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精选12篇)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精选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精选12篇)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1

  在语文教学中发展儿童的想象力,是培养小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 中,如果能挖掘教材因素,充分利用思维空间,引导儿童展开合理想象 不仅可以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而且对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突破教学难点 ,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定是十分有益的。

  《丰碑》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通篇,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和情感都没有明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其中,第7小节作者先从外貌、神态和衣着三个方面,刻画了一个冻僵了的红军老战士的形象:“好似一尊塑像”、“衣着单薄破旧”,其神态“十分镇静”、“十分安详”。接着第8-12小节在描写将军见了这位冻僵老战士之后的情感变化过程中,侧面介绍了“他就是军需处长”。最后在第13小节里写这位军需处长在风雪中“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如何帮助学生从认识这“好似一尊塑像”的红军老战士,到理解“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的军需处长,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如何通过描写人物外貌,表现人物内在品质,通过描写人物神态、动作、语言,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形象,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本课语言训练的重点。

  我校老师在教学《丰碑》一课时,利用了教材中的三处思维空间,运用“反刍法”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进行听、说、读的综合训练,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当教学进入到第11小节的时候,教师用一道过渡题:有人小声地告诉将军“这位冻僵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以后,将军的情感发生了怎样剧烈的变化?自读课文第12小节。

  在儿童自读课文第12小节后,抓住第一个思维空间,引导学生想象:“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同时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学生边看图,边思考。一会儿功夫,学生纷纷举手:

  “将军想:他就是军需处长?太意外了!”

  “将军想:我还未了解情况,就先发火,错怪了老人,真渐愧。”

  “多好的老人呀!为了保证战士们有棉衣穿,自己宁可穿单衣结果冻死了!”

  “将军想:军需处长真了不起,我们红军部队有这样舍己为人的战士,真值得骄傲和自豪。”

  教者此时话锋一转:“大家再轻声读第12小节,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

  学生边读,边寻找,边体会。像课文中的“愣住了”“眼睛湿润了”“跟云中山化为一体”……这样难以理解的词句,因为有了前面想象的铺垫,学生也都自己读懂了。再通过反复朗读,体会了将军情感变化的过程,在理解课文内容的过程中,也理解了作者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的描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的方法。

  这时教者抓住时机,引导儿童“反刍”第7小节:“当你读到这里,觉得军需处长除了不怕牺牲外,还有什么高尚品质?”

  通过讨论把学生从“老战士有不怕牺牲的精神”的初步认识,提高到军需处长还有“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的高度来理解。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品质。”这样通过“反刍”第7小节,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更加鲜明了。

  学生“反刍”第7小节以后,教者抓住第二个思维空间,再次引导:“军需处长不是一坐下来就牺牲的呀,他牺牲前,坐在那光秃秃的树干下可能想些什么呢?”同时教师在屏幕上显示了军需处长在风雪弥漫的天气里坐在树下借火吸烟的图画。

  学生一边看着屏幕上的图画,一边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有的说:“军需处长看着红军战士穿着棉衣,大踏步地从他面前走过,感到十分欣慰,他想,我完成了上级交给我的任务!”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会对战士们说,加油啊!翻过云中山就是胜利!我吸口烟,歇一会儿,马上赶上你们!”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只要战士们有棉衣穿,不挨冻,我就是冻死了也心甘!”

  有的说:“军需处长可能想,我牺牲了不要紧,有这么多年轻的红军战士继续革命,长征一定会胜利,革命一定能成功!”

  这时教师先引导学生概括:军需处长牺牲前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对自己完成了上级交给的任务感到十分快乐,充分表现了他忠于职守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然后第二次“反刍”第7小节:“轻声读第7小节,从军需处长的姿势、神态、衣着,体会他的忠于职守,对革命事业充满必胜信心的高尚品质。”

  通过阅读、体会,又把学生的认识提高了一步:军需处长不仅有“不怕牺牲、舍己为人”的高贵品质,而且有“忠于职守、乐观自信”的精神。

  这时教师因势利导:“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小节。”

  由于有了上面的两处想象做铺垫,学生对“晶莹的丰碑”是什么,都十分清楚,无须教师作任何解释。

  突破难点以后,教师抓住第三个思维空间,继续引导儿童想象:“当红军战士穿着军需处长发的棉衣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他们可能想些什么?说些什么?”

  这时候学生想象的翅膀已经完全展开了:

  “战士们走过这座晶莹的丰碑的时候,十分难过,多好的老人呀!你是为了让我们不挨冻才牺牲的!”

  “红军战士一定会个个捏紧拳头表示决心,一定要继承军需处长的遗志,将革命进行到底!”

  这时教师引导儿童概括:军需处长的英雄形象,既使战士们感到难过,又使战士们受到极大的鞭策和鼓舞。然后话锋一转:“作者是怎样把战士们的这种情感变化的过程表达出来的?大家读第14小节。”

  学生读着读着,知道了:“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就是战士们悲痛的心情和化悲痛为力量的情感变化的表现:“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部队还会属于谁呢?”就是将军由“担心”到充满必胜信心的情感变化的具体体现;知道了作者是巧妙地通过描写将军“听到的”和“想到的”来表达将军、干部、战士们情感变化的过程的。这样又把对军需处长的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的认识提高到了“激励后人”的新高度。

  “大家再读第7小节,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感情!”

