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考历史考点备考复习教案: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一、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2)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纵深的发展历史和变化。
(3)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
(4)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5)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学运用能力和历史问题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6)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7)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此,来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学习。
(2)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二、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学习新课:
“商人”的起源:商王朝覆灭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武王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候国,由于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果,是士农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一)、古代商业的繁荣
1、汉代商业: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
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3、宋元:长途贩运
4、明代:会馆、商帮------(晋商/徽商)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知识链接: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二)、“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市“的发展
朝 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三)、商人的活动
1、商人的生活方式: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2、发达的商运:商运集中
方式 :水运:俞大娘航船 陆运:丝绸之路 海运 :海上丝绸之路
(四)、商业都会的崛起
汉朝:都市商业集中 新朝:五都、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唐朝:长安、洛阳、广陵
宋朝:汴京 清朝:苏州
(五)、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发展的?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秦代继续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汉朝则用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唐中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推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明清以后,政府重又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重摧残,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六)、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然而,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给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五、学案
1、单项选择题
(1)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明中后期( )。
A、富起来的地主较多
B、原来富有的地主被后起的超过
C、商品经济发展,经商致富者多了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封建经济
(2)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兴起开始于( )
A、战国时期 B、汉代 C、隋唐 D、明清
(3)下列对汉代都城长安的“市”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长安的集中贸易地 ②官府对市的场所和时间有严格规定 ③已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 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民间集市“草市”出现于( )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5)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不迟于( )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2、材料解析题
北宋时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材料一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材料二 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果去闹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出当时北宋都城的商业状况?
(2)举出中国古代几个著名的商业都会(三个以上)
3、问答题:简述北宋“市”比前代有什么发展?
【答案】1、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B(5)A
2、材料解析题(1)“市”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城市繁荣,店铺林立,商品丰富;有繁华的夜市。(2)长安、洛阳、扬州、苏州等
3、问答题:宋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六、教学反思
一、目标
【内容标准】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
【知识与能力】(1)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史料,了解中国古代商业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基本情况。(2)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市”的基本知识,进而深入了解纵深的发展历史和变化。
(3)了解各朝代文人对当时商业发展的客观性描述,增强历史的直观印象。
(4)了解各朝代作为商业中心的都市,并结合历史文学作品认识其当时的发展或繁荣程度。
(5)通过本课的学习要求学生理解在中国古代商人的社会地位,并在教师的指导下结合文献资料分析中国古代执政集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学运用能力和历史问题的分析与概括能力。
(6)理解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内在关系。
(7)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商业发展过程中“市”的发展历程及其在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的突破的内在原因。以培养学生的历史知识的迁移能力和理解能力。
【过程与方法】(1)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阅读有关历史文献来了解中国古代各朝代的商品生产和转运贸易的发展情况,并且主动进行查阅和借助互联网获得更多的信息,以此,来对有名的商帮进行深入而有价值的探究学习。
(2)学生还可以通过观察法结合教材中所提供的历史图片和史料对中国古代“市”的发展和演进、古代中国商业中心都市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和论证;这一过程中,在有条件的地区,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进而用比较法把所收集的实证资料和文献进行对比和比较以验证书中内容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教师可以利用启发式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在必要的关键环节上还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以适当的指导;无论是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在教学内容结束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对学生的学习表现和学习结果进行客观、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商业经济的发展状况,认识商人在中国经济进步中的作用。通过对历史上商业传统和商业基础的分析,联系当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进程,增强对我国经济建设的信心。
(2)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还应当认识到,虽然中国古代商人拥有巨大的财富,对社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他们的社会地位却十分低下。而且历代统治者都通过“重农抑商”政策来限制和压制商业的发展,阻碍了中国新的富有活力的经济形态的诞生。
二、本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掌握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市”的发展和演变,培养学生的历史概括能力和总归纳能力。
难点:要求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市”在时间和空间上限制的突破和商品经济的内在联系;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中国古代商人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不等的深层次原因。
三、教学课时: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导言部分:在漫长的中国古代历史上,商业经济和城市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发展历程?是亘古不变还是流变纷呈?在“以农立国”的农耕时代,它们各自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是商业的繁荣推动了城市的发展,还是城市的发展带来了商业的繁荣?
