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政治教案设计 > 经济常识(通用14篇)

经济常识(通用1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经济常识(通用14篇)

经济常识 篇1

  前言

  转载

  前 言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初步懂得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活动;使学生准确理解并正确掌握经济的基本含义;使学生全面了解这门课程的基本特点、主要内容和学习它的重要意义。帮助学生认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教育学生懂得学习和具备一定的,培养和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学会用法律法规和高层道德准则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家的行为,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具体要求

  知识方面

  识记:经济的基本含义、的主要内容。

  理解:从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这三个方面,来分析、说明学习的意义。

  能力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识记知识的能力,即再现和再认识所学知识的能力。

  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理解问题的能力,即在识记知识的基础上对有关知识进行转换的能力或解释、推理的能力。如,深入理解“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这一基本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如引导和训练学生思考: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公民参加经济活动的实际需要这三个方面,来说明学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知识的很需要性。

  3.觉悟要求

  通过本课教学,深化学生对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认识,从而使学生初步树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贡献的远大志向。

  教育和帮助学生确立起这样一个信念:面对21世纪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必须拥有经济知识、经济头脑和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否则将难以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教育和帮助学生认识到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中学生应注意了解和掌握公民在经济活动中必须具有良好的市场道德准则,并以此来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教学重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学习的重要意义

  教学难点 

  经济的基本含义

  课时安排

  共1课时

  复习提问

  在初中阶段的思想政治课上你都学到了哪些知识,受到了哪些教育?请同学们思考后用简洁的语言来回答。

  (以上提问设计的目的在于:回顾初中思想政治课的主要内容,并在此基础上引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内容,适时切入高一教材的内容。)

  导入  新课

  经过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同学们懂得了如何做人的道理(初一);知识了社会发展的一般过程和客观规律(初二);掌握了有关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初三)。这些都为高中思想政治课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主要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中心内容,简要地讲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哲学和政治学的基本观点,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常识。目的在于帮助高中学生初步形成正确认识社会,全面分析问题,自学选择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能力,逐步提高参加社会主义实践的能力,为在下个世纪建功立业打下扎实的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第一册(分上、下两册),主要讲述的内容。全册书由前言、商品经济的基础理论和社会主义高层三部分构成。今天这节课主要讲授前言部分。下面请同学们阅读前言部分内容。(要求粗读,即只读这部分内容的第一框题和第二框题)

  讲授新课

  前 言(板书)

  知识总体框架结构(板书)

  经济的基本含义(板书)

  社会生活中的经济现象(板书)

  社会生活中的消费现象(板书)

  社会生活中的消费现象随处可见,五彩缤绥的消费市场上活跃着数不清的消费者的身影。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离江开消费,居民家庭每天的生活离散开消费,人的一生一点儿也离不开消费。那么人们生活中的哪些现象是消费现象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言第1段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思考回答这一问题(学生回答,教师归纳)我国有经济专家指出:当前在吃、穿、用的消费之外,至少还有下列五大消费愈来愈被民从所亲睐。

  家庭居室消费。没房的千方百计买房,有房的精心设计装修,精美家具逐步进入百姓家庭。

  交通通讯消费。私人电话机、电传机、手机、BP机的普及率愈来愈高,高收入家庭的购车计划

  正成为现实。

  假日游乐消费。举家出游、放情山水、回归村野、垂钓碧溪、远足名胜古迹已成为平常事情。

  4.健身保健消费。购跑步机、举重器、按摩椅。打保龄、练健美。休闲健身已成为时尚之举。

  5.个人文化消费。购钢、买电脑、请家教,支付各类文化补习学校的课时费、资料费等。 (以上第一至第五的文字内容,可以用投影胶片展示给学生。)以上我们列举了社会生活中的大量的消费现象。可以说,消费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消费伴随着你、我、他。

  社会生活中的交换现象(板书)

  前面我们分析说明了日常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消费现象。那么无限多样的、琳琅满目的消费品又是如何进入百姓家庭的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言第1段的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回答这一问题。(教师讲授)柴米油盐菜、果品蛋奶肉、水电煤气房、洗涤保健品等,这些消费品是绝不会没有任何条件地进入居民家庭的,它需要经过一个交换环节。用老百姓通俗的话说就是花钱买,用经济学的术语就是用手中的货币到商店、到市场上去交换。社会生活中的交换现象是大量的、经济的、多种形式的。如,花钱买日用品、花钱买健康(保健品)、花钱买教育(家教和补习学校)、花钱买时间(保姆、钟点工、快餐),还有交水电费、煤气费、暖气费、住房费等。交换不仅连接消费,它也连接着分配。

  社会生活中的分配现象(板书)

  社会生活是离散开消费的,人们所需要的消费品只有到市场上去交换、去购买才能得到。人们购买消费品时手中必须持有货币。那么,人们手中的倾向是怎么来的呢?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我国国有企业职工和城镇集体企业职工,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在他们劳动之后可按时领取工资、奖金和津贴;集体农民按合同规定完成上缴给国家和提留给集体的任务外,余下的收入全部归自己;个体劳动者百纳税之后根据劳动和经营状况获得收入;私营企业主和三资企业中的外国投资者的收入是非劳动收,这些企业的职工领取的是工资。另外,各级国家机关、各类事业单位的干部和工作人员也都实行按劳取酬。

  同学们,社会生活离不开消费和交换,同样也离不开分配。只有经过“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这一分配途径,倾向才能到达消费者手中,消费者才能借助倾向这一交换媒介,从市场上换回自己所需要的消费品。

  社会生活中的生产现象(板书)

  前面我们已经讲过,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一点儿也离不开消费。要消费就得有消费吕,市场上无限多样的消费品在被人们生产出来的。那么,在社会生活中哪些现象是直接的物资资料生产的现象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言第1段结合社会生活实际来回答。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在我国的社会生活中,直接的物资资料生产部门是农业和工业,直接的物质资料生产现象是农业生产和工业生产。农民生产了粮食、棉花、蔬菜、水果、肉类和禽蛋;工人生产了食品、布匹、机床、煤炭、汽车和楼房。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在现代化社会生活中人们一点儿也离不开生产。

  以上我们从消费、交换、分配、生产这四个方面,分析说明了社会生活中存在着经济现象。每一个人都置身于一定提经济关系之中。那么,什么是经济?它的科学含义是什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言第2段,并结合前面所讲的各种经济现象来思考这一问题。(学生阅读思考,稍候教师往下讲授)

  经济科学含义(板书)

  经济是指人类进行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板书0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板书)

  为什么经济首先是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而不是指人类从事的政治、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社会活动?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人类要生存,首先要解决吃、穿、住的问题;而吃、穿、住所需要的各种物资资料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而是人们用自己的双手生产出来的。离开了物质资料生产这一首要的经济活动,人类就难以生存。人类除了生理需要进行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外,还有其它需要,还要进行其它活动,如政治、军事、科学、文化、艺术等。要进行这些活动,也必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以提供丰富的物质资料。可见,物质资料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经济活动决定其他一切社会活动。

  物质资料生产活动包括生产、分配、消费四个环节(板书)

  生产是指人们使用生产工具创造各种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板书)

  这里的生产是指直接生产过程中创造产品的生产。人们生产出劳动产品之后,要按一定比例分给国家(上缴利税)、分配给社会集团(企业留利)、分给社会成员(工资)。

  产品分配给国家、社会集团、社会成员的过程叫做分配(板书)

  各个社会由于所有制性质 同,因而产品分配的原则也是同。产品分配完毕本应进入消费领域,但是由于社会分工不同,社会成员得到的产品不能完全满足自身需要,因此需要交换。

  人们相互交换劳动和劳动产品的过程叫做交换(板书)

  人们在商品经济中,通常采用商品交换的形式,经过交换,社会成员取得了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便开始了吃、穿、住即为满足自己需要的消费。

  消费是指对物质资料进行使用和消耗。(板书)

  消费分为两种:一种是生产消费,它存在于生产过程中。另一种是生活消费,主要指个人消费,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消费。

  5.经济是指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种经济活动(板书)

  凡是人们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方面的活动都是经济活动。例如,农民种田和工人做工是生产活动;怎样拿到工资级别是分配活动;商品在市场上销售是交换活动;怎样花钱是消费活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它们构成了社会再生产的全过程,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人们有消费的需要,才能进行生产。生产过后必须经过分配和交换才能达到消费的目的。这四种经济活动,又都不是一个人所能完成的,活动中人与人之间必须发生关系,形成联系,组成社会体系。

  6.经济是指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结成的经济关系(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言第3段并思考、回答:在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活动中,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经济关系?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生产关系发生在直接的过程中,一般是指人和生产资料的关系以及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广义的生产关系包括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在内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经济的含义中所说的生产关系是广义的。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性质(板书)

  人们从事什么样的经济活动,在这种活动中结成什么样的经济关系,都是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关系的基础,并决定生产、分配、交换、消费活动的社会性质。例如:我们国家,在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条件下,生产中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合作的关系;分配中体现的是按劳分配原则;消费中人们的收入随生产的发展而逐步提高,生活水平也相应提高。这种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的关系体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性质。

  以上我们从四个方面,分析说明了经济的科学含义。那么,我们怎样用简练而规范的语言来准确和科学地表述这一概念呢?请阅读教材第2而第6行黑体字,并用红笔画下来。

  (教师结合黑体字的内容和下图归纳“经济”这一概念的科学含义并板书)

  经济,简言之,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过程中进行的经济活动和形成的经济关系。我们应该如何把握“经济”这个概念呢?

  首先,当我们把经济(一定社会)作为社会再生产的过程时,它有生产、分配、交换、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性质。

  其次,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个环节的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它的性质决定了四个环节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性质。

  再次,人们的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经济制度,即经济关系中进行的。因此,我们在认识经济活动的现象时必须认识把握这些活动所体现的生产关系。

  学生的意义(板书) 的主要内容(板书) 由前言、商品经济的基本理论和社会主义市场三部分构成(板书)

  前言

  1、经济的科学含义

  2、的主要内容

  3、学习的意义

  第一部分

  (基本理论)

  第一课 商品、货币 、价值规律

  基础

  第二课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第二部分

  (具体知识)

  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生产

  第四课 产业和劳动者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分配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第七课 商品劳务市场和消费者

  交换、消费

  第八课 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对外经济

  从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第1~2课是基础理论部分,主要讲商品经济一般知识,分析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第3~8课是按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四个环节来介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具体知识。

  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板书)

  请同学们看教材前言部分“学习的意义”这一框图题中的第1自然段的内容并思考、回答:是一门什么们的课程?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是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主线讲述与公民经济活动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知识的课程。

  3.学习的重要意义(板书)

  (1)了解旬国社会主义经济的概况,明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面(板书)

  请同学们思考并回答;为什么学习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国家经济概况,明确现代化建设的任务和方向?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是讲述商品经济的一般知识,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基本知识的课程。因此,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能够使我们明确公有制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基础,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能够使我们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懂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我国经济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能够使我们了解我国经济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光明前景,从而坚定社会主义方向,立志为祖国现代化建设做贡献。

  (2)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做有经济头脑的人(板书)

  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定的经济关系之中,人的一生都始终在扮演着消费者的角色,人生的绝大部分时间要扮演劳动者的角色,人不可能游离于社会经济活动之外,也不可能脱离一定的经济关系。因此,我们必须具有经济头脑,必须具有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中学生今天学习和掌握经济知识,培养经济头脑,提高参与经济活动的能力,明天就有可能在社会市场经济活动中游刃有余。

  (3)增强法制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板书)

  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前方部分最后一段的内容,思考并回答下面的问题:为什么学习可以帮助我们增加法制观念和道德观念,自觉规范自己在经济活动中的行为?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发达的市场经济必然是法制经济。法制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和不可缺少的要至少。在教材的各课中,都分别讲述了有关市场经济法律法规的内容。如:作为未来的劳动者、经营者、投资者、纳税人和消费者,应该具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在经济生活中哪些是应该做、允许做的,哪些是不应该做、不允许做的;怎样学习用法律的观点去判断是非,用法律的规定来维护自己的合权益,用法律的规范来履行自己的义务。学习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中学生增加法制观念,学会用法律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另外,在教材的各课中,还分别讲述了市场道德的内容。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这些内容将有助于中学生懂得作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公民,行事之前应该衡量一下自己的做法和行为是否符合市场道德准则 ,学生自觉地依据职业道德准则来规范自己在经济生活中的行为。

  以上我们分析了的主要内容;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学习的重要意义。希望同学们在理解“学习意义”的基础上,学好高一课。

  巩固新课

  请思考下列问题:

  经济的科学含义是什么?

