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七颗钻石说课稿(通用7篇)

七颗钻石说课稿(通用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七颗钻石说课稿(通用7篇)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1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底义务教育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第19课《七颗钻石》。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第3篇精读课文。这一单元围绕“可贵的亲情、友情”组织专题,在第一篇和第三篇精读课文后面编排了主题为“感受和回报父母之爱”的综合性学习及提示。

  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故事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童话表达了作者美好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

  本文情节简单,但包含的内涵很深刻。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精读品悟课文,在品味语言中初步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第二课时复述故事,拓展延伸,了解综合性学习开展情况,做阶段性小结。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即对文本的研读、品悟。

  二、说教学目标:

  依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三维目标和文本特点,我对本课时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理解“焦渴、喜出望外”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体会小女孩善良、美好的心灵。

  3、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第3个教学目标就是本课时教学的重难点,即从水罐的变化中体会情感,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三、说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语文素养以及合作探究精神、创新精神,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一堂好的语文课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主动获取。尤其是本文是一篇学生喜爱的童话故事,教学中要注意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合作学习。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时我重视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老师的引导,围绕水罐的变化开展,抓重点词句开展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中,逐步学会独立思考,学会读书。《语文课程标准》还提出了语文教学依据教材、走出教材、走向开放的大语文教学观,所以在这节课结束部分我设计了开放性的弹性练习。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利用ppt制作了课件。

  四、说教学过程: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放手让孩子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文本与想象充分结合,为学生营造开放、活跃的课堂氛围。主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教学。

  (一)创设情境,感情灾情。

  文章第一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在新课一开始,我就深情描述这一段文字并辅以渲染气氛,抓重点词句加以品析,让学生感觉旱情之严重,产生情感冲突,体会此时对水的强烈渴望,为朗读后文设下伏笔。

  (二)初读课文,初感爱心。

  给以学生充分的时间去放声朗读课文,读中自学生字。因本课时安排的教学内容非常丰富,再加上三年级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所以本课时对生字不做过多分析讲解,个别难点字主要在品读中相机落实。

  学生初读后交流在自读中体会到什么,使学生对课文内容获得整体的感性认识,初步了解小姑娘的爱心。

  (三)精读课文,感受爱的力量。

  在学生初读初知的基础上,引导深入阅读2、3自然段,感受爱心的神奇力量。这一环节,我打算围绕水罐的变化这一线索,分4步去层层深入教学。

  1、画出写水罐变化的句子,在朗读句子中感受童话丰富的想象力。

  2、想一想水罐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组织学生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小组合作交流,在交流中学会倾听、体验,并能对不同的意见进行筛选整理。

  3、在学生充分研读、交流后组织全班交流汇报,老师随机出示相应句子,抓重点词句进行适当占据。理解“喜出望外、真想喝过够”等词,感受小女孩对妈妈的爱;想象小狗饥渴的样子,对水的渴盼,从而体会小姑娘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通过品味妈妈的语言,感受妈妈对小姑娘的爱;最后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进行想象讨论,表演朗读,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但她还是把水让给了过路人,再次体会小姑娘的爱心是广博而无私的。

  在一次次的与文本对话、深情朗读中,学生自主感悟,自学内化,真正懂得了文本所承载的价值涵向。

  4、小结升华:结合板书,教师深情小结,从而疏理文本,回归整体,情感升华。

  (四)情感体验,积累语言。

  课至此,学生沉浸在充满爱心与激qing的童话情境中,不知不觉中表达的欲望被激发了,但学生个体又存在差异性,这时我开放性地设计了3个写话训练,由学生自主选择一个完成。

  1、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而又新鲜的水流,这水流到_______________。引导学生想象水给这个干涸的世界带来的生机,体会爱心的力量。

  2、读着这个感人的童话故事,我想对小姑娘说:______________。

  3、因为有爱,这个世界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在激qing对话中提升爱,潜移默化,感受人格的熏陶。

  最后我布置的两个作业:1、试把这个童话故事讲给家里人听。2、收集身边类似的关于爱心奉献的故事。这两个作业,既让学生积累了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又是对文本的拓展延伸,为第二课时的教学提供了交流材料,打下了基础。

  五、说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我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在学生的探究讨论过程中相机板书。这一板书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2

  下面是关于童话故事《七颗钻石》说课稿范文,仅供参考!

