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草莓》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草莓》教学设计(通用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草莓》教学设计(通用17篇)

《草莓》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1、学习本文运用的联想和由物及人、由物及理的象征手法。

  2、体味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深刻哲理,珍惜过往,正视未来。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和体味生活中“变”的人生况味。(重点)

  2、理解不同时节的“草莓”的象征含义和联想的运用。(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课前让学生自行查阅解决有关文学知识,如作者、体裁等。课上先理清全文思路(或构思),形成初步的整体印象。

  2、通过问题设置带动学生通读全文,把文章思路,进而体会全文联想的巧妙运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草莓》这个题目,同学看看可以写一些什么类型的文章?

  可能有同学会认为《草莓》是托物言志的散文,或是赞美“草莓”的咏物散文,或是单纯的一篇说明性文章……

  伊瓦什凯维奇的这篇文章题为“草莓”,作者的用意是什么?作者通过这篇文章主要想表达什么主题思想?

  明确:“草莓”只是引起作者情感波澜的触媒,作者的意图是借“草莓”这一自然界的变化,阐明对人生的变化的感悟。

  二、整体探究主旨

  学生通过复读思考,自由讨论。

  明确:1、自然与社会都处在无时不在的“变”的过程中。“不变”是错觉,“变”是必然。对青春易老,岁月易逝有赶上悲叹。(表层)

  2、通过展示人生四季的不同风景,写出时光赋予生命的不同色彩和形态。作者有对时光流逝的慨叹,更有对生命在时光流转中不断成熟丰富的喜悦,珍惜过往,正视未来,是作者寄寓的生活哲理。(深层)

  三、围绕问题,品读课文

  1、问题:一颗普通的草莓怎样引发作者想到自然的变化,再由自然的变化想到人生的变化?(思路探究)

  ( 提示:也就是说,它们有着某些共同之处和联系,可联系文本解读。)

  2、问题:为什么以“草莓”为题?六月草莓与九月草莓的象征含义是什么?(主旨把握)

  3、问题:开篇为什么不从草莓起头,而渲染“夏意正浓”?结语的作用(表达效果)是什么?你如何理解?(表达效果示例)

  ……

  1、明确:这是一颗晚熟的草莓,在它身上融合着“不变”与“变”的因子,“不变”是因为它带有六月的香甜芬芳,“变”是因为它拥有九月的成熟,与“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已有所不同;

  由草莓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自然中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抓住树木、太阳、天空、空气、鸟儿以及人们的欢笑,“但”字突现自然界的“不变”与“变”;由自然界六月与九月的“不变”与“变”联想到象征着人生命中两个截然不同的季节――春季和秋季,由此想到人生的“不变”与“变”:“不变”的爱好、思想、感情等美好的时光和回忆,“变”的是与“青春时代”不同的空气、时光以及时光赋予的不同的人生――心性和容颜、思想和情感、思虑、生活、经验、信仰和理性。作者通过这种联想,领悟到“变”是一种永恒,对过去应该珍视,但更要正视未来,因为生命成长的希望在前面。

  2、明确:文章最后一层意思:六月的气息“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香味浓郁的六月草莓象征着生气蓬勃的青春时代,寄托着作者对过去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而成熟的九月草莓象征一种日益丰富成熟的人生,它失去了以往的一些外在香味,但含在嘴里让人越品尝越有滋味。

  3、明确:开篇“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给人以“不变”的幻觉,其实从秋天的成熟也暗示了“变”,暗示大地每时每刻都在更新。与下面意外的发现“晚熟的硕大草莓”的“变”形成回转的笔锋

  在结构布局上,结尾的设置给人一种节奏感,尺水兴波,对景物特征的细微描写增添诗情画意之美,回味文章寄寓的生活的哲理――生命之“变”会给人带来不安,但唯有“变”才能让人生丰富,让生命成熟,让馨香不随时光流逝而永葆。珍视过去,正视未来吧。

  四、教师结尾点评

  通过对本文的学习,让我想起《匆匆》里的一句话:“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杨柳枯了候,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五、拓展阅读

  朱自清《匆匆》

  张洁《我的四季》(附一篇)

  我的四季

  张洁

  生命如四季。

  春天,我在这片土地上,用我细瘦的胳膊,紧扶着我锈钝的犁。深埋在泥土里的树根、石块,磕绊着我的犁头,消耗着我成倍的体力。我汗流浃背,四肢颤抖,恨不得立刻躺倒在那片刚刚开垦的泥土之上。可我懂得我没有权利逃避,在给予我生命的同时所给予我的责任。我无须问为什么,也无须想有没有结果。我不应白白地耗费时间。去无尽地感慨生命的艰辛,也不应该自艾自怜命运怎么不济,偏偏给了我这样一块不毛之地。我要做的是咬紧牙关,闷着脑袋,拼却全身的力气,压倒我的犁头上去。我绝不企望有谁来代替,因为在这世界上,每人都有一块必得由他自己来耕种的土地。

  我怀着希望播种,那希望绝不比任何一个智者的希望更为谦卑。

  每天,我望着掩盖着我的种子的那片土地,想象着它将发芽、生长、开花、结果。如一个孕育着生命的母亲,期待着自己将要出生的婴儿。我知道,人要是能够期待,就能够奋力以赴。

  夏日,我曾因干旱,站在地头上,焦灼地盼过南来风,吹来载着雨滴的云朵。那是怎样地望眼欲穿、望眼欲穿呐!盼着、盼着,有风吹过来了,但那阵风强了一点,把那片载着雨滴的云吹了过去,吹到另一片土地上。我恨过,恨我不能一下子跳到天上,死死地揪住那片云,求它给我一滴雨。那是什么样的痴心妄想!我终于明白,这妄想如同想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大地。于是,我不再妄想,我只能在我赖以生存的这块土地上,寻找泉水。

  没有充分地准备,便急促地上路了。历过的艰辛自不必说它。要说的是找到了水源,才发现没有带上盛它的容器。仅仅是因为过于简单和过于发热的头脑,发生过多少次完全可以避免的惨痛的过失――真的,那并非不能,让人真正痛心的是在这里:并非不能。我顿足,我懊悔,我哭泣,恨不得把自己撕成碎片。有什么用呢?再重新开始吧,这样浅显的经验却需要比别人付出加倍的代价来记取。不应该怨天尤人,会有一个时辰,留给我检点自己!

  我眼睁睁地看过,在无情的冰雹下,我那刚刚灌浆、远远没有长成的谷穗,在细弱的稻杆上摇摇摆摆地挣扎,却无力挣脱生养它,却又牢牢地锁住它的大地,永远没有尝受过成熟是什么一种滋味,便夭折了。

  我曾张开我的双臂,愿将我全身的皮肉,碾成一张大幕,为我的青苗遮挡狂风、暴雨、冰雹……善良过份,就会变成糊涂和愚昧。厄运只能将弱者淘汰,即使为它挡过这次灾难,它也会在另一次灾难里沉没。而强者会留下,继续走完自己的路。

  秋天,我和别人一样收获。望着我那干瘪的谷粒,心里有一种又酸又苦的欢乐。但我并不因我的谷粒比别人干瘪便灰心或丧气。我把它们捧在手里,紧紧地贴近心窝,仿佛那是新诞生的一个自我。

  富有而善良的邻人,感叹我收获的微少,我却疯人一样地大笑。在这笑声里,我知道我已成熟。我已有了一种特别的量具,它不量谷物只量感受。我的邻人不知和谷物同时收获的还有人生。我已经爱过,恨过,欢笑过,哭泣过,体味过,彻悟过……细细想来,便知晴日多于阴雨,收获多于劳作。只要我认真地活过,无愧地付出过。人们将无权耻笑我是入不敷出的傻瓜,也不必用他的尺度来衡量我值得或是不值得。

  到了冬日,那生命的黄昏,难道就没有什么事情好做?只是隔着窗子,看飘落的雪花,落漠的田野。或是数点那光秃的树枝上的寒鸦?不,我还可以在炉子里加上几块木柴,使屋子更加温暖;我将冷静地检点自己:我为什么失败,我做错过什么,我欠过别人什么……但愿只是别人欠我,那最后的日子,便会心安得多!

  再没有可能纠正已经成为往事的过错。一个生命不可能再有一次四季。未来的四季将属于另一个新的生命。

  但我还是有事情好做,我将把这一切记录下来。人们无聊的时候,不妨读来解闷,怀恨我的人,也可以幸灾乐祸地骂声:活该!聪明的人也许会说这是多余;刻薄的人也许会敷衍出一把利剑,将我一条条地切割。但我相信,多数人将会理解。他们将会公正地判断我曾做过的一切。

  在生命的黄昏里,哀叹和寂寞的,将不会是我!