  经过三次想象,三次“反刍”,军需处长那高大而鲜明的人物形象深深地印在学生的脑海中。同时作者通过描写人物的姿势、神态、衣着等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以及那些相关的词语、句子、句式,在涌动着生命力的真情实感的诵读中,也一起积累到同学们的记忆里。

  [想象是一种可贵的发出思维能力,就此学此是一种感知、认知的初级阶段的学习,当然,这种学习自然也是有所得的。然而,想出的发挥是由此及彼,在“此”以外的深层次发掘,要想得自然、流畅、合增又合理就必须做到对“此”的充分理解,由“此”生发开来,想象到“彼”,这个过程是学习的又一个层次,就会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启发学生想象要找到台适的“发散点”,给学生以广阔的想象空间,启而得法,学生想象的翅膀自会展开,否则便会出现启而不发、唤而不应的情况,因为不是任何事物的任何一点都能激发出人的想象的。这一课中,翟老师找准了“发散点”,为学生开拓思维空间,启发学生合理想象,效果极佳。]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2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第三小学   何娟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3

  《丰碑》教案

  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摘抄好词好句;

  能力目标:深刻领悟文章所表达的思想内容,学习作者按思想感情发展变化的脉络进行继续的方法;

  情感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学习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使自己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描写军需处长穿着、神态及将军神态变化的语句,体会将军前后思想感情的变化;

  教学难点:弄懂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的身体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

  激情导入:

  路迢迢,寒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于1934年从江西福建出发,1935年到达陕北。历经艰难险阻。翻雪山,过草地,漫漫征途,涌现了多少可歌可泣的英雄。发生了多少感天动地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那艰难的岁月。一起走进《丰碑》这篇课文。齐读课题

  二、

  感知课文

  1、学生自学课文,出示自学提示:

  (1)自学字词,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

  (2)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按什么顺序写的?

  2、学生自学,检查交流

  3、学生质疑,师板书有共性的问题:

  a、将军为什么思索着:这支队伍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

  b、老战士为什么会被冻死?他死时为什么神态那么镇定、安详?

  三、细读探究

  1、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a

  2、学生读后体会交流

  3、师小结

  二、研读领悟:

  (一)、请学生自由读课文的3―12节,用“――”划出描写老战士神态、穿着的语句,读中探究

  1、指名读,说说这段话中哪些词用得好

  2、老战士是谁?军需处长是负责管理什么的?他为什么穿得这么单薄、破旧?

  3、军需处长明知道自己会被冻死,为什么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出示多媒体课件)同桌讨论,再交流

  4、你认为军需处长是个什么样的人?你对他产生什么样的感情?(学生自由说,师板书:舍己为人)

  5、指导朗读第7

  节(出示多媒体课件)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4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5

  课文特点:

  本文记叙了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正中得意见感人肺腑的故事,反映了长征中的艰苦生活,讴歌了军需处长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红军长征的艰苦生活,理解军需处长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向革命先辈学习的感情。学习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练习有语气地朗读课文。

  背诵第三自然段。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按事情的先后顺序连句成段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丰碑"的含义。

  2、军需处长的精神与这支队伍胜利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丰碑"是什么意思?

  《丰碑》讲述的故事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一件事?文中为什么把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为"丰碑"呢?

  二、出示目标。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

  自由读,思考:红军在过云中山时,那里自然环境怎样?

  (环境十分恶劣)

  除自然环境十分恶劣之外,还有什么困难在威胁、考验他们?

  (装备差)

  指导有语气朗读。

  四、学习第二自然段。

  默读,思考:

  (投影)军长听到警卫员的报告后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这样做?注意带点的词,理解句子的意思。风雪中,一位老战士,靠着冰崖坐着,一动也不动,好像一尊塑像。他浑身落满了雪花,神情十分镇定、自然。

  (2)军长知道冻死的就是军需处长时,他又是怎样做的?

  读课文,抓词,谈体会。

  军长听到"前边冻死一个人"的消息后,先是"一愣",表明事情发生得突然,没有想到,接着他边"急步朝队伍前面走去",表明他心里很着急。"军长思索着,脸变得阴云密布,嘴角的肌肉明显地抽动着。" 他为冻死了战士而痛心,为军需处长没有发给这位战士棉衣而愤怒。从军长"喊""大声命令""给我找来""叫来"可以看出军长心中充满了对军需处长失职的愤怒。"好像一尊雕像"表达了作者对死者的崇敬之情。"镇定、自然"表明这位老战士甘愿牺牲,从容赴死的心境。当军长从一位战士口中得知眼前死去的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时,"满脸怒气的军长冷静下来,他向前几步,深情地注视着眼前这位死去的战友"他因误解军需处长而悔恨、自责;他因军需处长的崇高品德而感动。于是他"慢慢地举起了右手,庄严地行了一个军礼,泪水湿润了他的眼睛"。表达了军长对军需处长的崇敬,对失去战友的悲痛。

  3、讨论:这段课文有几句话?是按怎样的顺序连句成段的?

  (这段课文共十五句话。引导学生弄明白每句话的意思,弄明白上下句之间的承接关系。一、二句写军长听了警卫员的报告, 疾步朝队伍前走去。三至六句写军长赶到队伍前边看到了已经冻死的老战士的神情和衣着。七至十三句写军长心中的疑问、面部表情以及发怒时的语言。十五句写军长感情的变化。句与句顺承相接,前因后果紧密相连,先发生的情况先写,后发生的情况后写。是按事情发展顺序连句成段的。)

  4、学了这段课文,你敬佩军需处长吗?为什么?

