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时 深化认识 发展认识教案
●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认识深化的基本含义,认识扩展的基本含义,认识推移的基本含义。
理解:理解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深化;理解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扩展;理解认识为什么要不断向前推移。
运用:能以具体事例说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
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上述知识与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树立认识事物需付出艰苦劳动的观点;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关问题的分析,提高应用“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观点的自觉性,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重点
“为什么要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有利于克服在认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明确这一观点,对于人们解放思想,防止思想僵化,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极为有益的。
●教学难点
“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这个观点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之所以是难点,不在于这个观点多么难于理解,而是在于课时限制不能做出比较深入地阐述。在很短的时间里,要做深入的讲解是很难的。
●教学方法
导读讲解法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质疑和回答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认识?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有没有结束呢?并没有,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人类全部生活的历史就是处理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历史,人类不仅通过实践观实地改造世界,而且还通过认识活动观念地把握世界。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论则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一切凝固地、僵化地看问题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对实践是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认识过程的得与失,要不断地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讲授新课]
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板书)
(放投影)本课的知识结构:
1.人们对一个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板书)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的质变,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的认识过程并没有到此结束,还必须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是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重大的又一次飞跃。(放投影)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基础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师: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伟大?第一,这是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理论要服务于实践。人的全部活动无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在实践中形成思想,在实践中实现思想。认识的目的并非形成理性认识,而是实现改造实践的任务。第二,这是实践的要求。实践要由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此外,形成理性认识是否正确,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这样看来,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要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经过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在认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后,其认识过程才算结束。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过程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一过程向另一过程推移是无限的;从空间上说,物质结构的层次,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必然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于无限的过程。这告诉我们;
2.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板书)
师:请同学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教材是从几个方面论述认识的发展的?
②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发展?
③教材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发展的?
④你还能再举一些事例来说明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发展吗?
(在同学阅读教材后,提问第①题,教师小结)教材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认识的发展的,即:在深度上要不断深化,在广度上要不断扩展.在进程上必须向前推移。
(1)认识要不断深化(板书)
师:什么是认识的深化?
生:复杂的事物有若干层次,人们的认识从一个层次上过渡到另一个层次上,即为认识的深化。
师: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深化?
生:第一,从事物的深度上看,客观事物存在的若干层次决定认识要不断深化。第二,从认识本身所受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看,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定层次的认识。随着实践等条件的发展,人的认识就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无限地深化下去。
事物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级本质。例如,张三这个人作为人的本质,作为公民的本质,作为教师的本质,还有作为动物或自然物的本质,本质和本质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有比较不深刻的,比较深刻的;有所谓初级本质,二级本质,更高级本质;等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现象到达本质的过程。对于本质自身来说,又是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的材料,并思考“想一想”中的问题)
这说明认识的深刻程度是相对的,认识要无限地深化下去;每一次认识的深化,既克服了前一次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又保留了前一次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不要因为认识的深化,就否定前一次认识的合理性。
师: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是怎么深化的?
(同学回答,教师小结)1869年以前,人们对63种元素的认识多属现象的描述,1869年门捷列夫总结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20世纪以来,认识到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认识深化的例子吗?(如前面讲到的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对原子的认识等,必须是对同一问题认识的深化)
下面我们讨论认识扩展的问题。
(2)认识要不断地扩展(板书)
师:什么是认识的扩展?
生:客观事物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人们的认识从一个领域过渡到另一个领域,即为认识的扩展。
师: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扩展?
生:从事物存在的广度看,客观世界的范畴是无限广大的,这就决定认识要不断扩展。从认识本身看,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也有局限性,解决全局性问题更需要认识具有广度,认识必须扩展。
师:教材中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认识的扩展的?
生:教材用牛顿经典力学无法解释20世纪初以来发现的一些新的事实,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明确了经典力学只运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于是出现了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相对论力学和适用于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认识扩展到宏观高速运动和微观粒子运动领域。
师:人的天然器官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能做到对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无限认识吗?