  概述人生四季的象征意义,谈谈作者的人生信念和人生态度。

  人生的春季是生活艰辛但仍充满希望;夏天是历经磨难仍不放弃;秋天是感悟收获但不后悔;冬天是人生黄昏仍老有所为。/春季,播种希望;夏天,战胜磨难;秋天,感悟收获;冬天,发挥余热。

  从文中可以看到作者的执着追求的人生信念和永不退缩的人生态度。

  附:

  伊瓦什凯维奇简介(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草莓》教学设计 篇2

  4、草莓

  伊瓦什凯维奇

  一、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三、教学设想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四、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和步骤

  第一课时

  一、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二、教学步骤 

  (一)、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  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别。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二)、通过实物导入  新课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   

  学生活动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 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三)、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第二课时

  (四)、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

  教师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 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我们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五)本课小结

  本课通过对一颗晚熟的草莓的联想,托物言志,抒发了作者的生活感想,表达了作者对青青岁月的留恋和对时光易逝的感叹。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三、板书设计 

  草  莓

  六月:      青春期:

  九月:        成年期:

  请画出本文的结构图表。

  四、课后练习全解

  1、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哪些联想?通过联想作者抒写了怎样的情怀?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作者并不是消极地感伤逝者如斯,因为尽管流年似水,“有所剥夺”,但更“有所增添”。虽然时间飞逝,“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却“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从而抒发了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2、课文一、三两段同是描写九月的景物,第一段意在表现“夏意正浓”,第三段却意在表现“秋的气息”。从文章的思路看,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这样写,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3、季节更替、生命演变,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但每个人对此都会有不同的观察和感受。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说说你从中得到的启迪。

  既要细读课文,体会作者的观察与感受,又要结合自己对生活的观察与感受,争取说出有个性特点的启迪。

  五、补充资料

  (一)、作者简介

  伊瓦什凯维奇:即雅罗斯瓦夫・伊瓦什凯维奇,波兰作家(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二)、相关知识

  草莓,多年生草本植物,匍匐茎,叶子有长柄,花白色。果实为红色,肉质多汁,味道酸甜,供食用。有的地方也称其为杨梅。

  (三)字词障碍

  1、字音字形

  枝柯(kē) 生意盎(àng)然 酣(hān)然 沁(qìn)人心脾

  韶(sháo)华 荒诞(dàn) 惴惴(zhuì)不安

  2、词语注释

  [反常] 跟常理相反,跟常情不同。

  [疏落] 稀疏零落。

  [起眼] 课文中是显眼、引人注目的意思。

  [欢歌笑语] 欢乐地歌唱,快活地笑。形容十分高兴、非常欢喜的场面。

  [妖艳] 课文中指鲜艳,明丽。

  [兴味] 趣味、兴趣。

  [漫步] 没有目的而悠闲地走。

  [硕大] 指非常大,超出一般。

  [稀世] 世上少有。

  [消逝] 消失。

  [察觉] 发觉,看出来。

  [色调] 课文中指色彩、景象。原指画面上表现思想、情感的色彩及浓淡。还用来比喻文艺作品中思想感情的色彩。

  [幻觉] 课文中指虚幻的、不真实的感觉。原指在没有外在刺激的情况下而出现的不正常的知觉。幻觉有多种,如幻听、幻视、幻嗅、幻味、幻触等。

  [隐瞒] 课文中指否认、不承认。原指掩盖真相不让人知道。

  [妙龄] 课文中指青春年少的时期。原指女子的青春时期。

  [突变] 突然的或急剧的变化。

  [如花似锦] 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也用来比喻色彩绚丽。

  [禀赋] 指人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心性] 课文中指性情、性格。

  [再造] 课文中指重新改造。原指重新给予生命,多用于表示对重大恩惠的感激。

  [剥夺] 课文中指强行夺去。通常还用以指依照法律取消。

  [若明若暗] 比喻对问题或情况有所认识却不很清楚,也指对某事态度不明朗。

  [馨香] 课文中指香气、香味。

  3、同义词辨析

  (1)硕大  高大  巨大

  三个词都是形容词,都有很大的意思。

  主要区别:

  “硕大”:比较强调形体上非常大,超出一般规模和水平,没有局限于高度、规模、数量等。“高大”:的基本含义是又高又大。

  “巨大”:则指规模、数量等很大。

  本课例句:“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2)思绪  思路

  两个词都是名词,都有思想的线索的意思。

  主要区别:“思绪”除了具有“思路”的基本含义以外,还有一层意思,即指情绪、心情。如:思绪不宁。

  本课例句:“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四)练习设计

  A:生字与简答题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枝柯  韶华 禀赋  饕香  惴惴不安

  2、作者为什么一开始认为一切都没有变?       

  答案与提示:因为当时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

  3、作者在文章中说:“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又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剥夺的是时光和青春的快乐,增添的是成熟的思想、经验以及信仰和理性等等。

  4、散文分为――散文和――散文。本文属于――散文。

  答案与提示:抒情(叙事)    叙事(抒情)    抒情

  B:个性练习设计

  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代替划线的词语。

  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

  A、氧气 B、气息 C、味道   D、气味 答案与提示:B。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答案与提示:D。

  A、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那时,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

  C、它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   

  D、季节更替,生命变换,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3、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在林问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馨香。 答案与提示:D。

  4、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限两个字)。   

  答案与提示:“变幻”或“朝霞变幻”。

  5、选出下列加点词注音全对的一组:( )

  A、葱茏( cōng ) 璀璨(cu? ) 槲树( hú ) 生意盎然(àng )

  B、蔚蓝( wèi ) 弥漫( mí ) 禀赋(b?n ) 惴惴不安(zhuì )

  C、荒诞( huān ) 晶莹(yíng ) 馨香( xīn ) 沁人心脾(qìn )

  D、枝柯( kē ) 挺拔( bá ) 湛蓝(zhàn ) 兴味酣然(hāng )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宛然 没精打彩 渴睡 野草荒藤

  B、惦记 英雄倍出 婀娜 绿草成荫

  C、羞涩 一泓清泉 朗照 急于求成

  D、落寞 夏始春余 清淅 心神恍惚

  7、根据意思选择相应的成语:

  A、随着时间增长而增长。 ( )

  B、豪华美丽,有气派。 ( )

  C、形容遇事镇定,毫不慌张。 ( )

  D、没有任何反应。 ( )

  8、意思表达正确的一项是:( )

  A、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练的错误。

  B、党和政府的教育,使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练的错误。

  C、在党和政府的教育下,我改正并认识了自己练的错误。

  D、党和政府的教育,使我认识并改正了自己练的错误。

  9、指出下列各句的修辞手法:

  A、汽车在望不到边际的高原上奔驰,扑入你视野的,是黄绿错综的一条大毡子。( )

  B、黄与绿主宰着,无边无垠,坦荡如砥,这时如果不是宛若并肩的远山的连峰提醒了你,你会忘记了汽车是在高原上行驶。( )

  C、黑龙江人常说,这里的土,插根筷子都会发芽。( )

  D、是不是说口语与书面语没有区别呢?也不是的。文章是有组织的语言,在这一点上,也可以说文章与语言不一样。( )

  C:延伸拓展:

  石缝间的生命

  (1)、石缝间倔强的生命,常使我感动得潸然泪下。

  (2)、是那不定的风把那无人采撷的种子撒落到海角天涯。当它们不能再找到泥土,它们便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寄托在一线石缝里。

《草莓》教学设计 篇3

  活动目标:

  1、 知道草莓的生长方式及作用。

  2、 能运用各种感官去发现、探索草莓的基本特征。

  3、喜欢草莓,体验制作“糖水草莓”的乐趣。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1、带领幼儿去幼儿园附近的“草莓园”参观、采摘草莓;

  2、请家长通过书籍、多媒体的方式让幼儿了解有关草莓的知识。

  物质准备:

  1、草莓若干,冰糖和锅子;

  2、PPT;

  3、草莓图片

  活动过程:

  一、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1、教师引导幼儿回忆采摘草莓的情景。师:前几在,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去草莓园干什么去了?你们摘了多少草莓啊?好不好吃?

  2、教师引出主题。师:今天张老师又带来了许多的.草莓,可是在分享之前,张老师要先来考考你们,你们准备好了吗?

  二、观察、品尝草莓

  1、观察草莓的外部特征。(出示草莓及草莓图片)

  师:现在请你们告诉我莓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谁能说说看,你觉得草莓像什么?

  师:草莓的表面是什么样的?(请幼儿轻轻地摸)你摸到的感觉是怎样的?

  2、品尝草莓。师:你吃到的草莓是什么味道的?

  3、教师小结:草莓的外观呈心形,鲜美红嫩,果肉多汁,含有特殊的浓郁水果芳香。草莓营养价值高,含丰富维生素C ,有帮助消化的功效,与此同时,草莓还可以巩固齿龈,清新口气,润泽喉部。

  三、了解草莓的生长方式

  1、观看PPT。师:草莓是长在哪里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草莓是怎么种植的。

  2、教师小结:草莓适合种植在阳光充足,疏水性好的土壤里。注意除草、浇水、除虫,浇水的时候,注意不要把草莓弄湿,因为一旦草莓被水溅湿后,容易腐烂。

  四、制作“糖水草莓”

  1、教师讲解清洗草莓的方式:先冲洗两遍,再用淡盐水浸泡10分钟,再冲洗干净。

  2、教师示范:将洗净的草莓沥净水份,去掉蒂部,放入小锅内;锅内放入几块冰糖;中火煮沸后转小火煮至草莓变软(约10分钟左右)即可关火;放凉后即可食用。

  3、幼儿操作。

《草莓》教学设计 篇4

  草莓

  山西省阳城四中    李志军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导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的句子,并进行对比。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

  学生活动

  1.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

  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别。

  3.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到草莓,同现在的感受是不是一样的?为什么会有不同的感受呢?

  2.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指出:最主要的是那时不是盛产草莓的时候,是季节不同或时间不同导致的。人们在不同的季节吃到同一样东西感受是不一样的。时间的变化会引起人们感情的变化。

  3.提问:本文作者因为什么原因而引起感情的变化?是什么把作者的思绪带到了夏季的六月?

