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虎门销烟》测试题(精选12篇)

《虎门销烟》测试题(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虎门销烟》测试题(精选12篇)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1

  1、“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句中“这一天”指(            )

  a.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即1939年6月26日。

  b.虎门销烟开始的那天,即1839年6月3日。

  c.虎门销烟开始的那天,即1939年6月3日。

  d.虎门销烟结束的日子,即1839年6月26日。

  2、销烟的地点是哪里?指挥者是谁?(         )

  a.虎门海滩、义律。

  b.虎门海滩、林则徐。

  c.虎门海滩、关天培。

  d.广州城内、林则徐。

  3、虎门销烟,销毁的是鸦片,俗名大烟。你知道鸦片这种毒品的危害吗?知道几点写几点。

  4、文中介绍销烟的程序是怎样的? 课文中用哪些词语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的?

  销烟的程序:(          )  (          )  (       ) 

  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       、          、           

  5、看到害人的鸦片被销毁了,老百姓欢呼雀跃。他们会呼喊什么呢?

  曾经沾染鸦片的年轻人会说 :“                                              ”

  家中亲人深受鸦片毒害的人会说 :“                                          ”

  正直明理的读书人会说 :“                                                  ”

  6、虎门销烟共持续了多少天,销毁了多少鸦片?(           )

  a.26天、三百多万斤

  b.23天、二百多斤

  c.20天、二百多万斤

  d.23天、二百多万斤

  7、林则徐邀请外国商人前来观看的目的是(       )

  a.林则徐尊重国际友人,所以邀请他们出席如此盛大的销烟仪式。

  b.林则徐喜欢热闹,多邀请些人来他会特别高兴。

  c.林则徐是为了告诉那些外国人,中国人是不可欺侮的。他这样做沉重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

  d.林则徐想当着老百姓的面消灭这些欺负中国人民的洋鬼子。

  8、站在林则徐塑像前,你会对他说什么?

  9、学了这篇课文,请编一则教育人们远离毒品的宣传标语: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战争》录像、《虎门销烟》挂图

  课前准备:

  观看或读《战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观或读《战争》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 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 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 出示词语。

  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 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 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 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 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倒石灰 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 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 再 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

  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3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虎门销烟》教学设计》。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4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表示动作的话。

  4、认识虎门硝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强诊断矫治意识,提高自我诊断矫治能力。

  教学过程:

  一、整体初读,基础性诊断

  1、揭题。

  2、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要求读准字音,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学生质疑。

  (1)请学生提出读书遇到的不懂的问题。(学生质疑,以学定教)

  (2)梳理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

  (3)交代学法:带着这些问题,边读边思考,深入学习课文。

  二、精读品位,引导探究,理解性诊断

  1、学习第一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什么样的日子才“值得纪念”?

  (2)读书汇报交流、小结。

  2、细读第六节。

  (1)自由读课文,思考:这段告诉我们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

  (2)读书汇报交流(注意理解“壮举”“嚣张”“气焰”)

  3、研读第二节。

  (1)自由读课文。

  (2)指名说说从哪看出虎门寨这一天不同寻常。(相机板书: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读课文,注意引导学生体会场面的壮观。

  思考:A、为什么来到海滩的人这么多?

  B、文武官员到场说明什么?

  C、为什么邀请外国商人观看?

  (1)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2)小结方法:回顾我们这几小节的学习,我们采用了“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下面我们还用这个方法学习下文。

  三、自读领悟,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1、品读三至五节,感受硝烟的经过。

  这部分是课文的重点,要运用一边读一边思考的方法,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研读硝烟过程。思考:分几步硝烟的?硝烟过程中人们的心情怎样?烟渣被卷进咆哮的大海暗示着什么?

  (在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做到读中悟情,读中悟理)

  2、再读第六节和第一节。

  (1)引读。

  虎门硝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惊中外,所以这件事被称为――伟大的壮举;它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这件事情意义重大,而它发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们说这一天是――中国历值得纪念的日子。

  (2)齐读第一、六节。

  四、迁移内外,读说结合

  1、出示:只见一群群光着背梁……然后又把一担担生石灰倒下去。

  2、讨论:硝烟时,工人们做了几件事?课文用什么词三件事连起来的?(板书:先……再……然后……)

  3、小结:有时我们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几步来做,为了表明这几步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用上“先、再、然后”来连接。

  4、指导说话,引导回忆,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来完成?

