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乘法应用题(精选17篇)

乘法应用题(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乘法应用题(精选17篇)

乘法应用题 篇1

  (课本第82页、第83页内容,“想想做做”第1-5题)

  教学目标 

  1、会分析乘法简单应用题的关系。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比较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圆片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活动引入。

  1、师:小朋友,六一节要到了,大家为了布置教室扎了许多花,我们一起来看看扎了些什么花?(课件显示一个花篮里装了一些蓝花、红花、黄花)

  大家起来书数数每种花各有多少朵?

  显示从蓝里拿出有2朵   红花有4个2朵  黄花有3个2朵

  2、理解:蓝花有2朵,红花有4个2朵,我们就说,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4倍,黄花有3个2朵,可以怎么说?(指名回答)

  3、摆一摆

  学生拿出小图片。(1)要求第一行摆2个圆片,第二行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

  问:第二行要摆的个数是第一行的3倍,第二行摆了几个圆片?你是怎样相的?

  板书:3个2    2×3=6

  (2)要求第一行摆3个圆片,第二行摆的是第一行的4倍

  一块讨论:你是怎样摆的?又是怎样摆的?

  二、合作探究,构建新知

  1、看显示:蓝花有2朵,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倍,你能说出黄花有多少朵吗?你是怎样想的:(四人一组讨论)

  交流:黄花的朵数是蓝花的3背,黄花的朵数用2×3=6,因此黄花有6朵。

  2、想想:红花的朵数是蓝花的几倍?红花有几朵?

  (组内互相说说)列出算式:2×4=8

  3、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就是求几个这个数的和是多少,所以要用乘法计算。

  三、形行应用,加强实践

  1、课本第82页、83页“想想作做”第1、2题,看图理解图意并填空。学生独立完成。

  2、第3题,学生边摆边列式。

  3、游戏,变蝴蝶(把第5题做成头饰,学生根据题目选择)

  5的4倍    5×4      2的3倍  2×3

  3个4      3×4      4的2倍  2×4 

  四、自我评价,加深认识。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对自己的学习满意吗?

  五、课堂作业 

  第83页第4题

乘法应用题 篇2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乘法应用题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乘法应用题.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乘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解答乘法应用题.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 2相加是多少?(2 × 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 3瓶一共有几朵花? 3个4是多少? 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 4棵树,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都是求 2个 5是多少,列式是 5 × 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 :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乘法应用题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

  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应用题 篇3

  教学目标 

  (一)借助图画,根据乘法的含义,初步掌握数量关系的分析,会解答.

  (二)初步培养学生审题习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分析的数量关系,解答.

  难点:准确地找到被乘数和乘数.

  教具和学具

  教具:准备3张图画,每张上有一个同学正在给4棵树浇水.

  学具:3个圆片,20根小棒.

  教学过程 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列式计算

  3个4相加是多少?(4×3=12)

  5个 2相加是多少?(2 × 5=10)

  2.看图列式计算

  先让学生说一说图的意思,再列式解答.

  (每瓶有4朵花, 3瓶一共有几朵花? 3个4是多少? 4×3=12(朵))

  (二)学习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1.出示例9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指名学生读题.这道题是什么意思呢?

  题中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每人浇4棵树)出示一个女学生提水浇4棵树的图.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有3个人在浇树)贴出第二、第三个学生每人浇4棵树的图.

  这道题求的是什么?(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

  再把条件和问题联系起来看,指着图:“每人浇 4棵树, 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树?”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求3个4是多少用什么法计算?(乘法)相同加数是几(相同加数是4),4作被乘数,相同加数的个数是几(相同加数的个数是3),3作乘数.

  列式是: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从图上验证一下3个人一共浇了12棵.

  2.出示例10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1)先由学生读题,指名读,每人自己读.

  (2)指导学生操作.

  第一个已知条件是什么?(小明买了3个扣子)用圆片代表扣子,由学生摆出第一个条件.第二个条件是什么?(每个扣子5分钱)每个扣子5分钱什么意思,在每个圆片上放数字卡片5,表示每个扣子5分钱)如图29.

  求的是什么?(3个扣子多少钱)

  也就是求图上的哪部分?(3个5是多少?)同时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并在3个图下面画一个括号,并写上“?分”.

  求3个5是多少用什么法?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求3个5是多少,用乘法.5是相同加数,当被乘数,3是相同加数的个数,当乘数)

  教师列式;5×3=15(分)

  口答:一共用了1角5分.

  提问学生:15分也就是几角几分,因此,可以口答为:一共用了1角5分.引导学生比较:

  提问:

  (1)这两道题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共同的地方?为什么都用乘法?(这两道题都是求几个几的和,所以都用乘法解答)

  (2)这两道题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有什么不同?

  (例9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而例10的两个已知条件的叙述顺序与例9相反,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的个数,第二个已知条件是相同加数)

  因此,我们在列乘法算式时,要分清哪是相同加数,哪是相同加数的个数,谁当被乘数,谁当乘数.

  (三)巩固反馈

  1.尝试性练习

  下面两道题是什么意思,有什么共同的地方?试一试画一个示意图,进行小组讨论.

  (1)小明做数学题,每行有5道,做了2行,一共做了多少道?

  (2)小明做数学题,做了2行,每行有5道,一共做了多少道?

  讨论结果,两道题都可以用下面的示意图表示:只不过在叙述时两个条件先后位置不同.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都是求 2个 5是多少,列式是 5 × 2=10(道).

  2.基本练习

  课本“做一做”的第1题和第2题.

  第1题指名学生说出表格图的意思,怎样想,再全体列式解答.

  第2题指名学生读题.每个人自己想一想,怎样分析,再在书上列式解答,做完后,指名学生说一说怎样想的,怎样列式.

  3.发展性练习

  “做一做”的第3题.

  小红买了4米带子,每米2角钱,一共用了几角钱?