  一、说教材

  这篇精读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爱心是永恒的,它像星星一样晶莹闪烁,普照人间。课文首先写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地球上的一次大旱灾,使所有的河流和水井都干涸了,使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突出了水在当时的重要性;然后写小姑娘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随着一次次让水,水罐也一次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地球上终于有了一股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同时应引导学生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在于,读关于爱心的神奇故事,体会爱心对别人乃至对社会的意义,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二、说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3、体会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中华考试论坛

  三、说教学过程

  课文情节比较简单,但内涵比较深。

  我是用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来导入的,这样的导入很直接,让学生一下子就能进入到课文内容中来,节省时间为后面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准备。

  对课文主体部分的教学我是借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为线索来进行。水罐的神奇和一次次变化主要体现为:

  空水罐——装满水——银水罐——金水罐——七颗钻石——大熊星座

  从“空水罐”到“水罐装满水”: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累得倒在地上睡着了,醒来后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清澈新鲜的水——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小姑娘发现水罐里装满了水,虽然又累又渴,但没有舍得喝,急着赶回家去给妈妈喝,被脚底下的小狗绊倒,水罐掉在地上端端正正,水依然是满的。这部分我引导学生重点理解“喜出望外”等词句,体会小姑娘的心情,感受小姑娘对母亲的爱。正是小姑娘对母亲的爱,使水罐再次显示出它的神奇。

  水罐变成银的和变成金的我是放在一起来进行的,原因有三:一是因为课文比较长,如果也象教学第二自然段水罐第一次变化那样详细的话时间来不及;二是考虑到学生在学习了第二自然段以后,已经知道从什么角度来体会这个变化的原因,因此也没有必要详细说明;其三,是为了突出水罐的第一次变化和最后一次变化,也就是为了突出重点,所以这部分,即三、四自然段就通过让学生通过自己朗读来体会,体会小姑娘不但深爱着自己的母亲,还用真挚的爱心对待动物和水罐的神奇并不在于小姑娘本身,而在于爱心,只要有人献出爱心,水罐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

  从水罐里跳出了七颗很大的钻石,接着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小姑娘强忍住焦渴,把水罐递给了过路人。这部分抓住“再也忍不住”“咽了一口唾沫”等关键词句,引导学生了解小姑娘当时多么想喝水,从而体会她把水让给过路人是多么美好的行为。在教学时我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水罐的最后一次变化。首先,最后一次变化应是在前几次变化的基础上的,如果前面任何一次选择有违“爱心”,水罐里都不可能跳出七颗钻石,涌出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为帮助理解这次变化的重要性,我结合第一自然段来想象爱心带来的神奇变化: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大地一片焦渴的景象,而现在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人们的心情将会如何?从而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这篇童话的内涵。

  为让学生更好地把握“爱心”这一主题,在课文教学结束了以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七颗钻石要变成星星呢?因为钻石晶莹剔透,闪烁着美丽的光芒,它可以用来表示对美好事物的赞美。在本课中,星星和钻石一样,象征着美好的心灵,象征着爱心。星星永远挂在夜空里,象征着爱心永恒;它光照人间,还表示爱心普照人间。童话故事美丽的结尾寄予了作者美好的愿望。然后出示了“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的句子,这样就让孩子更好的把握和理解“爱心”的主题。然后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结合自己了解到的关于“爱心”的故事来谈谈爱心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受到熏陶和感染。

  在说完后我播放了一个以《爱的奉献》为背景音乐的短片,让学生在了解了爱心的神奇力量后感受发生在不久前我们身边的爱心故事,感受爱的伟大力量,让学生带着深深的感触走出教室、走进生活。

