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化学教案设计 >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教学计划是教学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本保证。好的教学设计可以为教学活动提供科学的行动纲领,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事半功倍,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1

《环境保护》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安排在第一册课本知识学完后讲授。本节教学内容是对课本中出现的空气污染、水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温室效应、酸雨、臭氧层空洞等环境问题的总结,是一节归纳复习课。

环境问题,是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近年来中考的热点考点之一。在教材中,环境问题倍受关注,出现频率较高,但知识点较分散。本节课不但对整册书有关环境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并且对相关知识加以扩展,讲授过程中注重中考热点问题的渗透,使学生学习目标更明确,更轻松,做到有的放矢。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使知识更加全面、系统。

教师在认真研究、分析教材后确定小组活动内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本地环境状况调查,供学生选择。这样做可使全体学生都动起来,让其“有事能做”,“有事可做”,“有事愿做”。

环境问题贯穿整个中学化学的学习,知识内容可发展、适用年级可扩大。高中化学教材中涉及环境保护知识的内容不少,例如:高二教材氮族元素这章中介绍了“汽车尾气”中氮氧化合物的污染,在学了有机物的初步知识后介绍了“合成洗涤剂”对水体的污染,以及“白色污染”等。初三学生马上就要进入高中学习,高中学生可在此基础上继续探索、扩展研究。他们可以在学习了更多的化学知识后,对环境问题的有更多的、更深的了解。也就是说,初中对环境问题有个整体认识,可以为高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也就是说本节课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化学已有了半年的时间,对于环境问题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并且懂得了学习化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解决环境问题。但掌握的知识零散,对知识缺乏整体认识,缺乏理论和实际联系的能力。因为学生的学习任务重,无时间参加一些有关环保方面的活动,可以鼓励学生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比如维护校园环境卫生等。针对学生合作意识较缺乏的现状,在讲课前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分别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一过程将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本节的教学要求不高,难度也不大,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设计活动形式。活动的宗旨是使每个学生都动起来,在教学中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

三、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⒈了解造成环境污染的原因及危害性;了解防治环境污染的初步知识。

⒉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环境保护意识。使学生明白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解决环境问题的途径。

能力目标:

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科研意识,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⒉培养学生组织活动、协作学习、与人交流、沟通等社会实践能力。

⒊学会资料的收集、整理,培养学生从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将知识加工整合用于实践的能力。

4.将成果以网页的形式制作出来,使学生有较强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学生在学习上的主动性和自信心。

德育目标:

通过正确认识环境和环境问题,体会化学在美化改善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带来负面效应,认识到事物具有两面性,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行为与环境和谐的必要性,激励他们保护家园,积极投身环保,树立主人翁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以及社会观注的热点环境问题的来源、危害与防治,本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分析。

难点:课前资料的收集与整理、网页的制作。

课时安排:1课时

五、学法的确定

各小组根据选定的活动内容,主要从污染来源、危害、和防治三方面收集有关文字、图片、视频、图表等资料。在活动中会搜集到大量的资料和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但这些知识是零散的、无序的。在老师的指导下对这些知识、资料进行认真地、细致地梳理,通过组内协作学习的方式,达到使认知系统化、有序化的目的和宗旨。

六、教学方法的确定

旧的、传统的学习观认为,学习发生与否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学习的过程就是教师呈现、组织和传递知识的过程,学生的任务就是像“海绵”一样地尽可能多地吸收教师传授的知识。当前的教育理念,则倾向于将学习看成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学习是一个主动的、有目标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断转化和修正教师所提供的信息,然后以一种具有个人特点的,有意义的方式来建构新知识,由于学生担负这一责任的意愿和能力会有所不同,需要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

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教学过程中采用:“师生共同探究式”教学模式。

这种模式中,师与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具体指在教师的指导和安排下,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一小组针对某一主题开展调查研究、收集资料、整理资料,并将本小组的学习成果以网页作品的方式呈现给大家,也就是说本节课中教师的“教”,主要是在课外,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留给了学生才华展现的机会,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七、教学过程设计

1.设置问题,引入课题

通过五幅画面的对比,提出问题:四幅画面给我们的感觉有何不同?为何有如此大的差异?什么原因造成的?由学生思考回答,引出环境污染这个课题。

2.学生讨论回答

什么是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的类型有哪些?这些污染对人类的危害是什么?造成这些污染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污染对我们生活影响?有什么解决方法?我们身边有哪些环境污染?我们自身应该如何去做?

