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笋》教学三部曲 -(通用12篇)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1
《春笋》教学三部曲 -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8
《春笋》这篇课文,用拟人化的手法,以诗一般的语言,形象地描绘了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想象力提供了生动的场景。依据课文特点,以及低年级儿童活泼好动、易被外界刺激感染的心理特征,教学中可弹奏下列三部“畅想曲”:
字串3
一、解读春笋,激发异想 字串1
揭示课题后,便请学生取出他们从菜市上买来的小春笋,眼里观赏,手里把玩。春笋那尖尖的脑袋,胖胖的身体,会让孩子们想起扯去胡子的苞谷,又甜又粉的烤山芋,甚至溜溜打转的陀螺……
字串3
再让学生一层一层地剥去春笋的“外衣”,抚摸那“嫩生生”的笋肉。孩子们感知春笋的鲜嫩、细腻,说不定会想起搁在家中装饰橱上的小白塔,刚出锅的嫩玉米棒,或是“火炬”冰淇淋,也当然会发觉春笋很像里三层外三层包裹着的新生的娃娃。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2
教学内容:
朗读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识字、书写本课的3个生字。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
1、同学们,现在已经是春天了,万物复苏,大地更新。小春笋也悄悄地生长出来,我们就来看看它们是怎么生长的,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看图认识“春笋”。
1、(播放多媒体课件)出现卡通式的春笋娃娃。)这就是春笋,看看它们是什么样的?
2、知道春笋的一些小知识吗?教师作适当些补充。
3、(播放竹子的图片)这是春笋的爸爸妈妈,春笋是它们的娃娃。春笋慢慢地就会一节一节地往上长,长成竹子。(边讲边播放课件:春笋一齐争着向上长的情景。)
4、喜欢春笋娃娃吗?打开书,去读一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标上小节号。(3)根据课后生字表画出生字词。
2、学生按要求读课文,师巡视指导。
3、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后提醒以下几个生字的读音。
“笋”:是读平舌音。“再”:也是平舌音。注意“在”――“再”是同音字。“迎”:是后鼻音。“声”、“冲”:也是翘舌音。“块”、“外”:注意声母之间的区别。“长”:是个多音字,还有一个读音是“zhǎng”、既是翘舌音,也是后鼻音。你能用“长”的两个读音分别来组词吗?
(2)出示词语。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4、把生字词带入课文中再读一读。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6、指导读长句子。
(1)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2)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7、用教师教给的方法再读读课文。
8、老师看同学们读得那么好也想读一读,可以吗?师范读课文。
9、师生比赛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片,巩固读音。
2、这些生字中哪些是上下结构的字:(声、笑、节)
3、教学偏旁。声:上面是“士字头,士兵的声音真响亮,所以是“士字头”。“电”:跟哪个字很相近?怎样区别它们?
4、看课后笔顺表,记忆这3个字的笔顺。
5、师查、反馈。
6、给这3个生字找朋友。
五、指导书写。
1、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3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2、生自由说,师作适当补充。声:上面的“士”字头约占田字格的1/3,下半部分要比上半部分略宽些。笑、节:同样的,偏旁部首都是约占田字格的1/3。
3、师范写生字,生描红。
4、生临写,师巡视指导。
5、展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作业设计:
认真书写生字,读熟课文
板书设计:
春笋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3
一、动画导入, 激发兴趣
(媒体演示春雷、春雨声中春笋纷纷破土而出的画面)
1、小朋友,刚才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呢?和你的同桌交流交流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指导读准平、翘舌音)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有关春笋的知识
(低年级的小朋友知识面窄,对春笋的感性认识少,运用多媒体手段导入,以逼真、形象的画面,使学生具有一定的认识,同时调动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同桌互读。同桌读有困难的地方帮助他纠正,读得好的地方表扬他并向他学习。
3、检查评价。谁能大胆、响亮、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你们觉得他读得怎样?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通过自读、互读、指名读、齐读等方式,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三、读演结合,入境入情
(一)创设情境,以表演帮助理解
1、谁来做春雷公公,来叫醒小春笋,好吗?
2、有一个春笋娃娃还没叫醒!没办法,春雷爷爷只好请朋友们来帮忙。想想可以请谁来帮忙呢?(让学生知道可以扮演各种朋友用各种拟声词演一演)
3、春笋娃娃在大家的努力下终于被叫醒了,谁来做做春笋醒来的动作?
