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精选3篇)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精选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精选3篇)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篇1

  ――《少年闰土》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目标 :

  1.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体会闰土是个机智、勇敢、能干、天真、可爱的孩子。

  3.能有感情地朗读有关句段。

  教学重点:品味词句,体会闰土的个性特点。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教学过程 :

  一、初读研究 整体感知

  师:上节课咱们从闰土的外貌中体会到他是一个健康、可爱的绍兴农村孩子,这节课将重点研究闰土的语言和动作,体味他的个性特点。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6-8节,完成填空:的少年闰土。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填,也可自己想,可以填一点,当然更欢迎填几点。(此时,学生有的大声朗读、有的轻声速读、有的默读……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

  [点评]开放的填空,给了学生开放的思维空间;开放的要求,激起了学生读文的兴趣和自信,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研读,大大丰富了读的内涵和方式,提高了读的质量。

  师:不忙回答,先同桌交换一下意见,有必要可离开座位,寻找合作伙伴。

  生:我填“能干的少年闰土”。从闰土雪地捕鸟这件事中看出来。

  生:我觉得应该填“知识丰富的少年闰土”。因为他不仅知道海边的各种贝壳,还知道许多“我”和“我”的朋友们所不知道的事。

  生:我想填“机智勇敢的少年闰土”。因为当时海边沙地上,他一个人看瓜,猹来了,他也不害怕,还捏了胡叉去刺猹,要是我早就吓跑了。

  生:我说是“心中有无穷无尽稀奇事的少年闰土”。因为他知道下雪天怎么捕鸟,懂得稀奇古怪的贝壳、凶猛的猹和有趣的跳鱼儿等等。

  师:请几个同学根据刚才的交流,将课文中介绍的几件事整理后写在黑板上,其他同学写在自己的本子上,看谁写得正确,而且字又漂亮。

  (雪地 捕鸟 捡贝壳 看瓜 刺猹 看跳鱼儿。教师根据学生的板书在用词上做适当的指导。)

  [点评]板块研读,弹性填空,学生多元解读。既感知了课文整体,又丰富了闰土形象。

  师:那么,“我”对哪件事印象特别深刻呢?为什么?

  生:雪地捕鸟。因为闰土一到,我便要他捕鸟,可见“我”对闰土捕鸟的本领很佩服,印象特别深。

  生:我认为是“看瓜刺猹”。因为上一堂课我们学过,“我”与闰土分别了三十年,一看到闰土,就想起他少年时看瓜刺猹的画面,可见对这件事印象非常深。

  师:是呀!所以课文中这两件事也就较详细地写了。

  二、研读重点 随机点拨

  师: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他写的文章都有十分精妙的词句,请大家再一次仔细默读课文,找找最值得研究的词语、句子,甚至是标点。等一会儿交流时,可以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可提出问题请大家帮助。(学生默读课文,不时地圈点、评注、查资料;教师巡回,但不作任何指点。)

  [点评]还课堂给学生,让他们自行研究,凭自己的知识积累、思维方式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真正做学习的主人。

  师:好!下面咱们来交流你的研究成果或发现的问题。

  生:我发现闰土捕鸟很有经验。从“扫出空地、支起短棒、撒下批谷、一拉”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尤其是支起竹匾用短棒,更能看出他是捕鸟高手,因为一拉短棒,匾很快落地,鸟想飞走已来不及了。

  生:我认为闰土不但捕鸟很有本事,还很勇敢。你听,猹咬得西瓜啦啦地响,当时又没个伴,他不仅不害怕,还捏了胡叉轻轻地走去。

  生:我给他补充一点,猹是很凶猛的,你向它走去,它不会跑掉,反倒向你奔来,多可怕呀!但闰土刺猹好似家常便饭,什么都不在乎,可见他的机灵、勇敢。

  生:我认为省略号是表示语意未尽,破折号都是表示解释说明。

  生:我不同意,课文中的省略号有一处是表示列举事物的省略,例:蓝背……。不过,我发现有一处标点用错了。稻谷,角鸡,鹁鸪,蓝背……中间应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点评]敢于向教材挑战,这是真正的超文本学习,是研究性阅读中创新的体现。

  师:你真了不起,但据我考证,作者当时写这篇文章时还没有顿号,所以只能用逗号代替了。

  生:“我素不知道天下有这许多新鲜事……我先前单知道它在水果店里出卖罢了。”从“素不知道”这个词中可以看出“我”对闰土说的这些事从来也没听过,感到十分新奇。从中也能看出“我”了解得很少,知识贫乏。连水果是怎么来的都不知道。

  师:“素”字你怎么理解呢?

