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通用12篇)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通用12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通用12篇)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

  案例记录:

  一:激情复习导入:

  1、【点击音乐】

  师:上节课,我们初读《爱如茉莉》,如饮山泉,品尝到清淡中的丝丝甜意,父母之间的真爱给我们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一定会有更深的感悟。

  生:读题目

  2、理清文章思路。

  师:课文三次写到了茉莉,作者分别是这样描写的:【点击多媒体出示词语】

  平淡无奇

  清香  弥漫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师:读一读这些词语,通过比较看出作者对茉莉的感受有什么变化?

  生:“平淡无奇”一词看出作者开始对茉莉花不以为然;后来觉得它“清香弥漫”,渐渐喜爱上茉莉;最后茉莉在作者心中变得更加“洁白纯净、散发出缕缕幽香”,袅袅地钻进心中。)

  师:作者对茉莉花的感受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

  〖阅读教学中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非常重要。学生是不成熟的阅读者,需要教师智慧的引领和启迪。问题是思维的发动机。这一环节围绕作者对茉莉的感受的变化创设问题情境,抓住文章的隐含的线索,使学生在探求“爱”和“茉莉”之间的关系时思路更加清晰,更易把握文章的主旨。〗

  二、精读课文,品味真情。

  板块一

  1、师:认真读读6-8小节,把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圈画出来,在心有所动的地方写上简要的批注。【出示】

  第二天早晨,妈妈用虚弱的声音对我说:“映儿,本来我答应今天包饺子给你爸爸吃,现在看来不行了。你呆会儿就买点现成的饺子煮给你爸吃。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

  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2、学生自读,写批注,交流。

  师:谁先来说说?

  生:(读整段话)我从这段话看出妈妈很关心爸爸。

  师:哪个句子让你感受尤其深刻?

  生:我从“记住,要等他吃完了再告诉他我进了医院,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这句话中感受到的。

  师:妈妈的病怎样?【点红“虚弱的声音”】

  生:妈妈正在生病,是急病。

  师:病中的妈妈想到的是什么?再读这句话,尤其留意其中重点的词语。

  生:我从“记住”一词看出,在妈妈心里,让爸爸安心地吃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比自己的病还要重要。妈妈再三的嘱咐我,是为了让我记住。

  生:我从“等他吃完了”看出在妈妈心里,自己的病不比一碗饺子重要,要让风尘仆仆的丈夫吃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

  生:我从“不然他会吃不下去的”看出妈妈是了解丈夫的,知道丈夫对自己的关心胜过一切,要是丈夫知道自己生病了,是什么事也没心思做的。

  师:你们能通过对语言体会,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很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

  生多层次朗读。

  师总结:病中的妈妈最挂念的是爸爸。【板书】病中的挂念 “言为心声”,一句朴素的话语流露妈妈对爸爸的挂念。

  (3)、引读:“然而”——生读:“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

  师:“直奔”一词你感受到什么?

  生:妈妈的健康超过任何事情,心情非常急切,读句子。)

  师:爸爸怎么知道妈妈病了?

  生:爸爸也许是从饺子上看出来的,自己包的饺子和买的饺子是不一样的。

  生:爸爸可能从我的神情上看出来的。

  生:爸爸了解妈妈,平时出差归来,妈妈一定守候在家里,给他做好吃的,最爱吃的是饺子。现在家里的情况告诉自己,一定是出事了。

  师:妈妈尽力瞒着自己的病情,爸爸却一看就知道妈妈生病了,有句唐诗说得好:“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板书】:急切的脚步流露出爸爸对妈妈的一片真情。读句子

  板块二

  1、师总结学法:爱就在这些平淡朴素的生活细节中。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的剩余部分,注意通过一个动作、一句话、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茉莉般的爱。

  〖以板块一为基础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然后循序渐进地运用,使学生有法可依。〗

  2、结合学生交流

  ◎出示1:

  当我推开病房的门,不禁怔住了:妈妈睡在病床上,嘴角挂着恬静的微笑;爸爸坐在床前的椅子上,一只手紧握着妈妈的手,头伏在床沿边睡着了。

  生:我从“紧握着的双手”中看出爸爸对妈妈的关心爱护。

  师:学习课文常常要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找看,说说爸爸为什么这样做?

  生:读句子。

  师:【出示“我夜里睡得沉…”】读一读,说说爸爸为什么这样做?

  生:“她一动我就惊醒了”看出在爸爸心里,妈妈的健康比任何事情都重要,哪怕自己再累也要照顾好她。

  生:“你妈妈有事又不肯叫醒我”看出爸爸了解妻子对自己的体贴,知道她为了让自己多睡会儿,是不肯叫醒自己的。

  师点评:【板书】紧握着的手,行为心表,紧握着的手便流露出爸爸对妈妈的一片真情。

  师:这段话中你还从哪里感受到真爱?尤其注意人物的表情。【 点红“恬静的微笑” 】

  生读:恬静的微笑

  师:“恬静的微笑”流露出妈妈怎样的内心世界?

