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通用3篇)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1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通过领会诗句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体会作者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豪情壮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知道“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教学难点:
能读出绿化祖国、改造自然的壮志豪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我国人民历来有在春天种草、植树造林的习惯,为此,专门设立这个节日----植树节。 今天,我们学习一首描写少先队员积极参加植树活动的诗歌。
二、初读指导
1、听课文录音。
2、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写生字。
(3)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锨镐 彩翼 荒山野岭 裸露 咆哮 枝繁叶茂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卡片
(2)指名分节读课文,理解词语意思。
荒山野岭:没有人烟的山岭。
锨镐:劳动工具。 裸露:没有东西遮盖。
枝繁叶茂:指树木长势好。咆哮:形容水奔腾轰鸣。
4、讨论:
全文可分几部分?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第一部分:(第1节)写“我们”踏着春风向荒山野岭进军。
第二部分:(第2-7节)写“我们”用双手为荒山披上绿装,使动物有了家园,让环境变得美丽。
第三部分:(第8节)“我们”要绿化祖国山山岭岭的决心。
文章首尾呼应。
三、指导写字
鼠:笔划较多,注意顺序、间架。
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一、复习
指名分解读课文,要求读正确,读流利。
二、精读训练
1、出示第一部分。
(1)自由读。
(2)讨论:你读懂了什么?
(3)想象:同学们是怎样到荒山野岭进行植树活动的?
(4)“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行诗句,你是怎么理解的?
(5)怎样读好这一节?自己试一试。(读出愉快、自豪的语气)
2、第二部分
(1)自由读第2~~7节,想一想:这部分写了哪方面的内容?(热闹的植树场面,美好的遐想)
(2)指名读第2节,想象一下当时的场面。(热火朝天)
指名朗读,表现同学们劳动的干劲。
锨镐/丁丁当当,
奏响了植树歌谣;
清水/哗哗流淌
滋润着/颗颗树苗
(3)讲解植树造林与水土保持的关系。
(4)默读第3~~7节,思考:
植树活动给荒山野岭带来了什么变化?
交流。
板书:黄山披绿坡动物有家园环境变美丽
(5)讨论:
你觉得哪些诗句写得好?为什么?
(引导学生体会对偶、拟人等手法的运用,写出了荒山换新颜的喜人景象,写出了动物无忧无虑的情景,写出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安宁)
(6)指导朗读第3~~7节
听课文录音。
自由练习
“开火车”朗读
评议
3、第三部分
(1)齐读
(2)这节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呼应开头,点名主题深化中心)
(哪一个词呼应了开头,写出了荒山的变化,表现出植树意义之大?)
三、练习背诵
1、引读助背。
2、跟录音轻声背。
3、配乐齐诵。
四、作业:默读课文,想象荒山植树后的美好景象,写一段话。
枝繁叶茂 青山碧岭 茂密树丛
搭窝筑巢 阵阵林涛 碧波荡漾
要求:1、自拟题目。
2、层次清、语言美、尽量用上所提供的词语。
板书:
1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荒山野岭
荒山披绿装
动物有家园(首尾呼应)
环境变美丽
青山碧岭
教学反思:
《春光染绿我们双脚》是一首节奏欢快,朗朗上口的现代诗。主题明确,号召少年儿童参加植树造林活动,绿化祖国,美化我们的家园。教学中我尝试着从诗歌的特点入手,然后感受诗歌内容,品析诗歌主题。1.在反复诵读中了解诗歌特点:这首诗的前后呼应,诗的第一小节和最后一小节结构相似,就差了一个词语,?荒山野岭?成了?青山碧岭?。诗人的这一呼应非常巧妙,他把植树造林的前后不同就融进这两个词语里,并且抓住这一前后呼应能够引起孩子读诗的兴趣,理解诗歌的主旨。春光为什么会染绿我们双脚?孩子在反复诵读中对?染?产生了浓厚兴趣。2.在想象场景中感受诗歌内容。.教学时我让孩子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补充了少先队员植树造林的场景以及植树造林以后小动物们安宁幸福的生活。两处想象,孩子读活了诗歌的语言文字,读懂了植树造林给自然、人类带来的真切变化。说教在这里变成了体验,相信体验能产生冲动。
2暖 流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理清课文层次。
教学重点
读通课文,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
一、设疑导入
1.读课题,谈谈对暖流的理解。
(查字典理解:两个义项一是本意,指一种自然现象;一是比喻义,比喻心中温暖的感觉。)
2.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组织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度的句子多读几遍。
2.巡回检查学生自读情况,对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
3.组织交流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组织开火车读。
(2)请同学们画出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同桌互相读一读。
联系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生词。
(3)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把句子读通顺,教师相机正音。
4.组织再默读课文,思考:想想课文主要写了怎样的一件事。
5.组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6.按事情的发展顺序给课文分段。
(起因、经过、结果)
(交谈前――交谈中――交谈后)
第一段:(1)来南开大学看望师生员工,大家都很激动。
第二段:(2-6)对年轻人关怀备至,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
第三段:(7)同学们对发自内心的敬佩。
三、指导写字
1.出示全文生字,引导讨论:这么多生字中,你有什么巧妙的方法可以很快记住其中的哪几个?