  学习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教师通过下列图表对前言部分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经济常识 篇2

  考点预测:一、宏观调控

  考点分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国家宏观调控。首先,市场的调节作用不是万能的。对一些非商品性生产部门和某些商品,市场不能调节。其次,市场调节还存在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即存在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可能导致市场不正当经济行为、社会两极分化、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所以,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不仅要求充分发挥市场的基础性作用,而且需要有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克服市场种种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经济增长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社会全面进步的基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物质保障,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最主要的任务和目标。增加就业不仅可以使劳动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促进经济总量增加和居民收入的普遍增长,而且有利于实现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稳定物价是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对促进国内经济增长、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具有积极作用。

  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包括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经济手段主要是经济计划和政策,作用是调整经济利益、调节社会经济活动,促进平稳协调发展。法律手段主要是运用经济法规,维护经济活动参加者的合法权利,调整社会经济关系,规范经济活动和市场秩序,保证经济正常运行。行政手段主要是行政命令、指示、指标、规定等行政措施。行政手段具有直接迅速的特点,但必须反映经济规律的要求,片面强调和过多运用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命题背景:

  进入“后危机时代”,人们的关注点从此前经济增长率的高低,转向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在XX年保增长取得显著成效后,中国的宏观经济去向何方,这成为海内外高度关注的焦点。而XX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XX年宏观政策“定了调”:保持宏观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应宽松的货币政策。

  中国能够率先走出经济危机,实现经济回升向好,应该说体现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XX年的形势更为复杂,国家宏观调控的任务更重,也就更显出宏观调控的重要性。

  考点预测:二、转变企业的经济发展方式

  考点分析:

  中共xx大政治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经济发展一般是指经济总量增加与经济结构优化同时出现。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具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含义。现实生活中的经济增长方式组合类型是复杂的,多种多样的。例如:按市场供求内外部因素划分,有以内需驱动型和外需拉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需求要素划分,有投资拉动型,消费推动型、出口带动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从数量与质量关系角度看,有外延粗放型和内涵集约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要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继续推进重点产业调整振兴;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发展服务业;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和持久战;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加强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支持。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先进技术,加强管理,优化经济结构来提高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通过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增强经济发展拉动力。

  命题背景: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中,中国经济以一条引人注目的快速反转“u”形曲线,即将走完新世纪以来最为困难的一年。无论对于全面摆脱危机影响实现经济全面复苏,还是谋求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而言,XX年是一个关键之年。从“困难之年”到“关键之年”,中国经济既面临新的机遇,也面临新的挑战。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我们需要抓住关键之处奋力“迎战”。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问题。社会投资尚未跟进,居民消费后劲不足,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仍然不足,外需萎缩状态短期内难以改变;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很少,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xx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被认为是今年两会最重要的话题。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今年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

  考点预测:三、城镇化建设(“三农”问题)

  考点分析:

  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要大力推进城镇化。这不仅有利于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生产率,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扩大内需、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战略之举。但是必须看到,我国人口多,即使将来高度城镇化了,也仍然会有几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在推进城镇化的同时必须把农村建设好,要坚定不移地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断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实现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轮驱动”、良性互动,是中国特色现代化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加快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完善功能、以大带小,形成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格局。全面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城镇产业水平和经济实力,特别是要提高城镇对人口和就业的吸纳能力。要以大城市为依托,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与此同时,要高度重视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在吸纳人口和就业、带动农村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当前要把加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作为重点,在国家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等方面要优先倾斜。

  此考点可以从公有制为基础、共同富裕、农业的基础地位、劳动者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国民收入的分配、财政税收的作用、家庭消费的内容等角度予以分析。

  命题背景:

  XX年起,连续七年,中央一号文件锁定“三农”,党中央、国务院年年出台新政策,支农力度不断加大,惠农成效不断扩大,农业连年增产,农民连年增收,农村形势持续向好。

  XX年中央一号文件以“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为主题,指明了巩固和发展农业农村经济好形势的根本方向。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统筹推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着力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发挥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良性互动。壮大县域经济,大力加强县城和中心镇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引导非农产业和农村人口有序向小城镇集聚,鼓励返乡农民工就地创业。”

  考点预测:四、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对外贸易)

  考点分析:

  对外开放: 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

  经济全球化的含义: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贸易、投资、金融、消费等经济行为超越了一国领土界限的大规模活动,是生产要素全球配置与重组,是世界各国经济高度相互依存与融合的表现。

  经济全球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产国际化,市场国际化,资金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经济全球化一方面有利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科技研发的国际合作和科技成果在全球传播。另一方面也有负面影响,它增大了各国经济运行的风险。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必要性:①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②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市场经济的开放性和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③是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只有实行对外开放,利用外国资金,引进先进技术,才能加快现代化建设进程)。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方针,全面提高我国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

  如何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战略:

  “引进来”:发展经贸关系,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手段。

  ①进一步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逐步推进服务领域开放。把利用外资与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组改造结合起来,鼓励投资农业、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②优化进口结构,着重引进先进技术和关键设备。推动关系国家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物资进口的多元化。建立必要的战略储备制度。

  ③坚持科教兴国战略,要大力引进海外各类专业人才和智力。在当今和未来的世界,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科技是第一生产力。能否在科技发展上取得优势,增强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最终将决定本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④大胆吸收世界各国的文明成果。不管是哪种社会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只要是进步的优秀的东西,都应积极学习和运用。当然,在大胆学习和借鉴资本主义国家一切好东西的同时,又要坚决抵制各种腐朽东西和反映资本主义本质属性的东西。

  “走出去”: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

  ①要发挥我国的比较优势,巩固传统市场,开拓新兴市场,努力扩大出口。坚持以质取胜,提高出口商品和服务的竞争力。

  ②要鼓励和支持优势企业走出去,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③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立足以质取胜,调整进出口结构,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贸易。

  ④在对外开放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扩大对外开放和坚持自力更生的关系,把立足点放在依靠自己力量的基础上。要始终注意维护国家的主权和经济社会安全,注意防范和化解国际风险的冲击。抓紧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有效的监管机制,始终保持对关键行业、关键领域的控制力。

  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要维护国家利益,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平等互利的原则。要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利益,保护国家经济安全。要处理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关系。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

  命题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发展。XX年,我国进出口贸易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从贸易数量与贸易金额来看,我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贸易大国。但是,我国还不是贸易强国。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外贸易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主要表现为我国出口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数量扩张型的。一是出口商品中,资源性、高耗能、高污染的产品仍占有一定比重,不符合我国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内资源和环境压力。二是出口仍然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制造环节上,即使是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也主要从事中低端的加工装配环节,国内增值率不高。三是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少,拥有自主品牌出口产品的企业不足20%,自主品牌产品出口不足10%。四是数量的持续扩张,导致在海外市场特别是我国出口比较集中的市场上,我国商品数量增长很快,引起较多的贸易摩擦。

经济常识 篇3

  时间:50分钟   主要范围(经济常识1-4课)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9月20日,山东鲁西化工集团自发组织举办了一期质量法规、培训班,邀请省质监局人员为该集团进行了为期一天的培训,以此来提高各层次人员的质量意识,普及相关的法律法规。据此回答1-2题。

  1、该集团的这一做法及其目的的主要经济学依据是(   )

  a.商品是用于的交换的劳动产品。

  b.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

  c.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2、这一集团的做法有利于

  ①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  ②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③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④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3、为了百姓的“菜篮子”,我国政府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一场食品安全的特殊战役已然打响。从经济常识角度分析,政府关注食品安全的原因是

  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 ④食品安全工作是当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   d. ③④

  4、XX年下半年,消费品市场供求平衡性有所增强,价格稳中趋升。下列属于影响商品价格变化因素的是(   )

  ①供求关系  ②商品的价值量 ③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④货币的价值量 ⑤货币的发行量 ⑥国家的宏观调控政策。

  a. ①②③④    b. ③④⑤⑥   c.②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⑤⑥ 

  9月26日,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物价上涨明显表现为食品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特征,核心通货膨胀率较低,中国没有也不会步入通货膨胀时代。据此回答5-6题

  5、下列对通货膨胀理解正确的是(   )

  ①物价的上涨,必然会引起通货膨胀  ②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只要以纸币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就有可能发生通货膨胀 ③是纸币发行量超过流通中所需要的数量引起的  ④会引起物价上涨,纸币贬值 ⑤通货膨胀是刺激经济发展的必然手段。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 ①②⑤

  6、通常情况下,抑制通货膨胀所采取的手段是(  )

  a.提高银行存贷款利率,吸收存款,减少流通中的货币量   

  b.降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发放贷款,扩大产品的生产和产品供给 

  c.实行以政府定价为的价格机制,降低商品的价格  

  d.实行以市场定价为主的价格机制,政府不去干预市场

  7、下列选项中能够反映国家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是(   )

  ①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国家环境保护规划》  ②我国政府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 ③国务院决定调整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  ④中共中央政治局研究拟请xx大修改党章 ⑤中国移动公司积极参与社会公益事业 ⑥国家发改委认定“方面面集体涨价” 违法

  a. ①②③⑤    b.①②③⑥     c.②③④⑤    d. ②③④⑤⑥

  8、某人持有每股面值100元的股票1000股,预期股息率为3%,当其他条件不变,同期银行存款利率从2.5%降为2%时,他的股票(   )

  a.升值35000元     b.升值30000元 c.贬值25000元     d.贬值XX0元

  9、我国为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决定从XX年起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收学杂费,对其中的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活费。以上体现了社会保障制度中的 (   )

  ①社会救济 ②社会保险 ③社会优抚  ④社会福利

  a.①④   b.②③   c.②③   d.①③

  XX年7月7日,中宣部理论局和劳动社会保障部办公厅联合召开“和谐社会与社会保障”理论座谈会。据此回答10~11题。

  10.座谈会指出,经过不断探索和艰苦努力,我国已初步建立了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体现了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       原则。(       )

  a.既要有利于生产,又要保障基本生活      b.权利与义务相统一

  c.平等互利                              d.协商一致

  11.建立完善社保体系有利于(        )

  ①各类企业平等参与市场竞争        ②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③实现社会稳定                    ④扩大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12、XX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以下简称 规划纲要)。《纲要》指出:“形成一批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在现代企业之所以注重知名品牌,是因为(   )

  ①知名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和知名度,意味着市场占有率的扩大,形成规模效益  ②知名品牌具有更大的使用价值,所以价格高,利润空间大  ③知名品牌能满足社会的需求  ④企业之间的竞争,很大程度是产品之间的竞争,企业发展需要名牌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②③④

  二、问答题:52分

  1、XX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会议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8分)

  2、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精神下,中央强调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1)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中央为什么要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9分)

  (2)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7分)

  3、材料一:xx届五中全会指出:“‘’时期,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材料二: 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家     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中国     60     35     5

  发达国家       15     50     35

  材料三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占gdp约35%以上,从业人员8000万人。但大多数制造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大多由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是质低价廉的代名词。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何关系?(4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应怎样振兴我国的制造业,擦亮“中国制造”的招牌?(8分)

  4.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决定》指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领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文化市场准入(9分)

  (2)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有何意义?(7分)

  主要范围(经济常识1-4课)参考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二、问答题:52分

  1、XX年5月17日,国务院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措施。会议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要坚持落实和完善政策,调整住房结构,引导合理消费;坚持深化改革,标本兼治,加强法治,规范秩序;坚持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区别对待。

  (1)运用经济常识分析,国务院为什么要强调进一步搞好房地产市场引导和调控?(8分)

  ①单纯的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弱点和缺陷,要促进我国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在坚持市场调节的同时,加强国家对房地产业的宏观调控。(4分)②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保持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有利于保持整个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有利于满足广大群众的基本住房消费需求,有利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4分)

  2、经济学上所推崇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低收入和高收入相对较少,中等收入占绝大多数的收入分配结构,可以说是最理想的收入分配结构,这种结构要比我国目前的“金字塔型”稳定得多。在“更加注重社会公平”这一精神下,中央强调对不同的收入群体采取不同的调节办法,决心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

  (2) 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回答中央为什么要决心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 (9分)

  ①“金字塔型”的收入分配格局的弊端十分明显,由于利益分配不平衡、不公平引发的利益分化,必然激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矛盾,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3分)

  ②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中等收入者多,两极人数少,能让绝大多数人分享改革与发展的成果,有利于我国社会的持续稳定和健康发展。(2分)其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利于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结构,促进我国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2分)再次,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不但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也有利于人们更好地接受教育和培训,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2分)

  (2)从经济制度上看,你认为怎样才能构建“橄榄型”的收入分配结构。(7分)①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经济制度,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发挥各种所有制在社会财富增长中的作用。(3分)

