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捞铁牛》说课教案(精选13篇)

《捞铁牛》说课教案(精选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捞铁牛》说课教案(精选13篇)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1

  【教材分析】

  《捞铁牛》是编排在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单元教材的第一篇讲读课文,它讲了宋朝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赞扬了我国古代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聪明才智。

  本组教材的重训点是“归纳段落大意”,目的在于检查学生是否读懂课文。又根据新编《小学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教学中,做到学生活动时间有宽度,占一半时间以上,学生的活动面有广度,参与人多;课堂上的学习气氛有热度,发言、讨论积极;重点词、句、段教学有深度;小学方法的设计有效度。本课任务是:在第一课时根据课后思考练习2题已知段意,把课文分成四个意义段,已完成了本组教材要求的重训点的基础上,重设重训点为充分利用教材内容,培养学生的自读自悟、语言表达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方面。

  【教学设计的原则】

  本着“语文教学着眼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一切以学生为主体、教材为主线、教师为主导,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在设计本课教学时,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1、文道统一原则: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懂得科学道理。

  2、学习知识与发展智力结合的原则:教材、教法、学法、程序的处理和设计。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将思维和语言训练贯穿于教学中,提高、开发学生的智力。

  3、听说读写能力综合训练的原则:以阅读能力为重点训练,并辅以其他能力的培养。

  4、课外与课内相结合的原则:课外抓预习,课内重学习,体现学生的自主能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

  总之,教学中,紧紧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教学设计】

  根据以上原则,对《捞铁牛》一课作以下设计:

  一、结合大纲、教材内容、课型特点,制作本课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课文,了解捞铁牛的经过,懂得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科学道理。

  2、能力目标:学习后,让学生通过创新思维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想象设计出用现代科技手段捞铁牛的新方法,培养实验能力。

  3、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学习怀丙,遇事多动脑,从小学科学、爱科学。

  二、确定教学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弄清怀丙和尚在捞铁牛时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学习概括段意,懂得怀丙捞铁牛方法的科学性。

  2、教学难点:水的浮力实验的设计和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以及扩展思维,创设用现代科技捞铁牛的方法成为本课的难点。

  三、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教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学习的主动权在学生。所以。在具体的教学方法的操作上,我去了琐碎、分散、游离于教学主线外的环节,减少了浅层次的活动环节,压缩教师讲述、讲解的环节,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采用启发式、讨论式为主的自读自悟法、直观教学法、实验学习法等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法保证了学生的主题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

  四、围绕重训点,安排教学过程

  1、本课教具准备;彩色挂图、小黑板出示“目标”、小黑板出示课后3题的一段话(4自然段内容)。

  2、预习准备:水的浮力实验、查字典自读自悟部分字、词、句,根据预习要求,作好自读练习。

  3、围绕重训点,分五大环节来教学:

  ⑴ 情景描述与简笔画结合,导入新课

  师生用生动、充满激情的语言,借助简笔画演示直观图“河中府”、“黄河”、“浮桥”、“铁牛”。用语言和图示把学生引入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河中府城外的黄河上,想象洪水冲断浮桥,铁牛深陷河底的情景,把学生的思维带入远古科技落后的宋代去学习体会故事内容,为理解怀丙捞铁牛方法在当时的科学性,发现怀丙的聪明和伟大作好准备。此环节安排 2分钟。

  ⑵ 抓顺序和重点词句,自读字悟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上来的情景,完成知识目标和情感目标

  三自然段主要是学生自读自悟,用“我读懂了……”“我知道了……”的语言介绍自悟的字、词、句的含义。教师启发学生抓“先……然后…….再……又”理清准备工作的四步,结合默读、速读,概括步骤内容。

  四自然段重点字、词、句的突破,辅以课后3题和拔铁牛的剖面简笔画学习。学生抓题中带点词和图示中沙、船、绳、铁牛的联系箭头图,只管、形象理解了沙少──船浮──绳紧──拔牛的过程,对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水的浮力有了意会。

  五自然段言简易懂,我让学生用质疑法多向为什么这样做。让学生在解疑中深刻领会此捞铁牛法的科学性和怀丙聪明才智。

  六自然段抓“这样的方法”,练习复述前面捞铁牛的经过,并学习课文的按事情发展顺序和详略得当的协作手法。此环节安排18分钟。

  ⑶ 以预习作业“水的浮力实验”介绍,巩固学生有关捞铁牛的过程的领会,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学生靠自己的智力积极性和动作主动性来完成水的浮力实验的操作。“船”、“河水”、“铁牛”的代替材料自行设计,采用讨论法分组介绍实验过程这比单纯的填空法理解更有趣。它能调动学生充分利用水的浮力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去试验。注重了学生的独立性、主动性、创造性、特殊性,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此环节安排5分钟。

  ⑷ 教师设向学生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改进怀丙捞铁牛的方法”和“用现代科学技术捞铁牛的新方法”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讨论、发言气氛热烈使之达到一定的高潮,让“新方法”不断产生,向更省力、省时、省钱方面改进和创设。此环节安排10分钟。

  ⑸ 用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的收获来结束学习,深入悟情,体会本文的主要内容。此环节安排5分钟。

  五、帮助学生理解,精心设计板书

  为了帮助记忆捞铁牛过程的顺序,突出教材的重难点,理解重点字词句,板书设计注意了精选内容,突出重点,指导性强,形象直观四个方面。本“板书设计”抓住捞铁牛的动词为骨架,按顺序排列,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服务。

  【板书设计】

  略。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2

  一、教材分析

  《捞铁牛》一文讲的是宋朝时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故事,从而说明他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懂得在学习生活中要认真观察、勤于思考,遇事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展现自己的聪明才智。

  二、教学目标

  1、综合运用所学识字方法,认识11个生字,会写11个生字。

  2、读课文,抓住捞铁牛过程中的动词和形容词,借助流程图,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大铁牛捞起来的,体会怀丙是一名出色的工程家。

  3、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遇到事情要认真分析,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板画 、词语条、实验用品。

  课件1:黄河边,人们正在捞铁牛图。

  课件2:利用表格,对比列出学生熟悉事物的重量和一头铁牛的重量。

  课件3:演示捞铁牛的过程。       课件4:生字课件。

  课件5:与本课有关的形近字、同音字。

  2、查找简介怀丙的资料;查找宋朝时期科技发展状况的资料;查找有关浮力的资料,也可以做一做浮力小实验。

  四、教学流程(3课时)

  (一)谈话激趣,揭示课题

  今天,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穿越时空,来到一千多年前的宋朝(出示课件1,引导学生观察)在这波涛汹涌的黄河边,人们正在干什么?(教师相机板题,生根据课题质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师:这节课我们就围绕这几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下面请同桌互查朗读。

  1、同桌互读,互正字音,表扬优秀。

  2、指名朗读,思考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借助资料,深入理解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看看哪一段交待了捞铁牛的原因?

  1、自读第1自然段,了解事情的起因,抓住“八只大铁牛”、陷”等词语,理解体会。

  2、指名读第2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生1:通过读课文,我知道铁牛很笨重。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我是读了这句知道的:“可是有哪个大力士能把那么笨重的铁牛捞起来呢?”你想作者用“那么笨重”来说铁牛,它一定很重!

