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精选1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精选1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精选15篇)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谈话  初次见面,聊点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们先问吧,你们问五个问题。接下去我问了,能说说你记忆中的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吗?先与同桌说,再推荐三位同学来说,开始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许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时光,中国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电击鼠标:

  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中国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评价: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刚才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吗?请你读一读。(读2~3句,每句2~3人)

  要是能把这个地方读得更准确就好了,再读一次。

  你把字读得准确,句子读的流利,真棒!

  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挺难读的,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会读书啊!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来说说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领学习全文(出示)

  评价: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⑴ 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 讨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真香,想读的同学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谁也喜欢读这句话? ——你来——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 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啊,这里有写到了一个——(“浸”加圈)这个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而课文中说——,这里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她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你又作何理解呢?——是啊,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难怪她说——

  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呷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谁想读读这句话——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⑸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 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五自然段: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你来乐一乐——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能把“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样子读出来吗?——多么有意思啊,!老师也想享受一下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你来喊一喊——你来喊一喊——你来——你来——想喊的同学一起来——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

  点击鼠标:

  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给“思乡”加线)。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教学反思:

  《桂花雨》是一篇充满着浓浓乡情的优美散文,文中弥漫着作者淡淡的思乡情绪和对故乡美好的回忆。  本课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摇花的乐趣,难点是体会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

  “摇桂花”这一段既是课文内容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重点。这部分教学我注意了读中感悟,引导学生深入地体会了“摇桂花”时的快乐心情。因为是略读课文,我采取了步步深入,渐入佳境。对于作者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和“摇桂花”的快乐,我引导学生阅读文字,发挥想象,填写阅读卡。同学们的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很圆满的完成了我的教学任务,很是出乎我的意料。

  本堂课,总体感觉还是比较顺的,我最满意的就是孩子的配合。在备课的时候有好几个知识点,我还生怕孩子到时候回答不出,找不到答案。比如说:画出文中描写桂花香的句子。我班的孩子都能很好的找出问题的答案,这让我很是佩服。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2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是理解课文的有效方法。可怎样激发学生朗读的激情?在教学《桂花雨》一课时,我用激情导读的方式激起学生内心的共鸣,获得深切的体验,取得较好的效果。我先让学生读文寻找:书上哪一句话写了“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请画下来。学生画完后我指名让学生读出句子,然后问:你从哪个词体会到作者非常想摇桂花呢?学生很快找到“缠”字,但我没有象往常一样追问孩子为什么,而是接着陈述:是啊,我摇桂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啊,可妈妈却说(引学生读妈妈的话):“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当学生读完妈妈的话后我说:“妈妈说早,没开足,不能摇,可我小孩子哪管这些,我就是想摇啊,非常想,于是我成了妈妈的小尾巴整天粘着她,妈妈在洗菜,我说(学生马上心领神会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妈妈去晾衣服(学生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妈妈在扫地(学生读‘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妈妈去……”就这样我一遍遍地创设情境,学生也跟着一遍遍地朗读,很自然地把作者迫切摇桂花的心情读了出来,课堂的气氛也达到了高潮。我通过创设情境为学生搭建了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平台,在一遍遍朗读中走入了作者的内心世界,因此接下来学习“摇花乐”学生很快进入角色。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1.“我”一开始就明说“我喜欢的是桂花”,为什么喜欢?——“桂花香气迷人”。

  让学生快速浏览课文,找出表现桂花香的句子:

  ①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③“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第1、2句:两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不受季节的*,香甜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第1句和第3句都说了“香飘十里”,但是,事实上,这个程度一样吗?

  不一样。

  2.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事实上,是不是像母亲说的这样呢?我们不妨再看一看课文中的这些句子:“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那么,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怎么样呢?“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显然,从香气上看,是没有区别的,甚至小山上因为树多,更显得浓郁。

  那,为什么母亲要这样说呢?“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

  3.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

  我们不能无视这个“又”字。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他又一次想起。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的深深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他的生命,成为他幸福童年的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也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吗?

  寓意:童年时期摇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笔笔珍贵的宝藏,让“我”久久难忘。那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我”和母亲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正是因为难以回到那时,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学完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触?同学们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谈为什么难忘。)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4

  福建武夷山市实验小学 余莉

  其实这篇课文如果叫余老师来选,我真的难以取舍,我学得每一段都非常优美。那种朴实的乡村生活,还有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深深地打动了我。其实琦君这辈子最喜欢写的便是故乡那些人和事。这里有一段话想读给大家听,这是在作者的另一部作品《烟愁》里的一段后记(教师朗读):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一份情,象花木草树似的,谁能没有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在哭,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在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听完这段话,再联系这篇课文你觉得琦君是个怎样的人?

  (三)适时对课文内容进行拓展。

  (1)评价作者。

  生:我觉得她是个热爱故乡,热爱父母的人。

  生:对故乡有很深情感的人。

  生:她爱那些对她好的人。

  生:很有感情的人。

  师:是个很重感情的人,是吧。

  生:他爱自己的故乡,爱得甚至可以一辈子不写文章。

  师:她是说若能割舍这些,她宁愿此生永不在写。

  生:我想她像她母亲一样是个关心他的人。

  师:她母亲和父亲的种种美德打动了作者。我这还有个例子,琦君不仅对周围的人很好,她对家里的花花草草也特别关注,她知道自来水中的氯对兰花不好,便总是提前两三天把水晾好,再浇。而且每天用温布把兰花叶子上的灰尘擦去,她就是个这么有爱心的人。咱们学了这篇课文,你说让作者难以忘记的就只是那桂花雨吗?

  (2)其实令作者真正难以忘却是什么?

