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九年级语文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九年级语文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如梦令》是九年级下册语文课文,下面是九年级语文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为大家提供参考。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通过诵读、赏析、感悟,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诵读导入,诵读品悟,学法指导,学以致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作品内涵,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如何阅读诗词。

  三、教学难点:经典词句的赏析。

  四、教学方法:诵读、合作探究、赏析

  五、教学过程;

  诵读导入:同学们,先请听老师背诵一首词,会的同学可以跟老师一起背诵:“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有没有同学知道,这是谁的作品?对,这是李清照的《如梦令》。这首词刻画了一位活泼可爱、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青年女子形象,表现了她纯美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同学们,李清照还有一首《如梦令》,跟我们刚才背诵的这一首一起被称为她前期词作的“两颗罕见的明珠”。今天这堂课,我们就来学习她的另外一首《如梦令》,并以此为例,来学习如何阅读鉴赏诗词。请同学们打开第29课,第四首。(板书课题,指出:如梦令,词牌名。并用课件打出课题)

  学习目标:(课件展示:)通过诵读、理解、赏析、感悟,掌握鉴赏诗词的基本方法,提高诗词阅读鉴赏能力。

  学习环节:(课件展示)

  一、走进作者

  二、作品诵读

  三、作品赏析 (知内容、悟情感、品词句)

  四、中考链接

  教学过程:

  一、走近作者

  请同学介绍一下李清照,了解多少说多少。(提问一个同学)

  课件展示:走近作者:

  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号易安居士,济南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早年生活优越,和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

  公元1127年,金兵入侵中原,流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之词,前期多写悠闲生活,清新明丽,意境优美;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伤感,有时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

  二、作品诵读

  1、齐读全词,初步感知。

  凭感觉,我们应以一种怎样的感情基调来朗读这首词呢?(欢快的,悲哀的',还是一种淡淡的忧愁呢?)

  2、好,让我们来听一遍课文的录音范读。

  3、请同学们自由朗读一遍。

  4、找一位同学读一遍。(老师做简单评价:读音、节奏、感情等方面)

  5、请同学们再齐读一遍课文。

  (过渡: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作品赏析)

  三、作品赏析

  1、知内容

  请结合课下注释或学习资料,理解词的内容。等一下,我请一位同学说一说。

  找一位同学说词的大意,老师补充说一遍。

  (小结:昨天一夜暴风骤雨。深睡了一夜觉,醒来还残留着一点醉意。问卷帘子的侍女,外面有什么变化,她说海棠花依旧绽放。我说,你知道吗?知道吗?那海棠应当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了。

  这首小令,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有人物,有场景,还有对白,充分显示了宋词的语言表现力和词人的才华。那么,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

  2、悟情感

  课件展示题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情感?结合诗词说说你的理解。

  让学生略加思考,找学生谈一谈。老师明确,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小结:同学们,词中一问一答,问得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自问自答,跌出‘知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一番景象,两般心情,个中情致,耐人寻味。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明知花谢却又抱一丝侥幸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回答而再次发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入,将惜花、伤春之情表达得委婉含蓄却又淋漓尽致,摇曳多姿。

  过渡:同学们,这首小令,是李清照奠定“才女”地位之作,轰动朝野。历代评论家对它总是津津乐道,此词寥寥数语却足以名垂千古。古代评论家们大多专注于词中新颖巧致的造语,尤其对"绿肥红瘦"一语推崇备至。此四字被誉为“全词的精绝之笔”,历来令世人叹为观止。传说她的丈夫赵明诚为之相思。那么,“绿肥红瘦”到底妙在何处?请大家认真品味一下,说说你的看法。

  3、品词句

  课件展示题目,该词是李清照的一首惊世之作,其中“绿肥红瘦”尤其为人称道,请谈谈它的妙处。(先自主思考,再小组交流。)

  找两位学生谈看法,请其他同学评价他们的看法谁的比较好。

  课件展示参考答案:“绿” 代替叶,“红”代替花,是两种颜色的对比;“肥”形容叶子茂盛,“瘦”形容花的凋谢,是两种状态的对比。作者运用借代和拟人修辞,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暮春风雨后花叶的神采。

  技法指导:解答“精练词语在诗歌中所起的作用”这类题的答题步骤:

  第一、把词语放在句中作具体解释。

  第二、看这个词语有没有用到什么修辞手法以及其它的表达技巧。

  第三、用一些描述性的术语,如精练传神、绘声绘色、生动形象等,回答它这样用有什么作用或表达效果。如: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加强了语言的气势,强调了+对象+特性 。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

  总之:先说词在句中的意思,再说技巧、修辞及表达效果。

  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试着背诵全词。

  (小结:同学们,我们赏析了诗词,初步掌握了赏析的方法,接下来,同学们小试牛刀。)

  四、中考链接

  课件展示题目:

  一、2006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李清照的《如梦令》,回答问题。(4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①作品巧妙地运用对话方式,揭示出暮春时节自然变化,其中“ ”一语,新颖传神,成为“暮春”景象的代用语。

  ②这首词是作者青年时代写的,表现了词人 的心情。

  参考答案略

  二、2009年贵州省遵义市初中毕业统一考试

  如梦令 李清照(6分)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1、首句“昨夜雨疏风骤”描绘了怎样一幅画面?(3分)

  2、作者运用了什么抒情方式,抒发了怎样的感情?(3分)

  参考答案略

  三、1996年统考试题

  对李清照《如梦令》一词分析不当的一项是(3 分) ( D )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A.“不消”表面是指酒意未消,实际指的是消不尽的伤感和烦闷情绪。

  B.“绿肥红瘦”中,“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C.这首词从一般叙述,转入到一问一答,然后是设问和慨叹,层层拓展、深入。

  D.作者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表达对春光留恋和惜别的一种伤感情绪。

  参考答案略

  课堂总结:

  本堂课我们通过四个环节学习了李清照的这首妙语天成、凄婉而又含蓄的千古绝唱,了解了诗词鉴赏的一般方法,希望同学们能举一反三,在今后的诗词阅读中有所提高。

  课后作业:

  请大家运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用自己的语言描写“雨疏风骤”与“绿肥红瘦”的景象。(要求:至少运用一个比喻句或是一个拟人句。)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九年级语文下册《如梦令》教学设计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