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通过读课文,初步感悟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能说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教学重点:读懂全文,理清文章的结构。

  教学难点 :感受文章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

  (一)揭示课题导入  

  齐读课题,说说课文中谁称谁为“亲人”?

  板书:大娘小金花大嫂

  为什么称他们为亲人呢?带着问题听老师范读课文,读后让学生说说初步感知的情况。

  (二)检查预习

  1.介绍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2.读本课的生字词: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自读、指名读、齐读、两人赛读)

  3.学生互相提示易读错、易写错的字

  时:zàn

  友:yì

  血:pō

  “捣”和“谣”的字形

  4.解释不懂的词

  打糕:朝鲜人民喜欢吃的一种食物,用糯米做成,与我国的年糕相似。

  噩耗:指亲人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

  捣米谣:朝鲜人民捣米时唱的一种歌谣。

  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的时候给以帮助。

  (三)通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默读课文,给文章分段。

  2.提问:为什么朝鲜人民和志愿军互称“亲人”?说说朝鲜人民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3.提出不懂的问题。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重难点:

  1.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

  教学过程 :

  课前两分钟,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当年抗美援朝画面的《志愿军战歌》

  (一)创设情境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吗?1950年10月25日,志愿军就是唱着同学们刚听到的雄壮的《志愿军战歌》出国参战的,今年刚好是志愿军赴朝参战52周年。他们回国时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感人情景仿佛历历在目。这节课,就让我们与志愿军老战士一起追忆那动人的告别场面,去听一听离别时他们对朝鲜亲人都说了些什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二)读书思考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哪几位亲人?志愿军回忆了哪些往事?

  板书:大娘缝补衣服送打糕救伤员

  小金花救老王

  大嫂挖野菜

  (三)重点学习第一自然段,学生用同样的方法自学后两自然段。

  1.默读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学生边读边思考边画批)

  2.然后交流,教师点拨。

  板书:几夜不眠昏倒路旁失去孙孙

  牺牲妈妈

  失去双腿

  3.这些事情为什么让志愿军难以忘怀呢?从这些事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默读3分钟后,学生在小组里讨论。抓住“几夜没合眼、冒着炮火、唯一、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体会。

  点拨:“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

  小结:是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与帮助。体会大娘确实像慈母一样,关心帮助志愿军,想志愿军所想,急志愿军所急,这真是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4.用相同的方法理解体会2、3自然段。同时加强感情朗读的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体会这三个自然段的开头和结尾在表达上的特点。(个人读、师生对读等形式)

  (1)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2)学生自己选读喜欢的段落,并试着背一背。

  (四)饱含激情学习第二部分(以读代讲)

  列车将要载着志愿军回到祖国,此时此刻,志愿军会说些什么?(齐读第二部分)

  再读课题,齐读,指名读。

  附:板书设计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2

  师:看谁眼明耳聪。观看屏幕:志愿军战士拼杀在朝鲜战场及战死朝鲜战场的情景。

  师:你看到了什么?

  生⑴:有十四万志愿军战士战死战场。

  生⑵:志愿军战士勇猛地拼杀在战场,血洒战场。

  师:刚才一幕是我们看到的在1958年,志愿军战士在朝鲜战场拼杀情景。今天我们来学习战争结束了,我们的战士告别他们,这一激动人心时刻。出示课题《再见了,亲人》。学生齐读课题。

  师:课文写的是什么情景?亲人是谁?带着问题学生自由读课文。

  生:读词语。

  供应、血泊、崎岖。

  师:“崎岖”是什么?

  生:“崎岖”都是山字旁,形容山路弯弯曲曲,高低不平,坑坑洼洼。

  师:(教师介绍两个字)“蜿蜒”是指山路弯弯曲曲。那“崎岖”是指山路怎样?

  生:指山路弯弯曲曲。

  师:课文描写什么情景(用一个词来说)。

  生⑴:送别。

  师:还有其他的吗?

  生⑵:依依不舍。

  生⑶:离别。

  生⑷:分别。

  生⑸:告别。

  师:用一句话来说:谁送别谁的情景。

  生:朝鲜人民送别志愿军。

  师:课文中的亲人指的是谁?

  生⑴: 朝鲜人民。

  生⑵:和志愿军在一起的人。

  师:课文具体写哪三个人?为什么?

  生⑴:大娘。

  生⑵:小金花。  生⑶:大嫂。

  生⑴:因为他们对志愿军帮助最大。

  生⑵:因为他们对志愿军战士情最多。

  生⑶:这三个人是千千万万朝鲜人民的代表。

  师:《再见了,亲人》难道单单是指朝鲜人民,还指谁?(课上完后再说)

  师:你们认为怎样的人是亲人?

  生⑴:我们的亲戚。

  生⑵:有血缘关系。

  师:朝鲜人民和我们有血缘关系吗?是亲人吗?

  生:不是。

  师:为什么说是亲人?谁称得上是志愿军战士的亲人?划出句子,并写上为什么?划好后可以是轻声读,也可以是自由读,也可以默读。

  师:谁称得上是志愿军战士亲人?

