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精选16篇)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
[预习评估]
一、朗读与思考
1、朗读。
雏鹰展翅 老马识途 鱼贯而入 倾巢而出 鸡飞狗走 狼奔豕突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狐假虎威 黔驴技穷 指鹿为马 画蛇添足
它的外果皮像皮草一样不易透水;中果皮疏松而富有纤维,有利于在水中漂浮;内果皮十分坚硬,可以防止海水的侵蚀,种子就藏在最里面。
椰果一旦落入大海,便随着海浪作长途旅行,有的旅程可达数千里之遥,直到海浪把它送到岸上,才在另一块陆地上重新安家。
晨雾浓,似云烟。
谁家的孩子,打一声唿哨,甩几竿响鞭,赶一群鸭子往河沿。
没入晨雾中,人鸭皆不见。
只闻鸭欢呱呱叫,伴一支牧歌,清悠悠,四面传。
2、思考:
――植物有哪些传播种子的方式?
――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当事人应该怎么办?
二、完成下列练习
1、用线把下列词语与其相应的解释连起来。
仰视 注意力集中地看
扫视 抬头向上看
环视 目光迅速地向周围看过去
注视 向四周看
2、了解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
[文本对话]
(一)
聪聪:这次练习安排了5个板块,学用字词句里安排的是关于植物怎样传播种子的知识。
明明:关于植物怎样传播种子 ,在读了《蒲公英》一课后,我知道蒲公英的果实的外面有白色的软毛,果实成熟后形似一个白色的绒球,像这样有毛的果实,会随风飞散,让风来帮助它们传播种子。
聪聪:读了这个板块,我又知道了椰子树的种子是通过随着海浪作长途旅行,然后由海浪把它送到岸上,而在另一块陆地上重新安家落户的,以完成传播种子的使命的。
博士:植物传播种子的方式,除了上面你们已经知道的通过水、风等的帮助来完成传播种子的使命外,还有的通过自身的弹射来完成,如凤仙花等,还有的通过小鸟、野兔等动物的帮助来完成,如葡萄等。
(二)
聪聪:这次的读读背背里除了安排了八个含有动物名字的成语外,还安排了一首小诗――《晨牧》。
明明: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活泼清新的小诗,写的是农村孩子早晨上河沿去放鸭子的事。
博士:这首诗场景集中,意境逼真,语言简练传神,句式长短变化大,节奏自然起伏,极富于音乐感。同学们应认真朗读、背诵,深切体会,展开想象,进入诗歌的意境。
聪聪:我在读了后,体会到了农村田园生活的氛围。
明明:我体会到了晨牧时“人鸭相愉”的乐趣。
[自主学习]
语段一: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学与练:
1、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群龙―― 首――
狡兔―― 窟――
2、造句
群龙无首……
狡兔三窟……
3、你知道“狡兔三窟”这个成语有什么典故吗?
语段二:
椰果能长期在大海中漂流。它的外果皮像皮草一样不易透水;中果皮疏松而富有纤维,有利于在水中漂浮;内果皮十分坚硬,可以防止海水的侵蚀,种子就藏在最里面。椰果一旦落入大海,便随着海浪作长途旅行,有的旅程可达数千里之遥,直到海浪把它送到岸上,才在另一块陆地上重新安家。热带的海岸椰林比较多,就跟它传播种子的特殊方式有关。
学与练:
1、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坚硬( ) 特殊( )
2、“重”在字典里的解释有:(1)重复(2)再、又(3)层。在“重新安家”里的“重”的意思是 ,“重新安家”的意思是
。
3、读句子,想想带点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中果皮疏松而富有纤维,有利于在水中漂浮。
(2)椰果能长期在大海中漂流。
[综合实践]
综合学习:
一、有关近义词辨析的知识
辨析近义词的原则是:求同存异,重在辨异。要从词义的轻重程度、范围大小、色彩和用法等不同方面去辨析。
1、程度轻重。如(请求、恳求、乞求)
请求:是一般的要求。
恳求:是恳切的要求。
乞求:是指苦苦哀求。
“请求、恳求、乞求”这三个词的共同点是求。都有要求别人帮助做某件事的意思。不同点在于:“请求”,在提出要求时,含有尊重的意思。“恳求”,在提出要求时,态度诚恳而迫切,语意也较“请求”来得重。“乞求”,则是苦苦哀求,语意更重,有时含有贬义。
2、范围大小。如(事情、事件、事故)
事情:所指的范围大。常泛指一切事。
事件:所指的常是突然发生的重大事情,范围较小。
事故:所指的常是偶然发生的事情,或不幸的事情,范围更小。
以上三个同义词所指的虽然是同一种事物,但在作用上,范围的大小上却不同。
3、用法不同。如(爱护、爱戴)
爱护:可用于人,也可以用于物,如“爱护同学”、“爱护公物”;用于人时,一般用于上对下或同辈之间。
爱戴:只可用于人,用于下对上,如“周总理是人民爱戴的好总理”。
再如“舒服、舒适、舒畅”这三个词,都可以用来形容伸展、快意的意思,但是由于“服、适、畅”这三个字的字义不同,因而它们之间的整体意义也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舒服”是指身体或精神上感到愉快。“舒适”一般是指环境舒服、安逸的意思。“舒畅”是形容心情开朗畅快的意思。在运用时要注意区分,不能随便使用或互相调换。
区分出了同义词在程度、范围、用法等方面的细微差别,就能更有分寸地表达自己的意思,使自己说话得体。
二、有关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世界上有些植物种子传播的方法十分奇特,它能施展自己的“天才“来繁殖后代,真是神奇有趣。
会跳 : 墨西哥西北部山坡大峡谷中,生长着一种“跳豆”,它的形状与颜色和松子差不多。如果把它放在手上或桌上,它会微微跳动,如果把它放在太阳晒热的地上,它能跳至几厘米高且跳个不停。原来是豆中寄生虫的幼虫抓住坚果的内壁,向上躬起身子,使豆子往上移动之故。
会滚 : 美国西部草原上有一种滚草,成熟后,整个植株会被大风连根拨起,风把它卷成球状,并带着它在地上或低空打滚。它能随风滚上几千米,在滚动中碰撞到障碍物时,便撒落一些种子。这样,它一路滚动,就一路撒播着种子。
会翻: 一种叫生长草的植物,它有一个绿色的“莲座”,当新茎上长出小“莲座”时,它们就分开了。小座受到风吹雨打碰撞而落地后,有时会底部朝天而不能扎根繁殖,这时它自己会慢慢地翻转身体,让底部着地,这样就可以在土里扎根了。
[nextpage]
会射: 非洲北部与欧洲南部生长着一种喷瓜,当它成熟时,只要轻轻一碰,里面的种子就会像连珠炮一样喷射出来,射程可达6米,更为奇特的是美洲热滞沼泽中的木犀草,果实成熟时能自己开裂,像手机一样发出射击声,射程可达14米。
实践活动:
一、把下列几种植物与它们传播种子的方式连起来
椰子树 风
蒲公英 小鸟
葡萄 自身弹射
凤仙花 海浪
二、在班级里成立一个“绿色小队”,利用节假日和课余时间走出校园,调查了解或访问有经验的农民,在你们的周围,有哪些植物,他们分别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种子的?