  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兼顾效率与公平,发挥市场在社会财富分配中的作用,促进社会财富的快速增长,同时要发挥国家的宏观调控,更加注重社会公平。(4分)

  3、材料一:xx届五中全会指出:“‘’时期,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材料二: 各类技工所占比例(%)

  国家     初级技工     中级技工     高级技工

  中国     60     35     5

  发达国家       15     50     35

  材料三  制造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目前,中国制造业的总体情况是:已经具有相当大的规模,占gdp约35%以上,从业人员8000万人。但大多数制造企业人均劳动生产率低,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大部分技术和关键设备依赖进口,高端产品大多由合资企业生产,中国制造大而不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制造”是质低价廉的代名词。  

  (1)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二和材料三之间有何关系?(4分)

  ①材料二反映我国现有的技术工人群体素质整体偏低,结构不合理,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②劳动者技能整体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是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原因。(6分)

  (2)结合材料一,分析应怎样振兴我国的制造业,擦亮“中国制造”的招牌?(8分)

  (2)①提高产品质量,坚持以质取胜,创造民族品牌。②大力提高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变劳动力资源的数量优势为竞争力优势。③调整结构,淘汰落后的,低水平的生产能力,提升产业水平和进行产品的优化升级。④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提高升品的核心竞争力。(8分)

  4.为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充分调动全社会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决定》指出:“鼓励和支持非公有资本进入文艺表演团体、演出场所、博物馆和展览馆、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艺术教育与培训、文化艺术中介、旅游文化服务、文化娱乐、艺术品经营、动漫和网络游戏、广告、电影电视剧制作发行等领域。

  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运用经济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文化市场准入(9分)

  (2)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有何意义?(7分)

  (1)①市场经济就是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一种有效形式。(3分)②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3分)③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竞争性、法制性、开放性等一般特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扩大非公有资本的市场准入,有利于市场主体平衡参与市场竞争,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3分)

  (2)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文化产业有利于扩大社会就业,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2分)。有利于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提高国民整体素质(2分)。有利于优化文化产业结构、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有利于发展先进文化、提高我国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分)。有利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谐社会。(1分)

经济常识 篇4

  数学思维在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教学内容分析】

  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和根本标准,也是现阶段我国国企改革的中心任务,教材内容是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为总体思路,叙述了关于企业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继而谈到了企业竞争中会相应出现的兼并、破产现象。

  【教学思路设计】

  由经济效益的含义(公式)、利润含义,得出总体上的结论,初步认识如何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继而分析为什么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即其意义,最后分析总结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法、途径,特别强调其中的主要途径与方法。教材中谈到的两个经济现象是本课的教学难点,与教材第一课知识有一定相关性,且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热点问题息息相关,所以作为下节专题课来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性,掌握经济效益的含义以及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

  能力目标:利用数学思维认识企业的经济效益,运用经济效益的有关知识分析经济建设中的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效率意识和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

  企业经济效益的含义、主要途径和方法、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和把握经济效益。

  【教学方法】

  数学公式法、讨论法、分析归纳法、讲授法。

  【教学时间】

  1.5课时

  【复习提问】

  1、企业的含义?

  2、建立企业的直接目的?

  【导入新课】

  建立企业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取得利润,设想一下,如果企业没有利润会怎么样呢?(组织学生讨论回答)企业要获得利润,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必须重视经济效益的提高。那么,到底什么是经济效益、为什么要重视企业经济效益的的提高呢?又该怎样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呢?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将会有一个明确的答案。

  【新课教学】

  1.  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板书)

  一、经济效益的含义(板书)

  (1)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产出/投入=所得/所费=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劳动消耗(板书)

  组织学生阅读课文,并自行归纳总结经济效益的公式。给予学生必要的提示和讲解。本知识点在数学学科上即为一个实用公式,为更好地说明问题,例举事例:把白菜加工成酸菜进行销售,所得效益状况。(提示学生,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生产资料用价值表示,即为生产成本,将酸菜卖出得到的收入即为生产总值。假设成本为200元钱,创收入为405元。)问学生,卖酸菜所得405元钱是不是生产者的纯收入?由学生结合实际理解,并借用公式来讨论回答,教师辅助性进行概括总结,由此得出利润的公式。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板书)

  由学生将(1)(2)公式合并,并提出问题组织学生分组讨论:a.经济效益提高,利润一定会增加吗?b利润增加,能说明企业经济效益一定提高了吗?

  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板书)

  由讨论结果,指出企业如何更好地提高经济效益(减小分母――减少劳动消耗;扩大分子――生产出更多的适合社会需要劳动成果);评析两个问题,统一认识:利润增加,经济效益未必高;经济效益提高,则利润会相应增加。

  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意义(板书)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国有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地位,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向学生指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是企业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然后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作答,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对谁会有好处。最后利用教材进行总结。

  a对企业    b对人民    c对国家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板书)

  1.靠科技

  2.靠管理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和方法很多,组织学生讨论,提高经济效益的方法和途径有哪些?注意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用经济学术语说话。教师在黑板上列出学生的合理性意见,然后指出其中的两个为主要途径、方式。在解释第一个方式时,强调对“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理解。在解释第二个方式时,引导学生对“科学管理”的理解。

  【教学过渡】

  市场是检验企业经营管理的试金石,同样道理,企业经济效益的高低也得要靠市场来检验。市场竞争必然会造成优胜劣汰,因此出现企业兼并和企业破产这两种经济现象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下节课我们将具体了解经济效益高(低)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可能出现的这种经济现象。

  【教学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是经济效益,为什么要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怎能样提高经济效益,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是激烈的,提高经济效益是一切经济活动的根本出发点,我们要树立竞争意识,效率观念,为投身现代化建设做准备。(强调本课在教学中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见《随堂练习》

  【板书设计】

  1.4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一、经济效益的含义

  (1)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产出/投入=所得/所费=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劳动消耗

  (2)利润=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1+利润/生产成本

  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的意义

  1.对企业

  2.对人民

  3.对国家

  三、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和方法

  1.靠科技

  2.靠管理

经济常识 篇5

  第七课

  1、 商品服务市场包括哪些?

  答: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它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所以要建立起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首先要健全市场体系。)

  2、市场交易原则的内容有哪些?为什么必须坚持这些原则?

  答:内容:自愿、平等、公平(灵魂、试金石)、诚实信用(基本精神)

  作用(意义):①它有利于规范经营者和消费者的交易活动,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②也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③不仅可以维护市场秩序,减少纠纷,维护消费者利益,还可以提高销售者的信誉,给其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

  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必须把遵循市场交易原则和加强法制建设及道德建设结合起

  来,约束和规范市场主体的活动和行为,使市场交易健康运行。

  3、 影响家庭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

  答: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根本);家庭收入;物价水平;人口数量

  4、 生产与消费的关系是什么?

  答: 生产决定消费(为消费提供对象;决定消费水平及方式;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影响生产(只有产品被消费了,其生产过程才算真正完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要努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5、 什么是正确的消费观?为什么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答:正确的消费观是指:

  ①家庭生活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超前消费和滞后消费;

  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协调发展;

  ③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建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④树立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

  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因为:

  ①生产决定消费,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能带动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

  ②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即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和新的市场的开拓。

  6、 消费者的权利有哪些?为什么要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如何保护消费者权益?

  答:安全权(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权)、知情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求偿权、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爱尊重权;获得消费知识权、监督权。

  因为:①对生产者和经营者而言,主动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利于得到消费者的认可,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和收入。

  ②对社会而言,有利于规范市场秩序,创造良好、健康的市场环境,促使生产经营者改进技术,加强管理,重视提高产品质量,全社会的人、财、物力就越能合理地分配与利用,达到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

  怎么办:①途径: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有关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直接向法院起诉;

  ②消费者在自我保护时,要学法、懂法、用法,增强权利意识,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又要守法,坚持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原则,遵守社会公德,不能滥用手中权利,去损害经营者的正当利益,影响正常的经济秩序。

经济常识 篇6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

  第七课 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二、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误区一 物质生活消费就是生存资料消费 ; 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就是发展资料消费 ; 劳务消费即享受资料消费

  【剖析】〈 1 〉家庭消费的分类:按照消费的内容可以区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把这些消费内容再按照消费目的进行分类 , 又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

  〈 2 〉两种分类标准不同 , 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①生存资料消费既包括必要的物质生活消费 , 也包括有关的劳务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在内容上也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和劳务消费。

  ③享受性消费在内容上也表现为有满足享受的物质生活消费、精神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等。

  (3 〉可见 ,题目的观点是不妥的 ,原因是没有弄清划分这些类别的标准。前者反映家庭消费是否全面 , 后者反映消费水平高低。

  误区二 认为消费是单纯的个人行为

  【剖析】(1) 家庭消费是个人消费行为 , 国家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

  (2 〉家庭消费绝非与社会无关 , 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 , 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发展 , 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 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 ,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误区三 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观念已经过时

  【剖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 是我国人民的传家宝 , 是国家和民族精神的象征。我们过去革命和建设取得的成就靠的是艰苦奋斗 , 如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同样需要全国人民艰苦奋斗 , 即使将来实现了现代化 ,国家富裕了 , 这种精神也不能丢。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 ,我国现在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生产力水平低且不平衡 , 经济发展还比较落后 ,人口多、底子薄 , 因此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更不能丢。俗话说 ,“成由勤俭败由奢”" 玩物丧志 ", 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对于一个人的优良品德的形成和情操的陶冶是十分有利的。

  误区四  消费总对生产起推动作用

  【剖析】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消费是社会再生产实现良性循环的重要条件。它能带动新产业的形成 ,能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 ,能调节生产 ,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而消费水平过高或过低 , 都与生产力水平不相适应 ,自然不会推动生产的发展 , 相反 , 会阻碍生产的发展。

  误区五  信用消费是 " 花明天的钱 ,圆今天的梦 ", 是超前消费 ,与适度消费相矛盾。

  【剖析】适度消费指居民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 , 要量入为出 ,不超前 ,也不滞后。信用消费就是得到商品或提供的服务后 ,不立即付钱而是承诺将来付钱的做法 , 也就是 " 先买货 , 后付钱 " 的一种消费方式。信用消费主要发生在下列情况中:第一 , 需要长期积累而又长期消费的大商品 ( 房子、车子等 ) 购买中 ; 第二 , 手头一时缺钱但未来一定有支付偿还能力的人们的购买行为中 ; 第三 , 眼前虽然经济困难 ,但经济前景看好的一些人的购买行为中。可见 ,信用消费并不是让人毫无根据地透支生活 ,而是在权衡自己的收入水平后 ,对自己生活所作的安排。对信用消费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超前消费 ,如果对自己收入能力的判断符合实际 , 能够逐次还清贷款或分期付款 , 采用这种消费方式就是合理消费、适度消费。如果过高地估计了自己的收人能力 .或者明知自己无力消费却硬要崇洋消费、盲目攀比 ,搞一步到位消费 ,就是超前消费 ,则与适度消费相矛盾。

  误区六 不能把提倡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限制消费等同起来。

  【剖析】 (1)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提倡的一种精神 , 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消费方式。每个人不管处于何种消费层次、收入多少 , 都不能丢掉这一精神。因此 , 不能把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看做只是对那些收入有限、生活困难的人而提出来的要求。

  (2)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精神所包含的具体内容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与提倡适度消费是完全 一致的。适度消费是指反对超前消费而不抑制消费 ,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指反对铺张浪费但不限制消费。因此不能把它理解为对消费的限制。

  误区七. 为什么说信贷消费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

  【剖析】 (1) 适度消费是指适应一定时期社会经济发展和居民收人水平的合理消费。从宏观上讲 , 一国居民的消费水平要与本国的国情、经济发展水平、资源状况相适应 , 一地居民的消费水平要与地方或部门的资源状况及其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从微观上讲 , 居民的消费必须与其自身或家庭的收入水平相适应。信贷消费是指利用信贷手段来满足消费的一种消费形式 , 主要用于生活中所需要的耐用消费品。信贷消费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作为基础 , 它仍是建立在足够的支付能力基础上的 , 是一种适度消费。

  (2) 我们知道 ,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 , 对生产和其他各个环节起重要作用。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消费了 , 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 , 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消费是生产的最终目的和动力。现阶段 , 由于受国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 , 我国有效需求不足 , 多数商品供过于求 , 产品积压 , 生产能力严重过剩 , 阻碍了经济的正常发展 ; 部分居民由于受现有经济状况的影响 , 部分消费得不到满足。为解决这一矛盾 ,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启动消费的宏观措施 , 如扩大消费信贷的范围,把分期付款的方式从住房、汽车扩大到家用电器、大型农机具等大件耐用商品上 , 帮助消费者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样做不仅能有效地剌激消费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 而且能加速资金流动 ,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 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