  生:大娘。

  师:找句子?为什么?

  生: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修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师:大家自由读这样的句子。小孙孙是大娘什么人?想想你们丢失一件心爱玩具?心里会难受,有时难受好几天!想想大娘此时的心情!

  生⑴:难过。

  生⑵:痛苦。

  生⑶:悲伤。

  师:读读这几句,把大娘悲伤痛苦的心情读出来,齐读──个别读──齐读。

  师:“唯一”什么意思?

  生:只有一个小孙孙。

  师:除了小孙孙,你们猜猜那大娘儿子,女儿,可能会是怎样死的?

  生⑴:可能也是战死战场。

  生⑵:可能是为了救伤员被炸死。

  生⑶:可能是战争中受伤,伤口感染,无法医治死亡。

  师:失去唯一的小孙孙,大娘的内心仅仅是痛苦吗?那是怎样的痛呢?

  生⑴:悲痛。

  生⑵:绝望的痛。

  师:刻骨铭心的痛读出语气,个别读──齐读──个别读──齐读,除了这件事,还有哪件事?

  生:记得五次战役的时候,由于敌机的封锁,造成了暂时的供应困难。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血中送炭啊!

  师:在那么多的句子里,哪几个句子里最最重要?最能体现的?

  生: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这真是血中送炭啊!

  师;大娘明明是送蛋糕,那么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

  生:在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

  师:课文中是什么困难?想想大娘带领全村妇女一路走来顺利吗?会遇到哪些危险?说一说并读读这句话,读出大娘危险,自己读。

  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一路走啊,送啊,就是不肯停止脚步。读读开头的句子。

  生: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

  师:看课件,这就是大娘和志愿军战士依依不舍的情景。当志愿军战士告别大娘,大娘听了您的话,就是不肯停止脚步。你能用请求语气来读,大娘还是不肯停止脚步。你能用肯求语气来读,大家为什么不肯停止脚步;这是为什么?

  生⑴:大娘把我们也看成了他的亲人。

  生⑵:志愿军也是为朝鲜打仗。

  生⑶:这八年来他们累积感情太浓。

  生⑷:这八年来我们志愿军14万战士在朝鲜战场洒了鲜血,志愿军战士在战场上洒热血,抛头颅,在大娘心里早已把志愿军战士当成自己的亲人,此时,大娘肯定有千言万语要说。

  师:谁替大娘说一句话。

  师:替志愿军战士说一句话。

  最后师总结。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3

  教学要求:

  1. 了解课文写了有代表性的人和事,抒发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厚情谊,能有层次地读出课文中的感情变化,正确地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惜别的依依深情。

  2. 学会“役、暂、糕”14个生字,掌握“难、累、尽强”等多音字,会读写“硝烟、噩耗,崎岖”等词语,理解它们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说说“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的意思。

  3. 能通过朗读体会反问句的作用,并能把反问句改写为陈述句。

  教学重点难点:

  1.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表达志愿军与朝鲜人民的依依深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课题,范读课文,导入新课

  ⒈板书:【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⒉简介课文特定的时代背景及中国人民志愿军回国的情景。

  中国人民志愿军于1950年10月组成,由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同年10月乃日开赴朝鲜,和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打败了美国侵略军及其帮凶,迫使美国于1953年7月刀日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了字。停战以后,中国人民志愿军参加了朝鲜的战后恢复和建设工作。在完成了祖国人民赋予的光荣任务后,于1958年10月全部撤离朝鲜。

  范读课文,并请同学们思考问题。文中是谁对谁说“再见了,亲人”?

  (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时朝鲜人民说“再见了,亲人”。)

  二、自学课文

  ⒈出示自学要求:

  ⑴读通课文。

  ⑵完成课后练习3,然后同桌交流。

  ⑶课题中的“亲人”是指谁?

  ⒉自读课文(10分钟)

  ⒊交流自学:

  回答问题:课题中的“亲人”是指朝鲜人民,大娘、金花、大嫂是其中的代表。

  三、导学

  ⒈指名读1-3节,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大娘、金花、大嫂为志愿军战士作出的牺牲,付出的代价。

  出示填空:

  大娘:为送打糕昏倒在路旁

  金花:__________________

  大嫂:__________________

  ⒉学习第一节,按“劝慰――回忆――抒情”把第一节分为三层,并指导朗读,体会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深情。

  ⒊用学习第一节的方法,学习第二、三节:

  学习方法:⑴默读分层;

  ⑵朗读体会;

  ⑶小组交流。

  全班交流。

  ⒋分小组自学4-6节,讨论该怎样朗读。

  四、总结

  ⒈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⒉课文抒发了怎样一种感情?