  指名学生解释一下书中的图什么意思,求一共用了几角钱,也就是求什么.

  由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说一说为什么“2”当被乘数,“4”当乘数.

  这道题除了用乘法解答:2×4=8(角).

  你还能想出另一种算法吗?

  (2+2+2+2=8(角))

  4.课后作业 :练习十第1题和第2题.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这节课是在学生对乘法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因此,在引导学生分析时,紧紧抓住根据乘法的含义来分析.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如例9中的“每个人浇4棵”什么意思,把题目中叙述的情境用图表示出来,学生看到形象的图画,很容易联系到乘法的含义,列出乘法算式.例10则要求学生把题意用学具摆出来,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理解题意的方法.例10虽然在叙述顺序上与例9有所不同,但从摆出的图中,一眼看出是求3个5是多少,就能正确列出乘法算式.

  为了帮助学生正确选择被乘数和乘数,除了对例9和例10进行对比外,还安排一次尝试性练习.同一件事,叙述顺序不同,意思完全一样,摆出来的是同一幅图,因此,列式是一样的,避免学生认为第一个条件必然是被乘数的错误.

  在巩固反馈的最后,安排了一道让学生用两种方法解答的题,其目的是为了沟通乘法和加法之间的联系.

乘法应用题 篇4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乘法应用题 篇5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边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学生对已学过的除法关系应用题的解答,引导学生自己概括整理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掌握并灵活地运用这些常见数量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进行归纳概括的能力,发展抽象思维、

  通过学生对一些数量关系的掌握,加深他们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体验探索的乐趣,感受数学的实用性、严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根据具体情境的实际问题,抽象概括出常见的除法数量关系式,加深学生对日常各种数量及相互关系的理解、

  教学过程

  铺垫准备、【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出示:

  根据24×6=144,列两个除法算式、

  144÷6=24,144÷24=6

  根据230÷5=46,列一个乘法算式和一个除法算式、

  46×5=230,230÷46=5

  观察以上两组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说乘法各部分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出示:被乘数×乘数=积

  积÷乘数=被乘数

  积÷被乘数=乘数

  提问:我们学过的乘法数量关系有哪些?

  板书:单价×数量=总价速度×时间=路程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探索新知

  1、【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教师结合课件问:动画看完了,你想到了什么?(要想知道带的钱是否够用,可以估算一下,还可以先算出买鼓共需要多少钱?)学生结合课件演示叙述题意、

  出示:(1)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问:这个问题中存在哪些数量关系?你想怎样列式?

  学生回答后板书:单价×数量=总价

  98×8=784(元)

  解决动画中“钱是否够用”的问题。

  2、根据“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每个9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个问题,谁能联想出两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问题来?

  学生讨论编题,然后口述题意。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

  (2)学校鼓乐队要买8个鼓,一共需要784元,每个鼓多少元?

  (3)学校鼓乐队买鼓需要784元,每个98元,一共可以买几个?

  分别读题,列式解答,订正并板书:

  (2)784÷8=98(元) (3)784÷98=8(个)

  3、观察三个算式,联系题意,推出数量关系式。

  (1)观察98×8=784(元) 784÷8=98(元) 784÷98=8(个)三个算式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想784、98、8分别代表哪一数量?问: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讨论、“单价、数量、总价”之间除了有乘法关系外,还有什么关系?

  学生自己提炼得出: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

  4、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应用“总价÷数量=单价或总价÷单价=数量”的实际例子。

  发散迁移【继续演示课件“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学生以小组位单位讨论74页“做一做”,得出“速度、时间、路程”之间的除法数量关系式。

  问:根据“工效×时间=工作总量”这一乘法数量关系,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推理得出这三个量间的除法数量关系、

  全课小结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谈谈你有什么新的收获?还有什么疑问?

  2、师带领学生回顾全课内容,从具有乘除法数量关系的三个数量间的紧密联系中体会“事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换”的思想。

  布置作业

乘法应用题 篇7

  教学目标

  1.知道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初步掌握求相同加数和的乘法应用题的分析思路和解答方法,能正确解答这种类型的应用题.

  2.通过乘法应用题的分析解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动脑分析、比较区别等能力.并使学生们学会简单地分析乘法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

  3.在授课过程中,教育学生们养成认真审题、正确解题、仔细检查的习惯.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求相同加数和的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使学生真正掌握此类应用题的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导入  

  1.口算.

  2×3=      2×5=      4×2=     5×1=

  5×3=      4×3=      5×5=      1×4=

  2.列式计算.

  (1)3个4相加是多少?

  (2)5个2相加是多少?

  3.师:大家已经学习了1~5的乘法口诀,学会了计算相应的式子题和文字叙述题.今天,我们要一起来研究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看谁能够应用前面所学的知识来解决这些问题.

  4.教师板书课题:应用题

  新授

  1.出示例8(教师板书

  同学们浇树,每个人浇4棵,3个人一共浇多少棵?

  2.分析解答例8

  (1)读题,找出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要求的问题各是什么?用小圆片摆一摆,表示出题目中的意思.

  学生可以答出:每个人浇4棵,有了3个人,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一个学生说,另一个学生在黑板上板贴小圆片.)

  (2)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树应该怎么想?(学生回答:每个人浇4棵,也就是1个4棵,有3个人浇树,就是浇了3个4棵.要求一共浇了多少棵,也就是求3个4是多少.)

  (3)问:要求3个4棵是多少,应该用什么方法解答?该怎样列式?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列式?

  学生边回答教师板书:4×3=12(棵)

  口答:一共浇了12棵.

  3.进一步理解例8算式的意义.

  师问:谁来说一说,算式中的每个数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算式中的4表示每个人浇了4棵树,也就是一份是4,算式中的3表示有3个人再浇树,也就是有相同的3份,算式中的12表示3个人一共浇了12棵树,也就是3个4是12.)

