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学设计示例(通用2篇)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学设计示例 篇1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要求学生认识: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卫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史事?开元年间是从哪年到哪年?“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指713年到741年的这段时间。“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2. 导入 新课: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答得很好。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天宝危机(板书)请同学们阅读“天宝危机”这一子目的小字,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天宝危机”产生的原因。课文P38“唐玄宗与杨贵妃终日饮酒作乐。……”“贵妃的三个姐妹每年从玄宗那里得到的脂粉钱,就有上百万。”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对的,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唐玄宗后期骄奢淫逸,宠爱杨贵妃,重赏其家族,不理政事。)说得很好。接着课文又写道:“那时候,唐玄宗重用的大臣,已不再是贤能之辈,而是一郡巧于献媚,善于逢迎的小人。李林甫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贵妃的堂兄杨国忠,身兼40多个职务,权倾天下。”这些内容又说明了什么?(玄宗昏聩,奸相当道,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妒贤嫉能,排挤忠良,朝政腐败。)也说得很好。同学们从生动的史事中,概括出了天宝危机的原因。我们把他板书下来:天宝(742―756)年间,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相,朝政腐败。因此,预伏着“危机”。历代王朝,无论“盛世”或“危机”的出现,有多种原因,然而,其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联系着在位皇帝的所作所为。“开凶盛世”和“天宝危机”,同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同一个皇帝前后期的所作所为判若两人,不能不对“盛世”和“危机”的出现产生重要的影响。挂出《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有一名成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也曾说过:“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是唐朝由“盛世”跌入“危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教训!
二、安史之乱(板书)“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板书)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仍不是正式官名。到公元710年,睿宗开始设置节度使。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可知,一场节度使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已是不可避免的。
2.安史之乱的经过(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P39“安史之乱”一目。然后教师挂出“安史之乱”放大地图。提问:安史之乱是以何人为叛乱首领在何时何地起兵?(755年节度使官禄山在范阳起兵。)请一位同学手持教鞭指着《安史之乱》放大地图,边指图边回答:叛军的主攻路线是哪条,当时玄宗的情况如何?叛军南下洛阳、潼关,长安一片混乱,玄宗携杨贵妃等想向西逃往蜀地。叛军攻下长安。玄宗行至距长安不远的马嵬驿,随行将士们杀死了杨国忠,又逼唐玄宗缢死杨贵妃。玄宗逃往蜀中。P40《玄宗逃往蜀地》就是他们逃难的情景。为什么说杨国忠罪有应得?杨贵妃被缢也不过分?真正造成天宝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杨国忠身兼40多职。在经济上,他搜刮百姓,聚敛财富;在政治上,他排斥异己,专横跋扈,还不惜让几十万人惨死疆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奸相。杨贵妃至少是助长了玄宗的荒淫误国,也应受到惩罚。但是宠信杨氏兄妹,放纵他们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应是唐玄宗。叛军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唐朝军民是如何反南叛军的?(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唐朝军民进行了激烈的抗击。常山太守颜杲卿率军攻占了井陉关,河北各郡纷纷响应,重新归附唐朝。后来颜杲卿在常山战败被俘,他在叛军面前,正气凛然,至死骂不绝口)。叛军内部矛盾重重有哪些表现?(叛军内部为了发权夺利,相互杀戮。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事隔一年,其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即位。史思明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史之乱中被安任为范阳节度使。对安庆绪杀父不服,降唐。不久又起兵反唐,759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761年在洛阳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之流都是一些见利忘义的野心家,暴虐百姓的刽子手。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乱’必败无疑。)叛军是怎样失败的呢?(唐朝派兵平叛。玄宗入蜀,太子在灵武即位,他就是唐肃宗。肃宗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平叛,又借回纥兵帮助,收复了长安、洛阳。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这场持续八年(755―763)的战争――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3.安史之乱的性质和影响(板书)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对中央政权的叛乱,它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安另外叛乱集团代表分裂割据的势力。这就是安史之乱的性质。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下面要讲到)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三、藩镇割据(板书)
同学们知道,玄宗时,边境共设10个节度使。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挂出《藩镇的割据性》表。蕃镇割据性请同学们看《藩镇的割据性》表。藩镇在政治上表现为第“1”、“4”两点,即自行委派官吏和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在经济上表现为第“2”点,不向中央交赋税;在军事上表现为第“3”点,军队中听中央调动。这样的藩镇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是各自为政的割据王国。同学们看课本P41《节度使出行图》,它说明了什么?(节度使出行,气盛势大,显示其威镇一方,割据称雄。)藩镇割扰的局面,不仅在北方出现,而后遍及全国很多地区,甚至都城长安附近都成了藩镇的地盘。这好比是一个患有四肢肿大症的病人,大脑几乎失去了对四肢的支配能力。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四、宦官专权(板书)
