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通用14篇)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1
老师们,下面,我代表我校四年组,对我校青年教师崔艳所执教的《小狮子爱尔莎》一课,从教学策略方面作一个简单的分析。不当之处在所难免,请各位同行指正。
首先谈谈关于教学目标的制定。
(一)知识与能力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懂得课文记述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和小狮子和“我”的亲密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目标(2)的指定为的是落实《新课程标准》中对第二学段的阅读提出的要求:“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目标(3)的制定要完成的是培养学生“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目标(4)的制定着眼于培养学生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己阅读,互相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2、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情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这两条目标,一方面从协作学习技巧、方式、态度提出了要求,一方面从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创新性学习做出了规定。这两条目标都包含着这样一个信息: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老师将“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三)、情感与态度
1、理解“我”和小石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情感。
这一条目标比较忠实的反映了教材编撰者要求从小培养人们爱护野生动物、保护野生动物的意图。
接下来我谈谈自学建议。
自学建议:
1、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整理狮子的有关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并乐意把自己所喜欢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欢猛兽的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
4、做做调查,了解重庆地区保护动物的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记录。这所有的自学建议只有一个目的:就是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的能力。
下面谈谈教学过程。
先简单谈谈第一课时安排的内容。
一、激趣导入、诱导探究:
1、板书课题,自由提问。师挑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将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得地方。
2、自学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把握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点名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表格,小组协作学习:
事 件我爱小狮子的词、句小狮子爱我的词、句
出 生. .
成长洗澡. .
勇斗犀牛. .
换牙. .
远足. .
送走后. .
发高烧. .
分 别. .
四、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1、这篇课文给你留下的总体印象是什么?
2、全文第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下面谈第二课时。
第一步:创设情景,引发动机
我们首先出示课件1:随着声音咆哮,出现雄师动态近景,接着出现了狮子围猎捕食动态画面。这一些镜头,在教学的第一时间,一下子就调动起同学们的充分注意与高度兴趣,顿时使通学生的学习状态极度兴奋?紧接着,老师提出问题:狮子本是野兽,是大型肉食动物,但小狮子爱尔莎为什么这么温柔、可爱、善解人意呢?以至与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这一问题利用当前场景,用数学划归原理,把学生的未知转化为生活经验已知,把书本的未知与生活经验的已知琏接起来,为学生利用已有经验自主学习搭建好了支架。
接着,老师利用课件展示两组问题,让学生选择阅读、协作探究。
这样做,是引导学生作个性化的选择性的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一步的高涨。学生根据自己选定的研究专题,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对文本作初步的自主的理解。当然,我们应当承认,学生此时的探研还是较粗浅的,对问题实质的把握还不够准确,但更主要的是,学生已把问题当作了自己的真实的任务,有完成任务的冲动、愿望与阅读的期待。
第三步:协作交流,体验感悟。
1、研究第一组问提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写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沙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2、研究第二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沙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3、出示课件3。选择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
在这里,我们充分利用课件资源,鼓励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阅读批评,扩展学生思维空间,使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示,享受审美乐趣。
第四步:交流争鸣、形成博爱。
教师先提出问题:同学们讨论一下,为维护自己的观点激烈的辩论也很好:爱尔莎与作者情同母子,分别时一个“莫大的痛苦”;一个“恋恋不舍”;那么,到底是回到大自然好?还是留在作者身边好呢?
这一步是文本阅读的深化和发展。是学生、教师、文本的激烈对话。在整个对活中,教师在非常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的同时,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对学生作潜移默化的引导。
最后,联系生活,升华主题。
在最后一环节,我们将书本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与正确价值观的培养,着眼于学生批判思维的发展,着眼于学生观察生活与分析生活现象能力的培养。联系生活,生成并升华主体保护野生动物人人有责的意识。
以上,是我作的关于《小狮子爱尔莎》的教学策略浅析。谢谢大家。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2
课题
28、《小狮子爱尔莎》
课时计划
2课时
教
学
内
容
分
析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先讲了“我”抱回刚出生三天就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并精心喂养它。接着讲了小狮子从出生五个月到两岁时的成长过程。最后讲“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事。表现了“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点明了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
教
学
目
标
1、学会生字新词。会认“肝、糙、犀、耷、恕、恋”;理解“扑腾 、乳牙、 垂头丧气 、九霄云外、恋恋不舍”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教育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教
学
重
难
点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我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教育血色很难过要保护野生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教具
学具
准备
1、生词卡片。
2、课件。
教
学
设
计
思
路
本课教学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遵循小学语文教学规律,以“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求发展”为基本理念。设计体现以下几方面:
1、本课在教学中采取“以读促悟”的方式,让学生直面文本,根据文本材料,反复诵读,读中悟情。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使学生能够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语言,发展语感,并能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在品词析句中体会作者与小狮子爱尔莎的感情和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原因。
2、让学生认识作者乔伊.亚当逊,并引导学生阅读作者的两部作品《长在自由地》和《永为自由魂》,将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结合起来,真正做到课堂内外有语文,生活处处皆语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新词。会认“肝、糙、犀、耷、恕、恋”;理解“扑腾 、乳牙、 垂头丧气 、九霄云外、恋恋不舍”等词语。
2、理清课文条理。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一)介绍本文作者。
(二)过渡:作者与小狮子爱尔莎在热带原始森林度过了三年美好时光,让我们打开时光之门,一起与作者一起回忆那段美好的时光。
板书课题
了解作者,齐读课题。
了解作者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本课的推荐阅读环节做铺垫。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一)出示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遇到不理解的词语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解决。
2、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二)学生反馈。
1、教师指导“糙”是平舌音,“恕”和“恋”是形近字,要注意区分。
2、理解词语:扑腾、乳牙、垂头丧气、九霄云外、恋恋不舍。
引导学生总结:课文主要讲了我和小狮子爱尔莎共同生活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
1、按自学要求自学。
2、交流汇报。
(识记生字词。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主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主阅读。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一)过渡: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与小狮子爱尔莎共同生活三年,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情,作者在记叙时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出生―成长―放回大自然)
(二)生默读课文。
(三) 小组交流,汇报。
默读课文,练习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全班交流汇报。
此环节给学生创造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在合作中获取知识。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体会“我”与小狮子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2、教育学生保护野生动物,和动物友好相处。
一、复习导入
(一)提问:课文是怎样记叙小狮子爱尔莎的?
(二)过渡:今天我们围绕这个话题来了解小狮子与作者之间深厚的感情以及作者为什么要把它放回大自然的?
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知识。
回顾全文,温故知新。抓住主要问题,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细读感悟
(一)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找出表现“我”和爱尔莎有着深厚感情的句子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学生自读课文。
(三)交流。1、出生。
(1)读第一自然段。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成长。
学生边读边悟,教师相机做指导。
(1)第二自然段――河里洗澡,扑腾浪花,把我扑倒(体会它的顽皮)
(2)第三自然段――勇敢搏斗,赶出很远。(体会勇敢)
(3)第四自然段――像孩子一样,一动不动,吮吸,进入梦乡。(体会温顺)
(4)第五自然段――垂头丧气,一声不响,吮,蹭。(体会驯服)
3、放回大自然。( 展示课件)
(1)过渡:作者和小狮子爱尔莎共同生活了三年,有许多美好的回忆和深刻的感情,为什么还要把它放回大自然呢?(因为深爱小狮子爱尔莎,要让它自己去生活)
(2)学生再读课文。
(3)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4) 启发学生充分认识保护野生动物,促进生态平衡的意义。
1、按要求画出重点语句,感悟理解交流。
2、有感情地逐段读课文,理解体会爱尔莎的顽皮、勇敢、温顺、驯服。
学生再读课文。
理解句子,体会感情。
学生在品词析句中积累语言,体会作者文字中的思想感情。
体会小狮子爱尔莎与作者的深厚感情,从而突破教学重难点
三、总结拓展
(一)这个故事在告别中结束了,可是,大家知道吗?爱尔莎后来特别幸福,它在大自然中生了三只小狮子,并且作者把后来的事情写成两本书:《长在自由地》和《永为自由魂》。大家有
兴趣可以找来阅读,了解后来的故事。
(二)总结全文,呼吁学生保护动物。
有条件的同学可以读一读老师推荐的几本书。
由一篇文章做引导,将学生引向更多文学作品的阅读,达到课堂阅读与课外阅读的有机结合。
作
业
设
计
一、写一篇关于“我”和小动物的日记。
二、照样子填空。
(水汪汪)的眼珠 ( )的芦苇丛( )的舌头 ( )的痛苦 (轻轻)地摇动 ( )地转
( )地搏斗 ( )地离开
三、展开想象,在括号里填上恰当的词语。
像( )一样的苦 像( )一样的多
像( )一样的硬 像( )一样的软
像( )一样的甜 像( )一样的深
板
书
设
计
28 * 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成长―放回自然
教
学
反
思
检查
意见
检查人
时间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3
师:同学们见过狮子吗?你在哪里见过?它们都被关在什么地方?为什么?(狮子很凶猛。)今天我们学习一篇与狮子有关的文章,(板书课题后齐读两遍)咱们看看课文中的小狮子有什么特点?
师: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文章的“阅读提示”部分,读后告诉我,“导读部分”要求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应注意什么?