  (3) 综上所述 , 信贷消费与适度消费是一致的 , 它是以消费者未来的购买力为基础的适度消费。

  误区八.适度消费与剌激消费不矛盾

  常见错误 : 把适度消费与剌激消费对立起来 , 认为要适度消费就不能剌激消费。

  知识辨析 : 适度消费是指家庭生活消费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 , 量入为出 , 既不超前也不滞后。但是 , 我国目前商品短缺时代早已结束。有时消费需求不足 , 消费水平滞后于生产的发展 , 因此 , 剌激消费就是使消费与经济发展水平、与国情相适应。由此可见 , 适度消费与剌激消费不矛盾 , 都符合实际 , 都是为了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误区九.消费者的海币市场交易原则有无内在联系。

  【剖析】消费者的每一项权利几乎都与市场交易原则相联系。

  (1)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一方面 , 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 规范买卖双方的行为 , 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 另一方面 , 损害消费者合法权利的行为违反了市场交易

  原则。要尊重消费者的合法权利 , 就要坚持市场交易原则。

  (2) 消费者的合法权利与市场交易原则 , 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如图所示 :

  误区十: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剖析】按照等价交换原则 , 消费者向经营者购买商品和服务 , 并不是一方对另一方的恩赐 , 而是一种等价交换关系 ,理所当然要获得满意的商品和服务。 因此 ,作为消费者 ,要学会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一旦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 , 就应当理直气壮地要求赔偿。

  公民作为消费者 ,要全面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素质 , 懂得权利和义务相统一是法制社会的基本原则。享受了权利 , 就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 ,还要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附:

  一、学科内综合渗透

  1. 本单元知识点与经济常识其他知识点的渗透

  (1) 用使用价值与价值关系原理说明市场交易中必须坚持平等、公平和诚信原则 , 必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2) 用价值规律的理论说明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

  (3) 用宏观调控理论说明国家运用有关手段对消费进行调节 , 帮助和引导居民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4) 用企业的信誉和形象说明企业提高自身素质 , 开展正当竞争符合市场交易原则 , 有利于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5) 用第三产业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商品服务市场。

  2. 本单元知识点与哲学常识的渗透

  (1) 用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 , 分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家庭生活消费与国情和家庭收入的关系。

  (2) 用意识反作用原理 , 分析树立正确消费观的重要性。

  (3) 用联系的观点 , 分析商品服务市场与其他市场、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4) 用发展的观点 , 分析家庭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

  (5) 用规律与规则的关系原理 , 分析价值规律与市场交易原则的关系。

  (6 〉运用普遍联系的观点 , 理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必要性。

  (7) 运用矛盾观点及矛盾主次方面关系原理 ,理解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8) 运用主次矛盾的原理 , 理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 , 需要综合治理 , 既要全面展开 , 又要 突出重点。

  (9)用价值观的知识说明加强职业道德 , 遵循市场交易原则的必要性。

  3. 本单元知识点与政治常识的渗透

  (1)运用国家职能和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 理解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性和意义。

  (2) 用国家职能的有关知识说明如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 引导居民合理消费。

  (3) 用国家职能及依法治国等有关知识分析打击坑蒙拐骗、制假贩假等行为。

  二、跨学科知识渗透

  1. 学习商品服务市场可联系中外资本主义萌芽阶段商品服务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 学习影响消费的因素可联系历史和地理人口增长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如唐朝、清朝人口激增现象。

  3. 学习消费的反作用能联系美国历史上罗斯福新政 , 调动消费的反作用解决美国经济危机 , 联系新中国建立后很长时间抑制居民消费造成的不良后果。

  三、重点•难点•能力点

  (一)[ 重点 ]

  1. 市场交易的原则

  2.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3.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二)[ 难点 ]

  1. 服务也是一种商品。它既有使用价值 , 又有 价值。服务作为一种无形的商品 , 也是构成财富的重

  要内容。

  2. 商品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地位。从社会地位和法律原则上看是平等的 , 从二者在商品服务市场上的作用看则是不平等的。

  3. 正确的消费观。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相适应 ; 物质与精神消费相协调 : 提高消费的科学性 ; 必 须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4. 适度消费。实质是量入而出 , 既不抑制消费也不超前消费。

  5. 家庭消费不仅仅是个人行为。国家尊重个人生活消费的自主权。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 , 既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 , 又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 , 关系到社会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 需求的创造、新市场的开拓等。

  (三)[ 能力点 ]

  1.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参与经济学活动的能力 ;

  2. 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法律意识 , 维护自身、他人合法权益的能力

  四、《考纲》要求

  1. 商品服务市场

  商品服务市场的内容和特点 ; 市场交易原则。

  2. 家庭消费与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家庭消费的内容 ;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经济常识 篇7

  第二课易混淆知识点

  1. 国有经济,又叫全民所有制经济,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国有经济不仅仅指国有企业。

  2. 国有企业属于国有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国有控股企业属于混合所有制经济。

  3. 国有经济是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也能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

  4. 商品经济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市场经济产生于资本主义时期。市场经济一定是商品经济,但商品经济不一定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5. 如何区别宏观调控三手段:

  凡看到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调整经济利益影响社会经济活动就是经济手段。

  凡看到国家行政机构采用命令、指示、规定等行政措施直接调节和管理经济的手段。

  凡看到制订了什么法律法规或者运用法律武器制裁了某种行为就是法律手段。

  6. 公有制经济又叫社会主义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和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

  7. 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不是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

  8.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

  9. 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10. 区别按劳分配(公有制范围内),按个体劳动者劳动成果分配(个体经济范围内),按劳动要素分配(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的工资)

  11. 按劳分配分配的是个人消费品。

  12. 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能激励人们更有效地使用生产要素,提高其利用效率。部分先富(突出效率)个税调节、社会保障制度(突出公平)

经济常识 篇8

  非选择题常用、常考知识点

  (经济常识)

  第一单元

  1、纸币的发行规律: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但不可以任意发行纸币。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如果纸币的发行量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物价上涨,影响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经济秩序;如果纸币发行量小于这个限度,会使商品销售发生困难,直接阻碍商品流通。

  2、保持人民币币值基本稳定的意义:

  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价值规律的内容和表现形式:

  (1)内容: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是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

  (2)表现形式:商品价格受供求关系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则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

  4、价格变动对生产经营的影响

  (1)调节生产。当市场上某种商品供过于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下降,生产者获利减少,这时生产者会压缩生产规模,减少产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该商品的价格上涨,生产者获利增加,这时生产者会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

  (2)提高劳动生产率。企业只有提高劳动生产率,才能缩短其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给自己的产品提供降价空间,使其在价格竞争乃至生存竞争中更具优势。

  (3)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获得使用价值。在市场经济中,哪个生产者能提供质量好的或者其他企业无法生产的产品,他就能获得较大的市场份额,从中获取更多的利润。

  5、为什么要正确对待金钱――树立正确的金钱观?

  (1)在一定意义上,货币是财富的象征。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各种经济活动,都离不开货币。

  (2)正确的金钱观,指导我们理性地对待金钱,通过合乎道德与法律的正当途径挣钱,把钱用到有利于国家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地方,用到有利于全面发展自己、实现人生价值的地方。

  (3)树立正确的金钱观,我们的灵魂更纯洁,道德更高尚,人生更有意义。

  6、如何正确对待金钱?

  (1)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正当手段赚钱、靠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致富,是受国家法律保护的,是光荣的;不义之财终被夺,靠非法手段攫取钱财,决没有好下场。

  (2)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要把钱用到最需要的地方,用于做有意义的事。花钱要有所节制,用于做什么要分轻重缓急,能够节省的要节省。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就能让钱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单元

  1、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1)生产决定消费:人们的消费从根本上讲,不是由主观愿望决定的,而是由客观的物质生产状况决定的。①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人们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的种类、数量、质量,都是通过生产创造出来的;②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消费方式随生产的发展而改变;③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消费水平随生产的发展而提高;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总之,人类消费所需要的一切商品和服务都靠生产创造出来,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消费的发展促进生产的发展。第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过程才算最终完成。第二,消费引导生产的调整和升级。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对生产的高速和升级起着导向作用。第三,消费是生产的动力。一个新的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成长。第四,消费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②不科学、不健康的消费,阻碍生产的发展。

  2、大力发展生产力

  (1)为什么要大力发展生产力?

  ①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是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②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巩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雄厚的物质技术基础;才能摆脱经济文化落后状态,缩小历史遗留下来的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赶上以至超过发达国家,充分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才能不断增强综合国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如何发展生产力?

  ①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国家的根本任务。为此,一定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各行各业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②必须通过改革,调整生产关系中与生产力不相适应的部分,调整上层建筑中与经济基础不相适应的部分。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要通过改革,完善社会主义的各项基本制度,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

  (2)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体现在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4、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5、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存在的客观必然性(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1)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适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符合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

  (2)实践证明:它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必须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

  6、公司经营成功的决定因素:

  (1)公司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

  (2)公司要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包括价格、产品质量、服务水平、品牌效应等。

  (3)公司要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企业的信誉和形象作为一种无形资产,渗透在企业经营和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终通过产品和服务在市场上形成本企业的竞争优势。公司是否诚信经营,关系到企业成败。

  7、企业兼并的意义:

  可以扩大优势企业的规模,增强优势企业的实力,实现以优带劣的调整,把劣势转化为优势,提高企业和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有益于促进国家经济发展。

  8、企业破产的意义:

  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有利于强化企业的风险意识,促使企业在破产的压力下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企业竞争力。通过企业破产,及时淘汰落后企业,有利于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和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

  9、关于就业问题:

  (1)就业的意义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整个社会生产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就业使得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社会所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者通过就业取得报酬,从而获得生活来源,使社会劳动力能够不断再生产。同时,劳动者的就业,有利于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丰富精神生活,提高精神境界,从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我国的就业形势严峻的原因

  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都比较大;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劳动力市场不完善,就业信息不畅通。

  (3)怎样解决就业问题?

  ①党和政府: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努力改善劳动就业和自主创业的环境。

  ②劳动者:要发扬艰苦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破除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适应的旧思想、旧习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走向合适的工作岗位,靠自己的双手开拓新的生活,展现平凡而伟大的社会主义劳动者的风采。

  10、正确的择业观念:①树立自主择业观;②树立竞争择业观;③树立职业平等观;④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

  11、依法维护劳动者权益

  (1)我国劳动者享有的基本权利:

  ①平等就业和选择职业的权利;②取得劳动报酬的权利;③休息、休假的权利;④获得劳动安全卫生保护的权利;⑤接受职业技能培训、享受社会保险和福利、提请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⑥以及法律规定的其他权利。

  (2)为什么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实现和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劳动法所规定的劳动者的权利是保障劳动者主人翁地位的前提,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劳动者的积极性、创造性的保证。

  (3)怎样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①国家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工作。在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多渠道扩大就业的同时,加强劳动保护,改善劳动条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劳动合同制度,加强对劳动力市场的监管,运用法律手段规范用人单位的行为,打击各种违法犯罪,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要完善劳动力市场,畅通就业信息,规范就业渠道。

  ②企业经营者(用人单位)必须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素质,自觉遵守国家的法律和政策,遵守市场道德,合法诚信经营。保证自己的经济活动符合法律的规范。

  ③劳动者要加强自我保护,增强权利意识和法律意识。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权益,是每个劳动者的正确选择。首先,要自觉履行劳动者的义务,这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其次,要通过合法、正确的渠道就业,要与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防止上当受骗。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依据。第三,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以合法手段、法定程序维护自身权益,可以通过投诉、协商、申请调解、申请仲裁、向法院起诉等正当途径解决,不能采取非法、过激的行为。(劳动者维权的途径)

  (4)劳动者权利和义务关系:劳动者享有权利,是以履行劳动者义务为前提的。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权利、维护权益的基础。

  12、我国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1)我国当前的就业领域十分宽广,就业前景很好,但同时就业竞争也日趋激烈。

  (2)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以及政府的就业政策是个人自主选择职业、市场调节就业、国家促进就业。

  13、自主创业的意义:

  (1)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为社会创造出更多的就业机会;

  (2)有利于创造社会财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

  (3)有利于发扬创业精神,激发全体人民开拓进取、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促进社会进步。

  14、个人应转变就业观念,做好自主创业的准备:

  (1)第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发扬创业精神,具备创业精神和自主创业能力;

  (2)第二,要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奉献社会的道德素质,以及丰富的专业知识、综合性知识和技能,还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第三单元

  1.按劳分配基本内容和要求:

  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的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

  2.我国现阶段为什么必须实行按劳分配?