  4.讲解例9

  (1)出示例9(教师板书例9)

  小明买了3个扣子,每个5角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师:读题,已知条件是什么?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教师根据学生的叙述板贴:

  (3)师:看图思考,要求一共多少分应该怎样想?用什么方法解答?怎样列式?说说为什么? (分小组讨论)

  (4)汇报解答方法.(小组同伴分工完成下面的任务:一人负责口头列式,一人负责板书列式,一人负责说为什么这样列式.)

  (5)再次说明列式中每个数表示的意义.(算式里的5表示每个扣子5角,3表示买3个扣子,一共是3个5角,要求3个5角是多少应该用乘法计算)

  巩固练习

  教师要求:

  (1)在规定的时间里,根据个人的不同情况,能完成几道题就完成几道题.

  (2)如果在规定时间里,完成了所有的题目后,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这几道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用乘法解答的;这几道题都是求几个几是多少.)           

  这几道题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如果每一道题都能用两种方法解答,你更喜欢哪一种方法,为什么?

  归纳质疑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

  1、乘法算式可以用乘法口诀来迅速的计算.

  2、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

  3、求几个几还可以用加法来计算,但是用乘法计算起来比用加法计算更简便.

  4、我们已经学习了“求几个几” 的文字叙述题和应用题.其实把文字叙述题加上不同的事情就是不同的应用题.

  布置作业 (略)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 篇8

  (1)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谈话。

  我们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各种数量关系,这些数量关系在以前解答各种应用题时都已经遇到过,只是没有加以概括总结。今天我们来学习常见的几种数量关系。

  二、新授。

  1、揭示课题:来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

  2、教学例1。(题略)

  (1)分别出示例1的3道题。

  ①分别出示每道题。用幻灯投影每道题的题意图。

  ②要求全班学生默读并想一想各题的两个已知条件是什么?问题是求什么?

  (2)学生默读题目后,把3道题独立地解答出来。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①铅笔3支用:8×3=24(分)=2角4分

  ②篮球2个用:28×2=56(元)

  ③鱼4千克用:3×4=12(元)

  答:(略)

  (4)提问:

  ①同学们观察这3道题所说的事情都是哪一方面的?

  ②3道题中的已知条件有什么共同点?

  ③3道题中的要求问题有什么共同点?

  引导学生说出这3道题都是说购买商品的事,都知道每件商品的价钱和买多少,求一共用多少钱。教师进而指着3道题的第一个条件。告诉学生“每件商品的价钱”。我们叫它单价。(板书:单价)接着指第二个条件,告诉学生“买了多少”,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一共用了多少钱”,我们叫它总价。(板书:总价)

  ④再问:单价是什么意思?总价是什么意思?知道了单价和数量怎样求总价?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这3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单价×数量=总价

  ⑤再问:请同学们想一想每道题中的单价是多少?数量是多少?总价是多少?

  指名学生回答。

  小结: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都要遇到买商品的事,掌握了“单价×数量=总价”这种数量关系后,买东西时只要看商品的单价和我们买的数量,就可以用单价乘以数量求出要付的总价了。

  3、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5页“做一做”的题目。

  ①读题。理解题意:符合例1所说的数量关系,也就是说已知条件是单价和数量,去求总价的实际计算的问题。

  ②指名学生口述例举的问题,并解答。

  (2)讲出下面各题中的单价、数量、总价各是多少?

  ①每个保温瓶20元,买3个用:

  ②每千克猪肝16元,买5千克用:

  ③每千克大葱2元,买12千克用:

  ④每套同样的童装50元,买4套用:

  (2)乘法应用题和物价、产量数量关系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运用,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掌握用数学术语表达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关键:常见数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略。

  1、教学例2。(题略)

  (1)教学例2的第一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一道题。

  幻灯投影:第一道题的图,在每筐苹果边加画苹果树一棵。教师讲解每筐苹果是从相对应的苹果树上采摘下来的,平均每棵采摘25千克。

  ②全班学生看题、图后独立解答。

  (2)教学例2的第二道题。

  ①出示例2的第二道题。幻灯投影出菜园的一排菜畦、教师讲述菜畦的意思,每畦可收菠菜150千克。

  ②学生独立解答。

  (3)指名讲述解答方法,板书算式。

  2、棵苹果收。25×3=75(千克)

  3、畦产菠菜:150×4=600(千克)

  答:(略)

  (4)提问:

  ①刚才例2的两道题中的第一个已知条件都是讲什么?引导学生回答都是讲平均产量。即单产量。

  ②两道题中的问题都是求什么?引导学生回答出都是求总产量。

  教师归纳、例2的两道题中的“每棵树收苹果的重量”和“每哇收菠菜的重量”,我们叫它单产量。(板书:单产量)

  “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我们叫它数量。(板书:数量)

  “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莱的重量”,我们叫它总产量。(板书:总产量)

  (5)再问: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怎样求总产量?

  指名学生回答后总结出: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6)小结:我们掌握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这个

  关系式,平常在解答求总产量的应用题时只要找出单产量和数量,然后用单产量乘以数量就求出总产量了。

  4、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第26页“做一做”的题目。

  问:谁能举出已知条件是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实际计算问题呢?

  指名学生口述实例,并解答。

  (2)试练。解答下列各题后,再分别指出每道题的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各是什么?

  ①每吨甘蔗可以产糖120千克,5吨甘蔗可以产糖多少千克?

  ②菜园每畦马铃薯收140千克,4畦收马铃薯多少千克?

  ③每吨海水可晒盐2千克,1000吨海水可晒盐多少千克?

  二、课堂综合练习。

  请指出下面各题分别属于哪一种数量关系?每道题中的两个已知数分别是什么量?问题是什么量?(学生回答后,再解答出来。)

  1、每双童袜2元,买同样的6双应付多少元?

  2、每只母鸡平均每月下蛋20个,5只母鸡每月共下蛋多少个?