4、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请小朋友扮演小春笋,互相说一说,演一演)
(创设“叫醒春笋娃娃”的情境,引出春天的其他景物,充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使学生通过读、演,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学做醒来的春笋娃娃,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使学生乐学、善学,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二)图物结合,加深感性认识
1、看图:你能说说春笋是什么样子的?
2、出示实物:老师这里就有一个春笋,你们觉得它像什么?师补充介绍春笋和竹子的知识。
(采用图画和实物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细致全面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准确理解春笋长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师补充介绍春笋的知识,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生活化。)
3、出示图画:你觉得这些春笋娃娃怎样?
4、是啊,你们看,他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多么开心啊!我们一起来做这些春笋娃娃吧!(学生边演边读。)
(让学生边读边演春笋在春风、阳光中向上生长的情景,使学生在感情朗读中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三)音乐渲染,加深情感
1、播放音乐,学生边读边演
2、说说你觉得这些春笋娃娃怎样?
(在音乐渲染声中,学生扮演春笋娃娃表演春笋在美好的春天,蓬勃生长的情景,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动口、动手,使学生的情感随着认识活动的深入得到激扬。)
(四)自主合作,学习生字
1、自由组合学习生字
2、当小老师教
(让学生相互交流分析生字字形,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当小老师的形式,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信心和快乐送给学生,做到寓教于乐。)
四、实践活动,培养能力
1、可以描绘春笋蓬勃生长的画面
2、去观察生活中的春笋、麦苗、小草等,丰富直观感受。
(新课程标准提出:开放课堂,拓宽学习空间,让学生到生活中去实践、去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用画画等形式,用学科间的知识和本领来充实语文教学,真正体现了“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4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谈话揭题
1 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小春笋也想参加春天的聚会呢!小春笋要来,你们开心吗?我们一起来,开开心心地读一读课题。
2 齐读课题:1 春笋。(设计意图:教师通过简洁概括,直接导入本课学习的内容,并让学生做到读题要有感情。)
二 精读课文,深入感悟
㈠ 学习第一自然段
1 过渡:小春笋在又黑又冷的泥土里睡了整整一个冬天,现在终于可以出来了,可是它睁开眼睛一瞧,自己竟然被沉重的泥土、石块压着,这时,它怎么办呢?
2 自己读全文。
3 指名说,小春笋是怎么做的。指名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了解学生读书情况。这遍读的要求是:读准字音,课文读流利。
4读好句子,体会春笋力量大
⑴找出写小春笋力量大的词语“冲破”、“掀翻”
过渡:我觉得小春笋真不简单,被泥土、石块盖着,要冒出来得花费多大的力气啊!你从哪些词语看出来它们的力气很大,快来告诉大家吧。
⑵指名说。教师相机在词语下加着重号。
⑶指导朗读词语“冲破”、“掀翻”
出示词卡,谁来读一读这个词语?指名多个学生读,教师注意评价。
⑷读句子。这两个词语,小朋友们读得很好,把它们放在课文中,你也能读好吗?谁来把第一自然段完整地读一读。指名读句子。在读中,可点出“冒”这个字也能看出小春笋的力量大。
齐读。
5 理解“一个一个”,体会春笋抢着出来,读好句子
⑴小春笋不仅仅力量大,而且还争着到外面来,想看看这春花烂漫的世界呢!你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指名说。出示词卡。
⑵ 读词语,“一个一个”,评价:争先恐后,抢着出来,争着出来,生怕落后,
⑶再读句子,你能读出小春笋这种急着出来的心情吗?指名读,齐读。
6 指导背诵:刚刚小朋友在读的时候,雷公公悄悄告诉我:有的小春笋还没睡醒呢,谁来帮忙叫醒它们。谁会填?
出示小黑板:一声春雷,( )了春笋。它们( )泥土,( )石块,( )从地里( )出来。
指名填空。
齐说。我们一起来帮忙叫醒它们。(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课前设计的语言环境,始终让学生沉浸在课文的意境中,让学生能在脑中再现,进而感悟。在具体朗读指导中,通过读好词语到读好句子,反复练读,逐层深入,浅入深出,使学生体会到春笋积极向上的生命力,做到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㈡ 学习学习第二自然段
1 导入:谈了这么多的小春笋,你们想不想看看它的样子?小春笋觉得你们不够热情。想不想看它的样子。
2看,小春笋来了!出示实物。
它的样子,课文中是怎么说的。快找一找,自己读一读。
3 指名读句子。出示句子。
4 理解词语,“裹着”、“嫩生生”
⑴裹着
谁来剥剥它的外衣?你感觉到了什么?
