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完整版)
经了解,有关的高一考试的试卷来袭啦!小伙伴们多做试卷可以积累答题经验和总结答题思路,这样才能考高分。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了关于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的内容,欢迎阅读,内容仅供参考!
高一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S-32, Cl-35.5, Br-80,
Na-23,Mg-24,K-39, Ca-40, Fe-56,Zn-65,Mn-55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关于卤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若x表示卤素,则卤素单质与水反应的通式为:X2+H2O==HX+HXO
B. 卤化氢HX都极易溶于水,相应的氢卤酸都是强酸
C. 卤化氢的稳定性随氟、氯、溴、碘的顺序逐渐减弱
D. 卤化氢的实验室制法都可以用相应的卤化物(盐类)与浓硫酸加热而制得
2、向少量的石蕊试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Na2O或通人适量的氯气,试液的颜色
A.前者呈蓝色,后者褪色 B.前者呈蓝色,后者呈红色
C.前者褪色,后者呈红色 D.两者都褪色
3、下列各步变化:A(HCl) →B(Cl2) →C[Ca(ClO)2] →D(HClO) →E(CO2),
其中不能直接一步实现的是
A. A→B B. B→C C. C→D D. D→E
4、钠在干燥的空气中形成的氧化物0.7g,溶于水后可被0.25mol/L的盐酸80mL恰好中和,则钠的氧化物的成分是
A. Na2O B. Na2O2和 Na2O C. Na2O2 D. Na2O和 NaO2(超氧化钠)
5、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成分不发生变化的是
A.Na2CO3・10H2O B. NaHCO3 C.Ca(ClO) 2 D. Na2O2
二、选择题(每小题有1~2个选项符合题意)
6、下列各组溶液中,不用任何其它试剂即可鉴别的是
A. HF,HCl,HBr,HI B. KMnO4、CuCl2、FeCl3,NaCl
C. KNO3,KI,AgNO3,Na2CO3 D. 溴水,NaCl,NaBr,KI
7、在反应8NH3+3Cl2==6NH4Cl+N2中,若有28g氮气生成,被氧化的氨是
A.17g B.34g C.170g D.68g
8、按下列实验方法操作,能达到要求的是
A.用托盘天平称量25.20g氯化钠固体
B.用250ml容量瓶配制150mL一定浓度的盐酸溶液
C.把足量的二氧化碳通入饱和的碳酸钠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D.过量的铁丝在氯气中点燃,制取氯化铁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碘食盐中加入的是碘化钾 B.钠钾合金常用作核反应堆的导热剂
C.在医疗上,碳酸钠是治疗胃酸过多症的一种药剂
D.使用漂白粉时滴加少量醋酸可提高漂白速度
10、将6g钠和3.2g硫粉迅速混合,放在石棉网上在干燥的空气中加热,反应后所得固体物质的成分是
A. Na2O2和Na2S B. Na2O和S C. Na2O和Na2S D. Na2O和Na2O2
11、要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气体,常用的试剂是
A. NaOH溶液 B. Na2CO3 溶液 C. 饱和NaHCO3溶液 D. NaCl溶液
12、用光洁的铂丝蘸取某无色溶液,在无色灯焰上灼烧时观察到黄色火焰,则
下列关于无色溶液叙述正确的是
A.只含有Na+ B.一定含Na+,也可能含K+
C.既含Na+,也含K+ D.可能含Na+或K+的一种
13、由两种盐组成的混合物10.2g,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微热,共放出二氧化碳2.24L(S.P.T),则混合物可能的组成是
A.NaHCO3和MgCO3 B. KHCO3和Na2CO3
C. Na2CO3和NaHCO3 D.Ca(HCO3)2和MgCO3
14、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氯气与水反应 Cl2+ H2O=2H++ Cl-+ ClO-
B.小苏打与盐酸反应CO32-+2H+= CO2+ H2O
C.钠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2Na+2H+=2 Na++ H2
D.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浓溴水2Cl-+Br2=2 Br-+ Cl2
15、下列物质中,既能用单质间的化合反应又能由单质与盐酸反应而制得的是
A.NaCl B.FeCl3 C.CuCl2 D.FeCl2
16、在VmL硫酸铁溶液中含有agFe3+,取mL该溶液稀释到4VmL,则稀
释后硫酸根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是
A、 mol・L-1 B. mol・L-1
C. mol・L-1 D. mol・L-1
17、将金属钾和过氧化钠各7.8g分别与水反应,在相同条件下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是 A.1∶1 B.1∶2 C.2∶1 D.2∶3
