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史概要:
二战后至今,世界政治格局经历了由美苏两极格局到多极化发展趋势的重大变化。
(1)、二战确立的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雅尔塔体系)基本轮廓,随着战争的结束和美苏双方的“冷战”而逐渐形成美苏对峙的局面。美苏两强在世界范围内的激烈争夺,使得世界局势动荡不安。
(2)、美苏争霸使双方都背上了沉重的包袱,实力相对下降。与此同时,由于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世界各方的力量对比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欧洲的走向联合;日本的迅速崛起;不结盟运动的蓬勃发展;中国的振兴。这些都有力地冲击了两极格局,使世界开始出现多极化的发展趋势。
(3)、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西方两大集团对峙的两极格局结束了,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得到了加强。
(4)、经过20世纪90年代初以后十多年的较量和磨合,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与此同时,世界格局也正在向多极化方向发展。
一、美苏争锋
标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识记:雅尔塔体制的确立、丘吉尔的“铁幕”演说、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经互会、华沙条约组织;德国的分裂、朝鲜半岛的分裂和朝鲜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
②、理解: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的内涵、事例。
③、能力:分析美、苏各自采取的措施,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能力;认识美、苏“冷战”对二战后世界和平和国际关系的影响,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美、苏各自采取的措施,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通过阅读地图、图片以及教材中所引用的历史材料,提取有效信息,进行归纳,理解两极对峙格局的影响,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反目成仇,最终形成了两极对峙格局;美苏“冷战”造成了战后初期世界的动荡不安,对战后世界历史的发展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争取和平与发展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重大问题。
时:1、5时
重点难点:
重点:美国为独霸全球所采取的政治、经济和军事措施。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
难点:“冷战”格局出现的背景及其对世界历史的影响。
教学建议:
(1)、讲述本节具体内容之前,首先采用师生谈话法,通过双边互动,简要回顾一战以和二战期间国际关系的变化,向学生指明: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归根结底是由一个国家的实力、特别是经济实力所决定的,可借此对学生进行历史发展规律的教育。二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力量对比,形成了以美苏为主导的两极格局。此处也为以后讲述两极格局演变的原因打下伏笔。由此导入新。
(2)、“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一目,需要讲明三个问题。
①、雅尔塔体制的确立。建议教师向学生讲明确:这是二战后国际关系新体制,它建立在以美苏为主导的基础上,取代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主导的旧体制,奠定了战后世界格局的基本轮廓,以后的美苏争锋直接影响着世界格局的走向。利用“本”导言,使学生理解“世界格局”的概念。
②、“冷战”格局出现的背景。这是本节的难点之一。
由于二战后美、苏双方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方面的尖锐对立,反目成仇,最终形成了两极对峙格局。还要让学生知道造成这种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国家利益。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材料,为学生提供历史情境,使学生从分析中得出信息:二战后美国要“领导世界”,而苏联要与之争锋,双方必然要“反目成仇”,从而加深对这一背景的理解。同时要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双方矛盾尖锐又不轻易动武?(势均力敌)美国采取什么办法对付苏联?(冷战),以加深对“冷战”的理解。
③、美苏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这是本节的重点之一,这一格局是由美苏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要注意领会:
“美国的‘冷战’政策”,先弄清“冷战”的含义。利用“知识链接――冷战”加以领会。利用本“资料卡片――丘吉尔‘铁幕’演说和杜鲁门发表‘冷战’演说”的图片,再现历史情境,感受“冷战”氛围,加深对“美苏争锋”的体会。建议结合图示一(可以用多媒体演示)全面了解“冷战”政策措施。学生应学会用多种途径获得知识方法,并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能力。
舆论上
政治上
经济上
军事上
(1946年)丘吉尔“铁幕”演说(1947年)
杜鲁门主义(1948年)
马歇尔计划(1949年)
组建“北约”
序幕全面开始重要组成部分工具
(图示一)
“苏联的应对措施”,运用启发式教学,积极引导学生对该问题的探究。重视过程并及时给予恰当评价。提问:既然美国从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对苏联进行全面冷战,苏联又采取怎样应对措施?启发学生也从这几方面探究,加以对比分析,进行归纳、概括,制成表格(图示二),与前表对应,便于记忆,以利掌握这一重点知识。利用本地图《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加深对“对峙”的理解。(可以用多媒体演示)
领域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
时间、措施(1947年)
成立“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1949年)
成立经互会(1955年)
成立华沙条约组织
目的协调和统一各国党的行动建立与西方对抗的社会主义市场应对美国的扩张和威胁
(图示二)
(3)、“‘冷战’局面下的国际关系” 一目,从利和弊两个方面讲述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影响,学生应学会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能力。
“美苏的全球对抗”,教材从四个例证反映了美苏的全球对峙的基本状况:德国的分裂;朝鲜分裂和战争;古巴导弹危机;越南战争。这几例“对抗”遍及世界几大洲,建议教师用好历史地图册中相关形势图,以使学生有明晰的空间概念。讲述“德国的分裂”时,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相关图片和“柏林墙”,为学生创设历史情境,使之充分感受“冷战”带给百姓的国家分裂和骨肉分离的痛楚。适当补充古巴导弹危机产生的背景,通过历史图片、地图、数据和字资料等为学生充分再现古巴导弹危机的历史情境,以便学生充分感受危机之中核大战一触即发的关键时刻以及危机解除的内在原因。利用教材的注释使学生理解越南战争中,“特种战争”和“局部战争”的含义。通过问题探究的方式使学生深刻理解这些军事对抗中美、苏双方的手段,培养归纳能力。(“冷战”与“热战”相交织)理解“冷战”局面形成初期美、苏之间的政治、军事对峙情况和对抗程度。(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
“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建议教师利用“学习思考”栏“美苏‘冷战’对二战后国际关系的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的问题,展开讨论,加以探究。学生可回答“有利”或“不利”,也可回答利弊兼有等观点,但要言之有理。最后,从中整理,加以归类。要指明的是学生的观点要辨证客观(“一分为二”),以此培养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全面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可借此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不利方面: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搞军备竞赛和局部战争,到处插手,使世界政局动荡,形势紧张,长期不得安宁。
有利方面:由于彼此势均力敌,在近半个世纪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为了在两极格局中取得优势,双方都在注意发展经济。注意进行内部的调整和改革,推动了世界整体的发展。面对两极对峙格局,亚非拉国家组成不结盟运动,逐步发展壮大,第三世界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