  生:“素”是向来的意思。

  生:课文中有一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我好像有点知道,但又不是十分明白。我觉得这个“啊”字加一个“!”是表示“我”对闰土的赞美,羡慕他心中有那么多无穷无尽的稀奇事。

  [点评]这是第二板块研读中最难解的一句话,学生似懂非懂,处于一种“愤悱”状态,需借点拨、引导之力,使其理解。

  师:你说得很有道理,这句话确实值得研究。(点击课件)出示:“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点拨:(1)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

  (2)师:“无穷无尽稀奇的事”指哪些事?“他们”指谁?“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又是什么?这句话表达了“我”怎样的感情?

  生:“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的是刚才讲到的雪地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等事。“他们”指“我”的一些朋友、少爷们。“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是指天空很小。

  生:我认为没那么简单的,“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不仅仅指天空小,实际上借此来说明“我”和“我”的朋友们生活的空间小,眼界狭窄,知识贫乏。

  生:我有补充,与前面的感叹词“啊!”连起来一读,我发现“我”在对闰土敬佩、羡慕的同时,还表示“我”对自己生活环境的不满,渴望有像闰土一样自由自在的生活。

  生:我也明白了这一点,课文中说“四角的天空”是“院子里高墙上的”,这正是这些少爷们生活的地方,与闰土的生活环境一比,他们觉得自己太封闭了,也想到外面去看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感叹。

  师:请同学们将“啊!”和“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连起来想一想,再读一读,体会“我”当时的这种感情。(指读――点拨――再指读――齐读)

  [点评]适时、适度的点拨,解放了学生的思路,使其茅塞顿开。教学也就此推向纵深。

  三、争辩研读 开放课堂

  师:那么,在当时社会,如果要你选择,你想做闰土还是做课文中的“我”?想做闰土的坐在左边(称正方);做“我”的坐右边(称反方);咱们来争论一番,但老师有几个要求:

  (1)先在组内讨论,准备充分的理由。

  (2)在争辩过程中,当你觉得被对方说服,可改变你的选择,并变动座位。(学生坐两旁,人数相差无几,想做闰土的相对多一些。)

  [点评]设计专题,引导争辩,将活动引进课堂,在活动中充分展示学生心灵自由,凸现个性。

  师:好!时间到,下面由双方陈述自己的理由,人家在讲时你一定要专心听,并想反驳对策。

  正方:我喜欢做闰土。因为老师刚才说的那个社会,正是闰土小的时候,我就喜欢小时候自由自在的闰土,可以捕鸟、捡贝壳、刺猹、看跳鱼儿,多有趣!

  反方:闰土虽然自在,但他没能受教育,是个野孩子,太无聊了,这样能行吗?哪像“我”,尽管不是很自由,但能受良好的教育,很有教养。

  正方:谁说闰土没受过教育?在广阔天地间所做的一切难道不是知识,不是在受教育吗?

  反方:这仅仅是闰土农村的一些事,对一个城里人来说难免会有一些好奇。反过来,少爷“我”在城市里的许多事课文中没有说,如果写出来,闰土不知道的也许要多得多,肯定也会羡慕不已的。

  正方:请问对方辩友,你想做一只“笼中之鸟”还是想做一只在天空中自由自在飞翔的小鸟呢?

  反方:什么?笼中之鸟?文中的“我”是“笼中之鸟”吗?请问“笼中之鸟”能展翅高飞吗?少爷后来成了伟大的文学家,闰土有什么呢?