  (1)实行按劳分配,是由我国显示的经济条件决定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直接原因。

  (2)实行按劳分配,劳动者的个人收入与自己付出的劳动数量和质量直接联系在一起,有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性质的分配制度,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

  (4)由于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支配地位,在公有制经济中就业的劳动者占多数,因此,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居主体地位。

  3.为什么要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

  (1)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确立这一原则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

  (2)确立按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有利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造福人民。

  4.应怎样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关系?

  效率和公平是一对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又有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只有在发展生产力、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的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公平。另一方面,公平是效率的保证。只有实现权利和利益分配的公平,才能激发积极性,促进效率的提高。

  5.如何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体现“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自然资源相对匮乏。发展经济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使用效率。同时,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使分配的结果能促使人们奋进,使社会具有生机和活力。

  (2)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①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要允许和鼓励部分地区和个人先富起来;②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差距过分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又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③要正确处理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与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国家要对收入差距进行调节,保障低收入者的基本生活。

  6.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我国现阶段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有其客观必然性。首先,生产决定分配。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其次,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这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再次,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对加快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7、财政的巨大作用

  (1)集中力量办大事:①国家财政支持基础设施和工程建设,集中力量办大事;②财政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国家通过财政调节资源配置,调控经济平稳运行,促进经济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支出数量、方向、结构的控制和调整,能够促进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平衡及经济结构的优化,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③国家通过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高科技研究开发,发展科技教育等事业。

  (2)人民生活有保障:①财政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②财政是建立和完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保证;③财政是实现收入公平分配、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

  8、如何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1)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自觉纳税。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在我国,国家利益、集体利益、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国家的兴旺发达、繁荣富强与每个公民息息相关,国家各种职能的实现,必须以社会缴纳的各种税收作为物质基础。因此,每个公民在享受国家提供的各项服务的同时,必须承担义务,自觉诚信纳税。

  (2)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行使纳税人的权利。公共权力机构设置的最终目的就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因此,公民要增强对国家公职人员及公共权力的监督意识,以主人翁的态度积极关注国家对税收的征管和使用,对贪污和浪费国家资财的行为进行批评和检举,以维护人民和国家的利益。

  (我们青年学生现在虽然还不是直接的“纳税人”,但我们人人都要树立“纳税人”的意识。一旦成为法律规定的纳税人,就应该自觉纳税。)

  第四单元

  1、为什么要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1)计划和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市场具有其他方式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现代经济中,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2)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和竞争来进行。市场能够比较及时、准确、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的变化,传递市场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能够利用利益杠杆、市场竞争,调动生产者、经营者的积极性,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市场配置资源的优点、作用或意义)

  2、如何合理地进行资源的配置?

  (1)在现代经济中,必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2)合理的资源配置,必须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秩序,良好的市场秩序需要市场规则来维护。市场规则以法律法规、行业规范、市场道德等形式,对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做出具体的规定。市场交易必须自愿、平等、公平、诚实守信,禁止强买强卖、巧取豪夺、谋取暴利、坑蒙拐骗等非法行为。

  (3)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必不可少的条件。要切实加强社会信用建设,大力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尤其要加快建立信用监督和失信惩戒制度。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需要法律、道德的规范和引导。

  (4)市场调节的弱点和消极方面,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1)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

  (2)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

  (3)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强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够把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优势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把人民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更加充分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国家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办大事的优势,使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做得更好、更有成效。(为什么我们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强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1)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

  (2)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3)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的要求;

  (4)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5、我国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手段:

  ①经济手段: ②法律手段: ③行政手段: ④三种手段之间的关系:应该以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为主,辅以必要的行政手段,充分发挥宏观调控手段的总体功能。

  6、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

  (1)市场经济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信用经济。诚实守信是现代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如果诚信缺失就会导致市场经济秩序混乱、交易萎缩、坑蒙拐骗盛行,进而导致投资不足,经济衰退。

  (2)良好的信用制度对市场经济的运行和发展起着保障和促进作用。形成一个以道德为支撑、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规范市场经济的治本之策。

  7、科学发展观含义、内容:

  (1)含义:所谓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其内涵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

  (2)内容:

  ①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②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③协调发展,就是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推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④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一代接一代的永续发展。

  8、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措施):

  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为此,要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9、统筹城乡发展的原因、措施:

  (1)原因:三农问题,始终是一个关系国家全局的根本性问题.农业在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基础地位.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对建设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2)措施:要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坚持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推进农村改革,减轻农民负担,保护农民利益,促进农村发展。

  10、统筹区域发展的原因、措施:

  (1)原因: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发展很不平衡。改革开放以来,东中西部地区发展差距还在不断扩大,制约着现代化建设全局和我国的长治久安。

  (2)措施: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部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

  11.如何促进小康社会的经济发展?

  (1)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树立和认真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即科学发展观。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经济持续协调发展。①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全面提高农业、工业、服务业的水平和效益。②走新型工业化道路。③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

  12、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1)积极影响(机遇):经济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它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它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从而推动了世界范围内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各国生产力的发展,为各国经济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2)消极影响(挑战):①经济全球化实质上是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发达国家具有经济和科技上的优势,掌握着推动经济全球化的现代信息技术,主导着世界市场的发展,左右着国际经济的“游戏规则”。这使世界经济发展更加不平衡,两极分化更加严重。一边是发达国家财富的不断积累,一边是发展中国家贫困的不断加剧。②经济全球化使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这在促进各国经济合作的同时,也使得一个国家的经济波动可能殃及他国,甚至影响全世界,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稳定性,尤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安全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对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13.发展中国家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正确态度:

  (1)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2)坚持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

  (3)对风险要有清醒的认识,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的原则,提高抵御和化解风险的能力,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4)积极推进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14、“走出去”的必要性(我国为什么实施“走出去”战略?)

  (1)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国参与经济全球化、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迫切需要。同时,实施“走出去”战略也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是扩大对外开放的需要,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2)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更好地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国内、国际两个市场,有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实施“走出去”战略,可以使我国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对外投资,扩大经济技术合作,更广泛地参与世界经济的竞争,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

  15、怎样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

  (1)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必须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2)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基本战略。从“引进来”到“走出去”,意味着我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了一个新层次。

  16、为什么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1)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扩大开放,这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也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面向世界,扩大开放,就必须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2)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是我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基本战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开放,“引进来”与“走出去”都是我国对外开放的有机组成部分。

  (3)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才能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才能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优化资源配置,才能拓宽发展空间,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

  17、我国企业应该如何应对经济全球化?或我国企业应如何“走出去”?或假如你是一位企业经营者,面对入世你会怎么做?

  (1)企业应采用先进技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坚持以质取胜,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增强国际竞争力;

  (2)加强技术开发力量和资金投入,开发新产品,实现技术创新。科学地促进企业的兼并和破产,实现以优带劣,及时淘汰落后企业,并促进大企业进行“强强联合”,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面向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现体制创新。(4)加强内部管理,以市场为导向,实现管理创新,重视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树立企业良好的信誉和形象,向管理和质量要效益。

  (5)根据企业的实际,发挥比较优势,正确选择产业、产品和市场方向。

  (6)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交流和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国际、国内两种资源,积极主动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经济常识 篇9

  一、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服务市场的比较

  比    较

  消费品市场

  生产资料市场

  服务市场

  不

  同

  点

  交换形态

  商品

  商品

  服务活动

  购买者

  个人消费者,人数多

  各类企业

  个人消费者,人数多

  交易量

  小

  大

  小

  交易方式

  复杂多变,流动性大

  次数少,固定,专业性强

  复杂多变,门类繁多

  商品阶段

  最终消费

  连接生产和生产性消费

  生产过程和消费过程同步

  相 同 点

  都是交换商品和服务的场所;都必须遵守交换规律和原则;都对促进生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二、市场交易的平等原则与公平原则比较

  区别:平等原则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也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它体现在市场主体地位平等、机会均等,并遵循等价交换的原则。公平原则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内容。所谓公平就是公平交易,明码标价,童叟无欺。公平原则要求经营者在销售商品的质量、数量、价格上对不同的购买者不能以不同的标准对待。平等原则和公平原则是从不同方面规范着市场上买卖双方的交易方式和交易行为。平等强调的是市场主体地位平等与人格尊严,公平强调的是交易中的买卖公平。高考资源网

  联系:平等原则是公平原则的前提和基础,公平原则是平等原则的体现和保证。

  三、正确理解消费

  广义:生产消费和生活消费(家庭消费)

  消费                         公共消费

  狭义:生活消费

  个人消费

  四、家庭消费的分类

  家庭消费从消费内容上分,可以区分为物质生活消费、精神文化生活消费和劳务消费。它反映家庭消费是否全面;从消费目的上分,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和享受资料消费,它反映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两种分类方法是种交叉关系。如图示:

  生存资料消费:吃、穿、住

  物质生活消费    目的   发展资料消费:书、电脑

  享受资料消费:买高档消费品

  生存资料消费:买收音机

  从内容上分    精神文化生活消费 目的   发展资料消费:上学

  享受资料消费:旅游

  生存资料消费:理发、洗澡

  劳务消费         目的   发展资料消费:请家教

  享受资料消费:雇保姆

  物质生活消费:吃、穿、住

  生存资料消费 内容

  劳务消费:理发、洗澡

  物质生活消费:书、电脑

  从目的上分    发展资料消费 内容    精神文化生活消费:上学、受教育

  劳务消费:请家教

  物质生活消费:买高档消费品

  享受资料消费 内容    精神文化生活消费:看芭蕾舞

  劳务消费:雇保姆

  五、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决定

  生产              消费

  反作用

  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

  生产决定消费水平

  生产决定消费    生产决定消费方式

  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消费调节着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动力

  消费反作用于生产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消费在生产新的劳动力

  六、消费者权利和市场交易原则的关系

  消费者权利和市场交易原则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而且二者之间也相互影响,表现在:一方面,坚持市场交易原则,规范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另一方面,损害消费者合法权利的行为,就是违背了市场交易原则,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利就是坚持了市场交易原则。二者的关系如下:

  消费者权利                            市场交易原则

  安全权                        ――――  诚实信用原则

  知情权                        ――――  平等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自主选择权                    ――――  自愿原则

  公平交易权                    ――――  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求偿权                        ――――  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

  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尊重权――――  平等原则

经济常识 篇10

  第五课 财政税收和纳税人

  1、★ 积累与消费的关系p5-6

  [关系]---⑴积累和消费具有相互促进的一面:积累主要用于扩大再生产,而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消费是生产的目的,也是促进生产发展的重要措施;

  ⑵二者同时也存在不一致的一面:在一定时期内,国民收入的总量是既定的,积累和消费两部分是此消彼长的关系,积累过多,消费萎缩,不利于生产发展;消费过多不利于积累,生产发展没有后劲。  

  [怎样处理]---首先,在生产发展、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积累部分和消费部分都应当有所增长。

  其次,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必须同国民收入的物质构成相一致。具体说,积累基金必须同社会增加的生产资料相一致;消费资金必须同全社会的消费资料数量相一致。

  再次,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还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个人三者的关系。

  2、★财政的作用

  ⑴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

  ⑵促进经济发展。

  ⑶促进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的发展

  ⑷有利于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⑸财政也是巩固国家政权的物质保证。p12-15

  3、税收及其基本特征

  税收的含义:国家为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依法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税收的基本特征:强制性、无偿性、固定性。

  税收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紧密相连的:第一,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第二 ,税收的强制性、无偿性又决定它必须有固定性。

  4、★我国税收的性质: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我国税收的作用:①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

  ②调节经济的重要杠杆。

  ③实现经济监督的重要手段。

  5、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个单位或个人是否成为纳税人,是由税法规定和企业或个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决定的

  一方面,增强纳税人的义务意识,自觉纳税。原因:①国家财政收入的绝大部分来源于税收,因此税收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的幸福。②公民在享受着国家提供的各种社会服务的同时,必须履行相应的义务。否则会导致国家的衰落,个人的幸福生活也得不到保证。③社会主义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公民自觉纳税是为国家做贡献,也是为了公民的长远利益。

  另一方面,增强纳税人的权利意识,公民应懂得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监督税务机关的执法行为和国家对税收的使用。

  第六课 银行和储蓄者

  1、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和职能

  性质:是在国务院领导下,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国家机关,是我国政府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银行金融机构的领导力量。