学生回顾已学过的知识,结合课前通过查阅资料获取的知识各抒己见,讨论得出每小组自己的观点。

⒊教师归纳、总结、讲解

教师在学生的讨论过程要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和启发。讨论性发言结束后,对同学这次活动中的关键问题进行评价和总结。然后按大气污染→酸雨→臭氧层→温室效应→水污染→土壤污染→居室污染→白色污染→绿色化学的顺序对学生查阅的知识、讨论的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讲解。

在教学过程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和启发,提高环境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身边的环境保护活动,从自身做起,从每一件小事,每一个细节做起。

⒋布置作业

(1)必做题:A、每个同学通过查阅资料找出一个有关环境污染的典型社会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办法。

B、每个同学找出三到五个有关环境问题的题目,并做出相应的答案。

(2)探索题:今天我们研究了有关环境污染的知识,还有很多方面我们没有涉及到,请通过各种途径,观察身边的现象,以“环境和我们的生活”或“邢台环境现状分析”为主题写一篇小论文。

其中探索题为学有余力的学生而准备,可以在课外兴趣小组中交流,或在黑板报中登载,旨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

八、板书设计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2

教学重点:用过滤和结晶分离混合物的一般原理。

教学难点:利用结晶方法,分离几种可溶固体物质的混合物的原理。

教学过程:

引言:在生产生活中,人们所接触到的物质很多都是混合物,为了适应各种不同的需要,常常要把混合物里的几种物质分开,得到较纯净的物质,这叫做混合物的分离,过滤和结晶是最常用的混合物分离的方法。

(板书) 第四节 过滤和结晶

一、过滤

1.定义:过滤是把溶于液体的固态物质跟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

2.原理:过滤时,液体穿过滤纸上的小孔,而固态物质留在滤纸上,从而使固体和液体分离。

3.操作方法:

例如:粗盐提纯(请学生设计实验步骤)展示粗盐,让学生看到粗盐上的沙子等不溶性固体物质,以利于学生思考。

(演示实验)粗盐提纯

归纳出:

(1)步骤:

①在烧杯中溶解粗盐

②过滤

(2)注意事项:

一贴: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二低:滤纸低于漏斗边缘0.5cm

滤液低于滤纸边缘

三靠: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玻璃棒靠在三层滤纸处

烧杯靠在玻棒上倾倒液体

(3)玻璃棒的作用

溶解——加速溶解

过滤——引流

让学生总结过滤作为分离物质的一种方法的适用范围。

过滤是用于分离不容性固体和可溶性固体的一种方法。

设问过渡:如果要分离硝酸钾和氯化钠固体能用过滤的方法吗?如果不能,想一想能用什么方法来分离它们?

二 结晶

1.定义:溶质以一定几何形状的晶体从溶液中析出的过程叫做结晶。

2.原理: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根据它们在同一种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结晶的方法加以分离。

(讲述)常用的结晶方法主要有两种,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不大的固态溶质,一般用蒸发溶剂的方法得到晶体;对于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固态溶质,一般可以用冷却的热饱和溶液的方法,使溶质结晶析出。

例如:硝酸钾中混有少量氯化钠,应怎样分离?

(演示实验)在烧杯中加入10g和NaCl混合物,注入15mL水,加热使混合物完全溶解,然后冷却,观察的析出,再进行过渡,晶体留在滤纸上,NaCl溶解在滤液中。

(讲述)我们已经知道,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80℃时,的溶解度是169g,20℃时为31.6g),因此较高温度下的饱和溶液降温时,部分从溶液里结晶析出。而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小(80℃时,NaCl的溶解度是38.4g,20℃时为36g),降温时大部分NaCl仍溶解在溶液里。过滤时,晶体留在滤纸上,大部分NaCl仍留在滤液里(这种滤液叫做母液)。

小结:

作业:课本142页习题1、2、3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3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

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

教学难点:

1.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中,涉及溶液体积时的计算。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引言)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说某溶液是浓还是稀,但浓与稀是相对的,它不能说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确切量,因此有必要对溶液的浓与稀的程度给以数量的意义。

(板书) 第五节 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一、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

(设问)在溶液中,溶质、溶剂或溶液的量如果发生变化,那么对溶液的浓稀会有什么影响?

(讲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很多,本节重点介绍溶质质量分数。

(板书)1.溶质的质量分数

定义:溶质的质量分数是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

2.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数学表达式: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提问)某食盐水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它表示什么含义?