  学生活动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瓜一样,感觉就不一样,因为物以稀为贵。

  2.听教师讲解,体会到时间的不同会导致人们对事物的看法也不同,明白一个道理: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是会因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3.回答:一颗晚熟的草莓,使作者回忆起六月的景象。领会到,实际上是因为晚熟的草莓引起作者敏锐的感觉,这就是时间实际上一刻也没有停息过,只不过是自己原来没有察觉而已。

  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让学生分别说出作者心中的六月和九月各是什么样子的。

  2.提问:整个第三段都是说二者的不同,这些不同最后可以归结到什么原因上?让学生从课文第三段上找出一句可以印证的句子。

  3.提问:第四段在文章中的作用是什么?作者现在是不是还处于人生的青春阶段?

  学生活动

  1.阅读课文第三段和第一段,在文中找到答案。

  2.回答:是时间的不同,第三段最后一句可以印证。读出最后一句话:“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3.回答: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已经过了青春期,但还很年轻,从第四段第一句话和第五段第六句话可以看出来。

  三、进入作者角色,体会情感(约 分钟)

  教师活动

  1.提问:第五段与第四段的关系是什么?

  从哪句话可以表现出来?“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代表什么?作者说“时间对我们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该怎么理解这句话?

  2.提问:青春岁月的特征是什么?成年期的特征是什么?、作者在谈到由青春期到成年期的改变时,是积极乐观还是消极悲观?

  3.让学生概括指出第五段的中心思想,提问:最后一段“六月的气息”是指什么?作者在最后一段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总结本文作者在整篇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光阴易逝、时不待我的感慨。                 

  学生活动

  1.回答:对比关系或第五段是对第四段的否定,“朝霞变幻”和“似水流年”就代表时间。(学生谈他们自己的看法时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2.可以用书本上的话回答,也可以自己概括,但一定要恰当。

  3.回答:时间改变了作者的思想和情感; “六月的气息”是指青春岁月;第六段表达了作者对青春易逝的感慨和留恋。

  本节总结

  本课是一篇优美的散文,作者采用托物言志的写作手法,通过一颗草莓有感而发,层层深入,展开联想;通过对六月和九月的细微差别,联想到青春期和成年期的不同,由此表达了对青春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的感慨。通过学习本文,应该让学生懂得一寸光阴一寸金的道理,勉励他们珍惜现在的大好时光,发愤学习,热爱生活,全面提高自己。

  补充资料

  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草莓》教学设计 篇5

  设计意图:

  草莓是平时孩子们喜欢吃的一种水果,对这种水果孩子们的了解都比较深,特别是在外形上,孩子有比较深刻的了解,一次我买了草莓孩子们看到后都议论纷纷,因此就生成了今天的活动。

  活动目标:

  1、了解草莓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胆正确的上色。

  3、胆尝试绘画,并用对称的方法进行装饰。

  4、培养幼儿的观察、操作、表达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情趣及创新意识。

  5、培养幼儿的欣赏能力。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了解草莓的外形及颜色。

  活动难点:

  鼓励幼儿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范画若干、油画棒,幼儿用轮廓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实物草莓引导幼儿说说这是什么?

  师:你们看今天李老师带什么来了?(草莓)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草莓,它长在什么地方的?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几种颜色?(引导幼儿说出草莓的外形特征)

  师小结:草莓的叶子是绿色的、肉是的,上面的籽是黑色的。

  二、出示教师范画,幼儿观察

  师:下面请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师:对了老师草莓画了下来,好看吗?(好看)

  师:你们想不向为草莓穿上漂亮的衣服?(想)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小朋友在为他们穿衣服前,先看老师是怎么给他们穿的。

  师:颜色要往一个方向涂,要涂的满、实,但是不能涂到黑线外面去。

  师:我们要先涂绿色的叶子,再涂的肉,最后涂黑色的籽,画籽的时候我们要点画,不能涂。

  四、提出作画要求

  1、师:我们在为草莓穿衣服前首先要想好穿什么颜色的衣服?要怎么涂色?先涂哪里?再涂哪里?

  2、鼓励幼儿胆作涂色,看谁涂的.又快又好?

  3、画画的时候,要安静作画,不影响别人,注意坐姿。

  五、幼儿作画。

  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画的又快又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指导能力差的幼儿正确涂色。

  六、观赏评析作品

  1、为幼儿的作品写上名字,看看谁画的好。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谁的草莓,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为草莓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草莓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请我们一起去做游戏。

  教学反思:

  幼儿美术活动,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要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再用一定的美术媒介把它表现出来的操作活动。

《草莓》教学设计 篇6

  【知识储备】

  1.字词积累

  枝柯:树枝。

  妖艳:艳丽而不庄重。

  酣h n然:酣畅的样子。

  湛zh n蓝:深蓝(多用来形容天空、湖海等)。

  沁q n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后感到的舒适。多用来形容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韶sh o华:比喻美好的青年时代。

  禀赋:先天具有的体魄、智力等方面的素质。

  荒诞d n:极不真实、极不通情理。

  似水流年:形容光阴过得很快。

  璀cu 璨c n:形容珠宝玉石等光彩夺目。

  2.作家作品

  关于作者

  伊瓦什凯维奇(1894~1980),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出身于乌克兰农村一个爱国家庭,1912至1918年在基辅一所大学学习法律和音乐。1919年发表第一部诗集,同时在华沙和杜维姆、斯沃尼姆斯基等组织“斯卡曼德尔”诗社。1927至1932年在外交部门工作,曾游历意大利、法国、西班牙等国。这期间发表的诗集《白天的书和黑夜的书》(1929)、《回到欧洲》(1931)、《1932年的夏天》(1933)等记述了诗人游历国外的各种感受,同时表达了作者的艺术观。长篇历史小说《红色的盾牌》(1934)以波兰11世纪社会为背景。剧本《诺汉特之夏》(1936)、《假面舞会》(1939)分别写肖邦和普希金的生平。他战前的作品常表现出孤独感,以普通人的遭遇来反映时代的面貌,有时流露出悲观主义情调。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曾任波兰议会议员、保卫和平者委员会主席和作协主席。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短篇小说集以《新的爱情及其他短篇小说》(1946)、《老砖瓦厂》(1946)、《意大利短篇小说》(1947)、《1918至1953年短篇小说集》(1954)、《菖蒲及其他短篇小说》(1960)、《关于狗、猫和魔鬼》(1968)等写得较为成功。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波兰的生活。此外还著有关于肖邦和巴赫的评传等。他的作品语言朴质、流畅,情节引人入胜,心理描写细致入微。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3.背景链接

  这篇散文选自《世界散文随笔精品文库》,这是作者于九月,在田野散步,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发出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文本解读】

  一、谋篇立意

  这篇散文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文章情理相生,耐人寻味。

  二、文章脉络

  线索:文章以草莓为线索关联全文。

  全文共6段,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写作者因季节更替而触发情思。

  第1段:描写了九月田野里的天气、树木、天空、农村等景色,与下文第3段的描写形成对比。

  第2段:一颗晚熟草莓的发现把作者的思绪引向了六月,引出了下文。这一段是作者感情发生变化的关键,同时也引出了下文,起过渡作用。

  第3段:草莓的香味,使察觉几个月前的景色与现在的景色的不同,作者在不变中找到了变化。

  第二部分(4-6),写作者对生命演变的联想和感悟。

  第4段:与第1段相对应。

  第5段:与上文第3段相对应,抒发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之情,表现了作者珍惜年华、积极进取的精神。

  第6段:结束全文,充满理趣,引导我们去回味,去联想,去思索,去感悟。

  三、写作方法

  1、触景生情,运用联想,抒发情感。

  作者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从而抒发了作者的情感。没有联想就没有世界。联想是由此想及彼。进行联想时要抓住二者之间的相似点。在这篇文章中作者由一颗草莓,引起回忆,突然感到季节在表面似乎不变的情况下,在悄悄变化着,由此联想到岁月也是如此,从而抒发情感,表达情意。

  2、前后对应,条理清晰。

  课文第4、5段分别与上文1、3段相对应。第1段,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联想到第4段中的“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第3段的“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联想到青春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这样前后照应,条理更清晰。

  3、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联想。

  作者通过草莓进行联想,感叹青春韶逝。

  四、问题探究

  句段理解:

  “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这句话如何理解?

  作者没有消极地感伤时光的流逝,虽然时光改变了我们曾经年轻的心性和容颜,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思想成熟了,情感丰富了,生活的节奏从容不迫了。这方面失去了,其他方面我们收获了。

  【练习解答】

  一、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了作者对季节更替、生命演变的联想,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惜之情,抒写了对流年似水、青春不再的感怀。

  二、作者这样写的目的,一方面表现了季节更替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另一方面,从全文的行文思路看,也是为了引发出下文对生命演变的联想。

  三、作者面对九月的景物,以为“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感到自己是成年,但“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由“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想到青年时代的我们,与现在的我已大不一般。

  【类文品析】

  金色花

  偶尔看见人家阳台上花草缤纷,煞是艳羡,激起我养花的兴致。我从朋友家里陆续弄了一些花草来,海棠、月季、文竹……开始还能记着浇水、松土,但到底很难始终不渝。我这才意识到,养花并非什么闲情逸致,完全是勤快人的事情。

  只有仙人掌活下来了。

  不论阴晴雨雪,也不论那一小盆泥土如何枯涸龟裂,它总是绿色挺拔,每一根毛刺都伸出渴求的喙,贪婪地食着阳光和空气。

  可这并未给我带来欢欣。它既不美,也不雅。我只是不无遗憾地想,为什么美的总是那么娇弱,而不美的却总是那么倔强呢?要是海棠、月季、文竹也是这样易于生活该有多好啊。对于它的存在,我却不再关心。

  许久后的黄昏,我倚着阳台望远,无意瞥见了这盆仙人掌。它竟横竖添了许多新枝,刀戟般凛凛*开,待细看时,我都忍不住大笑起来。

  不是么,且不说它的大小掌节是这样歪歪斜斜,怪模怪样,只看那绿色的掌面吧,竟皱皱巴巴,细纹密布,像一张老人的脸。我越看越觉得它丑……

  我真不知道,它还会这样疯长下去。也许叫它死去比叫它活着困难一百倍,这可怕的东西!

