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情景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案例及评析(精选2篇)
在情景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1
【设计理念】
认识的发展是以情意的发展为基础的,这是学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儿童,尤其是低年级儿童,正处于皮亚杰所说的“具体运思阶段”的初期,其认识需要依赖于实物环境和经验直觉,他们对学习的参与度取决于他们对学生的兴趣;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又取决于学习对他们的吸引力。因此,他们的有效学习总是与生活化、游戏化的情景紧密联系的。让孩子们在生活化、游戏化的情景中快乐地获取需要的知识,在寻求知识中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该是我们不懈的艺术追求。
【教材分析】
课文插图描绘了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其间有黄牛、花猫的悠闲,有鸭子、小鸟的嬉闹,还有杏子、桃子、苹果、红枣的甜蜜。插图下有八个词语,从词语的排列可以看出,课文对词语进行了分类,“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是动物,“杏子、桃子、苹果、红枣”是水果。
课文还安排了一篇琅琅上口的韵文,诵读间传达出一股暖暖的情意。“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而又充满童趣的比较,透过字里行间,我们依稀看到一个孩子在院子里跳跃、玩耍的身影,听到孩子清脆的童音……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学习目标】
1、在参与富有情趣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认识“黄牛、花猫、鸭子、小鸟、杏子、桃子、苹果、红枣”8个词语和“黄、猫、杏、桃、苹、红”6个生字,感受学习的快乐。
2、能认真地、静心地在田字格中描、临、仿写“牛、羊” 两个汉字,感受书写之趣。
3、在个体的充分实践中将儿歌读正确、读通顺,感受儿歌的节奏、韵律美。
4、在课堂中,充分体验学习的乐趣,对学习充满兴趣。初步形成生活是个大课堂的意识,能主动地从生活中汲取更多的信息。
【主要教学策略】
在教学中,以情感为依托,让学习过程进入认知与情意和谐统一的轨道。通过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与激发具有多元智能的儿童的求知欲望,挖掘其智慧潜能,使有着个体差异的儿童都能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是儿童情感的“激发者”,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参与到情景中去,真正进入角色,并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渲染、激励,在教师富有情趣的教学艺术诱导下,使创设的情景更加能起到激发孩子情感和学习热情的作用,让孩子们在趣味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促进孩子们全面和谐发展。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创境激趣,在快乐中走进学习
1、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一个小朋友家去做客,让我们乘上火车,跟着音乐出发吧!(点击课件:《火车开了》响起,师生随着音乐微笑地拍手打节奏)
2、呜──火车到了。看,我们到哪儿了?(点击课件:动态出示画面和文字──背景图为关闭的院门,文字为“乐乐的家”)
3、乐乐也是一位一年级的小朋友,他家在农村,他家里什么样呀?让我们轻轻推开门去看一看。(点击课件:文字消失,院门动态敞开,出示院中情景──与书中插图相同)
(在儿童喜闻乐见的生活化游戏情景中进入学习,调动孩子们的情绪,让课堂充满欢乐气息。)
二、快乐学习,在趣味中获取知识
1、你在院子里看到了什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在相应的图片附近出示下列词语──鸭子、小鸟、黄牛、花猫、桃子、苹果、红枣、杏子,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词语的音。在教学中随机穿插听动物叫、和事物打招呼、仿动物态、说果子特点等小活动,让每一次读词都在快乐中进行。
(结合听动物叫、与事物打招呼、仿动物态、说果子味、色等特点丰富词语信息,在这一过程,学生的生活经验被充分调动,并与学习信息产生耦合。而当抽象的文字符号能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声音活动时,即意味着学生已经通过活动体验形成了对这些名词的直觉理解,在内心初步建立图文联系)
2、(点击:图片消失,注音的八个词语重新排序)瞧,画面不见了,词语朋友戴着拼音帽子出来见我们了,你能准确地喊出它们的名字吗?(注意有ao的字的音准)
3、(点击:拼音消失,留下词语,词语重新排序,序同课文词串序)词语朋友们玩热了,瞧,它们摘下了拼音帽子,又排了排队。你还认识它们吗?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词,从读准到读出词串的韵律感。
(采用儿童感兴趣的语言引导孩子在具体情境中通过与不同形式出现的词语朋友打打招呼的活动体验自主学习知识。)
4、小朋友们认得真快!我也都记住了。看,我这儿有个信封,里面有八张词语卡片(边说边将信封取出,将里面的词语卡片倒在实物投影仪的台面上)看,小鸟、桃子、苹果、杏子黄牛、鸭子、红枣、花猫(一张一张读)其实每个小朋友的课桌里都有这样一个信封,请你也试试,看看你能不能像我一样读得又快又准?
5、刚才读词语的时候,我发现这八个词语很特别,它们有的是一家人,我觉得“红枣和桃子是一家人,因为他们都是水果。”(边说边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请你帮它们分一分,谁和谁是一家人?
