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谈(通用14篇)
《望月》教学谈 篇1
作者:常熟市实验小学 陆晓文 转贴自:常熟市实验小学 点击数:155
《望月》教学谈
常熟市实验小学 陆晓文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望月》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篇章。文章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具有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点,如何让学生抓住散的“形”而牵住“神”(即甥舅二人对大自然的爱)呢?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一、想一想,放飞心灵
儿童是极富于想象的。鲁迅先生曾经说过:“孩子是可以敬服的,
他常常想到星月以上的境界。想到地面下的情景,想到花卉的用处,想到昆虫的语言,他想飞上天空,他想潜入蚁穴。”因此,让孩子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漫游文章精心绘制的图景,从而从“形”中悟“神”。
(一)看图想象。揭示课题后,即出示挂图,引入情境“看到如此美的月景,你想到了什么?”学生的思维立即切入课堂,展开了丰富的联想:有的说想到了一个关于月亮的传说――《嫦娥奔月》;有的说想到了月下听泉的寂寞的阿炳,还有那动人心弦的《二泉映月》……学生们丰富想象的表达,不仅创设了情境,初感月景美的内涵,同时激活了课堂气氛。
(二)听音乐想象。文中最后一句:“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抓住这个想象点,我让学生闭上眼睛,放一段轻音乐,引领学生:“现在你就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了你一个人。凉凉的风吹拂着你的脸庞,淙淙的流水声在你的耳畔轻轻地唱歌,你久久地凝望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会想到闪烁的星星,想到雨后的彩虹,想到风、雨、雪……你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正在广阔的天空正飞啊,飞……”学生在充满情致的导语中,舒展开想象的翅膀。几分钟后,让学生充分述说所想,这样,不仅拓宽了情境,使之变得丰润,而且也让学生在想象中充分感知了大自然的美,由对月景美的热爱移情到对大自然其美无比的热爱,深入了主题,抓住了“神”。
二、读一读,自主感悟
本课教学的重点、难点是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而这与学生能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是不可分开的,因此,得让学生反复多样地诵读,以读为主线,在读中捕捉文中细腻的情趣,领会文章所蕴涵的情感,进而牢牢地牵住“神”。
(一)抓住重点段落、重点语句或自己最感兴趣的段落,、词句反复研读。
第一步,先让学生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最喜欢、最感兴趣的词语、句子或段落,想想该用怎样的语气和语调读,然后全班交流。如读小外甥的话,要用天真的语气;读文中的古诗句,则应注意古诗的读法,总之要紧扣意境。第二步,出示文章的重点语句,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月亮的眼睛,他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睁大一次……”“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仔细地品味、赏析,从而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体会小外甥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再如,讲读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读这些语句时,指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从而感悟小外甥聪明、爱幻想的特点。
(二)分角色读。
文中对话较多,在学生对课文内容理解的基础上,指导他们有感
情地分角色朗读,让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而且学生在分角色读中能不断地体验角色的心理活动,把握人物情感,从而内化课文的语言和情感。
(三)欣赏性示范读。
这篇文章感情柔美,在讲读课文之后,饱含深情地做欣赏性范读,扣击学生的心弦,给学生以余味无穷的感觉,进一步受到文章的感染。
几种形式的反复诵读,调动了学生的认识、想象和情感,含英咀华,细细揣摩、体味,从而读出了作者对月亮创造性的表达,自然地悟出“神”。
三、画一画,形神一体
一是口头“画”,文章第二自然段描写的是月下江景,字字入画。教学中可让学生口头“画一画”:(1)画哪些景物?(2)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3)学生充分口述后再出示已经画好的水彩画。二是动笔画,文章语言优美,韵味悠远,处处皆画。学完课文,可让学生用手中之笔去描绘文中之画面,学生在动笔画一画中,再次咀嚼文章的神韵,触摸到文字背后深藏的意蕴,最终达到形神一体。
四、写一写,神韵延伸
在学生抓住文章中心,即“神”时,让学生进行一次小练笔,是很有必要的。“正是因为作者细心地观察、体验,对大自然无比的热爱,才能写出这样动人的文章,因此,也让我们用眼睛、用心灵去感知大自然,捕捉美吧。”让学生回忆平时所见大自然的风、霜、星、日、雨、露、山、水……鼓励他们用最美的语言去形容它们。
通过这四个方面的训练,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了深刻的理解,并且能牢牢地抓住“神”。“想一想”,使学生的想象力得到了锻炼,学生丰富、奇妙、精彩的想象,将课堂气氛一次又一次地推向高潮;“读一读”,则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感悟文章中心,几种形式的读并用,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加入自身情感和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使朗读水平得到一定的提高;“画一画”及“写一写”,深化了主题,并由主题延伸,锻炼了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激发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将学习任务出色地完成。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谈 篇2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 点击数:176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主题:第二届情智语文教学论坛观摩课
执教:张康桥
学生:溧阳实验小学双语班五(6)班
一
师:大家抬头看看(学生抬头看),有没有看到月亮?
生:没有。(齐)
师:哦,被天花板挡着呢。透过天花板,看到月亮没有?
生:没有。(齐)
师:呵呵,是的,白天,外面还下着雨,所以没看到月亮。那么,你有没有看到过月景呢?(学生齐说有)谁来说说?
生:我在晚上看月亮的时候,月亮就像一个非常明亮的盘子一样。
师:月亮如月盘。
生:有的时候,我看到的月亮小的只有一个边,就像没有一样。
师:月亮似银边,若隐若现。
生:我在奶奶家的阳台上看月亮,不管月亮是圆圆的,还是半圆的,或者只有一丝银边,我都觉得月亮是一个充满神奇的地方。
师:充满神奇,充满向往。
生:我觉得月亮最美的时候是月全食的时候,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个金色的光环。
师:月亮如玉盘、似银边,如金环,引人遐想,让人向往。让我们先和月亮打个招呼吧,搞点创意哦。
生:嫦娥,你现在还在想后羿吗?(众笑)
生:月亮,你真漂亮,希望你一天比一天美丽。
师:深切的关怀,美好的祝愿。
生:广寒宫,你真漂亮。我希望长大以后能成为航天员,飞上月球,去寻找神话中的嫦娥。(众笑)
师:找到梦想中的嫦娥,有梦想,很好。
生:月亮啊,你好,我想知道你到底是荒凉之地,还是如神话中写得那样充满神奇。
二
师:月亮啊,你到底是代表着荒凉还是一个传奇。这是我同学们心中的月亮。今天我们一起继续来学习。学生读齐读课题(很响)。
师:怎么读起来恶狠狠的?(众笑)学生再读课题(很好)。
师:那么,在这篇课文中,我、诗人、小外甥心中的月亮是怎样的?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找出写月亮的句子,多读读,你感受到什么、又想到了什么?(板书“我”、诗人、小外甥)
(学生自读课文,教师巡视指导,组织交流。)
师:你感受到什么,想到什么?
