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精选2篇)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精选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精选2篇)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篇1

  彭贤辉  

  活动目标: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在活动过程 中听说读写,培养语感,提高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  访问  收看电视  听磁带  知识竞赛  讨论  写感想

  活动准备:

  1、布置任务:

  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请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等;推荐书目:《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人生奇观・戏剧〉〉推荐网站: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②访问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当地有什么戏曲及其特点。

  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风景线”“曲苑杂谈”等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把自己喜欢的段子推荐给大家,把精彩的唱词抄在摘抄本上。

  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磁带学唱几句。

  2、制题。准备奖品。

  3、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收集相关图片。

  4、制订语文活动评价标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独创精神和能力;学生对戏曲了解和研究的程度。

  活动内容

  第一课时

  (播放戏曲,营造气氛。板书:中国    源远流长)

  开场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受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味中国戏曲的悠长韵味。

  活动一:请两组同学上台,每组三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活动二:知识问答竞赛。要求举手回答。

  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书法、国画、 中药)

  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宋杂剧)

  活动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我们家乡的剧种,讨论: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活动四:运用戏曲知识来研读鲁迅〈〈社戏〉〉中关于绍兴社戏的描写。

  p116:“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铁头老生)是什么角色?(老生或须生,武生,武老生)属于戏曲哪个行当?(生)他的黑脸代表什么?(猛智)背上插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越 )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说明 )

  接着出场的是一个小旦(相当于闺门旦)。“咿咿呀呀地唱”。小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年轻女子、少女)你知道在戏曲舞台上,谁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荀慧生)

  小旦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小生是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怎么说“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丑角,俗称什么?(小花脸)扮演什么角色?(滑稽人物)――“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老年女子)“终于”,可见“我”对这一角色的什么态度?――“大家也都很扫兴。” “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地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期于的也打起呵欠来。”

  我最愿意看的是什么?“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我最怕的东西――老旦却出来了,还坐下了唱,唱到天明可能都唱不完。蛇精的脸谱应该是什么颜色?(银色。〈〈唱脸谱〉〉:“银色的妖怪。”)

  《社戏》结尾作者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活动五:认脸谱,唱脸谱。

  第二课时

  写一写:把你看戏、听戏、学戏过程中的感想或有趣的经历写下来。

  总结:

  这次“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对我们中国的戏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相信,这次活动后,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

  填写〈〈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活动建议:

  不必强求划一。不必惟教材是从。不要盲目求高求深。重点是能力培养,而不在于获得多少戏曲方面的知识。

  作者邮箱: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 篇2

  彭贤辉  

  活动目标:感受戏曲魅力,体味戏曲韵味;在活动过程 中听说读写,培养语感,提高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合作精神。

  活动形式:查找资料  访问  收看电视  听磁带  知识竞赛  讨论  写感想

  活动准备:

  1、 布置任务:

  ①查找资料或向音乐老师请教,了解中国戏曲的一般知识,如中国戏曲的剧种、剧目、渊源、流派、角色、脸谱,中国戏曲和西方戏剧的区别等;推荐书目:《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文化艺术》〈〈中国文化艺术丛书・中国戏曲〉〉《中国京剧艺术丛书・中小学京剧读本》〈〈人生奇观・戏剧〉〉推荐网站:咚咚锵――中华戏曲网

  ②访问当地剧团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了解当地有什么戏曲及其特点。

  ③收看中央电视台“梨园风景线”“曲苑杂谈”等栏目或找戏曲磁带、影碟、光盘,听一些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的唱段或念白。把自己喜欢的段子推荐给大家,把精彩的唱词抄在摘抄本上。

  ④向戏曲专业人士或戏曲爱好者学几招或跟着电视、磁带学唱几句。

  2、 制题。准备奖品。

  3、 找一盘京剧、一盘黄梅戏磁带,找一些脸谱,收集相关图片。

  4、制订语文活动评价标准:学生参加活动的积极性;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探索精神、独创精神和能力;学生对戏曲了解和研究的程度。

  活动内容

  第一课时

  (播放戏曲,营造气氛。板书:中国    源远流长)

