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蝈蝈(精选16篇)
绿色蝈蝈 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过程与方法: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教学难点】理解本文以“描写”为说明文表达方式的效果。【教学准备】1、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记及他的《昆虫记》。2、制作课件。3、学生注意观察一种小动物,准备向同学介绍。【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在《童趣》一文中,我常“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这些美好的小昆虫、小动物都是伴随着我们成长的好伙伴。今天,我们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二、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理清课文结构第一部分(1-2)用蝉的叫声引出“绿色蝈蝈”。第二部分(3)描写绿色蝈蝈的叫声。第三部分(4―11)主要介绍绿色蝈蝈的食性。2、绿色蝈蝈的外表特征是怎样的?作者主要写的是哪些方面的习性?有何特点?明确:①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②生活习性:作者写了绿色蝈蝈的叫声和食物习性。a、叫声特点“窃窃私语、像是滑轮的响声、尖锐、短促、清脆、有时非常柔和。b、食性特点:喜欢吃肉食和甜食,属杂食类昆虫。3、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绿色蝈蝈的?请你举例说明。明确:①作比较:例如“将绿色蝈蝈的叫声与蝉的叫声做作比较。”作用:作比较。既能使读者了解其他昆虫的习性,又能突出蝈蝈的习性。突出了绿色蝈蝈的习性,说明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②打比方:例如:“在这暗哑njj00169_0088_1……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作用:生动形象地说明绿色蝈蝈的生活习性,使文章更有趣味性。③举例子:例如:“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三、语言探究1、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明确: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效果: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2、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明确:“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好处:使文章亲切自然,形象生动、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3、关于说明文的表达方式通常用“说明”,而本文却运用了许多“描写”,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明确:本文的说明与一般的说明文不同,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妙趣横生,生动活泼。四、小结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板书设计】外形 叫声习性 描写 食物
绿色蝈蝈 篇2
法布尔
你听过知了唱歌、蟋蟀鸣叫吧?你看过蜘蛛辛勤织网、蚂蚁满载而归吧?也许还玩过贪食的花金龟、挂着灯笼的萤火虫吧?这些自然界大家庭的成员,是人类亲密的朋友。听,蝈蝈又开始唱歌了。
现在是7月中旬,村里今晚在庆祝国庆。当孩子们围着欢乐的篝火跳跳蹦蹦,当鼓声随着每支烟花的升空而响起时,我独自一人,在阴暗的角落里,倾听着田野的节日音乐会,田野里的节目要比此时在村庄广场上上演的节目更加庄严。
夜已晚了,夜晚9点的天气比较凉爽,蝉已不再鸣叫了。它白天唱了一整天,夜晚来临,也该休息了,但它的休息常常被扰乱。在梧桐树浓密的枝叶里,突然发出哀鸣似的短促而尖锐的叫声。这是蝉在安静的休息中,被夜间狂热的狩猎者绿色蝈蝈捉住而发出的绝望哀号。
让我们远离喧嚣去倾听,去沉思吧。当被捉住的蝉还在挣扎的时候,梧桐树梢上的节目还在进行着,但合唱队已经换了人。现在轮到夜晚的艺术家上场了。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叶丛中,蝈蝈在窃窃自语。那像是滑轮的响声,很不引人注意,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 作响。在这喑哑而连续不断的低音中,时不时发出一阵非常尖锐而急促、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这便是蝈蝈的歌声和乐段,其余的则是伴唱。尽管歌声的低音得到了加强,这个音乐会不管怎么说还是不起眼,十分不起眼的。虽然在我的耳边,就有十来个蝈蝈在演唱,可它们的声音不强,我耳朵的鼓膜并不都能捕捉到这微弱的声音。然而当四野蛙声和其他虫鸣暂时沉寂时,我所能听到的一点点歌声则是非常柔和的,与夜色苍茫中的静谧气氛再适合不过了。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在我国北方,人们却让蝉篡夺了你的名声!
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蝈蝈也存在着同类相食的现象。诚然,在我的笼子里,我从来没见过像螳螂那样捕杀姊妹、吞吃丈夫的残暴行径,但是如果一只蝈蝈死了,活着的一定不会放过品尝其尸体的机会的,就像吃普通的猎物一样。这并不是因为食物缺乏,而是因为贪婪才吃死去的同伴。
撇开这一点不谈,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顶多面对食物有点儿敌对行为而已。我扔入一片梨,一只蝈蝈立即占住它。谁要是来咬这块美味的食物,出于妒忌,它便踢腿把对方赶走。自私心是到处都存在的。吃饱了,它便让位给另一只蝈蝈,这时它变得宽容了。这样一个接着一个,所有的蝈蝈都能品到一口美味。嗉囊装满后,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它们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休息,天气炎热时尤其如此。
研讨与练习
一快速阅读课文,讨论并完成下列各题。
1 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2 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 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二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辨别这些声音,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读一读,写一写
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喑哑 沉寂 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隐隐约约 作响 连续不断
夜色 苍茫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开膛破肚 津津有味
断肢残腿 毫不犹豫
简介:
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小镇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 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吃着普通老百姓的清汤淡饭,用尖镐平铲刨挖,于是,花草争妍,灌木成丛,一座百虫乐园建好了。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他最后的35年。
绿色蝈蝈 篇3
法布尔
课型:自读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反复阅读,概括归纳,了解作者介绍的科学知识,体味作者科学细致的观察态度和热爱昆虫的细腻情感。 过程和方法: 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师生同读同品,获取科学知识,品味作者情感。 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法布尔“以虫性观照人性”的人生和他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语言特色。教学难点: 辨别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式:合作探究。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二、作家及作品介绍 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12月22日,法布尔生于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就迷上了户外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鸟。在他不足19岁时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1880年他用积攒的一小笔钱,在乡间小镇塞里尼昂附近购得一处坐落在生荒地上的老旧民宅,进一步研究活虫子的计划即将变成现实。他精神舒畅,用当地普罗斯旺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风趣的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守着心爱的荒石园,开足生命的马力,不知疲倦地从事独具特色的昆虫学研究,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他就是这样,孤独、欢欣、清苦、平静地度过了35年余生。 《昆虫记》主体内容集中在昆虫学问题上,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若干解决理论问题的议论,以及少量带科普知识性的文字。19xx年法布尔在全十卷精装本《昆虫记》的出版序言中说:“非常遗憾,如今我被迫中断了这些研究。要知道从事这些研究是我一生得到的惟一仅有的安慰。阅尽大千世界,自知虫类是其最多姿多彩者中之一群。即使能让我再获得些许气力,甚至有可能再获得几次长寿人生,我也做不到彻底认清虫类的益趣。” 19xx年11月的一天,这位以昆虫为琴拨响人类命运颤音的巨人逝世。 三、速读概括、感知文意。 1.学生自由诵读课文,勾画并疏解生字词。 (1)你能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吗? 喧嚣xiāo 劫jié掠 静谧mì 吮shǔn吸 喑yīn哑yǎ 篡cuàn夺 鸟喙huì 莴wō苣jù 狩shòu猎 嗉囊sù 螽zhōng斯 下颚è (2)解释下列词语: 喑哑: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 静谧:安静。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象声词,形容细小的摩擦声音。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慌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悬殊:相差很远。 酷爱:非常爱好。 贪婪:贪得无厌(含贬义)。 和睦:相处融洽友爱。 妒忌:对品德才能比自己强的人心怀怨恨。
2、读课文,理出各段大意。
1.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作者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
2.由蝉的哀号引出蝈蝈。
3.介绍蝈蝈的声音。
4-10.写蝈蝈的食物习性。
