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阅读理解 > 现代文阅读 > 《蔡元培先生行止》阅读答案

《蔡元培先生行止》阅读答案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蔡元培先生行止

  教育家马相伯回忆,1901年蔡元培曾拜他为师学习拉丁文。头一次,蔡元培去得太早,5点多钟,天边刚有一丝曙色,他在楼下低声呼唤“相伯,相伯”。马相伯感到惊奇,大清早的,谁来喊魂?打开窗子望去,来人是蔡元培。马相伯名士派头足,急忙摇手,对蔡元培说:“太早了,太早了,八九点钟再来吧!”虽然有点败兴,蔡元培并没有感到不悦,三个钟头后,他又回来了。这一年,蔡元培34岁。

  1916年12月,北洋政府教育部任命蔡元培为北大校长。蔡元培刚从海外归来,风尘仆仆,到上海后,许多朋友都劝他不要率尔衔命:北大腐败透顶,烂到流脓,他若就职,恐怕整顿不力,清誉反受其累。但也有几位朋友鼓励蔡元培放手一搏,用手术刀割治这个艳若桃李的烂疮,给中国教育开创前所未有的新局,纵然败北,尽心也可无憾。蔡元培选择了锐意进取。1917年1月4日,他到北大视事,迅即发出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为矫正学风,蔡元培发起组织进德会,发表《进德会旨趣书》,会员必须恪守戒条;设立评议会,实行教授治校;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使学生养成研究的兴趣。他在国内延聘名师,不问派别,不问师从,但求其术有专攻,学有专长。至于不合格的教员,他坚决黜退。一名法国教员被黜退后,曾四处扬言要控告蔡元培。一位被黜退的英国教员居然搬出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这尊洋菩萨来谈判,蔡元培毫不妥协。

  蔡元培的改革理念和举措,最令人称道的便是“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以党见和政见论,王宠惠信奉三民主义,李大钊、陈独秀信奉共产主义,李石曾信奉无政府主义,辜鸿铭憧憬君主立宪;以文学派别论,胡适、钱玄同、吴虞等人倡导新文学,刘师培、黄侃等人坚持旧文学。可以这么说,中国当年有多少党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党派;有多少学派,北大师生中就有多少学派。蔡元培对各类人才兼收并蓄,使之商量旧学,邃密新知,和平共存,不相妨害。他的态度绝无偏袒,他的器局皆可涵盖,处事公平,无适无莫,大家自然心服口服,北大自此而开中国大学教育前所未有之新风。

  罗家伦等多位蔡门弟子都曾忆及一件往事:七七事变前两年,强邻虎视眈眈,战争阴霾日益浓厚。蔡元培到南京,国民政府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汪精卫请他共进晚餐,用的是西膳。蔡元培苦口婆心,劝汪改变亲日立场,收敛亲日行为,表明严正态度,将抗战的国策确立不拔。蔡元培说:“关于中日的事情,我们应该坚定,应该以大无畏的精神抵抗,只要我们抵抗,中国一定有出路。”言犹未毕,蔡元培的眼泪脱眶而出,滴到了酒杯中,他旋即端起那杯掺泪的酒,一饮而尽。听其言而观其行,举座动容,无不肃然起敬,汪精卫则如坐针毡,神情尴尬,只好顾左右而言他。

  教育家胡元曾用八个字形容蔡元培:“有所不为,无所不容。”有所不为者,狷洁也,则非义不取,其行也正。无所不容者,广大也,则兼收并蓄,其量也宏。

  抗战初期,蔡元培因病滞留香港,有位素不相识的青年从重庆寄来快信,自称是北大的毕业生,在重庆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蔡元培伸出援手,将他推荐给用人单位。蔡元培当即致函某机关负责人,称那位青年学有所成。这封推荐信不久即发生效力。然而那位青年到差时,所出示的毕业证书并非北大签发。某机关负责人赶紧写信询问蔡元培,是否真的了解那位青年的底细。蔡回复对方:不必在意那位青年是不是北大生,只要看他是不是人才。如果他徒有北大毕业证书而不是人才,断不可用;如果他没有北大毕业证书而是人才,仍当录用。你有用人之权,我尽介绍之责,请自行斟酌。结果那位青年得到了这份差事,来信向蔡元培道歉,感谢蔡的再造之恩。蔡元培回信时,没有只字片言责备对方蒙骗欺罔,反而勉励对方努力服务于社会。蔡元培不惮烦劳为青年人写推荐信,然而,有大力有高位的人与蔡元培同调的并不多,坎坎伐檀者倒是不少。

