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教学资源网(www.jxzy.wang)
首页 > 教案设计 > 语文教案设计 >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选17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选17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加入收藏 我要投稿 点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选17篇)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点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课前准备

  1、教师:在小黑板上写出“资料袋”里的内容。

  2、学生:自读课文,理解生字词。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老百晓在线》提供的文章〗

  一、出示“资料”,引出课题

  1、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内容。

  2、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一定会明白的,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板书并齐读课题,突出“怎样变化”。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3、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注: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交流。

  1、了解黄河的变化,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地朗读重点段,如“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2、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社会原因”,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情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畅谈启示可以结合最后一自然段和“资料袋”的内容。先放开学生谈自己受到的启示,再引导学生读科学家“数管齐下”的治黄方案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心声,教师适当补充国家治理黄河的情况。

  四、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1、教师小结:我们通过读书和交流读懂了这篇课文。同学们,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现在却成了一条祸河,成了一把悬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头上的利剑。让我们把我们对黄河母亲的关心,对环境保护的关注,对人类活动和环境保护之间的深刻认识,对“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强烈愿望,融入到课文的每一句话中,通过我们的深情朗读表现出来吧!(教师的这段介绍应该满怀激qing)

  2、学生自由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模拟情景,延伸拓展

  1、师:同学们,我们明白了“行动起来,拯救黄河”的道理,你准备怎样去响应“保护母亲河行动”呢?

  注:可以引导学生演讲,写调查报告等。并且要及时反馈,把这个活动比较深入地开展下去。

  2、全班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写治理黄河的方案。(教师可以补充相关的资料)

  注:1、2项可以选择一项作为重点深入下去。

  六、小结

  一.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变化的原因和演变的过程,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弄清课文为一些难懂的词语。

  3、学习课文,懂得作者是怎么样积累材料的。

  4、有感情朗读课文。

  二、课前准备:

  出示黄河流域示意图。

  三、教学课时:二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学习“预习”部分。

  1、黄河是我国第几条大河?

  2、我们的祖先什么时候就生活在黄河流域?

  3、后来黄河有没有变?变成什么样子?

  二、提示课题。

  1、板书课题。板书: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解题。

  三、初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

  四、学习分段,根据段意。

  第一段:讲近2000年,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第二段:讲数千年前,黄河气候温暖,土地肥沃,是我们祖先生息繁衍的地方。

  第三段:讲由于黄土高原气候的变化和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黄河流域水土流失,黄河改道。

  第四段:讲科学家设计治理黄河方案,使黄河逐渐变好。

  五、学习课文第一段。

  1、人们把黄河比作什么?

  (中华民族的摇篮)

  2、可是,近20000年来,黄河的表现为什么叫人大吃一惊?

  3、课文是怎样说明这个问题的?

  4、小结:这一段先从正面指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从反面来说明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使人印象更加深刻。

  六、课堂作业。

  1、抄写新词。

  2、预习课后作业第1、2题。

  第二课时

  一、讲读课文第二段。

  1、这一段讲了什么?

  (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第二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3、为什么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课文是怎么样描写的?

  二、讲读第三段。

  1、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忧患是什么意思?

  2、黄河造成灾难的原因是什么?

  (含沙量大,泥沙沉积,河床升高,成为悬河,容易决口,形成水灾。)

  3、造成黄河含沙量大的原因又是什么?

  4、理解“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小结:这一段讲黄河变坏的原因:大自然本身变化造成的;人类破坏造成的。

  5、有感情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四段。

  1、读最后一段。

  2、面对日趋严重的问题,科学家们想出了哪些办法?

  (关键是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3、科学家设计了什么样的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这些方案有什么好处?

  (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

  四、总结全文。

  1、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么样的教训?

  2、学习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要保护环境增强环保意识,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五、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册。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决口

  变化:含沙量大< >大水灾

  改道

  大自然变化造成

  原因<

  人为造成

  治理  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修筑水利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一)创设情境导入,提出读写要求。

  1、播放影像资料,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观看影像资料后,指名回答课文主要内容。

  教师板书:灾难摇篮原因治理

  2、复习电子文稿制作方法,提出读写要求。

  指名回答电子文稿的制作方法,教师相机投影:

  一、筛选、下载资料;

  二、整理、编辑资料;

  三、完成并存盘;

  四、展示、介绍电子文稿。

  然后教师提出读写要求,要求学生选定主题后,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中阅读、筛选有关资料,进行资料重组,制作出一个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电子文稿,实现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二)检索阅读资料,协商制作文稿。

  1、分组选择主题,自主查阅,筛选资料;

  2、分组协商讨论,进行探究学习;

  3、教师监控学习过程,开展个别化教学;

  4、分组完成电子文稿的制作。

  (三)分组汇报展示,指导评议修改。

  1、学生分组汇报,展示电子文稿;

  2、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从筛选文本、音频、视频资料,围绕主题重组资料,推敲文稿结构、语句、版面设计等方面进行评议修改;

  (四)引导学生总结,升华学习体会。

  总结本课的收获,并希望学生对电脑的学习,为读写一体化打下更坚实的基础。

  教学设计思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已不可回避地面临着挑战与变革,就我们的阅读与写作而言,其变革更为巨大。当代信息技术所导致的阅读方式变革突出表现在:从文本阅读走向超文本阅读;从单纯的阅读文字发展到多媒体电子读物;在同电子资料对话中的高效率检索式阅读。

  对传统写作方式和写作教育的挑战突出表现为:从手写走向键盘输入、鼠标输入、扫描输入、语音输入;图文并茂,声形并茂的多媒体写作方式;超文本结构的构思与写作;在与电子资料库对话中阅读与写作的一体化。

  为顺应时代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从教学模式到师生关系到教学手段和组织形式都必然进行一系列的变革。为此,我们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进行一些大胆的探索。《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的活动课教学就是我们这种实验探索中的一次尝试。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处罚。课文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课文就黄河变化的前因、后果及相关知识点到即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意犹未尽。因此,我们抓住学生余兴未了这一时机,将课堂教学的内容向课外、向校外、向社会这个广阔的天地延伸、拓展,同时为了充分体现信息技术时代阅读写作方式的开放、灵活、高效等特点,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语文实践活动:制作了一个存有黄河视点、防汛、水文源头、治理黄河和黄河风情等内容的,包括文本、音频、视频、静画等多种形式的电子资料库,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认识水平,我主要选用“自学探究”式教学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从中学会方法、获取信息资料,在与电子资料库的对话过程中,通过快速检索资料,学习面对未来信息社会中大量的信息,能够迅速检索、筛选处理信息所需要的信息资料,使学生充分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开课时,我就提出了读写一体要求――自主检索阅读资料,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有声有色的电子文稿。有了这个富于创造性的学习任务,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激发出来了,我抓住时机指导学生理清课文的框架,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自主构建读写框架,再打开资料库,逐段进入学习资源、小学部、语文、四年级、黄河,然后通过“关键字检索”窗口输入关键词语,如“黄河”、“泥沙”等,几秒种后,电脑就在通读资料库中所有信息的基础上,筛选出相关资料,供你阅读。各小组再根据各自的选题,抓住联系,利用键盘、鼠标输入等方法协作完成一个图文并茂的电子文稿,虽然文稿内容主要是由资料库中下载的文字,图片或者是影音资料组合成的,但其文本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因而属于学生们的“创作”成果,这种读者与资料库之间的人机对话,显然是信息社会中一种极其重要的阅读――写作能力。

  各组再选派代表介绍并展示各自的电子文稿,每组介绍、演示完毕,其他同学提出修改、完善意见,修改完,再把各小组的电子文稿组合成一篇完整的图文并茂的文稿。

  这样的教学设计,实质上就是在尝试将信息技术课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2

  导学

  内容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课型

  新授

  课时

  1课时

  导学

  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

  难点

  1、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的原因及可以采用的防止水土流失的办法。

  2、树立环保的观念。

  教学

  准备

  ①教师准备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课件。设计形象介绍“流域、河道、悬河、河段、河床”的课件。

  ②教师准备小黑板,上面写有“资料袋”内容。

  ③学生自读课文,查字词典理解“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

  内容预设

  预设可能

  导学策略

  一.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

  2、针对课题质疑

  大家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疑问提出来呢?