  师:你真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那么铁牛到底有多重呢?让我们利用手头的资料推算一下。(此处借助学生所查找的相关资料和课件2,帮助学生理解铁牛是非常重的。相机指导朗读,学生读的非常好。)

  [利用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习惯,提高处理资料的能力,并为课文朗读铺垫了情感,此处无须指导,学生必定读得很到位。这一教学环节的安排,表面看来只处理了一个词语,实则为学习下文理解怀丙的出色做了铺垫。]

  师:通过读这句话,你感悟到什么?

  生:要想捞起大铁牛很不容易。……

  师:是啊,因此人们才会议论纷纷。请同学们借助查找的有关宋朝科技方面的资料,猜想一下人们会想到哪些方法呢?请你和周围的伙伴也议论一番。

  生1:利用又粗又长的绳子拉出来。 ……

  师:通过人们的一番议论,最后采纳了谁的意见?

  师:怀丙是谁?(交流查找的资料)

  [利用手头的资料,发散学生的思维,帮助学生了解宋朝时落后的科技水平,以及怀丙的贡献,从而了解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通过交流,拉近了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帮助学生理解怀丙所想的方法在当时看来是了不起的。]

  3、学习第3、4、5自然段。

  师:通过交流资料,同学们知道了怀丙是宋朝时期出色的工程家。请同学们默读第3自然段,看看怀丙是怎样做的?从哪些做法中你体会出他的“出色”?(默读思考——讨论交流——小组汇报)

  组1:我觉得怀丙先请熟悉水性的人潜到水底,摸清铁牛沉的位置,这个做法体现出他出色。

  师:是的,怀丙做事情不盲目,考虑很周到……(相机板书:摸清、贴板画牛。)

  组2:我们小组通过讨论共同认为“很大的船、拴得紧紧的、结实的木料、牢牢地拴住”这些词语能体现出怀丙的出色。

  师:噢,你能具体说一说吗?

  组2:因为铁牛很笨重,所以需要大船才能拉得动;搭架子就得用结实的木料;还得把绳子拴紧,否则拉到半截绳子开了不就前功尽弃了吗?

  师:你们小组的同学真会抓重点词语理解课文。那么我想请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行吗?(小组同学齐读,教师相机板书:装满、搭、拴;贴板画船。)

  师:听了他们的朗读,你们想说点什么吗?

  生:老师,我从“他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又体会出怀丙很聪明。(学生的发言出乎意料。)

  师:哦,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

  生:我通过查资料明白怀丙的做法是利用了水的浮力,那么我就想两条船的浮力肯定比一条船大,所以怀丙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得紧紧的,可见他非常聪明。

  师:你真了不起,我觉得你和怀丙一样聪明。(借助实验帮助学生理解水的浮力)

  师:让我们齐读第三自然段,赞叹怀丙的高超智慧和才能。(学生齐读)

  师:为了能成功的捞出铁牛,怀丙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老师试着把第三自然段的内容概括成这些词语:摸清位置、备船装沙、并船搭架、拴牢铁牛。(出示词语条并贴在黑板上)

  师:请同学们读一读这些词语,思考:这几步准备工作的次序能前后颠倒吗?为什么?(通过读,学生理解怀丙有条不紊地安排了准备工作,再次感受到怀丙的出色之处。)

  师:从捞铁牛的准备工作中你感受到什么?

  生1:我感受到怀丙做事有条不紊,显示出他高超的工程技术水平。……

  师:请同学们练习用“先……然后……再……最后”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说说准备工作的过程。

  师:看来用上这些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能把事情的经过交代得更清楚,在今后的说话、写作时,我们也可以用一用。

  [将准备工作概括成词语,有助于学生理清文章的脉络;通过读词、用连接词口述准备过程,不仅让学生练习了抓重点词语复述课文内容,而且通过运用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来说话,让学生更清楚准备工作是严谨有序的,怀丙是出色的。]

  师:有如此细致周全的准备,捞铁牛一定会成功的。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试着用几个词语概括一下捞铁牛的过程。

  生1:铲泥沙,拔铁牛。生2:划船拖铁牛。

  师:铁牛终于被捞起来了,请同学们看课件,身临其境地感受一下捞铁牛的过程,再次体会怀丙是怎样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

  (在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借助课件3加深理解。)

  师:看了课件演示后,请同学们画出捞铁牛的流程图。(合作完成——展示成果)

  师:课文3、4段详细的写了捞一只铁牛的过程,而第5自然段仅用一句话就交代了其余七只的打捞过程,这就是有详有略的写作方法。请同学们齐读3、4、5段,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

  师:怀丙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展现了一位出色的工程家的风范,让我们都来赞颂他吧![学生齐读第六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说一说“出色”是什么意思?

  生:格外好,超出一般。……

  师:你们说得对。从“捞铁牛”这件事来看,笨重的铁牛被水冲走,深陷河底,大家都一筹莫展,而怀丙认真分析、精心安排,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岸,他不愧是一位出色的工程家。如果这件事发生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你有什么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

  [结合资料延伸拓展,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自主习字、书写实践

  1、出示课件4(捞、陷等字)

  2、学生认读,口头组词。

  3、比一比,组词语。(借助课件5,进行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帮助学生掌握字形理解字义)

  4、组内活动。(你想提醒大家注意哪个字?哪一笔?)

  5、全班交流。

  6、书写实践。(要求学生先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间架结构安排,再描红,最后书写到作业本上。学生习字,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写字姿势。)

  〔鼓励学生自己发现易错笔画,帮助正确书写〕

  (五)回顾总结,自评互评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3

  【内容简析】

  本课写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河底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打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让学生读后懂得要爱科学、学科学,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感悟。

  【教学目标】

  1.会认捞、拴等生字,会写府、拴等字。

  2.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

  重点:1.掌握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了解怀丙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挂图)、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2.激趣:你想了解捞铁牛的过程和结果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捞铁牛》。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用△把生字标出来。

  2.小组合作认读生字,互相纠正读错的字,还不懂的可以请教其他同学或老师。

  3.(出示生字卡)开火车检查认读生字。重点指导陷字的右部。

  4.自由读课文,做到不漏字,不错字,读得流利。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并用序号标出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

  2.范读课文(或借助录音机),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3.指名读课文,说说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四、细读课文,读中感悟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读课文,小组讨论: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2.汇报归纳,教师随堂点拨,指导朗读。

  (1)学习课文第1、2自然段。

  默读课文,思考:

  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课件演示打捞铁牛的情景。

  学习课文第4自然段。

  着重理解捞铁牛的过程,感知怀丙对水的浮力的利用。

  朗读时,抓住重点词语,把这些词语突出出来。

  怀丙请水手们一起动手,把船上的泥沙都铲到黄河里去。船里的泥沙慢慢地减少,船身慢慢地向上浮,拴住铁牛的绳子越绷越紧。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3)学习第3自然段。

  着重理解打捞铁牛前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朗读时,抓住表示准备工作的一些动词,这些词要读重音。如潜到、摸清、准备、装满、划到、拴、搭、绑。

  (4)学习5、6自然段。

  思考:这两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五、通读全文,加深理解

  1.再读课文,并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读出感情,再读给自己的学习小伙伴听。

  2.有感情地朗读。

  3.教师配乐有感情地范读全文,学生闭上眼睛欣赏,想象意境。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认读生字词。

  2.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你读后懂得了什么?