口语交际:
学会求救
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当事人应该学会求救。说说在我们的生活中可能会有哪些意外事件,如果遇到了,该怎样自救或求救。
语段1:
如果遇到了火灾,我们首先要想办法立刻拨打火警电话“119”报警。然后,判明火情,正确选择逃生的路线,要迅速脱离火灾现场。
发生火灾时不能回屋拿东西,更不能躲藏在衣柜里、墙角边、床底下。
为防止烟雾中毒,应该用湿毛巾捂严口和鼻子。行进中要降低身体的高度。
语段2:
如果发现有人触电了,千万不要用手去拉触电的人,应该尽早地叫大人来处理,并打120急救电话,让医生救护。
语段3:
如果你回到家时,发现家中有坏人在偷东西,应该赶快到邻居家告诉大人并及时报警。
如果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发现有撬门的声音,你应该大声呼救请邻居或者过往行人来帮助你。家中有电话的,可拨打匪警电话“110”,也可以给父母打电话。
[能力训练]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huang dong lu cheng piao liu te shu
( ) ( ) ( ) ( )
yu guan er ru qing chao er chu
( ) ( )
照样子写词语
呱呱
清悠悠
老马识途
将下列词语连成通顺的句子
到工厂去 学习射击
到农村去 参观展览
我们班 到部队去 义务劳动
到博物馆去 慰问工人
到车站去 拾稻穗
能力提高
一、说说下列带点的词语的意思有什么不同?
1、伯父生前给了我无微不至的爱抚。
2、我怎能不深深地爱戴敬爱的周总理呢?
二、请你写出四种植物及其不同的传播种子的方式。
三、请你写出八个含有动物名字的成语。
四、当你一个人走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的时候,有一个陌生人自称认识你爸爸,说要送你回家,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做?
拓展阅读:
伞花
人们盼望已久的雨,终于落下来了。大街上出现了一种美丽的景象――开满了“伞花”。
清晨,人们上班了。一朵朵“伞花”从千家万户飞出来,在街上汇成了巨大的伞流。那伞流又渐渐地分成许多支流,流向机关、工厂、学校------
瞧,那位阿姨的伞真美啊!天蓝色的伞布上,画着芳草和鲜花,十分醒目。
那一边三位姑娘打的伞更美!一把粉红的,一把淡黄的,一把绿色的。三把伞紧挨在一起,粉红配着淡黄,在绿色的映衬下,真像绿叶托着鲜花。它们边走边旋转着伞柄,伞上一颗颗水珠闪着银光飞射出去,伞下传来姑娘们一阵阵欢笑声。
看,小朋友们打着伞过来了。一朵朵,一簇簇艳丽的“伞花”下面,是一张张如花的笑脸。“伞花”飞进学校,于是,校园就变成了美丽的花园。
[积累]
1、这篇小文章美吗?在原文中画出你认为写得很美的句子。多读一读。
2、抄写下面的词语。
盼望已久 千家万户 醒目 闪着银光 花的笑脸
[感悟]
3、读读下面的句子,在你认为正确的说法后面打
大街上出现了一种美丽的景象――开满了“伞花”。
(1)开满了“伞花”是说街道两边开满了一种叫“伞花”的花。
(2)开满了“伞花”是说雨中的街道上到处可见行人打开的雨伞,像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4、认真阅读第四自然段
这一段有句话。主要围绕第句话的意思,写。第二句话主要写伞的美;第三句话写伞的搭配在一起的样子;第四句通过写还是表现了伞。
[运用]
5、照样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话。
例:三把伞紧挨在一起,粉红配着淡黄,在绿色的映衬下,真像绿叶托着鲜花。
天空中无数颗星星( )。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2
佚名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学习第1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指导。
教师范读,边读边勾画山冈、太阳。
教师:小朋友这时你站在山冈上,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读读儿歌,就知道该怎样辨别方向。学生自由读儿歌。
讨论:你学会怎样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
⑶齐读儿歌。
2.指导学习第2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谁能说说刚才学过的辨别方向的儿歌?齐背儿歌。
⑶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填空,追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小结:
3.指导学习第3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大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明白了中午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第二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非常了不起。以后,小朋友要继续这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花、点、前。
⑵指导辩析3个字的异同。
⑶复习描红和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学生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
3.指导练习临写。
⑴观察3 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指名上黑板临写“花、点、前”。
⑶评价、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⑴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⑵自由读儿歌,想想儿歌里都写了哪些内容。指读儿歌,纠正错误读音。
⑶讨论:读儿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练习朗读,试着把自己想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3.边看图边练习背诵,会背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背得有感情可以画两颗星。
交流汇报背诵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打电话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投影片。
2.准备电话两部。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打电话。
2.解题: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赤字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边的提示。
讨论:是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三、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⑵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呢?
⑶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2.指导说话。
⑴指名一人扮演小亮,另一个同学和他表演电话。
指导分析:哪些值得表扬?还有什么不足?