  5、练习说话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5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三、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四、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五、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欺侮盐巴虎门销烟

  历史装点顿时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4、《秋天》

  5、《天安门广场》

  6、《徐悲鸿励志学画》

  《习作2・小制作》

  8、《泉城》

  9、《九寨沟》

  10、《田园诗情》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6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就在于,我是一直充满激情的去上课的,孩子们的朗读也很有水准,整堂课的氛围一直不错,对于文本细节的理解也比较到位。《虎门销烟》是一篇历史题材的文章。历史事件离学生们的生活比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我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设情景将学生带回到当时的场景中,让学生能够深切感受当时的情景,这样理解起来就容易多了。所以我假设孩子们和广州老百姓一起,作为销烟的见证者,一起观看销烟,效果不错,达到了这节课的教学目的。

  但还是有些遗憾产生的。

  我想,如果没有前期铺垫,学生们是不会很快入境 ,但是,大量的铺垫的话,30分钟又远远不够。最后我决定重点放在销烟时和销烟后去讲,前边两段选择回忆导入。可这样一来,整篇文章便有些断开的感觉,衔接的不是很好,影响了文本的整体效果。显得过渡不自然。一堂课应该是一个整体。课堂设计的每个环节之间应该是环环相扣,紧凑而一体。这就需要有一个很好的过渡。生涩的过渡会割裂两个环节之间的联系!因此,过渡一定要自然,要做到水到渠成。这样才能让课堂浑然一体,一气呵成。

  另外我对课堂的预设不够。孩子们回答问题时冷场了一下,虽然我用了一句话:“看,你激动的都说不出话来了。”掩饰过去,但自己知道,孩子是因为理解的不到位才没有回答出来的。

  每一节课都是不可复制的。课堂的生成性是很大的。因此教案当中必须对教学设计以及学生的表现做多种预设。这样才能够保证遇到特殊情况或是偶发事件能够不慌不忙,沉着应对。

  还有,我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课堂评价是教学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好的评价能让学生体验成功感,获得学习的自信心。同时,也能体现一个教师的教学机智与随机应变的能力。评价语注重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性,要针对不同的学生,不同的表现,做到细、准、精。要做到因材施评。只要有了针对性,评价的多样化自然就有了。

  总之,这堂课结束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教训,发扬长处,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素养的。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虎门销烟》是一篇形象生动、条理清晰又不乏结构严谨的记叙文。课文以历史上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为题材,用简练的笔触、生动的语言描述了1839年6月3日虎门销烟的经过,揭示了它的伟大历史意义。

  课文在叙事的过程中,还不惜笔墨地描述了老百姓对这件事的强烈反响,从侧面反映了虎门销烟是顺乎民意的正义之举,是显示中国人民伟大力量的爱国行动。

  上课一开始,让学生用书上的词语来评价虎门销烟这一事件,学生很快就找到了“伟大壮举”。于是在教学时,时刻让学生把目光集中在在“壮”字上:

  【预想】首先感受销烟前的隆重、壮观,让学生自己读了第二自然段之后从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场面的隆重、壮观,然后让学生读出这种场面;接着进一步引导从将要下令时的情景和销烟时的情景中发现“礼炮轰鸣”、“群情沸腾”,让学生边读边想像当时的情景,把气势读出来;最后让学生想像自己也在现场,自己也在欢呼,体会出销烟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体会出人民的那种爱国的感情。当学生们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读课文第四、五自然段时,更是一种感情的迸发,学生们读得气势磅礴,震撼人心。

  【实况】在教学第二段时,由于我不敢放手让学生大胆阐述,当学生没有完全回答出我预设的答案时,我急于讲述,过于急躁,一段很生动的场面描写没有好好的运用,学生没有进入角色。再加上当天我自己情绪不够高昂,学生又过于紧张,大家的积极性未完全调动,课堂一度呈现僵化状态。好在后来利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欣赏虎门销烟的壮举,并展示了受毒品惨害的人痛苦不堪的图片,课堂气氛才稍有回暖,渐渐活跃起来。在教学销烟步骤时,抓住表示顺序的“先……再……然后……”引导学生复述具体的过程,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

  优点:思路清晰,紧抓“伟大壮举”组织教学;

