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

  执教 洛城一中赵磊

  指导及点评寿光教研室 刘湘玉

  师:同学们好,在上新课之前,我们先来完成一个智力测验,大家请看屏幕。(教师出示课件)

  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

  如果你就是船上那个未成年的孩子的话,请你想一个办法,帮助全家脱离险境。

  生:我想我和爸爸先下到水里,让妈妈一个人在破船上,这样船就不会沉了。

  师:你真是孝顺的好孩子。为什么船就不沉了呢?

  生:因为船上的重量减轻了。

  生:我想用木桨把船打碎,一人一块木板趴在上面,借水的浮力飘浮在上面。

  师:你可真有办法。

  生:我想我可以脱下自己鲜艳的衣服来回晃动,让远处的船发现我们。

  ……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办法。可是如果船大人多,又在夜深雾浓之际,你将如何处理呢?请速读课文,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哈尔威船长救人的过程。

  (一生简述后,一生讲评)师:故事我们听完了,不知道同学听了这个故事以后有什么感受呢?(生沉默。)

  师:大家可以随便谈,有一点谈一点,有两点谈两点。一时还没有什么感受的同学,也可以提问题,大家一起探讨。(学生讨论、准备)

  学生:老师我有一个问题还不明白,课文前面说船上有25名船员,1名女服务员;31名乘客。后面又说船上有61人,不知那四人指的是谁?

  老师:这位同学开始提问题了,哪位同学帮他解释一下?

  学生:可能再加上船长,机械师,大副-----

  另一学生:克莱芒。

  老师:我想也是这样的。有没有不同意见,谁还有其它的问题需要提出?

  生:课文结尾说:“面对死亡,他又成功的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里“权利”指的又是什么呢?

  师:这个问题很有深度,大家想过吗?

  生:(沉默)

  师:这种的权利是不是作威作福、高高在上呢?(生:不是)

  师:是不是个人享乐呢?(生:不是)

  师:这种权利是把死亡留给自己,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是真正的英雄的权利!

  学生:我刚看到课文的题目时,认为它是一篇记事的文章,读完后发现它是写人的,这算不算文不对题?

  老师:这个同学提的问题很有价值,谁能给他解释一下?这需要老师提示一下,这篇文章的体裁是小说,小说就是一种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的文学体裁,当然这并不能成为否定刚才那位同学看法的理由。

  生:事由人为,写事当然离不开写人了。

  师:说得太好了!这里老师想问一下,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本文运用了哪些刻画人物的方法?

  学生:本文运用了很多的描写?

  师:具体有哪几种?

  生:有语言描写、场境描写还有动作描写。

  师:能不能找几例呢?(生找例子,举手回答)

  师:还有没有其他的描写方式?(生沉默)在本文当中还有一种成功的运用另外一种描写方式,叫____细节描写。

  生问:老师,什么是细节描写呢?

  师:这样吧,老师来画棵树。(师一笔画出树的主干)这美术中叫做勾勒,(师仔细的画叶片、芽苞),这叫工笔细描,这个工笔细描,就颇似我们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在同学们学习过的课文中有没有运用过这种描写手法的?

  (生找了几处小学时学过的课文中的细节描写。)

  师:大家有没有听过一首叫《杜十娘》的歌呢?(有的学生听过)有没有同学知道杜十娘的故事?

  生:她本是个风尘女子,后来有了自己的意中人,好像叫____李贾的,随着他就走了,不过在回家的路上,李贾把好卖给了一个富家公子。

  师:就在李贾把杜十娘卖掉以后,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杜十娘打量他的面部表情,“欣欣然若有喜色”,了了数笔,便把李贾的丑陋嘴脸给勾画出来了。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儒林外史》的?(学生有的说读过)

  在《儒林外史》中塑造了一个吝啬鬼叫严监生的,他临死时伸出两个指头(师表演)就是咽不下气。亲友们猜:可能是有两箱财宝没有找出来?还是有两个姨太太没来呢?(生笑)大家猜猜,还是她的妻子最了解他,就挑出了煤油灯两根灯草中的一根,于是他就死去了。请大家再找一找我们课文中有没有类似的细节描写?

  (学生找细节描写,举手回答)

  师:再请一位同学在刚才那位同学复述的基础上,加上这些细节,再复述一下这个故事。(一生复述,学生评点,认为绘声绘色,生动感人)

  师:生动的描写可以使文章更加生动、塑造的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第二位同学的复述就成功的运用了这种手法,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写作中也要注意此种手法的运用。

  生1:老师,我想谈谈哈尔威船长这个人。师:好啊。

  生1:我认为哈尔威船长是一个沉着的人。在突发的灾难面前,他表现得十分英勇、沉着,他利用船长的权利,维持着秩序,使救授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是殴斗。(师点评后,生将其写到黑板上)

  生2:我认为用“镇定自若”比用“沉着”更恰当一些。“面对着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也听从他的调遣。”

  师:你能解释一下“惊慌失措”和“镇定自若”这两个词吗?

  生:惊慌失措:由于紧张害怕而举止失常,不知如何是好。惊慌:举止失常。

  镇定自若: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不乱,好像什么也没发生似的。

  (生把镇定自若写到黑板上)

  师:如果换了你,你也会像哈尔威船长一样,做到镇定自若吗?

  生:会。

  师:勇气可嘉。可时,真的处在那样一种情形之下,怕是就没有大家所说的那样轻松了。在这里,有影片《泰坦尼克号》中的几个场景。请大家切身体验一下。(师展示课件,读课文“震荡可怕极了”“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

  师:看完刚才的影片大家感受如何?

  生:很害怕。好恐惧等。

  师:面对此情此景,你会首先想到什么呢?要实话实说。

  生:活命、逃命、哭、什么也没想等。

  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引用:在1999年烟台海难中的幸存者杜运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说的:当时心里只想两件事:(让学生猜一猜)一个是我再也见不到家人了,另一个是呛死的滋味实在是太难受了。而此时的哈尔威船长在想些什么呢?他做了些什么呢?

  生:想到是大家,组织抢救工作等等。

  师:下面请同学们分角色朗读第十六段以后的“简短有力的对话”。(指导学生朗读,要读出语气、语调来。通过过读体会哈尔威船长的镇定自若。找出几个角色,老师叙述,不时穿插,如学生声小了,师: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你能压得住吗?大声点,不要太吝啬,再大点,要有力,要读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谁来读一些这句:船长喊了一声:洛克机械师在哪儿?要突出喊。“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 “够了”指导学生用升调、降调、重读等,读出危急时刻的急来,还要读出镇定自若的定来,读出船长的镇定自若。)

  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个问题?面对这猝然而至的灾难,甚至可以说是死亡,一边是惊慌失措,一边是镇定自若,为什么独有哈尔威船长能够做到镇定自若呢?

  生:因为他是船长。

  师:是船长就一定能镇定自若吗?

  生:(思考后)他不仅是个船长,而且是个忠于职守的好船长。生读: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请生把忠于职守写到黑板上)

  师:哪一位同学能解释一下“忠于职守”呢?

  生:忠于职守:忠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岗位。

  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工作岗位,也都有自己的岗位职责,譬如说:教师的岗位职责就是教书育人。那么,哈尔威船长的职责是什么呢?

  生:我觉得,作为一名船长,他最大的职责就是开好船,保证乘客的生命安全。

  师:你觉得他尽到自己的职责了吗?

  生1:我认为,他没有尽到自己的职责,因为作为一名船长,他撞船了,这是责任事故。

  生2:我不同意你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不在哈尔威船长。

  师:何以见得?

  生2:文章以开始就说: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的驾驶着他的“诺曼底”号。轮船缓缓行驶着。可以说哈尔威船长驾驶得很认真。没有吊以轻心。(师:更不是酒后驾驶)

  师:还有没有补充的。

  生3:我同意刚才这位同学的观点。因为撞船的责任在“玛丽”号,因为“玛丽”号“行驶速度非常快”,“在一片浪花中飞驶过来”,“负载又特别大”。

  生4:是“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的。

  师:同学们为哈尔威船长作了很多的辩护,如果他在天有灵的话,一定会感激大家的。

  生1:我还是认为,作为一个船长,他毕竟与人撞船了,差点让这么的人葬身鱼腹,这是无论如何也说不过去的。

  生2:应当说,作为船长,他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的。因为,在关键的时刻,他没有逃避,他积极的组织救援工作,并且使之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使60人在短短的20分钟之内全部救出,并且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师:这叫_____(生:以身殉职)那他是一个_____的人。

  生:舍己救人。(板书到黑板上)

  师:老师觉得课文中有一句话说得太好了: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请同学看屏幕(师放课件镜头1:送钱,镜头2:有人见死不救,镜头:3救小孩)。

  同学们通过电视新闻或是报纸、杂志,还没有看到过类似的情形呢?

  (学生说了在克拉玛依事件中见死不救的事情)

  师:还记得,刚毕业的那年,与同学们一起看《泰坦尼克号》,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1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那段话仿佛能触摸到灵魂的深处,发人深省,他常我想起,良知、道义,还有生命的本质……

  在其实,面对死亡,求生是每个人的本能。可是,上帝在赋于我们生命的同时,也赋于了我们责任和义务,因为,活着固然重要,可是履行做人之道同样重要,能做到舍己救人就更加难能可贵了。

  学生1:老师,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

  老师:谁能就这个问题谈谈看法?

  学生2:我认为不是没有办法救自己,而是船长已抱定了以身殉职的决心。

  学生3:我同意的看法,船长在随船沉没时,一人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说明他没有自救的打算。

  学生4:船长没有自救的打算,在前面已经显露出来了――船上有61人他却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作者说他把自己给忘了,其实他并不是忘。

  老师:好,老师完全同意这几个同学的意见。还有没有要补充的?

  学生5:老师,我认为船长死得有点不值得。

  师:噢,这位同学提出了一个价值观的问题。你有什么意见?

  学生6:我认为值得。

  学生6:我认为不值得。因为他不死船要沉,死船还是沉,这么好的船长活下来还可以以做很多好事情。

  学生7:我认为值得。船长死了,但他留给了我们一种忠于职守,以身殉职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对人们影响也许更大。

  (生将伟大板书到黑板上)

  师:他的可爱、伟大之处在哪里呢?

  生:当人们在呼号和嘈杂声中,听到了船长简短有力的对话后,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师:这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呢?

  (明确:哈尔威船长的精神感召力)

  生: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一个巍然屹立就写出了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

  生:还有文章的倒数第三段,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雕像也塑造出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的形象。

  师:时穷节见,危难出英雄。危急时刻,是放弃责任,违背天良,只求独自活命呢?还是舍己救人、舍生取义呢?哈尔威船长已经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做出了响亮的回答。让我们一起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一起朗读课文后三自然段,深情缅情我们敬爱的船长吧!(朗读课文,师指导快速背速,运用重点词语背诵法,找出了“六个一”,学生在两分种之内全部背诵)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师板书)。老师真心的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像哈尔威船长那样用自己的正直与善良,用自己的无私与真诚,在人生的历程中,也筑起一座高高耸立的丰碑,真正成为太阳底下大写的人!(边讲,边板书)

  下课!

  附板书设计:

  伟大

  舍己救人

  忠于职守

  镇定自若

  一个沉着的人

  点评:

  这是赵磊老师在安丘“潍坊市初中语文课程改革暨中考研讨会”上出示的一节示范课。本堂课无论是三个维度的达成,还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现以及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的培养,都很好的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得以充分体现。《“诺曼底号”遇难记》中哈尔威船长的光辉形象,本身就体现着一种人格的魅力,一种精神的力量。在课堂上,赵老师正是通过这些凝聚着作者灵感,激情和思想的文字,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的情感、情操,影响着他们对世界的感受、思考及表达方式,并最终积淀成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层、最基本的东西______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学生在讨论“哈尔威船长死得到底值不值”这一问题时,老师并没有立即亮出自己的观点,更没有大讲特讲“生命的意义”,而是让学生充分的参与到讨论中来,学生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实际也就是两种不同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体现。这时,老师适时的引入时代活水,从“克拉玛依事件”到“泰坦尼克号”,特别是赵老师富有激情的一段独白高潮语,掷地有声,字字镌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给学生以心灵的震撼,情感的熏陶,可以说,实现了教书与育人文道统一。

  二、抓住诵读来迁移知识强化能力。这节课有三个高潮,一是引导学生理解细节描写这个环节,他没有生硬塞给学生概念,而是用简笔画的形式深入浅出地使学生明白了什么粗线勾勒,什么是工笔细描,然后顺理成章地引导学生来忆读,即回忆一些以前学习过的课文,或者是一些文学作品中细节描写的句子。通过“忆读”就巧妙利用课文中隐含的迁移因素,将学生正在学习的内容与以往学习过的内容有机地连接起来,从而扩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益,增加教学情趣。运用“忆读”的教学手法,能有力地激发、活跃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形成热情勃发、深入持久、内容丰富的课堂活动。

  第二个高潮就是让学生分角色演读那段对白,也为课堂增加了光彩。很多课文就需要这样的演读。演读,就是表演式的诵读,就是表情诵读活动。老师可以根据课文分一下角色,也可以精细地剪辑课文,一旦将文质兼美的课文处理为一篇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完成的朗诵材料,学生演读的那种教学情景真是让人心醉,让人心动,让人感到那是教师的辛苦讲析永远也达不到的生动境界。

  这种读在教学中能收到奇效,学生陶醉还来不及,怎么会打盹?这就是在学生活动,“新课标”所强调的“要加强综合,简化头绪,突出重点”“重视积累、感悟、熏陶和培养语感”的教学要求就真正地被落实了。

  第三个高潮是学生的质疑讨论环节,这就叫“悟读”,就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边读边悟,边悟边读、读读悟悟,不是通过老师的讲析,而是通过学生自已的品读感悟达到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哈尔威船长到底是不是一个好船长。有的学生提出:“他必竞是撞船了,怎么说也说不过去”,而另一此学生就从课文中找论据来为哈尔船长辩护,学生思想越辩越明,思维的火花不断闪现。

  悟读的教学价值在于高效与深刻,课堂上既洋溢着学生琅琅的读书声,又涌动着学生揣摩品味的思维潜流,课堂教学的活跃外象与学生思维的深层触动同时生辉。这就把握住了语言训练这一关键中的关键,无论是老师的范读、师生的各种诵读及快速背诵,都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特别是指导学生用不同的语调来读“够了”这一句时,会场中数次响起热烈的掌声,完全可以说这是用“读”把课堂推向了精采的高潮。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2

  教学目标

  1、通读全文,能够复述故事情节

  2、找出文中描写哈尔威船长的句子,并分析哈尔威船长的性格

  3、学生谈对英雄行为的认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由电影《泰坦尼特号》沉没慷慨悲壮的故事引到“诺曼底”号遇难

  二、检查预习

  ⑴加横线字加拼音

  薄雾        弥漫          履行                湍急        

  窟窿        猝然          你推我搡            蓦地          

  铁铸        肇祸          须臾

  ⑵多音字

  载                        呛

  三、简介作者

  维克多・雨果(1802―1885),十九世纪法国文学大师,诗人、小说家、剧作家、文艺评论家、政论家。被誉为“法兰西的民族诗人”,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小说代表作有《九三年》、《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四、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注意事项: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环境,整个事件的大概经过、结果。

  五、再读课文,个性感悟

  在这些众多人物当中,你最欣赏的人物是谁,文中哪些语句能够展现他的风采,找出并大声的朗读出来,并试着概括其精神。

  (共同探导对文章感情的把握,如庄重、语调急促等)(人物精神: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等)

  六、回顾课文,拓展延伸

  英雄,我想对你说……英雄已逝,但我们应该有千言万语想对他说,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允许有不同的声音出现,如哈尔威船长完全可以逃生,因为生命高于一切……

  七、课堂练笔

  在生活中,会有各种不测发生,如地震、火灾、下楼梯践踏等事件,在这次四川大地震中,四川好几所学校师生伤亡惨重,但四川桑枣中学多名师生在1分36秒内迅速转移到安全地带,如果你在地震、火灾、楼梯拥挤等现场,模仿文中13小节,说一段话,能让大家迅速安全有序的撤离。

  教后记:

  一节组内公开课结束后,我感慨颇多,引导学生对生命意义的思考,我认为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一

  哈尔威成为了英雄,他之成为英雄其实很简单,只是“运用了他船长的权利”――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忠于职守,做人之道,看起来平常,真正做到又是何等的困难。在利益面前,特别在死亡面前,更是能够考验一个人的敬业精神和为人之道。“跳出文本看世界”,不仅使学生受到哈尔威船长人格的熏陶和感染,还生发出作为一个工作人员,一个普通公民,所具有的高度的责任心、遵守社会秩序及工作秩序的社会公德。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其中,学生的情感得到超越和升华

  但是,我觉得有些学生认为“船长完全可以不死”的观点也值得肯定,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如果有机会逃生,为何不用呢?结合5、12四川汶川大地震,我们的温总理的不惜一切力量救人,就体现了生命至上的理念。

  二、以读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本堂课的亮点之二

  “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读,才能读出情,读出趣,读出乐,读出思,而不至于像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呢?在本课的教学当中,我十分注重创设读的情境,如:“船长大声吼道”(自由读),“一个人的声音能盖过嘈杂的声音吗?”(齐读)学生读时兴趣盎然。与此同时,还注意变换形式朗读,有范读、自由读、齐读、助读、闭着眼睛想像读等等。此外,还注意读的层次,如学“大声吼……”一句时,学生开始读得不到位,我采用了导读的方式,问学生:“怎样吼”学生读得稍好一些了,又提示:再大声些。学生读得又好一点。最后齐读,学生基本上能把握住了感情。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3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哈尔威船长恪尽职守、沉静果断的优秀品质。

  2、抓住哈尔威船长的话语,品味在灾难面前每个人所应承担的责任。

  3、学习作者通过场面描写烘托人物形象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哈尔威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的理解及感悟。

  教学难点:含义深刻的议论性语句的理解。

  一. 导入:

  1.听写:

  惊恐万状 惊慌失措 ―― 一片混乱

  镇定自若 巍然屹立 ―― 井然有序

  2.师: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海难发生时,乘客们惊恐万状、惊慌失措,而哈尔威船长镇定自若,巍然屹立,使一片混乱的场面转为井然有序的救援场面。

  二. 读课文3----7自然段。

  还记得灾难来临时的那一刻吗?“沉沉的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蜂),只见一个阴森森的往前翘起的船头,穿破黑暗……”

  1.自读3――7自然段,说说从这段描写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情况危急)

  2.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的?