  生:还有童年时代的摇花乐。

  生:还有父亲指指点点地教她认各种花。

  师:也就是父亲对她的教诲。

  生:任何发生在她故乡的事。

  师:对,还有故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处景观,都难以忘怀。

  生:家乡的乡亲们。

  师:对,有家乡的亲人,伙伴,朋友。

  生:还有一家人坐在一起吃桂花糕时的情景。

  师:是啊,一家人其乐融融,感觉真好。

  生:还有她家院子里所有的花花草草。

  (3)回忆令自己难忘的人和事。

  师:好。在你们以往的日子里是不是也有一些让自己难以忘怀的人和事,一些难以割舍的片段呢?说说看。

  生:我那次和家人去九曲溪边玩,我和弟弟脱了鞋,在河滩边捡石头,那天我们都很高兴,这很难忘。

  生:我也忘不了一些人,以前住的宿舍有一些小朋友,那时我们玩得很开心。

  师:哦,是童年的一些伙伴。

  生:我以前住党校,下面有一条河,我和我爸爸去河边玩,我不小心掉到河里去了,后来还是我自己抓住岸边的石头才爬上来的,从那以后我竟然学会游泳了。

  师:一次不愉快的经历,竟让你学会了一样本领,有意思,不过大家可别轻易去尝试哟。

  生:有一次,爸爸睡着了,我却把他吵醒了,他把我骂了一顿,从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他休息的时候吵醒他了。

  师:也有点不愉快,不过给自己提了个醒。

  生:我奶奶家的狗死了,我很伤心。

  生:我想起了小时候,太婆总是给我讲故事,现在他已经去世了。

  (4)师小结,启发学生学会关心周围的人和事。

  师:说起这些总是让人有些伤感。曾经有人对琦君的作品提出批评,说她不能忘却旧事。我们知道琦君一辈子最爱写的就是周围的亲人,朋友,花木草树。她说,我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回忆中,而是这些拂不去的旧事,给予我更多的信心与毅力。那么,我想除了那难以割舍的童年,其实在我们每天的生活当中,都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某年冬天的一场美丽的雪,入春以来的第一声雷,比如说那些曾经帮助过你的亲人朋友师长童年的伙伴,倘若这些你都能一一地收藏起来,藏在你记忆的花园里,我想那一定是一朵朵常开不败的花。当你想起来的时候,会觉得很温馨,那你收获的不仅仅是花朵的芬芳,你收获的更是人生的美丽。

  三、走出文本,开拓视界。

  师:好,最后咱们走出这让琦君永生难忘的桂花雨说说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走出)

  生:我认识了一位非常爱自己故乡的人。

  生:学完这篇课文,我也要象琦君那样记住自己的故乡,还有自己童年一些难忘的事。

  生:我了解了摇花乐,我也要去尝试一下。

  生:我不是浦城人,但学完这课以后,我知道了桂花可以做好多糕饼。

  生:我们要象琦君那样有爱心。

  师:对,用仁厚的胸怀去包容周围的一切。

  生:要学会在写作的时候把自己的感情也溶进去,做到"句中有情"。

  师:啊,你是从写法的角度来谈的,非常了不起。好了,孩子们这节课咱们就上到这,课后你们再去看看有关琦君的其他作品,写写读后感,有兴趣的还可以把你想象到的桂花雨的画面画下来。下课!

  生:老师再见。

  课后启示――课堂就是生活

  一直以来有这样的说法:把课堂引向生活,把课堂和生活联系在一起等等,诸如此类。那是不是说课堂与生活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课堂就是那个在特定的地点,特定的时间,有特定的人,所谓特定的教具、学具辅助,总之,在一种特殊环境、特殊气氛之下的产物。这如许多的"特殊"让许多上课者与听课者对课堂似乎有了一些过高的期待,把它看成是一个束之高阁的东西,而一些不尽如人意的课堂往往让上课者难堪,听课者无奈甚至反感。一种很奇怪的思想让我们以同样奇怪的心态进入课堂,那种心态和你在大街上与他人闲聊的心态不同,与在家看电视的心情不同,只要走出课堂许多人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让自己和孩子的心灵在课堂上得到解放,获得自由。简言之,课堂就是生活,而老师,就是陪着孩子生活成长的那个人。

  首先,精彩的课文是生活的缩写。如《桂花雨》就是记录了作者童年时代的一些经历,如父母的与人为善,美丽的乡村风景,淳朴的民风……当这样的生活图卷,作者的悲悯情怀,呈现在孩子眼前的时候,对作品的直接造访和叩问就是一种极大的幸福。这些好的文章好比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师生相约共同朝那个目的地出发,这是个美丽的约会,而且注定到那之后,每个人都会有一次与众不同的体验。

  其次,教师在课堂上扮演着生活中不同的角色。当交流体会时,教师就是和学生一样的阅读者,一起谈阅读的体会交换不同的见解;当学生的理解有偏颇的时候,教师就是阅历比他们更丰富的师长,纠正他们的错处;当学生的见解非常高明之时,教师可以谦虚地当他们的学生,向他们讨教;当学生伤心沮丧时,教师应该象父母亲人一样鼓励他安慰他;当大家开心时,可以象同伴朋友一样谈笑,玩耍……这样的课堂会让师生之间都获得一种最温馨的关怀――灵魂的唤醒、心灵的充实、精神的重塑、思想的升华和美化。

  最后,教师引领着学生在课堂中学会生活。课堂上有太多的教育资源了,正如生活无法被设计一样,课堂上会出现什么谁也无法预知。如在交流时,学会谦虚地倾听,学会自信地表达;在他人表现胜过自己时,学会欣赏他人,学会喝彩;遇到好文章时,学会感动,学会关心他人的命运;有收获的时候,学会分享;遇到难题时,学会质疑,学会求助;与同学发生争执时,学会宽容,学会协调,学会谅解;出现失败时,学会坚强,学会反省,学会随,学会乐观……

  "生命化教育"始终相信人,相信生命的意义,始终相信生命的价值,始终相信教育能不断战胜愚昧、粗暴、狭隘、卑俗,走向光明、慈祥、辽阔、和谐、教育以人性的形式,使人最终赢得解放和自由。不要让课堂有太多的刻意,应该让它和你生活中其他朴素的追求一样去实现,可存有一丝期待,但不要强求。记得有教育学者说过"期待是一种宽容……期待是一种美",就让我们象期待每天的太阳一样,期待自己今天能与孩子们在课堂中发生怎样的心灵碰撞,能有得怎样的收获,轻轻松松,快快乐乐度过每一节课,度过每一个生命中的日子。

  (d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问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5

  教学目标:

  1、认识2个生字“箩、杭”;熟记“姿态、迷人、至少、邻居、成熟、完整、尤其、提前、香飘十里”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课文,体会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领悟、学习这种感情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和重点句子,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深层文意,体会文中句子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方法:

  结合课件解读课文,让学生小组讨论交流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上一节课《梅花魂》中,我们透过傲雪而立的梅花看到了外祖父对祖国深深的爱与眷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另一种花又寄托着怎样的情感。大家翻开课本第30页,我们来学习第7课――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字,理顺文意

  让学生带问阅读,“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文中‘桂花雨’有什么寓意?”

