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数学教案设计 > 命题及其关系

命题及其关系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M
1.1.1命题及其关系
一、课前小练: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
(3)3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二、新课内容: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哪些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哪些为真命题?哪些为假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 ;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三、练习:教材 P4 1、2、3 
四、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五、课后反思


命题教案
课题1.1.1命题及其关系(一)课型新授课



目标

1)知识方法目标
了解命题的概念,

2)能力目标
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重点
难点
1)重点:命题的改写

2)难点:命题概念的理解,命题的条件与结论区分


教法与学法
教法:

教学过程备注

1.课题引入
(创设情景)


阅读下列语句,你能判断它们的真假吗?
(1)矩形的对角线相等;
(2)3 ;
(3)3 吗?
(4)8是24的约数;
(5)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6)他是个高个子.

2.问题探究
1)难点突破
2)探究方式
3)探究步骤
4)高潮设计

1.命题的概念:
①命题: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proposition).
上述6个语句中,(1)(2)(4)(5)(6)是命题.

②真命题: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true proposition);
假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false proposition).
上述5个命题中,(2)是假命题,其它4个都是真命题.

③例1:判断下列语句中哪些是命题?是真命题还是假命题?
(1)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2)若整数 是素数,则 是奇数;
(3)2小于或等于2;
(4)对数函数是增函数吗?
(5) ;
(6)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一定平行;
(7)明天下雨.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④探究:学生自我举出一些命题,并判断它们的真假.
2. 将一个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①例1中的(2)就是一个“若 ,则 ”的命题形式,我们把其中的 叫做命题的条件, 叫做命题的结论.
②试将例1中的命题(6)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③例2:将下列命题改写成“若 ,则 ”的形式.
(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2)对顶角相等;
(3)全等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也相等.
(学生自练 个别回答 教师点评)
3. 小结:命题概念的理解,会判断一个命题的真假,并会将命题改写“若 ,则 ”的形式.
引导学生归纳出命题的概念,强调判断一个语句是不是命题的两个关键点:是否符合“是陈述句”和“可以判断真假”。

通过例子引导学生辨别命题,区分命题的条件和结论。改写为“若 ,则 ”的形式,为后续的学习打好基础。
3.练习提高1. 练习:教材 P4 1、2、3 


师生互动

4.作业设计
作业:
1、教材P8第1题
2、作业本1-10

5.课后反思

本节课是一堂概念课,比较枯燥,在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引例中的“他是个高个子.”例1中的“(7)明天下雨.”等比较有趣的生活问题,和学生有充分的语言交流,在一问一答中,引导学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命题及其关系

微信扫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