  然后再一次出示“愿我们的爱心像星星一样普照人间。”此时,已经不仅仅是大熊星座了,让学生知道所有的星星都爱的使者,所有的人都应该是爱的化身,知道“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最后布置爱心作业,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始终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在接受别人帮助的同时感谢别人,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收获快乐和感动。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s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大熊星座,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愿爱心像大熊星座一样普照人间。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的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运用丰富、合理的想像、想像小姑娘所做的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的美好心灵,领会到爱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我之所以把培养学生的爱心定为教学的重点是因为如今学生在方方面面的影响下,自私者较多,因此我觉得对学生进行爱心教育是非常必要的,身为老师不但要教书还要育人,要教学生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

  (2)难点是运用丰富、合理的想像构思小女孩的梦。

  本单元是奇思妙想单元,如何让学生放飞想像的翅膀,进行奇思妙想是本课的难点。

  二、说学情

  美妙的童话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们,作为初一的学生也不例外。虽然以前在本册中从未学过童话,但在课外学生已读过许多的童话故事,因此在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老师作适时的引导,学生很容易就能理解和掌握。

  三、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学生上的同行者、陪伴者。本课内容不难,因此我决定拟用一课时,完成这一课的教学任务。

  本文是篇童话,学生较为感兴趣,所以我打算通过“谈――读――议――想”这四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1、“谈”,让学谈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谈童话的特点。这一环节可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处于积极的情绪下展开自主学习)。

  2、“读”,学生先通过默读扫清字词障碍,再通过齐读课文,引领学生进入童话世界。

  3、“议”,学生通过议故事的内容,议自身曾给予别人的爱或别人给予自己的爱及感受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从而完成本课的教学重点。

  4、“想”,引导学生放飞想象的翅膀,想像小女孩的梦,从而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完成本课教学难点的任务。

  在这教学过程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通过引导,使学生在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深刻领会到文章的主旨。

  四、说学法

  小学生普遍喜欢看童话,本篇童话篇幅较短小,情节也不复杂,浅显易懂,学生掌握童话的内容一般没有什么大碍,重要的应是让学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再联系生活实际从而更加深刻地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即爱心的重要性,然后再通过对小姑娘的想像,培养自己的想像能力。

  五、说教学程序

  我利用激趣法,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习处于积极的情绪下展开自主学习,具体操作如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童话吗?你们喜欢看什么童话呢?能说说吗?学生自由谈?大家都看了那么多好看的童话,那大家能不能说说童话这种文学体裁有什么特点呢?(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再加以总结)童话作品通过丰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张来塑造形象,反映生活,对儿童进行思想教育,语言通俗、生动、故事情节离奇曲折,引人入胜,常用拟人的方法。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一篇神奇的童话《七颗钻石》(板书)。

  二、简介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列夫・托尔斯泰(1828-1910),俄国作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品对世界文学有很大影响。

  学生第一次接触俄国著名作家托尔斯泰,所以非常有必要去了解,托尔斯泰这一大的作家及其重要作品,这些全属文学常识,学生需要了解。

  三、学生先默读,扫清字词障碍

  在小学阶段,积累字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而我设置了这一环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补充以下几个字词:

  干涸(ché) 舔净(tiǎn) 瞬间(shùn) 唾沫(tuò)

  干涸:(河道、池塘等)没有水了。

  喜出望外:遇到出乎意料外的喜事而特别高兴。

  清澈:清而透明。

  四、学生齐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扫清字词障碍后,再一次通过朗读的形式让学生整体感知全文,这个环节可以促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的信息上,为完成新的教学任务做好准备。

  五、 生按导读卡、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虽然这篇童话浅显易懂、但学生大多只从表面来理解而没能深入实质,理解较为肤浅、片面,因此我设计了导读卡,导读卡可帮助学生更好地,更全面地把握文章的内容。

  我的导读卡共有3个问题

  (1)、试用简洁的语言复述事故的内容。

  虽然这篇文章较为简短,但它对青少年有着极大的教育意义,所以我安排了让学生复述故事内容这一环节,既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感知全文,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小姑娘的水罐神奇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小姑娘是个怎样的人?她的爱心行动共有几次。

  这一设置目的是引导学生发现水罐的神奇体现在“变”上,引出在这“变”内层的核心――“爱”再引导学生总体把握文中其体现了几次爱,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文章的内容。

  (3)作者在故事中想歌颂什么?