哎呀,这衣服可真紧!怪不得书上说是“裹在身上”(师动作示范)。小朋友可以把自己的衣服像老师这样试试,紧紧地缠在身上这就是“裹”
读词语“裹着”
⑵嫩生生
摸一摸,掐一掐,你感觉到了什么?一掐就是一个印子,真嫩啊!它就像——“嫩生生的娃娃”。
读词语“嫩生生”,(轻一点,别把它弄疼了;)
5 读句子
⑴ 这么可爱的娃娃,你们喜欢吗?
那就快把你的喜欢读出来。谁来把这句话读一读?
⑵ 指名多个朗读。
⑶ 齐读。
⑷ 指导背诵。这么可爱的娃娃,它的样子你记住了吗?谁能不看书,说一说它的样子。
春笋裹着( ),像( )。指名背,齐背。
6 读后面的几句话
⑴ 这些娃娃是怎么生长的?自己读一读课文的最后几句话。
⑵ 出示句子。指名读。
⑶ 理解句子。
教师边叙述边做图示。
春笋冒出了地面,被春风吹一吹,很舒服,于是就向上长——长,被阳光照一照,好暖和,就又向上长——长,在春雨里“咕噜咕噜”喝了个饱,就又向上长——长。春笋就这样长啊长,最后变成了粗壮的竹子。看这幅图,小春笋笑眯眯的,多开心啊!你能把它们的开心读出来吗!
指名多个朗读。
齐读。
⑷ 句子练习
小春笋这么快乐的成长要感谢谁?
小春笋想谢谢它们呢!
小黑板出示:小春笋笑眯眯地说:谢谢你,( 谁啊? )。( 谢它什么呢? )。发自内心、真心地感谢啊!
小春笋除了笑眯眯的说,还可以怎么说。
⑸ 读句子
看图:你能读出小春笋对阳光春雨的感谢吗?
7 齐读课文
小春笋快乐的生长着,老师也希望你们能像春笋一样快快乐乐的成长。(设计意图:本环节的设计依然是通过读好词语来读好课文中的句子。在具体实施时,教师出示春笋的实物,让学生有感官的认识,通过看、摸、掐理解词语的意思,进而读出自己对春笋的喜爱。对于“春笋如何生长”这个问题,教师是通过简单画图帮助学生理解。在读好句子这一方面,适当对学生进行感情熏陶,学会感恩。)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背诵课文。
2、学会课后3个生字,认识2个新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春笋具有战胜重重困难,不断向上的顽强生命力。
教学重点:学会3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生命力。教学准备:春笋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词卡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5
“学程导航”课时教学计划
施教时期 年 月 日
教学内容 1 春笋
共几课时 2课时
第几课时 第1课时
课型 讲读
教学目标
1.能正确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词,两条绿线内的7个字只识不写.认识4个偏旁,认识一个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书写“声、冲、破、块” 以及3个偏旁。
4.整体感知课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教学资源
收集与春笋有关的资料。
预习设计
1.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标上小节数。
2.会用“声、冲、破、块”组词。
3.收集与春笋有关的资料。
学 程 预 设
导 学 策 略
调整与反思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有关春笋的信息。
2.[出示课题] 指读,开火车读,相机正音。
1.打开语文书,翻到第18页,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通顺,读完一遍就标上小节符号。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词语
开火车抽读(注意长这个多音字)
3.逐句朗读
全班交流,指读句子,从中强化或纠正生字新词的读音。
4.数一数课文有几个小节?请两位同学分小节朗读课文。
师生点评,评出“小小朗诵家”
5. 全文朗读。
这么嫩生生的小春笋能够长成这么又高又壮的竹子,真了不起!老师很佩服它,你呢?一起来把它再读一遍吧?男生第一段,女生第二段,“又一节”、“再向上”时男女生齐读。
1.请小老师上前面试,应征。
(1) 考题:这个字是什么结构的?有什么特点?