  5、小结:

  这段课文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军长感情的变化(吃惊、着急--疑问、愤怒--冷静、悔恨、自责--崇敬、悲痛),具体、细致地描写了已经冻僵的老战士的神情、衣着,并把两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结合起来,表现了军需处长这位老红军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的崇高的共产主义精神。

  6、指导有语气朗读。

  五、学习第三自然段。

  1、齐读,体会"丰碑"的含义。

  (投影)注意带点的词语,理解句子的意思。大雪很快地覆盖了死去的军需处长,他变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做光亮透明的高大的石碑,表达了作者对这位伟大的红军战士的崇敬心情。)

  2、指导有语气朗读。

  3、练习背诵。

  六、结束语:可敬的军需处长离我们远去了,并和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一体,然而在人们的心中,他克己奉公的精神却象高山一样永存,他所代表着的红军精神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永远前进。

  板书设计

  丰碑 有人冻死 战士冻僵

  军需处长 军长 愣 疑问、满脸怒气

  冷静 深情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6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下面词语:“冰坨、呼啸、恶劣、残酷、袭击、严峻、覆盖、经营、丰碑”等。

  2、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3、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读懂课文,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2、从课文中受到感染和教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丰碑”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上课后老师先板书一个“碑”字,让学生组词。再板书一个“丰”字,让学生查字典据词定义(多,丰富;大;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高大的石碑,高大的纪念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那么这是一座什么样的丰碑,用来纪念谁的?相信同学们通过朗读,自己能够明白。请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2、出示本课生字,读一读。

  伍 坨 啸 劣 酷 袭 僵 倚 秃 塑 豹 覆 莹

  特别注意:啸 (xiào ) 劣(liè) 塑( sù )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学生纠正读音。

  4、谁说说课文所讲的“丰碑”是什么,课文什么地方点明了?

  (课文讲的“丰碑”是一位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

  三、理解教材

  1、这时你们头脑中又产生了什么问题?需要提出来研究。

  (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把军需处长比作一座丰碑,这两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

  2、同样老师相信大家通过阅读思考,互相交流,一定能解决这个难题。

  3、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件什么事,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的?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和晶莹的丰碑有什么相似之处?(画批在书旁)

  4、请同学们把自己想到的相似之处,按4人小组进行交流。

  5、在全班进行交流。

  设计, 小学, 教学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7

  1.情景导入  :

  同学们,有这样一支为后续部队开辟道路的红军队伍,他们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成了一个大冰坨。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在这恶劣的环境中发生了一个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请同学们齐读课题。(师手势示意生齐读课题――“丰碑”)

  2.同学们见过碑吗?在哪里见过?什么是“丰碑”?

  [板书:高大的石碑,比喻不朽的功绩]

  3.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课文中的丰碑指什么吗?

  [板书:军需处长]课文中哪一句话直接把军需处长和丰碑联系起来呢?请用“――”把它划出来。

  4.出示中心句:“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谁能围绕这句话提出问题?(为什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着重要解决的问题。

  5.快速浏览课文,请找出文中直接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6.自由读第7自然段,小组合作:根据这一段内容设计问题,问题里必须有为什么或怎样这两个词语。

  点拨:

  ⑴从哪里看出老战士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为什么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老战士牺牲时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说明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a 看到战士没有在冰天雪地里倒下,感到安慰,所以……

  b 自己把所有的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连自己都没有,尽到了职责……

  c 完成了党交给的任务,死而无怨,所以……)

  ⑵巡视参与讨论。

  引导:①镇定、安详是什么意思?

  ②老战士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

  ③从哪里还能看老战士有着这种“不怕牺牲,舍己为人”品质?

  [出示句子“单薄破旧的衣服……身上。”指名读――抠“贴”要读重音,为什么单薄,点明中心:不怕牺牲,舍己为人。换词读。(出示:……裹在……)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性(……披在……)]

  7. 你对这段内容有哪些不明白?

  8.指导朗读、师生评议。

  (你觉得应该怎样朗读这一段?你能读给大家听吗?)

  9.谁还想通过读来表达自己对军需处长的感情?让我们怀着对军需处长的崇敬之情齐读这一自然段。

  10.过渡:课文不仅直接描写老战士牺牲时的样子与神态,还通过刻画谁来表现老战士的精神?[板书:将军]

  11.自由组合讨论研究:认真朗读课文第3至14自然段,用曲线画出文中描写将军神态、情绪变化的有关句子,细读这些句子,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

  12.组织学生自学研究。

  13.抓住重点句子,反复朗读体会人物感情。

  ①“将军愣了一下,什么话也没说,快步朝前走去。”[着急]

  ②“将军的脸色顿时严峻起来,嘴角边的肌肉抽动着。”[愤怒]

  ③“他红着眼睛,像一头发怒的豹子,样子十分可怕。”[愤怒]

  ④“将军愣住了……敬了一个军礼。”[震惊、敬佩]

  ⑤“将军什么话也没说,大步走进漫天的风雪中。”[自豪]

  点拨:

  ①“将军愣住了,久久地站在雪地里。他可能想些什么?”

  [屏幕上显示了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图画]

  ②“大家自己再轻声读第12自然段,仔细体会将军的这些想法作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我们怎样读才能把将军的情感变化的过程读出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

  ③“同学们,将军向跟云中山化为一体的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这不是一个普通的军礼,它表达了将军的千言万语,表达了对军需处长的沉痛哀悼和无限崇敬。是啊,这样的好战士,谁不敬佩呢?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和无比自豪的感情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④“作者是怎样歌颂军需处长这些高贵品质的呢?大家自读第13自然段。”(引导:谁读给大家听?回顾刚才提出的问题,你能解决吗?老师还有疑问,军需处长再高也不过两米,那怎么说是晶莹的丰碑呢?)[板书:舍己为人]

  ⑤过渡:军需处长的精神在红军战士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可见军需处长的精神对战士们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具体表现在哪?(读句子⑤)

  A 先前将军有这种信心吗?你从哪里知道的,请读出有关句子。(生读第2自然段。)[板书:担心]

  B 是啊,将军先前是那样的担心,现在又是这样的充满了必胜的信心。请大家再通过朗读来体会这种情感。(读句子⑤)

  C 战士们又是怎样的呢?“沉重而坚定的脚步声”说明了什么?

  D 战士们必胜的信念来自于军需处长的伟大精神和崇高品质,请大家再读第7自然段,体会战士们走过军需处长前面的这种感情!