11.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3、绿色蝈蝈的形态有哪些特征? 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4、作者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介绍了绿色蝈蝈的叫声、食性和脾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从第4段到结尾,这是文章的主体,其中8、9、10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11段是写蝈蝈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四、精读文章,深入探究。 1.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的呢? 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在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写蝉在夜晚不再鸣叫,它要休息了。突然,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翁”――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2.作者是如何知道绿色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作者是通过实验和观察知道蝈蝈喜欢吃蝉肚子的。清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谜――捕蝉为食。又通过变换食物的花样,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通过仔细观察、细心揣摩、认真探索得出结论, 这反映了作者严谨的科学态度。 3.作者对绿色蝈蝈是怎样称呼的?你觉得这样写好吗? 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当蝈蝈捕杀蝉时作者用“狂热的狩猎者”;当蝈蝈成为作者笼中观察和实验的对象时,作者就用“笼里的囚犯”;当蝈蝈吃蝉肉时作者称之为“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4、蝈蝈捕蝉时,作者说“就像鹰在天空追捕云雀一样”。这句话该如何理解?作者为什么要将蝈蝈与鹰对比,还和哪些动物比较了?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作者认为从外在看 ,这就像鹰在天空追云雀一样,但在本质上,这两者是有区别的。鹰是劫掠为生的鸟,它的进攻是欺弱;而蝈蝈进攻的则是体积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的庞然大物,这是一种向勇气挑战的搏斗。 在写蝈蝈的叫声时,拿蝉的叫声来作比较;写它喜欢吃肉食时,拿螽斯来作比较;写它追捕蝉时,拿鹰来作比较;写它同类相食时,拿螳螂来作比较。 这些比较,既突出了蝈蝈的习性,又说明了作者对各种昆虫的习性了如指掌。 5. 文中多处运用拟人手法,试结合具体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精彩的语句示例: (1)“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更胜一筹的歌手了。”用拟人手法写蝈蝈,流露出浓厚炽热的喜爱之情。 (2)“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 (3)“关于食物,我遇到了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麻烦”一词表现出作者对蝈蝈悉心照料不怕麻烦的态度。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亲切自然,富有文学笔法。 (4)“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 “它用喙尖抓抓脚底,用沾着唾液的爪擦擦脸和眼睛,然后闭着双眼或者躺在沙上消化食物。”语言使用生动传神。 (5)“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6)“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 6、《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短翅,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就这段文字与课文比较,你觉得本文的笔法有何特点。 语言生动传神,多用拟人手法,还用对比手法。 7、师生共同归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3)拟人手法的运用。这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4)通过比较来写蝈蝈。 五、拓展练习: 1、辨别下面短文,各属于什么说明风格。 a.它长得可有意思了,圆圆的头上一双凶猛而冷血的眼睛,身上的花纹一道黑、一道白,还有一条竟然从脸上一斜而过,粗壮的胳膊像是日本相扑大力士,那直挺的腿脚更显出了黑帮猫老大的权威。 b.蛐蛐是一种好斗的昆虫。她的身长大约20毫米,全身都是黑褐色。头上长着一对长长的触角,比它的身子还长呢!它有三对腿,前面的一对又细又长,而且还长着许多小刺。公蛐蛐有两只又小又细的尾巴;母蛐蛐却有三只尾巴,中间那根最长,就像一个横写的“山”字,真是有趣。 (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的语言风格又是灵活多样的。主要可分为平实和生动两种。 平实的语言常常是直截了当地说明对象。不描写,不夸张,没有弦外之音,像数学、物理、生物等教科书。选用平实说明的说明文一般是以解释科学原理,说明制作过程、步骤,或介绍建筑物等为主的文章。适用于说明科学性及条理性较强的说明文,更多的是给读者以理性认识。 生动的语言,常常用较形象的手法来说明事物,使被说明的事物具有生动性和形象性,易于引起读者的兴趣。能使语言达到生动效果的方法有:1.使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使被说明的事物形象性加强;2.现身说法,利用生活感受,可使文章在准确性的基础上更添真实性和生活情趣,易于让人接受;3.适当运用叙述和描写,可使被说明事物栩栩如生,而不是枯燥无味。采用生动语言的说明文大多是文艺小品和科普读物,这类文章在给人知识的同时,又强调文章的生动性。 当然,在有的文章中,平实和生动是可以兼备的。总之,说明文语言在准确基础上,语言风格是可以灵活、多样的。)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3、练习仿写:师出示课文范例和师的仿写句,要求学生任选一例仿写。
例1: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仿句:长颈鹿非常优美,它传着一件带白色斑点的黄色皮大衣,身材高挑,举止端庄优雅,长长的脖颈高高抬起,微微前伸,就像以为贵妇人。
例2: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死周的绿叶从中,蝈蝈在窃窃私语。哪象滑轮的相声,很不引人注意……
仿句:每当下业余后,无论周围多么喧闹,你总能听到空旷的田野里青蛙在哇哇聚会。你听,有一只青蛙在发言,那是头领在宣布聚会的主题;俄而又有两三只青蛙在讲话,那是在讨论,在商议;继而哇声大噪,群哇齐鸣,那是在表决,在宣誓。
总结: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吃之一恨他所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 六、小结:
知识来源于生活,文学也来源于生活,只有那些热爱生命、尊重生命、勤于观察、持之以恒地探索的人,才能找到知识的宝藏、人生的乐趣,愿同学们成为这样的人。
作业:
1、 摘录课文中优美的词语、句子。 2、 找法布尔的《昆虫记》进行课外阅读,并作读书笔记。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法)选自《昆虫记》 蝈蝈:外表特征―― 漂亮,浑身嫩绿, 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两片大翼轻盈如纱; 习性 ―― 叫声和食性。”
绿色蝈蝈 篇4
青岛 吴乐琴 重庆 王晓丽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蛔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绿色蝈蝈 篇5
青岛 吴乐琴 重庆 王晓丽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的描述、生动活泼的修辞表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1、培养阅读能力,感受生动的笔法。
2、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教学设想】
《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了解了自然知识。教学中将采用“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前预习】
1、你能读准下面字的读音吗?
篝火 狩猎 扰乱 喑哑 喧嚣 静谧
篡夺 劫掠 喙 更胜一筹 惊慌失措
莴苣 和睦 唾液 撇开 梧桐
2、阅读感知
速读,用简洁语言归纳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请用“读过全文,我知道了绿色蝈蝈……”的句式作答。(声、形、斗、食、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采的大自然给我们展示了缤纷美丽的花草树木和种类繁多的动物,去过农村的同学一定会在田野中发现许多的昆虫如蟋蟀、油蛉,今天我们来一起认识一种昆虫――绿色蝈蝈。
二、作家作品简介
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1823―19xx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达尔文赞他说是“无与伦比的观察家”。
三、预习交流展示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四、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新课标第一网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或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原因。
形式: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比喻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五、片段研读
1、“争斗”部分
(1)进入角色,请一位同学朗读全段,看看能否读出那种紧张的战斗气氛和观察者的钦佩之情。
(2)“评人读”,展示对最喜爱的一两句话的理解。
参考:――拟人手法运用,平添情趣,亲切形象。
――动词连串使用,突出了蝈蝈这个进攻者的锐不可当之势和被进攻者的懦弱。
――神情活灵活现,如“纵身追捕”等。
――观察者细致,沉醉昆虫世界,折射出人性的关怀。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你学到了什么吗?(学习方法,写作技巧,个人体验)
2、“争鸣”部分
(1)如何表现出绿色蝈蝈声音这种无影无形的东西呢?请默读课文自学。
一方面通过比喻变陌生为熟悉。“像是滑轮的响声……又像是干皱的薄膜隐隐约约的 作响”“近乎金属碰撞般的清脆响声”;另一方面大量使用与音乐有关的名词和形容词,准确地再现了多姿多彩的虫鸣世界。
(2)段尾深情的慨叹,亦庄亦谐,令人动情。
六、拓展延伸
1、学生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
2、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七、课堂小结
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我们应该去读读《昆虫记》,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世界,也让我们更加富有爱心。昆虫学家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只要同学们专心探索,还有很多个世界等待我们去打开。
八、布置作业
1、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2、说出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3、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18. 绿色蝈蝈
法布尔
声:尖锐、喑哑、短促、清脆、柔和――( )
形: 嫩绿、苗条匀称 ――( )
斗:纵身追捕、开膛破肚 ――( )
食:酷爱甜食、昆虫青草、同类相食――( )
居:和睦共居 ――( )
【课堂反馈】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狩猎( ) 喧嚣( ) 喑哑( )
静谧( ) 篡夺( ) 更胜一筹( )
2.本文作者法布尔是 国著名 学家。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5.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
7.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课文6-10段短小精悍,一段一个意思,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9.请分别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⑴校园是美丽的,这里 、 、 。
⑵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 、 。
⑶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 、 。
答案
1.略 2.法;昆虫
3.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4.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5.“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6.作者用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7.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8.略
