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杨桃》课堂练习(通用12篇)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1
一、按拼音写词语。
二、比较组词。
熟( ) 响( ) 诲( )座( ) 悦( )
热( ) 晌( ) 悔( )坐( ) 说( )
三、写出带有下面部首的字。
纟 口 日
讠 宀 心
四、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经常--( ) 怀疑--( )
熟悉--( ) 认认真真--( )
五、按要求填空。
六、选词填空。
严肃 严厉 严格
1.整个假期我都( )地按作息制度办事。
2.这个人破坏绿化,受到群众( )的批评。
3.爸爸神情( )地说:“粗心可不是小事啊,你必须彻底改正。”
精确 的确 准确
4.小明的回答( ),评委给了他满分。
5.经过( )计算,工人们便开始改装这台机器。
6.这件好事( )不是我做的。
审视 注视
7.老师( )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8.他久久地( )着窗外。
参考答案:
一、班级、严肃、审视、神情、态度
二、成熟、热爱;响声、晌午;教诲、后悔;座位、坐下;喜悦、说话;
三、红、绿、绕;唱、哈、喝;星、早、晨;说、话、记;字、宽、审;悉、思、想。
四、偶尔、相信、生疏、马马虎虎
五、审视:宀 5 s shěn 仔细思考;详细观察;熟悉:心 7 x xī详尽地知道;教诲:讠 7 h huì 教导,劝说;严肃:肀 4 s sù 认真,庄重。
六、1.严格 2.严厉 3.严肃 4.准确 5.精确 6.的确7.审视8.注视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2
《画杨桃》这篇课文将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看问题或做事情的时候,不能凭空想象,要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不要轻下结论。为了上好这节课,我特意带了一只杨桃到教室让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观察,然后找出有关的语句读一读。由于学生有了亲身实践、亲身体验课文所讲的事实,所以,理解课文中所蕴含的道理就水到渠成。
于是,我抓住契机,让学生来交流在生活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站在老师的角度看问题,我还真诚地告诉他们,老师经常从他们的角度看问题。还列举了几个事实。没想到许多学生由此受感动了。有个学生竟然还说:“老师,真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原来你看似严厉,对我们还这么关心。”这节课同学们特别用心,这节课也上得特别成功。望着桌面上静静躺着的杨桃,一阵阵沁人的香味直扑心脾。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3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重点语句,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
切苹果:
准备2-3个苹果,请学生上讲台用不同的方法把一个苹果平均分成两半。
师:通过刚才的分苹果活动,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交流;不同的方法,分出来的苹果是不一样的。
二、导入本课:
不同的方法,分出的苹果各式各样,那么画画呢?不同的角度,画出来的画一样吗?这节课我们就一起随作者岑桑回到他那节小学四年级的美术课上,去看看他是如何——画杨桃的。(板书课题)
三、温故互查
1、我会选:教诲(huǐ huì)
2、写出近义词:教诲——( )( )( )
过渡语:教诲就是教育,教导的意思。那么,文中谁的教诲使我难忘呢?板书:(父亲 老师)
3、出示最后一段:(齐读最后一段)
师: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是一种怎样的教诲呢?他们的教诲相似之处在哪里呢?这将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
四、设问导读:(一)
1、默读1-2段,找出父亲说的话。
2、大屏幕出示: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1)、叮嘱: 。 想当然:。
(2)这句话让我懂得了 。
(3)、齐读。
3、过渡语: 父亲对我的要求是严格的,那么我在学校美术课上画杨桃的时候,有没有忘记父亲对我的叮嘱呢?
4、找出我画杨桃的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5、引读:是有了父亲的谆谆叮嘱,作者在美术课上才会——(读)“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五、设问导读:(二).
默读课文6-17段,想一想:
师:我这样认真地画、老实地画、自信地画,满以为自己画的很准确,可是当同学们看了我的画后,他们的反应如何呢?老师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从文中找出老师和同学的两次对话,二人小组分角色练读。
1、出示两段对话,学生分角色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
2、从两次对话中你发现同学的态度刚开始是 ,后来变得 。
3、老师的态度刚开始 ,是因为 。
后来老师的态度 是因为 。
4、(点拨:标点符号不同,感情不同。)
六、设问导读(三)
朗读老师的话,思考:(四人小组交流)
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
1、出示老师的话,四人小组交流每句话的意思。
2、出示父亲和老师的话,发现相似之处。
“看到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的”。
3、这些话都说明了一个道理: 实事求是
4、这个道理仅适用于画画吗?