  请学生回答第一个问和第二个问。

  桂花雨:文中是指摇桂花时落花纷纷,若雨一般。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家乡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

  三、词句解析,细品思乡情

  四、总结

  现在,同学们知道“桂花雨”的寓意了吗?

  寓意:童年时期摇落的桂花雨,像是一笔笔珍贵的宝藏,让“我”久久难忘。那是童年回忆的重要载体,也承载着“我”和母亲的思乡之情以及对故乡生活的怀念。也正是因为难以回到那时,所以“桂花雨”才更加深刻地留在“我”的心中。

  学完这一篇文章,有没有什么感触?同学们有什么难忘的事?跟大家分享一下。

  (回忆自己童年经历的一些小故事,谈谈为什么难忘。)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

  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

  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

  二、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建议

  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对她有较多的了解。

  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

  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

  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

  4、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别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我”对“摇花乐”的怀念。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

  5、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看过桂花的学生,可以回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又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

  6、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6

  初读《桂花雨》这篇美文,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随后,又读了作者琦君的其他几篇散文,感觉如饮甘泉,清洌甘醇,被她的文章中透出来的幽幽情思所感动。所以我决定把这篇课文作为我的教研课,让一场桂花雨飘落孩子们的心田。

  上完这堂课,我久久沐浴在那花香四溢的桂花雨中。我觉得今天的课成功之处主要有这几点:

  ⒈创设情境,善用“空白”,引发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需通过感悟自得的语言实践来实现的。而教师必须给他们提供一个思维支点进行启发、导向,才能挖掘创造想象的潜力。例:教学桂花纷纷落下情景时,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想象桂花落到你的头上、颈上、身上、地上的感受,再说出表现作者当时喜悦心情的词语,最后用词语喊出自己的内心感受,这样一步步深化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读出、说出了自己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能融入文本,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善用文中其他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意外之意,这样可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拓展、丰富、充实课文内容,获得许多动态生成资源,对文本的理解有了升华。

  ⒉整合教学资源,触发学生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摇花乐”到“思乡情”情感需一个转折过渡,才能渐渐沉浸文本,体会真情。为此,我收集了有关琦君简介、还配了音乐创设情境,还补充了了作者另外一部作品《烟愁》中的话,让学生从提供的资源中获得信息,通过自读自悟,有层次地阶梯状地感受到了作者和母亲那份思乡情。

  语文课该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上了这堂课我真的是很有感触。成功的语文课堂就因充分考虑学生的学情,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只有符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7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读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本课所讲的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培养同学的自学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德育目标;体会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怀念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课文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课文

  1播放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说说你对桂花的印象。

  2板书课题《桂花雨》,我们学习这篇课文将对桂花有更深刻的了解。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选择自身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默读阅读提示,考虑:阅读提示对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

  3指人回答,明确:出示课件

  4分同桌轮读,评议

  5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记述了童年时候与母亲一起摇桂花的事情)

  三合作学习,理解课文。

  1你喜欢哪几句话?你能想象当时的情景吗?合作学习。

  2汇报交流:如桂花树的样子,母亲送桂花的情景,摇桂花的情景等。

  3出示课件:师范读。同学想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这下,我可乐坏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4默读课文,说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抒发了作者怀念家乡,怀念童年生活的感情)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童年的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呢?说给大家听。

  六作业

  1写一写童年的趣事。

  2画一幅表示童年生活的画

  板书设计:

  桂花雨

  抱树使劲摇怀念家乡

  满头满身好香怀念童年生活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8

  初读《桂花雨》这篇美文,我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它。随后,又读了作者琦君的其他几篇散文,感觉如饮甘泉,清洌甘醇,被她的文章中透出来的幽幽情思所感动。所以我决定把这篇课文作为我的教研课,让一场桂花雨飘落孩子们的心田。

  上完这堂课,我久久沐浴在那花香四溢的桂花雨中。我觉得今日的课成功之处主要有这几点:

  1、创设情境,善用“空白”,引发想象。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上的一切。”小学生具有丰富的想象力,阅读教学中,学生的想象力需经过感悟自得的语言实践来实现的。而教师必须给他们供给一个思维支点进行启发、导向,才能挖掘创造想象的潜力。例:教学桂花纷纷落下情景时,我先出示课件让学生自读自悟,然后想象桂花落到你的头上、颈上、身上、地上的感受,再说出表现作者当时喜悦心境的词语,最终用词语喊出自我的内心感受,这样一步步深化进行语言实践,使学生读出、说出了自我的情感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能融入文本,有身临其境之感。还善用文中其他的“空白”,启发学生想象,放飞想象的翅膀,听弦外之音,会意外之意,这样可调动学生平常的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拓展、丰富、充实课文资料,获得许多动态生成资源,对文本的理解有了升华。

  2、整合教学资源,触发学生情感。教学过程中,学生从“摇花乐”到“思乡情”情感需一个转折过渡,才能渐渐沉浸文本,体会真情。为此,我收集了有关琦君简介、还配了音乐创设情境,还补充了了作者另外一部作品《烟愁》中的话,让学生从供给的资源中获得信息,经过自读自悟,有层次地阶梯状地感受到了作者和母亲那份思乡情。

  语文课该用演绎法还是归纳法,上了这堂课我真的是很有感触。成功的语文课堂就因充分研究学生的学情,行云流水,水到渠成。仅有贴合学生的才是最好的。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46