2.指导用钢笔描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养成教育训练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重点词语。
教学重、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暖流”的含义,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体会对青年人的关怀和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和对青年人的关怀。
教学过程
一、设置疑问,导入课文
1.寒冬里的南开大学涌动着一股暖流,这股暖流从何而来?
2.再读课文,划出你能感受到“暖流”的词句。
二、交流对话 品读感悟
1.交流感受“暖流”的语句。
2.从这些划出的句子中,你觉得怎么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细细体会。 平易近人:来了,他满面春风,想同学们致意。和蔼兴致勃勃抑扬顿挫
对古典文学十分热爱:背《滕王阁序》、《水调歌头》
对年轻人的关心:强调说:“优秀的文学作品应该熟读,重要的地方还应该背下来。”
(练习朗读,感受平易近人、关心青少年、知识丰富。)
3.课文写了平易近人,关心青年,热爱中国古典文学,但没有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来刻画的。找出有关的词句读一读,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真实、自然、生动、形象)
4.齐读最后一节。想一想,王辉为什么会打心眼里佩服?
反复朗读王辉的话,体会其中的激动和敬佩之情。
三、总结全文。
1.想一想,课题“暖流”是什么意思?(对师生的关心、对年轻人的关怀,对古典文学的热爱,使大家产生了激动、兴奋、喜悦的情绪。)
2.同学们看到本文《暖流》这个题目时,心里在想些什么呢?是不是陷入了思索,在考虑这暖流到底有什么意义呢?文章写的是在天津视察工作时看望南开大学师生员工的事,题目不也可以取《来到我们中间吗》?将课题“暖流”换一个试试,好不好?为什么?
3.本文的那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反复拿来读一读。
板书设计:
暖 流
平易近人 关心青年 热爱古典文学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内容简单易懂,最出彩的环节是上完课文后,针对课文题目进行讨论,我问:?课文还可以换成什么题目??有学生提出用?来南开?做题目,我让同学们对比讨论,用哪个好?为什么?学生说用?暖流?好,因为他可以体现出人物内心的情感,更含蓄、深刻一些。看来这些学生理解课文的水平提高了不少。
3. 只拣儿童多处行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
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时间:
3课时。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
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
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
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
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
.检查自学情况。
(1)
正确书写带点的字。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
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
朗读课文。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
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教学过程
1
.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
“――”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
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②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
儿童多处行。先解释:“解”“何在”“拣”的意思,再说说自己对两句诗的理解。
2
.学习课文第二段。
(1)自读第3自然段,找出作者联想的句子。(个个鼻尖上闪着汗珠,小小的身躯上喷发着太阳的气息。
理解这句的意思。(形容小朋友充满了活力。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2
