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5篇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1
1教学目标
1.1知识与技能:
①认识燃烧的条件与灭火的方法。
②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1.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活动与探究,学生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了解内因和外因的辨证关系。
②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进取心,让学生获得成就感。
2教学重点/难点/易考点
2.1教学重点
围绕课题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使学生感受到化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
2.2教学难点
燃烧条件的探究;认识灭火的原理并应用于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3专家建议
4教学方法
探究式
5教学用具
1、媒体资源:自制课件
2、实验准备:
①把玻璃棒和小木条分别在酒精灯上点燃。
②点燃两支蜡烛,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
③把一沾水的棉花和干燥的棉花分别点燃。
④熄灭蜡烛的方法:沙土、剪刀、烧杯、湿布、水、胶头滴管、碳酸钠溶液、稀盐酸等。
6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录像]播放有关燃烧的镜头
[引入]燃烧着的火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燃烧是生活中一种常见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观看录象
倾听
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讲述]燃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条件吗?
[指出]氧气确实是燃烧所需要的条件,但是只有氧气,燃烧能发生吗?大气中也含有氧气,可不见得到处在燃烧,可见氧气并不是燃烧的条件,那么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呢?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1、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讨论]根据你的经验和想法谈一谈燃烧除了需要氧气外还需要什么条件?是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展示]一些物体的图片,判断哪些能燃烧,哪些不能?
思考回答: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设问]有了可燃物和氧气,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例如空气中有氧气,放在空气中的火柴能燃烧吗?怎样才能使火柴点燃?摩擦起什么作用?以上事实说明了什么?
[讲解]我们把可燃物开始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叫做着火点。
[演示]探究实验
[讨论]:
1、实验中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铁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入氧气后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那些条件?
[归纳小结]
1、燃烧的定义
2、燃烧的条件
[思考]
1、如果不往煤炉里添煤,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2、炉门关得严严的,一点气也不通炉火还能继续燃烧吗?为什么?
3、如果把炉里正在燃烧的煤夹出来,煤能继续燃烧吗?
思考、讨论:
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观察实验
需要达到着火点
需要氧气
需要氧气
需要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思考、回答
根据探究实验,推导出燃烧的另外两个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的思维。
根据讨论,有学生自己得出燃烧的条件,使学生有成就感。
进一步巩固燃烧的条件
[过渡]燃烧的火会给人类带来光明和温暖,但是有时也会带来灾难。那么如果发生了火灾,我们应该怎么灭火呢?可以根据所学的燃烧的原理进行思考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设问]根据燃烧的条件,我们应该如何来灭火呢?
[演示]实验7-1
[小结]灭火的原理
[讨论]根据灭火的实例,分析灭火的原理。
[活动与探究]灭火器的原理。
[媒体展示]几种常见的灭火器。
[讨论]
1、隔绝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课小结]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作业]习题
7板书设计
课题1燃烧和灭火
①是可燃物;
一、物质燃烧的条件:②与氧气(或空气接触);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③温度达到着火点。
①可燃物与助燃物;
二、认识燃烧:②现象:发光、放热;
③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三、易燃物和易爆物
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四、灭火方法和原理:②降低温度到物质着火点以下;破坏其一,燃烧熄灭
③隔绝空气(或氧气)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通过探究让学生讨论燃烧的条件及推出灭火的原理。
教学工具
投影自制的幻灯片、白磷、薄铜片、大烧杯、热水等。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火是燃烧的一种现象。在日常生活和过去的学习中,我们曾见过或遇到过许多燃烧的事例,你见到过哪些燃烧的事例吗?请把你知道的告诉大家。
[学生活动]在学生发言过程中,教师参与学生的讨论,同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以鼓励为主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师:刚才同学们非常踊跃地讨论了我们常见到的燃烧现象,比如,篝火晚会、煤气烧菜、奥运圣火、火箭发射等。还有第二单元学过的碳、硫、铁、铝箔等在氧气中的燃烧等。虽然燃烧的事例很多很多,但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燃烧的现象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这个共同特征是什么?我们能不能对燃烧下定义呢?