9.如:绿树成荫,每花似锦,教室明亮;学习刻苦,天真活泼,尊敬师长;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教学严谨。
绿色蝈蝈 篇7
○教学目标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 ’
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篇8
18 绿色蝈蝈教学目标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② 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感受文艺性说明文语言的作用。③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教学重点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课前准备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外形,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教学内容《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学生猜谜:(课件展示)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2、板书课题:绿色蝈蝈 (法)法布尔
3、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学生简介作者,教师补充。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法布尔是第一位在自然环境中研究昆虫的科学家,他穷毕生之力深入昆虫世界,在自然环境中对昆虫进行观察与实验,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本能与习性,著成了《昆虫记》这部昆虫学巨著。《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记入详细确切的笔记,最后编写成书。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这部巨著所表述的是昆虫为生存而斗争所表现的妙不可言的、惊人的灵性。 《昆虫记》十大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法布尔以生花妙笔写成《昆虫记》,誉满全球,这部巨著在法国自然科学史与文学史上都有它的地位――《昆虫记》作者被当时法国与国际学术界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昆虫记》被译成许多种文字出版。他被誉为“昆虫诗人”,我国也翻译出版了他的大量作品。4、检查预习:课后生字词。
扰乱 哀鸣 狩猎 哀号 喧嚣 沉寂
(mì) (cuàn) (jié luè) (kù) (gōu) (yīn yǎ) (fēn) (zhōng) (wōjǜ) (zhuó)静谧 篡夺 劫掠 酷爱 弱肉强食 篝火 喑哑 气氛 螽斯 莴苣 啄(qián) (shǔn) (huì) (kuī) (tú) (tuò) 钳子 吮取 喙 盔甲 屠夫 唾液二、整体感知1、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思考:快速阅读全文,找找看:文章介绍了蝈蝈哪些方面的特点?(外表、习性)2、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板书: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习性:叫声---柔和,食性--- 蝉 2、请根据蝈蝈外形、色彩、声音、食性等方面的特点合作编写一个以“蝈蝈”为谜底的谜语。三、探究品味1、本文虽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文章,却不显丝毫的机械呆板,它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作者对昆虫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学生再读课文,自由质疑,四人一组讨论: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请用“我喜欢 ,因为 。”句式回答。(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2、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夜间捕蝉的蝈蝈――夜间狂热的狩猎者入夜鸣唱的蝈蝈――夜晚的艺术家 歌手入笼喂养的蝈蝈――“我”笼里的囚犯饱餐蝉肉的蝈蝈――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换称呼,使行文更生动,描写更形象,给人更深刻的印象。)
3、作者在介绍蝈蝈的特点时,用了些什么方法?你觉得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借鉴?
板书:
蝈蝈――蝉(叫声)
对比 蝈蝈――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4、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四、拓展延伸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说说你从这篇课文学到了什么?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对比、拟人手法,生动地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来抓住其特征。五、课后作业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b.请同学们去户外静听虫鸣鸟啼,并用一段话形象地描写出来,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在倾听中有所发现。附板书设计:
蝈蝈――蝉(叫声)
对比 蝈蝈――鹰(捕食) 突出特征
蝈蝈――螳螂(食性)
“窃窃私语”、“津津有味”
拟人 “身材优美、苗条匀称” 形象生动 “酷爱甜食”、“宽容”、“妒忌”
写作特点:
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备课小资料】
蝈蝈的趣名蝈蝈是我国南北各地男女老幼都十分喜爱的鸣虫。北方人叫它蝈蝈,南方人叫它“叫哥哥”、“叫蚰子”,古人叫它“蛞蛞”、“聒聒”、“螽斯”,在春秋时代就被人们饲养了。因它能繁殖众多的子孙,故被古人视为兴旺的吉祥物。至今,民间在小儿摇篮边还挂着蝈蝈的笼子。 蝈蝈由于生长环境不同,体色也各不相同。体色翠绿者,称为“绿哥”、“翠哥”或“三青蝈蝈”;体色黄中带白者,称为“糙白”、“白哥”或“草白蝈蝈”;体色紫红如铁锈者称为“铁哥”或“铁皮蝈蝈”。从体色价值来说,有“黄不如绿”“绿不如黑”之说。 蝈蝈如按眼睛的颜色来分,绿眼又称翠眼;黑眼又称墨眼、乌眼;红眼又称赤眼、朱眼、珊瑚眼。以眼色价值来讲,也有“绿不如黑,黑不如赤”之说,其中尤以“红眼翠哥”与“黑眼铁哥”为好,因为它们颜色艳丽,色彩调和,令人青睐。 此外,在端午节后出现的蝈蝈称“夏叫”“夏哥”,声音低弱;在立秋后十天出现的蝈蝈称“早叫”、“秋哥”,叫声洪亮;在晚秋后出现的蝈蝈称“冬虫”、|冬哥“,叫声柔弱。
绿色蝈蝈 篇9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用简洁的语言梳理信息,概述文章内容。
2、过程与方法
用合作探究的方法感知内容、品味佳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培养阅读能力及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设想:
《绿色蝈蝈》是一篇自读课文,它妙趣横生,教学中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因而在教学中应放手让学生去读去想去说,要把语文知识和自然科学知识结合起来,既学习了语文,又了解了自然知识。教学中将采用“朗读法”和“合作探究法”,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和观察方法。
课前准备:
1、了解法布尔及作品《昆虫记》。
2、布置学生课下认真进行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一种自己最熟悉的小动物。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导语: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的情景吧?也许你还记得夏夜捉萤火虫吧?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勤劳的蜜蜂,这些大自然的小精灵,也许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我们再跟随昆虫学家法布尔去认识一位新的昆虫朋友――绿色蝈蝈。(板书课题,并明确学习目标)
2、简介法布尔及《昆虫记》(学生回答,教师补充)
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1823―1915年,1879年《昆虫记》第一卷问世,1880年开始搬进荒石园,写了一卷又一卷《昆虫记》,度过35年余生。鲁迅把《昆虫记》称作“讲昆虫的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二、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1、速读,你从文中获得了关于绿色蝈蝈哪些方面的信息?(用简洁语言归纳)
讨论并归纳:声、形、斗、食、居
2、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学生讨论、交流并归纳。
明确:
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三、研读课文,品味语言
1、请同学们找出文章中最让你感兴趣的地方或你喜欢的语句,并说说原因。
形式:小组讨论交流,代表发言,其他学生补充评价,教师总结指导。
(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因为它能给人以形象生动的感受;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的,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2、小结写作特点:语言传神,生动,拟人形象,突出特征。
四、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1、学生再读课文,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可引导学生质疑)
如何看待动物中的同类相食这种现象?
学生讨论、交流,言之有理即可。
2、请同学们灵活运用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学生发言,教师夸赞有所体验的同学,调节说出具体细节和规律,避免泛泛而谈。
五、课堂小结
(1)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来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2)我们应该去读读《昆虫记》,因为它可以使我们更加了解世界,也让我们更加富有爱心。昆虫学家法布尔为我们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只要同学们专心探索,还有很多个世界等待我们去打开。
绿色蝈蝈 篇10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2.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
能力目标
1.学习用快速阅读,理解课文内容并简洁概括要点的方法。
2.体会文章富有文学笔法、生动活泼的特点及表达效果。
3.体会并学习文中拟人的手法的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1、练习快速阅读筛选并概括要点的方法。
2、品味鉴赏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美。
难点:1、通过比较、分析,引导学生感受文章的笔法特点。
2、感受、学习法布尔的探索精神。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设计
猜谜:(课件展示)
谜一:“小小诸葛亮,稳坐中军帐;布下八卦阵,捉拿飞来将。”
谜二:“耳朵像蒲扇,身子像小山,鼻子长又长,帮人把活干。”
谜三:“头小颈长四脚短,硬壳壳里把身安,别看胆小又怕事,要论寿命大无边。”
(学生猜谜后课件展示动物的画面)
大家说说,你是根据什么把谜底给猜出来的呢?(引导得出结论:根据谜语中讲的特点以及自己平时的观察)
对,介绍事物,必须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今天,我们来学习法国著名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绿色蝈蝈》,看看他是如何发现蝈蝈特点的,他又是如何来介绍蝈蝈这些特点的。(板书文题、作者)。
二、资料助读
提问:谁愿意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作者法布尔的情况和大家进行交流?