  对于黄河的了解需要再做回顾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较多较杂。

  1.                            播放课件:

  江水涛涛、奔腾不息的黄河;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黄河流域;暴雨频频、水土流失严重的黄土高原。

  (音乐─由舒缓到严肃、高亢)

  2、观看了这段关于黄河的片子,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在黑板上梳理学生提出的重点问题:

  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变

  内容预设

  预设可能

  导学策略

  二、自主学习课文

  1、读思结合,圈点勾画

  2、全班交流,读中点拨

  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需要教师的导航。

  学生对于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理解起来有难度。

  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呢?课文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

  出示读书要求:

  ①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并认读生字词。教师适当检查。

  ②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默读、轻声读、跳读),边读边思考问题,在书中圈点勾画,还可以在语句、段落旁批注自己的感受。教师巡回指导,表扬善于学习的同学,耐心辅导学习吃力的学生。

  ③选择自己乐意交流的伙伴,相互交流。

  当交流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时,可采用图示的方法,引导重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社会原因。

  当讨论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时,对紧扣“数管齐下”归纳要点,适当补充有关黄河治理的情况。

  内容预设

  预设可能

  导学策略

  三、联系“资料袋”,畅叙感受

  读文后“资料袋”,即兴演讲畅谈从课文中得到的启示。

  四、小结学法,延伸拓展

  学生即兴演讲的内容可能较单一,唯书本至上。

  对于小结学法有同学不会

  鼓励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及本地河流湖泊的状况畅谈感受。

  教师点拨:

  如学习本文,主要是采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阅读的。

  板书

  设计

  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气温转寒,暴雨    (环 保)

  原因:

  人口增多,砍伐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木林为主        防     导       过去 摇篮

  治河   规划田地           水土流失

  修筑水利        止     致        现在 忧患

  作业

  设计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教学

  后记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3

  教学目的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教具准备

  幻灯片、投影仪、录像

  课前让学生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

  1、预习课文,你知道了什么?指名回答。

  2、指名朗读课文,别的同学当“小老师”,指出字音及句子方面的问题。

  3、投影出示2000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师配乐读第三自然段。

  4、放实景录像,黄河流域的近况

  5、体会“摇篮”与祸河的含义,产生“大吃一惊‘的切身体会。

  二、学习第二部分

  1、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什么关系。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导读第6自然段。

  3、学生交流学完第6自然段后理解的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

  4、同桌协作,完成下表。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关系  严重后果  治理方案

  自然原因

  人类的破坏

  5、流所填表格。

  三、品读:揭示中心,试谈体会

  1、品读回顾全文,理出文章脉络:变化原因治理。

  2、根据文章层次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环保小队”上台汇报:西安环境保护方面还存在哪些问题,原因何在。

  4、师:从黄河的变化中我们应该吸取什么教训,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应在小组中就西安环保问题提出建议。

  5、在班中集体交流自己小组拟订的环保建议。

  四、作业。

  请同学们将自己调查的西安地区环境问题及建议写下来,寄给省政府有关部门。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2000年中  决口1500多次   改道26次……  数据

  数千年前  气候温暖     森林茂密

  后来    含沙最大     是长江68倍   查资料

  原因    气候变寒     暴雨集中

  开垦放牧  森林草原

  治理    保护森林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4

  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00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00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比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总重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5

  林林   

  1、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

  在的联系,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 等词语的意思。

  3、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4、朗读课文。

  课文第二段写黄河的变化是教学的重点。

  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是教学的难点。 

  中国地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一、启

  1.用电教手段出示有关黄河的画面,配乐,导言揭示课题:在我国广褒的国土上,一条条河流日益奔流着,从不停歇,它们为大自然弹奏着万物生机的交响曲,慷慨无私地哺育着两岸的人民。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关于黄河的文章。教师板书课题后学生述说课题。

  2、学习本课要达到什么目的?请大家学习“学习要求”。

  3.学生自读自学程序与方法,讨论安排学时。

  二、读练一――自学程序与方法一、二、三

  学生按平常整体理解课文的程序与方法自学,结合上下文理解字词,教师巡视、辅导。

  三、知一

  1.指导学生重点述说生词学习情况,教师加以点拨。

  2.学生述说分段情况,说明理由,教师加以点拔。

  (课文可分为四段。第一段是第1自然段,概括他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是2、3自然段,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是第4--6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是第7自然段,介绍设计治理黄河方案)

  四、读练二――自学程序与方法四

  1.教师提示学法:①先读课题,找出课题中的一个重点词。②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弄清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关系,读课文,说说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

  ③完成旁批中的问题。

  2.学生读想划批说写,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五、知二

  1.学生读第一段后述说。(“表现”的意思是所做的事情。“摇篮”在课文里的意思是发源地。从2000年、2oo年,15oo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教师点拨:这一段用数字说明了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我们在说明一种事物时也要经常运用列数字法,把事物说具体。这样,使文章很有说服力。

  六、结

  七、作业  

  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想一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

  第二课时

  一、复习

  听写词语;

  指名背诵第九课。

  二、继续学习课文。

  1、学生读第二段后述说。第二自然段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把画线的句子改为陈述句,应该这样写: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不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通过联系上下文,从上述几个数字可看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通过联系下文的五自然段也可以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从第三自然中的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表明,黄河所以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不禁”的意思是“抑制不住,禁不住”,在课文里表现出作者的强烈情感。

  3.学生读第三段后述说。这段主要讲黄河变化的原因。黄河造成灾难的直接原因是堤坝决口或改道。深层原因是黄河含沙量大,从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等可看出。造成堤坝决口的原因是:①黄土高原气候变化和黄土本身结构松散;②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 

  从4000吨、550万亩知道人类对大自然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从最后两句中的几个“越”字可看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造成了一种恶性循环。

  教师点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刚才的学习过程,我们从课题人手紧紧抓住“变化”这个词,弄清了黄河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这恰恰又是文章的重点所在,我们把这种阅读理解课文的方法叫课题人手,找准题眼,围绕题眼展开阅读法。 

  4.学生读第四段后述说,通过读这一段,知道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有四点:一是坚持林、牧为主的经营方向;二是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三是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四是大量修建水利设施。学了这篇课文,我们觉得应该自觉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

  教师点拨:1997年10月28日,黄河小浪底工程顺利截流,它翻开了治黄史上的新篇章。有条件的可以放有关黄河小浪底工程截流的录像资料。

  三、练知

  1.完成课后习题,学生自做,教师辅导。

  2.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答案,学生自检。

  第二题:比喻,拟人

  第三题:随心所欲(想要、希望)不折不扣(折扣)叫苦不迭(屡次)土地肥沃(肥)生息繁衍(繁殖)忧患(忧虑)频繁(多)

  第四题:①(只有)把泥沙管住,不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才)能把黄河治理好。

  ②(因为)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显著下降,(所以)农作物大量减产。

  四、结

  1.学生自说本课学习所得,教师加以评价肯定。 

  2.表扬先进,指出努力方向。

  附板书设计 :

  10.

  自然条件变化 

  摇篮 苦难 原因 

  人为破坏 

  治理方案 ①牧林为主 ②保护森林

  ③合理使用土地④兴修水利  

  上传时间:2003-5-26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6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学习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

  (二)能力训练点

  1.训练学生归纳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继续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3.继续训练学生按作者的叙述顺序给文章分段的能力,以及抓课文重点内容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激发学生自觉的环保意识及民族忧患意识。

  二、重点、难点

  (一)重点、难点

  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以及这两个方面互相作用的关系。

  (二)解决办法

  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

  三、课时安排

  二课时。

  四、学生活动设计

  (一)自由读课文,自学生字词。

  (二)按提纲自学课文,勾画并理解重点词句,在书旁批注。

  (三)对自学提纲进行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四)联系实际举例,体会破坏环境的危害。

  五、教具准备

  投影片,课文朗读录音带。

  六、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语引入新课

  谁知道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什么河?(黄河。)你所知道的黄河是什么样的?(学生谈平时从课外了解的有关黄河的情况,如河水混浊,水势急,经常决口造成水灾等。)

  出示投影片1(根据教材插图绘制)。画面所展示的浊浪翻滚、凶猛暴烈的河水就是黄河水。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以“地上悬河”闻名于世,也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

  出示投影片2(根据课文描述绘制的数千年前的黄河)。这条河水质清澈,两岸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风景宜人。你能猜出这是什么河吗?