  执教《桂花雨》所得

  10月11日,学校里安排的每周一课有我。

  在“十一”长假期间虽然加了几天班,但心里仍挂念着《桂花雨》,当然,我的“挂念”与琦君的“挂念”俨然是两回事。

  由于挂念,我开始了解琦君了,打开“百度”一搜再搜,搜了40多页的资料,打印下来躺在床上慢慢品读。

  经过两次试教,经过同年级组老师的帮助,10月11日下午,每周一课活动我的任务算是完成了。

  现在回头想想执教《桂花雨》一课,教有所悟:

  ――课文是“菜”,背景是“盘子”,“菜”有了“盘子”就有处安身了;

  ――教学设计是“菜”,课堂是“盘子”,“菜”有了“盘子”就可以亮相了;

  ――菜是可以加工的,怎么加工,就看厨师的思路了;

  ――课文是可以设计教学思路的,怎么设计,就看老师的想法了;

  ――终究,“菜”是要上桌的,需供人品味,虽众口难调,但也能知不足;

  ――终究,“课”是要上的,需供人批评,虽褒贬皆有,但也能从中获益。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0

  一、谈话引入

  1、同学们,童年是美好的、幸福的、难忘的,回忆童年美好的往事更是一种享受,充满了乐趣。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琦君的童年,一同去欣赏美丽的桂花雨。(板书课题。)

  2、琦君(1918――20__)现当代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永嘉人。毕业于杭州之江大学中文系,师从词学家夏承焘。1949年赴中国台湾,在司法部门工作了26年,并任中国台湾中国文化学院、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后定居美国。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主要有《烟愁》《细纱灯》《三更有梦书当枕》《桂花雨》《细雨灯花落》《读书与生活》《千里怀人月在峰》《与我同车》《留予他年说梦痕》《琦君寄小读者》《琴心》《菁姐》《七月的哀伤》以及《琦君自选集》等。

  3、桂花:也称木樨,木樨科。常绿乔木,高达15m,树冠卵圆形。叶对生,椭圆形至卵状椭圆形。花簇生叶腋或顶生聚伞花序,黄色或白色,极香,花期中秋。核果椭圆形,蓝紫色,翌年夏初成熟。原产我国西南、华中等地,今各地普遍栽培。变种较多,有金桂、银桂、四季桂。是传统的名贵香花,城市绿化、美化的重要树种。桂花经蜜饯后,可做各种甜食。

  二、检查预习

  1、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桂花的名句。

  因为桂花的花香持久,沁人心脾,历代文人墨客经常用美好的诗词歌颂它。你们读过哪些有关桂花的名句来跟同学交流一下好吗?

  2、抽名读课文,解决生字、新词。

  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我们从未听说桂花会下雨。那“桂花雨”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回忆自己童年故乡院子里的桂花和帮妈妈摇桂花的事。“桂花雨”是指好多桂花落下来,就像下雨一样。

  三、自读自悟,细读悟情

  1、自读自悟。(出示思考题。)

  (1)默读第二至六自然段,看看桂花给作者带来了哪些快乐?勾画出有关的词句。

  (2)把你喜欢的句子或段落读给同桌听。

  2、细读悟情。(讨论交流。)

  (1)重点理解句子。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一个“浸”字,形象地写出了桂花的香气,桂花不仅花开时香,晾干了泡茶、做饼也同样香气弥漫。桂花,永远香在人们的心里。它的香,已挣脱了季节的束缚,香甜了四季,也香甜了人们的生活。

  (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

  ①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

  ②画出描写“我”摇桂花的句子。

  a、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

  b、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

  c、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

  四、品读体会

  1、八月桂花,十里飘香。“杭州有一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同是桂花,难道在不同的地方香味就不一样吗?母亲为什么这么说呢?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与“月是故乡明”如出一辙。母亲每年都闻着桂花的香气,关注着桂花,收获着桂花,体验着馈赠桂花的快乐,吃着桂花做的食品,喝着桂花茶。桂花,已充盈她生活的全部空间。家乡院子里的这棵桂花树,是唯我的,是母亲生活乃至生命的一部分,还会有什么可以替代它呢?桂花是没有区别的,问题是母亲不是在用嗅觉区分桂花,而是用情感在体味它们。一亲一疏,感觉自然就泾渭分明了。从中,我们不难看出,家乡在母亲心中的分量。

  2、“于是,我又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个“又”字说明作者不止一次地想起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只是这次母亲的话使她又一次想起了故乡童年的快乐。淡淡的一句话,却传递出了作者对故乡桂花深深的怀念。家乡的桂花,是跟作者童年的快乐连在一起的,那种“摇花乐”和桂花雨已植进了她的生命,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最耐人回味的记忆。这恐怕是作者难忘家乡桂花的真正原因。

  五、拓展延伸

  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35

  | by: lancor ]

  《桂花雨》的作者是琦君,她写的这篇文章的确非常优美,几遍下来,我真的如淋浴在一场香香的桂花雨中。在那浓郁而迷人的香气中,感受着琦君那如雨般的思乡之情。不过,虽然文章四溢琦君的这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可也正如那“得仔细地从绿叶丛里找细花”一样的得从字里行间细品方见。所以一定要将自己全身心放入课文当中,你才能真正体会作者的那一番思乡情,童年乐。下面就是我今天在课堂上的小小体会:

  课文的第一小节主要写了作者最喜欢桂花。在指导学生朗读这段话时,我就是抓住了“最”字进行做文章,问学生作者最喜欢桂花的什么?学生开始只能回答出最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其实作者除了喜欢桂花的“香气迷人”外,还喜欢桂花的“谦虚”,“不爱张扬”。开始学生回答不出,我就让学生静心默读课文,一遍下来,学生举手了,找到了课文的原句,“笨笨拙拙”,“不与繁花争艳”等,于是,在理解的基础上,学生的朗读水到渠成,很有感情。