生:(读第19小节)我感受到小外甥有丰富的想象力。
生:我从他们背的诗里面,确实感受到月亮是美丽的所以从诗里。所以会引起有文化的诗人来写月亮。我也非常喜欢月亮,中秋夜的时候,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赏月,也会背一些写月亮的诗。感觉很美。
师:是的,是月亮的美丽引起了许多人的赞美。
生:我也体会到了作者和小外甥非常博学。
生:我看到了长江上的美丽月景。
师:月色的确很美,还有没有不同的感受呢?
生:月亮是非常调皮的。正如刚才同学们读的,月亮像天的眼睛,圆圆地睁大,又偷偷地闭上,真是调皮。
生:我感觉到月亮是营养露。第12小节写道:“诗和月亮一起,沐浴着我们”,这里的沐浴就像被营养露滋润一样。
师:月光如营养般滋润心田。
生:我感受到月亮有多面性的。因为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每个人感受不一样,所以我觉得月亮是多面性的。
师:我相信还有不同的感受。同样的月亮,同样的月亮,为什么不同的人却有着如此不同的感受呢?
生:因为他们在写诗的时候,他们所处的环境不同,所以看月亮的角度也不一样,所以感受也不同。
师:环境不同。
生:因为人们在看月亮的时候,心情各不一样。
师:心情不同。
生:因为每个人在看月亮的时候,每个人有不同的观念,所以各人有各人的想法。
师:观念不同。
生:月亮有圆、有缺的,每个人看到的月亮不同,自然联想也不同。
师:是啊。环境、心境、观念、想法个不相同,所以看到的月亮各不相同,各自的感受也各不相同。那么舅舅看到了什么,你觉得这样的月亮像什么呢?
三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件装饰品。因为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为大地镀上一层银色,所以月亮像装饰品。
师:你的想象非常奇特。
生:我觉得舅舅看到的月亮不仅是装饰品,而且本身也是非常美丽的。因为月光洒落在长江里,就像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月亮制造了许多美丽,所以月亮是美丽的。
师:你刚才用了个制造,这个词很现代化,月亮就像美的加工厂。请你来读一读。
生:(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师:你特别关注“千点万点”、“晶莹闪烁”,但让我感觉有点吵,再请个同学来读读。(另一学生再读,很好,众鼓掌。)
师:真美啊,我们一起来读读。(生齐读,好。)
师:你觉得这里的月光像什么?
生:她像一缕月光从天上飘下来。
师:如青纱漫舞,真美。
生:月光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恩,如孩子在嬉戏。
生:从某种程度上说,月亮像一般剪刀,因为芦荡、树林的黑色剪影正是被月光剪出来的。
师:月光如剪刀,剪出最美丽的图案。
生:月亮在这里就像是一件艺术品,它还象是一件装饰品。它不仅自己美,还打扮别人,使两岸的芦荡、树林和山峰更美了,所以我觉得它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件装饰品。
师:没听明白。(众笑)可以倒过来说。月亮是装饰品,更是艺术家。
生:我觉得月亮像一盏灯,它照亮了江面。
生: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我觉得月亮也是一位出色的画家。
师:月亮画出了动人的江上美景图。你还听到了?
生:月亮行走在天空的脚步声。
生:两岸树林里发出的沙沙声,还有江水的流动声,汇成了一首美丽的《月光曲》。
生:还有月亮安详地吐洒着清辉的声音。
师:这是月光流泻的声音。
生:我还仿佛听到了那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跳动的声音。
师:那跳动着的仿佛也是一串串的音符。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指名学生配《望月的君》音乐读,读得非常美。读完一会儿后掌声雷动。)
师:那么小外甥听到了什么?
生:小外甥听到月光叫醒的声音,月亮就像闹钟一样。
生:月亮用美妙的歌声唤醒了小外甥。
生:小外甥被吴刚伐木的声音叫醒了。
生:月亮那如母亲般慈祥的叫声,叫醒了小外甥。
生:也许是月光走进小外甥的梦里,唤醒小外甥。
师:月亮的歌声、吴刚的伐木、母亲的轻轻呼唤或梦的牵引,唤醒了小外甥。这是多么美妙的境界。你来读一读。
生:(读)是月亮把我叫醒的。(不是很好)
师:哦,刚醒。
生:(读)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师:把我的耳朵叫醒了。
生:(读)是月亮把我叫醒的。
师:把我的眼睛叫醒了。
生:(读)是月亮把我叫醒的。(读得很响)
师:把我吓醒了。(众听课教师笑)
生:(读)是月亮把我叫醒的。(很好)
师:把我的心唤醒了。月光还叫醒了谁呢?
四
生:月亮唤醒了舅舅和小外甥背诗的心情。
师:唤醒了诗情。
生:我觉得月亮唤醒了诗词,诗词又唤醒了诗人、小外甥。
师:不知是月亮唤醒了诗人,还不知是诗人唤醒了月亮。那些诗人啊,在月光下,他们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诗人看到了月亮,想到了自己的亲人。
师:比如,想到弟弟,(引读“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生:月亮如玉盘,想起了小时候的快乐。
师:小时候的幸福。(引读“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生:诗人看到了月亮,可能想起了一家人一起过中秋节的时候。
师:一份殷切的思乡之情,所以他说――(引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同学们,请你们再自由地读一读,想想在诗人心中,这是怎样的月亮啊?