  生:她看到了爸爸这样尽心照顾自己,感到非常幸福。

  生:妈妈身体忍受着病痛的折磨,因为有了爸爸的悉心照顾,心里感到幸福的。所以脸上露出恬静的微笑。

  师:【板书】恬静的微笑

  师:因为有爱,睡梦中爸爸依然紧抓着妈妈的手——【配乐读】

  因为有爱,病痛中妈妈脸上挂着恬静的微笑——【配乐读句】

  因为有爱,阳光也动情——【出示下句】

  ◎出示2:

  初升的阳光从窗外悄悄地探了进来,轻轻柔柔地笼罩着他们。一切都是那么精谧美好,一切都浸润在生命的芬芳与光泽里。

  师:认真读读,一个“探”字写出了什么?

  生:阳光也有感情,也不愿打扰爸爸妈妈,不愿破坏眼前温馨的画面。

  师:是的,景物是内心感受的写照。

  生【配乐读】

  师:读着读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在我们心中涌起?

  生:感动。

  师:因为真爱最能打动人心,把你的感动读出来。

  生:震撼。

  师:这是爱的力量。爱能震撼人的心灵,爱能照亮整个世界。也请你把感受读出来。

  生再读。

  师:听了你动情的朗读,我们似乎闻到了真情的芬芳,有一种动人的旋律在我们耳边悠然响起。

  ◎师:谁接着说?(学生自主交流。)

  略

  生:“你爸爸伏在床边睡着了,我怕惊动他不敢动。不知不觉,手脚都麻木了。”看出妈妈也很爱爸爸。

  师:“手脚麻木”告诉我们什么?

  生:妈妈在病中,为了让爸爸能多睡会儿,忍耐着,心甘情愿地付出。

  师: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这一幕:【出示】“当我推开病房的门,…”

  师:“这恬静的微笑里” 现在我们知道妈妈此刻手脚麻木,刚才我们感受到妈妈是很幸福的,那么这是装出来德吗?

  生:妈妈为劳累的丈夫能在病床边香甜的睡觉,心里特别安慰。这“恬静的微笑”是真情流露,不是装出来的。

  师:爸爸妈妈都不顾自己的身体,真心为对方着想,结果两人身体都不舒服,这真是甜蜜的误会。

  (3)师:听了妈妈的一番话,映儿心中对茉莉花有了更深刻的感受。【出示】

  ◎出示4

  “病房里,那簇茉莉显得更加洁白纯净。它送来的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

  师:请一生读,【逐渐点红】开始映儿以为,真爱不应该像茉莉一样平淡无奇,在目睹爸爸妈妈之间的爱之后,在映儿心中,对茉莉花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

  生:更加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地钻到我们的心中。【读】

  师:在我们心中对茉莉花、对真爱有了怎样全新的认识?

  生:我们体会到了真爱就像茉莉一样平淡、朴素而真实,那么洁白纯净,带着缕缕幽香。——【配乐读】

  师:我们也真切地体会到“如茉莉一般的爱”才是让人回味绵长的爱,是天长地久的爱。茉莉花的旋律在我们心中静静流淌。——【配乐读】

  〖这样的讨论,在进行细节的品味之后,联系上下文感悟文章的主旨,即见树木,也见森林。〗

  ◎出示5

  师: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

  生:个别读 小组读,齐读。

  四:归纳提炼,积累语言。

  师:开始学习这篇课文的时候,我们和映儿一样对“爱是什么?”存在疑问,请大家读读这些板书?

  生:爱是病中的挂念/爱是急切的脚步/爱是恬静的微笑/爱是紧握着的双手

  师:爱就在这些平淡朴素的生活细节中。(加“……”)结合刚才的交流,或是生活中的感悟,说说在你的心中,爱是什么=?请给这首小诗再补充几句。

  学生练写,交流。

  生:爱是生日时点燃的那支蜡烛。

  生:爱是回家时递上的一双拖鞋。

  生:爱是共同的脚步。

  生:爱是温暖的被子。

  生:爱是一个煎鸡蛋。

  ……

  师:结合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自己的感受,编写了这样一首小诗。

  出示:

  爱

  爱是热腾腾的饺子,

  爱是美丽的谎言。

  爱是急切的脚步,

  爱是病中的挂念。

  爱是亲密的牵手,

  爱是细心的呵护,

  爱是恬静的微笑,

  爱是对亲人的片片思念。

  ……

  爱就一个字,

  却是人世界最美丽的语言。

  【配乐朗读】

  五、作业

  1、爱有不同的表现,在不同的人心中,对爱的感受也不同,以“爱如(     ),(                 )” 的句式,写写你心目中的爱。

  设计思路及教后反思:

  从知道要上评优课开始,就酝酿着,准备着,想着该怎样设计出新颖的流程,怎样把握教材学习的重点,怎样写出富有诗意的引导语言。课文是《爱如茉莉》,有薛法根这样的名师上同题课在前,所以觉得最大的难题就是怎样突破他的经典设计。

  但是,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必定是经过反复琢磨推敲,必定有其高人之处。再怎么挖空心思,他的两个精华“关注细节”、“感受语言”依然成为难以逾越的高峰。