  指导学生读出快乐:课文的第三小节是重点段落,在这节中,我着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摇花乐”、父亲的“丰收乐”、母亲的“助人乐”以及母亲和全村人的浓浓的乡情。虽说这节是重点段落,因为有了上次姚老师上课的经验,所以和学生同摇同乐,觉得很是开心,特别是学生扮演小作者,喊一喊摇花时的句子和缠着母亲要摇花的样子,学生很放得开,喊得入情,做得自然,效果很好,连我也被感染了,忍不住和学生一起喊,一起读。

  简单地读,读出喜爱,读出快乐,读出真情,我想这是我今天这两节课最大的收获。不过还是有遗憾的,就是课文学完后,我也和姚老师一样,布置了一个作业,让学生也写写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事后我在想,学生现在才四年级,他们能写得出来吗?如果要他们写,我又该如何指导他们写呢?如果也照作者这样用散文的格式写,肯定是不行的,我想还是用一般的记事方式教他们写吧,毕竟他们才刚刚升入四年级。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关键字:桂花)

  此文转载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2

  《桂花雨》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写了作者儿时在家乡摇落桂花的情景,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第二单元是课文都是与怀念家乡的游子心境有关,所以在设计本课时,我结合单元导读和之前学过的古诗词引导学生了解了借景、叙事抒情的表达方法,并引相关诗词让学生体会经过景物和叙事来抒发思乡之情的方法。进而带着对这种写法的认识来学习《桂花雨》这一课,思考作者经过那些景物和事情来表达思想之情。这是学习本单元的重点,掌握了方法,学生理解起来也会水到渠成。

  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先读课文前的导读部分,思考导读中提出的两个问题:桂花带给“我”哪些欢乐?为什么母亲说:“那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的桂花香”?这两个问题对学生来说都有必须难度。课文中桂花带给我的欢乐有些地方比较明显,有些地方比较含蓄,所以学生较为容易找出摇桂花的欢乐,可是无法寻到桂花糕、桂花香、桂花茶的欢乐,在课堂教学中,我的引导不够充分。之后听钟教师的课,发现她这一点做得很充分。她让学生找到描述桂花的句子,再带着感情朗读,再利用评读来渗透“注重抓住人物的语言和动作,从中感受人物复杂的心理活动的写作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了“摇桂花”时的欢乐心境。之后让学生读中理解,理解中读,异常是让学生扮演作者,直接来喊一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体验喊时的心境。然后带着这种感悟和体验再次进入文字,读出了其中的感情。她的课堂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为主线,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我发现问题,并在读书、思考、讨论和交流中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这是我在课堂上做得不够的地方,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太少,学生听教师说,懒得去思考,不利于调动学生的进取性。

  另外,我在教学中对于课文中重点词语的品读不够。在介绍桂花的“香”这一特点时,学生都找到了“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我准备抓住重点词语经过品读感悟语言文字,帮忙学生理解课文资料。我经过“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与“全都浸在桂花香里”的换句式训练来强调桂花香,却忽视了一个“浸”字的独特作用。尤其是一个“浸”字,那里能够尝试学生运用自我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来代替“浸”字,经过他们自主的比较,体会词语的含义,比可培养他们推敲词语的良好语言习惯。有人说语文教学应当少一点知识的灌输,少一点理性的分析,把教学的重点转移到指导并帮忙学生“揣摩、品味、理解、吸收”语言上来,这是语文教学本体的回归。我觉得这话说得好,我今后的教学在这方面必须要加强,才能避免课堂教学蜻蜓点水。

  在课堂教学中没有引导学生融入课文描绘的生活情境。在体会“摇花乐”时,“缠”字写出了作者急切心境,“使劲”、“喊”写出了摇桂花的欢乐,同时反映出他对桂花的喜爱。可是在学习这几个重点词语时,词语的含义学生体会得不够深。而我用自我的讲解让学生理解,而没有用回忆生活、联系生活的方法来引导学生体会词语包含的'情感。讲“缠“字的时候,能够让学生回忆生活中类似“缠”父母的情景。但在引导学生体会“摇花乐”时,如果让学生们站起来加上动作摇一摇,之后说“那伴着阵阵芳香的‘桂花雨’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啊?”,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思维,去深入想象,帮忙学生理解作者“喊”时的心境,再次加上动作来喊一喊,相信学生们的情感就能彻底激发出来了。当然,这需要活力和热情,而我就是缺乏这个。

  课文最终我试图经过母亲心思的讨论,母亲话语的品读,更加深刻地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可是这么多的问题一个个套给学生,却始终没能到达学生与文本的共鸣。于是,还是我自我自说自话解释了母亲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其实,对于这些深刻难懂的问题,能够留给学生小组讨论,在交流中体会、思考。

  另外,在时间安排上,我要尽量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去自主学习,当然自主学习不是把时间都留给学生,而是要有教师适当有效的引导和监督。在提问资料和理答方式上要注意避免重复答案或者简单的鼓励,而是要结合课文资料进行引导、激励性的评价。在备课时,要围绕课堂教学目标、资料,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同时也要鼓励学生进取地、主动地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才能提高课堂提问质量。

  我一向以为自我是一个有亲和力的人,可是看了视频才明白原先是张苦瓜脸,从头到尾没有笑过,因为一向觉得自我笑起来很丑,以后要注意课堂上多一些微笑。课堂上从容了许多,但还不够淡定,对于课堂中出现的冷场不能有效地扭转,常因为紧张忘记了课堂程序。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之前对于自我的教学没有清醒的认识,如今看了视频会发现很多细节的问题和根本性问题,就像一面镜子,让我对照自我,努力改善。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3

  【教学目标】

  1、认识自己的生字。阅读过程中理解自己的新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体会桂花香、桂花带给我们的快乐以及字里行间浓浓的乡情,进而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表现出来,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教学难点】

  体会母亲和作者思恋家乡的思想感情,并领悟这种感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课前谈话】

  初次见面,聊点什么呢?相互了解一下,如何?你们先问吧,你们问五个问题。接下去我问了,能说说你记忆中的美好的、难忘的回忆吗?先与同桌说,再推荐三位同学来说,开始吧。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出课题,简介作家

  1、同学们,我们都说了童年的故事,美好,快乐,又幸福。一个人长大以后,回忆自己的童年,更是回味无穷。许多作家也用自己的笔端回味了那段美好的时光,中国台湾著名的女作家琦君就是其中一位。

  电击鼠标:

  简介作者:琦君,1917年生于浙江永嘉县,十二岁时随父母迁居杭州,读中学。1949年去中国台湾,后来定居美国。

  2、今天,我们要一起走进琦君的童年,去感受她所经历的奇妙的──板书《桂花雨》。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

  1、让我们用心读读课文,把不认识的,属于自己的生字念准,把课文读通,难读的句子多读几次。

  2、交流生字和难读的句子:

  评价:

  同学们读得真投入,刚才你遇到难读的句子吗?请你读一读。(读2~3句,每句2~3人)

  要是能把这个地方读得更准确就好了,再读一次。

  你把字读得准确,句子读的流利,真棒!