在写作文时,我们要实事求是,
在语文课上,我发现老师黑板上的一个字写错了,我要实事求是, 。
5、再次朗读这句话。
师:父亲和老师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真的使他一生受用。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出示作者简介)
七、巩固提升:(选择其一做)
(1)、我想对文中的父亲说:
(2)、我想对文中的老师说:
(3)、我想对文中的作者说:
八、总结。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父亲
实事求是我(一生受用)
老师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4
背景: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
教学艺术的个性美就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体现对学生个体的生命的尊重和关照,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只有传授知识的属性,更具提高认知水平的责任和使命。孩子们不是一个个被填塞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需要被点燃的火炬,是一个个有着活力与灵性的生命。课堂教学应是孩子心灵的交流与对话,它将提高认识,使文明积淀成人格。
情景描述:
那天我在教学《画杨桃》这篇课文,课文主要讲图画课上,对杨桃进行写生练习,“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有不同结果,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也赞扬了这位循循善诱的好老师。
当讲到“我”紧记父亲教诲画画要实事求是,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却惹来同学们嘲笑。老师经过审视后,让学生在“我”的角度观察后,让嘲笑的学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我马上意识到了一个有价值的问题。
师:同学们,如果你就是那位画杨桃的孩子,当你一丝不苟地画好乐杨桃,不但同学们笑话你,这时假如老师也指责你乱画,你会怎么样?
生1:我会很伤心,心里感到很委屈。
生2:我可能对父亲的话产生怀疑,我以后可能会照着平时看到的杨桃来画。
师:这样会是怎样的后果呢?
生1:也许就会少了一位画家。
生2:应该是少了一位实事求是的画家。
生3:应该是少了一位有创新意识的画家,因为他不敢再画与众不同的画,他怕被别人耻笑。
生4:我觉得不是影响了一位同学的思想,而是影响了整个班的同学。因为大家都在感受着如果有与众不同视角的下场――让人嘲笑,被人批评。以后谁还敢有创意呢?
师:是呀,幸亏他遇到了好老师,能从他的角度去审视,让上述的“悲剧”没有发生。如果你仍就是那位画杨桃的孩子,你看了老师的做法,听了老师富有哲理的话语之后,你的心里又会有什么的想法?
生1:我以后仍要牢记父亲和老师的话,看到什么就画什么。
生2:只要自己认为是正确的,我以后一定要坚持,不能因为别人的嘲笑而改变。
师:如果你就是嘲笑别人的同学的,你这时又有什么想说的呢?
生1:当他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我不应该笑他。
生2:当别人与自己的看法或想法不同的时候,我不笑他,我应从他的角度去看,去想,不伤害他的心。
生3:自己觉得很幼稚,自以为对杨桃的“很熟悉 ”,就会“想当然”,以为别人看到都和自己看到的一样,不知道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
反思: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课堂教学艺术的情感美就是指教育者以情感人,以情动人,最大限度地激发教和学双方的积极性,在情感相互交流融合之中,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受到教育。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是心与心的交汇,是灵魂对灵魂的对白,是生命节律的和谐振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换位思考的方法,注重情感体验,让学生设身处地地考虑,学生就有话可讲,有感而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从被动压抑的状态下解放出来,让学生在主动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提高认识。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5
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通过理解教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培养学生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
4、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学生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5、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重点、难点
1、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2、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的联系,体会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学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板书:画杨桃)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二、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投影出示思考题: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利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
三、检查预习情况
1、指读生字词。
2、指读课文。
本文讲的是一件什么事?
3、你理解了哪些新词意思?怎么理解的?(交流)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想当然:凭主观想象,认为事物应该是这样。联系课文内容,父亲经常叮嘱“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凭主观想象,画走了样。
四、质疑
提出不懂的问题。(常识性问题师生当堂解决。有关课文内容理解的问题师生梳理归纳。)
五、布置作业
l、熟记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地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3、熟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逐段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第一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1)这个自然段告诉了我们什么?(板书是……就……不要)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你能不能举个例子说说什么叫“想当然”?
(3)指导朗读。
2、学习第二至三自然段,指名读。
提问:
这两个自然段讲了什么?讨论:
(1)第二自然段分为几层?