  师:大家争论激烈,谁也不肯让谁,老师觉得这个问题的答案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家投入地研究这个问题的过程。老师建议大家课外好好地去读一读鲁迅写的《故乡》,读了以后你会对他们有更全面的了解,也会深刻地了解当时的社会。

  [点评]争辩,是教学的一种新机制。它的引入,开放了课堂,解放了学生。学生积极参与,尽情发挥,在争辩中发展思维,展示个性,也较好地培养了口语交际的能力。

  [总评]这堂课有以下几方面突出的特点:

  一、重研读 创教学新路

  这节课,改变了以往阅读教学面面俱到、串讲串问的传统做法,以学生研读为主体,探究发现为手段,培养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在初读研究环节,教师出示弹性式填空,“的少年闰土。” 并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研读。在交流中,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丰富填空内容,以较短的时间在整体上感知了教学内容,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在重点词句的研读中放手让学生自行探究――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读思结合,动静配合,在研究中获得了成功的快乐。在其背后,我们分明可以看到教师真正把学生当做课堂的主人。

  二、重点拨 亮思维过程

  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难免碰壁,教师在关键处一点,学生便会对疑难豁然开窍,教学也实现由局部向整体推进。本堂课教师的点拨可谓点到了节骨眼上。“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这句话的理解,正如一生所说,我有点懂,但说不明白,这正是学生学习中的“愤悱”状态,需要教师点拨。在让学生充分地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1)无穷无尽的稀奇的事指哪些?(2)“我”往常的朋友指谁?(3)“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又指什么?学生联系语境,在解题中逐渐明白其中之意。再通过读的点拨:将“啊!”与后面“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联系起来想一想,结合上下文内容,整句朗读,反复诵读,深入体会。学生读得非常投入,尤其是一个“啊!”字,融少爷“我”的种种情感于一体,在赞叹中凸现少年闰土的形象,领悟少爷们的心声,使学生真正感悟到了其中隐藏着的深刻内涵。

  三、重活动 还心灵自由

  争辩研读是整堂课的亮点之一,引活动于课堂之中,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而且使学生的参与变得真情投入。他们的情感、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在争辩、交流中得以反映,充分展示学生的心灵自由,在争辩中进行自主的语言实践活动。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理应将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真正当家作主站起来。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篇2

  课堂是学生的,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教学中理应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当家作主站起来。语文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也突出了“课堂教学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研究,在实践中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本文就结合《英英学古诗》一课的教学案例作初浅的剖析和反思。

  [教例] 二年级《英英学古诗》(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一.鼓励质疑,激发兴趣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英英学古诗》,指名读题。正音

  师:读了课题你有什么想知道、想了解的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学的是哪首古诗?

  生:我想知道英英学古诗是怎么学的,她学得怎么样?

  生:我还想知道这首古诗是谁写的?

  ……

  [评析] 教学刚始,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课题提出问题,旨在集中学生的注意,又可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质疑解难,优化学法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英英的第一次说话?想一想你读懂了什么?

  (在交流的基础上投影出示《静夜思》)

  师:这首诗的意思你懂吗?读一读,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提出来?

  (生自读古诗,边读边在诗中读不懂的地方做记号,师巡视指导)

  师:下面让我们来交流一下你不懂的地方。

  生:老师,我不懂“霜”的意思?

  生:“疑是地上霜”的“疑”是什么意思?

  生:我不懂“举头望明月”这句诗的意思?

  ……

  师:小朋友,你们提的问题都很好,说明大家都在动脑筋了。那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呢?

  (生考虑片刻后说可以通过自己读书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来解决。)

  师:恩,下面就请同桌的小朋友分读诗句,你读一句古诗,我读一句诗意,一一对应,想想刚才不懂的地方能不能读懂?

  (生交流,各抒己见)

  师:同学们说的真好,你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读来理解诗句的意思,解决了问题,真了不起!