18、把11g金属混合物加入足量的盐酸中生成5.6LH2(S.P.T),此金属混合物
的可能组成为
A.镁、铁 B.锌、铁 C.钙、铁 D.镁、钙
19、今有KCl和KBr的混合物13.40g溶于水配成500mL溶液,通入过量的氯
气,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固体11.175g,则原所配溶液中K+、Cl-、Br-的离子
个数之比是
A.3∶2∶1 B.1∶2∶3 C.1∶3∶2 D.2∶3∶1
20、把NaHCO3和Na2CO3・10H2O的混合物6.56g溶于水配成100mL溶液,
其中Na+浓度为0.5mol/L,如将这些混合物加热到恒重会失重
A.2.65g B.0.31g C.3.6g D.3.91g
三、填空题:
21、漂白粉的有效成份为 ,工业上制备漂白粉的化学方程式为 ,其中氧化产物为 ,还原产物为 ,氧化剂与还原剂的质量比为 。若将漂白粉投入一含少量CO2和水蒸气的密闭玻璃容器内,并且不断用强光充分照射。最终容器内剩余的固体为 ,气体为 。
22、已知物质A、B、C、D、E、F在一定条件下的关系如图所示,该六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呈黄色。
⑴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A DA BC
C D
B E F
E F 。
⑵A、B、C、D四种物质分别长期暴露在空气中,其最终产物为 ,
其中变质过程中有氧化还原反应发生的是 。将C加入CuSO4溶液中,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3、在t℃时某NaOH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a%,密度为ρg/cm3,则此饱和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t℃时NaOH的溶解度为 ,此溶液中Na+与H2O的个数比为 。
24、欲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是杂质),将所需试剂或操作方法、实验现象或结论填入下表:混合物试剂或方法
实验现象或结论
NaOH溶液(Na2CO3)
NaCl固体(I2)
Na2CO3固体(NaHCO3)
FeSO4溶液(CuSO4)
25、在溴水中加入适量镁粉后充分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分为二份。第一份中加入氯水和四氯化碳,振荡,产生的现象为 ,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第二份中加入烧碱溶液,反应现象为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6、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KCl、K2SO4、KI、NaNO3、CuCl2、CaCl2和Na2CO3中的一种或几种混合而成,为鉴定其组成依次进行如下实验:
⑴ 混合物中加入足量水得一无色透明溶液
⑵ 上述溶液中滴加BaCl2有白色沉淀产生,将沉淀滤出并将滤液分成两份
⑶ 上述白色沉淀加盐酸时,沉淀部分溶解
⑷ 向一份滤液中加氯水及CCl4振荡静置CCl4层浅黄绿色
⑸ 往另一份滤液中加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该沉淀不溶于HNO3
根据以上实验可判断:
①肯定存在的物质有 ,
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有 ,
可能存在的物质有 。
②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四、实验题
27、为了证明干燥氯气无漂白性以及卤素氧化性的强弱,可先制取氯气再进行性质实验。下图为实验所提供的仪器和药品,由此回答下列问题:
⑴各仪器装置连接的顺序为(填接口序号)
接 、 接 、 接 、 接 、
⑵装置Ⅰ中的现象是 。
装置Ⅰ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装置Ⅳ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⑶仪器a、b的名称分别为 、 。
仪器Ⅱ中分别加入的试剂为 和 (按先后顺序填),其作用分别为 。
五、计算题:
28、取含MnO2的软锰矿石27.86g跟足量浓盐酸反应(杂质不参与反应),制得5.6LCl2(标准状况),求
(1)这种软锰矿石中MnO2的百分含量?
(2)被氧化的HCl为多少g? 29、将28.85gNaCl、KBr和CaCl2的混合物溶于水中,通入足量Cl2充分反应,然后将溶液蒸干灼烧,残留固体的质量为24.4g,若将残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足量Na2CO3溶液,所得沉淀的质量为10g,求:原混合物中各物质的质量。
考试时间:90分钟 试题拟稿:高一备课组 校对:陈苏苏 审阅:顾德林,张苏平
【参考答案】
一、二选择题:
1.C 2.A 3.D 4.B 5.B 6.BC 7.B 8.CD 9.BD 10.A 11.C 12.B 13.BC 14.C 15.A 16.C 17.C 18.AC 19.A 20.D
三、填空题
21. Ca(ClO)2 , 2Cl2+2Ca(OH)2=CaCl2+Ca(ClO)2+2H2O
Ca(ClO)2, CaCl2, 1:1 , CaCl2, CO2、O2
22. (1)Na Na2O Na2O2 NaOH Na2CO3 NaHCO3
(2) Na2CO3, Na、Na2O2, 2Na2O2+2H2O+2Ca2+= 2Ca(OH)2↓+O2↑+4Na+23., ,24.混合物试剂或方法