(2)找一找哪几层是回答“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重点理解作者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①老师根据桌上的杨桃讲解现在看到的杨桃就象五角星一样。
②出示投影片,一椭圆形带棱的杨桃。
③实物演示,让从不同角度看的学生说出自己看到的样子。(让学生亲自实践看一看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帮助他们理解课文内容。)
④说出作者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
⑤“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是否还有其他原因?结合父亲的话讲一讲什么是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这是通过提示,帮助学生理解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
让学生把两个原因结合起来讲。(再一次加深理解。)
3、学习第四至六自然段
默读第四至六自然段。
(1)出示讨论题:
①开始同学们认为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②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
(2)指导朗读,注意语气的变化。
(3)用上“因为……所以……”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进一步明确学生态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4、学习第七自然段,自由读这一自然段。
提问:
(l)老师的话里共有几句话?
(2)前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
(3)举例子说说怎么就叫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
(4)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
(5)什么叫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受别人影响。)
在逐句分析这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再读并试背诵。
5、学习最后一个自然段,齐读。
提问:
(1)老师和父亲的话哪些地方相似?
(2)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板书:一生受用)
(3)父亲和老师所讲的画画上的事。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要……不要,是……就)
谁能用“要……不要”说一句话?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例数第一、二自然段并试背诵。
板书设计:
5、画杨桃
父亲:是……就……
老师:角度不同 样子不一
要……不要…… 是……就……
我:一生受用
教案点评: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这篇教学设计示例抓住这一特点,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做好了“读”的铺垫后,在第二课时教师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的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说来,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不过在第一课时设计的有些简单,学生书读的不透。
探究活动
一、导入、明确要求
1.教师导入:
《画杨桃》这一课,是作者上小学四年级的事情。在他作为成年人写这件事的时候,仍然记忆犹新,说明这件事让他难忘。我们现在读来也觉得很有意思,而且从中学到了一个道理。今天我们也来回忆一下自己生活中类似的事,讲给同学们听。
2.明确要求:
投影出示:在你身边每天会发生很多事,你遇到过类似的事吗?讲给同学们听。要把事情经过说清楚,重点地方说具体,语句要连贯。要把从中明白的道理说出来。
二、指导说话
1.回忆自己想说的事,先和同桌说一说。比一比,谁说得好。
2.全班交流。师生评议、补充修改。
3.你在听了别人说的内容后,觉得自己哪些地方需要修改、补充?(学生说,师生评议。)
三、布置作业
把刚才说的写下来,算作一次练笔。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6
教学目标:
1、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会有所不同,必须实事求是地处理问题。
2、学会本课的新词,理解“教诲、叮嘱”的意思。
3、学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课时:
第一课时
重点、难点:
学会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经过:
一、导入。
今天老师来给大家带了一样东西,想看吗?出示杨桃课件。它是什么样子的?介绍杨桃,今天我们不光是看杨桃,还要来学习《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自学要求:
(1)初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准确,给文章标好自然段。
(2)自学生字词语,联系上下文,想想“叮嘱、审视”等词语的意思。
(3)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交流。
三、重点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是的,课文讲的就是一次美术课上画杨桃引发的事情。课文哪几部分写了这些内容.我们先来看课文第2―18小节写画杨桃的事情.
1、请同学们认认真真、仔仔细细地读课文,要求:
(1)仔细读。
(2)提出不懂的问题。
2、我是怎样画杨桃?出示句子。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谈。(可以想象我当时是如何观察,如何落笔的。)
为什么他会画成五角星的形状?学生说.课件随机出示.
出示父亲的话,理解叮嘱。
(1)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因为有一个人的话语始终萦绕在我心头。
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指名读“父亲”的话,父亲的话怎么理解?
练读父亲的话,指名读读,评议。(注意抓住提示语,读出父亲的严肃、语重心长)
(3)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在我画得粗心大意的时候,我记起了父亲的话:
我对父亲的话语是如此的印象深刻,是因为,能从文中找到一个词语来说明吗?叮嘱
3、我遵从父亲的教诲,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满以为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赞扬,但我怎么也想不到,出示同学的反应的句子。
“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
“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
4、当同学们看到了杨桃变成了五角星时,他们的反应是哈哈大笑,而老师呢?
(1)、出示: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台,举起我的画问大家:
(2)、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审慎地观察。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5、正因为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与同学们的不一样,所以才有了这样的这样的对话: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不……像。”________。(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6、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
这一看,同学们的心里会想;
这一看,我的心里会想。
出示老师的话: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因此,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读文章抓最重要的段落,最重要的段落里面再抓最重要的句子。现在从这里面往出抓老师的话,认为哪几句话最重要?越简炼越好,你讲。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7、补充出示父亲的话:他们的话,是这样的相似.