  板书出示: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抒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 用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深厚情谊

  鲜血凝成的

  五、完成课后习题

  六、布置作业

  ⒈抄写词语;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4

  在当今的教育改革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这课以学生提出的问题为主线,力图在互评互议、发散练说方面有所创新,努力在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语言感悟能力上做些有益的尝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我班有不少男孩子对历史、军事知识非常感兴趣。课前学生收集了大量资料,有朝鲜战争的起因、双方力量对比,有五次战役的经过,还有志愿军入朝作战的英雄事迹。学生通过查阅书籍、网上下载,较好地做到了课内外结合。上课一开始由学生自己介绍时代背景,他们的积极性很高,体验到了收集、整理资料的乐趣。

  同学们在预习时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比较集中的是:为什么中朝人民的友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战士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我们就带着问题学习课文第一段。

  课上充分练习朗读,采用各种形式的读。评议时,不光简单地对朗读技巧进行评议,更要引导学生评议同学的朗读是否体现了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从上课情况看,这样做的效果非常好。比如:一个同学说:"我觉得‘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得太平淡了。‘战士们空着肚子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大娘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打糕。这真是雪中送炭呀!’应该这样读……"教师适时点拨:大娘送来的仅仅是食物吗?引导学生体会到大娘还送来了精神鼓励和战胜敌人的决心,生的希望。又比如:一个同学发言:"’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这句读得好。这句中间虽然是逗号,但是他停顿时间长,让我们好像亲眼目睹了那惨烈的一幕。"列车离开的段落,采用引读,效果也特别好。事实证明,学生读不好的地方,正是他们理解不到位的地方,也是需要评一评议一议的地方。这样上课是学生自主地学,屏弃了教师的串讲串问。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学生参与度,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有效形式。把第二、三自然段放手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讨论学习,在时间上给予保障,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设计发散训练。既然是话别,应该是双方的,但是,课文只写了志愿军的话,此时此刻,朝鲜人民会说些什么呢?如果你是大娘、小金花、大嫂,听了志愿军的话,会说些什么呢?以小组为单位,任选身份,练说,派代表汇报。 

  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代表思维活跃,发言积极,有一定水平。这项训练既训练了学生的想象力,也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为学生后面理解文章中心做了铺垫,可谓一举多得。

  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互评互议,发挥小组讨论的作用,仿照课文练说,提高语文能力,是本课的特点,效果较好。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5

  【说教材】

  《再见了,亲人》是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1958年最后一批志愿军离朝回国时,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这篇课文感情真挚,语言凝炼,句式参差多样,篇幅较长,是一篇训练学生语言文字的好文章,也是训练学生朗读的好教材。根据这些特点,我制定的教学目标是:

  〖学习目标〗

  1、读准生字,读通课文,并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

  2、重点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情感。

  3、在反复中感受中朝人民的深情厚意。

  〖教学重点〗体会中朝人民之间有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教学难点〗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内容所蕴含的思想。

  【说教法】

  如何根据教材提高学生语文整体素质出发,促进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和谐发展,很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呢?我的做法是:

  1、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几组图片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2、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如启发学生想象:志愿军战士得知自己的生命是大娘用自己小孙孙的生命换来的,他们说些什么?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6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学习准备】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学时安排】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

  (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

  (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 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 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 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

  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 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

  ① 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

  ② 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

  ③ 感情朗读。

  ④ 背诵。

  ⑵ 自学:

  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 分组交流、讨论。

  ⑷ 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

  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

  (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⑴ 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⑵ 开头句子是: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⑶ 这三段的末尾是:

  “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⑷ 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⑸ 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

  (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⑹ 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7