  二、指导朗读

  抓住重点词、句指导,让学生读出感情。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生字。

  2.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生提出难记的生字。

  4.四人小组讨论、交流: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5.指名在班上说说记忆这些生字的方法。

  6.指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

  四、积累词语

  1.朗读课文,把生字在课文中的组词用标出来读读,教师出示词语卡片,让学生齐读。

  2.组词比赛,评选组词高手。

  3.从课文中选出自己喜欢的词语抄下来。

  五、总结全文,拓展延伸

  现代打捞水底沉物有什么方法?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4

  教学重点:铁牛是怎样捞上来的

  教学难点:捞铁牛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教学过程:

  一.看课件《河中府铁牛》激趣引入

  1.刚才我们在课件中看到的铁牛,是宋朝时候河中府城外用来拴浮桥用的,一共有八只。你知道吗在这些铁牛身上还发生过一件有趣的事情呢?

  2.读课题,在预习中,你有哪些不理解的问题需要老师、同学们的帮助?(重要的,带有普遍性的话板书出来)

  二.学习第一部分

  1.请小声读课文第一部分,一边读,一边想,一边勾画。怀丙为是么要捞铁牛?自读、思考。  

  2.课堂反馈:(拴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洪水冲到河底的淤泥里。)

  3.“黄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这里的“也”能不能换成“都”?为什么?(不能,因为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浮桥,冲走了铁牛,这是两件事,如果用都就只讲铁牛被冲走一件事了。)

  三.学习第二部分

  1.怀丙是在什么情况下,说出"叫水送回"这个想法的?请读第二部分后回答。

  2.抽读这句话,从这句话体会到什么?

  (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想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3.“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冲回来。”这里的“还”可不可以换作“要”?为什么?(不能。因为“还”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冲走铁牛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也是水,用“还”就很自然,如果用“要”就没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3.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勇气和智慧。

  四.学习第三部分

  1.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是哪四项?请默读第三段,用横线划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

  2.反馈:①四项准备工作是:潜水摸牛、备船装沙、并船搭架、粗绳拴牛。

  ② 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是:先、然后、再、又

  3.四项准备工作顺序能颠倒吗?为什么?

  (不能。因为潜水摸牛:摸清位置,便于打捞。备船装沙:吃水深,缩短船与牛的位置,卸沙后,船才能在上浮的同时绷紧绳子,从而拔出铁牛。并船搭架:保持平衡,浮力大且一致。粗绳拴牛:保证牢固。怀丙做事是多么有条理呀!由此可见我们无论说话做事都应该有条理。)

  4.怀丙这些准备工作是针对什么做的?你体会到什么?(针对铁牛笨重的特点做的。体会到整个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慎密。)

  5.你能用上表示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四个词,具体说说这四项准备工作吗?

  课件分步演示――准备工作

  6.师小结:怀丙准备工作做得周密细致,设计科学合理。那他又是怎样捞铁牛的呢?

  五.学习第四部分

  课件演示――捞牛过程(注意观看铁牛位置的变化)

  1.刚才在看课件的时候你注意到铁牛的位置有什么变化吗?(上拔)是什么力量使铁牛的位置发生改变的呢?(水的浮力)

  2.小组合作学习第四部分,看看他是怎样捞铁牛的?思考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发生变化的词标出来。(泥沙渐少,船身上浮;绳子绑紧,铁牛上拔。)

  2.汇报交流以上问题。

  3.学生齐读第四部分,并用“因为……所以……”的句式说说泥沙与船身、绳子与铁牛之间的关系。

  4.师小结。这几句话写清了铲沙拔牛的经过,写出了怀丙巧用自然规律,主持拔牛工程的出色才能,句与句之间联系紧密,要注意体会它们之间的联系。

  5.铁牛从淤泥里拔出来了,多令人高兴啊,可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想借水的浮力把铁牛送到岸边,节省人力。)

  课件演示――拖牛到岸边

  5.师小结:铲沙拔牛这件事充分说明了怀丙不仅具有聪明的才智,还具有出色的操作能力。

  6.学生进行排序联系。(课件展示填空题)

  7.怀丙把第一只铁牛顺利拉上岸后,又用同样的方法把其他几只铁牛全部捞了起来。老师提个有趣的问题,你们怎么看铁牛是水送回来的,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为什么?(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

  六.总结全文

  1.一千多年前,怀丙能用这样的方法捞起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说明什么?

  (①怀丙遇事肯动脑筋,善于思考,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2.我们为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骄傲,更为我们中华民族自豪,再读第四部分,注意表达对怀丙的敬佩、赞叹。

  七.拓展

  1.我国历史上像怀丙一样在科学技术上有创造发明的卓越人物有许多,你还知道哪些?

  2.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什么?

  八.板书设计

  摸清位置

  准备捞牛      备船装沙

  并船搭架

  ↓            粗绳拴牛       

  铲沙                       聪明才智

  捞铁牛     捞牛过程     划桨

  ↓           上岸                                                         

  全部送回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5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 三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录像、实验演示器材。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

  一、板书课题,导入  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 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略)

  八、课后作业 (2、3题选作一题)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 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 色 的 工 程 家←┘

  第三课时(略)

  (主要安排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教学内容)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6

  一. 文章概述:

  这篇课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二. 文章结构:

  全文共有6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捞铁牛这件事的起因。第一自然段写拴住浮桥的八只大铁牛被大水冲走,陷在河底的淤泥里。第二自然段写重修浮桥需要把铁牛找回来;在人们想不出办法的时候,有个和尚说他能叫水把铁牛送回来。

  第二部分:(第3——5自然段)写捞铁牛的经过和结果。第三自然段写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第四自然段写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第五自然段概括地交代“用同样的办法”把另外的几只铁牛都拖了回来。

  第三部分:(第6自然段)写这个和尚名叫怀丙,赞扬他是一个出色的工程家。

  三. 分析讲解

  1. 生字:

  (1)字形:在学习本课生字时同学们要注意下面这些字的字形。

  悉:上边是米字加一撇,下面是心,此外它的读音也要注意,应读“xī”,不读“xì”。组成词语:悉心、熟悉。

  浮:注意是左右结构,左边是“氵”旁,表示与水有关,组成词语:浮力、漂浮、浮水、浮游等。右边也读(fú)孚,是起表音作用的。

  此外下面这些字要注意运用形旁与它们的形近字相区分。如:拴——栓、洪——哄、跨——挎、绑——帮、桨——奖

  (2)字音

  本课有几个字的读音要注意:潜(qián)到水底、陷(xiàn)在河底

  (3)词语解释:

  浮桥:用并列的船或筏,上面铺木板而成的桥,因浮在水面而得名。

  议论纷纷:人们对事、对人的好坏是非发表各自的看法。

  水性:指游水的技能;也指江河湖海的深浅、流速快慢等特点。课文中指后者。

  潜:隐在水面下活动。

  绷:把绳子拴得紧紧的。

  出色:格外好,超过一般的。

  2. 理解课文

  ○1了解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一千多年前的宋朝,黄河附近的河中府城外有一座浮桥,它是两岸居民的交通要道。河两岸有八只拴桥的大铁牛,一次黄河发大水,冲了浮桥,也冲走了这八只大铁牛,铁牛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了,需重修浮桥,就必须捞回八只大铁牛。可是,你知道每只铁牛有多重吗?(七八万斤,大约是30只大象的重量,可见要捞回铁牛非常难。) 可见,要捞回铁牛很不容易。人们在议论纷纷,如果你在他们中间,你们会说什么呢?