四、联系生活,想像拓展。
1、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
2、美术课也结束了,但画杨桃这件事让作者和他的同学受到了深刻的教育。那么在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这样的事情吗?通过学习和联系生活实际你都有哪些体会、感受,从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请你也拿起笔用概括性的语言写一写你的这些体会、感受和明白的道理。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7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3、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教学重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叮嘱、想当然、前排、靠边、一幅画、审视、严肃、半晌、和颜悦色、熟悉、教诲”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一)揭示课题,简介杨桃
1、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
2、介绍杨桃:即羊桃,又名五敛子.常绿灌木,花瓣白色或淡紫色,浆果椭圆形,绿色或绿黄色,有五条棱,可以吃。
3、读了课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生质疑。
(二)检查预习情况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
有关词语的解释:
审视:仔细看.
半晌:一天以内的'一段时间.半晌一般指半天,这里是好一会儿的意思。
严肃:这里指神情使人感到敬畏.
熟悉:知道得清楚.
教诲:教训.
受用:享受、得益.
和颜悦色:形容和蔼的脸色。
3、指名分段读课文,纠正字音。
4、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事?(一次图画课上画杨桃时发生的事.)
5、课文中写图画课上的事是从哪儿开始,到哪儿结束的?请同学们很快地默读课文.
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6、讨论分段,概括段意.
(三)朗读初步指导
1、自读全文,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2、指名读文,学生互评。
(四)指导书写
注意“叮”“嘱”左偏旁“口”的占格位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
2、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第一段.
2、提问:父亲是什么时候开始教“我”画画的?他对“我”画画有什么要求?
3、“叮嘱”是什么意思?父亲经常叮嘱我的那句话是什么意思?
(画画的时候应该怎样做和不应该怎样做,要实事求是)
想当然:推想起来一定是如此的意思。
4、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第二段.
父亲这样教导作者,作者是怎样做的呢,请默读课文第二段。
(1)图画课上,“我”画的杨桃是什么样子的?为什么会画成这个样子?
(2)看了“我”画的杨桃,同学和老师的态度是怎样的?
(3)什么叫审视?老师为什么这样做?
(4)老师的神态在这件事的过程中先是“变得严肃了”,教育学生时是“和颜悦色”地,为什么?
(5)老师刚才的神情是严肃的,为什么这时对“我们”讲话时又变得和颜悦色了呢?
(6)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老师的话里懂得了什么?
当别人的看法,做法和自己的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认为别人的错了,很可能别人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去想的,我们自己做事或者看问题,不能想当然,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8
学习重难点: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蕴含的道理。
【提起杨桃,大家都很熟悉。但是,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学习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同学们,今天老师送个谜语给你们:天上有一宝,天南地北到处跑,从东看像只鸟,从南看像匹马,从西看像条狗,从北看像只羊。(学生猜)同是一朵云,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形状呢?(引出:从不同的角度看,样子不同)
2、下面我们一起走进一节图画课,看看由于观察角度不同而引起的一场小风波。请翻开11课:画杨桃。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新的朋友多打几声招呼。
3、检查生字。(你想提醒同学们哪个生字朋友的名字最难叫?)
4、拿起笔,划出你认为最重要的部分,然后在小组作个小交流。(汇报――个人读――齐读)
二、研读中心段,辐射全文。
1、小组研读:老师是针对班里的哪些现象而说这段话,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走进这节图画课去看看,听听,然后想想,说说。
2、小组活动,教师巡堂。
3、汇报:讲到哪一句算哪一句。
重点品读的句子:
A、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个人读――评读2人――齐读)
B1、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一二组对三四组读:你想到了什么?――男同学对女同学说:你想到了什么?)
B2、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C、生1:杨桃是这个样子的吗?生2:倒不如说是五角星吧!师:这幅画画得像不像?生:不像!师:它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生:好―笑!(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D、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三四组对一二组读:你想到了什么?女同学对男同学读:你想到了什么?)
E、师: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生:不……像。师:那么,像什么?生:像……五角星。师:好,下一个。(四人小组练读――表演读――师生体会读)
F、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有时候看起来真像个五角星。(师:读给自己喜欢的同学听,你想读给谁听?你觉得他读得怎样?你想到了什么?)
3、小结:学了这篇文章,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请用笔写下来。)【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先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还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能使我们每个人一生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三、课外延伸。
四、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杨桃角度五角星
不同不同不同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9
教学目标
1、会写本课9个生字,会认本课14个生字。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话的语气。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
教学重难点
1、识记生字,积累词语。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出示杨桃实物或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水果吗?(让学生自由举手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一篇课文,就与杨桃有关。(板书:画杨桃)看到这个题目,你们想知道什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怎样画杨桃?