  老师也觉得这句话挺难读的,你都能读得这么好,真会读书啊!

  三、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感受文本所蕴涵的丰富内涵

  1、默读课文,质疑问难:

  读课文的过程中,肯定会有一些问题随之产生,有一些是可以自己解决的,也有一些是非常有价值的问题。请同学们仔细地默读课文,找出最让你疑惑的一个问题,用横线划出来,打上问号。

  2、来说说自己的问题,大家共同确定哪个问题最能统领全文,最有价值。(请3位)

  3、提出问题:

  为什么“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引领学习全文(出示)

  评价:

  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那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⑴ 先请你自己读读这句话,找到“这里”是什么地方?

  来读一读描写杭州桂花香的句子。

  “杭州有处小山,全是桂花树,花开时那才是香飘十里。”

  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杭州的桂花很香,从“全是”和“才是香飘十里”感受到)

  ⑵ 这里的桂花真香啊!可是母亲说──(引出学生读),那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又是怎么样的呢?请你再读一读课文。

  ⑶ 讨论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很香: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真香,想读的同学再一起来读一读,读出花的香!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没错,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飘逸,人们都浸在桂花香里。谁也喜欢读这句话?──你来──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来读。但这香真的能比过杭州的桂花香吗?──没错,花开季节,杭州的桂花更多,香气更浓烈,然而母亲说──这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⑷ 感受“香”以外的乡情: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你从哪里感受到桂花的香?──是啊,这里有写到了一个──(“浸”加圈)这个浸一般用在什么地方?而课文中说──,这里的“浸”又是什么意思呢?──她又说,“全年,整个村子”都──你又作何理解呢?──是啊,整年都可以感受到桂花香,难怪她说──

  那整个村子又作何理解呢?找到依据──说得真好,家家户户都可以分享,呷几口桂花茶,这香沁人心脾,尝一口桂花糕,这香唇齿流芳。这样一来,我们就不仅仅是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沉浸在了乡里乡亲间浓浓的──(乡情)里。谁想读读这句话──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

  ⑸ 现在,同学们领悟到母亲为什么这么说了吗?

  (出示母亲的话。)

  母亲这句朴素的话,其实包含着“月是故乡明”的道理。母亲每年都闻着院子里的桂花香,关注桂花,收获桂花,体验着丰收的喜悦,馈赠的快乐……桂花,已充盈了她生活的全部的空间。还有什么桂花可以和它相比呢?从中,我们不难看出,母亲其实是对家乡的一种什么情怀──思乡。所以当我把一袋桂花给她时,母亲深情地说──(指导朗读母亲的话)

  4、感受家乡桂花带给我的快乐:

  而对于童年时的我来说,除了闻花香,吃桂花糕,印象更深的是什么?──对,是快乐。

  你从哪里感受到了?

  第五自然段:

  (重点体会快乐)“是件大事”,“总是缠着母亲”──是啊,我是多么急切地盼望着摇花,感受这快乐啊!“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是啊!这就是摇花的乐趣,桂花雨的奇妙。可是老师觉得你还不够“乐”,能更“乐”一些吗?──你来乐一乐──你来──想读的同学一起读。能把“抱”着桂花树,“使劲”摇的样子读出来吗?──多么有意思啊,!老师也想享受一下摇花的快乐,请大家轻轻闭上眼睛──“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听着听着,你笑了,能告诉大家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好美,好生动的画面啊!所以我喊着──你来喊一喊──你来喊一喊──你来──你来──想喊的同学一起来──同学们,就让我们想象着这样美丽的画面,再来读读这段话──是啊,这桂花雨,让我们沉浸在桂花的香气里,更让我们沉浸在浓浓的乡情和无尽的──(板书:快乐)中,难怪母亲这么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于是──我──(引读第八小节)

  点击鼠标:

  哦,桂花的香,摇花的乐,花雨的美,对童年的怀念,其实也都是源自我对故乡的──思念(给“思乡”加线)。

  四、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许多年过去了,作者琦君早已告别了童年,离别了母亲,远离了家乡,如今,她已经89岁高龄,可是她依然喜欢用自己的笔写童年,写母亲,写故土。──感谢琦君,感谢桂花,她让我们深深地感到了童年的美妙,故土的美丽,人生的美好。让我们挑选文中你喜欢的句子或是琦君她说的这些话再读一读,记一记,把它们留在你记忆的深处吧!

  【教学板书】

  桂花雨

  花香

  乡情   浸  思乡

  快乐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4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指导学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揣摩词句含义,品读文章优美清新、富有感情的语言。

  3、培养学生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提高语言运用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导读导议。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探究,班级读、评、讲、议的形式相结合。

  3、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乡之情,学做一个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人。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想象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2、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教学难点:

  初步感悟作者运用具体的事例,通过细致的描写表达情感的方法。

  三、教学策略

  本课主要采用朗读法、赏读评议法、活动法等教学方法,与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结合,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通过课前的预习,学生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自主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2、围绕教材中提示的自学导读进行学习,通过生生、师生之间的交流解决,引导学生发现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教师在点拨时授以学法指导。

  3、在课文解读中设置好问题角度,激发学生关注语言文字前后的联系,多角度思维。引导鼓励学生大胆交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交流预习

  1、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齐读课题。自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认为需要同学们注意的字词。

  预设:(全班交流)

  第一行:笨笨的姿态满树的叶子

  第二行:香气迷人香飘十里浸在花香里

  第三行:赏桂花糕饼茶叶

  课件展示相关字词:

  你发现了什么?边读边画出这些词语所在的句子,想一想,你对桂花有什么新的了解?