人的认识是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功能系统,由认识主体――人,认识客体――被认识的事物,认识工具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世界是无限的,客观事物是无穷多样的,具有能动反映能力的人,就个人而言,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就世代延续的人类而言,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再者,认识工具的发展也无止境,将帮助人们能够在空前的广度上和深度上认识世界。从人类的物质认识工具来看,越来越高精度化与智能化。在近代早期的实验手段主要限于一些简单观察或观测的工具,如天平、温度计、望远镜等。现代工业的发展,把诸如射电望远镜、光谱分析仪、激光测试仪、高能加速器、粒子对撞机等等更加精密,更强有力的认识工具贡献给科学。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装置模拟人类思维的智能机,不仅使人们从单调繁杂的非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在人类无法直接到达的高温、高压、有毒等等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活动。目前,人工智能日益向问题求解和专家系统领域发展,不仅如此,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近代认识基本上立足于经验归纳法,即通过大量事实的归纳,从个别走向一般。现代认识产生了与自身相适应的方法层次,包括系统方法、结构方法、功能方法、信息方法、模型方法等;同时还产生了进行辩证思维的方法原则,如相对性原则、不完全原则、参照系原则等。所有这些方法为人类认识开拓出更多自由度的思维空间。所以说,人们的认识不仅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而且能够不断深化和不断扩展。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什么例子吗?(认识的扩展一定是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
下面我们讨论认识的推移问题。
(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板书)
师:什么是认识的推移?
生: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即为认识的推移。
师:为什么要不断向前推移认识?
生: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某个阶段上,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必须不断向前推移。
师: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发展的,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从空间上说,物质结构的层次,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深入、不断推移的过程。
生:某一具体认识被实践证实并取得预期结果后算是结束了,但对于认识的过程而言,它又不算是结束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既不能一次完成,也不具有终点。正是人类认识的不断推移,使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人类的科学知识加速增长。
师:教材中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认识的推移发展的?
生:教材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来说明认识的推移发展。工业革命前,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工业革命后,则主要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造成的。环境威胁着人类,于是产生了环境科学,地理学也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教材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来说明认识的推移。
师:政治文明的提出表明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在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十五大讲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为逐步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起了铺垫。经过5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拓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2001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2002年“5.31”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并强调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政治文明的提出,一方面,拓展了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民主政治的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文明内涵认识更加深刻。
生:以上分析与事实说明,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客观世界本身的多层次、无限广阔和无限发展决定的,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认识也必然会无限地深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师:学习了这个关于认识无限发展的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呢?
请同学看一看第26页毛泽东的一段话,正是由于认识的无限发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虽然我们学习的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但是对同学们来说,要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发展认识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发展认识。
今天学习的这些道理,对于同学们将来不论从事那个领域的工作都会是终身受益。
3.学习是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知识向前推移的过程(板书)
第一,要克服学习中、认识上的骄傲自满情绪,永远也不要满足于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工作成绩,而应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与扩展,不断把自己的认识和学习、工作推向前进,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二,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与时俱进,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主观认识应当随之转变;如果认识仍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充分暴露展开,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硬要强制推移,就会犯冒进的错误。
第三,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简单轻易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达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了解其适用范围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的联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层层深入,逐渐扩展。对知识要从整体上把握,摸清所学知识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构成网络,并了解每个知识点在系统网络中的坐标位置。这样掌握的知识,具有整体性、深刻性的特点,会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
[课堂小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发挥认识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二是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发展的。不仅讲了结论,而且分析了为什么会不断深化、扩展、推移,以及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放投影)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答案:C
2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的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这件事情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提高的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答案:C
3.1999年7月1日,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北极科学考察就此开始、欧美国家对北极的考察,大多从临近大西洋的北冰洋区进入,对北冰洋东部地区的研究不多,中国此次科学考察将填补国际北极研究的一个空白区域。从认识的角度看,这主要属于人类认识( )
A.在深度上的深化 B.在广度上的扩展
C.在进程上的推移D.在实践上的上升
答案:B
4.美国科学确认自然界除细菌和包括人在内的真核生物外,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这说明( )
A.人类以往对生命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B.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开始上升为理性认识
C.人类至此才真正完全地认识了生命现象
D.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答案:D
5.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这告诉我们( )
A.人的认识总是要发展,把认识固定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B.任何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
C.人的认识是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
D.不断总结经验就能发明创造
答案:A
6.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论。”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C.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D.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C
7.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整个世界在广度上也是无限的。因此( )
A.人类可以发展认识B.认识要不断地深化
C.认识要不断地扩展D.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答案:C
8.人们应当而且可以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这是因为( )
A.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
以完成