  职能:①依法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工具。

  ②发行人民币,管理人民币的流通

  ③经理国库

  ④持有、管理、经营国家外汇储备、黄金储备

  2、  银行的业务和作用

  业务: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

  [地位]―在我国,银行作为信贷中心、转帐结算中心和现金出纳中心,是资金活动的中枢神经,是国家宏观调控的关键部门,是整个经济活动的总枢纽。

  [银行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作用]---★①为我国经济建设筹集和分配资金,是再生产顺利进行的纽带。②能够掌握和反映社会经济活动的信息,为企业和国家作出正确经济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③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监督和管理,以优化产业结构,提高经济效益。

  3、存款储蓄的作用

  ①     为国家积累资金,支援现代化建设②;调节市场货币流通;③有利于培养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4、  债券与股票的联系与区别

  股票 债券

  不同点 ①性质不同:前是股东的入股凭证,投入资金的所有权证书 ;后是一种债务凭证,限期偿还

  ②受益权不同:前是以取得股息和红利为补偿条件,风险较高,收益也较高 ;后是以定期收取利息为条件

  ③偿还方法不同:股票不能退,只能出卖股票 到期之前,可以转让;后有明显付息期限,必须偿还本金

  相同点 都是有价证券、集资手段、能获得一定的收益

  5、  ★政府债券特点:

  发行主体 国家;信用度高、代用率高、收益高和流通性强,以国家信誉和财力为担保,风险最小,安全性最好;利率一般比同期银行存款储蓄利率略高。

  6、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

  社会保险商业保险

  性质不同 :前解决大多数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后建立在商业原则的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愿的体现

  付给标准不同 :前只保障基本生活水平 ;后项目广泛,付给标准高

  费用来源不同 :前个人、企业、政府共同承担或由政府承担 ;后完全由个人承担

  保险依据不同 :前国家和有关部门统一规定 ;后被保险人的需要

  保险范围不同 :前保障社会成员最迫切的保险项目 ;后保障项目广泛保障范围的大小、付给标准的高低与交纳的保险费成正比

  第七课商品服务市场和消费者

  1、★市场交易原则的作用p69。在市场交易活动中之所以要遵守市场交易原则,是因为这些原则是保证市场交易活动有秩序、按规则进行的基本条件,是使市场交易活动有章可循、顺利进行的保证。同时遵守市场交易原则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之一。如果没有市场交易原则,那么市场交易活动就会陷入无序、混乱状态,会导致市场交易活动无法正常进行。  必然性:发展商品服务市场,必须坚持“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交易原则,这是遵循市场运行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题中之义。

  2、★市场交易原则的基本内容: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

  自愿:是市场交易的基本原则,是商品服务市场交易成功进行的前提。反对强买强卖。

  平等:是市场交易的重要原则,也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反对“势利眼”

  公平:是市场交易原则的重要内容、市场交易的灵魂,是衡量市场交易活动是否有序、是否规范的试金石。反对缺斤短两、坑蒙拐骗、黑市交易。

  诚实信用:是现代市场交易活动的基本精神。诚实信用可以带来效益,提高销售者的信誉,使消费者“信得过”销售者,从而使交易市场客流如云,生意兴隆,买卖越做越大。如果缺乏诚信,会出现假冒伪略、非法销售等行为,市场交易的秩序得不到维护,正常的市场交易也无法进行。因此,市场需要诚信、呼唤诚信。

  3、★影响就家庭消费的因素

  ①根本因素: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

  ②其他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和人口数量--[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家庭消费水平和消费结构的重要指标。系数越大,表明消费水平越低,生活质量越差。)

  4、★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①生产决定消费,没有生产就没有消费。生产为消费提供对象,生产决定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并为消费创造动力。

  ②消费对生产具有巨大的反作用。只有生产出来的产品被消费了,这种产品的生产行为才算真正完成。一个消费热点的出现,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和发展。消费为生产创造新思维劳动力,并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提高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劳动生产率。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注意:消费的反作用有两个方面,促进作用和阻碍作用。只有消费同生产相适应时才能促进生产的发展,既要反对消费滞后,又要反对超前消费。

  5、★树立正确消费观念的重要性p81----消费不进仅仅只是吃、穿、住的家庭小事,而是关系到社会和集体利益的大事。健康、合理、文明的生活消费,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成长,还关系到社会和集体的利益,关系到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新的社会需求的创造以及新的市场的开拓。

  6、★消费者应该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p81-83首先---家庭消费必须与国情及家庭收入水平相适应,提倡适度消费,反对铺张浪费。其次---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要协调发展。第三---改变落后的生活习惯,提高消费的科学性。第四---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

  7、依法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⑴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性。p84-85---在商品服务市场上,消费者处于主导地位,因此,消费者的权利行使得越充分,生产者和经营者越能够通过消费者提供的信息生产出符合消费者需求和愿望的商品,相应的会使人、财、物等资源配置到最需要的生产行业和部门,社会资源的配置越优化,市场运行就越规范、越有秩序。因此,消费者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不仅对消费者本身有利,而且对生产经营者和市场经济的发育也有重大意义。

  ⑵★消费者合法权利的主要内容。p85-87---①安全权②知情权③自主选择权④公平交易权⑤求偿权⑥人格尊严和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除此以外,消费者还有获得消费方面的知识的权利,对商品和服务以及保护消费者权益工作进行监督的权利等

  ⑶★消费者保护自己合法权益的途径:p88

  与经营者协商和解―请求消协调解―向行政部门申诉―提请仲裁机关仲裁―向人民法院诉讼

  ⑷★消费者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p90①作为消费者,要增强消费者权利意识,要学法、懂法、用法,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②还要遵守社会公德,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

  第八课当代世界市场和我国的对外贸易

  1、★外汇与汇率

  (1)外汇:用外币表示的用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比率。我国通常采用100单位外币作为标准,折算为一定数量的人民币。外汇汇率会因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不断变动。如果100单位的外币可以兑换成更多的人民币,说明外汇汇率升高;反之,则说明外汇汇率跌落。

  (3)外汇储备。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国用于国际收支、稳定汇率、偿还对外债务的外汇积累。

  我国的外汇储备,包括拥有外国货币、外国政府公债和外国公司债券、股票等。

  2、世界贸易组织

  含义:一个专门协调国际贸易关系的国际经济组织

  目标: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经济的发展。

  最重要的是非歧视原则,包括最惠国待遇原则与国民待遇原则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它较大幅度地降低了世界各地进出口关税的水平,有力地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它规定了国际贸易中的各项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国家贸易的有秩序地进行;它实施了一些有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条款,使发展中国家对外贸易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面向世界

  (1)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生产社会化特别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生产的国际化、资金的国际化、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国际化、信息传播国际化。

  (2)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

  ①市场经济的开放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②市场经济的竞争性要求实行对外开放。

  (3)中国实行对外开放,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

  4、对外贸易

  ⑴★对外贸易的主要内容(进口和出口的关系)p114:①发展对外贸易,首先要努力扩大出口,增加外汇收入。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只有使出口贸易较快增长,才能增加外汇收入,也才能保证多进口。②进口是对外贸易中另一个重要方面。在扩大出口贸易的同时,要适当增加进口,更多地利用国外资源和引进先进技术、关键设备。进口往往还能带动出口。

  ⑵★对外贸易的作用p118-119

  发展对外贸易,可以互通有无,调剂余缺,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可以节约社会劳动,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③可以吸收和引进当代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增强本国的经济实力。④发展对外贸易,接受国际市场的竞争压力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企业不断更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国际化水平。

  4、关税、海关及征收关税的作用

  ①海关是国家的进出口关境监督管理机关。

  ②关税是指由国家海关当局依法对准许进出关境的货物、物品征收的一种税。

  ③征收关税的作用:征收关税是一种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措施,同时还起着对一国进出口贸易的调节作用。

  5、我国发展对外贸易必须坚持的原则

  ⑴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p120-122

  ①     独立自主,是指自己拥有处理本国事务(包括经济事务)的权利,不受任何外来的干涉;自力更生,是指主要依靠本国本民的智慧和力量,充分利用本国资源发展本国经济。

  ②     ★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第一,只有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能自主地掌握本国的经济命脉,逐步建立起独立的、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实现社会主义的经济独立,进而保障政治独立。第二,---才能真正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第三,---才能真正在发展对外经济关系中维护国家的根本利益,保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③  ★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方面,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另一方面,发展对外经济关系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的重要途径。p122

  ★⑵平等互利的原则p123

  ①     ★平等互利就是国家不分贫富、强弱,无论社会制度及意识形态有何差异,都应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平等对待,互相尊重对方的主权和选择自己发展道路的意愿,使对方都能获得各自的利益。

  ②     平等互利既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则,也是各国发展对外经济的前提。平等互利要体现贸易双方的地位和权利相同,不允许有损害一方主权的要求;同时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要符合对等原则,不允许不等价交换的发生。

  6、发展对外贸易与保护民族工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不能分割,更不应对立。贸易自由并不意味着进口失控,特别是一些基础产业和新兴产业与国外存在较大差距时,更要对进口严格控制,以保护国内工业的正常发展。p123

  关于倾销:★倾销是一国产品人为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输入另一国市场的行为,是国际贸易中的一种不公平竞争的手段。倾销会打击进口国同行业的发展,使其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下降,甚至被迫退出市场,造成工厂倒闭,失业率上升;外国产品垄断市场,进口国的企业和员工就会成为受害者。

经济常识 篇11

  专题复习:经济常识考点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

  本考点考查的知识点主要有: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基础。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国有经济是指生产资料归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所有的公有制经济形式,在我国采取国家所有制形式,也叫全民所有制经济。集体经济是由部分劳动群众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农村中的农业集体经济是我国农村的主要所有制形式。集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越来越多。在我国现阶段,除了公有制经济,还存在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具有客观必然性。这是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是由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决定的;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因为本考点涉及的知识联系着我国当前经济体制改革的许多热点问题,因此,历来是高考命题的重点。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涉及党和国家鼓励公有制经济壮大、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现代产权制度的建立、股份制改革、社会财富分配、保护合法收入等政策的相关知识。

  1.公有制与社会主义经济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社会化大生产(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的根本区别之所在。如果动摇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会动摇社会主义经济基础,最终会使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2.所有制与所有制的实现形式

  所有制是从经济的性质上讲的,所有制的实现形式是指经营方式和资本的组织形式。衡量所有制实现形式优劣的根本标准是:是否符合社会化大生产规律,是否符合生产力发展要求。它与社会制度的性质无关。目前我们要努力寻找能够极大地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公有制的实现形式。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们逐渐认识到: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3.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经济

  在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居于主体地位,但生产力发展的不平衡和多层次性的特点决定了必须有多种所有制经济与之相适应,因此,非公有制经济的存在是符合“三个有利于”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动摇,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不会改变我国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4.按劳分配与多种分配方式

  现阶段我国的生产力状况和基本经济制度决定了我国必须实行按劳动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按劳分配是公有制经济条件下的分配原则,其他的分配方式则与相应的经济成分相适应。应特别注意的是:为了调动各种生产要素的积极性,有效地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让各种生产要 素参与分配。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体现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能够实现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目标。

  1.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对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第二,国有经济要提高自己的整体质量和竞争力,引导和影响其他所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在国内外竞争中不断壮大。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具有关键性作用。

  2.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实现形式。理解这一实现形式时,主要应注意三点:第一,前提是坚持土地、农田水利设施等生产资料集体所有。第二,经营方式是把集体统一经营和家庭分散经营结合起来,宜统则统,宜分则分。第三,经营方式灵活,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能适应分散的小规模经营,也能适应相对集中的适度规模经营,因而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以及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活水平。

  3.混合所有制经济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混合所有制经济将会越来越多。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可以通过股份制形式组成混合所有制经济,不能笼统地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看控股权掌握在谁手中。国家和集体控股,有利于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作用。

  4.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按生产要素分配是指凭借资本、技术、信息、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而取得个人收入的分配方式。在我国现阶段,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经济发展,保持社会稳定。要依法保护合法收入,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在我国公有制经济中,只有坚持按劳分配原则,才能真正调动广大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只有承认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才有利于调动其他经济成分的积极性,使之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实行这种分配制度,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反对收入差距过分悬殊,防止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本考点知识链接的现实问题主要包括:

  1.公有制经济―――xx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积极推行公有制的多种有效实现形式,加快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

  2.非公有制经济―――xx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大力发展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清理和修订限制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消除体制性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和领域。非公有制企业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与其他企业享受同等待遇。支持非公有制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非公有制企业要依法经营,照章纳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的服务和监管。”

  3.混合所有制经济―――xx届三中全会的有关论述。《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要适应经济市场化不断发展的趋势,进一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4.分配制度―――社会财富的分配。xx大报告有关财富分配的论述主要有: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5.财产权―――现代产权制度。《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包括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等各类财产权。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有利于维护公有财产权,巩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权,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各类资本的流动和重组,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企业和公众创业、创新的动力,形成良 好的信用基础和市场秩序。这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

  例1 在我国现阶段,不同企业的职工,付出同样的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也会有所差别。这是因为 ( )

  A.贯彻按劳分配能使企业中的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B.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效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C.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利益是联系在一起的

  D.按劳分配与按资金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

  【答案】B

  从理论上讲,按劳分配是按照劳动者付出的劳动多少获得报酬,但在现实中,按劳分配的实现是与企业的经济效益直接联系在一起的。故此题正确选项为B。此题的干扰项为C,按劳分配的实现与企业的利益也存在着密切的联系,但它和题干之间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因为为了更好地实现自身的利益,任何企业都会使劳动者获得更多的报酬。

  例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这表明我国现阶段实行的基本经济制度。 ( )

  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B.市场调节为主,宏观调控为辅

  C.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D.以国有经济为主体,个体经济和私有经济共同发展

  【答案】A

  此题是2003年江苏春季高考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再认和再现能力,以及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xx大报告的这段话要求我们不仅要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且还要求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即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经济常识 篇12

  考点一:企业及其作用

  1.企业是________为目的而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__________和_________的________组织

  2.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首先,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_______是市场经济活动得主要_________.其次企业是社会生产和流通的直接__________.第三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技术进步的主要.__________.总之企业对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一定意义上讲,企业________的高低,企业是否适应_______发展的要求,直接关系着__________状况的好坏和________的长治久安.