  这时,一个叫怀丙的和尚说出了他的看法,请你把怀丙的话读一读。

  “我来试试看。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那么和尚是怎么叫水把铁牛送回来的呢?

  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为了捞铁牛,怀丙让人做了哪几步准备。

  我们来一起看看怀丙做的这些准备。

  请同学们用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连起来读一读。

  ○2体会捞铁牛的过程。

  怀丙是怎样指挥水手捞铁牛的呢?请同学们读第四自然段。

  思考:怀丙让水手做了哪几件事?由此产生了怎样的变化?

  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体会和尚的出色。

  铁牛终于被捞上来了,可见捞铁牛是件不容易的事。学到这儿你们有什么感受?

  相信同学们都对和尚能够捞起铁牛很佩服。他之所以能够捞起铁牛与他所做的周密的准备工作是分不开的。请同学把第3、4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结合第4自然段的内容,想想和尚是靠什么捞起铁牛的?

  这时,岸上的人们又会说些什么?文中是怎样评价他的?

  要让你来捞铁牛,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7

  《捞铁牛》教案 

  教学要求与目的

  1、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生字、新词,并利用工具书理解意思。

  2、熟读课文,通过讲解演示使学生了解利用谁的浮力打捞铁牛,认识事物的两重性。

  3、学习本文按使发展有详有略和补述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 :捞前准备‘

  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二课时

  一、知识迁移,明确学习目标

  1、提问“一只皮球掉进又深又窄的树洞里去了,怎样才能拿出来?

  2、引新揭题。

  3、提出学习目标:(1)了解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认识事物的两个方面。(2)学习”紧扣关键词“的方法读懂课文。

  二、导学导练,掌握学习方法

  1、通读理思路,找出关键词(出示学法(1))。

  2、实验攻难点、理解关键词(出示学法(2))。

  指名读第二大段,其余的用序号标出几句话、用横线划出写了几件事。

  检查、4句话4件事,4件事以卡片贴出。

  (1)两船装沙这件事做得出色么?

  (2)并船搭架是不是作得出色?演示:一只搭架行不行?

  两只船并在一起搭架行不行?为什么行?

  (3)为什么用粗绳拴牛?为什么派人摸清铁牛沉在哪里?

  (4)这四件事准备工作能不能向我这样的顺序去做?(轮读)

  (5)这四件事不能随便去做,说明什么?这四句话一句接一句写,句子之间什么关系?齐读第二段,体会出色的准备。

  3、入境学重点,理解关键词。

  (出示灯片)再现打捞过程。

  按学法第二步自学第三段。

  检查:7句话2件事,卡片贴两件事。

  (1)铲沙这件事是不是做得出色?板书:船浮、绳紧拔牛。

  (2)船靠什么向上浮?

  (3)划船这件事是不是作得出色?板书:拖回。

  (4)为什么是拖回而不是运回?在哪里拖?靠什么?

  (5)一只铁牛拖回了岸,剩下7只怎么办?

  小结:和尚叫水送回的办法,就是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拖回岸边,这么笨重的铁牛都叫和尚拖回来了,他的办法是怎样的办法?打捞过程呢?齐读第三段,体会出色的打捞过程。

  4、读议思结合,领会课文中心,(出示学法(3))

  (1)怀丙为什么会想到这出色的办法?齐读怀丙说的办法一句。(

  (2)他在哪个字上动了脑筋?冲走铁牛,水给人们带来什么?送回铁牛,水又给人们带来什么?

  小结:任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有害也有利,怀丙就是利用水有利的一面,变害为利,捞起铁牛。请举例说明古代、现代劳动人民利用水利用水的浮力为自己,为人类服务的例子。

  总结:我们从小就要学会认识事物,预防事物对人类有害的一面,利用有利的一面,变害为利,造福人类,做个出色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三、置疑问难,了解课文写法

  1、我们用紧扣关键词的方法学了这课,还有什么不懂?

  2、提问两个问题:(1)课文只详细捞一只铁牛的准备工作,打捞过程,为什么不再详写第二只……第七只?

  3、按事情发展的记叙文一般开头都交代清楚四要素,课文到最后才电明人物是谁,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四、总结评价,强化训练

  对照学习目标,你是否都达标了?

  齐读学法三步,以《海底世界》为作业 ,检查学法掌握或发油印作业 ,课后延伸。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到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学科学。

  2、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

  3、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弄清怀丙和尚做了哪些工作才把铁牛捞上来。

  2、理解利用水的浮力捞铁牛的道理。

  3、学习理解重点词句的方法,并运用学到的方法读懂课文。

  教学准备

  实验器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科学吗?爱科学吗?很好,那我们就一起来探索一下科学的奥秘吧。

  老师做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质疑:

  怀丙和尚说他用什么办法能把大铁牛捞上来?怀丙和尚是怎样“叫水”把大铁牛“送回来”的?

  二、学习第二部分

  1、(出示投影)让生自由读文,思考: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工作?

  (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

  2、指导朗读,注意:动词要读重音,把这些准备工作突出出来。

  三、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同学们合作学习,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把准备工作做好后,是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根据课后思考·练习3的提示,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1、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2、师生交流。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师做“捞铁牛”的演示:

  (2)交流:课后思考·练习3中的语句。(出示投影)

  ①学生读这段话。

  ②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

  向上拔

  (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带点词语要朗读得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要读出味道来。)

  4、师读第五自然段。

  (1)引导质疑:怀丙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呢?

  (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2)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自然段读一读。

  5、师读第六自然段质疑:

  “这样的办法”是指怎样的办法?

  6、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了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来拔铁牛的,那么我们再回头看看怀丙和尚为什么要做那些准备工作?

  (如:潜水摸牛为的是更好的确定打捞办法;备船装沙为的是铲掉泥沙后船身可以向上浮;拴船搭架为的是使船只平稳增加浮力;用两只船是考虑牛笨重,需要极大的力量;拴牛绑架为的是船只上浮时,能把铁牛从淤泥中拔出来。)

  师小结:从这些准备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怀丙和尚以科学的态度做了细致、周密的思考和安排,说明他有聪明的才智。

  四、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齐读课文,思考:这段写什么?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

  (写和尚是谁,表达了作者对这位和尚的赞颂之情。)

  2、为什么说怀丙和尚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呢?

  五、总结全文

  1、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引导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出示投影)

  六、延伸课外

  想象一下,在当时还有什么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要是现在呢?

