
二 实践活动,统一测量工具。
1)学生活动:想办法,量一量课桌面有多长?(4人小组活动)
2)小组汇报用什么方法量,量的结果怎样。
3)引导思考:为什么他们说的数不一样?
4)就地概括:如果用同样的工具来量,结果才会一样。
三 观察活动,认识测量工具--直尺。
1)引导观察:观察你手中的尺子,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观察并汇报观察结果。
四 认识厘米,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1)师指出从0到1这一段是1厘米,从1到2也是1厘米;
2)找一找:你还能从尺中找出1厘米的长度吗?
3)找一找 比一比,什么东西的长度是1厘米?
4)量一量:你的文具用品的长度。
五 新知巩固练习。
1)看图说物品的长度(出示铅笔 曲别针 钉子图)
2)先估计以下物品的长度,再量一量。(出示橡皮擦 积木 火柴盒)
3)剪绳子活动(1)剪出1厘米长的绳子;
(2)剪出4厘米长的绳子;
(3)剪出10厘米长的绳子。
六 发散练习。
下面的两条线段,先用眼睛看一看哪条长?再用尺子量一量,检查一下自己的眼睛观察得对不对?
七 课外活动找一找长度为10厘米以内的物品,并比一比它们谁的长度长。
《认识厘米》 篇12
教学内容:
P2~3及P4做一做、练习一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能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用学生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教学准备:
多媒体、米尺。学生准备学生尺。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动手操作。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你妈妈和老师比,谁高?谁矮?
高多少?矮多少?比划一下。你能知道具体高多少,矮多少吗?
“高多少”,“矮多少”其实是在比较人体的长度,这就要使用长度单位。
二.探究新知
(一)统一长度单位
当古代的人们没有发明长度单位的时候,他们是怎么做的呢?
(出示例1情境图。)观察这些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引导学生说:古人用张开的手臂丈量石头的宽度,以一 或脚长为标准量物体的长度。
你觉得他们的这些方法怎么样?(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一 (zhǎ)、一步、一庹( tuǒ)都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几千年前的古人就想出了很多这样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现在我们就用一 作单位,量一量桌子的长度。(师生共同测量课桌的长。)
交流汇报:课桌的长是几 ?生1:5 。生2:5 半。
教师提出疑问:我量了只有3 。我们量的都是同样的课桌,为什么量的结果不一样呢?
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步明白:每个人一 的长度不同,进行测量后,量的结果也不同。
追问:要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你有什么好的方法?
学生:用相同的标准进行测量。
教师小结:因为测量选用不同的标准,它们的长度单位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这就需要统一长度单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长度单位。
(二)整体感知,认识厘米。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请同学们拿出自己准备好的尺子,把你的尺子和同桌的比较一下,观察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呢?(学生可能回答:都有竖线、还有数字)
这些竖线有的长有的短,我们把它叫做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条比较长的刻度线,第一个数字是O,我们就把这条刻度线叫做刻度O。后面的呢?(刻度1……)让我们来读一下这些刻度。
尺子上有这样的字母――c,也有的同学的尺子上是“厘米”两个字,其实c就表示厘米的意思。“厘米”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一般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1厘米。
教师指出:这个刻度0很重要,它就像起跑线一样,表示从这里开始。从刻度0到刻度1的长度就是1厘米。(板书:1厘米)
尺子上还有哪一段的长度也是1厘米呢?谁上来指指看?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加手势):从刻度2到刻度3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是l厘米,从刻度3到刻度4之间这一大格的长度也是1厘米,从刻度4到刻度5呢?我们发现了什么?(每一个大格的长度都是1厘米。)因为每个大格的长度都一样,所以我们在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时才有了统一的标准。
同学们你们觉得1厘米的长度怎么样啊?(很短。)是呀,1厘米确实很短。
追问:生活中有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呢?(让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呈现食指的宽度、田字格的宽度、图钉的长度。
用1厘米来说一句话:我们的食指宽大约是1厘米。你也能用l厘米说一句话吗?