金起明:读读文章,想想作者是怎样写小狮子的成长的,哪几件事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找出描写爱乐莎和“我”感情深厚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感情。
师:你找得非常正确,请同学们一起把这部分读一遍。
生:齐读这部分内容。
师:下面请同学们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这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2、用笔画出课文哪几件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几件事主要都写了什么?你为什么喜欢?我看谁读得最专注,学得最用心?
生:开始自学。
师:同桌可以一起讨论一下文章的写作顺序,并说说依据。
(讨论后交流)
王凤哲:这篇课文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
刘洋:这篇课文是按时间顺序写的。先写了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作者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开始养它。最后写作者把它养到三岁,又放回了大自然。
师:嗯,说得有道理。
王政勋:这篇课文是按爱尔莎从小到大的顺序写的。
师:你说得更好!从小到大的顺序也就是爱尔莎的什么顺序?
生(七嘴八舌):爱尔莎成长的顺序。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下面谁能说说有关小狮子的哪些事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成坤:“有一天傍晚,来了一只犀牛......犀牛敌不过它,掉头跑了,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这件事写了爱尔莎勇敢地救我。
师:你说得很好。不过,谁能告诉我,他美中不足的地方是什么?
李晓然:这段内容写得非常危险,他没有把危险的语气读出来。
师:很好!你能把这段读给同学们听听吗?
李晓然:感情朗读课文。
师:读得不错。听你朗读,老师真好像看到爱尔莎和犀牛搏斗一样。请同学们学着他的样子,一齐感情朗读这部分内容。
李泽齐:“有一次,它回来了,发着高烧......我才决心离开它。”作者忘记了爱尔莎是狮子,把爱尔莎看成了自己的女儿,在爱尔莎发烧的时候,给照顾它。
师:你不但概括的很好,读得也很有感情,就好像成了文章中的“我”。谁能比她读得更好?
夏婷婷:感情朗读课文。座位上有同学跟着小声朗读起来。
师:既然同学们都这么愿意读,谁愿意读就站起来高声感情朗读吧。
生:班内仅有两名同学没站起来,但却仍在跟着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真激动。文章还有给你留下深刻的事吗?
徐海歌:“我们到卢多尔湖去,路程有370公里......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哼声。”这件事写了爱尔莎有时夜里发兽性,把驴撵得四散奔逃,有一头还被它抓伤了,“我”狠狠地教训了它。当看到它求我宽恕时,我原谅了它。
师:你说得很好。不过也许这部分内容较长的原因,你读得不够流利。下面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几遍这部分内容,文章中有一些好的词语,同学们在读的时候要边读边把自己认为好的词语画下来,一会儿咱们展开朗读比赛。
生:自由朗读课文。
师:谁能说说画的词语?请学习较困难的同学(学生找好的词语一般为四个字的和第一次接触的)。
游方易:和睦相处、四散奔逃、一声不响、垂头丧气、九霄云外。
贾克钰(补充):蹦来跳去、着实、宽恕、震怒、撒娇。
师:请同学们把这些词读一遍。
生:齐读。
师:同学们的记忆力就是好!刚才你们说的,我根本没记全。看来,还是你们的记忆力好。这些词有不懂的吗?
韩旭:“着实”是什么意思?
师:有懂这个词的吗?谁帮助帮助他?
生:默不作声。
师:看来同学们都不理解。请同学们读这句话。
生:“我用鞭子着实教训了它一顿。”
师:换个词说说,谁懂了?
李成坤:使劲。
张复臻:狠狠地教训了它一顿。
李泽齐:扎扎实实。
师:有点儿意思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什么?
生(七嘴八舌):我用鞭子打了它一顿。
师:所以,“着实”是实实在在的意思。
王子旭:“九霄云外”是什么意思?
师:给学生讲了九重天的概念。
师:下面我请姜源、郭清宇...
李晓然:主动举手。
师:你也起来吧。你哥仨一起读课文,我看看你们到底把这段读熟了没有?(没想到全体同学又起来了。)既然同学们都愿意读,你们就自由朗读吧。
韩旭举手。
师:还有给你印象深刻的事情呀?你就起来读吧。
韩旭:“夏天来了,爱尔莎特别爱到河里洗澡......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因为这段夏天我特别爱到游泳池游泳,所以,这段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刻。这段写爱尔莎夏天爱洗澡,并且爱和我开玩笑。
李晓然:谁夏天不爱洗澡呀?
其他同学:“我也爱洗澡。”等。
师:既然你们夏天都爱游泳,并且爱和同伴爱在水中嬉戏,那么,你们就边读课文边回顾夏天在水中玩耍的情况吧。
生:读课文。
师:请同学们互相检查是否认识课后二类字。
生:检查。
师:同学们通过学习课文,对爱尔莎的了解,知道爱尔莎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呢?
生:温顺可爱,善解人意(阅读提示部分的词)。
师: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狮子是凶猛的野兽。只要我们真心爱动物,与它们相处,它们也会爱我们,与我们和睦相处的。动物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和它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让我们做保护动物的使者,身体力行地爱护动物并做好保护动物的宣传工作,成为动物的真正朋友。
师:(布置作业 )完成《基础训练》上的内容。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生活习性和小狮子和的“我”亲密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 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2、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三)、情感与态度:
理解“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2、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3、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三、教学难点 :
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四、自学建议: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整理有关狮子的有关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并乐意把自己所喜欢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欢猛兽的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
4、做做调查,了解重庆地区保护动物的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记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略)
一、激避导入 、诱导探究:
1、板书课题,自由提问。师挑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将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事 件 我爱小狮子的词、句 小狮子爱我的词、句
出 生. .
成长洗澡. .
勇斗犀牛. .
换牙. .
远足. .
送走后. .
发高烧. .
分 别. .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自学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把握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点明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表格,协作学习。
四、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这篇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2分钟)
1、出示课件1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动机。
2、师: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狮子捕食的镜头。
3、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中的狮子爱尔莎却温柔、可爱、善解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以至于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二、自主阅读、独立探究(7分钟)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课文,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组研究课题,同学们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两组课题中任选一组,进行研究。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读一读、勾一勾、议一议,还可以做批注。课件出示问题。
三、协作交流、体验感悟(17分钟)
1、研究第一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写了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莎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2、研究第二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3、示课件3。选择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
四、交流争鸣、形成博爱。(8分钟)
1、既然,爱尔莎与作者情同母子,分别时一个“莫大的痛苦”;一个“恋恋不舍”;那么,到底爱尔莎与作者分开好,还是爱尔莎留在作者身边好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争论,向大家讲明你的理由。
3、师总结:(3分钟)
同学们说的两种理由都很合理,他们可以不分,但是爱尔莎还要生存,还要长大,它留在作者身边将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出示课件3。从这则镜头可以看出爱尔莎最宝贵的东西自由,最本质的东西兽性没有了。
因此分别,让爱尔莎回归大自然更合理、更科学。出示课件4。爱尔莎是兽类,大自然才是它最适合生存的地方,它才可以在那儿生活得自由自在。同时,作者把狮子送回大自然也是在完成一项科学实验。
出示课件6,大自然是广阔的,大自然有着许多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把狮子送回大自然让它自由、让它发挥野兽的本性这是一种“博爱”,反之,把爱尔莎留在作者身边就是一种狭义的爱了。
五、联系生活,升华主体(6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再凶猛的野兽也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关心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也会关心爱护你。
那么,与本文作者相比,你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 或者建议咱们重庆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这些小动物吧!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只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
评价量规
1、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梳理资料,并于同学交流、共享资料的。(2分)
2、能在阅读中圈、点、勾、划,主动发现问题的。(2分)
3、能大胆争取展示自己的见解、才能、特长、进步的。(2分)
4、能欣赏同学见解、才能、特长、进步的;能够协助同学进步的。(2分)
5、能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并有所发展、有所见解的。(2分)
课件策划要求
(一)技术要求:
采用Authorware 6.0系统进行开发集成,用Flash制作功画。
(二)显示要求:
主页面:制作者独立创意、制作。
课件1:随着声声咆哮,出现雄狮头动态近景;出现狮子围猎捕食动态画面。
课件2:展示两组问题:
1组:作者写了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沙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2组: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沙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课件3:根据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选择钢琴曲、小提琴曲、小号曲、二胡曲各一段,备学生选用。当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时,在即时播放该乐曲情况下,画面只出现该乐器静态。
课件4:动物囚于铁笼供人赏玩实景。
课件5:动物自由自在在大自然巾生活的实景。
课件6:在大自然壮丽背景下,随着嘹亮的小号乐曲,出现两个词:“博爱”“狭爱”。随着乐曲,两个词对比着变色:“博爱”鲜红;“狭爱”苍白;两个词对比着变大和变小:“博爱”越来越大;“狭爱”越来越小。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5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认识本课21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4个。
2、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安排的。
3、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生活习性和小狮子和的“我”亲密关系。
4、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1、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 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2、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三)、情感与态度:
理解“我”和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培养爱护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
1、懂得课文的记叙顺序是按∈ㄗ影 某沙す 贪才诺摹?BR> 2、懂得“我”把小狮子放回大自然的原因。
3、能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中,圈点,勾画,摘录,自主阅读,相互协作,大胆交流,独立体验。
三、教学难点 :
能把在当地了解到的动物的景况与文中的人、事、物、情结合起来并发表独自的见解。
四、自学建议:
1、自读课文,自学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收集、整理有关狮子的有关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有条件的学生可以阅读奥地利作家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本书,并乐意把自己所喜欢的情节讲给同学听。
3、收集、整理自己所喜欢猛兽的资料,并乐意与同学交流。
4、做做调查,了解重庆地区保护动物的情况,并把了解到的情况做好记录。
五、教学时数: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略)
一、激避导入 、诱导探究:
1、板书课题,自由提问。师挑出其中有价值的问题,板书。
2、揭示课题,简介作者。(将收集到的关于作者的资料进行交流)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事 件 我爱小狮子的词、句 小狮子爱我的词、句
出 生. .