  (让学生明白,在当时怀丙和尚的打捞方法是最好的办法。现在科学的打捞办法有:浮筒打捞、浮吊打捞……)

  板书设计

  准备:潜水摸牛→备船装沙→拴船搭架→拴牛绑架怀丙和尚

  文本框: 捞铁牛

  利用浮力

  打捞:泥沙减少→船身上浮→绳子绷紧→铁牛上拔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9

  《捞铁牛》是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精读课文,讲的是宋代和尚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陷在淤泥里的八只铁牛捞上来的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以及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在教学本课的过程中出现了两个令我十分兴奋的环节。

  一、“老师,我有问题。”

  当我出示课题后,学生的小手马上举起来,显得十分激动。“你有什么问题?”我用期待的目光望着他们。有的问:“是谁从哪里捞铁牛呀?”有的问:“这是件很困难的事吗?他是怎么捞的?”有的问:“为什么要捞铁牛呢?”我高兴地说:“同学们真是爱动脑筋!如果我们再开动脑筋,通过自己读书,不用老师讲,我们都能把这些问题解决好。”“真的吗?”学生有点半信半疑。“当然是真的!你们是天才!”我十分肯定地点点头。课堂顿时活跃而轻松起来。学生边读边想边画;边看课件演示边小组讨论学习,学生很好地解答了自己提出的问题。第二课时,我又鼓励学生提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课文中怀丙明明说‘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可后面却说‘把水里的铁牛拖上了岸。’这不是矛盾吗?“我听了没有急于回答他,而是让学生找到怀丙说的话,理解”送“的含义再反问学生:“你们觉得矛盾吗?”有的学生似乎不知道怎样回答,有的学生很快地回答我“不矛盾!”“你是怎么理解的?”我连忙追问。然后引导学生从第四自然段捞铁牛的过程中找答案,最后学生自己弄明白了:是因为怀丙利用了水的浮力才把铁牛拖上了岸,所以说是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的。

  二、“老师,我有办法。”

  学生从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捞上铁牛这件事中获得了启发,学生在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赞叹的同时,如何撞击自己智慧的火花呢?我这样引导学生“除了怀丙的办法之外,现在的你,还有什么办法吗?”学生创新的思维一下被点燃了,纷纷举起手说“我用起重机。”“我用吊车。”“我用直升飞机拉。”还有的学生说:“我看,根本就要改造那座桥,也用不着笨重的铁牛。我们的桥梁建设者们有的是建造方法。但是我们还是可以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如:建造水上房屋,让水上汽车在水上行驶……“几十双眼睛闪烁着智慧的光芒!教师里一会儿安静,一会儿有热闹起来,太美妙了!

  课后反思:

  下课后,我很激动,也想了很多。平时,每节课教师都是主人,学生一提问我生怕浪费了教学时间,完成不了教学任务,涉及到质疑问题总是放不开,可今天,使我感到教学的轻松,学生创造的火花也在不断闪烁。我想教学的任务其实就是启发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那么如何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呢?

  一、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

  英国哲学家约翰・密尔曾说过:天才只能在自由的空气里自由自在地呼吸。心理学研究还表明:人在轻松和谐的环境里,思维才表现得最活跃。相反,在压抑的思想环境里,在禁锢的课堂教学气氛中,是很难产生创新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实际上就是师生交往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交流,从而增强师生情感交融,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的过程。所以,课堂教学中,只有这种良好的、民主的伙伴关系,才能进一步创设和谐、愉快、轻松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有效地进行学习。不管学生提出什么问题,我都不指责、批评他们,而是加以鼓励与引导,使他们充分享受参与的乐趣,让他们的思维最大限度活跃起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

  二、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大多数学生是“疑而不问“,那些不善于质疑的人,一般学习态度懒散,知识面狭窄;而乐于发问的人却思维活跃,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强。大文学家巴尔扎克说过:打开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的是问号。从心理学角度讲,质疑就是刺激学生积极思维的诱因,也是促其发奋学习的动力。有了质疑,学生就会产生求知欲,也是一个主动学习,积极思维的过程。因此,我们要保护学生质疑的积极性,哪怕是一些幼稚、肤浅的问题。

  三、放飞儿童创造的天性。

  “疑”是创新学习课堂的主轴承,思维是创新学习的核心。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突破口,而创造性是良好思维品质的重要方面,也是健全人格的特征之一。在过去,教师往往只注重教育学生确信书上写的,老师讲的。如果有学生提出异议就很生气,即使学生的意见是对的,也要顶回。其实,这样极大地挫伤了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本课教学中,学生大胆设想的捞铁牛的方法以及他们想利用水的浮力为人类服务的奇特想法就得到了老师的高度夸赞,他们享受了成功的喜悦,创新的快乐!在这种想像思维的对话中,放飞了儿童的创造天性。

  从这课的教学中,我深深地领悟到:只有那种充满疑问的课堂,只有那种给足学生自主空间的教学,只有那些那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的学习方式的教学,才能使学生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10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怀丙是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学会生字新词;学习课文按一定的顺序写的方法。

  2、能力方面:会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会用“熟悉”、“出色”造句;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及其他发展方面: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激发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弄懂怀丙捞铁牛时做了那四项准备工作,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2、初步学习归纳段落大意。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按生字表学生字,读准字音。

  2、练习读熟课文。

  3、在教师指导下查字典,初步理解课文中的部分生字新词(浮桥、淤泥、笨重、出色、工程家等)。

  4、默读全文,试提出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尝试分段

  四、课堂练习

  熟读课文,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学生自由读第一节,思考;为什么要把铁牛捞起来?

  二、明确学习目标

  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就是要在认认真真读书的基础上,理解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捞上来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

  三、学习新课

  (一)学习第二大段

  1、自由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内容。

  2、学生小组合作(教师在组间巡回指导)练习概括段意。

  3、学生大组交流段意概括情况。

  (二)学习第三大段

  1、指名读,思考:这段中的三个自然段分别写得是什么?

  2、学习第一节:

  ①自由读,尝试针对段落提出问题。

  ②理解段中“试试”的含义。

  3、学习第二、三节:

  ①师范读→生小组学习→结合课件●板画,弄清怀丙是怎样做准备工作的。

  ②指导学生交流学习情况,明白段中“摸清”、“很大”、“并排”、“结实”、“很粗”等词的含义及“先”、“然后”、“再”、“又”等词的先后顺序。

  ③生小组自学→师指导部分学生演示“捞”的过程,弄清铁牛是怎样被浮力“捞”起来的。

  ④指导学生交流,明白“沙减少→船上浮”的关系及“浮力”等词的意思。

  ⑤指导学生朗读;结合录像,引导体会文章的意境。

  4、生尝试概括段意。

  (三)学习第四大段

  指名读段,生概括段意;结合课文理解“出色”。

  (四)生根据各自兴趣,自由读课文中的任意段落。

  四、发散思维

  1、为什么和尚不把铁牛直接拉到船上载回来?

  2、为什么船上要装很满的沙?

  3、你们还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把铁牛“捞”回来?

  五、质疑问难

  学习了这课后,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

  六、课堂练习

  填空――课文第四小节。

  七、总结(结合课文内容及思想、情感、科学等教育)

  八、作业

  1、造句:“熟悉”、“出色”。

  2、画出怀丙准备工作的简图。

  3、我和怀丙比智慧。

  附:板书设计

  17、捞铁牛

  怀丙――――――“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摸位置

  准备捞:大船并排拴紧、结实木料搭架

  装满泥沙、粗绳

  捞回来→利用水的浮力

  ┕→出色的工程家←┘

  《捞铁牛》教学反思

  本文记叙了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捞起铁牛的经过,赞扬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教学难点是体会到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怀丙的“出色”。体现“出色”我主要抓住了以下几点:

  一、从铁牛的笨重、难以打捞,说明怀丙的出色。

  二、从怀丙做的准备工作看出他十分出色。

  本文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是密不可分的。要想让学生体会出怀丙的准备工作充分,就要处理好这两部分之间的关系,这就成了教案设计时首先需要突破的问题。我是这样做的,先让学生回忆课文,说出文中的哪几个自然段说的是怎样捞铁牛的,让学生有个初步的感知。然后学习准备工作和打捞的过程。用一个问题“你们知道吗?怀丙为什么能这样顺利地把那么笨重的大铁牛成功的打捞上来呢?”把这两部分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联系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思考。并让学生抓住重点的词句说一说。这时,学生找的词句准确,并能够把准备工作和打捞过程之间的联系说得很清楚。从而也就体会出了怀丙和尚准备工作做得“出色”。体会出了准备工作的充分立刻就让学生用一个词语去形容一下怀丙的准备工作,这样就加深了学生对怀丙出色表现的认识。