[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燃烧的现象(发光、发热)和有新物质产生两个方面讨论燃烧的特征,并让学生之间互相讨论交流,汇报自己的观点,最后形成燃烧的定义。
[小结]燃烧的定义:呵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师: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燃烧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那么,大家想过没有,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才能燃烧?也就是说.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呢?下面我们一起进行实验探究。
二、实验探究
1.燃烧的条件。
[实验l]学生分组进行教材中“活动探究’’的实验。,教师巡视各组,及时肯定学生的正确操作并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根据观察到事实得出正确的结论。
[讨论](投影)
(l)由上述实验中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红磷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2)由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的事实,说明燃烧还需要什么条件?
(3)由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在通人氧气(或空气)后燃烧的事实,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
(4)综合上述讨论,可得出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师:通过同学们进行的实验探究及问题的讨论,这些事实有力地说明了,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可燃物(即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
组织学生认识常见物质,例如木材、木炭、酒精、无烟煤等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师:火给人类带来了熟食和温暖,但火一旦失控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同学们你知道生活和生产中通常采用的灭火方法吗?请各小组将你们所知道的灭火方法填人表格,比一比哪个小组知道的最多。
(投影) 灭火的事例和方法
┏━━━━━━━┳━━━━━━━┓
┃ 灾火事例 ┃ —,方法 ┃
┣━━━━━━━╋━━━━━━━┫
┃ 1. ┃ ┃
┣━━━━━━━╋━━━━━━━┫
┃ 2. ┃ ┃
┣━━━━━━━╋━━━━━━━┫
┃ 3. ┃ ┃
┣━━━━━━━╋━━━━━━━┫
┃ 4. ┃ ┃
┣━━━━━━━╋━━━━━━━┫
┃ 5. ┃ ┃
┗━━━━━━━┻━━━━━━━┛
将各小组的讨论结果用投影进行展示评讲。
[讨论]下面请各小组根据物质燃烧的条件,把刚才灭火的方法进行归类,并想一想它们之间有没有联系。然后归纳小结。
[小结]
(1)可燃物跟空气隔绝;(2)可燃物的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师:你们能否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一下灭火的方法呢?
组织学生进行教材中[实验7-1]的实验。根据实验现象进一步验证了灭火的方法,然后根据这个灭火的原理设计一个简易的灭火器。
[录像展示]生活中几种灭火器:(1)泡沫灭火器;(2)干粉灭火器;(3)二氧化碳灭火器。同时分别介绍它们的灭火原理和适用范围。
3.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每年我国因地下煤矿的矿井内瓦斯爆炸,化工生产的工厂爆炸、烟火爆炸等灾难,造成的经济掳失上亿元,造成人员伤亡上千人!多么怵目惊心数据啊!那么我们作为有知识的青少年,不但要学习知识,还要懂得利用科学知识为民造福,把灾难雕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易矧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除了可燃性气体能发生爆炸外,面粉、煤糕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实验2]演示教材中[实验7-2]注意:该实验中鼓气球与金属罐之间的连按管可稍长一些,人应远离金属罐,以防危险。此实验用的面粉应干燥,金属罐可用八宝粥空罐等。
实验完毕,请同学们观察现象并进行分析。诺同学们阅读教材第1 3 2页最后一自然段,总结易删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小结]
(l)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2)展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投影:见教材中图7-12所示)
课后小结
师:学完本课题你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燃烧需要三个条件:(l)可燃物;(2)氧气(或空气);(3)达到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
( l).消除可燃物或隔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3.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藏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3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爆炸的含义。
2.了解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过程与方法
能合理运用燃烧的知识和灭火的原理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防火、防爆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逐步建立防火、防爆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爆炸的含义;一些易燃物、易爆物的安全常识。
难点 如何防火、防爆。
教学工具
蜡烛、火柴、金属罐、小塑料瓶、面粉、橡皮管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氢气在点燃前要验纯,是因为不纯的氢气燃烧容易爆炸,有可能造成生命和财产的损害。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爆炸方面的知识。
二、推进新课
爆炸
师: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与什么有关?