五年级下语文教学反思
(苏教版)
蒋正梅
20__.6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教学反思
今天上的是《春光染绿我们双脚》。但我感觉到学生的朗读不行。于是自己先范读了一下。我想让学生感受一下,课文该怎么读?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老师读得好的原因。学生想后说,因为老师根据内容的不同,语调等都有不同的变化。我肯定了他们的想法后,让他们按照老师的方法继续练习朗,随后指名学生起来读。但是效果并不是很理想。于是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先让他说说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然后让他把体会到的读出来,这样学生就容易掌握了。但是没有指导过的句子,学生依然读不好了。这种现象说明学生的语感还没有形成,对语言的感悟能力还处于一般水平。我想这是需要长期练习和积累的,决不能操之过急。
2.《暖流》教学反思
精读赏析,深入体会:1、组织学生抓关键词“满面春风,和蔼,拍着,兴致勃勃,抑扬顿挫,高兴,满意”等词语,朗读体会平易近人又沉稳持重的领导风范。2、与同学们的亲切对话部分,则是让学生分角色朗读,理解对话的内容,同时看图想象对话时的人物神态动作,从而真切地体会对青年一代的关怀。以及从背诵古诗文,学生可以了解对古典文学的热爱。3、点明中心,总结体会:结合两部分的朗读体会,引导学生再一次深入体会:此时此刻,南开大学的师生们心中的感受―――激动,兴奋,喜悦,佩服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情绪,融合在一起,就象一股暖流,温暖了大家的心!这里需要老师做轻微点拨,用一个生动的比喻,就给予课题“暖流”更深层的理解。
3.《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反思
今天在授新课时,我抓住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中“拣”字做了个小文章。(我先在黑板上板书“捡”“拣”两个字,并示意同学们思考两个生字的区别。)一学生立马举手,并答道“第一个‘捡’意思是随便无心地将某物拾起来,而第二个‘拣’含有挑选的意思。”我建议同学们抱以热烈的掌声。“今天啊,我们就来学习新课文,大家可要留心了,小心把这两个字搞混哦!”然后,我留下了黑板上的“拣”字而擦掉了另一个,顺势板书了整个课题――“只拣儿童多处行”。虽然简单地由两个易混淆的字引入,但我发现大家的注意力尤为集中,接下来的课大家听得全神贯注,当然,我也是教得轻松自如了。
4. 《早》教后反思
《早》一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腊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因此,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注意抓住文中描写梅花的句子,引导学生理解文章是借花喻人,让学生通过欣赏梅花的美来体会梅花和鲁迅之间的共同品质。教学中,先让学生朗读描写梅花的句子,找出作者是从哪几方面来描写梅花的,把握梅花的“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在让学生抓住文中的重点词语品悟之后,又再次引导学生朗读文章,加深体验。这样通过感受腊梅外在的美,联想到腊梅的早,由此引出鲁迅书桌上的早,自然流畅,学生也体会腊梅的冰清玉洁和鲁迅的高洁品格是合而为一的。
另外,在教学中我设计了名言的补充,这一环节还是挺受学生欢迎的,能帮助学生积累不少名言,丰富学生知识,对他们也是很有益的,以后的课上类似的延伸应多一些。
不过在整节课的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不足,一些细节方面的问题处理的不够好,课堂生成资源的处理还不够机智,有待改进。
5.古诗两首
《游园不值》教学反思1
《游园不值》是一首赞美春天的好诗,作者写得别具特色,是一篇通过体会句子含义启发学生思维,发挥学生想象力的好教材。这首诗整体上有一定的叙事性,还揭示了一个道理:美好的事物是压制不了的,必然会蓬勃发展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
通过描述事件讲故事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诗所描写的意境。由于教材对诗中的一些词作了注释,所以我主要让学生自己借助注释,发挥想象理解诗意,避免了冗长沉闷的串讲,效果较好。但学生对诗的后两句,只能作表面的理解,未能体会出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我及时启发点拨,结合看图,边读边想象,让学生感悟诗句的含义。课后我还布置了诗改文的训练,由于学生对原诗理解得较好,所以不少学生写得令人满意,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