准确说出这个字的笔顺。(教师相机教学新的偏旁)
(2) 面试成功后,由小老师请同学给这个字找朋友,并由小老师判断他是否正确。
2. 学生按照正确笔顺进行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3. 请同学们拿出习字册,准备临写。教师范写一遍,强调笔画的运笔和位置。学生临写两遍,教师巡视指导。
一、揭题、解题
1. 小朋友们,仔细听, [播放:雷声] 这是什么声音?
2. 春天的第一记雷声能够唤醒整个大地,小草儿挺出了地面,花儿使劲地绽放,还有,你瞧,谁也探出了小脑袋呀?[出示实物春笋]对,春天长出来的笋就叫做春笋。它味道鲜美,长大后成为竹子还能派好多用场。
3. 今天,我们就来和这可爱的小春笋交朋友,好吗?谁来读读课题?
二、 正音、朗读
1. 小春笋是怎么长出来的呢?
2. 听过课文,你能自己朗读吗?
3、出示词语
一声春雷 冲破 石块 外衣 迎着 笑声 一节 再向上 春笋 唤醒 掀开 冒出
褐色 娃娃 生长 长江
[逐句出示:
一声春雷,唤醒了春笋。
它们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它们迎着春风,在阳光中笑,在春雨里长。
一节,一节,又一节。
向上,向上,再向上。]
4. 句子读正确了,就请你找到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再把课文朗读一遍吧?待会老师要请你推荐读得最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好吗?找到你的好朋友,一起读课文。待会老师要请你来推荐朗读优秀的同学来表演。
二.教学生字
1. 我发现交了节节向上的小春笋做好朋友啊,我们的小朋友们也变得更加好学上进了,真好!下面来做小老师,学写四个生字,好吗?先把我的问题回答正确,然后你就是合格的小老师了,可以带领大家一起来组词。
作业
设计
★ 熟读课文。
★ 描写习字册,“声、冲、破、块”。
★★收集相关春笋的美文、故事等材料并进行朗读。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6
一、说班级情况
本班有35名学生,其中女生15人。大部分学生能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也能自主运用一些识字方法来记忆字形。在阅读方面,多数学生能做到读准字音,不加字,不漏字,按标点停顿。一直以来,我在课堂上创设情境,努力激发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注重学习习惯的培养。现在班上有很多学生都很喜欢语文课,尤其有几个女生写的字特别漂亮。
二、说教材
《春笋》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课文以春笋为描写对象,介绍了春笋的相关形态和生长特点等等。课文只有短短的76个字,但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非常适合低年级孩子的朗读。
三、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标对本年段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我们班学生实际情况进行考虑,我确定了以下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4个新部首,认识绿线格里的7个中只识不写的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知道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具有顽强的生命力。
四、说教学重、难点
一年级教学重点的是识字写字,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让他们初步明白春笋具有冲破重重障碍,不断向上生长的个性特点是教学的难点。
五、教学课时安排
我打算用两课时的时间来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六、说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生阅读本课的兴趣,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部分生字及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下面我就重点来说一说我第二课时的教学计划。
这一课时我打算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1、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2、细读课文,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魅力;
3、学习生字,激发学生识字写字的兴趣。
第一环节: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情境。
我打算利用一下课文中的笋娃娃图,利用课件在笋娃娃的图上出示上节课所学生字,一方面复习巩固上节课所学的汉字,另一方面也悄悄地将学生带入课文所设计的情境之中。
第二环节:细读课文,感悟课文语言文字的生动形象。
在这一环节中我先用语言描述,“春姑娘带来了和风、细雨,还带来了雷声,你听,轰 轰 那一声春雷,唤醒了谁啊?”为学生创设情境,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接着就出示第一句话让学生读一读,对于“唤醒”这个词,也许有的学生并不理解,我可以这样引导:当你想睡懒觉时,妈妈会这样说:“小懒虫,别睡懒觉了,要迟到了,快起床!”这就叫:唤醒。用生活中的例子,学生马上明白了。