成长洗澡. .
勇斗犀牛. .
换牙. .
远足. .
送走后. .
发高烧. .
分 别. .
1、自由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地方。
2、自学生字词,扫清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把握脉络:
1、默读课文,画出点明爱尔莎年龄的语句,想想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的?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3、利用表格,协作学习。
四、自读课文,交流体会;
这篇课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发动机(2分钟)
1、出示课件1创设情景,引发学习动机。
2、师: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是一种凶猛的大型食肉动物,下面我们来看一组狮子捕食的镜头。
3、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中的狮子爱尔莎却温柔、可爱、善解人意。这是为什么呢?以至于最后与作者达到了难以割舍的地步。
二、自主阅读、独立探究(7分钟)
为了帮助大家学习课文,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两组研究课题,同学们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从两组课题中任选一组,进行研究。同组的同学可以互相读一读、勾一勾、议一议,还可以做批注。课件出示问题。
三、协作交流、体验感悟(17分钟)
1、研究第一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写了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莎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2、研究第二组问题的同学,可以谈谈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3、示课件3。选择音乐,配乐朗读课文中最感动你的地方。
四、交流争鸣、形成博爱。(8分钟)
1、既然,爱尔莎与作者情同母子,分别时一个“莫大的痛苦”;一个“恋恋不舍”;那么,到底爱尔莎与作者分开好,还是爱尔莎留在作者身边好呢?
2、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观点,自由争论,向大家讲明你的理由。
3、师总结:(3分钟)
同学们说的两种理由都很合理,他们可以不分,但是爱尔莎还要生存,还要长大,它留在作者身边将过着一种怎样的生活呢?出示课件3。从这则镜头可以看出爱尔莎最宝贵的东西自由,最本质的东西兽性没有了。
因此分别,让爱尔莎回归大自然更合理、更科学。出示课件4。爱尔莎是兽类,大自然才是它最适合生存的地方,它才可以在那儿生活得自由自在。同时,作者把狮子送回大自然也是在完成一项科学实验。
出示课件6,大自然是广阔的,大自然有着许多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把狮子送回大自然让它自由、让它发挥野兽的本性这是一种“博爱”,反之,把爱尔莎留在作者身边就是一种狭义的爱了。
五、联系生活,升华主体(6分钟)
同学们,通过这课的学习,我们可以发现;如果我们爱护动物,善待周围的动物,再凶猛的野兽也能和人类建立起深厚的友谊。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只要我们关心爱护小动物,小动物也会关心爱护你。
那么,与本文作者相比,你们认为我们周围的人在保护动物方面做得怎么样? 或者建议咱们重庆人在保护动物方面还应做些什么?
生小组讨论,集体交流。
2、师总结:我们身边的小动物太需要我们的关爱,孩子们,让我们用自己的努力去关心这些小动物吧!因为,我们周围的环境是一个和谐的生态系统,只有我们生存的环境才会和谐、美丽。
评价量规
1、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梳理资料,并于同学交流、共享资料的。(2分)
2、能在阅读中圈、点、勾、划,主动发现问题的。(2分)
3、能大胆争取展示自己的见解、才能、特长、进步的。(2分)
4、能欣赏同学见解、才能、特长、进步的;能够协助同学进步的。(2分)
5、能将自己收集到的资料与学习内容结合起来并有所发展、有所见解的。(2分)
课件策划要求
(一)技术要求:
采用Authorware 6.0系统进行开发集成,用Flash制作功画。
(二)显示要求:
主页面:制作者独立创意、制作。
课件1:随着声声咆哮,出现雄狮头动态近景;出现狮子围猎捕食动态画面。
课件2:展示两组问题:
1组:作者写了小狮子爱尔沙在成长中的哪些事例?从这些事例中你发现了小狮子爱尔沙怎样的生活习性和特点?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2组:作者为什么要把小狮子爱尔沙送回大自然,为此,作者做出了哪些努力?文中的哪些段落、句子使你感动?为什么使你感动?
课件3:根据课文内容所表达的情感,选择钢琴曲、小提琴曲、小号曲、二胡曲各一段,备学生选用。当学生任意选择其中一种时,在即时播放该乐曲情况下,画面只出现该乐器静态。
课件4:动物囚于铁笼供人赏玩实景。
课件5:动物自由自在在大自然巾生活的实景。
课件6:在大自然壮丽背景下,随着嘹亮的小号乐曲,出现两个词:“博爱”“狭爱”。随着乐曲,两个词对比着变色:“博爱”鲜红;“狭爱”苍白;两个词对比着变大和变小:“博爱”越来越大;“狭爱”越来越小。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6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反思
语文第六册的独立阅读课文《小狮子爱尔莎》。本课的学习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我”对小狮子爱尔莎的关爱,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使学生增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其次了解按动物成长过程为顺序的记叙方法。
这篇课文很长,故事性强,文字浅显,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容易引起学习兴趣。但这是一篇自读课文,对这种类型课文应如何训练学生独立的理解、思考、体会课文内容及思想感情呢?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让学生把课文读通读顺,(指名几名同学分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倾听,用边读边想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课文讲了什么事?在学生阅读中我及时把读错的字音写在黑板上并让学生读一读。然后让学生找出阅读提示中的问题,通过小组合作来解决。在学生合作中,老师深入到小组了解学生是怎样学习的。接着各小组进行汇报“文中哪几件事给你留下深刻印象?找出描写爱尔莎和“我”感情深厚的词句。”学生能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谈,学生通过“整夜想着它”“莫大的痛苦”“恋恋不舍”等词体会到了文中的“我”和小狮子的难以割舍的情感。在交流中为引导学生感受到小狮子的可爱,我告诉学生课文中给老师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小爱尔莎在河里洗澡后与作者玩耍的情景”。在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受到了小狮子的可爱,以及“作者”对小狮子的关爱之情。最后教师通过板书进行小结。
反思:
这节课我在体现师生互动方面配合的比较突出,注重了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但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教师过于紧张,由于有领导听课,再加上我想把这节课完美的展示给大家看,少出现错误。这样一来,压力很大,往往就会在课堂中出现口误;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有时没有及时纠正错误。另外,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做为语文老师要说标准的普通话,注意放慢语速。
在今后的教学中还需加强学习,摸索出更适合学生理解掌握的独立阅读课文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使学生乐学、爱学、主动学。
小狮子爱尔莎的去向辩论会
我在上《小狮子爱尔莎》的拓展环节时,以班级辩论会形式组织教学活动--如果你是作者把爱尔莎放归大自然还是留在身边呢?
全班分两个小组--正方和反方,一场激烈的辩论会开始了.
正方:我觉得应该和作者的想法一样把爱尔莎放归大自然,因为爱尔莎来自大自然,它应该回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才是它真正的家。
反方:如果我是作者,我觉得还是把它留在身边,小狮子爱尔莎多么可爱、勇敢,我喜欢和动物玩,而且它还会保护我,多好呀!