学生简介作家及其作品《昆虫记》,教师补充。
1、作家简介
亨利.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的职位,一次带学生上户外几何课,忽然在石块上发现了垒筑蜂和蜂窝,从此“虫心”焕发,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文学界尊称他为“昆虫世界的维吉尔”,亦被誉为“昆虫诗人”。著作《昆虫记》。
2、《昆虫记》简介
《昆虫记》是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与精力,详细观察了昆虫的生活和它们为了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然后以其观察所得写成详细确切的笔记。
《昆虫记》共十册,每册包含若干章,每章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蜘蛛、蜜蜂、螳螂、蝎子、蝉、甲虫、蟋蟀等等。
《昆虫记》不仅充满着对生命的敬畏之情,更蕴含着探求真相、追求真理的精神。
《昆虫记》第一册于1879年问世。1910年,当《昆虫记》第十册问世时,法布尔已经86岁了。
三、整体感知,认识蝈蝈
1、对照幻灯片,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课件)
篝(gōu)火静谧(mì)螽(zhōng)斯莴(wō)苣(jù)
大颚(è)喙(huì)嗉囊(sù náng) (xī) (sū)
吮(shǔn)吸喧嚣(xiāo)喑(yīn)哑(yǎ)
2、速读课文,感知以下内容:
教师明确速读方法:找中心句,抓关键词。
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取信息。
找找看,作者给我们介绍了有关蝈蝈的哪些方面?其中重点介绍的是哪方面的习性?在文中划出要点词句。
示例:外形:嫩绿、漂亮叫声:微弱、柔和食性:杂食
居住:和睦
叫声、食性、居住是蝈蝈的习性,其中重点介绍的是蝈蝈的食性。
作者是怎样发现蝈蝈的这些特点的`呢?(实验和观察)
只有观察,实践,研究,才能写出这样的长篇巨著。
三、语言赏析
1.老师用大屏幕给出摘自辞海的对蝈蝈的介绍,请一位同学读一下,征求同学们的意见,与课文相比,更喜欢读哪一个?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有称之为“哥哥”。
2、让学生找出这篇文章写得最精彩的地方。
师:同学们都读了课文,课前老师也让大家预习了文章,请同学们根据你们的最初印象,说说这篇文章写得最精彩的地方是什么?
3、学生自由发言。
(一般,大部分的学生都会选择第五自然段,认为蝈蝈捕蝉最有意思,最能吸引人。有一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食性,还有少部分的学生会选择蝈蝈的叫声。)
4、师:为什么同学们对蝈蝈捕蝉这么感兴趣?我们一起来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蝈蝈是捕蝉的。
5、单个学生朗诵第5自然段。
(2)请学生找出描写蝈蝈和蝉的句子,并适当圈点批注。
示例:
进攻者、被进攻者――由这两个称呼可以看出在打斗中蝈蝈居于主导地位(修辞:拟人)
被活活咬、一跳――蝈蝈很凶狠
一同从树上掉下来――打斗过程很激烈
勇敢纵身追捕、惊慌失措逃窜、纵身――反映了蝈蝈的勇猛,面临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毫不畏惧。去掉了“纵身”,就不能很好地反映蝈蝈顽强、勇猛的特点。(修辞:拟人、比喻,使文章更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对比:蝈蝈捕蝉与鹰捕云雀――作者对蝈蝈的喜爱
原因:蝈蝈有“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补充介绍蝈蝈的身体构造。大自然就是如此“弱肉强食”。
师:这段文字为什么写得这么精彩?从中你可以学到什么东西?
归纳总结:(写法角度)
(1)生动传神的语言。对蝈蝈充满喜爱之情,语言生动感人。
(2)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可读性强。
(3)通过比较来写蝈蝈,突出蝈蝈的特征。
四、主题归纳:
本文采用生动活泼的写法,把蝈蝈的外形特征、叫声及生活习性写的活灵活现,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可贵的探索精神。
五、拓展延伸
同学们,你身边有没有喜爱的小动物?你有没有仔细地观察过它?你能把它的最可爱之处展现给大家吗?(要求试着用拟人和对比手法口头介绍它们的某个特点。)
六、课堂小结
大自然妙趣横生,法布尔只是给我们展示了冰山一角而已。我们要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一颗敏感的心,一份对自然的热爱,一种对生命的敬畏,用这样的心态走进生活,你会发现,你的世界更加多姿多彩!
七、布置作业
1、课外选读法布尔的《昆虫记》中的文章,做好摘录笔记,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
2、请同学们收集几个有关昆虫的成语、俗语或诗句。
绿色蝈蝈 篇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法布尔和他的《昆虫记》,通过速读,抓住事物的特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体感知、合作交流等方式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说明事物的方法;通过品味、鉴赏的方式体会生动说明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法布尔的科学探索精神,培养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事物特征生动说明的方法。
2、体味拟人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本文传神的语言。
教学难点: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
教学方法:
朗读法、合作研讨法、谈话法、活动法等,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感知文章内容。
教学过程:
昆虫的世界是一个很奇妙的世界。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观察或研究过昆虫呢?有哪一位同学可以介绍一种你最熟悉的或者是你印象最深刻的昆虫给老师、同学们?你可以从昆虫的形态、生活习性、食物习性、更或者是它们与人类的关系进行介绍。
(生自由发言。)
师:同学们都说得很好,但是我发现大家在讲到昆虫的声音时都是用一两句话带过了。可能声音不好用文字表达。而且在讲到昆虫的习性时,也只能是泛泛而谈,为什么?因为大家没有深入地进行过研究,所以印象就很模糊。今天,我们将接触到一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他热爱昆虫,对昆虫进行了几十年的孜孜不倦的研究,把一生都献给了昆虫事业他就是法布尔。同学们知道法布尔吗?
(若有学生知道,可由学生发言,师进行补充。)
法布尔是法国的著名昆虫学家,他用了几十年的时间,写了一部很有影响力的书。
绿色蝈蝈 篇12
○教学目标
①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课前准备
教师可阅读有关法布尔的传略及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并制作相应的课件,制作有关昆虫特别是蝈蝈的动画形象,给学生以直观的形象理解。学生注意本课的语言积累,并注意观察,准备向同学介绍自己最熟悉的一种小动物。
○教学内容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阅读本文,不但可以掌握科学知识,而且可以体味到浓厚的文学色彩,从中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更好地理解、体味说明文的情趣。
○教学设计
情景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出示目标并板书课题
课题:绿色蝈蝈’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以上要学生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学生自读,小组讨论发言,教师也可参与讨论,并及时点拨指导。
教师指导明确汐L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重点研读,质疑问答,合作交流
学生可再读课文,并对课文内容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教师也可引导学生学习探究一下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或有哪些好的拟人手法的运用等。
学生依据问题组,自由质疑。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在学生的讨论研读中相互补充,共享品味赏析的乐趣。教师可总结指导。
也许有的同学喜欢窃窃私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这些拟人的写法,给人以亲切自然的形象生动的感受;也许有的同学喜欢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居在一起钓,它们之间从不争吵这拟人化的描写,它亲切自然,充满了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在学生畅所欲言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拓展延伸,应用反馈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课后练习]
a.读读法布尔的《昆虫记》节选本。
b.以自己熟悉喜爱的小动物为内容写一篇小短文。
绿色蝈蝈 篇13
学习目标
1、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2、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3、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要点点拨
《绿色蝈蝈》是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科学观察随笔。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
学习过程
一、预习检测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注音写出汉字。
(1)篝火(2)wú桐(3)shu猎
(4)喧嚣(5)yīn哑(6)静谧
(7)cuàn夺(8)螽斯(9)吮吸
2、根据下面的意思写出文中的词语。
(1)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
(2)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
(3)一点儿也不拖拉,干脆果断。
(4)形容非常地慌张,以致一点办法都没有。
3、本文中运用了很多拟人的修辞手法,请找出两句并分析一下它们的作用。
(1)句子:
作用:
(2)句子:
作用:
二、整体感知
4、快速阅读课文,画出文中描写蝈蝈外表特征的句子。
5、文中除了介绍蝈蝈的外表特征外,还写了哪方面的内容?