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四方奏章都要先经过高力士审阅。政事一般由高力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在位,宦官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宦官专权加深了唐后期政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五、“黄王起兵,本为百姓”―唐末农民战争
1.原因(板书)请同学们看课文第42页的小字:“唐僖宗不理朝政……就命人毒打报灾的人。”同学看完后教师补充指出,灾荒年月照旧催收租税,百姓若不堪言。唐诗《山中寡妇》对此有过描述,它的大意是:丈夫当兵战死,她只能守在茅屋里,身穿麻布衣,鬓发枯黄。养蚕的桑林已经残尽,田地已经荒芜还要交丝交粮。吃的是野菜、树根汤,烧的是带叶的枝条。即使躲到深山无人处,也难逃脱赋税和徭役。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唐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税重,战火连绵,农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
2.经过(板书)边指课文P42《黄巢起义流动作战图》(放大)边讲:
(1)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在山东,河南爆发。
(2)转战大半个中国(讲时突出流动性),进入长安,国号大齐。挂出P43《黄巢》放大图。请同学们阅读本面小字:“黄巢是山东冤句人……‘甲第朱门无一半’”。黄巢不愧是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
(3)起义军没有乘胜追歼唐军,唐僖宗反扑,起义军撤出长安。
(4)884年,黄巢在泰山附近兵败自杀。
3.特点(板书)流动作战。(板书)
4.影响(板书)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
4.巩固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挂出《安史之乱图示》,教师边指图边归纳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特点和作用。挂出下列《唐末农民战争表》,请一位同学根据表格复述。
小结;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起到907年唐朝灭亡为止,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有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
5.作业 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想一想唐朝的宦官专权,在学过的朝代里有类似的现象吗?
(三)教法建议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为此,宜采用由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让学生上讲台指图回答问题,并根据图示或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要制表和绘制图示。这一先阅读或讲述史实然后归纳结论的作法,即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历史表象上升到历史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自制的教具有:《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安史之乱》地图(按课本地图放大)《黄巢》头像图(按课本图放大)《藩镇的割据表》(按课本表放大)《安史之乱图示》《唐末农民战争表》
第六课 唐朝的衰落和灭亡 教学设计示例 篇2
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一)教学目的
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有:天宝危机、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宦官专权、唐末农民战争。
要求学生认识:安史之乱、藩镇割锯和宦官专权,大大削弱卫唐朝的统治力量,加深了唐朝后期政治的腐败和国势的衰落;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
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有:引导学生思考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总结历史经验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
1. 复习提问:
同学们曾学习过《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一课。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回答“开元盛世”是指哪个皇帝统治时期史事?开元年间是从哪年到哪年?“开元盛世”的含义是什么?同学回答后教师小结: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叫开元,指713年到741年的这段时间。“开元盛世”指开元年间,唐朝在政治上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经济繁荣发展,进入全盛时期,呈现出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盛世景象。
2. 导入 新课: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诗人,写了一首《忆昔》诗,称赞“开元盛世”,同学们还记得这位诗人的名字吗?(杜甫)大家还记得这首诗的内容吗?(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答得很好。尽管这首诗不无溢美之处,但大体上还是符合事实的。这么一个难得的盛世局面,到了天宝年间竟从顶峰急剧地跌落下来。唐朝由盛而衰从衰落到灭亡。这些就是今天我们所要学习的内容。
3.讲授新课
一、天宝危机(板书)请同学们阅读“天宝危机”这一子目的小字,用简短的语言概括“天宝危机”产生的原因。课文P38“唐玄宗与杨贵妃终日饮酒作乐。……”“贵妃的三个姐妹每年从玄宗那里得到的脂粉钱,就有上百万。”这些内容说明了什么?(“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对的,这是白居易《长恨歌》里的诗句。(唐玄宗后期骄奢淫逸,宠爱杨贵妃,重赏其家族,不理政事。)说得很好。接着课文又写道:“那时候,唐玄宗重用的大臣,已不再是贤能之辈,而是一郡巧于献媚,善于逢迎的小人。李林甫达到独揽朝政的目的。”李林甫死后,杨国忠继任宰相。“贵妃的堂兄杨国忠,身兼40多个职务,权倾天下。”这些内容又说明了什么?(玄宗昏聩,奸相当道,把持朝政,结党营私,妒贤嫉能,排挤忠良,朝政腐败。)也说得很好。同学们从生动的史事中,概括出了天宝危机的原因。我们把他板书下来:天宝(742―756)年间,玄宗骄奢,宠爱贵妃,不理政事,重用奸相,朝政腐败。因此,预伏着“危机”。历代王朝,无论“盛世”或“危机”的出现,有多种原因,然而,其中至少有一个重要原因是联系着在位皇帝的所作所为。“开凶盛世”和“天宝危机”,同是唐玄宗统治时期,同一个皇帝前后期的所作所为判若两人,不能不对“盛世”和“危机”的出现产生重要的影响。挂出《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有一名成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唐太宗也曾说过:“治安则骄侈易生,骄侈则危亡立至。”我们是不是可以认为,这是唐朝由“盛世”跌入“危机”的一条重要的历史教训!