  我的养花历史就此告一段落,自然是没有养出一朵花来。谁想夏天一到,竟发生了奇迹。

  久雨后的清晨,推开阳台门,蛋青色的光亮和泉水般的空气扑面而来。我感到那盆仙人掌上有一大团很耀眼的东西。是霞光吗?是雨水折射的太阳吗?我定睛一看,什么,是花?

  是的,是一朵花,并且是一朵异常漂亮的花。金黄色,12片绸缎般富有光泽的花瓣。敏感地轻颤着流苏般柔软的花穗,细密地遍布着雪乳般滋润的花粉。凝然静立,却闪烁寿宫殿般辉煌灿烂的光芒……

  这是我看过的最美的花!

  此刻,仙人掌骄傲地高擎着它。仙人掌的皱纹是愈加深刻了。是啊,它赖以立身的不过是一捧泥土。要开出这样震撼人心的金色花,它不能不倾注全部心血。

  我面对这皱纹满面的仙人掌和它的美丽的金色花,竟酸楚地流下了眼泪。我想起去年秋天曾无所顾忌地痛笑过它的丑陋,深为自己的浅薄庸俗感到惭愧。

  可以想象,这仙人掌,它曾经有过柔软的叶,窈窕的枝。但为了抗拒沙漠的压榨,它才变得冷峻而坚强,在沙漠吞噬掉无数娇美的花卉之后,我们还能欣赏仙人掌神奇的金色花。

  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美,一旦与顽强结合,就是不可摧毁的。

  1.第2自然段“只有”一词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为了突出什么?

  2.文中第3自然段用了     、     的修辞手法,传神地写出了仙人掌     。

  3.第4自然段中说仙人掌“并未给我带来欢欣”,第5自然段中说“无意瞥见”并“忍不住大笑起来”,这是为什么?

  4.第8自然段在文中的作用是    。

  5.第10自然段中作者传神地描述并渲染出金色花的     、     、     的特点;继而赞美它是“最美的花”,并能“震撼人心”,这是为什么?(用文中原话回答)

  (参考答案:1.起强调作用。突出了仙人掌顽强的生命力。 2、排比、拟人;在艰苦环境中仍顽强生长。 3.说明“我”对仙人掌不喜欢、不关心,越看越觉得它丑陋无比。 4.本段承前启后,起抑扬过渡的作用。 5.美丽、辉煌、神奇;它并非一朵仅仅使人赏心悦目的花,它的不甘泯灭的美令弱者也令强者肃然起敬。)

  【同步训练】

  一、基础训练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生意盎然(  ) 湛蓝(  ) 沁人心脾(  ) 晶莹cu c n(   ) b ng赋(  ) 荒d n(  )

  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

  a、顷刻  弥慢  惴惴不安  b、馨香  韶华  从容不迫

  c、碧绿  枝柯  如花似绵  d、茂蜜  疏落  欢歌笑语

  3、《草莓》是一篇  (文体),文章由一颗晚熟的草莓引发出对   的联想,抒写了对    的感怀。

  4、写出与“生意盎然”意思相近的一个成语。

  5、文中“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一句是何意思?

  6、文中对生命演变的感慨是消极的还是积极的?

  二、同步解读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拨的槲树生意     ,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娇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     。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     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基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主,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了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了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党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虚,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人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7、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空格中。

  依次是:   。

  8、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9、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    。

  10、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     ”。

  11、文中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2、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

  “有所剥夺”的是:

  “有所增添”的是:

  13、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   。

  三、美文赏读

  爬山虎

  ①地锦,俗名爬山虎,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

  ②那一年夏天我患脑血管病住进医院,生命虽无危险,但恢复期间的行走锻炼却是不胜其苦的。医院内有一个草木蓊郁的花园,园的四周有上部开着华格子窗的矮围墙。在开头那些忧伤灰暗的日子里,我每天抱着病恹恹的身子,腋下拄着双拐,绕着围墙根艰难而缓慢地行走。

  ③有一天,我刚走不多远,便*着路旁一棵梧桐树歇息,感到再难迈出一步。这时我无意中朝围墙根投去一瞥,只见一株幼小的爬山虎爬在墙根上,绿绿的,虎虎有生气。我忽然对它产生了一种不同往常的亲近感。我第一次如此贴近地凝视它,这才发现,它的绿莹莹的枝蔓上长有卷须,卷须先端发育成小的吸盘,爬上墙壁后分泌粘液死死地吸附在壁上,植株借以顽强地向前生长。这使我从爬山虎的身上分明读到一片炽热的情感,倾听一种向前趱(zan,快走)行的呼唤。

  ④这以后,我与爬山虎成了朝夕相伴的朋友。我在围墙外拄拐绕行。无论是草露未唏的清晨,归乌啁啾(zh6ujiu,鸟叫声)的黄昏,还是月光如水的静夜,我绕墙行走时总是在爬山虎前长久地伫立,和他作无言的亲近之谈,后来竟至有“一日不见,如三秋兮”之感。尽管那年酷暑难当,它却热浪滚滚之时咬住砖墙一步步往上蹿,出落得枝叶茂密,绿茸茸地爱煞人。

  ⑤一日,几个顽皮孩子在围墙根“藏猫猫”,恶作剧似的将爬山虎的枝蔓从墙壁上拽下来。当我发现悲惨地跌落在地上的爬山虎的时候,我想我的无言的朋友这回大概是完了。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将它的卷须上的被损伤了的吸盘重新摁附在墙上,将被弄的零乱不堪的叶片重新理顺。渐合的暮色中,我怅然回到病室。第二天红霞初露时,我来到他身边,竟发现它的吸盘又不屈不挠地紧紧咬住了墙壁,它的叶子又那么鲜活亮丽,它的虎虎有生气的卷须又在锐不可当地向前伸展。好样的!朋友。

  ⑥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我终于丢掉了拐杖,爬山虎也爬到一人多高,覆盖在花格子砖窗上了。出院时,我和家人特意去同这无言的朋友告别,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

  14.根据第①段所说“我与它有着一段不解之缘”,把下面对有关段落意思的概括补充完整。

  第③段:发现爬山虎,倾听到前行的呼唤。

  第④段:亲近爬山虎,           。

  第⑤段:         ,          。

  第⑥段:      爬山虎,难忘其顽强的精神。

  15.作者忽然对一株幼小的爬山虎产生了亲近感,最主要原因是(  )

  a、爬山虎虎虎有生气,样子可爱。

  b.爬山虎枝蔓绿莹莹的,颜色鲜艳。

  c.爬山虎长有卷须、吸盘,形状奇特。

  d.爬山虎顽强向前生长,催人奋进。

  16.第④段中哪个词语与“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相照应?

  17.请分析下面句中加点动词的表达作用。

  ⑴它却于热浪滚滚时咬住砖墙一步步往上蹿。

  ⑵我扶着墙艰难地蹲下身去把它托起。

  ⑶渐渐地,夏老了,夏去了,秋来了,秋深了。

  18.作者为什么一再称爬山虎为“无言的朋友”?

  19.你怎样理解结尾“它的叶子已经霜变红,耀如燃烧的火焰,真正成了大地上的锦绣”一句话的含义?

《草莓》教学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1、了解草莓的外形特征。

  2、鼓励幼儿大胆正确的上色。

  活动准备:

  范画、颜料、勾线笔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出示草莓引导幼儿说说这是什么?

  师:你们看今天冯老师带什么来了?(草莓)

  师:你们在什么地方看到草莓,它长在什么地方的?它是什么样子的?有哪几种颜色?

  (引导幼儿说出草莓的外形特征)

  师小结:草莓的'叶子是绿色的、肉是红色的,上面的籽是黑色的。

  二、出示教师范画,幼儿观察:

  师:下面请你们看老师画的是什么?

  师:对了老师草莓画了下来,好看吗?(好看)

  师:你们想不向为草莓穿上漂亮的衣服?(想)

  三:教师示范讲解:

  师:小朋友在为他们穿衣服前,先看老师是怎么给他们穿的。

  师:我们要先画出草莓红红的衣服,再画上草莓绿绿的帽子,最后用勾线笔点上黑色的籽。

  四、幼儿作画

  1、鼓励幼儿大胆作画,用色。

  2、幼儿作画,教师给予及时指导,对画的又快又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肯定,指导能力差的幼儿。

  六、观赏评析作品:

  1、说说自己的草莓像什么?

  2、请个别幼儿谈谈自己喜欢谁的草莓,为什么?