(学生读书)
师:我相信在同学们心中,还有许许多多写月亮的诗。谁来读,也可以背诵你心中的诗。
生: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生: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生: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师:这月光这些诗就像长长的省略号,留在我们的心里。这月光,这诗,“我”和小外甥又是怎样来读得呢?
(一学生读6―11自然段)
师:真像两个人在背诗,栩栩如生。谁再来读。
(再指名读。配乐古曲《春江花月夜》,总体读得很好,但第13自然段不到位。教师请全体女生读第13自然段,又请一学生读,很好。)
师:这是怎样的沐浴呢?
生:这是在诗的海洋中的沐浴。
生:这是温柔的沐浴。
生:这是愉快的沐浴。
生:这是在优美的字里行间的滋润。
师:是啊,这是愉快而温暖的沐浴,这是在蒙蒙细雨中的浸润。在诗人的眼里,这样的月亮像什么?
生:也许在诗人的眼中,月亮吃饭的圆桌子。
师:月亮像桌子。(众轻轻地笑),有点纳闷。
生:(补充)月亮圆圆的,象征着团聚的桌子。
师:是的,像征着团圆的桌子。
生:像一根纽带,诗人和家人虽然相隔很远,月光像纽带联系着彼此的想念,这样纽带是美丽的。
生:诗人孤独的时候,月光是陪伴他们的朋友。
生:月亮就像亲人的笑脸,好象在向远行的诗人微笑,希望他们早点回去。
师:是啊,月亮代表我的心。
五
师:那么,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什么?
生: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
师:你来读读。(生读,读得不好。)
师:你知道什么叫绘声绘色吗?
生:知道。
师:咱不说,我们来读出来。谁来读?(指名读,读得较好。)
师:我听到了绘声,你的声音真的让人觉得就像小外甥一样。但没听出“绘色”来。(再指名读)
师:我仿佛看到月亮就是你了。你们觉得在小外甥的心里月亮是什么?
生:月亮是天眼。喜欢看大地,喜欢看善良的人。
生:月亮是一盏灯,它点亮了小外甥的心灵。
生:月亮是一个充满着神奇的童话。
生:月亮是一位启蒙教师,给小外甥装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月亮是一本神秘的书。小外甥学到了许多的诗。
师:啊,同学们说得也是绘声绘色,那么请同学们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小外甥困了”这一句呢。(一学生读)
师:恩,他怎么说的?
生:打了一个呵欠。
师:谁来读,我们先打一个呵欠再读。
(生先打了一个呵欠,众笑,读“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师:像这样都读到脸上去了,这叫做“绘色”。谁再读?
(学生打个一个呵欠,读得很好,众笑声一片。)
师:这是真正的绘声绘色。
师:接下来就难读了。(课件出示最后一自然段)你能不能有绘声绘色地读一读呢?
(指名读最后一小节,漏了一个词“凝视”,再请学生读。)
师:这时候,你们觉得舅舅的“色”是怎么样的?(笑倒一片)
生:舅舅看着月亮出神,表情好象非常复杂,似乎在想某些事情。
师:那他在想什么呢?
生:或许在想小外甥的话。
生:舅舅现在想那段聊天。
师:或许是吧,这段聊天里有什么呢?(下课哨声响)
生:舅舅也想编一个童话,再讲给小外甥听。
师:我想也是的,编一个童话。下课。
(学生没有反应,众听课教师笑,然后掌声响起。)
《望月》教学谈 篇3
一、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二、教学目标 :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五)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六)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1、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2、学习第二段
3、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4、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5、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6、分角色朗读课文。
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7、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8、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9、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10、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1、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2、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七)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五、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望月》教学谈 篇4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探究感悟作者、小外甥和诗人眼里的月亮,明白景随情生,一切景语皆情语的道理。
2、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课文语言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设计理念:
1、依据教学原则:①独立性原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个性,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地进行探索。②主动性原则:使学生对学习语文有兴趣,有目的,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③活动性原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地动起来。
2、创建人文环境:首先,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宽容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之中。其次,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每个学生的潜能,激励学生探索学习。再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观点和思维,建立师生间、学生间的密切合作关系,充分地沟通与合作。
3、适时放权启发:在教学中力求体现民主性、平等性,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教师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现代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因此,他强调: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使他把一些结果记录下来,而是要使他(教育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如自己练读课文、自己分析课文、自己理解句子、自己根据文字去想象。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出示课件,将学生带入课文情境:
2、入境说话:夜幕降临,一轮明月冉冉升起,望着这轮明月,你想说些什么?
3、小结导入:望着同一轮明月,同学们的感受是那样的丰富多彩。那么文中的“我”、小外甥和众多诗人望月又有什么样的感受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望月》一课。
二、自主探究,研读课文
1、自主探究: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她是一位天使,把那满腔的爱意普洒人间,月光下的万物更是充满了诗情画意。夜深人静,文中的“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美丽的月下江景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请同学们自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作者仰起头,静静地望月,深深地沉醉其中。谁先来谈谈你的体会和感受?
2、汇报交流:体验―试读―评价―补充―练读―背诵
这么美的一段文字,老师真想把它美美地背下来;这么美的一幅图,老师真想把它美美地画下来。我们分工合作好吗?我来背,你来画。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在脑海中勾勒这幅图,注意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用这种方法帮助我们记忆背诵。请同学们也来一边背,一边画,不会背的同学一边读,一边画。
3、偶然回头时,发现身边多了一个人,原来是――小外甥向我发出了挑战,让我和他――。请同学们自读6-11自然段,同桌先对对看。
你为什么这么读?
4、文中用了一组标点符号,仔细看看想想,你想说什么?刚才他俩背得挺起劲,我们也来和他们比比――写月亮的诗真是多如繁星,怎么背也背不完。吸气――我们周围都充满了诗的气息。正如文中所说: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所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诗人凭借月亮,抒发了怎样的情怀呢?(独身在外的无尽愁思、异乡做客的孤独清冷、绵长深远的思乡情结、思念朋友,思念亲人、对月亮的喜欢和赞美等)
5、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
(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
6、研究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7、演示课件,创设情境:受小外甥的感染,我也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展开了幻想的翅膀……让我们也尽情地放飞想象……(《水调歌头》、嫦娥奔月、神州五号……)
8、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9、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个美好的月亮,让我们好好珍藏吧!