  带领学生从文本走向课外拓展,把课内阅读和拓展阅读有机地结合。

  不足:课堂气氛不够活跃。

  改进:以自己的情绪带动学生,消除其紧张不适感。

  《虎门销烟》教学反思

  正在教学《虎门销烟》一课的第5自然段:销烟整整持续了23天,二百多万斤鸦片化为烟渣,随着潮水卷进了咆哮的大海之中。这时候,听到了同学们的低声惊呼,没想到李磊高高地举起了手,屁股抬起,身子前倾,大叫一声:“老师!”我不知道他怎么了,但通过我对他的了解,肯定认真听讲了,所以才会积极举手,于是很期待的把他叫起。“老师,这不造成环境污染吗?”犹如炸弹一般的话语,使得班里议论纷纷:“对啊,二百多万斤烟渣都被冲入大海,会对海水造成多严重的污染呀……”。完了,看来我的准备太不充分,我低估了学生的水平。说实话,上学期这篇课文时,压根儿我就没想到过这个问题,但再次备课,我自己确实发现了这个问题,由于一时找不出答案,再想想这也不是这课教学的重点,也就忽略掉了。真是怕什么来什么,我一时慌了手脚,慌乱之中这样答到:“我想,鸦片是从罂粟这种植物的果实中提取出来的,它的残渣或许不会对环境造成什么污染吧!总而言之,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是一个伟大的壮举,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只好含糊其词,赶快把学生拉到我认为的教学重点上来。  

  下课后我一直被自己的答案困扰着,上网查了查,其实可以这样教学: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研究林则徐的这种销烟方法是否真的会造成环境污染?由于我们的学生家里普遍没有电脑,我可以让他们做试验研究啊!比如在鱼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盐,观察对小鱼有什么影响……最后分析得出销烟的过程是否造成了环境污染。然后小组合作进行研究,看是否能设计出一种更合理的销烟方法。要求是:设计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环境污染问题,还应考虑到销烟的彻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这样,才尊重了学生在阅读中的思考和发现,并给他们创造机会与条件去研究和探讨。无论学生研究的结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师的意图,但那毕竟是学生阅读和研究的经历,对于他们形成乐于发现、勤于探索的学习品质都会起到很大的激励作用。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7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1

  林则徐五十三岁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广州担任湖广总督,负责查禁鸦片烟。一些外国人,总想找机会摸摸林则徐的底细。

  一次,英国领事查理设宴,邀请林则徐参加。宴会快结束时,送上来的最后一道点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时候,冰淇淋还罕见。林则徐见冰淇淋冒着气,以为很烫,送到嘴边,还用嘴吹了吹。这一来,在座的外国人便趁机哄笑起来。林则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气,但是他压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说:“这道点心,外面像在冒热气,其实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当。”

  欢迎浏览“小学语文”

  最新推出---小学语文博客 

  过些天,林则徐在总督府设宴请客,回敬上次参加宴会的那些外国人。宴席上,端上来的一道道中国名菜。那些外国人,一个个张大嘴巴狼吞虎咽。他们一边吃喝,一边赞不绝口。酒足饭饱之后,有个外国人说:“中国菜,好吃得没话可说,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则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话音刚落,一盆槟榔芋泥端上来了。外国人见是甜食,便举起汤匙,兴冲冲地舀着往嘴里倒。这一下,可够那些外国人尝的了。他们“啊――”,“啊――”,嚷成一片,喉咙里比卡着鱼骨还难受。他们有的挥起手,想伸进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泪水直淌。一个个洋相出尽,狼狈不堪。

  林则徐不动声色,若无其事地说:“这是我家乡福建的名菜,叫槟榔芋泥。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内里却滚烫非常,正好和似热实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时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烫了喉咙!”

  外国人瞪圆了蓝眼睛,个个呆若木鸡。

  他们这才感到林则徐不是个好对付的中国官员。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59

  作者:丁立燕     你是第106位读者

  师:同学们,看过电影《鸦片战争》吗?

  生:看过。

  师:谈谈你的印象好吗?

  生:那时的洋人太坏了,把那些鸦片运到中国,不但残害中国人,而且赚取我们的钱财。

  生:我觉得林则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觉得那些抽大烟的人太可怜、太可气了。

  师:看来,同学们对这段历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们要学习的课文《虎门销烟》,讲的就是鸦片战争的事。

  (板书课题:虎门销烟)

  师:(边读边说)“销”是个生字,同学们可跟老师一起写。(学生写完后,齐读课题。)

  师:知道这里的“烟”是指什么吗?