  2、简介作者。

  课前预习中我们还查找了相关资料,你们对作者琦君有哪些了解?(全班交流)大家看,这就是作者琦君女士,她是当代中国台湾著名的作家,她的作品深受海内外读者的欢迎,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恒星。

  课件展示图片素材“琦君介绍”。

  【设计意图】简介作者,疏通文字,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交流表格,梳理内容

  1、课前我们预习了课文,填写了预习表格,4人小组互相交流,把表格的内容进行完善,注意语言简练。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实物投影展示学生课前预习表格。)

  4、通过表格,我们梳理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可见利用表格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通过这张表格,你读懂了什么?

  交流预设:

  (1)摇桂花很快乐。

  (2)作者对家乡思念之情。

  (3)本文主要讲了:作者喜欢桂花,小时摇桂花十分快乐,长大后依然忘不了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桂花雨。

  【设计意图】通过课前预习,学生首先进行文章内容的梳理,进而发现文章的表达情感和文体特点。

  (三)关注重点词句,体会情感

  1、通过自学我们读懂了这些内容,那么编者又为我们设定了哪些导学要求呢?

  课件出示教材中自学导读的内容。

  按照这样要求,默读课文,围绕摇花乐和思乡情,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进行批注。提示:先画出语句,再写出自己的感受。

  交流预设:

  我们先看“乐”。

  (1)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们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摇啊摇,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

  小琦君,你又帮这个,又帮那个,你不累吗?

  这么忙为什么呀?

  要这么多的桂花有什么用呀?(加在茶叶里泡茶,过年时做糕饼。)

  这么多的桂花,都是自家用吗?(不仅仅用在自家,还要送给邻居们。)

  你就是母亲,台风来了,你为什么会担心呀?读出这种担心。

  原来,这桂花有这么多的用处,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过年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糕饼。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等春茶上市时,收获的就是──美味的茶叶。

  今天我送出的是一箩桂花,收获的却是浓浓的乡情呀!所以当母亲叫大家提前摇桂花时,我才会“这下,我可乐了──”(指导朗读)

  (2)我喊着:“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

  这桂花纷纷落下来,我是喊出来的,你是说出来的,谁来喊一喊。小琦君,你为什么喊呀?

  小结:作者描写得多细致呀,这一个喊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内心的快乐。作者就是这样,通过选取自己童年中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典型事例,表达自己的真挚情感。

  就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几句话。

  2、还有哪些语句感受到“思乡之情”的呢?

  (1)“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真是所有的桂花都没有家乡的桂花香吗?

  思念家乡,思念家乡的什么?思念的是家乡桂花制成的小食茶叶,思念的是人与人之间守望相助的浓浓乡情。

  (2)身在异乡,母亲魂牵梦绕的是故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事,这种情绪深深影响着琦君的一生,在她另一篇散文《家乡味》中就写到和母亲此时一样的话:“水果蔬菜是家乡的好,鸡鱼鸭肉是故乡的鲜。当然,风景是家乡的美,月是故乡明。”

  (3)再次出示预习表格,归纳写法。

  文章看似围绕桂花写了很多的内容,表达的就是这样的一个情感: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种看似随意而写,主题却集中的写作特点,正是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设计意图】通过品味语言,培养阅读分析能力,更好地理解文章内容,体会语言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深深的情感。初步了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为指导在写作中运用景物描写表达思乡之情做铺垫。

  (四)升华情感,进行练笔

  1、正是因为这样,当我带回一袋子桂花时,母亲才会无限惆怅地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正是因为这样,当80岁的琦君在离开大陆51年之后再次回到浙江,看到那久违的桂花树,她仿佛又听见母亲在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

  2、桂花雨让作者永远难忘,在她的心中“桂花还是故乡的香”。

  3、请同学们把这句话抄在笔记本上,想象一下,当你有一天,离开了自己的家乡,你会说什么?仿照“还是故乡的。”再写2、3句。

  4、全班交流,生板书填空。

  5、齐读这首小诗。通过我们共同的努力,我们完成了这首小诗,谁来为它起个名字?

  6、这就是琦君笔下的《桂花雨》。琦君女士,30多年来笔耕不辍,出版作品近30本,在她的笔下尽情地抒发着她对故乡、对祖国真挚热烈的感情,被誉为“中国台湾文坛最闪亮的恒星”。

  【设计意图】实现课内外迁移,体现大语文教学观,实现能力迁移和情感内化。

  (五)布置作业

  1、把这首诗继续写完。

  2、推荐阅读琦君《水是故乡甜》。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 篇15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11课——(齐读课题)《桂花雨》

  2、通过上一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很喜欢桂花,是因为——(桂花很香)是啊!桂花不与繁花斗艳,可是——(它的香气味儿真是迷人。)桂花开得最茂盛时,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左右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板书:桂花香

  3.你知道对于作者来说,什么事是她童年生活里最难忘的事?(生:摇桂花)

  4、为什么摇桂花会在作者的记忆中留下如此难以抹去的痕迹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作者的童年去了解一番。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一)、作者摇花前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细细品读这些句子,说说你从这些句子中体会到了什么?

  (2)交流:

  1.哪些句子写了作者摇桂花前的表现?指名说,相机出示。

  “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所以老是缠着母亲问:“妈,怎么还不摇桂花嘛!”

  2.请同学们自己再读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作者此时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老是、缠着”体会着急的心情、反复问了好多次)

  3.就是啊!作者小时候也像有的同学一样,不达目的不罢休呢?想想你平时央求妈妈答应你要求时是怎么说的。那谁来当回小作者,问问妈妈,抓住关键词语把作者此刻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语:瞧你多心急呀!读得不错!;女生读评:瞧你急的,撒娇的本事都用上了!(师:还早呢?没开足,摇不下来的。)听到母亲的话,小作者更加急了。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句话,通过朗读来体会作者此刻的心情。(齐读句子。)

  二)、作者摇花时

  过渡:哪些句子是写作者摇桂花时的表现?