三、拓展延伸,补充积累
课外实践,任选其一:
我们将举行古诗朗诵会,请同学们分专题广泛搜集、积累古诗,例如写山的、写水的、写雨的、写雪的、写风的,写春夏秋冬的,写花草树木的等。
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教学随笔:
语文课程标准总目标指出:“……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望月》这么美的一篇文章,怎样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且发展他们的个性呢?我主要是营造一种自由和谐的气氛,学生能在课堂上充分地、大胆地表现,师生共同研究课文,品味课文。这节课上学习的形式多样,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学生的想象力越丰富,对文章的理解就越有创见。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一切可以想象的空间,挖掘发展想象力的因素,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由单一思维向多向思维拓展;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维。因而课堂成为对话的课堂、想象的课堂、创造的课堂。教师在孩子们充满生机、智慧的活动中体会到教学的快乐。教师与学生在课堂中共同发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享受课堂。
《望月》教学谈 篇5
我与《望月》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形象跃然纸上,文中的对话很多,也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对于本课,很多老师都在找思路,有主抓“美”展开的(记得是在《小学语文教学》这本杂志上看到这一思路的):月色美、想像美、幻想美。5年前,我就借助这思路进行了公开教学,当时简笔画、角色朗读让课堂好不热闹。现在想来背脊发凉:热闹背后是什么?
而于永正老师是通过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的思路展开教学的。看了他的课堂实录,惊叹!
又读《望月》了,学生在预习时问:谁在望月?“望”就是看呀,文中还是“说月”多,题目是否改为《月》?他们为什么望月?孩子的一系列问题似乎也是我要读懂的。
从记叙文的角度看,文中只有我和小外甥在望月。望月不等同于“看月”,“我”是赏月;小外甥和我一起看着月,想起了关于月的诗句,这是通过诗人的“眼”在望月;聪明爱幻想的小外甥望月引发了幻想,在幻想中望月;随后我也张开了幻想的翅膀。课题的《望月》巧就巧在“望”,望的人不同,方式也不同,小外甥的比喻就让我很“惊讶”,方式不同,感受也不同。
我欣赏着江上月夜,从“安详”“清辉”“隐隐约约”感受到一种柔美,从“晶莹闪烁”“跳动”“伸展”“ 起伏”“镀上”感受到一种动态的和谐美。
小外甥聪明好学,望着月,回忆起了许多诗句,这是诗人眼中的月,月是诗人的情感寄托。
正是这些回忆,正是月色激起了小外甥的幻想,他“不假思索”,“绘声绘色”地讲述他的幻想,在这如梦如幻的境界里,那月就是他自己,所以他“打着呵欠”说:“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而我“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展开了“幻想”…… 语文在于感悟和积累,对于月色的美需要在感悟基础上积累,对于月的诗句,可以从课内到课外按主题积累。
《望月》教学谈 篇6
一、教材解读: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4课,是当代散文家赵丽宏的一篇写月散文,文章以“望月”为聚焦点,角度独特、构思新颖,清新优美――语言美、形象美、意蕴美,作者用生动活泼的文笔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形象跃然纸上。课文既有丰富鲜活的语言表达,又有优美如画的意境呈现,还有人物形象的诗性流淌。是一篇很容易激起学生审美情感教育的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默写课文第二自然段。
2、理清课文条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重难点:
理解想象的句子,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总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初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跟月亮有关的诗句?能背诵给大家听听吗?
[ 李白的《静夜思》、《古朗月行》、《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王维的《竹里馆》、《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历来,月亮被看作是皎洁直率的象征,是清纯高洁的象征,是离别的生发意象,许多大诗人对月亮都情有独衷,因此中国古代咏月诗数量巨大,内容丰富。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板书: 24、望月
二、 初读课文,初步感知
明确要求:
1、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 课文的主要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3、 划出初读课文时的疑难问题。(可以和同桌讨论)
三、检查初读情况。
1、 学习朗读生字词语。
出示词语:
外甥 娥眉 瞳仁
镀 比喻 船舱
清辉 凝望 晶莹 云絮 剪影 不假思索 隐隐约约 绘声绘色
指名朗读,齐读。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提示注意点。
3、交流初读课文后的收获,学生质疑。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的条理脉络 ,并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把它读好。
提示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1、交流:(课文写了四部分内容)
一、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1-2)
二、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3-13)
三、月亮像什么――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14-20)
四、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21) ]
2、学生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有感情朗读。并说明喜欢的原因)
五、课堂练习
1、 用钢笔描红。(教师进行适当指导)
2、 抄写词语
3、 有感情朗读课文,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三、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授:
师:你们有谁留心观察过月夜的景色,那是什么样的呢?能给大家描绘一下吗?(指名交流)
乡村的月夜是静谧的,美丽的。江上的月夜又怎样一幅美丽的景色呢?请同学们读课文第一部分(1-2),让我们随作者一起去欣赏这美丽的月夜江景吧。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指名朗读课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3、出示句子: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你觉得那些词语写出了江面及两岸在月光照耀下的景色特点?
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
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4、指导有感情朗读课文,尝试背诵。
三、品读课文第二段
1、指名朗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3、分角色朗读课文中对诗。
评价交流。齐读
4、指导大致了解诗句的意思。
5、交流:这一组对话前面两句有提示语,后面几句没有,你能给他加上适当的提示语吗?
(1)学生加上提示语后交流,读。(建议加上“脱口而出”、“不假思索”、“话音未落”等词语。)
(2)讨论:你觉得自己加上提示语后读起来感觉如何?为什么作者在这里没有再加上提示语?
(引导学生感受这里的对诗很快,照应“一眨眼就是一句”,语言干净利落,符合当时的情景。)
5、指导读诗,背诵。
6、出示句子: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齐读,有感情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是呀,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三、课堂小节
读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学生同桌交流,再在班级中交流。)
师: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 布置作业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品读课文
二、教学目标:
1、学习,朗读课文的第三部分,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的部分段落。通过说话训练,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月夜的景色是美丽的,课文是如何描写的呢?