⑵同桌练习。
⑶指名上台表演,评分。
3.小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3
《练习3》教学设计之二
佚名
[教学要求]
1.写字训练:用钢笔字描红及学写毛笔字。
2.汉字训练:认识繁体字。
3.词句训练:理解重叠词语在丰富表现力和强调语意方面的作用;正确关联词语,熟记成语。
4.口语交际: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重、难点]
词句训练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
1、用钢笔描红。
2、对照简化字,认读繁体字。
3、句子中的词改成重叠式,再读一读。
一、用钢笔字描红
1. 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2. 指导
(1)指名读句子。
(2)观察字的起笔、运笔、练习书空。
(3)重点指导书写“唯、装”。
(4)生仿写“唯、装”。
3. 练习描红。
4. 反馈。
二、对照简化字,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1.审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别读一读左边简化字构成的词语。
(2)简化字和繁体字一一对应起来。
(3)观察对应的简繁体字,说说它们的异同。
3.练习
(1)繁简对照,认读括号里的繁体字。
(2)练读繁体字。
(3)自由诵读,记住繁体字。
(4)打乱顺序,指名括号里的繁体字。
三、加点的词改成重叠式,然后再读一读。
5. 审题,明确练习要求。
6. 指导。
(1)小黑板出示第一句。
(2)要法语学生将“认真”改成重叠式词语。
(3)比较改后的句子与原句在表情的异同。
(4)归纳方法:一想二换三读
7. 练习
8. 反馈
9. 补充练习
端正整齐
工整讨论
研究舒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
1、将关联词语分别选用到3个句子中
2、熟记成语。
一、教学第四题。
1. 审题,明确题目要求。
2. 指导。
(1)仔细读句,弄清每句话的意思,弄清前后分句之间的语意联系。
(2)出示题(1),指名读句。
(3)分析两分句之间关系;(“天气冷”与“爷爷晨练”)之间意思相背,令人想象不到。
(4)哪一组关联词符合这样的关系?
(5)这两个词加在什么位置合适?
(6)再读加入关联词的句子,判断一下正误。
(7)归纳方法:
①分析前后句之间联系。
②选择合适的关联词语。
③读句检验是否合适。
3. 用上述方法练习第2、3小题。
4. 反馈。
5. 课堂作业 。
抄写加上关联词语的3个句子。
教后感:
在教学中我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使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正确运用关联词语的能力。由于课堂中只涉及了三句简单的关联词语,因此在做题时正确率较高,但在课后的练习中,错误的还是比较多的。
二、熟记成语
1. 审题,明确学习要求。
2. 指导。
(1)自由读成语,不认识的可查字典。
(2)指名读词、正音。
(3)理解12条成语的意思。(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
(4)趣味成语故事,可以是找到的历史典故,也可以是根据自己理解,自己创作的成语故事。
3. 练习。熟读成诵。
4. 反馈。(1)集体背。
(2)指名背。
第三课时
1、能完整连贯地说出喜欢的电视栏目及喜欢的理由。
2、能当众说话,作介绍。
一、审题
1. 谈话揭示话题。
2. 指名读本次说话的要求。
3. 进一步明确说话要求:(1)考虑自已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2)想想自己为什么喜欢?(3)从中选择印象深的内容说出来。
二、指导
4. 你们经常看的电视栏目有哪些?
5. 其中你最喜欢是的一个栏目是什么,你为什么喜欢它?它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四人小组组织讨论)。
6. 汇报。
7. 这个栏目中哪一期的节目或片断你还清楚地记得?当是情景怎样?(同座互说)
8. 指名说。
9. 编写说话题纲:
我最喜欢的电视栏目:< >
原因:
印象深刻的内容:
三、练习
1.列写题纲
2.按题纲练说。
3.指名汇报。
四、反馈。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4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1、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写作。
2、能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身的家乡。
通过习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重点:读懂例文,学会用书信体写作。
难点:通过生动、细致、热情洋溢的描写,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和自豪之感。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出示一叠信封和一叠纸)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2、今天老师要把它送给你们,今天的作文课我们不用作文簿,就用信纸和信封,怎么样?
二、读懂例文。
1、请同学们自由地朗读例文,看看跟平常的例文有什么不同之处。
(1)同桌交流。
(2)指名说说。
(3)老师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归纳书信的书写格式和第二人称的写作形式。
2、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朗读或默读王磊同学写给李阳同学的这封信,想一想,王磊从哪些方面介绍了自身的家乡?
3、假如你是李阳,读了好朋友的这封信,你会有什么想法?为什么?文中的哪些描写吸引了你?
三、说说家乡。
1、同学们,你了解自身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美丽,能说说么?
(1)四人小组内交流 。
(2)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具体介绍。
2、师生评议、补充。
3、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写作提纲。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按一定的顺序,从不同的角度介绍自身的家乡。
2、通过习作的训练,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用书信体的格式,从不同角度介绍家乡秀美风光或风土人情。
教学过程:
一、说说家乡
同学们,你了解自身的家乡吗?我们的家乡也有许多独特的美丽,能说说么?
四人小组内交流各自搜集的关于家乡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师生评议、补充。
学生在各小组内修改、完善写作提纲。
二、学生练写。
1、学生练习写草稿。
2、交流、评议、补充。
(1)小组互读互评互助。
(2)大组交流,师生一起提出修改意见。
4、学生修改、誊写,装进信封,写好地址。
三、习作评讲。
1、选一篇比较好的作文读给学生听,学生发表自身的看法。
1、选一篇格式不准确、内容比较简单的习作读给同学听,学生提出修改意见,在此基础上学生进行修改。
小小顺口溜:
称谓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教前考虑:
起步行动:让学生自由写,无非是了解学生自写情况,有两种情况,一是教师不用教已经会写,怎么写的,那就是全班珍贵的教学资源,交流出来让全班学生共享;第二种情况是学生不会写,写得很少,或者是学生不用功,写得马虎;这也要拿出来作为教学内容,教学的过程便是协助学生弄懂的过程,解决学生问题的过程。学生不用功,那就要找出学生不用功的原因,协助教育,发挥全班的力量。这就是最大化地利用班级教学资源。这就是构建在班级实际基础上的实用主义。这是学生一头。
教学内容处置:
书信由称谓、正文、祝语、署名、日期五局部组成。
1、 对方的姓名称谓:写在第一行顶格处。 为了表示对收信人的尊敬和亲热,可以在称谓前加上“敬爱的、亲爱的”等词语。称谓后面加冒号,表示请你注意下面我有话要说。
2、 正文:这是信的主要局部。凡是要说的话,要谈的事都写在这局部里。正文从第二行空两个格写起,下一行再顶格写。假如要写的事情很多,可以分段写,每段的起行都要空两个格。一般是先写问候的话,这封信中先向奶奶问好,再问叔叔婶婶好。然后写要说的事。假如是回信,要提一下已经收到对方的来信,然后再写自身要回答和告诉对方的内容。
3、 祝语:一般是写表示敬意、祝愿、勉励的话。如:“此致敬礼”、“祝你进步”等。习惯上是把“此致”“祝你”紧接着正文写,“敬礼”“进步”等再另起一行顶格写。也可以另起一行空两格写“此致”“祝你”,下一行顶格写“敬礼”“进步”等。
4、 署名和日期:写在结尾下一行靠右处。假如是写给自身亲属的信,只写名字,不必写姓,前面还可以加上自身的称谓,如“孙女”“学生”等。在署名的后边或下方写上写信的日期。
写信要求书写端正,这不只为了达到写信的目的,也是对收信人礼貌的表示。
这里的顺口溜不错,可以一用:
称谓一定顶格写,
问候话语别忘记。
信的正文分段写,
另起一行写祝语。
名字写在右下方,
紧接一行写日期。
可以充沛地学习范文,从范文中学习要点。
最要紧的是写的内容要自然,要亲切,不必强调内容长短,具体写什么。学生写得自然,表达出他的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教学反思:
今天在教研究活动中我进行了习作3的教学.平时习作教学对我来说就是弱项,假如没有进行本次的习作专题教学,我想我可能不敢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本次的活动给了我一次很好的尝试机会,虽然不是很胜利,但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锻炼.课后听了顾老师张校长和各位老师的点评价,让我深受启发.