  生:指鸦片,又叫毒品,它对人非常有害,吸“烟”严重,会导致死亡。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看看虎门销烟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读,怎么读都行。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老师从学生较熟悉的生活场景入手,引导学生畅谈感受,调动学生的情感,为后面的课文阅读埋下情感的伏笔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6

  | by: 云姐姐 ]

  (二)

  字词句篇、听说读写,步步到位,脚脚踩实,显得很扎实,很丰实。成功的是“场面壮观、百姓壮情”读解得透,缺憾的是“行动壮烈”解读不深。第5小节数量词“23天”、“二百多万斤”的理解和“持续”一词的感受、“咆哮”一词象征意义的渗透被忽略了。

  这两个数量词是“沉重打击”的力度,是“不可欺侮”的示威,更是林则徐视死如归的精神的凛凛告示。销毁“二百多万斤”的鸦片对外国侵略者的经济杀伤力可谓猛也,以克计算的货物,现在以万斤销毁,可见禁烟者的英勇气魄和无所畏惧的胆识,真正的民族英雄之豪气呀!外国侵略者恨之仇之,国人爱之敬之啊!

  更可惜的是对这一壮举的“深远意义”的激情朗诵不够。最后一节是全文主题的深化,是对民族英雄的颂歌和群情激奋、人心大快的豪情的张扬,可惜朗读指导没有到位,男老师的阳刚之气不足,未能很好地演绎英雄的气概和国人的豪迈。

  建议结束语(激情朗诵,雄壮的音乐响起):

  “虎门销烟这一伟大壮举,沉重地打击了外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1839年6月3日,是中国历史永远铭记的日子,是“虎门销烟”这一事件的纪念日,让我们牢记这个特别的日子,牢记这个伟大的壮举,牢记林则徐这个英雄的名字!

  让我们弘扬爱国之情,立下报国之志,实现强国之梦!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建议板书设计:在引导孩子们了解文章大意时,就可板书:林则徐(红色笔),突出这个民族英雄,因为他和“虎门销烟”事件紧密联系和“禁烟运动”密不可分;因为他是民族气节的象征。

  结束语中,突出“虎门销烟”这一“壮举”(红色笔)的“伟大”,同时引申为林则徐的伟大,他是中国人民的代表。

  7.虎门销烟

  场面  壮观

  壮举{ 行动  壮烈

  伟大 {       意义 “壮远”

  林则徐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三)

  两位老师素质全面,很好地展示了作为优秀教师的基本功,粉笔字端庄刚劲,普通话较为标准(周老师发音动程略欠),语音面貌较好,气质儒雅;文本解读深刻,有自己的见解和独到之处。只是作为男性老师的阳刚之气显示不足,文化底蕴没有尽情展示,制作课件的审美能力和智慧没有展示。

  一点浅见,随心所记,仅作“抛砖引玉”用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虎门)

  此问转载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10

  之一

  佚名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另有两个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记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培养学生爱祖国、拒外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实验目标: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情动于中而发而外。

  教具准备:

  《鸦片战争》录像、《虎门销烟》课件、网络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相配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3、通过上网搜集和处理资料,了解林则徐以及虎门销烟的背离景资料。

  一、课前准备:观看《鸦片战争》

  二、谈观后感受自然导入  

  师:这是一部老电影了,但我却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为作为一名中国人,这段历史是永远不能忘却的。你们看完了以后,想说些什么呢?

  (生自由谈论。)

  师:影片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说说你的理由。

  (可自由谈,只要说出理由就行,相机激发学生的爱国情,引出主人公林则徐)

  师:你们了解林则徐吗?