  这一安排是引导学生对文章主旨的概括。

  六、拓展延伸。

  请联系你身边的事例,谈谈别人曾给予你或你曾给予别人的关爱及其感受,假如没有了爱,世界将会变得怎样?

  这一问题是对前面问题的拓展延伸,前面的问题是从课文内容上去把握爱心的力量,在认识上多少还带有片面性,把握得不够深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这一拓展延伸,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悟到爱心的美好,爱心的巨大力量,从而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德,从而完成了教学重点的教学任务。

  七、童话之所以让我们感到它的神奇是因为它里面的情节是超越了我们的现实的,是什么可以使我们超越现实呢?大胆展开想像是童话的大特点,想像是童话中不可缺少的表现手法,现在请同学们放飞想像的翅膀,去想像小姑娘梦中的情景吧!

  这一环节的设置激发了学生的想像兴越,培养了学生的想像能力。

  完成了教学任务后,最后我让同学们欣赏歌曲《爱的奉献》,使学生在优美的旋律中再次体会爱的巨大力量。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4

  一、说教材

  (一)教材简析:

  《七颗钻石》是三年级上册第十九课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它为我们讲述了一位小姑娘和她的母亲由于爱心而让出了如生命般珍贵的水,她们的爱心升腾到空中,幻化成了普照大地的耀眼的星星,从而告诉读者,爱心的力量是神奇的。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根据本课内容及教学实际,我制定出以下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1.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童话的特点。

  (2)技能目标:运用丰富、合理的想像、想像小姑娘所做的梦,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文章所体现的人物的美好心灵,领会到爱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2.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是学生感受到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难点是运用丰富、合理的想像构思小女孩的梦。

  二、说教法

  教无定法,而教又必有法。本文是篇童话,学生较为感兴趣,所以我打算通过:读――想――议――写――说这几个步骤来完成教学任务。

  三、说学法

  小学生普遍喜欢看童话,本篇童话篇幅短小,浅显易懂,因此我让学生在读中感、读中悟。

  四、说教学程序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二)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这篇童话内容浅显易懂,学生阅读时难度不大,课堂朗读侧重于对学生情感的培养。

  (三)理解课文,讨论交流。

  新的课程标准对语文教学的要求是学生在课堂上应处于绝对的主体地位,所有环节都应在学生积极主动的、创造性的参与中进行。从教材内容分析,《七颗钻石》一文的重点就是随着爱心的不断深化,水罐也不断出现变化,水罐的珍贵也就寓意着爱心的崇高。我便在议一议环节中强调学生参与并使其融入童话的气氛中,教者适当的引导和强调对还处于发展阶段的学生身心有正确的导向作用。

  (四)体会作者写作用意,联系生活谈感受。

  读完这篇童话,学生对童话的主题已有了全面的了解,此时要让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五)教师总结,升华情感。

  五、说设计感想

  一节课的成功与否不在于教师教了多少、讲了多少,而是学生从中掌握了多少,他们的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和提高,都是教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让学生通过学生实践,既学到知识,又能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5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五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乐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

  二、说教学目标、重难点

  1、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会认8个生字,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词语。

  过程、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词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而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用爱心对待生活。

  2、教学重点:让学生感受爱的巨大力量,培养学生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3、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说学情

  美妙的童话吸引着众多的孩子们。孩子们从课文中、课外书中己读过很多的童话故事。因此,有学习本文的过程中,学生不会感到陌生和吃力,只要教师做适当的引导,学生就应该很容易理解和掌握。

  四、说教法、学法

  教法:教无定法。《新课标》要求教师不能再在课堂上充当主导者,而是应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充当的应是同行者、陪伴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的教学方式,采用情感朗读理解法、创设情境法等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和交流,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中。

  学法: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同学们,你们见过钻石吗?钻石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今天,我们说来学习一篇与钻石有关的课文。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检查生字、词预习情况,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

  2、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在最短的时间内感知文章大意。指名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主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三)再读课文,初探故事背景

  1、指名读第1自然段,从哪里看出这是一个大旱灾?

