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桥(精选17篇)
16桥 篇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本课生字词:咆哮、狞笑、放肆、祭奠、势不可当;多音字“奔”。
2.联系课文理解“势不可当”、“狞笑”的意思;领悟环境描写的渲染、铺垫作用;品读老汉语言、动作的描写,体会老汉无私无畏、舍己为人的高风亮节。
3.学习老汉可贵的奉献精神。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播放一段有关海啸的录象片,请学生说说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也可以说说自己的感受。(大屏幕播放海啸录像片断)。
2.请学生畅谈如果身处其中,会怎么做呢?
3.求生是一种本能,有谁会放弃哪怕只是一线的生的希望呢?特别是在那个黎明,在那场来势凶猛的山洪中。(大屏幕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扫清字词: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习生词:“咆哮狞笑 放肆 祭奠 狂奔势不可当”指导学生联系课文理解词意,指导学习多音字“奔”不同读音。
2.概括主要内容:
在黎明时爆发的山洪中,一位普通的老党员以自己的威信、沉稳、无私、果决的指挥,挽救了群众的生命,自己和儿子却葬身在滚滚的洪水中。(指导学生概括写事文章的主要内容根据起因经过结果归纳。)
3.品读感悟:
(1)问题切入:读过课文后,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呢?(教师板书:老汉、老党支部书记)在你眼里,这是一位什么样的老汉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画出相关的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作简单批注(自学批注、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都拥戴的老汉。”与前文人们的慌乱对比,体会出受人拥戴的老汉沉着冷静。(板书:沉着、冷静)
★人们疯了似的折回来,情况多么危急啊!从哪些语句的描写中你能体会出来呢?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势不可当。”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同听见了山洪泰山压顶般涌来的巨响。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 “跳舞”说明了洪水的自由、无拘无束、放肆、疯狂,显得那么嚣张。
★大屏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用无数只瓢泼一般。像用千万个盆倒一样。”(指名读)这两句话表达的是同一种意思,课文里作者为什么选用第一句呢?
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这种表达方法叫短句,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体会。
刚才同学们说到的这部分是环境描写。(大屏出示: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狂奔而来。人们翻身下床往南跑,洪水已经迎面而来。东面、西面没有路,人们向北面唯一的木桥拥去。)看大屏幕,谁来读一下?请同学们在下面速读1 6自然段,注意不出声用眼睛快速地看,用心想,然后与这段文字进行对比,体会哪种写法更好,为什么?
这部分关于洪水的描写在本文中起到了烘托、铺垫作用。这段文字让我们欣赏了作者驾驭语言的精妙,不但写出了情况的危急,而且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老汉沉着如山、冷静如山。
★大屏幕出示: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指读)
★“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人们停住脚,望着老汉。”体会出什么?(生:…..)此时此刻,村民看到老汉仿佛看到了什么?
是啊,只有救星、只有靠山才具有这样的威严!那么,哪些词语最能表现出老汉的威严?(生:不说话、盯、像一座山),注意体会加点词语,读出老汉的威严来 (练读、指读、范读)。
老汉的镇静、威严让我们由衷的敬佩,还感受到什么?
★“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体会出老汉的果断、坚定、威严。(板书:果断)连续三个感叹号,体现出老汉果断如山、威严如山 齐读)
接着看课文余下的部分,还能体会出什么?
★“揪出小伙子”那一部分体会出老汉大公无私。
课文在此处描写了老汉两次“吼道”(出示两次“吼道”),自己读一读,看你分别能体会出什么。第一次吼是一位老共产党员对年轻共产党员的气愤、严厉(指名读),第二次吼是一位有血有肉的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爱!(指名读)
★把两次吼联系到一起,你又能体会出什么呢?(生:…..)在这唯一的一座生命桥上,这位老共产党员把大爱给了村民们,把小爱给了儿子,把死的危险留给了自己,这是何等的无私无畏!何等的高风亮节啊!
就在老汉把小伙子推上木桥的刹那,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同学们,体会一下一位年迈的父亲,一位深爱着自己儿子的父亲此时内心的感受,你觉得老汉想喊什么呢?(学生自由想像感受 )
一声“儿啊”是老汉对儿子无限的愧疚,更是一位老父亲对至亲骨肉滴血的声音啊!其实,老汉什么也没喊出来。因为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剩下的只是一片白茫茫的世界。(音乐响起)山洪的巨响依然是那么狰狞,可敬的老党支部书记和他的儿子却在滚滚的洪水中离我们越来越远。
(音乐渐弱)五天以后,洪水退了,雨过天晴。村民们看到了一位老人。齐读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村民们会对这位失去了丈夫又失去了儿子的孤寡老人说些什么呢?(生:…..)
带着无限的敬意,再读课文。
三、情感升华
读到这里,我们再来看本课的题目 桥,它指的就是一座简简单单的窄窄的木桥吗?那么谁是桥?这位老支书用什么搭建了桥?
他是一座使村民们跨越了死亡的生命桥,他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不会坍塌的桥!出示课题: 16 生命桥
那清瘦的脸,那山一样的脊背留给人们的永远是缅怀、是崇敬。让我们把对老汉的所有的敬意融汇在一起,读一下老汉用生命谱写的诗篇。
四、课后作业
其实身边感动我们的人很多,有亲手排除各类炸弹1万5千多枚没出过一次差错的全国劳模-王百姓。有一生兢兢业业,被患者誉为“值得托付生命”的著名医学专家华益慰,有前不久南方那百年不遇的暴风雪灾难中千千万万个温暖的身影……感动我们的人太多太多,请同学们用心去搜集、阅读。下节课我们交流。
16桥 篇2
教学目标:
1、品味语言,深刻感受老汉危急时刻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人格与精神。
2、积淀情感,让学生在情境与氛围中感情朗读课文,得到语感的有效提升。
3、理解内容,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4、在语言情境中,体验生命的意义,促进生命的成长。
教学重点:领悟老汉每一次举动的内涵与精神。
教学难点:理解题目所蕴涵的深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联想 激发情感
1、文章中或生活中,谁曾深深地感到了你?
2、板书课题 指读课题
二、重点研读 感悟人物
1、回顾全文
一边快速浏览课文,一边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自读自悟
默读课文的第2、3段,标画出描写老汉的词句,并结合当时的环境细细体会,把所思、所感批注在旁边.(生自主学习)
3、汇报交流
▲“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站着他们的党支部书记,那个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
师点拨:老支书第一个来到这座逃生的木桥前,他为什么不先逃生?他来干什么?把你理解的老汉读出来。
▲“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师点拨:老汉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可能在想什么?
▲“老汉沙哑地喊话:‘桥窄!排成一队,不要挤!党员排在后边!’”
师点拨:老汉的话作者连用了三个――(感叹号)。再读一读老汉的话,你读出了什么?请把你的感受读出来吧。
▲“老汉突然冲上前去,从队伍里揪出一个小伙子,吼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头豹子。”
师点拨:老师把这个句子略做了改动,大家读一读,看看老师是怎样改的?这样改好不好?(课件出示:老汉突然走上前去,从队伍里拉出一个小伙子,说道:‘你还算是个党员吗?排到后面去!’老汉凶得像头豹子。)这是个怎样的老汉?读出老支书的愤怒与无私。
▲“老汉吼道:‘少废话,快走。’他用力把小伙子推上木桥。”
师:你从哪几个词体会到老汉急于救自己的儿子?这是个怎样的父亲?