  三、从怀丙的语言中看出他十分出色。当其他人都束手无策时,怀丙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句话呢?让学生站在怀丙的角度上去体会,并读出语气。

  四、从故事发生的历史年代来说明怀丙的出色。由于前面的学习铺垫,现在在交待这个故事是发生在700多年前的事了,学生会由衷地赞叹怀丙的了不起。

  这就是本课的教学构思。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生读得不够,由于文本读得不够,体会起来就会有困难。还应该整体调控整节课,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使得本课上得更好。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11

  设计理念:

  以读为本,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辅以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演示,和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结合实践,在读中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教育学生爱科学、用科学,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 了解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扰铁牛的经过。

  2. 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准备:

  1. 演示所需的材料:玻璃缸、装有石子的圆口瓶、木尺、棉线、铁块。

  2. 覆盖式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质疑激趣。

  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捞铁牛》。齐读课题。你们读了课题,有什么问题?(为什么要捞铁牛?捞铁牛有什么困难?怎样捞铁牛?铁牛捞起来了吗?)

  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

  2. 每个自然段请一位同学读。读中,教师相机指导读准“宋、拴、尚、绳、绷”的字音。强调“拴、潜、陷、铲”是前鼻音,“潜”读去声。“宋、尚、绳、绷”是后鼻音。和尚的“尚”读轻声。

  3. 了解课文叙述顺序。

  (1) 从课题上看重点应该写什么?

  (2) 默读,找出描写捞铁牛的经过部分。(课文的第三至第六自然段)

  (3) 可见课文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

  (4) 如果捞铁牛的经过部分再分为“准备工作”和“捞出一只只铁牛”的两部分的话,课文可分为几部分?(四部分)接下来我们就按照这四部分来进一步学习课文。

  三、深入深究,读懂课文第一部分。

  1. 读第一部分,用自己的话说为什么要捞铁牛?(因为八只铁牛是拴住浮桥用的,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要修浮桥,必须要捞起铁牛。)

  2.比较句子:河水冲断浮桥,铁牛也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河水冲断浮桥,铁牛都就被冲走,陷进淤泥。

  “也”换成“都”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单就一句话说,“也”或“都”都可以,意思也明白。但就联系课文和故事来说,两个字的作用是不同的。“也”与上文呼应表示同样。如果不用“也”而用“都”,这句话就只是讲铁牛是被冲走这一件事。

  3. 铁牛有多笨重呢?据记载,黄河大铁牛最轻的有26.1吨,最重的达45.1吨。在一千多年前的宋代有没有打捞工具?(没有)有没有科学简易的打捞方式?(没有)可见,要打捞这八只大铁牛是多么的不容易!

  4. 指导读句子:“人们议论纷纷。”理解“议论纷纷”

  5.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怀丙站出来说话了,你们从他的话里听出了什么?

  ——他当时胸有成竹,所以才主动要求打捞铁牛的。

  ——他是一个虚心的人,明明胸有成竹,却还说“试一试”。

  6.比较句子: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让我来试试,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要叫水把它们送回来

  “还”换成“要”两句话有什么不同?

  “还”常常用于讲同样的情况,有表示现象继续的作用。怀丙的这句话前后讲的都是水,铁牛被冲走的是水,把铁牛送回来 的是水。用“还”很自然。如果用“要”,就不一定有这种继续的意思。

  7. 再读第一部分。学生评议。

  四、学习第二部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1. 同学们通过自读,已经知道了人们为什么要捞铁牛。现在我们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怎样捞铁牛?我们先来看看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哪几项准备。请大家自由读第三自然段,并用笔画出表示捞铁牛顺序的词语。(先……然后……再……又……)

  2. 学生自由朗读,圈画重点。

  3. 师生交流,概括出要点:(1)摸清铁牛沉没的位置;(2)准备两只大船,船里装满泥沙;(3)两船拴紧,跨船搭架;(4)铁牛和木架两端,用绳子相连。

  4. 用覆盖式投影再现这次的准备工作,再请学生按顺序简要复述准备工作。(用上“先……然后……再……又……)师生评议。

  5. 读懂了这一部分,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为捞铁牛做了充分的准备。)

  小结:认真读书,读懂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掌握的一种读书方法。

  五、学习第三部分。

  这一部分请同学们自己学,要求认真读书,思考:(出示投影题)

  1、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

  2、想想带点的词语之间是什么关系,能不能用什么关联词把它们连起来?

  3、学生自由学习、讨论。教师巡视。

  4、师生交流。

  (1) 怀丙和尚用什么力量捞起铁牛?(水的浮力)读出关键语句:“船靠着水的浮力,把铁牛从淤泥里一点儿一点儿地向上拔。”

  看有关“水的浮力”的演示:在玻璃缸中装入大半缸水,缸内盛一装有石子的圆口瓶,缸口上架一木尺,木尺的两端系上棉线,线下吊一铁块,沉入缸底。教师将圆口瓶内石块儿逐一取出,让学生观察会出现什么现象。(缸底的铁块为什么会往上生?)通过观察交流,得出结论:利用了水的浮力。

  (2) 交流:带点词语之间的关系。

  ① 学生读这段话。

  ② 带点词语:“泥沙减少……船身向上浮……绳子越绷越紧……把铁牛向上拔”,这些词语之间可以用上关联词:因为……所以……。(因为泥沙减少,所以船身向上浮;因为船身向上浮,所以绳子越绷越紧;因为绳子越绷越紧,所以铁牛被向上拔。)

  3.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强调:带点词语表现了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这些词语要朗读的特别分明。两个“慢慢地”、“越绷越紧”这几个词语也要读出味道来。学生读后评议。

  4.读第五自然段。

  (3) 学生读。

  (4) 引导质疑:铁牛为什么不放在船上拉回来?(铁牛太沉了,没办法拉上船;即使拉上船也因为太沉,不容易划到岸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放在水里拉回来,可以省力气。)

  (5) 多么聪明的和尚呀!把第四、五两自然段读一读。

  5.读第六自然段。

  (1) 学生读。

  (2) 谁能以这一自然段为基础,结合前两个自然段的内容概括一下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笨重的铁牛从淤泥里拖了回来。)

  小结:同学们通过一段一段地读课文,读懂了内容,要概括出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

  六、学习课文第四部分。

  1. 学生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 师生交流: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七、 回顾全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这篇课文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可以分成四个部分:(1)铁牛陷进了淤泥,怀丙和尚说他有办法捞。(2)怀丙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3)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4)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2. 把每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桌练习说,全班交流。(拴浮桥用的铁牛陷进淤泥,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了上来,他不愧是个出色的工程家。)

  八、延伸课外。

  1. 怀丙和尚是个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牛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16船泥沙,以现代的环保观点看,有没有什么问题?(泥沙铲到黄河里去会阻塞航道,还会污染河水。)你们想想,有没有什么办法既能捞出铁牛,又注意了环保?