正方:你这么自私,只为自己着想,你想过吗?如果你整天跟在妈妈身边,不去上学,没有小伙伴和你玩,你受得了吗?小狮子也需要自己的兽类同伴呀。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痛苦之上。
反方:小狮子不是和作者快乐生活了三年了吗?而且它和作者分手时那么难舍难分,小狮子也不愿意和作者分开呀,它还是愿意和我们人类生活在一起的。
正方:我们人类能照顾它一辈子吗?兽类终归有兽性,把带着人的气味小狮子放回大自然,也是一种科学实验。
反方:它回到大自然安全吗?生病了,饿死了,怎么办?总不能为了实验,让它丢了命呀,还是留下更安全。
正方:爱就是给它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爱。正因为爱,作者才会不断地训练它生存的本领,它已掌握了生存的本领,应该让它回到自己的乐园--大自然吧!这时一个学生见双方辨得不可开交,就说:“别争了,还是把它卖到动物园去,还可赚一大笔钱呢。”我没批驳这学生的想法,只摸了摸他的头,幽默地说:“你很有经济头脑!”全班一阵喧哗,这个学生在笑声认识了自己想法不妥,就这样一场没有结果的辩论会结束了,也许这场辩论会课后还在延续着。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人的思维往往从问题开始的,展开想象的翼翅,推行创新教育,起始于问题,收获于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笔者始终没有下结论,而是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培养他们理解、感受、评价等综合能力。为他们创造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台,因而才会引发出“不能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爱就是给它自由”这么成熟经典的见解。我们只有善于激发学生的灵光,激活他们的思维,敢于创新的思维,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资料”让我更加成熟
这是一个普通的故事,而且还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
记得那是教学《小狮子爱尔莎》的一天。上课前我依照教参对作者乔伊・亚当逊进行了一点简单的介绍,学生们对她在非洲热带雨林居住很感兴趣,所以学得不错。在讲到文章结尾处,我引导学生看插图,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感受。有的学生表示喜欢小狮子的善解人意,有的学生欣赏亚当逊的善良情怀,还有的学生谈到了佩服乔伊的勇气。听到这样的答案,任何老师都会觉得高兴。可就在这时,我发现有两个学生在位上窃窃私语,顿时气不打一处来,马上走过去训斥他们。没想到其中一个指着另一个,支支吾吾地说:“他说乔伊・亚当逊的身材好好!”听到这里,我油然升起一股怒火。瞧,同学们都被人与动物之间那种动人的情结感染着,而这小子居然在这儿体验作者的身材好不好。真是大煞风景。
接下来,他肯定被我带到办公室狠很地批评,我甚至对他用了“无聊”一词。当时,我确实不能接受,也不能以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来为他解脱,我觉得,再怎么有个性也不能哗众取宠地体验出乔伊・亚当逊的身材好。
再接下来呢?这个学生不经意的一句辩解让我感到无地自容,他说,他通过预习时查资料了解,乔伊・亚当逊那时已经四十多岁了。8岁的乔伊・亚当逊比他妈妈的年龄大得多,身材却好得多。不知教过这篇课文的老师有没有印象,书上的插图的确是一位长发披肩的女士苗条的背影,如果真以四十多岁的标准来衡量的话, 作者的身材的确是太好了一点。不过,当时我没有心思去探究作者的身材是否真的很好,我只是懵住了,48岁?乔伊・亚当逊这时有48岁了吗?我怎么一点概念都没有呢?正当我不知所措时,上课铃响了,这无疑给了我一个下台的机会,我故作严肃地说了一句:“去上课吧,以后注意!”其实,要他注意些什么,我也不清楚。
学生一出办公室,我马上翻出所有的教案、教参,搜寻凡是有关乔伊・亚当逊的资料,但资料上的内容仅限于“乔伊・亚当逊生于1911年,在肯尼亚一共呆了43年”等等,至于她领养小狮子时到底多少岁,都没提及,教参上都没说,学生怎么会清楚?我自我解嘲地认为,可能学生弄错了。中午回到家,感觉还是不踏实,我怀着复杂的心情开始在网上查找。想证实一下学生的说法,又怕被证实。第一个网站,和教参上的差不多,第二个网站,只是介绍了乔伊・亚当逊写的《野生的爱尔莎》这部书,第三个、第四个……就这样一个一个地打开,找到差不多第十个时,有关乔伊・亚当逊的详细生平介绍显示在屏幕上。我屏住了呼吸,一段文字赫然印入眼帘,大意是说:一九五六年一月,乔伊的丈夫带回三只小狮送给乔伊。夫妇俩对它们进行驯化实验。后来,把其中两只大的送往荷兰动物园。留下最小的一只雌狮,取名爱尔莎,继续对她进行驯化实验。照这样计算,乔伊・亚当逊喂养了小狮子三年后送它回到大自然时应该是四十八岁左右。那个学生说得一点儿都没错,看来,他在课前是多么积极地去收集资料的,又是多么认真地去阅读了解的,当他看到插图中苗条的女士背影时,发出“身材好好”这样的感慨也是无可厚非的呀!
我在电脑前足足坐了十几分钟,脑海里闪出了许多念头。想法之一:看来以后别太迷信课本,这幅图的作者没有深钻教材,他绝对不是画的四十几岁女人的背影。现在想来,这个想法是在为自己的无知找托词。想法之二:该不该找这个学生来说明一下,说什么呢?书上画错了,或外国的女士就是要苗条一些?这是不是有一点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感觉。想法之三:在班上去表扬一下,夸他收集到了老师都不知道的资料,这企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当时的想法的确很多,又都让我为难,所以到现在,这件事就这样不了了之。
我想,那个学生可能早已将这件事忘得一干二净,即便是记得,他一定会以为老师在为他课堂上没有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而生气,或者他还在琢磨什么样的“体验”才是老师认为不“无聊”的“体验”,他压根儿没有想到,是我给他加了一个莫须有的“罪名”。但实实在在的,我却忘不了这件事,它让我清楚地认识到了自己教学上的缺陷――太依赖于教参、教案,很少通过其他渠道去了解和教材有关的信息资料,也就是说,在很多方面,我还不及学生的知识面广。《全日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这里的“公民”指的不仅仅是学生。
如今,我经常提醒自己:当你布置学生回家查找资料时,你自己的知识储备有多少呢?当学生满怀欣喜地拿着大篇大篇的资料到校时,你对他资料的了解有多少呢?一个课题结束以后,大家对资料的沟通与交流又有多少呢?
感谢那位学生,是他让我在今后的教学生涯中更加严谨,更加成熟。我一直在期待着那么一个适当的机会,能让我向他讲述这个故事,能让我对他说声“谢谢”。我想那时侯,这个故事应该可以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7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到图书室借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
2、教师准备投影片和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引入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提问:知道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什么课文吗?学生齐读课题。大家看过狮子没有?有人说狮子是森林之王,这说明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很凶猛)。可是在奥地利作家亚当逊所写《小狮子爱尔莎》一文中,狮子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请读过亚当逊写过的著作或是提前预习课文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很多同学也读得很好。谁能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上节课提到的叙述顺序。
二、指导阅读。
1、学习课文第1―5 自然段。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多大的爱尔莎?在小组上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说一说。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喜欢不同的地方,可让他们先朗读,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有的学生会喜欢刚出生的爱尔莎,因为“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就像可爱的小宝宝;
有的学生会喜欢夏天的爱尔莎,因为它是那样的调皮;
也有同学会喜欢换牙时温顺可爱的爱尔莎或者是作错事时“知错就改”的爱尔莎。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爱尔莎,作者喜欢吗?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样的地方有几处,比如“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等等,学生找出来,再引导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教师:在长期相伴的日子里,“我”和爱尔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自然段,勾画出重点词句,说说自己最大的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先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1)当爱尔莎饿着肚子归来的时候,我“又高兴又难过”,就像迎接自己“嫁出去”的女儿;在暴风雨的夜晚,自己对爱尔莎的牵挂。教师: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呢?请两名同学读,互相评价,全班再读。
(2)当爱尔莎生病发烧回来的时候,我心疼不已,给予细心的照料。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
(3)可能谈到最多的是当爱尔莎最后一次和“我”分别的时候,“我们”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
教师: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感情?(请学生发言)其实整个自然段都充盈着依依不舍的感情,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展示投影,请一位同学读9自然段,其他同学看投影。然后全班再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祝爱尔莎平安吧!
(4)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这样”是指怎样?(费尽心思,或者依依不舍等。)
三、课堂练习
1、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对照课文,想想自己曾经喜欢并仔细观察过的动物,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灵活安排,选做。)
第三课时
一、组织班级辩论
1、同学们,换成你,你赞成让长期相伴的爱尔莎离开自己吗?
有些学生可能会和作者一样,虽然不舍,但也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也可能有学生想多和爱尔莎在一起。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以文中相关词句或是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为自己的依据。
可以想到,有许多同学和作者一样,“打算”将爱尔莎放归大自然。这时教师可帮助“弱势”,开展辩论。学生可能的“理由”:
“赞成”的理由:
(1)和作者的想法一样。爱尔莎来自大自然,“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
(2)作者虽然“舍不得”,但是“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所以我才决心离开它,而且作者对它进行了细心的训练;
(3)这还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我们不能将爱尔莎带到家里。
“反对”的理由:
(1)爱尔莎“带着人的气味”,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爱尔莎离开作者会遇到很多困难;
(2)当爱尔莎和我分别的时候,是多么的难舍难分!为什么要使“大家”都痛苦呢?
