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的意义》教学设计
安庆集贤路小学:时仲凡
1、 教学内容
义务版第八册67~68页《除法的意义》
2、 教材简析
除法是与乘法相反的运算。在前三年半学生经过大量的整数除法计算和应用题的练习,对除法的意义已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这里在已学的基础上对除法的意义加以概括,使学生有更明确的认识。
和讲减法的意义一样,教材也是通过三道应用题为载体,从除法和乘法的联系概括出除法的意义。教材对1、0在除法算式的特性做了比较系统的总结。其中0为什么不能作除数这部分知识是教学难点,以后在学习分数、约分、比等知识时经常要用到。
3、学情简析
所授教的是四年级学生,他们通过几年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观察、推理、验证、归纳等能力。另外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笔算和口算除法,并会进行简单的验算。所以,我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和知识结构,在教学中我创设了大量的探索性平台,让他们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学习知识。
4、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掌握除法与乘法的联系,理解除法的意义。
(2)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能力目标:培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观察,分析、比较、判断、抽象、概括等能力。
情感目标:感受生活与数学的联系,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转化思想。
5、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除法的意义。
难点:理解“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
6、 教学程序(一) 在生活的信息中,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1、 采用聊天的形式引入(师生相互猜测年龄,得出两条信息;教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2、 通过以上两条信息你想到什么数学问题?(老师的年龄是学生的3倍)3、 让学生从这三条信息当中任选两条,并提出一个问题。(1)学生今年10岁,老师年龄是学生的3倍,老师今年多大?(2)老师今年30岁,学生今年10岁,老师是学生年龄的几倍?(3)老师今年30岁,是学生年龄的3倍,学生今年多大?4、 指明学生列式并计算。【虽然这部分内容不是本节课的重点,但这样的教学激发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与教师交流中,感到特别亲切,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将生活与数学融合在一起。并在出示应用题时改变了以住的呈现的方式,使应用题的出示更能体现出计算来源于实际,并将计算与应用题巧妙整合在一起。同时为后面学习新知作好铺垫。】
(二)在观察比较中概括除法的意义(1)观察这三道算式,感受乘、除法之间的联系①先说出乘法算式中各数的名称。(因数、因数、积)②再观察二、三两道题说出除法算式中的各数在第一道题中是什么数(积、因数、因数)③小结二、三两道题相同点即已知什么求什么(与第一题相反二、三两道题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30)与其中一个因数(10或3),求另一个因数)④归纳除法是什么样的运算。(除法的意义)⑤师生共同总结除法的意义后,再说明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被除数、除数、商)【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通过创设问题,提供学生学习的空间,让他们在观察、比较、讨论、反思中去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并在总结除法意义时,是让学生根据减法的意义去进行理解,也是让学生的知识结构达到转化。】
(三)在探索中理解难点
【1和0在除法中的特性是本节课的难点,所以我在学生学习理解时,运用猜测结果――推理验证――归纳特征――举一反三的这样教学方式组织教学。】
出示答题卡:
一个数除以1
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再举例说明
7÷1
5÷1
6÷1
9÷1
10÷1
0除以一个非0的数
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再举例说明
0÷20
0÷10
0÷15
0÷17
0÷5
一个除以0
猜测结果
用除法意义验证
我发现了
5÷0
7÷0
16÷0
9÷0
10÷0
【学生在解答这两张答题卡时,比较顺利。因为这些知识都是学生以前学过的内容,只不过加以归纳和整理。其实我在这里设计这张答题卡的真正用意,不仅仅是为了归纳1以及“0除以一个非0的数”在除法中的特性,其真正的目的是为了突破0为什么不能做除数这一难点。因为学生掌握了这样的分析推理的过程,特别是如何利用除法的意义进行验算这一方法后,对这一难点理解,就迎刃而解。如10除以0,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的积等于10,再如0除以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和任数相乘都等于0,所以0不能作除数。并且通过答题卡的出示,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方式,以便于梳理知识,感受除法意义的价值,同时为第二课时的学习(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及验算)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