然而,洪水无情,突然,那木桥轰的一声(引读)――
4、总结升华:
⑴老汉被洪水吞没了!(课件出示:木桥前,没腿深的水里,他第一个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木桥前,没腰深的水里,他的儿子想先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木桥开始发抖、呻吟,儿子让他先走,他完全可以 ,然而他 。这是一位 ――――的老支书。)
⑵(师配乐范读第3段。) 前来祭奠的还会有谁?他们会怎样做?怎样说呢?请同学们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一个片断或是几句话,表达出你对英雄的哀思!写时要注意学习本文运用动作、语言、神态刻画人物的方法,也可模仿本文使用短句表情达意。
三、解读课题 升华情感
1、再读课题,你想说点什么?如果让你给这座桥命名,你会给它起个什么名字?读课题,读出你的感受。(指名读)
2、同学们,其实只要心中有爱、有他人,那么我们每个人都会架起一座爱之桥!再读课题,读出你心中的那座桥!(齐读课题)
16桥 篇3
――综合实践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桥梁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没有桥梁,我们的生活将受到很大的制约。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它、研究它,让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知识,在生活中学习。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也有许多课文是与“桥”有关的,学生通过本次综合性学习也可以加深对这些课文的理解。结合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设计。首先通过展开对桥梁的历史、人文、艺术等方面的探索,激发对桥梁知识的探索热情、了解桥梁建筑与生态的密切关系、保护意识、对桥梁外观的审美意识。通过活动让学生能更多地了解桥的知识,桥的文化,并能动脑与动手相结合,设计出自己心中未来的桥。
活动目标:
1.进行桥梁的实地考察和访问周围的人群收集资料。
2.上网、进图书馆,利用校本教材《成长乐园》搜集有关桥梁的资料。
3、搜集有关桥文化的故事与诗词,感受桥蕴涵的美感。
4. 尝试设计和制作自己心中的未来的桥梁模型(可独立完成或自愿组合小组完成)。
活动准备:
学生:1. 查询桥梁建筑资料或有关桥梁的历史,故事等等(可从过去学过的课文中、图书馆、网上查找)。
2、走出校园,实地考察身边的桥。
3、常规用具、剪刀、胶水等。
教师: 查找桥梁建筑资料,做一个关于桥梁的课件。
活动时间:3周
活动过程:
第一阶段:
一、确定主题。
(本着活动的主题一般来源与生活的原则)
选题的依据:前一阵,我们每天经过的鹿苑桥因整修被封以后,我们每天上学、上班就必须绕道而行,本来直接过桥只要几分钟的事,可现在要花的时间要比原来多很多,只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不便,我们意识到桥与我们生活是密切相关的,它是不可缺的。
师生共同讨论产生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桥。
二、确定活动方案。
1、活动小组:按活动内容将班级学生分为五个小组。
2、活动内容:
a、桥的结构、作用、种类。
b、世界历史文化、名桥(中国到世界)。
c、桥的、故事、诗词。
d、身边的桥。
e、我设计的桥。
3、活动形式:a、搜集资料。(上网、进图书馆……)
b、考察与访问。
c、动脑设计,动手制作。
三、活动注意点。
1、小组每一位成员都应该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去。
2、采用多种方式采集信息。
3、做好资料的整理工作。
第二阶段:
学生:按照活动方案,分组开展活动。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去,了解学生活动的情况,并适时的指导学生的活动,让学生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和资料。
第三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
汇报课流程:
一、主持:
我们上学路上要经过鹿苑桥,可前一阵因为桥的整修和封场,使我们的上学很不方便,因为现在要绕上一段路才能到学校。我们和老师都觉得没有了桥,我们的生活变得不方便了,原来桥与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关的。
于是我们和老师商量和讨论后,决定开展《桥》综合实践活动。
我们分成五个小组,通过搜集资料、实地考察和访问以及动脑动手设计未来桥的形式,对桥的知识、桥的文化和身边的桥有了充分的了解。不信,就听听我们同学的汇报。
二、分小组汇报。(课件辅助)
1、第一小组汇报:桥的结构、作用以及种类。
小组主持:我们小组进行上网查资料等方式对桥的知识有了许多的了解,请听我们小组的汇报。
a、桥的结构。(与下面学生进行交流)
b、桥的作用。
c、桥的种类。
2、第二小组汇报:世界名桥。
小组主持:桥是一种伟大的建筑,人类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为我们设计和建造了许多的桥梁,也创造了许多的“世界之最”。
a、找一找。“世界之最”。
b、介绍世界名桥。
3、第三小组汇报:桥的故事、诗词。
小组主持:桥既是建筑,也是文化。我们小组搜集一些关于桥的故事和诗词,大家来听一听。
a、故事《赵州桥传说》《宝带桥》《爱民桥》
b、诗词。
4、第四小组汇报:我们身边的桥。
小组主持:桥是建筑,桥是文化,桥更是人类的财富。我们的家乡鹿苑镇是一个江南小镇。镇虽小,但也有不少的桥。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欣赏了桥的风采,我们通过实地考察和访问,我们对身边的桥有了不少的了解。
a、站在弘济桥上……
b、访问稿《马嘶桥》。
c、建议书。(看图,让学生参与其中)
5、第五小组汇报:我们设计的桥。
小组主持:未来的桥将是什么样的?先来看看我们小组同学的设计吧!
a、模型桥。(引导学生质疑,肯定学生的想象力,明确设计桥梁更需要有专业的知识辅助)
b、设计图。
c、……
注意:交流的顺序调整一下,顺序为1、3、4、2、5
三、主持总结活动:
看了大家的奇思妙想,老师相信随着现代知识信息的高速发展,我们会用所学桥梁专业的知识,充分发挥我们的想象力,为未来创造出高科技新型的桥梁。
虽说大家对桥的知识了解了不少,但是对设计这些桥的设计者却没有了解,课后我们继续去了解研究。
《桥》综合实践活动汇报课到此结束。
16桥 篇4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本文作者满怀深情地塑造了一位普通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面对狂奔而来的洪水,他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果决的指挥,将村民们送上跨越死亡的生命桥。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不朽的桥梁。这座桥梁是我们党以老支书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密切联系群众的“桥”,这正是课文以“桥”作题目的深刻内含。
这篇课文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语言简练生动,极富韵味。在表达方法上有三个突出的特点:
(1)构思新颖别致,设置悬念,前后照应。课文先写老汉将一个小伙子从队伍里揪出来,让他排到队伍的最后;又写小伙子让老汉先走,而老汉把小伙子推上了桥,但就在这时木桥塌了,他们二人被洪水吞没了;最后写洪水退了以后,一个老太太来祭奠两个人,一个是她的丈夫,一个是她的儿子。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直到这时人们才恍然大悟,知道了 “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这虽让人感到在“意料之外”,但联系前文仔细想想,又觉得在“情理之中”。这样安排结构,达到了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2)本文多用简短的句、段,来渲染紧张的气氛。如,课文开篇就写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短的四个字,构成了两句话,不仅描写出雨水之“大”,而且表现出雨水的来势凶猛,为下文的山洪暴发作了铺垫。再如,课文最后写“她来祭奠两个人。”“她丈夫和她儿子。”这里每句话都单独成段,语言极为洗练,却加强了故事的悲壮色彩,让人不禁为之动容。
(3)大量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增强表现力。如,“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他像一座山。”“老汉凶得像只豹子。”这几句话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描写生动形象,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再如,“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洪水疯狂、肆虐的魔鬼形象表现得淋漓尽致。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继续引导学生在感人的故事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和感染,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二是帮助学生在读书思考中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本文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难点是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老汉清瘦的脸上淌着雨水。他不说话,盯着乱哄哄的人们。他像一座山。
这里把老汉比喻成“一座山”,既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与人们在山洪暴发时“惊慌”“疯了似的”“跌跌撞撞”“乱哄哄”的表现形成鲜明对比,又写出了老汉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座“山”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
②木桥开始发抖,开始痛苦地呻吟。
这里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不仅形象地写出了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中、在人们的重压下即将断裂的危急情景,也为下文写木桥的轰塌埋下了伏笔。
(2)对词语的理解。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课文是指洪水来势凶猛,奔腾呼啸。
狂奔:迅猛地奔跑。本课是形容洪水奔流而下、势不可挡。
狞笑:凶恶地笑。本课是形容洪水的凶猛、可憎。
拥戴:拥护推戴。
放肆:(言行)轻率任意,毫无顾忌。
呻吟:指人因痛苦而发出声音。本课是指木桥在洪水的冲击下发出的响声。
祭奠: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
势不可挡:来势迅猛,不可阻挡。
跌跌撞撞:形容走路不稳。
二、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咆哮、狂奔、狞笑、拥戴、清瘦、沙哑、放肆、豹子、呻吟、搀扶、祭奠、乱哄哄、势不可挡、跌跌撞撞”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4.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三、教学建议
1.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教师上课伊始,可先板书课题,然后回忆以前曾经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有哪些,并简要说一说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如,《兰兰过桥》写的是新奇的潜水桥和塑料桥;《赵州桥》介绍的是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跨越海峡两岸的生命桥》写的是海峡两岸人民用爱心共同救助一位大陆白血病患者的感人故事。这篇课文仅用一个字“桥”做题目,作者会写些什么呢?这又是一座什么样的桥呢?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大胆地预测文意,然后再去读课文。这样做,既能够通过阅读期待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又有助于培养学生根据题目揣测课文内容的能力。
2.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并谈一谈自己读文后的感受,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简单的批注,之后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老汉的认识。
课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悟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因而,在学生对老汉有了一定的认识后,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从而升华对老汉的理解和认识。朗读时,要注意引导学生读出洪水的肆虐,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慌乱和老汉的沉着、镇定。要让学生在朗读中体会人物的情感,加深对老汉的理解,并通过朗读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从而使学生与作者、文本达到情感上的共鸣。
3.理解题目的深刻含义,是教学本课的难点。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理解课文之后再次就题目展开讨论,说一说课文为什么以“桥”做题目,从而深刻体会“桥”所蕴含的深意。之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赞美老汉,并尽量使用上“桥”字,如,“老支书,你是村民们跨越死亡的生命桥!”“老支书,你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你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座永远不会坍塌的桥”。
4.在学生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之后,还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教师可以借助课后思考第3题引发学生进行思考和评价,让学生再次深入到文本,看一看课文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想一想作者这样写的好处。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从课文结构的安排、句式特点、语言描写等多个角度引发思考,提高学生对课文的欣赏和评价能力。
5.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6个,会写的字有14个,应注意“肆”的声母是平舌音,“搀、呻”的韵母是翘舌音,“疯、狞、淌、瞪、膛”的韵母是后鼻音,“呻、搀、奠”的韵母是前鼻音。要求会写的字,可以让学生先观察、后分析、再仿写。教学中,教师可以针对学生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行重点指导,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写美观。
四、教学案例
第 一 课 时
1.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请看老师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以前我们学过的有关“桥”的课文,都有哪几篇?简要地说一说这几篇课文分别写的是什么内容。
(3)今天要学习的这篇课文又会写些什么内容呢?请同学们大胆地猜测一下。
2.初读课文,验证猜测。
(1)快速读课文,看一看你刚才的想法与作者所写的内容有没有吻合或者相似之处?