(讲述)这表示在100份质量的食盐溶液中,有16份质量的食盐和84份质量的水。

(板书)二 一定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

例:要配制20%的NaOH溶液300克,需NaOH和水各多少克?

溶质质量(NaOH)=300克×20%=60克。

溶剂质量(水)=300克-60克=240克。

配制步骤:计算、称量、溶解。

小结:对比溶解度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第二课时

(板书)三 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讲述)关于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大致包括以下四种类型:

1.已知溶质和溶剂的量,求溶质的质量分数。

例1 从一瓶氯化钾溶液中取出20克溶液,蒸干后得到2.8克氯化钾固体,试确定这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这瓶溶液中氯化钾的质量分数为14%。

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溶质和溶剂的量。

例2 在农业生产上,有时用质量分数为10%~20%食盐溶液来选种,如配制150千克质量分数为16%的食盐溶液,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千克?

解:需要食盐的质量为:150千克×16%=24千克

需要水的质量为:150千克-24千克=126千克

答:配制150千克16%食盐溶液需食盐24千克和水126千克。

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

例3 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的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水多少克?

解: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答:把50克质量分数为98%稀释成质量分数为20%的溶液,需要水195克

例4 配制500毫升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多少毫升?

解:查表可得:质量分数为20%溶液的密度为,质量分数为98%的密度为。

设需质量分数为98%的体积为x

由于被稀释的溶液里溶质的质量在稀释前后不变,所以浓溶液中含纯的质量等于稀溶液中含纯的质量。

答: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溶液需63.2mL质量分数为98%

(讲述)除溶质的质量分数以外,还有许多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在使用两种液体配制溶液时,可以粗略的用体积分数来表示:

例:用70体积的酒精和30体积的水配制成酒精溶液,溶注液体积约为100毫升(实际略小)该溶液中酒清的体积分数约为70%。

小结:

要理解溶质质量分数和溶液体积分数的概念,熟练掌握溶质质量分数的有关计算。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4

【课程简介】

本节课在邯郸市“一师一优课”比赛中,荣获初中化学组一等奖。《酸和碱》是中考的难点。本节课是第一轮复习中针对本单元的综合复习。

内容设计上的优点有:容量大,一节课复习了整个单元的重点知识,做了针对练习,归纳总结了化学学习的方法、技巧;有深度,针对课本演示实验设计了三个问题,层层递进,深度分析,从旧知识总结出新方法,提炼了化学思想;有条理,注重知识的梳理,注重知识网络的构建。

课堂流程设计上也值得学习:情境导入环节趣味性高,前后呼应,生活与学习联系紧密;知识梳理环节通过趣味题目开局,小组交流讨论展开,归纳、笔记做结;练习环节及时、有针对性,采取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

整节课环节设计很清晰流畅,方便老师们借鉴、复制。

【课堂实录】

师:好,上课!

生:起立!老师好!

师:同学们好!请坐。

【环节1、情境导入】

师:今天上课之前呢,老师先给大家变一个化学小魔术。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杯子,它究竟有多神奇呢?下面请看老师的表演。瓶子内放的是水,现在我把水倒入这个杯子里,大家仔细观察现象。好,哪位同学把你刚才看到的现象给大家描述一下?来,白术同学。

生:瓶子内的无色液体倒入杯子后,颜色先变成了红色,后来又变成了无色。

师:好,描述的非常准确。请坐。不看不知道,化学真奇妙,欢迎走进化学课堂。今天我们一起复习酸和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2、创设游戏情境,回顾知识点】

师:周末,盐酸和氢氧化钠两位同学来到了一座化学城堡,城堡内有许多迷宫。他们在一起玩起了闯迷宫的游戏。在游戏过程当中遇到了一些困难,请我们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来帮一帮他们吧。

师:盐酸首先来到了一座酸的迷宫,迷宫内有五条逃生的路线。那么盐酸应该选择哪一条路线,顺利的到达出口呢?注意,凡是能跟盐酸反应的物质下面都设有陷阱。好,同学们,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师:好,得出答案的同学请举手。好,吴豪同学,把你的答案到讲台上给同学们讲解一下。

生:大家看,我们都学过盐酸的化学性质,它能和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某些盐反应,因此,这位同学如果想要闯出迷宫,就要回避这些物质。先看路线一,盐酸能和铁反应,是行不通的;路线二,盐酸能和氧化铁反应,也是行不通的;路线三呢,它又能和氢氧化钠进行反应,也是行不通的;如果走路线四的话,它是不是又能和碳酸钠进行反应,也是行不通的;所以,走路线五,这样的话他就能够闯出迷宫了。

师:好,他的思路非常的清晰。好,请回。

师:假如是硫酸同学来到了这座酸的迷宫,他要想顺利的到达出口,又应该选择哪条路线呢?好,刘必成同学。

生:仍然选择路线五。

师:为什么硫酸和盐酸选择了相同的路线?