  3.交流找到的句子,感受危急。(重点指导读第7自然段)

  4.品读第7自然段,体会“危急”。

  三. 读课文8――39自然段。

  在这惊恐万状,一片混乱中,哈尔威船长是怎么做的呢?自读课文8――39自然段,找出自己印象最深的场面。

  1.自读8――39自然段,把自己印象最深的地方读给同桌听。

  2.通过自己的朗读和同桌读,说说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1) 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自己。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 沉重、镇定、精明、指导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分角色朗读对话,体味语句的简洁。

  (3) 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反复品读,评读。

  3.感受船长高贵的品质。

  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请大家看插图:哈尔威船长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

  创设情景,品读此句,升华感情。

  师:面对灾难,船长哈尔威是那样镇定。谁来读?

  生:哈尔威船长屹立……

  师:面对死亡,船长哈尔威毫不畏惧。请你读

  生:……

  师:“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船长已完全忘记了自己,他就像一尊雕像。让我们一起来读这段话。

  四. 拓展延伸。

  哈尔威船长一生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俗话说“危难见英雄”。同学们,对这位英雄你想说些什么呢?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4

  "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教学目标 

  1. 弄清文章的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

  2. 引导学生阅读,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教学重点、难点

  1. 把握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

  2. 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教学时数

  二课时

  o教学设计o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

  1.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小心翼翼(yì) 湍急(tuān) 你推我搡(sǎn)

  猝然(cù ) 酣睡(hān) 蓦地(mò) 肇祸(zhǎo)

  屹立(yì) 须臾(yú) 铁铸(zhù) 侧舷(xián)

  2. 解释下列词语。

  小心翼翼:原形容严肃虔敬的样子,现用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疏忽。

  幽灵:人死后的灵魂(迷信的说法)。

  湍急:水势急。

  猝然:突然;出乎意处。

  酣睡:熟睡。

  蓦地:出乎意料地;突然。

  肇祸:闯祸。

  须臾:极短的时间;片刻。

  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纹丝不动:一点儿也不动。

  二、导入  

  1. 作者简介

  雨果(1802-1885),法国积极浪漫主义的代表作家。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里都有所体现。除了小说创作外,他还创作有诗歌、散文、剧本等。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2. 解题

  "诺漫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

  借助多媒体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沉船的片段,让学生有形象的感受。

  三、阅读课文,整体把握

  1. 找出文章故事的六要素,理清文章层次。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第一部分(1-5),雾海夜航。

  第二部分(6-9),海难发生。

  第三部分(10-46),舍己救人。

  第四部分(47-50),赞扬英雄船长。

  2. 学生复述故事内容。

  注意口头表达要清晰、流利,要抓住故事情节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讲述。

  四、探究

  学生阅读课文后,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如讲人物形象特点及形象意义,或结合现实生活中的英雄人物谈自己对英雄的理解和感受,或结合美国9o11事件`《泰坦尼克号》、《紧急迫降》等影片设想自己对灾难突降将会有何行动和感受……

  五、学生朗读课文第16段以后"简短有力的对话",要读出语调、语气

  思考:1.面对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

  学生找出文中相关的语句,理解哈尔威船长这一人物形象。引导学生从作者对船长的语言描写中把握这一形象。

  明确:哈尔威船长先是平定人心,维持秩序,后组织用救生艇救出妇女、其他乘客和船员,他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

  3. 学生谈自己对船长这一形象的看法。

  讨论、交流。

  明确: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子"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船长虽然结束了他的生命,但他的舍己救人的伟大精神将永驻人间。

  六、布置作业 

  1. 课后练习二。

  2. 先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

  学生复述哈尔威船长面对撞船灾难,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的动人故事。

  二、学习文章写景的方法

  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体会其作用。

  学生讨论、交流。

  明确:在撞船灾难发生的过程中,作者在写景时主要抓住大海和雾来写。写大海如"夜色正浓茫茫大海周围一片漆黑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深深的海水"等等,都给大海增加了黑暗、阴沉、可怕的色彩,预示着灾难的发生。而写雾,更是抓住特征,如"薄薄弥漫雾愈来愈浓沉沉夜雾阴惨惨的薄雾"等都与可怕的灾难相一致,渲染了悲剧气象,更衬托了哈尔威船长的伟大形象。

  引导学生理解文中环境描写与人物形象的关系。

  三、探究

  (一)文章中有两个"谜",请你解开。如有不同,可以展开讨论。

  1.哈尔威船长说:"必须把60人救出去。"文章指出:"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长真的把自己给忘了吗?

  2.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有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深渊。

  哈尔威船长在沉没之前,就没有办法救出自己吗?

  学生讨论、交流,发表自己的感受,允许有多种看法。

  (二)一条木船破了,舱里进满了水,单凭破船本身的浮力已承受不了船上的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他们又都不会游泳,怎么办?远处有一条船正在驶来,但坐等获救是不可能的。试想像并描述当时的情景,设想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

  学生可联系其它学科的知识,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办法。

  四、播放影片《紧急迫降》的片段,让学生了解飞机遇难时的情形,同本文作比较,加深课文理解。

  五、小结

  本文情节扣人心弦,哈尔威船长的高大形象令人难忘。学习本文,重视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理解和感悟。

  六、布置作业 

  1. 课后练习四。

  选用课时作业 优化设计。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5

  《新课程标准》提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的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本方案设计旨在运用多媒体渲染、创设一个与文本一致的情感氛围,调动起学生的联想,把学生带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中,使学生身临其境,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从而准确、全面地把握作品传达的复杂情感,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产生独特的体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从而观照自身,引发认知冲突,潜移默化地向作者的语言靠近,向作者的人格靠近。

  【教学内容】

  《诺曼底号遇难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十册)第9课。课文记叙了在从南安普敦到思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的感人故事。文章表现了船长在危难之时,首先想到的是别人、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崇高品质。

  《诺曼底号遇难记》一文,出自语言大师雨果之手,语言看似简单实则蕴意非浅,字字句句都渗透着船长那高尚的人格魅力,扣人心弦,感人肺腑。

  【教学目标】

  能力目标:能感情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通过感受当时的危急,感受到船长镇定、尽职的品质。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感受船长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1、学生不了解海上航船规则及船长的职责,导致对课文理解有困难。

  2、学生没有沉船时危急万分的体验、感受。

  【教学对象分析】

  对于十一、二岁的孩子来说,理解故事的情节不成问题,但是否真正能感受到船长“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伟大情操呢?为此,我们根据学生具有对船长品质的情感认同,但苦于没有危急时刻的生活体验而难以真正理解船长的行为的特点,选择时机适量运用多媒体手段来适应学生特点,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

  【媒体运用目标】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而并非仅仅是再现形象或理解感情。我们设计的多媒体也不是再现文学,而是让学生去品味、领悟、感受、补充文学,它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情真意切的画面,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情感投入,而这也正是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之一。

  在这个多媒体设计中我们借“媒体”之力拨动了学生的“心弦”,促使他们“用心” 、“用眼”来学习,使主客观一致,让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统一在多媒体创设的整个情景中,从而带来能力与心理品质的和谐,保证语文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

  【媒体设计运用与语文教学整合】

  (本课已在2003年常州市省级实验小学青年教师阅读教学比赛中获得一等奖)

  教 学 过 程流程媒体运用策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媒体评价创设情境

  激发情感   1、媒体通过对《泰坦尼克号》dvd影像的采集,使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感性化了──他信心十足地屹立在了船头。然后,运用电脑三维动画,虚拟地制作了天空、大海、波浪、诺曼底号轮船,使小说中的场景在电脑中不断得到再现。这一切在舒缓、美妙的音乐中形成一部经剪辑的、合成的流畅的影片,使学生不禁浮想联翩,仿佛也开始了一次无忧无虑的海上航行。

  2、接着,画面逐渐变黑,最后陡然一转──一艘阴森森的巨轮从荧幕深处轰然驶出,紧接着,碗碟的震荡、海水的涌入、人们的慌乱、轮船的破损、孩子的恐惧……这些,一下子就把学生带入从未经历过的灾难的情境,产生情感体验。

  1、1870年3月17日,哈尔威船长像平常一样,带着他心爱的诺曼底号轮船航从南安普敦开往思恩西岛。他感到平静、愉快,甚至还有一点儿骄傲。夜晚悄悄降临了,薄雾笼罩着大海。一场灾难从天而降,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巨轮直向诺曼底的侧舷撞过来……

  2、这一切来得那么突然,那么猛烈!让我们朗读第2自然段,再来感受一下吧!

  1、看平静、优美的海面的课件集成,享受航海旅行的快乐。

  2、看剪辑的撞船录像,感受灾难的到来。

  3、齐读第2自然段

  1、“学之者不如知之者,知之者不如好之者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了学生的情感共鸣,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就开了一个好头。多媒体利用了它鲜明可感的形象,悦耳动听的声音、绮丽多变的色彩、强化感知刺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促使他们集中精力去学习获取知识,创造性地完成学习任务。多媒体给学生尽量创造一个思想与环境融为一体的氛围。

  2、一幕幕紧急恐怖的画面接踵而来,再加上一声声碰撞紧张的旋律把灾难来临时的情感方式、生活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出来,刺激了学生的感官、激发了他们的情感,将学生的思想客观化、理性化、图像化了,课堂学习气氛渲染出来了、情感也就成了最好的老师。

  3、多媒体画面的强烈对比将学生迅速带入课文所创设的情境中,学生感知到了当时的“危急万分”,就能“读书有味”,“读书入情”,此时,再让学生读一读描写这种场景的第二自然段,就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为领悟船长的情操――“读书悟理”打下了基础。

  初感“指挥 ”        

  铺垫情感   1、是啊,顷刻间,我们所有的人都惊慌失措了。

  这时,船长呢?自己读一读第3自然段,体会一下。

  谈谈你们的体会呢。

  2、你们都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能读好船长的话吗?自己先练一练。

  谁来读?

  让我们一起读!

  1、自由读、体会。

  沉着镇定,临危不惧;经验丰富,镇定果断;指挥明确,下令清晰;信心十足,忘去自我。

  2、练读。

  指名读,并相机指导朗读(注意 “吼”字,读出船长的威严、果断、坚定。)

  齐读第3自然段。

  引读第4、5自然段。  

  声形并用

  积淀情感1、黑暗中人们听到的船长威严的、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的镇定、机智的指挥的语言,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读好的,而这简短有力的对话,又恰恰是树立船长形象的关键所在,因而我们请一位电台的男播音员朗读了这一段对话,然后用左右声道的变换、音色的处理、图像的转换模拟出船长、机械师、大副三个人对话的场景。

  2、当学生通过对文章字、词的分析,感受到船长字字句句的伟大力量,感受到船长的机智镇定、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的时候,我们从《泰坦尼克号》剪辑了一段船员带领着乘客有序撤退的录像,以及一段原声音乐,随着悲哀而又不乏希望的乐曲,船长指挥得当的成果直观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一种敬佩之情将被激起,为下一个课件的运用起到煽情、铺垫的作用。1、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我们听到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自己好好地读读这段对话,细细地体味一下船长说的每一句话?

  再与周围同学一起练习着分角色读读呢?

  刚才有的同学读得不是很专注,现在,就把自己当作船长、机械师、大副,再练一练,细细体会一下。

  谁来做威严的船长?机械师呢?大副呢?

  乘客们,听……黑暗中,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

  2、听了这一段对话,我们沉默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这是为什么呢?同桌先讨论一下。

  我们怎么会沉默的呢?

  3、是的,正是船长这段简短有力的话让我们一下子明白了目前的处境,我们沉默了。其实,我们沉默的更重要的原因是我们不愿意,也不忍心再违抗船长的意志了。这又是为什么呢?自己读读这段话,好好体会一下。

  问一问,你的同桌是怎么理解的?

  说说看,我们为什么不愿意再违抗船长的意志了?

  4、听了你们的感受,我也打心眼里佩服船长的伟大。谁来读这一段话。

  我听出了你对船长充满了敬重之情。我们一起来。

  5、在船长的指挥下,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我们相互搀扶着,相互关照着踏上了救生艇。在船长伟大灵魂的感召下,我们看到了生命的真正价值,战胜了灾难,赢得了活下去的时间。1、听录音

  自由练读。

  自由分角色读。

  再练。

  指名分角色读。

  听分角色朗读。

  2、讨论。

  *了解了轮船的情况:火灭了,船不会爆炸了;机器停了,船不会前进了,口子不会扩大了,船下沉速度不会加快了。

  *船长说“够了”时间有20分钟,来得及撤离;“够了”也显示了船长的信心,他会让每一个人都到小艇上去的。

  3、多媒体出示第25自然段文字。

  自己读并思考。

  讨论。

  * “巍然屹立” ――忠于职守;“指挥着、控制着、领导着”――指挥有力(能结合有关的词语具体说)

  * “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给灾难下达命令”(能联系上下文谈理解)

  4、指名读。

  齐读25。

  5、看剪辑的“井然有序的撤退”的录像。

  6、引读28。

  1、我们以一段通过电脑合成并分相位的男中音朗读,一下子渲染了气氛,烘托了环境,使船长的形象立体化了,我们创设的教学情境进而激发起了学生的朗读欲,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想把在《诺曼底号遇难记》中体会到的情感用自己的声音给传达出来。

  2、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要讲究艺术,在学生的情感与作者产生了共鸣后,艺术地再现情景就能实现大小、远近、快慢、虚实之间的转变,使学生未知的内容化为直观的教学信息。此时,适时通过电脑模拟了船长进一步指挥以后,船员训练有素地放着救生艇,乘客井然有序的撤离的场景。多媒体凭借着它独特的声光电优势,缩短了时空距离,引起了学生对课文中人物的关注,产生更细致的情感体验,对船长的感谢、敬佩之情得到释放。多媒体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入景移情。媒体渲染 

  释放情感为了达到感受船长人格魅力、树立船长伟大形象的目的,我们从《泰坦尼克号》中剪辑了部分影象再结合动画制作,展现了轮船沉没时的感人一幕:画面中,船长毅然拒绝了救生衣,选择了又一次“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在“阴森可怖的薄雾”中,船长与大海“溶为一体” ;船长的形像就像一尊雕像永远立在了大海之上、立在了学生的心中。1、我们安全了,我们的船长呢? (配课件示范朗读第29自然段)。

  乘客们,看着我们的船长吧,是他,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啊,你想向他说些什么吗?静静地思考一下吧。

  2、来,看着船长的眼睛,说出你最想说的话吧!