  这也是黄河,是数千年前的黄河。看了这两幅迥然不同的画面,你会产生什么疑问?(黄河为什么会有如此巨大的变化?)这个问题将在我们所要学习的课文中找到答案。

  板书课题:10*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齐读。

  (二)交待学习任务

  这是一篇阅读课文。这节课我们将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层次。(明确目标)

  (三)听课文录音

  要求: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思考: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整体感知)

  全班交流。

  1.课文重点介绍了什么?(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即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

  指名勾画出讲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学生齐读。

  2.你根据什么确定重点内容?

  (引导学生找出以下根据:(1)课文题目;(2)“预习”中提出的问题;(3)课文内容的详略;(4)课后思考题。)

  (四)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指名读。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画出不懂的词语加以理解,除课文“预习”中提示的方法外,还可采用其它方法理解词语。

  (2)通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再想想段与段之间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2.学生自学。教师巡堂查看,了解学习自学情况,并适当给以指导。

  3.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学生谈话,掌握学生对问题的理解程度。

  4.全班交流。

  (1)交流字、词学习情况。

  ①指名读课文(每人一个自然段)。重点要求读准字音。读后简单评议。着重强调以下几个字的读音:苦难n4n 不禁j9n 松散s3n 助长zh3ng 叫苦不迭di6

  ②先指名读读“预习”中提出的六个词语。然后提出其它不理解的词语,最后让学习谈谈词语的理解情况。

  摇篮、悬河、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这六个词语可按“预习”要求,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叫苦不迭、随心所欲(这两个词语可先理解词素,再理解词语的意思。)数管齐下(这个词语可由“双管齐下”引申理解。)

  (2)交流分段及概括段意的情况。

  ①课文先讲什么?接着讲什么?然后讲什么?最后讲什么?(指数名同学回答。)

  ②按作者叙述的顺序全文可分几段?段意是什么?你是用什么方法概括段意的?

  学生交流。

  (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第一自然段)概括地讲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苦难。第二段(第二、三自然段)讲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第三段(第四、五、六自然段)讲黄河变化的原因。第四段(第七自然段)讲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用综合归纳法概括段意的。)

  (3)交流段与段之间的联系。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四段之间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学生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知道:课文第一段先讲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却又介绍黄河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这不禁使读者产生疑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紧承这个疑问,课文讲了黄河为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接着,意思急转,介绍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最后顺理成章,讲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目的在于继续巩固把段意连起来抓住主要内容的方法,并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五)总结归纳

  第二课时

  (一)回顾上节课内容

  1.上节课我们对《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进行了初读,了解了主要内容,理清了层次。想想,课文依次写了什么内容?重点讲了什么?(整体感知)

  2.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是什么?(指名读黄河变化原因的句子。)

  (二)交待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将深入讨论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了解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体会作者积累材料的方法,把握文章中心。(明确目标)

  (三)自学课文,讨论交流

  1.投影出示自学提纲,指名读。

  (1)细读课文第三段,根据课文内容,用简要的话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的原因(在书旁注一注)。再说说这两方面原因之间的关系(勾画出有关词句深入理解)。试试怎样读合适?

  (2)读第四段。思考:为了治理黄河,科学家设计了哪些方案?归纳出要点。

  (3)认真阅读全文。思考:黄河的变化过程并不能亲眼看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揭示得如此清楚、具体?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4)思考: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2.学生按提纲自学。教师巡堂检查学生批注、勾画情况。

  3.分组讨论。教师深入到学生中,倾听学生发言,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程度,酌情给以指导。

  4.全班交流学习情况。每组选出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补充发言。教师相机点拨,指导学生理解到位。

  (1)交流“自学提纲”第(1)题。(重、难点的处理:抓重点词句深入理解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及其相互作用关系。)

  ①投影出示书中写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的句子。齐读。读后指名用自己的话归纳黄河变化的两个原因。(引导学生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方面归纳。)(板书:气候变化黄上松散开垦放牧水土流失泥沙入河)

  ②这两方面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读出书中有关内容。

  ③投影出示第六自然段最后三句话。

  你是怎样理解这三句话的?用自己的话说说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之间的关系。

  学生交流。

  通过交流使学生明确:水土流失使土壤肥力下降,造成农作物减产;农作物减产了,人们就得多开垦荒地;多开垦荒地植被遭破坏,又造成水土流失。这样循环往复,黄河中的泥沙越积越多,以至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就频繁。(板书:堵塞河道决口改道)

  ④这段话中哪个词最能从逻辑角度揭示这种相互作用关系?(12个“越”字。)

  投影出示两组句子。要求学生读一读,比较哪组句子写得好,说说理由。

  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恳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

  减产,人们就要多开恳荒地;多垦荒,水土流失就严重。

  指名读这两个句子。学生讨论。(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第一组句子写得好。四个“越”字不但揭示了两个原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突出了人类活动对大自然破坏的严重性,而且使分句之间的衔接更紧密。)

  齐读第一组句子。

  ⑤指导感情朗读第六自然段的后三句话。(12个“越”字重读)。从语调上体现忧患意识。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再指名读。

  (2)交流“自学提纲”第(2)题。

  指名读第四段。

  指名归纳出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的要点。(①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②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③合理规划利用土地;④大量修建水利设施。)(板书:治理保护森林规划用地兴修水利)

  (3)交流“自学提纲”第(3)题。(落实单元训练重点。)

  ①黄河的变化并不能亲眼看见,但作者为什么能把这一过程揭示得如此清楚、具体?(采用了大量详实材料。)

  ②作者在文章中采用了哪些文字材料和数字材料?这些材料的采用有什么好处?

  引导学生归纳。

  文字材料:对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河流域良好的自然条件的描述,使我们确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对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原因分析得精辟透彻,发人深省;科学家设计的治黄方案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数字材料:全文共引用了10个数据:“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每年输沙总量为“十六亿吨”……多么怵目惊心的数字,我们怎能不为”母亲河”忧虑!

  ③这些材料是如何获得的?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这些材料的获得靠的是作者平时的观察、阅读和记载。引导学生向作者学习,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平时注意积累材料,作文就能“言之有物”。)

  (4)交流“自学提纲”第(4)题。

  ①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文章告诉我们要保护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②你能联系实际举出人类破坏大自然受到惩罚的例子吗?

  学生联系实际举例。

  ③小结:是啊,由于人类破坏自然而遭到惩罚的例子举不胜举: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已成为当今全球性三大环境问题;我国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洪旱灾害日益频繁……一个令人痛心的事实警醒我们:保护环境迫在眉睫。让我们从小做起,保护环境,保护自然,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

  5.指名感情朗读全文。

  (四)回归总结

  1.学了这篇课文,你在思想上、知识上有什么收获?(了解了黄河变化的原因,懂得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增强了环保意识;学到了“观察、阅读、记载”等积累材料的方法)(总结)

  2.学了这篇课文,我们受益非浅。大家要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扩展)

  七、布置作业

  1.把黄河演变的过程及原因讲给家人听。

  2.预习读写例话“注意积累材料”,画出作者归纳的积累材料的方法。

  八、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7

  教学要求

  1.了解我国第二大河黄河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长大要响应国家号召治理黄河,保护我们的家园。

  2.学习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积累材料的方法,培养观察力。

  教学重点  了解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认识治理黄河的重要性和黄河治理的方法。

  教学难点  黄河被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为什么给两岸人民带来了灾难?其原因是什么?应怎样治理?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课题

  黄河是我国第二大河。我们的祖先早就生活在黄河流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但是,后来黄河变了,它是怎样变的呢?

  二、朗读全文

  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

  摇篮 悬河 生息繁衍 忧患 植被 水土流失

  三、介绍黄河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曲折东流,经9个省、市、自治区,黄河全长5464公里,是我国第二长河,从上游到下游的流向就像一个巨大的“几”字形。上游河面不宽,水也不深,河水清澈见底,到中游泥沙大量增多,携带着大量泥沙进入下游,随着河道变宽,水流变得缓慢,泥沙大量淤积,变为“地上河”。

  四、自读全文

  1.课文讲了什么内容?

  课文讲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灾难的原因是严重的水土流失,我们要治理黄河,为人民造福。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思考:课文先写什么?接着写什么?最后写什么?