  3、蔬菜小组每平方米平均收大白菜25千克,一畦8平方米的菜地能收大白菜多少千克?

  4、排球每个25元,学校买回4个用了多少钱?

  三、课堂作业。做练习六的第1-4题。

  (3)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40×805×50300×2070×50

  15×424×30150×8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4)乘法应用题和行程、工作量数量关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8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3、教学例4。

  (1)出示例4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学生解答完后指名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一台织布机每小时织布3米,8小时织:

  3×8=24(米)

  编篮小组每天编竹篮16个,5天编:

  16×5=80(个)

  (2)教师讲述上面的两道题中,每一小时、每一天完成的产品的多少,我们叫它工效[工效的意思是工作效率,简写为工效,是在一个单位时间里(如一分、或一小时、或一天、或一星期、或一个月)做的工作量。一个单位时间里做的工作量多,就是工效高。](板书:工效);所用的小时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一共完成的产品数量,我们叫它工作总量。(板书:工作总量)

  (3)提问:上面的每道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量?知道了工效和工作时间怎样求工作总量呢?

  引导学生回答后,根据例4的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工效×时间=工作总量

  (4)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工作总量这种数量关系后,只要知道了工效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工作总量了。

  4、巩固练习。

  (1)说出下面每题中什么是工效?什么是时间?什么是工作总量?

  ①一台碾米机每小时碾米500千克,3小时碾米多少千克?

  ②一架磨粉机每分磨粉15千克,5分磨粉多少千克?

  ③李师傅每天生产熊猫玩具7个,8天生产多少个?

  (2)完成教科书第28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4所说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说出已知工效和时间,求工作总量的题目。

  三、作业。做练习六的第5-9题。

乘法应用题 篇9

  教材分析:

  《用数学――简单的乘法应用题》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内容。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和1―5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来学习的。让学生根据乘法意义和所学的乘法口诀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让学生在思考中,在师生交流中,明白题中的数量关系,明白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学目标:

  1.学会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2.进一步提高学生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依据教材特点,以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并结合我校数学科得培养学生能力这一教研主题,我确立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使学生通过学习,学会用乘法解决数学问题的,提高解题能力。教学难点是把自己的解题思路讲诉清楚明白。

  教学学情:

  《课程标准》中指出:无论从数学的产生还是从数学的发展来看,数学与现实生活都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通过以前的学习经验,学生可以在教材或老师为他们提供的适合他们的年龄特点的童话情境中、生活实际中学会从数学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从而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激发,达到学好数学的愿望。

  教法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善于表达,自己动脑的学习方式来教会他们学习。《课程标准》倡导“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的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过程:

  本课的教学,我按照:“复习旧知,知识迁移;创设情景,寻找方法;拓展延伸,发展能力”三个环节进行的。

  一、复习旧知,知识迁移。

  这一环节我首先让学生完成建房子的口算练习,每一块砖上有一道乘法算式,使学生明白要想把房子建的又结实又漂亮,就得算对得数还要说出用的那一句。其次进行了看图写算式的练习,在汇报过程中对乘法的意义起到巩固复习的作用。(学生很认真的去完成每一道口算题,在汇报中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创设情景,寻找方法。

  在这一环节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创设森林里的小动物为了度过寒冷的冬天正准备盖房子,请来小象帮他们运送木头这一情景,引导学生看图找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说明白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列式计算,最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这几种算法那一种比较简便,从而找到更便捷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再通过“小猴摘桃”,“小兔采蘑菇”以及“河边休息”一系列图文应用题的完成,进一步掌握方法。

  这一过程问题之间有连续性,而且就有童话意境,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自己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师在活动中起指导作用,并且这个指导处是在关键处、难点处、学困处。这个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解决问题效果好。

  三、拓展延伸,发展能力。

  其实我们所学习的数学知识不但可以帮助小动物解决一些数学问题,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运用的,出示图文应用题放手让学生去解决,并依据相关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的思维得到扩展,能力得到提高。

  四、教学效果

  本节课创设童话情景,让学生兴趣盎然的投入学习中来,揭开数学的神秘面纱,创造了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在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且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学生能在情境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能把自己的想法清楚完整的表述出来。无论是收集数学信息,发现数学问题的能力,还是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增强对数学学习的兴趣,都得以提高。但是自己也有许多地方处理的还不够妥当,尤其要注意每个环节要做到扎实有效,不光是要传授知识,更主要的是知识的落实,尤其要注意细节的处理,这些都是我今后要注意的。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让我意识到自己和优秀教师之间存在着不足,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努力,多观察,多学习,遇到问题多请教,多研讨,把课堂当做锻炼自己的一个平台,争取在以后的教学中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乘法应用题 篇10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7页上的内容,练习六的策5―9题。

  教学目的:通过实际的例子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中,并能在解答应用题和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重点: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和一定的数学思维方法。

  教学过程 :

  一、复习。

  1、口算。

  40×80        5×50        300×20        70×50

  15×4         24×30       150×8         320÷2

  2、先说出下面各题的数量关系,再解答。

  (1)每个熊猫玩具15元钱,幼儿园买回5个要用多少钱?

  (2)每棵柑树平均收柑75千克,8棵柑树共收柑多少千克?

  二、新授。

  1、教学例3。

  (1)出示例3的两道题。要求全班学生独立解答后,指名学生口述解答方法,然后板书算式。

  汽车每分行750米,4分行:750×4=3000(米)

  小强每分步行66米,5分步行:66×5=330(米)

  (2)提问:这两个问题有什么相同点呢?这两题都是知道每分走的米数和走了多少分,求一共走多少米路。像这两道题中第一个已知条件那样,都是每小时(或每分。每天)行的路程,我们叫它速度。(板书:速度);像第二个条件那样,都是知道小时数(或分数、天数),我们叫它时间(板书:时间);算出一共行多少路,我们叫它路程(板书:路程)。

  (3)再问:速度是什么意思呢?时间是什么意思呢?路程是什么意思呢?