  3、这么一位多么可敬的、多么优秀的船长啊!

  让我们记住这位英雄的名字吧……1、看剪辑与动画制作合成的“船长牺牲”的课件。

  2、思考。

  自由说。

  3、引读30。

  课件出示“哈尔威” ,并齐声深情呼喊。多媒体画面的转变,低沉而又震撼人心的音乐,让人看来、让人听来,仿佛是一场在海面上进行的无声的葬礼……多媒体的推进,一步步地启迪了学生的心智、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的情感得到了升华,这时,引出“如果你就是获救的乘客或船员中的一个,面对着自己的船长徐徐沉入大海,你内心有什么感受,想对他说些什么?”的问题,将使学生的情感达到高潮,多媒体把学生的情感完全激发出来了。最后,多媒体画面中“哈尔威”这震撼人心的三个字由远及近逐步凸现,学生随着发自内心的呼唤完成对船长的最高敬意。板书:         忠于职守

  诺曼底号遇难记        灾难

  做人之道

  【媒体运用优势】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曾指出“作者胸中有境,入境始于亲”。雨果没有采用直接的历史资料和文字说明表达小说中事故的灾难性,而是通过对“船长”理性的分析和对灾难的感性认识的相互穿插,以形成形式上的鲜明对比来震撼人心,语言本身是抽象的,只有通过情景才能缩短学生与事物的时空距离,增强形象的真实感。此时,多媒体凭着它创设情景的独有的优势走进课堂,使得教学的内容突破了时间、空间的限制,将抽象的内容具体化,深奥的知识浅显化,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使语文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语文阅读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果能恰当地把握时机,合理运用电教媒体,就能优化教学的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学流程图”见表格――“媒体设计运用与语文教学整合” )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6

  苏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常州市北环中学 祝畅红

  一、单元教学目标 :

  1、在进行文本阅读时,能通过字典读准、认识生字词;能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法,熟读文本并做好适当的批注,能学会利用图书馆、网络等途径拓宽自己的阅读面和搜集自己需要的资料和信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能欣赏名家的优美诗文,领悟文学作品与生活的关系,感受文学作品中生动的形象,体会丰富的感情和深刻的寓意,品位和积累优美的文学语言,萌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对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评价。

  3、能懂得写作文要有感而发,主动观察并感受生活的变化,用最恰当的语言来表达自己最真实的感受。

  4、能就单元中感兴趣的问题开展活动或确定主题进行探究,在活动过程 中亲近文学,热爱文学,尝试表达,学会合作,学会质疑和审美评价。

  二、单元课时安排:共15课时

  单元整体学习 1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 2课时

  《繁 星》 1课时

  《冰心诗四首》 2课时

  《“诺曼底”号遇难记》 1课时

  《古代寓言二则》 2课时

  诵读欣赏 1课时

  写作 3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 2课时

  三、教学设计:

  本单元的阅读教学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亲近文学”。所谓“亲近”,是指一方对另一方存在着不可抗拒的魅力而使另一方愿意与之亲密、接近。那文学作品的魅力在什么地方呢?文学作品,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充满活力,它的魅力在于它美的形式,美的形象,美的情感,美的语言。本单元所选的六篇文章,文质兼美,体裁多样,有序言《为你打开一扇门》、有诗文《冰心诗三首》、有小说《“诺曼底”号遇难记》、有寓言《古代寓言二则》,展示了多姿多彩的人生画卷,又各有侧重:

  赵丽宏的《为你打开一扇门》以优美的语言向新初一的学生把文学这一抽象概念人格化,以和文学展开对话的形式,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文学的大门,使学生们在加深对文学认识的基础上更加热爱文学。

  巴金的《繁 星》通过展示作者不同时间、地点观察繁星的真切感受,由实到虚,虚实结合,表现出种种真切而精妙的感受,使学生明白细致的观察融合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是文学创作成功的主要因素。

  《冰心诗四首》是哲理与形象的结合,意境深远,语言凝练。充分展示诗歌创作的特点:形式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简练,想象丰富,但也提醒学生丰富的想象是基于现实的艺术加工,艺术从生活中来。

  雨果的小说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感人至深,《“诺曼底”号遇难记》以一位临危不乱、处事不惊、忠于职守的船长形象,震撼着读者的心灵,也使学生去思考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塑造所要表现的人物形象。

  第一单元的文章都是名家优美诗文。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注重充分调动学生先前对文学的认识投入其中,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心境,作者投入其中的真实美好的情感,从整体上了解、认识、喜爱,学会阅读,欣赏文学,要逐渐形成观察、感受生活的能力,力求在写作中抒发真情实感。才能使学生充分感受文学作品的美,去发现文学作品对自己各方面产生的巨大作用,才会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亲近文学”,热爱语文,主动学习语文,并对它充满信心。

  四、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你熟悉和陌生的老朋友――文学

  学习目标:运用调查表、小组交流的形式,能在课堂中了解同学及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情况,了解自己的优势及不足,并制订切实可行的本学期阅读计划。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调查表。

  与 文 学 握 手 ,做 最 知 心 的 朋 友

  班级 姓名

  你经常逛书店吗?哪些类型的文章或书籍吸引你?你最喜欢哪一类?

  答:

  你平时一天、一个星期花多少时间看自己喜欢的书?

  答:

  你有什么样的读书习惯?

  答:

  你读的书是自己选择多还是别人推荐多?

  答:

  你向别人推荐你喜欢的书吗?为什么这么做?

  答:

  你平时做读书摘抄、写感想吗?为什么?

  答:

  你从书中学到了哪些东西?请具体说说。

  答:

  你读了哪些名著?了解了多少作家的生平?记住哪些作品中的人物?你为什么记住了他们?

  答:

  你知道文学作品有哪四种类型?

  答:

  你认为我们中学生看哪些书比较合适?

  答:

  课堂学习:

  第一块:调查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语 :明确任务,具实回答问题。听讲

  2布置活动:让学生填写调查表,并进行巡视指导。学生按表上各项要求进行填写

  3布置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学生小组交流补充完善。

  第二块:了解学生对文学作品各方面的认识: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大组交流并评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派代表交流

  第三块:学习评价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价内容:

  1、你学到了哪些你不知道的关于文学各方面的知识?

  2、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时有什么优势?

  3、本节课你发言了吗?(组内或班上)

  5、你有自己的学习伙伴和小组吗?

  6、本学期你在阅读文学作品方面有什么计划了吗?自我反馈

  2小结自我小结

  第2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一)

  学习目标:

  1、能在课前学习的基础上积累优美的生字词,丰富自己的语言。

  2、能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认识阅读文学作品对于人生的意义,能结合自己阅读文学作品的收获去领会有关文学方面的理论阐述,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课前学习:阅读《为你打开一扇门》,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优美的词语并了解其含义,在文中划出你认为最优美的句子,作出旁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同学们,在《一千零一夜》里有一个关于门的故事,女主人每打开一扇门,总会在门里看见许多珍禽异兽、奇珍异宝,从今天起老师也将为你们打开一扇门,在这扇门里只要你愿意你会发现任何你喜欢的东西,你会看到一个未曾体验过的世界。今天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将引领我们去打开一扇特殊的门。请你快速阅读全文,想一想,作者要为我们打开一扇什么样的门?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自由阅读、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发表见解

  3情境创设:阅读文章,在作者看来,打开了这扇门会有什么样的收获?你有过类似的收获吗?你能举些发生在你身上的例子吗?阅读、勾画

  4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5学习评价:你的收获与作者相比,与其他同学相比有差异吗?你如何看待这样的差异?思考、发表见解

  6组织活动、评价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交流预习结果(优美的词语)

  交流,作适当记录

  2小小组汇报预习题二

  交流,讨论

  课后学习:

  1.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用自己的语言谈谈你的认识?

  2.课文中说:“你把生活的帷幔一幕一幕地拉开,让无数不同的角色在人生的舞台上演出激动人心的喜剧和悲剧。”请从读过的文学作品中说出几个不同的角色。

  第3课时 《为你打开一扇门》(二)

  学习目标:

  1.通过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小节,理解比喻、排比等修辞方法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2.能领悟课文的内涵,用自己的语言表述文学的含义。

  3.通过交流阅读文学作品的认识,进一步激励学生提高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能拟定切实可行的阅读计划。

  课前学习:有感情阅读文章6-10小节,体会每小节所包含的内容。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作者对文学是那么的热爱,不由为它进行了一番真情的赞叹,请你选择6-10小节中你感受最深的一小节,进行有感情的朗读,并谈谈你对它的体会。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谈体会提醒学生多方面来赏析这些文字,语言、内涵、修辞等等

  2组织学生评价讨论、评价

  3情境创设:你已经充分感受了文学的魅力,你心中的文学是什么?那你怎样才能打开这扇门呢?交流上节课的作业 ,讨论

  4组织活动、评价个人思考、交流

  第二块:语文活动:好作品,大家读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参与活动学生向其他同学介绍文学作品中的不同的角色。

  2评价交流:你准备看什么样的书了?

  课后学习:

  1.扩展练习

  《青春符号》

  A是一座金字塔,是进取。青春永远要争第一,不做第二。只有锐意进取,青年才能发出巨大能量,推动历史车轮。

  F是一面旗帜,是理想。青春的目标,就是奔跑中的一面风中旗帜。

  G是拳头,是力量。青春的力量 =朝气 + 勇气。

  ……

  请你模仿上面内容,在23个字母中任选两个发挥想象。

  2、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

  第4课时 《繁星》

  学习目标:

  1、能在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树立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学会观察大自然。

  2、通过对《繁星》的学习,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能在课堂内写出自己的独特感受。

  课前学习: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2、查阅有关写星星的诗词加深对繁星的认识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导入  :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同学们,你爱看天上的繁星吗?曾经有人讲过,每个人都有一颗守护自己的星星,当我快乐时、悲伤时,我都会在夜晚的星空中寻找那颗守护我的星星?每当你凝望那充满神奇色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你产生了怎样的遐想呢? (播放《秋日的喁语》的音乐)学生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

  3著名作家巴金也是一个特喜欢看天上繁星的人,许多年前,十九岁巴金在去欧洲的轮船上也曾仰望星空,在他年轻的心中激起了许许多多的感受,下面让我们在音乐声中自由朗读巴金的《繁星》,让我们随他一起去看星星,听听他看星星的感受。

  要求:初读课文,在文中划出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时间、地点、感受。阅读、在书上关键处圈点勾画,讨论

  4组织学生交流交流,学生互评

  第二块:比较作者与自己看繁星的感受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作者三次看繁星的感受都不一样,为什么有这样的不同?

  你看繁星的感受与巴金的感受有什么不同?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组内交流,讨论

  第三块:语文活动:望星空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作者的文章写得很美,仿佛将我们也带入那美丽的夜晚与他一同仰望天空中的繁星,请大家自由朗读第三小节,思考作者为什么能够将星星写得这么美?(找出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并作分析)朗读,思考,交流

  2让学生根据老师提供的星空图再进行描写,写下自己独特的感受。写片段、交流、评价教师提醒运用联想与想象,并注意修辞手法、运用诗句

  课后学习:整理修改自己的小文章。

  第5课时 《冰心诗四首》

  学习目标:1、能通过反复的朗读,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及深刻的哲理,规划自己的未来人生。

  2、能学习这些诗丰富的想象,奇巧的构思,凝练的语言,能用其他的形式表现自己对诗的理解。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成功的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

  投影一个美国人的人生片断,请同学们推测这个人会不会成功?说说你的理由。

  投影内容:

  21岁――生意失败;

  22岁――角逐议员落选;

  23岁――生意再度失败;

  26岁――爱侣去世;

  27岁――精神崩溃;

  34岁――角逐联邦众议员落选;

  36岁――角逐联邦众议员再度落选;

  47岁――提名副总统落选;

  49岁――角逐联邦众议员三度落选;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交流

  3揭示谜底:这个历经无数挫折的人是美国第十六任总统――亚伯拉罕•林肯。许多人看成功,只看到成功美丽的光环,却很少有人注意到成功背后隐藏的艰辛,一次又一次的挫折,没有使林肯泄气,反而激发起他向自己挑战的信心和勇气,激发起他实现自己抱负的信心和勇气,终于他在52岁那年,登上了总统的宝座。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人们往往羡慕强者,有时甚至是妒忌,有谁知道强者的辛苦呢?冰心老人深刻体会着强者的苦难,我们随冰心老人一起走进强者,看看他们成功背后的故事。组织学生朗读全诗,体会人们和作者对成功者分别是怎样的态度?在诗中,一个成功者需要做出多大的牺牲?体会作者在诗中所要表达的意思。思考、交流

  2学习评价: 你认为这样做,值得吗?你从花的历程中得到了怎样的启发?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嫩绿的芽儿》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作者为什么把芽儿、花儿、果儿与青年人联系 在一起?你认为这么做的依据是什么?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芽儿、花儿、果儿你随意调换位置吗?思考、讨论

  2组织交流交流

  3学习评价:那么你的青春该如何度过呢?请你用简短的语言,用“当……时候”的句式来概括。交流

  课后学习:

  1.根据《成功的花》所表达的意思创作一幅画或一组画,并把这首诗工整地写在画上,然后在班级上交流。

  2.有感情地朗读《嫩绿的芽儿》,巩固背诵《成功的花》。

  第6课时 《冰心诗四首》

  课堂学习:

  《纸船》

  学习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语言说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情感;

  2.能理解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能运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对父母的爱。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情境创设:海浪滔滔,海风吹卷。诗人正坐在一艘颠簸在太平洋的邮轮上,远离亲人,远离祖国,驶向陌生的国度,不知何时才能回到祖国,何时回到母亲的身边。作者挥笔写下了这首《纸船――寄母亲》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

  请同学配乐自由朗读课文(读前提出要求:1、学生们用心体会本首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划出诗歌中学生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朗读,思考

  2组织交流,教师指导学生朗读(如何停顿、如何选择重音)交流

  3教师范读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问题创设:诗歌是一门浓缩的语言艺术。它凝练、优雅,令人浮想联翩。将诗中的每一个字、每一词扩展开去,都将写出一首首动人的诗歌,描绘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作者冰心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情感?思考、交流

  2合作探究:

  作者叠纸船的时候为什么含着泪?为什么除了爱还有悲哀?

  第三小节最后一句中的“她”为什么不用“我”?)思考、讨论

  3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第三块:拓展练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

  在这首诗歌中,诗人以纸船为题,托物言志,赋予了纸船特别的含义。纸船象征着作者的孤独无依,象征着作者思念母亲,眷恋祖国的一颗赤子之心。请你也用这种手法写一段话或一首诗来抒发你对父母的爱。写作,思考

  2组织交流、评价交流

  课后学习:

  1.自主学习《母亲》,完成探究一。

  第7课时《“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

  1、能在初步了解全文的基础上简单复述故事;

  2、能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感受分析什么是英雄行为。

  课前学习:熟读课文,进行批注。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播放《My heart will go on》的音乐,引起学生联想,创设课堂情境。]

  泰坦尼克号的沉没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大悲剧,为此人们进行了很多的艺术创作,从面产生了许多凄美动人、慷慨悲壮的故事,今天让我们来欣赏雨果的《“诺曼底”号遇难记》。

  [请同学简单介绍雨果,教师作适当补充]欣赏,介绍

  2以竞赛形式进行:五分钟内通读全文,合上书,回答投影片上问题:

  1)“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2)“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3)刚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4)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地指挥救人的?

