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二节 平等交往 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道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是平等的,能够平等待人,不凌弱欺生,不以家境、身体、智能等方面的差异而自傲或自卑;
(2)和谐的共同生活需要相互尊重、宽容和相互帮助,懂得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遵守公共规则和秩序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二、教学重点:
融入公共生活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准则,人与人之间要平等交往、和谐相处。
三、教学难点:
人与人是平等的;遵守公共规则必须尊重多样的民族风情和化传统。
四、教材分析:
第二节“平等交往”,该节的主旨在于使学生明确“要融入公共生活,只要摆正心态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守公共生活中的基本规则,使人与人之间平等交往,和谐相处”。那么具体的表现就是平等待人、谦逊宽容、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此外还要懂得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化与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交往。
五、学生分析:
第二节是一个承上启下的过度。学生走进公共生活并不难,但是怎样与他人更好的交往是一个难题。我们发现学生在平时的公共生活中,经常出现一些交往上的问题。比如,对他人没有礼貌、以自我为中心、自傲、自卑、猜疑、不遵守规则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就要引领学生明确公共生活中需要有一定的生活交往能力,虽然没有这种能力的学生也进行公共生活,但是如果学生想在公共生活中生活的愉快、舒心,就要学会这种交往能力。
六、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
七、授对象:七年级学生
八、组织教学:
按常规进行,稳定学生情绪,使学生尽快进入状态。(师生问好)
九、复习导入:
1、师问:我们如果要想融入公共生活中去,应该怎样做呢?
生答:正确认识自己……
师问: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就可以在社会生活中一帆风顺吗?
学生谈谈自己在平时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说说自己的观点。
2、多媒体展示(如教材P6“刘少奇与时传祥”)通过这个,让学生体验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哪些品质?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结论:平等待人。
3、进一步有效地帮助学生体验、领悟正内容。
A、“说一说:你的一位同学家庭条不好,从都不买零食吃,也很少穿新衣服,你会怎么看待他呢?(也可以讲一讲我们周围有许多同学生活非常浪费,他们之间互相攀比,如看谁的衣服买的贵,看谁的鞋是不是名牌等等的现象)
B、对班上学习成绩不好的同学,你是否认为他天生愚笨?
通过以上的学生体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平等待人。尽管人与人之间总是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差异,但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拥有同等的权利和尊严。
4、谦逊宽容:
多媒体展示教材P7中的“参考书事”;用作堂活动的议题,通过情境使学生悟出其中的道理。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P7页,然后说说王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存在什么问题。
启发学生分析王的问题,如:
(1)也许那本参考书的陈晋的妈妈在旧书摊上为他买的呢?
(2)即使是借的书,也许陈晋有其他的苦衷呢?,王也不能就此说陈晋虚伪啊!,更何况陈晋主动找他了;
(3)对待朋友要宽容,即使陈晋有错,他也要原谅陈晋,给他应有的尊重,也就给了陈晋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
(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难道他自己就没有缺点了吗?为什么要别人都按照他心目中的标准行事呢?
……
让学生分别设想站在王、陈晋以及其他同学的立场,将会怎么办?说一说有什么?有什么更好的解决办法吗?怎样才能化解矛盾?
通过分析体现出在社会生活中,人应该具备谦逊宽容的品质。引出尊重和宽容是一种美德,也是人与人之间真诚交往的润滑剂。希望得到他人的尊重,首先就得宽容地对待他人,理解他人,尊重他人。
5、遵守规则,和谐共处:
尊重和宽容他人并不是抽象空洞的。在公共生活中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爱护公共环境和设施,既体现了我们的良好修养,又体现着对他人的尊重。
学生活动“想一想”完成P8“如果没有规则,我们的生活将会怎样?”的假想。(播放交通事故影视短片等加深学生印象)这些都没有固定的答案,只要学生能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以及说出由于这些“规则的缺乏”而导致社会无序的感受,懂得社会公共生活需要规则和秩序。
多媒体展示P8“黄金周后留下的”材料,让学生体验、思考、讨论、探究等方法,人应该具备什么样的品质。
学生通过思考得出的结论使学生自悟出“没有规则,不成方圆”的道理。从而意识到:遵守规则,必须爱护公共环境等等。
遵守公共生活的规则,还常常会涉及尊重民俗风情和化传统的问题。启迪学生的思维,如随着公共生活空间的扩大,作为“地球村”的村民要与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人打交道。启迪学生的思维,勾画“地球村”,并且谈谈自己的感受;如何接待外国客人等。书本中的小栏目的出现,能够加强对学生的思维训练,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成语:“入乡随俗”(释义:到一个地方,就顺从当地的习俗。出处:《庄子。木》:“入其俗,从其令。”例子:庞贝古城潜藏得过于轰轰烈烈,中国人温尔雅,连自然也…,一层层地慢慢。(余秋雨《化苦旅。五城记》)
请学生分析其含义并思考“为什么要入乡随俗?”“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
得出结论:只有尊重不同地区国家的化习俗,才能与其他民族国家友好往。这是融入社会生活的重要方法。
十、学生作业:调查我国各民族的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