  好吧,把目标定得低一点,不必超越,向他学习,能用的拿来一用。在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研究薛大师的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尤其是结合我们身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感受语言”不必和“关注细节”割裂开来。最后教学设计中定下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关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关注细节”就是在“感受语言”。

  第一次试教,对教学设计不熟,一直关注的是自己,一节课磕磕碰碰上下来,最大的问题是对学生的发言没有很好地做出回应,说白了,就是预设不够充分。另外,还有两处景物描写的难点没有很好地突破。

  接下来的时间,一边在心中模拟着学生可能会说的话,一边播放着自己设计的课件。渐渐的,对每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情况逐渐心中有数起来;对两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尽情朗读的过程中,我被课文优美的语言所感动。我豁然开朗,像这样抒情性的景物描写,不必让学生拘泥在一个字或一个词中,就让学生像我一样,在音乐的渲染下尽情地读。语言的分量,真爱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学生的心里。语言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多了会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第二次第三次的试教,证明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时时被真爱打动着。“教学相长”,说的不错,学生的发言有许多闪光之处,激发出我的激情和灵感。比如对于“记住”一词的理解,有个女生说:“这件事在妈妈心中是很重要的,才会要女儿记住。”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抓住“怎样的事情才会要别人记住”一点,引导学生发散开去,很好地理解了这个词语。

  评优课结束了,以第二的名次没能出线,虽然遗憾,但是觉得收获还是很大。教学设计修改到第八稿,厚厚的一摞,见证了我思想和教学水平的锤炼过程。

  在真爱要不要由夫妻之间的感情,延伸到大爱的层面,我选择了“不”。因为我觉得,教材中诸如“同学之爱”、“师生之爱”、“父母与子女之爱”的题材很多,不必在一篇课文中面面俱到,一网打尽。在“爱是什么?”和“爱如什么?”两项主题选择中,我选择前者,因为以学生目前的年龄,连“爱是什么”都未能领悟,何来对“爱如什么”的认识?

  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首先能够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其次,教师还要考虑采取怎样有效的合理的教学方式进行引导:是图片出示、音乐渲染或是语言的描绘,学生有可能会怎样表达,教师对不同的可能应该采取怎样的引导方式……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2

  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我就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一课时的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不过也存在着缺憾:

  一、善于捕捉细节,用心体会字词知冷暖。

  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二、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作批注、加标点、读中感悟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

  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3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题目十分新颖、别致,能激起人的阅读兴趣,但它也正是教学的难点:如何将“爱”与“茉莉”挂起钩来?如何引导学生在文章的字里行间体会出“爱如茉莉”呢?

  为了解决好这一难点,我在仔细研读文本后,拟定了教法:摒弃按部就班的程序,遵循“简简单单教语文”的理念,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心里特点,对内容大胆取舍,抓住题目和细节进行教学,整合成四个板块:

  1、导入课题,初步感受茉莉;

  2、品读课文,寻觅“爱如茉莉”;

  3、交流讨论,品味“爱如茉莉”;

  4、归纳提炼,拓展延伸。

  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4

  《爱如茉莉》这篇课文通过生活中的细节描写,渗透出父母之间深深的爱。爱原来像茉莉花那样,平淡无奇,但却散发出缕缕幽香。我在教学这一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特点,精心设计教学流程,通过让学生自主学习,仔细寻找课文中的能体现父母之间爱的细节描写,慢咬细嚼,体会其中滋味,通过体会重点词句和朗读训练,体会父母之间以及和我之间的平淡淡却又散发着浓浓亲情的爱。成功之处是:

  一、以读为主,贯穿全课。

  在这堂课中,我没有运用多媒体课件,一支粉笔、一张嘴。在初读课文时就注意学生朗读习惯的培养,让学生在读通、读顺的同时,要注意体会字词句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在精读课文时,着重让学生找出课文中的细节描写,抓住重点词句体会文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要求学生在小组中交流自己的感受,在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感悟的基础上,再在全班进行交流,老师只给于一些适当的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让学生与文本进行深层次地碰撞,从而让学生悟出爱如茉莉的真谛。

  二、重点字词品读感悟。

  教学时,我把学生带入文本,让学生在文本中寻找描写的细节,让学生在文本中感受父母间的那份“茉莉爱”,在重点字词的品读中引起共鸣。如对“直奔”“探”、“轻轻”“蹑手蹑脚”“布满血丝”的品读感悟体会父母之间的平淡无奇的爱,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发言踊跃,体会独特富有见解。

  通过教学我认为如果在以下环节做得更好些,效果一定会更好。第一,课前要布置预习,明确预习的任务,节省课堂学生自学的时间,为学生品读感悟留有充分的时间。

  第二,学生朗读的时间不足,特别是指导朗读的时间不足,引起学生共鸣不够。

  第三,在挖掘孩子与父母之间的爱留给学生的时间有限,学生未能感受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孝敬与关爱。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5