  1940年,蔡元培在香港逝世,全国哀挽。曾任北大教授的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一文中写道:“蔡先生为公众服务数十年,死后无一间屋,无一寸土,医院药费一千余元,蔡夫人至今尚无法给付,只在那里打算典衣质物以处丧事,衣衾棺木的费用,还是王云五先生代筹的……”

  (摘编自王开林《蔡元培:是大师,是完人,也是一头真虎》)

 

  相关链接: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孑民,浙江绍兴人,教育家、革命家、政治家。6岁入家塾,17岁考取秀才,24岁中举,26岁得进士。到28岁,蔡元培已经实现了旧式知识分子的最高理想,登科殿试,成为当朝翰林院的编修。1900年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情况下,蔡先生愤然与清廷决裂,走上了教育救国的道路。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蔡元培在34岁时还拜师学习拉丁文,可见其对西学的热情及程门立雪的虔诚。

  B.针对旧北大官僚习气重,学术氛围差,学生志趣庸俗,乌烟瘴气和歪风邪气盛行等问题,蔡元培视事北大当即发出呼吁,“大学学生,当以研究学术为天职,不当以大学为升官发财之阶梯。”

  C.蔡元培倡导并实施“学术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思想,从而开北大新风,使北大成为中国学术界的重镇。

  D.因为蔡元培推荐信写得太多太滥,致使重庆那个没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打着北大毕业生的旗号蒙骗蔡元培成功。

  E.本篇人物评传生动地描写了蔡元培先生一生中几件具体的事,结合使用大量精彩的议论,语言优美。

  (2)蔡元培改革北大,采取的举措主要有哪些?请从文本中简要概括。(6分)

  (3)本文多处运用了“引用”的方法,有什么作用?请联系文本概括分析。(6分)

  (4)民国时期大师辈出,蔡元培无疑是他们中的佼佼者之一。我们从蔡元培身上可以看到民国大师们哪些共有的精神品质?请联系文本分析回答。(8分)

  参考答案

  (1)选B项3分;选C项2分;选A项1分;选D、E不给分。回答三项或三项以上,不给分。

  【解析:B项正确,须考生链接必修二《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一文。C项正确,见原文。A项“程门立雪”表述不当,“程门立雪”是说虔诚尊师;“在什么什么时候,还怎么怎么样”的句式含有都这个时候了,本可以不这样的意味,该项陈述可见本可以不这样,但不可见虔诚尊师。D项理解错误,如那个大学生有没有真才实学是不可断定的,或许有呢,因为录用了;“打着北大毕业生的旗号”“蒙骗”武断贬斥,从“穷困潦倒,无以为生,请求”“道歉”“感谢”等语可见其有诚心的一面。E项“人物评传”错,本篇不属于人物评传,应属于人物小传;“生动地描写”错,本篇人物小传主要的表达方式不是描写;“大量精彩的议论”错,本篇有议论但不是大量的;“语言优美”错,本篇小传语言平实精炼。】

  (2)①矫正学风,组织进德会,设立评议会,组织各类学会、研究会,以此纯正学风。②延聘名师,黜退不合格的教员,以此优化教风。③倡导并实施“学术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思想,以此让学术风气浓厚。 每点2分共6分,语意相近亦可。

  (3)①表现蔡元培的个性。文本两处引用的他人对蔡元培的回忆,一处是马相伯的回忆,一处是罗家伦等人的回忆,表现出蔡元培潜心向学的劲头和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临大节而不可夺的个性。②引用他人的话,使文章对人物的评述更加全面客观、真实可信。文本两处引用他人的话,一处是教育家胡元对蔡元培八个字的形容,一处是北大教授王世杰在《追忆蔡元培》中的文字。这两处引用都具有这样的作用。③引用蔡元培自己的话,既印证作者的观点,又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

  每点2分共6分。有其它概括,言之有据亦可。语义相近亦可。

  (4)精神品质概括参考:①潜心向学;②具有强烈使命感,锐意进取;③坚持原则、明辨是非、临大节而不可夺;④兼收并蓄而气量恢宏;⑤心地善良,热心助人,服务社会;⑥于一己之艰难处境,甚少挂怀,甚少计虑。…………

 

  每点2分,答到4点即可。既有要点,又有阐释。语义相近亦可。

精选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蔡元培先生行止》阅读答案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