  5)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朗读,批注。

  3组织交流思考,交流

  第二块:精读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这个时候,船长出现了,他挽救了大家,自己牺牲了。从他身上,你看到他是怎样的一个人?哪些地方看出来的。看书,做批注

  2组织学生发言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发表看法

  3讨论:如果哈尔威船长既能救人又不舍己,岂不更好?他就没有办法救他自己吗?船长死得值不值得呢?思考,辩论交流

  4雨果的原著中,有这么一句“真正的强者是那种具有自制力的人”,读完全文,你如何理解这句话?讨论,交流

  第三块:拓展探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欣赏《泰坦尼克号》中船撞上冰山后的片断,然后讨论:

  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在泰坦尼克号沉没之时,你认为有哪些人称得上是英雄,为什么?思考,交流

  2组织学生发言发表看法

  3教师归纳:成就一个英雄的“权利”人人都有,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思考

  课后学习:

  阅读赵忠祥的《岁月随想》中的一段文字,联系本文,请你谈谈对生命的认识。

  在我与杨澜主持的节目中,有一次涉及一个关于船长职守的问题,如果一条船遇到险情,只有一条救生艇,船长能否先离船去寻求外援。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各执一端,相持不下。这时,我的脑海中浮现了两个场景:一是80年前的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的惨案,我看过根据这个海难拍摄的故事片《冰海沉船》,我记得最让我动心的是设计师的戏。当这艘触到冰山的客轮正在下沉,女人、孩子首先被送上救生艇时,这艘船舶的设计师,却正在船舱中沉默独坐。这时一位船员冲进来,请他上甲板,准备逃生。这位设计师平静地说:“请你转告我的家人,我没有贻笑大方。”既没有悲壮的举动,又没有感人的言语。而身外的一切惊呼惨叫、手忙脚乱、勇敢与怯懦、献身与自私、镇定与心慌、大度与猥琐、高贵与卑贱,在死亡面前一一照见了原形、本质和道德修养。这位设计同这艘前无古人的豪华游轮的设计师和所有船员乘客一样,作为首批乘客曾享受过那启航时的新鲜、愉悦和旅程的舒适,如果安全抵达目的地,每个人的一生都有了一个永远值得记忆的话题。不幸的是,这个“如果”被巨大的浮冰粉碎了。幸免遇难的人,不幸遇难的人,本人与他们的亲人,都有了更复杂、更深层的回忆,而这位设计师却决心与他的伟大作品同归于尽,因为这是他的成果,也是他的生命。他不为救生艇的不足,而舍己为人,我想即使大家都上了救生艇,他也不愿独生。

  第7课时 《寓言二则》 (一)

  郑人买履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理解文章的寓意并对自己有所启示。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组织学生默读默读课文

  2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3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评价郑人:你觉得郑人蠢吗?蠢在何处?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有何感触?交流

  课后学习:1、熟读背诵课文。

  第8课时 《寓言二则》 (二)

  刻舟求剑

  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复述主要内容。

  2、了解人物的形象说出自己的情感体验。

  3、能体会文中的含义。

  课前学习:1、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导入  :复习背诵默写旧课背诵,默写

  2组织学生默读新课默读课文

  3让学生质疑、合作释疑交流疑难、释疑

  4组织学生多种方式朗读按要求读课文

  第二块:精读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让学生看注释翻译课文看注释疏通文意

  2检查情况:翻译复述一人读一人译合作用自己的话复述内容

  3 楚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还能拿到剑吗?思考、讨论

  4组织交流小组推荐交流,小组互评

  5学习评价:学习了课文,你明白了怎样的道理?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交流

  课后学习:

  1、熟读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2、讨论:这些人的思维方法错在哪里?

  第9课时 诵读欣赏

  教学目标 :1、能在熟悉诗歌内容的基础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

  2、能体会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课前学习:收集诗歌的相关资料,熟悉诗歌的内容,并且能够熟读成诵。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小组学习自己选定的诗歌,分派组员,担任不同的工作,有专职朗诵的,有负责讲解的,有负责做背景的。朗读,思考,准备

  2检查情况:学生上台朗诵诗歌,并进行解释意境。其他同学可质疑。 朗诵,解释,质疑

  3 评优秀组,最佳朗诵思考、讨论

  课后练习:熟读背诵诗歌。

  第10、11、12课时 写作

  本单元的写作训练

  本单元教学目标 是注重学生关注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会观察,学会体验,学会表达,注重自己内心感受的流露,注重通过写作与他人交流。作为写作训练的起始单元,让学生觉得作文是自己感情流露的重要方式十分重要。所以可以让学生先进行有目的地实践再进行写作,可以进行良好的锻炼,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第八课时:

  学习目标:学写通知

  课堂学习: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组织学生自学自学“附录一”的“通知”

  2写作指导完成练习三

  3交流,修改交流,修改

  课后学习:1、自学“有感而发”

  2、可以参观某处地方,可以为家人做自己平时不做而他们常做的事。

  第九课时:

  学习目标:能学习写感悟类的文章,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能体会幸福的含义,懂得感恩。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备注

  1创设情境:今天我们来做一个民意测验,请问:你们最近有没有痛苦?假如有,主要有哪些方面的痛苦?交流组织学生交流时注意引导

  2过渡:不少同学谈了对痛苦的认识,那么,这些认识是否对呢?到底应该如何来评判呢?

  请同学们读《幸福是朴实的》这篇文章,要求理清文章思路,找出文章的结构特点。

  [文章附后]阅读,批注,思考

  3请用一句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组织学生交流思路及结构特点思考,讨论,交流

  4总结此类文章的写法规律思考,讨论

  5教师归纳[投影]

  写感悟类文章的基本方法是:由叙而议。即观察身边事,通过细致、生动、形象的描写,进而找到引发思考的点,进行言论,悟出道理。叙是基础,议是升华,叙议要联系紧密。由景生情。即观察周边景,通过叙写景物,生发一种情感;见是表象,思是深层;所见是切入,所思是终点;所见与所思应达到水乳交融。

  请同学们根据刚才的归纳总结写这类文章的基本模式。

  6小组交流,总结,全班交流

  7过渡:请大家用刚才总结的模式,写一段话,可以是感受、认识,也可以自己命题写,时间为15分钟。学生写作

  课后学习:进一步自改作文。

  第十课时: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学生活动

  1出示评改标准和要求组内交流,互改

  2学生推荐作文师生互动评改作文

  教师听取各组意见指导学生评分

  课后学习:把自己改好的作文回家读给父母或亲人听。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7

  (一)

  震荡可怕极了。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当。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

  哈尔威船长站在指挥台上,大声吼喝:“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人救出去。”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儿把小艇都弄翻了。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想维持秩序,但整个人群因为猝然而至的变故,简直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而且,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不叫人失魂落魄!

  就在这时,船长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洛克机械师在哪儿?”

  “船长叫我吗?”

  “炉子怎么样了?”

  “海水淹了。”

  “火呢?”

  “灭了。”

  “机器怎样?”

  “停了。”

  船长喊了一声:

  “奥克勒福大副?”

  大副回答:

  “到!”

  船长问道:

  “还有多少分钟?”

  “20分钟。”

  “够了,”船长说,“让每个人都下到小艇上去。奥克勒福大副,你的手枪在吗?”

  “在,船长。”

  “哪个男人胆敢在女人前面,你就开枪打死他。”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酣(    )睡   蓦(    )  嘈(    )杂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失魂落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选段出自《________》一文,作者为________,国籍是________。

  4.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中一再写到“一片混乱”“乱得不可开交”,怎样理解作者的用意?请说说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下面的说法哪一项最恰当

  (    )

  a.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哈尔威船长也有点慌,一时忘了船上的确切人数。

  b.灾难刚降临,哈尔威船长就已经做好了与船共存亡的准备。

  c.天黑、混乱,哈尔威船长无法清点人数,60人只是他的估计。

  d.由于船上一片混乱,嘈杂,哈尔威船长情急之中真的把自己给忘了。

  7.作者为什么具体描写“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请说说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这一句中的“大家”是指________,“他”是指________,“伟大的灵魂”是指________________。

  9.“大家立时不出声了”,请你设想当时“大家”会有怎样的心理活动,试分别用男人、女人不同的口吻把它写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对哈尔威船长印象如何?把你的看法写出来。(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一位朋友向我讲述了在南美洲一片森林边缘发生的故事。那一天,由于游客的不慎,使临河的一片草丛起火了,顺着风势游走的火舌活像一挂红色的项链,开始围向一个小小的丘陵。这时,明眼的巴西向导向我们叫道:“一群蚂蚁被火包围了!”我们顺着他指点的方向看去,可不是,被大火缩小着的包围圈里已经变成了黑压压的一片。“这群可怜的蚂蚁肯定要葬身于火海里了。”我心里惋惜地想着,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而是迅速聚拢,抱成一团,然后向河岸的方向滚去。蚁团在火舌舔动的草丛间越来越迅速地滚动着,不断发出外层蚂蚁被烘焦后身体爆裂的声响,但是蚂蚁团却不见缩小。显然,外层被灼焦的蚁国英雄们至死也不松动丝毫,肝胆俱裂也不离开自己的岗位。一会儿,蚁团冲进了河流,随着向对岸滚动,河面上升腾起一小层薄薄的烟雾。

  我听着这则蚁国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其重不足百毫克,然而,在人类往往也要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牺牲自己,以求得种族的生存,其斗争的韧性,其脱险方式的机智,又是如此感人,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而生出敬慕的情感来?

  1.给下列加粗的词语注音。

  不慎(    )  舔(    )动

  2.结合文意解释词语。

  ①束手待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敬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用简明连贯的语言概括这则故事的主要内容。(要求:不超过25个字,应包括背景、对象和方式三个要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一段中说外层蚂蚁被烧焦后“蚁团却不见缩小”,请说说这是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可万万没有想到,这区区的弱者并没有束手待毙”一句中,“区区”是什么意思?能否删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一段和第二段的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两段的主要内容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二段有“又如此感人”一句,请准确回答作者认为蚂蚁为什么会感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读了上述文段,你觉得蚂蚁有哪几方面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1.hān  mò  cáo  2.失魂落魄:形容惊恐之极或心神不定的样子。  3.《“诺曼底”号遇难记》  雨果  法国  4.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  5.写场面的混乱,更能烘托哈尔威船长镇定、沉着、临危不乱、忠于职守的崇高品质。  6.b  7.具体描写这一段话,一方面表明当时情况万分危急,同时通过语言展示了船长的人格魅力。  8.“大家”是指船上的60个人;“他”是指哈尔威船长;“伟大的灵魂”是指船长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勇气,自觉承担保护弱小群体的社会责任的理念。  9.略  10.略

  (二)1.shèn  tiǎn  2.①束手待毙:捆住手等死。比喻遇到危难时不积极想办法解决,却坐等败亡。②敬慕:尊敬,仰慕。  3.被大火包围的蚂蚁,扭成一团,机警地逃离火海。  4.因为死了的蚂蚁仍抱住蚁团,为保护其他蚂蚁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表现了蚂蚁的献身精神。5.“区区”表示数量少或渺小的意思,不能删去,用在这里是为了跟下文写蚂蚁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中心。  6.第一段是记叙,记叙蚂蚁群为保护种族自救的故事;第二段是议论,赞扬蚂蚁的精神,揭示故事留给人们的启示。  7.斗争中表现出来的韧性,脱险方式的机警。  8.值得我们学习的蚂蚁精神: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为集体利益不惜牺牲自我,斗争的韧性,机警的脱险方式。启示我们:要有团结、奉献、不懈斗争的精神,遇事要多动脑筋。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8

  教学设计思路:

   教育家皮亚杰认为能创造情境就是发明,发明存在于构建求知情境的过程中。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学习也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皮亚杰认为,创造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强调学生获得的每个真理都是由学生重新发明或至少是重新建构的。为此,我注意创设情境化的教学氛围:

  课堂伊始,借助课件和老师的诗情描述,将学生引入到“出航船破”的场景,从而感受慌乱,体验逃生。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引导学生第一次寻找“自己的生活经验与文本内涵”的契合点。

  ↓

  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披文入情,围绕主问题:“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找到文中重点语句,在形式多样的反复品读中,结合课件直观演示,领悟人物美。

  ↓

  探究质疑,升华情感,引导学生“实话实说”,最终获得知行教育的“润物细无声”。

  ↓

  最后,凄美的《铁达尼号》音乐响起,教师完善板书,课堂结束,学生胸中的情绪仍在涌动……

  语文教育,是充满激情如诗样的艺术,我追求的就是这种理想的境界。

  素质教育目标:

  (-)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遇难一刻的惊险;

  2、通过研读人物言行重要语句的方法领悟人物形象,提高默读、感悟的能力。

  (反思:在合作学习中缺少“自学策略”的提示、规范,以致学习效果欠佳,甚至失误。)

  (三)德育渗透点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船长牺牲时场面的壮美及他的美好心灵。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难点

  船长是个怎样的人?

  (二)疑点

  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三)解决办法

  1、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品读、感悟;

  2、小组讨论(甚至小辩论)、班级交流中发表自己的见解;

  3、媒体展示惊险现场,帮助理解特定环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教学过程 :

  一、情境体验,倾心感受

  1、(课件:船行出海,优美音乐)师诗情口述:

  出海――阳光下的海面,碧蓝碧蓝的,一望无际的大海,波浪跌宕起伏,烟波浩淼,同远处的蓝天白云连在一起。啊,风的轻弓拉响了波浪的琴弦,海浪在尽情地欢歌,那美妙的音响,飞进了我的心房……

  大海涨潮啦,海浪此起彼伏,无数银白色的浪头从远处滚来……(课件:海浪声)(课件:“!”)

  天啦,大船撞上了什么吗?“船进水啦!”(课件:水声大)

  “快逃!”救生艇!(抛出三个呼啦圈)

  能踩到的、圈边的就可逃生!时间不多了,30秒钟!……

  (课件:嘀嗒声、急促、有力、紧张)

  2、生情境体验。

  3、生归位

  师:刚才这一幕中,你看到了什么场景?感受到了什么?指名说。

  (反思:最初,教师设计意图重在营造一种与文本内容相近的氛围,帮助学生体验当时的特殊情境。但后来又改了,觉得为了营造情境,教师做了太多的工作。课堂中教师的语言太多,不适合于本堂略读课文的教学设计。所以,一下子全部省略了教师激情的导入  语、过渡语,完全让学生在平静的心态中进入课文,通过反复读文,借助文本的力量引导学生自己进入特殊情境。

  第一次授课,我在该环节中是这样设计的:

  1、板书课题,检查预习情况,汇报课文主要内容;

  2、初读课文,竞相汇报:什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3、感受惊险:找有关语句――汇报朗读――听众互评――想象说话:我看到了这幅惊险镜头

  高年级的小语教学,我比较注重培养学生对文字描绘画面的想象能力。所以,尽管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从《铁达尼号》上剪辑了适合课文内容的画面影片,但还是决定让画面不直接播放出来,惊慌逃窜的场面我只提供了声响,将画面隐藏了下来,目的是透过声响让学生去感受――不离开从课文描述文字中去感受。我想:这是用心灵的感受,不是仅凭借视觉的感受。视觉是人类重要的感觉器官,但视觉刺激太多,将使我们其他的感官能力降低。但是语文文字的魅力将更加打动人的心灵。我是一个爱读小说不爱看电视的人,所以,在独断地认为:能通过想象体验的场面决不直接用画面刺激,这是扼杀孩子想象的行为,也剥夺了孩子用心感受的时空。在让学生用心灵充分感悟的基础上再引出直观画面,我想效果会更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天有不测风云。”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当我们正被美好的生活所陶醉时,意外的遇难可能会让我们不知所措。一艘“诺曼底”号的大轮船真的遇难了。板书课题。

  2、学生开书,默读课文,说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全新感受

  1、课文中有哪些语句描写的内容和你刚才看到的、想到的相类似?用“――”线划出来,试着读一读。

  2、朗读汇报,感受惊险。

  品味: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课件配上慌乱场景的音,再次指导朗读,帮助突破难点。

  (反思:设计改为:续说训练。教师提供引子:让我们将镜头对准这群慌乱的人群吧。瞧:那位在奔跑的男人(女人、小孩)……然后教师小结:“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你能预测一下将会发生怎样的场景吗?故事的结果是这样的吗?为什么?