生:因为酸溶液都含有氢离子,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师:请坐。酸溶液中,都含有什么离子?

生:氢离子。

师:酸溶液都含氢离子,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的,非常好。氢氧化钠同学呢,来到了一座碱的迷宫,迷宫内有四条路线,但是能跟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的物质下面,也设了陷阱,氢氧化钠应该如何顺利的到达出口呢?请同学们观察图片,认真思考。

师:好,想出答案的同学请举手。焦武军,上台展示一下。

生:碱可以同非金属氧化物、酸和某些盐反应。所以,在闯迷宫的时候就要避开这几类物质。大家先来看第一条路线,第一条路线中,氢氧化钠可以和二氧化碳反应,所以第一条路线不能走;大家在来看第二条路线,第二条路线中,氢氧化钠可以同盐酸反应,所以第二条路线也不能走;再来看第三条路线,第三条路线中,氢氧化钠可以同硫酸铜反应,所以第三条路线也不能走;而第四条路线,四种物质都不与氢氧化钠反应,所以第四条路线是可以通过的。

师:他观察的非常细致,思路清晰,好请回。假如是氢氧化钙同学来到了这座迷宫,它又该如何安全的到达出口呢?侯思宇同学。

生:没有变化,仍然选择路线四。

师:为什么氢氧化钙和氢氧化钠选择了同样的路线?

生:因为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它们都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师:好,非常好,请坐。刚才刘必成同学和侯思宇同学都回答了。那么,酸溶液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里面都含有哪种离子?

生:氢离子。

师:碱溶液具有相似的性质,里面又含有哪种离子呢?

生:氢氧根离子。

【环节3、梳理知识点,传授记忆技巧】

师:氢氧根离子。那么,刚才我们在走迷宫的游戏过程当中,重温了酸和碱的性质。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屏幕上显示的是酸碱化学性质的知识结构图,左侧是酸的性质,右侧是碱的性质。刚才在闯迷宫的游戏中,没有涉及到酸、碱和指示剂的反应,现在我们把这一条分别加上,

大家看,酸的性质是几条呢?

生:五条。

师:碱的性质又是几条呢?

生:四条。

师:我们可以借用我们的手掌,用手模记忆法来记忆酸和碱的性质。大家把左手拿出来,在手掌心上写上酸,五个手指分别代表指示剂、活泼金属、金属氧化物、碱、盐,酸能够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生:红色。

师:使无色的酚酞试液——

生:不变色。

师:活泼金属跟酸反应得到——

生:盐和氢气。

师:金属氧化物跟酸反应得到——

生:盐和水。

师:碱跟酸反应得到——

生:盐和水。

师:某些盐和酸反应得到——

生:新盐和新酸。

师:同样的道理,我们也可以用手模记忆法来记忆碱的化学性质。

【环节4、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师:知道了酸和碱的化学性质,那么现在,酸的化学性质和碱的化学性质有些孤立,那么,我们怎么把它们有机的整合在一起,构建一个更大的知识网络呢?下面我们看网络的构建。大屏幕上打出来了的是物质的关联图。一共七个圆圈,分别代表了七类物质,这七类物质分别是:酸、碱、盐、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指示剂,那么,大家试着把它填到你的学案上。哪位同学一会儿愿意到台上来展示?我把大纸板送给他,一会儿上台来展示一下。好,填完的同学请举手。仔细想一想你的思考过程。好,杨宇航同学,你上台给大家讲一讲你的思路。

生:我是这样想的,先看这个圆,它与五条短线相连,说明这个圆圈中所填的物质应该能与五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我把酸填在这个圆圈里。再看这个圆圈,它与四条短线相连,证明这个圆中所填的物质应该能和四类物质发生反应,所以这个圆里面我填的是碱。酸和碱都能和酸碱指示剂和盐发生反应,所以这两个圆分别填酸碱指示剂和盐。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只能和酸发生反应,所以我把金属和金属氧化物填在这两个圆圈里面。非金属氧化物只能和碱发生反应,所以这个圆圈里面填非金属氧化物。我的汇报完毕。

师:他分析的有理有据,非常棒,大家掌声鼓励。我们讲完知识之后,要学会构建知识的网络。下面我们做一个小练习,物质的推断。大家一看,跟刚才那个只是关联图非常的相似,是不是也是七个圆?