  2、抓住重点词“干涸”“焦渴而死”体会。

  (四)品读课文,探究中心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2―3自然段,找出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学贵有疑,学到这里,鼓励学生质疑: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

  4、交流汇报,教师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1)当她醒来……清澈新鲜的水

  a、是什么力量水罐发生了神奇的变化?

  b、小姑娘得到水后,心情怎样?喜出望外是什么意思

  (2)她以为……还是满满的?

  a、创设情境:小姑娘你干嘛那么匆匆,以至绊倒啊?

  b、绊倒了,水却未洒,水罐又一次显示神奇的力量的原因是什么?

  (3)本头做的……银的

  a、本头的怎么会变成银的呢?

  b、文章有两处对小狗的描写,你能模仿它的当时的语言吗?通过想象,体会爱的力量。…

  (4)当母亲把水又递给小姑娘时,母爱使水罐由银义变成金的。

  (5)后来水给了谁?水罐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化?

  5、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又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的整体入手,品析文本重点词句,使学生明其义、品其义、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五)引伸延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己有了很深的理解,明白水罐发生这么多的变化,是爱的力量的作用,但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我向学生提问:“为什么七颗钻石会飞上天变成七颗星星呢?“

  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在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变成的星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灯。

  六、板书设计

  19、七颗钻石

  神      变出了水来    爱

  奇      绊倒水未洒    心

  的      由木变成银    的

  水      由银变成金    力

  罐      钻石  水流    量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了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效率。

  七、说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的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的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6

  一、说教材   《七颗钻石》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一篇精读课文。这篇课文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描述了地球上发生了大旱灾,许多人和动物都焦渴而死,一个小姑娘抱着水罐出门为生病的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地发生着神奇的变化,最后水罐里涌出了一股巨大的清澈又新鲜的水流,从水罐里跳出的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这个短短的童话故事,寄寓着作者的道德期盼和某种社会理想:无私广博的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奇迹,爱心能为世界创造美好的未来。根据新课改理念,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特征,设计如下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会认7个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重点语句,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从水罐的一次次变化中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是本课的重点,启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感悟爱的博大。 二、说教法和学法 1、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让学生在自由宽松,但又有方向指引的氛围中自主学习,让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提升理性认识,在提升后促进感情朗读,我想这是对本篇情感味较浓课文增进体验的合理途径。  2、 教法 一堂好的语文课应充分体现这十六个字:书声朗朗、议论纷纷、高潮迭起、读读写写。针对以上教学思想,结合本课的特点和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在本课的教学中,我主要选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采用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和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和感受。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究过程当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自学能力 3、学法: 与教法相适应,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质疑、探究、感悟、朗读四结合学习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发展性和创造性。 三、说教学设计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同学们,以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导入感受神话的美丽。导入课题:今天听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讲一个生动的故事。设计这一导入可以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也为这节课奠定了一个好的基调。 2、初读课文,感知故事大意

  (1)、检查词语认读,为学好课文奠定基础。(2)、学生快速阅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能在最短的时间里面感知故事大意。指名说说课文大意,引导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这一设计意在训练学生快速捕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3、再读课文,体验水罐神奇。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画出让你觉得非常神奇的地方。

  (2)交流汇报:让你觉得神奇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相关句子。引导读出神奇的味道。

  (4)读到这里你有什么疑问?(学贵有疑,有疑点有问题,才能有思考有创新。此时鼓励学生质疑,能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燃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4、品读重点,感悟母女博

  (1)、快速默读全文,寻找爱的足迹。

  (2)、学生交流汇报,教师着重顺学而导以下句子。

  小姑娘喜出望外,真想喝个够,但又一想,这些水给妈妈还不够呢,就赶紧抱着水罐跑回家去。

  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

  母亲说:“我反正要死了,还是你自己喝吧。

  小姑娘咽了一口唾沫,把水罐递给了这个过路人。

  ①反复读一读四个句子,从哪些词语看出小姑娘非常想喝水?