  平时教学,我喜欢充分利用课文中的“空白”,充分让学生进行说写训练,即让“写”挤进课堂,将练笔的随机性加强,也将练笔的频率加强,不局限于每日的日记练笔。)

  四、研读课文,领悟人物形象

  1、师:书读至此,我相信,有一位人物形象肯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说出他的名字。

  指名同学上台板书。

  2、你眼中的船长是个怎样的人?你是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请用“~~”线划记→指名用词语板书船长的特点。

  3、朗读汇报,反复品读,领悟人物形象。

  根据学生板书,随机汇报。

  (1)果断(舍己为人)(关心妇女)……

  对全船人员下达命令:乘客先走,船员断后;乘客中的妇女先走,其他乘客随后;决定救出60个人,忘记了他自己。

  在危难时刻,船长首先想到的是乘客,是弱者,是他人。

  (2)沉着、镇定、精明、指挥有方。

  船长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并对大副下了开枪的命令,可分角色朗读的方式,体味语句的简洁。

  (3)威严、有人情味(关心孩子)

  船长直至船沉入海里,始终没有离开船长的岗位,沉船之前,还特意指示救出年幼的见习水手克莱芒。

  对比反复品读、评读。

  (反思:本环节随机性很强,教师应特别注重课堂的生成性。

  在第二次课中,教师在这方面做得挺好,真正地落实了关注学生。比如:学法“默读”的肯定;纠正学生的误导:哈尔威船长的死是应该的……这儿不再详谈)

  五、探究质疑,深化认识,实话实说,升华情感

  1、船长用枪威胁争先恐后逃生的人,他这样做对吗?

  学生竞相辩论。

  课件播放影片片断:人群一片混乱;持枪喝令;威严指挥……

  (再次感受特定情境中人物的特殊言行)

  2、师:还记得,几年前与朋友一起看《泰坦尼克号》(略谈情节),当影片结束时,我已经热泪盈眶了,我至今也忘不了,女主人公深埋在皱纹里的那双含泪的眼睛和她那段饱含哀怨的诉说:铁达尼号沉没时,有1500人落海,附近有20艘救生艇,只有一艘回头,6人获救,1500人才活了6个,后来,救生艇上的700个人只有等待,等死,等着活命,等着宽恕,可是永远也等不到……(可播放课件有关画面)。

  今天,“诺曼底”号遇难了,船长哈威尔先生在指挥着众人脱险后,自己随船牺牲了,你有什么想说的?

  3、“实话实说”,任选一种身分,想像说话。

  你就是生还者之一,你想对船长说:……

  你就是船长,当你随着船儿慢慢下沉,你想说:……

  你就是这艘在英伦海峡上堪称最漂亮的轮船“诺曼底”号,当你身受创伤,目睹遇难的这一幕,你想说:……

  六、总结课堂,完善板书

  哈

  尔

  威

  船

  长

  舍己为人威严

  大义凛然果断

  忠于职守……

  师:我们敬爱的哈尔威船长用自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伟大人格魅力为我们树起了一座雄伟的丰碑!让我们将无穷的敬意化为美妙的旋律,献给他!

  (《铁达尼号》音乐响起)

  (反思:文章,是展示作者的思想,展示作者的存在的舞台。因为有了阅读,才可以让我们走进作者的心灵。透过阅读,进而来阅读人生,阅读生活,阅读快乐。对于类似于《“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种文字美、精神更美的“文学精品”,我想,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体验。所以,我确定了研读这篇课文的重点是:感受哈尔威船长这个形象,我猜想,编者的意图也不过如此。我们都知道,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容易产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热血男儿,而现在的和平年代同样有生与死的考验,同样可以产生光照日月的英雄。但是,说容易,做却真的很难。试想,当我们面临生死抉择时,又有多少人真的能像哈尔威船长一样镇定自若地指挥他人脱险而置自己生死于度外呢?我不敢肯定自己能,所以,我也没理由通过四十分钟的这一堂语文课,就硬逼着孩子们全部将思想化为行动。我定位的教学目标 中“情感渗透点和德育渗透点是:感受船长人性的美,为他的人性美而感动。本来,拓展环节,我还想把学生的视角引到“和平年代”的抢险救灾(如非典时期的白衣战士;衡阳11*3事件中在烈火中永生的消防战士,等)还有勇斗邪恶等。让孩子们在感受英雄群像的同时,震撼心灵,引起自己的思想二因子:“高尚”与“渺小”在震撼后进行对话……但时间没来得及。我不知道我定位的目标对不对。

  曾记得张艳春老师推荐给我一句话:有文化才有底蕴,有底蕴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灵气。作为语文教师,我感受更深。目前灵气不足的我是因为缺乏一种底气,底气不足的根本原因在于还须大力增加底蕴,用什么来充实?只有靠平时的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了。庆幸的是,在学习气氛浓厚的白鹤小学,我不会让自己倦怠。)

  (反思:下面是有效作业 设计的尝试。)

  七、课件出示作业 

  1、爱读书的你,提前阅读第22课《丰碑》吧,课文将让你的心怀再次涌动无穷的敬意……

  2、爱说故事的你,回家后把《“诺曼底”遇难记》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家人听吧……

  3、爱写作的你,此时的心儿一定很不平静吧,拿笔写下你想说的吧……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9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以环境烘托、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品读交流中学习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品读中感悟船长所具有的英雄品质: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等品质。 

  教学方法:讲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课时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了解雨果,做一个知识卡片 

  3、圈划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以及其他重点句子,并且做批注。 

  说明: 

  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船长的形象鲜明,感悟船长所具有的精神,对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同学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而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英雄”的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把朗朗读书声还给课堂,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魅力。同时,这篇课文蕴含这丰富的人文精神,光靠我们读一读,品一品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文教统一,实现文本的情感价值教育目标,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者联系自身谈一谈,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有实现了文本的教育作用。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熟悉文本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 

  (多媒体显示课题) 

  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诵读,感悟。” 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被玛丽号撞了个大洞,人们都很惊慌,船长哈尔威镇定地指挥大家逃生。 

  师:结果呢? 

  生:船长60人全部被救,船长却牺牲了。 

  师:非常简炼,请大家面对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互相把这个故事再概括一遍。 

  (学生互相交流故事梗概。) 

  二、研读文本,感悟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师:最终船上60人全部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随船牺牲了,他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1谁能为大家读一下哈尔威船长牺牲时的表现? 

  (生读最后四段) 

  师:一句话也没有说,一个手势也没有做,哈尔威船长就这样选择了与船一起沉入大海。他是个真正的英雄!活着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牺牲前说了那么多话,做了那么多事,下面请大家还是和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文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读的时候要联系联系上下文,体会着当时的情境,读出你对这些话的感悟,你还可以随时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你们的感悟。 

  (生读这些句子) 

  师:大家都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些话的感悟,想谈哪句就谈哪句,可以谈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 

  生1:老师,我和他一起读船长和机师、大副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读出了灾难来临时船长和船员争分夺秒的紧张,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时候,船长除了组织大家争分夺秒地逃离灾难,船长的话语里更有一种力量,能让大家一颗惊慌错乱的心瞬间安定下来,那就是他的 

  生:(齐答):镇定! 

  师:对,船长的镇定。那么船长的镇定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生1: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的那一段对话就能很好地体现船长的镇定,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船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大家都只顾自己逃命,甚至连逃命的小船也被他们打翻了,这时候,只有船长能保持冷静,了解船的受损情况,在了解逃生的时间,然后安排大家有秩序地逃生。我还觉得这里不仅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也体现了他的指挥有方。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得真好!那么让我们在读一遍刚才那两位同学读的内容,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船长的临危不乱,冷静来。 

  (学生齐读) 

  生2:老师,我来读一读第13节船长“吼”的那一段。(读)我觉得这一段话也能体现船长的临危不乱,当灾难降临时,大家都在忙着逃命,只有船长还站在指挥台上沉着的指挥。除此之外还能体现他的舍己救人的精神。分明船上总共有61个人,可是他只说要把60个人就出去,他把自己给忘记了。而且最后这60个人都获救了,只有船长牺牲了。这就是典型的舍己救人精神呀。 

  (他还没来得及坐下,一个同学就已经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船长最后是自己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大海,是他自己放弃了生存的机会,我想他应该也有时间逃生,即使没有时间逃生,他一个船长应该可以游泳游到救生艇或者玛丽号旁边的。是他自己选择了死亡,就不应该说是“舍己救人”。我反而觉得是船长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不应该学习他这种对生命的淡漠。最多只能说他具有忘我的精神。心里只有别人,忘了他自己。 

  (教师里响起了交头接耳的声音。大家一直把船长当作大英雄,应该学习他,可是没想到竟然有同学对他提出批评.老师要正确引导。) 

  师:大家觉得呢?这到底是算“舍己救人”还是“忘我精神”?是对生命的漠视,还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个问题也是老师没有仔细考虑到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明确一下。 

  (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论辩。) 

  生1:老师,我们组也认为这不是“舍己救人”。因为的确是船长自己选择了死亡,有机会求生他却放弃了,反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不珍惜。不值得我们学习。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认为船长虽然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但是他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当然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应该学习。 

  生3:船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我看过我哥哥的历史书,里面讲到甲午战争时,有个船长,敌人叫他投降,他不肯,后来他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到海里。他临死前说“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想哈尔威船长应该和那位船长是一样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让他们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海底。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对,你讲的那个船长历史上确有其事,他叫刘步蟾。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心驱使他选择了与船同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位哈尔威船长,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船长。这艘当时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大邮船,就是船长的骄傲,也是他的荣誉,多年的随船指挥他也对这艘船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把这艘船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是,这艘船竟然只行驶了7年就要葬身海底,这对船长而言,简直无法接受,所以船长宁愿象英雄一样的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活在以后的悔恨中。而这正是当时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一种“英雄观念”。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那么,我们最好理解为船长的 

  生齐答:忘我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生:我找到的是第11节和第15节。这两节分别描绘了灾难降临时人们的惊惶失措的反映和船上的险情,从侧面烘托了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特别是当时船上其他人的反应和船长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船长的这一特点。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在生读的时候老师准备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截取片段) 

  师:你读的很好,读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惊慌失措。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影像资料。片中描绘的就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的场面。大家在观看的时候,用心体会当时的场面以及船长这时候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播放影像资料,学生欣赏体会,老师在旁边加上一些旁白) 

  师:我们再一次体会了船长的英雄品质,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吗?可以互相交流片刻。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生: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但我还是想讲一讲。 

  师:很好。有想法,要大胆的交流。没准你讲的就是对的。 

  生1:我找的是第35、36、37、38节。我觉得这几节的内容都好像是在说船长的精神很伟大,以致于船上的所有人都服从他的安排,可是我没弄明白,船都已经无法操纵了,怎么还听从他的调遣? 

  生2:老师我来补充,作者是说“仿佛”连失事的船只也听从他的调遣,我想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说船长的精神品质感染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听从他的指挥,甚至连灾难和船只也听命于他,一切都进行得很有条理,灾难本来要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可是死神也因为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出色指挥而退却了,没有夺走任何一个人的生命。 

  师:你分析得真透彻,那么刚才这位同学你能理解了吗?大家能理解这几节的内容吗? 

  生:能。 

  师:船长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从灾难中逃离出来的人更是无法忘怀,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大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简单的分析吗? 

  生:有很多的,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师文章的最后几段。这几段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突出了船长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这里作者把船长比作是“屹立在船头的雕像”,只有很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山才能用“屹立”这个词,而作者用这个词说明船长这个人物在当时的人们以及作者的心目中是非常高大的。只有非常伟大的人物才能树立雕像。这也能体现这一点。 

  生2:老师,我补充,文章的题记作者说的“真正的强者”毫无疑问就是船长。在文章中,作者明确地讲“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以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这些句子,不用我分析,都可以看得出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 

  师:你们分析得真棒!确实,在所有人心目中,哈尔威船长就是一名真正的强者!就是一位有着伟大灵魂的英雄。他的伟大的灵魂指的就是 

  生齐答:临危不乱,忘我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指挥才能。 

  三文本主题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把握住船长的英雄形象了。哈尔威船长始终履行着他的做人之道,他是真正的强者。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强者?或者说除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人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觉得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跳《千手观音》观音的演员、还有我们课外阅读中那个叫黄美廉的女孩等等等等等等好多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被他的这么多个等等逗乐了。)他们的生命甚至可以说是有缺陷的,可是他们都能够微笑地面对人生,奋勇拼搏,让他们的生命甚至比正常人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要学习他们,也要努力的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师:你的偶像真多,如数家珍般一下子就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强者。你讲的这些人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没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大家不太熟悉的生活中的强者,或者你认为的英雄? 

  (有个同学欲言又止,老师眼神鼓励他。他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就是一名生活中的强者。他身体行动不方便,但是一个多学期他从来没有缺过课,他也总是拒绝我们扶着他上厕所,宁愿一个人慢慢地花很长的时间去做我们普通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总是那么开心。他也是一个强者。(补充说明:某某同学是一个重度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型学生,一直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 

  (全班同学都朝他讲的那位同学望去,有个同学带头鼓起了掌,在全班同学如雷般的掌声中,那位同学笑得真开心。其他同学在这个同学的引发下,纷纷举起了手,但刚好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来了。) 

  师:看来大家还有很多英雄的故事要和我们一起分享。那么这样,把你心中的故事以《身边的强者》或《我认识的英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明天课前交流。 

  【教学反思】: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 

  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编号:6716】泸教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学实录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8

  泸教版《“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7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6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5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4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3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2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1    】《“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点精析

  】《“诺曼底”号遇难记》知识导学    】《“诺曼底”号遇难记》讲学稿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诺曼底”号遇难记》检测与评价

  】《“诺曼底”号遇难记》典型例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综合能力测试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训练    】《“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步练习1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0

  【教学实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本文通过以环境烘托、语言描写等来塑造人物的方法

  能力目标:让学生知道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培养学生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情感目标:1、在品读交流中学习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

  2、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在品读中感悟船长所具有的英雄品质: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等品质。

  教学方法:讲读法、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时数:1课时

  预习要求:1、熟读课文,概括课文内容

  2、了解雨果,做一个知识卡片

  3、圈划文中环境描写的句子以及其他重点句子,并且做批注。

  说明:

  这篇课文故事性很强,船长的形象鲜明,感悟船长所具有的精神,对六年级第二学期的同学而言,是比较简单的。而怎样通过朗读来体现人物的思想感情以及对于“英雄”的理解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我在教学过程中重点从这两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把朗朗读书声还给课堂,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握文本的语言魅力。同时,这篇课文蕴含这丰富的人文精神,光*我们读一读,品一品还不能达到真正的文教统一,实现文本的情感价值教育目标,所以在适当的时候,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者联系自身谈一谈,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有实现了文本的教育作用。

  教学实录:

  一、导入课题,提出学习要求,熟悉文本内容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诺曼底号遇难记》这篇课文。

  (多媒体显示课题)

  这篇课文的学习要求是四个字:“诵读,感悟。” 学习新课文之前,我们交流一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讲讲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生:一艘名叫诺曼底号的轮船在大海上航行时被玛丽号撞了个大洞,人们都很惊慌,船长哈尔威镇定地指挥大家逃生。

  师:结果呢?

  生:船长60人全部被救,船长却牺牲了。

  师:非常简炼,请大家面对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互相把这个故事再概括一遍。

  (学生互相交流故事梗概。)

  二、研读文本,感悟船长临危不乱、忠于职守、舍己救人的英雄形象。

  师:最终船上60人全部获救,而哈尔威船长却随船牺牲了,他真是一个伟大的英雄1谁能为大家读一下哈尔威船长牺牲时的表现?