  课文先写黄河发生变化,接着写变化的原因,最后写要治理黄河。

  五、布置作业

  1.读课文。

  2.划出不明白的地方。  

  第二课时 

  一、读课题

  你看到这个题目以后,有什么疑问?

  黄河原来什么样?变成了什么样?为什么有这些变化?

  二、自读全文

  回忆课文描写的内容。

  三、自读第一~五自然段

  1.黄河原来怎样?

  读课文,请你划出重点语句,谈自己的理解。

  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②自然条件很好,可与今日江淮流域媲美。

  ③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

  老师:所以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繁衍生息。

  2.后来黄河变成什么样呢?划出重点语句谈理解。

  ①“2000年间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深重苦难。”

  ②黄河水里含沙量增多,到洪水季节,容易造成水灾。

  四、读第六自然段

  1.划出黄河变化的重点句子。

  ①“一是自秦朝以后……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②“二是人口迅速增长……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

  2.归纳一下黄河发生变化的两个方面原因。

  ①自然因素:气温转寒,暴雨集中,黄土松散,造成水土流失。

  ②人的因素: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天然保护后,发生水土流失。

  3.说说这两方面原因的关系。

  这两方面原因是相互联系的,由于无限开垦放牧,绿色植被被破坏,失去保护层,黄土就变得更加松散,植被就很难生长,所以绿色就变得更少。

  这两种原因都造成共同的结果:严重的水土流失。黄河中的泥沙越来越多,黄河给人们带来的灾难也越来越大。

  五、科学家设计的治理黄河的方案是什么

  读第7自然段,抓住重点句谈理解。

  六、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怎样的教训?学了这篇课文你受到什么启发引导学生认识到黄河发生变化给人们带来的教训是要保护自然,不要人为破坏自然。

  七、请你观察周围的事物有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现象

  板书设计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8

  设计理念: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一篇阅读课文,它围绕"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讲了四个方面的内容:灾难,摇篮,原因和治理.是教育人们要保护好大自然环境.在设计中,我运用默读,朗读等读书方法,让他们自主学习,质疑探究,促进其思考和理解.这是培养自学能力,语感和表情达意的重要手段.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习交流的组织者,学习兴趣的激励者.

  教学目标:

  掌握本课生字.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通过自主学习,质疑讨论.

  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的变化,变化原因及治理黄河的办法.

  懂得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准备:

  让学生课前搜集有关黄河变化前后的图片资料.

  课时划分: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激qing导入

  1.师: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它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我们的祖先很早就生活在这片黄河流域,可是,很多年来,这条美丽的母亲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吞噬了他们的生命及财产.这又是为什么呢 怎么变成这样呢 今天咱们就来学习黄河变化的情况,相信我们能找到答案的.

  2.揭题,板书课题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3.齐读课题.

  4.学生汇报课前搜集的黄河变化前后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自主认读

  1.自读课文,提出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给自然段标上序号,借助工具书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2.检查生字的认读.(指名读或"小老师"带读的方式")

  3.指名逐节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产生质疑

  1.默读课文.

  2.产生质疑,师归纳以下几点:

  (1)为什么以前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如今黄河成为中华民族的忧患(发生变化)的原因

  (3)如何治理黄河

  四.品读课文,解决质疑.

  (一)学习1―3自然段

  1.划出黄河过去是怎样的句子,并朗读.

  2.师归纳板书:

  过去-----摇篮:自然条件好{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

  3.找出描写黄河变化的数字

  (1)汇报含沙量,大水灾,改道的数字

  (2)通过这些数字了解黄河的变化及其危害性;明白用了什么手法 (列数字)

  4.指名读,齐读.(指导用"向往,赞美,热爱"的语气朗读)

  (二)学习4―6自然段

  1.找出黄河变化的原因

  2.通过汇报,师板书:

  如今----忧患的原因{自然:气温转寒,暴雨;

  人为:人口增多,砍伐}

  3.齐读4―6段 (指导读出"忧心")

  (三)学习最后一自然段

  1.指名说说科学家们治理黄河的办法.

  2.师板书:

  治理{牧林为主,保护资源

  规划用地

  修筑水利}

  3.齐读最后一段 (指导学生带着期待和信心朗读)

  4.齐声朗读整篇课文.

  五.交流体会:

  1.体会黄河变化给人类带来的教训,给我们的启示.

  2.师总结:一定要保护森林资源,保护绿色的植被,保护大自然的生态平衡,合理规划利用土地,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以防水土流失.

  3.感悟此篇课文的中心

  我们要树立环抱意识.

  4.结合生活实际交流体会环保的措施.

  六.总结:

  学习了这篇课文后大家都知道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及科学家治理黄河的办法.那么我相信,黄河变回我们可爱的母亲河的愿望一定会实现的.我们一定要记住:保护环境,保护母亲河人人有责.

  七.板书设计:

  黄河(母亲河)

  过去----摇篮

  如今----忧患

  (变化----含沙量,大水灾,改道)

  原因---- --------- 保护环境

  治理---

  |

  环 保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9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过程与方法:多媒体演示黄河变化的过程, 学生从中有所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教学重点:了解黄河近20xx年变化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教育学生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我做起保护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具准备:黄河图片、有关黄河的视频。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了解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导入:黄河是我国的第二大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它的位置在哪里呢?课件出示地图,让学生看看黄河在哪?(学生对黄河有个初步的认识)

  2、检查预习情况。

  (1)看看有哪些同学收集了关于黄河的资料。(学生把自己收集的资料读一读)

  (2)预习课文,你读懂了什么?指生回答。(培养学生预习的好习惯)

  二、各自读文,感知课文大意。

  1、各自读文,在读的过程中让学生把不懂的问题记录下来。

  2、指名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当“小老师”,读后进行评价。

  3、学生质疑提问,教师注意归纳学生提出的问题――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

  3、投影出示20xx年前黄河及两岸情况图片,再请学生读第三自然段,教师给与朗读上的指导。

  4、出示视频,黄河流域的近况。看了视频后,你有什么感受,和你周围的同学说说,师巡视指导。

  三、围绕几个主要问题组织学生学习。

  1、学生自主学习4--6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以下问题:

  (1)具体说出黄河变化两方面的原因。

  (2)这两个原因有联系吗?

  (3)如果不制止,后果会怎样?

  2、小组合作学习,填在括号里。(师参与学生小组学习给与指导)

  黄河变化的原因 两大原因的联系 所造成的后果 治理方案

  ( ) ( ) ( ) ( )

  3、交流所填内容。(结合学生说的,师完成部分板书)

  4、请学生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再多读几遍。(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文章中所用修辞等等)

  5、师:从这篇课文中,你懂得了什么?应该怎样保护环境?

  6、拓展延伸:

  (1)结合你的生活说说,你知道有哪些破坏环境的行为,针对这种行为我们应怎么办?

  (2)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很重要的话题,想想看你们还知道哪些课文也强调了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个小村庄的故事》《只有一个地球》……)

  7、作业。

  (1)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好句子。

  (2)小组合作办一期以保护环境为内容的手抄报,看看哪组同学做得。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以前 ――“摇篮”

  现在 ―― 祸河 原因 (自然原因、人类破坏)

  治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0

  师:同学们都在课前做了预习,现在你对黄河有了什么样的了解?

  生:我了解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

  生:我了解了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

  师:你知道“决口”是什么意思吗?谁来帮忙?

  生:水高过堤坝或冲毁堤坝。

  师:你还有别的了解吗?

  生:黄河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成了人类的忧患。可是它怎么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

  老师随机板书——摇篮 忧患

  师:我们说读书轻轻松松,就像你们这样读书,很好。可读书不仅仅是这样。读书的带着你的思考,你的情感去读。哪些地方能让你读得心惊胆战,读得触目惊心的,在这些地方写写感受,静静地读。假如你还没有听清楚问题你可以举手。

  要把让你触目惊心的地方多读几次。

  学生自由读书,写批注。

  师:读到什么程度呢?读到能把你的感受完全表达出来为止。

  交流体会,指导朗读。

  师:谁愿意读出这几个句子?

  学生朗读,老师帮助正音。

  一生读句子“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

  师:别急着坐下!请你站着,读到这有什么感受?