(2)说一说这篇课文主要写的是什么。
(3)我们平时在读文章的时候,要养成一个习惯,看见题目后先想一想这篇文章可能会写些什么,如果让我来写,我会怎样写。如果能够坚持这样做,阅读能力和作文能力会提高得更快。
(4)再次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正确,句子读通顺。遇见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的方式自己解决,也可以向学习伙伴请教。
(5)检查生字认读和课文朗读情况,对存在问题予以指导。
3.细读课文,探究人物。
(1)想一想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画出描写老汉的有关语句,在旁边做上批注。
(2)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互相补充完善。
(3)组织全班交流。你认为老汉是一个怎样的人,为什么。请同学们说出自己的真实想法。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
(4)课文在写“木桥轰地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时,“老汉似乎要喊什么”,想一想:老汉要喊什么呢?
4.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
第 二 课 时
1.听写词语。
2.感情读文,升华感受。
(1)课文哪些地方最令你感动?画出有关语句,并在旁边写上你感动的原因。试着把你的感动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2)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先说自己在哪些地方深受感动,为什么感动,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并说一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组织学生共同评议。
(4)指名有感情朗读全文。
3.研读课文,学习写法。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震撼人心。除了内容的原因外,还因为作者在表达方法上的独具匠心。请同学们再来认真读读课文,看一看作者在表达上都有哪些特点,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2)小组合作探究,比一比哪一小组的发现多。
(3)各小组推荐代表汇报本组“新发现”,教师可以围绕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发现、归纳总结。
探究问题1作者为什么要到结尾才点明“老汉”和“小伙子”的关系?你认为这样安排结构有什么好处?
探究问题2文中多处描写了大雨和洪水,把这些语句找出来,想一想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
探究问题3这篇课文很多句子很有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这样写给人一种怎样的感觉?
4.交流收获,总结提高。
学习课文之后,你有哪些收获?可以从思想内容上谈,也可以从表达方法上谈。
5.布置作业。
写一篇读后感。
16桥 篇5
前言: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问题经常困绕着我们的老师:课文长,课时少,怎么处理?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语文有些课文篇幅较长,离学生的实际生活较远,而学生年龄又小,接受能力有限,教师教起这类文章来,往往感到难度较大。如果逐段讲来,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佳。如果不这样,又觉得好像没有讲深讲透,学生也会感到茫然而不知所云。怎样将长文教好,便于学生接受呢?我认为应该采用长文短教的方法,从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出发,克服面面俱到的弊病,对每堂课的教学内容进行大胆取舍,突出重点,实现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正确处理三者的关系,是提高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要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实践活动中主动获得知识,培养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角色,优化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以及阅读教学的规律,努力构建有立于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信息论的角度看,阅读教学这个对话过程实际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过程。教师对教材进行面面俱到的、繁琐的分析,对学生来说,他所获得的信息是繁杂的,缺少秩序的.,但是在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之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文本(教材)来进行的。教师利用教材来教育学生,学生凭借教材来学习知识,培养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师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教师在处理教材时,必须从学生的“学”着眼,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彻底改变以往那种把课文“嚼”得支离破碎,再“灌”给学生的做法,要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多种形式的阅读实践活动,从而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课程标准》指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避免繁琐的分析”。可以说,长文短教是必然的选择。
为此,我以《飞夺泸定桥》一课为例,谈谈如何进行长文短教,让语文课堂充满活力。
一、教材简析:
《飞夺泸定桥》是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五年制第八册中的一篇传统课文。文章篇幅比较长,但条理清晰,思路工整,文题合一,依据事情的发展顺序,围绕“飞”和“夺”展开故事情节,真实地记录了1935年5月,北上抗日的红军为夺取泸定桥与敌人英勇战斗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二、学情分析: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是毛泽东在长征胜利之后写下的诗句,“飞夺泸定桥”就是发生在这漫漫长征途中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战斗。翻开课文,我们能够从文章的字里行间深切地感受到当时红军战士对生命极限的挑战,感受到他们在生与死的关头,那种义无反顾的抉择。读着,读着,我们的心灵会受到一种震撼与感动。教学本课,重在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
但是,我们看到,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在爸爸妈妈的精心呵护下成长起来的,他们的生活经验与情感积累,与文本的情感内涵相距甚远。教学中,学生常常是人在文中,神在文外。因此,教学本课的重点和难点就是:根据文本的特点,借助多媒体课件创设情境,通过引导学生体味语言,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时空距离,让学生经历一次战火的洗礼,从而发自内心地体会到和平的可贵,幸福的可贵,体味到“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三、设计理念
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下二点:其一,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激活学生的读书需求,让学生凭借文本在有限的时空里与红军战士进行心灵的对话。其二,“飞”与“夺”是一个凝固的整体。第一课时,教师重点在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验文中所表达的情感。第二课时,教师在学生动心动情的基础上,让他们用笔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读延伸到写,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谐地统一起来。
四、教学目标:
1、针对课文的特点,借助课外资料和多媒体课件,凭借语言文字,引导学生与文本真诚对话,让学生在读中感受红军战士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精神,并体味“英雄”二字的凝重与内涵。
2、学习按一定顺序叙事的表达方法。
3、学习本课的生字和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教学重点:
从学生有限的生活积淀和自身的阅读体验出发,引导学生紧扣文中描写红军战士言行的重点语句,在读中一步步走进人物内心,走进人物的精神世界。
六、教学难点:
创设情境,拉近时空,引导学生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
七、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八、课前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熟读课文,并搜集红军长征及泸定桥的相关资料。
九、教学流程
16桥 篇6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读中感悟读中激情”,说课的内容是鄂教版四年级下册第10课《我站在铁索桥上》。我准备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说教材】
首先来谈谈我自己对教材的理解。“铁索桥上显威风,勇士万代留英名。”《我站在铁索桥上》是鄂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单元围绕“英雄赞歌”这个话题,安排了三篇体裁各异的文章。这篇课文是一首现代诗,描写的是诗人站在铁索桥上,思绪万千,追忆红军当年飞夺泸定桥激烈战斗的场面,展示如今和平美好的生活,高歌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全诗共四节,感情强烈,借景抒情,节奏鲜明,琅琅上口。
【说学情】
四年级学生能联系上下文、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能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中我重点指导他们总结理解词句的方法,引导他们有感情地朗读。
依据新《课程标准》和本册教材的重点,以及本课书所在单元的学习重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在第二课时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和重难点。
【说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诗句的意思。
2、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合作、想象以及表达能力。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理解诗句,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是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阅读教学的过程也就是三维目标的整合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把语文教学落到实处。
【说教学特色】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
因此在这节课的设计上我采取了“以读为本,自读自探自悟”的教学模式,将师生各种形式的读贯穿于阅读教学的始终,旨在强调课堂上的一切活动,如感知、探究、感悟等,都要以读为前提,也就是要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探究、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有得。
【说教法、学法】
接下来我说一说设计这节课所采用的教法和学法。
教学中我采用的是以教师有指导地自读自探自悟式教学方法为主,以讲授法、启发式谈话法、演示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教学方法为辅,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而进行的。
学生在课堂上通过自读感悟、合作探究、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达到掌握知识、发展能力、提高认识的目的。
基于以上的一些理论指导,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过程:
【说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俗话说:睹物思人。是啊,每当我们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不禁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为了让后代过上好日子,不惜抛头颅、洒热血的情景。同学们,还记得咱们上节课学习的一首现代诗吗?”教师以这样的一段叙述语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板书课题后,全班齐读一遍。
二、品读诗歌,体会情感
全诗共四节,开头和结尾反复吟唱。开头营造了很美的意境,轻轻摇晃的桥身、飘过的云雾、大渡河的白浪引发作者无限的遐想;结尾同样的景物,却能感受到作者强烈的情感。这两节诗的内容大致相同,因此我打破了按顺序教学的方式,指导学生先学习第1节和第4节诗。
教师配乐范读全诗,引出新课的学习,提出问题:“诗人站在桥上看到了什么?”学生先对全诗有一个整体的印象,继而由问题导入到第1节诗的学习中。学生自由朗读这一节后,说说自己仿佛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此时课件出示课本上的铁索桥图片,学生结合图片展开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见,对诗人站在铁索桥上看到的景物有了自己初步的情感体验。一幅静止的画面在学生的头脑中经过再想象、再加工、再创造,就变成了鲜活的、动态的场面。这里,对学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倾听能力及表达能力的培养都有所体现。
“此时,我们的诗人正站在桥上,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由这样一个问题把学生引到第4节诗的学习当中去。请学生们快速浏览全诗,找出反映作者心情的词语划下来。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心潮汹涌激荡”的意思,再自由地朗读感悟第四节诗。通过指导朗读、观察比较,引导学生发现这两小节诗描写的内容差不多,但第4节比第1节表达的感情更强烈一些。
这两节诗的学习中,我采取多种形式指导学生朗读,比如指名读、分组读、师生合作读、配乐齐读等。在所有文体中,诗歌的音乐性是最强的,很讲究韵律和节奏。所以朗读自然就成为综合感受诗歌语言美、意境美的重要手段。
四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重点是领略文章的最主要部分内容或重点段落,体会表达的情感。本文教学的重点是诗歌的2、3小节,而重中之重就是第2小节。“诗人站在桥上回忆什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学习第2节诗。作者追忆红军飞夺泸定桥、与敌人激烈战斗的内容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太远,难以理解。学生初步感知后,先自己想象一下当时激烈的场面,然后通过观看多媒体课件,再现当年红军战士们飞夺泸定桥的激烈场景,让学生们进入到诗句所描绘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再回过头来细细体味诗句,和小组同学交流讨论出第2节诗中最能体现红军战士英勇无畏的词句(勇士们哪,攀着一根根铁索,冒着密密的弹雨,冲破了敌人的火网!),利用课件出示,深入理解。“攀着、冒着、冲破”这三个动词直接体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顽强以及不屈不饶的献身精神。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思想感情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这就把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较好地结合在了一起。
第3节诗的内容是让学生在小组里和小伙伴合作学习来完成的,这一部分描写的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相隔不远,不难理解,我主要还是进行朗读指导。
学生带着问题自由地读,指名读;经过想象画面后的读;观看影片片断后的读;理解重点词句后的读;最后带着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读。读的层次一步步上升,学生的情感体验也是在逐步加深,整个学习过程学生都是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
此时,学生在经历了感知、感受、感悟到感动的情感体验过程后,教师引导朗读全诗,他们在学习中积累的强烈的感情就自然而然地释放出来。教学的全过程也体现了由整体到部分,再回归到整体的教学思路。
三、拓展积累、升华情感
1、准确流畅地背诵课文。
2、学习本文后,你想对无数先烈说些什么?