  [评析] 学贵有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阅读产生疑问时,正是他们积极参与学习,认真思考,主动探究,使思维向深入发展之际。因此,训练学生生疑、质疑、释疑,是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自学能力以及自主意识的重要手段。

  在学习课文《英英学古诗》中的《静夜思》一诗时,教师在引导学生读正确、读流利古诗的基础上 ,然后让学生自读古诗,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学生自学后分别提出:不懂“疑”和“霜”是什么意思以及个别诗句的意思。老师便针对学生问题,结合生活实际,先让学生在座位上自己读诗句看能不能解决刚才提出的疑问,若不行再在四人小组里商量讨论,最后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老师既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的解疑,又要懂得如何正确去评价学生。这样,教师的思维活动与学生思维活动协调一致,可以使教师思维暴露在学生思维最恰当的地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发了学习动力。这样的学习,用时少,负担轻,效益高,学生获得了知识与能力,取得了最优化的学习效果。

  【请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本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

  三.诵读感悟,体味诗情

  师:(指实物投影图片)小朋友你们看,图上有一轮明月。想一想什么时候的月亮才会这么圆,这么亮呢?

  生:元宵节的时候。

  生:中秋节的时候月儿最圆。

  师:是呀,中秋节、元宵节的月儿最圆了,那样的晚上我们都与家人在一起过节呢。 谁来说说你们是怎么度过的?

  生:中秋节的晚上,我们一家人在一起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月饼,很开心啊!

  生:元宵节的晚上我会与爸爸妈妈一起到街上去逛街,看兔子灯,到商店里去猜谜语,好热闹!

  生:中秋节的晚上爸爸妈妈带我回到乡下,与爷爷奶奶一起吃晚饭,看月亮吃月饼,一家人聚在一起说说笑笑,不知有多高兴呢。

  师:月圆之时是我们与家人团聚的日子。假如此时你独自一人远在外地,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你会怎么想呢?

  生:我会非常想念家里的爸爸妈妈,想他们在干什么。

  生:我会很难过的,别人都与亲人在一起,而我只有孤单一人。

  生:我会怀念以前与家人在一起的日子,说不定我会忍不住哭的。

  师:是呀,别人团聚,自己却孤单一人,心中肯定很难受。(指图)想一想,说一说,此时的诗人站在窗前,仰望明月,会想些什么呢?(生讨论交流)

  生:他会想到家乡,想念起家乡的亲人和朋友,不知道此时他们在干什么,是不是也在想着远在他乡的我。

  生:李白会想:以前这个时候我与家人在一起,有说有笑的,一边喝酒一边吟诗,多开心啊!而今天只有我一人,没有人与我说话。

  生:他会想:月儿这么圆,可我却只有孤单一人在赏月,多冷清啊!想着想着,他不由得叹了口气。

  师:说得多好哪,这个时候的诗人望着明月,他会更加想念他的家乡,想念故乡的亲人和朋友。谁来试着当一回李白把《静夜思》这首诗有感情地朗读一下?

  (生举手愿意朗读诗句)

  师:老师也想做一回李白读一读这首诗,想听吗?

  生:想!

  (师配上音乐《良宵》,通过范读引路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诗的意境中)

  [评析] 此环节的教学片段着重在于通过唤醒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看图观察,想象人物心情,体会作者对家人的思念之情。通过这样角色的转换,能激起学生情感的涟漪,层层深入地体会了诗人的思乡感情,突破了体味诗意的难点。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回到古诗朗读上,这样就很容易达到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的要求。

  四.创设情境 体验角色

  师:课文学完了,文中的英英学古诗学得多好呀,你们想不想学着英英和奶奶的样子也来演一演啊!

  (生在座位上先与同桌练习对话,要求把话说正确、说连贯。)

  师:老师也非常想做一做文中的奶奶,谁愿意与老师合作来演一演英英?