生:是。

师:但是我们现在给了具体的物质,一共是九种,七个圆,那我要选出七种,这时候,有的物质就不见得合适了,所以我们要认真的开动你们的脑筋,加以思考,看看哪种物质不能放到这个圆圈内。现在大家认真的思考,把它填到你的学案上。哪位同学一会儿愿意上台展示,把这个机会给卢少云。填完了没有?

生:填完了。

师:我们请卢少云同学上台进行汇报。

生:通过上面同学给我们填的物质的分类,通过这几种物质分类,就是我的填图情况。这是稀硫酸,这里填的是氢氧化钠,这填的是铁、氧化铜、石蕊试液、二氧化碳,我的汇报完毕。

师:好,请回。大家仔细看这个关联图,那么刚才卢少云同学展示了她的成果,你们有没有问题?有错的地方吗?

生:氢氧化钠喝碳酸钠不发生反应,所以应该把氢氧化钠换成氢氧化钙。

师:氢氧化钠换成氢氧化钙,那我现在再问一句,两种金属铁和铜,那么为什么卢少云选择了铁,而没有选择铜?

生: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铁位于氢的前面,可以与稀硫酸反应,而铜位于氢的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所以选铁。

师:好,请坐。回答的非常好。在金属跟酸能否发生反应的时候,要用到金属活动性顺序表进行判断。

【环节5、运用知识,练习提升】

师:刚才我们一起复习了酸和碱的性质,现在我们就利用酸和碱的性质,进行物质的鉴别。实验室有两瓶失去标签的溶液,分别是澄清的石灰水和稀硫酸,你可以用哪些方法把这两瓶溶液区分看来?这实际上呢属于物质的鉴别。在进行物质鉴别的时候,不能把所加的试剂直接加到试剂瓶里,因为这样的话,你鉴别出来了,两瓶试剂也怎么办呢?

生:作废了。

师:肯定作废了。那么我们要取样,取样的话,一般的取,少取,也就是——

生:一至二毫升。

师:然后再往里头加试剂,在加试剂的时候也是有要诀的,加进来的试剂应该加到两种溶液里去,现象是不一样的,一个有气泡,一个没有气泡;一个有沉淀,一个没有沉淀,一个变色,一个不变色。如果有物理的方法首先能够鉴别出来的,要先用物理的方法。比如说,观察颜色,有没有挥发性,它的溶解性是怎么样的。物理方法不行了,我们再利用化学的方法。所以说,大家按照刚才老师的提示,认真的思考,然后进行小组讨论交流,一会儿小组的话派代表进行汇报。好的,现在小组交流开始。好的,讨论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好,坐好。哪个小组愿意把你的成果汇报一下?好,张慧珊,你们的小组。

生:一开始,我们小组想出了七种方案,第一种是酸碱指示剂。

师:第一种,酸碱指示剂。

生:第二种是活泼金属如锌粒。

师:活泼金属锌。

生:第三种是带锈的铁钉。

师:第三种是带锈的铁钉,利用它里面的——

生:氧化铁。第四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师:第四种是氢氧化钠溶液。

生:第五种是碳酸钠溶液。

师:第五种是碳酸钠溶液。

生:第六种是通入二氧化碳气体,第七种是稀盐酸。然后王浩同学提出了质疑,王浩同学你来说一下。

生:我认为,不能只看能不能发生反应,还要观察到不同的现象。氢氧化钠与氢氧化钙不发生任何反应,与稀硫酸反应没有任何现象,所以氢氧化钠溶液不可以。同样的道理,稀盐酸也不可以。

师:那你们组现在还剩下几种方法了?

生:五种。

师:请你任意的选出一种方法,按照取样、操作、现象、结论的步骤,进行检验。

生:用两支试管分别取两种溶液各少许,分别滴入无色的酚酞试液,溶液变红色的,则原溶液为氢氧化钙溶液,如果不变色则原溶液为稀硫酸。

师:哪位同学还有补充?除了这几种方法,还有其他方法?

生:我有补充,还有用氯化钡溶液,加入氯化钡,有沉淀生成的是稀硫酸,没有现象的是石灰水。

师:好,请坐。哪位同学还有补充?