首先,从宏观上看,在公开课教案中,尽管我的层次比较清晰,思路明朗.但是课堂的有效性来说,我的指导并不到位.经常拘泥于阅读课的讲、读,学生缺少了写的时间.应该把时间换给学生,有的装饰性的步骤,或者是可有可无的步骤可以减少,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使他们的思路能够有连续性。
其次,从微观来看,依照预先的教学思路,我也有许多地方做的不够。
第一,例文的指导不够到位。我知识简单地让学生让学生分析了例文的层次,没有加以强调。例文中的语句挖掘地也不够深刻。
第二我没能充沛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尽管课前我要求学生进行了家乡风情资料的搜集,学生的准备也可以说是比较充沛的。但是很多学生搜集的资料都是他们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东西。可想而知,脱离生活实际的东西,学生们怎么能够说好、写好呢?文章源于生活,生活才是写作的源泉,又何况于学生呢?我应当引导先去寻找身边。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5
1、课前谈话:小朋友见过什么车?
2、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车
3、让小朋友看看书后回答:书上有什么车?(书上画着什么车?)
4、师展示不同车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5、学生看书自己说说书中图画中所画车的的名字。
6、练读词语:
(1)、师:你会读哪些车的名字?
(2)、指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师出示卡片,让生反复集体认读。
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7、完成第一题第一部分练习。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a、学生齐读题目。
b、师:这个问题要求大家做什么?
c、生:要连线。
d、师:怎么连呢?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完成第一题第二部分的练习。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名口头回答:消防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救护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引导学生说说其他种类的车的作用。
9、师:除了这些车,生活中还有什么车是用来做什么的?
10、拓展训练:
播放其他种类车的图片,问:这些车是用来干什么的?
11、出示哭、笑脸图片: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师:小朋友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6
徐州市新忻市新安小学 孙庆博
师:同学们学了蒲公英一课,我们知道蒲公英妈妈是靠风来传播自己的种子的,在自然界中他们分别用不同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种子的。看,这就是生长在南方盐海的一种椰子树,瞧这就是椰果,椰子树是靠什么样的方式传播自己的宝宝呢?请同学们读读短文,注意:
1、不认识的字查字典。
2、思考:椰子树传播种子的方式是什么?
师:从这篇短文,我们可以知道,椰子树是靠海水漂流的方式来传播种子的,不知大家注意到没有,这篇短文有一个词叫漂浮,请同学们读读短文,结合上下文想一想:“漂流”与“漂浮”的意思有区别吗?从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漂流”的意思就是指物体在水面上,流动,而“漂浮”的意思则是指物体漂浮在水面上,不下沉。
师:靠着海浪的帮助椰果又来到另一块陆地上,重新安家“重新安家”?什么意思,请同学们读读短文要把椰子原来生长在什么地方,现在又生长在什么地方联系起来思考。从短文中,我们可以知道“重新安家“的意思就是指椰果又一次找到了生长的地方。
师:这里还有几幅图:左边是蒲公英和苍耳,右边的是豌豆和葡萄,请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他们的果实有什么特点,他们又是靠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自己的种子的呢?想一想,再连线。你们连对了吗?
师:请选择上面一种植物说说它是如何传播种子的写下来。
师:同学们都知道写好钢笔字对于我们的学习生活很有帮助。今天我们要描红、临写的三个字分别是“素”、“晃”、“荒”,怎样才能把这三个字写好呢?写出你的发现。
师:这三个字都下结构,上半部分中心落在田字格中线上,下半部分也要与上半部分相对,请同学们按照以上的内容描红,比比看谁写得好。
课前,我们以经预习了成语:“雏鹰展翅、老马识途、鱼贯而入、倾巢而出、鸡飞狗跳、狼奔豕突、群龙无首、狡兔三窟。我们一起来读好吗?
师:字音我们都能读正确了,能不能把你知道的成语说给大家听呢?
师:这些成语表面上写的是动物,有时它也指人的行为活动,背一背。
师:下面我们来学习一首诗歌:《晨牧》
晨雾浓,似云烟。
谁家的孩子打了一声呼哨,甩几竿响鞭,赶一群鸭子往河沿。
没入晨雾中,大鸭皆不见。
只闻鸭欢呱呱叫,伴一支牧歌,清悠悠,传天边。
师:请大家也试着读一读。
师;多么迷人的景色,多么难忘的童年生活。让我们再好好地把这首诗歌读一读争取把它背下来。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7
1、课前谈话:小朋友见过什么车?
2、揭示本节课学习内容:车
3、让小朋友看看书后回答:书上有什么车?(书上画着什么车?)