(2)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3)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它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检查预习情况,交流重点字词
1、指读生字词,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2、交流易读错生字,教师重点指导。
而:零声母音节,念“ér”。肃:平舌音,念“sù”。
晌:念“shn”,与“响”要区分字形。
嘻:念一声,“x”。诲:念四声,“huì”。
3、学习多音字“倒”,做组词练习。
4、指导书写,教学重难点字。
摆:扌+四+去,注意左窄右宽,“四”字中间是两竖。
嘻:注意右边“喜”的写法,“士”不要写成“土”,第三横要长。
5、读“读一读,记一记”中的词语。
三、初步感知,了解内容
1、自读课文,读准字音,把生字词多读几遍。
2、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标出自然段序号。
3、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课文主要讲“我”和同学们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引起了同学们的讥笑。老师通过让学生轮流到“我”的座位上去看看,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明白了做事应从实际出发。)
4、课文中还有哪些地方不理解?提出来,全班交流解决。
问题预设:
(1)课文中老师怎样提的问题?
(2)提的是什么样的问题?
(3)同样是杨桃,为什么画出了不同的样子?
(4)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地提出问题?
(5)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老师的教诲让我终生难忘”?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看到“我”画的杨桃,老师和同学们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2、作者在画杨桃时发生了什么事?其中包含着一个道理,究竟是什么道理呢?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文义
1、学习第1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聆听并思考:
这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我”画杨桃的过程)
“我”是怎样画杨桃的?(理解“认认真真”“老老实实”“准确”等词语)
猜测“我”把杨桃画成了什么?
(2)同学们仔细找一找,“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从“我”坐的角度看杨桃,杨桃就像个五角星。)
(3)老师出示杨桃实物,请同学们观察。
(学生亲自实践,从不同的角度看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学习第2~17自然段。
(1)朗读课文,并思考:
开始同学们认为“我”的这幅画画得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老师有什么反应?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把有关的句子画出来。
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同学们的认识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举例子说说为什么角度不同,看到的样子不一样。(板书:角度不同,样子不一样)
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应该怎样做?(当别人看到的或看法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忙着嘲笑别人,要学会尊重别人,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
(2)分角色朗读课文,指导读出对话时不同的语气。
读出同学一开始嘲笑的语气,以及后来不好意思、尴尬的情绪。
读出老师一开始严肃的语气,以及后来和颜悦色的态度。
3、学习第18自然段。
(1)为什么说老师的教诲对“我”来说终生难忘?(板书:终生难忘)
(2)讨论:老师的话只适用于画画吗?(老师的话表明了一个道理:要实事求是,要以不同的角度看问题。这个道理不仅仅适用于画画,还适用于生活中的很多事情)
(3)按照老师所讲的,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应当怎么做?(板书:不要……要……,要……要……)
谁能用“不要……要……”说一句话?
4、老师亲自来到“我”的座位上去看杨桃,是想知道?
从“我”的角度去看,杨桃是不是“我”画出来的样子。
是不是“我”的位置有点偏,因此没有把杨桃画准确。
三、总结全文
1、当别人的看法、想法和自己不一样时,先不要认为别人错了,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要实事求是。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这样做,那么,我们每个人一生都能得到好处,我们要牢记这个道理。
2、齐读老师说的那段话。
3、说说自己从这篇课文中懂得的道理。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蕴含的道理深刻,和同学们的现实生活也很接近。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以实物导入新课,让学生自己观察杨桃的外观,看看他们能不能有什么发现。继而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读书,在书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再读书,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做好了“读”的铺垫后,步步设疑,引导学生更深地进入课文,去更好地把握文章内容以及作者想要表达的观点。整体来说,本堂课设计比较严谨,思路清晰。
课文讲解快要结束时,我组织学生讨论:老师的话是否只适用于画画?学生参与讨论十分积极,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10
一、导入
上课,同学好!(老师好)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很兴奋:杨桃)对!你们怎么知道的?(看书上资料袋)谁来读一读?(生读)看样子你课前预习课文了,真是好习惯!
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11画杨桃)
二、初读课文
(一)请同学们迅速把书打开第41页,听清老师的要求:自己大声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地方就多读几遍,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开始!(老师要走入学生中间,认真巡视与倾听,发现问题帮助他)
老师发现有的同学已经读完了,下面老师来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
师:谁来领着大家读读生词,你领读得很清楚。同学们看这些生字在字音或字形上有没有要提醒大家注意的?