  ②小姑娘把水给了谁?从中你感悟到什么?

  ③从母亲身上你又见到了什么?

  ④选择最让你感动的一句,有感情地朗读。

  (语文学习的性质要求我们既要进行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有要进行有效的人文教育。此设计从课文整体入手,品析文本的重点句子,使学生明其义,品其味,悟其情,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5、引伸拓展,让爱层层递进

  学到这儿,学生对课文语言已经有了很深的理解。但仅仅是了解文中故事,明白变化的原因是“爱”。对作者的意图还不甚理解。所以,向学生提出疑问:

  (1)为什么不把钻石留给小姑娘她们,而让它飞上天变成了星星呢?让学生明白让爱的光芒照亮世界的每个角落,照进每个人的心中;只要心中充满爱,就会发生奇迹,由爱而生的七颗钻石化成北斗星,就是告诉人们,让爱成为你心中光明的指路星。(2)读完这篇感人的故事,你想做些什么呢?

  (让学生结合实际谈生活中感人的事,明白爱是真实的奇迹。在我们生活中到处有爱,到处有奇迹发生。) 四、说板书设计。             七颗钻石 爱心——奇迹 这堂课的板书设计,形象直观地概括本节课的主要内容,便于学生理解,进而辅助教学,提高了教学效率。

七颗钻石说课稿 篇7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19课《七颗钻石》。

  【教材理解】

  本课位于本册教材的第五单元,主题为“可贵的亲情、友情”,本组教材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意在使学生在学习课文、感受“爱与真情”的同时,能够行动起来,在生活中深入体验这种感情,学会表达自己的爱,懂得关心别人。课文《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一篇童话。讲述了一次地球上发生大旱灾。

  一个小姑娘母亲找水,爱心使水罐一次又一次发生神奇的变化,最后从水罐里跳出七颗钻石升到了天上,变成了七颗星星。童话虽短,含意却深厚。从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感知童话丰富的想象力是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体会小姑娘美好心灵与七颗钻石的关系。

  围绕本单元的教学重点和本课的教材特点,结合综合性学习活动。我计划安排两课时完成本课的教学任务:

  第一课时自主学习,精读课文,在品味语言中初步感受文本蕴含的教育意义。

  第二课时正确认读、书写本课生字词语,回顾全文,复述故事,拓展延伸,了解综合性学习开展情况,做阶段性小结。今天我着重讲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对中年级学生的具体要求,结合本组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我将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订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或查词典等方式,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达情意方面的作用。通过想象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提升。

  3、结合课文内容,在水罐一次一次变化中体会到互相关爱、乐于奉献的美好情感。

  体会爱心的神奇力量,懂得关心别人,懂得用爱心对待生活。这也是本课时教学的重点。

  【教法学法】

  1、情境法。本课是一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好教材,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教师的语言,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受到情绪的感染,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2、采用“合作探究”和“读中感悟”式的教学方式,运用创设情境、朗读感悟和直观教学,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向学生传授“学法”,让学生“会学”。通过学生的读读、想想、写写、议议,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教学流程】

  本课时教我学以水罐变化为明“线”,以爱的层次为暗“情”,表现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并设计五个板块: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来实现第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1、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

  2、深入解读,体会神奇变化。

  3、反顾整体,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版块,激趣导入,初步接触文本。

  第一步,屏幕出示旱灾图片。让学生说说,看了这些图片,想一想此时此刻人们最需要的是什么?――水。我再讲述:《七颗钻石》讲的是,在大旱灾是,小姑娘为生病的母亲找水喝的故事。那么在找水的途中,都发生了什么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