  (师指名一学生与老师角色示范引路,而后指名学生上台来演一演,)

  师:作为导演你观看了表演后有什么要对他们说的吗?(生可以从说话的语气是否自然、流利来评价,师引导)

  [评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固然重要,但是,课上学生没有充分的活动时间作保障,学生学习主体性的发挥也会受到限制。有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有时使训练不到位,流于形式。因此,要设法创设全体学生参与学习的条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真正的落实。在这一环节教师能创造性的使用好教材,利用英英和奶奶的对话图,创设表演对话的场景,扎扎实实组织学生开展语言实践活动,为学生个体学习营造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当学生已能熟读课文,理解诗意之后,让他们分角色来演一演,进行一场祖孙俩的对话。在组织方式上,还由师生先扮演角色示范引路,再让同桌互相练习对话,使每一个学生都有说话的机会,很好地进行了语言的训练。

  另外在组织说话的过程中教师还注意多运用激励的话语来评价学生,并能让其他学生也参与到活动中来,作为导演一起评价,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等方面来评。同学们演得认真,评得也像模像样的。这样做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头至尾都保持着参与学习的强烈愿望。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作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同样也应该丰富多彩。以上的语文学习过程也是综合性的语文实践活动过程,它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 篇3

  三十年的思念,怎一个情字了得?------《少年闰土》教学实录

  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我”对闰土的回忆,写出我与闰土相识、相处(重点写了闰土给我讲的捕鸟、捡贝壳、看瓜刺猹和看跳鱼四件事)及分别的过程。表达了我与闰土的友谊及我对他的怀念之情。

  根据对课文内容的把握以及学生学情的分析,把本课的教学目标设计为:

  1、采用自学的方式,学习本课的生字,并做到不断地运用。

  2、让学生以自我体验的方式,深入感受闰土所讲的四件事的有趣,并从中学会写事及词语妙用的方法,并实现对课文第一段的理解记忆。

  3、继续练习用较快的速度来读课文。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还有四天就到十一长假了,老师想了解一下,假期中你们想干什么?

  生:我想去书声城看书。

  师:不错的打算,其他同学呢?

  生:我想和爸妈一起去爬山,因为爬山可以锻炼我的意志。

  生:我想去钓鱼,因为我的妈妈说钓鱼可以修身养性。

  ……

  师:看来同学们的打算真不少,可见你们生活的丰富多彩。在一百多年前,和我们年龄相仿的孩子,他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相信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一定有所了解。

  课堂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检查预习:(6分钟)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的课文:少年闰土,请同学们响亮地读课题。

  生读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你能一眼认出这两个小伙伴中,哪个是闰土吗?(师出示闰土和“我”在一起的图片)

  生:我觉得脖子上有项圈的是闰土。

  师:他判断的对吗?

  生:对。

  师:你还可以根据什么来判断他就是闰土?

  生:我可以从他那紫色的圆脸中判断,因为闰土生活在海边,风吹日晒脸就变成紫的了,而我作为一个少爷天天在家里,脸就白。

  师:你能够从生活环境出发来判断,真是个不错的方法。

  生:我觉得从他们穿的衣服上也可以判断,因为我作为一个少爷穿的好,闰土是农民的孩子穿的不好。

  师:看来大家预习的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再次走入课文中,快速地默读课文,看一看闰土都给我讲了他在海边时的哪几件事?把自己感兴趣的事划一划。

  给生3分钟的时间来读书。教师巡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学情作一针对性的判断,同时对学生的读书习惯方法进行必要的指导。)

  师:老师发现好多同学的默读速度非常快,现在给你同桌说一说,闰土都给我说了哪几件事?

  生给同位交流再读收获。

  二、研讨深入,体会友情:(30分钟)

  1、明确闰土给我讲的事(4分钟)

  师:谁来说一说,闰土给我讲了哪几件事? 师在生说的基础上随机板书。

  生:闰土给我讲过捕鸟。

  师:闰土都给我说的是在哪里捕鸟呢?谁能说的更具体些?

  生:是在雪地中捕鸟。

  师:非常好,我们可以说是雪地捕鸟。(师板书)谁也能象这样用简练的语言来说说闰土给我讲的其他的事?

  生:闰土还给我说过到海边拾贝。

  师:是的,还有海边拾贝,你能为大家读读这件事吗?

  生读师板书。

  师:还有吗?

  生:还有到瓜地里去看小动物。

  师:闰土具体给我们讲的是在瓜地里看什么小动物呢?谁再来说一说。

  生:管猹。

  师:请你说的具体些。

  生:就是到瓜地里刺猹。

  师:对,还有看瓜刺猹,你能为大家读读看瓜刺猹是怎样一回事吗?