  先调动学生已知,大致说说对林则徐的认识,引导学生上网查询。然后师总结。

  三、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提醒:不动笔墨不读书。掌握生字词。

  出示要求:自读课文

  (1)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2)画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想象它们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标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检查自学效果。

  (3)出示词语。

  鸦片 欺侮 盐巴 虎门销烟

  历史 装点 顿时 伟大壮举

  (4)指名读词,重点读准翘舌音、后鼻音。

  (5)解释词义,了解词语掌握情况。

  (6)分自然段指名试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四、练习巩固

  1、描红。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精读课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课文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事件?从课文中找一两个词语来说明。(引导学生读读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联系,理解“值得纪念”是不同寻常的意思,“伟大壮举”是指伟大的举动)(板书:伟大壮举)

  过渡:课文中说虎门销烟是“伟大壮举”,在“壮”下加“△”,“壮”在这个词中是什么意思?(雄壮、气势盛大)读读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现“壮”,将这些地方画下来、读一读,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你能从哪些地方体会到这一事件的“壮”?

  (2)读后交流。引导学生体会这一段以销烟前场面的隆重、壮观体现了事件之“壮”。①前来观看的人多而广,“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还有文武官员、外国商人。②隆重,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官员“身着朝服”。(板书:场面:壮观、隆重)

  (3)指导朗读。

  这一段我们应该怎样读?先让学生自读感悟,然后试读,教师根据学生读的情况,组织评议,教师适时点拨,然后再读,要求学生读出场面的壮观、隆重,特别提示要把描写人多、场面隆重的词语读好。

  3.学习第三至五自然段。

  (1)过渡:销烟前的场面是这样的壮观、隆重,可见虎门销烟是一次“伟大壮举”。接下来第三、四、五自然段写了这个“伟大壮举”的经过。默读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三个自然段主要讲什么?(虎门销烟的经过)(板书:经过)让学生概括说说主要经过:下令、销烟、结果。

  (2)从“虎门销烟”的经过中,哪里看出“壮”?

  ①指名读第三自然段中描写下令销烟情景的句子。让学生说一说哪些词句写出了事件的“壮”?从中能体会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腾”、“礼炮轰鸣”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这些词语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指导诵读:抓住上面这些词语进行诵读,让学生读出中国人民激昂奋发之情,读出气势,显示出“壮”来。先学生试读,再指名读,评价,指点,最后齐读。②指名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边听边想:是分几步销烟的?

  (第一步:撒盐巴教师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抛鸦片、倒石灰让学生自己概括)(板书:撒盐巴抛鸦片倒石灰)

  自由读描写销烟方法的句子,看看课文用什么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并用“先……再……然后……”这几个词语复述工人是怎样销烟的。(板书:先再然后)

  指导朗读;这样的销烟方法真是简易、独特,而且有效。教师引读。师:“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只见……,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顿时,……”然后,自由练读,结合插图在头脑产生图像,通过销烟的过程感悟这是一次“伟大壮举”。然后,指名读。最后齐读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样呢?自读第四自然段,读时你想到什么?想想应该怎么读?

  教师点拨:①从“跳哇、叫哇”想到销烟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从“成千上万”、“欢呼声”想到销烟的声势撼天动地,爱国拒侮的志气、力量震惊中外。你能把这一段读得更好吗?把欢天喜地的“壮情”和撼人的力量读出来。

  (4)想不想来看看当时的情景?师播放虎门销烟的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5)结果如何?请自读第五自然段,再通过朗读告诉大家。引导学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万斤”朗读体会“伟大壮举”战果之大。

  三、拓展练说

  (1)教师引导看图: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则徐指挥销烟的场景,再看看林则徐的塑像,你想说些什么?可以结合现实总结出:中国人民不可侮。(板书)指导朗读。

  (2)出示第六自然段。练读,最后齐读。

  (3)说说你们读完这句话后有什么想说的?

  (4)师总结,激发孩子们为了中国的强大而努力学习。

  (5)齐读课文。引读: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学法练笔

  1、齐读第三自然段

  2、师出示“……先……再……然后……”及练笔要求。

  3、小组合作练说,并互评。

  4、推荐或自荐说,师生共评。

  5、怎么说就怎么写。

  五、练习巩固

  1、小练笔

  2、同桌互相复述课文。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课文内容,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2、了解虎门销烟那段历史。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热爱祖,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回顾历史,了解旧中国的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心,读中感悟,悟中动情,让学生产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绝毒品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末段,体会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具准备:

  《虎门销烟》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了解历史,引入新课

  在一段悲壮的曲调中我们开始了今天的学习,那是因为今天我们要走进我国近代的一段悲壮历史,请同学们看视频。(播放视频鸦片贸易的危害)