  我教学的《爱如茉莉》讲述了父亲与母亲之间那简单、朴实而又感人的爱。这篇课文写的事情虽小、平,但是表达的感情真,描写的人性美。所以极易感染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这份朴实的爱,如何指导学生去抒写生活中这份真挚的情?我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自主探究、体会、感悟,小组合作交流感受,将朗读与理解课文融成一体,指导学生把课文读得有滋有味。力在引导学生以读悟情,挖掘语文因素――人物的对话、细节的描写、环境的渲染等,通过对关键字句的`咀嚼品味,对重点段的反复诵读,让学生领悟文旨。如文中一个温柔的动作,“直奔”,通过读音的比较,认识意义的不同,体会父亲急切的心情。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目标,那就是――医院。他心里只想着一个人,那就是母亲。一个“奔”字,淋漓尽致地表达出父亲对母亲的爱。另外,通过朴实的语言的描述,让人不能不为之怦然心动。原来爱是妈妈病中惦念的饺子,爱是妈妈脸上恬静的微笑,爱是为了让彼此安睡,一个不敢动,一个不能动,甚至连阳光都赋予了人的情感。通过学生精读体会,那静谧美好的一切,永远留在了大家的心底。

  当说到结尾“哦,爱如茉莉,爱如茉莉。”我突发灵感,读者、作者,包括教者、听者读到这儿,心灵都受到了强烈震撼,学生也不由自主发出了赞叹,明白了爱如茉莉的真谛。此时,我拓展延伸每个人都是在爱的包围中成长的,说说你感受到的爱,很多学生,情不自禁地谈起了自己生活中感受到爸爸与妈妈的那份真爱,这说明孩子们已经懂得了从生活中的细微小事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那份真爱。听课老师和同学都被他们的真实故事所感动了,我真为之惊叹。这便是学生通过文字,通过标点能体会到的情感,真是意外的收获。借机我让学生用打比方的句式写写爱如……我让学生凭自己十几年的生活经历谈谈自己对爱的理解,有的说爱如……有的说爱如……学生的语句优美,感情真挚,这样水到渠成,真正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写作能力。

  我满怀欣喜地总结:人生各个不同阶段对爱的理解不同,需要我们用真心去体味,也需要真心付出,因为“有爱就有一切”,就用你的慧眼去发现生活中的真爱,去领悟生活中爱的真谛。

  这节课我真正放手让学生静心读书,用心体会,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人人参与,学生的积极性很高,课堂气氛此起彼伏,学生学得轻松而愉快,尽情地交流自己的读中感悟和收获,我感觉是很成功的一节课。但如果能让学生再有感情的多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就更精彩了!

  今后我在教学中将奉行“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跟学生共同经历着生命的成长,精神的同构,领略学习带来的快乐和甜蜜。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6

  一、一节课下来,觉得把握得比较好的有这样几方面:

  1、一个大问题“从那些细节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统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默读、交流探究、课堂练笔的时间。

  3、析词品句,体会了真情。李海林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

  二、40分钟的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以致匆匆结束。反思这一教学行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为体现这节课情节的完整,我将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又提了出来。本想以复习的形式带过,没想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显得有点懵,可能是我提问的语调唬着他们了吧。

  2、整节课的节奏有点松散,本想让学生在宽松一点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的,很显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优等生的提高又要照顾到层次低一些的学生。在练笔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好的学生早就写好了,差的学生还在写写涂涂改改的……说实话,如果是赛课,我可能就“带”过去了。

  3、个人语言还需锤炼,重要的是把很多的东西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把握的还不准。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如何能让读写“水到渠成”还需不断研读文本,教学研讨,从实践中摸索。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7

  教师反思的过程经历“具体经验→观察分析→抽象的重新概括→积极的验证”四个过程。下面小编以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教后反思为例,为大家介绍教学反思的写作技巧。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教后反思一

  《爱如茉莉》这篇文章,作者虽然用朴实、简洁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这一平凡的小事,但出色的细节描写告诉我们真爱就如茉莉般平淡无奇却芳香怡人。课文中可供挖掘品味、感悟的地方很多,因此,最后把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放在通过引导学生感情朗读、体会细节之处,感受父母之间平淡却深厚的情谊,从而理解“真爱就像茉莉”。

  在教学时我从书中描写的“大爱”入手,让学生结合图片内容,讲讲《王子与美人鱼》《霸王别姬》《梁山伯与祝英台》的爱情故事,体会书中描写的那些缠绵悱恻,花前月下; 刻骨铭心, 荡气回肠;海誓山盟, 生死与共的“大爱”。然后,再引入如茉莉般平淡无奇的爱,形成强烈反差,激发学生的好奇,真爱怎么能像茉莉呢?这部分的设计意图,一是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是说话训练,给学生一个展现自己的平台,来进行表情达意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语感。

  之后,我让学生到文本中去寻找能体现父母之间真情的词句和最感动自己细节,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当中去感受“爱如茉莉”。在班级交流感受时展示父母在病房静静守候的画面,引导学生抓住文中的字词句去体会父母之间的深情,如“虚弱”“直奔”“紧握”“坐”“探”等,让学生感受到爱有时就体现在一个动作,一个神态,一句平淡的话语,一个细节,一件小事上。同时,在课上我注重重点词语的理解指导,例:对“直奔”“探”的指导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分句练习朗读,而后再通过教师的语言引导,将学生的感情推上一个新的高潮点,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段。

  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我通过赏析感言,升华爱的理念。利用播放组图+音乐的方式,让学生观看生活中通过细节体现“爱”的图片,让学生观看后写几句话或写一首小诗,

  爱是什么?