  (4)再问:根据例3中两道题,看出已知速度、时间怎样求路程呢?

  引导学生回答之后,根据例3中两道题的实际。找出三种量之间的关系,总结出:

  速度×时间=路程

  (5)谁能说一说上面每道题里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小结:我们掌握了速度×时间=路程这种数量关系,只要知道了速度和时间,就可以用乘法求出“路程了。

  2、巩固练习。

  (1)指出下面每题中的速度是多少?时间是多少?路程是多少?

  ①小华每分走60米,6分能走多少米?

  ②轮船每小时行驶35千米,2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③声音在空间每秒传播400米,7秒能传到多少米远的地方?

  (2)完成教科书第27页的“做一做”题目。

  问:谁能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例3所说的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启发学生可以编出:步行、自行车、汽车、火车、飞机等的速度、时间和所行路程的实际计算问题。

乘法应用题 篇1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的数量关系.

  2.学会用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解答两步.

  教学重点

  1.掌握两步分数应用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2.画线段图分析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三)引新:刚才复习的两个题,同学们完成的很好,现在将这两个小题,组成一道题,你还会解答吗?这就是本节课要学习的新内容.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例2.小亮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根据“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把小亮的钱看作单位“1”,可以求出小华储蓄的钱: .根据“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把小华的钱看作单位“1”,再标出小新的储蓄钱: .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三、归纳、明理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四、训练、深化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1.鹅的孵化期是30天,鸭的孵化期是鹅的 ,鸡的孵化期是鸭的 ,鸡的孵化期是多少天?

  2.3个同学跳绳,小明跳了120下,小强跳的是小明的 ,小亮跳的是小强的 倍,小亮跳了多少下?

  (三)提高题.

  六年级有三个班参加植树,___________,二班植树棵数是一班的 ,三班植树棵数是二班的 倍,___________?

  五、课后作业 

  (一)六年级同学收集了180个易拉罐,其中 是一班收集的, 是二班收集的.两班各收集多少个?

  (二)长跑锻炼,小雄跑了3千米,小雄跑的 等于小刚跑的,小勇跑的是小雄的 .小刚和小勇各跑多少千米?

  六、板书设计 

  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的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新储蓄的钱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钱?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乘法应用题 篇1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口头为乘法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补充口诀卡片、例3的挂图、投影仪、复合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说出口诀表示的意思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 )十八 ( )九五十四 三( )二十七

  ( )九三十六 九( )八十一 ( )九六十三

  3.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

  (2)红花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那么黄花的朵数就是___________ 个3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1):小林买了4支铅笔,每支9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出示实物挂图,指名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分析后板书:

  每支铅笔9分钱,意思是说1支铅笔9分钱,而且哪支铅笔都是9分钱.相同加数就是9,4支铅笔是4个9分,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在书上做.

  (3)学生独立解答,主要纠正两点(列式4×9;得数为36分;)要从算式的含义和日常生活用钱习惯上分别予以说明,教师再巡视,使之及时纠正.

  (4)出示例3(2):小林买了4支铅笔,买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买了多少支彩笔?

  (5)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发现有典型错误的,让其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请学生说是怎么想的,可出示挂图,具体分析说出解题思路.

  (6)纠正时,要紧紧扣住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这个条件,明确这个条件所含的意义,即4的3倍就是3个4的和,所以用乘法计算.

  2.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条件虽然不同,问题也不相同,但从数量关系上分析,最后都是求几个几(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两题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有乘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94页做一做第1题.

  食堂每天吃3袋米,每天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读题后,指名请学生说题里告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应补充什么,为什么补充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告诉了食堂每天吃3袋米,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缺问题.②已知米的袋数,又给了面粉与米的关系,应求面粉多少袋.③分析出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就是说面粉的袋数是4个3袋.④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归纳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缺少什么.

  ②分析题中告诉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应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③列式解答.

  (2)利用归纳的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讨论缺什么,应怎样补充完整,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①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分析结果.

  ②引导学生口头补充一个条件:(可以天数不同,在2-9之间)

  ③无论吃几天,吃一天1个3袋,吃2天2个3袋,吃3天3个3袋,吃6天运来6个3袋……,因此无论填吃了几天,求运来多少袋都是求几个几,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为3×2=,3×2=,3×4=……3×9=

  (3)最后引导学生对两题进行比较,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是多少,所以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发展.

  1.停车场上停着2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停着多少辆摩托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遇有困难可向老师提出.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第1题有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重点强调第二个问题,想求出停多少辆摩托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个条件题中告诉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另一个条件到哪里去找?主要解决隐藏的一个条件,问题就可解答了.

  2.动物园里有4只金丝猴,长臂猴的只数是金丝猴的2倍.有多少只长臂猴?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

  重点指导学生想求第二个问题“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到哪去找?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观看板书,总结出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小结.主要强调三点:

  (1)求几个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理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前提条件是要从题中告诉的数量中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补充什么,补充的必须符合题意.

  (3)解答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第二问同解答第一问的应用题分析方法一样,都是看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条件到题中告诉的条件或第一问题解答出的问题去找,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全面的完整地理解题意.

  五、布置作业 .

  集邮册里有60分邮票6张,80分邮票42张.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例3(1)9×4=36(分)=3角6分

  答:一共用了3角6分钱.

  (2)4×3=12(支)

  答:买了12支彩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3×4=12(袋)

  答:每天吃面粉12袋.

  (2)3×6=18(袋)

  答:运来18袋大米

  (乘数也可以是2、34、5、6、7、8、9)

乘法应用题 篇13

  教学目标

  1.理解和掌握“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分数应用题的结构和解题方法.

  2.渗透对应思想.

  教学重点

  理解应用题中的单位“1”和问题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理解“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的解题方法.