二、拓展交流
同学们有过自己喜欢的动物吗?仔细观察过它们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重点放到对动物生长过程的介绍,如果学生说得不具体,可以进行采访,如: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后来呢?长大的情况怎么样?你最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第四题,摘抄“我”对小狮子爱尔莎无限关爱的语句。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在作业 本上介绍一下。(*选做)
板书设计 :
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两三天――→五个月后――→开始换牙――→快两岁――→生活了三年分别
可爱 调皮 温顺 感情更深 难分难舍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8
一. 填空。
1.课文是按照小狮子爱尔莎成长过程的顺序写的:点明它成长过程的词语是: , , , 。
2.“我”送小狮子回大自然的原因有两个: 。
二.读下面句子,用“ ”画出能表现“我”爱爱尔莎的词语、句子,然后从课文中抄写另外三句能表现“我”爱爱尔莎的句子。
爱尔莎和我一起生活了三年。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三.读下面句子,用“ ”画出表现爱尔莎对“我”有感情的词语、句子,再从课文中找三个表现爱尔莎对“我”有感情的句子抄下来。
它好像也觉察到什么似的,用它那光滑的身子一个劲地蹭我。
四.读“我们到卢多尔湖去 ……轻轻的哼声”一自然段,写出表现爱尔莎活泼的句子,再写出表现它驯服的句子。
活泼:
驯服:
五.总结本课在写作方面值得学习的地方:
六.把你喜欢的一种动物介绍给别人,注意说出它的特点和可爱之处。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9
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到图书室借阅乔伊・亚当逊的著作《野生的爱尔莎》或《狮子和我》,根据预习提示自读课文;
2、教师准备投影片和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一、引入课题
教师板书课题,提问:知道今天我们今天要学什么课文吗?学生齐读课题。大家看过狮子没有?有人说狮子是森林之王,这说明狮子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很凶猛)。可是在奥地利作家亚当逊所写《小狮子爱尔莎》一文中,狮子又是怎样的一种情况呢?请读过亚当逊写过的著作或是提前预习课文的同学给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学习课文)
一、复习引入。
教师:上节课同学们已经初读了课文,很多同学也读得很好。谁能说说课文叙述的顺序呢?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出上节课提到的叙述顺序。
二、指导阅读。
1、学习课文第1―5 自然段。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读一读课文的1―5自然段,看看自己最喜欢多大的爱尔莎?在小组上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
学生自读课文,然后在小组说一说。
全班交流。学生可能会喜欢不同的地方,可让他们先朗读,再说说喜欢的理由。
有的学生会喜欢刚出生的爱尔莎,因为“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就像可爱的小宝宝;
有的学生会喜欢夏天的爱尔莎,因为它是那样的调皮;
也有同学会喜欢换牙时温顺可爱的爱尔莎或者是作错事时“知错就改”的爱尔莎。
教师: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爱尔莎,作者喜欢吗?你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
这样的地方有几处,比如“我从岩石缝里把它抱出来,抚摸它,喂它奶粉和鱼肝油、葡萄糖配成的饮料”,“我有时候靠在爱尔莎身上看书或者画画……”,“我抚摸着它的头,安慰它,告诉它下次可别这样了”等等,学生找出来,再引导感情朗读。
2、学习课文6―10自然段。
教师:在长期相伴的日子里,“我”和爱尔莎建立了深厚的感情。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6―10自然段,勾画出重点词句,说说自己最大的体会。
学生自由朗读。
先请学生朗读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
(1)当爱尔莎饿着肚子归来的时候,我“又高兴又难过”,就像迎接自己“嫁出去”的女儿;在暴风雨的夜晚,自己对爱尔莎的牵挂。教师:如何通过朗读来表现呢?请两名同学读,互相评价,全班再读。
(2)当爱尔莎生病发烧回来的时候,我心疼不已,给予细心的照料。全班同学一起读一读。
(3)可能谈到最多的是当爱尔莎最后一次和“我”分别的时候,“我们”之间那种“恋恋不舍”的思想感情。
教师:请学生说说哪些地方最能表现这样的感情?(请学生发言)其实整个自然段都充盈着依依不舍的感情,请全班同学一起把这个自然段读一读。
展示投影,请一位同学读9自然段,其他同学看投影。然后全班再次感情朗读课文。教师:让我们和作者一道,祝爱尔莎平安吧!
(4)教师:请同学们齐读课文第十自然段。“这样”是指怎样?(费尽心思,或者依依不舍等。)
三、课堂练习
1、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地方读一读。
2、对照课文,想想自己曾经喜欢并仔细观察过的动物,和自己的好朋友说一说。(灵活安排,选做。)
第三课时
一、组织班级辩论
1、同学们,换成你,你赞成让长期相伴的爱尔莎离开自己吗?
有些学生可能会和作者一样,虽然不舍,但也要把爱尔莎放回大自然;也可能有学生想多和爱尔莎在一起。
2、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以文中相关词句或是自己收集的资料作为自己的依据。
可以想到,有许多同学和作者一样,“打算”将爱尔莎放归大自然。这时教师可帮助“弱势”,开展辩论。学生可能的“理由”:
“赞成”的理由:
(1)和作者的想法一样。爱尔莎来自大自然,“应该送它回到大自然去,替它选择一个好的环境,让它自己去生活”;
(2)作者虽然“舍不得”,但是“它总是要回到兽类中去的”,所以我才决心离开它,而且作者对它进行了细心的训练;
(3)这还是一种“科学的实验”,我们不能将爱尔莎带到家里。
“反对”的理由:
(1)爱尔莎“带着人的气味”,在自然界中生活的能力很差,所以,我们可以想像爱尔莎离开作者会遇到很多困难;
(2)当爱尔莎和我分别的时候,是多么的难舍难分!为什么要使“大家”都痛苦呢?
二、拓展交流
同学们有过自己喜欢的动物吗?仔细观察过它们吗?请大家在小组内交流,然后到班上交流。
在学生发言的时候,重点放到对动物生长过程的介绍,如果学生说得不具体,可以进行采访,如:它小的时候是什么样的呢?后来呢?长大的情况怎么样?你最喜欢的是它的什么?
三、课堂练习
1、完成课后第四题,摘抄“我”对小狮子爱尔莎无限关爱的语句。
2、将自己喜爱的一种动物在作业 本上介绍一下。(*选做)
板书设计 :
小狮子爱尔莎
出生两三天――→五个月后――→开始换牙――→快两岁――→生活了三年分别
可爱 调皮 温顺 感情更深 难分难舍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10
师:同学们通过认真读书,已经体会到小狮子爱尔莎和作者之间情同母子,彼此不愿分离。爱尔莎不想走,作者也不想它走,但最后彼此还是分开了,读到这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呢?
师:老师,作者把小狮子留在身边不是很好吗?为什么非要让它走呢?
师:老师也曾经这样想,好多同学都是这样想的。如果是你,你会怎样办?
生:我会把它留在身边,和它生活一辈子。
生:我会把它送到动物园,经常去看望它。
生:我不同意,到了动物园,爱尔莎就会被关进铁笼子,它就失去了自由,很可怜的。
(许多同学随声附和,有的摇头)
师:看来,送进动物园行不通,你看,好多同学不同意呢!
生:我听说狮子是森林之王,我觉得把它送回大森林,让它做百兽之王,它会过得开心一些。
生:我反对,因为课文里说了,送回大森林爱尔莎会挨饿、会发烧,有时还会遇到危险,那样不是害了它吗?
生:在大森林里,它是会遇到困难和危险,但是,它会经受锻炼,慢慢适应那里的生活,然后找到很多伙伴,快快乐乐地生活一辈子。
生:爱尔莎和作者之间的感情非常深,他们生活在一起也很快乐啊。
生:他们之间好像母亲和孩子一样,有一根线牵着,要一下子剪断这根线,是很不容易的。
生:孩子总是要长大的,他会离开父母去上学,去工作。如果妈妈老把你留在身边。不让你出去,你幸福吗?……
(争论还在继续,少数同学仍持反对意见)
师:同学们的发言很精彩,爱尔莎是去是留,大家都说出了充足的理由,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老师真为你们高兴。现在,老师想问你们两个简单的问题。
师问:你们喜爱鲜花吗?
生答:喜爱。
师:那就将美丽的鲜花采来插在瓶子里欣赏!
生:这样做不好,因为过几天它就会枯萎。
师:哦,爱鲜花,把它插瓶子里,反而害了它。
师问:你们喜爱鸟儿吗?
生答:喜爱。
师:那就把它抓来养在笼子里天天观赏。
生:不行,那样鸟儿就不自由了。(鸟儿就没伙伴了)(鸟儿就不能在天上飞了……)
师:哦,爱鸟儿,把它关在鸟笼里,那也不是真爱。是啊,爱花儿,就让它在田野里自由绽放,因为广阔的田野是花儿的家,爱鸟儿,就让它自由飞翔,因为辽阔的天空才是鸟儿的家!
师:作者爱狮子吗?
生齐答:爱
生:我知道了,把爱尔莎留在身边,那也不是真的爱它。
生:对,爱狮子,就让它回到大自然去,森林才是师子真正的家。
师:所以作者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让他自由地生活,才是对小狮子最深切的爱!
(学生有的点头、有的微笑、有思考……)
【教学反思】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是学生对学习过程的体验,它能给予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情感体验的时空,激发学生思维。
《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用生动具体事例,讲述了小狮子从出生成为孤儿,在作者身边成长到送回大自然的过程。学生通过仔细阅读,他们的思维和情感被爱尔莎与作者之间浓浓的深情吸引着,感染着。当读到小狮子与作者依依惜别的场景时,学生很自然地产生了疑问:“作者为什么非要让小狮子走呢?”从而进入了认知和情感的矛盾冲突之中,要想顺利解决这种冲突,对四年级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此时,教师巧设疑问:“假如你是作者,你会怎么办?”给学生搭建一个语言“平台”,让学生尽情发挥。当学生的情感进入“两难”的选择时,教师巧妙地提出“你爱鲜花吗?”“你爱小鸟吗?”这两个看似与课文内容不相关的问题,让学生一步一步由困惑到豁然开朗,难点不攻自破,并且从中体会到真爱的无私。同时明白了人与动物的平等关系,知道了爱护动物,保护环境,是人类共同的责任。
看到孩子们一张张兴奋的笑脸,我感到,让学生在情感的矛盾冲突中体验学习过程,对学生来说,无疑是愉快的,有益的。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11
一 谈话引入情境
师:上节课,我们了解了课文是按时间顺序一步步写下来的,通过读书我们知道作者和爱尔莎在两年的朝夕相处中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爱尔莎离不开作者,作者在感情上也依赖于它。这节课我们还是继续读书,看看还有哪些地方特别令你感动。
二 进入情境,体会情感
师:现在打开书,自由地读第6-8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浮现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把你最受感动的句子画一画,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生读,师巡视。)
师:谁来说一说?
生:当我读到“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嫁出去的女儿回到家里来一样。”这一句时,我感受到作者见到爱尔莎心情是又高兴又难过,心情十分矛盾。
(课件出示重点句: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嫁出去的女儿回到家里来一样)
师:作者为什么又高兴又难过呢?大家联系上下文思考一下。
生:我高兴, 是因为看到爱尔莎又活着回来了,我难过, 是因为它并不能适应独自在森林里生活。
师:你体会得真深刻呀!把你体会到的这种又高兴又难过, 十分矛盾的心情用你的读表现出来吧!