  爱是妈妈心中给爸爸煮的饺子;

  爱是爸爸直奔医院匆匆而去的身影;

  爱是——---——————;

  爱是—————————-。

  爱是—————————-,

  爱是—————————-。

  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自己思想和思考学习所得的时间。让学生把文本中的语言温度转化为自己文字的温度。

  但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在这节课的教学中也存在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比如对时间的掌控还不够到位,最后写的环节没能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落实得不够。还有比较遗憾的一点是,课堂评价不熟练,不到位,若评价语再多一些,针对性强一些,学生的朗读可能会更好。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教后反思二

  一、一节课下来,觉得把握得比较好的有这样几方面:

  1、一个大问题“从那些细节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统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默读、交流探究、课堂练笔的时间。

  3、析词品句,体会了真情。李海林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 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透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

  二、40分钟的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以致匆匆结束。反思这一教学行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为体现这节课情节的完整,我将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又提了出来。本想以复习的形式带过,没想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显得有点懵,可能是我提问的语调唬着他们了吧。

  2、整节课的节奏有点松散,本想让学生在宽松一点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的,很显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优等生的提高又要照顾到层次低一些的学生。在练笔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好的学生早就写好了,差的学生还在写写涂涂改改的……说实话,如果是赛课,我可能就“带” 过去了。

  3、个人语言还需锤炼,重要的是把很多的东西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把握的还不准。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如何能让读写“水到渠成”还需不断研读文本,教学研讨,从实践中摸索。

  五年级语文《爱如茉莉》教后反思三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这一课我先从“爱如茉莉”这个题目入手。抓住“爱”的温暖、博大、深情,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朗读“爱”字,初步感受“爱”字。接着教学“茉莉”两字,让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茉”字。以此导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并趁热打铁给出本文描写茉莉花的词语“ 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充满诗意”让学生积累并灵活应用。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而 “爱”这一字眼涵盖的范围太广,内涵又太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我先开头说:“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担心,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爱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爱是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我启发下,孩子们谈的非常的投入:

  “爱是妈妈辛勤的汗水。”

  “爱是妈妈缝上的纽扣。”

  “爱的妈妈的唠叨。”

  “爱是妈妈煮好的香喷喷的饭菜。” ……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已经真正理解了爱的平凡。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8

  《爱如茉莉》是小学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用清新、朴实的语言记叙了妈妈生病住院,爸爸去医院照顾妈妈这件小事,其中作者着力描写和渲染的是爸爸妈妈执手而眠的情景,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温馨而又美好的画面。它告诉我们:真爱无痕,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美好;至爱无声,任何表白都是那么的苍白无力。

  对于该课的设计,我抓住一个“爱”字,让学生在品词品句中体会这份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真情,在寻找文中细节描写时体会到人物内心那至深至爱的情意,从而理解“爱如茉莉”的含义。

  一、析词品句,体会真情。

  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理解“直奔”“麻木”等词的意思,从而感悟到父母心灵相通的那份默契

  二、赏读体验,品味真情。

  新课标提倡,语文教学中要重视朗读,以读促讲,以读悟情。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自主找到的几个细节描写的句子,让他们自己读,同桌读,小组读,齐读等多种读的形式,自主的

  体会字里行间流淌出的浓情蜜意,品味父母及与女儿之间的那份真情。

  三、课后拓展,品味爱心。

  真情如平淡无奇的茉莉,人间处处有真情。为了让学生对这份平淡却又深厚的真情有更深刻的体会,我设计了四个拓展练习。

  1、读读有关“爱”的文章,谈谈读后感受。

  2、说说身边发生的有关“爱”的小事。

  3、朗诵一首“爱”的小诗。

  4、写一篇“爱”的文章。题目《爱如》

  在读、说、诵的基础上,学生愈发对平淡无奇的爱有了深刻的感受,课后很多学生都谈到了自己身边或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有关爱的故事,真正体会到了什么叫无私的爱,什么才能称之为真情无痕、至爱无声。于是一篇《爱如》水到渠成。

  这节课中,有一点遗憾的是执教时还是没能大胆地放开手给学生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慢慢体会、感悟真情,我有些环节又把自己的设计通过强硬的方式给学生,而不是始终在顺应着学生的学习。这是今后在教学中要注意及改正的。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9

  一、一节课下来,觉得把握得比较好的有这样几方面:

  1、一个大问题“从那些细节感受到了父母之间的真爱?”统领第二课时的教学,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2、充分给足了学生自主默读、交流探究、课堂练笔的时间。

  3、析词品句,体会了真情。李海林说:“语文课上出了多种味道,唯独没有语文味”,成了“没有语文的语文课”。字词知冷暖,语言有温度。执教时,我紧紧扣住文本的主旨,把情感的熏陶感染和语言的理解运用紧密结合起来,体现了“课标”要求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和谐统一。如引导学生理解“直奔”、“蹑手蹑脚”、“紧握”等词的含义,从而体会父亲对母亲那份无微不至的关心;通过父母说的两段话,感悟他们之间的彼此体贴、默默付出;通过“探”字体悟“人有情,景有语”……