4、师展示不同车的图片,让学生认一认,说一说。
5、学生看书自己说说书中图画中所画车的的名字。
6、练读词语:
(1)、师:你会读哪些车的名字?
(2)、指名读词语。
(3)、齐读词语。
师出示卡片,让生反复集体认读。
指名读词语。
齐读词语。
7、完成第一题第一部分练习。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a、学生齐读题目。
b、师:这个问题要求大家做什么?
c、生:要连线。
d、师:怎么连呢?
学生自主完成练习。
指名展示自己的作业,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
8、完成第一题第二部分的练习。
(1)、读题,明确题目要求。
(2)、指名口头回答:消防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救护车是用来干什么的呢?
引导学生说说其他种类的车的作用。
9、师:除了这些车,生活中还有什么车是用来做什么的?
10、拓展训练:
播放其他种类车的图片,问:这些车是用来干什么的?
11、出示哭、笑脸图片:你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师:小朋友对自己这节课的表现满意吗?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8
之一
佚名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9
【教学要求】
1、学习用音序查字典
2、照样学写铅笔字。
3、熟记四条成语和一句古文。
4、任选三个动词,各写一句话。
5、学会问路。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进一步明确题目要求。
2、指导。
(1)自读对话
(2)分角色读对话
(3)教师讲解音序查字典法
3、练习。
(1)查小猴不会写的字
(2)开展用音序查字典的比赛
4、反馈。
二、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学生认读“龙 亮 兔”3个字。
(2)引导归纳三个字的结构。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习描红。
3、练习。
教师个别辅导,注意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地问题,并进行纠正训练。
第二课时
教学第四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学生自读4条成语。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理解成语的意思。
风吹草动:风一吹草就晃动。
水到渠成:水流到的地方自然形成一条水渠。
瓜熟蒂落:瓜熟了,瓜蒂自然脱落。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教学第五题。
1、审题。
2、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借助插图讲解这个古文的意思。
第一行意思是: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
第二行意思是:高达许多层的平台,是从堆积泥土开始逐步建造起来的。
第三行意思是:千里路途,是从脚下一步一步走完的。
(5)教师再次范读。
(6)教师指导:比喻事情总是从头开始,逐步发展,最后取得成功的。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朗读理解:同学们要取得成功,必需从小努力,从现在开始做起。
(4)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审题。
1、揭示言语交际的题目:他们在做什么。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的两个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挂图,要求认真观察图中每个小朋友的动作,并把每个人的动作用一个确切的词语表达出来。
(2)指名回答上述问题。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表示动作的词。
吹 写 投 跑
游 跳 看 唱
2、指导说话。
(1)从以上的词中选一个练习说一句话。
(2)范说例句:陈超同学在教室里扫地。
(3)指导学生练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三、练习。
学生任选几个词各说一句话,自由练说,同桌互说。
四、反馈。
1、指名说。争取让每个学生都说到。
2、评议。
3、任选3个词写三句话。
一、观察图画,明确要求。
1、请小朋友读一读口语交际的要求。想一想:兰兰要去哪?遇到了什么困难?她需要怎样做?
2、请看图:如果你是兰兰,应怎么问路?如果你是老爷爷,应怎么回答?
二、指名表演,明确要点。
1、 请两名小朋友来表演,其他小朋友认真看,一会请你来评价。
2、指导评价。他们表演得怎么样?指导孩子们说出问路的要点:第一是要有礼貌;第二是把要问的路说明白;第三是要仔细倾听指路人的回答,把线路弄清楚。
三、创设情境,提高能力。
情意一:王老师生病了,李明小朋友要去看望她。但不知道她家在哪?就问了和王老师同楼的鑫金小朋友。
情境二:强强忘记带钥匙了,他知道妈妈在长青公园里跳交谊舞,想去那向妈妈要钥匙。但不知道路怎么走。他有几种问路方式?讨论后,分别演一演。
1、 他向老师问路。
2、 他向路人问路。
3、 他在公用电话厅拨通了妈妈的手机,向妈妈问路。
4、 他坐出租车上,向司机问路。
情境三:小军要和同学去中山陵,他问爸爸,中山陵在什么地方?我要去那儿该怎么走?爸爸拿出地图,帮助小军找到了南京中山陵,并告诉他行走的路线。
四、应用生活,实际锻练
1、 你在生活中遇到过需要问路的困难吗?你是怎么解决的?
2、让爸爸妈妈或其他亲友带你出去旅游,看看他们迷失方向,不知道怎么走时,是怎样寻求帮助、到达目的地的。
课前思考(参考设计):
一、课前活动
大家快快坐坐好,来给大脑做体操,跟我念念好不好?(生:好)
先想后说有条理,吐字清晰声音亮,礼貌大方人人夸。
二、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创设情境:
阿姨敲门,问老师:“请问校长室怎么走?”教师答:“一直往西走,那边的第二个教室就是。”阿姨:“谢谢!”教师答:“不用谢。”
2、导入课题。
1)、小朋友,刚才那位阿姨找王老师干什么呢?(问路)
2)、在现实生活中,问路是经常发生的,你有没有问过路?别人有没有向你问过路?(学生交流)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问路(出示课题)
3、在这节课上你想知道写什么呢?(问路人要注意什么?指路的人要注意什么?
三、再现情境,学习问路。
1、图画,语言再现书本情境。(图画出现白马石刻公园,教师用语言描述)并提出问题。(学生讨论发言)
2、真聪明,替兰兰出了这么多好主意,兰兰最后决定问路。如果你是兰兰,你会向谁问路?怎么问?(民警叔叔、过路人、附近人家)
3、用图画出现一位老爷爷,真是巧,看谁来了?
4、兰兰该怎么问路呢?(小组合作,推荐两个人练习问路,其他小朋友做评委)
5、请两组小朋友上台表演,其他学生认真听。
6、评评哪组棒,说说理由。
7、互动实践,巩固问路要领自主把握。请小朋友按照问路的要求,再找朋友练一练,这回还要注意动作、表情哦!
8、指名台上表演,指导学生从问路要领、礼仪态度和动作表情几方面进行评议。
9、总结:兰兰找到了她想去的白马石刻公园,心情很高兴,我们用掌声祝贺她问路成功!
四、再创情境,学会指路。
1、图画、语言再创情境。
(媒体显示小熊的家)今天是小熊的生日,它请了好多小朋友到家里共同庆祝。有小猪、小狗,还有小猫呢!