  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情感是架起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桥梁。语文教学的熏陶感染作用往往是隐性、长效和综合的,学生学习的过程是一个整体建构的过程。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只有回到生活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因而在教学中,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整体感悟的机会,使语言文字和人文精神的锤炼融为一体。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从整体入手,把握文本的精神实质,体会文章蕴含的深厚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学习语言、积累语言、学会运用语言是学生感悟语言规律和语言形式的关键。在积累、理解、体验和运用的过程中,采用以读促学的方式体会内涵,引导学生切实感悟。在有感情地朗读表达中,品味赏析重点句式,体会表达效果,并有意识地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带领学生初步了解叙事抒情散文,带给学生一种形散神聚的感性认识二、教学背景分析1.学习内容分析《再见了,亲人》是第四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这篇课文,人物形象鲜明,情感丰富强烈。教学中,要使学生被一个个感人的形象所打动,感受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受到国际主义教育。本文是一篇叙事抒情散文,描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和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意。课文感情真挚强烈,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在表达方法上颇具特色。2.学生情况分析五年级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在了解写作背景后,学生可大体读懂文章内容,了解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对人物形象有初步感知。本文情感浓烈,对于学生来说,中朝两国人民那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以及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学生不容易理解。此外,体会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还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学习。3.教学方式与教学手段情感是言语的生命。围绕教学目标,引领学生以言语为凭借,进行有深度的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领悟文字隐含的丰富情感,使文本语言转化为学生心灵中有活力的生命元素。通过整体把握,细读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中的情感因素进行挖掘和解读,通过情境性练读、对比性朗读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学生语言和情感的同构共生4.技术准备:抗美援朝战争背景资料;制作教学课件。5.前期教学状况问题及对策:第一课时学习字词,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梳理课文脉络,初步感知文章大意。借助课外资料,了解抗美援朝战争背景,感知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第二课时将着重细读文本,挖掘文中的情感因素,感悟人物形象,体会课文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三、教学目标(含重、难点)教学目标:1.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及句子的含义。3.学习文章叙事抒情相结合,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借助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教学难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四、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创设情境1.课文中写到了哪些亲人?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代表朝鲜人民]2.从题目看,课文主要写什么内容?(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3.激情导入:走进文本,感受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二)整体感知,梳理事件1.自由朗读1-3段,根据课文内容归纳志愿军战士在与朝鲜人民分别的时候,回忆了哪些事情?2.学法指导:在文中用[ ]将具体事情标出来,再反复读一读,结合表格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人物 典型事件 大娘   小金花(妈妈)   大嫂   【设计意图】从具体事件入手,组织导读,加强对“亲人”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3.初步感知:从这些事件中你感受到什么?(不是亲人,胜似亲人)(三)学习感悟,体会写法1.默读第1自然段,想一想,这段话如果找3个同学来读,你们分一分,看怎么分最合适?2.小组练习读:送别的情景-往事的追忆-情感的抒发(现实-回忆-现实)3.像这样,再练习读一读第2、3自然段。【设计意图】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创设学习空间,采用多种读书方法,引导学生体会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写作方法。4.思考:这三个自然段,段与段之间是什么关系?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师生交流、归纳:并列关系;叙事抒情相结合的表达方法;每一段最后的一个反问句,都强烈地表达了我们对朝鲜亲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5.小结:本文情感丰富,作者在抒写离别之情的时候,回忆一些典型的感人事件,将现实情景与往事结合,给人情真意切的感受【设计意图】在对比析读之中,感受作者的写法,体验真实的情感。6.提问:作者这样写,为了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7.指导批注:从书中找一找点明中心思想的句子,写一写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8.师生对话:交流对本文思想内涵的理解。中朝两国人民的用鲜血与生命凝结了深厚的友谊,这种情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志愿军为了帮助朝鲜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朝鲜的土地上浴血奋斗,不怕牺牲的国际主义精神感动着每一个人。【设计意图】结合中心句,练习写批注,将内心的情感得以外化与表达,深化了人物的精神品格,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基调(四)精品细读,推敲积累1.学生与文本对话: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这里的“代价”是指什么而言呢?(大娘失去了唯一亲人“小孙孙”;小金花失去了妈妈;大嫂失去了双腿)【设计意图】抓住关键词,引出事件的结果,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丰厚情感积淀。 2.导语:一幕幕感人至深的情景再次浮现,在送别的站台上,志愿军战士们都思绪万千。快,劝一劝大娘吧,劝她回去吧!3.指名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自然段送别的情景。4.朗读指导:这句话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大娘和志愿军之间深厚的情感?请你圈点出来,在朗读的时候注意突出表达这样的意思。a.大娘-称呼时亲切地、关爱的语气。b.一“丢”一“背”-感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感。5.渲染气氛:八年的朝夕相处,多少个日日夜夜。大娘为了送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到这里你有什么体验?(大娘是冒着生命危险为志愿军送打糕的;志愿军战士饿着肚子在阵地上拼了三天三夜)为了救助伤员,她自己唯一的小孙孙被炸死,读到这里你又有什么体验?(大娘对志愿军怀着多么深厚的情谊)有了这样的体验,你想怎样来读?6.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圈点重点字、词,品咂语言的意味,借助激情导读,促进学生有感情朗读能力的提高。7.交流、积累句式:(1)“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会忘记?”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你认为在文中使用这样的句式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避免平铺直叙,更加强烈地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2)文中还多处出现了这种句式,画下来,抄写一句你最喜欢的。【设计意图】在句式转换中体会表达效果,学会在学习中积累。8.学习指导:小金花是个刚强的孩子,今天与志愿军分别,她却落泪了;大嫂架着双拐送了几十里,还不愿离去。你又感悟到什么?带着你对朝鲜人民的敬意,挑选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地朗读给同伴听。(五)直抒胸臆,升华情感 1.创设情境:长鸣的汽笛催促我们就要与这片热土分别了。此时志愿军战士的心情是怎样的呢?请朗读4-6自然段,理解他们的情感。2.读了这几个自然段,你觉得当时的场景可以用什么词语来形容?请以呼唤的方式,练习读一读,抒发志愿军战士的心声。3.示范朗读:两个“再”;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设计意图】了解直接抒情的写作方法。4.总结:中朝两国人民生死相依,患难与共。愿这友谊之花永不凋谢!五、学习效果评价设计1.《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   、      、      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2.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2)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六、本教学设计与以往或其他教学设计相比的特点