  生读师板书。

  生:还有潮汛来的时候看跳鱼。

  师:是的,还有潮汛来时的沙地看鱼。师板书。

  师:闰土给我讲的事就这些吗?

  生:不是。

  师:你从哪里知道的?

  生:我从看跳鱼后的省略号知道的。

  生:我是从16自然段中的无穷无尽知道的。

  师:闰土所讲的这些事你们经历过吗?

  生:没有。

  师:听说过吗?

  (没有)

  师:像这种听都没有听过,见也没有见过的事,我们可以说它是-----

  生:稀奇事(师板书)

  生:新鲜事。

  生:有趣的事(板书)

  师:下面请同学们快速浏览闰土所讲的这些稀奇事,想一想如果只让你挑一件来体验的话 ,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

  生:进入本课的二次阅读中……师参与到学生的学习过程中。

  2、研究自己感兴趣的事(26分钟)

  师:在闰土为我讲的四件事中,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

  在生说的基础上来研究。

  a:海边拾贝:(2分钟)

  师:说说看,你们想和闰土一起去干什么?为什么?

  生:我想和他一起去海边拾贝。因为我觉得贝壳很漂亮,我想捡些回来穿成手链带着好看。

  师:谁也想到海边拾贝?

  点生。

  师:说说看,你都想去拾些什么的贝壳?

  生:我想去捡观音手,因为我对这个贝壳的样子很感兴趣。

  生:我想去捡鬼见怕,因为平时我很胆小。

  生:我想去捡些五颜六色的贝壳,做个漂亮的风铃。

  师:这几位同学都谈出自己的想法,其他的同学,你们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呢?

  b:看瓜刺猹(12分钟)

  生:我想去体验一下看瓜刺猹的感觉,我想去看看猹这种小动物到底有多么地伶俐。

  师:还有想去看瓜刺猹?

  喜欢的同学举手。

  师:这么多的同学想体验看瓜刺猹,现在请你们再来读我与闰土关于看瓜刺猹的对话,看一看你们知道怎样判断猹来了吗?

  生读对话。

  生:当你听到西瓜地里有啦啦地响声了,就可以判断猹在咬瓜了。

  师:啦啦地响了,猹在咬瓜了,你该怎么做?

  生:我觉得应该捏了胡*轻轻地走过去。

  师:为什么要轻轻地走过去?

  生:因为猹是种很伶俐的小动物,不轻点,这就跑了。

  师:你觉得呢?

  生:我觉得应该在轻轻地走过去后,特别在看到猹时,要非常快的刺,不然它也跑了。

  师:大家谈得非常好,你们能够带着自己的体会来读读这句话吗?注意既不要惊动了猹,还不能让猹跑了。

  出示:

  啦啦地呼了,猹在咬瓜了。你便捏了胡*轻轻地走去……看见了猹了,你便刺。这畜生很伶俐,倒向你奔来,反从胯下窜了。它的皮毛是油一般的滑……

  生读并在读的基础上进行评价。

  师:看来大家都了解了看瓜刺猹是怎样一回事。在作者无数次地想象中,闰土月夜看瓜刺猹的情景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认真听,注意边听边想: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师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一自然段。

  师:说说看,你们都看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在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有许多的西瓜。

  师:你看到了美丽的月色,其他同学看到什么?

  生:我还看到在西瓜地里有一个少年正在刺猹。

  师:谁看到更清楚?谁看到这少年在怎样的刺猹。

  生:我看到一个少年正拿着胡*用力地刺猹。

  ……

  师:大家的想象力真丰富!请大家想:作者在描述这画面时,为什么不说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看西瓜,而是说深蓝的天空中挂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呢?

  出示:

  (1)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2)天空中挂着一轮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西瓜。

  生:这样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受当时的情况。

  生:这样定可以使文章更生动形象,更好地体会要表达的内容。

  师:你可真了不起,能够从表达的角度来谈。

  生:这觉得这样的细致描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感觉月夜的美和闰土的勇敢,你想在这样的西瓜地里,一个人没有,夜深人静,他就能去看瓜刺猹多了不起。

  师:你说的太好了,你能试着读出月夜的美与闰土的勇敢吗?