  ⑥过渡:有了军需处长的这种舍己为人精神,任何艰难险阻,任何强大的敌人,都是可以战胜的。所以,课文最后一句告诉我们(师生齐读字幕: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引导:“这样的队伍”指的是怎样的队伍?――学生自由发言――导读]

  A 同学们!因为军需处长的精神和信念感染和鼓舞着每一个战士,所以红军战士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B 还因为红军队伍中有无数像军需处长这样的同志,所以将军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C 更因为这样的队伍是勇往直前、战无不胜的,所以我们坚信(师指示生齐读: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15.回顾开头,总结全文:“军需处长的高大形象不仅留在战士们心中,同样也印在我们心中。自由读中心句,想想通过学习你对这句话又有了什么新的体会?”

  [师总结:不仅仅军需处长形象上与碑相似,更重要的是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激励了战士们,成了将军和战士们心目中的丰碑,也成了我心目中的丰碑,是你心目中丰碑吗?希望这丰碑永远留在你我心中,留在我们所有在座人的心中!]

  16.拓展思维训练。

  学到这,老师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你们是否也跟我一样呢?(显示图片,出示要求:假如你是红军战士,这时你最想对军需处长说什么话来表达你此时的心情?――请同学们在课本的插图下题上一两句碑文。)

  17.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思想教育。

  红军之所以能取得胜利就是因为红军队伍中有千千万万像军需处长这样的人,他们无私奉献和忘我工作、不怕牺牲,这是当时支撑红军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那么现在我们是不是就不需要这样的精神了呢?不,在社会腾飞发展、竞争激烈的今天,我们仍需要这样的精神,更要发扬这种对事业的执着追求精神和无私奉献精神。同学们,你们说对不对?!

  18.研究性作业 :收集有关红军的故事,以“我们应从红军身上学什么”为专题,自由组合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8

  师: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丰碑》(板书课题)。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丰碑》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分几段?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

  生:(指名回答,略。)

  师:(故录像,教师随音乐和画面有表情地讲述。)这就是那支装备极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着。云中山早已被严寒冻成了一个大冰地。战士们冒着刺骨的寒风,顶着鹅毛般的大雪,一步一步艰难地跋涉着。他们能不能经受住严峻的考验,顺利通过雪山呢?他们还将遇到怎样的困难呢?我们接着来学习课文的后三段。

  [评:导语 设疑激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电教媒体的运用,把学生带到艰苦的长征路上,对教学目标 的完成起到启发诱手的作用。]

  师:通过理解课文后三段,我们要了解军需处长在严寒中的感人事迹,学习他舍己为人、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弄懂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还要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自然段。我们先来学习课文的第2段。请一名同学读课文第2段,大家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生:这段主要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师:书中只简略地为我们列举了4个可能出现的困难。但我们知道还将有许许多多的困难在等待着这支队伍。同学们想像一下,他们还将遇到哪些困难呢?

  生:(分别回答,想橡出很多困难)

  [评:引导学生想象,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师:同学们想象得很合理。红军所面临的困难是非常严峻的。那么,在困难面前我们的将军是怎样做的呢?

  生:将军早把他的马让给了重伤员。他率领战士们向前挺进,在冰雪中为后续部队开辟了一条道路。

  师:这说明什么?

  生;这说明将军很爱护、关心战士。

  生:说明将军非常勇敢。

  师:在恶劣的环境和残酷的战斗面前,我们的将军英勇无畏。这支队伍还在前进。前进的过程中又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3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投影:书中插图结合画面想想:这件事最令你感动的是什么?

  生:这段讲一个军需处长冻死在严寒中的事。

  师:(板书:军需处长)谁来结合画面说一说这件事中哪个细节最令你感动?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那镇定安详的神态。

  生:最令我感动的是军需处长的穿着单薄破旧。

  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都觉得军需处长这个人物是最令我们感动的。那么,作者是怎样详细描写军需处长的呢?请大家看课文的第7自然段,边读边动笔画出描写军需处长神态的语句。思考:他为什么会有那样的神态?

  生:军需处长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呢?

  生:从他的动作可以看出来。他的右手中指和食指间还夹着半截纸卷的旱烟。左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师:(板书:夹烟前伸)军需处长已经被冻僵了,为什么他的神态还是那样镇定安详呢?

  生:因为他相信自己会走出雪山,革命会取得胜利,所以他的神态才那样镇定安详。

  师:同学们再读读这一段的最后一句话。谈谈你有什么感想?

  生:军需处长就是发棉衣的,他把棉衣都发给了战士,自己却穿得单薄破旧。(板书:单薄破旧)说明军需处长是处处为别人着想的人。

  生:此时此刻我觉得军需处长很高大。

  生:我十分敬佩这位军需处长:

  师:同学们产生这样的感情是对的。通过这段描写(放录像,指投影)我们仿佛真的看到:在风雪中一位穿着单薄破旧的老战士,他那瘦弱的身影从雪山的那一面艰难地、一步一步地走过来。他累极了,他只想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下来歇一歇,可这一歇,就再也没有站起来。

  [评:创设情境,情感导读,使学生与作者之间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深地理解了课文内容,理解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对军需处长崇敬、怀念的心情,以低沉、舒缓的语调,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生:(反复练读,师具体指导,最后生配乐赏读和背诵。)

  [评;以读书、训练为特点,在朗读中记诵课文,读懂词句,培养语感,这是本节教学基本的语言训练方式。]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第三段中,作者通过神态、动作、衣着三个方面详细地描写了军需处长这个人物。作者同时还详细地描写了另外一个人物,谁呢?

  生:(齐答)将军!

  师:(板书:将军)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学习课文第七自然段的?

  生:(回忆学习方法)

  师:这种学习方法可以总结为“读、画、思”。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自学第三段。(出示“学法提示”投影――读:轻声自由地读第三段;画:画出描写将军三次神态变化及动作语言的句子;思:他每次神态变化都因为什么?)