《宿新市徐公店》教学反思
在教学《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上课伊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一个住在乡村的孩子刚刚起床,推开家门,就看见一只黄色的蝴蝶在院中翩翩起舞。孩子被吸引住了,想趁着蝴蝶落在一朵鲜艳的.太阳花上休息的时候抓住它。可是再怎么轻手轻脚,那只机灵的蝴蝶还是一拍翅膀飞走了,沿着乡间的小路,直飞进黄澄澄的油菜花中。孩子追啊跑啊,但茫茫如海的油菜花丛里,哪里还能发现蝴蝶的踪迹?大家想,这时,这个小男孩的心情会怎样?”学生议论纷纷,有的说:“他一定很生气。”有的说:“他气坏了。”有的说:“他大哭起来,因为油菜花是黄色的,蝴蝶也是黄色的,他找不着了。”我故意摆出一副神秘的样子,对他们的答案均无情地给予否定,顺势说:“请看图,这个孩子发现蝴蝶突然不见了,不但不生气,反而很开心,很兴奋。这是为什么呢?”学生们一头雾水,一个劲儿地摇头。我连忙再趁热打铁:“大家认真读读古诗,再好好欣赏插图,就明白了。老师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你们能告诉我吗?”话音落毕,教室里孩子们认真欣赏古诗的情景让我很欣慰:有独自摇头晃脑吟诗的;有用手指指点点与同桌交流的;有神情专注、仔细阅读的。才不过几分钟,一只只可爱的小手就已高高举起,争着发表自己的看法。
这节课我并没有使用多媒体,而是借助教师的语言和课本插图,我认为也创设出了一种学习的情境,所以我认为创设情境不一定要依赖多媒体。
6.《梦圆飞天》教后反思
上这课前,考虑到这课篇幅比较长,读通读熟不容易,早读课上让学生重点读,大概用了20多分钟,通过检查,情况还不错。因此,按照事先的预设导入后,先巩固了生字新词及比较生疏的词(乳白色 执行 划破 控制 侨胞;戈壁大漠 寒风凛冽 亮如白昼 肃然伫立 烈焰升腾 大漠震颤 直指苍穹 清晰可辨 游弋 蕴含 澎湃 橘红色)接着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飞船和太空的资料,学生们畅所欲言,找了很多内容,更可喜的是这样的场面给今天的教学内容创设了很好的情景,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我抓住时机,随后问到:大家搜集的内容和今天要学的课文《梦圆飞天》有哪些不同。马上就有学生举手回答:这篇课文中的飞船是首次载人飞向太空的。我很快又问:“首次”怎样理解?有人回答:是第一次。“让我们自由读这篇课文吧”每个学生都很投入。课文中有好几个场面都让人印象深刻,有发射前扣人心弦的等待场面,有发射成功后激动人心的场面等等。要想让学生能对课文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我想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引导学生抓住课文语句反复朗读,文中按飞天的先后顺序重点描写了四个场面,教学时,我让学生找出最令他们感动的场面说一说原因,主要以“送行――发射――问候”几方面来讲,你感受到怎样的气氛,体会到怎样的心情这一大问题,一起和学生品味了,学生想说的很多,体会得也比较好,能扣住文章的关键词体会到人们激动、期待、兴奋等心情,也能从杨利伟的话语中,感受到他必胜的信心、坚定的意志、不怕牺牲的精神此外,让学生课前去了解一些有关飞船的信息,增加这方面的知识,对于学好这篇课文也是有帮助的。
7.《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教后反思
一直以来我总在思索着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的方法,尤其是农村小学。每一次上到这一类科普说明文时,总是觉得自己胸无点墨,学生更是苍白如纸。想要学生在课外搜集资料,在农村还是比较困难。家中有电脑的不多,家里有相关科学类书籍的更是少之又少,如果我
布置了这样的实践性作业,估计也不可能有人完成。就算找到了相关资料,学生也不会分类整理,只是将网上的不加选择的全搬而下,有时,资料里的话可能他们都读不懂。该如何有效的完成这样的课外作业呢?
今天这一课的教学,是我这两星期以来效果最好的一堂课,自我的认为我也已经进入了课堂,学生也进入了课堂。整个第二课时的教学,我围绕着课文中的两个设问进行展开。学生学得也是饶有兴趣。在一个个问题解开的同时,我突然发现我的板书有了一定的规律。有时上课特别随意的我,发觉了其中的奥妙,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更为实际些,更加与课文内容联系紧密些。于是一张研究表格诞生了。
主题 课内 需要解决的问题 课外搜集
1、相同点 同样 还有其它相同之处么?
2、不同点 有生命
3、水从何而来? 1、 陨石或彗星带去
2、潜藏在矿物中。 彗星是什么样的?
4、为何留不住? 1、散失
2、吸引力小 整个散失的过程是怎么样的?
5、生命之谜 未知 现在?