生:我还有补充。分别取少量液体加热,观察现象,变浑浊的是澄清石灰水,无现象的是稀硫酸。

师:加热澄清的石灰水,一定变浑浊吗?你回答的是否严密,再仔细的思考一下。

生:哦,不是,应该是饱和的石灰水。

师:应该是饱和的石灰水,如果不饱和加热不一定变浑浊。这正是科学探究所需要的品质。好,请坐。在进行物质鉴别的时候,我们先要取样,然后根据物质不同的性质来选择试剂,也就是依据特性选试剂,加入试剂观现象,根据现象得结论。所以说,步骤是:取样,操作,现象,结论。同学们记完了没有?

生:记完了。

【环节6、拓展提升:联系不同单元实验,深化理解,归纳方法,提炼化学思想】

师:今天呢,通过这道小的物质鉴别题,我们归纳出了物质鉴别的方法,今后呢,我们再遇到类似的问题的时候,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把它们加以鉴别。刚才马一航同学在进行物质鉴别的时候用到了氢氧化钠和稀盐酸。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看不到任何的现象,稀盐酸呢和澄清的石灰水反应,也看不到任何的现象。这是我们教材里面,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在这个实验里,氢氧化钠和盐酸反应是不是也看不到任何的现象。

生:是。

师:对于这样的反应,它是不是发生了呢?我们就得寻找它发生的踪迹。没有任何现象,这个实验它发生了,什么也看不到,这是隐性的,我们如何知道它是不是发生了反应,来证明它发生反应,就让它显性化。一个隐形的实验,我们把它显性出现象来。我们对这个实验进行再思考。那么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刚才,我们在复习酸跟碱性质的时候,已经知道,酸溶液里面都含有氢离子,碱溶液里面都含有——

生:氢氧根离子。

师:那么酸碱中和反应的本质是什么呢?大家一起说。

生: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师:这是中和反应的本质。第一个问题,实验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的目的是什么?好,郑毅超你来回答。

生:是利用酚酞溶液颜色的改变来证明氢氧化钠和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师:颜色是怎么变化的呢?

生:颜色刚开始是红色的,加入稀盐酸之后逐渐变成了无色。

师:那你判断这个反应发生了,你通过什么判断这个反应发生了?

生:就是刚开始加入酚酞试液的时候,然后溶液的颜色变成了红色。然后开始加稀盐酸,然后在某种程度的时候发现它变成了无色,然后就证明氢氧化钠就没有了。

师:没有了。通过反应物氢氧化钠的消失,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反应。对吧,好,请坐,非常好。第二个问题,用石蕊溶液和酚酞溶液哪一个效果更好?赵春雨同学。

生:酚酞溶液效果更好。

师:说出你的想法。

生:因为如果用石蕊溶液的话,实验中由蓝色变为紫色,这样不便于观察。

师:好,非常好,现在我们看第三个题目:科学研究中,对某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客观事实,需要借助其他手段,间接进行观察,课本中的这几个实验是如何借助其他手段寻找到证据,从而得到结论的?这四幅图片都是课本中的演示实验:左侧上方的这个实验,是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实验,左侧下方的一个实验是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右侧上方的这个实验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的实验,右侧下方的这个实验是乙醇是否溶于水的实验。一共四个,大家认真的观察。然后小组进行讨论,好,现在开始。大家讨论好了没有?

生:好了。

师:好,哪位同学说一说左侧的两个实验是如何得到结论的?马如轩。

生: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氧气消耗了多少看不到,但是氧气消耗后,集气瓶内气体的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烧杯内的水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我们可以借助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的体积就是集气瓶内被消耗的氧气的体积,而得出结论。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中,二氧化碳溶于水看不到,但是,二氧化碳溶于水后,气体体积减小压强减小,在大气压的作用下,塑料瓶变瘪,证明二氧化碳溶于水。

师:好,回答完了没有?