接着,可以播放春雷声,引导学生想象:你听,春雷爷爷好象在对春笋说什么,春笋就醒来了?学生通过说话练习,充分理解了“唤醒”这个词语。然后在此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了这句话。新课标强调了语文课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在这里我还设计一个拓展练习,“这一声春雷,还唤醒了谁呢?”利用填空的形式让学生说一说,,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举一反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对于第二句的教学,我是这样想的,这句话主要是让学生体会小春笋冲破重重障碍,破土而出所付出的努力,低年级的的孩子不可能理解得这么到位。我先让学生自己读这句话,找找哪几个词写出了春笋正在生长,当学生找出这几个词语之后,可引导他们做出 “冲破”“掀翻” “冒”等动作。通过自己的动作演示来理解重点词语、感悟情感,这种生动形象的形式适合低年级的孩子,这也是我们教给孩子学习知识的一种方法,更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情,真可谓一举两得。在此基础上再让他们进行朗读,在朗读中进行适当的评价引导学生读出情感。
第一自然段读完之后,我以问题“一个一个的笋娃娃从地里冒出来了,它们长什么样呢?”以疑带读,出示第一句,这是一个比喻句,是本课教学中的一个知识点,而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形象直观思维占主导地位,因此我准备带上剥去外衣的春笋,让学生观察并一层层地,让学生直观形象地看到笋娃娃身上“嫩生生”的模样,并和小娃娃的进行比较,让学生感受到春笋的可爱。
课文的最后两句采用对偶的句式,向读者呈现出春笋正节节拔高,腾腾直上的画面。在教学时我打算先用语言描述,让学生体验到春笋娃娃快乐的心情。
最后抓住“又”和“再”等词语的理解,引导学生通过一声高过一声的朗读,形象而直观地感受春笋正节节拔高,腾腾直上。在这里我还将补充春笋破土而出,长成竹子的视频,让学生从直观上感受竹子出生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再采用男女生赛读,分小组赛读,齐读等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春笋不断向上的生长特点,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
最后进入本节课的最后一个环节:生字教学。新课标对低年段学生的识字、写字提出了如下要求: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因此教学本课生字,我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先将 “笑”、“节”、“再”这几个生字出示在课件中的笋娃娃上,让学生说说“你已经会认会写哪个字了?”然后让学生做小老师提醒大家在书写时要注意的地方,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提高识字兴趣。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7
一、 教材分析与处理
《春笋》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二、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 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三、 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四、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下面,我将以三个案例来说明这一环节的设计。
案例1: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案例2: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案例3: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 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 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案例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 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案例2: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3: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8
师:春雷是怎样唤醒春笋的?
生:轰隆隆。
师:谁来做春雷爷爷叫醒小春笋?(指名表演,一起表演)
师指图说:春天来了,小春笋在春雷爷爷的呼唤中醒来了。想想,春雷还会唤醒谁?
(出示填空)一声春雷,唤醒了,唤醒了,唤醒了------
生:唤醒了小草。
生:唤醒了柳树。
生:唤醒了冬眠的青蛙,狗熊。
师:指图引读第二句,引导学生表演,指导朗读。
师:盖在身上的泥土多厚啊!可春笋把它们冲破了;压在身上的石块多重呀!可春笋把它们掀翻了!春笋一个接一个,你追我赶地往上长,终于冒出了地面。它们为什么想急着出来 ?
生:它们想看看外面美丽的世界。
师:小春笋睁开眼睛一看,呀!好大的一个世界,它看到了什么?会说些什么?
生:小花开的五颜六色的。它们说:“小花,你真美!”
生:它们看到小草也从地里钻出来了。它们说:“小草,你怎么与我穿的衣服颜色是一样的?”
生: 它们看到柳树发芽了。。。
生:小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了。它说:“燕子,你早。”
生:粉红粉红的桃花开了,雪白雪白的梨花开了。
生:它们看到小河里的冰都化了。
生;它们看到许多高楼,它们说以前都没见过。
生:它们看到了红红的国旗,它们也说以前也没见过。
。。。。。。。
师:它们看到了一个美丽的新世界,多高兴啊!
(师引读第二自然段,生接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
师: 为什么向上,向上,还要再向上呢?
生:因为,只有长的高,才能看的远。
师:小春笋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那么,此时,你是怎样想的呢?