三、品读赏析
6、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7、你最喜欢哪些词语或句子?为什么?
四、拓展延伸
8、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五、学习小结
9、通过学习本文,你学习到了哪些写作方法?有什么感想?
达标检测
(一)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当的一项。
A、他正在津津有味地读着一本新近出版的小说
B、遇到意外事情,要镇定,不要惊慌失措。
C、军军找到了一种很好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确实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D、绿色的蝈蝈啊,如果你拉的琴再响亮一点儿,那你就是比蝉稍逊一筹的歌手了。
(二)课内阅读
(1)在6月份,我捉了不少雌雄的蝈蝈关在我的金属网罩里。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关于食物,我遇到了与喂养螽斯时同样的麻烦。我给它们莴苣叶,它们吃了一点儿,但不喜欢。我必须另找食物,它们大概是要鲜肉吧,但究竟是什么呢?
(2)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4)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5)不是在任何地方都能吃到沾糖的蝉肉的,因此别的东西也得吃。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
(6)这一切都说明蝈蝈喜欢吃昆虫,尤其是没有过于坚硬的盔甲保护的昆虫。它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蝈蝈这蝉的屠夫在吃肉喝血之后,也吃水果的甜浆,有时没有好吃的,甚至还吃一点儿青草。
1、第(1)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写的是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这几自然段的说明中你可以看出蝈蝈吃哪些食物?
3、“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4、文章并没有直接写绿色蝈蝈吃哪些食物,而是领着读者去发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5、“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换一种说法应怎样说?
6、判断下面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有时我甚至还看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
(2)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3)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
7、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认为蝈蝈是怎样的一种形象?
(三)拓展阅读
蟋蟀出世记
法布尔
(1)想看蟋蟀产卵的人,不必花一个钱做准备工作;他只要有点耐心就够了。布封称这耐心是天才;我愿略降一格,称之为观察工作者的最可贵的品质。我们在四月,或最迟五月,把乡野蟋蟀一雌一雄单独地关在盛有底土的花罐里。可以用莴苣叶做它们的食物,隔一段时间换一次新鲜的。容器口上盖一块小玻璃板,防止蟋蟀逃走。
(2)一些很有意义的资料,就是通过这种简陋的设备获得的。需要的话,还可以利用优质金属网做的笼子,作为辅助设备。金属笼里的情况,将在后面予以介绍。现在,我们来监视产卵过程,但愿能保持高度警觉,不要错过产卵良机。
(3)时至六月的第一个星期,坚持不懈的观察工作开始收到令人欣慰的成效。我忽然看见母蟋蟀站在那里一动不动,产卵管垂直插在土里。对我有失礼貌的偷看行为,它毫不介意,依然长时间定在一个点上不动。最后,它拔出自己那把点播种子的小铲,草草扒拉几下,抹掉钻眼的痕迹;它稍微喘口气,又溜达到另一个地点,再度开始往土里插产卵器;它这儿插一下,那儿插一下,所以可以利用的地皮都点播到了。这情形和大家熟悉的白螽斯一样,只是操作速度比螽斯缓慢。二十四小时过去,我觉得产卵结束了。但是为了做到更可靠地掌握情况,我又继续观察了两天。
(4)两天过后,我开始搜索土层。卵粒呈稻草黄色,都是有两个终端的小圆柱体,长约三毫米。它们彼此不接触,竖埋在土里,点播的距离很近。种子数量多少,取决于一个连续产卵过程中的产卵次数。整个土层下都发现了卵粒,它们离土表层大约两厘米。用放大镜观察一堆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根据这样所能观察到的结果估计,每只母蟋蟀的一个产卵过程,大约产出五六百粒卵。这等规模的家庭,肯定要在很短的时间内接受大幅度裁员才行。
每粒蟋蟀卵,本身都是绝妙的小小机械系统。幼虫完成卵孵化时,卵壳就像一个白色的遮光套,顶部有一个很规则的圆孔;沿圆孔周边扣着一个拱形顶帽,成为一个封盖。封盖不是在新生儿盲目推顶或割划下被划开,而是沿一道特意准备的、质地极其脆弱的线纹自动开启。这奇妙的孵化过程,也应该了解一下。
(5)产卵后十五天左右,卵壳前端隐约看得见一对黑里透红的视觉器官的大圆点。从视觉点稍稍向上,恰好在圆柱体顶端,此刻显现出一个微型环状垫圈。这就是正在形成中的断裂线。不久,透过半透明的卵壳,可以看见里面那小动物身体的细小分节。再往后,就要加倍警觉,频频察看了,尤其是上午的时间里。
(6)好运气所偏爱的,是那些有耐心的人;它来报答我所付出的艰辛劳动。经过一种精妙绝伦的加工,微型垫圈已经变成一道强度甚低的条纹;就在这个时候,困在卵中的小生命额头一碰,卵盖便沿着自己的周边分离开去,被顶起来。随后落在一旁,其情状与注射剂细颈薄玻璃瓶的顶帽断落一样。蟋蟀从卵壳里出来,犹如从玩偶盒里弹出了个小怪物。
1、第二自然段中加点的“监视”在句子中的含义是什么?
2、第三自然段中划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就语言特点上来看,此句属于何种说明?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3、第四自然段中加点的“大约”能否去掉?为什么?
4、从全文看主要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蟋蟀的出世的?请用文中的关键词语来回答。
5、本文除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之外你还能找到哪些说明方法?请举一个例子,并简要分析它的作用。
6、结合全文内容说一说法布尔告诫我们观察事物需要怎样的品质?从文中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作者有这样的品质?
7、文中第一自然段中的“布封”你了解多少?请把他的情况写在下面。
答案18、绿色蝈蝈
学习过程
1、(1)gōu(2)梧(3)狩(4)xiāo(5)喑(6)mì(7)篡(8)zhōng(9)shǔn
2、(1)弱肉强食(2)隐隐约约(3)连续不断(4)惊慌失措
3、(1)句子:耳朵灵敏的人,能听到弱肉强食处四周的绿野丛中,蝈蝈在窃窃私语;作用:很生动地写出了蝈蝈在夜晚发出的细小的声音,也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2)句子:它们对这道菜吃地津津有味。作用:这样写显得亲切、自然,形象生动,把蝈蝈吃食的情景描绘
地活灵活现,很是吸引人。
4、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文中运用了描写性语言,将蝈蝈进行拟人化描写,写出了它的漂亮、可爱,透露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5、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6、略
7、略
8、略
9、文艺笔调生动;语言传神形象;拟人贴切自然;比较突出特征。
绿色蝈蝈 篇14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⑵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⑶ 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2、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流程】
创景导入──字词教学──语言品味──速读概括──课堂小结──阅读练习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理解、积累狩猎、喧嚣、静谧、弱肉强食、惊慌失措、津津有味等词语。
⑵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
⑶ 品味文中美词佳句,并分析其作用。
2、情感目标:
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速读课文,概述文章内容,品味课文语言。
〖教学过程
一、课文导入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吧?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作者简介:法布尔与《昆虫记》。
1823年,法布尔出生在法国南部一户农民家中。童年时代他就迷上了花草虫鸟。他不足19岁就立志研究昆虫。后来靠自学获得了自然科学硕士、博士学位。为了进一步研究昆虫,1880年他用积攒的钱购买了一处坐落在荒地上的老旧民宅,他高兴地给这个宅子取名为荒石园。年复一年,他在荒石园潜心研究昆虫,把研究成果屑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
二、字词教学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字词:
1、给加粗字注音:
喧嚣( ) 劫掠( ) 静谧( )
狩猎( ) 酷爱( ) 吮吸( )
气氛( ) 满载而归( ) 喑哑( )
篡夺( ) 扰乱( ) 更胜一筹( )
篝火( ) 螽斯( ) 作响( )
莴苣( )
2、解释并造句:
弱肉强食 庞然大物 惊惶失措 津津有味
三、语言品味
学生再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喜欢的美词佳句。
1、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2、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明确:这是一篇介绍蝈蝈的科普说明文,它的语言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即有对昆虫形象的描绘,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表现对蝈蝈的喜爱之情,语言显得生动感人。
四、速读概括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明确:蝈蝈的外形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习性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
2、作者怎样不断变化对绿色蝈蝈的称呼的,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有什么效果?