小猪正皱着眉头发愁呢,这是为什么?原来它找不到小熊的家啦!
2、小朋友,你们说小猪应该怎么办?(问路)
3、(媒体演示小猪很有礼貌地问路,但大象伯伯指路不清楚的情景)为什么小猪还是找不到小熊家呢?
4、快到吃饭的时间了,小猪多着急啊,同学们,如果你认识小熊家的话,你愿意给小猪指路吗?
5、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小熊的家。(出示路线图)
6、找好朋友练习:一人扮演小熊,一人演指路的小动物。
7、学生戴小猪、小猴、老牛的头饰表演。
8、你喜欢哪一位指路
本课的读读背背虽然内容比较多,但是有了插图帮助学生理解因此对学生而言也没有很大的困难,学生在读准了成语的字音后我让学生观察图画自己说说你对这个成语理解了多少,由于在前几堂课向学生渗透了怎样理解成语的方法不仅可以通过插图帮助理解还可以把每个字的意思合起来,因此学生基本都能讲到点子上。对于课文后面的古代名言学生也能自己学习。看来平时要在教学中进行渗透学习方法的渗透,一方面学生能在今后的学习中自己学习提高了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另一方面老师也为今后的教提供了更深层次的教法的钻研,为怎样使学生真正自主学习提供了空间。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0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 读词语,通过读词语和看图,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汽车类型,建立起词语概念与事物之间的联系。
2. 联系生活经验,了解几种常见车型的功能和作用,进而把句子补充完整并说出来。
教学准备:挂图、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同学们,你们看到过什么车?
2. 今天,我们来认识几种车。
二、新授
1. 指名读题。
2. (出示挂图)图上的汽车你认识吗?
3. 指名说,其它学生补充,纠正。
4. 读一读书上的词语。
⑴自读。
⑵指名读,评议,纠正,师重点提醒
⑶齐读。
5. 把词语和相应的车相连起来,齐读一遍。
6. 这些车各有各的本领,你知道吗?
7. 指名回答,相互补充。
8. 出示:消防车是用来的。
救护车是用来的。
车是用来的。
⑴你会填空:指名口头填空。
⑵打开书,写下来。
⑶师巡视指导,及时批改。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 积累成语。
2. 能背诵《三字经》中的几句。
3. 练写铅笔字,并能写正确、美观,在写字实践中认识先左后右的笔顺规则。
教具:投降片。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
1. 教学第1小题。
⑴指名读题。
⑵学生自读成语。你懂得其中哪条成语的意思?
⑶师讲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故事。你们听了故事后,觉得精卫、愚公值得我们学习吗?
齐读:百折不回、勇往直前。有感情朗读。
2. 教学第2小题。
⑴指导看图。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呢?
⑵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这两句诗句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师作适当点拨。
⑶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⑷指导背诵。
二、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2. 认读三个生字。
3. 这三个生字都有一个相同点,是什么呢?
4. 写左右结构的字时,我们通常先写什么,后写什么?
5. 怎样把字写美观呢?
6. 师示范写“伯”,生描红、仿写。
7. 生描红、仿写其它写得好的两字,师巡视指导。
第三课时
教学目珠
练习对话,培养学生口头交际、表达能力。
教具:挂图
教学过程
一、审题
谈谈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说话
1. 一位小朋友在放学路上碰到了谁?这是一位什么样的人?他在干什么?
2. 解放军叔叔向小朋友问起了一个什么样的人?
三、指导练习说话
1. 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轻声读练习中的对话材料,弄清问路人和带路人说话的内容和相互的问答关系。
2. 指名分角色朗读,师生评议鼓励。
四.练习
1. 各组的小朋友都分角色朗读了对话,大家互相帮助,共同努力,都学会了在现实交际中如何为人指路。现在,你们能自编内容表演吗?
2. 各组自编内容表演,师巡视指导。
3. 请代表上台表演。
4. 如指的是有关学校各办公室的路,则可以让学生亲自走出老教室实践一下。
5. 现在都明白了吧?同学们真聪明!通过自己走一走,诠认,就能清楚地为一些问路的人指路,当好一个小向导了。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1
教学内容:2、5、3、的倍数的练习(P21题6~11)
教学目标:通过综合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正确判断所给的数是否是2、5、3的倍数,提高综合应用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2、5、3的倍数的求法。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2的倍数有什么特征?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3的倍数有什么特征?
2.在下列各数中,哪些数有因数3?
51
61
71
81
3.提问:在3的倍数中,哪些数是9的倍数?它们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划分的?
二、概念辨析
1.凡是偶数都是2的倍数
2.没有因数二的自然数一定是奇数
3.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欧式
4.个位是0的自然数一定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
5.个位是3、6、9的数一定含有因数3
6.30.6各位上的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所以这个数是3的倍数
三、指导练习
1.第6题:这副图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什么?
原有22人,再来几人才能正好安3人一组分完,说明再来的人数和原有的人数合并起来应该与3有什么关系?22+2=24
2.第7题:学生独立完成,讲评时要他们说出根据来
3.第8题:要求学生懂得这道题问了几个问题?(必须是3的倍数,又要是偶数)先考虑哪个问题呢?为什么?
4.第9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判断,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
5.第10题:
(1)当填奇数时,你是怎样考虑的?(个位数字是3或者5就可以了)
(2)当填偶数时,你是怎样考虑的?(个位数字是0或者4就可以了)
(3)当填2的倍数时,你是怎样考虑的?(2的倍数特征,个位数字是偶数就可以了)
(4)当填5的倍数时,你是怎样考虑的?(考虑5的倍数,个位数字是0或者5就可以了)
(5)当填3的倍数时,你是怎样考虑的?(3的倍数特征)
(6)当填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时,你是怎样考虑的?(先考虑3的倍数特征,哪3个数字的和是3的倍数,只有4、3和5,再考虑2的特征,个位是偶数)
6.第11题:判断奇数还是偶数,只要看个位上的数字就可以了。
四、课后:
五、作业: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2
一、教学第一部分。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景:学生分角色读题
(2)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这是作文草稿的修改方法。
(3)拓展:小结已经学过的作文修改方法。
2.教学第二部分
(1)根据上一部分。
(2)让学生思考“好文章是改出来的”的意思。(强调修改的意义)
(3)学生学习、领会作家老舍和叶胜陶修改文稿的方法。
(4)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修改稿子不光要看,还要念,要看念的顺不顺?准确不?别扭不?逻辑性强不?