  1、看了刚才的片段,你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可能会谈起以下内容,洋人太坏了;鸦片危害严重;那些吸食鸦片的人太可气了;我们应该禁止鸦片。

  2、教师小结,鸦片的危害

  从同学们的谈话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爱国热情,也体会到了大家对那段历史的痛心疾首。鸦片是一种精神毒品,人吸食后易上瘾,体质下降,甚至危及生命。19世纪初,外国侵略者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因吸食鸦片无数人倾家荡产,妻离子散,清政府国库日渐空虚,甚至军队中官兵也有吸食者,大大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在这种情况下,林则徐等有识之士上书当时的道光皇帝,指出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由泄泄视之,则数十年之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在这种内忧外患的形式下,道光皇帝派林则徐到广州禁烟,这才有了虎门销烟。播放视频(故事简介)

  3、顺势引出新课,板书课题《虎门销烟》齐读课题。课题中的“销”本意是溶化金属的意思,所以是金字旁;“烟”是指什么?(大烟、鸦片)

  4、课文题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谁能采用给课题加上时间、地点、人物的方法,概括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课文记叙了1839年6月3日林则徐在虎门海滩,将收缴的近两万箱鸦片当众销毁的壮观场面,虎门销烟这一壮举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

  二、细读品味、感悟历史

  (一)、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去细细地感受一下那段历史。

  (二)、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心情

  1、在1839年6月的一天,广州城布告天下:钦差大臣林则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门滩将收缴的洋人鸦片当众销毁,沿海居民和在广州的外国人,可前往观瞻……,揭开了虎门销烟的序幕。(板书:布告)

  布告一出,广州的民众反应怎样(板书:沸腾了),找一找描写人群沸腾的句子。

  (1)、理解人群沸腾了,这几句描写好吗?好在那里?(这几句描写,用以点带面的方法,选取了老人、青年、小孩子为代表表现人群的激动,描写也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表现了老人沉稳、青年激奋、孩童天真,这是很好的场面描写方法)同学们,自己小声的读一读,感受当时人们听说要销毁鸦片的的兴奋劲儿。

  (2)、是呀,鸦片你蚕食了多少人的生命啊!赶快消失吧;可恶的外国侵略者才是罪魁祸首,我们要把你们赶出中国去!我们再读一读这几句话。

  2、那么,课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在写销烟的过程呢(2、3、4、5自然段)(板书销烟)

  (1)、这些自然段中,哪一个自然段是在直接描写怎样销烟的呢?(板书:过程)(5自然段),谁能将销烟的过程准确地告诉我们。(很好,你用上了先……然后……又……再……这样的表示先后顺序的连词,准确地表述出了销烟的具体作法,条理清晰,表述准确易于理解。)板书:先……然后……又……再……

  (2)、除此以外,第2、3、4自然段又是在写什么呢?(理解场面描写,侧面烘托销烟的壮大场面)这些自然段写的是硝烟前的场面,表现的是什么呢?(前来观看销烟的民众众多,找两个词语来说明一下人多。板书:场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这种场面描写从侧面烘托出销烟的壮观。

  (3)、请大家小声朗读课文中2、3、4自然,体会到当时人们的心情,并把你的体会表达出来。(大快人心、兴奋、激动、欢呼雀跃、痛快淋漓)

  让我们再以这样的心情来大声朗读课文。

  (4)销烟过程的壮观。五自然段

  ①虎门销烟是谁亲自督战的?(出示林则徐像)谁能来给我们介绍一下林则徐?(根据收集的资料或预习谈)

  ② 让我们亲自去感受林则徐督战的销烟场面。请同学们看插图,你看到了些什么?说说你眼中的销烟场面。(注意引导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人们光着膀子干得热火朝天,有的正扛着装鸦片的箱子走向池边;有的正将箱子里的鸦片往池子里倒;有的手持长竿使劲将鸦片往下按……白色的烟雾四处弥漫,他们个个脸上都是笑意盈盈,销毁了鸦片,他们心里多高兴啊!)

  你能用一个词来概括这一场面吗?

  (热火朝天、兴高采烈、挥汗如雨、群情振奋、烟雾缭绕、惊心动魄等)

  多么壮观的硝烟场面呀! 销烟池到底有多大?