明确:狂热的狩猎者、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作者不断变化称呼,表现了对蝈蝈的喜爱,也使文章更加生动,描写更加生动形象。
3、作者是怎样引出蝈蝈的呢?
明确:课文第一段并没有写蝈蝈,是写别人欢度国庆的日子里,自己还没有忘记观察昆虫。我独自一人说明作者对他热爱的事业的执著。第二段由蝉的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富于匠心的写作思路。
4、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明确:实验和观察。
5、本文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归纳本文的写作特色。
写作特色:文艺笔调,即有对蝈蝈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情感的流露。生动传神的语言。拟人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比较说明方法的运用,突出了蝈蝈的生活习性。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⑴ 运用语言。
⑵ 课外拓展,检测反馈。
2、情感目标:感受作者严谨求真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阅读文章,概述文章内容,并结合重点语句体会文章语言特色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语言运用:听写生字生词。
2、投影练习。
3、评讲练习卷。
二、课外拓展
《三级讲练》P62第二题。
三、课堂小结
法布尔笔下的蝈蝈是鲜活的,自里行间洋溢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蝈蝈的鸣唱给大自然增添了一串串美妙的音符,而法布尔则以睿智的哲思,求真的探索为人类奉献了智慧之果。
四、练笔
请同学们灵活运用本文的写作特点(或语言生动,或运用拟人等)说说自己喜欢的一种小动物。
【板书设计】
绿色蝈蝈
法布尔
(科学小品文)
绿
色 特征:漂亮、嫩绿、苗条、匀称 拟人
蝈 生动
蝈 习性:叫声──柔和,捕蝉──为食
绿色蝈蝈 篇15
同学们,也许你还记得童年时看蚂蚁搬家时的情景吗?也许还记得在夏夜里,在草间提着灯笼捉萤火虫吧?还有唱歌的知了、飞舞的蝴蝶,这些大自然的小昆虫。也许你已经从各类文章中体会到蜜蜂、小鸟等各类小动物生活情趣,这些美好的昆虫、动物也许都是伴随你成长的好朋友。今天,大家再去拜访一位昆虫朋友――绿色蝈蝈。
关于作者:
法布尔:法国作家、昆虫学家。1823年12月22日,出生在法国南部阿韦龙省圣雪翁村一户农民家中。四岁左右,因家庭贫困被送到祖母那里一起生活,从此迷上了大自然中的花草虫鱼。七岁回到父母身边开始上学。求学期间,法布尔迫于生计不得不出门谋生,致使中学无法正常读下来。后来自学考取了师范学校,毕业后一面做教师,一面利用业余时间做动植物观察记录。31岁时凭两篇优秀论文获得博士学位。晚年详细观察栖息于农垦地中的各种昆虫和蜘蛛,并将研究所得,陆续写成《昆虫记》十卷。除此之外,主要著作还有《自然科学编年史》、《荒石园》等。
课文《绿色蝈蝈》是一篇妙趣横生的小品文。作者采用生动活泼的笔法,把蝈蝈写得活灵活现,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一、整体感知课文,扫清文字障碍,感知文章内容: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音:
篝火 gōu 狩猎 shòu xī sū 喑哑 yīn 静谧 mì
气氛 fēn 篡夺 cuàn 螽斯 zhōng 莴苣 wō jù 嗉囊 sù
喙 huì 吮取 shǔn 撇开 piē 低劣 liè 妒忌 dù jì
2、多音多义字:
似:① sì 扎:①zhā 作:①zuō 挣:①zhēng
②shì ②zhá ②zuò ②zhèng
③zā
3、辨析形似字的字音和字形:
①扰和拢 ②喑和暗 ③焚和婪 ④喙、缘和椽
4、词语:
喧嚣:声音杂乱,不清静
篡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和权力)
惊惶失措:害怕慌张得不知道该怎么办
悬殊:相差很远
津津有味: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5、关于文章的结构:
第一部分(1-2)“我”在观察昆虫,用蝉的休息引出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第二部分(3)描写户外听到的蝈蝈的叫声。
第三部分(4―11)“我”对金属笼中的蝈蝈的观察,着重介绍蝈蝈的食性。
二、重点研读:
第一部分:这部分作者并没有直接写蝈蝈,而是写自己在别人欢庆国庆的日子里,自己却还没有忘记去观察昆虫,可见作者对他所热爱的事业是多么执著!搞科学研究需要这样的精神。接着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这是多么富有匠心的写作思路!
第二部分:作者开始介绍蝈蝈,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写它的歌声,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第三部分:开始写蝈蝈的食物习性。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为了了解昆虫的生活习性,不仅到野外去观察,还捉了许多养在家里,这就是他的实验室。在这一部分中,作者先用优美的语言刻画出蝈蝈可爱的样子。接下来,作者写蝈蝈的食物,把蝈蝈和螽斯比较来写,它们都不太喜欢吃莴苣叶子,这使“我”遇到了“麻烦”,这样的写法带有明显的感情色彩,读来非常亲切自然。后来在作者散步时看到的一幕揭开了蝈蝈食物之迷――捕蝉为食。第七自然段揭开了蝈蝈首先吃蝉肚子的秘密。第八、九、十三段是对蝈蝈食性的补充说明。最后一段写蝈蝈彼此和睦地共居一起,从不争吵。
本文没有丝毫机械呆板的介绍,自始至终饶有兴趣。文章把绿色蝈蝈放在大自然界的环境中介绍,介绍了它的外表特征、生活习性等。
三、本文的写作特色:
1、文艺笔调。本文不像一般的说明文那样平实,而是灵活生动,不拘一格,既有对昆虫的形象描写,又有个人感情的流露。
2、生动传神的语言。作者对蝈蝈充满了喜爱之情,因此在语言的表达上尽量生动感人。比如“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它毫不犹豫地都接受”等。
3、拟人手法的运用。例如“蝈蝈在窃窃自语”“蝈蝈是彼此十分和睦地共处在一起”等都运用了拟人手法,使得文章自然、亲切、增强了可读性。
中 考 解 析
1、(浙江省温州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支《明天会更好》的歌声在教室里回荡。
b.语言是否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
c.通过刻苦学习,使他的成绩有了提高。
d.由于老师平时经常对他关心、鼓励,所以他半年来进步很快。
【考点】:辨析病句
【分析】:答案为d项。a句中定语“这支”和中心语“歌声”搭配不当,可以将“这支”删去;b句“是否通顺”与“评定好文章的标准”,犯了“两面对一面”的错误,可改为“语言通顺是评定好文章的标准之一”;c句是成分残缺,句中“刻苦学习”作介词“通过”的宾语,构成介宾短语作状语,导致本句主语残缺,可以把“通过”删去,也可以将“使”删去。
2、(广东省广州市)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请把这件事你不要放在心上。
b.他很早就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c.从大量的事实中告诉我们,环境灾难是没有国界的。
d.他的作文不但在全校冒尖,而且常常居全班之冠。
【考点】:辨析病句
【分析】:答案为b项。a句语序颠倒,正常的语序应该是“请你不要把这件事放在心上”; c句主语残缺,可以将“从……中……”删去;d句不符合逻辑,句中前后两个分句应是递进关系,应把句中的两个分句互换位置,改为“他的作文不但居全班之冠,而且常常在全校冒尖”。
3、(江苏省淮安市)没有语病的是( )
a.我昨天参观了这个画展是很有特色的。
b.我们坚信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c.同学们讨论并听取了刘校长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报告。
d.两天来,艺术家们悦耳动听的歌声和婀娜多姿的身影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
【考点】:辨析病句
【分析】:答案为b项。a句中助词“了”使用不当,应改为“的”,“这个”是近指代词,根据句意“昨天参观”,应改为远指代词“那个”。c句不符合逻辑,应是先“听取”再“讨论”。d句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婀娜多姿的身影”可以“浮现”,但“悦耳动听的歌声”却与“浮现”不搭配。
《绿色蝈蝈》课外拓展
关于法布尔的《昆虫记》
《昆虫记》既是一部严谨的科学著作,又是一部文艺性很强的文学著作。鲁迅曾把《昆虫记》称为“讲昆虫故事”“讲昆虫生活”的楷模。周作人说“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更有意义。'法布尔写《昆虫记》并不局限于仅仅真实地记录下昆虫的生活,而是以人性关照虫性,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婚恋、繁衍和死亡无不渗透着人文关怀,并以虫性反观社会人生,睿智的哲思跃然纸上。最重要的是,整部作品充满了对生命的关爱之情,充满了自然万物的赞美之情,正是这种对于生活的尊重与热爱的敬畏之情,给这部普普通通的科学著作注入了灵魂,使这部描写微小的昆虫的书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鸿篇巨制。
“求真”是法布尔的《昆虫记》给读者留下的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正是有了“求真”才使他把昆虫研究的实证精神发展到极其严谨的地步;正是“求真”使他如孩童般天真,敢于根据自己的观察和实验质疑权威理论。
洋洋洒洒二百万字的《昆虫记》,不仅详细的记录了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水塘》、《工业化学》、《童年的回忆》、《数学忆事:牛顿=项式》等等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课外拓展
绿色蝈蝈
一、复习重点、难点
① 速读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概述文章内容。
② 能体味文中的美词佳句,并说出其作用。
③ 培养阅读能力,激发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
※培养阅读文章、概述内容的能力,体会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学习内容回顾
1. 把握文章整体内容
a.绿色蝈蝈外表有哪些特征?