(生特别强调地读到”又高兴又难过”, 但还不是真正从心里发出的真挚情感.)
师启发:在作者眼里,爱尔莎就是自己嫁出去的女儿呀。大家想象一下,假如你在外受了委屈,最先想到的是谁?
生:我最先想到的一定是我的妈妈……
师:对,我们想到的是与自己朝夕与共、情深似海的亲人。爱尔莎也是一样啊, 她首先想到的是回到一直抚养它长大的作者身边. 谁能把这浓浓的真情读出来?
(生读得情感非常投入)
师:我看到了一位悲喜交加的母亲。作为母亲的我,也被这句话深深地感动了。(师饱含深情地读,学生眼里闪动着泪花。)
师:来,让我们一起读一读。(生齐读)
点评:阅读是一种对话,师生间对话应注重什么是我们应思索的一个问题。在这里,董老师让自己成为学生的同读者,成为学生可亲、可敬、可信同学朋友。以学生、母亲、老师三重身份参与阅读,以自己的理解,特别是人生阅历等学生尚不具备的储存,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的对话,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认识得到升华,情感得到丰富。
师:我们就这样读书, 交谈.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生:第八自然段中的这一句也让我感动不已:“我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我联系上文知道,爱尔莎生病发烧了,作者无微不至地照顾它,已忘记了他们并不是一类的。
(课件出示:我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
师:说得多好啊!这让我想起了泰戈尔说的一句话:爱是没有界限的。在朝夕相处的生活中,爱已使作者和爱尔莎忘记了自己,双方已没有人兽之分。来,你来读。
师:多么美好的感情啊!同学们,此时此刻,相信大家的脑海里都有了一幅幅画,把你想到的画面和内心的感动通过你的读表现出来吧!(生齐读第八自然段)
师:从同学们的表情和读书声中,我已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与爱尔莎之间难以割舍的母子之情。然而, 分别的时候还是来了。 正如俗话说的:“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啊!
大家接着往下读,看看还有哪些地方令你感动?
生: “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句话然我十分感动。我从莫大的这个词中感受到作者是非常不愿意与爱尔莎分别的。
生:我也感受到他们母子情深,分别对他们来说是件痛苦的事。
(课件出示: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
师:要真正读懂这句话,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莫大的痛苦。“莫大的痛苦”是什么意思呢?
生:十分痛苦。
生:很大很大的痛苦, 难以忍受的痛苦。
师:说得很对。理解一句话不光要抓住关键词,还要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让我们再来浏览全文, 回忆爱尔莎和我生活的三年吧!
师领读回顾全文内容: 小狮子爱尔莎出生才两三天,我就――
生:喂它牛奶。
师:五个月以后,它 ――
生: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和我一起睡。
师:到河里洗澡时,它故意――
生:扑腾起浪花,跟我捉迷藏。
师:犀牛向我扑来时,爱尔莎勇敢地――
生:和它搏斗。
师:快两岁了,我训练把他送回大自然。当它饿着肚子会回来时,我――
生: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嫁出去的女儿回到家里来一样。
师:发高烧了,我给它――
生:喂药。
师: 想到这点点滴滴,作者怎不感到莫大的痛苦?我们该怎样读才能把这莫大痛苦的感情读出来呢? 你来读。
(几个学生都声情并茂的读, 从表情也表现了出来.)
师:因为联系了全文, 老师听到你们的朗读, 痛苦又增加了几分。我们还可以联系我们对动物的了解, 联系生活实际, 联系我们搜集的资料, 再想像一下, 爱尔莎独自回到大自然后,将会遭遇到什么困难呢?
生:他会因没有生存能力, 活活饿死。
师:它每天在人的身边,饱食终日,不需要为食物操心,没有学习捕食本领, 我看到动物世界这个电视节目, 知道动物世界是弱肉强食的. 爱尔莎会被那些凶残的野兽吃掉的!
生:它还会常常被别的动物欺负。
师:它已失去兽性,不适应在大自然中生存。
生:被猎人射杀。
生:被同类咬死。
师:是啊! 一方面, 因为作者和爱尔莎曾一起渡过了快乐的时光,使作者舍不得离开爱尔莎,内心感到痛苦,另一方面, 还因为作者为爱尔莎将来的生活、命运深深的担忧,一想到这些,作者就感到莫大的痛苦,揪心的痛苦呀。再来读。
(生再读这一句的时候, 真正从心里体验到了莫大的痛苦)
师:爱尔莎生死未卜,你和作者一样为爱尔莎担忧,是吗?(生读)
师:此时此刻,我们和作者一样内心充满痛苦。来,一起读。
点评:阅读是始终伴随着情感的活动,情感的体验应该是对文字语意的整体把握和对语境的深切感受。“辞的情味可以从好几个方面辨认,有的应从字面上推敲,有的要从声音上去吟味。”董老师在引导学生理解“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这一句时,分了三个层次仔细揣摩文字包含的意思,一是理解重点词“莫大的痛苦”;二是联系上下文体会;三是结合实际想象爱尔莎的命运。在理解越来越深入时,学生产生了情感的感悟,朗读自然变成了表达自己感情的有声形式,渐渐的和作者在感情上产生了共振。
师:分手真是莫大的痛苦。既然如此痛苦,既然如此恋恋不舍,既然如此难舍难分,作者为什么还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呢?默读一下上文,看能不能找到答案。
生:大自然才是狮子的家,作者为了他的将来,必须把它送回大自然。
师:你很会读书。作者一切都是为了爱尔莎着想。(课件演示)
师配合画面, 用诗意的语言叙述:
鱼儿只有在水中嬉戏快乐,鸟儿只有在蓝天翱翔才会幸福,马儿只有在草原上奔驰才会自由,狮子只有回到大自然才算真正回到了家。所以我虽然有着莫大的痛苦,但我还是把他送回了大自然。
师:爱有多深,痛苦有多深,让我们的心与作者的心紧紧地贴在一起,深情地读读9、10自然段,与爱尔莎告个别吧!
学生齐读。
三 抒发情感,感悟真谛
师:读爱尔莎的成长过程,我的心灵也经受了一次洗礼:人和动物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享受着大自然给予的空气、阳光、雨露。人和动物是可以和谐相处,成为朋友的。这时,你们一定有千万句话说,把你想说的用一句话写在书上。
生:给动物自由,就是爱动物。
师: 这是真正的爱!
生:爱尔莎,你要好好地活,坚强地活。
师:这是一句深深的祝福。
生:人和动物友好相处,可以创造美好的世界。
师:大家都从心底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我们也一边感动着,一边思考着,人类和动物和谐相处,需要我们的真爱,爱是没有界限的。
让我们记住这只活泼可爱、善解人意的 ――
师生齐读课题:小狮子爱尔莎
点评总结:长篇幅的文章如何教?文章中值得揣摩的句子多,又如何教?董老师的课无疑为我们做出了回答。《小狮子爱尔莎》这篇课文篇幅长,董老师紧紧地抓住一个问题展开教学,“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感动?”随着学生一次又一次的阅读,文章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如同剥笋似的越来越清晰,学生内心积淀的情感如高山似的越来越厚重。令人感动的地方多,董老师不平均用力,着重在感人肺腑处、牵一发动全身处引导学生进行多方位的思考,挖掘文章内涵的深度。因此。在课尾,学生才能从意会到深切感悟, 流畅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情感。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12
[教学要求]
1、正确认读本课12个生字,掌握10个要求会写的字,理解“粗糙、茂密、吮吸、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生活习性,感受“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
3、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材分析]
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奥地利女作家乔伊・亚当森。文章讲述了“我”精心驯养失去母亲的小狮子爱尔莎,最终把它送回大自然的事。作家用极其朴实平和的语言,细腻地刻画了“我”和爱尔莎在一起生活的情景,字里行间都流露出了“我”对爱尔莎的真诚呵护以及爱尔莎对“我”的无限依恋,反映了人与动物之间的感情,表现了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主题。
全文共有九个自然段,线索是小狮子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是按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记叙的。
第一自然段讲小狮子爱尔莎刚出生时“我”对它的照顾和我们之间的感情。“出生才两三天,它的妈妈就死了”,一个“才”字写出了小爱尔莎的可怜,很容易唤起读者对爱尔莎的同情。作者充满爱意的“抱”和“抚摸”,像对待婴儿一样的精心照料,把作者对小爱尔莎的怜爱跃然纸上。“一刻也不离开我”“常常舔我的脸”表现了爱尔莎已经对“我”产生了深深的依恋之情,我们之间建立起了母子般的感情。
第二至四自然段描述了小狮子爱尔莎从五个月到两岁的成长过程,表现了我们之间的深厚感情。文章通过几个事例来表现小狮子的特点:洗澡时,“故意扑腾起浪花”“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和我开玩笑”,仿佛一个可爱的小男孩一样活泼、淘气;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表现了狮子家族固有的勇敢和强壮;换牙时“像孩子一样”的举动,表现了它的温顺;半夜闯进驴群抓伤驴子,是狮子野性的表现,但面对“我”的“教训”所表现出来的通人性,则让人更加地喜爱它,“耷拉着脑袋,一声不响,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好像求我宽恕”,就像一个知错的孩子,当“我”对它表示出关爱,进行安慰和告诫时,“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大拇指,用头蹭着我的膝盖,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简直就是一个乖巧的孩子,态度之诚恳不由得让人心生爱怜。