生:我们要学习小春笋好好学习, 考个好成绩。
生: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到北京上大学。
。。。。。。
师:多么可爱而勇敢的春笋呀,面对坚硬的石块,它毫不惧怕。就让我们变成一个个小春笋,在风雨里笑,在阳光中长吧!(学生试着边做动作背诵记忆课文。)
[教例]苏教版国标本第二册《1、春笋》
师:现在,我们就是春笋娃娃了,来,一起做动作(师生共作沉睡状)
(音乐声:轰隆隆的雷声)
(学生做苏醒、伸懒腰的动作)
师:你们看到了什么?
生1:什么也看不到!
生2:黑乎乎的泥土。
生3:到处都是黑乎乎的。
师:那……你们听到什么了吗?(学生思考片刻)
生1:我听到了小鸟的叫声。
生2:我听到了小河水哗啦啦的声音。
生3:我听到了呼呼的风声。
生4:我听到了狗熊出来活动的声音。
生5:我听到了树木、花草的说话声。
师:(点头赞许)你真有想象力!(停顿一下)你们想出来看看吗?
生:(齐)想!
师:该怎么办?
(少部分机灵的学生做“想出来”的动作,其他人也纷纷效仿。)
师:厚厚的泥土阻挡了我们,怎么办?
生:冲破它!
师:呀!一些石块压在我们的头上……
生:把它们掀翻!
师:于是,我们――(学生接着说)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
(学生一边说,一边做“冲破泥土”、“掀翻石块”的动作,然后站起来。)
师:谁来读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
师:春笋娃娃们,让我们一边表演,一边来读,好吗?
(学生表演读,声情并茂)
教后反思:
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新课程标准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从中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在本片断的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一个“唤醒春笋娃娃”的情境,让学生表演,引导他们说出春天的其它景物,让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春天,同时体会到了春笋迫不及待钻出泥土的心情。课外阅读课上,我又让学生读了读《课外读本》上的《春天来了》、《春风娃娃》等文章,更能让学生感受阅读的乐趣,培养阅读能力。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9
作者:佚名 转贴自:江苏仪征市大巷中心小学论坛 点击数:71
苏教版第二册语文《春笋》教学案例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
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课程理念: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案例 苏教版语文《春笋》第二自然段教学片段
1、教师范读第2自然段,边演示雨后春笋生长的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雨后春笋生长的特点。
2、出示句子“春笋裹着浅褐色的外衣,像嫩生生的娃娃。” 让学生展开想象,生自由第四自然段,说说读懂了什么。
3、模仿该句子说说春天大自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小草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花儿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像___________。
4、顺承说话练习形成的语境气愤,让学生在自由朗读的基础上齐读第二自然段。
5、 会春笋的喜爱之情,把第2 自然段读给好朋友听。 6、请学生推荐读得好的朋友为师生做朗读表演。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以上教学设计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实际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以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师的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扬学生灵性服务。具体表现为:
1、感知个性化。 设计的第一步,意在让学生结合平时的生活实践感知课文内容。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所以在设计中教师不设定统一的感知目标,而是放手让学生自由读课文后交流,知道什么说什么,了解多少说多少。这样让学生在宽松的环境中交流互补,感知由模糊到清晰,由量变到质变,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呆板的读文章说意思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的价值,增强做学习主人翁的意识。 2、思维个性化 。本段教学设计遵循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先让学生欣赏雨后春笋生长的景象,通过具体形象的景观打开学生思维的阀门。再让学生看动画说说雨后春笋生长的特点“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接着放手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一句打比方的句子说说春天里的小草、花儿等有什么变化,让学生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渠道理解春天的美丽
3、 朗读个性化 。朗读是学生对课文理解认识的外化表现,因此朗读应该是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本设计不从技巧入手,不追求抑扬顿挫的齐整的朗读效果,而是引领学生看动画,述情景,谈体会,说感受,充分地进行语言实践与体验,使学生由心底迸发出对春笋和春天的喜爱之情,再将情感自然地释放于朗读之中。在这一设计中朗读不再是机械的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宣泄。
您正在浏览第一范文网提供的文章。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的关键字!