实验探究:粉尘爆炸。(实验7-2)
实验步骤:剪去空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上部,并在金属罐和小塑料瓶的底侧各打一个比橡皮管外径略小的小孔。连接好装置,在小塑料瓶中放入面粉,点燃蜡烛,用塑料盖盖住罐口(如图7-11)。从橡皮管一端鼓入大量的空气(人距离该装置远一些),使面粉充满罐,观察现象。
现象:发生了爆炸。
师:金属罐和塑料盖构成了一个有限空间,向装置中鼓气后,面粉充满了金属罐,加大了它与氧气的接触面积,罐内的温度达到了面粉的着火点,使它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并在短时间内放出大量的热,使气体体积迅速膨胀,引起爆炸。
师: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急剧地燃烧,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体积迅速膨胀而引起爆炸。可能发生爆炸的物质:可燃性气体、粉尘等。
师:由上可知,物质具备燃烧的条件后,燃烧的剧烈程度和什么有关?
生:氧气的浓度和接触面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师:通过以上实验可知,在面粉厂附近是要严禁烟火的。为了使警钟长鸣,同学们对一些易燃物和一些易爆物的安全问题要时刻提高警觉性。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师:为了防止火灾以及爆炸事故发生,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以下图标。
师:投影展示:
师:这些图标向人们传递了什么样的信息?
生:(1)当心火灾——易燃物质;(2)禁止放易燃物;(3)当心爆炸——爆炸性物质;(4)当心火灾——氧化物;(5)禁止烟火;(6)禁止带火种;(7)禁止燃放鞭炮;(8)禁止吸烟。
师:根据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同学们认为在哪些地方应该贴“严禁烟火”的字样或图标?
生:油库、加油站、纺织厂、煤矿矿井等。因为油库、面粉加工厂等地的空气中常混有可燃性的气体或粉尘,它们接触到明火,就有发生爆炸的危险。
师:请阅读“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课本第134页“资料卡片”)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二、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教学反思:
鉴于学生对燃烧与爆炸的现象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故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他们在熟悉的生活情景中探究爆炸的奥秘,并把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4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让学生知道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并且可与水、石灰水反应等化学性质。
3、使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与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思想。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让学生认识二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实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与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师生互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理解并掌握研究实际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二氧化碳性质探究,让学生切身感受到化学学科在世界的神奇奥妙,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学科的热情和自豪感。
2、通过课件的演示和实验的探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学习内容分析:
本节课主要介绍的是二氧化碳的性质。它是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基础上,利用收集到的二氧化碳,去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同时根据总结出的二氧化碳的性质去推断二氧化碳的用途,以及让学生了解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使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第一单元里学习了空气,对二氧化碳虽有了解,但二氧化碳具体有哪些性质、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并不清楚。二氧化碳是我们生活中比较熟悉的物质,看不见又摸不着的。学生对二氧化碳肯定感兴趣。所以我们要抓住学生渴求对二氧化碳要进行全面了解的心理。在教学过程中恰当的使用幻灯片,教师并加以引导,通过探究使学生获得知识。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解决的措施:利用课件和实验探究,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合作来解决
教学难点: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
解决措施:通过实验探究,小组合作、交流,师生的互动讨论来解决。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课时设计课堂实录
课题3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1第一学时: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我们知道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很少,仅占空气体积分数的0.03%,但是二氧化碳对人类所起到的作用是巨大的。同学们你了解二氧化碳吗?那么今天我们共同来探讨二氧化碳的性质和用途。
活动2【讲授】一、通过实验交流、讨论,探究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播放幻灯片2,让学生知道本节的学习目标:
1、通过实验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
2、通过探究初步知道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3、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推断其用途
4、了解二氧化碳对我们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二)、学生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播放幻灯3、4、5、7,通过分组实验来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教师巡回指导。学生观看幻灯片,按照教师的提示展开实验探究,交流讨论,了解二氧化碳的各种性质。
2、播放幻灯6、8让学生完成表格内容
3、播放幻灯9、10、结合幻灯片中的提示和知识点组织学生交流讨论,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让学生交流总结,大胆的提出自己的猜想
二、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一)、播放幻灯11、阅读教材p119---121页讨论二氧化碳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二)、播放幻灯12、13让学生根据性质推断二氧化碳的应用
二氧化碳的用途
1、用于灭火(讨论:为什么?)