  2.正确灵活的判断单位“1”.

  教学过程

  一、复习、质疑、引新

  1.说出 、 、 米 的意义.

  2.列式计算

  20的 是多少?6的 是多少?

  学生完成后,可请同学说一说这两个题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3.谈话:同学们,我们知道,已知一个数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这是乘

  教学例1(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自编)

  学校买来100千克白菜,吃了 ,吃了多少千克?

  1.读题.理解题意,知道题中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搞清数量间的关系.

  2.分析.

  教师提问:重点分析哪句话呢?“吃了 ”这句话是分率句.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把100千克白菜平均分成5份,吃了这样的4份).

  3.画图.(演示课件:1)

  画图说明:a.量在下,率在上,先画单位“1”

  b.十份以里分份,十份以上画示意图.

  c.画图用尺子,用铅笔.

  4.尝试解答.

  解法一:用自己学过的整数乘法做

  (千克)

  解法二:  

  5.小结:知道一个数是多少,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像这样的应用题,就可以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乘法解答.

  (二)巩固练习

  六年级一班有学生44人,参加合唱队的占全班学生的 ,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

  1.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

  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三)教学例2

  例2.小林身高 米,小强身高是小林的 ,小强身高多少米?

  1.演示课件:2

  2.求参加合唱队有多少人实际上就是求 米的 是多少。

  3.列式: (米)

  答:小强身高 米.

  (四)变式练习

  小强身高 米,小林身高是小强的 倍,小林身高多少米?

  三、归纳、总结

  1.今天所学题目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2.用分数乘法解答的题的条件和问题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从哪里入手分析?

  共同点:都是已知单位“1”和分率,求单位“1”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从分率可入手分析

  第 1 2 页  

乘法应用题 篇14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

  五、布置作业 .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行程当中学问多

  活动目的

  l.使学生能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活动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求出公交车的速度,并填好下表.

  路程

  时间

  速度   

  2.在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到:

  (l)认真做好记录.

  (2)注意安全,靠右行走,走人行横线.

  (3)乘车时,要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每天上学,有的乘车,有的步行.可在这些行程当中,你是否发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行程当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关于“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展开讨论.

  出示表格

  路程

  时间

  速度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的路程的?

  生l:用米尺量.

  生2:用绳子量,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度.

  生3:用卷尺量.

  生4:知道步行的速度,再测算出步行一站路的时间,就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得出一站路的路程.

  生5:知道自行车的速度,再测算出骑自行车行一站路的时间,同样得到一站路的路程.

  师:上面5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第④种方法最好.因为方法①和方法②太麻烦,方法③中卷尺不容易找,方法⑤中骑自行车速度不容易把握,行一站路所需的时间难确定,所以求得路程就不准确.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的?

  生:分别记下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前后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所需时间.

  师:怎样求得公交车速度?

  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式,用所得的两个数据相除,就得到公交车的速度,大约为每分350米.

  三、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有限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公交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求出它的速度,点子新,方法活,老师非常高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1:我家离学校有720米,如果每分钟行60米,需行12分钟.学校7:30上课,因此,我最迟7:18要从家里出发.

  生2:××同学过生日,请我中午12点准时参加,但那天我把它忘了,直到11:50才想起.从我家到他家相距约1200米,如果我步行速度是每分60米,必须走20分钟.我一想,步行是来不及了,连忙借一辆自行车赶去,才没误点.

  ……

  师:许多同学都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很好,今后大家还要继续这样做.现在老师再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同学家与学校相距7000多米,请问,从他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哪种方法最合适?”

  分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有三种方法:①乘出租车;③骑自行车;③坐公交车.在这三种方法中,乘出租车价钱太高,骑自行车太慢,所以坐公交车最合适.

乘法应用题 篇1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口头为乘法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补充口诀卡片、例3的挂图、投影仪、复合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说出口诀表示的意思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 )十八 ( )九五十四 三( )二十七

  ( )九三十六 九( )八十一 ( )九六十三

  3.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

  (2)红花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那么黄花的朵数就是___________ 个3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1):小林买了4支铅笔,每支9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出示实物挂图,指名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分析后板书:

  每支铅笔9分钱,意思是说1支铅笔9分钱,而且哪支铅笔都是9分钱.相同加数就是9,4支铅笔是4个9分,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在书上做.

  (3)学生独立解答,主要纠正两点(列式4×9;得数为36分;)要从算式的含义和日常生活用钱习惯上分别予以说明,教师再巡视,使之及时纠正.

  (4)出示例3(2):小林买了4支铅笔,买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买了多少支彩笔?

  (5)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发现有典型错误的,让其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请学生说是怎么想的,可出示挂图,具体分析说出解题思路.

  (6)纠正时,要紧紧扣住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这个条件,明确这个条件所含的意义,即4的3倍就是3个4的和,所以用乘法计算.

  2.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条件虽然不同,问题也不相同,但从数量关系上分析,最后都是求几个几(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两题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有乘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94页做一做第1题.

  食堂每天吃3袋米,每天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读题后,指名请学生说题里告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应补充什么,为什么补充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告诉了食堂每天吃3袋米,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缺问题.②已知米的袋数,又给了面粉与米的关系,应求面粉多少袋.③分析出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就是说面粉的袋数是4个3袋.④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归纳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缺少什么.

  ②分析题中告诉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应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③列式解答.

  (2)利用归纳的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讨论缺什么,应怎样补充完整,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①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分析结果.

  ②引导学生口头补充一个条件:(可以天数不同,在2-9之间)

  ③无论吃几天,吃一天1个3袋,吃2天2个3袋,吃3天3个3袋,吃6天运来6个3袋……,因此无论填吃了几天,求运来多少袋都是求几个几,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为3×2=,3×2=,3×4=……3×9=

  (3)最后引导学生对两题进行比较,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是多少,所以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发展.