  (生读最后四段)

  师:一句话也没有说,一个手势也没有做,哈尔威船长就这样选择了与船一起沉入大海。他是个真正的英雄!活着的人们也永远不会忘记他在牺牲前说了那么多话,做了那么多事,下面请大家还是和你前面或后面的同学合作,分角色朗读文中的相关内容特别是语言描写。读的时候要联系联系上下文,体会着当时的情境,读出你对这些话的感悟,你还可以随时和旁边的同学交流你们的感悟。

  (生读这些句子)

  师:大家都读得很投入,下面我们交流一下你对这些话的感悟,想谈哪句就谈哪句,可以谈也可以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话。

  生1:老师,我和他一起读船长和机师、大副的对话。

  (分角色朗读)

  师:读得很不错,读出了灾难来临时船长和船员争分夺秒的紧张,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这时候,船长除了组织大家争分夺秒地逃离灾难,船长的话语里更有一种力量,能让大家一颗惊慌错乱的心瞬间安定下来,那就是他的

  生:(齐答):镇定!

  师:对,船长的镇定。那么船长的镇定体现在哪些字里行间?

  生1:我觉得刚才两位同学的那一段对话就能很好地体现船长的镇定,当灾难降临的时候,船上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大家都只顾自己逃命,甚至连逃命的小船也被他们打翻了,这时候,只有船长能保持冷静,了解船的受损情况,在了解逃生的时间,然后安排大家有秩序地逃生。我还觉得这里不仅体现了船长的沉着冷静,临危不惧,也体现了他的指挥有方。

  (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

  师:你分析得真好!那么让我们在读一遍刚才那两位同学读的内容,读出当时的紧张气氛,读出船长的临危不乱,冷静来。

  (学生齐读)

  生2:老师,我来读一读第13节船长“吼”的那一段。(读)我觉得这一段话也能体现船长的临危不乱,当灾难降临时,大家都在忙着逃命,只有船长还站在指挥台上沉着的指挥。除此之外还能体现他的舍己救人的精神。分明船上总共有61个人,可是他只说要把60个人就出去,他把自己给忘记了。而且最后这60个人都获救了,只有船长牺牲了。这就是典型的舍己救人精神呀。

  (他还没来得及坐下,一个同学就已经站起来了。)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觉得船长最后是自己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大海,是他自己放弃了生存的机会,我想他应该也有时间逃生,即使没有时间逃生,他一个船长应该可以游泳游到救生艇或者玛丽号旁边的。是他自己选择了死亡,就不应该说是“舍己救人”。我反而觉得是船长对自己生命的不珍惜,不应该学习他这种对生命的淡漠。最多只能说他具有忘我的精神。心里只有别人,忘了他自己。

  (教师里响起了交头接耳的声音。大家一直把船长当作大英雄,应该学习他,可是没想到竟然有同学对他提出批评.老师要正确引导。)

  师:大家觉得呢?这到底是算“舍己救人”还是“忘我精神”?是对生命的漠视,还是对生命的敬畏?这个问题也是老师没有仔细考虑到的。我们一起来讨论明确一下。

  (学生之间进行了激烈的论辩。)

  生1:老师,我们组也认为这不是“舍己救人”。因为的确是船长自己选择了死亡,有机会求生他却放弃了,反而是一种对生命的不珍惜。不值得我们学习。

  生2:老师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我们认为船长虽然放弃了自己逃生的机会,但是他挽救了更多人的生命,当然是对生命的敬畏。我们应该学习。

  生3:船长还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老师,我看过我哥哥的历史书,里面讲到甲午战争时,有个船长,敌人叫他投降,他不肯,后来他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到海里。他临死前说“船在人在,船亡人亡”。我想哈尔威船长应该和那位船长是一样的。是一种高度的责任心让他们选择了和船一起沉入海底。

  师:你的知识很丰富。对,你讲的那个船长历史上确有其事,他叫刘步蟾。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国心驱使他选择了与船同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位哈尔威船长,也是这样一个具有高度责任心的船长。这艘当时英伦海峡上最漂亮的大邮船,就是船长的骄傲,也是他的荣誉,多年的随船指挥他也对这艘船产生了深厚的情感,他把这艘船看的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可是,这艘船竟然只行驶了7年就要葬身海底,这对船长而言,简直无法接受,所以船长宁愿象英雄一样的选择死亡,也不愿意活在以后的悔恨中。而这正是当时西方文化所宣扬的一种“英雄观念”。大家明白了吗?

  生齐答:明白了!

  师:那么,我们最好理解为船长的

  生齐答:忘我精神,以及高度的责任心。

  师:我们还可以从哪些语句来分析哈尔威船长的精神品质?

  生:我找到的是第11节和第15节。这两节分别描绘了灾难降临时人们的惊惶失措的反映和船上的险情,从侧面烘托了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特别是当时船上其他人的反应和船长的反应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突出了船长的这一特点。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在生读的时候老师准备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截取片段)

  师:你读的很好,读出了当时情况的危急人们的惊慌失措。下面我们来欣赏一段影像资料。片中描绘的就是当灾难降临的时候的场面。大家在观看的时候,用心体会当时的场面以及船长这时候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播放影像资料,学生欣赏体会,老师在旁边加上一些旁白)

  师:我们再一次体会了船长的英雄品质,还有哪位同学要补充的吗?可以互相交流片刻。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

  生:老师,我不知道自己讲的对不对,但我还是想讲一讲。

  师:很好。有想法,要大胆的交流。没准你讲的就是对的。

  生1:我找的是第35、36、37、38节。我觉得这几节的内容都好像是在说船长的精神很伟大,以致于船上的所有人都服从他的安排,可是我没弄明白,船都已经无法操纵了,怎么还听从他的调遣?

  生2:老师我来补充,作者是说“仿佛”连失事的船只也听从他的调遣,我想作者的意思应该是说船长的精神品质感染了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听从他的指挥,甚至连灾难和船只也听命于他,一切都进行得很有条理,灾难本来要夺去很多人的生命,可是死神也因为船长的临危不乱,沉着冷静的出色指挥而退却了,没有夺走任何一个人的生命。

  师:你分析得真透彻,那么刚才这位同学你能理解了吗?大家能理解这几节的内容吗?

  生:能。

  师:船长的精神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刚从灾难中逃离出来的人更是无法忘怀,作者对船长的评价也是极高的,大家能从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作简单的分析吗?

  生:有很多的,我觉得最有代表性的师文章的最后几段。这几段作者运用了描写和议论相结合,突出了船长的英雄形象,也表达了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特别是这里作者把船长比作是“屹立在船头的雕像”,只有很高大的建筑物或者山才能用“屹立”这个词,而作者用这个词说明船长这个人物在当时的人们以及作者的心目中是非常高大的。只有非常伟大的人物才能树立雕像。这也能体现这一点。

  生2:老师,我补充,文章的题记作者说的“真正的强者”毫无疑问就是船长。在文章中,作者明确地讲“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在英伦海峡上,没有任何一个海员能与他相提并论。”以及“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力。”这些句子,不用我分析,都可以看得出作者对船长的高度评价。

  师:你们分析得真棒!确实,在所有人心目中,哈尔威船长就是一名真正的强者!就是一位有着伟大灵魂的英雄。他的伟大的灵魂指的就是

  生齐答:临危不乱,忘我精神,高度的责任心,出色的指挥才能。

  三文本主题的拓展,激发学生学习英雄的品质

  师:看来大家都已经把握住船长的英雄形象了。哈尔威船长始终履行着他的做人之道,他是真正的强者。你还知道生活中有那些强者?或者说除了哈尔威船长,怎样的人也可以说是生活中真正的强者?

  (学生思考片刻)

  生:我觉得海伦・凯勒、张海迪、贝多芬、跳《千手观音》观音的演员、还有我们课外阅读中那个叫黄美廉的女孩等等等等等等好多人都是生活中的强者。(同学们被他的这么多个等等逗乐了。)他们的生命甚至可以说是有缺陷的,可是他们都能够微笑地面对人生,奋勇拼搏,让他们的生命甚至比正常人的生命更精彩。我们应该要学习他们,也要努力的使自己成为生活中的强者,让自己的生命更精彩!

  师:你的偶像真多,如数家珍般一下子就数了这么多生活中的强者。你讲的这些人物都是我们比较熟悉的,有没有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大家不太熟悉的生活中的强者,或者你认为的英雄?

  (有个同学欲言又止,老师眼神鼓励他。他站了起来。)

  生:老师我觉得我们班的某某同学就是一名生活中的强者。他身体行动不方便,但是一个多学期他从来没有缺过课,他也总是拒绝我们扶着他上厕所,宁愿一个人慢慢地花很长的时间去做我们普通人看起来很简单的事情。而且他总是那么开心。他也是一个强者。(补充说明:某某同学是一个重度运动障碍和智力障碍型学生,一直和爷爷两个人相依为命。)

  (全班同学都朝他讲的那位同学望去,有个同学带头鼓起了掌,在全班同学如雷般的掌声中,那位同学笑得真开心。其他同学在这个同学的引发下,纷纷举起了手,但刚好此时下课铃声响起来了。)

  师:看来大家还有很多英雄的故事要和我们一起分享。那么这样,把你心中的故事以《身边的强者》或《我认识的英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明天课前交流。

  【教学反思】:

  关注生命、培养生命意识,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的体现,在语文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引导学生获得对生命意义的理解,从而学会努力地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应该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意义所在。基于这点,这堂课,我有一下几点思考。

  一、让学生在阅读文本中感悟珍爱生命,、尊敬生命、敬畏生命。

  猝然而至的灾难,让本来还在熟梦中的人们突然面临生死考验,为了自己逃生,在这时候,可卑的利己主义占了上风,甲板上乱成一团。这时候,只有船长一人保持冷静,把别人的生命放在了第一位,甚至忘了自己也是船上的一员。让学生抓住这些句子去朗读,去品位,去感悟船长对生命的尊重。获救者的生,是船长的死换来的,从中我们知道了生命之宝贵、只可爱、之可敬。

  二、让学生在文本阅读中渗透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教育。

  在整个课堂中,紧紧围绕文本,去朗读,去感悟船长的英雄品质,强者风范,让船长的生命价值观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联系实际或自己谈一谈对“强者”或“英雄”的理解,写一篇短文,既是对文本主题的进一步理解,也让学生在这一过程对自我的反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价值观。

  三、尊重学生这一生命体,积极营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我在备课时,预设了船长的英雄品质为临危不乱、舍己救人、指挥能力强、忠于职守等,在学生研读过程中,出现了不一致的见解。到底是“舍己救人”

  合适,还是“忘我”“忠于职守,高度的负责精神”更贴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真正的主人,培养他们的有个性阅读能力和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的能力从而营造创造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我努力的方向。当问题出现后,我放手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来解决这一问题。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当然,在这篇课文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环境描写在这篇课文中的作用讲得太少,对作者议论部分的话重视不够等。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努力去解决这些问题。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 识记字词,理清文章脉络,了解小说有关知识。 

  2、 学习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和生动传神的人物形象描写。 

  3、 学习在叙事写人中作精辟议论的写法。 

  4、 感受并学习船长在海难发生的危急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舍己救人、忠于职守的高贵品质。

  教学重难点

  1、  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2、  简单分析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课时安排:二课时

  一、 课前预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湍急(  ) 猝然(  ) 肇祸(  ) 酣睡(  )

  蓦地(    )  

  2、填空

  (  )的邮船  (  )的绳索  (  )的灵魂

  (  )的人员  (  )的众人  (  )的雕像

  3、找出本课带“舟”字旁的字,组成词语,想一想,自己还能写几个

  4、比一比,组成词语

  峡(  ) 栽(  ) 嘈(  ) 湍(  )

  狭(  ) 载(  ) 糟(  ) 喘(  )

  俏(  ) 疆(  ) 稚(  ) 炼(  )

  峭(  ) 僵(  ) 雅(  ) 练(  )

  5、选出比喻句,序号填在括号里。(        )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2、轮机火炉被海浪呛得嘶嘶地直喘粗气。

  3、奥克勒福大副和三名工头拼命维持秩序,但是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

  4、 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上空。

  5、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6、人们透过阴森森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入大海。

  二、学习过程

  (一) 作者简介

  维克多・雨果(1802―1885)法国浪漫主义的旗手和领袖。他的思想发展经历了相当复杂的历程,但贯穿其创作始终的依然是人道主义,相信///'仁爱感化///'、///'善心战胜恶///',同情被压迫者,这在他的代表作《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里都有所体现。除了小说创作外,他还创作有诗歌、散文、剧本等。雨果以其丰富而出色的创作成为世界文坛的一流作家。

  (二) 解题

  ///'诺漫底///'号是一艘大轮船,它装货容量600吨,船体长220尺,宽25尺,1863年造的。可在1870年3月17日,一场突如其来的撞船灾难发生了,哈尔威船长沉着应变,最后以身殉职。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录音机播放歌曲《我心永恒》)同学们,耳听着这优美缠绵的歌曲,使我们不由得想起了电影《泰坦尼克号》,想起了那场著名的海难。在灾难面前,人类表现出的英勇无畏、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正是“人定胜天”的最好证明。

  二、检查字词及作者的预习情况: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课文

  (1)、初步了解课文,弄清如下问题:

  ①“诺曼底”号是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出发航行的?

  ②“诺曼底”号发生海难的原因是什么?

  ③港发生海难时船上出现了什么样的紧急情况?

  ④在紧急情况下,船长哈尔威是如何果敢的指挥救人的?

  ⑤这场海难的结局是什么? 

  (2)、概括故事主要内容。(介绍概括方法:注意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及结果,即记叙文的六要素。)

  (3)、根据雾海夜航、海难发生、船长舍己救人、赞英雄船长的内容提示,将文章划分为四部分。(理清文章的基本结构) 

  (4)、学生谈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处或几处,并简要说明原因。

  (5)、初步感受哈尔威船长沉着指挥、舍己救人的高贵品质。

  四、学习惊心动魄、悲壮感人的场面描写。 

  (1)、主人公哈尔威船长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出现的?你是从哪些场面的描写中感受到的?

  (2)、在这些场面描写中,哪些词语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3)、回顾电影《泰坦尼克号》的海难场面,想象“诺曼底”号遇难时紧张、恐怖的情景,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

  (4) 除了海难发生时的场面描写外,还有哈尔威船长与船共亡时的场面描写,请找出来,试着感受这一画面带给你的肃穆、悲壮、震撼人心的力量。

  五、整体评价小说的主人公―哈尔威船长

  分成三个问题:

  1、从哪些地方直接以典型的情节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2、从哪些地方以精彩的语言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3、从哪些地方以典型的形象描写表现了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格?

  (第一个问题重在明确“哪些” ,后问重在“如何”。后问的设置重在引导学生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谈对人物的鉴赏)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局部欣赏,研读课文

  1、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

  明确:“冒”字说明发生得很突然。这句话是说当时天气很黑,海上弥漫着夜雾,“玛丽”号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幽魂,又像是一座山峰。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很生动形象。

  2、 “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这说明他不可能不知道船上一共有61个人,“他把自己给忘了”,怎样理解?

  明确:他已经为自己作好了打算,与“诺曼底”号共存亡。只要能把他人全部救出,自己就甘心与心爱的轮船一起葬身大海,意念清楚明确,并未忘掉自己。

  3、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在听从他的调遣。

  明确:船长在关键时刻的言行产生了巨大的力量。(夸张的写法,具体、形象、生动、深刻)

  4、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

  明确:这句话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纷纷逃生的混乱场面。人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

  5、最后一自然段“哈尔威船长……海里”。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怎样理解?

  明确:比喻的写法。“屹立”……“犹如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雕像”,歌颂船长形象的高大,品德的高尚。用动词“凝视”――聚集、集中全部注意力看。在这里表达出人们对船长的无比崇敬和无限怀念。课文中的句子形象、生动、含义深刻,引人深思。虽然哈尔威船长随着轮船一起沉人深渊,但是他那高大的形象,高尚的品格,永远受到人们的敬仰与怀念。

  6、”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作为一名英雄的权利”这是什么表达方式?怎样理解?

  明确:这是文章结尾的议论,点明并深化主题。在死亡面前,最能展现一个人的本色,谁都可以抓住这个机会造就英雄业绩,谱就英雄乐章。关键在于你是否“运用”这个“权利”,在灾难面前,最能够显现出人性的本色,在生死存亡关头,能够克服恐惧、镇定自若为别人考虑的人都可以称得上是英雄。哈尔威抱定了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以葬身大海作为最后归宿。用他的生命告诉我们,活着固然重要,可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更重要。

  7、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明确;是哈尔威船长临危不乱、机智果断、舍已为人的精神. 这个伟大的灵魂会指引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用我们的正直与善良、真诚与无私在人生的舞台上也写下一个大写的人字!