B.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任何一个具体认识是有限的,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
限的
C.人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类需要不断地修正错误,完成认识
D.人类不能完成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
答案:B
9.速度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快慢问题,但在当前的条件下,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事物
B.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要善于透过本质看现象
D.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答案:B
10.所谓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正确性表明( )
①理论只能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②理论要反映实践的各种具体形式,表明其具体的历史的特点 ③理论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④人们只能通过实践和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其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C
●课后作业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是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与群众及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反映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反映群众的愿望,使我们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等,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并发挥其指导作用。
第二,任何事物都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事物的发展。
第三,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第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开拓,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2.材料1 2002年第3期《求是》载文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材料2 2002年2月 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我们所谈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它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同样适合于它自身,它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而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
材料3 2002年4月 1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
(1)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应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材料1说明人们的认识应不断地深化,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材料2说明认识要不断地扩展。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材料3说明认识应不断地向前推移。人们应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2)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应当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3.为什么认识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参考答案: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世界上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发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板书设计
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1.人们对一个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2.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
(1)认识要不断地深化;
(2)认识要不断地扩展;
(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目标
知识方面
识记:认识深化的基本含义,认识扩展的基本含义,认识推移的基本含义。
理解:理解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深化;理解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扩展;理解认识为什么要不断向前推移。
运用:能以具体事例说明,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一个艰苦、反复的过程。
能力方面
通过学习上述知识与观点,着重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觉悟方面
树立认识事物需付出艰苦劳动的观点;通过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有关问题的分析,提高应用“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观点的自觉性,进一步理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重点
“为什么要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内容,从能力的培养来看,很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有利于克服在认识问题上的形而上学的思想,培养辩证思维的能力。明确这一观点,对于人们解放思想,防止思想僵化,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层出不穷的新情况、新问题,是极为有益的。
●教学难点
“对本质的认识过程是一个艰苦的、反复的过程。”这个观点是本框题的教学难点。之所以是难点,不在于这个观点多么难于理解,而是在于课时限制不能做出比较深入地阐述。在很短的时间里,要做深入的讲解是很难的。
●教学方法
导读讲解法
教师指导学生读书,引导学生质疑和回答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材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师:1.什么是认识?怎样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
2.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师: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认识过程有没有结束呢?并没有,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
人类全部生活的历史就是处理人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历史,人类不仅通过实践观实地改造世界,而且还通过认识活动观念地把握世界。哲学是从整体上把握人与世界的关系,认识论则是关于认识的哲学理论,是哲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其中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认识的发展是一个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一切凝固地、僵化地看问题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对实践是有害的。这就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一个认识过程的得与失,要不断地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讲授新课]
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板书)
(放投影)本课的知识结构:
1.人们对一个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板书)
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把握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认识的质变,是认识过程的一个飞跃。这是认识过程的第一次飞跃。人们的认识过程并没有到此结束,还必须由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去,这是认识过程的继续,是第二次飞跃,是意义更重大的又一次飞跃。(放投影)
第一次飞跃是第二次飞跃的基础和准备;第二次飞跃是第一次飞跃的目的和归宿。
师:为什么说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伟大?第一,这是理性认识本身的要求。理论要服务于实践。人的全部活动无非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即在实践中形成思想,在实践中实现思想。认识的目的并非形成理性认识,而是实现改造实践的任务。第二,这是实践的要求。实践要由理论来指导,没有正确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只有在正确思想指导下,才能自觉实现改造世界的目的。
此外,形成理性认识是否正确,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加以修正、补充和发展。这样看来,对于复杂事物的认识,要揭示其本质和规律,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要经过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在认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后,其认识过程才算结束。对于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物质世界及其发展过程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一过程向另一过程推移是无限的;从空间上说,物质结构的层次,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无限的,人类的认识必然是一个不断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从有限趋向于无限的过程。这告诉我们;
2.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板书)
师:请同学阅读教材并思考下列问题。
①教材是从几个方面论述认识的发展的?
②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发展?
③教材用哪些具体事例说明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发展的?
④你还能再举一些事例来说明认识的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发展吗?
(在同学阅读教材后,提问第①题,教师小结)教材是从三个方面来论述认识的发展的,即:在深度上要不断深化,在广度上要不断扩展.在进程上必须向前推移。
(1)认识要不断深化(板书)
师:什么是认识的深化?
生:复杂的事物有若干层次,人们的认识从一个层次上过渡到另一个层次上,即为认识的深化。
师: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深化?