  1.停车场上停着2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停着多少辆摩托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遇有困难可向老师提出.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第1题有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重点强调第二个问题,想求出停多少辆摩托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个条件题中告诉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另一个条件到哪里去找?主要解决隐藏的一个条件,问题就可解答了.

  2.动物园里有4只金丝猴,长臂猴的只数是金丝猴的2倍.有多少只长臂猴?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

  重点指导学生想求第二个问题“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到哪去找?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观看板书,总结出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小结.主要强调三点:

  (1)求几个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理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前提条件是要从题中告诉的数量中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补充什么,补充的必须符合题意.

  (3)解答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第二问同解答第一问的应用题分析方法一样,都是看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条件到题中告诉的条件或第一问题解答出的问题去找,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全面的完整地理解题意.

  五、布置作业 .

  集邮册里有60分邮票6张,80分邮票42张.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例3(1)9×4=36(分)=3角6分

  答:一共用了3角6分钱.

  (2)4×3=12(支)

  答:买了12支彩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3×4=12(袋)

  答:每天吃面粉12袋.

  (2)3×6=18(袋)

  答:运来18袋大米

  (乘数也可以是2、34、5、6、7、8、9)

乘法应用题 篇16

  教案示例

  课题: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数学术语表达数量关系的能力.

  2.运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引导学生探索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自己探求知识的欲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促进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

  通过实例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以及能用术语表达这些数量关系,并在解答应用题的实际问题中加以应用.

  教学难点 

  使学生熟练运用这些术语和关系式.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口算:

  30×40= 6×40= 200×20= 80×50=

  12×8= 32×20= 150×4= 240÷2=

  二、探究新知.

  1.导入  :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各种数量关系.在乘法应用题中有哪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

  2.数学例1: 认识:单价×数量=总价

  (1)例1.铅笔每枝5角,买3枝用:

  5×3=15(角)

  15角=1元5角

  篮球每个70元,买2个用:

  70×2=140(元)

  鱼每千克9元,买4千克用:

  9×4=36(元)

  (2)引导学生明确:以上三个问题都是买东西用钱的事.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单价;买了多少叫数量;一共用多少钱叫总价.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价是5角,数量是3枝,总价是1元5角.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价是70元,数量是2个,总价是140元.

  第三个问题里的单价是9元,数量是4千克,总价是36元.

  从例1可以看出,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关系是:单价×数量=总价

  (3)反馈练习:

  ① 口答: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

  ② 请你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以上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3.教学例2.认识: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1)例2.每棵苹果树平均收苹果25千克,3棵苹果树收:

  25×3=75(千克)

  菜园每畦产菠菜150千克,4畦产菠菜:

  150×4=600(千克)

  (2)讨论思考:这两个问题都是说的什么事?这两个问题中单产量、数量、总产量分别是什么?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生汇报:这两个问题都是说有关生产数量的事情.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做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把一共收多少苹果或产多少菜叫总产量.

  第一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25千克,数量是3棵,75是总产量.

  第二个问题里的单产量是150千克,4畦是数量,600是总产量,

  从上面两个问题可以看出单产量、数量和总产量之间的关系是:

  单产量×数量=总产量

  (4)反馈练习:

  ① 回答:每棵树收多少苹果或每畦菜地产多少菜叫(单产量),有多少棵树或有多少畦菜地叫(数量).

  ② 举出日常生活中符合上述数量关系的实际计算问题.

  三、全课小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两种数量关系?

  四、随堂练习.

  1.填空:

  ( )×( )=总价 ( )×数量=总产量

  2.判断下面各题的对错.

  (1)知道每袋洗衣粉的价钱和买的袋数,求总价应用洗衣粉单价乘袋数.( )

  (2)生产队有土地20亩,每亩产粮400公斤,共产粮多少公斤,是求数量的题目( )

  五、布置作业 .

  1.编一道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应用题.

  2.编一道已知单产量和数量求总产量的应用题.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行程当中学问多

  活动目的

  l.使学生能利用“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准备:

  l.活动前让学生和家长一起参与实践,求出公交车的速度,并填好下表.

  路程

  时间

  速度   

  2.在学生亲自实践的过程中,提醒学生做到:

  (l)认真做好记录.

  (2)注意安全,靠右行走,走人行横线.

  (3)乘车时,要讲文明,懂礼貌,助人为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

  同学们每天上学,有的乘车,有的步行.可在这些行程当中,你是否发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在行程当中,究竟会遇到哪些关于“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知识,怎样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二、展开讨论.

  出示表格

  路程

  时间

  速度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的路程的?

  生l:用米尺量.

  生2:用绳子量,再用米尺量绳子的长度.

  生3:用卷尺量.

  生4:知道步行的速度,再测算出步行一站路的时间,就能根据“速度×时间=路程”的关系式得出一站路的路程.

  生5:知道自行车的速度,再测算出骑自行车行一站路的时间,同样得到一站路的路程.

  师:上面5种方法,哪种方法最好?

  学生讨论后师小结:第④种方法最好.因为方法①和方法②太麻烦,方法③中卷尺不容易找,方法⑤中骑自行车速度不容易把握,行一站路所需的时间难确定,所以求得路程就不准确.

  师:你是怎样确定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所需的时间的?

  生:分别记下公交车行驶这一段路程前后的时间,就能计算出所需时间.

  师:怎样求得公交车速度?

  生:根据“路程÷时间=速度”这一数量关系式,用所得的两个数据相除,就得到公交车的速度,大约为每分350米.

  三、实际应用.

  师:同学们在亲自实践的过程中,能利用有限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法,探索出公交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求出它的速度,点子新,方法活,老师非常高兴.在日常生活中你是否遇到过有关“速度、时间、路程”方面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的?

  生1:我家离学校有720米,如果每分钟行60米,需行12分钟.学校7:30上课,因此,我最迟7:18要从家里出发.

