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分析】
《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9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
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起歌。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
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靠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
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要求:知道小母鸡种稻子请谁帮忙?(师贴小鸭、小猫、小猪的图片)
4.指名读,教师伺机指导,注意正音,把句子读顺。
[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作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阅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教师伺机进行指导。
(1)指导理解“愿意”。
①引导学生自由练读“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
②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愿意”,再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如:当你看到妈妈干活很累了,你愿意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读、换词说话,领悟“愿意”的意思,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降低了口头造句的难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结合图,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呢?
(3)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或表演比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学会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串讲串问。]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看图,组织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种——锄草——收)
3.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小母鸡、小猪、小猫、小鸭的神情,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戴上头饰表演。
评: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插图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表演,表演不仅使课文内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母鸡,还有小猪、小猫、小鸭说些什么呢?
[一个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正如《标准》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七、识记生字
1.学生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住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抢答”游戏。
(课件出示一碗碗米饭图,上面写一个生字,师:小母鸡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想吃的同学赶快来抢答。学生若读对了,“米饭”就“啵”地一声不见了。)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作业设计】
课后和家长进行课本剧表演。
《小母鸡种稻子》是一篇有趣的童话故事,不仅插图形象生动,而且语言活泼易懂,符合儿童口语习惯。
【教学策略】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起点阶段的阅读教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阅读,感受读的乐趣”。教学时通过自读、互读、分角色朗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同时,依据课改理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熟读课文,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领会课文潜在的思想教育内容,提高品德修养。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幸福的生活要靠劳动来创造,培养学生从小爱劳动的好品质。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利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识记9个生字,会用“愿意”口头造句。
【教学过程】
一、唱唱读读,导入新课
1.师:早晨,太阳露出了笑脸,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小喜鹊呀,小蜜蜂呀,都从树林里飞了出来,鸟儿们又开始欢快地唱[内容来于斐-斐_课-件_园 FFKJ.Net]起歌。同学们,请听——(多媒体播放《劳动最光荣》的曲子)
2(出示歌词)学生朗读这首歌词。
3.师:同学们,知道“幸福的生活哪里来吗?”(要靠劳动来创造)是呀!劳动最光荣!今天,让我们顺着歌声(音乐声起)一起去认识一位劳动小能手。(师手拿一张小母鸡图片,边演示边板书课题。)
4.齐读课题(指导认识并读好“种”这个多音字)。
5.设置悬念: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童话般的导语一下子就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欢快的乐曲带着学生走进课文,小母鸡生动的动画形象、悬念的设置更是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同桌互读,相互评价。要求:知道小母鸡种稻子请谁帮忙?(师贴小鸭、小猫、小猪的图片)
4.指名读,教师伺机指导,注意正音,把句子读顺。
[让学生充分朗读,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为指导分角色朗读、表演读作好铺垫。同时,让学生明确读的要求,有利于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阅文结合,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轻声读第一自然段,看看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2.交流。
3.教师伺机进行指导。
(1)指导理解“愿意”。
①引导学生自由练读“你愿意和我一起种稻子吗?”这句话。
②你能用一个词来代替“愿意”,再把这句话说一说吗?
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用“愿意”说一句话。(如:当你看到妈妈干活很累了,你愿意为妈妈做些什么事呢?)
[教师通过让学生充分读、换词说话,领悟“愿意”的意思,并创设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降低了口头造句的难度。让生活走进学生的认知世界和情感世界。]
(2)结合图,说一说小鸭子为什么不愿意和小母鸡种稻子呢?
(3)指导朗读小母鸡和小鸭子的对话,进行分角色朗读。
[分角色朗读有助于提高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形成良好的语感。]
四、小组合作学习第2、3自然段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2、3自然段,可以分角色朗读,也可以加上动作演一演。
2.交流。
(1)提出不懂的词语。
(2)进行分角色朗读比赛或表演比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为学生留出时间,留出空间,引导学生熟读课文,自读、自悟,初步学会主动学习。避免了传统教学繁琐的串讲串问。]
五、学习第4自然段
1.教师范读。
2.引导学生看图,组织探究:“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是怎么来的?”(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种——锄草——收)
3.指导朗读。
4.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上小母鸡、小猪、小猫、小鸭的神情,想象他们的动作、语言,指导学生小组合作,戴上头饰表演。
评:喜欢表演是孩子们的天性,课文插图很生动,有助于学生的表演,表演不仅使课文内化,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教师实实在在地把课堂还给学生。
六、回归整体,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想一想:此时,你最想对小母鸡,还有小猪、小猫、小鸭说些什么呢?
[一个巧妙的“想一想”,挖掘了课文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熏陶感染、潜移默化中受到热爱劳动的教育,同时又进行了一次口语交际的训练。正如《标准》提出的“对感兴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并乐于与人交流。”]
七、识记生字
1.学生按顺序指读本节课要记住的生字。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记住这些字。(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3.“抢答”游戏。
(课件出示一碗碗米饭图,上面写一个生字,师:小母鸡做做了一碗碗又香又甜的白米饭,想吃的同学赶快来抢答。学生若读对了,“米饭”就“啵”地一声不见了。)
[通过让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想办法记住生字,再加上有趣的游戏,时时体现出学生自主的实践活动,真正把识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作业设计】
课后和家长进行课本剧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