  生:黄河破坏相当强。

  师:你能具体说说从哪儿看出黄河的破坏力吗?

  生:4000吨土壤,550万亩耕地。

  老师板书550万

  师:用最快的速度算算这个数字。一亩地可以生产粮食1000公斤,那一年黄河大概冲毁粮食多少?

  师生算出结果:5500000000

  师:拿起书,一起读读这句话(齐读)。请你再读这句话(指名读)。有时候,可以把自己的情感再强调地表达出来。(老师范读,指名读,齐读)

  师:是啊,一年得减少多少万亩的耕地啊。(550万亩)

  师:像这样让你触目惊心的句子还有吗?

  学生读句子“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当你读到哪些词时,你的感受最强烈?

  生:“无限制”、“严重的水土流失”,我读这个句子时,强烈地感受到人是黄河变得凶猛地罪魁祸首,他们使耕地毁灭,却不知道这是一种自杀行为。

  师:是啊,一个人正在进行自杀,却毫不知觉,那是多么的触目惊心啊!

  指导朗读

  生:我打算多种树,还要大量兴修水利,再合理规划土地。我不想人类灭绝!

  师:不要人类灭绝,更不想让黄河灭绝,不想让黄河流域的人民灭绝。这句话还有好多值得玩味的地方,拿起书一起读。

  师:谁继续交流别的句子?

  学生读句子“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我觉得此时的人民很讨厌黄河。

  师:他们讨厌黄河,你能把他们的讨厌和你的担心读出来吗?(指名读,齐读)

  师:继续交流,别的句子还有吗?

  学生读句子“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师:当你读到这句话时,哪个词突然从你眼前冒出来。(自杀)你知道人类是如何自杀的吗?

  生:人类本身是个矛盾体,以“自杀”为乐,强烈地破坏森林是他们地的乐趣,他们还制造乐核武器,中子武器,激光武器等,这使地球更加濒临毁灭,加快了人类灭绝的历史,我想说:快点停止吧,我不要人类灭绝!

  生:我认为人类本身就是矛盾的,一些人保护树木,一些人破坏树木,如果保护树木的人不管理好破坏分子,那么即使种再多的树,也会被破坏的。

  师:还有别的句子吗?上课发言没好坏,只有敢不敢。

  生:我读的句子在39页。“黄河在近2000年间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我想这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

  师:这个温馨的提示很好。谁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黄河)先把这几个数字圈出来。

  师:听陈老师读这段话,看看这1500多次决口中的一次,你能想象黄河两岸的人民将遭受怎样的灾难呢?(老师范读)

  师:你似乎听到了什么?你似乎看到了什么?拿起笔快速写下来。

  学生写批注,老师引导:当凶猛的河水疯狂涌向两岸时,当狂风肆虐,河水猛涨时,两岸的人民,他们有的……,有的……,有的……。

  师:谁写好了吗?写好了,先自己练练。把自己当作黄河边的百姓,读读练练。放开声音读,不要紧。

  请学生站起来读自己写的感受。

  师:请同学们用心倾听他们的描述。

  生:田地被洪水淹没了,房子被洪水冲毁了,人们都惊惶失措,到处逃窜、呼救。我真想把黄河制止住。

  师:我仿佛看到你的手都在颤抖,我想这样的动作最能表达此时的心情。

  生:黄河凶猛地把田地冲毁,到处只剩下枯树,人们不能生活,没地方居住,甚至有很多人都死了。

  师:用一个词,那叫做“家破人亡”。

  生:植树造林地小树苗被冲走了,婴儿坐在水盆里被水冲走,老人家眼睁睁地看着房子倒塌也束手无策。他们都无家可归了。

  师:用一个词,那叫做“流离失所、妻离子散”。同学们,读一读这几个词。(学生读词)

  师:真好,同学们,似乎大家此时的表情都很严肃。这只是一次决口带来的灾难。在这2000年间,黄河决口竟达(1500次),改道(26次)。把你所有的感觉都送到语句中去。(学生齐读句子)

  师:黄河从来都如此吗?找到文中这句话,自己读一读。

  学生自由读,指名读句子。

  师:陈老师刚才有个建议,就是读书得带着自己的情感。当你读到这句话时,仿佛你眼前跳出哪些词,跳出哪些画面呢?

  生:五彩缤纷,都舒展着各种姿势,婀娜多姿。

  师:什么婀娜多姿?谁继续来补充,想开来。

  生:果园里、田地里的水果蔬菜很多很多。

  师:是啊,瓜果瓢香,再想开来。

  生:人们生活得很美好,他们在一起聊天下棋休息……享受生活。

  师:丰富多彩,百姓的生活真是无忧无虑。

  生:森林郁郁葱葱,鸟儿欢唱,到处是山清水秀的景色。

  师:是啊,鸟语花香,细雨和风,拿起书,读进去。那时候,你就在那里,你就在黄河边上。(齐读)

  师:看这!那是从前的黄河,鸟语花香,和风细雨,气候温暖,阳光灿烂。这是现在的黄河,你此时有什么问题想问,有什么想法从脑袋里蹦出来。

  板书——从前 现在

  学生质疑。

  生:黄河是怎么变化的?

  生:黄河为什么成为了忧患?

  生:黄河怎么成为摇篮?

  生:应该想个有效的办法去治理黄河。

  生:人类太愚蠢了,这样下去是不行的。

  师:你们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我想把这些问题归结为一个字“治”。黄河变化的原因很容易找到,课文第3自然段一看就知道。看到这,黄河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我们该如何去治呢?究竟该治的又是什么呢?拿起笔写下:我打算如何治理黄河。

  学生写。

  师:可以看课文,假如你是黄河的百姓,假如你是黄河的官员,假如你是游客,可以思考更深入,究竟该治的是什么,想得更深入进去。留给我们一个沉重的话题“到底该治什么”,而你们提出的是该怎么治。

  师:看到你们高举的双手,我很欣慰,谁想交流?

  学生交流。

  生:该治的是人类,让人类起保护自然。让我们开始行动起来!

  师:真好。我们该做什么?(种树)

  生:该治的是黄河边上的泥土,使它凝固。

  师:真好。怎么凝固?(种树)

  生:可是这样不能解决问题,因为幼苗会被冲毁的。

  师:你的意思是黄河永远治不好了。你准备怎么治?回复他。

  生:把黄河周围变成自然保护区。

  生:造堤坝。

  师:课文中有一个词,治黄河要数管齐下。

  生:治理黄河应先治理人类,让人类的环境保护意识更进一步!否则治不好黄河的。

  师:你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黄河能治吗?我也给大家留下一个沉重的话题,人心能治吗?黄河的将来能治吗?

  作业:黄河要怎么治理呢?治理的效果怎样?你们去上网了解一下。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1

  主要内容提示: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是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课文介绍了黄河变的过程及变化的原因,告诉人们要保护好环境,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教学要求:

  1、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培养学生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给人类怎样的教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了解黄河演变的过程和变化的原因。

  课前准备: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生活在美丽富绕的长江之滨,对我国的第一大河流长江十分熟悉。那么你们对离我们遥远的中国第二大河流黄河又了解多少呢?课前同学们通过多种途径收集了大量有关黄河方面的资料。今天老师也收集到了一个有关黄河的资料片,现有就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个资料片。

  放cai课件(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好!看完了资料片,请你们谈一谈对黄河的认识,你认为黄河是一条什么样的河?

  生:我认为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认为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认为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对!你们说得对。黄河既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又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那么,黄河又是怎样由“摇篮”变成“祸河”的呢?今天,我们接着学习第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板书课题)

  点评:课前由有关黄河资料的cai课件导入,激发了同学们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发现问题作作铺垫。

  二、读课题,提出问题

  师:同学们请齐读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后,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

  生:黄河的发源地在哪里,她流经了哪几个省市?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板书)

  生: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板书)

  生: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板书)

  生:黄河为什么叫黄河?

  生: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板书)

  生:我们在治理黄河上取得了哪些成就?