3、课后欣赏。(本诗的歌曲演唱、毛泽东诗词《长征》、萧华的诗《飞渡大渡河》)
四年级阅读教学要求重视词句的教学,注重词句的积累。通过背诵、摘抄等形式积累语言,同时还要鼓励学生通过课外阅读和在生活中积累。
【说板书】
本课教学抓住重点段落的理解,通过三个重点词语“攀着、冒着、冲破”,体会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攀着 冒着 冲破
英雄的土地!英雄的人民!
结束语:“云无定姿姿万态,教无定法法自在。”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优化教学过程,是我们每位教师不断探索的目的所在!
附:课文
10 我站在铁索桥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桥身在轻轻地摇晃。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是大渡河的白浪。
英雄的红军,
曾在这里强渡,
高举着红旗,迎着火光。
勇士们哪,
攀着一根根铁索,
冒着密密的弹雨,
冲破了敌人的火网!
啊!
当年激烈战斗的楼房,
如今成为孩子们的课堂;
勇士们洒过献血的地方,
满树的梨花正在开放。
人民捧着美丽的鲜花,
轻轻地,轻轻地撒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站在铁索桥上,
心潮汹涌激荡。
头上飘过二郎山的云雾,
脚下滚着大渡河的白浪。
啊!
在这英雄的土地上,
我要高声歌唱!
16桥 篇7
活动目标:
1、知道一些常见昆虫的名字,并了解昆虫的基本特征和部分昆虫的不同习性。
2、尝试用动作语言表示自己的认识。
3、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发现现象,并能以实证研究科学现象。
4、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看看认认
1、谈论:秋天里有哪些昆虫呢?
2、观察各种昆虫图片:这里有哪些昆虫?说说它们的名字。(蚂蚁、蝴蝶、蟋蟀、瓢虫、蜻蜓、蚱蜢、天牛)
二、观察比较
1、观察:昆虫的身体有哪些部分组成?
2、比较:昆虫哪些长得一样?哪些长得不一样?
3、小结提升:六条腿、有触角的虫子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昆虫。
4、看一看:这些是不是昆虫(蚊子、蜗牛、蜘蛛)
三、观看课件
1、图一、观察蚂蚁搬食物的情景。
重点提问:它们在干什么?它们是怎样搬东西的?
小结:蚂蚁喜欢住在一起,热热闹闹,互相帮助,齐心协力做事。
2、图二、观察两种不同颜色的蚱蜢。
小结:蚱蜢喜欢在草地上蹦蹦跳跳,并有随草地颜色变化而变化的本领。
3、图三、观察七星瓢虫和十星瓢虫的外壳有什么不同?
四、欣赏儿歌《昆虫运动会》
1、欣赏儿歌,说说这些昆虫在运动会中比赛什么内容。
2、根据儿歌的内容,模仿某一个昆虫的动作。
教学反思:
引领幼儿再次深入地进行探索,给幼儿留出探索的余地和延伸的空间。整个活动,给予幼儿较宽松的氛围,教师只是充当了活动中的支持者,鼓励者,合作者,引导者,用心倾听幼儿的表述,并及时的梳理与小结。
16桥 篇8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绘画的兴趣。
2.尝试有规律地涂画出彩虹的颜色。
3.能合理安排画面,体验涂画的乐趣。
活动重点:有规律地涂画出彩虹的颜色。
活动难点:能合理安排画面。
活动准备:
1. 请家长引导幼儿了解一些彩虹的知识(彩虹的产生、颜色排列等),并和幼儿一起收集有关彩虹的故事。
2. 彩虹图。
3.油画棒、美术画册。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猜谜语,导入活动。
教师:有座大桥真神奇,七种颜色排一起,要问它是谁造的,太阳公公笑眯眯。猜猜是什么?你见过彩虹吗?
(二)基本部分:
1、范例欣赏与讨论
教师出示幼儿用书(图片),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
2、教师示范讲解
师幼互动示范:教师先画红色,请幼儿说说接下来应该画什么颜色,教师再涂画相应的颜色。
教师提醒幼儿注意:画红色的弧形时,要尽量画大,留出足够的位置画其他颜色。
3、幼儿在美术画册上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提醒幼儿按彩虹的颜色顺序画彩虹桥,每种颜色不要画得太宽或太窄,彩虹桥要画在画面中间,尽量画得大些。
鼓励幼儿画画彩虹桥上发生的趣事、添花其他景物等。
(三)结束部分:
教师评价:展示幼儿作品,请幼儿互相欣赏、评价,教师对想象力丰富的作品给予肯定。
(四)课后延伸:
1、 在区角游戏中,投放彩带,鼓励幼儿制作彩虹桥,鼓励幼儿画画彩虹桥上发生的趣事、添花其他景物等。
2、 亲子游戏:家长和幼儿一起在晴天用喷水的方法制造“彩虹”,激发幼儿对科学探索欲望。
16桥 篇9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轻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在间奏处借助游戏情境学习等待,体验等待的愉快。
2、借助图示理解并唱准歌词,唱出1―8的递增和递减,形象的感受数量递增和递减的关系。
3、享受轻松、愉快的歌唱氛围,体验变换歌词、玩唱歌曲的惊喜。
4、能根据音乐的速度,变换动作速度。
5、使幼儿懂得歌曲的诙谐幽默之处
活动准备:
1、画有“木桥”的底图一张。
2、画有八只鸭子的环形图片一张。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季)
(出示底图)春天天气暖洋洋的,最适合出去玩了。看,小河边的景色可美了!这里还有一座――小小木桥。
二、幼儿学唱第一段歌词。
1、操作图片引出第一段歌词。
师:你们猜猜看,谁会上桥呢?(教师边操作图片边配乐念歌词“一只鸭子上了桥――八只”)提问:是谁上桥啦?几只鸭子上桥啦?(继续念八只鸭子上了桥……)
2、出示歌名。
师:你们刚才看见了一件什么事情,你们来猜猜我念的这首儿歌叫什么名字?
3、幼儿借助图示进一步理解第一段歌词内容。
(1)幼儿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图形上的标记。
――教师指图提问:为什么这几只鸭子中间有点空,这几只鸭子却连在一起呢?(帮助幼儿理解歌词的长短变化)。
――幼儿与老师单独练习第一段歌词。
――师范唱歌曲第一段,帮助幼儿理解并唱出间奏处的停顿。
师:鸭子上桥的事情有趣吗?老师还能把这件有趣的事情唱出来呢,想听吗?不过歌里有一个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把它找出来好不好?
――理解附点处。
师:这里还有一只鸭子和别的鸭子不一样,看看谁的小眼睛最亮。我们唱的时候要把蛋宝宝一起唱进去。试一试。
4、幼儿看指挥唱第一段歌词。
师: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小秘密,我们一起来把鸭子上桥的事情唱出来,好吗?
(用多种形式让幼儿反复演唱)。
三、幼儿理解并尝试唱第二段歌词。
(1)幼儿尝试用自己的语言唱第二段歌词。
师:小小木桥摇得厉害,小鸭子心里怎么样?他们又想干什么了?你们来说说看小鸭子下桥的事情。
(2)幼儿倾听教师范唱第二段歌词,引进新的歌唱经验。
师:老师也把他们下桥的事情也编成了一首歌,你们来听听看有什么不一样?