  [评: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并使学生创造性地运用方法去实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生:(生自学第三段后,进行汇报,师同时板书:“愣一下”、“发怒”、“愣住了”)

  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呢?

  生:因为将军没有想到冻死的人是军需处长。

  师:是的,将军怎么也想不到被冻死的人就是军需处长。因为军需处长最有机会第一个穿上棉衣,可他却把棉衣发给了战士们。这是一种什么精神?

  生:这是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板书:舍已为人,勇于献身)

  师:漫天的大雪还在不停地下着,(板画:大雪)将军眼看着自己这位亲爱的战友将永远地长眠在雪山中(板画:雪山),同那高高的云中山化为了一体。将军的眼睛湿润了。他向这位军需处长庄严地敬一个军礼。(板书:敬礼)将军为什么庄严地向军需处长敬了一个军礼?

  [评:教者注重板画与语言的渲染,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师:当将军向这位军需处长敬礼的时候,军需处长怎样了?

  生:他已被雪覆盖,成了一个晶莹的丰碑。

  师:“丰碑”、“晶莹”这两个词该怎样理解?

  生:“丰碑”指高大的石碑,也指不朽的功绩。“晶莹”是光亮透明的意思。

  师:为什么说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是一座晶莹的丰碑呢?请大家分组讨论。

  生:(分组讨论并汇报,略)

  师:军需处长那冰雪中高大的形象看起来就像一座丰碑,他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不朽精神在我们的心目中更是一座晶莹的丰碑。(板画:丰碑图)

  [评:教者再次板画,既是对课文内容的形象概括,又是对学生心灵的启迪与熏陶。]

  师:(指丰碑图)这位军需处长为了他的战友们将永远地长眠在雪山中。他的战友们会走出雪山,走向胜利吗?我们接着学习课文的第四段,谁愿意给大家读一下第四段?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这一段主要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师:请同学们看投影(出示投影)默读这两句话。

  思考:“那声音”指的是什么?怎样理解“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生:(回答略)

  师:下面就让我们带着战士们那坚定的、必胜的信念来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生:(齐读课文最后一段)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结合板书说说课文哪些地方写得详细,哪些地方写得简略?

  生:(回答,略)

  师:作者为什么这样有评有略地写呢?

  生:是为了突出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

  师:是的。作者是为了突出中心。这篇课文写得有详有略,中心突出。在今后的作文中,同学们要学习这种写作方法。

  [评:抓住单元训练重点,做到读写结合。]

  师:战士们都走过了雪山,红军的长征也取得了胜利。但是我们这位军需处长却永远长眠在雪山中了。尽管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我们将永远地记住这段感人的故事。军需处长那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精神,将在中华大地上永世长存。最后让我们全体起立(生起立),向这位舍已为人、勇于献身的军需处长,向这座晶莹的丰碑献上我们少先队员最崇高的敬礼!

  [评:结束语总结全文,余音袅袅。尤其是最后敬礼,使同学们的感得到升华。]

  (此课曾获辽宁省第三届小学语文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一等奖)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9

  一,教学目标 :

  1,知识掌握目标:

  (1)深入理解课文中描写军需处长和将军的有关段落.

  (2)弄懂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2,基本技能和一般能力培养目标: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3,创新素质培养目标:

  (1)想象军需处长忍受严寒的情景,感受军需处长的坚强意志,培养学生的创新意志.

  (2)设计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新情感.

  4,德育目标:

  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二,教学分析与处理:

  1,教材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支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赞扬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这是一篇文艺性较强的课文,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和感情没有明确说出来,而是蕴含在叙述和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学习这篇课文,一是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二是凭借课文提高阅读速度,发展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的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时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教学难点 :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何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2,学生分析:

  由于课文所写的事情距离学生生活较远,学生很难理解红军当时面临的具体困难;作者的思想感情蕴含在描写的语言文字之中,学生理解起来也会很困难.

  3,创新点:

  抓住描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第七自然段,有感情地朗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感受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德育点:在感受军需处长崇高的精神之后,设计问题"你想对军需处长说些什么",使学生在谈感受的同时,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学习老一辈革命者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空白点:

  (1)上课开始留空白:

  课前播放录像:一支装备很差的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中艰难行军的场面.

  问:"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2)在难点处留空白:

  "为什么大雪覆盖的军雪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由学生讨论.

  (3)在讲解结束前留空白:

  在全面分析了解课文之后,播放红军队伍高唱国际歌奋勇前进的录像.

  问:"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

  (4)板书留空白:

  黑板上画一座石碑,石碑上的词由学生自己提.

  三,教学内容:

  1,红军队伍面临的严峻考验;

  2,感受冻僵的军需处长;

  3,理解对军需处长由愤怒到敬佩的将军;

  4,体会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四,教具的选择与使用目的:

  1,教具:多媒体课件;

  2,目的:利用课件演示使学生亲眼看到红军行军的场面,感受红军条件的艰苦,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利用音乐配乐朗读创造气氛,使学生进入情境,受到感染.

  五,教学过程 :

  教学策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操作程序:情境导入  ―点拨讲解―阅读感悟―合作探究―创新体验―情感升华―反思小结―体验作业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随着时间的流逝会被逐渐淡忘,但有些事情我们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今天,我们要学的这篇课文《丰碑》所讲的故事就是让我们永远不能忘记的,记我们把思绪拉到那艰苦的战斗岁月:(课件演示)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天,狂风呼啸,大雪纷飞,一支红军队伍正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地前进,严寒把云中山冻了一个大冰坨,狂风暴雪似乎要吞掉这支装备很差的队伍,将军不由地思考: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呢?

  (二)点拨讲解

  1,快速阅读1―2自然段,思考:这支红军队伍面临着怎样的考验?