  3.企业的建立和企业法人

  (1)作为企业,必须独立的拥有必要的________,有自己的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有独立的财务会计等_________机构,对国家承担________义务,对自己得经营成果承担__________的责任,自负盈亏,具有自己独立的经济_________.同时,要按照现行的法律,和有关政策规定,办理一定的登记手续,取得__________上的承认.

  (2)依法成立,有必要的财产,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够独立的承担___________的经济组织,就是企业法人.

  考点二: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1.公司及其分类

  (1)公司是依法设立的,由法定数额的_________所组成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2)我国公司的法定形式有_________和_________公司

  2.股份有限公司

  股份有限公司是指通过发行_______筹集资本,把全部资本分为_________股份,股东以自己所持股份的数额,对公司承担________的责任,公司则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的债务承担责任的的企业法人.股份有限公司最基本的特征是它可以向社会公开________.

  3.股票、股东及股息

  (1)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__________的入股凭证,是股东取得股息的一种_________证券.

  (2)持有股票的人就是股份公司的_________

  (3)股东凭股票定期从公司取得得收入称_______,又称________

  4.有限责任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是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_________组成,股东以其_________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自己得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5.股份制的性质

  股份制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不能笼统的说股份制是公有还是私有,关键是看它从属的社会_________的性质,看它的控股权掌握在谁的手里.在社会主义的条件下,如果_______和______控股,它就具有明显的________性,有利于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

  考点三: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1)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的关键和重要部门中处于支配地位,对整个经济发展起着_________的作用.

  (2)在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的国有经济中,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贡献________.为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国有大中型企业,拥有雄厚的资产,具有一流的技术水平,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良好的企业素质.它们的存在和发展,对于_________国有经济,_________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搞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2.必须进一步搞好和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1)国有企业,尤其是国有大中型企业,其经营状况,直接关系着我国国民经济的___________和社会主义制度的_________.因此必须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大中型企业实行规范的________改革,搞好国有经济

  (2)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的改革不断深化,形成了国有经济的新优势,出现了一大批有实力的有活力的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并在_________两个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发展壮大,国有资产大幅度增加,经营水平有很大提高,总体实力在进一步增强.

  (3)有些国有大中型企业在经营水平上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集中表现为_________不高,直接影响了国民经济的发展.社会稳定.因此我们必须继续努力,进一步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考点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经济效益的含义

  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的最终的________指标.所谓企业的经济效益,就是企业的________和___________之间的比例关系。用公式表示就是:

  2,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性

  (1)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有利于增强企业的_________竞争力.

  (2)提高经济效益,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创造更多的社会财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__________需要.

  (3)提高经济效益,搞好国有大中型企业,才能增强综合国力,巩固公有制的_______地位,发挥_____________的优越性.

  3,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途径

  (1)依靠__________进步,采用先进技术,用现代_________武装企业,提高__________的科学文化水平和____________劳动技能,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由____________向___________转变

  (2)采用_________管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提高______________,以最少的消耗生产出更多的适应________需要的产品

  4,企业兼并和破产

  (1)企业兼并指的是企业由经济效益好的____________企业,吞并那些长期亏损甚至资不抵债的_________企业的经济现象.

  (2)”强强联合”是指大企业之间为了增强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而实行合并.实行大企业,企业集团之间的”强强联合”特别是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__________,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优化资源配置,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先进技术的研究与开发,达到扩大市场占有份额,获取更大经济效益的目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我国_________工业的发展.

  (3)企业破产,指的是对那些长期_________,资不抵债而又__________的企业,按法定程序实施的破产结算的经济现象.实行企业破产制度,是增强我国企业竞争力的现实需要.首先它强化了企业的__________意识,激发了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破产风险的压力下改善管理,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企业破产制度的建立,可以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及时的淘汰落后的企业,达到资源的_________和实现产业结构的__________.

  考点五: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1,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

  (1)我国的国有企业实行____________负责制.厂长(经理)负责制指的是在国有企业中,建立以厂长(经理)为首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负全面责任.

  (2)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________形式,是职工以主人翁的身份参与企业民主管理的机构.企业必须建立健全________________制度和其他民主制度,保障与发挥工会组织和___________在审议企业重大决策,监督___________、维护________合法权益等方面的权力与作用,全心全意依靠__________,切实保障___________的主人翁地位.

  (3)企业党组织在企业中处于政治__________地位.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和___________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在政治上保障党对企业的领导,使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得到切实贯彻,使企业沿着_________方向发展.第二,积极支持厂长(经理)依法充分行使职权,责权统一,有效指挥生产经营活动,完成任期责任目标.第三,发动和带领职工群众开展民主管理活动,保证广大职工的____________地位真正得到尊重和实现,并使之与厂长(经理)的领导权威统一起来,保证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不断完善,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第四,领导企业的__________工作和群众工作,推动企业两个文明建设健康协调发展.

  (4)我国国有企业的领导体制是:充分发挥__________政治核心作用,坚持和完善__________制,全心全意依靠___________.

  2,企业经营者必须正确处理国家,企业与职工的关系

  (1)正确处理企业与国家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________利益和________利益的关系

  (2)正确处理企业与职工的关系,就是要处理好________利益和________利益的关系

  (3)处于企业中心地位的__________,只有正确处理国家,企业,职工的关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才能使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功

  考点六: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1)国有企业的经营者首先应该具备较高的_________素质.

  (2)任何企业的经营者都必须有良好的________素质

  (3)企业经营者还必须还必须具备良好的_______素质

  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1)良好的企业信誉和企业形象,对企业的生存竞争,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的信誉是指企业在一切经济交往中要_________守信,反对________和_________.企业形象是指企业的产品,服务在社会中留下的印象以及所受到的___________和认同.

  (2)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产品和服务的___________上,保证优质产品和服务才能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

  3,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1)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在遵守__________和市场活动___________的前提下,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促进技术进步为目的的,用__________的手段进行竞争.正当竞争主要靠提高______、改进_______、降低________、创立________、提高________来取得竞争的胜利.正当的竞争具有保护国家、集体和消费者利益,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技术进步,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社会效益,因而受到_______和_________.

  (2)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有关_________,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不正当竞争是通过_________法律或直接_______的形式,采取弄虚作假,欺诈和其他损人利己的手段以牟取高额利润.不正当竞争不仅损害了其他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不能增加社会财富,而且给现有财富带来巨大浪费,是法律所________并要受到法律___________的

经济常识 篇13

  第一部分《经济常识》第三课 企业和经营者

  一、企业是市场的主体

  误区一 企业劳动消耗越小 , 企业经济效益越高

  【剖析】提高经济效益应当成为企业经济活动的中心。应当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减少劳动消耗 , 使企业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低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 反之,则经济效益低下。如果企业偷工减料 , 生产的是伪劣产品 , 虽然减少了劳动消耗 , 但这是以摸害消费者利益为代价的 , 是不可取的 ,最终也必然会被市场所淘汰。这种脱离社会效益、脱离国民整体效益而片面追求企业经济效益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主要途径是想方设法改善经营管理、革新技术、降低成本、开发新产品 , 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水平。我们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 , 从主要依靠增加投入、铺新摊子、追求数量 , 转到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 转到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

  误区二  企业生产的产品越多 , 经济效益就越好

  【剖析】(1) 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 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企业要提高经济效益 , 首先必须面向市场 , 生产出能适合市场需要 , 适销对路的产品 ,以便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2) 还要不断提高劳动生产率 , 降低成本 , 以最少的资源消耗 ,生产出最多的适合社会需要的商品和劳务。

  可见 , 用同样数量的劳动消耗 , 生产的适合需要的产品和劳务越多 , 经济效益才越好。反之 , 如果生产消耗多 , 成本高 , 产品质量差 , 则生产的产品越多 , 企业经济效益就越差 , 甚至会亏损破产。

  误区三 劳动生产率越高 , 经济效益就越高

  【剖析】(1) 提高经济效益必须降低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消耗 , 生产出更多的产品来。

  (2 〉劳动生产率是指劳动者的生产效率 , 提高劳动生产率就是要在单位时间内 ,以最少的活劳动消耗生产更多的劳动产品。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消耗 , 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要提高经济效益 ,不仅要降低活劳动的消耗还必须降低物化劳动的消耗 , 同时生产的产品必须造销对路且产品质量好。否则 , 不仅不会提高企业的效益 , 反而会造成社会财富的巨大浪费。

  误区四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 就能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剖析】(1) 要增强企业活力 , 提高经济效益 , 就必须进行企业经营机制、管理体制的改革 , 改革的方向是建立起产权清晰 , 权责明确 , 政企分开 , 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2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大胆利用。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 , 对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 , 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 ,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 有利于扩大企业资本的支配范围 , 实行股份制改造 , 实践证明 ,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 〉股份制的实行是有一定条件的。条件不具备 , 常常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实行股份制是一个过程 , 总是和企业的技术改造 , 战略性改组 , 加强管理等工作密切结合在一起的 , 并不是 “一般就灵”。所以 .要搞好国有企业 ,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除了转换企业的经营机制 ,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外 , 还要依靠科技进步 , 采用先进技术 , 用现代科技武装企业 ,提高职工的科学文化水平和劳动技能 , 使企业的经济增长方式 , 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同时还要运用现代管理方式 , 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 , 提高劳动生产率 , 以最少的劳动消耗 , 生产出 更多的优质的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来 , 另外 , 必须努力提高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建立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并且需要树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 ,争创名牌 ,保名牌 , 只有这样 ,才能使企业的效益得以稳步提高。

  误区五.企业、公司、市场主体。

  【剖析】正确理解企业的概念必须明确两点 : 一是企业以盈利方目的 , 二是企业属于经济组织。公司是依法设立的 , 由法定数额的股东所组成的 , 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理解市场主体应注意三点: 一是市场主体既包括独立的个人 , 也包括独立的机构 ; 二是市场主体既包括盈利性机构 ,也包括非盈利性机构 ; 三是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企业是最重要的市场主体 , 是以盈利为目的而从事生活经营活动、向社会提供商品或服务的经济组织。公司是众多企业形式中的一种。

  误区六. 法人、自然人、企业法人、法人企业、非企业法人、法人代表。

  【剖析】

  法人 自然人

  含

  义 社会组织在法律上的人格化,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 以生命

  或血缘

  为其存吨

  在特征

  的单个

  人,依法

  享有民

  事权利

  和承担

  民事义

  分

  类 按照

  时产

  所有

  权性

  质的

  不同

  划分 务的个

  人①固有型法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其他全民所有制机构

  ②集体型法人:集体企业和平单位

  ③私人型法人:私人开设的公司或其他法人组织

  ④混合型法人:不同所有制成分组成的企业法人 

  根据

  设立

  的目

  的和

  活动

  内容

  划分 ①企业法人:以盈利为自

  的。包括国有企业、集体企

  业、三资企业、混合企业、私

  人企业

  ②非企业法人:不以盈利为

  目的。包括机关法人、事业

  单位法人、社会团体法人 

  (1) 企业法人和法人企业是同一概念 , 只是提法不同而已。

  (2) 法人代表是按照法律或法人的组织章程规定 , 代表法人行使职权的负责人 ,法人代表是法定的 代表人 ,简称法人代表。法人代表仍然是自然人 ,而不是法人 ,不能等属于法人。