(3)幼儿练习第二段歌词。
师:这样倒过来数鸭子有点难,你们能把它唱出来吗?我们一起来试一试!
四、幼儿跟随音乐完整演唱歌曲
1、师:听又有一群小鸭子要上桥了,让我们来数一数,好吗?要注意小秘密哦!
2、幼儿尝试做小指挥,反复演唱歌曲。
五、延伸活动
师:小鸭子今天玩的很开心,小朋友想不想到娃娃城去玩过桥的游戏啊?
活动反思:
通过学习奥尔福音乐教学法,受益非浅从中学到很多,使我安排的音乐活动,体现玩中学,学中玩。同时体现了多元智能共同参与,共同发展,感觉统合。
16桥 篇10
●活动与探究
一、写作活动设计
1.你走过的一些桥,也许只是“步石”桥、独木桥,也可能是高大坚固的钢筋混凝土桥,可能已经有些年头,也可能新修建不久。不管怎样,它们都各有作用,在构造及建筑材料上各有特色,请仔细观察它们,并了解、搜集有关它们的修建情况等资料,写一篇500字左右的介绍性文字。
提示:要求写成说明性的文章,不要在有关桥的故事、对桥的感情的抒发上多费笔墨,语言应简明、准确。
2.面对四通八达的立交桥,司机、行人都感到无所适从,试就家乡城市里某座立交桥写一篇“司机指南”式的短文,400字左右。
3.请以“我家乡的桥”为题,写两篇不同体裁的文章:一篇写成记叙文,一篇写成说明文。
(提示:本单元从学习记叙文转到学习说明文。“把握区别,注意关联”是本课的教学任务之一。这一道:“同题异体”的作文题就是本着这一目的设计的。写记叙文,要根据记叙的要素,以“桥”为线索,展开对与“桥”有关的人和事的叙述,重点是记叙与桥有关的事情。写说明文,应抓住“桥”的特征,介绍其“位置”“修建年月”“构造”“结构特征”等,也可以简单介绍与桥有关的人或事件。语言要求简洁、准确、严密)
二、实践活动设计
1.设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的,画出来,先分组交流,然后每组推选一位代表面向全班汇报。
提示:对未来桥的设想是建立在对目前的桥存在哪些不足与缺陷的认识基础上的,所以可以先讨论现在的各种类型、各种用途的桥还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然后再畅想未来的桥是什么样子。
2.课外搜集古今中外著名的桥的资料,然后从不同角度(如结构、功能、建筑材料等)对它们进行分类,并选择一些有特色的桥给它们建立小档案。
三、开放性探究
1.比较阅读下面的文段,按要求答题。
[甲]永定河上的卢沟桥,修建于公元1189到1192年间。桥长265米,由11个半圆形的石拱组成,每个石拱长度不一,自16米到21.6米。桥宽约8米,路面平坦,几乎与河面平行。每两个石拱之间有石砌桥墩,把11个石拱联成一个整体。由于各拱相联,所以这种桥叫做联拱石桥。永定河发水时,来势很猛,以前两岸河堤常被冲毁,但是这座桥却从没出过事,足见它的坚固。桥面用石板铺砌,两旁有石栏石柱。每个柱头上都雕刻着不同姿态的狮子。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乙]我看到一条横江索桥。桥很高,桥索由麻绳、竹篾编成。跨上去,桥身就猛烈摆动,越犹豫摆动就越大。在这样高的地方偷看桥下会神志慌乱,但这是索桥,到处漏空,由不得你不看。一看之下,先是惊吓,后是惊叹,脚下的江流,从那遥远的地方奔来,一派义无返顾的决绝势头,挟着寒风,吐着白沫,凌厉锐进。我站得这么高还感受到了它的砭肤冷气,估计它是从雪山赶来的吧。但是再从桥的另一边看,它化作许多亮闪闪的河渠,改恶从善。人对自然力的驯服,干得多么爽利。如果人类干什么事都这么爽利,地球早已是另一副模样。
(1)甲、乙两文都是写桥,但文体不同,甲文是,乙文是 ;两文侧重点也不同,甲文重点是 ,乙文重点是 。
(2)甲、乙两文都写到水的猛烈,但目的不同,甲文是为了,而乙文是为了 ;两文写水的语言风格也不同,甲文语言 ,乙文语言 。
(3)从表达方式上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 和 ,但是甲文主要运用的是 ,乙文还运用了 。
(4)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方法是。这段话所运用的说明方法是 ,其作用是用来展示卢沟桥的 。
参考答案:
(1)说明文 散文(记叙文) 说明桥的特征 从对桥的描写生发出对自然对人生的慨叹
(2)说明卢沟桥的结构坚固 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客观、平实 富有激情
(3)说明 记叙 描写 说明 议论
(4)拟人、排比 摹状貌 工艺精美
2.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万人大礼堂,里面宽76米,深60米,中部高33米,体积达86000立方米,像一座大厦。但是由于设计师们处理得巧妙,走进大礼堂的人放眼一望,从屋顶到地面,上下浑然一体,并不感到怎样空旷。屋顶是穹窿形的,天花板上纵横密排着近500个灯孔。灯光齐明的时候,就像满天星斗。顶部的中心挂着红宝石般的五星灯,灯的周围是70条瑰丽的光芒线和40瓣镏金的向日葵花瓣,象征着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紧密团结在中国共产党的周围。在它的外围,有三环层次分明的水波形暗灯槽,同周围装贴的淡青色塑料板相映,形成“水天一色”的奇观。
大礼堂呈椭圆形,有两层挑台像两弯新月,围拱着主席台,使大礼堂成为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整体。两层挑台连地面共3层坐席,有9600多个席位。礼堂的主席台像个小会场,能容纳300多人。
1.这个文段说明的重点是 ,它按照 的结构方式来写,大礼堂在建筑上最突出的特征是。
2.文中的“从屋顶到地面”能否改成“从地面到屋顶”,为什么?
3.文中画线部分采用的两种说明方法是 。
4.从表达方式看,这段文字以说明为主,兼用了。
参考答案:
1.礼堂的规模和灯饰 先总后分 规模大、设计巧
2.不能改,如改,则与本选段的说明顺序不相符。
3.列数字、打比方
4.描写
16桥 篇11
活动设计背景
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能明确表达自己的意思,不会跑题,有一定的扩散性思维能力,能运用已有经验猜测,叙述创编的能力,根据这一特点设计了本次活动。
活动目标
1、能用普通话独立清晰的朗诵儿歌。理解儿歌的内容和意义。
2、能分析模仿各种动物讲话时的语气。
3、理解儿歌主题,知道遇到问题要勇敢面对,遇到困难要勇敢克服,别人遇到困难时要帮助。
4、感受旋律的气氛以及和同伴一起参加集体音乐活动的乐趣。
5、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幼儿能用不同语调表现不同角色的对话。
难点:提高幼儿朗诵诗歌的水平及对文学作品的表现力。
活动准备
《小熊过桥》的课件小熊头饰
活动过程
1、导入
用小熊过桥的课件引入
2、教师将诗歌编成故事讲述一遍给幼儿听。
3、教师出示小熊头饰有感情的朗诵诗歌,用不同语调表现出不同角色的说话特点。
4、教师结合课件中的图画提问:(1)小熊为什么不敢过桥?(2)小熊不敢过桥时谁讥笑他?怎样讥笑他的?(3)小熊遇到困难时怎么样了?(4)后来鲤鱼是怎样鼓励小熊的?(5)小熊怎样走过桥的?