二、安史之乱(板书)“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这是唐朝诗人白居易,对安史之乱的描写。这动地而来的鼙鼓宛如一股龙卷风,惊破了皇家的清歌妙舞。安史之乱的爆发决非偶然,它有必然的原因。
1.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板书)
根本原因:唐玄宗后期政治腐败,内部兵力空虚。
直接原因:节度使势力日益强大。
唐初,为了加强边防,在边地曾设置大都督或都督率兵戌边。高宗时,都督“带使持节”,直接代表皇帝,称为“节度使”,仍不是正式官名。到公元710年,睿宗开始设置节度使。玄宗时,边境设有10个节度使。他们不仅是军事长官,还掌握政治、财政大权。虽然一般还接受唐政府的命令,但是已逐渐形成独立于中央政权之外的封建割据势力。安禄山是胡人,原来位卑官小,由于他以财货贿赂奸相李林甫和玄宗宏爱的杨贵妃,甚至于甘当杨贵妃的干儿子。还无耻地对唐玄宗表白,他的“大肚皮里只有一颗忠心。”取得唐玄宗对他的极度的信赖,不断给他加官晋爵,先任平卢节度使,后来兼范阳和河东节度使,掌握北方三镇的大权。他有近20万军队,成为“兵雄天下”割据一方的势力。从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分析可知,一场节度使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叛乱已是不可避免的。
2.安史之乱的经过(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P39“安史之乱”一目。然后教师挂出“安史之乱”放大地图。提问:安史之乱是以何人为叛乱首领在何时何地起兵?(755年节度使官禄山在范阳起兵。)请一位同学手持教鞭指着《安史之乱》放大地图,边指图边回答:叛军的主攻路线是哪条,当时玄宗的情况如何?叛军南下洛阳、潼关,长安一片混乱,玄宗携杨贵妃等想向西逃往蜀地。叛军攻下长安。玄宗行至距长安不远的马嵬驿,随行将士们杀死了杨国忠,又逼唐玄宗缢死杨贵妃。玄宗逃往蜀中。P40《玄宗逃往蜀地》就是他们逃难的情景。为什么说杨国忠罪有应得?杨贵妃被缢也不过分?真正造成天宝危机的罪魁祸首是谁?杨国忠身兼40多职。在经济上,他搜刮百姓,聚敛财富;在政治上,他排斥异己,专横跋扈,还不惜让几十万人惨死疆场。他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奸相。杨贵妃至少是助长了玄宗的荒淫误国,也应受到惩罚。但是宠信杨氏兄妹,放纵他们祸国殃民的罪魁祸首应是唐玄宗。叛军对待人民的态度是怎样的?唐朝军民是如何反南叛军的?(叛军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唐朝军民进行了激烈的抗击。常山太守颜杲卿率军攻占了井陉关,河北各郡纷纷响应,重新归附唐朝。后来颜杲卿在常山战败被俘,他在叛军面前,正气凛然,至死骂不绝口)。叛军内部矛盾重重有哪些表现?(叛军内部为了发权夺利,相互杀戮。756年正月安禄山在洛阳,称大燕皇帝。事隔一年,其子安庆绪杀安禄山即位。史思明是安禄山亲信。突厥族人。安史之乱中被安任为范阳节度使。对安庆绪杀父不服,降唐。不久又起兵反唐,759年正月杀死安庆绪,在范阳称大燕皇帝。761年在洛阳又被儿子史朝义杀死。安禄山、史思明、安庆绪、史朝义之流都是一些见利忘义的野心家,暴虐百姓的刽子手。这就注定了他们的‘乱’必败无疑。)叛军是怎样失败的呢?(唐朝派兵平叛。玄宗入蜀,太子在灵武即位,他就是唐肃宗。肃宗任用大将郭子仪、李光弼率军平叛,又借回纥兵帮助,收复了长安、洛阳。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才打败叛军。这场持续八年(755―763)的战争――安史之乱终于结束。)
3.安史之乱的性质和影响(板书)
安史之乱,是一场地方节度使发动的对中央政权的叛乱,它对人民来说是一场大灾难。安另外叛乱集团代表分裂割据的势力。这就是安史之乱的性质。安史之乱的影响有两方面:一是使北方生产遭受摧残,给人民造成巨大灾难。长安城内曾是一片火海,黄河中下游“人烟断绝,千里萧条”,洛阳周围几百里变成一片废墟。二是导致了蕃镇割据(下面要讲到)的局面。总之,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唐朝便一蹶不振了。
三、藩镇割据(板书)