  两个 十五仗见方 (一个池子就有学校半个操场那么大,两个池子就有学校整个操场那么大)

  多庞大的销烟池啊,它的整体构造是什么样的?

  (前面…后面…周围…)

  导读:在这两个十五丈见方的销烟池,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销烟的 民夫先…然后…又…再..

  ③接下来的销烟场面又是怎样一番壮观的情景?

  翻来滚去 (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象开了果实的)

  一团团 白色烟雾 蒸腾 (白色烟雾从十五丈见方的池子里向上腾空而起)

  弥漫 (整个虎门滩上空都漂浮着白色的烟雾)

  齐读虎门滩烟雾弥漫的壮观场面

  ④看到这一场面,围观的群众?(欢呼雀跃), 从这个词你体会到此时人们的心情怎样?

  导读:此时的人们多么激动,多么喜悦.在雷鸣般的欢呼声中…….

  ⑤ 孩子们,整个这样的过程就是课题中的――销烟。

  播放销烟视频:让我们再去看看那惊心动魄的场景吧!

  过渡:这样销毁鸦片仅仅是一天吗?(不是,销毁了二十三天)二十三天销毁了多少箱鸦片?(近两万箱)是啊,二十三天!这收缴来的近两万箱黑色的鸦片在池子里翻来滚去,那一团团白色的烟雾蒸腾、弥漫虎门滩整整二十三天!老百姓欢呼雀跃整整二十三天!近两万箱销毁的鸦片全部被卷入咆哮的大海!

  孩子们,这销毁的仅仅是鸦片吗?(不是)那是什么?(是外国侵略者的威风)你从哪里知道的?

  (5)研读第六自然段。

  ①请孩子们默读第六自然段。

  ②孩子们,软弱无能的清政府让当时的中国沦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洋人在我们的国土上横行霸道,为所欲为!我们看看他们的罪恶行径吧!(补充资料: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横行霸道的文字介绍。)

  ③我们再来看看插图,今天他们又是怎样的呢?(看图)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林则徐在官兵的簇拥下挥着手,义正严词地给洋鬼子训话,几个洋人给林则徐脱帽鞠躬,垂首恭听,样子狼狈不堪。)(板书硝烟影响 :中国人 外国人)

  林则徐在说些什么呢?找到林则徐说的话多读几次。你体会到什么?(体会到中国人民不可欺,谁要是违反禁令,都将严惩不贷。中国人民有决心、有能力惩治外国侵略者!)

  抽生读(表现出威严,让外国人感受到中国人禁烟的坚定决心。)

  男生读(读出中国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气势)

  ④从文中找出描写外国侵略者当时的表现的词语。(恭恭敬敬、躬身弯腰、垂首恭听、连声称是)你体会到什么?

  ⑤昔日趾高气扬的外国侵略者现在可是俯首称臣呀!往日的威风一扫而光。齐读第六自然段。

  (5)导读最后一段。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灭了外国侵略者的威风”?(长志气 灭威风)

  ①小组讨论。

  ②汇报交流。(这次销烟数量之多,近两万箱,规模之大,人山人海的围观群众,以及官兵洋人,时间之长,经过23天才全部销毁。老百姓更是欢呼雀跃,扬眉吐气,像过节一样。而外国侵略者往日不可一世的威风也一扫而光,被这惊心动魄的场面震慑,给林则徐鞠躬敬礼,既尊敬又畏惧,只有垂首恭听,连声称是,狼狈不堪。)

  ③反复诵读,提升感悟:男生读――女生读――齐读。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虎门销烟胜利了,但遗憾的是在虎门销烟160多年后的今天,毒品依旧充刺着我们的世界,全世界人民的禁毒斗争都还在继续。

  1、禁毒教育,引导学生认识毒的危害。同学们一定要倡导健康的、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播放视频现代食毒品对人内的危害)

  2、了解林则徐的生平及虎门销烟后的鸦片战争。

  林则徐领导的虎门销烟结束了,但那只是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开始,由于清政府的无能,在虎门销烟后不久,林则徐就被发配新疆,鸦片战争爆发了,从此中华民族就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至到1949年解放。那是多么悲壮的一段历史呀。让我们全体起立,齐唱国歌,在国歌声中感受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来侵略者的斗争中那种不屈的精神和昂扬的斗志。