  误区七. 国民经济的主体、主导和支柱

  【剖析】①主体是一个比重概念 ,是指事物的主要部分。②主导是一个权重概念 , 是指主要的并且能够引导事物群展的方向。③支柱比喻中坚力量 , 是指在整个事物中起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我国 , 公有制经济是主体 , 国有经济是主导 ,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误区八 : 利润增加意味着经济效益的提高 , 利润减少意昧着经济效益的下降

  【剖析】经济效益是衡量一切经济活动最终的综合性指标。它一般是通过经济活动中劳动消耗 ( 价值形式 : 生产成本 ) 同适合社会需要的劳动成果 ( 价值形式 : 生产总值 ) 的比较 , 来表明经营效果 “盈利” 或 “亏本” 。用公式表示 :

  经济效益=生产总值÷生产成本 (上册p76)                                         (1)                                              

  利润 = 生产总值 -生产成本 (上册p76)                                             (2)                                                   

  由公式 (l)(2) 可以推出

  企业的经济效益=(生产成本+利润)÷生产成本(或)[1+(利润÷生产成本)],利润是一个绝对数,经济效益是一个相对数 , 经济效益的高低取决于两个因素 , 一是利润总量 , 一是生产成本 , 利润总量的增加或减少是否会使经济效益提高或下降需做具体分析 , 下面列表说明 :

  内容 变化情况

  生产成本 不变 下降 提高

  利润总量 增加 不变 下降 不变

  或

  提高 下降

  不变

  或

  下降 提高

  同幅

  下降 幅度

  小 幅度

  大  同幅

  提高 幅度

  小 幅度

  大

  经济效益 提高 不变 下降 提高 不变 提高 下降 下降 不变 下降 提高

  通过以上的对比说明 ,利润总量的增加 ,并不一定会使企业的经济效益提高 ; 只有当成本不变时利润总量增加才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 而当成本下降或提高时 ,利润总量的增加不一定带来经济效益的提高 ,有时是经济效益的不变甚至下降。同样道理 ,利润总量的下降也不一定造成经济效益的下降 ,对具 体问题要做具体的分析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误区九 : 经济发展中的速度和效率是一致的

  【剖析】(1) 经济发展中的速度和效益一致是有条件的。如果这种速度是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得的 ,或者劳动产品质量好 ,劳动消耗小 ,产品的销路好 ,这种情况下的效益也是好的 ,这时速度和效益是一致的。反之 ,如果经济速度的提高是靠消耗人力、物力、财力 ,依靠低水平重复建设取得的 ,或劳动产品质量差 ,消耗大 ,销路差 ,这种情况下的经济效益是差的 , 速度和效益是不一致的。

  (2) 我国的经济发展要走一条既有较高速度又有较好效益的路子 ,关键是实现增长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把经济效益放在经济工作的中心地位。

  误区十 : 高效必须优质 , 优质必然高效

  【剖析】 (1)“高效”是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优质”是指生产高质量的产品。

  (2) 高效必须优质。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商品生产者只有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 ,才能顺利实现商品的价值 , 才能带来效益。同时优质产品 ,也可能引起商品供不应求 ,价格高于价值 , 从而获得更多的效益 ; 相反 ,劣质产品必将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导致亏本破产。

  (3) 优质未必高效。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这种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若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高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 ,即使生产的是优质产品 ,也会在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不会带来好的效益 ,甚至亏本破产。另外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即使优质产品 ,也必须适合市场需要 ,才能有好的销路 ,带来高的效益 ,否则会造成产品的积压 ,社会财富的浪费。

  误区十一 : 企业规模越大 , 其经济效益就越高

  【剖析】 (1) 企业资产规模大 ,生产的产品数量多 ,如果产品质量或市场占有率低 ,不适销对路 ,势必造成产品积压 ,企业经济效益也不会高 ,甚至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如果企业适度规模经营 ,管理科学,革新技术,降低成本,面向市场,不断开发新产品 ,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 ,产品的市场占有率高,就会有好的经济效益。

  (2) 经营规模大不等于规模经济 ,也不等于经济效益好。因此在企业联合兼并中 ,必须注意适度规模 , 同时要加强企业自身的建设 ,注重内涵式扩大再生产,走集约发展的路子。

  误区十二:大力推进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

  误区十三:国企改革稳步推进

  误区十四: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提高经济效益

  误区十五: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异同。

  【剖析】 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的对比

  比较 股份有限公司 有限责任公司

  不

  同

  点 1.资本划分为等额股份。

  2.发行股票筹资,资本必须是货币。

  3.股东人数有最低限制,没有最高

  限制。

  4.注册资本最低限额为1000万元。

  5.设立程序较复杂。

  6.适合于大中型企业。 1.资本不划分为等额股份。

  2.出资证明,出资不一定是货币,还可以是技术、厂房、土地等。

  3.股东人数限制为2个以上,50个以下。

  4.最低注册资本为10万至50万元。

  5.设立程序简单。

  6.适合于中小型企业。

  相

  同

  点 1.都是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2.股东均负有限责任。

  3.公司均以其全部资产对债务承担责任。

  4.公司组织机构均为股东大会、董事会及总经理。

  5.公司均有名称、章程等

  附:

  一、学科内综合渗透

  本单元与经济学的综合

  (1)用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知识 , 说明国 有企业的地位、作用和改革的必要性。

  (2)用价值规律的基本原理、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说明国有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和开展正当竞争的必要性。

  (3) 用商品的基本属性理论 , 说明企业重视产 品质量的原因和意义。

  (4) 从市场经济的弱点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说明搞好国有企业 , 开展正当竞争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

  (5)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集中表现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上 , 说明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本单元与哲学的综合

  (1)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原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观点 , 说明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因在于国有企业的现状。

  (2) 运用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关系的原理 ,说明搞好国有企业必须面向市场 ,自觉遵守价值律。

  (3) 用两点论和重点论关系原理 ,说明固有企业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以及对国有企业要抓大放小。

  (4) 用发展的观点 , 说明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5) 用量变、质变关系原理 , 说明企业的兼并、破产和重组。

  (6) 用联系的观点 , 说明国企改革的重要意义 , 提高经营者素质的意义 , 开展正当竞争的意义。

  (7 〉运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提高自身素质理论 , 说明经营者素质提高的必要性 , 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紧迫性。

  (8)用矛盾特殊性关系的原理分析国企改革为什么要" 有进有退 抓大放小 " 。

  本单元与政治学的综合

  (1) 运用国家职能理论 ,说明搞好国有企业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用国家职能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我国国企改革。

  (2)运用综合国力理论 ,说明搞好国有企业的重要性以及科技创新的重要性。

  (3)运用依法治国理论 ,说明企业开展正当竞争的必要性。

  (4)用国家性质的有关原理分析说明为什么必须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

  二、跨学科知识渗透

  复习国有企业的地位与作用时、可联系历史学科中的国有经济的建立、社会主义改造等知识点 , 复习国有企业改革时 , 结合党的xx届三中全会关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精神 ,可联系到地理学科中关于工业的布局、东北工业基地等知识点。

  三、重点•难点•能力点

  (一)[ 重点 ]

  1. 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

  2. 企业提高经济效益的意义和方法

  3. 股份制的积极作用

  4. 企业经营者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5. 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6. 鼓励保护正当竞争 , 反对不正当竞争

  (二) [难点]

  1. 我国法定公司形式

  2. 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

  3. 企业的兼并与破产

  (三)[ 能力点 ]

  1. 运用基本原理分析经济生活中现实问题的能力。如企业法人必备的条件、股票、企业经营者素质等

  2. 增强效率观念、竞争观念、人才观念 , 培养改革意识、法律意识。

  四、《考纲》要求

  1. 企业及其作用

  2. 公司是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

  3. 国有大中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

  4.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5. 企业经济效益

  6. 国有企业经营者的地位

  7. 企业经营者的素质

经济常识 篇14

  各位评委老师:

  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思想政治高一《经济常识》上册的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我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说:

  一、课程价值

  本课在全书中的地位:

  根据课程标准的规定,第二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集中反映了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主要内容,是《经济常识》的核心内容。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可以为全书的学习奠定基础。

  本课对学生发展的功用如下:

  知识构建功能

  通过教学帮助学生能够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并结合我国经济建设伟大成就的事例,说明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从而证实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进一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

  (二)能力培养功能

  本课结构设置科学、合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认识事物根本性质的能力,培养学生能运用实例对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的能力,以及文字、口头表达能力。如,在分析我国所有制结构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在对市场经济和宏观调控的关系的分析中,引导学生用辩证的观点来分析问题等。

  (三)实践操作功能

  本着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课后活动建议,在本课教学中,把综合实践活动引入教学,教师组织学生以“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对市场经济的发展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为题,进行社会调查,收集论证,然后以小论文的形式论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四)心理教育功能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合作学习,体验学习知识的快乐;通过对当今社会的发展与改革开放以前社会生活进行对比,去体验、感受生活的美好.

  (五)情感教育功能

  通过本课的学习,逐步树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对资源的有限性有更加明确的认识,树立合理利用资源、不浪费资源的意识,自觉地从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通过对竞争与平等,竞争与法制、竞争与开放关系的分析,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竞争观念。

  二.课程价值达成度

  1、内容选取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课由二节六个框题构成。

  本课继第一课商品经济之后进入对市场经济的分析,但是,由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带有制度特性,所以,本课首先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然后,才开始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析。内容顺序安排入情入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助于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本特征。另外,本课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我国所采取的正确的方针政策,有助于进一步增强学生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进而树立为社会主义是事业而贡献力量的志向。

  2、内容组织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本课注重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拉近与实际的距离。教材结合学生和社会发展的实际删减了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如教材删减了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特征,按劳分配的必然性,另外还增加了一些改革开放取得成就的等内容,修改了一些不准确的内容,如,把按劳动力要素分配改成按劳动要素分配,使其更加准确。教材在内容选取,事例安排上力求贴近学生生活,适合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积极性,例如,关于“集体经济”,本课重点介绍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关于国家宏观调控,辅文选取了“红果降价”的事例,通过对身边实例的分析,这样既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用理论分析实际的能力。

  3、形式特征对课程价值实现的支撑度

  教材注重内容与形式的统一在呈现方式上力求符合学生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单元教材中,每一框题都有三种文字,宋体为主干内容,黑体为重点,楷体为辅助。本课在组织形式上由引语、正文、辅文、插图、漫画、设问小栏目、资料卡、名人语录、阅读与思考、活动建议等部分组成,图文并茂,通过多种形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提高。如,设问栏目,有比一比,谈一谈,议一议,试一试,,等多种形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能有效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和科学思维的能力等。

  三、对教材的加工改造

  新版教材调整后虽然有其合理性,但教材的调整总是落后于社会发展,带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对教材要进行一定的加工与改造

  1、根据政治课的特点,我们政治组采取“三主互动,三联开放”的教学模式,

  而本课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对我国的经济制度及国家所采取的一些具体的政策和措施了解很少,如,第二节的‘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实行强有力的宏观调控’,所举实例空洞、枯燥,远离学生生活,所以在教学中,把课程资源进行整合,把综合实践活动引入课堂,组织学生进行社会调查,查找近些年我国所制定有关经济发展的一些制度、方针、政策,及经济发展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进行展示,同时,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实际及海林的社会经济发展,增加感性认识,通过学生自身的体会和感悟,去理解和把握本课知识。

  2、在分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的教学中,教材列举了一些数字和实例,分析了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

  但是在国有经济和其它经济形式的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如果在教学中我们只报喜不报忧的话,不利于学生全面地、辨证地认识问题。缺乏正确对待社会问题的心理准备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比如,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这一问题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国有经济战略改组的问题,如国有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及所取得的成就等。

  3、对“繁难偏旧”的内容大胆取舍,体现《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代性和时政性。

  本课在内容选取和辅助教材中,包括了从改革开放到2019年的一些材料,但xx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后的一些新提法还没补充进来,其时政性还有些欠缺,所以在教学中应适当补充。如在讲“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这一问题时,我们可以补充“让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国有投资主体多元化”等知识点。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时政性。在《国家宏观调控》一框题中,教材仍然选取的是1993年抑制通货膨胀事例,比较陈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近些年来国家所采取的“经济软着陆”措施和学生有切身感受的事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教学实效性。

  4、对教学内容进行重组,使其更加连贯顺畅。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一框题教学中,把”所有制结构的含义”和“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放在第一个问题进行讲解,这样既承接了上一堂课公有制的有关内容,又使后面的内容衔接自然顺畅,使教学一气呵成。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经济常识(通用14篇)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