b.作者主要写了绿色蝈蝈的哪些习性?
2. 内容赏析
a.你最喜欢文章中哪个段落?为什么?
b.你最喜欢哪个词语或哪个句子?为什么?
三、学法点击
写作特点:⑴文艺笔调生动;⑵语言传神形象;⑶拟人贴切自然;⑷比较突出特征。
【模拟试题】
四、名家名篇
《绿色蝈蝈》选自《 》,作者 国著名 学家;“忽闻海上又仙山,山在虚无飘渺
间。”是描写的 的景观,本单元的《 》就描绘了这种奇观,文章选自《 》
,作者 , 代 家。
五、课内控微
同学们,读读下面的文段,仔细揣摩,品味感悟科学世界的奇妙,相信它会给你带来全新的体验。
(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
清晨,我在门前散步,突然旁边的梧桐树上落下了什么东西,同时还有刺耳的吱吱声,我跑了过去,
那是一只蝈蝈正在啄着处于绝境的蝉的肚子。我明白了,这场战斗发生在树上,发生在一大早蝉还在休
息的时候。不幸的蝉被活活咬伤,猛地一跳,进攻者和被进攻者一道从树上掉了下来。有时我甚至还看
到蝈蝈非常勇敢地纵身追捕蝉,而蝉则惊慌失措地飞起逃窜。就像鹰在天空中追捕云雀一样。但是这种
以劫掠为生的鸟比昆虫低劣,它是进攻比它弱的东西,而蝈蝈则相反,它进攻比自己大得多、强壮有力
得多的庞然大物,而这种身材大小悬殊的肉搏,其结果是毫无疑问的。蝈蝈有着有力的大颚、锐利的钳
子,不能把它的俘虏开膛破肚的情况极少出现,因为蝉没有武器,只能哀鸣踢蹬。
我笼里的囚犯的食物找到了,我用蝉来喂养它们。它们对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
,这个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肚子全被吃掉了,
这是好部位,虽然肉不多,但似乎味道特别鲜美。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
里吮取的糖浆甜汁。是不是由于这种甜食,蝉的肚子比其他部位更受欢迎呢?很可能正是如此。
为了变换食物的花样,我还给蝈蝈吃很甜的水果:几片梨子,几颗葡萄,几块西瓜。这些它们都很喜
欢吃。就像英国人酷爱吃用果酱作作料的带血的牛排一样,绿色蝈蝈酷爱甜食。也许这就是它抓到蝉后
首先吃肚子的原因,因为肚子既有肉,又有甜食。
1.作者是如何知道蝈蝈最喜欢吃什么食物的?
2.蝈蝈的食物之谜是什么?
3.蝈蝈为什么首先吃蝉的肚子?
4.画线的句子中两个加点的“它”分别指代什么?
【试题答案】
四、名家名篇
《昆虫的故事》 法 昆虫 海市蜃楼 《山 市》 《聊斋志异》 蒲松龄 清 文学
五、课内探微
(一)1.通过观察。 2.捕蝉为食。 3.“因为在这个部位,在嗉囊里,堆积着蝉用喙从嫩树枝里
吮取的糖浆甜汁。” 4.前者指“以劫掠为生的鸟”(或:鹰),后者指蝈蝈。
绿色蝈蝈 篇16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狩猎( ) 喧嚣( ) 喑哑( ) 静谧( ) 篡夺( ) 更胜一筹( )
2.本文作者法布尔是 国著名 学家。
3.绿色蝈蝈的外表有哪些特征?绿色蝈蝈有哪些习性?作者主要写了哪个方面的习性?
4.作者不断变换对绿色蝈蝈的称呼,找出这些称呼,说说作者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称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5.课文多处运用拟人手法,找出几个例子,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6.作者用什么方法引出蝈蝈呢?
7.从对蝈蝈声音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8.课文6-10段短小精悍,一段一个意思,请分别加以概括。
第六段:
第七段:
第八段:
第九段:
第十段:
9.请分别用三个四字短语,扩展下面的句子。
⑴校园是美丽的,这里
、 、 。
⑵学生是可爱的,他们
、 、 。
⑶老师是令人尊敬的,他们
、 、 。
第二部分:阅读分析
(一)
⑴蜘蛛是节肢动物门蛛形纲中的蜘蛛目和盲蛛目动物的通称。
⑵全世界的蜘蛛有三万五千余种,常见的种类有圆蜘蛛、珠腹蛛、拉土蛛、蝇虎、壁线、漏斗网蛛等。世界上最大的蜘蛛是拉丁美洲的捕鸟蜘蛛,它织的结实的网,能载得住重达300克的小鸟。1945年在巴西采集到了只雌性袋蜘蛛,它的体长23.68厘米,重将近85克,外形好像一只大螃蟹,是至今世界上最重的蜘蛛。拉丁美洲有一种常聚居在一起的蜘蛛,叫做“马略斯”,它结的网犹如一条大被单。危地马拉北部有一种叫做“居中塔马利维”的蜘蛛,全身白色,能吐出非常坚韧的彩色蛛丝,织成的网五颜六色,十分好看,当地居民常用来当窗帘。1935年在墨西哥捕到一只成年雌性袋蜘蛛,当时估计它的年龄为12岁,后来又在实验室养了16年,总年龄为28岁,称得上是长寿的蜘蛛。
⑶科学家曾把蜘蛛带到宇宙空间去,观察它在失重状态下能否织网,结果蜘蛛第一次失败了,但不久适当了失重状态,把网织成了。
⑷蜘蛛在织网时,首先要在两地之间架“天索”,固定在一定的地方,并在固定的丝上来回走几趟,使丝加粗。然后形成不规则的框子为踏足线,在“天索”上设置对角线,再在对角线的中央织一个白点,这是将来网的中心。以后往返于中心的圆周之间织许多呈现辐射状的半径线。辐射线把圆圈分成等分的数目,每两根相邻的半径间的角度是约略相等的,接着用一根很细的丝从中心开始螺旋地盘成一个区域称为休息处,射线及休息处作好自圆心向外作第一螺旋线,然后自外向里织粘性强的第二螺旋线。织好第二螺旋线后,将第一螺旋线及其部分射线吃掉,并继续自外向里作螺旋线。愈近中心,每圈间的距离也愈密,直至不可辨认的地步。这正符合数学上的对数螺线的情况。蜘蛛的确不愧为是“数学家”“织网家”。
⑸蜘蛛在国内外常作药物治病。
⑹在光学仪器上,采用很细的蜘蛛丝作义丝之用。
⑺在仿生学上人们正在研究蜘蛛的“液压腿”,并据此研制了一种“步行机”蜘蛛几乎是个“瞎子”,但一旦昆虫触动蛛网,它依*腿上极灵敏的振动传感器,就能立刻扑过去捉住食物。科学工作者将蜘蛛的腿进行解剖,发现腿里没有肌几乎。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腿里的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于是人们模仿蜘蛛的“液压腿”,研制了一种“步委机”,以期能为瘫痪病人服务。人们还试图用蜘蛛中血压自动调节的原理,寻找自动调节人体血压的方法,治疗高、低血压病。
10.本文的说明顺序是( )
a.时间顺序 b.逻辑顺序 c.空间顺序 d.程序顺序
11.本文层次划分正确的是( )
a.⑴⑵/⑶⑷/⑸⑹⑺ b.⑴⑵/⑶⑷⑸/⑹⑺
c.⑴⑵⑶⑷/⑸⑹⑺ d.⑴/⑵⑶⑷⑸⑹/⑺
12.“蜘蛛织网技能之高妙,使人诧异,在任何环境里都能进行。”这一句是从文中某段首提出来的,你认为应放在第几段的开头?