(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师:这一堂可我们继续学习《望月》。我们知道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积累了许多的诗句。我们能和他比一比吗?谁也能来背诵一些描写月亮的古诗呢?
过渡:
小外甥是好孩子?他的聪明好学不仅体现在他积累了许多的古诗文,他还是一个爱幻想的孩子。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二、 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像什么?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2)读一读,谈谈你的感受。(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通过讨论引导感受到:小外甥的想象很奇特,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即新鲜,又十分自然贴切。“月有阴晴圆缺”,有时候,月亮完全看不见,这是月亮闭上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又圆又亮,这是月亮睁大了眼睛;有时候月亮半闭半睁,有时侯月亮眯成一条缝……还富有童趣,月亮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是羡慕我们人间的美好生活吧!
(3)指导朗读课文之中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
2、指名继续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1)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2)指名朗读上述句子,可以先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然后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板书:爱幻想
3、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
三、品读第四段
(一)齐读课文。
师:读了最后一段话,你有何感想?
(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二)让我们也一起和作者去感受一下这美丽的月夜,去展开丰富的幻想吧。
1、播放课文完整的配乐朗诵,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引导学生展开想象:
师:请不要睁开你的眼睛,现在,你就在甲板上,沐浴着月光。此刻你在想什么?也许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你展开了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2、 现在请你把你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
(学生进行交流,教师组织大家进行必要的评价。)
四、课堂小结。
同学们,读了这篇课文,你有何感受?读完了课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的吗?
五、布置作业
抄写喜欢的句子。
你眼中的月亮像什么?用几个句子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望月》教学谈 篇7
溧阳市竹箦中心小学 万文清
教学要求: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齐读课题
1、教师导入 :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
2、教师演示多媒体课件,播放音乐,学生欣赏月亮的图片
(简析: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创设情景,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图。
二、学习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学生自由读,品味,教师巡视,指导。
2、指名读(你读出了月亮的什么美?)――评价――再指名读。
教师小结: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
3、播放《春江花月夜》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齐读。
(简析:语文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对语言的感受、积累的过程。教学时,教师要让学生自己直接与文本对话,引导他们从自我出发去感受与体验,通过朗读训练来培养学生的语感。教师通过音乐渲染,让学生走近文本,走出文本。)
过渡:月下的美景实在太美了,把小外甥都叫醒了,我想他一定是在梦中见到了月亮吧!中国是诗的国度,月亮一直以来被人们反复吟诵着。小外甥就知道不少,想一想小外甥和舅舅对诗该用什么语气?每一句诗该读出怎样的情趣呢?
三、学习第二段(3―12)
1、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二段,想后同桌试练。
出示投影:
“我们来背诗好么?写月亮的,我一句你一句。”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圹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对诗,其余学生当评委,进行评价。
3、再指名学生表演对诗。
4、男女生分角色对诗。
(简析:学生只有沉入课文才能读出味来,教师让学生去体会,去揣摩,去品昧,通过上台来呈现对人物、对诗句的理解,通过学生当评委,让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再让学生上台表演对诗。其过程体现了学生认知变化的过程,真实、自然,最后让男女学生分角色对诗,将学生兴趣推向高潮。)
教师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一个长长的省略号就是很好的说明,同学们,课前老师让你们去找关于月亮的诗句,你们找得怎样了呢?
5、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
(简析:让学生交流搜集月亮的诗句,能有效地唤醒学生的平时积累,能激活学生平时知识的贮藏,让学生学以致用,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进一步拓展自己的阅读储备,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过渡:月下吟诗,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呀!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的后气氛中。
清代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就是说相同的写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同学们,想想你们小时候,在夏天的夜晚,望着皎洁的月亮,你想和它说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在小外甥的眼里,也和你们一样,读读他如诗的语言吧!
四、学习课文第三段(13―19)
1、自由读读小外甥的话,想象一下他当时的动作、神态。
2、指名学生读小外甥的话,老师当舅舅,其余学生作评委。
品读:(出示投影)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
指名读――评价――你体会到了小外甥的什么特点?――再读。
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啊!小外甥的话深深打动了舅舅,我想也深深打动了同学们,让我们再来读一下吧!
3、师生分角色朗读。
(简析:教师只有让学生有充分地和文本接触,学生才能走近文本,沉入文本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是教师强加的,而是在朗读、评价、理解中逐步深入的,教师通过自己角色的扮演,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读、议、品的过程中学生才会逐步走向深入。)
小结:小外甥用童话的眼睛去看月亮,用童话的语言去说月亮,用童话的心灵去感受月亮,让我们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小外甥摇摇晃晃走回船里去了,甲板上――教师引读最后一小节。
让我们来听着音乐静静地幻想吧!
出示明月图,再次播放《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遐想……
(不同学生对文本的感悟是不相同的,倡导个性化的理解,首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只要学生是在自己的原有的基础上有提高,学生就有了收获,就有了发展……)
《望月》教学谈 篇8
作者:佚名 转贴自:本站原创 点击数:117
《望月》教学设计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具准备及辅助活动]:赛诗会
[主要板书计划]:
16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抄词、写近义词、背诵课文、练习册部分作业
课外:背课文、赛诗会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背诗导入,板书揭题:
1、同学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歌?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揭题
二、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1、明确:读通全文,划出不理解词句,想清解决。
2、学生读文,自学字词
3、指名分段朗读。
4、词义质疑:
清辉:淡雅清纯的光辉。
凝望:出神地看
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联系课文)
云絮:絮,像棉絮的东面。淡淡的云朵。
剪影:照人脸或人体轮廓剪纸成形。这里指事物的轮廓。
不假思索:假,借用。用不着想,形容说话,做事迅速。
晶莹:光亮而透明
隐隐约约:看起来不很清
5、存疑: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清幽旷远”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板书:景比赛想象
3、我们应怎样分段?概括段意?