生:第一,从事物的深度上看,客观事物存在的若干层次决定认识要不断深化。第二,从认识本身所受的主客观条件的限制看,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整个世界一定层次的认识。随着实践等条件的发展,人的认识就由浅入深,由比较深刻到更为深刻,无限地深化下去。
事物是分层次的,本质也是分层次的,根据深浅层次的不同而分为多级本质。例如,张三这个人作为人的本质,作为公民的本质,作为教师的本质,还有作为动物或自然物的本质,本质和本质之间有程度上的差异,有比较不深刻的,比较深刻的;有所谓初级本质,二级本质,更高级本质;等等。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现象到达本质的过程。对于本质自身来说,又是由不甚深刻的本质到更深刻的本质不断深化的过程。正如列宁所说:“人的思想由现象到本质,由所谓初级的本质到二级的本质,这样不断地加深下去,以至于无穷。”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2页的材料,并思考“想一想”中的问题)
这说明认识的深刻程度是相对的,认识要无限地深化下去;每一次认识的深化,既克服了前一次认识中的不正确成分,又保留了前一次认识中的宝贵因素;不要因为认识的深化,就否定前一次认识的合理性。
师:对元素周期律的认识是怎么深化的?
(同学回答,教师小结)1869年以前,人们对63种元素的认识多属现象的描述,1869年门捷列夫总结出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量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20世纪以来,认识到元素随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周期性变化。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一些认识深化的例子吗?(如前面讲到的对行星运动的认识,对原子的认识等,必须是对同一问题认识的深化)
下面我们讨论认识扩展的问题。
(2)认识要不断地扩展(板书)
师:什么是认识的扩展?
生:客观事物分属于不同的领域,人们的认识从一个领域过渡到另一个领域,即为认识的扩展。
师:认识为什么要不断扩展?
生:从事物存在的广度看,客观世界的范畴是无限广大的,这就决定认识要不断扩展。从认识本身看,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也有局限性,解决全局性问题更需要认识具有广度,认识必须扩展。
师:教材中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认识的扩展的?
生:教材用牛顿经典力学无法解释20世纪初以来发现的一些新的事实,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明确了经典力学只运用于宏观物体的低速运动问题,于是出现了适用于高速运动的相对论力学和适用于微观粒子的量子力学,认识扩展到宏观高速运动和微观粒子运动领域。
师:人的天然器官的能力是有限的,人类能做到对无限发展的世界的无限认识吗?
人的认识是有目的地组织起来的功能系统,由认识主体――人,认识客体――被认识的事物,认识工具三个基本要素构成。世界是无限的,客观事物是无穷多样的,具有能动反映能力的人,就个人而言,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就世代延续的人类而言,认识能力是无限的。再者,认识工具的发展也无止境,将帮助人们能够在空前的广度上和深度上认识世界。从人类的物质认识工具来看,越来越高精度化与智能化。在近代早期的实验手段主要限于一些简单观察或观测的工具,如天平、温度计、望远镜等。现代工业的发展,把诸如射电望远镜、光谱分析仪、激光测试仪、高能加速器、粒子对撞机等等更加精密,更强有力的认识工具贡献给科学。
不仅如此,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用电子装置模拟人类思维的智能机,不仅使人们从单调繁杂的非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解放出来,而且还能在人类无法直接到达的高温、高压、有毒等等恶劣的环境中进行活动。目前,人工智能日益向问题求解和专家系统领域发展,不仅如此,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日益多样化。近代认识基本上立足于经验归纳法,即通过大量事实的归纳,从个别走向一般。现代认识产生了与自身相适应的方法层次,包括系统方法、结构方法、功能方法、信息方法、模型方法等;同时还产生了进行辩证思维的方法原则,如相对性原则、不完全原则、参照系原则等。所有这些方法为人类认识开拓出更多自由度的思维空间。所以说,人们的认识不仅需要不断深化,不断扩展,而且能够不断深化和不断扩展。
师:同学们还能举出什么例子吗?(认识的扩展一定是从一个领域到另一个领域)
下面我们讨论认识的推移问题。
(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板书)
师:什么是认识的推移?
生:客观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们的认识从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即为认识的推移。
师:为什么要不断向前推移认识?
生:因为客观世界是变化发展的,认识不能停留在某个阶段上,要达到改造世界的目的,认识必须不断向前推移。
师: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从时间上说,物质世界是永恒运动发展的,因此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从空间上说,物质结构的层次,事物、过程之间的联系是无限的,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必然是一个无限深入、不断推移的过程。
生:某一具体认识被实践证实并取得预期结果后算是结束了,但对于认识的过程而言,它又不算是结束了。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既不能一次完成,也不具有终点。正是人类认识的不断推移,使知识更新的周期日趋缩短,人类的科学知识加速增长。
师:教材中用什么事例来说明认识的推移发展的?