  本教学设计,关注语言形式,关注语言表达。教学中有效把握文章脉络,一是情感的脉,伤而不悲;二是语言的脉,语意连绵。在朗读感悟中体会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意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与表达效果,受到情感的熏陶。在阅读过程中有效创设学习情境,了解学生学情,找准学生兴趣激发点,知识生长点,能力训练点,把能帮助学生顺利达成教学目标的内容作为教学的重难点,引导学生有重点的体会、感悟、积累、运用,并进行听说读写思的语文实践。授人以鱼,也授人以“渔”。借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生活积累和阅读经验对文本进行解读,让学生适时进行总结,既总结学到的知识,又总结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8

  一、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的内容,懂得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了解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二、学习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抗美援朝的资料。

  三、学时安排

  2学时。第一学时学习第一部分;第二学时学习二、三及四部分。

  四、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1、介绍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美帝国主义唆使南朝鲜李承晚集团进攻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9月15日又纠集15个国家的雇佣军,打着联合国的旗号,在朝鲜仁川登陆,不顾中国人民的一再警告,把战火引向中国的边境,轰炸中国的安东(今丹东)等地。中国人民响应毛泽东同志发出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号召,组织中国人民志愿军,由彭德怀出任志愿军总司令。于10月25日开赴朝鲜前线和朝鲜人民并肩作战,抗击美国侵略军。在中朝人民的沉重打击下,美帝国主义连遭失败,于1953年7月27日,被迫在朝鲜停战协议上签字。中国人民志愿军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分期分批撤出朝鲜回国。1958年是最后一批。)

  2、审题,提问题。(这话是谁说的?――“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既可理解为志愿军对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说的话,又可理解为朝鲜人民为志愿军送行时说的话。在什么地方说的?怎么说的?为什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要互称亲人呢?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中朝两国人民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的? ……)

  3、同座相互检查课文朗读情况,要求正确、流利;

  4、听两组(4人)读课文,评价读的情况,穿插正音(注意生字“锁、暂、糕、阻、谊、捣、谣、侦、混、吵、耗、嫂”的读音);

  5、自学第一部分。

  ⑴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一是几夜没合眼给志愿军洗补衣服。二是在一次阻击战中,冒着炮火给志愿军送打糕,回去时昏倒在路旁。三是在敌机轰炸时,为了救护在他家里休养的志愿军伤员,失去了唯一的小孙孙。)

  ⑵结合课文说说“雪中送炭”是谁在什么情况下送去什么?(朝鲜大娘在志愿军战士战斗了三天三夜,已经饿到极点的情况下,冒着炮火穿过硝烟,给战士送打糕吃。总结出,“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体会“唯一”的含义。(隐含着大娘付出的代价是多大呀。)

  ⑶这篇课文是一篇抒情散文,感情真挚强烈;同时又是以志愿军对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语言十分亲切感人。朗读时要注意把握感情基调:对大娘,应该怎么读?(如对长辈慈母,应怀着敬重的情感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还要读好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反问句。例如:“大娘,停住你送别的脚步吧!”(祈使句,恳求大娘不要再送。)要读出恳求的语气,读时句尾声调要下降。“能支持得住吗?”(疑问)读时句尾语调要上升,要带上关切的感情。读感叹句时,句尾语调先上升后下降,“这真是雪中送炭呀!”读反问句时应注意重音,“你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记?”应把“怎么能”读得重一些,表达出更加肯定的意思。

  ⑷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6、质疑。

  第二学时

  1、背诵第一部分。

  2、听写词语:封锁、暂时、打糕、情谊、混进、争吵、大嫂、阻击战、捣米谣、侦察员、雪中送炭。

  3、学习第二、三部分。

  ⑴回忆学习第一部分的方法――①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说说大娘为志愿军做的三件事;②结合课文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③感情朗读;④背诵。

  ⑵自学。用自己的话说说小金花、大嫂为志愿军做了些什么? 结合课文重点理解“同归于尽”、“噩耗”、“代价”等词语。

  ⑶分组交流、讨论。

  ⑷大组交流、讨论。

  4、学习第四部分。体会“亲人”“亲爱的土地”的含义。(朝鲜人民关心爱护志愿军,甚至为他们献出生命,所以称为“亲人”。为什么叫“亲爱的土地”?因为在朝鲜的土地上,中朝人民曾经并肩战斗。这片土地上,不仅洒下了朝鲜人民的鲜血,而且洒下了志愿军的鲜血,所以叫“亲爱的土地”。正因为中朝人民的战斗友谊是鲜血凝成的,所以说“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5、体会前三段开头和结尾的写法。

  (1)画出课文前三个自然段开头和结尾写法相似的句子。

  (2)开头句子是:“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小金花,……再给我们唱个《捣米谣》吧!”“大嫂,请回去吧!”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都尽在这一声声的恳求中了。

  (3)这三段的末尾是:“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意,我们怎么能忘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先将反问句转换成陈述句,体会二者在表达情感上有什么不同。(反问句表达的情感比陈述句更强烈。)

  (5)反复朗读体会这两种句式在表达情感上的作用。(对金花,如对下辈女儿,应怀着亲切的情感朗读;对大嫂,如对同辈亲属,应怀着关切的情感朗读。)