本站(第一范文网)网址是www.diyifanwen.com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10
【教材分析与处理】
《春笋》是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开篇之作,它描写春天到来之际,春笋破土而出,向上生长的情景,热情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和后面四篇课文共同描绘出一幅春景图,体现出新教材新、实、简、美的特点,是非常适合一年级学生阅读的美文。根据教材编写意图,新课标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实际情况,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进行考虑,确定了以下知识、能力、情感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17个生字,会写9个,学会4个偏旁部首;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
能力目标: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对春天和大自然的赞美。
根据以上目标,将全课分为两课时。第二课时重难点确定为: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春笋顽强向上的生命力;感情朗读课文,感受春天之美。
【媒体设计】
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媒体通常以单机操作、单线型课件形式表现教师的教学设计,但是,这种课件有局限性,往往一位教师用了,其他教师就无法使用,使用不当甚至会造成一种新的满堂灌──“电灌”。
新时期,新课程,新方式,对教学资源的运用提出了新课题。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服务教学为宗旨,在《春笋》的教学中以网络为平台,设计了春笋的课程资源网页。该网页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分为生字学习、图片欣赏、课文动画、相关资料、展示舞台、小小论坛共六部分,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和学生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运用。整个媒体设计具有可选性、实效性、多层性、可操作性、可再生性。
【教法学法】
新课标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将教学方法确定为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设计及理论依据】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案例一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案例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案例三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案例一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案例二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只有在语言实践的基础上才能获得,运用语言是低年级阅读教学中重要的迁移训练。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创设了口语交际的机会,把课堂教学拓展到生活实际,使学生乐学、趣学、善学,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案例三
新大纲要求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培养良好的语感。视频《春到人间》展示出春天的美景,并同时出现与之相对应的词语。你看,这是淙淙的春水,初融的春雪,阵阵春雷带来了春雨,春芽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大地春暖花开,有红的、白的,真是春色满园,春光明媚,春意盎然,真是春色怡人啊!
《学记》中说:“能博喻然后能为师”,学生在积累体验中,进一步体会到笋美、景美、人美、春更美。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下,借助学习资源,通过教师及学习伙伴间的交流、对话、协商、讨论,运用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学生在拓展学习中能够加深对教材的体验,形成个性化的知识结构,提高语文素养。
5、网上交流,反馈总结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
春 笋
美
【教学总结】
《春笋》一课的教学设计,以心理学、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根据新课标精神,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使语文教学与媒体运用形成新的整合模式:利用情景资源,创设情景;运用教材,感知课文;整合课程资源,质疑探索;处理信息,拓展学习;网上讨论,评价总结,最终达到知识建构的目标,促使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致力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形成与发展。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11
教学目标预设:
1、知识与技能
(1)细读课文,理解文中“冒 、裹、嫩生生”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春笋怎样冲破阻碍,不断向上生长,学习春笋顽强、勇往直前的精神。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创设情景,引导想象,角色扮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想象体会春天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体会春笋顽强的生命力,教育学生不畏困难,勇往直前。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朗读体会春笋顽强生长的品质。
2、通过观察画面理解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教法: 指导阅读、组织讨论、引导观察。
学法: 朗读、观察、感悟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春笋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交流积累
让学生把在课前搜集到的有关春笋、竹子的特点和作用的资料图片在班级交流。
(设计意图:课前交流使学生具体了解春笋,竹子的作用和特点,在交流中帮助学生积累了课外知识,并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又对理解课文做了铺垫。)
二、创设情景 ,理解课文
(一)观察多媒体课件,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观察多媒体课件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后,说说从中知道了什么?
2、春笋力量很大,在文中用-----勾出有关的词语并读一读。
3、让全班学生做春笋破土而出的动作。
4、理解“冒”、“一个一个”的意思。(再观察多媒体春笋破土而出的画面帮助理解)
(二)指导朗读。
1、配乐范读。
2、师生赛读 。
3、生生赛读,读出春笋强大的生命力。
(设计意图:本段的“冲破、掀、冒、一个一个”这些词语不易理解,通过观察动画图片理解词语意思,了解春笋顽强的生命力。)
三、入境激情,拓展内容
(一)观察画面,想象说话,学习第二自然段。
1、冒出地面的春笋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小组互说,并推荐代表在班上交流。
2、那些沉睡的笋娃娃,还有谁会唤醒它们呢?