学生积极发言。
3.认识几厘米。
师:刚才同学们认识了1厘米,那现在老师要增加难度了,看从0到3的长度是几厘米,从O到7呢?
学生自主学习。
4.教学例3(量一量)。
(1)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条,用手比划下它的长度,说说它可能是几厘米,同桌合作量一量。再汇报交流。
教师边讲解边示范:把尺的刻度O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提醒学生注意在测量时要把尺子平放在要测量的物体边上,沿着物体的直边来量,量时要按紧尺子。
(2)如果尺子坏了,最小的刻度是2,你还能量出这张纸条的长度吗?怎么量?(把尺的刻度2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把大数减小数,就是这张纸条的长度。)
5.实践应用。拿起数学书,找到封面上比较短的那条边,估计这条短边大约有多长?再量一量,看你估计得是否准确。再量一量数学书长边的长。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第4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看刻度尺,说出铅笔的长度,再说说是怎么想的。
2.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1题。先估一估大约几厘米,再量一量。
3.完成教材“练习一”的第2题。
看着尺子上的刻度,说出手掌的宽和一 的长大约是几厘米。
说明:接近8厘米的,我们说它大约是8厘米。
同桌合作,量一量一步是多少厘米?测量从脚尖到脚尖的距离。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懂得了测量物体的长度必须用统一的长度单位,还认识了1厘米的长度,并会用手上的尺子测量身边物体的长度。
板书设计: 统一长度单位 认识厘米
测量时,标准不同,结果就不同―,统一长度单位 厘米c
量比较短的物体,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量法:把尺的刻度O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认识厘米》 篇13
课题
长度单位厘米
新授课
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形成相应的长度观念。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实际长度表象,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3.在活动中进一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增强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意愿,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会用尺子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尺子、小棒等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案
一、导入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小人国和巨人国两个国家之间。有一天,小人国和巨人国的人见面了,小人国的人说:我们那里有棵树特别高,有100个人那么高,巨人国的人一听,怎么会有这么高的树,就很想去看看,结果去了发现,这棵树只有巨人那么高。
师: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会这样呢?
引导学生发现在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时,不同的标准会有不同的结果。
二、新授
环节一:通过活动发现统一测量单位的重要性,并认识“厘米”
1.师:同学们,你们说非常好,巨人想考考你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法说一说数学书有多宽吗?(教师示范对应边)
2.对比发现矛盾:没有统一的长度的单位无法准确的描述物体的长度。
3.引出:如果要准确描述一个物品的长度,就要有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4.从而引出今天的课题“长度单位厘米”
5.学写“厘”字,并了解厘米可以用字母“cm”表示。
环节二:认识1厘米,并拓展到“几厘米”
1.猜一猜1厘米有多长。
2.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帮助总结:从数字0到数字1之间的一个大格就是1厘米。
3.寻找生活中长度大约是“1厘米”的物品。
特别说明我们的一根食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4.直尺上的0―2是几厘米?0―3呢?0―4呢?
直尺上的3―6厘米有多长呢?4―8呢?2―5呢?
5.引导学生发现: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环节三:学会用直尺量物品的长度
1.猜一猜小棒的长度。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提问:怎么样才能知道他们谁说的是对的呢?
用直尺量。
2.怎样量
(1)请学生尝试自己量一量小棒的长度,并说一说你是怎样量的。
(2)教师引导并提问同学:为什么要从0刻度开始量?
(3)教师帮助学生总结测量方法:
第一步:小棒的一端要对准直尺的0刻度线
第二步:观察小棒的另一端对着几
(4)完成练习单第一题,并说说为什么。
环节四:通过练习巩固。
(1)完成作业单第二题,看看谁量的又快又准
(2)完成作业单第三题
三、课堂总结
师:请你们在下课后估一估身边物品的长度,然后量一量,看看你估的对不对。
教学板书
长度单位
厘米cm
《认识厘米》 篇14
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学二年级数学《认识厘米》说课稿。仅供参考!