  2.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创新。(实际上只要用四只船就可以解决问题。先把两只装满泥沙的大船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搭好架子,拴住铁牛,然后让另外的两只空船分别靠在前面两边,让水手们把泥沙铲到空船里,再将铁牛拖到岸边。接着,用装满泥沙的两只船去拴第二只铁牛,等前面两只船把铁牛运回来后,在分别靠在这两只船边上,再把泥沙铲到那两只船上。用这样的方法来回七次就能把八只铁牛全部打捞上来,而不用向黄河里铲泥沙。)

  3. 要是现在打捞水底沉物的话,有没有其他办法?结合学生查阅的资料,交流各自了解到的知识。或者由教师适当地介绍,现代有哪几种打捞方式。(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

  九、板书

  捞铁牛

  怀丙 聪明 了不起 谦虚

  潜水找牛

  准备工作 装沙上船

  拴船搭架

  拴牛连驾 科学成就

  铲沙下船 浮力 人民的智慧

  打捞工作 拖牛靠岸

  拖牛上岸

  十、布置作业

  选做:你还有什么其他的好办法能把铁牛捞上来呢?(可以和同学讨论合作完成)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12

  教学要求:

  1、 通过教学,激发学生学科学的兴趣。

  2、 学习课文主要内容,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3、 理解“沉没”、“淤泥”、“议论纷纷”等词语。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怀丙和尚在捞铁牛前所作的准备工作及他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捞上来的。

  教学准备:

  做浮力小实验用的器具,如:透明圆底玻璃杯、方形小木头、小铁块、棉线。

  铁牛简笔画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展示课前准备的一幅放大的课文中的插图,让同学们初步认识铁牛。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副简笔画里画得是什么吗?

  生:铁牛。

  师:你们知道铁牛是用来做什么用的吗?

  生:拴浮桥。

  〔充分发挥课文有插图的特点,提供学生说的机会〕

  师:同学们,你们想听故事吧?

  生:想。

  师:那么现在,老师就给你们讲一个有关铁牛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离现在约一千多年前的宋朝时期,有一回,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洪水退后,要重修浮桥,可是一只铁牛有一万多公斤重,两辆大卡车拉也拉不动,何况当里又没有吊车。这样笨重的大铁牛怎么捞起来呀!人们议论纷纷,献计献策,但始终找不到一个好办法。后来来了个和尚,他说:“我有办法,铁牛是被大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送回来。”水怎能帮和尚送回铁牛呢?这不是说大话骗人吗?其实,和尚真的有办法,那么他是用什么办法捞起铁牛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0课《捞铁牛》

  〔让学生看图,点出课题,导入新课,很有新意。把观察、思维、说话训练有机结合,激发了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范读课文,让学生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师:同学们,通过朗读你了解到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课文主要写了怀丙和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及捞铁牛的过程。

  师: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生: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自然段主要告诉我们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和故事发生的原因。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生:宋朝。

  师:故事发生在什么地点?

  生:河中府城外。

  师: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生:怀丙和尚。

  师:故事发生的原因?

  生:黄河发大水,冲断了河中府城外的一座浮桥,河两岸拴浮桥用的八只大铁牛也被大水冲走了,陷在河底的淤泥里。

  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就来理解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一定的顺序写的,同时初步学习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学懂了第一、二自然段,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三自然段。现在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第三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中所描述的内容。

  生:(大声读这一段)

  师:现在先请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遍,看谁说得最好。

  生:(同桌同学练习)

  师:谁愿意给同学们说一说?

  生:和尚先请一个熟悉水性的人潜入水底,看一看铁牛沉在哪儿,然后准备两只大木船,船里装满泥沙,划到铁牛沉没的地方。他再叫人把两只船并排拴紧,搭个架子。最后请一个水手用很粗的绳子拴住铁牛。

  师:这段写捞铁牛了吗?

  生:(齐答)没有。

  师:那谁能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段主要写了什么?

  生甲:写了和尚做准备工作。

  生乙:这一段主要写了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板书:准备工作)

  师:刚才同学们所说的就是这一段的段意。我们通过认真读书,知道这一段中的四句话都是写“和尚做的准备工作”,所以同学们把段意概括为“和尚做捞铁牛的准备工作”。由此可见,认真读书,了解内容,然后用比较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这就是今天我们学习的概括段意的方法。

  师:还有一个方法,能够帮助我们概括这一段段意。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想一想我们可以结合这一自然段中的哪句话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生:我们可以结合第4自然段的第一句话“准备工作做好了”来概括第二段段意。

  师:对,谁来试着概括一下。

  生:和尚做好了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师:真好!我们读书时还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联系。

  师:谁再来把第二段内容读一遍,我们看一看课文中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请同学们用笔画下来。

  〔着眼于言之有序,紧扣教学目标,训练重点明确,指导具有可操作性。〕

  生:课文中运用了“先……然后……再……又……”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

  师:你说的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看投影屏幕,我们来体会一下准备工作。(师用投影片分步演示)

  师:和尚先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生:请一个水手潜到河底,摸清了铁牛沉在哪里。

  师:然后做了什么准备工作?

  生:准备两只大船,把船里装满泥沙。

  师:第三项准备工作是什么?

  生:把两只船并排拴在一起,搭上一个结实的架子。

  师:又做了什么?

  生:请一名水手用绳子把铁牛拴住。

  生:(兴趣盎然地看着演示过程)

  师:刚才我们演示了四项准备工作,都看清楚了吗?那如果换一换顺序可以吗?比如说先写把两只船拴在一起,再写划过去行吗?为什么?

  生:不行,因为船很大,单独划比较好划。

  生:我同意这个意见,要是先把两只船挂在一起,划起来就非常吃力。

  师:由此看出,课文是按照准备工作的先后顺序写的,能颠倒吗?这样写很有条理,我们在写文章时也要按一定的顺序,做到言之有序。

  师:谁再来把这一段读一读,同学们再来体会一下这一段是怎样做到言之有序的。

  〔这里强调训练“言之有序”这个重点,目的不在于反复讲,而在于让学生多体会。〕

  生:(读第二段)

  师:刚上课时,同学们就提出了和尚是用什么办法把铁牛捞上来的。现在我们通过学习第三段,来解决这个问题。

  师:这一段一共三个自然段,老师请三名同学读,谁愿意读同学们一边听一边想:哪两个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生:第4、5自然段写打捞第一只铁牛的过程。

  师:现在你们知道那和尚是利用什么把铁牛拔出来的吧?

  生甲:利用水的浮力。(板书:利用水的浮力)

  生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大铁牛一只一只地捞了起来。

  师:你们真聪明,现在同学们都了解到和尚是利用水的浮力把八只铁牛捞上来的,那么你了解水的浮力吗?。

  生:不了解。

  师:下面老师做一个实验,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水的浮力。

  师利用一杯水和一个吊着棉线的小木头做实验演示,让学生了解水的浮力。

  (用做实验的方法演示,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解水的浮力。)

  六、拓展延伸

  师:一个学生在打乒乓球时,一不小心把乒乓球掉进了一个小洞里,他想把球捡起来,可是洞口太小了,手伸不进去,他应该怎么办才好呢?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帮他。

  (这一环节的设计主要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及语言能力,以达到学生学以致用的目的。)