第五至九自然段写“我”把小狮子爱尔莎送回大自然的过程。课文先讲的是“我”送爱尔莎回到大自然去的原因,用三句话讲了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大自然是它生活的好环境,要让它适应自然环境,掌握生存技能,自己去生活;第二个原因:由人抚养的狮子带有人的气味,不容易在大自然中生存,我决心做好这个实验。这段话是按事理的两个方面叙述的。课文中写“我”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是有一个过程的,作者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述了这个过程。首先,“我”教它学会自己捕获食物;过了些日子,“我”把它放进狮子生活资源丰富的地区,它饿着肚子回来了;过了几天,我又把它送回大自然;有一次,它发着高烧回来了,我精心照顾它;最后分别的时候,我感到莫大的痛苦,它恋恋不舍。文章用很动情的语句描述分别的过程,使人感觉像是最亲近的人分别,很感人。例如用两个“悄悄的”写 “我”送爱尔莎的情景,“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了它,就像我嫁出去的女儿遇到不幸回到家里来一样”写“我”迎爱尔莎的情景,反映了“我”与爱尔莎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如同母亲和孩子。“我自己也忘记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说明人与动物和谐相处可以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是一种高境界。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作者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培养学生留心周围事物的习惯。
[教学建议]
学习本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叙述的顺序,了解小狮子爱尔莎的成长过程和生活习性,重点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一、初读感知,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1.课前,师生可以分别查阅和搜集有关狮子习性、分布情况等知识,课上师生交流相关资料,为学习课文奠定基础。
2.引导学生自读课文,初步了解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启发学生通过阅读,把握文章的顺序,理清作者的思路。
3.在讨论小狮子的生长过程了解它的生活习性时,教师要启发学生抓住小狮子成长过程中的典型事例,通过这些事例了解小狮子的特点,如,小狮子洗澡时,跟“我”开玩笑,表现了它的顽皮、淘气;小狮子为了保护我,与犀牛搏斗并把它赶走,表现了它的勇敢;小狮子换牙时的听话,表现了它的温顺可爱;小狮子半夜闯进驴群抓伤驴子,表现了小狮子的野性,但面对“我”的“教训”又表现出了乖巧。
二、细读品味词句,体会和谐感情。
“我”对小狮子的关爱以及“我”把它送回大自然这两部分内容是课文的重点。因此在教学中,要针对重点句段,引导学生通过读书自学、小组讨论、师生评议等方式进行,体会“我”与小狮子之间的深厚感情。
1.学生边自读课文,边划出表达“我”和爱尔莎之间深厚感情的词句。读书之前,可将思考题出示给学生:课文中的哪些地方表达了“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勾划出重点词句,在书的空白处批注自己的感受。
2.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展示读书所得,发表自己的见解。
3.结合重点语句共同评议。下列提示仅供参考。
①“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把我舔醒。”从“一刻也不离开”“一起睡”“舔”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小狮子和“我”已经有了感情,我也接受了它对我的感情。
②“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故意……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故意扑腾”“扑倒”等词语,写出了小狮子的顽皮,从“高兴”“开玩笑”等词语,可以体会到“我”对小狮子的喜欢,说明我们已经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③“我大声呼喊……爱尔莎一口气把它赶出很远很远。”这句话中的“跑来”“勇敢”“搏斗”“赶出”等词语表现了爱尔莎的勇敢,从这句话的描述中,也流露出了“我”对小狮子的感激之情。
④小狮子换牙一个自然段中“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闭着眼睛”“一动不动”“吮吸”等词语,我们可以体会到小狮子的温顺可爱,小狮子在“我” 的心目中就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可爱,“我”对它的喜欢暗含在文字之中。
⑤“我又高兴又难过地接待它,并把它又送回了大自然。”“我”高兴是因为又看到了朝夕相处的爱尔莎,感到亲切和喜悦;看到它几次饿着肚子回来,很心疼,内心有一中说不出的滋味,所以“我”感到难过。这种矛盾的心理活动表达了“我”复杂的情感。
⑥“我自己也忘了我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这句话较直接地表达了“我”对爱尔莎的情感投入,“我”和爱尔莎已经到了不分“彼此”、“忘我”的地步,“我”和爱尔莎俨然是亲密的朋友了。
⑦“最后分别的时候……直到我们互相看不见为止。”这段话中的“莫大的痛苦”“搂住”“吻”“蹭”“恋恋不舍”“一次又一次”等词语表达了“我” 和小狮子之间难以割舍、相互依恋的深厚感情,至此,感情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境界。
4.引导学生用心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深厚感情,相机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在学文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读书,读出感情发展的层次变化,开头要读出小狮子对“我”的依恋之情,语气舒缓,中间感情渐浓,语速适当加快,表现出小狮子的活泼调皮、勇敢无畏、温顺乖巧等等,最后要读出依依不舍的情感。
三、积累与扩展。
1.引导学生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课后的词语,体会“我”和爱尔莎之间的感情。
2.积累“抚摸、吮吸、恋恋不舍”等词语。
3.搜集、交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事例。
四、课文中要求会写的字比较多,汉字的笔画也较多,要注意指导书写。“配”的左边不是“西”,而是“酉”,“乳”的右边是“ ”,不要多一笔,“萄” 要读轻声。
五、建议本课教学二课时。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13
课堂提问作为教学要素之一,不可或缺地存在于每节课堂之中。那么,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提问,促进学生去思考、去研究呢?2005年6月,学校组织了一次校本教研活动――以语文阅读教学中课堂提问的策略为主题开展研究。担任研究任务的是我校语文中心协作攻关组的成员们。三年级的王冬英老师和刘宝丽老师分别执教了两次《小狮子爱尔莎》。老师们运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对这四节课予以了较为科学、有效的观察与分析。我所研究的专题是课堂提问的时机把握。
[片断一]
在第一教中,王冬英老师以观看狮子独立捕食的录相导入,然后问学生:“看了录相,你想用哪几个词或哪句话来说说狮子”?“狮子在你的印象中是怎样的”?在学生读通读顺课文之后,教师提问:“录相中的狮子是凶猛的,可爱尔莎在‘我’的眼中是什么样的呢?它有什么特点呢”?学生围绕教师提问默读课文,有的边读边想,有的边读边划,在充分思考之后,学生争先恐后地谈起自己的看法来。当学生谈到第五自然段的最后一句“它好像听懂了我的话,撒娇似的吮着我的大拇指,用头蹭着我的膝盖,鼻子里发出轻轻的哼声。”时,王老师问:“你平时是怎样在父母面前撒娇的”?一生回答:“我让爸爸给我买东西爸爸不答应时,我会拉着爸爸的手,边甩边说:爸爸,我要嘛,我要嘛”。同学们都笑起来,老师因势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文,一时间,教室里书声琅琅……
(两位老师接到研究任务之后,各自准备,各自设计,没有共同备课。但两位教师不约而同地都从分析爱尔莎的性格特点出发预设了中心问题。王老师设计的“爱尔莎在‘我’眼里是什么样的,它有什么特点呢”?刘老师设计的“爱尔莎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呢”?这种目标明确的中心问题,牵一发而动全身,抓住了文章的关键,有效地引导学生分析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情感。)
[片断二]
在第二教中,王冬英老师对教学环节和流程作了较大改动,给了学生更多时间朗读课文。在初读感知的环节里,教师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划出难读或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有这样一段对话:
师:谁愿意把想读的句子读给大家听?
生:我喜欢这一句:它那蒙着蓝薄膜的小眼睛睁开了,那水汪汪的眼珠滴溜溜地转。
师:同样喜欢这一句的同学再来读一读。(生2读该句)
师:比较两位同学读的,你发现了什么?
生3:我发现生2读得更有感情一些。他读出了小狮子的可爱。
师:是这样的,请同学们再来读读这一句。
师:还有哪些同学有其他的句子想读一读?
生4:我觉得这一句很难读:“我用鞭子着(zhe)实教训了他一顿”。这一句中的“着(zhe)实”读起来很别扭,而且我也不知道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师相机板书“着实”,指名读)
生5:这个词读“着(zhao)实”。
师:是的。还有没有其他难读的句子?
……
(在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的环节中,教师就要求学生在读出相关句子之后作出“是否有感情”的评价,显然时机不当。对于三年级学生而言,读通读顺课文是初读时的基本目标,而“有感情”则是在学生分析、感悟文本之时逐步做到的。正因如此,王老师课中“初读感知”的环节时间过长,以至于后面分析课文的时间过紧,教学任务未能完成。同时,学生能在课堂上提出不懂的问题,实是难能可贵。而教师未予以充分重视,甚至连学生读错的“着(zhao)实”也未纠正,贻误了培养学生质疑精神的良好时机。)
[片断三]
在刘宝丽老师第一次执教《小狮子爱尔莎》的课堂上,学生围绕刘老师提出的中心问题“爱尔莎是一只怎样的狮子呢”分析理解课文。读到爱尔莎“洗澡”一段“它看我蹲在河边,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时,教师问:“看到这种情景,你觉得他们像一对什么呢?”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像朋友、像母子、像伙伴、像亲戚,甚至词不达意地说“像子女”。接着学生往后分析到“换牙”段,“爱尔莎开始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教师又发问:“此情此景,他们像一对什么”?学生答:“像母子。”
(刘老师前后几次提出 “他们像一对什么”的问题,使课文分析或学生体验情感有迂回现象,也由于这个问题在“洗澡段”出现不够恰当,导致分析效果欠佳。)
[片断四]
第二次执教时,刘老师以“你喂养过小动物吗?你给它取过名字吗?”导入新课,三位学生分别做了回答,喂过小兔子、小鸭、小狗。学生有的凝听,有的偷笑,气氛轻松、活跃。
在分析到爱尔莎抓伤驴子的内容时,教师问:主人是怎么训斥狮子的呢?