  3、教师小结:我们小朋友为草莓穿上了漂亮的衣服,草莓说要谢谢我们小朋友呢,请我们一起去做游戏。

《草莓》教学设计 篇8

  活动来源:

  在翻阅《歌唱活动》一书时,我看到了“摘草莓”这个活动,歌曲旋律很轻快、活泼;歌曲内容也有些情节性,易于孩子理解,很适合孩子来演唱。但是,这个活动的第二声部设计得比较难把握。于是,我针对自己班孩子的能力水平进行了全面修改,并开展了此活动,应该说活动选材的灵感完全来源于学习,来源于书本。

  活动目标:

  1、感受歌曲轻快的情绪,初步学习用两个声部进行演唱歌曲。

  2、在图谱的帮助下演唱歌曲。

  3、积极参与活动,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

  4、让幼儿感受歌曲欢快的节奏。

  5、熟悉歌曲旋律,学唱新歌。

  活动准备:

  图谱。

  活动过程:

  一、练声。“孩子们,让我们先来亮一亮咱们的嗓子吧!”学习歌曲。

  1、欣赏教师范唱,了解歌曲与内容。

  “今天,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好听吗?”“这首歌曲比较轻快,非常的好听。歌曲的名字就叫《摘草莓》。”出示背景图。

  2、再次欣赏教师范唱。

  “再来仔细地听一听,听听歌曲里唱了什么?”

  根据孩子的回答,取出大图谱,放于黑板。

  摆放图谱。

  “谁来把这些图谱根据歌曲摆一摆?”“摆得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3、看图完整演唱第一声部,将歌词与图谱匹配。

  “让我们看着图谱跟着老师轻轻地来唱一唱。”

  二、练习两个声部。

  1、讨论、了解第二声部演唱的位置。

  “老师这儿还有一些小图谱,为了使歌曲更好听,我们还要在歌曲里加入小图谱,放在哪儿呢?”

  “不仅要唱大图谱,还要唱小图谱,小图谱怎么唱呢?”

  2、教师唱第一声部,并用体态提示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我们来试一试唱这首歌,你们唱大图谱,我来唱小图谱。”

  3、将幼儿分成两个声部演唱2――3遍。

  “在唱歌的时候,我们要一边唱歌,一边听别人的声音,和别人的声音和谐一致就好听了。”

  结束:“我们把这么好听的歌去唱给弟弟妹妹们听听吧!”

  教学反思:

  1、图谱与歌曲的结合。

  在活动前,我准备了背景图、大图谱以及小图谱,活动中,我先利用大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一声部,在用小图谱来学习歌曲的第二声部,吸引、调动孩子来参与活动,并通过摆一摆、看一看,使孩子们从中理解了歌词,记忆了歌曲。

  2、动作与歌曲的结合。

  由于孩子是初次尝试演唱两声部的歌曲,对于第二声部的切入,孩子们不能很好地把握节奏,所以在活动中我利用肢体动作来提示孩子,被分成两部分的孩子看了指挥就能很好地演唱歌曲了。

  3、活动流程层层递进,过渡流畅。

  用《摘苹果》的曲调来唱《摘草莓》练声,从两声部练声到学习新歌,再加入第二声部,环节层层递进、环环相扣。

  过渡时,紧接练声时的情景衔接道:“有位小姑娘,她也要上山摘草莓”来引出新歌,引出老师的范唱。在出示大图谱时,由于每张大图谱上有两句歌词,所以范唱完让孩子说,当孩子说出一句的时候,我会追问与之一起的另一句,“除了风轻轻吹,还有什么在飞?”“什么在风中飘香味?”“一颗颗红草莓好象什么?唱了几次?”等等语句组织得很自然、流畅。

  当然,“有完美的教案,没有完美的课堂。”课堂是活的,总会存在一些不足,或者说有些地方可以上得更好。在这个活动中,让孩子摆大图谱的时间控制得再短一点,再紧凑一些,在请两三个孩子摆完后,我就可以清唱来纠正孩子摆放的对错与否。

《草莓》教学设计 篇9

  阅读《草莓》一文,完成下列各题。

  草  莓

  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葱茏茂密的枝柯之间,也许个别地方略见疏落,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天空像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挺拔的槲树生意______,充满了对未来的信念。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地里斯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的妖艳。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_______。自从我们五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______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世的佳品!它那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地不曾消逝。这番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但只须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得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的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像那时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得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

  但是,只须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宇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的所增添。当然,今天我们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还有许多的事情在前面等着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虑,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漫进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1.根据语境,将“依然”“酣然”“盎然”分别填入第1段的横线中。

  2.文章第1段描写了秋天的景色,作者笔下的秋天有什么特点?

  3.从行文思路看,第1段景物描写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第2段中有一个由写草莓到写季节更替的过渡句,这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的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a.在林间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形象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   答[   ]

  6.请根据上下文,具体说明第5段中“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的内容。

  “有所剥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所增添”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末说“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返了”,这里“六月的气息”是指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依次是“盎然””酣然”“依然”

  2.夏意正浓或生意盎然(意思对即可)

  3.铺垫 

  4.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5.d  

  6.“有所剥夺”的是:青春的心性和容颜  (意思对即可)

  “有所增添”的是:成年期的思想和情感。或“成年期成熟的思虑……的大厦的落成”(意思对即可)

  2 7.“青春年华”或“妙龄十八的馨香”。

《草莓》教学设计 篇10

  教学内容:

  北师大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除法“分草莓”(课本第8页至第9页)。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让学生再探索、练习中积累有余数除法的试商经验。 2.引导学生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练习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让学生再探索、发现中体验乘法的喜悦。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新知识的欲望。

  4.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重点难点:

  1.经历试商的过程,积累试商的经验,逐步达到熟练程度。

  2.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师:今天是小猴子的生日,它邀请我们一起去为它庆祝生日,同学们到了。小猴子拿出了草莓来招待同学们,你们看,这一共有55个草莓,小猴子想把它们装到8个盘子里,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每个盘子放几个,还剩几个?(课件出示书本第8页的情境图)

  二、师生互动、合作探究

  1、探究试商的方法

  (1)引导学生列出算式

  提问:要解决“每个盘子里可以放几个?还剩几个?这个问题可以怎样列式?

  (2)指名回答,板书:55÷8

  (3)让学生估算每盘大约放几个。

  (4)小组讨论:怎么判断估计得对不对。

  (5)指名回答,引导学生认识:8×7=56比55大;8×6=48比55小。所以商6。

  (6)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商是5可以吗?

  通过集体交流,使学生认识如果商是5,则会出现余数比除数大的情况,所有商不能是5,更不能是比5小的数。

  2、再次组织小组讨论:怎样估计两数相除所得的商?

  集体交流,达成共识:可以利用乘法口诀,两数相乘的积要最接近被除数,但又要比被除数小。

  3、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四个步骤:一商,二乘,三减,四比。

  4、应用试商的方法:练一练P8题。(订正时可以让学生口述思路过程。)

  三、巩固加深:

  1、P9“练一练”的第1 --- 5题。学生在独立练习后进行集体订正。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说说你认为在试商时要注意什么?

  五、教后感:

  这节课的学生在掌握新知后,在练习的第3题森林医生,学生答题的错误率较高,分析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在判断的过程中只是看了计算中的每一步,对于用口诀时,口诀是对的就当作对的。如背出五六三十,就觉得是对的了。

  2、学生对于余数必须比除数小这一概念的掌握还停留在很表面,只是会背,但不会用,在实际中并没有用到这一理念进行判断。

  3、就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不认真造成的。

  六、布置作业:课本第9页第3题。

《草莓》教学设计 篇11

  第一部分: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4分)

  浮想联pi n(  ) 头l (  ) h n然(  ) q n人心脾(  )

  2.“春天到了,西花厅的海棠花又开了”一个“又”字,饱含着怎样的感情?(3分)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一诗句出自何处?诗句的意思是什么?(3分)

  4.作者在文章中说:“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     ,增添的是     。(2分)

  5.根据句意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是(  )(2004年北京朝阳区试题)(2分)

  据新华社电中国15日在日内瓦举行的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再次     了美国提出的关于审议中国人权记录的企图,联合国人权委员会成员投票通过了中国提出的对美国提案“不采取行动”的动议。中国代表团团长沙祖康在投票前的发言中严厉      了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的     指责,坚决反对美国提出的fan华提案。沙祖康指出,美国以所谓的“人权卫士”自居,      点评他国的人权状况,但对自己恶劣的人权记录却只字不提。

  a、挫败  驳斥  无端  随意

  b、挫败  批评  无理  随便

  c、击败  指责  随意  无端

  d、击退  批驳  无谓  任意

  6.根据下面例句的表达特点,在横线上仿写三个结构相同、语意连贯的句子。注意用上加点的词语。(2004年宾州试题)(3分)

  例句:

  太阳无语,却放射出光辉;高山无语,却体现出巍峨;大地无语,却展示出广博。

  仿句:

  7.许多广告词借用了成语、熟语,取谐音换新义,朗朗上口,但却给我们的学习带来了许多陷阱,请识别下面广告词中的陷阱,并将其还原,写在后面的括号内。(2004年长沙试题)(2分)

  例:空调机――完美无夏(瑕)

  a、淋浴器――随心所浴(    )

  b.咳嗽药――咳不容缓(    )

  c.洗衣机――爱不湿手(    )

  d.蚊香――默默无蚊(    )

  8.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004年长沙试题)(2分)

  a、深秋的岳麓山,是人们欣赏麓山红叶、登高远眺的好时候。

  d.教育工作者要善于引导学生用美的眼光去看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c、我们要及时解决并发现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d.能否根治网吧“顽症”,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第二部分:

  (一)

  洁白的木槿花(2004杭州试题)

  一到夏天,院子里的木槿就开花。母亲一见洁白的木槿花,就会眼含泪水,嘴唇哆嗦着说:“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这里面有个故事。