师:同学们的识字习惯真好!让我们开火车再读一读!
恩,真不错!这回,请同学们自己默读课文同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生汇报)(这篇课文主要讲我在美术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同学们都嘲笑我,老师对同学们进行教育)
三、精读课文
(一)理解第二自然段:作者在美术课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吗?
师:同学们概括的不错,有自己的见解。那你们知道作者“我”在美术课上是怎样画杨桃的吗?
生:有一次……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你说得非常好,那课文中哪一句话具体描写了我是怎样画杨桃的?)(板书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师:同学们,从这句话中你们能体会到什么?
生:我画的很认真,很仔细。
师:所以我认为自己画的“很准确”。
(二)理解第一自然段: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
1、师:我为什么要这样画杨桃呢?
生:因为他记住了爸爸的话(或者教诲)。(一旦学生没有找到:同学们,生活中我们会听谁的话――老师、爸爸妈妈的话,那课文中的爸爸又是怎样教育我的呢?)如果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老师就说: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如果学生直接读课文里的话。等学生读完,老师就说:你读得真不错,你请坐。好,请同学们把书放下,我们一起来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我读……你看见一样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师:同学们看,这里的“叮嘱”是什么意思啊?
生:就是嘱咐的意思!告诉。。。
师:什么是想当然啊?(生:想是什么样的就是什么。)那画走了样呢?(就是与实际不符!把方的画成了圆的,把圆的画成了方的。)从这段话你能看出什么?
生:父亲很严厉。
生:父亲教育我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生:父亲教育我要按照物体的形状来画。
3、师:孩子们你们体会的真好!那你能不能带着自己的体会读一读父亲的话呢?好,自己先练习读一读。生练读。师巡视参与学生中。
师:谁来读一读? 师点拨:你真是一位严厉的父亲;慈祥的父亲;严肃的父亲。
(三)理解3――17自然段
1、师过渡:我记住了父亲的教诲,在画杨桃的时候我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自己觉得画的很准确,就这样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同学和老师又是如何表现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3――17自然段,用笔画出同学们的表现和描写老师动作的词,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师走到学生中间巡视参与小组交流。
2、师: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的态度如何呢?(生:哈哈大笑 都来嘲笑我 都笑话我)(板书:在第二行同学 嘲笑→ )
师:于是他们说你读(生读)――杨桃是……?接着你再读(另一生读):倒不如说是……
3、老师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谁能说一说描写老师的动作词有哪些?(课件出示这句话并把动作词加大变色:看 到 坐 审视 回到 举起 问)
4、师:什么是“审视”(就是仔细看)(反复的看)
5、师:从老师这一连串的动作词你能体会到老师在干什么呀?
生:老师在观察,反复的看!
师:对!老师在审视我画的杨桃。(板书:第三行 老师 审视)
老师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老师想看看坐在“我”的座位上看到的杨桃到底是什么形状。
师:当老师看完后“回到讲台前,举起我的画问大家:这幅画像不像?”
同学们怎么说的?(生:不像!)师:那像什么(生:像五角星!)
6、师:老师听完同学的回答,老师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生: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板书第三行 老师 审视→严肃)。
7、师: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生:因为老师发现同学们没有站在我的角度观察到杨桃的形状,他们只是盲目的嘲笑我。你能够理解此刻老师的心情你真是一个善解人意的孩子!
师:(无论回答的怎样让学生通过投影仪在不同角度看一看重点是侧面和正面)
好了,同学们让我们看看大屏幕上的杨桃:左面的同学,你们看到的是五角星吗?(不是!)右面的呢?(不是!)中间的呢?(是!)所以,从我的角度观察,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对吗?(生:对)因此当老师 “半晌,又问同学们:“画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好笑么?”同学们是怎样回答的?
生:好――笑 师:还是在嘲笑我对吗?(对)
师:什么是“半晌”(生:过了好长时间、好久)说明我们的老师在――(思考) (板书第三行 老师 审视→严肃→思考)老师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师:此时我们的老师想做什么啊?
生:老师想让同学们站在我的角度观察杨桃的形状。
师:你理解了,你明白老师的用意了。
师:他对第一个坐下的同学说:“你现在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生:“不……像”
师:“那么像什么呢?”
生:“像……五……五角星”
师:“好,下一个。”
就这样老师让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这样观察下去,同学们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啊?