  二、四读课文 用四字短语来概括你心中哈尔威船长的形象?

  明确: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已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等。

  三、心灵对话

  舍己救人的人固然高尚。如果能够既救人又不舍己,这样的人高尚吗?请你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

  板书: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                          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巩固练习

  a 基础储备卷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tuān(     )急        cù(     )然        zhào(     )祸   

  hān(     )睡          须yú(    )           mò(     )地  

  小心yìyì(       )    失魂落pò(     )     chuǎn(    )气

  2、解释词语:

  嘈杂(                  )       屹立(                  )       

  主宰(                  )

  3、选词填空:

  ①周围一片_____(乌黑  漆黑  黑暗),船桅的梢尖勉强可辨。

  ②全速前进的“玛丽”号向“诺曼底”号的侧舷撞过去,在它的船身上_____(剖开 

  撞开 打开)一个大窟窿。

  ③就在这时,船长_____(威猛 庄严 威严)的声音压倒了一切呼号和嘈杂,黑暗中人们听到这样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

  4、积累:

  ①《“诺曼底”号遇难记》的体裁是    ,作者是    。他是_____(国籍)浪

  漫主义作家。他的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是《_______________》;而最能代表他的思想艺术风格的长篇小说是《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是按照“雾海夜航→     →     →盛赞船长”这一海难发生过程安排情节,主人公是      。

  5、对“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已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已救人”句中对加点的词语加以解释。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 综合提升卷       

  1、下列说法中,加点词语去掉后不影响表达效果的是(     )

  a、它笔直地朝着“诺曼底”号逼了过来。

  b、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用。

  c、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

  d、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还不过是个孩子。

  2、下列句子感叹号使用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几秒钟前大家还在酣睡,蓦地,立时立刻,就要丧命,这怎么能叫人不失魂落魄!

  b、“全体安静,注意听命令!”

  c、“快干!”船长又叫道。

  d、大副回答:“到!”

  3、“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一句中能否去掉“汹涌湍急,势不可挡”?

  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朦胧欲睡    巧夺天功         b、随机应变   漫不经心

  c、暗然失色    荼毒生灵         d、出类拔萃   性命悠关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在这次考察活动中,我们了解了有关许多湖光岩形成的科学知识。

  b.电脑的用处确实很大,小到打字,大到工程设计,都少不了它。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 学校现在十分重视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

  阅读语段,回答问题:

  (一)

  ①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或殴斗。事情总是这样,哪里有可卑的利己主义,哪里也会有悲壮的舍己救人。

  ②哈尔威巍然屹立在他的船长岗位上,指挥着,主宰着,领导着大家。他把每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③过了一会儿,他喊道:

  “把克莱芒救出去!”

  ④克莱芒是见习水手,该不过是个孩子。

  ⑤轮船在深深的海水中慢慢下沉。

  ⑥人们尽力加快速度划着小艇,在“诺曼底”号和“玛丽”号之间来回穿梭。

  ⑦“快干!”船长又叫道。

  ⑧20分钟到了,轮船沉没了。

  ⑨船头先下去,须臾,海水把船尾也浸没了。

  ⑩哈尔威船长,他屹立在舰桥上,一个手势也没做,一句话也没有说,犹如铁铸,纹丝不动,随着轮船一起沉入了深渊。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

  ⑾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

  6、解释词语:

  井然有序(                      )   惊慌失措(                       )

  镇定自若(                      )   须臾(              )

  7、从第①段中找出两个反义词:__________与___________。(4分)

  8、怎么理解“仿佛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上述语段对“哈尔威船长”主要使用了______描写和______描写手法,刻画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品质。

  10、“人们透过阴惨惨的薄雾,凝视着这尊黑色的雕像徐徐沉进大海”一句中“凝视”表达了人们怎样的心情?

  11、“哈尔威船长的生命就这样结束了”一句中,难道“哈尔威船长的生命”真的结束了

  吗?为什么?

  (二)乞丐

  我走过街头……一个老态龙钟的乞丐把我拦住。

  红肿的、泪水模糊的眼睛,青紫的嘴唇,褴褛的衣衫,污秽的伤口……啊,贫穷把这个不幸的生命噬啮的那么丑陋。

  他向我伸来一只通红的、浮肿的、肮脏的手……他喃喃地乞求帮助。我摸遍了全身的口袋……没有钱包,没有怀表,甚至连手绢也没有……我身边一无所有。而乞丐在等待……他那只向我伸来的手微微摇晃和颤抖着。

  窘急、惶恐之下,我紧紧握住这只肮脏的颤抖的手……“不要见怪,兄弟,我什么也没带,兄弟。”

  乞丐用他红肿的双眼注视着我,那青紫的嘴唇流出一丝笑意――于是他同样握紧了我那冰凉的手指。“没关系,兄弟,”他吃力地咕哝着,“这也多谢了。这也是施舍,兄弟”

  1.这篇小短文,对乞丐采用了        描写、       描写、        描写。

  2.文中写乞丐特意点明“老态龙钟”,其作用是表明                                 

  3.在文中,乞丐“等待”的是                   ,他得到的是                     

  4.文中蕴涵着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教后记: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2

  一、教学目标:

  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哈尔威船长的崇高品质,体会他的伟大人格。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邮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船上会发生什么呢?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九课。

  板书:9*

  二、整体感知

  1.看诵读动画,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三、深入学习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3)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样?

  看图,理解“这尊黑色的雕像”:

  (l)“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

  (2)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形,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3)船长是一个舍己救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教案点评:

  激趣导入 ,抓住相关的段落反复读、感悟,小组讨论“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交流中加上教师巧妙地引导、点拨。学生活动设计丰富:读书、感悟;质疑问难;讨论、交流。

  探究活动

  在世界地图上找一找英国和法国,再在英国的南部沿海找一找南安普敦。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3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全文共47个自然段,可按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四部分来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山区,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38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15人,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独立预习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了解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并能做读书笔记,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学生对水的深入认识只有上学期通过科学课,了解了水的基本性质,知道了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涉及到的有关水的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

  〖要点提示〗

  1.作者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了诺曼底号遇难的事,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分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详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衬托了船长的果断。如在可怕的震荡发生以后,写了人们的惊恐万状,海水的势不可挡,轮船的无能为力,在放下救生艇以后,写了求生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更应留心的是,文章多处写了夜和雾。这些描写为写海难伏笔,同时凸现了船长的高大形象,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可在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2.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重朗读指导。从全文看,开头部分介绍“诺曼底”号邮船的部分可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中间撞船部分应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应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不必强求一律。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抓住描写船上混乱惊慌的场面和哈尔威船长的应对指挥来体会船长的形象。抓住描写混乱场面的文字,理解情势的恶化及严重后果,从对环境的描写中,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富有经验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处理的超人能力。面对惊慌失措急于逃生的人们,通过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既让大家明白情况虽严重,同时又有足够的逃生时间,不必惊慌。然后下命令,大副有权打死敢于抢在女人前面逃生的男人,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在暗示男乘客不要争抢。这样,对稳住整个局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并特别强调开枪打死那些胆敢冲在女人前面的男人”这一问题。

  教师还可以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沉船情景时的心情,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再回过头想想,当他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在数内,到底是他忘了自己呢,还是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由此体会这位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的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3.课后可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说说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敬佩。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4.课文中有一些表现环境、人物神态的词语,可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并理解它们的意思。例如“小心翼翼、惊恐万状、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不可开交、巍然屹立、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

  [教学目标]

  (一)语文训练方面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有许多海港和航海线,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远洋轮船通过海港和航海线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来往。显然,远洋轮船是那个年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海港和航海线是连接世界各国政治、贸易等方面往来的纽带。(看世界地图挂图)课文描述的是一艘轮船在国际航运要道——英吉利海峡(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遇难的故事。(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

  (三)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做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人的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9“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教学反思: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直接去感受沉船这一悲惨场景,首先从情感上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紧接着学生在其他教学环节中热情极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我又适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既让他们感知了文本,又训练了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4

  《“诺曼底”号遇难记》教案示例

  教学目标 

  1、掌握并运用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了解故事梗概,初步感受文学作品(小说)的魅力。

  3、欣赏本文塑造的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对人生的一点启示。

  4、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掌握并运用本课出现的生字词。

  2、欣赏本文塑造的哈尔威船长这个高大的人物形象,从而获得对人生的一点启示。

  3、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准备:1、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

  2、明确合作、探究式学习具体步骤:

  ①分组,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人)。

  ②分组讨论(明确问题、个人思考、组内交流)。

  ③全班分享(汇报人报告、他人质疑或补充)。

  ④教师总结。

  教学设计

  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初读课文,把握生字词

  揣摩情境,体验角色

  概括故事内容

  品味典型语言

  分析人物形象

  辩论交流,感受人物魅力

  完成作业 ,深化主题

  教学过程 设计

  一、读课文,圈出文中的生字词,小组内互相教学,共同查阅,最后向全班提交本小组的生字词表。

  二、读书。

  1、读准字音(一组一人朗读)。

  2、读熟。

  3、揣摩文意,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范读一段)。

  三、创设情境,分组探究学习。

  1、创设情境:

  同学们:我记得第一课为你打开一扇门这篇课文里有这么一句话:“你把时间凝聚在薄薄的书页之中,让读者无拘无束的漫游岁月的长河,尽情地观赏两岸变化无穷的风光。”那么,这一堂课,让我们荡起双桨,驶入英国历史上的1900年3月,一起去探听一个雄壮而又惊心动魄的故事。这是“诺曼底”号遇难的30年之后,在海底沉睡了二三十年的“诺曼底”号被打捞出水,有关“诺曼底”号的种种传闻又成为当时街头巷尾的热点话题。“我”当时是法国“真实”报社的一名记者,于是“我”采访了四个亲身经历了“诺曼底”号事件的当事人,他们分别是乘客布朗,大副奥克勒福,水手克莱芒,工头哈克斯,向他们询问了四个问题。现在你们就是他们四个人的化身,请就采访的问题进行一一回答。

  (1)问乘客布朗:请你概括地介绍一下“诺曼底”号遇难的全部经过。

  教师提示:从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等几个角度概括介绍。

  (2)问大副奥克勒福:你认为在“诺曼底”号事件中,“诺曼底”号应承担责任吗?为什么?

  教师提示:从航线、性能、航速、驾驶状况等方面把“诺曼底”号与“玛丽”进行比较。

  (3)问水手克莱芒:面对猝然而至的灾难,你眼中的哈尔威船长是怎样沉着应变、以身殉职的?

  教师预想回答:简要概括出哈尔威船长指挥抢险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环节。消除惊恐,强调把60人都救出去~了解情况,确保无险情,算计抢险时间~严肃纪律,先救妇女儿童~指示“快干”,确保全体人员获救~屹立舰桥,沉入深渊。

  (4)问工头哈克斯:哈尔威船长让你深深地震撼和感动的地方是什么?(至少要从课文中找出三处进行分析。)

  教师预想回答:主要找课文中有深刻含义的语句。

  例如:① “实际上一共有61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

  ② “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

  ③ “他把每一件事和每个人都考虑到了,面对惊慌失措的众人,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

  2、明确任务,分组讨论学习自选问题,记录员记录讨论学习的内容。

  3、汇报人向全班汇报本组问题讨论学习的成果,接受他人的质疑和补充。

  四、教师主持小辩论:

  “面对死亡,他又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从这句话来看,作者认为哈尔威船长虽然最后选择了与一起轮船沉入了大海,但是他仍然不失为一名英雄。你认为呢?请结合你所知道的英雄事迹来阐述你的观点。

  1、  反方辩论。

  2、教师小结:明确“英雄”的含义,引发学生对哈尔威船长这个人物形象的更深刻的思考。

  五、教师总结:

  同学们:在今天这一堂课的学习中,我想我们思想感情的潮水在不停地放纵奔流着,我们时而被震撼,时而被感动,甚至更有一种激情在澎湃,那应该是一种英雄的意识,更是一种人生的启示……这些感情的体验都来自于一个高大的人物形象-----哈尔威船长。所以,我们应该感谢法国大作家雨果,是他利用小说这种文学样式,让我们领略到了文学殿堂中美好形象,唤起了我们心灵深处的美好情感。这就是文学的魅力。文学“是一扇神奇的大门,所有愿意走进这扇大门的人,都不会空手而归。”但愿这一课的学习,能够帮你推开这扇神奇的大门,亲近文学,多读文学,读好文学。

  六、 作业 :

  1、生字词运用训练。运用全部或部分的生字词写一段话。

  2、(选作)任选课文中自己最感兴趣的一段内容,编写一幕课本剧。

  3、(选作)请以《震撼》为题,谈谈对课文中自己最欣赏的某一段内容的看法。

  4、(选作)请以《我眼中的哈尔威船长》为题,谈谈自己对哈尔威船长的认识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5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全文共47个自然段,可按事情的开端、发展、*、结局四部分来理解。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文章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诺曼底”号游船在海上失事了。在一片惊恐混乱中,船长哈尔威临危不惧,镇定自若地指挥船员,使船上所有的人获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船长危难时刻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心里。

  [学情分析]

  学校地处山区,学生的基础和阅读能力参差不齐。班级共有学生38人,基础知识比较扎实的同学占到近一半,而阅读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约为15人,大部分学生基本上具备了独立预习能力和查找资料的能力,掌握了一定的阅读步骤和方法,了解了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等说明方法。平时大部分同学喜欢读书并能做读书笔记,但由于学校的条件有限,通过网络和图书查找资料的十分有限,多数情况都是教师查找和学生共同交流,学生对水的深入认识只有上学期通过科学课,了解了水的基本性质,知道了水是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本文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涉及到的有关水的科学知识学生能够理解。

  〖要点提示〗

  1.作者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了诺曼底号遇难的事,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分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详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衬托了船长的果断。如在可怕的震荡发生以后,写了人们的惊恐万状,海水的势不可挡,轮船的无能为力,在放下救生艇以后,写了求生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更应留心的是,文章多处写了夜和雾。这些描写为写海难伏笔,同时凸现了船长的高大形象,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可在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2.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重朗读指导。从全文看,开头部分介绍“诺曼底”号邮船的部分可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中间撞船部分应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应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不必强求一律。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抓住描写船上混乱惊慌的场面和哈尔威船长的应对指挥来体会船长的形象。抓住描写混乱场面的文字,理解情势的恶化及严重后果,从对环境的描写中,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富有经验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处理的超人能力。面对惊慌失措急于逃生的人们,通过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既让大家明白情况虽严重,同时又有足够的逃生时间,不必惊慌。然后下命令,大副有权打死敢于抢在女人前面逃生的男人,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在暗示男乘客不要争抢。这样,对稳住整个局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并特别强调开枪打死那些胆敢冲在女人前面的男人”这一问题。

  教师还可以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沉船情景时的心情,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再回过头想想,当他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在数内,到底是他忘了自己呢,还是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由此体会这位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的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3.课后可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说说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敬佩。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4.课文中有一些表现环境、人物神态的词语,可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并理解它们的意思。例如“小心翼翼、惊恐万状、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不可开交、巍然屹立、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

  [教学目标]

  (一)语文训练方面

  1.认识本课6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

  (二)方法习惯方面

  培养学生默读、感悟的能力,同时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讨论、交流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思想教育方面

  学习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诺曼底”号被碰撞后船长是怎样做的?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具准备]

  课文范读录音带、录音机、字幕投*

  [教学步骤]

  (一)激趣导入

  世界上有许多海港和航海线,在没有汽车、火车、飞机的年代,远洋轮船通过海港和航海线在世界各个地区、国家来往。显然,远洋轮船是那个年代重要的交通工具,海港和航海线是连接世界各国政治、贸易等方面往来的纽带。(看世界地图挂图)课文描述的是一艘轮船在国际航运要道――英吉利海峡(在英国与法国之间)遇难的故事。(一艘名为“诺曼底”号的游船在夜晚航行时被撞开一个大窟窿,情况万分危急。欲知详细情况,请看第9课。

  板书课题。

  (二)整体感知

  1.听范读录音,进入意境,感受故事内容。

  2.自己读课文,继续感悟。

  3.初步印象交流。

  (1)读出自己印象最深的部分。

  (2)说出给自己印象最深的人物。

  (3)说说还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问题:①船长为什么要用枪威胁逃生的人?②“这尊黑色的雕像”指什么?有什么含义?等)

  (三)深入探究

  1.带着问题,再读课文,深入感悟。

  2.小组交流。

  3.汇报探究结果。

  关于“船长为什么用枪威胁逃生的人”这一问题的交流,可分以下三步进行:

  (1)船长开始是怎样指挥救助工作的?(“……把救生艇放下去。妇女先走,其他乘客跟上,船员断后。必须把60个人救出去。”)

  引导:从这简短有力的语言中,悟出点什么?