  二、40分钟的时间没有完成教学任务,以致匆匆结束。反思这一教学行为存在的原因主要有:

  1、为体现这节课情节的完整,我将第一课时理清文章的情感脉络又提了出来。本想以复习的形式带过,没想到学生对这个问题显得有点懵,可能是我提问的语调唬着他们了吧。

  2、整节课的节奏有点松散,本想让学生在宽松一点的氛围中自主学习的,很显然对课堂的驾驭能力还不足。同时也给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保证优等生的提高又要照顾到层次低一些的学生。在练笔环节就出现了这样的现象:好的学生早就写好了,差的学生还在写写涂涂改改的……说实话,如果是赛课,我可能就“带”过去了。

  3、个人语言还需锤炼,重要的是把很多的东西吸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

  4、读写结合的切入点把握的还不准。正如叶圣陶所说:读是理解吸收,写是理解表达。有理解性的吸收,才会有理解性的表达。如何能让读写“水到渠成”还需不断研读文本,教学研讨,从实践中摸索。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0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作者用散文诗般的语言,描述了父母间温柔、细腻的感情,如一脉涓涓细流,在你心里流动;如一缕淡淡花香,驻足你的心房。

  1、音乐创情境

  音乐与文学,本身就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让人有灵性。因此,在课的伊始,我就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情感场,在最后学完全文后的总结时,我也配上了音乐。合适的音乐非但不会伤害语言,而且会让语言自身的意味保持得更长久。尽管语文教学要回归简单,但也并不一定要谈多媒体色变。

  2、字词促理解

  语文教学有时也需要咬文嚼字。在字词的感悟中,有助于学生读懂文字的内涵,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在对“奔”字的教学中,我从语音入手,让学生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在对“掏”“钻”等动作的领会上还没有到位,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

  3、诗歌见真情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语言和思维的训练。优秀的表达,必是思想锤炼的结果。当学生即兴创作的小诗在课堂上静静流淌时,那一刻的我内心被滋润了。“爱,是一把大伞,为你遮风挡雨。爱,是一束鲜花,芬芳怡人。爱,如甘甜的露水,滋润心田;爱似灿烂的阳光,带来无限温暖……”即使是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的孩子,也在最后的创作中吐露出了心声。

  也许,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1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从设计教学开始,我就把学习和思考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首先让学生带问题读课文,接着从一组组“细节图”中去感受“爱”,去体验平凡小事所带给人的温暖。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自己对于爱的见解,充分关注了学生对“爱”的理解和认知,也使教师对学生的情感体验有大略的了解。这样的设计,不仅使学生很快进入到了学习主体的角色,也为教学的开展奠定了较浓厚的情感基础。这是第二课时教学的设计思路。

  根据班级学生情况,本课的教学主要是以学生的自读感悟为主,老师的点拨引导为辅。本班学生的朗读及口语表达能力都比较优秀,并且在理解词句的含义上难度不大,大部分学生都能做到有感而发,因此“读中感悟,悟后有感而读,在教学中体现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突显学生亮点,促进课堂的精彩”这一出发点是符合实际并且行之有效的。从教材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阅读主动权交给学生,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自读课文,找句子,写体会,区别于以往教师牵着学生读的被动局面,让学生在自学阶段就拥有属于自己的阅读天地。

  在阅读汇报中,我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因为这过程是学生自我学习体验的一种展示,也是学生学习文本的一种积极交流。汇报中,深层次感悟及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是重头戏,这两者相辅相成。教学中,我采用情景渲染的方式,通过音乐、教师的热情与细腻还有煽情语言,引导学生入情入境,感悟父母之间的真爱;或是让学生边读边想象,感受父母之间温馨感人的画面------从而使学生沉浸在爱的氛围中,感悟字里行间那浓浓的爱,最后通过朗读告诉我们爱就如平淡无奇却是芳香宜人的茉莉。深层感悟,感动每个人,学生在感动了自己之后,在老师的引导与渲染之下,发自内心地读出那感人的语句,实现了学的有效目的。

  在教学结束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入的体会如茉莉般平淡却真切的爱,我积极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去思考,去感悟身边的爱,让学生明白爱就在身边。在此基础上,结合5.12汶川大地震中,体现出来的各种各样的爱:母子之爱、国家领导人的博爱------这牵动千千万万人心的感人事迹,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爱的眼睛,一颗善于感受爱的心灵,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满爱!这一设计使课文思想得到升华和延伸,是全文学习的一个亮点,关注了文本与学生学习、生活实践的联系,能让学生更清楚地感受到每天来自不同角落的关爱,并懂得回报,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让爱真正“钻”入学生的心田。

  陶行知指出:“真正的教育必须培养出能思考会创造的人。” 学生置身于这种主动、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中,对课文进行了多角度的、有创意的解读,尽展其独特的思维和丰富多彩的个性。课堂上,不断闪烁着学生美丽的创新思维的火花。学生体验着成功的喜悦,追求着创新的价值,走向创新的人生。