  七、板书设计

  捞铁牛的原因

  捞铁牛的准备工作

  捞铁牛的过程

  八、作业练习

  反思

  1.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

  要围绕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而不要围绕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这是落实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在教学《捞铁牛》时,就紧紧围绕着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例如在教学课文第二段时,首先让学生在熟读进而记住主要情节的基础上,用一句话概括地说一说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然后帮助学生总结出概括段意的一般方法。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初步学习概括段落大意的方法”这一目标,在归纳段意的基础上,再让学生读这一段,想一想这一段运用了哪一组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把这几项准备工作联系在一起的,(先……然后……再……又……)接着通过覆盖式投影片按顺序分步演示这四项准备工作,并体会这四项准备工作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进而总结出:写文章应做到“言之有序”。这几个环节是在落实“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这一教学目标。

  2.落实目标过程中注重读的训练。

  语文课应该以读为本,已经成为语文教师的共识。这节课为了扎扎实实地落实教学目标,注重了学生读的训练。在读的形式上,有指名读、齐读、自由读、默读等;在读的时机上,有初步感知内容时的“初读”,有理解分析时的“细读”,有体会领悟时的“品读”。例如在教学第三段时,先通过指名读来让学生弄清这一段中三个自然段所写内容的不同。然后让学生通过自读、自悟,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中语言的条理性,反复地读,反复地体会,便落实了“学习课文按一定顺序写”这一目标。接着再让学生通过“读”来概括这一段的段意……总之,教学中始终通过读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读来落实教学目标,提高了学生阅读的能力。

  3.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为了目标的达成,在教学设计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让他们自读,自悟,自得。教学一开始,就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进行质疑,让学生们带着自己不懂的问题去深读课文。教学中,努力为学生创造自立学习的机会,如在第二段教学中,放手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多读,通过自己的语言实践来理解内容,进而达成目标。在教学第三段时,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让学生之间互相帮助,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捞铁牛》说课教案 篇13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了解怀丙和尚是怎样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铁牛的,从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受到爱科学、用科学的教育。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理解课文的重点段落是怎样把意思表达清楚的。

  教学准备:多媒体、让学生查找资料,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是一个聪明、勤劳、勇敢的民族,为世界人民所称颂。我们已经知道的张衡、李时珍、茅以升等人对人类做出了重大贡献。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一个发生在宋朝的历史故事,大概了解了当时出色的工程家怀丙的事迹。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捞铁牛》,看看怀丙是怎样把铁牛打捞上来的。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生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指名说。

  2、小结:这篇课文主要讲怀丙和尚利用水的浮力打捞陷在河底淤泥里的铁牛的事。先讲捞铁牛的原因;再讲准备工作;最后讲怎样捞铁牛。

  三、指导学习,点拨解疑。

  (一)、学习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让学生边听边思考:为什么要捞铁牛?

  板书:大水冲牛

  2、点拨:要捞起这八只铁牛容易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指名说。

  据文件记载每只铁牛重四、五万斤,带上感情读出来。

  3、引导学生理解“人们正在议论纷纷。”“议论纷纷”是什么意思?想象他们在议论些什么?

  4、正当人们议论纷纷的时候,一个和尚出现了,他说了一句什么话?你能从课文里把这句话找出来吗?用“――”划出来。

  5、从这句能看出什么?(和尚有了捞铁牛的办法,而且这办法跟水有关系)

  板书:叫水送牛

  6、指导朗读:大家议论纷纷,却束手无策,他们看到的是水的危害,怀丙看到的却是利用水的巨大力量,这与众不同的想法反映出他出色的智慧。 齐读这句话,体会他的自信和智慧,用胸有成竹的语气读。

  (二)、学习第3自然段。

  过渡语:每只铁牛都重达万斤,要把八只铁牛都捞上来,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怀丙为此做了四项准备工作。

  1、 请默读第二段,找一找哪4项准备工作?用自己的话说说。(第一步、第二步等或先、然后等)

  2、 看看课文是怎样写的,读一读,把表示这4项准备工作,先后顺序的词用///"△///"标出(检查落实,指名说。)

  3、讨论:

  和尚做了哪四项准备工作?

  第一项准备工作是什么?(先让学生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然后引导学生用四个字把这项准备工作概括出来。)

  板书:潜水摸牛

  其他三项准备工作是怎样的?能不能分别用四个字概括出来?(先让学生按四个小组共同研究,然后在全班交流)

  板书:大船装沙

  并船搭架

  粗绳拴牛

  3、怀丙做四项准备工作,他为什么要这么做?

  4、男、女生轮读读第3自然段,你一句,我一句。

  5、小结:回顾四项准备工作,我们感受到四项准备工作做得认真和周密,准备工作出色。

  (三)、学习第4~6自然段。

  1、自由朗读第4~6自然段,思考:怀丙和尚是怎样捞起第一只铁牛?

  2、先请同学讲,看看课文是怎样把这个过程写清楚的,其他同学一边听,一边用///"……///"把表示泥沙、船身、绳子、铁牛在铲沙过程中变化的词标出来。

  3、课件演示捞铁牛的过程,让学生充分认识怀丙利用水的浮力把铁牛拔出淤泥。

  4、全体朗读这段话,思考:这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请用四个字概括出来。

  板书:铲沙拔牛

  5、思考并讨论:和尚为什么不急着把铁牛捞上船,而是先让水手使劲划船把铁年拖回岸边,再让众人拖牛上岸。指名说。

  6、思考讨论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什么?分别用四个字慨括出来。

  板书:划船拖牛 众人拖牛

  7、怀丙几次利用水的浮力?他能把铁牛捞上来,在哪个字上下了工夫?

  过渡语:和尚才捞起一只铁牛,还有七只铁牛呢?哪里写到了?为什么不具体写?(详写和略写)

  7、齐读第六自然段。

  四、引申提高,鼓励创新

  1、怀丙是当时出色的工程家,他打捞铁的办法确实好,不过,他捞一只铁牛需要铲掉两船泥沙,捞八只铁牛就得向黄河铲入16船泥沙,你们觉得有没有问题?

  (学生讨论,广泛发表意见,教师概括:①污染河水 ②可能造成水道阻塞 ③浪费泥沙 ④不方便,不快捷)

  2、那么就当时的条件水平,你是否想到改进的方法,既能捞铁牛,又环保、又方便?

  (再次小组讨论,各抒己见:①准备四只大船,两两并船搭架。 ②泥沙装入大麻袋,装到两只并好的船上。 ③水手们只需将装有泥沙的大麻袋搬到另外的两只船上。④将铁牛拖回岸。⑤船循环往复,就能很快捞回八只大铁牛。)

  3、要是现在要打捞这八只铁牛,你有什么办法?

  (结合课前查阅、搜集的资料、交流汇报。教师也可适当介绍几种现代打捞方式,如:浮筒打捞,浮吊打捞、混合打捞和解体打捞等)

  五、总结、谈话、鼓励不断思考,不断创新。

  1、“铁牛是被水冲走的,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对这句话有没有新的理解?

  点拨:

  洪水冲走了铁牛,冲毁了浮桥,水可恨吗?怀丙和尚从这田里看到水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我还叫水把它们送回来”实际上是什么意思?怀丙和尚看到水有利的一面。他几次利用水的浮力?

  (他既看到水有害的一面,也看到有利的一面,说明他能一分为二地看问题,有一种科学的态度。)

  2、你认为是水的力量大,还是人的力量大?说明了什么?( 水的力量大,人有智慧,可以利用水,从这个角度看,人的力量更大。说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具有非凡的智慧和才能。)

  3、讨论:你觉得怀丙和尚这个人怎样?你会怎样评价他?从他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六、朗读课文。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捞铁牛》说课教案(精选13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