生:嗯。

师:思路非常清晰,好,请坐。再说右侧的两个图片,哪位同学来回答这个问题?马雅思。

生: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没有现象,但是它们的生成物碳酸可以使紫色的石蕊小花变成红色,因此可以用对生成物碳酸的检验来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下面,乙醇溶解在水中的实验也观察不到现象,实验中,在水中加入红墨水,水变成红色,乙醇在上面分层,振荡后整个溶液都变成了红色,说明乙醇已溶解到了水中,这里用红墨水是为了显色,便于观察。

师:好,思路非常的清晰,请坐。其他小组的同学,还有没有不同的意见?好,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四个实验。左侧的这两个都是有气体参与的反应。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这一个,是消耗了氧气,我们看不到,通过进入集气瓶的水的体积让它显现出来;下面那一个呢,是二氧化碳溶到水里我们看不到,借助塑料瓶变瘪使它显现出来了。那么,对于有气体参加或者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我们就可以选一个什么样的装置呢?大家看一下这两套装置,是——

生:密闭的装置。

师:通过气压的变化,来进行设计实验。右侧的这两个都是利用的是什么?

生:试剂。

师:不同的试剂。包括我们做的酸碱中和反应,也是借助试剂,无色酚酞指示剂。借用试剂,又有不同的情况:氢氧化钠跟盐酸借助于酚酞试剂,酚酞试剂是通过反应物氢氧化钠的减少来证明它们反应;而二氧化碳和水的反应是借助于紫色石蕊试液检验出了新物质碳酸的生成来证明它们发生化学反应。对于某些实验,观察不到任何的现象,我们说它是隐性的,我们想法寻找到证据,通过间接的方法让它呈现出一些现象,让它显现出来,这种思路非常的重要。寻找证据的方法呢,有两类,一类是借助于什么?

生:装置。

师:借助于实验装置。还有一种方法呢?是借助于——

生:试剂。

师:这是今天我们所学的这个知识点的一个归纳总结。大家看一下大屏幕。对于这个问题大家还有没有疑惑?

生:没有。

【环节7、回顾导入情境,分析化学原理,建立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的思想】

师:这是一开始上课的时候,老师做的这个小魔术。神秘的杯子,仔细想想刚才看到的现象。那我现在对魔术进行揭秘。刚才老师变魔术的时候,用到了三种试剂,就是酸碱中和的三种试剂:稀盐酸,氢氧化钠溶液,无色的酚酞溶液。两个容器,三种试剂,大家想想怎么放?一个容器里放两种试剂,那么一个容器里放一种试剂,大家想想,氢氧化钠能不能和无色的酚酞试剂放在一个杯子里头呢?

生:不能。

师:那它是怎么放的呢?张玉峰同学你来回答。

生:空杯子中事先涂抹了氢氧化钠溶液,而无色的水是由稀盐酸和无色的酚酞溶液混合而成的。

师:那我刚往杯子里倒液体的时候,里面的颜色是什么颜色?

生:红色。

师:然后又成了——

生:无色。

师: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刚开始的时候是红色,是因为氢氧化钠没有消耗完,溶质是氢氧化钠还有氯化钠。在继续倒的时候,当红色恰好完全退去的时候,溶质只有氯化钠。又继续加稀盐酸,烧杯还是无色,溶质有氯化钠和氯化氢。

师:好,回答的非常好,大家清楚了没有?

生:清楚了。

师:可见,化学魔术当中,也蕴含着非常多的化学知识。我们通过魔术看到的是现象,刚才张玉峰同学给大家一解释,我们透过现象看到了本质——酸碱发生中和反应的本质。好,请坐。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没有明显现象,课下呢,我们同学利用学到的知识,设计一个实验,证明它们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

【环节8、谈收获,梳理技巧、方法、思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一些个化学的思考方法和解题的思路。那么,哪位同学谈一谈自己有哪些收获?好,你先说。

生: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认识到了化学学习中的两个要点:第一点,要仔细观察实验现象,不放过一点蛛丝马迹;第二点,要善于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

师:好,回答非常好,请坐。还有谁,有补充?

生:我补充。在这节课我学到了将实验中看不到的现象转化为在实验中能够看到的现象,这种化隐性为显性的方法非常重要。在课本中多次用到了这种方法。

师:好请坐,回答的非常好啊。还有哪位同学想表达你自己的观点?

生:我也补充,我们应该把各个章节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并且应该保持严谨的科学态度。

师:好,非常好。看来我们同学都有了自己的感悟,有了自己的收获。同学们,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的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总结提升的过程。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有了一些收获,感悟到了化学的学习方法和化学的学科思想。掌握了这些思想,我们就会在化学的海洋中畅游的更深!就会在化学的天空中翱翔的更高、更远!好下课。

生:起立!老师再见!