生:教材用人们对环境问题的认识来说明认识的推移发展。工业革命前,环境问题主要是自然原因形成的;工业革命后,则主要是工业污染、生活污染造成的。环境威胁着人类,于是产生了环境科学,地理学也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
教材还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来说明认识的推移。
师:政治文明的提出表明人们对社会主义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在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
十五大讲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这为逐步形成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一重大理论创新起了铺垫。经过5年来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深化、拓展,江泽民同志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在2001年1月10日召开的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他指出:“法治属于政治建设、属于政治文明,德治属于思想建设、属于精神文明。”在2002年“5.31”重要讲话中,他明确提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同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在考察中国社会科学院的讲话中又明确指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在十六大报告中,进一步把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一起确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发展的三大基本目标,并强调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这表明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在不断深化。政治文明的提出,一方面,拓展了对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把民主政治的建设提升到了新的境界。另一方面,加深了我们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认识。把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表明中国共产党对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的文明内涵认识更加深刻。
生:以上分析与事实说明,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其根本原因还在于客观世界本身的多层次、无限广阔和无限发展决定的,而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所以,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的认识也必然会无限地深化发展,这样才能适应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
师:学习了这个关于认识无限发展的道理,给了我们什么启迪呢?
请同学看一看第26页毛泽东的一段话,正是由于认识的无限发展,“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所以,我们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探索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追求真理,发展真理。虽然我们学习的是前人已经总结出来的科学知识,但是对同学们来说,要把学习过程作为一个深化认识、扩展认识、发展认识的过程,在今后的工作中更要不断地深化、扩展和发展认识。
今天学习的这些道理,对于同学们将来不论从事那个领域的工作都会是终身受益。
3.学习是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知识向前推移的过程(板书)
第一,要克服学习中、认识上的骄傲自满情绪,永远也不要满足于现有的认识水平和学习、工作成绩,而应通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反复深化与扩展,不断把自己的认识和学习、工作推向前进,使其达到更高的水平。
第二,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符合。与时俱进,达到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已经向前推移的时候,主观认识应当随之转变;如果认识仍停留在原来的阶段上,就会犯思想落后于实际的错误;当客观实践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充分暴露展开,向另一具体过程推移转变的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硬要强制推移,就会犯冒进的错误。
第三,学习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简单轻易的过程,而是需要我们发挥主观能动性,由少到多,由浅入深,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融会贯通。要对每一个知识点达到全面准确的掌握,了解其适用范围以及与之相关知识的联系。理解每一个知识点层层深入,逐渐扩展。对知识要从整体上把握,摸清所学知识内容及其内在联系,使知识构成网络,并了解每个知识点在系统网络中的坐标位置。这样掌握的知识,具有整体性、深刻性的特点,会帮助我们实现知识结构的优化。
[课堂小结]
今天这一节课我们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认识的一个过程包括两次飞跃,由实践到认识(即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把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又由认识到实践(即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发挥认识的作用,并在实践中使认识得到检验和发展。二是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发展的。不仅讲了结论,而且分析了为什么会不断深化、扩展、推移,以及对我们的指导意义。
(放投影)
●课堂练习
单项选择题
1.“追求真理比占有真理更宝贵。”德国诗人莱辛的这一著名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是( )
A.认识经历着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
B.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透过现象认识本质
C.认识不能停滞,而应该不断扩展和深化
D.改造世界比认识世界更重要
答案:C
2据专家介绍,消费4000张贺卡就等于毁掉一棵大树。为了保护环境,今年元旦前后,一些大中小学开展了“减卡救树”的活动,倡议“少寄一张贺卡,多留一片绿色”。这件事情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
B.科学的预见离不开对客观规律的认识
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深化提高的
D.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是认识的根本任务
答案:C
3.1999年7月1日,雪龙号破冰船首航北极,中国第一次大规模北极科学考察就此开始、欧美国家对北极的考察,大多从临近大西洋的北冰洋区进入,对北冰洋东部地区的研究不多,中国此次科学考察将填补国际北极研究的一个空白区域。从认识的角度看,这主要属于人类认识( )
A.在深度上的深化 B.在广度上的扩展
C.在进程上的推移D.在实践上的上升
答案:B
4.美国科学确认自然界除细菌和包括人在内的真核生物外,还有第三种生命形式。这说明( )
A.人类以往对生命的认识都是不正确的