6、其它
为了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亲自搜集,我与信息课的老师商量,让学生进行上网查询。整整用了一个多小时的查询与记录,学生们才有了许多收获,看到更为详尽的火星资料,更多精美的相关图片。收获的喜悦溢于言表,又用一节课,我让他们认真地完成自己的这份表格。
写到这里,我也不知道,我这么做对孩子们有多少好处,或者说是老师在玩花样,跟人学样。只是觉得能够在众多的资料中学会选择,学会取舍,也是一种本领,我想,慢慢地这样的研究与整理,我又可以放些手了。
8.《神奇的克隆》教后反思
为了让学生深刻地理解“克隆”技术的神奇、发展以及成就。教学第八自然段末尾的时,我采用了假设法: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 ,(为人类造福什么) 。借此问题激发学生合作探究,体验克隆的神奇。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一名学生用响亮的声音回答道:假如我是科学家,我想克隆一所希望小学,让所有失学儿童重返校园,快乐学习多有爱心的一个孩子呀,但这一说,遭到了其他同学的极力反对,有的说“房子是沙土、石子、砖块做的,不需要克隆。”有的说“房子是建造的,怎么能说克隆呢?”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这位女生被迎面袭来的反驳搞得莫名其妙。看得出她不光有些失意,更存有太多疑惑:老师不是刚刚说被克隆的物体与原来的事物看上去一样吗?怎么我克隆一所学校就不行呢?此情此景,让我措手不及,我备课时全然未想到这一问题,学生会提及到克隆与生物无关的事物。正因如此,当时的我竟然将一个最好的时机“放跑”了,只是顺应着其他学生的说法“趟”了过去――对,有道理!若当时“顺水推舟”,接着其他学生的话题引导下去,点破“克隆”就是针对有生命、有细胞的生物而言的,而沙子、石头、砖块有细胞、有生命吗?那么 “克隆”的真正含义就迎韧而解了。遇到这一问题后,我深刻地意识到钻研教材的同时,还得钻研学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查阅资料,备课,从而实现课堂教学的真正目的,使学生真正理解课文,领会生活。
9.《海伦?凯勒》教后反思
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在阅读实践时,让学生亲身体验很重要,我认为,若在学习课文前,
设计情境,让学生有机会尝试和体验,在学习课文时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2.海伦学习盲文的不屈不挠,课文中的重点词句出示后学生能很好地理解巩固,通过这些词句体现了海伦的学习精神,学生感触很大。后一部分海伦练习说话时的坚持不懈也让学生受益,第二部分学习时采用放的形式比较好,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10.《二泉映月》教学反思
中秋之夜,无锡惠山的二泉,天上明月高悬,水面月光如银,静影沉璧---多么好的美景呀?让时光回到95年前,是什么原因叫一个双目失明的中年汉子―阿炳为后人演绎出不朽的世界名曲――《二泉映月》?透过历史的烟云,我们不难看到:是社会的黑暗让阿炳身染恶习,而后生活潦倒;又是命运的多踹,让阿炳生活中步履维艰;是生存的勇气让阿炳坚强地活了下来,又是他凭着对音乐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成就了他所喜欢的音乐―《二泉映月》。
怎样让学生理解课文,听懂音乐所表达的内含,是老师所寻求的难点。本人是这样做的:在第一课时,讲清―阿炳和文章的写作线索,读文自学生字、新词,这里我认为:阿炳的生活背景一定要讲清楚,不要让学生认为:阿炳就是一个会拉二胡、双目失明的瞎子---阿炳有他少年丧母的不幸,同时也有私塾苦读和学习音乐的刻苦和对音乐的天分,二泉边,他有着少年时光的美好记忆,所以,才有,后来的艺术成就。不能把阿炳同现在的职业乞丐相提并论
第二课时是感悟阿炳的写作过程。教师导入:无锡的二泉是美丽的,阿炳创作的《二泉映月》更是不朽的,让我们带着对二泉,对阿炳的无限追思,走进二泉,走近阿炳的内心深处----导语为学生的齐读1-3自然段和导入下文做了诠释。
11.《郑和远航》教学反思
在教学“扬帆启航”一部分中让学生自读,然后用一个词语概括自己的感受。感受可以很多种,这里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品读感受,但是教师需引导把课堂教学重点要放在宝船的介绍上。这段文字的描写非常形象也很精彩,是学生作文的理想范本,同时透过大量的数字、比喻和对比,可以引导学生体会出宝船的壮观,然后辅以资料补充使学生明白这宝船的设计和制造是非常神奇的,就算以我们现阶段的科学技术也是难以制造出来,以此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此时加以板书强化学生的认识。
在教学“友好往来”一部分时,让学生看“你是从哪些地方品读出中国人这种骨子里的?友好?的”,再体会 “往来”的意义,辅以资料理解郑和下西洋的经济、文化、政治意义,学生自然而然对“友好”一词有了更加深刻的感悟,此时板书“友好”,时间恰到好处。
在教学“战胜凶险”一部分时,主要引导学生找出凶险是什么?重点品读海上风浪大的句子,学习这种兼比喻、夸张和拟人于一处的形式,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写,从而使学生意识到这是一种侧面烘托的方法,目的就在于表现出郑和和他的船队是“勇敢无畏,机智沉稳”的,此时板书“勇敢”加深学生的理解。
这三部分教学结束,做一个简单的总结,体会郑和的精神,从来引申到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以此作为过渡,品读还有什么样的精神。
12.《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教学反思
教学本课时,我抓住了两个问题统领全文,其一:司马迁为什么要写史记?其二: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对于司马迁为什么要发愤写史记?通过与发奋的比较,学生理解为“一场飞来横祸”造成。通过教师补充“李陵事件”,使学生了解司马迁是一个正直、勇敢,不同流合污的硬汉子,是个是非分明的客观的史官;接着抓住“血溅墙头”“了此残生”理解司马迁所受的屈辱是常人所不能想象的,他想象一个男子汉一样光明磊落的活着,可是现实却不容他如此;他想象男子汉一样壮烈的死去,可是父亲的遗志没有完成,理想没有实现,他只能忍受着悲愤苟活着,他是一个伟丈夫。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篇3