  (6)前三自然段开头都是祈使句,表示恳求,体现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关心、体贴之情。最后一句都是反问句,表达了更加肯定的意思和强烈的感情。这样的表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6、以《梦中见到阿妈妮》或《小金花来到我们中间》为题,写一篇想象作文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9

  教学要求:

  1.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2.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固而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精神的教育。

  重难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比较准确的表达课文思想特点。

  教学过程 :

  (一)简介背景,揭题释题。

  1、(1950年10月25日,我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共同抗击美国侵略者,在战斗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58年3月15日那天,朝鲜人民去车站含泪送志愿军踏上回国的列车,志愿军也含泪告别,彼此的嘴里深情地说着:再见了,亲人(板书课题)。

  2、有感情地朗读课题,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亲人”在生活中一般指哪些人?通过预习你知道文中的亲人指谁?课文具体写了哪几位朝鲜亲人?

  板书:大娘 小金花 大嫂

  4、小结:她们和志愿军没有血缘关系,为什么彼此称为亲人?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课文中的哪句话最能看出志愿军与大娘的深情厚谊?用“”划出来。(板书:深情厚谊)

  2、出示: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忘记?

  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说明了什么?

  ⑵这是什么句?把它改成陈述句。(出示)

  ⑶两句话比较,那一个句子好,好在哪里?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指名读、齐读)

  3、为什么这么说,课文回忆了大娘的哪几件事?

  板书: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4、课文中把大娘的“送打糕”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喻?结合理解“雪中送炭”。

  5、(出示投影)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给我们吃,真是雪中送炭呀!

  (1)齐读这句话,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中读懂的?

  (大娘冒着生命危险送打糕,可见她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从“冒、穿”等词看出。)

  (2)“雪中送炭”用得好,谁能用“雪中送炭”说一句话?

  (3)指导有感情朗读。

  6、自由读“救伤员失孙”这一部分,读懂了什么?从哪些关键词中体会出来的?

  (丢丢掉的是自己的小孙孙的生命)(结合理解:)

  (背背回的是志愿军伤员,一背一丢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7、这两件事都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紧紧抓住这句话中的哪个关键词写的?

  现在你明白了为什么称大娘为亲人了吧。是啊,大娘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8、看课文插图我们的战士握着大娘的手会说些什么?(想象说话)

  带着尊敬、感激、劝慰的感情朗读书上的有关句子

  9、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用什么方法学懂第一自然段的?(投影出示)

  ⑴读课文,找出最能反映志愿军深情厚谊的句子……改陈述句

  ⑵寻找事例,抓住重点词……体会思想感情

  ⑶感情朗读,加深理解……分层

  (三)按第一自然段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二三自然段。

  1、按要求自学。

  2、分四人小组讨论。

  3、全班反馈讨论。

  ㈠检查第二自然段

  ⑴(出示投影)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

  A、改陈述句

  B、比较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从哪件事可看出这件事是围绕这句话写的?

  板书:救老王失母

  ⑶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小金花的刚强?(结合理解“噩耗、同归于尽”的意思)

  ⑷感情朗读,体会小金花落泪的原因是她对志愿军的那份依依惜别的深情。

  ㈡检查第三自然段

  ⑴(投影出示)您为我们付出这么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A、改陈述句。

  B、体会反问句的作用。

  ⑵大嫂付出的代价是什么?

  板书:挖野菜致残

  ⑶分层引读。

  (四)小结。

  1、有感情朗读1、2、3自然段

  2、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道别,来送行的人成千上万,志愿军战士多么想一一道别呀,可列车已启动,千言万语只能汇成一句话再见了,亲人(齐读课题)

  (五)读中诵情,想象创造。

  1、引导学生变换角色,入境体验列车启动时,志愿军战士的内心情感,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最后三个自然段”,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似鸭绿江水一样源远流长的浓浓真情。

  2、立足于学生的发展,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想与想,分别后的志愿军与小金花、大娘、大嫂是如何传递这种伟大的友谊的?五十年后的今天,面对感人至深的告别场面,你又有何感受?引导学生通过说一说,写一写,画一画、唱一唱等多种形式,再次感受中朝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

  (六)、拓展延伸

  (1)推荐大家阅读《谁是最可爱的人》.