  点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探究性学生进行的第一步,这样做是为确定探究学习目标作准备。

  三、确定探究学习目标,协作攻关

  1、探究学习目标

  师:同学们,刚才你们的问题都提得很好!现在我们就确定这四个问题(已板书的四个问题)为我们这节课探究学习的目标。请你们自由分级任选一两个感兴趣的问题作为重点探究目标,通过阅读课文并结合手头上的资料来进行探究学习。

  2、学习自由分组讨论,协作攻关。(学生自由讨论,教师巡视辅导)

  点评:课前学生们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是为探究性学习建立学习包,提供学习资源,这些学习资源为学生在探究学习,协作攻关过程中提供了资源,辅平了道路。

  四、交流学习情况,成果共享

  师:好!刚才同学们经过激烈的讨论,相信已经找到了问题的答案,现在我们就来交流一下学习情况吧!

  先来交流第一个问题: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课文第三自然段的这几句话知道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师:这几句话,我们应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呢?

  生:我认为用自豪、骄傲的语气来读。

  生:我认为用热爱、赞美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自豪、赞美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两句话吧!

  生:齐读这两句话。

  师:你们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一找也能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能!

  师:那就请你们结合资料来谈一谈。

  生:我是从《新科学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找到的:“据书本记载,上古时期的黄河流域被繁茂的森林草原所覆盖,昔日的黄土高原也是郁郁葱葱,气候湿润,河水清澈,为各种动植物的滋生繁育创造了极好的条件。西周时期,这里森林面积达56万平方公里,植被覆盖率高达53%”。这些资料说明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是从《中国少年百科全书》里查到的:“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考古学家在黄河流域的陕西蓝田、山西丁树等处都发现了猿人化石,在西安半坡发现了母系氏族的遗址。这都证明了从遥远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黄河流域从事生产和生活。”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生:我从《黄河资源网》里找到:“我国古都咸阳长安(现在的西安)、洛阳和开封都位于黄河流域,历史上北京也在黄河流域。黄河流域有3亿多亩肥沃耕地,黄河用自己乳汗哺充分了中华民族。”所以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师:是啊!一系列的材料证明黄河的确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是母亲河。(板书:摇篮)那么为什么又说她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下面,我们就来交流第二个问题的学习情况。(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从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生:我从课文的第一自然段中的这句话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黄河在近2000年音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师:这句话我们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呢?

  生:用疼心的语气来读。

  生:用痛惜的语气来读。

  师:好!那我们就用疼心、痛惜的语气来读一读这一句话。

  生:齐读“黄河在近2000年……深重的苦难”这句话。

  师:好!除了课文中介绍的这些之外,你还能不能从资料中知道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能!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1993年黄河发大水,下游决口漫堤72处,使河北、山东、河南三省67个县爱灾面积达12000平方公里,364万人流离失所,无家可归,18000多人被夺去了生命。这说明了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源网》上找到的:1935年,郑州花园口洪峰流量每秒14900立方米,山东鄄城董庄决口,鲁苏27个县被淹,341万人受灾,更为骇人听闻的是1938年,国民政府为了阻止日军西进,扒开郑州花园口大堤、豫、皖、苏3省44个县被淹,1250万人受灾,死亡89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文本书中找到的:黄河流域也是中国旱灾量严重的地区之一。从公元前1766年至公元 1944年的3710年间,有历史记载的旱灾有1070次。仅在清朝统治的268年中,就有201次,几乎年年有旱灾。1976~1879年晋、冀、鲁、豫4省连续大旱,死亡1300多万人。所以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师:是啊,同学们,我们的黄河变了,无数次的洪涝灾害、旱灾已经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我们的母亲河已经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板书:祸河)那么她又是怎样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中华民族的忧患的呢?她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板书:原因)接下来我们就来交流讨论第三个问题的学习情况。(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生:我从课文的第五自然段知道,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生读第五自然段)。

  师:作者在介绍黄河泥沙多的时候运用了什么样的说明方法?

  生:我认为作者运用了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

  师:作者列举了哪些数字?

  生:68倍、16亿吨、12亿吨、4亿吨、3-4米、10以上。

  师:列举了这些数字有什么好处?

  生:有力地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生:有充足的理由说明了黄河泥沙多。

  师:作者用列举数字的说明方法告诉了我们,黄河变成祸河的根本原因是泥沙多。那么,你还能不能从手头上的资料中找出黄河泥多的事例呢?

  生:能!

  师:好!瑞就请同学们说一说。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多年平均径流量560多亿立方米,只相当于长江年径流量的二十分之一,而多年平均输沙量却高达 160亿吨,接受于长江多年平均输沙量的4倍,因此成为世界上含泥沙量最大的一条河流。如果把16亿吨沙堆成高宽各1米的土堤,可绕地球赤道27周。”这说明黄河的泥沙多。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中找到的:黄河不但以“地上悬河”闻名世界,而且还是输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 “一碗水,半碗泥”的说法。最大年输沙量也有16亿吨。这些泥沙如果用载重4吨的卡车平装运,每天运一次,110万辆卡车运动一年才能运完。这16亿吨泥沙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道中,有12亿吨被带到入海口。结果,入海口每年向海中推进3公里。近百年来,黄河在河口推积成一个面积为54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如果不是渤海不断下沉,黄河的泥沙早就把7.7万平方公里的渤海填平了。这说明黄河的泥沙确实很多。

  师:是啊!一系列惊人的数据说明了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那么造成黄河含沙量多的原因又是什么呢?

  生:我从课文的第6自然段知道黄河含沙量多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了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几句话,边读边思考这两个原因分别属于哪两个方面的原因?

  学生齐读写两个原因的句子。

  生:第一个原因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板书:自然条件变化)

  生:第二个原因属于人为的破坏。(板书:人为的破坏)

  师: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具体有哪些?

  生:有气温转寒,暴雨集中。

  生:还有黄土本身结构松散。

  师:人为的破坏又具体有哪些?

  生: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

  生: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

  师: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不仅是自然条件变化本身的原因,更主要的是人为的破坏。那么你们还能不能找出资料来说明这些?

  生:能!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黄土的特性是颗粒细,孔隙多,含有钙质成分,垂直节理发育,干燥时坚如岩石,遇水则变成流泥,耐冲性很差。这些特性是黄土高原本身利于水土流失的内在因素。这是属于自然条件变化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地理知识》这本书中找到的:“黄河中游流经的黄土高原,在秦统一中国后,以至两汉,不断向这里移民,推行垦草为田,发展农业的政策,使森林、草被遭到严重的破坏,形成大面积的黄土裸露地区。黄土质地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极易受到侵蚀和分割,使水土严重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长江》这本书里找到的:“不合理的农业结构,人为砍伐和战争的残害,严重恶化了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缺少植被的黄土,在暴雨的冲刷之后的大量流失。这是属于人为破坏的原因。”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黄河资料网》上查到的,是属人为的因素:“人类对土地不合更换利用,破坏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地形,以致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最主要的有两个方面: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破坏了地面植被。②开矿、修路等基本建设不注意水土保持了地面植被和稳定的形,同时,将废土弃石随意向河沟倾倒,造成大量新的水流流失。”

  ……

  师:同学们,我们的母亲河就这样由于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变成了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办?我们该怎么办?

  生;我们必须治理她。(板书:治理)

  师:好!现在我们就来交流讨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生:从课文的第7自然段,我知道治理黄河的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

  师:请同学们齐读这句话。

  生:读这句话。

  师:要管住泥沙我们必须怎么做呢?