(二)角色扮演,文本对话。
1、三名学生扮演沉睡的春笋。而扮演春风、春雨、溪流……的同学分别随着多媒体欢快的音乐带着动作上台呼唤。
2、观察画面,说说刚长出的春笋是什么样?理解“裹”、“嫩生生”的意思。
(三)指导朗读 合作探究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竹子生长过程的句子。
2、把找出的句子,同桌互读。
3、出示句子 “一节一节又一节,向上向上再向上”,让小组讨论本句含义,并体会用怎样的语气读。
4、相机点拨,小组赛读。
(设计意图:借助表演和多媒体课件的作用,抓住关键字词,读中理解体会。同时,创设生动的情景,引导想象,帮助理解体会)
四、学以致用,明理升华
1、通过学习,了解了春笋的生长过程,应向春笋学习什么呢?
2、联系生活,谈谈感想。
(设计意图:学懂了全文,在此基础上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深化了文本。)
五、课外延伸,培养情趣
走进大自然,寻找春天。把观察到的试着用几句话说出来,并写在本子上在班级交流。
[ 板书设计 ]
1、春笋
冲 掀 冒
(贴春笋图片) 迎 笑 长 坚强勇敢
又 再
教材简析:
《春笋》 是义务教育(苏教版)语文教材第二册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篇课文写的是春笋在美好的春天到来之际,破土而出,旺盛生长的情景,热爱赞美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全文共两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春笋被春雷唤醒后,纷纷出土的情景。第二自然段写春笋出土以后,顽强向上的情景。课文语言生动、活泼、情趣盎然,语言简洁,明快,节奏感强。通过学习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学习春笋不畏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就是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让学生多与文本对话,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我在教学时通过创设情景、角色扮演、互相阅读等形式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理解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春笋》教学三部曲 - 篇12
本课的教学设计,按以下五个环节进行:
1、图象激趣,温故知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可爱的生字娃娃复习生字,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扫除学生阅读路上的“拦路虎”,形成“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良好课堂基调。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新课标特别强调要加强朗读训练。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全文,通过自读、默读、齐读等方式,进入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3、多边互动,质疑探索
案例一
“疑问是思维的导火索”,为了便于学生将语言特征和事物表象结合起来。创设生活情景:早上,爸爸妈妈是怎么唤醒你的?引导学生借助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积淀,理解“唤醒”就是“叫醒”的意思,体会春雷对春笋的关爱,并通过想象春笋听到呼唤时的心情,感受春笋对春天的憧憬和热切向往。
案例二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动画演示春笋怎样“冲破泥土,掀翻石块,一个一个从地里冒出来”,这是多么生动有趣的情境啊!它促使学生情不自禁的主动观察春笋破土而出的过程,从而建立词语与事物表象的联系,根据画面理解冲破、掀翻、冒是什么意思,从中体会春笋不怕困难,顽强向上的生命力,突破重难点。
案例三
实物和图片能够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春笋的外形特点,促使学生快速准确的理解春笋长得“像嫩生生的娃娃”。认识春笋的外形特征。
下面这个动画则营造出一个有利于阅读主体情绪化的“磁场”,它通过模拟春笋在春风、阳光、春雨里向上生长。促使学生在读中思考,在读中讨论,在读中探究,通过感情朗读理解春笋向上生长的过程,激发学生对春笋的热爱,从而实现能力和情感目标。维果茨基认为,学生是通过与教师和同伴的共同活动,通过观察、模仿、体验,在互动中学习。在以上三个案例中,教师、学生、教材、媒体多边互动,形成多维度的良性循环,有力的突破了重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4、开放资源,拓展学习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为学生留出选择和拓展的空间,满足不同学生学习和发展的需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资源。在这一环节中,整合课内外和网络资源,进行有效的拓展学习。
案例一
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图片、文字资料,在相关资料中登陆《中国竹笋网站》进行搜索查找,并在课堂上讨论展示。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感官认识,开阔学生视野,播放视频《笋和竹的故事》,向学生介绍:春笋是竹子的嫩芽,肉质鲜美,有“素食第一品”的美誉。而竹的高风亮节,则得到了人们的讴歌推崇,早在新石器时代,笋和竹就进入了炎黄子孙的衣食住行,所以,我国又以“竹子文化国度”享誉世界,跨学科的整合学习,拓宽了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促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中渗透整合,初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意识。
大语文教学观认为,语文教学要打破课时、教材的束缚,把学习延伸到课外。我要发言以留言板的形式,为学生提供更多协商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及时的反馈评价,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意识。
【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以情为点,表现出笋美、春美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