  相机出示句子:这下我可乐了,帮着在桂花树下铺竹席,帮着抱桂花树使劲地摇。

  1.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这句话中哪个字告诉了我们此刻小作者的心情?(乐   相机加点)板书:摇花乐

  2.除了“乐”以外,哪些词语也让我们感受到此刻小作者心中的快乐?(帮着  帮着   使劲    喊相机加点)

  3.是呀!她帮着爸爸铺竹席、使劲地摇着桂花树,忙得不亦乐乎呀!

  4.谁能通过朗读读出“我”此刻心中的快乐。自己先练一练。指名读。男女生练读。

  5.那满树的桂花就在她们的摇动下纷纷扬扬落下来,这情景真像……引述(真像下雨!)闻一闻(好香的雨呀!)

  出示句子:桂花纷纷落下来,落得我们满头满身,我就喊:“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呀!”6.  瞧都落在哪儿了?

  (生1:落在竹席上)那竹席上满满的桂花,远远看去象什么呢?(像铺了一地的金子;像金色的地毯)

  (生2:落在头上、身上、衣服上。)满身都是,那该多么香呀!

  7.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让我们也站到桂花树下,这棵树好大呀!让我们抱住它,使劲摇一摇。桂花纷纷落下来。好香啊!此刻,看到满树的桂花飘落下来,你有什么话要说吗?

  8、小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喊起来,(点出“喊”),你从这个“喊”字上体会到了什么?(“我”此刻非常开心。)谁能喊出小作者此刻心中的快乐,先练一练。指名读,齐读

  (三)母亲、父亲

  过渡:沐浴着阵阵桂花雨,呼吸着甜甜的桂花香,感受快乐的又何止作者一个人呢?瞧妈妈是怎么做的? 找一找哪些句子是写妈妈的?指名说

  “可是母亲一看天空阴云密布,云脚长毛,就赶紧吩咐人提前摇桂花。

  1.作者说“摇桂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其实对母亲来说,又何尝不是呢!你们看作者的母亲其实也时刻关注着天气变化。当看到天气变化时,她就吩咐人提前摇桂花了。同学们可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生:被雨淋湿后香味就会差了。(是呀!只有摇下来的桂花才会完整新鲜。)

  2、过渡:还有哪句话也是写母亲的?

  母亲洗净双手,撮一点桂花……混合在一起。

  1、用小原点标出母亲取桂花时的动作。你找到的是……你能给大家示范一下吗?为什么作者没有用“拿”“取”类似这样的动词,而用了“撮”?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撮中体会母亲对桂花的喜爱,生怕捏坏了桂花。)

  2、而爸爸看到母女俩的这番表现,也大发诗兴,即时口占一绝:

  “细细香风淡淡烟,竞收桂子庆丰年。儿童解得摇花乐,花雨缤纷入梦甜。” 点出并解释 “竞”: 争。 “解”: 明白、懂得

  3、同学们能根据老师的提示,结合课文自己读懂这首诗吗?(从课文中找一找“细细香风淡淡烟”写的是什么?)

  4、在梦中都见到桂花纷纷地飘落下来,连梦都被桂花熏得又香又甜,让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一读这首诗。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桂花不仅给我带来了欢乐,也给全家人都带来了——欢乐。

  1、请同学们读一读第四自然段,说说当桂花摇落后,全家人是怎么做的呢?指名说

  2、用作泡茶、做成糕饼、桂花卤分送给村里人。

  出示: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在桂花香中。

  3、读读这句话,从“全年”、“整个村庄”“都”“沉浸”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呢?

  生:体会到了桂花的丰收。生:体会到了家乡人很和睦。

  4、让我们一起朗读第三四自然段,回味家乡的桂花雨带给作者以及带给全家的那份快乐与幸福。(配乐朗读第三、四自然段)

  四、学习第五、第六自然段

  家乡的桂花记录了作者童年的欢乐,长大之后爱桂花的作者每次从外地回来,总要捧一大袋桂花给自己的母亲。可是母亲却常常说,引读句子,相机出示:

  “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

  1.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句话,难道说外地的桂花不香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外地的桂花再香,从“再香”可以知道外地的桂花也是很香的。

  2.那么为什么外地的桂花虽然也很香,却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金桂呢?(学生不理解尝试引述:我知道我们班上有十多位外地的同学,这其中有的从小就来到了这里,和我们一起长大,可也有的同学却是刚刚来到这里。家乡有你的好伙伴,有你熟悉的一景一物。即使你现在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可是你能告诉我逢年过节的时候,你想回老家吗?为什么?)生:母亲对家乡旧宅院里的金桂是有感情的,所以会觉得故乡的金桂最香。板书:思乡情

  3、家乡的一景一物,特别是那些记载着欢乐回忆的事物,更是别的任何东西都不能替代的,所以母亲会说“外地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过家乡的桂花。”如果作者告诉妈妈,外地的水很甜,她的妈妈会说什么呢?

  练说:他乡的水再甜,(                        )。

  如果她告诉妈妈,她在外地生活很舒适, 她的妈妈会说?

  练说:他乡的生活再舒适,(                     )。

  4.那缤纷洒落的桂花雨,那沁人心脾的香味,以及那 “摇花乐”之乐早已成为她幸福童年最美好的记忆,怎能让人忘怀?所以出示:

  “每到这时,我就会想起童年时代的“摇花乐”和那阵阵桂花雨。”

  5.淡淡的一句话,是作者对童年时代摇花乐地深深回味,这缤纷洒落的桂花雨,如甘露滋润了作者永生难忘的童年。童年难忘,乡情难忘,愿这场桂花雨也能永远洒落在每个同学的心间。

  五、布置作业:

  打开你的回忆,写写你童年里最开心的一件事。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桂花雨》教学设计和教后思考(精选15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