  生:在黄土高原地区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师:还有谁补充。

  生:要保护好森林资源,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师:除了课文上介绍的这些治理黄河的方法之外,你还从资料上知道哪些治理黄河的方法。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初中地理教材》中找到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采取的途径是造林种草,使土不下坡,清水长流。同时结合打坝淤地、修筑梯田等工程,以减少入河的泥沙。在组织管理方面,把黄土高原的治理‘分割’到一家一户,治理后所得的经济收益,归农民自己所有,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经过近几年的综合治理,现在晋、陕境内的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入黄河的泥沙减少了2亿吨。”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新十万个为什么》这本书里找到的:“要减少黄河的泥沙,首先要恢复黄河流域的植被,然后科学合理、因地制宜地利用当地资源,做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

  生:我的这个资料是从《中国的河流》这本书里找到的:“为了做好黄土高原的水土保持工作,40年来,在黄土高原上已修筑了数以万计的坝库工程,植树造林,绿化了许多荒山、荒坡,初步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万平方公里,不安建成了千万亩水平梯田、条田和坝地,使黄土高原的面貌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师:是啊!解放以来我们党在治理黄河上作出了许多努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点评:学生讨论每一个探究学习目标时,既没有脱离课本又结合了课前准备的学习包,对课文的理解很透切。学生们在交流汇报学习情况的过程,也是一个成果分离的过程。

  五、总结课言语,感悟明理

  师:同学们,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自然条件的变化和人为的破坏。学到这里你有什么收获呢?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对黄河有了更深的了解。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收集和积累材料。

  师:不错!注意积累材料是我们这一单元的训练重点。还有谁说一说。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要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保护大自然。

  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知道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

  师:是啊,同学们,主我们一起来保护大自然,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吧!(板书: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虽然把绿色染上黄土高原,把清白赋予黄河水,目前还是一件很难办的事情,然而,一代必将胜过一代,相信有了他们的共同努力,黄河一定人治理得越来越好!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里。

  六、拓展练习(或叫开放性练习)

  师:课后请同学们完成这两项作业:

  1、开一个治理黄河的讨论会。

  2、请同学们根据手头上的资料写一份治理黄河的设计方案。

  点评:课后开放性的作业,是对课堂探究性学习的继续,是把课堂上探究的问题延伸到课外进行进一步深入的完全的探究。

  总评:这是一堂探究性学习部分探究的实验课。教师根据教材的特点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依照探究性学习实验的要求,课前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建立学习包,为探究性学习提供学习资料。在教学设计中,首先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再是确定探究性学习的目标;其次是让学生通过阅读课言语和课前准备的学习资料进行自主性探究学习;再次是交流讨论学习情况,达到成果共享;最后设计的开放性作业是把探究性学延伸到课外。整个教学过程,完全放手让学生自主运探究学习,这既突出了阅读课文的教学特点,又凸现出了探究性学习的特征。

  板书设计:

  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为什么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2、为什么说黄河是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

  3、黄河由中华民族的摇篮变成祸河的原因是什么?

  4、我们应该如何治理黄河?

  自然条件变化保护环境

  摇篮→祸河→治理→

  人为的破坏保护大自然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2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 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一、 揭示课题

  1   板书“河”,生齐读。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河流哺育了人类。中华民族灿烂的五千年文明也源自一条大河,它被成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你们知道是哪条河吗?(生答)板书:“黄河”请同学们充分有感情的朗读这个词。

  2 老师听出一种特殊的感情,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豪。黄河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北麓发源,向东流过一座黄土高原以后,就变成了一条黄色的泥河。同学们请看(录象)这就是黄河。面对滔滔千里,滚滚东去的黄河,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3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一篇写黄河的课文,板书并齐读课题――“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你想强调哪一个词?(生答:变化、怎样)同学们再试着读一遍。读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生答:原来、后来、原因)教师板书

  二 精读课文 感悟内容

  1 出示: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1)理解摇篮的意思

  (2)是怎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呢?

  a 朗读第一自然,感悟:2000年、1500多次,26次这几个数字可以看出黄河给两岸的人民所造成的灾难是深重的

  b 自读第五自然段,感悟:用了数字说明方法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理解“悬河”的意思:河床高于地面,远远看去就像悬在地上一样,故称悬河。唐代诗人刘禹锡曾用这样的诗句来说明黄河含沙量大:“九曲黄河万里沙”

  (3)黄河给人们带来了灾难,为什么还说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呢?它原来是什么样子的呢?朗读第三自然段,感悟: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的原因: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自然条件很好

  过渡:哺育了我们祖先的黄河为什么后来变成了祸河呢?我们继续学习

  2 自读第六自然段,找到黄河变化的原因

  (1)有人认为黄河的变化变化是自然造成的,也有人说是人类的破坏造成的。你怎么看这两个原因?这两个原因之间有什么关系呢?(板书:天灾人祸)

  (2)人们为什么要这样做?(读第六自然段下半部分)你认为这些人是些什么样的人?

  (3)最后这一句用什么语气读?

  3 许多曾经辉煌灿烂的大河文明由于人为的破坏而今已经衰败,曾经高高屹立的巴比伦城已经荡然无存,我们决不能让黄河也这样,我们应该怎么办?自读第七自然段,归纳治理黄河有以下同种方案:

  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这些方案可以防止水土流失,达到根治黄河的目的。这么多方法,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数管齐下”其中都围绕着治黄的关键“管住泥沙”。

  三 整体读课文 感悟

  学习了这一课你有什么感受呢?我们能为黄河做些什么?

  板书:            原来――摇篮

  后来――忧患

  原因――水土流失

  治理――管住泥沙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3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一课时讲完。课前,小刘把教案拿给我,一切都按我要求的步骤――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点难点……详细地写出来了。教学过程缜密,重点难点突出,一定经过了深入的研究。可能是研究得太透彻了吧,教学内容比较多。课文越读越长,教案越写越短,这就是备课的境界吧。我把教案和课件进行了修改并告诉她怎样把握重点、如何上好这堂课等等。小刘第二次上课了,领会得很快,讲课也没有了紧张感,课堂上表现得更优秀。

  本堂课值得借鉴的优点:

  1、每一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都有任务,展示在课件上,使学生有目标的去自主学习。例如:注意正确的读书姿势,这点做的很好,可以看出学生刻意去改变自己的读书姿势了。

  2、对学生评价及时,更有针对性。在以后评价的时候可以更加具体的针对:“你读书这么好一定下了很大功夫。”如果学生说:“老师,我才读了一遍。”老师可以说:“才读一遍就这么好了,说明你很有基础,可见平时做的很好,下了很大功夫,也是很值得赞扬的。”这时学生就会产生自信,从而会更加努力。

  3、把需要注意的生字生词标亮,比较醒目,也引起学生们的注意。

  4、无论什么时候,在上课前都说一声“上课”,这样做会使学生尽快从课堂外走进课堂内,集中注意力上课;上课前主动和学生们互动交流,夸学生们有精神,精气神很足等使得学生会更加充满精神。

  5、本堂课的生字生词处理得较好,能准确把握住学生的学习特点来进行教学,对难理解的字多加学习和重复,运用多种形式学习生字词并在课件上用田字格呈现生字,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生字的结构等。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4

  今天我刚上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节课上完以后心情很好。那是因为好久没看见过这样积极的教学氛围了。

  回想这节课,我从题目入手。

  “同学们,在1999年中国青少年基金会发出‘保护母亲河行动’的倡议”这里所指的母亲河是哪条河呢?

  (生:黄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0课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读题目你发现了什么?

  (这是一个问题)

  师:请读出问问题的语气

  (生读)

  师:你读了这题目能否猜得出文章大概说的是什么内容吗?

  生:关于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黄河变化的原因

  师:非常好,你看从题目当中提出问题,或者作出猜测也是一种阅读方法

  师: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该怎样学习呢?

  生:结合阅读提示带着问题读课文;还可以边读边自己提出问题读书

  生开始读书。

  ……

  这节课的开头,我充分的利用了课文题目的资源,让学生理解并归纳学习方法,学生在课堂开始之初学习兴趣很浓。另个这节课在学习黄河变化成怎么样这一部分,我让学生出黑板板书,学生看见有得活动兴趣就保持下来了。学生通过气候温暖、森林茂盛、土地肥沃、凶猛暴烈、悬河、折腾、叫苦不迭等词语既认识了黄河的样子的变化,又积累了这些词语,大大提高了学习兴趣。我们班的学生最近令我很头痛。那就是老是爱讲悄悄话,据调查是学习内容不吸引。所以我就在备课时下了功夫。预设得全面一点,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总的来说,我成功地原因是降低了我提问的难度从学生的能力出发,给学生机会说话,让学生动起来,所学生有了很大的改善。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5

  你知道黄河变化的过程、变化的原因及其治理的方案吗?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黄河是怎样变化的》阅读原文及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文阅读原文

  ①人们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可是一查黄河近20xx年来的表现,却叫人大吃一惊。黄河在近20xx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改道26次,给两岸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

  ②人们不禁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的祸河,怎么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③说来有趣,在数千年到数万年前,黄土高原乃至黄河流域,自然条件是很好的,可与今日的江淮流域媲美。那时候,黄河流域气候温暖,森林茂密,土地肥沃,尤其是下游一带自然条件更好。因此,我们的祖先才选择这里生息繁衍。