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历史,去探究商业、城市发展、繁荣的原因和影响,以及历代统治者因对商业不同的态度而产生的不同后果。
学习新课:
“商人”的起源:商王朝覆灭后,商族人成了周朝奴隶。武王把殷商遗民分给各诸候国,由于商族原是贵族,养尊处优,身无长技,一下变为贱民,又被剥夺了土地和特权,无力赡养家眷,只好走南闯北劳碌奔波,以做买卖为主要职业。周族人重视农业,鄙视生意人,认为买卖只是借交易获取别人劳动的成果,是士农工商最后一等。在周人的心目中,做买卖的人就是商人,这就是中国称生意人为“商人”的缘由。“商业”、“商品”、“商旅”诸词也都由此而来。
(一)、古代商业的繁荣
1、汉代商业:乡村商业活跃,商运活跃
2、唐代:商旅往来频繁
隋唐时期,随着政治上的统一和大运河的开通,商业贸易、中外交流蓬勃发展;至宋元时期,
入一个新的高峰期。
3、宋元:长途贩运
4、明代:会馆、商帮------(晋商/徽商)
明清时期,商业发展出现许多新特点: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劳动力也成为商品;由于商业竞争加剧,区域商人群体形成。实力最强的如晋商、徽商等。
知识链接:乔家大院坐落在山西祁县东观镇乔家堡村,是清朝富商乔氏家族的宅院。乔氏家族的第一代创业人乔贵发,年轻时只身走西口,在包头苦心经营,终于发展起一家最大商号,店铺、居宅达到1000多间。到第二代乔致庸,开始了金融业的活动,把商行、银号从包头开到北京、天津、太原等地。现存的乔家大院,是乔氏家族经数次扩建而成的。
中国第一家票号――日升昌:创建于道光四年(1824年),坐落于“大清金融第一街”平遥古城大街的繁华地段,分号遍布全国30余个城市、商埠重镇,远及欧美、东南亚等国,以“汇通天下”著称于世。日升昌票号创立后,结束了我国镖局押送现银的落后金融局面,极大地加速了商业运转和货币流通,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经济迅猛发展 。
(二)、“市”的发展
城市的由来:古代的“城”是统治者居住的地方,是政治中心,“市”是商品交换的场所。以后“城”、“市”结合,成为社会的中心,商业的繁荣也就总是与城市联系在一起。
思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辞》
《木兰辞》讲的是北朝时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你从这首诗歌里能分析出北朝时期在商业上的特点吗? 答:商品买卖都有固定的场所,很不方便。
“市“的发展
朝 代市的发展情况
秦 代 明码标价
汉 代 专门管理机构,长安9市
六 朝 草市形成
唐 代草市普遍,夜市繁荣
宋 代 突破了时空限制;商业街形成
明 清 商业区繁华
对比汉、唐两代长安城,想一想,北宋汴京有哪些不同?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不同:唐代都城坊市布局严格分开,商业贸易受到官府的严格监视和控制,市场活动的范围和时间受限制。宋代都城商业活动打破了坊市限制,形成了街市,取消了营业时间限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限制、商业的发展、城市的发展。
(三)、商人的活动
1、商人的生活方式: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2、发达的商运:商运集中
方式 :水运:俞大娘航船 陆运:丝绸之路 海运 :海上丝绸之路
(四)、商业都会的崛起
汉朝:都市商业集中 新朝:五都、全国商业中心的形成 唐朝:长安、洛阳、广陵
宋朝:汴京 清朝:苏州
(五)、商业政策---重农抑商
历代的重农抑商政策是如何发展的?
战国时期,商鞅提出了“重农抑商”的思想;秦代继续推行“上农除末,黔首是富”的政策;汉朝则用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算缗”、“告缗”等经济措施全面控制工商业;唐中期以来,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政府推行官商分利政策,商人地位有所提高;明清以后,政府重又固守重农抑商政策,限制经营、强制摊派、低价征购、苛税盘剥等,导致资本主义的萌芽受到严重摧残,中国最终落后于西方。
(六)、古代中国商业经济的特点
1、国内贸易、对外贸易发达。
2、商业市场形式多样。
3、商业交通发达,水陆商运兴盛,长途贩运发达。
4、自汉代以来,各朝代都出现不同数量规模的商业大都市。
5、商业长期受到重农抑商政策的压制,商人社会地位地下。
课堂总结:
作为农耕经济的补充,中国古代的工商业高度发达,手工业产品和商品经济曾长期居世界领先地位。商业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的发展,城市的兴起有力的推动了商业的发展和繁荣。然而,封建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的政策,给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重重阻碍。
五、学案
1、单项选择题
(1)明朝“嘉庆末隆庆间……末富居多,本富益少”这反映明中后期( )。
A、富起来的地主较多
B、原来富有的地主被后起的超过
C、商品经济发展,经商致富者多了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冲击封建经济
(2)中国古代商业城市的兴起开始于( )
A、战国时期 B、汉代 C、隋唐 D、明清
(3)下列对汉代都城长安的“市”描述正确的是( )
①是长安的集中贸易地 ②官府对市的场所和时间有严格规定 ③已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 ④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4)民间集市“草市”出现于( )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5)以繁荣的“市”为重要标志的全国性的商业中心形成不迟于( )
A、汉代 B、六朝时期 C、唐代 D、宋代
2、材料解析题
北宋时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材料一 至州桥投西大街,乃果子行。街北都亭驿相对梁家珠子铺,余皆卖纸画,花果铺席……御街一直南去,过州桥,两边皆居民,街东张家酒店,次则王楼山洞梅花包子,李家香铺子……
材料二 夜市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果去闹处,通晓不绝……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
请回答:(1)据材料概括出当时北宋都城的商业状况?
(2)举出中国古代几个著名的商业都会(三个以上)
3、问答题:简述北宋“市”比前代有什么发展?
【答案】1、单项选择题(1)C (2)A (3)C (4)B(5)A
2、材料解析题(1)“市”没有固定的时间地点限制,分散于宅屋之间;城市繁荣,店铺林立,商品丰富;有繁华的夜市。(2)长安、洛阳、扬州、苏州等
3、问答题:宋代的“市”不再有时间和地点的限制,不再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原本不许设立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视;草市、夜市更加繁荣,草市内还有完备的饮食设施。
六、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