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探索规律是一个发现关系、发展思维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夯实基础、开拓创新,更能体现数学思考,凸显过程与方法。同时,也能够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与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快乐,形成积极地学习情感与态度。
本课教学要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发现直观的百数表中蕴含的规律,在探究与解决问题中培养学生数感,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学会多角度思考,向学生渗透位值思想、坐标思想和无限思想。
教学背景分析(包括教材分析和学生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蕴含的数的排列规律,沟通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认识的数是“独立的”,通过本节课充分挖掘百数表中的规律,引导学生感受数之间的关系。
学生在第一学期已经学习感知了行和列的相关知识,在本学期初也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初步了解了100以内数的组成,并会读、会写100以内各数,并填写整理了百数表,初步了解百数表中数的排列顺序,发现了百数表中数的简单的规律。
教学目标
1、在学生认识100以内数的基础上,通过观察百数表,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蕴含的数的排列规律,沟通数之间的关系。
2、经历百数表的“解构—重构—变形”的全过程,使学生感知多角度解决问题,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3、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感,向学生初步渗透位值思想、坐标思想和无限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探索并发现百数表中蕴含的数的排列规律,沟通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百数表的“结构—重构—变形”的全过程,使学生初步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教学过程
(环节、层次清晰完整;重难点突出,设计详尽)
一、复习
1、课件出示数字精灵
可爱的数字精灵来了,它将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数学百花园。
百花园中有许多同学们熟悉的数字宝宝,叫出它们的名字。
2、课件出示百数表
这就是数字宝宝们共同的家——百数表
3、回顾百数表中数的规律
4、填数练习:
(1) (2)
(1)说一说:57的四位邻居分别是谁? (2) 说一说:73的四位朋友分别是谁?
说说自己的想法 。
二、探究活动
(一)用行与列的知识确定数的位置
1 2 3 4 5 6 7 8 910
11
21
31 ?
41
1、出示百数表
用彩色覆盖一个表格
猜一猜:这是哪个数字宝宝的家?(35)
说一说:你是怎么猜的?
2、用行和列的知识猜出数的位置,强调第四行第五列相交的地方就是35的家。
3、帮一对数字宝宝“58—85”找家。
比较58和85的相似之处。
运用行和列的知识分别找到它们的家。
1 2 3 4 5 6 7 8 910
11
21
31
41
51
61 ? ?
71 ?
81 ? ?
91
4、练习 P88(上)
用彩色覆盖一个表格
猜一猜:这是哪个数字宝宝的家?
(79)
它的四位朋友分别是谁?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5、教师小结
在百数表中,我们用行和列的知识能够很快地确定数字宝宝的位置。
(二)根据数字特点确定数所在区域
1、出示划分好区域的百数表
为了很快找到数字宝宝的家,数字精灵建议数字宝宝们粉刷房子,并将百数表分成四个不同颜色的区域。
观察并发现每个区域里数字有什么特点?
2、帮数字宝宝找到小区,找到家。
2 10
23
49
55
61
77
93 99
数字宝宝“65”住在哪?
说说你是怎么找到的?
3、练习 P88(下)
“13、89”分别在哪个区域?
独立完成
集体订正
4、教师小结:在百数表中,我们可以根据数字特点确定数所在区域,再找到它的位置。
(三)在数尺的形成过程中,感受数之间的顺序和位置关系。
1、数字精灵充当摄影师,准备给数字宝宝们照一张全家福。
2、出示 百数表
观察:每行有哪些数字宝宝?
3、回忆
第一行有哪些数字宝宝?
第三行有哪些数字宝宝?
第七行有哪些数字宝宝?
4、摄影师请大家站成一排准备照相
(1)数字宝宝太多,站不下了。大家站的紧凑一些。
( 2)演示数尺的形成过程。
( 3)观察数尺:
提问:每一段的长度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会一样长?
( 4)数尺上找数字
“89”大约在什么位置? 你是怎么知道的?
大于60的数在哪儿? 小于60的数在哪儿?
(5)完善数尺
提问:有比“0”小的数吗?
“100”是最大 的数吗?
(6) 教师小结:数是无穷大的,是无限的,以后我们会继续在百花园中与他们一起游戏、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三、总结
提问:今天 在数学百花园中你学到了什么?谈谈你的收获。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数学百花园
行列知识 确定 数的位置
数字特点 确定 数的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