实验现象或结论Ca(OH)2加热加热Fe
25. CCl4层变橙红色, Cl2+2Br-=Br2+2Cl-, 有白色沉淀生成, Mg2++2OH-=Mg(OH)2↓
26.(1)K2SO4 Na2CO3 , KI, CaCl2 ,CaCl2 NaNO3, KCl
(2)Ba2++SO42-=BaSO4↓ Ba2++CO32-=BaCO3↓
BaCO3++2H+=Ba2++H2O+CO2↑ Ag+ + Cl-= AgCl↓
27.(1)I接C、D接E、F接A、B接G。(或IABCDEFG)(2)变蓝Cl2+2KI=2KCl+I2
Cl2+2NaOH=NaCl+NaClO+H2O
(3) 分液漏斗、圆底烧瓶。
饱和食盐水和浓硫酸,除去HCl, 干燥
五、计算题:
28.解:MnO2+4HCl(浓)=MnCl2+Cl2↑+2H2O
87 2×36.5 22.4L
m1 m2 5.6L
m1=21.75g m2=18.25gMnO2%=29. 解:2KBr+Cl2=2KCl+Br2 △m
2×119 2(80-25.5)
m1 28.85g-24.4g
m1=11.9g
m(CaCl2)=111g/mol=11.1g
m (NaCl) =28.85g-11.9g-11.1g=5.85g
如何学好化学
一、坚持课前预习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就是在上课前把要讲的内容先通读一遍,阅读时,对重要概念和定律要反复阅读,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对关键字、词、句应认真钻研,确实弄懂所读内容,了解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分清哪些是重点,难点和关键,哪些通过自己看课本就能掌握,哪些自己看不懂、想不通,就在旁边记上记号,这样在听课时才能有的放矢,有张有弛,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取得较好效果。
二、重视课堂学习
上课是学习的主阵地,是决定这节课能否取胜的关键,听课不仅要用耳,还要眼、手、脑等多种感官并用,用“眼”去观察老师讲课的一举一动,实验操作及现象;用“耳”去听;对于重点、难点、关键点一定要仔细听,对老师讲到自己通过预习经掌握的内容可稍放松一点,对老师多次强调的内容,还要动“手”记下来,当然要记要点,提纲式,不能全记而妨碍听课;还要用“脑”去想,多问几个为什么,随老师的思路去分析,去理解,只有多种感官并用,才能取得较好效果。
三、及时搞好复习
记忆就是和遗忘作斗争的结果,根据遗忘曲线,防止遗忘最好的办法就是“在遗忘之前及时复习,而不是忘了后再重新记忆。”复习分课后复习、章节复习和综合复习,课后复习要认真阅读当天的内容,对重要内容逐字逐句仔细推敲,力求全面掌握,把课本上的知识消化为自己的知识,并能联系实际加以应用,在此基础上独立完成作业,对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仔细思考后再与同学讨论或请教老师,章节复习和综合复习是选用对比、归纳、总结等方法,把独立的知识点连成线、形成网,这样便于理解、记忆及应用。
四、重视实验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化学概念、定律都是在实验基础上得出的结论,离开实验就没有化学,因此,要学好化学必须重视实验,对常用仪器要记住名称,会画图形,了解构造,掌握使用方法,对教材上85个演示实验,要认真观察,仔细思考,对22个学生实验中10个必做实验,必须亲自动手做,对选做实验及家庭实验是理论联系实际,开拓知识,启发智力,培养实验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好教材,要用课余时间积极想办法完成。
高中化学快速提高成绩的方法
1.首先明确,任何化学反应,从元素周期表角度考虑
化学的反应原理都是最外电子层是否“饱和”的问题,物态的化合价基本符合元素周期表分规律,只有少数多化合价的,要抄下牢记。做一个专门学化学的笔记本,把“非常规”的记录,包括所有反应的特殊颜色、气体、沉淀、变价等值的注意的特殊反应和元素。
通过复习反应方程式(按课本章节逐步复习出现的方程式),对照周期表思考,就能得出结论。你会发现,参照最外电子层分布规律和同主族元素排列顺序,一切的氧化还原、水解电离,原本搞不清概念的你,现在在你面前,神马都是浮云,一切都变得清晰明了,你会发现,小小的一张周期表,对你学化学的帮助,有多么的给力!
2.其次重点记录,特殊元素,一定要牢记分清
神马是特殊元素?就是反应能产生特殊气体、沉淀、颜色的元素,还有变价元素、组合元素(酸根)等,这些都高考化学的考点与解题入手点。在本博有归纳化学解题入手点大全,里面全都是特殊反应、易混知识点。希望大家自己总结,而不是认为有了这些内容,就高枕无忧。
3.判断与推导要学习
无机化学重在判断,判断反应机理,反应原理,如化合价是否对等,能否参与反应,如何配平,都是基于周期表规律进行判断和推导的。而有机化学的判断,首先是官能团的判断,而后是碳链的推导。抓住官能团的反应特性,然后根据碳链分布规律(4个键位),就能把知识点吃透,把题拿下。
4.圆规复习法
什么事圆规复习法?就是立足于一个中心,然后不断的对外扩圈。无机化学的中心就是化合价,有机化学的中心就是官能团。
无机中,无论是氧化还原、水解电离的知识点,都是化合价迁移的过程,所以整个中心点式化合价。而化合价的规律又来自周期表,所以学无机部分,必须以化合价为中心,坚持元素周期表、坚持特殊现象。
有机中,以官能团为主轴,要区分官能团的特性,有机化合物的形成规则(主要是碳链、苯环规则),所有有机反应和考点都围绕着这个形成规则和官能团特性,故有机部分,要一手抓碳链苯环、一手抓“基”层,两手抓,两手都要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