  板书

  布告:沸腾

  场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门销烟 销烟

  过程:先……然后……又……再……

  外国人:灭威风

  销烟的影响

  中国人:长志气

《虎门销烟》测试题 篇12

  教学目标:

  1、精读课文,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2、用“先……再……然后……”表示顺序的词语写一段描写动作的话。

  教学重点:在读中感悟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

  教学难点:在感悟中培养学生爱祖国、拘外辱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7虎门销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这里的“烟”指什么吗?(没错,鸦片是一种危害生命极强的毒品。同学们请看,短短的几十年间,帝国主义向中国倾销的鸦片从最初的4千箱递增到4万多箱,在当时,我国吸毒人数达到200多万,使得大量白银外流。这是多么令人气愤!)让我们永记这一天----1839年6月3日,(课件出示 齐读)这是中国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让我们来看看伟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在这一天是怎样禁烟的。

  二、赏读课文

  过渡: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一)、品读“壮”

  1、虎门销烟是个怎样的壮举?

  生:伟大壮举。(板书)

  过渡:在“壮”下加“△”,“壮”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理解的?(“壮”在这儿是雄壮、气势盛大的意思。)请同学们读读课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体现“壮”,同桌之间相互讨论,并说说你从中读懂什么?

  2、生交流、汇报。

  过渡:哪些句子体现了事件的“壮”,谁来说说。

  生a:这一天,天气晴朗,碧海、蓝天、绿树,把古老的虎门寨装点得分外壮丽。(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写出虎门寨景色的壮丽,暗示今天这里气氛特别。

  指导朗读

  生b:一大早从各地闻讯赶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把宽阔的海滩挤得水泄不通。(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说得真好!水泄不通是什么意思?形容人多的词还有哪些?(人山人海人流如潮人如潮涌)

  师小结:从这句话中我们体会到老百姓对此事十分关心,反映了销烟行动深得人心。

  指导朗读

  生c:新搭起的礼台上彩旗林立;礼台下,一侧是身着朝服的文武官员,另一侧是应邀前来观看的外国商人。(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彩旗林立”说明场面壮观;前来观看的有老百姓,官员,外国商人,说明此次销烟的隆重意义非同寻常。

  3、指导朗读

  生d:这时候,礼炮轰鸣,群情沸腾。随着林则徐一声令下,震惊中外的虎门销烟开始了。(生谈自己的理解)

  师小结:“礼炮轰鸣”、“群情沸腾”也说明场面壮观、隆重,同时反映人民禁烟的强烈愿望,“林则徐一声令下”说明了中国人民禁烟的坚强决心。

  4、指导朗读。

  5、指导朗读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

  (2)小组赛读

  (3)齐读

  总结:这些词句都写出了事件之“壮”。

  (二)、品读销烟的方法

  1、哪些句子写销烟的经过。(指名读)

  2、分几步销烟?

  3、作者用哪些词表示这三步的先后顺序?

  4、指导用“先……再……然后……”说话。

  5、齐读第三自然段。

  6、观看销烟的场景。

  (三)品读人们的表现

  1、老百姓有什么表现?

  2、人们为什么这么高兴?

  3、出示课件,师总结:正因为这些鸦片,使多少中国家庭卖儿卖女、妻离子散!正因为这些鸦片,给中华儿女戴上“东亚病夫“的帽子;正因为这些鸦片,使我们由一个强国变为一个弱国。今天,我们将这罪恶的鸦片销毁了,怎能不叫人兴奋,怎能不叫人欢欣鼓舞呢?请同学们带着高兴的语气自读第四段。

  4、指导朗读

  5、被毁的鸦片太多,从哪儿可以看出来?

  6、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气势。)

  7、再齐读(师相机板书)

  (二) 观看影片,升华情感

  过渡:多么振奋人心啊!人们将这辉煌的篇章记录下来,请看!

  1、观看影片

  2、同学们,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

  三、总结

  同学们,毒品是万恶之首,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极其深重的灾难。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保持了三十年“无毒国”的声誉。但是,如今毒品死而复燃,时时刻刻在侵蚀人民的生命,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共同抵制毒品对人类的毒害!

  四、 布置作业

  请同学们回去查阅资料,以《珍爱生命,拒绝毒品》为主题,做一份手抄报。

  板书设计:

  8、虎门销烟

  值得纪念 伟大壮举

  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虎门销烟》测试题(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