同学们知道,玄宗时,边境共设10个节度使。安史之乱期间和以后,唐朝增设了许多节度使。不少节度使管辖的地区,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是割据势力。“虽称藩臣,实非王臣”。挂出《藩镇的割据性》表。蕃镇割据性请同学们看《藩镇的割据性》表。藩镇在政治上表现为第“1”、“4”两点,即自行委派官吏和节度使职位传子或部将;在经济上表现为第“2”点,不向中央交赋税;在军事上表现为第“3”点,军队中听中央调动。这样的藩镇实际上处于独立地位,是各自为政的割据王国。同学们看课本P41《节度使出行图》,它说明了什么?(节度使出行,气盛势大,显示其威镇一方,割据称雄。)藩镇割扰的局面,不仅在北方出现,而后遍及全国很多地区,甚至都城长安附近都成了藩镇的地盘。这好比是一个患有四肢肿大症的病人,大脑几乎失去了对四肢的支配能力。藩镇之间、藩镇和中央之间,不断争战,一直持续到唐朝灭亡。藩镇割据局面,严重削弱了唐朝后期的统治力量。
四、宦官专权(板书)
唐玄宗后期,宦官高力士受宠,四方奏章都要先经过高力士审阅。政事一般由高力士处理,大事才送皇帝裁决。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在位,宦官李辅国开始掌握禁军。后来,宦官的权力越来越大;国策的制定,朝臣的任免,皇帝的废立,几乎都由宦官把持。宦官专权加深了唐后期政治的黑暗,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
五、“黄王起兵,本为百姓”―唐末农民战争
1.原因(板书)请同学们看课文第42页的小字:“唐僖宗不理朝政……就命人毒打报灾的人。”同学看完后教师补充指出,灾荒年月照旧催收租税,百姓若不堪言。唐诗《山中寡妇》对此有过描述,它的大意是:丈夫当兵战死,她只能守在茅屋里,身穿麻布衣,鬓发枯黄。养蚕的桑林已经残尽,田地已经荒芜还要交丝交粮。吃的是野菜、树根汤,烧的是带叶的枝条。即使躲到深山无人处,也难逃脱赋税和徭役。请同学们归纳一下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唐后期,统治者腐朽贪婪,土地兼并严重,天灾税重,战火连绵,农民再也无法生活下去了。)
2.经过(板书)边指课文P42《黄巢起义流动作战图》(放大)边讲:
(1)875年,王仙芝、黄巢起义在山东,河南爆发。
(2)转战大半个中国(讲时突出流动性),进入长安,国号大齐。挂出P43《黄巢》放大图。请同学们阅读本面小字:“黄巢是山东冤句人……‘甲第朱门无一半’”。黄巢不愧是一位农民起义的英雄。
(3)起义军没有乘胜追歼唐军,唐僖宗反扑,起义军撤出长安。
(4)884年,黄巢在泰山附近兵败自杀。
3.特点(板书)流动作战。(板书)
4.影响(板书)唐末农民战争沉重打击了封建地主阶级,瓦解了唐朝的统治。907年唐朝灭亡。
4.巩固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安史之乱的原因、经过和影响。挂出《安史之乱图示》,教师边指图边归纳小结。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唐末农民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特点和作用。挂出下列《唐末农民战争表》,请一位同学根据表格复述。
小结;唐朝从618年李渊称帝起到907年唐朝灭亡为止,共存在了将近300年的时间。其前期和后期各占一百四、五十年。唐前期曾出现过“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盛世景象,唐朝呈现经济繁荣,社会安定,国力强盛的繁荣局面。唐朝后期,政治腐败,各种矛盾尖锐起来。唐朝从强盛转向衰落,安史之乱是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安史之乱以后,地方上出现了藩镇割据的局面,中央政府里出现了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和宦官专权进一步削弱了唐朝的统治力量,加速了唐朝的衰落。唐末,一场席卷大半个中国有农民战争,瓦解了唐政权。最后唐朝被节度使所灭。
5.作业 强盛的唐朝为什么会爆发安史之乱?想一想唐朝的宦官专权,在学过的朝代里有类似的现象吗?
(三)教法建议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让他们动脑、动手、动口。为此,宜采用由学生阅读课文并回答问题,教师提问,让学生上讲台指图回答问题,并根据图示或图表回答问题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课前要制表和绘制图示。这一先阅读或讲述史实然后归纳结论的作法,即论从史出的教学方法,有利于使学生对历史的认识由历史表象上升到历史概念,从而进一步认识历史事件的本质。自制的教具有:《唐玄宗前后期行为对比表》《安史之乱》地图(按课本地图放大)《黄巢》头像图(按课本图放大)《藩镇的割据表》(按课本表放大)《安史之乱图示》《唐末农民战争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