  实践证明,只有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语文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心灵自由”、“言论自由”、“行动自由”,语文课堂才会真正成为师生共同学习探讨的乐土,才能称之为有效。

  《爱如茉莉》教学反思

  读了《爱如茉莉》这篇课文,一幅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的茉莉图便出现在我眼前,让我不由想起了“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句诗。我在想,如何将这篇清新自然的课文上好,如何在自然和谐中将主题传递给学生,让学生真切感受到父母之间那种平淡又真切的爱情呢?于是我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教案,又精心制作了第二课时的课件,配上了美妙的音乐。课上下来基本达到了预设的效果。

  一、善于捕捉细节,用心体会字词知冷暖。

  1、细节悟真爱。父母之间的那份平淡又真切的爱,融在了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教学中我引导学生用心阅读文中发生的感人故事,找一找描写特别感人的细节,并写写批注。学生通过独立自主的研读文本、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探讨、教师的点拨引领,明白了字词的意义与功能,知道了细节对于一篇文章的重要意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了“爱如茉莉”。

  2、字词促理解。语文教学有时也需要咬文嚼字。在字词的感悟中,有助于学生读懂文字的内涵,体验蕴含在其中的情感。在对“奔”字的教学中,我从语音入手,让学生获得语义的理解,从语义的理解感受当时父亲的心情。把语文学习的真谛隐含在这个字的处理中,引导学生一步步感觉到文字的温度。课堂教学永远存在遗憾,感觉不足的是在对“掏”“钻”等动作的领会上还没有到位,文中还有许多爱的细节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

  也许,在“品字”中体会到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在“读文”中感受出文字中的温度。这样的教学,或许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

  二、设计开场白,体现语文味。

  1、从“爱”入手,感悟文字的冷暖。

  师:(教师板书“爱”)一起读——爱。

  师:爱,是一个温暖的字,如三月的春风,能融化寒冷的冰雪。让我们一起轻声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博大的字,如高山流水,江河飞瀑。让我们一起大声地读——爱。

  师:爱,是一个深情的字,如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蕴涵着心与心彼此的感动。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爱。

  师:每个人对“爱”的理解、感悟都不一样,这节课,我们就继续一起来学习这篇关于“爱”的文章,题目就是——爱如茉莉。

  2、抓重点词语,进行说话训练。

  出示词语:平淡无奇 洁白纯净   缕缕幽香 袅袅清香  弥漫   诗意

  师:这些词语哪些同学来读?(指名读、齐读。)

  师:这些词语都和茉莉有关,茉莉是什么样的?在同学们心中是什么样的?用上一两个词语来描述,说一句话或者两句话。

  生:我心中的茉莉,平淡无奇,开出的花缕缕幽香。

  师:开出的花—散发出缕缕幽香,要不别人听不懂,再说一遍。  

  (一学生描述,用了三个词)

  师:词语在运用中才能会用,才能变成自己的语言。还能说吗?

  (生用上了平淡无奇、洁白纯净、诗意)

  师:谁能说得更具体一些,更丰富一些。

  (生用上了四个词语,师表扬)

  师:能说两句话吗? 

  (学生反应不积极,沉默了一会)

  师:只要开口说话,老师就高兴。

  生:洁白纯净的茉莉,平淡无奇,但散发出缕缕幽香……

  师:说的好,学课文时可以看到很多词语,我们不但会记,还要会用,学会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

  反思:

  一是让学生会读文中的重点词语,二是进行说话训练,让学生在理解词语包含的意思的同时学习运用。这两种目的都隐含在具体的要求之中,体现着浓浓的语文味。尝试了知道,学生现场反应和自己的预想是相同的。一是因为学生通过第一节的学习,对课文有一定的了解;更主要是我平时经常给学生这样的训练,所以他们才能很好理解这次的意图。难怪有人说,一个语文教师的教学思路决定了学生的语文学习的程度。语文教师应该引领学生感受课文的语言,并且能够引导学生在不断的尝试运用中,更深层次品味语言,培养对语言独特的感受能力。

  三、适时进行学法指导。

  在课文感知过程中,适时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是很重要的。在课堂教学中,我通过让学生朗读、写批注、读中感悟等,让学生逐步感受语言文字的分量,感受到“爱如茉莉”的真正意义,循序渐进地学会语文学习。不过,让我吸取的教训是,象类似比较抒情的课文,要巧妙地安排好学法指导,不要让过多的学法指导冲淡了花香。教学《爱如茉莉》这篇课文的时,我既有围绕文章的词句来进行读词,用词语说话,关键词语的理解等。又有引导学生去思考文本以外的东西,所有的学习活动都是同时引入“于细微处见真情”等词句促使学生感受语言,提升学生的语言境界。这样的教学可以让人感受到这是一节充满文化气息的语文课。一个看似平静的课堂,其实存在太多的思想。怎么让这些思想统一在一起,共同去学习,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把有用的信息传递给学生?这需要教师充分考虑。我在上课时就给学生留下空间,既是考虑到教学的需要,同样是考虑到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学习水平。