一、 说教材。
我授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三册第六单元中的《认识厘米》。“认识厘米”是“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中的内容。课程标准要求在教学中,注重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使学生在观察,操作等活动中发现知识,形成技能。
“认识厘米”是长度单位教学的开始。教材首先让学生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用问题情境引起学生思考,体会建立统一度量单位的必要性,从而引入刻度尺,指出比较短的物品可以用“厘米”作单位,并通过看、猜、量等学习活动形成厘米的长度表象。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并为以后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米、分米、毫米”以及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打下基础。
根据本节课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的认知水平,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情感与态度目标: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使其进一步感受生活里的数学事实。
3、解决问题目标:通过引导学生操作、观察、分析、讨论、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估测能力,以及创造性思维的品质。
教学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依据是课标对低段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板块的具体目标以及本课在长度单位教学中的地位。)(体现在:认识1厘米和量手掌与数学课本的宽度、一柞的长度。)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依据是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体现在:找1厘米长的物体。)
二、说学法
1、学情分析: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2、学法指导: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三、说教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把学生喜闻乐见的小动物——可爱的小蚂蚁带入课堂,根据它在桌子上到底爬了多远,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四、说教具学具
根据学生认识特点,本节课采用实物学具米尺、20厘米长的直尺、图钉、小正方体等,引导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1厘米的表象并进行测量。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具体的教学程序安排如下:
一、创设情景,诱发兴趣。(用时3分钟)
首先电脑显示。教师激趣:“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小伙伴,它也非常爱学习,有一天,它就沿着我们的一条课桌边爬了一次。”课件出示小蚂蚁在课桌上爬行,并替小蚂蚁提问:“小蚂蚁给同学们留下两个问题:它爬的是哪条课桌边?它爬的这条课桌边实际有多长?你有没有办法给它量一量?”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用不同的方法去量,但答案不一。学生感到疑惑之时,引出“课题:认识厘米”。
好奇是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这样设计能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他们心理上产生悬念,处于一种“心求通而未及”的最佳心理状态,并以高昂的情绪投入学习。]
二、自主参与,探索新知。(用时16分钟)
新课教学,我分两大块进行。
第一块:感知1厘米。分4部教学。
(1)认识尺子。
多媒体显示一把放大的直尺,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尺子的共同点,认识长短不同的竖线--刻度线,以及不同的数,厘米(CM),使学生对尺的认识更深刻。
(2)认识1厘米。
让学生了解从0刻度到1刻度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接着让学生观察自己尺上的1厘米长度。然后我组织学生研究,尺子上从哪里到哪里也是1厘米?学生回答时电脑显示这些线段。
(3)建立1厘米的表象。
先让学生用手比画1厘米,再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找1厘米长的物体。在我出示几样1厘米的物体给学生看的基础上,学生列举。这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1厘米的实际长度留下更深刻的印象。
(4)认识几厘米
让学生知道2厘米、4厘米有多长呢?学生拿尺介绍两者的长度,同时介绍认的方法。渗透量长度的方法。
第二块:学习测量方法。分3部教学。
(1)量小棒长度,掌握测量方法。
我让学生独立测量,再全班讨论,互相启发,尝试得出如何测量物体的长度,然后用多媒体验证量的过程。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在让学生当小评委:
[这样既有利于学生的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都有充分表现的机会,又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培养了学生的协作精神。](2)矫正测量方法。
& nbsp; 在初步测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当小评委:
师:小蚂蚁看到同学们用尺子准确地量出了小棒长度,深深感到尺子的作用,于是,他组织几只小蚂蚁开展了测量活动,请小朋友们当评委。
进一步加深正确测量方法的印象。
三、巩固应用,理解掌握。(20分钟)
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既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或保持的一种手段,也是使学生加深理解和巩固知识的重要方式,为此我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操作性练习。
完成练习2,3。
[通过量、看、填写的练习,检查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并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容量,达到练习的目的。]
第二层次:开放性练习。
1、估测:开展“火眼金睛”活动,测量自己,自己中手掌的宽度,一扎的长度,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了解身上的尺子。
2、断尺量小刀。
第三层次:发展性练习。
电脑显示课始图,让学生回答:“现在能知道长多少了吗?”学生测量出课桌的长度,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为后面的学习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课堂。
[这一层次的练习,培养了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头脑想问题,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四、总结课堂,评价学生。(1分钟)
及时总结本课知识,评价学生:生活中很多地方都用到了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我们今后还会学习他们。
六、说板书设计
本节课板书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本节课板书设计如下:
认识厘米
测量工具----尺子
长度单位:厘米
《认识厘米》 篇15
【教学内容】
二年级上册教科书第1――3页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认识刻度尺,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借助实物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使学生掌握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
学生尺、米尺、纸条、小方块、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一、认识刻度尺
1、米尺和厘米尺做比较
师:小朋友的铅笔盒里一般都有什么呢? 生:铅笔、橡皮、尺子
师:老师这里也有一把尺子(手拿米尺)问:尺子上用来做什么? 生:量东西的。
师:观察你们手上的尺子和老师手里的尺子,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通过比较引出长度单位米和厘米)
师:米和厘米都是长度单位,在量像数学书这样比较短的物体时,我们一般用厘米做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好吗?