B.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开始上升为理性认识
C.人类至此才真正完全地认识了生命现象
D.人类对生命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答案:D
5.毛泽东说:“人类总是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停止的论点,悲观的论点,无所作为和骄傲自满的论点,都是错误的。”这告诉我们( )
A.人的认识总是要发展,把认识固定化的观点是不正确的
B.任何人的认识都是无限的
C.人的认识是由认识现象到认识本质的过程
D.不断总结经验就能发明创造
答案:A
6.江泽民强调:“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全党同志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原理和科学精神,善于把握客观情况的变化,善于总结人民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现论。”上述材料蕴含的哲理是( )
A.事物的联系具有普遍性,客观性
B.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过程
C.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D.事物的变化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答案:C
7.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具体认识在广度上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同类型、不同领域的事物各有其本质与规律,整个世界在广度上也是无限的。因此( )
A.人类可以发展认识B.认识要不断地深化
C.认识要不断地扩展D.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
答案:C
8.人们应当而且可以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地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这是因为( )
A.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需要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得
以完成
B.客观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任何一个具体认识是有限的,而人类的认识能力是无
限的
C.人的认识有正确与错误之分,人类需要不断地修正错误,完成认识
D.人类不能完成对某一具体事物的认识
答案:B
9.速度问题,表面上看是个快慢问题,但在当前的条件下,却是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我们国家的长治久安的大问题。”这段话体现的哲理是( )
A.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世界上不存在相互之间没有联系的事物
B.对事物的认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C.事物都有现象和本质,要善于透过本质看现象
D.发展是硬道理,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
答案:B
10.所谓理论和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其正确性表明( )
①理论只能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际相结合 ②理论要反映实践的各种具体形式,表明其具体的历史的特点 ③理论要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同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相符合 ④人们只能通过实践和在事物的运动中把握其规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
答案:C
●课后作业
1.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坚持与时俱进,是党始终保持蓬勃生机和活力的根本途径。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党要始终做到“三个代表”,就必须与群众及实践保持密切的联系,不断反映实践发展的要求,不断反映群众的愿望,使我们的思想、路线、方针、政策、制度等,不断有所发展,有所创新,与时俱进。贯彻好“三个代表”要求,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运用哲学的有关知识,说明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的必要性。
参考答案:第一,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符合变化了的客观实际,并发挥其指导作用。
第二,任何事物都变化发展的,必须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事物的发展。
第三,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不断开拓,才能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第四,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反作用于实践,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马克思主义只有不断开拓,接受实践检验,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才能更好地指导实践。
2.材料1 2002年第3期《求是》载文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重点,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
材料2 2002年2月 10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指出:“我们所谈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发展是它的一个基本观点,这个观点同样适合于它自身,它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而没有也不可能穷尽真理。”
材料3 2002年4月 17日《光明日报》载文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要发展,社会主义理论要发展,要随着人类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而向前发展。”
(1)三则材料分别说明了什么?
(2)从三则材料中我们应得出什么结论?
参考答案:(1)材料1说明人们的认识应不断地深化,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材料2说明认识要不断地扩展。人们应当不断地扩展认识,以便在更广阔的领域内掌握不同事物的本质与规律。材料3说明认识应不断地向前推移。人们应不断研究新事实,提出能够解决新问题的理论。
(2)从以上材料我们可以看到,人们应当不断深化认识、扩展认识、把认识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认识无止境,一切把认识凝固化、僵化的观点都是不科学的。
3.为什么认识总是要向前发展的?
参考答案:任何一个具体的认识只是对世界上一个层次上的认识,一个方面的认识,一个发展阶段上的认识。而世界在空间和时间上都是无限的,因此,就对整个世界的认识而言,人的认识运动没有也不可能结束。从深度上讲,人们的认识需要逐步深化;从广度上讲,人们的认识应当不断发展;从进程上讲,人们的认识必须向前推移。因而,认识总是要发展的。
●板书设计
三、深化认识发展认识
1.人们对一个事物本质和规律的正确认识,是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
2.人们应当在实践基础上发展认识
(1)认识要不断地深化;
(2)认识要不断地扩展;
(3)认识要不断地向前推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