5、教幼儿朗诵诗歌:在朗诵过程中,要求读准句子中后面押韵的音,儿童用什么语调表现不同角色的对话,由儿童自己选择不做统一要求,以发挥儿童的创造性。
6、引导幼儿讨论:学了这首诗歌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7、组织幼儿进行情景表演,教师引导幼儿分角色进行表演。
教学反思
《小熊过桥》的目标是让幼儿更好的学 首先,幼儿欣赏课件,整体感知了这首诗歌,对诗歌的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利用幻灯片分段学 本次活动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幼儿学”的方法,采用了引导幼儿主动探索学总结提问激发了幼儿勇敢、有爱心的美好的个性品质。
16桥 篇12
课题名称: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高架桥的功能,知道高架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学习评价词汇:壮观、气势磅礴、优美、节奏、装饰性、层叠、对称。 2、过程与方法: 在记忆活动中,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在比较观察中,学习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3、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会关心生活,体会现代化交通枢纽的气势磅礴。 教学重点: 能凭记忆、想像和运用自己喜欢的工具材料,画出高架桥壮观的造型,川流不息的汽车和其他景物。 教学难点: 学习选择不同视角观察高架桥与景物。 能画出有"遮挡、空间感"的高架桥,车辆和背景等物象。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方法:启发谈话法、观察发现法、比较分析法 教学准备: 课件、教具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同学们,今天早上老师上班差点迟到了,可后来我又及时赶到学校,你知道为什么吗?(生:因为老师走的是高架桥。) 2、提问:你认识哪些高架桥呢?(指名汇报) 3、师小结,引导分析高架桥的功能:对呀,现在广州的高架桥越来越多了,它有什么功能呢?(指名汇报:增加交通流量,使交通顺畅。) 4、今天,让我们当一名设计师,设计更美更壮观的高架桥。(板书课题:壮观的高架桥) 二、课堂发展 出示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学习任务: (一)、记忆感受:了解高架桥的功能。 (二)、比较观察:各种各样的高架桥。 (三)、欣赏学习:学生作品。 (四)、创作表现:壮观的高架桥。 (五)、分享评价:我是最棒的设计师。 (一)、记忆感受:了解高架桥的功能。(已完成) (二)、比较观察:各种各样的高架桥。(板书:造型、视角、感受) 1、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图片《好气派的高架桥》,从造型、视角、感受等方面欣赏评价。 出示评价词汇: 感受类――壮观、气势磅礴、优美、节奏、装饰性;造型类:层叠、对称; 2、启发了解视角:平视、俯视、仰视。(师生互动,用身体语言表现不同视角的动态。) 3、简单欣赏其余图片,了解高架桥的细部特征:路面、桥墩、灯柱、指示牌等造型。 (三)、欣赏学习:学生作品。 1、欣赏课本学生作品,了解画面的空间感,物象的遮挡等关系的表现。 如:《弯弯曲曲的高架桥》、《窗外的高架桥》。 2、师简单范画:表现“近大远小”的空间关系:桥梁、车辆(直观画和张贴教具相结合)。 (四)、创作表现:壮观的高架桥。 根据回忆,画出壮观的高架桥。 出示作业要求(课件) 1、学生自主学习绘画步骤。 (1)、选取高架桥视角。勾出高架桥。 (2)、添加车辆。 (3)、配画背景。 2、学生自主完成创作。 (五),分享评价:我是最棒的设计师. 1、出示评价点: a、造型壮观,主体突出。 b、构图饱满,色彩对比。 c、有视角取向,有空间感。 2、自评互评相结合。 3、情感教育:关心生活,爱护环境。 板书设计:
壮观的高架桥
造型 视角 感受
16桥 篇13
教材分析: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课文先后描写了同一时间海峡两岸的两个不同场景:第一个场景是在杭州某医院的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那来自海峡彼岸的救命骨髓;第二个场景是在中国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中国台湾青年的骨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所有的这一切,为的是挽救海峡彼岸一个年仅18岁的生命。文章告诉我们,两岸同胞相距虽远,心却是紧紧相连的。.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的无价。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性,中国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护人员的奔波,体会“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含义。
设计思路:紧扣课题展开教学,以读激情,以读促悟,以情助读,情景交融,让学生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与文中人物产生强烈共鸣,从而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辅助、课题卡片
课程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导入,引入文本
1、老师出示板书《跨越海峡的桥》: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情景?
2、桥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可见,毛主席曾在一首词中写到“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而我们这篇课文的题目却是《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生命桥是什么意思?围绕海峡两岸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让我们一齐读读课文,从课文中寻求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读。老师相机指导。
3、交流初读所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初读课文,你对“生命桥”一词是怎样理解的?
4、这座生命桥联接着大陆和中国台湾,让我们跟随作者手中的笔,一同走进这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品读课文,深入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读完谈一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并说说为什么要这样读。
2、当我们从甜美的梦乡中醒来,打开窗子,灿烂的阳光洒在身上呼吸着带着花香的清新的空气,你会油然产生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1)老师范读,请同学们闭着眼睛想像一下:在这样的一个早晨,城市的各个角落会有哪些我们熟悉的生活场景呢?
(2)学生畅谈自己的感受。
3、换位思考:同学们所描绘的这些画面,使我们感到生活是多么美好,然而这一天,对于小钱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1)第2自然段,学生用准确词语表达自己此时此刻的心情。
(2)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一读。
4、指导朗读,课件出示:
这个刚满18岁的年轻人,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使这朵生命之花绽入。
(1)感情朗读:在这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在这个充满花香的城市,一切都是那么美好,充满生机,而小钱,却只能躺在病床,命运对他是如此的残酷,让十八岁的他得了白血病。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文中把十八岁比作一朵“含苞的花”,十八岁太年轻了,今后的路还很长很长,然而可恶的白血病却要使这朵含苞的花“即将凋零”。感情朗读这段话。
(2)创境引读:假如小钱没有得白血病,此时此刻,他会做些什么呢?
老师引读:十八岁,多么美好的年龄!
当同龄人吃过晚饭后,携着父母的手在绿荫道上漫步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在球场上奔跑追逐,为每进一个球欢呼跳跃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的脚步走过祖国各地,尽情浏览祖国的大好河山时,然而小钱……
当同龄人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奋斗时,然而小钱……
(3)合适的骨髓对小钱来说那么宝贵,是挽救他生命的唯一途径,然而找到合适的骨髓,容易吗?
课件出示:
然而,要找到适合移植的骨髓,又谈何容易。如果没有亲缘关系,大约在十万人里才有可能找到一个有适合骨髓的人。
指导朗读这段话
(4)朗读第一自然段和第二自然段的感受迥然不同,你认为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5、患了白血病,生的希望是如此渺茫,小钱有没有一线希望获得重生呢?
学生齐读第二自然段最后一句话。有的同学可能会发出感叹,小钱真幸运呀;有的同学可能会提出疑问:小钱怎么会在中国台湾找到合适的骨髓呢?在这里我们必须提到一个人,也就是下文所提到的李博士。
出示课件:李博士照片及简介
正是因为有了像李博士这样热心公益的人,还有许多自愿捐献骨髓的热心人,才会使像小钱这样的白血病患者看到了生命的曙光,让我们发自内心地向他们表示敬意!
四、小结激趣,铺垫下文
同学们,这场跨越海峡的拯救行动是否能够成功?小钱最终能否获得新生?海峡彼岸又发生了哪些惊心动动魄的故事?下一节课,我们将把镜头切换到祖国宝岛台湾,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相信你对“生命桥”这个词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第二课时
一、回顾旧知
上一节课,我们整体感知了课文内容,并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到小钱所遭受的不幸,以及合适的骨髓对小钱的重要性。我们在为小钱感到惋惜的同时,也为他感到庆幸,因为在海峡彼岸,有一位中国台湾青年,正无私地为小钱捐献骨髓,来挽救他十八岁的生命。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同去关注事情的发展吧。
二、深入阅读文本
1、默读3―6自然段,了解海峡彼岸的中国台湾花莲慈济医院所发生的一切,请你用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
2、为一个毫无关系的陌生人捐献骨髓,对于这件事,你是怎么看待的?
学生谈自己感受,老师引导:帮助他人是件非常有意义的事。
3、捐献骨髓的事例,并不止这一件,而作者却单单写了这件事,那这件事例有什么特别让人感动的地方?请找出来并作上记号。
(学生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地方以及感动的原因。)
――这例骨髓移植手术跨越海峡两岸,有着深远意义。
抽取骨髓的工作是在剧烈的余震中进行的。
4、有那些句子让你感受到余震的可怕?找出来读一读。
5、同学们,我们可以想像余震每一次发生时的情景:大地颤抖,房屋摇晃,玻璃破碎。人们惊慌失措……这一切让人感到多么可怕,而此时,中国台湾青年和李博士反应如何呢?
课件出示:
李博士仍沉着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静静地躺在病床上。
6、此时此刻,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学生更深入体会台湾同胞不顾亲人安危,冒着生命危险来帮助小钱的精神的可贵。
7、中国台湾青年的爱心和骨肉同胞的亲情,伴随着那涓涓流出的骨髓,被带到海峡彼岸,给小钱带来生的希望,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三、点明主题,想像拓展。
1、齐读课文最后一段,再次感受“生命桥”一词的深刻内涵。
师:你认为这仅仅是一座生命桥吗?
课件出示:
它还是一座 桥,因为 。
学生根据提示,用此句式说出自己的感受。
2、我们完全可以设想,小钱在进行骨髓移植手术后,他的身体一天天恢复健康,苍白的脸也红润起来了,生命之花傲然绽放,他的心中一定会充满感激。假如你就是小钱,你想说些什么呢?