(5)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感悟)
1.谈话导入。
(由本单元所学课文导入)
2.诵读《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
(1)学生自由读散文。
(2)教师示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学生反复练习诵读
(4)指名读,齐读
3.感悟
(1)指名读问题:从岩缝里长出的小草,为什么那么挺拔,那么结实?(2)学生思考讨论交流读后感想。
(3)指名回答上面的问题
(4)师生小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3
教学要求
1.字词句综合练习,学会利用太阳辨别方向。
2.按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照样子练习书写上下结构的字。
3.朗读背诵儿歌。
4.学习打电话,学会打电话的礼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习字词句
1.指导学习第1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指导。
教师范读,边读边勾画山冈、太阳。
教师:小朋友这时你站在山冈上,面对刚刚升起的太阳,读读儿歌,就知道该怎样辨别方向。学生自由读儿歌。
讨论:你学会怎样辨别方向了吗?
请一名同学上台辨别方向,集体评议。
同桌互相演示,集体演示。
⑶齐读儿歌。
2.指导学习第2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谁能说说刚才学过的辨别方向的儿歌?齐背儿歌。
⑶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填空。
指名上黑板填空,追问:你能说说自己的理由吗?
表扬填写正确的同学。
小结:
3.指导学习第3小题。
⑴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⑵讨论,交流。
教师:课前,老师布置同学们回家搜集资料,想想中午怎么利用太阳辨别方向。下面老师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结果。
组织学生交流,组织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二、小结
今天,小朋友们的表现值得老师表扬。第一大家通过自己搜集资料明白了中午如何利用太阳辨别方向。第二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展示自己的观察结果,非常了不起。以后,小朋友要继续这样去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学写铅笔字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练习描红,仿影。
⑴出示卡片认读:花、点、前。
⑵指导辩析3个字的异同。
⑶复习描红和仿影的要求:一笔描成,笔笔到位。学生练习描红,仿影,教师巡视。
3.指导练习临写。
⑴观察3 个字的笔画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⑵指名上黑板临写“花、点、前”。
⑶评价、纠正。提醒学生注意每个字上下两部分的大小比例。学生按要求练习临写。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审题。
读题,明确要求。
2.指导。
⑴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一个什么样的小姑娘?她在干什么?
⑵自由读儿歌,想想儿歌里都写了哪些内容。指读儿歌,纠正错误读音。
⑶讨论:读儿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练习朗读,试着把自己想到的用朗读表现出来。
3.边看图边练习背诵,会背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背得有感情可以画两颗星。
交流汇报背诵情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打电话
一、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投影片。
2.准备电话两部。
二、审题
1.揭示口语交际的题目:打电话。
2.解题:打电话时要面带微笑,声音不要赤字高,要自觉地说“您好”、“再见”等礼貌用语。
3.学生借助拼音读图旁边的提示。
讨论:是给谁打电话?为什么要打电话?
三、指导
1.指导看图,明确要求。
⑴图上画的是什么人?他们在干什么?
⑵图上的小朋友在打电话时会说些什么呢?
⑶结合看图,提出说话要求:
2.指导说话。
⑴指名一人扮演小亮,另一个同学和他表演电话。
指导分析:哪些值得表扬?还有什么不足?
⑵同桌练习。
⑶指名上台表演,评分。
3.小结。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4
教学目标:
1. 学用字词句,能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2. 写好钢笔字,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 读读背背,积累带有动物的成语,并学习一篇美丽的诗歌。
4. 口语交际,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以学会正确的求救方式。
思维发展目标:将所学的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在生活中学会运用。
教学重难点:
1、 区分“漂流”和“漂浮”
2、 说和写植物种子的传播。
3、 读、背与动物有关的成语和小诗《晨牧》。
4、 口语交际:遇到意外情况如何自救和求救。
教学准备:课件、图片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词语,积累运用。2、练习写好钢笔字。
一、 学用字词句
1、 审题,指名读题。
2、 指导1。
(1) 学生自由读读这些词。
(2) 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漂流”“漂浮”。
(3) 指名读读这些词语,齐读。
(4) 讨论讨论,并互相说说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5) 指名说说自己熟悉联系自己的平时阅读谈谈自己了解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
3、 练习连一连。
4、 反馈。
5、 指导2
(1) 选择一种植物,读一读,想一想,并和同桌说一说。
(1) 指名说一说,有不完整的地方师生共同补充。
(2) 自己练习填一填。
6、 我的十分钟
你还知道哪些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为什么会这样呢?请同学们畅所欲言地谈一谈。把你熟悉的植物传播种子的知识写下来。
7、 指名读一读。
二、 写好钢笔字
1、 审题,指名读题。
2、 指导。
(1) 出示:“素、晃、荒”。读一读
(2) 注意观察: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3) 集体交流,总结:写这一类型的字注意注意字要站得稳,上下中心必须相对。
(4) 范写。
(5) 学生描红、临写。
(6) 反馈、点评。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能够背诵“读读背背“中的8个成语和诗歌,结合插图形象理解。学写毛笔字。
一、 读读背背
1、审题,指名读题。
2、我的十分钟:学习第一部分
(1) 学生自由的读,不认识的字可,要熟读这些成语。
(2) 指名读成语。