生1:说话吞吞吐吐
生2:不好意思(或师:也就是有一点不好意思)。
(板书:在第二行同学 哈哈大笑→不好意思)
师:哎!你们真聪明!这里的省略号就是说明说话吞吞吐吐,这个省略号用的真妙啊!能让我们看出课文中的同学――师:知道――生:错了!
8、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3――17自然段,同学们你们喜欢课文中的老师,还是同学?(生自由选择)喜欢谁就读描写谁的那一部分,注意要读出老师的――严肃,同学们――从嘲笑到不好意思的态度变化,好!自己在下面练习分角色朗读吧!
9、师:谁来试一试?其他的同学注意听看谁读得好。(师读旁白)
谁还想读?这么多同学呀!由于时间的关系,今天我们就先读到这儿,下课了自己找时间可以读给你们班的老师听一听好吗?
好,请同学们把书放下。
(四)小结:看指板书内容:
师:刚才我们一起学习了课文1――17自然段,同学们,老师想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从父亲这句话中明白了一个什么道理啊?
生:画画时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师:父亲的话只用于画画吗?
生:不!生活中也可以……(一个人)
师:也就是父亲教育我们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实事求是(板书:实事求是)
正因为这种实事求是的思想,所以我在美术课画杨桃时是认认真真的看,老老实实的画,当我把这幅画交出去的时候,同学们在老师的教导下由哈哈大笑到不好意思,文章这种对比的写作方法让我们与文中的同学们达成了共鸣――知道自己错了,看到“同学们”此刻的表现我们老师的态度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呢?我们下节课再继续学习!
好下课!同学们再见!
板书:11、画杨桃
我 认认真真 老老实实
同学 哈哈大笑→不好意思
老师 审视→严肃→思考→
父亲 实事求是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11
【预习先知】
1、我学会了。(见新方案·基础达标1、)
2、借助填空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新方案·再读感知)
课文主要讲的是 课上 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 ,同学们 。
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
3、画出感受深的词语和句子,试着做简单的批注。(或者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语、句子和内容)
(课前小组交流检查)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我会读
叮嘱 审视 严肃 半晌 和颜悦色 相似 教诲 一生受用
特别注意: 严肃 相似 半晌 教诲
你会扩词: 审:
你会选择 (“教诲”是表示有教育意义的话语,所以“诲”字是言字旁,它读第四声。至于“悔”,它表示心里“后悔”,所以是“竖心旁”,读第三声。)
教育 教诲
老师( )我们要做诚实的孩子。
我们记住了老师的( ),做诚实的孩子。
二、明确学习目标
1、读懂父亲的话。(能背下最好)
2、读懂老师的话。(必须背熟)
3、写下自己的话。(学习后的体会和感悟)
三、自主学习(设问导读)
用“~~~”画出父亲和老师的话,并且有感情地朗读。
想想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可以用几个词语概括)
四、小组合作
1、比赛:有感情朗读。
2、交流: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
五、全班交流:老师的话与父亲的话相似之处在哪里?
教师相机板书:相似之处
六、巩固练习
思考:作者是否读懂父亲和老师的话?从课文的什么地方可以看出?
你读懂了吗?可以写下学习后的体会和感悟。(完成新方案·巩固练习43页4、5题)
七、拓展延伸
1、作者简介(见知识链接)
2、阅读《苹果里的星星》和《四张纸》。(新方案·拓展练习)
知识链接:
1、在父亲和老师的影响下,作者最终成长为一个作家。让我们来看看他的情况。
岑桑,生于1926年,广东顺德人,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著有散文集《当你还是一朵花》、《在大海那边》、《岑桑散文选》,诗集《眼睛和橄榄》等20余种。评论集《美的追寻》获第二届广东鲁迅文学奖,《岑桑作品选》获首届冰心儿童图书奖等。
2、岑桑说:“多年来,我一直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人、做事,这是从小老师、父亲对我的教诲。”
3、看来小时侯父亲的教诲对作者岑桑的一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正如他在文中所言“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这道理自然不仅在画画。”
导学过程中的点拨与精讲
点拨与精讲是学生在自学、讨论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根据教学重点、难点及学生在自学交流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重点提示和讲解。不仅能澄清学生自学讨论的疑难与困惑,而且对启迪学生思维,扩大知识视野,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创新能力,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教师要设计体现创新学习思想,启发学生思维,突破重点、难点,揭示内在规律和本质特征的内容。精讲、精析,把学生不懂的、有疑虑的材料讲深、讲透,给学生构建清晰完整、准确、系统的知识结构,为应用、扩展、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为使学生主体地位不受侵犯,防止“满堂灌”的弊端,同时,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独立学习、思考和自主实践的时间与空间,原则上每节课,教师精讲点拨的时间不超过20分钟。尊重学生,相信学生是愿意学习而且是能够学好的。教学中要切实做到:凡是学生自己能学懂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探索出结论的,不教;凡是学生自己能做的,不做;凡是学生自己能说的,不说。确保学生主动学习。
精讲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精讲相关的背景材料:有的背景材料反应教学内容的发生、发展过程或问题的前因后果,以及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凡是对理解教学内容具有潜在性和导向性作用的,而学生却又无法了解的。教师应作必要的介绍,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2、剖析重点、难点、疑点: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适时给学生提供帮助,以保证学生学习畅通,起到点拨、引导、释疑、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针对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学生自学讨论中未能解决的疑点,要反复思考,深入剖析,精心备课,耐心讲解,务求学生弄懂、弄通。