学生畅所欲言,情感得到升华。/
3、 老师小结。
16桥 篇1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初步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可看到不同的视图,并初步学会根据视图判断观察者的位置。
2、通过观察、比较、辨认、想象等活动,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
3、让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难点:
学生能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物体的形状
教具准备:
照片、图片
预习要求:
观察你家的电视机,每个面都是什么样的,试着在一张纸上画下来。
预习检查:
检查学生画的情况
教学过程:
一、观察照片,激活相关的生活经验
1、谈话引入,观察照片。
小朋友,你们喜欢拍照吗?老师这儿有两张照片,你知道是拍的哪儿吗?(在屏幕上依次打出两张分别从教室的前后拍的照片,让学生进行辨认,仔细看看它们有什么不一样。)
2、想一想:拍的是同一个教室,为什么照片会不一样呢?(启发学生想象拍摄者的位置。)
3、得出结论:同一个教室,站在不同的位置,从不同的角度去拍,得到的照片是不一样的。
二、观察实物,亲身体验从不同的角度可看到不同的视图
1 、给小熊拍照。(拿出小熊玩具)
(1)指导拍照方法:请小熊坐在课桌中央,让学生用双手的大拇指和食指搭一个框来表示相机,用这个相机去给小熊拍照,看清楚了就拍下来。
(2)实地拍照
先自己选一个喜欢的角度给小熊拍一张照片,想一想这张照片拍
出来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再变换角度,从小熊的前、后、左、右不同的位置给它拍几张照片。想一想这些照片拍出来又会是什么样子的,把它们都
印在自己的脑子里。
(3)辨认照片
在屏幕上依次打出在小熊的前、后、左、右拍的照片,请学生判断是在什么位置拍的,就站到相应的`位置去。当学生辨认左、右两边拍的照片出现困难时,引导学生到小熊的左、右两边再次进行观察,比一比这两个角度拍出的照片到底有什么不一样。特别提醒学生注意看清小熊的脸是朝哪边的。经过再次观察和比较,让学生重新做出判断,并站到相应的位置去。
2、给小闹钟拍照。
(1)出示4位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给小闹钟拍照的场景及4不同的照片。请学生判断这些照片分别是谁拍的。
(2)核对结果。
3、观察小木船。
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在这美丽的小河上有一条小船刚刚划过小桥,这时,有3位小朋友看到了这只小船,他们都给小朋友拍了照。
(1)请组长拿出小船模型,按老师指定的朝向放在课桌中央。
(2)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仔细观察,并把每次看到的样子记
(3)在屏幕上打出3位同学分别从上、前、侧面观察木船的场景,并出示3种不同的视图,请学生判断它们分别是谁看到的。
(4)小组内交流,全班评议并核对结果。
4、观察大水车
(1)出示小桥流水人家图
(2)有2个小朋友看到了大水车,引导学生他们的位置关系。
(3)请一组学生汇报观察结果。讨论:2个小朋友看到的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
5、反思总结,加深体会
(1)刚才我们一起观察了一些物体,想一想,我们是怎样进行观察的?
(2)在观察物体的过程中,你发现了什么?
三、当堂检测
自主练习第1题是让学生辨认从正面和侧面观察到的钟表的形状。练习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实际观察,在观察实物的基础上再辨认题目中的内容。
第2题和第3题,均可采用让学生独立辨认然后集体交流的方法进行。除教材中的练习外,要适当增加联系生活实际的练习。
四、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继续观察
你还想观察些什么?请同学们课后自己再找一些物体,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看看会看到那些不同得样子?把你看到的结果和同学交流交流。
五、课堂总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六、限时作业
1、出示一张大楼的照片,说明:这是一幢长方体的大楼。
2、引导学生想象:从大楼的前、后、左、右去观察,分别会看到什么样子呢?
3、在小组内互相说说想象的结果。
4、出示四张图片,请学生判断分别是在哪个位置看到的。
板书设计:
小桥流水人家从不同方向观察物体
16桥 篇15
【内容简析】
卢沟桥是一座闻名世界的桥梁,历史久远,设计科学,造型美观。同时,它是的“七七事变”的发生地,是我国人民永远难忘的一处具有历史意义的建筑。本文作者通过朴实的语言,具体形象地介绍了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充满着骄傲和自豪的感情,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作者不仅是在介绍卢沟桥,赞美卢沟桥,同时也是在赞美造桥的人,赞美中国人民的斗争精神。
【设计理念】
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层层深入,把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有机结合,把内容的理解和语言的感悟、品味结合起来,把发展语言和思维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及历史意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2、引导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基础上,体会、学习文章语言表达的方法;
3、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汉字,结合课文理解部分词语的意思,会用“有的……有的……有的……有的……”写一段话。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
【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卢沟桥的建筑特点和历史意义。
【教具准备】
1、生字、词语卡片,教学挂图(课文插图)或多媒体课件;
2、有关卢沟桥的图片、录象或光盘等资料。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围绕课题,初步感知
1、揭示课题,板书:26卢沟桥
2、展示、交流:你知道的有关卢沟桥的知识有多少?
3、猜猜课文会从哪几方面写卢沟桥?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求做到:
(1)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建立字音与字形的联系;
(2)把带有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读通读顺;
(3)思考: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2、检查自读情况:
(1)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情况,交流记住字形的好办法;
(2)指名读课文,留意指导学生读好长句子,把课文读正确、通顺、流利;
(3)交流:作者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找出相应的自然段。
3、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卢沟桥历史的悠久。
四、读词写字
1、读生字(词)卡片;
2、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3、教师重点指导学生书写好“宽”“检”“皇”“馆”等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书写练习;
2、填写“词语花篮,积累词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卢沟桥郊区反抗平坦纪念馆完好无损姿态各异
2、指名说说:课文是从哪几方面介绍卢沟桥的?
二、合作学习,读懂课文
1、自读思考: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每年7月7日,人们为什么都要在卢沟桥开展纪念活动?
2、小组交流讨论,形成答案。
3、全班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细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写卢沟桥设计科学的?画出课文中的具体数字,想想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说说你是怎样读懂卢沟桥“桥柱上的狮子是‘美的奇观’”这句话的?你从中想到了怎样的画面?
(3)这一段(第二自然段)段首的一句“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与后面讲的内容有什么联系?
2、交流、品读
(1)写卢沟桥设计科学,主要运用了数字表达的方法和举例说明的方法,体现了卢沟桥气魄的雄伟,设计的合理科学;
(2)课文中“有的……有的……有的……有的……”这一排比句写出了狮子形态之多之美,排比句后的“……”号,又说明了狮子的姿态远远不止这些,还有很多很多,真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不愧是“美的奇观”。
(3)“卢沟桥设计科学,造型美观”概括了后面的内容,后面的内容是这句话的具体说明,它们是总分关系。
四、感情朗读,指导背诵
五、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1、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根据课后“指南针”中的提示,收集有关“七七事变”的资料。
16桥 篇16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石匠、雄伟、砌成、横跨、创举、冲击、冲毁、坚固、而且、图案、智慧”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重点词句及课文内容,了解有关赵州桥的知识。了解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干,增强民族自豪感。
4.领会怎样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并积累语言。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理解词义。
教学过程:
一、介绍课前查找的资料,对赵州桥的设计者及赵州桥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二、检查自学生字的情况。
1.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并注意纠正读音,
xiáo河,不要读作jiāo;
砌qì成,不要读作qiè;
缠绕chán rào,不要读成 chán rǎo;
前爪zhǎo,不要读成zhuǎ;
吐水tǔ,不要读成tù;
“ 智、史”,读准翘舌音。
2.分析字形结构,注意书写规范。
“跨”是左右结构的,右下角是一个“亏”,不要写错
“创”是左右结构的,左边是“仓”不要写错。
“毁”左右结构,左上角是“臼”不要写成“白”;左下角是“工”。
“坚”上下结构,右上角是“又”。
“智”上下结构,下边是“日”,不是“目”。
3.独体字应查的部首:
“击”:应查“一”部。
“且”:应查“|”部。
4.区别多音写的用法,可采用组词的方式,作巩固练习。
5.区别形近字,可采用组词方式作巩固练习。
跨( ) 史( ) 即( ) 栏( )
垮( ) 使( ) 既( ) 拦( )
抵( ) 爪( )
底( ) 瓜( )
三、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世界闻名:“闻名”是有名、著名的意思。 在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这一建筑在世界上很有名。
设计:指在正式做某项工作之前,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预选制定方法,图样等。
雄伟:雄壮而伟大。文中指赵州桥雄壮而伟大。
创举:指从来没有过的举动或事业。文中的意思是赵州桥巧妙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从没有过的。
雕刻:一种工艺,在金属、象牙、石头等材料上刻凿各种图象。
才干:指办事能力较强。
遗产:借指历史上遗留下来的精神财富或物质财富,本文指历史上留下的物质财富——赵州桥。
四、自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五、作业:
生字、词、读书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通过体会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从而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体会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和设计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为什么说赵州桥的设计,在建桥史上是一个创举?为什么说赵州桥是我国宝贵的历史遗产?这两句话的理解,恐怕难以全面、到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都知道哪些世界闻名的建筑?
(埃菲尔铁塔、埃及金字塔、比萨斜塔、英国的伦敦塔桥、巴黎圣母院、天坛、故宫……)谁能概括地说一说它们为什么而闻名?(年代久远;外形独特;有与众不同的特点……)
下面我们看看赵州桥为什么而闻名?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整体感知赵州桥的特点
读了这篇文章,赵州桥给你留下总的印象是什么?
板书:雄伟 坚固 美观
副板书: 读——感知
2.默读课文,自学自悟
同学们在读文时,把你理解的内容可在书中空白处简单写一写,不明白的词句用“ ”画出。
副板书:画——疑问
3.合作学习,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同学们在合作学习中,了解文章从哪些方面体现了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并且帮助同学解决不明白的问题。
谈或说——感受
4.汇报合作学习情况。
(1)为什么说赵州桥非常雄伟?
(①因为它的桥长大约有我们的10个教室那么长;②桥宽比我们的3个教室还要宽;③它的构造不同凡响或非同一般……)
板书:长 宽
(2)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坚固?