  开场白: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戏曲的天地之中,去感受中国戏曲的迷人魅力,去体味中国戏曲的悠长韵味。

  活动一:请两组同学上台,每组三人。分别播放或范唱一个段子,看谁学唱得最好,由学生举手评出唱得最好的。掌声鼓励,给胜出者一个小礼物。(要唱得有板有眼,有声有色,有滋有味。)

  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京剧〈〈玉堂春〉〉选段: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到大街前。/未曾开言心内惨,/过往的君子听我言:哪一位去往南京转,/与我那三郎把信传。/言说苏三把命断,/来生变犬马我当报还。

  豫剧〈〈花木兰〉〉选段:刘大哥讲(啊)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你要不相信(哪)请往这身上看,/咱们的鞋和袜,/还有衣和衫,/千针万线可都是她们连哪!/有许多女英雄,/也把功劳建,/为国杀敌是代代出英贤,/这女子们哪一点儿不如儿男。

  活动二:知识问答竞赛。要求举手回答。

  你知道中国的四大“国粹”是什么?(京剧、书法、国画、 中药)

  中国最早的戏曲形式是什么?(宋杂剧)

  活动三: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生活中占据绝对主流的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我们家乡的剧种,讨论: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活动四:运用戏曲知识来研读鲁迅〈〈社戏〉〉中关于绍兴社戏的描写。

  p116:“一个黑的长胡子的背上插着四张旗,捏着长枪,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铁头老生,“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这个黑的长胡子的演员外号叫什么?(铁头老生)是什么角色?(老生或须生,武生,武老生)属于戏曲哪个行当?(生)他的黑脸代表什么?(猛智)背上插四张旗,表示什么?(插的旗越多,越 )连翻八十四个筋斗,说明什么?(说明 )

  接着出场的是一个小旦(相当于闺门旦)。“咿咿呀呀地唱”。小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年轻女子、少女)你知道在戏曲舞台上,谁善于塑造天真、活泼、热情的少女形象?(荀慧生)

  小旦进去了,“立刻”又出来一个很老的小生。小生是戏曲中扮演年轻男子的角色,怎么说“很老的小生”?――“我有些疲倦了”。

  “忽而”,“一个红衫的小丑被绑在台柱子上,给一个花白胡子的用马鞭打起来了。”丑角,俗称什么?(小花脸)扮演什么角色?(滑稽人物)――“大家才又振作精神的笑着看”。

  “老旦终于出台了。”老旦是扮演什么的角色?(老年女子)“终于”,可见“我”对这一角色的什么态度?――“大家也都很扫兴。” “当初还只是踱来踱去的唱,后来竟在中间的一把交椅上坐下了。”――“我很担心,双喜他们却就破口喃喃地骂。”“我忍耐的等着,许多工夫,只见那老旦将手一抬,我以为就要站起来了,不料他却又慢慢的放下在原地方,仍旧唱。”――“全船里几个人不住的吁气,期于的也打起呵欠来。”

  我最愿意看的是什么?“一个人蒙了白布,两手在头上捧着一支棒似的蛇头的蛇精,其次是套了黄布衣跳老虎。”“但是等了许多时都不见。”我最怕的东西――老旦却出来了,还坐下了唱,唱到天明可能都唱不完。蛇精的脸谱应该是什么颜色?(银色。〈〈唱脸谱〉〉:“银色的妖怪。”)

  《社戏》结尾作者为什么说“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

  活动五:认脸谱,唱脸谱。

  第二课时

  写一写:把你看戏、听戏、学戏过程中的感想或有趣的经历写下来。

  总结:

  这次“戏曲大舞台”的活动同学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中不同程度的提高了自己的语文能力,对我们中国的戏曲有了更多的了解,我相信,这次活动后,同学们会更加热爱我们灿烂的中华文化。

  填写〈〈初中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评价表〉〉。

  活动建议:

  不必强求划一。不必惟教材是从。不要盲目求高求深。重点是能力培养,而不在于获得多少戏曲方面的知识。

  作者邮箱: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戏曲大舞台――七年级第四单元综合实践活动(精选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