2、(出示尺子)请你观察一下学生尺上都有什么? 通过观察认识刻度、0起点、cm(课件作相应演示)
二、认识1厘米和几厘米
1、认识1厘米(1)看一看
师:在我们的尺子上,你认为从几到几是1厘米? 生:0-1是1厘米
追问:只有从0到1是1厘米吗? 生:1-2 问:为什么终点是2,你怎么可以说是1厘米呢?(2)想一想 说一说
师:那从4到几是1厘米?
生:4→5 师:不说4,还可以说4到几。
生:4→3 师:看8到几是1厘米。
生:8→9 8→7 小结:在尺子上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3)比一比
师:你能用自己的小手比一比1厘米的长度吗?(生拿尺子比一比,学具小方块的长度刚好是1厘米,用手拿着小方块比划。)(4)体验
A、师:你觉得1厘米怎么样?生:短(板书:1厘米 短)B、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师:我们要牢牢记住身上这把厘米尺,在没有尺子的时候它可管用了。小结:厘米是比较小的长度单位,今后我们在量比较短的物体时,可以用厘米作单位。
2、认识几厘米
(1)1厘米是个单位,0到4之间有4个1厘米,所以是4厘米。0到3之间有3个1厘米,所以是3厘米。(2)出示练习:
4厘米里面有个1厘米 7cm 里面有个1cm 6个1厘米是厘米 8cm里面有8个
三、量一量
1、师:刚刚我们已经在尺子上认识了1厘米,还找到了2厘米,3厘米和4厘米。那你能用尺量一量桌面上红纸条的长度吗?(出示纸条)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用尺量。
课件演示测量方法:(1)尺子放正。(2)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3)右端对准数字几,长度就是几厘米。
师:小朋友们自己已经找到了测量长度的方法。下面有三位小朋友在测量铅笔,谁的方法是正确的呢?(课件出示三种不同的测量方法,学生判断。)小结:在量物体长度时,一般要把物体的左端与尺子的0刻度对齐,再看物体的右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练一练
(1)铅笔刀长厘米,线段长厘米。(2)下面哪条线段长,长多少?(3)画一条4厘米长的线段。
3、在有障碍的情境中讨论测量方法
师:同学们学会了用厘米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高兴吗? 生:高兴!
师:可是老师有点高兴不起来了,看,我刚新买的一把尺子不小心折断了,没有了0刻度,还能测量物体的长度吗?
(1)用折断的尺子量铅笔,怎么量?(学生讨论)
(2)出示用没有0刻度的尺子测量橡皮,学生读出铅笔的长度。4.大约几厘米
(出示测量纸条的图,请学生说出长度)
小结:在我们量一条线段或物体的长度时,不一定是整厘米数,只要接近几厘米,我们就说它大约几厘米。
四、回顾总结、延伸讨论
1、小朋友们真能干,老师最后还有两个问题需要你们的帮忙
问题一:我想知道我手腕的长度,该怎么量呢?(纸条绕一圈,量纸条的长度,用软尺)
问题二:我们用厘米做单位量出了很多物体的长度,那你用1厘米做单位量一量从我们学校到你家有多远?(太难了,不好量,看来厘米只适合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对于比较长或非常长的长度用什么做单位呢?引出米等更多长度单位)
2、小结:我们班同学知识可真丰富,懂得真多啊。咱们以后还会学到这些知识,这节课上到这里,下课!