  生2:××同学过生日,请我中午12点准时参加,但那天我把它忘了,直到11:50才想起.从我家到他家相距约1200米,如果我步行速度是每分60米,必须走20分钟.我一想,步行是来不及了,连忙借一辆自行车赶去,才没误点.

  ……

  师:许多同学都能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这很好,今后大家还要继续这样做.现在老师再出一道题考考你们:“××同学家与学校相距7000多米,请问,从他家到学校有几种走法?哪种方法最合适?”

  分小组讨论,学生回答:有三种方法:①乘出租车;③骑自行车;③坐公交车.在这三种方法中,乘出租车价钱太高,骑自行车太慢,所以坐公交车最合适.

乘法应用题 篇17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之间的关系.

  2.能熟练地解答乘法应用题.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乘法应用题的结构和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口头为乘法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

  教具、学具准备

  补充口诀卡片、例3的挂图、投影仪、复合投影片.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背诵乘法口诀.

  2.把口诀补充完整,说出口诀表示的意思及相应的乘法算式.

  二( )十八 ( )九五十四 三( )二十七

  ( )九三十六 九( )八十一 ( )九六十三

  3.填空.

  (1)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 )计算.

  (2)红花3朵,黄花的朵数是红花的2倍,那么黄花的朵数就是___________ 个3朵.

  二、探究新知.

  1.教学例3.

  (1)出示例3(1):小林买了4支铅笔,每支9分钱,一共用了多少钱?

  (2)出示实物挂图,指名同学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方法.分析后板书:

  每支铅笔9分钱,意思是说1支铅笔9分钱,而且哪支铅笔都是9分钱.相同加数就是9,4支铅笔是4个9分,求几个几用乘法计算,在书上做.

  (3)学生独立解答,主要纠正两点(列式4×9;得数为36分;)要从算式的含义和日常生活用钱习惯上分别予以说明,教师再巡视,使之及时纠正.

  (4)出示例3(2):小林买了4支铅笔,买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买了多少支彩笔?

  (5)先让学生独立解答,指名板演,教师巡视发现有典型错误的,让其写在小黑板上.订正时,请学生说是怎么想的,可出示挂图,具体分析说出解题思路.

  (6)纠正时,要紧紧扣住彩笔的支数是铅笔的3倍这个条件,明确这个条件所含的意义,即4的3倍就是3个4的和,所以用乘法计算.

  2.观察、比较两题的异同点,重点引导学生明白,条件虽然不同,问题也不相同,但从数量关系上分析,最后都是求几个几(即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所以两题的计算方法相同,都有乘法计算.

  3.反馈练习.

  (1)94页做一做第1题.

  食堂每天吃3袋米,每天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_____?(口头提出问题再解答)

  读题后,指名请学生说题里告诉了什么,还缺少什么.然后分组讨论应补充什么,为什么补充这样的问题.

  引导学生回答:

  ①告诉了食堂每天吃3袋米,吃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缺问题.②已知米的袋数,又给了面粉与米的关系,应求面粉多少袋.③分析出面粉的袋数是大米的4倍,就是说面粉的袋数是4个3袋.④根据乘法算式的含义,求几个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归纳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

  ①读题,找出缺少什么.

  ②分析题中告诉的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应补充的条件或问题.

  ③列式解答.

  (2)利用归纳的解答不完整应用题的方法,解答做一做第2题.

  学生分组讨论缺什么,应怎样补充完整,通过分析数量关系,列式解答,教师巡视,指导.

  ①学生讨论后分组汇报分析结果.

  ②引导学生口头补充一个条件:(可以天数不同,在2-9之间)

  ③无论吃几天,吃一天1个3袋,吃2天2个3袋,吃3天3个3袋,吃6天运来6个3袋……,因此无论填吃了几天,求运来多少袋都是求几个几,都用乘法计算.列式分别为3×2=,3×2=,3×4=……3×9=

  (3)最后引导学生对两题进行比较,分析数量关系,使学生进一步理解这两题都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和是多少,所以都用乘法计算.

  三、巩固发展.

  1.停车场上停着2排小汽车,每排3辆,一共停着多少辆小汽车?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停着多少辆摩托车?

  指名读题,学生独立解答,遇有困难可向老师提出.

  集体订正.指名回答,第1题有几个问题?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乘法计算?重点强调第二个问题,想求出停多少辆摩托车,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一个条件题中告诉了,(摩托车的辆数是小汽车的2倍)另一个条件到哪里去找?主要解决隐藏的一个条件,问题就可解答了.

  2.动物园里有4只金丝猴,长臂猴的只数是金丝猴的2倍.有多少只长臂猴?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

  重点指导学生想求第二个问题“长臂猴比金丝猴多几只”(需要哪两个条件?这两个条件到哪去找?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课堂小结.

  1.指导学生观看板书,总结出本节课学了哪些新知识.

  2.教师纠正,补充性地小结.主要强调三点:

  (1)求几个几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都用乘法计算.理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2)给不完整的应用题补充条件或问题,前提条件是要从题中告诉的数量中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补充什么,补充的必须符合题意.

  (3)解答有两个问题的应用题,第二问同解答第一问的应用题分析方法一样,都是看解答问题需要哪两个条件;缺少的条件到题中告诉的条件或第一问题解答出的问题去找,要认真分析数量关系,全面的完整地理解题意.

  五、布置作业 .

  集邮册里有60分邮票6张,80分邮票42张.__________?(口头提出问题,要用除法计算)

  板书设计 

  乘法应用题的整理

  例3(1)9×4=36(分)=3角6分

  答:一共用了3角6分钱.

  (2)4×3=12(支)

  答:买了12支彩笔.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

  (1)3×4=12(袋)

  答:每天吃面粉12袋.

  (2)3×6=18(袋)

  答:运来18袋大米

  (乘数也可以是2、34、5、6、7、8、9)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乘法应用题(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