13.认真阅读,谈谈第二段内容安排上的详略特点。
14.第四段中连接“蜘蛛织网”先后顺序的一组词是 。
15.阅读第四段回答,蜘蛛不愧为“数学家”的原因是什么?
16.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
17.阐述人们研制“步行机”是模仿蜘蛛“液压腿”的什么本领(用原文句回答)?
(二)
苍蝇是“逐臭之夫”,几是污秽骚臭难闻之地,都可见到它的身影,人们见之分外讨厌,欲置之于死地而后快,可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是,人人喊打的苍蝇却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
苍蝇的科学贡献。我们知道,苍蝇无鼻子,然而它的嗅觉却十分灵敏,原来,在苍蝇头部有一对触角就是苍蝇的“鼻子”――嗅觉感受器,每个“鼻子”只有一个“鼻孔”与外界相连,内含上百个嗅觉神经细胞,若有气味进入“鼻孔”,这些神经立即把气味刺激转变成神经电脉冲,传给大脑,大脑则根据不同气味物质所产生的不同神经电脉冲,区别出不同气味的物质。科学家们根据苍蝇嗅觉感受器的特点和结构,仿制出了一种奇特的小型气体分析仪,这种仪器的“触头”不是金属,而中活的苍蝇,即把十分纤细的微电极接到苍蝇的嗅觉神经上,将引导出来的神经电讯号经电子线路放大后送给分析器,分析器一旦发现气味物质的讯号,便能发出警报,这种分析仪,被装在宇宙飞船的座舱中,用来分析其中的气体成分;也可用于测量潜水艇与矿井里的有毒气体;还可用于改进计算机的输入装置和气体色象分析仪等。
苍蝇的导航本领是很高明的,它的手面有一对楫翅,是天然导航仪。苍蝇飞行时,楫翅以每秒330次的频率不停地振动,使苍蝇保持航向,一旦苍蝇的虫体倾斜,俯仰可偏离航向,楫翅振动平面的变化便被它基部的感受器所感觉,并向脑子报告,经过分析后,脑就命令有关的肌肉把偏离的航向纠正过来。根据苍蝇楫翅的导航原理,科学家们仿制成功了一种振动陀螺仪,它的主要部件像只音*,是通过一个中柱固定在基座上的,装在音*四周的电磁铁,使音*产生固定振幅和频率的振动,当飞机、舰船与火箭偏离正确航向时,音*基座和中柱就发生旋转,中柱上的弹性杆就会将这一振动转变成一定的电信号,传给转向舵,于是航向便被纠正过来了。
苍蝇还生长着一对结构奇特的比脑袋还大的蜂窝状的眼睛――复眼。科学家根据复眼的结构已研制出一种“蝇眼相机”,它的镜头是由1329块小透镜粘合而成的,一次右拍摄1329张相同的照片,其分辨率高达每厘米4000多条线。由复眼的结构还研制出了光学测速仪,可以测量转动物体的速度。
苍蝇是人类的美味佳肴。苍蝇身上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其中蛋白质占有40%左右,脂肪占10-15%。而苍蝇的幼虫――蝇蛆的蛋白质含量则更高,还含有钙、镁、磷等微量元素。在提取蛋白质过程中还可开发高级食品,生产过程中同时可得到抗菌素、凝集素等。
因此在科学日益发展的今天,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探索,就连“四害”之一的苍蝇也可成为人类宝贵的资源。
18.下面一段文字是从上文中摘出来的,请说说它应安插在什么地方?
而且苍蝇繁殖能力在昆虫世界位居第一,一对苍蝇四个月可生育2660亿个蝇蛆,可积累纯蛋白质600吨以上,生产潜力大,周期短,是迄今用其他方法生产动物蛋白质无法相比的。
19.上面的一段文字由于表述不清,容易造成错讹,请谈谈这种错误是怎样造成的?
20.这篇说明文恰当的文题是( )
a.有用的苍蝇 b.苍蝇的贡献
c.变害为宝 d.要善于发现
21.文中“置之于死地而生快”的正确意思是( )
a.把它放在死了的地方便很快离开。
b.把它和死蝇放在一块就感到很快乐。
c.把它打死后便觉得很愉快。
d.把它弄死了就很快地逃走。
22.这篇文章的结构是( )
a.总――分 b.总――分――总 c.分――总 d.分――总――分
23.这篇文章的层次划分是( )
a.⑴⑵/⑶⑷⑸/⑹ b.⑴⑵⑶/⑷⑸/⑹
c.⑴/⑵⑶⑷/⑸/⑹ d.⑴/⑵⑶⑷⑸/⑹
24.本文第四段运用的主要说明方法是( )
a.下定义、列数字 b.打比方、作诠释
c.作诠释、下定义 d.打比方、列数字
25.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受到什么启示?
《绿色蝈蝈》答案
1.略 2.法;昆虫 3.外表特征,“这种昆虫非常漂亮,浑身嫩绿,侧面有两条淡白色的丝带,身材优美,苗条匀称,两片大翼轻盈如纱。”作者写了蝈蝈的叫声和食性。主要写的是食物习性。 4.作者对蝈蝈的称呼有:狂热的狩猎者、我笼里的囚犯、蝉的屠夫等。 5.“窃窃自语”“津津有味”“酷爱甜食”“毫不犹豫地都接受”是拟人。这样写亲切自然,形象生动。 6.作者用蝉的一声哀号引出了本文的“主人公”蝈蝈。 7.这些描述都表现出作者对蝈蝈的喜爱之情。 8.略 9.如:绿树成荫,每花似锦,教室明亮;学习刻苦,天真活泼,尊敬师长;和蔼可亲,知识渊博,教学严谨。 10.b 11.a 12.第三段 13.只用一句话简略介绍了一般蜘蛛的种类,接着详细介绍了世界上最大的和最重的、结网最大的和最美的、寿命最长的五种蜘蛛。 14.首先、然后、接着、然后、直至 15.织网符合数学上对数螺线的情况。 16.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引用等。 17.蜘蛛的这项本领,是依*腿里一种不寻常的液体来实现的。当腿中充满“血液”时,原来的软腿就会变硬,腿就变成了一种特殊的液压传动机构,蜘蛛就能快速行动和跳跃。 18.放在第五自然段“……微量元素。/在提取蛋白质过程中……”两句之间。 19.从句子结构看,在“一对苍蝇”后,有两个动宾短语:可生育2660亿个蝇蛆、可积累纯蛋白质600吨,两个短语共一个主语,而“一对苍蝇”和“纯蛋白质600吨”是什么关系未交代清楚,因之造成讹传。 20.b 21.c 22.b 23.c 24.d 25.略。只要成理成文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