  四、在修改和揣摩中升华。

  从知道要上评优课开始,我就酝酿着,准备着,想着该怎样设计出新颖的流程,怎样把握教材学习的重点,怎样写出富有诗意的引导语言。我在不断地研究教材,不断地搜索别人先进教学案例的过程中,尤其是结合我们身边的学生的实际情况,觉得“感受语言”不必和“关注细节”割裂开来。最后教学设计中定下这样一个学习目标:关注人物的一句话,一个动作,甚至一个表情,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去感受茉莉般的爱。因为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表情都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关注细节”就是在“感受语言”。

  阅读原文,解读教学参考书,欣赏教学配套课件,动笔撰写教案等的一系列工作;到上第一课时时,我再读教案,感觉一直关注的是自己的思路,没有关注学生从学生的实际考虑,说白了,就是预设不够充分。

  接下来的时间,一边在心中模拟着学生可能会说的话,一边播放着自己设计的课件。渐渐的,对每个环节学生的交流情况逐渐心中有数起来;对两处景物描写的内容,在《茉莉花》优美的旋律中尽情朗读的过程中,我被课文优美的语言所感动。我豁然开朗,像这样抒情性的景物描写,不必让学生拘泥在一个字或一个词中,就让学生像我一样,在音乐的渲染下尽情地读。语言的分量,真爱的魅力自然而然就会进入学生的心里。语言有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说多了会像白开水一样淡而无味。

  实践证明这些修改是有效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都能沉浸在茉莉花般幽香恬淡的氛围之中,时时被真爱打动着。“教学相长”,说的不错,学生的发言有许多闪光之处 ,激发出我的激情和灵感。比如对于“然而,爸爸没有吃我买的饺子,也没有听我花尽心思编的谎话,便直奔医院。”一句的理解,有个女生说:“爸爸非常紧张妈妈,连听我的解释也来不及了,说明爸爸爱妈妈!”在正式上课的过程中,我采用句子比较法,引导学生发散开去,很好地理解了这句话。

  在课堂教学中,最大的感受是,教师对教材的钻研特别重要,要学生体会到的内容,教师必须能够感悟到,然后才有可能让大多数学生也感悟到。

  当然,这节课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如关照了文本中的词句,对于文章整体的情感脉络把握就显得稍弱;还可以在课末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你觉得爱如什么?”等等,都有利于学生巩固对课文中心的理解。学生读书的感情还要加强指导,我想,在学生不熟悉的情况下,如果我能给学生一点时间,让学生互相读一读,采用多种形式的读等。让语文课堂充满花香,这是我们语文教师一直追求的!然而在引导过程中,在问题与情境的把握上还不到位,还不巧妙,不能很好地做到问题与情境的交融,好不容易营造起来的温暖氛围差点因为问题的思考与困难而破坏。所以,在以后的情境教学中,要更好地做到情境与问题的交融。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 篇12

  《爱如茉莉》是一篇弥漫着淡淡香气的散文,以生动传情的笔触,描写了父母之间互相关爱,有如茉莉一样洁白纯净,芳香宜人,抒发了对这种感情的赞美之情。

  教学这一课我先从“爱如茉莉”这个题目入手。抓住“爱”的温暖、博大、深情,引导学生一次次地朗读“爱”字,初步感受“爱”字。接着教学“茉莉”两字,让学生注意容易写错的“茉”字。以此导入课题后,让学生说说他们心目中的茉莉是什么样的?并趁热打铁给出本文描写茉莉花的词语“平淡无奇、洁白纯净、缕缕幽香、袅袅清香、充满诗意”让学生积累并灵活应用。

  “生活有真爱,细节有真情,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本课中父母之间的爱就流淌在生活中的许多细节中,如果不用心去品,是感受不到的。所以,我先指导学生“关注细节,抓人物的一个动作、一种眼神、一句话语”去体会父母之间的爱,然后在课堂交流中紧紧围绕细节处展开品读,通过“直奔”、“紧握”、“叮嘱”等词语感受真爱,再适时地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中父母之间的一些小事体会到生活中的真爱,将文本中的情延伸到文本外,让学生对爱有了切身的感悟。

  现在的孩子怨言太多,对父母的抱怨、对老师的抱怨非常的多,除了一些合理的之外,有的时候显得过多的以自我为中心,而不会体谅师长的良苦用心。而“爱”这一字眼涵盖的范围太广,内涵又太深,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爱就是生活中的一些细节,我以“爱是什么?”为题让学生谈感受。我先开头说:“爱是什么?爱是妈妈的担心,爱是爸爸的叮嘱,爱是孩子们上课时专注的眼神,爱是孩子们那一张张纯真的笑脸,爱是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爱是家长们的关心和帮助……”在我启发下,孩子们谈的非常的投入:

  “爱是妈妈辛勤的汗水。”

  “爱是妈妈缝上的纽扣。”

  “爱的妈妈的唠叨。”

  “爱是妈妈煮好的香喷喷的饭菜。”……

  此时此刻,我想孩子们已经真正理解了爱的平凡。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爱如茉莉》教学案例及反思(通用12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