  2,引读(字幕) 可能……可能……可能

  过渡:这种种情况将军都想到了,但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他眼前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出示军需处长冻僵图)

  问:他是谁?你知道什么是军需处长吗?一位掌管物资发放的军需处长被冻死,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呢?

  (三)阅读感悟

  1,学习描写军需处长的段落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第七自然段.

  (2)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3)扩展思维:你能用一个词来说一说,在你的心中,这是一位怎样的军需处长?

  2,学习描写将军的段落

  (1)自读自悟.

  (2)学生质疑问.

  (四)合作探究

  1,为什么大雪覆盖下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日莹的丰碑?

  2,朗读体会,尝试背诵.

  (五)创新体验

  同学们,假如你也是跟着将军在穿越冰天雪地的云中山,假如你也是与军需处长生死与共的战友,假如你就是课文插图中的一位战士,面对着被冻僵的军需处长,你会怎么想?

  (六)情感升华

  过渡:一个军需处长永远地离去了,但是更多的军需处长迈着坚定的步伐走来了,(课件演示:一支前进的红军队伍)(放国际歌)看,这支前进中的红军队伍,如滔滔江水奔腾汹涌,如钢铁洪流滚滚向前.听,这脚步声是多么坚定而有力.同学们,你们说这支队伍能否经受住这样严峻的考验?

  1,激发学生直抒胸臆.

  2,领悟: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

  (七)反思小结:

  同学们,军需处长用自己的生命来换取战友的生命,用自己崇高的精神感染鼓舞了战士们.有了这种精神的部队是伟大不可战胜的;有了这种精神的民族是伟大不可战胜的.同学们,假如在革命胜利后,我们要为军需处长立一座石碑,你将在石碑上刻下怎样的碑文呢?(板书)

  (八)体验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10

  《丰碑》一文主要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的云中山行进,军需处长在部队棉衣不够用的情况下,把棉衣让给战友,自己只穿着簿的单衣而冻死在山中。将军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要警卫员把军需处长找来,想追究他的责任,而旁边的人却轻声告诉他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将军向被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行了个军礼,继续带领部队走进漫天的风雪中。本文的教学,我安排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初读课文,感知大意,讲读课文第一部分(1、2自然段)。第二课时讲读第二、三部分(3-14自然段)。第三课时总结全文,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课后练习4的要求),完成有关书面作业 。其中第二课时的主要教学情况是这样的。

  师:这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丰碑》。

  (指名说说课文主要内容。复习1、2自然段的意思。略)

  生:(略)

  师:“丰碑”即高大的石碑,常比喻不朽的杰作或伟大的功绩。上一堂课中同学们提出过这样的一个问题:“课文中为什么把被冰雪覆盖的军需处长称作‘晶莹的丰碑’?”这堂课我们继续诵读来解决它。

  先请一位同学朗读3-6自然段,大家注意听。

  师:将军跑到前面,在他眼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情景呢?下面请同学们各自轻声朗读第7自然段,读的时候要做到字字入目,句句留心,一边读一边想一想:读着课文,你仿佛看到了些什么?

  (学生各自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想像、体会。)

  师:下面请同学们交流一下。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姿势。他倚靠着光秃秃的树干坐着,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

  师:那请你把这几句话朗读一下,看能不能让大家仿佛也看到这情景。

  (该生有感情朗读,就是声音轻一点。再请一位朗读,该生读得很入情。然后全班齐读这几句,一齐体会。)

  生:读了这段话我仿佛看到这位老战士的神态。这位老战士临死前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我来把这几句朗读一下:“但是可以看出……”

  (该生读得很动情,再指名读,齐读。)

  生:我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左手夹着一截旱烟,右手微微向前伸着,好像向战友借火,身上穿着一件单薄破旧的衣服。

  (该生有感情地朗读,指名读,全班齐读)

  生:我还知道这位老战士没发到棉衣,只穿了件单薄的单衣。

  (同样该生朗读,指名读,齐读。)

  师:很好,同学们边读边想,用心琢磨,仿佛看到了这位老战士的外貌、动作、姿态。

  (投影显示被白雪覆盖、背靠树干而坐的老战士画面)是不是这副模样?你眼前浮现出了这副模样后再来读这段话肯定会读得更好。请大家试一下。

  (学生充满感情十分投入地自由朗读。指名朗读,该生感情把握得较准,气氛渲染得很好。齐读。学生均正色凝神,课堂内气氛很凝重。)

  师:同学们读了这段文字,看到了这个情景,我们又了解了些什么,有些什么感想呢?

  生:这位老战士是因为把自己的棉衣让给了别的战士自己只穿单衣而冻死的,它有舍己为人的好品质。

  师:对!冰天雪地里,他让出了棉衣,也――

  生:也让出了生命。

  生:一般人临死前样子都是十分痛苦的,而这位老战士面对死亡神情十分镇定、十分安祥,没有一点畏惧,可见他对死已有心理准备。

  生:他是位老战士,身经百战,为党的事业作出了很多贡献,而现在却冻死在云中山,死得十分可惜。

  师:讲得真好。老师也有同感。如果我们联系上下文,联系他的身份,同学们又有什么感想呢?

  生:他是位军需处长,掌握着整个部队的物资供给,蛮有理由给自己留一件棉衣,他怎么可能不给自己留一件棉衣呢?有的军需处长做不到,可他却做到了。

  师:对,革命队伍中的军需处长就做到了。

  生:肯定是部队里的棉衣不够用了,这时军需处长可能想:“我是军需处长,我的工作就是要为战士们做好后勤服务,现在部队里缺棉衣,我就把自己的棉衣让出来吧。”

  师:对。这种想像很切合当时的情况,军需处长这么想、这么做就叫“忠于职守”,十分可敬。我们联系前后文深入思考,体会到了这么丰富的内涵,现在带着以上感受再来朗读这段话,肯定会读得更好。

  (学生充满感情地齐读。)

  师:这么可敬的军需处长想不想把他永远记在心里?