  我五岁那年,右腿忽然青肿了一块,痛得我成天哭喊。母亲见我熬不过,就背着我去廖医生家。廖医生是个老中医,退休后在家里开了个小诊所。他医术好,心也善。

  廖医生看了我的腿,责怪我母亲:“再晚来两天,右腿就废了。这是骨髓炎,严重了,就得截肢!”母亲不敢出声,眼眶却红了。其实不能怪母亲,父亲去世后,母亲终日为一日三餐发愁。哪有闲钱给我治腿?母亲担心地问能否治好,得到廖医生的肯定回答后,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廖医生给我敷了草药,又交给母亲两帖中药,说两天后再来换药。母亲颤声问要付多少钱,廖医生说五块钱,母亲的脸红了,局促不安地说:“我,我只有两块多钱,能不能下回补上?”廖医生爽快地说:“行,不急,啥时有钱啥时给。”母亲借不到钱,但我的腿不能不治。母亲只好揣着八个鸡蛋去廖医生家。那时鸡蛋很便宜,几分钱一个。廖医生不肯收,母亲鼻子一酸,眼泪就掉下来了。廖医生的眼睛也湿了,安慰母亲:“好,我收下。钱的事,不要说起。”看了几次腿,母亲已欠廖医生二十八块钱了,这在当时不是一个小数目。

  再去廖医生家,母亲带上了家里惟一的母鸡。廖医生死活不肯收,母亲哽咽着再三哀求。廖医生拗不过,说:“好,就算我买你的,十块钱,好吗?”说着,硬塞给母亲十块钱。那时一只鸡最多卖四五块钱。母亲说啥也不肯接钱。回到家里,母亲发现中药纸包里有十块钱,当晚就去了廖医生家,把钱从门缝里塞进去了。

  两天后,又该去换药,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不料廖医生找上门来了。谈话间,廖医生惊喜地发现了院子里的木槿花,说:“木槿花是上好的中药,一两值两块钱呢!摘了卖给我,好吗?”母亲惊喜万分,连忙摘木槿花。廖医生拿秤一称,竞有一斤。他说:“这下好了,你再也不用欠我钱了。”此后,去廖医生家治腿,母亲就带点木槿花去。母亲不用欠廖医生钱,廖医生反而每次付给母亲一点钱。不久,我的腿治好了。

  第二年,廖医生竟去世了。母亲十分伤心,去廖医生家吊唁。母亲从他家属口里知道了一个天大的秘密:木槿花是不能做中药的。母亲哇的一声嚎哭起来:“我的恩人呀……”

  几年后,母亲也去世了。临终拉着我的手说:“儿啊,我死后,在我的坟墓周围栽一圈木槿。”如今,每到夏天,母亲坟墓周围就开满木槿花――圣洁无比的木槿花。

  9.第1段中说,母亲一见木槿花,就会含着泪嘴唇哆嗦着责备自己:“我那时好糊涂,好糊涂啊。”母亲为什么要反复责备自己“好糊涂”?根据文意,作简要回答。(3分)

  10.以下是有关母亲的描写,根据文意,分别指出其表达作用。(4分)

  ①脸色晴朗了许多,可片刻后,又一脸的阴云。

  ②可母亲不敢去,只是默默地流泪。

  11.文章结尾说,母亲坟墓周围开满了/'圣洁无比的木槿花/'。这/'圣洁无比的木槿花/'有什么象征意义?请作简要回答。(3分)

  12.母亲和廖医生是文中的主要人物,请你对其中的一个人物作出评析。注意从文中选择典型材料,进行分析和归纳。(3分)

  (二)

  记忆深处的冰棍

  ①无论是谁,总会有一种熟悉的东西牵引着他回到过去:或者是一首歌,或者是一种食物。逝去的只是岁月,而回忆常在心田。儿时记忆中,冰凉爽滑的冰棍永远是我的记忆珍藏。

  ②小时候家在农村,每到夏季,我最大的愿望是每天能吃上一根冰棍。那时的冰棍品种远没有今天那样繁多,都是五分钱一根的圆柱形冰棍,味道也永远是单调的冰凉甜润。可是,撕开简单的包装纸,将染有色素的冰棍送到嘴里贪婪地吮吸,是儿时的我最惬意的避暑方式,那种高兴劲是今天在麦当劳、肯德基大快朵颐的城市小孩难以想象的。

  ③炎炎的夏日午后,高韫让人绵软无力、昏昏欲睡。这是卖冰棍的小贩们最活跃的时候,他们一天收入的大部分要*这每日的最高温。戴着草帽,骑着自行车,自行车后架上托着用泡沫箱子装着的冰棍,他们走家串户地用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冰棍,卖冰棍咯!”

  ④就像女人对服装没有抵抗力一样,儿时的我经常是这种吆喝的俘虏。有时宁愿冒着被老爸揍一顿的风险,也要缠着他给我买一根冰棍。我从小贩子里小心翼翼地接过冰棍,那种沉甸甸的手感让我心花怒放,冰棍冰凉的水汁浇灌着我干涸的肠胃,我浑身舒坦,飘然成仙。人对珍惜的东西总会慢慢享有,有时候,我会把冰棍放在碗里,只为了喝上一口甜丝丝的冰水。

  ⑤吃了冰棍后,我对包装纸还恋恋不舍。我曾经收集了厚厚一叠冰棍纸,有的是自己吃剩的,大半是在路上捡的,打算用做算术的草稿纸。可惜晒干后的冰棍纸满是水迹,又糙又硬,书写起来非常不便,后来被老妈用作引火纸,付之一炬,也算是物得其所。

  ⑥一天,又听到卖冰棍的吆喝声,我像听到出击的暗号似的立马跑出来。卖冰棍的人竟是我刚辍学不久的小学四年级同学,大大的草帽下是一颗瘦小的脑袋,满脸热得通红,汗珠滴个不停。同学和我都是一怔,同学不好意思地说:“家里穷,没法念书了,爸妈叫出来赚钱。”他用手背抹了一把脸上的汗,用兴奋的口气告诉我,卖冰棍可赚钱了,三分钱批发的冰棍每支能赚两分钱。我心想:多好啊!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我用羡慕的眼光看着同学远去,直到那嫩稚的吆喝声再也听不见为止。

  ⑦晚上吃饭时,我向爸妈骄傲地宣布我“宏伟”的计划:“从明天起,我不念书了,要去卖冰棍赚钱。”老妈笑得喷饭,老爸当即甩我一巴掌,骂我没出息,不想好好读书考大学,只想着卖冰棍。

  ⑧自然,后来我没有去“卖冰棍”,而是在老爸的严逼下从小学、中学、大学、研究生一路读个不停。我“卖冰,棍”的愿望没有达到,而老爸却如愿以偿地看到了儿子考上大学。

  ⑨现在,由于冰制品种的繁多和冰柜的普及,农村里很少再有从事卖冰棍的苦差事了,而“冰棍,卖冰棍咯”的吆喝声,也只有在我的记忆和梦里才能出现,

  (选自2003年8月9日《钱江晚报》)

  13.结合语境理解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大快朵颐:

  (2)付之一炬:

  14.读第③段加横线的“热辣辣的嗓子吆喝着冰凉的字眼”一句觉得很有意味,说说你的理解。(3分)

  15.一根只有五分钱、含有色素的冰棍自然远比不上麦当劳、肯德基的食品,但作者为什么吃得那样贪婪,认为能吃上冰棍就是他“最惬意的避暑方式”?(3分)

  16.作者回忆小时侯吃冰棍的经历,为什么要插上对自己辍学同学卖冰棍的描写?这样描写的作用是什么?(3分)

  17.看到同学卖冰棍,年纪还小的作者认为很好,“既有冰棍吃,又能赚钱”。那么,到底辍学卖冰棍好不好?结合第⑥段的描写说说你的理解。(3分)

  18.文章的记叙顺序是        ,重点描写的是              。(2分)

  (三)

  寂寞红柳

  ①车一过托克逊,就进入了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除脚下一条黑色的柏油路,两旁和天尽头都是浩瀚无际的黄沙,近处是黄褐色的块状戈壁,稍远处是连绵起伏的沙丘,弥漫着没有任何生命迹象的一片死寂。汽车朝瀚海深处驶去,临近塔里木河流域,蓦地钻出一株两株、一丛两丛胡杨林,枯槁的树干和顶端的新绿,在荒漠中挺出一片片绿阴,让人眼睛为之一亮,瞪大双眼仔细观察,还见匍匐在沙丘的地表上有一层翠色,车渐渐驶近,方辨识出那是一丛丛蓬勃的细柳一般的植物,中间蓬松起嫩紫的新红,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

  ②同行的新疆朋友告诉我们,这是红柳。

  ③端详这在大漠荒野中也不失昂扬的一份笑意,禁不住怦然心动,一股热流在胸中回荡,久久难以释怀。这一份身处险恶环境中的自在、散漫同时不失美好的生命,兀地让人想起刑场上的视死如归,想起身处绝境之中的从容镇定,想起蛮荒之远的处变不惊,也让人联想起壮汉胸前素手的抚摸,想起干涸心田清泉的滋润……

  ④我不知道有无关于红柳的民间传说,如果依我猜想,她该是侠骨柔肠的女子宁死不屈的灵魂的再现。她要在这天地之间,留下她的凄清哀婉、她的绝唱,在甩下一串潇洒和浪漫后,昂起头嫣然一笑,毅然决然地走向天涯,走向大漠深处。她依旧年年岁岁开花,在蓝天旷野中,在无人注目欣赏的孤城绝域,以自己的一腔浓情照耀天地,将微笑将柔情留存在天地方圆之中。