  (2)小练笔。

  写你周围的同学是怎样讲礼貌的。要求:选取典型事例,内容具体,语句通顺。

  (七)板书

  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昏倒 救伤员失孙

  小金花 救老王失母 深情厚意

  大嫂 挖野菜致残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0

  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                 );感动于(            );感动于(                    )。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

  近义词:担心(  )  阻击(  )  焦急(  )  供应(  )

  故意(  )  支持(  )  侦察(  )  崎岖(  )

  反义词:唯一(  )  温暖(  )  困难(  )  支持(  )

  慌张(  )  伤心(  )  清楚(  )  暂时(  )

  三、辨别句式,再照样子写一句。

  (陈述句  感叹句  疑惑句)

  (1)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    )(                    )

  (2)“小敏,你怎么还不回家呢?”(   )(                  )

  (3)您知道我们缺少素菜,就挎着篮子上山去挖野菜。(   )(         )

  (4)你说,我们会不会忘记你的恩情呢?(   )(               )

  四、语文营养菜(填上不同的“yi”字)。

  气候( )人  心旷神( )  化险为( )  自信不( )

  转( )阵地  ( )惑不解  ( )然自得  礼( )之帮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内容】理解课文内容,精读其中一段(按学生要求)。

  【教学目的】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

  2、抓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重点】

  1、领悟作者选择典型材料表达中心的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是伟大的。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学习做课堂学习的主人。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明确重点

  1、复习导入:

  (结合前节课的板书。)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知道作者在千万个送别的人群中,选取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有代表性的人物,“劝慰”(板书)她们不要难过,“回忆”(板书)她们与志原军之间发生的感人故事。

  2、交代任务:

  那么,通过这些典型事例,如何表达文章的中心呢?这节课,我们围绕这个重点,以读为主,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二、读悟学法、理解重点

  1、了解学生,确定精读重点:

  ⑴ 自由快速浏览前三个自然段,选择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

  ⑵ 你最受感动的是哪段?(按多数意见)

  2、精读重点段:

  ⑴ 提出要求:(屏幕显示)

  细读这个自然段,画出最使你感动的语句。并想一想,这些语句为什么使你感动?说明什么?

  ⑵ 学生自读、自画、思考。

  ⑶ 让学生谈对受感动的语句的理解,并读出受感动的语气。

  ⑷ 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体会思想感情。

  ⑸ 领悟学法:

  刚才我们怎样理解这段内容?

  3、学法迁移,自学另外两个自然段:

  ⑴ 按照刚才的学习思路,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读懂其它两段的内容。

  (学生自读自悟,然后小组交流。)

  ⑵ 质疑:

  通过刚才的学习、交流,你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

  ⑶ 指名朗读。

  ⑷ 教师点拨:

  同学们,读了这些感人的故事,你知道志愿军为什么称朝鲜人民为亲人吗?

  4、以读代讲、读中悟情(读最后三个自然段):

  ⑴ 引读:

  师: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共同战斗生活了八年,此刻,他们坐在已经开动的回国的列车上,望着车窗外泪流满面的亲人,他们不得不挥挥手,做最后的告别……

  生:“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土地!”

  师:他们多么希望时间能停下来,多么希望列车能停下来,他们呼唤列车──

  生:“列车呀,你慢点开,让我们再……再停留片刻!”

  师:然而,列车越开越快了,离朝鲜的亲人越来越远了。他们只能在内心深处对亲人们说──

  生:“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⑶ 自由读,想象场面,领悟情感。 

  三、延深教材、深化中心

  1、提供数据资料:

  ⑴ 总结过渡:

  同学们,这篇课文,作者站在志愿军的角度,选择了大娘、小金花、大嫂这三个典型人物的典型事例,来表达中朝人民之间用鲜血凝成的友谊(板书)。读了这篇课文,同学们一定能感受到朝鲜人民为志愿军付出了血的代价。但是,同学们是否知道,在朝鲜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了朝鲜的解放,也同样付出了重大代价。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份资料。

  ⑵ 屏幕显示:志愿军烈士统计数据。

  ⑶ 谈感想:看到这一串串的数字,你有什么感想?

  2、提供图片资料:

  ⑴ 导语:

  在这千千万万个烈士中,有许多特等英雄。他们的英勇壮举,在五十年后的今天,仍然在中朝两国人民中间传颂。请同学们看图片资料。

  ⑵ 发图片,每小组一份。

  ⑶ 看英雄形象,读英雄事迹,交流感受。

  四、自主练习、创造想象

  1、导语:

  当年,这些英雄的事迹,传遍了朝鲜的三千里江山。小金花在送别为他们流血牺牲的志愿军叔叔时,会是怎样的心情,会想到什么?现在,我们生活在和平的环境里,学了这篇课文后,不想对当年的亲人们说点什么吗?

  2、屏幕显示练习题(学生可任选一题):

  ⑴ 请你以小金花的身份,仿照课文的写法,对志愿军叔叔说几句话。

  (可选择图片中的人物和事例。)

  ⑵ 现在,你想对志愿军或朝鲜人民说点什么?(可选择其中一个人物)

  ⑶ 在前三个自然段中选一段背下来。

  3、学生自练,然后小组交流。

  4、典型汇报。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结合板书,总结写法。

  2、征求学生对教师上本课的意见。

  3、作业:

  把学习这篇课文的感想写在日记中。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2

  【既定目标】

  1、通读课文,扫清读文障碍,建立整体印象。

  2、依托矛盾反诘,有根有据体悟朝鲜人民与志愿军战士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情感流露。

  【预设流程】

  一、揭示课题,读题入情

  引导读题策略:

  现在亲人就在眼前,一边握手,一边说──

  现在亲人已经上车了,站在车窗里往外看,朝鲜人民站在站台上,望着车上的战士──

  列车已经开远了,朝鲜人民望着远去的列车,最后一次深情的呼唤──

  二、范读引领,整体感知

  引领策略一:

  课前读了课文没有?读了几遍?还想读吗?老师也想给大家读一读,大家在听我读课文的时候,我没有其他的要求,只有一点,就是希望我读完课文之后,你们能够想办法说点什么?什么都可以说,听懂的,听不懂的,好吗?