生1:边挥鞭子边说:我叫你欺负人,我叫你欺负人!
生2:爱尔莎呀,它可是我们的好伙伴,你伤害了他们,谁给我们驮行李呢?以后可不许这样了哟!
在分析作者要把爱尔莎送回大自然,二者难舍难分时,教师问:“三年来,他们已经情同母子了,可是为什么又面临这种分别呢”?生答:“爱尔莎是野生动物,大自然才是它的家”,“作者越是爱爱尔莎,就越是应该把它送回大自然。”
(导入新课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它对整节课效果的好坏都有着直接的影响。教师在开课时提出问题,创设情境,通过对比或类比来达到吸引学生阅读兴趣的目的。在分析理解课文的过程中,通过 “想想作者是怎么训斥狮子”的问题,引导学生产生联想,把学生带到真实、具体的情境中,从而引领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情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启示】
课堂提问是一项设疑、激趣、引思的综合性教学艺术。它既是教师素质的体现,更是教师教学观念的体现。恰当把握提问时机,能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掘学生潜能,提高课堂效益。而教学中的发问时机与学生的兴奋点是稍纵即逝的,这就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因势利导。反之,如果把握不好课堂提问的时机,不仅会使课堂提问的作用无法有效发挥,还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
【有待讨论的问题】
小学生在课堂上,普遍缺乏质疑问难的意识,他们或者提不出问题,或者提不到位。那么,教师该怎样教会学生学会把握质疑问难、大胆发问的时机呢?当学生提出一个与本课内容分析联系不大的问题时,我们该怎么对待?
《小狮子爱尔莎》教学策略浅析 篇14
今天,就让我们带着阳光般的爱一起走进《小狮子爱尔莎》,共同探索“生命的课堂”。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三、紧扣文本,说过程
四、突出重点,说板书
一、联系实际,说教材
首先,让我们走进充满爱的课文。《小狮子爱尔莎》是语文版第六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课文。它讲述的是奥地利女生物学家亚当逊(森)驯养一只野生小母狮爱尔莎,和它建立了真正母女般难以割舍的感情,最后却又把它放生的真实故事。作者用朴实平和的语言,再现了爱尔莎的出生――成长――回到大自然的过程。读起来生动、有趣、故事性强,非常吸引孩子。
这一单元的主题是:从生活出发学习课文,学会更有意义地生活。我思考着,这篇文章的教学,应赋予学生什么呢?在一次又一次地阅读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狮爱尔莎》后,我不由感叹、震撼于这种人与动物的相依相守!我期待着以我的阅读感受引领学生进入文本,了解这浓浓的爱,感动这深深的情,从而珍视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存在。
二、依据学情,说目标
那么怎样具体设置本课时教学目标呢?三年级的孩子学习依赖心理较强,听、说、读、写训练,还刚刚起步,各种能力的形成正处于过渡时期,因此,根据语文新课程理念,从对象出发,我设置了以下教学目标:(出示文字课件――)
1、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抓“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3、体验“我”与爱尔莎之间深厚的情感,初步感悟人类对野生动物的关爱。
教学重点 :感受“我”和小狮子之间的亲密感情,
教学难点:体会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
三、紧扣文本,说过程。
为了完成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设计了以下四个教学环节:
(一)激qing导入,引发期待。
(出示文字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为此,我这样导入:首先,我出示了原著《生而自由 野生母狮爱尔莎传奇》这本书,然后声情并茂地朗读了封面上的一行字:“这是一本无与伦比的国际畅销书;这是一个感动、震撼了数千万人心灵的人与动物的真实故事”)。就这样通过图片,通过声音、文字设置情境导入,直抵学生心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这个故事会怎样感动、震撼我们的心灵呢?在强烈的阅读期待下,师生共同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在初读课文时,我提出一个贯穿全文的问题;在你的眼中,小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什么?这既是训练学生整体把握的能力,也是对学生进行概括性的言语表达训练,同时也是本课教学设计的切入点。
(三)个性阅读,精读品悟
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我抓住在你的眼中,小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什么?这个中心问题,统领全篇,精心预设以下三个教学板块。(出示课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对于中段学生要做到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采取了引导学生抓 “关键词句”反复揣摩的方法:想一想、说一说、写一写、读一读,在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表情达意的。
例如在教学本课“母女关系”这一板块时,我是这样预设的:
(1)母女关系
①想一想。 尽管节选的这篇课文并没有出现“母亲”、“女儿”这样的词汇。文中对“我”和爱尔莎相处的生动描写却很容易让学生感到她们像一对母女,当学生谈到小狮子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母女后,我会提问:哪件事儿、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到的呢?
。我认为,文中“爱尔莎犯错”这件事是需要重点指导品读的。因为课文对“爱尔莎犯错误”这件事的描写有一个空白点:爱尔莎与“我”之间没有直接的语言描写。(出示课件)这些关键词句“求宽恕”“安慰”“发出哼哼声”无疑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是是给学生练语的极好扩点。为此,我联系本单元的学习主题“从生活出发学习课文”,引导孩子们通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象爱尔莎和我之间的对话,说一说。
②说一说 。在这个过程中,特别指导他们说完整的话,鼓励他们说自己的生活。
③写一写。在学生充分的说之后,我还指导学生把说的写下来,怎么说就怎样写,特别提醒冒号和引号的使用。
以上过程,使语文技能在思维训练中发展,童心在言语训练中滋长。这就体现了语文学科 “人文性”与“工具性”的高度统一。
当然, 文中还有其他表现我和小狮子之间母女情深句子,我会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读一读。例如这些话――(课件出示):“它一刻也不离开我,晚上也跟我一起睡。半夜里它常常用粗糙的舌头舔我的脸,把我舔醒”、“换牙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张开嘴给我看。我轻轻地摇动它快要脱落的乳牙。它闭着眼睛,一动也不动”指导学生的朗读时,采取指名读、评价读、表演读等方式,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读出自己不同的感受。
学生还有可能谈到作者送爱尔莎会大自然这时让人感到母女情深的词句:“它走后,我又十分想念它 ,特别是在暴风雨的夜晚,我整夜想着它,不知它怎么样了。”
“我一步也不离开它,它总是用两只爪子轻轻地抱着我的脖子入睡。我给它验血、吃药,和它睡在一起。我自己也忘记了自己是个人,爱尔莎是只狮子了。”体验他们的难分难舍之情是本课的难点 ,我是这样突破难点的:看影片 激发情感;听范读 感染情感;想画面 体验情感。在充分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后,再反复朗读,在不同形式、多角度、有创意的读中习得和积淀语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朋友关系。
以我的教学经验,三年级学生的求异思维是相当活跃的,他们极有可能谈到小狮子爱尔莎和我的关系最像朋友,为此,在教学本课“朋友关系”这一板块时,同样采取了抓“关键词句”揣摩、朗读的方法引导学生体会课文是怎样表情达意的。小学教 学 设计 网
①删一删。大家都知道,“言语形式”是语文教学的立足点,教师的教学艺术不仅反映在引导学生通过语感实践反复诵读,而且更表现在引导学生从炼字、炼词的角度品味语言。出示文字课件 ――“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故意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轻轻地把我扑倒在地上,十分高兴地和我开玩笑。”我删掉了句中的“故意”“轻轻地”“十分高兴地”, 对比着读“它看见我蹲在河边,就扑腾起浪花,还用前爪把我扑倒在地上。”,思考作者为什么用这样的语言文字,不用那样的语言文字来表达,从而了解作者是怎样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同时,这对刚刚初学写作的三年级孩子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
②读一读。以上句子的朗读,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读出爱尔莎的顽皮与可爱,进一步体会人与狮子的亲密友好。
(四)升华感情,拓展延伸
当学生体会了狮子与“我”之间亲密无间的感情后,设计了一个“穿透力”较强、具有探究性的话题:“换成你,你会让长期相伴的爱尔莎离开自己吗?” 由此引发的探讨,我以尊重的态度不加评论,而是出示爱尔莎和它姐姐在不同环境中生活的两组图片,让学生的情感在对比中思辨、体验、升华。并写读一句读后感表达自己的心声:爱它,就要!
课末,我会引导学生去找原著《生而自由》以及更多关于野生动物 的书去阅读,关心野生动物命运,珍视大自然中每个生命的存在。从而达成对自己完美人格的建构――精神的提升与视野的拓展。
四、突出重点,说板书
板书的目的在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课时的重难点,我采用了简笔板画的形式以增加板书的直观性、简洁性和新颖性。
纵观以上教学设想,我认为本设计的亮点是:
1、以板块的形式预设教学主线,尽量实现顺学而导的可能,第一、二个板块的预设有相当的灵动性,。学生先体验到哪儿就学哪儿,以保障学生主体地位的落实。
2、教法简洁,强调读写,重视语言的熏陶,将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有效地落实到了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促使教学不断接近本课时的教学目标,全面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