第一段(1―2)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身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三、课堂练习
四、1、进行写字指导甥瞳仁锁絮幽欠
2、钢笔描红、临写。
3、写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4、抄词:
清辉流动封销不假思索光斑瞳仁
闪烁挑战剪影绘声绘色沐浴比喻
云絮呵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听写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师读课文,让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地听,仔细想想你的感受是怎样的?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画画出来?
4、学生细读课文,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哪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交流。
景物:月光江面芦荡梅林山峰
江面----浮光跃
芦荡梅林山峰----镀上花边
5、学生当场打开画笔进行绘画,其它同学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评议。
6、播放第一段录音(诵读),再看看同学画的图感受意境。
6、看图,尝试背诵。
三、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
角色读5--11节。
4、了解诗句意思。
5、指导读诗、背诗。
6、教师口述,引入情境,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7、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五、作业:《练习册》p54、二、三)
收集有关山水的古诗,背一背,准备赛诗会。
第三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中的小外甥是一个什么样的小孩子?
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
让我们继续学习。(板书:爱幻想)
二、学习第三段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的是什么?(板书:想象月亮)
小外甥是怎样想象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出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开一次……”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象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讨论交流。(想象奇特,富有童趣)
4、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他瞪大眼睛等我们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这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他绘声给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地童话故事。
圈出你认为应重读的词,读,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分角色读这一段。
四、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板书:独坐甲板,展开幻想)
3、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闭眼。
五、听录音,展开幻想。
闭眼,现在,你变成了作者,甲板上只留你……
引导说说幻想中的东西。
六、作业
1、背诵课文
2、赛诗会(课外)
第四课时
教学目的:
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月景的美丽以及人们借月亮来寄托思念、抒发情怀的思想感情。
⒉培养学生想象力、自主创造能力和语文综合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⒈收集并背诵描写月亮的古诗,学唱有关月亮的歌曲。
⒉排练小合唱《月光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⒈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倾洒着它皎洁的光辉。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像这样的图片老师还收集了一些,同学们想不想看一看?
⒉多媒体出示月景图。
[通过观看几幅美丽的月景图,把学生带进了如诗如画的月夜,这样的情感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唤醒了学生的求知渴望。]
⒊从同学们情不自禁的赞叹声中,老师体会到同学们被美丽的月景迷住了,谁来描述一下自己所看到的画面?
⒋千百年来有多少文人墨客,为月亮所倾倒,被月景陶醉,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美丽诗篇,老师有一首最喜欢的写月的词,同学们想不想听听呢?
⒌谁来把你最喜欢的写月诗读给大家听听呢?
⒍看来同学们积累了很多写月的古诗,接下来我们来做个游戏好吗?
二、游戏辅助,加深理解。
⒈第一个活动:看题目,背古诗。
⑴六个词语各代表一首古诗,请选手选择。
⑵依次看题目背古诗,背不出可以朗读。
[通过看诗题背古诗,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积累情况。]
⑶小结:刚才各组同学都表现不错,特别是朗读时很投入,很有感情。
⒉不过,刚才的游戏只是个热身赛,接下来的游戏难度就增加了,但也更有趣了!
⒊第二个游戏:给图画配古诗。
⑴每个词语后面是一幅画,老师已经给图画配上了一首诗,也请同学们根据画面内容来配一首古诗,看看我们配的古诗是否相同。
⑵依次看图画配古诗,并朗读古诗。
[让学生根据自己对图画内容的理解来绘图画,配上适当的古诗,实际检查了学生对写月诗的理解情况。]
⑶小结:能给图画配上合适的古诗,看来同学们不光会背古诗,而且对古诗还有一定的理解。
⒋同学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所朗读的这些诗除了都写月亮之外,还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板书:幽远的思念)
[通过恬当的小结,揭示了传统的月亮文学,也达成了教学目标。]
⒌第三个游戏:唱月亮的歌曲。
月亮在诗人眼中是个宠儿,在其他的艺术家心中也是最为钟爱的,例如歌曲当中就经常出现月亮。
⑴谁来唱几句有关于月亮的歌曲?
⑵我们学校合唱队曾经唱过一首歌叫《月光光》,非常好听,我们班有好几个合唱队员,我们来欣赏一下他们的表演。
⑶请同学们说说听完后的感觉。
⑷我怎么听着听着想睡觉呀?请合唱队员解释一下。
⑸小结:怪不得听着听着,我好像回到了儿时,躺在摇篮里沉沉睡觉,原来月亮确能引发人无尽的遐想。(板书)
三、分组合作,借月抒怀。
⒈除了诗、歌曲还有很多种艺术形式可以借月亮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这样吧,我给大家创造一个机会,学做一回艺术家。
⒉多媒体出示:“现在你是一个艺术家,请你用编歌、写诗、书法、画画、朗诵、写话等形式通过月亮来表达你的情感。”
⒊学生汇报,说清楚作品是什么?为什么创作这幅作品?
[知识的积累和能力的形成依赖于主体的亲身实践,在写诗、画画、编歌等实践中,学生把感知、理解、内化的知识转化为了运用的能力。]
⒋总结全文。
聆听着同学们的汇报,老师更深刻地感受到月亮是一首恬静的诗,是一曲委婉的歌,是一幅含蓄的画,是一段绵长的情,让我们在《小白船》优美的旋律中,再一次领略一下美丽的月景带给我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谈 篇9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方法:
交流法、讨论法
教具准备:
小黑板、挂图
教学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感知课文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3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进程: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4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
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
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望月》教学谈 篇10
一、导入
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望月》,指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让我感觉月光太刺眼了,想想咱们平时看到的月亮是怎样的?再来读一读。
对了,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
二、欣赏"江月图"
(一)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
1、自己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与作者一起去欣赏美景吧!