  生读。

  师:你们觉得这位同学谈得怎样?

  生:我觉得读得还可以,如果将月夜读得更美些,会更加反衬出闰土的勇敢。

  师:你的想法真好,那你来读读吧。

  师:刚才这两位同学不仅谈得好,读得也不错,下面请同学也带着你们的体会来读一读这完整地画面。

  出示: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生读。

  师:这既是一幅画呀,更像一首诗,谁能读出诗一样的韵律来。(推荐生读。)

  深蓝的天空中

  挂着

  一轮金黄的圆月,

  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

  都种着

  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

  其间

  有一个

  十一二岁的少年,

  项带银圈,

  手捏一柄钢*,

  向一匹猹

  尽力地刺去。

  那猹

  却将身一扭,

  反从他的胯下

  逃走了。

  (改变课文的排版样式,以诗行的形式重新排列第一段的内容)

  师:这诗一样的画面在我的头脑中浮现了将近30年的时间,让我们一起来读。

  师:作者把这幅画面记在了心中30年,现在老师给你2分钟的时间,你看你能把这画面记在自己心中吗?大家在记忆的时候,可以用我们常用的方法来读,也可以利用老师提供给大家的两种方法来记:1是可以利用文章插图来记,一种可以借助关键词句来记。

  生2分钟自由识记。

  展示:(提示:背诵的时候,把我们刚才体会的情感融进去!)

  师生共同评价记忆效果。

  师:沙地看鱼和雪地捕鸟这两件事,你最想和闰土一起干什么?

  c:雪地捕鸟(5分钟)

  生:我想去雪地捕鸟。

  师:还有谁也想去捕鸟?你想去捕鸟,你能说一说闰土是怎样捕鸟的吗?(生读,师表扬:这位同学读得非常好,本段中有这么多的生字,他都读准了!)

  在生读的基础上展示关于闰土捕鸟的文字。

  我们沙地上,下了雪,我扫出一块空地来,用短棒支起一个大竹匾,撒下秕谷,看鸟雀来吃时,我远远地将缚在棒上的绳子一拉,那鸟雀就罩在竹匾下面了。什么都有:稻鸡,角鸡,鹁鸪,蓝背……

  师:闰土用这种方法捕到的鸟有什么?

  生:有稻鸟、角鸡、鹁鸪、蓝背。

  生:有稻鸟、角鸡、鹁鸪、蓝背还有很多。

  师:你从哪看出还可以捕鸟其他的鸟的?

  生:我从后面的省略号看出来的。

  师:你可真会读书,从一个标点中就读出了这么多,真好。大家也读读看,看你们是不是也读出来了呢?

  师:看来捕鸟的确是一件有意思的事,难怪大家这么喜欢!请大家再读读看:作者是抓住闰土捕鸟时的哪些动作来写的呢?

  生:有撒。

  生:有拉。

  生:有还有扫和支。

  师:谁能按照文章的写作顺序来说一说表示闰土捕鸟动作的词。

  生说。

  师:大家找得很准。作者就是抓住闰土捕鸟时的扫、支、撒、拉这几个动词将捕鸟的过程生动形象地写了出来,让我们感受到了捕鸟的乐趣,这是一种多么好的写作方法呀,你们在以后的写作中也可以学着用一用。

  3、感受闰土的与众不同(6分钟)

  师:大家看,(师指板书)我们听了闰土的这些事都想去体验体验,当时的我作为一个每天只能呆在家里,连上学都不用出门的少爷,在听了这些事之后又有什么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来读16自然段,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一听。

  生自由读16段。

  师:谁愿意把这一段读给大家听。

  生读:啊……

  师:课文学到这里,你能说一说闰土这位新朋友与我、与我往常的朋友相比,有什么不同吗?