  (能悟出至少两点:①工作安排的有顺序,有目标;②船长一心为他人着想,丝毫没有考虑自己。

  指名朗读船长的这番话。

  (2)船长在怎样的情况下用枪威胁逃生的人?效果怎样?

  (“船员赶紧解开救生艇的绳索。大家一窝蜂拥了上去,你推我搡,险些把小船都弄翻了。……人们都像疯了似的,乱得不可开交。”在这样的情况下,船长想到用枪帮助维持秩序。“哪个男人胆敢冲在女人前面,我就开枪打死他。”这样一威胁,效果果然不错。“大家立刻不做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救援工作进行得井然有序,几乎没有发生什么争执。”

  (3)议一议船长采取用枪威胁逃生的人的做法怎么样?

  (①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必要。因为如果乱下去,可能死路一条,谁也救不出去。②船长用枪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一切人。结果证明船长没把自己安排在救助人员当中。③船长采取这种做法反映了他的机智,和《跳水》中的船长一样机智。)

  针对“这尊黑色的雕像”,应探究出如下内容:

  (1)“这尊黑色的雕像”,指随船深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像雕像。

  (2)把结尾部分用字幕片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反复读,抓住“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体会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再联系前面船长争分夺秒救助他人的情景,充分认识船长的人品。

  引导:综合全文,船长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在被救助人的眼里呢?

  (3)船长是一个舍己为人、临危不惧的人,在被救助的人的眼里,船长则更加可敬可爱,他的形象与品质将永远留在人们心中。

  (4)用“这尊黑色的雕像”暗示了船长这一人物的品质与壮举深深刻在人们心中,永不磨灭。

  (四)总结拓展

  1.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复述这个感人的故事。

  2.把学文后的感受用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布置作业]

  1.摘抄最使你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将这个故事讲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9*“诺曼底”号遇难记

  指挥救人:镇定自若

  船长:临危不惧、舍己救人

  壮烈殉职:纹丝不动

  教学反思:

  由于使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够让学生直接去感受沉船这一悲惨场景,首先从情感上感染了学生,激起了他们强烈的求知*。紧接着学生在其他教学环节中热情极高,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去,我又适时给予方法上的指导,这样既让他们感知了文本,又训练了他们的读写听说能力,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6

  一、生字学习1.字音湍(tuān)湍急 肇(zhào)肇祸 履(lǚ)履行  蓦(mò)蓦地猝(cù)猝然   屹(yì)屹立   宰(zǎi)主宰 窟窿(kū long)2.形近字 3.辨义违抗     反抗     抵抗“违抗”违背和反抗;“反抗”用行动反对,抵抗;“抵抗”用力量制止对方的进攻。屹立     矗立     耸立“屹立”指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常用来比喻坚定不可动摇;“矗立”指高耸地立着;“耸立”指高高地直立。悲壮     悲哀“悲壮”指声音或诗文等悲哀而雄壮,情节悲哀而壮烈;“悲哀”指伤心。二、词语积累小心翼翼:本是严肃虔敬的意思,现在用来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湍急:水势很急。肇祸:闯祸。井然有序:形容整齐有序。巍然:形容山或建筑高大雄伟的样子。主宰:支配,统治,掌握;掌握、支配人或事物的力量。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不知怎样才好。镇定自若:遇到紧张的情况不慌不乱。履行:实践(自己答应做或应该做的事)。相提并论:把不同的人或不同的事物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多用于否定式)。三、相关文学常识维克多・雨果(1802~1885)是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旗手和领袖。他出生于贝尚松城的一个军人家庭,一生几乎经历了整个19世纪,在诗歌、小说、戏剧、政论创作方面都取得了重大成就。1826年出版了第一个诗集《歌颂集》,同时期开始写作小说和戏剧。1830年创作了浪漫主义剧本《欧那尼》,第二年又出版了第一部重要小说《巴黎圣母院》。十九年流亡期间,他创作了大量作品,其中有长篇小说《悲惨世界》《海上劳工》《笑面人》等。雨果是一位高龄多产作家,在长达60多年的文学生涯中,为后人留下了79卷文学作品和4000多幅绘画作品,是法国和世界文化宝库中的一份宝贵遗产。早在雨果诞生80周年之时,人们就为他举行了国庆般的盛大活动。法兰西史无前例地为在世的作家举行了如此盛况空前的庆典,因为雨果在人民心中已经成了思想领域里的文学太阳。1885年5月22日,83岁的雨果老人与世长辞了,法兰西为他举行了隆重的国葬。四、背景知识介绍1870年3月17日,两艘英国轮船(“诺曼底”号和“玛丽”号)相撞,出事后,“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能逃生的情况下以身殉职。哈尔威船长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和他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作者,于是,雨果便写下了这篇文章来抒发对哈尔威船长的赞美和景仰之情。五、文章主旨和结构(思路)分析1.文章主旨本文是一篇小说,写“诺曼底”号船长哈尔威在一次猝不及防的海难关头,勇于决断,沉着指挥,忘我救人,在死亡面前,成就了一个伟大的英雄形象。2.结构和思路文章共有四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第1~5段),“诺曼底”号雾海夜航。首先交代了时间和航线:“1870年3月17日夜晚,哈尔威船长照例走着从南安普敦到格西恩岛这条航线。”注意“照例”二字,该航线已多次走过,甚为熟悉。继而描写海上环境:“夜色正浓,薄雾弥漫”,后面又写“雾愈来愈浓”,“周围一片漆黑”。夜黑雾浓,固然为海难埋下伏笔,但海难之责不在“诺曼底”号。因为该部分还写到哈尔威船长“小心翼翼地”谨慎驾驶,“轮船缓缓行驶”,而“诺曼底”号轮船本身还很“年轻”,并无故障。这些描写和交代并非可有可无的笔墨,因为它预先抹去了可能涂抹在“诺曼底”号轮船和哈尔威船长身上的污点。第二部分(第6~10段),“诺曼底”号海难发生。由于“玛丽”号的责任,“诺曼底”号无辜受撞。第三部分(第11~46段),哈尔威船长舍己救人。首先描写了海难的发生,“震荡可怕极了”的情景,并指出“船上没有封舱用的防漏隔墙,救生圈也不够”,这就把哈尔威船长推上了无比重要而又无比艰难的地位。哈尔威船长首先确定并宣布救人至上的意念:“必须把60人救出去!”然后树立绝对权威,严肃纪律,进一步申明救人决心;其三是有条不紊地组织抢救,而自己则与“诺曼底”同归大海。第四部分(第47~50段),赞美英雄的船长。浮雕式的特写镜头:“屹立在舰桥上……犹如铁铸,纹丝不动”,突出了船长敬业、尽责的精神,坚定、刚强的意志,以及至死不渝的对轮船和大海的执著的爱。六、重点语句1.实际上一共六十一人,但是他把自己给忘了。船长真的把自己忘了吗?有两种可能,一是在危急关头,救人至上,心中只有他人,确实把自己忘了;二是已抱定了与船共存亡的决心,只要把其他60个人救出就行。这两种理解,都无损于船长的英雄形象,这是他先人后己、舍己救人、忠于职守、敢于牺牲的高贵品质的体现。2.大家立时不出声了。没有一个人违抗他的意志,人们感到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出现在他们的上空。显示了钢铁般的意志和无上的权威,体现了首先保护弱小的社会应有的运作秩序,表明了居于社会主导地位的一方必须首先承担起某种责任的理念。此时此刻的船长已成了一个伟大灵魂的化身,巍然屹立于上空。3.他镇定自若,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周密考虑,镇定指挥,处变不惊,快节奏运作,高效率救人,一切都似乎井然有序,灾难也因之而却步,死神也悄然遁逃,“仿佛他不是给人而是在给灾难下达命令,就连失事的船舶似乎也听从他的调遣”,这是一种非常真实自然的感受。4.他一生都要求自己忠于职守,履行做人之道。面对死亡,他又一次运用了成为一名英雄的权利。高度概括了哈尔威船长的宝贵品质:忠于职守,舍己救人,彻底忘我,与事业共存亡……七、写作特色1.场面描写真切悲壮,惊心动魄。如“诺曼底”号被撞后,“震荡可怕极了”的场面,刚解开救生艇绳索后人们一窝蜂拥上去的场面,都显得紧张、恐怖;而船长随船沉没,人们透过阴惨惨薄雾凝视的场面,则显得肃穆、悲壮,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2.人物刻画生动传神,有浮雕感。对于海难之际的乘客、船员、船长,作者抓住形体动作作粗线条的勾勒和涂抹,人物的语言也极为简洁、干净,铿锵做声,“黑暗中人们听到”的“一段简短有力的对话”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在结尾处,随船沉没的船长形象显然是一尊“黑色的雕像”。3.多处运用对比的手法,增强了表达效果。八、课后习题解答(一)1.详见“重点句子部分”。2.船长在船沉之前应该有办法救出自己的。(二)讲故事时要注意对象――小学生,讲解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三)回答时要注意船本身的浮力不能承受一对夫妻和一个即将成年的儿子的重量这一点:从父母的角度出发,可以设想其中一人舍身救子的情景;从小孩的角度出发,可以设想一个舍身救父母的感人情景来。设想的情景一定要自然合理。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 篇17

  〖教材分析〗

  课文讲述了一个惊心动魄、感人至深的故事。在从南安普敦到格恩西岛的航线上,诺曼底”号邮船被一艘装有螺旋推进器的大轮船“玛丽”号撞破,情况十分危急。在一片混乱中,船长哈尔威命令用救生艇救乘客,由于他机智、果断,结果乘客得救,而他自己却随着沉船被海水吞没。哈尔威船长在危难之时,舍己救人、沉着机智、指挥有方的崇高形象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里。

  全文共47个自然段,可按事情的开 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来理解。

  第一部分(第15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指挥驾驶“诺曼底”号轮船安全航行。“照例”浓雾弥漫”“小心翼翼”说明这次航线没有变化,但天气恶劣,船长谨慎。暗示着后文“诺曼底”号遇难并不是船长的责任。

  第二部分(第69自然段),写“玛丽”号猝不及防地逼近“诺曼底”号轮船并与之相撞,这是故事的起因。“突然,沉沉夜雾中冒出一枚黑点,好似一个幽灵,又仿佛一座山峰。”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冒”字说明发生得很突

  然。当时天色很黑,海上弥漫着夜雾,玛丽”号的出现就像是一个幽灵,又像是一座山峰。

  第三部分(第1044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在轮船遇难时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脱险,这是故事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部分。可以通过重点语句来理解,如“一刹那间,男人、女人、小孩,所有的人都奔到甲板上,人们半裸着身子,奔跑着,尖叫着,哭泣着,惊恐万状,一片混乱。”这句话写的是诺曼底号遇难了,在很短的时间内,人们纷纷逃生的混乱场面。人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的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海水哗哗往里灌,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船在相撞后水不住地往船里流,并且汹涌湍急,势不可挡,说明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船上的乘客随时都有生命危险。

  第四部分(第45第47自然段),写哈尔威船长为了大家而与“诺曼底”号一起沉没。“钢铁铸成的”纹丝不动”,凸现了哈尔威船长临危不惧、大义凛然的形象。

  〖要点提示〗

  1.作者按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写了诺曼底号遇难的事,文章有详有略,详略分明,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抓住详写的部分精读,领悟这种方法的作用。学习在叙述一件事情时,把重点部分说详细,说具体的方法。

  2.本文运用了大量的人物语言描写,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高尚品质。在学习中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3.作者运用了大量的环境描写,衬托了船长的果断。如在可怕的震荡发生以后,写了人们的惊恐万状,海水的势不可挡,轮船的无能为力,在放下救生艇以后,写了求生的人们像疯了似的,更应留心的是,文章多处写了夜和雾。这些描写为写海难伏笔,同时凸现了船长的高大形象,引导学生用心体会。

  〖教学建议〗

  1.有条件的可在课前准备让学生观看《冰海沉船》、《泰坦尼克号》等影片,感受海上灾难的残酷性,了解人们面对灾难的不同表现。

  2.学生阅读课文时,要注重朗读指导。从全文看,开头部分介绍“诺曼底”号邮船的部分可用轻快平和与赞美的语气来读;中间撞船部分应读出紧张危急及混乱惊慌的语气、船长镇定威严的语气;最后一段应读出人们无限感激、崇敬和无比沉痛的心情。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不必强求一律。

  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时,可抓住描写船上混乱惊慌的场面和哈尔威船长的应对指挥来体会船长的形象。抓住描写混乱场面的文字,理解情势的恶化及严重后果,从对环境的描写中,才能更深入地体会到哈尔威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富有经验和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巧妙处理的超人能力。面对惊慌失措急于逃生的人们,通过他和机械师、大副的对话,既让大家明白情况虽严重,同时又有足够的逃生时间,不必惊慌。然后下命令,大副有权打死敢于抢在女人前面逃生的男人,体现了对弱者的关心,同时也是在暗示男乘客不要争抢。这样,对稳住整个局面,起到了关键作用。

  教学时,可引导学生讨论:哈尔威船长为什么要下达并特别强调开枪打死那些胆敢冲在女人前面的男人”这一问题。

  教师还可以抓住最后一个自然段,让学生反复朗读,体会人们看到惊心动魄的沉船情景时的心情,也可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引导学生讨论:船长有没有逃生的机会?他为什么要随着轮船一起沉没而不想法逃出来?再回过头想想,当他一开始指挥大家逃生时,就没有把自己算在数内,到底是他忘了自己呢,还是根本就没打算离开这条船?由此体会这位船长把自己生死置之度外,关心着船上每一个生命的崇高品质和伟大情怀,体会他的高度责任感、忘我精神和誓与轮船共存亡的决心。

  3.课后可让学生谈一谈读了这篇课文后的感想,说说哈尔威船长的哪些地方最值得自己敬佩。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说一说当时的感受?

  4.课文中有一些表现环境、人物神态的词语,可让学生抄写在笔记本上,并理解它们的意思。例如“小心翼翼、惊恐万状、汹涌湍急、势不可挡、不可开交、巍然屹立、惊慌失措、镇定自若、纹丝不动”等词语。

  〖学习生字15个〗

  教学时让学生注意以下字的读音:剖(pōu)裸(luǒ)岗(gǎng)

  注意以下字的字形:裸字是衣补旁。葬字最后两笔要出头。敖字共10笔。

  〖思考交流〗

  1.在危急时刻船长是怎么做的?

  这道题应在教学中让学生抓住船长的言行具体讨论。重点学习13自然段、1634自然段中船长的话语、3840自然段。从中体会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学生讨论后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让学生明确:

  ①哈尔威船长让全体安静,救生艇放下,妇女先走。

  ②船长向手下了解情况。

  ③果断下达命令,让每个人下到小艇上去,哪个男人抢在女人前面就开枪打死他。

  分角色朗读应读出船长的沉着机智、威严镇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感悟,读出自己不同的语气,不必强求一致。

  2.文章前七个自然段就四次提到雾,分别在1、3、6、7自然段。文中反复写雾是要说明当时天气的恶劣,为写海难埋下了伏笔。

  〖阅读小提示〗

  这个小“金钥匙”旨在提示学生阅读后及时写下自己的心得。练笔只要学生有感而发即可。可以写哈尔威船长让自己敬佩之处,也可以谈一下自己经历的惊心动魄的一件事,说说当时的感受。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诺曼底”号遇难记》课堂教学实录(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