⑴ 个体活动(活动中教师随机运用肯定评价保证个体活动的实效)
⑵ 交流
(活动化学习充分释放学生思维潜能,让思维积极活动起来,相信孩子们会创造性的将词语融入句段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词语也将以新的储存方式──归类储存于知识库中。)
6、老师也分了分,看(课件──课文插图,下端一排词语,左边四个:黄牛、花猫、鸭子、小鸟,右边四个:杏子、桃子、苹果、红枣)哎呀,怎么词语朋友没有和图画在一起了呢?这可不行,快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找找名字,让他们在一起吧。
例:师点击图问──喂,喂,我的名字在哪里?在询问时注意问句的变化,如:模拟动作仿声──喵,喵,我的名字在哪里?并结合事物特点采用不同的声音、表情、语调、体态语言来询问,如:代苹果问时微笑着、轻轻地、甜甜地问:喂,喂,我的名字在哪里?待学生举着词卡说完后,教师拖动相应的词语至对应的画面附近。待所有词语都被拖到相应画面旁后,请小朋友再齐喊它们的名字。
(教师是儿童情感的“激发者”,在教学中,教师直接参与到情景中去,真正进入角色,并充分利用语言进行渲染、鼓动,使创设的情景更加能起到激发孩子情感和学习热情的作用。)
7、(点击:黄、猫、杏、桃、苹、红六个字变色变大)今天,这些字朋友想到黑板上去玩。它们变成了小朋友的样子,你们看谁来了?(出示一张张以小朋友轮廓为底的自做的生字卡片──黄、猫、杏、桃、苹、红,生逐个喊“小朋友”名字)
8、听老师读字,请在词串中找到这些字,用圆圈圈起来。
例:“黄牛”的“黄”,“金黄色”的“黄”。
9、这些字老师在其它地方也看到过。(随机出示喜之郎果肉果冻、一瓶冰红茶)带学生读包装纸上的字,引导学生回忆生活经历,说说曾经在哪儿见过这些字?肯定在生活中识字的方法。
(在课堂中教师示范展示来自课外的“识字材料”,激活孩子们的生活记忆,寻找与这些生字见面的往昔片断,当他们搜索成功时他们会初步感受到生活是一个大课堂,会得到更有价值的收获。)
三、感受韵文,感受朗读乐趣
1、生字朋友想家了,它们要和很多字在一起,瞧,它们在儿歌里呢,请你把它圈出来,再认真地读一读儿歌。
2、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读准、读通韵文。
3、师带动作有节奏地读,生感受朗读趣,建议课后尝试。
(在这一课时中,对韵文的学习定位在通过认真地读、反复地读,将它读正确、读通顺,在倾听老师的读中感受韵文的节奏感,韵律美,为实践读出节奏、韵律作准备。)
四、描、临 、仿写,体会认真书写之乐
1、(大屏幕映示写在田字格中的“牛”“羊”)
⑴ 你还记得这两个字吗?谁能说几个有它们的词语呢?
⑵ 自学笔顺。
⑶ 仔细观察,怎样把这两个字写好看呢?
2、指导写“牛”
⑴ 范写“牛”,同步指导。
⑵ 生个体练写:仔细看范字“牛”书空一遍,看准了再描一个“牛”。注意每笔一次描成,不断开,不回描。
3、指导写“羊”
⑴ 观察老师写字。师同步指导。
⑵ 学生书空“羊”,描一个“羊”。
4、小朋友,写字两个“宝”。一是用眼看,你的字是不是和范字差不多;二是用小手认认真真地写。接下来我们描红、仿影、临写剩下的字。我们比一比,看谁的字一个比一个写得好。
5、练写字姿势,足安、身直、头正、臂开,三个一要做到。
6、学生写字,播放音乐。座中巡视,采用具有指向性、激励性的语言肯定学生的写字姿势和书写质量,给优秀作业贴成功星。
7、投影展示三四份作业
(“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良好的写字习惯”是第一学段学生的目标之一,也是学生书写出规范、端正、整洁的字的前提。通过肯定、赏识,促使孩子们获得知识和指导自己行为的准则,获得由成功的体验而产生的情感上的喜悦与自信心。)
在情景中获知,在求知中得趣──《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案例及评析 篇2
课堂应该有你而更精彩──《识字二·比一比》教学案例及反思
【案例】
《比一比》是小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中识字(二)中的一篇识字韵文。描写的是美丽的农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场景。一个大,一个小,一边多,一边少,是一种简单的比较,一种充满童趣的比较。
一位老师在教学这一课的第二课时时,紧扣文章这一语言的特点进行对比朗读,激发了学生朗读的兴趣,学生朗读情趣高涨。加上黄牛和猫、鸭子和鸟的表演对读,苹果和枣、杏子和桃实物比较对读,琅琅上口的韵文,仿佛依稀听到孩子在院子里诵读的清脆嗓音。
刚一比较完了杏子和桃时,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说,“老师!比多少刚才已经比过了呀!怎么还比一次?”霎时间,学生、老师都望着他,课堂似乎也变得很不和谐。老师微笑着说,“是呀!大小不也是比了两次吗?”那学生还是好奇地望着老师,为了能改变这一窘境,老师和蔼地说:“我们还可以一边拍手一边来读一读,来!你上来和老师合作一下。”老师欢快地和他拍着手,兴致勃勃地读着,但我能看出那位同学还是满脸的疑惑,怎么也进入不了这情境中。我想:这孩子肯定还在为这一问题疑惑不解呢!