  这一环节的设计理念是:孩子的内心充满了好奇,这种导入正好是满足了小孩子们的好奇心,激发了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把孩子们从文本中寻找答案的热情激发出来。

  第二步是初读感知。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看拼音或问同桌,在学生充分自学后,再指名读课文。

  第三步,以问题:“小姑娘的水罐发生了哪些神奇的变化?”引导学生快速默读课文。

  通过学生回答,导出课文明线(板书:空木―水木―银―金―钻石、水流、星星)。

  第二版块,深入解读,体会神奇变化。

  第二至第五段是课文的重点。所以我在第一版块的基础上,然后抓住“水罐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神奇的变化”这一问题展开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然后分四个环节交流:

  第一环节:空木水罐―有水木水罐。

  第一步,我会创设情境:沉睡中的小姑娘渐渐醒过来了,她看到了什么?看到这么神奇的变化?小姑娘有什么表现?

  第二步,在学生交流过程中理解喜出望外。然后知道读出这种喜出望外心情?

  第三步,交流小姑娘哪让你感动?你能带着感情朗读出来吗?

  第四步,创造性想象:水从哪来?为什么得到了水?意图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第二环节,木水罐―银水罐。

  第一步,(课件出示句子: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小狗把它舔净了,变得欢喜起来。)讨论:小姑娘往手掌里倒了一点儿水这“一点儿水”少吗?

  第二步,想象:小狗之前什么样,后来他又欢喜什么?

  第三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三环节,银水罐――金水罐。

  第一步,(课件出示句子:母亲说:“我反正就要死了,还是你自已喝吧。”又把水罐递给小姑娘。就在这一瞬间,水罐又从银的变成了金的。)

  第二步,联系生活经验和系上下文想象妈妈当时是什么样子,心里又在想些什么?学生体会出这位母亲病、渴交加,濒临死亡,可她的心还在牵挂女儿,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喝。充分朗读这句话,感受这份母爱如金,银罐变金。

  第三步,学生有感情朗读这一部分。

  第四环节,金水罐――钻石、水流、星星。

  这一环节,我用讨论方法突破难点。引导学生感受出水罐的每一种变化都与爱心有关,并思考是什么样的爱使竟然能从水罐跳出钻石,涌出水流呢?

  如果学生体会不出,就引导学生对比。因为小姑娘的为妈妈四处找水,终于得到一罐水;因为关爱小狗这条生命,给了它一点水,木罐变成银的;因为妈妈宁死也要把水给女儿,银罐变成金的;每次爱的付出层次都在提升。这个人不是……,这件事不是……,这个人对我……,这件事对我……,可我(小姑娘)却把爱给了送给这个过路人,这种爱广博而无私,层次最高。这种爱堪比钻石,最终化为星星,永照人间。

  第三版块,反顾整体,体会爱的力量。

  第一步,我会对课文做个小结:正因为爱,让小姑娘不但为母亲找到了水,而且也为全世界找到了水,让我们来看看找水后的情景。我们来齐读最后一段,那七颗――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北斗七星。

  第二步,让学生说说,读了这个充满爱心的故事,自己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

  它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再读感受语言,有助于增强语感、发展语言,并且能够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返顾整体自读课文,对于理解课文蕴涵的深层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板书设计】

  板书是微型的教案。此板书,展现了文章内容,展示了文章叙述顺序,同时也突出了中心,反映了课题。通过词语的内在关系,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认识,这既是儿童的发现,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

  七颗钻石

  爱 爱 爱 博爱

  木、空――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

  【学习效果】

  这节课使学生感受、感知、感悟到了爱的力量,使学生看到了爱能创造奇迹。这种感悟撞击着孩子们的心灵,必将使孩子心中“用爱心对待生活”的花蕾绽放。

  本课有以下几个亮点:

  1、学生通过水罐由“木、空――水――银――金――水流、钻石、星星”缺一不可、层层递进的关系体会到爱的力量会因爱的层次的提升而不断壮大。

  2、注重学生的想象,珍视他们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七颗钻石说课稿(通用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