  (生高声齐答:“想!”)

  师:好,那我们把这段话多读几遍,争取把这位可敬的军需处长永远记在心里。

  (学生自由地用心诵读,尝试记忆,课堂内读书声又掀起了一个高潮。)

  师:看到了冻死的老战士,将军的反应是怎样的?请大家读下面的课文。

  (学生自由朗读下面的8-10自然段)

  (教师指名检查,朗读。并且要求说说读了每一段了解了什么,相机指导学生扣住描写将军神态的词句,体会他当时悲痛、气愤逐步升级的心情,同时通过朗读加深体验。具体过程略。)

  师:“这时候,有人小声告诉将军:‘他就是军需处长……’”同学们,将军本想把军需处长找来,狠狠地批评一顿,好好地追究责任,出人意料的是眼前这位被严寒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此时将军的神态是怎样的?他内心又会怎样想?读读下面一段话,试着把将军此时的内心活动写一写。(教师投影出示写话引子。)

  将军默默地想:“军需处长啊军需处长, ”

  (学生自由轻声读12自然段,想像将军此时的内心活动写话。)

  (学生们交流略。)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11

  重庆市渝中区解放东路第三小学   何娟

  一、 教材简析

  小学语文课本里收集了不少红军长征途中涌现的可歌可泣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把思绪再一次拉回到那艰苦的战争岁月,一起走进人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丰碑》这篇课文。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文章讲述了红军在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事迹。文章对人物的刻画非常细腻,表现了红军将士们那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崇高精神,在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引起情感上的共鸣,让学生对红军将士的敬佩从心底油然而生。我们尝试利用多媒体让情景交融,让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去感悟。

  二、 教学目标、重难点说明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应注意课文的人文内涵,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地学习。于是,我拟订了以下学习目标。

  1 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感人片断,帮助学生积累语言。

  3 培养学生自读、自悟、自议的能力。

  4 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体会文中当详则详,当略则略的表达方法。

  本课的重难点在于:抓重点词句理解内容,感悟文中人物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红军将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三、 教法、学法设计

  1 激情范读,整体感知

  利用多媒体集图象、音效、文字为一体的优点,从一开始就把学生引入情景,在凝重的画面与音乐声中,老师用充满激情的朗读,引发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并简要说出整体感受。

  2 自主学习,重点感悟

  新的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此审视阅读教学过程,课堂首先要保证学生独立、充分、深入地与文本对话。这种对话至少应包括:(1)搜集处理信息并把握意义(即读懂了什么);(2)受到情感熏陶;(3)获得思想启迪;(4)享受审美乐趣。第一点是主要的,但并不意味着后三者可以不要。教学中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段落,并想想为什么感动?学生把自己的感悟与小组其他同学一起分享。多媒体把学生可能受感动的段落隐藏起来,到学生汇报学习情况的时候,跟随学生的汇报一一展现出来,北风呼啸、大雪纷飞的情景,加上师生互动的推进,为学生的感悟营造了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这样的自主选择性学习,可以给学生更广阔的空间,学生在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学习材料、学习伙伴的过程中,真正参与了学习活动的全过程,真正实现了自主,真正走进了文本。

  3 相互启发,协同学习

  既然阅读是一种对话,那如何来把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我认为在课堂上,教师应有两种身份,第一种是与学生平等的再学习者;第二种是给予学生启迪的引路人。教与学的过程,我们何不把它看作是相互启发、协同学习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也要给予学生适时的点拨。例如:描写冻僵的军需处长那一段,如何让学生感悟其伟大,我引导学生抓住几个重点词语:倚靠、镇定、安详、夹着、伸着、单薄破旧,联系人物的身份和这样严寒的环境,引导学生质疑问难,紧接着,带领学生走进军需处长的内心,想象此时此刻他忍受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痛苦。掌握军队后勤大权的军需处长舍己为人的形象一下浮出水面。同样,描写将军向军需处长敬礼的那一段,抓住“缓缓地、深深地”这些词语让学生走进将军的内心,体会将军的复杂心情。而文中到最后情感达到一个高潮,同时,多媒体也把我们引进一个高潮,大雪很快地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学生预习时理解的“丰碑”只是字典上的解释,即高大的石碑。可在文中是这个意思吗?从而促使学生去探讨丰碑的真正含义,它是一种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画面中,军需处长被大雪掩盖住了,与云中山连为了一体,让我们感受到军需处长的这种精神与天地同在。正是这种精神激励红军将士不断前进,文中最后有这样一句话:如果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会属于谁呢?可以请学生换个说法,体会一个句子的不同表达方式。可能有的会说:“胜利一定属于这样的队伍。”有的会说:“胜利怎能不属于这样的队伍?”还有的会说:“难道胜利不属于这样的队伍吗?”等等。通过朗读比较,让孩子们知道:同一个意思有不同的表达方法;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来确定采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本课要表达强烈的感情,用反问的形式是最好的。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也让学生感受到红军将士的决心,多媒体同时出现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把整个课堂引入一个高潮。

  4 收集信息,延伸学习

  众所周知,语文是门百科全书式的学科,是非常生活化的课程。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现实距离遥远,如何拉近时空的距离。课前资料的收集尤为重要。学生采用各种渠道,收集有关长征的音像、图片、文字资料,互相交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对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了认识,也了解到红军长征的艰险以及一些故事。课堂上学生对内容的感悟,也有一部分来自于这些收集来的信息。这样真正让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 板书处理

  板书意在言简意赅,本课的板书,我以一棵大树、几座山峰为背景,这也是军需处长牺牲的场景,大树下“舍己为人、勇于牺牲”几个大字体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让学生铭记于心。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 篇12

  教学目的:

  1、通过红军队伍在行军途中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学习军需处长为了他人、为了革命胜利,不惜牺牲自己的崇高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湿润"、"晶莹"造句。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1、理解第七自然段,从军需处长冻死前的动作、神态、穿着中,体会他的献身精神。

  2、弄懂大雪覆盖的军需处长为什么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课前准备:幻灯片四张。

  教学课时: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

  1、板书课题,释题引入新课。"丰碑"本意是高大的石碑。本文比喻不朽的功绩。这篇课文讲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途中一位军需处长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他成了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

  2、学生自读"自学要求"和"自学程序与方法",议一议学习本文的学习计划。

  二、读练一 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

  自学提示:

  1、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写了那些人物,主要写了什么?