五年级下册语文
教
学
反
思
忠窑小学 杨爱雪
五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忠窑小学 杨爱雪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转眼,一个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已经结束了,回顾这一学期以来,学生的点滴进步让我无比欣慰,但还存在这问题,今后还需努力解决,现对自己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总结如下:
一、狠抓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我班学生基础较差,为了扎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我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对症下药,因材施教,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比如,在书写方面,我大力强调规范,要求行款整齐,字迹工整,并努力克服错别字。对生字新词的理解运用,对近、反义词的积累等,我都逐一进行讲解或强调,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语文能力。
二、做好学习方法的指导
俗话说,“磨刀不误砍柴功”。最重要的学习莫过于方法的学习。提高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对提高学生学习成绩是有很大好处的。有的同学为什么老是玩,可成绩却不错这是为什么呢?首先,我们强调上课专心听讲,及时对知识进行巩固,然后还要及时复习。有人说,聪明与否,在于是否思考。这是很关键的,我们要着重知道学生学会思考,睡前回顾当天所学,也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方法多,但要适用,易行,便于操作,还要督促学生坚持。
三、做好转差工作
针对我们班差生较多的情况,我很抓差生,给差生“开小灶”,每课跟进,要求生字词语过关。既严格督促,又给与他们及时的鼓励,使他们重拾学习的信心。
四、突出章节过关。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分为七个单元。在每个单元的教学任务之后,我都进行检测针对学生从在的问题,及时解决。对确实空难的学生进行细致的个别教育,使之掌握,并能运用。由于抓好了章节过关,本期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有了提高。
五、拓展知识视野
语文教学必须重视积累运用,只有学生对知识有了一定积累之后才能运用,为了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我开展了一系列的语文活动。1、优秀文段朗读。通过学生自主搜寻优秀文段,使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使学生的阅读量增加的同
时,学生必然收获了许多东西。2、好词佳句的收集。在不断收集整理的过程中,学生的词积累有了明显的增多。3、开展各种语文活动。如辩论、演讲、出手抄报等等。学生的活动中增长了知识,训练了动脑、动口、动手的能力。在这个学期中,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这和经常开展语文活动是分不开的。
六、存在问题与不足
1、同学们的作业,个别书写质量太差,作业本保护的不够好,个别同学对字的笔顺、笔画掌握的不好,错别字比较多,还没有养成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在教学过程中,对新教材理解、运用不够深刻。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教学方法不够灵活,没能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教学中,有时候没有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
4、个别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还没有养成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5、学生学习情况两极分化严重,有少数学生还没有掌握写作文的方法,学生的整体写作水平较差。
七、今后努力的方向和设想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打算通过与学生谈话等方式,使学生认清学习语文的重要性及趣味性,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学习语文很有意义,语文课很有趣。学习先进的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教具,充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要努力开发、充分利用语文课程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实践活动要与教材内容有一定联系,可以将游戏、唱歌、猜谜语、表演等引进课堂,也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自然、社会,走进沸腾的生活,使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
3、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对课文的重点、难点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多组织一些班级活动,如:朗读比赛、说话比赛、讲故事比赛等等,使那些思想落后,集体荣誉感差的同学受到启发教育,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责任感。
4、加强教师自身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以适应新形式下教学发展的需要。
如果这样坚持下去,学生的语文兴趣得到了激发,语文基础知识得到了提高,语文活动得到了增强,在下学期的学习中会更有利于教师同学生共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