  ⑤我看见了红柳的妩媚,那一抹于深绿丛中散发出来的美丽,粉紫的细细的叶子,衬出柳枝的翠绿和旷野的落寞,那一份顽强、专注,让每一个多看她两眼的人生出无限的爱怜和敬意。她把她惊人的美丽的执著、倔强,留在这天地之间,宁愿与大漠瀚海相伴,也不在烦嚣的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流连。那儿有着太多的是非和说不清道不明的拉拉扯扯,有太多的勾心斗角和朋比为*,只是为了占有一丁点的蝇头微利,一丁点的风光名头,从而搅得内心不得安宁。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比心灵的安静使人更为高贵和脱俗的了。红柳安心在这寂寞之中。

  ⑥这荒漠瀚海,可是红柳们的天地啊,她的微笑,她的爽朗,她的高傲,是天地之间的另一种颜色和性格。

  19、末段中的“她的微笑”与第    自然段照应,“微笑”实际上表现了红柳            的品格。(3分)

  20、末段中的“她的高傲”与第    自然段照应,这里的“高傲”实际上表现了红柳           的品格。(3分)

  21、找出与文旨不相符合的一项(  )(2分)

  a、文章以物喻人,从多方面揭示红柳的特质,实际上是赞颂具有红柳精神的人。

  b、“像姑娘脸上刚刚洇开来的胭脂痕”,这一比喻形象地表现红柳绚丽妩媚之柔美。

  c、红柳不生长在“江南内地水草丰茂”之处,是因为她不适应那里的地域特点。

  d、第⑤自然段称红柳“心灵安静”不是指清静无为,而是指远离“勾心斗角”、“拉拉扯扯”的高贵和脱俗。

  22、文章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相结合,试找出文中一处直抒胸臆的句子。(2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春夏季节,各种花次第开放,争奇斗妍,请对自己熟悉喜爱的花作一番描述,语言要优美、流畅。200字左右。

《草莓》教学设计 篇12

  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草 莓

  ①时值九月但夏意正浓。②天气反常的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篇黄叶。③葱茏茂密之间也许有个地方略见稀疏,也许这儿或那儿有一篇叶子颜色稍淡;但它并不起眼,不去仔细寻找便难以发现。④天空象蓝宝石一样晶莹璀璨。⑤农村到处是欢歌笑语,秋收已顺利结束,挖土豆的季节正碰上艳阳天。⑥地里新翻的玫瑰红土块,有如一堆堆深色的珠子,又如野果一般娇艳。⑦我们许多人一起去散步,兴味盎然。自从我们月来到乡下以来,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依然是那样碧绿的树,湛蓝的天,欢快的心田。⑴

  我们漫步田野,在林尖地上,我意外的发现了一颗晚熟的草莓。我把它含在嘴里,它是那样的香,那样的甜,真是一种稀佳品!它是那样沁人心脾的气味,在我的嘴角唇边久久的不曾消逝。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⑵

  此刻我才察觉到早已不是六月。每一月,每一周,甚至每一天都有它自己独特的色调。我以为一切都没有变,其实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草莓的香味形象的使我想起,几个月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那时,树木是另一种模样,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种滋味,太阳和天空也不同于今天。就连空气也不同不一样,因为那时送来的是六月的芬芳。而今已是九月,这一点无论如何也不能隐瞒。树木是绿的急口令,但只需吹第一阵寒风,顷刻之间就会枯黄;天空是蔚蓝的,但不久就会变的灰惨惨;鸟儿尚没有飞走,只不过是由于天气异常的温暖。空气中已弥漫着一股秋的气息,这是翻耕了土地、马铃薯和向日葵散发出的芳香。还有一会儿,还有一天,也许两天……⑶

  我们常以为自己还是妙龄十八的青年,还象那样一样戴着桃色眼镜观察世界,还有着同那时一样的爱好一样的思想,一样的情感。一切都没有发生任何的突变。简而言之,一切都如花似锦,韶华灿烂。大凡已成为我们的禀赋的东西都经的起各种变化和时间的考验。⑷

  但是,只要去重读一下青年时代的书信,我们就会相信,这种想法是何其荒诞。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我们今天呼吸到的已不大一样。直到那时我们才察觉我们度过的每一天时光,都赋予了我们不同的色彩和形态。每日朝霞变换,越来越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似水流年,彻底再造了我们的思想和情感。有所剥夺,也 有所增添。当然,我们今天还很年轻但只不过是/'还很年轻/'!有许多的事情等着前面我们去办。激动不安、若明若暗的青春岁月之后,到来的是成年期成熟的思考,是从容不迫的有节奏的生活,是日益丰富的经验,是一座内心的信仰和理性的大厦的落成。⑸

  然而,六月的气息已经一去不复习反了,它虽然使我们曾经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妙龄十八的馨香。⑹

  1.下面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一段②③句是具体描绘当时的景象,是第1句中/'夏意正浓/'的具体阐释。

  b. ④⑤⑥⑦四句通过人的活动和周围人景象勾画出一幅秋收、秋种图,字里行间充溢着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c.兴味昂然/'的原因有三:一是/'虽是九月/',但/'夏意正浓/';二是天空异常晴朗;三是秋收后欢乐气氛感染人。

  d./'一切基本上都没有变/',既指景色没变,也指心情没变;为后面的抒情做了必要的铺垫。

  2.作者在第一段中说,/'一切基本都没有变/',而在第三段中又说/'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请指出作者从那些方面写了/'变化/'。(不超过十个字)。

  3.本文第三段说那时/'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种滋味,写出那时的欢笑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不超过25个字)

  4.本文中草莓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不超过10个字)

  5.下面说法符合本文意思的两项是( )

  a.本文告诉读者要珍惜青春,切莫虚度年华。

  b.本文告诉读者青春毕竟留不住,不必为逝去的年华而感叹。

  c.本文流露出对逝去的青春无限眷恋的感情。

  d.本文作者感叹老之将至,字里行间透出悲秋的情绪。

  e .作者因进入成年期思想日益成熟而欣喜。

  f.本文作者清醒的认识到生命发展的自然规律,豁达的劝解读者一切顺其自然。

  参考答案:

  1.b 

  2.自然景物和人的思想 

  3.那时是欢笑天真、单纯,而现在要成熟的多。 

  4.人的青春妙龄时光 

  5.ce

《草莓》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作者表面描写的是草莓,实际上是通过它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

  2.要学生了解:作者感情变化的线索是一颗秋天的草莓,也就是文章的题目;作者采用的是托物言志的手法,这是散文的常用手法。

  3.通过本课教学,应使学生了解时间是宝贵的,生命的演进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青春岁月是人一生中最值得回味的;教导学生要珍惜现在的宝贵时光,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己的素质水平,为将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过程与方法

  1.教师可以先拿一些草莓让学生品尝,然后问学生草莓的味道,指出现在的草莓和其他季节草莓在味道上的区别。然后引出草莓味道不同的原因是季节上的差异,从而把学生的思路引向课文。

  2.引导学生的联想能力,通过观察事物,把思绪展开,由物及事及人及感,抒发自己的感情。

  3.教师可以找一些关于劝戒人们珍惜时光的诗歌进行朗读,让学生仔细体会和揣摩。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树立热爱生活的态度,培养珍惜生命的情感,养成不浪费时间的好习惯,初中三年级语文教案《《草莓》教案》。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点

  1.掌握课文中的重点字词。

  2.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手法。

  难点

  1.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进行丰富的联想,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2.使学生真正体会作者感情的变化,理解作者是怎样由物及感的。

  3.让学生理解为什么要珍惜时间和青春,怎样才能生活得更有意义。

  教学突破

  1.通过对一些物品的观察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这些东西的认识。

  2.让学生谈谈他们认识、得到或失去这些东西的经历。

  3.让学生谈谈他们对自己的经历的感想。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1.先让学生在课前预习课文,让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

  2.课前先买一些草莓,准备上课时带到教室。

  3.课前找一些描写由夏季到秋季转变时情景的文章。

  学生准备

  1.课前认真通读全文,找出自己的疑问。

  2.找出本文的写作手法,并和前面几篇作比较。

  教学步骤

  (1课时)

  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品尝草莓后回答感受。入课文题目。

  2.让学生分别找出作者描写六月和九月2读出教师要求的句子,并说它们的区的句子,并进行对比。别。

  3.向学生提出有关问题。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

  4.让学生回答作者此时的感受。积极回答问题,进入作者的角色。

  一.通过实物导入新课(约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给每个学生发一个草莓让其品尝,问学生感觉怎样,然后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人们在不盛产草莓的季节吃。

  1.品尝后说出自己的感觉,或香甜、或酸甜,回答:在中秋或冬天不盛产草莓时吃到它会感觉更好,就像冬天吃到西瓜。

《草莓》教学设计 篇14

  堂练习设计    

  1.给下面加点的字词注音.。    

  枝柯  韶华  禀赋  饕香  .惴惴不安 

  2.作者为什么一开始认为一切都没有变?        

  答案与提示:因为当时天气反常地暖和,树上也见不到一片黄叶。 

  3.作者在文章中说:“有所剥夺,也有所增添”,剥夺的是什么,增添的又是什么? 