  2、借助字典学习生字新词,读准字音,注意字型,理解词义。

  3、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二、知一

  1、请四生试读课文,读后请其他同学评议。

  2、分别请三生汇报生字新词的学习情况。要点如下:

  (1)"碑"注意右半部份的写法。"豹"注意左边的写法。

  "覆"注意右下角不要写成"复"字。

  (2)恶劣:本文指环境很坏。

  袭击:出其不意的打击。

  愣:因突然发生的情况,显得失神的样子。

  镇定:在紧急的情况下不慌不忙的样子。

  军需处长:负责办理部队所需的给养、被服等物质部门负责人。

  安详:神态平静,从容稳重的样子。

  晶莹:光亮透明的意思。本文指军需处长的光辉形象。

  3、一生说说这篇课文写的主要人物及事件。本文写的是红军在一次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三

  教师提示:默读课文,按事情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划出重点段落,说说各段大意。

  学生读、想、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一生汇报课文分段的情况:

  第一段(第1自然段):讲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

  第二段(第2自然段):讲红军队伍在前进中还可能遇到很多困难。

  第三段(第3-13自然段):讲被严寒冻死的军需处长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

  (是全文的重点段)

  第四段(第14自然段):讲红军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六、读练三自学课文第一、二段

  教师提示:借助旁批,逐句读懂课文第一、二段,说说红军行军途中有那些困难。

  七、知三

  1、一生说说红军行军途中遇到的困难并找出描写严寒的词语。

  2、请一生说说第二段的主要内容及红军在行军途中将会遇到的困难。

  教师点拨:作者在文章开头描写了环境的恶劣,为下文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埋下了伏笔。写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说明红军行军的艰难,不得不使将军思索。

  八、结

  回顾本节课时学习过程。说说第一、二段写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启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红军在恶劣的环境中行军,一位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的感人故事。那么,课文是怎样写这件事的呢?本节课我们重点学习第三段、四段,完成自学程序四、五、六。

  二、读练一完成"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教师提示:

  1、精读第三部份,按"读-思-议-说"的方法自学;

  2、找出描写有关老战士的段落,结合旁批和插图理解人物的高贵品质;

  3、说说将军神态有那些变化,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

  4、自学第四部份,结合旁批理解重点词句。

  学生读、想、批、划、说。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知一

  1、请一生汇报第三部份的主要内容。

  2、一生读描写老战士的段落。

  3、生读描写"老战士"神态的句子:他一动不动,好似一尊塑像,身上落满了雪,无法辨认他的面目,但可以看出,他的神态十分镇定,十分安详。

  教师插话:课文是如何写老战士的镇定、安详的呢?(出示插图)

  4、一生读出有关的句子:"右手……左手……好像在向战友借火。"

  5、生汇报划横线的句子及"单薄破旧"、"贴"等词语对体现人物精神方面所起的作用。

  师问:我们联系上下文可以知道,冻死的老战士就是军需处长。大家想想,军需处长是负责部队生活的,他没有棉衣穿,说明了什么?

  6、请几位学生谈谈自己的想法,从而体会人物的高贵品质。

  7、指导学生读第七自然段。

  教师小结:这一段对军需处长的神态、动作、衣着作了细致的描写。他十分镇定、安详,一动不动地好似一尊塑像,单薄破旧的衣服紧紧地贴在他的身上、这些都突出表现了他那为了别人而不惜牺牲自己的精神。

  8、生继续汇报将军感情及神态的三次变化。

  9、生汇报旁批,说说课文是怎样通过对将军的侧面描写来体现军需处长的精神的。

  教师小结:将军感情发生了三次变化,课文从"愣"、"快步"、"严峻"、"吼"、"愣住"、"湿润"等词语体现了将军当时的心情是由焦急、愤怒、自责、崇敬而变化的,从侧面突出了军需处长形象的高大。

  (出示句子)师读句子:"这时,风更狂了,雪更大了,大雪覆盖了军需处长的身体,他成了一座晶莹的丰碑。"这句话如何理解?

  10、生汇报这句话的解释:这句话中,"晶莹"的意思是光亮透明;"丰碑"原指高大的石碑,这里比喻不朽的功绩。这一句是比喻句,把军需处长比作石碑。从形象上看,大雪覆盖着他的身体,确实象一座石碑,更重要的是,军需处长他那舍己为人的精神是不朽的,他成了将军和战士心中的一座丰碑。

  11、师小结,并指导学生齐读这一句。

  12、生继续汇报第四段的主要内容及旁批内容。

  教师小结:课文的开头与结尾都提到了风雪,首尾相呼应,"大步走进"说明将军先前的疑虑已完全消失了。他坚信,在红军队伍中还有无数象军需处长这样好的同志,这支队伍一定会取得胜利。

  四、读练知二

  教师提示:

  1、归纳文章中心思想;

  2、完成课后练习1、4题;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熟读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生汇报文章中心思想及课后练习题1、4题。

  分角色朗读第三段。

  五、结

  1、结本课的学习内容。

  2、结学习方法。

  3、结学生情况,表扬后进生。

  六、布置作业 :背诵课文第七自然段和最后三个自然段。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抓住思维空间 培养想象能力――《丰碑》教学谈(精选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