  ④可是,后来黄河变了,它开始变得凶猛暴烈起来,折腾得两岸百姓叫苦不迭。黄河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

  ⑤黄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大河,其含沙量相当于长江的68倍。黄河每年从中上游带到下游的泥沙量达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到了大海,4亿吨则沉积在下游河道中。问题就出在这4亿吨泥沙上。它使黄河的河床逐年升高,结果有的河段高出两岸农田3-4米,有的甚至高出10米以上,使黄河成了悬河。每到洪水季节,黄河这些地段的堤坝很容易决口,造成可怕的大水灾。

  ⑥据科学家研究,黄河发生变化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自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气温转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很容易受侵蚀和崩塌,助长了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二是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森林毁灭,草原破坏,绿色的植被遭到严重破坏,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每年,黄河流域每平方公里就有4000吨宝贵的土壤被侵蚀掉,相当于一年破坏耕地550万亩!更严重的是,水土流失使土壤的肥力显著下降,造成农作物大量减产。越是减产,人们就越要多开垦荒地,越多垦荒,水土流失就越严重。这样越垦越穷,越穷越垦,黄河中的泥沙也就越来越多。因而黄河决口、改道的次数也就越来越频繁。

  ⑦把黄河治理好,关键是要把泥沙管住,不能让它随心所欲地流进黄河。新中国成立后,科学家已经为治理黄河巩固泥沙设计了方案。他们认为黄土高原地区应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一定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要使人人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破坏森林是不折不扣的自杀行为;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这样数管齐下,一定能防止水土流失,黄河变好的梦想一定能成为现实。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文阅读题

  20.句子“黄河在近20xx年来竟决口1500多次”中加点的“近”能否删除?为什么?(3分)

  21.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2分)

  22.治理黄河管住泥沙的方法有哪些?(2分)

  23.文中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24.读了这篇文章,你有何启示?(2分)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说明文参考答案

  20、不能,“近”表示估计,后面的年代并非准确计算所得,如果去掉就变成刚刚好是20xx年了,就太绝对不符合客观实际。(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1、(1)秦朝以后,黄土高原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造成水土流失,大量泥沙进入黄河。(2)人口迅速增长,无限制地开垦放牧,使黄土高原失去天然的保护层,引起了严重的水土流失。

  22、(1)要保护好森林资源,使失去的植被尽快恢复。(2)要合理规划利用土地,同时还要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23、列数字:具体准确地说明了黄土高原由于失去天然的保护层,水土流失非常严重的。

  24、示例1:要保护、美化环境,大量植树造林,防止水土流失。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6

  学习目标:

  1、认识课文中8个生字。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

  3、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自读课文,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学法提示:小朋友,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是进一步引导你们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二是从中受到启示,增强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本篇课文同学们可以采取以下学法:①首先,初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梳理有关问题,如: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是什么?怎样治理黄河?然后默读课文思考问题,圈点勾画,批注感受,最后把感受和同学们交流。②学习本文要把浏览、默读、朗读有机结合起来。

  课前准备:同学们在课前查阅图书资料,搜集关于黄河及黄上高原的有关材料,课堂上与同学交流。

  学习过程:

  (一)课前预习

  通过认真读课文我能很好的完成下列任务:

  1、我掌握的拼音较牢固,我会画去不正确的读音。

  媲 美(bǐ  pì )繁 衍(yǎn   yān) 折 腾(zhē  zhé)叫苦不迭(dié  diē)

  祸河(huò hùo)江淮(huái tān)侵蚀(qīn qǐn)频繁(bīn pín)经营(yíng yéng)

  2、我请同学帮我听写下列词语:

  生息繁衍、叫苦不迭、随心所欲、数管齐下、凶猛暴烈、开垦荒地、保护资源。

  3、我能在括号中选择正确的读音。

  (1)  人们不禁(jìn   jīn)要问:像这样一条多灾多难(nán  nàn)的祸河,怎么能成为(wèi  wéi)中华民族的“摇篮”呢?

  (2)   黄土高原气温转(zhuǎn zhuàn)寒,暴雨集中。加上黄土本身结构松散(sàn sǎn),很容易受到侵蚀和崩塌,使大量泥沙进入黄河。

  4、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防止(            )   修筑(            )    恢复(            )

  设计(            )   坚持(            )    保护(            )

  5、课文中有许多专业术语,如:“河床、悬河、河道等”,这些词语可以通过查资料,课下请教老师等方法理解。还有一些词语,如:“摇篮 、生息繁衍等”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自己试着解决并且批注它们。

  6、通过预习,我能理清文章脉络,批注这是一篇什么类型文章,课文首先写了……,接着……,最后……。

  7、我有收获,有几点疑问批注在文中想在课堂交流:

  (二)交流探究

  1、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是从几个方面说明黄河变化的?通过认真读文思考,小组合作交流。   

  学法提示:自读自悟,抓住主要内容理解,圈点勾画,批注感受。

  ①、简单概括批注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②、简单概括批注黄河变化的原因了!

  ③、梳理批注科学家设计了治理方案分别是什么?

  ④、批注本篇文章的说明方法。

  2、学了这篇课文,我想和同学交流后批注启示感受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篇17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的过去和现在,知道黄河变化的原因及其内在的联系,从中受到启示,培养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2、认识8个生字,理解“摇篮”“生息繁衍”“忧患”“植被”“水土流失”到?等词语的意思。

  3、收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的重点:了解黄河的变化过程。

  教学的难点:理解造成黄河变化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已经是摆在人类面前的焦点问题了,因为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所以从1999年开始,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就发起了“保护母亲河”的行动,(板书母亲河)同学们,你们知道母亲河是指那条河吗?

  生:母亲河指黄河(师板书:黄河)

  师:你们知道的可真多,的确指的是黄河(继续板书是怎样变化的)看过黄河吗?(没有)今天老师就带你们一起去看看黄河,看看它是怎样变化的(手指课题,并齐读课题)

  二、学生读课题质疑,出示课件。

  1、黄河发生了什么变化?

  2、黄河为什么发生了变化?

  3、怎样治理黄河?

  三、初读文章,感知内容。

  1、带着问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感知文章内容,围绕黄河都写了什么。

  四、细读课文,品味精华

  1、抓变化:解决问题一,黄河原来是什么样的?现在呢?

  板书:原来----摇篮

  现在----祸河

  感受以前黄河之美。

  (1) 理解摇篮:本义指孕育婴儿的用具,文中指发源地。

  (2) 为什么把黄河称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读书找答案。

  (气候温和,森林茂密)

  (3)出示课件,介绍母亲河。

  (4) 想象当时人们的生活。(学生自由表达)

  感受现在的黄河。

  (1) 现在黄河变了,由原来的摇篮变成了祸河,她都惹下哪些祸患?(学生表达)

  (2) 什么是决口?什么是改道?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3) 此时人们的生活又是怎样的?(展开想象)

  2、解决问题二

  黄河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泥沙量大 )

  (1)文章哪些地方说明黄河含沙量大?

  黄河是世界含沙量最大的大河,是长江的68倍。每年黄河从上游带入河中的泥沙约16亿吨,其中12亿吨被搬运到了大海,还有4亿吨就沉积在下游的河道中。

  (2)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黄河含沙量大的?(列数字)

  (3)泥沙多造成了什么后果?

  河床上升,使黄河成了悬河。(出示课件,解释悬河,进一步感受黄河为什么会成为祸河)

  黄河的含沙量为什么会这么?

  (学生找相关句子,老师总结:自然原因、人为原因)

  (4)展示图片,感受黄河的变化。

  3、解决问题三

  怎样治理黄河?(研读最后一段,看科学家的治理方案)

  总结方案:1、坚持牧、林为主的经营方向。

  2、保护好森林资源、尽快恢复植被。

  3、合理地规划利用土地。

  4、大量修筑水利工程。

  4、你还有哪些治理黄河的建议,学生自由表达。

  五、拓展

  1、学了这篇文章,你受到了什么启发?

  (我们要保护环境,不能随心所欲地破坏自然,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我们可以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3、为保护母亲河设计宣传标语。

  六、全课总结

  相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黄河又会变成中华民族的摇篮。

  出示课件,带着憧憬读:黄河清了,大地绿了,我们的地球又充满生机了。

221381
领取福利

微信扫码领取福利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精选17篇)

微信扫码分享