  答案与提示:剥夺的是时光和青春的快乐,增添的是成熟的思想、经验以及信仰和理性等等。 

  4.散文分为――散文和――散文。本文属于――散文。 

  答案与提示:抒情(叙事)    叙事(抒情)    抒情 

  个性练习设计 

  1.选择最恰当的词语代替划线的词语。 

  从信的字里行间飘散出的青春时代呼吸的空气,与今天我们呼吸的已大不一般。    

  a.氧气  b.气息  c.味道  d.气味 

  答案与提示:b。    

  2.下面加点词语使用不当的是(    )。 

  a.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那时,我们的欢笑是另一番滋味 

  c.它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    

  d.季节更替,生命变换,这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 

  答案与提示:d。 

  3.有四个含“草莓”的句子,请选出“草莓”含义有别于其他三项的一项。(    ) 

  a.在林问草地上,我意外地发现了一颗晚熟的硕大的草莓 

  b.这香甜把我的思绪引向了六月・那是草莓最盛的时光    

  c.草莓的香味使我想起,几个月前跟眼下是多么不一般    

  d.它虽然曾经使我们惴惴不安,却浸透了一种不可取代的香味,真正的六月草莓的那种馨香 

  答案与提示:d。    

  4.每日朝霞变幻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心性和容颜。这句话的主语是什么?(限两个字)。    

  答案与提示:“变幻”或“朝霞变幻”。 

  教学探讨与反思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而神不散。通过学习本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作者的真正意图。描写天气和草莓等只是其形或者叫表象,而其实质是说明时间的变化给人带来的变化,所以学习散文要抓住其中心精神,不要被它的表象所迷惑。通过本文的学习,要学生注意周围事物,学会细心观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从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补充资料 

  伊瓦什凯维奇:波兰诗人、小说家、剧作家。他的诗集《另外的生活》(1938)、《奥林匹克颂》(1948)揭露了德国法西斯屠杀各国人民的罪行。《秋天的辫子及其他诗歌》(1954)、《阴暗的小道》(1957)、《明天收割节》(1963)、《一整年》(1967)等,表现了诗人对祖国、生活、大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热爱之情。中篇小说《圣女约安娜》(1943) 描写17世纪波兰修道院的生活,1961年被改编成电影。长篇小说《荣誉和赞扬》 (1956~1962)描写波兰贵族地主和其他阶层人物的命运,反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初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波兰的生活。他曾三次获得波兰国家文学奖一等奖,1969年获得世界保卫和平委员会授予的约里奥・居里金质奖章,1970年获列宁奖金。

《草莓》教学设计 篇15

  活动目标

  1.让孩子们知道草莓的特征以及草莓的味道。

  2.学会用白糖装饰出草莓。

  活动准备

  红色的粉笔,刀,白糖,木工胶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导入]

  1. 通过猜谜语的方式向孩子们介绍草莓。

  - 我是酸甜可口的水果,我红红的表皮上长着籽儿。

  - 我可以加工成果酱和果汁。我是谁呢?[展开]

  1. 谈谈草莓。

  - 你吃过草莓吗?

  - 草莓的味道怎么样?

  - 吃草莓的时候你的心情怎么样?

  2. 说说草莓的特征。

  -草莓是怎样制作生产出来的呢?它长什么样子?

  (我们喜欢的草莓是用花苞发育出来的,有的发育成球形,有的发育成颗粒状。)

  - 草莓的籽儿长什么样?

  (草莓不像其他的水果,籽儿长在里面而是长在果皮上。)

  - 水果是怎样长成的?

  (我们吃的水果是花的一部分变化而成的。花的子房、花萼,花苞等部分的养分聚在一起形成了水果。像柿子,葡萄这些水果是子房发育成的被叫做假果,而梨,草莓是花苞和花萼变大形成的被叫做真果。)

  3. 制作草莓并研究制作材料。

  - 如果要装饰出草莓需要哪些材料?

  - 用粉笔怎样装饰出草莓呢?

  4. 用活动纸中的粉笔装饰出草莓。

  ① 准备好红色的粉笔。

  ② 把粉笔划出粉末来。

  ③ 把白糖和粉笔末混在一起,使白糖染上红色。

  ④ 在草莓上涂上木工胶把混合好的粉末粘在草莓上。

  ⑤ 说说草莓的味道和白糖的味道。[结尾]

  1. 让孩子们把做好的草莓介绍给朋友们

  2. 总结活动

  [活动图片]

《草莓》教学设计 篇16

  活动意图:

  《草莓田里的小老鼠》讲述了小老鼠在草莓田里邀请小蜗牛、小蚂蚱、小蝴蝶、小青蛙等小动物品尝草莓而发生的一系列慷慨助人的温馨故事。故事中小老鼠把小草莓化身为快艇、足球、草莓伞、草莓火炬、草莓铃铛、草莓心、草莓笔,生动、有趣的形象极大地丰富了幼儿的想象,同时句式相同的人物对话,还为幼儿提供了讲述故事的可能。活动中我使用交互式电子白板播放PPT、拖动动物图片操作图表,让幼儿借助情节记录表理解故事内容、讲述故事,幼儿在自主、生动、活泼地参与活动的同时习得了借助图表学习的能力。

  活动目标:

  1.尝试借助图表理解故事内容,学说人物对话。

  2.尝试通过拖动图片大胆地讲述故事。

  3.体验朋友间慷慨带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白板、多媒体课件(含故事情节记录表)、小老鼠手偶。

  活动过程:

  一、倾听故事,初步感知故事内容。

  1.手偶激趣,猜测故事内容。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位好朋友,你们看,是谁呀?在他的身上发生了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一天,小老鼠在草莓田边招呼着朋友们,“小蜗牛,尝尝我的草莓吧!”你们猜,小蜗牛会怎么说呢?小老鼠又会怎么做呢?

  2.连续观察多幅画面,猜测故事情节。

  师(播放PPT):我们连着看这四幅图,就明白了。小老鼠又招呼了谁来尝尝它的草莓?他们又是怎么说的?小老鼠又是怎么做的呢?(小蜗牛、小蚂蚱、小蝴蝶、小青蛙;会……)

  3.完整倾听老师讲故事并讨论,感知故事内容。

  (1)师:小老鼠都邀请谁品尝它的草莓?他们是怎么说的?小老鼠又是怎么做的呢?我们一起听故事。

  (2)教师边播放PPT边讲故事。

  师:小老鼠先邀请谁尝草莓?第一个小动物是谁?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分别是谁?小动物们是怎么说的?小老鼠又是怎么做的呢?

  (3)幼儿根据倾听到的信息展开讨论,教师进行引导。

  二、动手操作,借情节表感知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

  1.尝试拖动图片,完成故事情节记录表。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图片,谁来边拖动图片,边讲讲这个故事呢?

  故事情节记录表

  小老鼠请谁尝草莓?

  他们要做什么?

  小老鼠怎么做的?

  小蜗牛

  过河

  草莓快艇

  小蚂蚱

  踢足球

  草莓足球

  小蝴蝶

  躲雨

  草莓伞

  小青蛙

  传火炬

  草莓火炬

  小昆虫

  学校

  草莓铃铛

  稻草人

  孤独

  草莓心

  小青虫

  听故事

  草莓笔

  2.观看故事情节记录表,学说人物对话。

  师:小老鼠邀请小动物的品尝草莓的顺序是怎样的?小动物们是怎样说的?小老鼠又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呢?

  小蜗牛是怎么说的呀?你觉得小老鼠会有什么办法呢?

  小蚂蚱要干什么?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小蚂蚱又踢足球了吗?

  小蝴蝶遇到什么事情了?如果你是小老鼠,你会怎么做?小老鼠怎么做的?

  小青蛙匆匆忙忙在干嘛?小老鼠是怎么做的呢?

  小老鼠在一座刚刚建好的昆虫学校,小老鼠做了一件什么事情呢?

  这是什么?稻草人回答小老鼠了吗?为什么?小老鼠会怎么做呢?

  到了晚上,好朋友们一起聚到小老鼠的草莓田里,小青虫得到了什么?

  3.小结

  三、完整欣赏,升华故事情感。

  1.师:小朋友们自己绘制了这张故事情节表,我们一起来讲讲这个故事吧。

  2.引导幼儿讨论: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老鼠呢?

  活动延伸:

  1.故事表演:小朋友们,你喜欢这只慷慨的小老鼠吗?那我们一起来制作故事中需要的道具,然后来演一演这个故事吧!

  2.故事续编:引导通过替换动物进行故事续编或绘制故事图书。

《草莓》教学设计 篇17

  教学目标:

  1.在交流、分享有关对草莓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彩泥制作草莓。

  2.能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3.在制作中让幼儿对水果产生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在交流、分享有关对草莓的了解的基础上学习用彩泥制作草莓。

  教学难点:能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教学准备:

  经验准备:丰富幼儿草莓的知识,为制作活动建立前期经验。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一盒彩泥。草莓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导幼儿观看草莓图片资料,对了解草莓产生兴趣。

  师:它们长什么样子?引导幼儿说说草莓的主要特征。

  二、观看范样,讨论草莓的不同做法。

  1.出示范例,请幼儿观察并讨论其不同做法。

  2.利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3.教师演示介绍草莓的做法,重点示范连接技能。

  取红色彩泥,然后将其搓成一个大的圆球。

  将彩泥的一头搓得细一点,做成草莓的形状,并且,用火柴梗点上小点。

  再搓一个绿色的圆球。

  将圆球搓得长一点。

  把绿色彩泥搓圆压扁,用剪刀将绿色的彩泥剪开。

  整理之后,捏出根部。

  将根部和草莓果实连接在一起,草莓就做好了。

  黑色彩泥捏成芝麻大小的粒,粘在草莓身上。

  三、幼儿进行彩泥制作,教师重点观察指导做草莓的幼儿。

  1.提醒幼儿运用团、搓、剪、压、粘贴、连接等技能进行彩泥制作,能够尝试利用辅助材料进行连接。

  2.鼓励幼儿间可以合作进行制作。

  3.也可以尝试平面捏泥,并进行背景指导。

  四、展现交流:举办“水果交流会”。使幼儿进一步体验自己动手制作的乐趣,对彩泥产生兴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草莓》教学设计(通用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