师:同学们再见!好,下课。

【板书实录】

酸和碱的化学性质专题复习

一、酸 H+

中和反应 H2O

碱 OH-

二、物质的鉴别 取样→操作→现象→结论

(方法)

三、隐性 寻找证据 显性

(思路)借助于实验装置和其它试剂

1、指示剂

2、Zn

3、Fe2O3

4、NaOH

5、Na2CO3

6、CO2

7、稀盐酸

【听课札记】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课程类型】活动课: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教学目的】

l、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学生分组实验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初步培养学生观察实验、表述实验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3、通过探究,使学生体会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l、激趣

2、培养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主动发现实验现象;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课时安排】l课时

【教学环节】提出课题→师生讨论→确定方案→实验探究→交流反馈→填写报告

【教学策略】本课题第一次出现“活动与探究”,是学生进行化学探究的开端。第一个探究活动教师可先演示,学生模仿;第二个探究活动让学生自己完成。

【课前准备】蜡烛、火柴、烧杯、玻璃导管、白纸(稍微硬些的)、澄清的石灰水

【学生活动设计】

l、对课题涉及的知识方面的疑点提出质疑;

2、每二人一组点燃蜡烛进行实验探究并记录;

3、在教师的参与下进行生生交流;

4、在教师引导下思考、分析,得出结论。

【教学过程】

[新课引入]世界是物质的,化学主要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化学实验是研究物质的重要手段。同学们,你做过蜡烛燃烧这个实验吗?你仔细观察过燃烧的蜡烛吗?如果用"化学的眼光"去观察,你会有什么新的发现呢?

[学生阅读]P7"活动与探究"

[学生讨论]

1、燃烧时可能发生哪几种变化?

2、你猜想蜡烛会有哪些性质?

3、你想通过什么实验手段来证实它们?

4、你还有哪些问题需要向老师咨询?

[学生质疑](可能问到的问题)

1、石蜡是一种什么物质?2、蜡烛怎么会有各种颜色?3、蜡烛是怎么制成的?4、烛芯仅是纯棉线吗?5、为什么点燃烛芯就能引燃蜡烛?6、蜡烛燃烧后越来越短是因为它都变成蜡油了吗?7、蜡烛燃烧有时冒黑烟是怎么回事?8、、蜡烛燃烧时是固体蜡燃烧还是蜡油燃烧还是有其他情况?9、蜡烛燃烧时,火焰为什么越来越高?10、吹灭蜡烛时为什么会闻到很难闻的气味?

[教师答疑](边答疑边为后面的实验探究设下埋伏,凡是通过实验探究能得到答案的暂不作答)

[学生活动]试述实验探究的主要步骤及其目的。

[教师指导]实验步骤和观察要点:(电脑画面提示)

l、取一支蜡烛,观察其颜色、状态、气味、手感;用小刀切下一片蜡烛,将其放入水中,观察它是否溶解、是否下沉;

2、用火柴点燃一支新蜡烛:

(1)观察蜡烛外部形态的变化,例如烛芯被点燃后大约几秒钟蜡烛熔化;周围气流稳定时、不稳定时烛火及蜡烛的外型变化;蜡烛周围温度的变化等;

(2)(如图1)观察蜡烛的火焰有无明显的层次,其颜色、亮度、温度有无明显差异(可选用火柴梗或稍硬的白纸测试);

图1

(3)(如图2)将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其内壁;然后将其迅速翻转过来,注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观察石灰水是否有变化;

图2

3、吹灭蜡烛,观察;

4、熄灭蜡烛时,试用火柴点燃白烟,看看会给你带来什么惊喜?

5、(拓展实验)(如图3)小心地往烛焰里插一根玻璃导管,你会发现什么?用火柴在导管的另一端点燃,你又会发现什么?

图3

[实验探究]学生每二人一组,边实验、边记录、边思考;教师巡视,指导、答疑。

[交流反馈]学生代表表述探究过程和结果(现象和结论)。

[反思与补充]通过交流,学生取长补短。

[总结与评价]略

(学生填写探究报告)

【课后附记】

1、课前布置学生在家观察蜡烛的燃烧非常必要,否则课上时间太紧;

2、学生可以自愿结组,这样利于配合;

3、限于时间,学生提问前教师要限定范围,以避免跑题;

4、每组可以配备小试管夹或者带铁夹的铁架台,用来固定导管,以免学生操作时烫手。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相关文章:

★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及设计方案5篇

★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

★ 初三化学片段教学设计5篇

★ 《质量守恒定律》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课题1空气》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 《元素》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课题1空气》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最新教案九年级化学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