2、看来这样读,课堂显得比较嘈杂,大家也很难真正欣赏到美丽的月色。如此优美的文字,只有静静地品味才能让人动心动情。请大家默读第二自然段,想象出这片迷人的月色,慢慢欣赏(提示:如果读到了让你心动的词语、句子,用笔圈画出来,细细品味)
3、读书有时就得这样静下心来品味,哪句话让你动心动情了?
a、"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一种温柔、从容的神情,用在月亮身上,让我们感觉到什么呢?(有了生命,像母亲般温柔、慈祥)
多好的感觉,这就是作者藏在文字里一处微妙而美好的情思。
b、"月光洒落在长江了,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这句话写出了月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c、"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黑色"和"银色"写出了色彩美。
声音有的时候更能衬托出宁静。还记得贾岛的"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吗,原本是"推",那"敲"响还是"推"响?(敲)可是敲却更能突出那晚的安静。
4、你们看,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是宁静的、安详的、朦胧的、柔和的,这是多令人动心的感觉啊。通过读,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示图,是不是跟你想象中一样?更美丽?
能用什么词来形容这美丽的月色?
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们觉得最适合咱们班谁来读呢?(学生配乐读)
5、真美,老师也忍不住想要读一读了,欢迎吗?(师配乐范读)
还有谁想表达心中的喜爱之情?指名读。
让我们一起来赞美这美丽的月光美景吧!(齐读)
三、指导读"赛诗"部分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夜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止作者一个,还有谁?
1、他们俩在一起干什么了?(赛诗)
2、四人小组合作,一人当舅舅、一人当小外甥、一人读旁白、一人当导演。导演起什么作用呢?这赛诗和我们平时读诗一样吗?对,语速上要快,语调要高。
小组合作
3、指名小组分角色读第二大段
当学生到第12 自然段时候,打住:是你读了吗?再看看,是你读了吗?为什么?省略号?那应该是谁读呢?(或者:赛完了吗?真的赛完了吗?) 引导到省略号,继续指名课外赛诗。
4、这小外甥可真……(聪明好学)
四、指导读"幻想"部分
过渡:小外甥不仅聪明好学,而且……(调皮、爱幻想)从那里看出来的?
1、"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真是月亮叫醒小外甥的吗?在小外甥眼中,月亮仿佛就是他慈祥的奶奶,和蔼的母亲,会把他从睡梦中叫醒。
2、"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各有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小外甥非常的可爱,眼中闪动着智慧的光芒。
3、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你说,月亮像什么?"
说明小外甥喜欢聊天,爱刨根问底。
小结:作者通过对小外甥的语言和神态动作描写,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调皮可爱的小男孩。
4、"像眼睛,天的眼睛"
多么丰富而有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的眼中,月亮是或的,是天的"心灵的"窗户"。
5、像眼睛
看,老师把这则故事改写成了一首诗,读读看,可以这样改吗?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自由读,指名读。从中你联想到了什么?
如果给这首诗取题目,你会取什么?
多么丰富而又巧妙的想象,在小外甥眼里,月亮是活的,月亮是有感情的,它和地球妈妈同呼吸,共命运。
让我们再次朗读这首诗,感受小外甥丰富的想象力。
6、"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小外甥困了,想睡觉了,由此他想到月亮也困了,睁不开眼睛了,它躲到云层里睡觉去了,小外甥赋予月亮以生命。
7、多么富有童真的想象,多么富有想象力的小外甥呀!夜深了,小外甥回舱了,甲板只留下我一个人。我凝视着月亮小时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示图、音乐
四、作业
1、写"山"和"水"的诗歌也很多,课后就请大家搜集此类诗歌,仿照第二段的表达方式,创设情境,写一组关于"山"或"水"的对诗场面。
2、背诵课文的第二大段。
板书 望月
安详 像眼睛(爱幻想)
"我" 小外甥
赛诗 (聪明好学 )
《望月》教学谈 篇11
作者:徐 苹 转贴自:度假区中心小学 点击数:165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预案
度假区中心小学 徐 苹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精读“赏月”部分
1、 出示画面一个词语描述作者笔下的月光,相机引导学生结合画面,体会月色之美。
2、再读第2自然段,学生边读找出写得特别美的词,在下面加点。
3、组织交流,感悟月色的美。
4、配乐感情朗读。
三、精读“诵月”部分
1、 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2自然段。
2、 多媒体出示诗句,引导理解品读诗句。
3、 配乐感情朗读。
4、 组织学生交流搜集的诵月的诗句。
5、 引读“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浸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四、精读“论月”部分
1、 小外甥眼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自由朗读课文第14自然段
2、 指导读小外甥说的几句话,读出童趣。
3、 读改编的诗歌,读出诗意。
4、 想象: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呢?