(①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②遇到洪水易冲毁……)
(3)从哪儿看出赵州桥非常美观?
(在栏板上雕刻的龙的图案非常多,而且个个栩栩如生,可称为艺术珍品……)
板书:精美图案
师:刚才通过合作学习,同学们了解了课文内容,谁能概括地说一说赵州桥闻名于世的原因是什么?
(赵州桥雄伟、坚固、有1400多年的历史、美观、设计巧妙等等。)
5.朗读课文,想联系。
通过全文的学习,你由闻名遐迩的赵州桥联想到了什么?
(赵州桥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和才干的象征,是宝贵的历史遗产,是建桥史上的一个创举。)
板书:劳动人民智慧才干 想——联系
历史遗产
建桥史上的创举
师:为什么说赵州桥是建桥史上的创举?
(①赵州桥的设计是前所未有的;②没有桥墩,只有一个拱形的大桥洞,它能承受普通桥所不能承受的重量。③4个小桥洞像4座坚实的桥墩分担了大桥所承受的压力,当洪水泛滥时,又能减缓急流对桥身的冲击力,大大增强了大桥抵御大自然侵袭的能力。并且这样设计节省石料。这种高超巧妙的设计可称得上“世界之最”,因此说它是建桥史上的创举。)媒体演示
三、读全课,总结学习方法(见副板书)
第三课时
教学目的:积累语言,练习背诵。
教学过程:
一、召开记者招待会。
1.如果你是外国人会向记者提些什么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在纸上。)
2.如果你是记者如何回答外国友人提出的问题呢?
(小组讨论,并写出来。)
3.外国人听了你们的介绍他们会说什么呢?
二、引导想象背诵,积累语言。
出示投影:三种龙的姿态图,引导学生观察理解,并说一说,试着背一背。
引导想象:除了书中描绘的三种龙以外,你大胆想象一下,还会有什么姿态的龙?
用“有的……有的……”的句式说一说。
三、练习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1.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
(秋天的庄稼美丽极了,有白菜、棉花……你瞧,那边的棉桃个个沉甸甸的,好似一个个铜铃,把枝条都压弯了,棉叶湿漉漉的,不少棉桃吐出了雪白雪白的棉絮,棉絮上的水珠晶莹透亮,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的光芒。那边,一人多高的玉米,叶儿发黄,牛角似的玉米棒子插在粗壮的茎杆上,棒子露出黄金般的牙齿,谁见了都生爱慕之心。微风拂过,红缨在起舞似的,徐徐飘动,绿叶哗啦啦地响着,好像在为红缨的精彩表演鼓掌喝彩呢!地头上一片红高梁,像一群亭亭玉立的少女,手拉手,肩并肩地站着,红红的穗子,像少女头上的珠冠,在阳光的沐浴下微微地摇曳。)
2.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
(第三局比赛打得更加激烈了。只见蔡玉中咬紧了牙关,瞪大了眼睛,向我发起了进攻,可我呢?只见球在眼前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晃。球来了,拍子不知道往哪里推,渐渐招架不住,连连失利。蔡玉忠看我乱了阵脚,打得更猛、更灵活了。有时轻轻放个短球,有时趁我不备,猛扣一板,搞得我手忙脚乱,无法应对。还差一球我就输了。我想,反正输定了。索性一板扣去,球出界。19比21,我输了。)
3.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
(天上的云,真是千姿百态,变化万千,它们有的像羽毛,轻轻地飘浮在空中;有的像鱼鳞,一片片整整齐齐地排列着;还有的像峰峦,像河川,像雄狮,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笼罩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时,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
4.……
四、作业:
1.自己写一段话,围绕一个意思把内容写具体。
2.预习第10课。
16桥 篇17
Unit 4
Free Time ( 12)
Aims:1、Understand and use:swim/play table tennis/play football/play the piano/ride a horse/stand on your head/roller blade.
2、Say the sentences:I can (swim/......)
I can‘t (stand on your head/......)
3、Can you(ski)?Yes,I can./No,I can‘t.
4、Sing the song:My sister,my brother and me
5、Write about the children.(NO.12)
Difficult:Aims 1、2、3、4
Focus : 5
Teaching Aids : Cards 、 CAI、 Radio、 Tape.
Teaching steps:
Class begins.
T:: Hello,boys and girls.
Ss : Hello,Miss Bao.
S : Sit down ,please.
T: Introduce yourself.Who can try?please come to the front.
Step 1:warm-up.
1、 T:Let‘s warm-up .
Sing a song:Welcome,welcome,welcome back.
T:Are you ready?
Ss:Yes.
Step 2 : Guess.
1、 T:Now let‘s go on to learn the new lesson: Free Time.Together.Read it.
2、T:(CAI) Look ,listen,read and act.
S...,S...,S...,........
3、T:(CAI)Play:Guess the next one.(Music)
S...,S...,S...,.........
4、T:Let‘s play:“Miss Bao says”.
If I say:Miss Bao says,You can say and act.
If I don‘t say :Miss Bao says,You can‘t say and act.
If you wrong or slowly,please sit down.
Do you know?
Ss:Yes.
Ss:Winner,Winner,You are winner.
Step 3: Sing the song:My sister,My brother and me.
1、T,Ss:(Act and sing the song...)
2、T:Let‘s play:If you agree ,please sit down.
T:Can you play football?.....
Ss:Yes, I can.
No,I can’t.
3、S:I can ...,...,...,and.....
S:I can‘t...,...,and......
Step 4 Interview with me..
1、T:You ask,I answer.
Ss:Miss Bao,can you swim/play the piano/.....?
T:Yes,I can./No,I can‘t.
2、 Say the sentences:Miss Bao can...and...
3、 She can‘t...and.......
4、P 14、 T 12. Write about the children.
A、Please do youself.
B、In Groups.
C、Check the answer.
Step 5:The end:Sing the song,My sister,my brother and me .
本课课件下载
课后记
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
这节课是Unit 4 Free time的最后一课时,是一节 练习课.这个单元是关于自由时间里的10种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这节课的目标;1是要求学生懂得并运用这10种体育项目;2是会说I can....,和I can‘t...;3是对Can you(ski)?会回答Yes,I can./No,I can‘t. 4是会唱,表演歌曲:My sister,my brother and me..5是完成第12题的练习.重点是目标1、2、3、4,难点是目标5.针对这些目标,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10种体育项目的卡片,录好2个音乐磁带,做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
在教学中,首先让几个同学用英语自我介绍,正式上课了,我和全班同学一起热身边唱边表演歌曲:Welcome back.下面通过几个英语游戏突出重点,出示多媒体课件,点学生看体育项目逐一读出单词,并做出相应动作,然后放节奏强劲的音乐让学生猜猜看下一个是什么项目,在课件里我设置了超链接,谁也不知道下一个到底是什么,这就不仅训练了学生的说,也训练了他们的快速敏捷的思维,极大的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并且得到成功的惊喜,猜对了得一个奖品.接着做英语游戏“Miss Bao says...”,我发指令,学生做动作,如果我说了“Miss Bao says...”,学生就要说和做相应动作,师拍一下手就停止动作;如果我没说“Miaa Bao says...”就不能说也不能做动作,这个游戏旨在巩固他们对10种体育项目的掌握,既让练习不单调也训练了学生的反应能力,最后决出优胜者,全班学生竖大拇指拍掌表扬他:Winner,winner,you‘re winner.
为了突破难点,首先让学生起立在多媒体背景音乐中一起表演唱歌曲:My sister,my brother and me,旨在复习句型I can...,I can‘t...,he can...,she can...,然后通过游戏“If you agree,please sit down”,(假如你同意就请坐下),我说:Can you...?会的坐下并说Yes,I can,不会的站着后说No,I can’t,这个游戏在训练学生会用能懂10种项目,会说句型,接着让学生问,Can you ...?我答Yes,I can/No,I can‘t.让学生对句子的问和答都进行了训练,对结果进行记载,让学生总结我会什么和不会什么,这就与第12题练习联系起来了,接着水到渠成让学生完成练习,看图写句子,先让他们自己做,再由小组长带头交流,再全班看课件里的正确答案读一读.
最后用表演唱这节课的歌曲来结束这节课.
在整节课里用多个英语游戏突出训练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建立了灵动的教学课堂,以活动为主,师生互动,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把语言训练放在活动,游戏中,使之趣味化,使学生能在愉悦的氛围中学得愉快,动静结合,让学生在动中学,全方位调动学生的口,脑,耳,四肢,教师节奏快,使学生学得快,反应快,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让他们既紧张又活泼,激励学生积极参与.
这么多体育项目,学生都很感兴趣,原本准备创设真实运动场景,比赛等等,但受到授课地点地方不大的限制,有的体育项目比如滑雪,骑马,游泳,溜冰等无法准备,就无法创设真实情境,因此只真实的表演了打乒乓球.还有本来打算在课的结尾设计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情境,放《运动员进行曲》让学生会某个项目就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但在学校没找到这个磁带,就把结尾改为了表演唱英语歌曲.练习中有的比较慢,有的很快做完,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在小组活动就会受到影响,在开展小组活动中,小组长的能力还需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