【反思】
仔细推敲,《比一比》这一识字韵文除了这一种对比的语言特点外,其实第一节和第三节,第二节和第四节还有一种对称美。此时,老师假如能肯定这一学生的问题,让学生读读课文,让他们来说一说为什么,让他们自己发现这一语言的对称美,我想这样这课堂会因为有他而会更精彩!
因为课堂教学是老师和学生共同生命的历程,我们应该用动态生成的观念来认识语文课堂教学。这里所要涉及的问题就是课堂教学生成的问题。学生总是带着自己的经验、知识、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教学,从而使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丰富性和多变性。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此时应根据学生的需求而生成,因势利导,以学定教,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因有你而精彩;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才会呈现出一片灿烂的天空。为了处理好教案预设和课堂生成的问题,我认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努力。
一、拓宽阅读视野,多角度看教材
文本在解读时,根据读者的身份不同、个人境遇不同和对生活的感悟不同,自行发现和建构文本的意义也就不同,所以课本首先不是教本,而应是读本。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必须要会用两个头脑多层面地来看文本。首先应该会用学生的身份来阅读文本。一篇文章,在孩子眼里最感兴趣的会是什么?哪些是与他们生活实践相结合的,哪些是与他们情感世界相通的,引导学生拥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自己去阅读,自己学会阅读,积极主动地建构文本意义,甚至是创造文本的意义。
再次应该是用教师的身份来阅读文本。此时,老师关注的应该是哪些是学生不会引起关注,而又应最是值得学习讨论的。在课文空白处,引导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感悟体会,想象说话,然后通过感情朗读来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在课文矛盾处,启发学生去梳理,去思考;在课文余兴处引导学生品味、积累。这样进行多层面的解读,老师才能做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
二、提升教学理念,观念行为同行
其实,纵观整堂课,教师和学生民主、平等的教学观念、教学意识还是很强的,整堂课师生始终在民主平等的对话中进行的,所以,才会出现学生灵光闪现的刹那间。为了把这一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到底,教师还应有一种十分重要的教育理念是“倾听着的教育”。这一理念强调不仅要让“学生倾听教师”,更强调首先要“教师倾听学生”。教师必须学会多层次地倾听,听出学生认识的深浅,听出学生见解的新颖独特,听出学生问题的探讨价值。
在倾听学生发言的过程中,一位好的教师能敏锐地发现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学生的疑惑、学生经验背景中已经拥有和仍然缺乏的东西,从而判断学生理解到的深度,正是通过倾听学生,通过关注学生的即时表现、学生的观点和发言,通过关注学生的兴奋与疑惑,教师对自己何时参与、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做出决策。作为一个真正的倾听者的教师,必定是这样的:他应以一颗充满柔情的爱心,满怀信心和期待地倾听那些稚嫩的生命之音。这样的倾听才能帮助学生搭建起学习的舞台,感受到课堂学习中挥洒智慧的乐趣。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也学会倾听,细心揣摩,深入思考。让学生也能听出这些“不和谐之音”。其实,平时这现象也常见,课堂上老师的问题刚出口,学生便急于表现自我,小手齐刷刷高高举起,还不停地喊着“我”、“我”。当老师请一名学生站起来表达时,更多的学生因未能得到自我展现的机会,有的噘起小嘴,有的唉声叹气,有的仍不甘地举着小手。至于那位发言的同学讲了什么内容,又有几位同学是在注意倾听的呢?其实,作为学习的伙伴,他们更容易对一些问题引起注意,容易产生共鸣,发现问题,再让他们之间互相展开讨论,更易奏响生命之歌。所以为了把平等、民主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进行到底,教师必须做到提升教学理念,让教学理念与教学行为同行,让“倾听着的教育”这一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尽情绽放。
在这次教学活动中,这位老师假如自己能认真倾听学生的发言,捕捉这一闪光点,只要让学生分段对比着读一读,当他们自己发现这一语言特点时,那份收获是令人振奋的;假如老师能把这一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发表看法,当他们能发现这一语言特点时,那份惊喜是不言而喻的。所以,我想说,让我们的课堂少一些预设,多一些生成,让我们的课堂因生成而更精彩!让我们的课堂应有这样的学生而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