五、延伸拓展。(略)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望月》教学谈 篇12
《望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采用多种方法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通过重点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课文描绘的美好意境,受到美的熏陶,并能熟读成确。
2、引导学生搜集、拓展相关的阅读内容,反复欣赏、评析,培养语感,积累语言。
3、鼓励学生不拘形式地动笔写,升华学生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初识课文美
1、读题。
2、谈话复习导入:《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句美、想像美)。(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今天我们先欣赏美丽的月色。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学生各抒己见,同桌谈谈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标出来,读好它,准备读给大家听。
4、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
这里将运用语言渲染法、示范读、有意比较法、以评促读法、借词发挥法等多种朗读方法,重点欣赏、评析重点词句。(顺序不固定,根据学生的选择可任意调换)
(1)第一句。
a.学生读。
b.将“安详”与“安静”进行比较,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
c.齐读。
(2)第二句。
a.学生读。
b.分别指导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这句话写出了月光下的江景有一种动态美;“千点万点”说明江面上跳动的光斑极多,数不清;“晶莹闪烁”说明光斑有光泽,像星星一样一闪一闪,很美;“在跳动”说明光斑有节奏。有弹性地跳跃,给人以活泼可爱之感。)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朗读,读出情来,读出味来。
c.师小结:是呀,同一个句子,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读起来也不一样,只要能把你感悟到的读出来,都是可以的。
d.学生自由读,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
(3)第三句:a.学生读后,请同学们说说读得怎么样。
b.指导读好“隐隐约约”。(“隐隐约约”一词写出了月光下的江景的朦胧美和神秘美。)
c.齐读。
(4)第四句:请喜欢这一句的同学一起读。
5、配乐齐读第二自然段。
三、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都深深地陶醉了。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似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文学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大屏幕出示以下三个片段:
片断一: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片断二: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
――《月光曲》
片断三: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的在她的爱光中睡去。
――冰心《寄小读者・通讯十二》
2、学生挑最喜欢的片断自由朗读。(默读、轻声读、高声朗诵、同桌读、小组读或走下座位找好朋友都可以,不拘形式)
3、欣赏。请学生先谈谈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1)师指导赏析。
a.师简述对荷塘月色的喜爱和感受。
老师最喜欢的片段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朱自清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壁,荷塘像笼着轻纱的梦。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膝俄而恬静,我们读起来,也特别有韵味。
b.师深情并茂地朗读。
c.生自由朗读。
d.生配乐齐读。
(2)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自由选择赏读片段。《月光曲》重点欣赏月光下,大海刮风起浪时“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美,要读出月的温柔和海的气魄;《再寄小读者》主要体会冰心笔下的月亮像慈母,饱含了浓浓的关切和爱。
(3)再欣赏2或3段学生课前寻找的关于月亮的片段,有些读得棒的同学可给他配上音乐,或叫他到前面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读,如果有同学能背出来最好。
(4)同桌互相欣赏搜集的美文。
四、积累运用语言,表达感受美
1、(多媒体出示美丽月色图):看着这清幽的月光,欣赏了这么多写月亮的美文,你一定也忍不住想赞美一下月亮吧?好,拿出笔在课文中美丽的月亮旁写点儿什么,可以写关于月亮的一、二个好词,可以写一、二句话或一段话,喜欢诗的同学可以写几句小诗,喜欢唱歌的同学也可以写几句歌词……今天学到的词或句可以用进去。
2、交流欣赏。
(对学生写的内容,老师应尽量从积极的角度给予鼓励和赞美,升华学生的情感,培养写作能力。)
五、师小结:《望月》真是一篇美文,处处都是美。今天,我们欣赏了美丽的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关于月亮的美妙诗句和小外甥美好而奇特的幻想。
《望月》教学谈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幻想。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人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了一幅“月夜江上美景图”,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2自然段文字。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欣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仔细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谈了些什么呢?(板书:交谈)
1、交流,小结,板书:诵月、想月。
2、讲读3―12自然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是怎么“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
(1)分一分,他们对背了几次?同桌分角色朗读。
(2)想一想,从“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景中,你们体会到小外甥有什么特点?(小外甥自信、聪明、机灵;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要靠平时的积累。)
(3)多媒体出示情景,学生背诵。
(4)那你想不想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一样呢。(请同学扮演小外甥和老师对诗)出示对诗的部分。
(5)引导: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师板书):诗中月
(6)只有这些诗词里镶嵌着明月吗?(生:还有很多很多的诗)你从哪里知道的?(双省略)
你还知道哪些?(请同学交流自己积累的诗)
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出示对诗的部分,配乐朗诵)
3、讲读13―21自然段。
(1)(出示月的变化图)引导:你看得懂这幅画吗?指名学生说。
过渡: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21小节。
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
(2)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
追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
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请你绘声绘色地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师:小外甥的这个比喻为什么使“我”感到惊讶?由此你又看出什么?
师生扮演甥舅读这些对话。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生:特别的有趣。 生: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是呀,就像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不过你好好再读读,发现了没有,它也像一首诗,一首童话般的儿童诗!(出示)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
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4、总结:
你看,月亮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板书:心中月)
此时,天便那些淡淡的云絮……月光被云层封锁住了。小外甥又说了什么?真个是月亮困了吗?从这句话中你又看出了什么?(小外甥的有趣、爱幻想。)
三、讲读课文第三段。
小外甥回舱里去了,此时又只剩“我”独自一人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幻想的翅膀。“我”会幻想些什么?
板书设计: 望 月
赏月: 江 中 月
诵月: 诗 中 月
想月: 心 中 月
cia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 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的
睁大一次
……
唐•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唐•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宋•晏几道: 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唐•刘禹锡: 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倾如熔金。
唐•白居易: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清•萧诗: 辽海吞边月,长城锁乱山。
唐•杜甫: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唐•杜甫: 片云天共远,永夜月同孤。
清•梁章钜: 清风明月本无价,近山遥水皆有情。
宋•苏轼: 新月如佳人,出海初弄色。
宋•欧阳修: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李 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李 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李 白
《望月》教学谈 篇14
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学会本课9个生字。绿线格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4.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一、导入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2、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3、现在,让我们也加入到这赏月的行列中,读一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出示第2小节)二、新授1、生自读第2自然段引导:如果读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谁能把这段话读给大家听一听(指名读)过渡: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中月,你会用上哪一个词,并说说理由。(板书;江中月)学生感悟:生1:安详,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生2:迷人,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生3:朦胧,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迷人的、安详的,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去用心读一读。(生练读,推荐读,评议,齐读)2、过渡: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了,我们也流连其中,更把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叫醒了。他坐在我身边,看着月亮出神呢。请大家读一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生:聪明好学,爱幻想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小外甥向我挑战,对诗;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那你想不想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一样呢。(请同学扮演小外甥和老师对诗)出示对诗的部分。3、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你有没有感受到?我还没有感受到,12小节用了省略号,而且是两个省略号,说明(生:还有很多很多的诗)你还知道哪些?(请同学对自己积累的诗)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引导: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出示对诗的部分)学生有感情地读诗。4、过渡: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呢。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21小节。引导:你看得懂这幅画吗?(出示月的变化图)指名学生说。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理解“不假思索”。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追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你娓娓动听的读一读。(生练读、指名读、齐读)。师生扮演甥舅读这些对话。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生:特别的有趣。
生:也像一个调皮的孩子。
师:是呀,就像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不过你好好再读读,发现了没有,它也像一首诗,一首童话般的儿童诗!(生读)
师:你看老师不该一个字,只要把这句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是一首诗
cia出示: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 闭上了
又忍不住
偷偷 睁开
每个月都要
圆圆的
睁大一次
……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生动笔写,交流。三、总结: 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板书:心中月) 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让我们再次用心的望一望这轮明月。(齐读课题:望月) 板书设计: 望 月 江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