  生:闰土是一个生活在海边的孩子,而我们都生活在城里的高墙大院里。

  生:闰土的生活丰富,他可以到海边干许多的事,可是我们却不能,我们连家门口都很少出去。

  生:闰土的知识很丰富,他在海边认识到了许多我们没有见过的小鸟和贝壳。

  生:闰土的到来,还让我认识到我们生活差别很大,我们有点像井底之蛙,很少看到外面的天空。

  师:大家体会到太深刻了,你们能带着自己的这种体会再来读读文章的16自然吗?

  生试。

  出示:

  啊!闰土的心里有无穷无尽的希奇的事,都是我往常的朋友所不知道的。他们不知道一些事,闰土在海边时,他们都和我一样只看见院子里高墙上的四角的天空。

  师:你想带着什么感受来读这一段?

  生:我想带着对闰土生活的羡慕读。

  师:那你读吧。

  生读。

  师:你想带着什么感受来读这一段?

  生:我想带着对闰土生活的向往来读。

  生读。

  师:让我们带着的感受一起来读吧!

  师:最啊,就如同学们所言,正是由于闰土与我生活环境的不同,才让我们对彼此的生活感到新奇与快乐,才让我们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可惜正月马上要过去了,闰土需回家去。面对着我们不得不面对的分别,我急得大哭,他也躲到厨房里,哭着不肯出门……我哭是因为……

  生:因为我不想让闰土走。

  生:因为我还没有听够闰土的新鲜事。

  生:因为闰土这个新朋友太与众不同了,我不舍得他走。

  ……

  师:闰土也哭了,他哭是因为……

  生:因为他也不想离开我。

  生:因为我也带给他快乐了,课文里说我也让闰土在上城之后见到了许多没有见过的东西。

  师:是啊,我们是那样的不想离开彼此,这样的不舍,可闰土还是被他的父亲带走了。

  三、拓展延伸,感受友情(5分钟)

  师:就这样我们在泪水中分别了,这一别,就别了将近30年,在这30年里,在这两个小伙伴的心中又藏着怎样的一种情感呢?请看老师课前找到的资料:

  在我离开故乡的这么多年,只要一想到闰土,我的脑海中就会忽地闪出一幅神异的画面来: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银圈,手捏一柄钢*,向一匹猹尽力地刺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了。

  当我回到故乡时,母亲对我说:“闰土他每次到我们家来的时候,总是问起你,说很想见你一面。”

  师读红字,生读蓝字。边读边想: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体会他们在这30年里,他们没有把彼此忘记而是想着对方的。

  生:我体会到闰土给我的印象是很深的,在这30年中,我只要一想到闰土,就会想到他看瓜的情景。

  生:我体会到我给闰土的印象也是深的,因为他每次来我们家的时候,总是对我的母亲说他也很想我,也很想见我一面。

  生:我体会到这30年里,他们都在思念着对方,都想见对方一面。

  师:在这30年时,他们是这样的彼此想着对方,可就是苦于无法相见,请同学们放飞想象:想一想:如果有一天他们相遇了,会是怎样的情景?

  生:如果他们见面了,一定会拥抱在一起。

  生:他们一定会拥抱在一起哭诉对彼此的思念。

  生:他们一定有说不完的话。

  生:我肯定还想让闰土带我去经历一下那时闰土给我讲的稀奇事。

  ……

  师:同学们把他们的相见都想象得很富有诗意,是不是象大家所想的这样呢?请同学们自己看。

  出示:

  我与闰土见面后却发现: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厚厚的、可悲的、无法逾越的屏障,让我对故乡,对故乡的一切不再感到留恋。

  我只觉得我四面有着看不见的高墙,将我隔成孤身,使我非常气闷;而那西瓜地上带银项圈的少年,却在我心中忽地变得模糊起来,使我感到了一种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悲凉。

  师:如你们所想吗?

  师:看到大家眼中闪动的泪花和摇动的头我知道这种结局并不象我们所想象的那样,而是……

  师:为什么事隔30年后,当我再次看到闰土却有了这样的感受呢?请同学们自己走入《故乡》中寻找答案,老师期待着与大家的网上交流。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让学生真正做课堂的主人(精选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