五、练习设计
1.量一量你手指的宽度,看看哪一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2.自选几种学习用品,先估计再测量。
《认识厘米》 篇16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限整厘米数).
3.培养学生观察及动手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教学难点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学具和教具
投影片,纸条、小棒、各种尺子、钉子、图钉等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让学生们用课前准备好的铅笔、小纸条、钉子等物体和自己的课桌比一比,然后,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答案五花八门:有4 那么长,8根小纸条那么长……)
2.教师谈话:同学们说得都对,但为什么结果却都不一样呢?(因为我们测量课桌所用的东西是不一样的.)
3.导入 :要想取得一致的结果,我们需要有统一的测量工具,有谁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什么?(尺子)刚才有同学用尺子来量课桌的长,但也不知道用什么单位,课桌到底有多长.今天我们就要学习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所使用的单位和测量的方法.(板书课题: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4.师: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扩展介绍:厘米在国际上,都用字母cm来表示.板书:cm)
二、新授
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请同学们拿出尺子,找到刻度“0”,从刻度0到1,这中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师:好好看看,1厘米有多长呀?
师:闭上眼睛想想,1厘米有多长.
问:找找看,大家带来的物体中,还有你的周围,什么物体的长度最接近1厘米.(扣子的直径、指甲盖的宽度、牙齿的宽度、橡皮的厚度……)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2厘米长?(鼓励学生说出不同的答案,如:从刻度0到刻度2是2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3是2厘米;从刻度5到刻度7是2厘米…)
在尺子上找一找,从哪儿到哪儿是3厘米长?从哪儿到哪儿是5厘米长?(汇报)
问:通过在尺子上找这几个不同的长度,你们有什么发现?
(1.从0刻度到刻度几就是几厘米;2.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3.是几厘米,这几厘米里就有几个1厘米.)
2.学习用厘米量
尝试测量同一个学具(一根8厘米长的小棒)
师:每个同学都有一根小棒,请你用尺子试着量一量这个小棒有多长?
问:测量的结果是多少?说说你是怎么量的?
正确的量法与错误的量法对比(利用实物投影演示两种量法),使学生鉴别出正确的量法.
小结:量一个物体时,要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这个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学生活动:先从自己带来的学具中任选一件,举给同学们看一看,大概估计一下它的长度有几厘米.然后实际测量所选物体的长度,看是否与估计的数值相等.
3.师:通过学习,你们都知道了些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基本练习
每人拿出一根细绳,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和相邻的同学比一比,看有什么发现?
2.发展性练习
问:假如一个小朋友的尺子被磨的前几个刻度不清楚了,(出示图片“磨损的尺子”),你们有什么办法能就用这把磨损的尺子测量出物体的准确长度吗?
四、归纳质疑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布置作业
1.回家后,以厘米位为单位,量一量一些你喜欢的物体的长度.
2.课后调查,找找看,生活中究竟有哪些物体的长度是以厘米做单位的.
板书设计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cm
当我们要测量比较短物体的长度时,一般用“厘米”做单位进行测量.
量法:把尺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这个物体的另一端端对着刻度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教案点评:
导入 时先让学生以各自不同的测量工具为标准汇报每个人课桌的长度,随后通过一个“为什么结果都不一样”的提问很自然地引出测量单位和测量方法。
教学认识厘米时,先让学生发挥想象,随后通过实物来感受1厘米的长度,实现由抽象到具体的认识过程。
量小棒长度时,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己去主动学习,探索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然后教师以规范的动作,标准的测量方法量给学生看,让学生与自己的操作产生对比,使学生在对比中产生顿悟,从而掌握量的要领;最后再亲自实践,使知识技能的掌握经历了由浅到深,由表及里这样的循序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