2、人工降雨和制冷剂
3、气体肥料(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4、化工原料
三、观看幻灯片3-12后,让学生带着问题翻开书,与书中的知识相对照幻灯片找出知识遗漏
教师给学生播放幻灯片3-12,同时把每一个幻灯片中的知识点加以强调,对于学生不理解而提出的探究性问题,给予及时的解答,为下一步的教学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引导学生讨论、总结。
四、让学生谈本节的收获
引导学生总结,重温二氧化碳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通过测试强化学生的记忆,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师生交流相互补充。
活动3【活动】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1、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二氧化碳不供给呼吸
3、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水反应
4、二氧化碳能与石灰水反应
活动4【练习】二氧化碳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存在状态和广泛的应用
自学
1、空气中氧气的来源
2、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
3、温室效应的产生原因
4、如何防止温室效应的产生
活动5【测试】课堂测试
检测1:播放幻灯片14,通过实验图回答下列问题:
烧杯C中放有高低不同的燃着的蜡烛,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的蜡烛先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具有和的性质。
检测2
1、地球大气中CO2的含量不断增加的后果主要是()
A、破坏臭氧层B、使温室效应加剧
C、产生酸雨D、毒害农作物
2、检验久未开启的菜窖内CO2浓度是否太大的正确方法是()
A、带入一个盛满澄清石灰水的试管
B、带入一杯水
C、带入一个接通电源的手电筒
D、带入一个点燃的油灯或木柴
活动6【作业】课后作业
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碳具有下述性质:
(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
(2)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5
教学目标
⒈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知道石油炼制几种主要产品及其用途。
⑵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
⒉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
教学重难点
⒈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⒉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工具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引入课题
播放生活中的图片,设问:
1、 家庭中炒菜、做饭、洗浴等使用什么燃料?
2、 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使用什么燃料?
3、炼钢厂、热点厂等常使用什么燃料?
(配以多媒体播放煤、石油、天然气的形成过程)
边看边联系已有生活经验,思考:
柴、煤、煤气...
汽油、柴油...
煤
阅读教材,观看录像,回答问题。
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一系列复杂变化而形成的。 使学生联系生活,关心生活从已有的经验入手,引出新知识,强调在学习中要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让学生了解生活,了解社会,知道燃料的种类、化石燃料的形成过程和用途。
知识拓展
1、煤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
2、煤分解的产物有哪些?
3、煤分解这个过程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为什么?
播放录像:煤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 混合物
2、 焦碳、煤焦油、煤气
3、 化学变化,因为反应前是碳,反应后生成新物质:焦碳、煤焦油、煤气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1、石油可以直接用作燃料吗?为什么不把石油直接用作燃料?
2、石油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为什么?
3、石油是根据什么原理进行炼制的?
播放录像:石油的用途
介绍石油的用途。
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
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1、不可以,因为这样会浪费资源,不经济,不科学,应该综合利用。
2、混合物,因为其中含有多种成分。
3、根据石油中各成分的沸点不同来分离,是物理变化。
让学生说出石油炼制的各产品与其用途用。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思维
过渡
投影图片:海上采油和天然起在燃烧
引出天然气
让学生知道:天然气主要是由碳和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甲烷。
煤、石油、天然气都是由古代生物的遗骸经过几亿年复杂的变化而形成的,所以被称为化石燃料,它们是不可再生的。
1、人类大量开采,将使化石燃料最终被耗尽。
2、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由于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因此一定要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
初中化学九年级教案学案相关文章:
★ 九年级化学教学设计及设计方案5篇
★ 九年级化学优质课教学设计5篇
★ 初三化学片段教学设计5篇
★ 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与教学目标5篇
★ 九年级化学学科教学计划指导5篇
★ 《物质构成的奥秘》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初中九年级重点课文优质教案指南五篇
★ 化学教学设计模板
★ 《元素》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
★ 《原子的结构》九上化学教案202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