  引领策略二:

  各位同学,除了收获和问题以外,你们想一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分别时,他们之间最主要的情感是什么?你们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吗?

  为什么他们在分别的时候,会依依不舍呢?

  三、矛盾反诘,深入感悟

  引领策略一:

  大家说他们是亲人,我也同意,但似乎你们说得还不对,我为什么说你们说的还不对呢?因为我想,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其实不是亲人,谁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人是你的亲人?

  引领策略二:

  有血缘关系的,是一个家属的,是亲属,是亲人;那志愿军是中国人,朝鲜人民是朝鲜人,他们是亲属吗?有血缘关系吗?那么也就是从这一点说,他们是亲人吗?

  引领策略三:

  既然不是亲人,哪儿来的“再见了,亲人”?我看出来了,有些同学想和我辩论,但我现在还不希望和你们辩论,我想请你们再好好的读读课文,怎么读,这回要求可高了,一边读,一步抓住依据,并想些理由来说服我;第二,边读边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情感来写的,并把自己体会到的情感用朗读体现出来,以此来感动我。

  板书: 

  抓住依据──说服 体会情感──感动

  引领策略四:

  看样子你们是准备的差不得了,你们要知道,我可是一个顽固不化的人,不是那么容易说服的,不那么容易被感动,你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行了吗?那好,我先试试你们的火候!

  你们说朝鲜人民和志愿军是亲人,可是,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一道并肩作战,从1950年一直到1958年,整整8年的时间,为什么到最后一批志愿军要回国了,前来送行的只有大娘、小金花、大嫂三个人呢?

  引领策略五:

  既然你们说只写他们三人,是因为文章的篇幅,写作的典型代表的需要,我都同意,那这三个人到底为志愿军做了哪些事,如此值得大家铭记?请大家用上“为……而……”的句型来说一说他们的事迹。

  四、研读故事,品读感怀

  各位同学,课文中的依据你们已经找出来了,但你们还没有真正的说服我,你们能从这三个故事中挑选最能感动你自己的一个,用心读读,来感动感动我,并真正来说服我吗?

  引领策略一:大娘为送打糕而昏倒在路旁(重点预设)

  1、读好,试问:明明是送打糕,为什么说是送炭?

  2、读好,引领发现大娘的一对安全相反的举动词?进而挖掘:丢下的是谁?背进的是谁?

  3、引导学生入情朗读。

  引领策略二: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而失去了妈妈。

  引领策略三:大嫂为挖野菜而失去了走路的能力。

  五、重回争论,深情读题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 篇13

  一、看拼音写词语。

  zhàn yì     fēn suǒ      zàn shí     xiāo yān      qín yì      è hào

  (        ) (        ) (        ) (        ) (        ) (        )

  ān qián     dà sǎo       lán zi     xuě zhōn sòn tàn    tón uī yú jìn

  (        ) (        ) (        ) (                )(               )

  shēn qín hòu yì

  (               )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

  1、大嫂,请回去吧!看,您的孩子在您的背上睡熟了。                                   ,

  您             ,已经送了几十里,您就是一步不送,我们只要想起              ,也永远不会忘记                            。

  2、是您带着全村妇女,              ,              ,              ,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              啊!

  3、我们还记得,                                ,            ,                   ,

  把伤员                        ;                               的时候,                  。

  4、《再见了,亲人》一课,分别叙述了              同朝鲜             、            、            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                     的情谊。

  三、在你认为说法正确的括号里打“√”。

  再见了,亲人!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

  (1)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志愿军说的话,表达了他们对朝鲜人民难舍难分的感情。(    )

  (2)这是志愿军在即将离开朝鲜和朝鲜人民时朝鲜人民说的话,表达了他们那种难以分舍的感情。(    )

  (3)这一句话既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深情厚谊,同时也表达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

  四、给下面的习作加个跟课文差不多的题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

  外婆,我就要远去他乡了,您要保重啊!5年来,您给了我多少温暖!记得有一次,那时的我还在上幼儿园小班,那天,又下了雪。厚厚的积雪没过我矮小的身子,是您背着我,走了一小时的路,将我送到了幼儿园。但在半夜里,您却冻着了。您真是冻着了自己,温暖了别人啊!

  还记得有一次,我发了高烧,全家人都在为我奔走。尤其是您,从城东跑到城西,又从城南跑到了城北。每晚,您都守在我身旁。为了我的病,您都几夜没合眼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语文教案]五年级语文上册《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