(3) 边读成语,边看图,要求能边读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 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同座的同学互相练读,练背。
你还知道哪些带有动物的词语?说一说。齐读这些词语。
3、指导第二部分
自由读读这首诗歌。
指名读读。
讨论这首诗歌的大概意思:早晨的时候,晨雾浓密,一个孩子干这鸭子往河沿里走,他吹着牧歌,鸭子刮刮的叫,构成了一幅非常优美动人的乡村图景。
同桌练习熟读并背诵。
指名背诵、齐背。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师:板书“点”,它是汉字笔画中最小、最不起眼的笔画,但可别小看它哟,它是非常重要而且变化最多的一个笔画,传说东晋王献之小时侯练书法很勤奋,练完了三缸水。有一次,他写一个字忘记写点了,父亲王羲之见了就顺手在上面补了一个点。后来王献之的母亲见了这个字后说:“吾儿写完三缸水,只有一点像羲之。”
2、指导学生观察“方”字中的点――露锋点
(1)向右下直下起笔;(2)逐渐按笔;(3)提笔,笔锋至中心处;(4)自右向左圆转收笔。
3、教师执毛笔范写点(这叫露锋点)
4、学生临帖描红(提示正确的执笔姿势)
5、指导观察“小”中的第一点――藏锋点:将点起笔处的笔锋藏起来,不是直下起笔,而是逆锋向左上起笔,然后提笔圆转,再向右下逐渐按笔,其它步骤与露锋点相同。
6、学生临贴描红。
7、学生自由练习写两种点,互相交流书写心得,教师巡视指导。(程度高的学生还可以练习写含有点画的字。)
第三课时
课时目标:
1、口语交际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应变的能力, 规范学生语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
2、习得一种在“危难之中”能够成功地自救或求救的本领。
一、口语交际 学会求救
1、审题,指名读题。
2、指导练习。
(1)教师指导学生观看录像。
(2)教师讲述注意点:当发生失火、落水、中毒等意外事件时,我们应该学会求救,生活中会有哪些意外呢?如果遇到了,应该怎样自救或者求救。
(3)教师示范火警求救。
(4)学生说火警求救。
3、我的十分钟
(1)同学间自由交流不同的求救语言和发生不同意外时怎样自救。
(2)以小组为单位,各选出一名选手参加大赛。
(3)请一同学当主持人,开始比赛。
(4)评选最佳救助天使。
教师小结本次比赛并给予热情的鼓励。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5
教学要求: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了解除与戏曲有关的谚语。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3、诵读与感悟,通过朗读与续写增加语言积累。4、口语交际,学会拒绝。5、学写毛笔字。教学重点难点:语文与生活、口语交际。教学时间:3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语文与生活,学会联系剧情领会唱词的弦外之音。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读一读、抄一抄跟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2、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教学过程:一、语文与生活1、学习第一部分:联系剧情,领会李玉和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1)同学们,京剧是中国的国粹,而现代京剧在对传统京剧进行变革的基础上,更讲究唱词的优美和内涵。(2)放《红灯记》中李玉和的一段京剧唱段。(3)简介《红灯记》的剧情,把这段唱词的前因后果讲清楚。(4)认真看唱词,了解大意,有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交流讨论。(5)联系剧情来想一想这段唱词的弦外之音。(6)小结:这段唱词充分表现了李玉和对革命事业的赤胆忠心和坚定的必胜信念。(7)在了解了弦外之音的基础上,再细细读这段唱词。2、学习第二部分:听一听,学一学这个唱段。(1)再次放唱段,让学生对照唱词听,感悟其内在的情感。(2)指导学生唱。3、学习第三部分:读一读,抄一抄与戏曲有关的一些谚语。(1)指名读谚语。(2)想一想这些谚语的意思,再交流。(3)练习诵读这些谚语。(4)抄写这些谚语。二、写好钢笔字1、读题,明确练习要求。2、指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欣赏这段话的行款布局的美观。3、重点指导:越 轮 嫦娥4、学生练习临写。三、作业1、读谚语,看上句写下句。台上三分钟, 。 师傅领进门, 。要练惊人艺, 。 若要戏路通 。艺多不压身, 。 百日笛子千日箫, 。 2、学唱《红灯记》唱段。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诵读与感悟,读背《幸福》,练习续写,体会“幸福”的真谛。2、学写毛笔字。教学过程:一、诵读与感悟1、读背《幸福》。(1)读题,明确要求。(2)学生自由读文,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向别人请教。(3)师范读。(4)指名读,齐读。(5)思考:在柯原的散文中,“幸福”究竟是什么?(6)讨论交流。(幸福的真谛在于奉献,因为奉献,方始心灵丰满而充实。)(7)练习背诵。2、续写。(1)指名读题,明确续写要求。(2)讨论:河流的幸福、蜜蜂的幸福、小鸟的幸福、我的幸福分别是什么?(3)自由续写。(4)将自己续写的部分与原作连起来一起诵读,(5)交流诵读后的感受。(6)小结。二、学写毛笔字1、审题,明确本次练习的要求。2、指导写“虎”。“虎”第一笔短竖,第二笔短横,都不宜写得太大,横钩要向右伸展,钩向字心;在横钩起笔处下笔写第四笔长撇,用力撇出,不宜过长;第五笔短横,向右上斜,在它的蹭上方下笔写竖弯钩,同首竖上下对齐,写得小一些,*上一些。下面的“几”字第一撇的弯度要与左边的长撇有所区别,最后一笔横折弯钩要写得“放”一些,整个字上紧下松。3、指导写“病”。“病”第一笔为右点,落笔略重,应写得圆润饱满,横画左低右高,不宜过长;在横画起笔处下笔写长撇,与写虎头的长撇相比,这一撇略竖一些,因为左边还有两笔;第一笔为右点,第二笔为提,两笔之间应有响应;病字旁里面的“丙”字第一笔短横要比上面的横短,第二笔竖也较短,写横折钩时要与上面两横间隔均匀,横边不宜过长,最后在短横的中间起笔写上一短撇,点上最后一点。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三、作业抄写《幸福》,并试着再写两节。 第三课时课时目标:口语交际,学会拒绝,培养学生敢说“不”字。教学过程:一、审题1、同学们,当别人对你提出了不合理的要求,或者让你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时,你应该怎么办?2、对,我们应该学估拒绝。3、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二、学会思考:为什么要拒绝1、指名分别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2、认真思考:为什么要拒绝呢?3、交流,指出三种情况不合理的原因所在。4、对,我们要是非分明,要会思考,要弄清别人提出的要求什么地方不合理。三、学会拒绝1、面对这三种不合理的情况,我们应该怎么拒绝呢?这儿并不是简单地说一个“不”字,而是要婉转、诚肯地说出充分的理由,力求使对方心服口服地接受你的“拒绝”。2、小组讨论怎样支拒绝,并试着分角色表演。3、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共同评议。4、除了这三种情况,还有什么情况下你也会拒绝别人的要求呢?自由创设情景,练习拒绝。四、总结五、作业 自由创设一个情境,与同桌演一演“学会拒绝”。
三年级语文上册《练习3》教学案 篇16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