3、揭示客观规律:任何一门学科知识都是由概念、规律、方法构成的,且客观规律又是揭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最本质的、最基本的规律,在学科知识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自然学科教学中,教师必须对其深入剖析,揭示它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联系,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明确它的条件和范围,理解它的重大意义,掌握它的应用方法。
4、讲授科学方法:每一学科均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结合教材内容有机地渗透讲授科学的学习方法。它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高学习效率,而且会使学生逐步掌握该学科的学习方法,使其终身受益。教师在教学中,要教给学生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才能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自由遨游,如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听课的方法、思考的方法、实验的方法、探索的方法、总结归纳的方法和练习作业的方法。指导学生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听讲、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质疑解难、整理笔记、课外学习的一般方法,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使其深刻理解,牢固掌握,形成知识体系。
5、 建立知识结构:孤立零碎的知识是僵化的知识,只有构建起清晰完整的知识体系,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能。教师在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建立起知识链条,讲清各部分知识的纵横关系,努力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和迁移能力。
教师在精讲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语言、内容要精。
其次,精讲应具有针对性,切忌面面俱到,应根据学生自学、讨论交流过程中反馈的信息展开。
再次,精讲应具有启发性。学生经过老师的适当点拨能解决的问题应尽量让学生自主解决,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可采用两种方式处理学生具有普遍意义的疑点。一是点拨;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疑点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或就是某个问题,某个组已经解决,其他组仍是疑点,教师可让已经解决问题的小组作一次教师,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也是可以说讨论的继续。二是精讲,对于难度较大的倾向性问题,在学生渴望解释疑问的心里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起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建构知识网络,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
《画杨桃》课堂练习 篇12
一、说教材分析
《画杨桃》这篇课文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一篇精读文章。主要讲的是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同学们懂得了观察一件事物要从多角度去观察,要实事求是,要尊重他人的道理。
二、说教学设想
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通过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思想感情,鼓励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积累语言,进一步提高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根据课标要求,我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学习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难点是从课文内容体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为切实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我在教学中采用讨论,实物观察,举例说明等教法。指导学生利用抓关键词语理解内容的学习方法,用实物观察,合作讨论的学方法来主动解决学习重点难点。教具的选择有杨桃一只、插图、重点段落投影片。
在讲授中我首先创设了一个情景,我课前准备了实物杨桃,让学生模仿课文中所描述的对杨桃进行写生,看看在不同角度观察的同学是否观察到的杨桃样子不一样。然后换角度观察使学生增强感性认识,激发阅读与思考的积极性。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的学习主动性,让他们在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发现自己不懂的问题,然后利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分组讨论来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提问,思考讨论:“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最后为什么又变得和颜悦色?”“老师为什么不直接把道理告诉学生,而是反复提问让学生实地观察后才说出道理?”…通过研讨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领悟课文包含的深刻道理。
在研读课文重点段落时,我意图让学生重点去抓住一个人物进行深入研究。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去理解课文内容,去领悟含义深刻的词句。在解决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读,边读边悟,利用自由读,分角色读的形式,读出人物的个性特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是朗读老师神态变化和学生的对话。进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课后我布置学生根据课文所学内容来描述生活中类似的事情,说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结果。目的在于让学生通过回忆、诉说,对本堂课所明白的道理有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总之,语文学科是一门复杂的学科,不同的课文,必然有不同的教法,怎样找到最适合“本课”的个性化的教学方法,而又符合阅读教学以读为本、读思结合的基本规律。还值得我去作进一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